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圈多摩新城的教训与借鉴

东京圈多摩新城的教训与借鉴
东京圈多摩新城的教训与借鉴

东方早报/2014年/12月/16日/第016版

上海与世界

东京圈多摩新城的教训与借鉴

顾永涛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一所所长

在大都市周围,营建新城并完善其基础设施,是否就能达到分流中心城区居民的效果?从日本的过往经验看,这个答案非常不确定。以多摩新城为例,当下实际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只达到当初规划的一半左右,其中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当初未能考虑到的老龄化等问题。

这里再介绍下日本都市圈的新城开发。二战后的日本政府,为解决人口和产业在城市中心区过度集中带来的严重城市问题,并为阻止城市过度膨胀所导致的建成区无序蔓延,于1956年制定了“首都圈第一次基本规划”,之后分别于1963年和1966年制定了“近畿圈整备法”和“中部城市圈整备法”,并以此为依据,在东京都市圈开展了地域整治规划与新城开发活动。特别是,到了1960年代,日本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东京、大阪、横滨等都市圈人口急剧增加,在国土规划和大都市圈的地区规划指引下,日本加快了新城建设步伐。

东京都市圈有代表性的新城有多摩新城、千叶新城和筑波科学城等。日本期望通过这些新城的建设,改变东京单一集中型的城市结构,实现多中心型结构的规划意图。多摩新城位于东京西部,距离东京都中心——银座约30公里。新城建设范围为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2-4公里的丘陵地带。规划面积为29.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人。多摩新城于1965年制定规划,1966年开始建设,其公交设计细致、基础设施完善、住宅多元化,但实际规模也并没有达到计划预期。

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的模式

为推进多摩新城的开发建设,接受东京都的辐射,构筑区域交通网络,多摩新城规划建设有小田急线和京王线两条快速铁路,可便捷通达东京都市圈的任何地方。新城沿轨道交通呈带状布局,新城内规划有三个轨道交通站点,在站点周边高强度开发,建设新城商业中心及居住区中心。这种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的模式,使得交通的功能和服务业的功能高度重合,带动了地价升值,并增加了就业机会。

为支持新城的轨道建设,政府制定了多种计划,如“新城铁路建设计划”。这个计划用于促进新城的铁路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将给予高达18%的补贴,达到工程全部合理建设费用的36%。对乘客,政府制定了交通补助政策,大部分日本公司承担居住在新城的员工乘坐公共交通的通勤成本。这些政策促进了公共交通的发展,限制了多摩新城居民乘坐私家车上下班的通勤交通,避免了路面交通拥堵。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多摩新城最初的规划目标是作为东京的“卧城”,主要满足部分东京人口的居住需求,1970年代调整为建设工作居住平衡的城市。如今,多摩新城具有完整的城市功能,拥有完善的商业、文化、娱乐、教育、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档次、标准可以与东京都相媲美,甚至更优。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无疑对新城吸引人口和产业入驻至关重要。

多摩新城有两条主要的商业步行街,贯穿城市中心地区,沿街布置有大型的综合性超市和品牌购物店,满足居民多方面购物需求;在居住区中心,有各种专门商店,便利居民日常生活。

多摩新城重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包括图书馆三处、综合博物馆一处,以及一座Sanrio Puroland 主题活动乐园,乐园是Hello Kitty粉丝的天堂,也是孩子们温馨的家园。这些设施不仅为多摩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同样吸引着周边东京地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观光。

同时,新城拥有多所现代化、高品质的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学校,学生可在新城就近完成全部基础教育,不必去东京都择校上学。此外,完善的综合性医院为新城居民提供有保障的、高

质量的医疗服务。为了满足市民精神方面的需求,还兴建了多座寺庙、神社、教堂等。

多元化的住宅产品

多摩新城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多元化、高质量的住宅产品,对东京都的居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多摩新城规划了23个近邻住区,平均每个近邻住区面积约100公顷,住宅户数约3300户,人口规模约12000人(实际开发了21个近邻住区,大部分住区实际住宅户数和人口规模未达到规划规模)。每个近邻住区都是独立的单元,原则上有一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2个幼儿园、2个保育院,设有诊疗所、商店、邮局、图书馆、储蓄所、体育设施和儿童乐园等公共设施。步行道把各个住宅片区同近邻住区中心、幼儿园和学校等连接起来。每四到六个近邻住区构成一社区,每一社区内设有社区中心、综合医院、公园等,各社区再组合为新城,形成“邻里-社区-新城”的结构。

多摩新城在开发之初,首先开发的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小户型的中高层住宅群,利用售价便宜来吸引“人气”。1973年以后,住宅设计倾向于较大面积户型,以五层公寓为主。1976年以后,走向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如高层住宅楼中楼等。1984年以后,大多数住宅是带有自家庭院的独栋和双拼住宅。1996年,新城共有2.6万套住宅。从所有形式看,私有占52.9%,租赁占47.1%。从建筑形式看,约75%的住宅是4-5层的集合住宅,5%为3层或3层以下,余下的20%是高层住宅。多元化的住宅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新城实际的开发规模没有达到规划的预期

多摩新城最初的规划规模为:人口规模3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29.8平方公里。目前,实际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只达到规划的一半左右。1966年之前,多摩市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人口稀少,自1966年多摩新城开发以来,不断有人口入住,使人口数量快速增加,1995年之后人口曾一度减少,近年来平稳并有略微增加的倾向。2009年统计显示,多摩市总人口14.5万人,其中男性7.2万人,女性7.3万人。多摩新城建成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远没有达到规划的用地规模,目前仍有大量空地待开发。

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新城住房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住房产品和结构不尽合理:大约一半的集合住宅采用拥挤的2房和3房设计,这些集合住宅大多是5层建筑,没有电梯,这样的住宅产品不太适合老年人、单身家庭及丁克家庭(单身和丁克家庭数量持续增加,在2005年占到总家庭数量的一半)。(2)住房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小: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东京中心区房价下降较快,中心区和外围的住房价格差变小,造成部分新城的居住人口回流中心区。二是新城提供的就业岗位仍有限,难以满足职住平衡要求。新城的规划理念是强调均衡发展、自给自足,不仅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居住设施、商业设施和康乐设施,而且还能为居民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但新城的产业发展动力略显不足,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不少居民就业仍要到东京中心区。

