中药足浴操作流程(研究材料)

中药足浴操作流程(研究材料)
中药足浴操作流程(研究材料)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煎煮取汁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一、适应范围

应用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 具有广泛适应证: 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 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 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 胃下垂、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

收费编码:78012 中药熏洗治疗(局部) 15元/次

二、禁忌证

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足浴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等。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此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5.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时。

6.足部疾病者。

三、注意事项

1.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2.中药足浴的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3.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

4.中药足浴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

5.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拭干。

6.在进行中药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目眩。

7.有出血等症状患者,不宜足浴。有心脏病及身体虚弱者,足部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四、操作流程

【评估】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相关病情、既往病史、发病部位、伴随症状及局部皮肤情况。

2.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合作程度,告知其操作的目的和配合要点以及使用药物的作用等,取得合作。

3.病室的温度、环境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

【准备】

1.护士: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

2.物品:水壶、水温计、足浴盆、中药散剂或中药煎出液、毛巾、必要时可备毛毯、屏风

3.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排尿,体位舒适,做好准备。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

3.将药液倒入足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刻度,打开电源开关,调节温度40-45℃,调节时间30分钟, 足浴过程中注意水温不可过低,防止受凉。

4.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局部皮肤情况,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检查药液的温度,温度过低时应给予调节温度。

5.足浴完毕,协助患者清洁并擦干皮肤。

6.妥善安置患者,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7.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8.整理用物,进行终末处理。

9.洗手记录。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及流程 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药泡脚 一、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治疗目的:在经过了妊娠、分娩的过程之后,产妇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每天的中药泡脚,能够恢复体力,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疲劳。一般来说,产妇自产后每天晚上用含有补充血气功效的中药进行15-20分钟的泡脚,不仅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消除产后疲劳,还可通过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止痛止汗,缓解产妇产后身痛、腹痛、自汗盗汗等症状,促进产妇产后尽早康复,并能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拥有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 三、穴位按摩:通过足部穴位反射区的刺激和皮肤的吸收作用,通过调节脏腑活动、加快周身血液循环,起到补血益气的功效。 1、三阴交: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上直上3寸,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 骨头为,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2、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四、操作注意事项: 1.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38°C-40°C) 2. 中药足浴的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时间不能太长 3.在执行中药泡脚过程中,如果产妇大汗淋漓,应立即停止,只有保

持一定的温度才能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3.宜在饭后30分钟后进行(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以免引起虚 脱。 4.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擦干双足。 中药泡脚操作流程图

产后足浴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中药足浴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一、概念: 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常用处方: 艾叶黄芪当归川芎炮姜等 三、使用方法: 将上述药物溶成药液,加入2000ml温水中,浸泡15-30分钟,每日1-2次。 四、禁忌症: 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足浴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疾病及严重贫血患者,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等;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 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 5.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时; 6.足部有严重皮肤疾病者;

7.过敏性体质患者。 五、治疗益处: 在经过了妊娠、分娩的过程之后,产妇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每天的中药泡脚,能够恢复体力,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疲劳。一般来说,产妇自产后每天晚上用含有补充血气功效的中药进行 15-30分钟的泡脚,不仅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消除产后疲劳,还可通过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止痛止汗,缓解产妇产后身痛、腹痛、自汗盗汗等症状,促进产妇产后尽早康复,并能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拥有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 六、操作注意事项: 1. 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38°C-40°C); 2. 中药足浴的时间在15-30分钟为宜,令身体微微汗出; 3. 在执行中药泡脚过程中,如果产妇大汗淋漓,应立即停止; 4. 宜在饭后30分钟后进行(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以免引起虚脱; 5. 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擦干双足; 6. 中药足浴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目眩。若出现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足浴,进行局部处理。

中药足浴操作流程

2.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合作程度,告知其操作的目的和配合要点以及使用药物的作用等,取得合作。 3.病室的温度、环境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 【准备】 1.护士: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 2.物品:水壶、水温计、足浴盆、中药散剂或中药煎出液、毛巾、必要时可备毛毯、屏风 3.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排尿,体位舒适,做好准备。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 3.将药液倒入足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刻度,打开电源开关,调节温度40-45℃,调节时间30分钟, 足浴过程中注意水温不可过低,防止受凉。 4.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局部皮肤情况,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检查药液的温度,温度过低时应给予调节温度。 5.足浴完毕,协助患者清洁并擦干皮肤。 6.妥善安置患者,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7.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8.整理用物,进行终末处理。 9.洗手记录。

