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海 教案

1看海  教案
1看海  教案

1 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课件。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指导学生朗读并记住)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 .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

(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棒)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二)合作释疑

(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

(三)展示评价

(分组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四)巩固深化

(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作者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1.再读课文,想一想,看看第一段和第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简述课文脉络。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同学们再浏览全文。)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的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五、布置作业

1.书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1.品读课文第二段。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

2.品读第三段。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

(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棒)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同学们再浏览全文。)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1.自由读课文第四段。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

3.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5分钟后,看哪组回答的最好。)

(引导学生读出)

(一)自学质疑

(学生自由读文)

(二)合作释疑

(同组之间相互交流。)

(三)展示评价

(各组派代表回答。)

(四)巩固深化

1.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再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六、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3)完成课后作业指导。

附:板书设计

看海

从山上望轻柔

在沙滩上看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有趣

《第1课看海》word教案

《看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六月我们看海去-说课稿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之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2.技能目标:体会本诗的音乐性;理解本诗语言上组合巧妙的特点。 3.情感目标: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情倾向。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和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2.《六月,我们看海去》内在的情感旋律,把握诗作的内容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感情的声音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着朗朗上口的‘看海’,走在校园的小道上,空气中似乎也有了扑面而来的海的气息,清新的,温润的,沁人心脾的,让人心动的……细细的聆听,风中仿佛有海的呐喊和呢喃,仿佛海伸出了它宽阔而热情的臂膀召唤你,让人在海一般的思绪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今天,欣赏怀旧的日本名曲《海滨之歌》回忆起这封尘的往事,但愿大家和我一起追忆美好的青春岁月,让海风的纤细的手指把沉睡于心底的音符拨响。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潘洗尘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独有的诗风格外的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三、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1. 哪些语句能借助“听觉的想像”体会出青春的活力? 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 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的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雀跃着向大海的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 / 经历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像,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的情不自禁的赞美,“五颜六色”“风风火”“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 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处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再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 / 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仍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我 们闪光的向往”。

2021年高中语文《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3 苏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语文《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3 苏教版必修1 潘洗尘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之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感受。 2.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情倾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蓝色多多瑙河》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潘洗尘,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兴安乡东风村。1982-1986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现为天问文化传播机构(北京、沈阳、长春、 哈尔滨)董事长。从1983年发表后来被《读者文摘》、《中学生早读课本》等数百余家报刊、书籍收录转

载的处女作《六月我们看海去》至今,共创作并发表了诗歌作品八十余首,其中,诗作《饮九月初九的 酒》xx年入选全日制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六月我们看海去》xx 年入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作品不多,但却因独有的诗风格外 的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里看到诗人及那个时代 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三、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1.哪些语句能借助“听觉的想像”体会出青春的活力? 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 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的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雀 跃着向大海的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五颜六色风风火 火我们年轻/经历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27*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3.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3个,学生基本都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标记优美的词句,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表达运用 依托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原著,扩大阅读面,交流阅读体会,以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简介作者,引起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铜像。 (2)师引导: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岩石上,有一座铜像——它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这就是丹麦。但这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条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

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说起安徒生,同学们肯定比我还了解,请你们说一说有关他的事吧! (3)生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4)让我们一起走近童话大师安徒生。(课件出示简介) 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1)师导入:安徒生的作品往往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看看这篇《海的女儿》。 (2)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3)师引导:这个课题跟《巨人的花园》一样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示例:海的女儿) (4)师顺势引导:你想象中的“海的女儿”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小人鱼的图片)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5)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板块引导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同时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师指名读阅读要求。 (2)生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1)师指名认读,关注注音的字,相机正音:“圣、帜、陈”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港、恒”读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2)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3)指导识记生字。 ①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记忆方法。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详案《出海》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教案详案《出海》 设计意图 诗歌《出海》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诗歌中的重叠量词使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创编。符合中班语言 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 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孩子们初次 接触诗歌被诗歌中描述的优美意境深深的感染,在教师创设的情 境中,很快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活动结束后与孩子交流:"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呢?"这一话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这也与孩 子对大海的已有经验较丰富,孩子们讨论起来滔滔不绝,于是引 发了活动2仿编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幼儿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从而仿照诗歌的句式结构表达自己的理解,以此发展幼儿语 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1 诗歌欣赏:出海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中描绘大海美好的意境。 2.理解、欣赏诗歌内容,感受诗歌句式结构的特点。 3.学习有情趣的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出海》、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浪声,激发幼儿出海的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上有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出海,到大海上去看一看? 师:出海观光我们应该坐什么去呢? 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划着小船去,可以坐飞机去看海,可以坐大轮船去。那我们就坐大船去。

