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

【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
【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

【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2011年01月12日23:56:43 针对地区性衰退问题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英国政府的最初设想是给予这些存在严重问题的特殊地区直接提供政府援助。1936年,英格兰特别地区专员斯图尔特爵士给议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建议。他认为伦敦工业的增长主要不是客观的经济因素,而是由于可以由政府的行动来改变的主观原因。他认为政府不仅要帮助衰退地区,从正面引导工厂迁往那里,而且要限制在伦敦建厂。

这种看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反响,并促使政府采取行动。1941---1947年间,在政府的组织下,集中地出现了一批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和报告文件。这些官方报告,针对城市发展的各个专门方向向政府提出建议,构成了战后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体系的基础。从此,现代城市规划越来越趋向于一种政策行为,与传统规划中的“设计方案”明显有别。

巴罗报告(Barlow Report)

巴罗委员会在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史上占有级其重要的地位。该委员会的工作导致1945年至1952年战后英国规划机构的建立,而巴罗委员会的成员阿伯克伦比则是战后英国规划体系的缔造者。

巴罗委员会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的贡献在于:它把国家、区域问

题和大城镇集聚区的物质环境状况联系起来,并认为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巴罗委员会首先调查工业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原因以及未来各种影响因素可能的变化;其次,该报告认为把工业和人口集中在大的中心地区,将在社会经济和战略上造成缺陷。在这里,巴罗委员会已经把产业、人口在国家(区域)范围分布的问题与区域问题联系起来。巴罗委员会的报告表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巴罗报告分析了这种趋势的原因,它指出,这种工业增长和方式主要是由于“结构效应”的现象,即繁荣地区的增长几乎完全可以归因于它们较为有利的工业结构。只要这些地区的工业达到全国工业的平均增长率,就可以带动全区域的增长。而衰退地区由于基础工业下降得太快,使整个区域继续衰退。为此,有必要做更大的努力来维持经济的稳定。

巴罗报告分析认为,19世纪的工业曾经从接近燃料和原料供应地转向接近通航水域,但是由于20世纪的工业对这些因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其吸引力正在减弱,工业将被引向它的主要市场。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这就趋向于把工业分布在非常大的人口中心,在那里有多种多样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服务,而这些都是小工业城镇所缺乏的。

但是,如果这种公布方式继续持续下去,必将促使新工业逐步远离传统工业中心,使大量的人口和社会资本闲置在那里。

巴罗委员会接着系统性地考察并分析了公共卫生状况、住房情况、交通拥挤情况、通勤方式、土地和房产的价值。其结论认为:大城市的住房和公共卫生条件并非如同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比小城市差,伦敦公共卫生的纪录就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公共卫生条件得到普遍性的改善。而卫生条件较差、住房拥挤的情况却出现在小城市,另外巴罗报告还认为大城市的上班路程较长,交通拥挤现象更严重;房地产价格日趋上升,尤其是在大城市的中心附近;大城市的内城地区好存在着严重的住房问题,包括无房问题。

巴罗委员会的报告对这些现象做了详尽的调查,并要求政府采取专门的对策。巴罗委员会在提出措施建议时,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认为,应该只针对伦敦及其附近地区的新工业区进行限定,并成立一个委员会强制执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当建立较普遍的控制体系,来控制全国的工业布局,并由一个为此而新设的政府部门来行使职权。

最终,1945年地实施巴罗委员会的建议时,政府选择了后一种方案,并导致了1947年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

斯科特报告(Scott Report)

斯科特报告主要反映的是1942年英国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的情况。该报告认为:良好的农业用地是无价之宝,它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一旦丧失就难以恢复。因此该报告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包括城郊在内的规划体系,该体系应该把保护农业用地作为其首要职责。一等农业用地要毫无例外的禁止新的建设。斯科特报告建议开发者在提出开

发建议时,都应说明建设方案为什么是符合公共利益的。否则就不应该改变现有的农业用地用途。

该报告提出时,正值英国处于面临二战期间的海上封锁,食品非常短缺,使英国十分依赖本国食品,因而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公众迫切要求抑制城市的发展,鼓励城市进行高密度开发,以节约宝贵的农业用地。

尤斯瓦特报告(Uthwatt Report)

尤斯瓦特报告主要是关于城市土地开发中补偿金(Compensetion)和改善金(Betterment)的问题。该报告涉及城市开发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是补偿金问题:当一个公共部门必须征购土地进行建设时,应当给予土地原来的所有者多少补偿金?一般认为,公共部门应当按照市场现价进行支付,因为这样与市场中出售的土地相比,土地所有者既无损失也不得利,而且,公共部门应该仅限于征购那些他们原已按照市场价格支付的土地。