五、评分标准 中药足浴操作评分标准 流程评分标准 分 值 评估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相关病情、既往病史、发病部位、伴随症状及局部皮肤情况。 3 2.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合作程度,告知其操作的目的和配合要点以及使用药物的作用等, 取得合作。 4 3.病室的温度、环境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 3 准备1.护士:衣帽整洁,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 2 2.物品:水壶、水温计、足浴盆、中药散剂或中药煎出液、 毛巾、必要时可备毛毯、屏风 5 3.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排尿,体位舒适,做好准备。 3 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至床边,核对、解释。 3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必要时遮挡。 3 3.将药液倒入足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刻度,打开电源开 关,调节温度40-45℃,调节时间30分钟, 足浴过程中注意 水温不可过低,防止受凉。 20 4.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局部皮肤情况,随时询问患者有无 不适,及时检查药液的温度,温度过低时应给予调节温度。 10 5.足浴完毕,协助患者清洁并擦干皮肤。 5 6.妥善安置患者,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3 7.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10 8.整理用物,进行终末处理。 3 9.洗手记录。 3 提问10 考核评价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操作的目的、积极配合。 3 2.关心病人,注意保暖,维护隐私。 3 3.病人感觉舒适,局部无烫伤,被服、床单元无潮湿。 4 总分100

中药足浴操作流程样本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煎煮取汁来泡脚, 其中的有 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 渗透进皮肤, 被足部毛细血 管吸收, 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从而达到改进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一、适应范围 应用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 具有广泛适应证: 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 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 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 胃下垂、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 收费编码: 78012 中药熏洗治疗( 局部) 15元/次 二、禁忌证 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 因为中药足浴可能会刺激到妇 女的性腺反射区, 从而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 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等。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 由于病情很不稳定, 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 反应, 使病情复杂化。

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 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 因此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5.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 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时。 6.足部疾病者。 三、注意事项 1.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 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2.中药足浴的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 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 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3.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 4.中药足浴时, 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 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 5.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 剂量较大, 有些药物尚有毒性, 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 足疗完毕后, 应洗净患处, 拭干。 6.在进行中药足浴时, 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 血容量增加, 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 出现头晕、目眩。 7.有出血等症状患者, 不宜足浴。有心脏病及身体虚弱者, 足部按摩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四、操作流程 【评估】

中药足浴操作流程讲课稿

中药足浴操作流程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煎煮取汁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一、适应范围 应用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 具有广泛适应证: 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 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 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 胃下垂、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 收费编码:78012 中药熏洗治疗(局部) 15元/次 二、禁忌证 1.妊娠及月经期中的妇女,因为中药足浴可能会刺激到妇女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的人,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等。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此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5.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人,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时。 6.足部疾病者。 三、注意事项 1.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2.中药足浴的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3.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 4.中药足浴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 5.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拭干。 6.在进行中药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目眩。 7.有出血等症状患者,不宜足浴。有心脏病及身体虚弱者,足部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四、操作流程 【评估】

中药足浴操作流程

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就就是利用合适得中药煎煮取汁来泡脚,其中得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得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得效果、 一、适应范围 应用不同得中药煎汁足浴, 具有广泛适应证: 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 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 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 胃下垂、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 收费编码:78012 中药熏洗治疗(局部) 15元/次 二、禁忌证 1.妊娠及月经期中得妇女,因为中药足浴可能会刺激到妇女得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孕妇及胎儿得健康。 2。患有各种严重出血病得人,如吐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等、 3。肾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各种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得刺激可能会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

4。一些急性得传染病、急性得中毒、外科急症得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此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 5、精神紧张、身体过度疲劳得人,正处于大怒、大悲、大喜之中时。 6。足部疾病者。 三、注意事项 1、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 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2。中药足浴得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只有保持一定得温度与确保规定得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得最大发挥。 3。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 4、中药足浴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 5。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拭干、 6。在进行中药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目眩。 7、有出血等症状患者,不宜足浴。有心脏病及身体虚弱者,足部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四、操作流程 【评估】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相关病情、既往病史、发病部位、伴随症状及局部皮肤情况。