结语

当前国内的新城新区建设,呈现风起云涌、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调查了156个地级以上城市,其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城市,有145个,占比90%以上。纵观国内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国内新城新区建设往往是大手笔、大尺度,规划面积和人口超越现实需求。145个提出建设新城新区的城市,规划的新城新区人口约80万,与其现有城市人口相当。对比多摩新城,其在东京都市圈内属于规模较大的新城,位于拥有3000万人口的东京都市圈,发展至今才15万人,没有达到规划预期的规模。所以,应该更加理性、更加合理地确定新城新区的规模。

二是,国内新城新区建设以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为导向,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滞后,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支撑,缺少就业岗位。新城新区不能提供完整的城市功能,其住房只能用来居住或投资,因此冷冷清清缺乏活力,常常沦为“卧城”、“空城”。反观多摩新城,则是功能完备、公共交通发达、服务设施齐全的城市。

三是,国内新城新区建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了尽快出政绩,出形象,拉开框架铺路修桥,指望用几年时间建成新城新区,殊不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多摩新城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才基本建成,短期内建成一个新城新区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超前建设的基础设施会造成很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通过多摩新城的例子,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新城新区的开发热。新城新区建设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必须走低碳、集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势必会导致可悲的下场。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东京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 in Tokyo) 一、概况 日本东京是个临海城市,环抱东京湾,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京的规模也逐步扩大,高密度的人口带动了交通网络的建设,地下铁、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东京地铁站覆盖密度非常高,几乎每个路口都是都有地铁口,大部分商场都与地铁连通,完善的轨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二、基地区位 六本木新城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毗邻新桥、虎门的商业街,霞关的政府机关街道,青山、赤坂的商业街,历时17年兴建而成,是集住宅、办公、酒店、商业设施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项目地块面积约为11.6公顷,场地用地面积约为84000㎡,并且基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四条轨道交通在此通过,分别是首都高速4号新宿线、首都高速3号涉谷线、首都高速2号目黑线、首都高速都心环线,此外还有多条公交线路穿过。 三、基地历史

1.江户时代 在江户时代,此地区有六个皆有“木”姓氏的家族在此建房居住,分别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以及高木氏。因此将此地命名为“六本木”,六本木地区在江户时期是诸侯官邸聚集的区域。 2.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之后,六本木附近开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酒店与饮食店,其后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加上外国使馆的设置,六本木逐渐演变成为酒吧、夜总会等设施的繁华地区。 3.60年代、80年代 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舞厅在六本木开业,吸引更多人来此,80年代后期,各式最新潮流的商店、舞厅等在这里接连开张,日本人与外国人都相聚于此。 4.90年代至今 90年代后期,为了对城市进行更新,让老区重获活力,东京政府将六本木地区定位“城市改建示范区域”,同时发表六本木项目改造方案,2000年,六本木地区正式开始动工建设,并更名为“六本木新城”,03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形成东京市中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四、项目总体规划 六本木新城由三个 区域构成:A区、B区、 C区。 A区:位于项目北 端,面对六本木大街, 是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入 口。A区的广场直通六 本木地铁车站,同时还 集商业、教育等综合设 施于一体 B区:是六本木新 城的核心区,包括54层 的“森大厦”主办公楼、 拥有300间客房和五星

旧改案例分析-东京六本木

东京六本木新城 ——旧城改造案例分析日本规模最大的都市再开发项目

项目地点:东京都港区六本木六丁目地区 项目占地:11.6公顷 用地面积:84,000㎡ 存在问题:街道狭窄、杂乱无章;建筑物陈旧、矮小稠密,亟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 定位规划 规划: 定位: 改造背景 城市综合体。打造“城市中的城市”, 以展现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 以办公大楼森大厦为中心,具备居住、办公、娱乐、 学习、休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成为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满足都市生活的多样需求。

总体规划 C区 住宅楼; 多层办公楼; 其他生活辅助设施。B区 核心区,包括森大厦、五星级酒店、朝日电视台、综合电影院、空中美术馆“森艺术中心”。 A区 新城主要入口,广场直通地铁车站,同时集商业、教育等综合设施于一体。

?通过增加大楼高度来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 建设垂直型都市 将人们的生活流动线由横向改为竖向 运用绿色广场和园林庭院形成丰富的城市公园景观。 保留现存水系和绿化,整合周边公园和广场空间; 规划区一半区域作为户外开放空间; ?缩短办公室与居住区之间的距离,较少通勤时间; 打造广阔的开放空间和大面积园林景观 改造方法 ?地铁交通系统与都市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交通立体复合。

立体花园和屋顶绿化 大规模运用再生系统发电、产生热能; 利用建筑高度,增大公共绿地面积; 立体花园和屋顶绿化。 生态城市 城市综合体的定位,集工作、生活、文化娱乐等功能,推进多功能型城市建设。 多样的开放空间,更多的活动聚集场所。 紧邻型城市概念 城市新生活方式,让城市“立”起来; 城市绿地空间倍增,找回繁忙都市迷失的人文关怀。 垂直花园城市 成功因素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

日本东京六本木新城 1、六本木新城概况 六本木新城,建成于2003年,位于日本东京闹区内的六本木总占地面积约为120000平方米,以办公大楼森大楼为中心,具备了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息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是一个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其中包括了朝日电视台总部、54层楼高的森大厦、凯悦大酒店、维珍影城、精品店、主题餐厅、日式庭院、办公大楼、美术馆、户外剧场、集合住宅、开放空间、街道、公共设施,几乎可以满足都市生活的各种需求。 2、功能定位 六本木新城由于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到工作、居住和生活的多重功能,在建设中融入了文化、生活以及休闲等建筑因素,因此六本木新城在一定程度上被定位成一个在日本东京具有文化品位的城中城。 3、购物指南(shopping guide)

4、业态分析 项目业态组合: 酒店(君悦酒店)+写字楼(六本木森大厦)+公寓(四栋住宅楼)+购物中心(世界级品牌旗舰店、露天剧场、TOHO影城)+文化设施(森艺术中心)+空中花园(六本木新城空中花园) 主要业态配比及数量: 其中酒店占11%(8万平方米)、写字楼占33%(25万平方米)、公寓占13%(10万平方米)、百货占29%(22万平方米)、餐饮占3%(2万平方米)、影院占2%(1.5万平方米)、文化娱乐占9%(6.5万平方米) 项目商业业态构成:

六本木项目业态功能分析: 六本木项目的业态组合不仅实现了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同时注重了商业、旅游观光等多功能的结合,整个业态组合考虑到了顾客的多种需求,顾客参观购物一天也不觉得单调。如West Walk位于森大厦中,是阳光注入具有开放感的购物中心,集结着流行服装发表会和受欢迎的餐厅。六本木榉树阪大道是横跨六本木新城东西约400公尺树木并列的街道,进入眼帘的是Louis Vuitton Boutique具有特征的外观,并有各国的名牌商店、老字型大小饮食店、时髦的咖啡屋与大道完美融合。同时,拥有世界顶级品牌旗舰店(LV、Channel、Hermes、Gucci、Cartier等)、露天剧场、TOHO影城的购物中心,森艺术中心,空中花园的业态组合真正做到了“住宅、商业、文化、设计”四大元素的真正融合,做到了项目的业态功能性与项目的整体定位的合理结合。

东京六本木

东京六本木新城购物中心及商业综合体考 察报告 一、项目简介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东京著名的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该项目在2003年4月开业,目前已经成为了外地游客去东京必到的综合商业设施,坐地铁日比谷线六本木站下车就可到达。 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是日本森建筑公司的一个马拉松项目。在这个项目的初期,许多人都对这个项目持悲观态度,预测这个项目可能太大了,或者它对于日本传统来说,变化太大、太突然。同时人们也怀疑建造这样一个项目的时机不对,因为那个时候日本正处于一个最长的衰退期。 长达17年的运作,是任何一家国内开发商都不可能做到的。其敬业精神,为后代留下一点有价值东西的负责态度,是国内开发商所欠缺的。森稔社长要整个团队坚持不懈地追求品质,树立世界一流品牌,这也是森大厦株式会社感到自豪的信念。 图1 六本木新城在东京的地图位置 发展商简介: 森稔,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出资兴建了上海森茂国际大厦,该公司一直在日本东京的中心地区从事城市开发事业,上海国际森茂大厦

是其在海外进行正式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森大厦在上海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是世界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建设。 图2空中看东京 六本木项目考察的启发不仅在项目技术层面,而且要深入思考我们对留下对后代有价值建筑及商业文化作品的负责态度与敬业精神,提醒我们在前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心血。17年的坚韧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总体规划设计特点 城市设计与项目设计相互结合,充分利用地铁交通和城市公路交通,园林设计立体化,整体设计趣味化,具有丰富的设计内涵。 1.总体布局—酒店与购物中心形成综合体 图3项目总体布局示意图 2.购物中心建筑设计特点 美国JERDE建筑事务所负责六本木购物中心及公共空间设计,JERDE在购物中心设计中非常注重将项目设计为旅游目的地,立面变化丰富,不断让顾客产生好奇心,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很多游客停留一天还没有单调的感觉,实践证明JERDE的设计思想是成熟的。

从日本案例看轨道交通和房地产开发的关系

规划界定了土地资源或者说城市资源的配置,城市资源包括土地、环境、交通,也包括文化。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里,会照顾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如果把大众提供的社会服务作为开放资源,谁都可以使用的话,房地产开发作为住宅单项开发来说,无疑它是一个封闭型的,也就是说从住宅里出来的人,它的去向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市中心是开放的,谁都可以去的,是向心的。 作为像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的城市都有向心性,出行的目的地就是向着城市中心的,大型的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布局放射加圈。巴西有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分散组团式,这在城市的形态规划里边很多专家都提出来,我们要做分散组团式的城市,但是中国的土地开发的强度和中国的人口的结构,中国人口的密度不允许你这样做。我们国家每一个大城市全是圈层城市,几乎没有分散组团式的,即使做成这样,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变成圈层。 土地经营与铁道经营同步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筹措途径主要有政府补助方式、利用者负担、收益者(或原因者)负担、发行债券、贷款5大类。从建设主体上看有民间资本、民间与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相当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3类。其中由各级政府等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出资组成的轨道交通企业,国际上称之为第三部门,它是为了建设经营社会效益较好、但完全依赖私营企业又难以实现自负盈亏的轨道交通而设立的半公半私的轨道交通企业。 日本轨道交通企业采取的是以铁道为中心,以房地产及租赁业、购物中心等零售服务业、公共汽车业、出租车业、旅游观光、宾馆设施等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其中最主要的经营战略是土地经营和铁道经营同时进行的战略。日本铁路企业的土地经营类型主要可归纳为3类:以铁道为轴心的沿线开发型、土地开发主导型、与铁路完全无关在沿线以外地区开发经营型。 铁路公司负责规划的土地,自然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它的效益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二是有利于铁路提供尽可能多的客流,使铁路投资能够赢利。由于交通方便程度不同,越靠近车站物业价值越高。在追逐利润的目标驱使下,房地产自然地向车站集中,形成车站建筑密度高,向外围逐步降低的趋势。这种布局反过来对铁路经营。 为充分利用铁路的派生价值,铁路公司还经营其它与铁路共生的商业项目,包括百货商店、体育场馆、游乐公园、宾馆等,许多项目直接围绕在车站周围,它们既可以利用铁路的客流,又能够为铁路提供客流。不少铁路公司还经营接驳公共汽车线路,为铁路在更大范围内集散

东京都心扩散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东京都心扩散规划 姓名刘硕 班级城市规划0501 学号11号 日期2008 年1 月1日 授课老师任芸英 1