但是市场复杂性在于,当公共部门宣布建设项目时,土地所有者有可能抬高地价。例如,一旦政府宣布要建设一条城市干道,那么干道两边的地价就会上涨。如果社会必须按照抬高后的价格进行支付,那是不公平的。

这同时也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改善金。改善金是指当由于社会公共部门的措施而使一些人得益时,社会应酌情向这些人抽取一笔特别税。

但是,要判断公共行为到底是使人得益还是受损是十分困难的。

比如,政府机构停止一项原来准备在风景地区上的开发项目计划,那么计划开发项目的土地所有者将会受损。因为他们原来由开发所带来的利益落空了。而附近的土地所有者则能直接受益,因为他们的土地的视线可以不致被遮挡,从而导致土地价格的提高。因此,社会应向第一种人支付补偿金,而向其他人索取改善金,以示公正。

尤斯瓦特委员会报告十分详细地讨论了这个问题的概念和技术。它认为:对于土地开发这种问题,社会应当采取一种简单而果断的办法,即对尚未开发的土地(也就是全国的农村土地)应该实行国有化,国家应该按照此前不久某一历史日期的价格为基础,向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金以取得土地。但是这些土地在城市建设以前,土地所有者仍可留在那里,因此,他所得到的补偿权限于弥补他丧失土地开发权的损失。一旦国家需要把这块土地征用于建设,就要向他支付另一笔全部征用的附加补偿金,然后,才可以把土地出售或出租。

同时委员会也建议,对于现有建成区内的房地产再开发,应该由地方政府负责。政府按照此前不久某一日期的价格为基础,征购土地,进行改善。另外,所有的房地产所有者都应该支付一种定期的改善税。地方当局定期对纯地产进行估价,如果地产增值,则按增值的75%征收。

尤斯瓦特委员会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重点在于,在征用农村土地用于城市建设时,根本不应当通过土地市场,而应该国有化,这种办法虽然在技术上是值得称道的,但在政治是存在着缺陷。由于提倡土

地国有化,该报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对,这是因为对于土地公有化的宣传,是与英国传统的自由市场观念相违背的.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篇二: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共2篇)据统计,截止到XX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

评估标准。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XX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⑤报告厅 300 m2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1)

中国和各大发达国家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1.澳大利亚的城市行政体系 2.新加坡的城市行政体系 3.日本的城市行政体系 4.加拿大的城市行政体系 5.美国的城市行政体系 6.中国的城市行政体系 澳大利亚的城市行政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一、联邦政府及首都的规划行政 堪培拉 在联邦制的条件下,联邦政府一般不干预及州以下的城市规划行政事务。但联邦政府某些部门的职责与地方规划事务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部门主要有:建设部、环境、住房和社区发展部、交通部。此外,在1972-1975年的惠特拉姆政府中曾设有城市和区域发展部,联邦政府通过行政和财政等手段介入地方城市发展的事务。 在联邦直接管辖下的堪培拉市,在1988年以前,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是规划行政的单一主体,联