(二)创设出海情境,感受理解诗歌的意境 师:呜…………我们的轮船出发了。 ::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大海和天空是什么颜色? ::孩子们看,海上掀起了大浪,大浪翻滚起来像什么? ::看!天上有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白云是什么形状的? ::这是什么?有多少海鸥?许多只海鸥我们可以说一只只的海鸥在大海上飞翔。 ::小朋友看,远处是什么?为什么帆船这么小?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出海我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你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四)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再次欣赏,跟念诗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部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部教案 目录 《赤壁赋》教案 (1)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 (3) 《奥德赛》(节选)教学设计 (5) 贵在一个“新”字 (11) 获得教养的途径 (16) 《寂寞》教案 (20) 江南的冬景 (21) 今生今世的证据 (24)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27)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3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34) 劝学 (35) 师说 (37) 我的四季 (49) 我的五样 (51) 《我心归去》教案 (52) 西地平线上 (56) 《乡土情结》教案 (57) 《相信未来》教案 (60) 想北平 (63) 像山那样思考 (65) 《致青年公民》教案 (68) 本站资源汇总[优秀资源,值得收藏] (70)

《赤壁赋》教案 [定位] 体会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品味和鉴赏写景、抒情、议论相交融的艺术特点。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抒情色彩浓烈。这需要学生从语言入手,品味语言,理解文意,欣赏玩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切入] 1.怎样了解苏轼,读懂苏轼? 课前布置问题“你所了解的苏轼”。本文意蕴深远,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处境,就很难感受到他那种正直、傲岸的人格,也很难理解他矛盾痛苦、听任自然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2.我们刚学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和本文有何一致之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文是作者的同时期作品,都展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反映的有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同《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相近;二是抓住时机欣赏江山风月,这亦同《念奴娇》的“一樽还酹江月”。在写法上,两篇文章都注意了景、情、理的交融。因此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3.读了《赤壁赋》后,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文中作者的心绪有没有变化?作者的心绪变化在文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是引起主客问答的内在原因,也是全文的线索,直贯全篇以此切入,容易指导学生整体感知在学生初步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问:“本文的旨趣何在?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探究] 1.了解苏轼 A.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苏轼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上颠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一代词风之先,在诗词文赋上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 B.背景材料。苏轼被贬黄州。 2.诵读课文,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解读课文。 可围绕作者情绪的变化展开剖析。 A.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27海的女儿教案

27 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1.会认“港、宴、睫、婚、讯、挽、圣、仪、帜、陈、垫、恒、抚”共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体会公主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大意,体会公主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美人鱼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这张图片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图片,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标上记号,自己想办法解决。 2.在读书过程中,标记优美的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不同意见可以与同桌交流。 教师介绍作者及课文有关资料。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代表作品有《丑

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豌豆公主》等。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悟 1.标出不认识的字,交流识字经验。 会认的字: 港ɡǎn ɡ 口k ǒu 宴y àn 会hu ì 睫ji é 毛m áo 婚h ūn 礼l ǐ 喜x ǐ 讯x ùn 挽w ǎn 着zhe 神sh én 圣sh èn ɡ 仪y í 式sh ì 旗q í 帜zh ì 铺p ū 陈ch én 垫di àn 子z ǐ 永y ǒn ɡ 恒h én ɡ 抚f ǔ 弄n òn ɡ 2.交流阅读结果,与同学分享。 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小人鱼和大家一起等待王子的婚礼的到来。在婚礼上,她想起从前的美景,尽情地跳舞。当晨曦出现时,小人鱼不忍加害沉浸在幸福中的王子,跳入大海,化作了泡沫。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海公主美好的心灵?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小人鱼善良的心灵。 (1)小人鱼亲吻着王子的手。她觉得自己的心在破碎。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 ——当婚礼就要来临时,王子是多么高兴啊,可他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小人鱼为了王子的幸福付出了那么多,换来的却是婚礼后第二天早晨她将变成泡沫。这怎么不令她心碎呢?小人鱼却甘愿承受这一切。 (2)小人鱼不禁想起她第一次浮到海面上的情景,想起她那时看到的同样华丽和欢乐的场面。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第一课时:导读课 教学目标: 1、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扉页,交流收获。 2、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五年级了,也学习过一些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什么呢? (看封面、看封底、看扉页)教师板书 二、出示封面,激发猜读兴趣 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或许我们手中的书封面不一样,通过比较、交流,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出示各种封面及问题: ①通过看封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②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子,生活在老城里。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很久以前了,好像还是冬天里,很多封面都是冬天的景色。书应该是作者长大后写的回忆,因为是“旧事”。书的作者是林海音。) 三、交流讨论,学习略读方法 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封底上还有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1、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 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一起打开扉页,看看目录上记载了什么? 这是《城南旧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2、出示前言、后记 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们还可以知道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师小结: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 [语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谌龙与孙完虎的这次对抗打的异常艰辛,共耗时97分钟。一改之前沉闷的状态,比赛结束时谌龙当 场欢呼,那个________风发的谌龙又回来了。 ②我国在保障人民群众器官移植医疗需要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器官来源的结构性变革,________出一 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器官捐献与移植的“中国模式”,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人体器 官移植工作体系。 ③有些读书人的盲目乐观就在于,读了一点书,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失去了本应有的无知感。变 得很________。 A.意气摸索自负 B.义气探索自信 C.义气摸索自负 D.意气探索自信 【解析】“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句 ①指运动员出场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和气概等精神状态,故应选“意气”。句②讲的是高考改革试点中,中学、高校试探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故应选“摸索”。句③根据“盲目乐观”“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失去了本应有的无知感”等语句可知,本句是在批评某些读书人自以为了不起,故应选“自负”。 【答案】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太多则常受别人的思想影响。读书越多,留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①也浅薄而不生根②读书而不加思考③决不会有心得④即使稍有印象 A.④①②③B.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解析】根据“即使……也”可确定④①排在一起,再根据最后一句中的“淡忘丧失”可确定前面 跟“不生根”,①应该排在最后。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敬仰 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B.赏析食指的《相信未来》,需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把握“相信未来”这一主旋律, 这样才能深切地领会到那用语质朴、形象密集、思想深刻。C.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音乐梦想的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海的女儿》教案