足浴操作规范

07、足浴操作规范 一、目的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散剂或中药煎出液均匀地与清水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足部洗浴的中医治疗、保健技术。二、操作步骤与要求 (一)施术前准备 1.环境要求:应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卫生,温度适宜。 2.根据情况选用药物,备齐足浴盆、中药散剂或中药煎出液、毛巾等用物。 (二)施术方法 1.调水 (1)用水要求:宜选用自来水、纯净水或泉水。 (2)水温:38-45℃,如属于特殊体质或患有疾病者宜选择与之适应的温度。 (3)水量:浸洗法,适量宜为洗浴容器的2/3。 2.加药 将制备好的药袋或药浴液调入洗浴用水中。 3.入浴 受术者宜清洗足部后,使受术部位的一部分慢慢接触药浴液。拇(食)指循经按压腧穴,询问患者感觉,以确定穴位。 4.洗浴

时间宜在20-40min以内。 5.出浴 用38-45℃的清水冲洗足部1-3遍,以洗掉足部残留的药浴液为度。用柔软浴巾将足部擦干。 (三)施术后处理 1.适量饮水、休息,避免受风寒。 2.整理床单位,协助衣着,舒适卧位,清理物品,洗手。 3.根据医嘱的要求,详细记录足浴治疗后的客观详细情况,并签名。 三、注意事项 (一)饭前30min、饭后1h内,醉酒、过饥、过饱、过渴、极度疲劳等状态下不宜足浴。 (二)用辛温发汗类药物和经常药浴者,宜适当减少药浴时间。(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四)皮肤病患者慎用。 四、禁忌 (一)皮肤有溃破或创口者,局部禁用。 (二)对药浴液皮肤过敏者。 (三)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四)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五)妊娠期和月经期。

足浴操作流程图

-足疗操作流程及手法

足疗操作流程及手法 足浴时间:70分钟配方:中药药液 泡脚(30分钟): 1、双手揉大腿; 2、压气冲穴,放松; 3、分小腿,搓脚后跟内外侧,双手一上一下搓脚后跟,双手用鱼际分脚背,用食指搓脚丫,用刷子刷脚底; 刮脚皮(5分钟): 先将酒精喷撒在脚上消毒,然后是刀子、锉刀等工具消毒,消毒完后,才开始刮脚皮,刮脚皮从大指开始,依次是刮脚前掌,脚心,脚跟,来回刮; 脚皮刮完后,将刮刀消毒,放入工具箱。然后用挫刀刮每个脚指及脚丫,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力道的控制,以免将客人指丫弄伤;用干毛巾捏脚丫并把脚擦干; 双脚放松(1分钟) 1、双掌握脚底,左右抖动; 2、双手握脚,内三圈,外三圈,双手叠压双脚,上压、下压; 3、用掌跟搓脚内侧; 4、用大拇指指腹点压(从足底反射区的鼻到直肠肛门); 5、用大拇指指腹揉拨两遍; 6、从小腿内侧拨经到膝盖,抖膝盖; 7、抓小腿外侧,手握脚背抖脚,再提抖。 打火罐: 首先把油抹在左脚肾上腺位置上用手掌搓热,先用镊子将棉花占上酒精,然后用打火机点燃棉花,放入火罐内,对准肾上腺的位子打稳,最后用毛巾包住,以免火罐掉落下来,摔坏。 注意:因刮脚与打火罐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平时多加练习。 足底(40分钟): 来回搓脚; 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各自压;