邦政府设有主管首都地区事务的部长,部长会同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处理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土地使用管理等的具体的程序性工作。1988年以后,根据新的立法,堪培拉分别成立了属于联邦国家的首都规划署(The National Capital Planning Authority),及属于堪培拉市的地方规划署(Territory Planning Authority)。国家首都规划署负责制定“国家首都规划”,这个规划中要包括整个首都地区的规划原则、政策及标准,在规划中划出具有国家首都特征的指定区域,在指定区域内制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文件,对指定区域实施建设管理。 “国家首都规划”由首都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经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长批准,经政府官报公布生效。规划生效后,政府须在国会两院会议期间的6天内提交给两院,在提交后6天内如果国会任何一院通过动议不同意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则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即为无效。 首都地方规划由地方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并征询首都规划署的意见,书面报地方政府行政长官。联邦法律规定,地方规划与国家首都规划不符为无效。 二、州级政府及规划行政 澳大利亚各州的城市人口主要都集中在州的首府。州的首府都是大都会区,由几十个地方政府行政单元的组成,如悉尼大都市区有30余个地方政府行政区,墨尔本大都市区含50多个地方政府区域。由于首府在各州的经济、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州政府一般都对首府的整个都市化地区施以较直接的管理。 维多利亚州的规划行政体系在各州中最为复杂,并随经济、政治条件而不断变化,经过了多次的调整变迁,但长期以来州级政府机构在规划行政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过。 悉尼港 在维多利亚州的州政府设有规划和环境部(1993年后改为规划与发展部),作为州的规划行政主管部。在州的层面,通过立法设有墨尔本及大都会工务局(The Melbourne and Metropolitan Board of Works,以下简称MMBW)。MMBW被赋予了广泛的权力来编制和实施墨尔本大都市区规划(Melbourne Metropolitan Planning Scheme,以下简称MMPS)。在墨尔本以外的其他城市化地区也通过州立法设立了几个区域性的规划行政机构,以负责跨地方行政区的规划事务。 根据1981年的州城市规划法修正案,位于墨尔本大都市区内的地方政府可以申请编制自己辖区的法定规划。地方政府编制的规划必须与MMPS相符合,且不涉及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规划必须经MMBW同意才能生效。规划一旦生效,即取代MMPS中的有关部分内容。一个地方政府一旦有了自己的法定规划,相应的规划审批权限就从MMBW转移到这个地方政府。 规划的行政涉及与各方的协调。有许多州的行政机构与规划事务有关,它们有的为规划提供咨询,有的在实施自己的行政行为过程中将对规划产生影响。维多利亚州与规划有关的行政机构包括:州协调委员会,其职责是协调州政府几十个部门的政策和行政行为,确定优先程序及规划方向;规划咨询委员会,其任务是为规划部长提供咨询意见,特别是关于规划的政策问题;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其工作是制定和调整历史建筑的登录;环境保护署,其职责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及控制污染;城市更新署负责重建或改建旧区;政府建设顾问委员会,负责为主管公共工程的政府部长提供关于保护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建筑的建议。此外还有公共工程部、港口署、土地保护委员会、农业部、住房部、卫生局、林业局等机构也都与规划行政有关。

英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经验

英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城市病。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市治理和城市规划管理的经验,吸取国际城市的教训,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扬长避短,做到科学规划与管理,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英国是近代较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19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和海外贸易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商船队和海军,最多的海外投资。由于工业化和经济的发达使城市发展较为迅速,因此英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达使城市发展与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受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深刻影响,并结合本国及世界相关的城市规划理论,形成了具有英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框架。英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动态过程。 (一)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和制度 法律和制度是规划管理的基石。英国的第一部规划法是1909年颁布的《住房城镇规划法》,这一法规颁布之后,不断进行完善、修改,同时英国也不断颁布一些相关的法规,

如规划督察与申请程序、土地权法、环境报告、规划义务、总体政策申请的决策主要根据规划法等,同时也有中央政府的干预,中央政府颁布的“规划政策指导纲要”最主要是提供地方政府在规划的审批过程中要考虑的政策、法规和要素。对于每一个规划项目的决策权在地方议会,地方议会一般要听取规划局、规划局长或专业人员的意见再做决定。对于不符合规划的项目,规划局有权不予批准。因此英国的规划编制、审批与法规紧密相连,最大限度地避免规划的人为干预。从规模编制的立法到规划审批的依法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规划体制一大特色:“规划督察” “规划督察”是英国规划体制中的一大特色,规划督察署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机构,是规划的“警察”。如果地方规划审批中,开发商向地方政府申请的规划项目遭到拒绝,开发商可以向规划督察署提出申诉,规划督察署将举办听证会,政府和开发商双方派人到会进行举证辩论、最后由规划督察署根据规划法、规划政策指导纲要等政策法规作出决定。它的决定就是最终决定,不能再上诉。因而,规划督察署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它独立于政府之外,对规划审批实施进行监督,以避免规划管理口门和政府在规划项目审批中出错或者失误。 (三)专业规划师:高素质的全才