东京都心扩散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自二战以来东京的五次重要规划,重点为文章的二三部分,主要分析研究东京的都心扩散理论与实践。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件要介绍东京的城市概况及其20世纪的主要规划,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东京的城市问题即都心扩散理论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东京的都心扩散理论及其实践,第四部分分析21世纪的东京规划,第五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都心扩散城市问题东京 1 东京的城市概况及其20世纪的主要规划 1.1东京的城市概况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是世界大城市之一。东京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东京都人口约1264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东京23区人口为852万,东京都市圈人口约3400万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东京与附近的千叶、埼玉、神奈川共同构成日本的最大的城市圈,铁路和公路以东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射向各地,东京交通的主干线为山手线,东京地铁和都营地铁。地铁线如蛛网一般通往东京的各个区和邻近的县市,并与通往市外的各条私铁线路相衔接。 1.2 20世纪东京城市规划的四个阶段 1城市规划起步期(1889~1922年) 1919年东京颁布了《提高城市防卫法》,同时开始实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建设法》。1922年9月东京爆发了大地震,44%的城市区域被毁,11月制定了灾后重振计划。这一阶段的规划工作主要是指导居住区、商业区的建设和解决工厂的选址问题。 2 城市规划缓慢发展期(1922~1957年) 随着灾后重振计划的实施,城市开始快速膨胀,人口与工厂不断向郊区蔓延。加上1921年二战开始后城市区域不断遭到破坏,因此东京规划建设了绿带,一是为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二是为减少战争破坏。二战结束后,1946年东京都市区政府实施了东京战后城市重振规划,建设了卫星城镇来分散人口,绿带仍然保持。 3 城市规划发展恢复期(1958~1968年) 高速的经济发展使日本从战争的阴影中恢复过来,虽然人口与工业不断集中,东京却发展成了大都市连绵区。1958年日本颁布了《国家首都区域发展规划法》,这是东京都市区的第一个发展规划法。这一阶段东京开始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和多功能的住宅单元,并于1964年开始建设Tama新城。 4 城市规划高度发展期(1968年至今) 城市规划的前进跟不上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这造成了大都市区的蔓延。这一问题在东京尤为突出,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的加剧。1968年新《城市规划法》的出台和1970年《建筑标准法》的修订,确立了现今城市规划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大发展。1980年日本又出台了区级规划系统,从而加强了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接着在1992年《城市规划法》和《建筑标准法》重新被检验,并开始成为总体土地发展政策的一部分。 2 东京的城市问题 明治维新以后,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东京沿海建设了工业区。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发展成一个具有7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用地紧张,城市拥挤。二次大战结束时,由于战争的影响,东京城市遭到很大破坏,人口也大为减少第一次产业社会中的“据点型都市”,到了第二次产业社会时,都市以老城为中心,依山建住宅区,傍海靠河建工厂企业,它们之间用铁路和 2

新城案例介绍

新城案例介绍罗璇

由建筑师马克留斯主持设计。其成功之处在于:以轨道交通线加强与母城的功能联系,提供便宜而舒适的住宅建筑,通过不断吸纳各类各阶层的居民而积累起丰富的社区生活形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魏林比新城的规划建设目标已经得到实现,且保持和延续着城际聚居的活力。 魏林比新城位于斯德哥尔摩市西郊,距母城15公里,从斯德哥尔摩乘郊区电车或者城际铁路约需25分钟便可抵达。原规划总用地约290公顷。随 着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已扩展到300 公顷以上。周边相继新建了若干小型 的居住区。新城最初规划居住人口为 2.5万人,随着本地区的常住居民、外 国移民和消费人群逐年增加,目前实 际居民已经超过5万人,周边小型居住区 也已容纳近3万居民。聚居区人口构成 趋向于多元化。 位于新城中央的居住区中心设 有配套行政管理机构、商业街市、学 校幼儿园、文化娱乐场所和教堂等, 能够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综合交通 中心即转乘枢纽也安排在这里。新城 的办公、文化、商店、医院、学校、 老人中心和托幼等设施与机构创造了 大量的居民本地就业机会,同时,在 魏林比附近还适当规划了工业企业用 地。这一措施防止了新城变成单纯的 卧城,使得聚居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 持较多的人流活动,最为重要的是确 保了新城自我运行的必要生机。 英国米尔顿凯恩斯瑞典魏林比瑞典魏林比

荷兰阿尔梅勒新城(Almere) 阿尔梅勒是荷兰弗莱福兰省的一 座新市镇,属于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都 会圈内,两地以艾湖(Ijmeer)相隔。 为了解决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 日益拥挤的问题,建立一个既有乡村 的舒适又有城市的便利的乌托邦,荷 兰政府在1960年代启动了一个绿色新 城的计划。阿尔梅勒新城启动于1967 年,至今已拥有19万人口,目前是荷 兰第七大城市,也是欧洲发展最快的 新城。 通过与周边森林、水渠、湖体的 紧密协作,阿尔梅勒形成了“绿+蓝” 的空间特色,这种生态策略不仅为居 民提供了自然环境和体育休闲场所, 也为小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到1994年,新城的城市中心功能 已经不能满足新城飞速发展的需要, 雷姆.库哈斯的大都会艺术设计的办公 室(OMA)接到了把阿尔梅勒重建成 一座充满城市气息且紧凑简洁的城市 的任务。如今阿尔梅勒重新引起了全 世界的关注——因为雷姆?库哈斯、妹 岛和世、威廉?奥索普、雷内?范?祖 克等国际知名建筑师的加入,阿尔梅 勒已经变成了建筑的试验田、建筑爱 好者向往的胜地。 俯瞰阿尔梅勒 荷兰阿尔梅勒

日本新城建设对天津开发区空间规划的借鉴

!""#$%城市城市 日本新城建设 对 天津开发区空间规划的借鉴 王长坤 &’() 城市规划 天津开发区在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后,出现了社会、环境、空间拓展、土地利用等各方面的问题。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土地的扩展和有效利用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与其周边地域在功能与空间上的协调。如何走出开发区本身的“孤岛经济”限制,实现地域一体化发 展,这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协调,可以说,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空间有机整合和土地有效利用问题是今后开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天津开发区(以下简称泰达)是我国第一批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发展水平和规模目前在 全国是排在绝对前列的。但是,经历了!"年的发展后,其同样面临发展再定位、产业结构的转型、空间的拓展和规划等问题,而产业发展、社区硬环境建设等 最终都要落实到空间上。目前,泰达的土地非常紧张,尤其是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所拉动的连锁效应对土地产生了巨 +,