敲小腿外侧、前侧; 敲脚底:由拇指向小指方向; 敲后跟:划圈似的敲; 掌心来回推脚趾,轻轻牵拉每个脚趾; 两拇指指腹搓脚心; 脚底的基本反应区从心脏(左脚)——肾上腺——肾脏——横结肠——小肠——直肠——失眠点——生殖腺——肛门——膀胱——输尿管——十二指肠——胰——胃——甲状腺——肾上腺——肾脏——心——脾——降结肠——坐骨神经——生殖腺——失眠点——直肠——小肠——横结肠——肾脏——肾上腺——肺支气管——斜方肌。 从脚趾开始:颈——眼——耳——鼻子——三叉神经——小脑(脑干)——大脑——脑垂体——额窦——眼——额窦——耳——额窦; 放松脚来回搓5遍; 脚内侧:鼻子——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膀胱——底骨——尿道及****——尾骨内侧——前列腺及子宫——直肠肛门——三阴交; 脚外侧:内耳透路——肩——肘——肩胛骨——膝——尾骨外侧——生殖腺——下腹——坐骨神经; 脚背:上颚——下颚——扁桃体——喉、气管、声带——内耳透路——腺淋巴——横隔膜——肋骨——闪腰点——胸——横隔膜——肋骨——闪腰点——上、下半身淋巴系统——腹股沟——内外髋关节——坐骨神经; 打油:先把整只脚的油抹匀,油抹之后,单手掌搓内侧,外侧。两手掌抱搓脚背,单手掌搓脚底,两手来回搓脚后跟; 用拇指指腹从膀胱推到肾上腺,再用拇指关节由肾上腺刮到膀胱; 四指弯曲用指背面旋转刮脚心; 四指弯曲,用指背向关节竖刮脚底; 拇指弯曲用拇指外侧横刮脚底内侧、外侧; 用食指、中指弯曲中心竖推脚底外侧; 拇指弯曲,用拇指外侧横刮脚底中心和竖刮脚底中心; 四指弯曲,用手指背面关节竖刮脚底; 拇指弯曲,用拇指外侧竖刮后跟,旋转刮跟部; 用拇指指腹交替推脚内侧和外侧;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与流程图

中药泡脚 一、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治疗目的:在经过了妊娠、分娩的过程之后,产妇们都已经筋疲力尽, 每天的中药泡脚,能够恢复体力,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疲劳。一般 来说,产妇自产后每天晚上用含有补充血气功效的中药进行 15-20 分钟的泡脚,不仅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消除产后疲劳,还可通过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止痛止汗,缓解产妇产后身痛、腹痛、自汗盗汗等症状,促进产妇产后尽早康复,并能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拥有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 三、穴位按摩:通过足部穴位反射区的刺激和皮肤的吸收作用,通过调节脏腑活动、加快周身血液循环,起到补血益气的功效。 1、三阴交: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 3 吋,自己的手指, 4 指 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2、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 1 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四、操作注意事项: 1.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 38°C-40°C) 2.中药足浴的时间在 15-20 分钟为宜,时间不能太长 3.在执行中药泡脚过程中,如果产妇大汗淋漓,应立即停止,只有保 持一定的温度才能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3.宜在饭后 30 分钟后进行(饭前、饭后 30 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以免 引起虚脱。 4.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擦干双足。

足疗操作流程大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足疗操作流程大全 一、准备 1.带领客户到房间换理鞋子、衣服,帮忙客户放好衣物。 2.给客户准备茶点,放音乐,开空调,点香薰灯。 3.根据客户套餐铺好毛巾,准备好工具箱及足浴桶。 二、足浴: 1. 治疗师抬起客户双脚放于足浴盆中。 2.泡脚10~15分钟,以足部温热为度。 3.用一次性毛巾擦干双脚,置于足疗床上。 三、左足操作顺序 1.用毛巾覆盖于客户右下肢。 2.将按摩油(膏)均匀的涂擦于客户左脚小腿及足部。 3.用双手掌轻柔地拿捏按揉小腿及足背部,活动脚踝及脚趾加以放松,双手握住足跟部抖动下肢。 4.用拇指或食指扣拳法以轻、中、重三种不同力度在心脏反射区定点按压3~5次,用于检查心脏功能,并询问客户有无不适感。 5.用拇指叠按法或食指扣拳法在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心、脾反射区依次压刮8~10次。