浅谈美国城市规划专业

有几位G友来EMAIL问我有关美国城市规划的专业的问题。因为小弟也准备研究生时放弃建筑而转读城市规划,所有也谈谈我对此的一些认识。城市(和区域)规划(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区域一般是在美国指比城市还要大的范围(例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规划就可以叫做“区域规划”) 由于规划牵涉到很多问题,所有一般的规划硕士学位都要求你选一到两个专项(concentration/emphasis)。一般学校都会有: 城市/区域规划历史和理论(Planning history and theory) 社区和经济发展(commun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房屋政策(Housing Policy) 土地规划政策(Land use planning/policy) 交通/运输政策(Transportation policy) 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自然资源政策(Natural Resources Polic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不知道这个中文怎样译,主要是用电脑分析电子空间数据及其在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应用) 当然每间所提供的都不一样,很可能不是所有的专项都有得提供。 一般硕士第一个学期都会是基础的课程,介绍各领域的知识,以便你了解和决定究竟要选哪个专项。一般由第二个学期开始就要上你所选的专项来上课,再加上一些基础课和选修课。有些学校要求第一年和第二年之间的那个暑假要上课和做与规划有关的工。具体要看你选的学校。第二年开始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为借鉴学习兄弟县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7月6日,我县组团到等地考察了城市建设工作。考察团由县委副书记为团长,县政府副县长为副团长,部 分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部分重点乡镇的党委负责人 等共21人参加。考察团先后学习考察了等地的城市建设,通过学习考察,使大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学习 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启迪了思维。现将考察情况汇报 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主题明确,主要学习考察兄弟县 市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听、问、看等方式 先后听取了城市建设经验介绍,实地察看了城市建设现场,既有理性认识又有亲身感受。县国土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辖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近年来,通过实施迎宾大道、公园、公园、出口路改造等项 目建设,城市面貌快速改观。县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31.5万人。近年来,通过创新征地模式,主打了新区和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城市品位迅速 提升。县国土面积287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60个

行政村,人口75万。近年来,通过破解资金、用地、招工等难题,将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推手",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市国土 面积172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总人口82万。近年来,通过主动融入特大城市建设,激活民营经济,形成 了家具、矿产品、成衣、食品等县域经济主导产业,被 称为"的温州".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在很多方面能够服水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签。 二、主要体会与感受 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兄弟县市强劲的发 展态势、浓厚的建设氛围和大胆创新的实干精神。他们 科学务实的城市规划理念、灵活高效的征地拆迁模式和 令人瞩目的城市建设业绩,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主要 感受有五点: (一)规划起点高。如县20xx年通过大力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年"活动,实施了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规划编制工作,是城市规划经费投入最大的一年,是专项规划编 制项目最多的一年,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最多、 编制面积最大的一年,修编完成了《县城市总体规划 (20xx-2030)》;编制了《县近期建设规划(20xx-2015)》和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城、龙翔片区、新都片区、金华片 区及深商产业园、浙商产业园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19-10-10T15:12:21.9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作者:徐海丽 [导读] 城市规划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加强对先进理论知识的应用,发挥出城市规划应用的作用。 身份证号:41052119850106**** 摘要:要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合理的规划是一个首要的目标和任务。城市的可持续也是现在整个人类首要的目标和任务,人们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资源,不铺张浪费,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来实施,并保证其符合城市今后发展趋势,同时加强城市发展和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既要保证城市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得以顺利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城市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在城市规划的滞后以及城市建设中急功近利等行为存在,导致城市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作者接下来结合自身实践就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相关内容实施分析,具体如下: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前的城市状况,研究城市的未来生活和发展是一项可预测的工作。在中国,城市规划总是与城市建设相匹配。当它们一起出现时,我们称之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国的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前者指的是整体情况。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制定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全面,全面的城市布局和各类城市建设项目的全面部署;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安排的各种项目。将完善建设和部署,以制定更详细的城市发展计划。 城市规划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城市规划和发展绘制的蓝图,这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理念,同时其也是我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管理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和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运营共同构成了城市管理。 2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2.1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步骤不协调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应用实用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渗透到多方位,多领域的发展趋势中。这种综合发展往往使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不相应。无法跟上当前形势的变化。同时,对城市规划的深入理解和探索也引发了规划专业人员对专业建设定位的思考,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发展与专业建设尚未结合,形成统一的互动体系。 2.2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有待深入研究 但是就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来看,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和专业理论建设处于空白是我国目前不适宜进行学科综合知识建设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大量强调实施城市化科学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强调各个学科的空间属性。 城市规划和建设之间的交叉区域将更多的研究重点放在对空间的研究上,然后围绕中间区域逐渐展开。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更加关注城市化发展规律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家国情发展的理论体系,并努力寻求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平衡点,并在理论实践上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与专业建设的价值观等问题更应受重视 当城市规划和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涉及经济和政策领域时,规划工作经常遇到诸如价值判断混乱等问题。人们应该如何衡量公平和效率,例如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规划,那些倡导公平的人认为,规划应该依赖于社会的长期有效运作。但是,对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这一概念很难全面实施。 但是如果在规划的过程中仅仅只注重城市的效率,那么规划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同时其自身的合法性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将我国经济建设融入到规划实践中来,使其设计更加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3提高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策略 3.1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居民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协调城市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和人民的协调发展。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促进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坚持推进阳光规划,弘扬人民智慧,推进民主制度,落实公平,公开的行政理念,不断提高公平效率和规划设计水平,进一步促进民生和发展城市文明。 3.2增强规划意识 科学构建城市规划,并在整个规划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意识,由于城市规划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中,需要建立全体意识,将区域整体发展规划与交通规划和环境规划相结合,建立全面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意识,宏观城市规划和微观城市规划。长期规划结合短期规划,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交通,通信等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等各种因素,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规划具有特定的实用方向。 3.3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城市规划始终应该满足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城市发展的大局,而不仅仅是理论规划,不论实际情况如何。目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城市规划需要合理调整,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3.4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分析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必须关注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的适应性。要坚持和谐社会理念,全面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管理平等,同等重视资源管理和保护。要注重协调区域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合理布局城市体系建设,提高行业的服务效果和服务能力,同时还需要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协调性,充分完善我国城乡规划体系,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扩大城市经济圈的辐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