大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上的障碍和交易成本等问题,泰达的土地扩展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同时,其与周边地域在城市功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统一协调不够。此外,泰达目前的土地利用结构并不理想,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内部空间的功能布局有待进一步改善。希望通过日本新城的研究和分析,能为泰达空间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日本的新城规划理论与实践 (一)新城开发起步期 日本的新城开发始于!"世纪#"年代后半期,&’#(年制定了“首都圈第一次基本规划”。该规划基本上是参照“大伦敦规划”来制定的,该规划在对已建成的城市地区进行整治的同时,为了抵制城市的过度膨胀在建成区外设置了一圈近郊环带,以阻止建成区的无序蔓延,并在近郊环带外圈规划了一定的城市开发地域,在此地域建设卫星城用以吸纳流向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抑制人口和产业在城市中心区的过度集中。这一时期的新开发地区大多是临铁路布置,依托已有车站或新设车站建设的,单个开发地区的规模都不大,且布局分散,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新城开发阶段。 (二)新城开发兴盛期()"年代* +"年代)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单一,对母城的依赖很强。进入)"年代中期以后至+"年代中期,为克服无序开发带来的低效率,日本政府决定有计划地在城市外围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用地规模一般在&"*,"平方公里),以阻止城 市的无序蔓延,同时提供大量低价 的住宅用地。为此,政府专门制定 了“新住宅市街地开发法”,使新城 的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年开 始着手千里新城的规划开发(大阪 市,&&$##平方公里),紧接着多摩 田园城市(&’)%年东京,,"平方公 里)、高藏寺新城(&’)#年,名古屋 市,+$"!平方公里)开始建设,它们 成为以改善大城市居住条件、提供 大量住宅为主要目的的早期新城 的代表。之后,又有多摩新城、千叶 滨海新城、成田新城、千叶新城及 港北新城等相继得到开发,新城开 发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这一时期开发的新城,除个别 之外基本上是以居住为主要职能, 属于卧城,其开发的先决条件是要 与母城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因 此,铁路建设成为新城开发建设的 先导和推动力。城市功能单一,城 市中除了安排一些居民日常生活 不可或缺的中小学、医院及商业等 服务设施外,对工厂、大学、研究机 构、办公等极力排斥。在拥有优美 安静的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 生活乏味单调、缺乏活力等问题。 (三)新城开发成熟期(+"年代* ("年代)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新城中心 的建设和新城功能的综合化。+"年 代中期以后,新城尝试通过规划建 设规模较大的新城中心,来提高自 身的自立化程度。另外,随着日本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换代,新城 已由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研发一 体型转化,生产方式走向多元化、 高科技化,由此推动了工厂、研究 机构等向城市郊区的转移。这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城向多功能的 方向转变,如:&$+"年代末开发的 “森之里”地区,规划确立城市由住 宅区、自然公园区、大学研究区等 三个大的功能组成。!$("年代以 来,通过调整用地布局、在原规划 的居住用地内安置一定的研究机 构、高科技企业,以此形成了混合 化的新型城市社区的港北新城。,$ 逐步走向成熟的筑波研究学园新 城通过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带动 周边地域城市功能的发展,进而为 促进自身综合实力的发展创造了 良好的区域环境。为了适应新城的 这种新的发展需求,日本政府修订 了“新住宅市街地开发法”,专门设 立了“特定业务用地”一项,为新城 向多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提供了 法律依据。但是,由于开发制度上 的欠缺、传统观念以及发展惯性的 影响,新城的自立化程度依然并不 理想,而且要在原有的新城开发范 围内实现完全的自立也非常困难。 (四)新城开发完善期(("年代* 至今)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与周边地 区的联合,实现圈域层次上的自立 化。("年代中期以后,日本规划专 家提出了以新城联合周边地域邻 近城市,通过建立功能互补的地域 一体化空间联合体来实现在一定 地域范围内实现功能自立化的规 划设想。根据这一思路,在&’()年制 定的“首都圈第四次基本规划”中,提 出了建设东京外围“业务核城市” 的构想,以“业务核城市”为中心形 成自立化的城市圈,以此改变东京 一极核中心的地域结构,构筑起 “多核多圈域”的城市地域结构,并 具体提出了“多摩连环城市圈”构 ,+ !""#$% 城市

国际先进城市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经验及启示(一)

国际先进城市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经验及启示(一) 摘要:国际先进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选择伦敦、纽约、东京以及大阪、首尔、香港、新加坡等7个老牌和新兴的国际先进城市,概括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主要的和共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在近30年来快速成长壮大,并开始跻身和将要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的大型城市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国际先进城市,竞争力,经验,启示 一、推进新城(卫星城)建设,形成城市发展的舒展空间 为了解决大都市形成过程中中心城区面积过度膨胀、中心城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的问题,国际先进城市都注重新城建设,即在中心城区周边地区规划和建设若干个新城(卫星城),以缓解大都市地区的交通、环境、就业等压力。 新城建设最早起源于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城建设进入高潮。伦敦周边规划建设了8个新城。1965年巴黎制定《大巴黎区规划与整顿指导方案》,确定规划一个新的多中心布局的区域,采用“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方针,提出在市区南北两边20公里范围内建设5座新城,沿塞纳河两岸形成两条轴线,并在近郊发展9个副中心,以防止工业与人口继续向巴黎集中。首尔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建设第一个卫星城(Sungnam)。2002年10月,汉城大都市区政府公布了新一轮新城计划,并成立了汉城大都市开发公司,在汉城北部与西南部开始建设12个新城。根据计划,到

2012年开发新城数目将达到25个。 世界各先进城市在建设新城区的过程中,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 1.功能定位明确 新城区的建设一般由政府规划。规划的核心是将新城建设作为大城市区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改变大城市单中心高度密集的城市结构,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中,新城功能定位明确,如东京大都市圈内,其中多摩新城为大学、商业职能,千叶市为国际空港、港湾和工业集聚,茨城为科学城等;又如香港8个新城中,荃湾、屯门是以货柜码头与仓储运输为主,元朗、大埔新城是以制造业为主,将军澳新城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向高科技园方向发展,大屿山北部东涌、大壕新城,则以发展临空型产业、为新机场配套服务为主导职能方向。 2.财政支持力度大 新城建设资金一般通过政府出资资助和筹资相结合的途径解决。政府的财政支持是新城实现广泛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如果缺乏公共资金的支持,新城建设极有可能沦为开发商赚钱的工具。世界各国的新城建设几乎都由中央政府提供绝大部分的资金,但在具体操作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企业的关系与各自承担的份额及享受的权利各有差异。从开发机制的角度,可以将世界大城市的新城开发归纳为三种主要模式,即以政府为主体,事业化运作的伦敦开发模式;政府控股,商业化经营的香港开发模式;以私人开发商为主体,政府政策倾