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组词。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2.说起安徒生,同学们并不陌生,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二、汇报预习情况 1.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下面就来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点拨:睫:jié(睫毛)讯:xùn(喜讯)抚:fǔ(抚弄)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思考: (1)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完全文后,你对小人鱼有哪些认识?文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你? 三、交流分享,深化感悟 1.故事中有哪些情节像经典镜头一样在你的脑中浮现?拿起课本,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班级展示交流。 (1)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 (此处体现了童话故事奇妙的特点,人死后还可以化为泡沫,想象奇特。) (2)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她从来没有跳得这么美丽。(小人鱼太善良了,她将自己的伤心化作舞姿,祝福王子和公主。)(3)小人鱼为了陪在王子身边,忍受了哪些痛苦?找出相关语句,总结发言。(①离开族人和家庭;②失去了美妙的声音;③每天忍受无止境的苦痛。) (4)小人鱼为王子付出了这么多,可是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说明了什么?你觉得小人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明小人鱼不图回报,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要求王子做什么。小人鱼是一个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人。) (5)“她笑着,舞着,但是死的念头一直在她心中。”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人鱼的什

《看海》优质教案

1、《看海》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2、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 3、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师出示生字卡片生多种方式认读: A、全班读 B、男生读 C、女生读 D、默写词语澎湃潮汐隙(xì)间 5、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 6、教师归纳总结 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

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7、 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做练习册第一课时习题 第二课时 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导入新课 方式:复习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本课主问题(作者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分别是什么景象?) 3、学生自学并批注 4、围绕主问题研读课文 a、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B、 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完整版)城南旧事新书推荐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电影情节回顾,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欲望。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 一、播放背景音乐《送别》,进入情境。 1、听着这首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悠扬的乐曲"长亭外古道边"响起,《城南旧事》的大幕就在这忧伤的追忆中开启 二、回顾影片《城南旧事》 1、回顾电影,城南在什么地方?电影中讲了哪几件旧事?《送别》这首曲子分别在什么情形下出现? ?疯女人秀贞的故事 ?厚嘴唇小偷的故事 ?宋妈的故事

师:全剧从一个儿童的视角,通过英子的所见所感所闻,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貌。 2、再现三个故事图片,生跟记忆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送别》这首音乐分别在影片的什么时候出现过? 三、新书推荐《城南旧事》 1、情境引入 童年,是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有的人把它写成歌曲,有的人把它画成图画,也有人把它拍成照片,但是童年的时光却注定不能随生命远航,它像一朵秋天的花,在生命的起点独自摇曳,感伤而又美丽!在《城南旧事》中,林海音便是通过主人公英子的童年,展现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看电影时,大家如痴如醉的神情,老师是历历在目,所以今天老师为大家推荐这本书,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全集。我愿意和你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感受她那美好的一生。 2、简介名著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平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报社编辑。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代表作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2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教学设计2 导读:一、总解 这首诗被理论界称为八十年代校园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写这首诗时,作者潘先尘正是东北一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这首诗所表现的,就是大学生那种青春飞扬的风采。 二、节奏 潘洗尘的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它让人感觉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语言。读这首诗,我们会感觉和读其它的诗不同。平时读诗,很多人好采用拖音徐吟的方式(可例读《静夜思》),但是读这首诗如果拖音徐吟会感到很不自然,会感到有些别扭(可例读第一句诗)。读这首诗,读着读着就似乎觉得它的语言有一种天然的韵律,好像有一种牵引力,牵引着你把这首诗读得轻快。读这首诗,我们可以采用现在流行歌曲的一种歌唱方法——说唱。S.H.E.的歌曲大家很喜欢,像她们的《中国话》就很有说唱特色,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读这一首诗。 这首诗为什么会让人不自觉地就采用轻快的节奏去读呢?这取决于这首诗组合句子的形式,一是全诗没有一个标点,让人读起来停顿较短;二是很多诗行都是由几个短句组成,这种短句的组合读起来显得畅快有力。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特有的轻快的节奏。潘洗尘的这首诗,即使不看每个字的内容,我们单凭它的节奏,就能感觉到青春的气息,感觉到那种风风火火,欢欢乐乐,匆匆忙忙。 下面大家把这首诗自由朗诵一遍,感受一下它的这种语言节奏。 三、形象