【文章】英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三个重要报告2011年01月12日23:56:43 针对地区性衰退问题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英国政府的最初设想是给予这些存在严重问题的特殊地区直接提供政府援助。1936年,英格兰特别地区专员斯图尔特爵士给议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建议。他认为伦敦工业的增长主要不是客观的经济因素,而是由于可以由政府的行动来改变的主观原因。他认为政府不仅要帮助衰退地区,从正面引导工厂迁往那里,而且要限制在伦敦建厂。 这种看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反响,并促使政府采取行动。1941---1947年间,在政府的组织下,集中地出现了一批委员会的工作成果和报告文件。这些官方报告,针对城市发展的各个专门方向向政府提出建议,构成了战后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体系的基础。从此,现代城市规划越来越趋向于一种政策行为,与传统规划中的“设计方案”明显有别。 巴罗报告(Barlow Report) 巴罗委员会在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史上占有级其重要的地位。该委员会的工作导致1945年至1952年战后英国规划机构的建立,而巴罗委员会的成员阿伯克伦比则是战后英国规划体系的缔造者。 巴罗委员会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的贡献在于:它把国家、区域问

题和大城镇集聚区的物质环境状况联系起来,并认为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巴罗委员会首先调查工业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原因以及未来各种影响因素可能的变化;其次,该报告认为把工业和人口集中在大的中心地区,将在社会经济和战略上造成缺陷。在这里,巴罗委员会已经把产业、人口在国家(区域)范围分布的问题与区域问题联系起来。巴罗委员会的报告表明,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工业和人口的增长都集中在英格兰南部和中部,尤其是在伦敦周围。当时全国只有伦敦及其附近地区以及英格兰中部的就业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巴罗报告分析了这种趋势的原因,它指出,这种工业增长和方式主要是由于“结构效应”的现象,即繁荣地区的增长几乎完全可以归因于它们较为有利的工业结构。只要这些地区的工业达到全国工业的平均增长率,就可以带动全区域的增长。而衰退地区由于基础工业下降得太快,使整个区域继续衰退。为此,有必要做更大的努力来维持经济的稳定。 巴罗报告分析认为,19世纪的工业曾经从接近燃料和原料供应地转向接近通航水域,但是由于20世纪的工业对这些因素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其吸引力正在减弱,工业将被引向它的主要市场。在进行工业布局时,这就趋向于把工业分布在非常大的人口中心,在那里有多种多样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服务,而这些都是小工业城镇所缺乏的。 但是,如果这种公布方式继续持续下去,必将促使新工业逐步远离传统工业中心,使大量的人口和社会资本闲置在那里。