东京圈多摩新城的教训与借鉴

东方早报/2014年/12月/16日/第016版 上海与世界 东京圈多摩新城的教训与借鉴 顾永涛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一所所长 在大都市周围,营建新城并完善其基础设施,是否就能达到分流中心城区居民的效果?从日本的过往经验看,这个答案非常不确定。以多摩新城为例,当下实际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只达到当初规划的一半左右,其中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当初未能考虑到的老龄化等问题。 这里再介绍下日本都市圈的新城开发。二战后的日本政府,为解决人口和产业在城市中心区过度集中带来的严重城市问题,并为阻止城市过度膨胀所导致的建成区无序蔓延,于1956年制定了“首都圈第一次基本规划”,之后分别于1963年和1966年制定了“近畿圈整备法”和“中部城市圈整备法”,并以此为依据,在东京都市圈开展了地域整治规划与新城开发活动。特别是,到了1960年代,日本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东京、大阪、横滨等都市圈人口急剧增加,在国土规划和大都市圈的地区规划指引下,日本加快了新城建设步伐。 东京都市圈有代表性的新城有多摩新城、千叶新城和筑波科学城等。日本期望通过这些新城的建设,改变东京单一集中型的城市结构,实现多中心型结构的规划意图。多摩新城位于东京西部,距离东京都中心——银座约30公里。新城建设范围为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2-4公里的丘陵地带。规划面积为29.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人。多摩新城于1965年制定规划,1966年开始建设,其公交设计细致、基础设施完善、住宅多元化,但实际规模也并没有达到计划预期。 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的模式 为推进多摩新城的开发建设,接受东京都的辐射,构筑区域交通网络,多摩新城规划建设有小田急线和京王线两条快速铁路,可便捷通达东京都市圈的任何地方。新城沿轨道交通呈带状布局,新城内规划有三个轨道交通站点,在站点周边高强度开发,建设新城商业中心及居住区中心。这种公共交通引导开发(TOD)的模式,使得交通的功能和服务业的功能高度重合,带动了地价升值,并增加了就业机会。 为支持新城的轨道建设,政府制定了多种计划,如“新城铁路建设计划”。这个计划用于促进新城的铁路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将给予高达18%的补贴,达到工程全部合理建设费用的36%。对乘客,政府制定了交通补助政策,大部分日本公司承担居住在新城的员工乘坐公共交通的通勤成本。这些政策促进了公共交通的发展,限制了多摩新城居民乘坐私家车上下班的通勤交通,避免了路面交通拥堵。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多摩新城最初的规划目标是作为东京的“卧城”,主要满足部分东京人口的居住需求,1970年代调整为建设工作居住平衡的城市。如今,多摩新城具有完整的城市功能,拥有完善的商业、文化、娱乐、教育、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档次、标准可以与东京都相媲美,甚至更优。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无疑对新城吸引人口和产业入驻至关重要。 多摩新城有两条主要的商业步行街,贯穿城市中心地区,沿街布置有大型的综合性超市和品牌购物店,满足居民多方面购物需求;在居住区中心,有各种专门商店,便利居民日常生活。 多摩新城重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包括图书馆三处、综合博物馆一处,以及一座Sanrio Puroland 主题活动乐园,乐园是Hello Kitty粉丝的天堂,也是孩子们温馨的家园。这些设施不仅为多摩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同样吸引着周边东京地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观光。 同时,新城拥有多所现代化、高品质的小学、中学和成人教育学校,学生可在新城就近完成全部基础教育,不必去东京都择校上学。此外,完善的综合性医院为新城居民提供有保障的、高

法国、美国、日本、瑞典新城建设的特征

法国、美国、日本、瑞典新城建设的特征 世界新城发展最新理念: 伴随着新城建设运动的开展,随着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可持续观念的深入,新城市主义的流行,新城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思想日益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人为本、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创意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这些理念和思想对新城的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以人为本。一切经济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性化是世界新城建设的最基本理念。新城建设以人为本体现在优美的居住环境、良好的交通组织、发达的产业体系、广泛的公众参与等方面,同时新城建设还要在发展经济和社会公平之间达到平衡。 (二)可持续发展。除了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外,新城的发展不能以中心城市的衰落为代价,相反则应当是缓解和减弱中心城市人口及功能过度集中的压力,使中心城市活力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使得主城新城相得益彰,实现新城主城的可持续发展。 (三)宜居城市。一个宜居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城市。宜居城市不仅是新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如英国斯蒂文乃奇新城就是宜居新城的一个典范。 (四)特色新城。特色新城是指具有独特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的新城,再辅以鲜明的产业功能,它集中体现一个新城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特色,是新城城市形象的客观展示与城市的魅力所在。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新城建设十分注重自身的特色建设。如瑞典新城以其典雅的建筑形式和先进的快速轻轨交通而闻名于世。

(五)生态新城。生态新城是指构建一个生态良好、舒适健康、节约高效的新城。新城建设的初衷是为了疏解中心城区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因此,停止中心城无序蔓延,建设环境优美、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新城成为新城建设的主要目标。美国歌伦比亚新城就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区相结合的角度塑造了一功能化和生态化的生态新城。 (六)创意新城。创意新城技术、人才和包容三个要素作为支撑。一个有创意的新城需要建设集中的创意产业园区,发挥资本的集聚作用;将发展创意产业与新城建设相结合,将文化创意融入新城规划建设中;发展有更大包容性的新城社区,建立宽松、有序和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如法国的法兰西岛科学城就是创意新城的代表,作为科研、教育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城区内有8000多家。 法国的新城建设特征:城市性质是综合性的,包含老城的各个服务设施,规模大,在原有基础扩建,由小村镇组成,乡村气息浓厚,建筑风格多样,马尔拉瓦雷。 为了扩大新城的独立性,新城往往建设在距中心城市影响范围较远的区域,即在城市周边边缘带以外建设(40公里以外)。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巴黎周边新城建设活动也是立意在将其纳入大城市集团的想法。城市的管理者认为,在大巴黎地区存在一个统一的有限就业市场。法国首都周边的新城均坐落在距巴黎约30公里的城市化地区,并没有绿带与中心区相隔。这些新的城市中心设计思想是为了保证人口高度集中地区社会、经济和人文的良性平衡,所以从1974年开始就将人口限制在20万,但现在每一个新城都已经发展为百万