6.用拇指偏锋或拇指扣拳法在额头、三叉神经(由下向上)、垂体、大小脑(由下向上)反射区依次压刮8~10次。 7.用拇指扭法活动脖子反射区8~10次,用食指扣拳法在喉头、眼睛、耳朵反射区依次压刮8~10次,并活动各脚趾。 8.用拇指扣拳法在支气管(由下向上)、斜方肌、肺部(由下向上)反射区压刮8~10次。 9.用拇指扣拳法压刮甲状腺,依次点压胃、胰腺、十二指肠反射区8~10次;再用拇指平推法或拇指扣拳法由下向上压刮5~8次。 10.用拇指平推法或拇指扣拳法依次压刮小肠(由上向下)、横结肠(由内向外)、降结肠(由上向下)、乙状结肠(由外向内)反射区8~10次,再用拇指平推法顺时针方向连续推压5~7次,用拇指扣拳法或食指扣拳法点按直肠、肛门反射区8~10次。11.用拇指叠指法或食指扣拳法点按生殖腺、子宫、前列腺反射区(足跟)8~10次。 12.用拇指依次压刮颈椎、胸椎、腰椎8~10次。 13.用食指压刮法或拇指按揉法压刮按揉尿道、子宫、前列腺、淋巴腺反射区(足内侧)、拇指平推法推压坐骨神经反射区(足内侧)8~10次。 14.掌擦足内侧,以热为度。 15.用拇指依次压刮肩、肘、膝反射区8~10次。 16. 用食指压刮法或拇指按揉法压刮按揉卵巢、睾丸、淋巴腺反射区(足外侧)、拇指平推法推压坐骨神经反射区(足外侧)8~10次。 17. 掌擦足外侧,以热为度。 18.用食指偏锋压刮或拇指指腹压推鼻、扁桃体反射区8~10次。 19.用拇指偏锋刮擦食道、胸部、耳朵、平衡神经反射区8~10次,再用拇指推压8~10次。 20.双手食指或中指偏锋压刮上下半身淋巴腺、肋骨反射区8~10次。 21.双手擦足背部。 22. 用拇指叠按法或食指扣拳法在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反射区依次压刮5~7次,促进新陈代谢。 23.擦足底,放松整个足部。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及流 程图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药泡脚 一、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治疗目的:在经过了妊娠、分娩的过程之后,产妇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每天的中药泡脚,能够恢复体力,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疲劳。一般来说,产妇自产后每天晚上用含有补充血气功效的中药进行15-20分钟的泡脚,不仅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消除产后疲劳,还可通过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止痛止汗,缓解产妇产后身痛、腹痛、自汗盗汗等症状,促进产妇产后尽早康复,并能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拥有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 三、穴位按摩:通过足部穴位反射区的刺激和皮肤的吸收作用,通过调节脏腑活动、加快周身血液循环,起到补血益气的功效。 1、三阴交: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上直上3寸,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 骨头为,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2、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四、操作注意事项: 1.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38°C-40°C) 2. 中药足浴的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时间不能太长 3.在执行中药泡脚过程中,如果产妇大汗淋漓,应立即停止,只有保

持一定的温度才能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3.宜在饭后30分钟后进行(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以免引起虚 脱。 4.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擦干双足。 中药泡脚操作流程图

足浴操作流程

中药足浴的操作规程 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它是人体上一块蕴含无限宝藏的神秘“器官”。而足掌这个狭小的空间却汇集了身体一半经络。足为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足部有52块骨头、66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小腿皮肤角质层薄,血管、神经、肌肉丰富,利用药物吸收,所以我们常常选用小腿和足作为局部泡浴的部位。 一、原理及功效 中药足浴是通过温度和药物,利用皮肤的御邪、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局部皮肤、肌肉、关节,改善三者的代谢、强化其功能,并且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针对局部及全身的疾病进行治疗。能调和周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治疗多种疾病。 足浴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去除污垢,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可通过皮肤在温水作用下的强渗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药成分,疏通筋骨关节还能防治感冒、脚疾、冻疮和关节痛等症。 二、足浴配方 1.温肾壮阳 配方药材: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茨实。 2.活血祛瘀 配方药材:丹参、赤芍、泽兰、王不留行、当归、大黄、牛膝、川芎。

3.祛风除湿 配方药材: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 4.消除疲劳 配方药材:党参、北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石菖蒲。 5.袪脚气 配方药材: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石菖蒲、蒲公英。 6.改善睡眠 配方药材:五味子、川芎、石菖蒲、香附、夜交藤、郁金、百合、茯苓、柴胡。 三、操作流程 1.浴足前 需要选择足浴桶,中药足浴一般使用木质材料的足浴桶,这样吸收药物的效果更好;中药足浴水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深度要没过脚踝。 2.足浴时 在足浴的过程中,最好用手按摩足部,按摩方法如下: 推法:足底上半部“人字形”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双手大拇指并拢,用力摁住该位置,往上推36次,至足底发热为止。此法对肾虚、中气不足者,有一定的益处。