美国规划行政体系

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美国是一联邦制的国家,在建国之前先有了13个州(state),然后通过州之间的协议,在13个州之上成立了联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赋予了军事、外交、邮政、州际范围等有限的权限,而城市和住宅等领域的权限并没有由州政府赋予联邦政府,因此,在这些方面联邦政府没有可以直接参与的法律基础,这样,联邦政府参与城市规划相关活动的手段主要就是一些间接性的财政方式,如联邦补助金等。另外,由各州政府决定,在它的属下设置了各种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地方政府没有固的自治权力,只有由州授予的权力,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只能是州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及州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自治权。因此,各州的地方政府在法律性质、区域大小、人口多少、职能和组织上存在着很多的分歧,同一的名称在不同的州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和内容,即使在同一个州内,地方政府之间也可能存在分歧。这是美国地方政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纽约Herald 广场 在美国的地方政府中,县(county)是存在最广的地方政府机构。除了在新英格兰(New England)州是由镇来承担县政府的职能外,其余各州都有县的建制。在所有的地方上的正式的分支机构。县范围内的市、镇均由县政府管辖,但县政府只是行政管理的工具,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但自治市(municipality)是一种独特的地方组织机构,它同样是州政府的“创造物”,但它同时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 一般而言,城市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形式,如:议会一市长制、委员会制和议会一行政官制等。但就具体的城市而言,各类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机构有着确定的地位,从事着确定的工作。 (1)立法机构:立法机构在城市中是作为决策者而起作用的。它决定是否成立规划委员会,决定规划委员会的成员构成,对规划委员会划拨资金,并对规划委员会的行动予以支持等。通过规划委员会的介绍和建议,立法机构将规划转变为政治决定而付诸行动。 (2)规划委员会:规划委员会是绝大部分城市的法定机构,大量的规划通过该机构得到执行。规划委员会通常由一组经城市的行政长官提名并由立法机构批准的个人所组成。他们一般是社区内房地产商、银行家、商会等方面的领导人物,或者是律师、建筑师、医生、劳工代表、社会工作者等的代表。建立这样的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市民的意见和想法,对规划内容和决定提供多方面的协调,并对规划机构进行监督。有的规划委员会还有地方政府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但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对一些事务提供专业帮助,且很少具有投票权。就立法机构而言,规划委员会只具有顾问性的作用。当议会处理有关规划的事务时就要求规划委员会提出相应的报告和建议,议会有权同意或否决这些报告和建议。由于综合规划经过批准后,对社区内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地方政府机构都具有支配性的作用,因此要求所有部门都需将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具体改进规划提交规划委员会进行审查和批准。在大城市,除了设有规划委员会,还设有独立的区划管理机构和上诉委员会。通常情况下,规划委员会编制区划法规,区划管理机构来执行区划法规。 波士顿街景 (3)规划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规划委员会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依赖于规划部门的技术人员,立法机构对一些政策的最后批准也需依赖于规划部门。通常,规划机构的负责人由城市的行政长官予以任命,并得到立法机构的批准。规划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编制综合规划并贪污编制区划法规和土地细分管理的条款。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政府其它部门的协作下,规划部门负责街道和道路,卫生、教育、娱乐设施,市政公用设施,警察局和消防设施,以及对所有的建设和工程行为行为管理。在许多州,法律还要求规划部门

城市规划欧洲考察报告

城市规划欧洲考察报告 篇一:欧洲景观考察报告 篇一:景观设计风格调研报告 学号 景观艺术风格 调查报告 日期:XX 年 4 月 14 日 学 班 成生姓名级绩级艺术班 指导教师(签字) 艺术系 XX年 04 月 14 日 景观艺术风格调研报告 景观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艺术的创作,都有风格的问题。但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生长和道路的规划都是经过设计的,所以这也体现到了景观风格。植物本身是一个活体,把他既定为一个风格也许说不可取,一团花丛,一株孤树,一片树林,一组群落,都可从其干、叶、花、果的形态,反映于其姿态、疏密、色彩、质感??等等方面,而表现出一定的风格。如果再加上人们赋予的文化内涵——如诗情画意、

社会历史传说等因素,就更需要在进行植物栽植时,加以细致而又深入的规划设计,才能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从而表现出植物景观的艺术风格来。 景观风格大致分为:中式、日式、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地中海、法式、德式、英式、美式、现代自然、现代简约、装饰、新古典装饰主义、新亚洲、极简主义。中式:中式其实分为古典中式和现代中式两 种,古典的中式中又分为北方的皇家园林景观和 南方的小节奏的景观。其中北方皇家园林的特点 是规模的气势宏大,黄色的琉璃瓦,和红色的墙 体,因为在天子的脚下,并且北方并不是一年四 季都会 有浓墨 重彩的 颜色, 所以在建筑上和景观上都采用了颜色比较强烈的 色彩以显示天子的威严,一半都采用强烈的中轴线 以及两面对称的方法,以突出更高的军中权威性。 而南方更注重的是一步一景,远处借景,用水的流 动来成为园林中心,建筑一半都用颜色比较单调的 青砖白墙,但是,丰富的植物种植,和植物都保证在一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2003-10-30 [摘要]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调整;南通市 一对南通历次城市规划的总体评析 1.有关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的评价 1895年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新辟了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同时在旧城区南部开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等,改变了老城过去“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格局”。由此,南通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的城镇组团体系。城镇之间以河道及公路相联,在城市功能发挥上成为一个整体。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从他的故居选址及周边环境建设可窥见张謇的传统风水意识以及与现代环境意识的交融。 我国著名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提及“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时认为:“张謇发展南通的思想不只是基于城市观念,还是集城、镇、乡地区整体共同发展的观念,是谋求城乡关系、工农商关系协调发展并带有区域发展的思想。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世纪。在张謇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周边地区如皋县沙元炳、金沙镇孙儆、盐城县凌钟智,都致力于振兴本地实业,筹建学校,起到了建设南通卫星城镇的作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虽然张謇的这种城市规划实践可与霍华德(E. Howard,1898年)在《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中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的思想相比拟,但两者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英国城市规划学者霍华德建议围绕大城市建立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解决大城市发展的矛盾,以达到高度的城市生活和清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强调把城市和区域作为整体。而当时南通城区规模很小,社会经济状况亦十分落后,陆路交通也很不便,在城市经济集聚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张謇就把城市的诸多功能分散,将3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布局在城外9公里处,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符合国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1949年—1978年的南通总体上是建设生产型的城市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XXXX-2020)