—日本六本木案例研究—绝对值得一看

公园天地案例研究 ——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 Artistic and Intelligent City

基地地理位置

六本木新城,建成于2003年,又称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 ,位于日本东京闹区内的六本木,由森集团主导开发,是日本目前规模最大的都市再开发计划之一。 占地接近120000平方米,按照下个世纪东京理想风貌而建,筹划达17年,投资近170亿人民币,启用后,风靡全日本。 六本木之丘集中了时尚名店、五星级酒店、餐厅、朝日电视台、美术馆、住宅公寓, 54层楼高的森大厦、凯悦大酒店、维珍(Virgin)影城、精品店、主题餐厅、日式庭园、办公大楼、美术馆、户外剧场、开放空间、街道、公共设施……几乎可以满足都市生活的各种需求。紧临地铁都营大江户线,已被视为新世纪的城市综合体。 六本木之丘ROPPONGI HILLS

1986年,随著东京港区重划区完成,朝日电视台一度迁移。由于,森林大楼权利变换 成为当地权者,以这里为主紧跟著东京港区重划区的大规模的都市重新开发 计划是在森林大楼内开始。 1993年,推动森林大楼开端东京都也增加,开始六本木六丁目地区第一种市区重新开 Array 发事业。 1995年,东京都公布都市计划决定。记住教训阪神大地震,这一年抗震构造被组成。 1996年,“6.6 计划”发表。 1997年,港区实施地区的地区公告。东京都、港区,公共设施管理人员同意,最后计 划方案归结。 1998年,六本木六丁目地区重新开发准备工会设立。 1999年,东京都权利变换计划被批准,开始迁入临时住宅。 2000年,完工。总投资大约2700亿日圆(约170亿人民币) 2003年4月25日,开始营业。

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东京六本木

日本东京六本木城市综合体考察报告 杨宝民 一项目简介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东京著名的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该项目在2003年4月开业,目前已经成为了外地游客去东京必到的综合商业设施,坐地铁日比谷线六本木站下车就可到达。 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是日本森建筑公司的一个马拉松项目。在这个项目的初期,许多人都对这个项目持悲观态度,预测这个项目可能太大了,或者它对于日本传统来说,变化太大、太突然。同时人们也怀疑建造这样一个项目的时机不对,因为那个时候日本正处于一个最长的衰退期。 长达17年的运作,是任何一家国内开发商都不可能做到的。其敬业精神,为后代留下一点有价值东西的负责态度,是国内开发商所欠缺的。森稔社长要整个团队坚持不懈地追求品质,树立世界一流品牌,这也是森大厦株式会社感到自豪的信念。 图1 六本木新城在东京的地图位置

发展商简介: 森稔,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出资兴建了上海森茂国际大厦,该公司一直在日本东京的中心地区从事城市开发事业,上海国际森茂大厦是其在海外进行正式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森大厦在上海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是世界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建设。 图2空中看东京 六本木项目考察的启发不仅在项目技术层面,而且要深入思考我们对留下对后代有价值建筑及商业文化作品的负责态度与敬业精神,提醒我们在前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心血。17年的坚韧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总体规划设计特点 城市设计与项目设计相互结合,充分利用地铁交通和城市公路交通,园林设计立体化,整体设计趣味化,具有丰富的设计内涵。 (一)总体布局—酒店与购物中心形成综合体

图3项目总体布局示意图 (二)建筑设计特点 美国JERDE建筑事务所负责六本木购物中心及公共空间设计,JERDE在购物中心设计中非常注重将项目设计为旅游目的地,立面变化丰富,不断让顾客产生好奇心,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很多游客停留一天还没有单调的感觉,实践证明JERDE的设计思想是成熟的。 图4 空间的构思—将综合体连接为整体

东京都市圈发展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启示

东京都市圈发展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启示 2014年6月23-27日,课题组在国土交通省都市局就有关日本都市圈发展经验与教训问题共同召开了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东京都市圈港北新城、柏叶新城和东京车站再开发项目,现将有关情况结合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日本城镇化发展阶段:起步期、加速期、成熟期 日本的城镇化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之后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1920-1950年),城市人口占比由1920年的18%上升到1950年的37%。期间经历了二战,1940年日本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37%。 第二阶段为加速阶段(1950-1977年),1950-1977年日本城镇化率从37%上升到76%,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临海地区工业用地的开发,大城市周围新开发区工业的集聚,极大地加速了日本城镇化进程,年轻人大批流入大城市,地区间差距不断拉大。 第三阶段为成熟阶段(1977年至今),日本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随着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城镇化进程日趋成熟,人口仍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 二、东京都市圈基本情况 关于东京都市圈,因行政区划统计口径的不同,划分有所不同。我们采用“一都三县”的划分方法,包括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大致是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半径30-50公里的范围。2010年,都市圈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5%;人口约356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7.8%;GDP占日本全国的三分之一。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东京都市圈内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城市有4个,人口在50-100万的城市5个,人口在20-50万的城市20个,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93个。 从人口空间分布看,东京都市圈大致可分为核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核心区面积为621平方公里,人口为895万人,人口密度14412人/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为1566平方公里,人口为420万人;远郊区为11372平方公里,人口为2246万人。

02 孩子即未来:日本柏叶新城案例研究

02 孩子即未来:日本柏叶新城案例研究 中国超大规模城市的膨胀已是显性趋势,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成为区域发展的热点,在如此背景下,作为城市细胞的社区承载的不仅仅是居住功能,更是一个城市健康、人性和精神的归属地。 方寸营造事务所在城市住区中选取的第一个案例,是日本东京都市圈范围内的柏叶新城。在快速城镇化的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东京周边建设了一批新城,位于千叶县的柏叶新城即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本篇首先为大家简要铺陈东京都市圈的基本背景,柏叶新城的城市定位,以及在此基础上颇具特征的社区营造。 关键词:城市住区、卫星城、儿童社工 城市背景:东京都市圈中的柏叶新城 东京都市圈因行政区划统计口径的不同,划分有所不同。“一都三县”的划分方法,包括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大致是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半径30-50公里的范围。