足浴操作流程

足浴操作流程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药足浴的操作规程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它是人体上一块蕴含无限宝藏的神秘“器官”。而足掌这个狭小的空间却汇集了身体一半经络。足为三阴经(肝、脾、肾)之始,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足部有52块骨头、66个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小腿皮肤角质层薄,血管、神经、肌肉丰富,利用药物吸收,所以我们常常选用小腿和足作为局部泡浴的部位。 一、原理及功效 中药足浴是通过温度和药物,利用皮肤的御邪、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局部皮肤、肌肉、关节,改善三者的代谢、强化其功能,并且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针对局部及全身的疾病进行治疗。能调和周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治疗多种疾病。 足浴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去除污垢,对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如在浴水中加入某些药物,还可通过皮肤在温水作用下的强渗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药成分,疏通筋骨关节还能防治感冒、脚疾、冻疮和关节痛等症。 二、足浴配方 1.温肾壮阳 配方药材: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茨实。 2.活血祛瘀 配方药材:丹参、赤芍、泽兰、王不留行、当归、大黄、牛膝、川芎。

3.祛风除湿 配方药材: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 4.消除疲劳 配方药材:党参、北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石菖蒲。 5.袪脚气 配方药材: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石菖蒲、蒲公英。 6.改善睡眠 配方药材:五味子、川芎、石菖蒲、香附、夜交藤、郁金、、茯苓、柴胡。 三、操作流程 1.浴足前 需要选择足浴桶,中药足浴一般使用木质材料的足浴桶,这样吸收药物的效果更好;中药足浴水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深度要没过脚踝。 2.足浴时 在足浴的过程中,最好用手按摩足部,按摩方法如下: 推法:足底上半部“人字形”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双手大拇指并拢,用力摁住该位置,往上推36次,至足底发热为止。此法对肾虚、中气不足者,有一定的益处。

足浴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中药足浴操作规程 (一)中药足浴保健 以保健为目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散剂或中药煎出液均匀地与清水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洗浴的中医保健技术。 二、操作步骤与要求 (一)施术前准备 1.环境要求 应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卫生,温度适宜。 2.备药 (1)药物选择 宜选用植物类药,部分情况可选用动物类药和矿石类药。中(2)剂型选择 可选用药浴散剂和液剂。药浴散剂和液剂制备参见附录C。 (3)药量 药浴散剂单次用量不宜低于150g,药浴液剂单次用量不低于700ml。 (4)储存 药浴散剂和液剂宜置于阴凉干燥处。 4.足浴器具 选用木桶,应具有安全、保温、光滑、无毒、不易碎的特性。(二)施术方法

1.调水 (1)用水要求 宜选用自来水、纯净水或泉水,用符合GB 5749-2006 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2)水温 38-45℃,如属于特殊体质或患有疾病者宜选择与之适应的温度。 (3)水量 浸洗法,适量宜为洗浴容器的2/3。淋洗法,水量宜不低于4000ml。擦洗法,水量宜不低于3000ml。 2.加药 将制备好的药袋或药浴液调入洗浴用水中。 3.入浴 受术者宜清洗足部后,使受术部位的一部分慢慢接触药浴液。 4.洗浴 时间宜在20-40min以内。 5.出浴 用38-45℃的清水冲洗身体1-3遍,以洗掉身体上残留的药浴液为度。用柔软浴巾将身体擦干。 (三)施术后处理 1.适量饮水、休息,避免受风寒。

2.清洁和消毒药浴后的器具。 三、注意事项 (一)饭前30min、饭后1h内,醉酒、过饥、过饱、过渴、极度疲劳等状态下不宜药浴。 (二)药浴频度不宜过高,每周不宜超过3次。 (三)药浴后不宜立即站起。 (四)用辛温发汗类药物和经常药浴者,宜适当减少药浴时间。(五)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六)皮肤病患者慎用。 (七)结核、骨髓炎患者不宜药浴。 四、禁忌 (一)皮肤有溃破或创口者,局部禁用。 (二)对药浴液皮肤过敏者。 (三)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四)严重肺系疾病患者。 (五)妊娠期和月经期。