目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2) 1 回顾与挑战 (14)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4)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6) 1.3机遇与挑战 (24) 结语 (40) 2 目标与定位 (41) 2.1城市发展目标 (41)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1) 2.3城市规划目标 (43) 3 发展战略 (4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3)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68)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5)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0) 4 空间与特色 (98) 4.1城镇体系 (102) 4.2 空间结构 (106) 5 实施策略 (147)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1)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6)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61)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62)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

英国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

国外规划研究 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Ov e rs e a s 54 【摘要】城市规划领域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涉及政策设计、规划方法变革以及实施手段创新等不同层面。从城市规划政策、城市规划评估以及城市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英国城市规划实施可持 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规划政策;规划评估;城市设 计 URBAN PLANNING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UK HONG Liangping; LI Baofeng; ZHU Y ufeng ABSTRACT: How to impl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urban planning is related to policy-making,reform of planning method, innovation of implemen-tation measure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 tegy of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UK’s urban planning in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urban plan-ning policy, urban planning appraisal and urban design,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ppl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implement

城市规划调研报告日记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 no logy 城市规划原理认识实习 (报告、日记) 题目探究厦泉各城市规划及用地规划特征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志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3130812215 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 城乡规划1302级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城乡规划2班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5年1月23日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认识实习》报告 题目:探究厦漳泉各城市规划及用地规划特征 1、实习调研过程: 此次课程调研地点选择厦漳泉这闽南金三角首先围绕各城市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及规划馆进行参观,了解了各城市的一些基本规划,然后参观各城市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了解到各用地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与环境的一些关系。我们进行了两周的课程认识厦漳泉实习,期间先后参观了惠安聚龙小镇,崇武古城,规划展示馆、丰泽广场、开元寺、闽台缘博物馆,规划馆。路、路,规划局,天地仁和及荣昌花园居住小区。云洞岩风景区,青礁慈济宫,路,大学,市规划展览馆,高崎国际机场,鼓浪屿园博苑。 调研目的: 更加深刻生动的了解厦漳泉的各城市规划的特点,感受 个城市之间规划差异。 了解当地的地域风情和差异 了解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交通用地以及道路广场 用地的合理布局。使我们对城市规划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2、调研对象介绍说明:2.1、城市结构以岛为中心,幅身四周的卫星城镇, 形成众星拱月,一城多镇的框架,城市总体规划分为四大片区(图2-1 )。地处北纬24° 26 ' 46〃,东经118° 04' 04〃,区位北回归线边缘,属南亚势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如 图2-1市规划图 春,天气宜人。位于九龙江,北邻,南毗,位于闽南金三角核心。与隔海相望,金门更是一衣带水、鸡犬相闻、同根共祖、渊源久远。市的行政区划为鼓浪屿、思明 开元、湖里、集美、杏林、同安等七个区。的总体规划以建设我国东南沿海中心城市为总体发展目标,以建设海湾城市、港口风景旅游城市为发展核心。建设未来的组团式海湾型城 市,海岛与海湾组团组合式空间布局结构将是“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总体发展策略 为“优化本岛,整合湾区,拓展同安和翔安东部。” 2.2、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港被誉为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 历山大港齐名。市规划构建“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图2-2 )。以各级中心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形成复合交融、时序协调、地域开放的城镇体系;在规划区要形成一湾两翼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在此之外,形成开阔的一产发展空间。在功能组团布局上,构建环湾组合城区,发展南部、北部、西部次区域。 图2-2 规划图图2-3 市卫星图 2.3、市是省东南部的地级市,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81万