东京都市圈有代表性的新城,如东急多摩田园都市、多摩新城、港北新城、千叶新城等,都位于离中心城区核心地带30公里左右的距离。新城建设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心城区人口的居住,又要考虑他们在中心城区的就业,通勤时间不能太长。柏市位于东京的东北部,隶属于关东千叶县,是东京的卫星城。柏市是目前大东京周边为数不多的人口上升的城市之一。柏叶新城在柏市的北部,依托老城柏市进行发展。日本社会不仅面临经济停滞、地域活力低下等低成长社会问题,还面临资源损耗等环境问题,以及医师不足、医疗费用增大等超高龄化社会问题。因此,柏叶新城定位于“智慧城市”(Smart City),通过“环境共生都市”、“健康长寿都市”和“新产业创造都市”三方面实现其战略目标,吸引更多大东京地区的人特别是青年家庭前来居住。TIPS 柏叶新城的三个理念 ▍环境共生都市柏叶依仗得天独厚的多样性自然环境,通过建设节能、创能、蓄能的新一代交通系统以及绿化项目,打造人与环境共存的未来型环境共生城市 ▍健康长寿都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老龄化,居民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安心健康的生活,退休后继续参加社会活动,实现适合高龄社会的城市形象

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东京六本木

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日本东京六本木城市综合体考察报告 杨宝民 一项目简介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东京着名的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该项目在2003年4月开业,目前已经成为了外地游客去东京必到的综合商业设施,坐地铁日比谷线六本木站下车就可到达。 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是日本森建筑公司的一个马拉松项目。在这个项目的初期,许多人都对这个项目持悲观态度,预测这个项目可能太大了,或者它对于日本传统来说,变化太大、太突然。同时人们也怀疑建造这样一个项目的时机不对,因为那个时候日本正处于一个最长的衰退期。 长达17年的运作,是任何一家国内开发商都不可能做到的。其敬业精神,为后代留下一点有价值东西的负责态度,是国内开发商所欠缺的。森稔社长要整个

团队坚持不懈地追求品质,树立世界一流品牌,这也是森大厦株式会社感到自豪 的信念。 图1 六本木新城在东京的地图位置 发展商简介: 森稔,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出资兴建了上海森茂国际大厦,该公司一直在日本东京的中心地区从事城市开发事业,上海国际森茂大厦是其在海外进行正式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森大厦在上海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是世界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建设。

图2空 中看东京 六本木项目考察的启发不仅在项目技术层面,而且要深入思考我们对留下对后代有价值建筑及商业文化作品的负责态度与敬业精神,提醒我们在前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心血。17年的坚韧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总体规划设计特点 城市设计与项目设计相互结合,充分利用地铁交通和城市公路交通,园林设计立体化,整体设计趣味化,具有丰富的设计内涵。 (一)总体布局—酒店与购物中心形成综合体 图3项目 总体布局示意图 (二)建筑设计特点

东京新城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

东京新城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 谭 瑜 叶霞飞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804,上海 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 摘 要 针对东京的三个典型新城,从联系各新城轨道交通的建设主体、建设时序、与土地开发结合的方式、与市区轨道交通衔接方式及票价政策等角度,对比分析了轨道交通在各新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总结出几点经验和教训:新城发展需要快速轨道交通的支持;新城的土地开发要注意与轨道交通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新城轨道交通线路应尽量与市区轨道交通实现有效衔接;轨道交通的票价要考虑到新城居民的承受能力等。 关键词 东京新城;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直通;票价中图分类号 T U 984.1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 轨道交通土地利用的互动分析研究(2006BAG02B02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Towns and Rail Transit C onstruction in Tokyo T an Y u,Y e X iaf ei Inform ative abstract In o rder to pr om ote the dev elopment of new to wns in Sha ng hai and Beijing ,the plan a nd constr uc tio n of r ail transit has bee n acce ler ated.Ho we ver ,mature ex periences ar e still needed in the joint dev elopment of ra il transit and ne w to wns.In this pa pe r,three typica l ne w to wns in T oky o D en !en T o shi T am a,T am a Ne w T ow n and Chiba N ew T ow n ar e ana lyze d. T he de velopment pr ocess o f the thr ee t ow ns and the r ail transit are elaber ated o n fr om the a spects o f the co ntr acto r,the constr uc tio n per iod o f r ail tr ansit and its co mbina tio n w ith land deve lo pm ent.A co mpara tiv e analysis is made f or the diff er ent func tio ns o f r ail tr ansit in the se new to wns.Th is pa pe r ar gues tha t the develo pme nt of new to wns is hard t o pa rt fr om r ail tr ansit,and the co nstr uction of r ail transit should co oper ate w ith land use in te rms of time and spa ce;the f ar e o f ra il tr ansit in new tow ns should put the aff o rdability o f the re sidents int o full considera tio n.T he Japane se ex pe riences ar e helpf ul fo r the dev elo pment o f ne w to wns and r ail tr ansit constructio n in China. Key wo rds new town of Tokyo ;constr uction time;through operatio n;fare First author !s address D epar tment o f T r aff ic Engineer ing,T o ngji U niver sit y,201804,Shang hai,China 我国许多大城市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中心区人口的聚集强度不断加大,城市用地向郊区无序蔓延,给城市环境、交通和管理等带来了很多问 题。建设新城成为国内不少大城市疏散中心区人口的主要举措,如北京市规划了通州、顺义等11座新城,上海市也规划了宝山、嘉定等11座新城。 北京、上海的新城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 始规划,但由于它们离市中心较远,且没有强有力的交通支撑,所以迟迟没有形成。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成,使闵行新城从落后的农村迅速转变为上海发展最快的地区,而北京八通线的开通使通州新城的发展十分成功。闵行、通州的发展速度之快使人们强烈地意识到轨道交通对大规模新城开发的重要性。近年来,上海、北京为促进新城发展,已经加快了规划及建设联系新城与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的速度。但是国内目前还比较缺乏这类轨道交通的建设时序、与新城土地开发配合、与市内交通的换乘方式及票价政策等方面的成熟经验。通过研究东京新城与轨道交通的关系,能给我国新城开发和相关轨道交通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1 东京三个典型新城的发展概况 东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开始着手建设郊区新城。其目的主要是解决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住房紧缺等问题,因此新城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提供住宅及相关的生活设施。由此产生的新城与东京都心之间大规模、长距离的通勤通学等出行则通过提供私营轨道交通来解决。本文主要研究其中三个典型新城。 由表1、图1所示的基本情况可看出,三个新城到东京市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0~30km ,规划人口 第3期 百家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