足疗操作流程及手法

足浴时间:70分钟配方:董衣草精油、玫瑰精油等。 上肢(14分钟): 1、分压手臂,从肘关节分向肩关节和关; 2、双手拿揉侧; 3、双手大拇指拨三条筋; 4、用大鱼际揉侧; 5、拿岗上肌,点肩井穴,拿外侧,点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关、外关、合谷, 用大拇指关节弯曲刮大小鱼际,五指放血,从手腕点前侧筋,拇指分外侧筋,上下活动手腕,顺理手背并牵拉手指; 6、双手拇指搓热手心,五指挤血,大拇指点大小鱼际和劳宫穴,掌心搓热,上下扳 腕关节,再压肘关节,再反压腕关节,双手握住客人腕关节,用力向上提,放松手臂,抖动放松; 洗脚(5分钟): 1、双手揉大腿; 2、压气冲穴,放松; 3、分小腿,搓脚后跟外侧,双手一上一下搓脚后跟,双手用鱼际分脚背,用食指搓脚丫,用刷子刷脚底; 刮脚皮(5分钟): 先将酒精喷撒在脚上消毒,然后是刀子、锉刀等工具消毒,消毒完后,才开始刮脚皮,刮脚皮从大指开始,依次是刮脚前掌,脚心,脚跟,来回刮; 脚皮刮完后,将刮刀消毒,放入工具箱。然后用挫刀刮每个脚指及脚丫,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力道的控制,以免将客人指丫弄伤;用干毛巾捏脚丫并把脚擦干;

双脚放松(1分钟) 1、双掌握脚底,左右抖动; 2、双手握脚,三圈,外三圈,双手叠压双脚,上压、下压; 3、用掌跟搓脚侧; 4、用大拇指指腹点压(从足底反射区的鼻到直肠肛门); 5、用大拇指指腹揉拨两遍; 6、从小腿侧拨经到膝盖,抖膝盖; 7、抓小腿外侧,手握脚背抖脚,再提抖。 打火罐: 首先把油抹在左脚肾上腺位置上用手掌搓热,先用镊子将棉花占上酒精,然后用打火机点燃棉花,放入火罐,对准肾上腺的位子打稳,最后用毛巾包住,以免火罐掉落下来,摔坏。 注意:因刮脚与打火罐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平时多加练习。 足底(40分钟): 来回搓脚; 向上、向下、向、向外各自压; 敲小腿外侧、前侧; 敲脚底:由拇指向小指方向; 敲后跟:划圈似的敲; 掌心来回推脚趾,轻轻牵拉每个脚趾; 两拇指指腹搓脚心; 脚底的基本反应区从心脏(左脚)——肾上腺——肾脏——横结肠——小肠——直肠——失眠点——生殖腺——肛门——膀胱——输尿管——十二指肠——胰——胃——甲状腺—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及流程图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及 流程图

中药泡脚 一、中药泡脚: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治疗目的:在经过了妊娠、分娩的过程之后,产妇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每天的中药泡脚,能够恢复体力,同时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疲劳。一般来说,产妇自产后每天晚上用含有补充血气功效的中药进行15-20分钟的泡脚,不仅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消除产后疲劳,还可通过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止痛止汗,缓解产妇产后身痛、腹痛、自汗盗汗等症状,促进产妇产后尽早康复,并能缓解产妇紧张、焦虑情绪,使其拥有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睡眠。 三、穴位按摩:通过足部穴位反射区的刺激和皮肤的吸收作用,通过调节脏腑活动、加快周身血液循环,起到补血益气的功效。 1、三阴交: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 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2、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四、操作注意事项: 1.进行中药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38°C-40°C) 2. 中药足浴的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时间不能太长 3.在执行中药泡脚过程中,如果产妇大汗淋漓,应立即停止,只有保 持一定的温度才能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3.宜在饭后30分钟后进行(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以 免引起虚脱。 4.中药足浴所用外治药物,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擦干双 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