国外规划体系

1英国的规划体系 1、1英国的规划行政体系 英国的规划体系主要由国家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地方规划四级组成,具体由中央和 城市两级政府编制。区域性规划机构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不直接负责规划的编制工作,而主要作为编制区域规划的组织者。 1、2英国的规划法规体系 1987年的《(土地)利用分类令》、1988年的《总开发令》、1990年的《城乡规划法》和1990年的《登记建筑物法》等。除规划法特别准予以外,包括规划许可在内的一切土地 开发都要获准规划同意,“开发”即成为规划法和开发管制的重心。 3、英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特点 英国土地规划城乡土地利用的一体化,规划主要目的是控制和管理土地开发,保护自然环境。 不同层次的规划详略程度各有不同。高层次规划较为简略,比如中央规划和大的区域规划主 要提供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基层规划内容非常详细,作为实施性规划,更加强调管理操作的便捷性。英国的城市规划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框架编制,下一层次规划主要是由大城市中 心区规划、小城镇规划和郊区发展区规划组成的较小区域的规划。 4、英国的规划管理制度 英国的规划编制由政府部门负责,其规划程序是:首先编制规划草案,然后公开征求意见,专业小组或监察员根据公众意见向政府提交报告,根据提交的报告修改规划并再次征求 意见,再次根据各方意见进行规划修改后,提交政府批准规划并付诸实施。在规划实施和管 理制度上,英国建立了完善的规划许可证制度。政府批准实施的规划具有权威性,未经规划许可,不准一切形式的土地开发利用。 4.1.2德国的规划体系 1、德国的规划行政体系 根据行政级别或空间大小的不同,德国空间规划体系一般划分为联邦、州、地区和市(县) 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一个综合性战略性规划与之对应,下层规划必须遵循上层规划的 指导。各级规划均有明确的分工,其任务重点各不相同。德国类似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建筑法制定的,与

城市设计调研报告

城市设计调研报告 调研提纲 1、查资料:a、调研地段历史状况 b、地段的发展过程 c、地段及附近建筑和居民生活现状 d、其他城市对老城区改造的成功案例 2、现场调研内容:a、建筑的现状、功能及风格特色(附表) b、地段内居民的居住状况、生活状况 c、商业设施、开放空间的分布 d、交通状况、人车流量(附表) 3、寻找侧重点,确定主题 通过简单的分析讨论,我们决定在调研后,寻找低端的优点并发扬,改善地段的短处,将我们的设计主题围绕地段的特色展开。 调研报告 1、地段现状:a、建筑多为中华巴洛克风格,但是损坏严重 b、大多建筑一层用来作为店铺,二层以上很少有人居住,周围 街道脏乱差,生活环境恶劣

c、缺少公共绿地 d、交通混乱,人车混行 2、建筑及街区的保留价值:a、历史价值——道外区的店铺大多是老字号,并 且多数是在外国势力侵入下发展的民族资本,这 可以看做是民族资本的发展史 b、文化价值——东西方交融下的市井文化,体现 了哈尔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建筑价值——中东铁路修建后,道里区大多为 俄国人居住,而道外是中国人聚居区,在中国 文化的长期熏陶下,民族工匠吸收外国文化, 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目前为止, 道外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d、商业价值——文化资源引发人文意义,从而振

兴传统商市 e、旅游价值——哈尔滨本土的人文景观,不仅可 以吸引外地人,更可以让本地人流 连,创造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3、保护方式:a、腾迁——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建筑特色,但老道外的真实生 活得不到保护 b、局部回迁——保留传统老店和部分老居民,复原老道外人的 生活方式 思考 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总结出地段内现存的几点矛盾: 1、建筑老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的矛盾 2、生活环境差、绿地较少与现在高水平的生活品质之间的矛盾 3、商业价值与过少的商业开发元素之间的矛盾 4、交通混乱,拥挤无序,与现今交通工具发展迅速之间的矛盾 5、居民生活水平与周围相差较大 解决方法 1、对破败建筑进行立面修复,保留外墙,对内部空间结构进行现代化的改造, 是指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2、改变当地居民的居住模式,拆掉部分拥挤建筑,把原有建筑修缮成院落式, 突出居住文化的特色,增加了绿地率。 3、在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引大量的新潮文化,比如,在原有的建筑文化、 居住文化、饮食文化以外,吸引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进行展示,引进书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