潘洗尘的这首诗塑造的是大学生形象,展示的是一群青春生命,很富有感染力。这首诗表现了这群年轻人的哪些内涵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像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我们早已遗忘/大海啊大海离我们遥远遥远该有多么遥远”。大家都知道,骆驼常常是在沙漠长途跋涉的旅行者的伴侣,没有驼铃而去遥远的旅行,路途将是寂寞和苦闷的。作者说,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表现了青春饱满的激情和无所惧怕的内心世界。作者一行人去看海,偏偏选择了一个下雨的日子,虽然小雨噼噼啪啪打在身上和脸上,可在他们看来,那就像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一样,他们早已遗忘,他们全不在乎,这表现出他们很洒脱。 “可我们今天已不再属于儿童属于单纯属于幻想/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作者觉得,他们已经长大了,远离了儿童的那种单纯和幻想,这表现了他们的成熟和自信。作者形容他们这一群人,说“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欢欢乐乐”、“匆匆忙忙”,这些词语表现出他们很个性,很有活力。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作者用了一个很有趣的词语,说作们是和知识“苦恋”,这表明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们喜爱学习,他们很认真,很刻苦;由此可知,他们的内心很充实。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海的女儿》是一篇童话故事。主人公小人鱼是一个舍弃了安适的海底生活,在海上大风暴中,义无反顾地拯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追求爱情的形象。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着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本课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有很高的情感教育价值。 设计理念 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教学中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行发现,自主感悟,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通过朗读和复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3.认识生字“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过渡语:说起安徒生,同学们并不陌生,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出示课件指两名学生分别读课件作者简介及有哪些主要作品) 3.过渡语: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读过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海的女儿》(板书课题:“海的女儿”师同时播放课题课件) 二、汇报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回家预习了,下面就来汇报下预习情况吧。 出示课件:师读问题指学生回答后再出示答案 (1、“风暴”的含义 2、什么是人鱼? 3、童话的定义:) 【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过渡语:通过同学们的预习,我们对课文里相关知识已经有了简单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童话故事。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我想去看海教学设计

一、观察封面、扉页 交流:同学们,今天翟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生读), 1、请同学们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我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一只正在翻墙的调皮小鸡——你知道它是谁吗?(一只小鸡,卡梅拉。) 2、介绍故事题目、作者。(作者是:法国作家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可利斯提昂艾利施)这本书获奖记录:01年法国瑟堡青少年图书大奖;03年法国高柯儿童文学大奖;03年法国乡村儿童文学大奖;亚马逊网站五星级童书。 看来这本书很棒啊,让我们首先感谢两位作者——谢谢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一本书。 3、版权页后面的一页:最好的书都是送给一个人,或者献给一个人的。同学们也可以写一本书,送给最亲爱的人哦。 二、听故事,随机设疑。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卡梅拉,认识不一样的卡梅拉。 (一)第一环节 1、出示第一幅图:这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这是一群母鸡,现在是下蛋时间,这可是小鸡们第一次下蛋,看,有的疼得哇哇直哭!看,这个小鸡正在把自己刚刚下的蛋捧给妈妈,她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小鸡都在妈妈的指导下努力地下着蛋,只有小鸡卡梅拉拒绝下蛋。 你能找到哪个是卡梅拉吗?她有没有在练习学下蛋?(没有) 下蛋,下蛋,总是下蛋!她生气地说,“生活中应该还有更好玩的事可做!” 她不喜欢练习下蛋,它更喜欢做什么呢?猜猜! 佩罗的故事讲得怎么样?你从那里看出来?(讲的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手舞足蹈) 听着佩罗的故事,卡梅拉听的入神了,她在想什么呢? 3、出示第三幅图:一天晚上,又到了该回鸡窝睡觉的时间。 同学们,当你突然有一天对爸爸说:“今天我不想去上学!”你的爸爸会有什么反应? 4、出示第四幅图:当卡梅拉说出自己的想法,她的爸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5、出示第五幅图:无助的卡梅拉被爸爸生拉硬拽地拉回到了窝里。 (二)、第二个环节: 1、出示第七幅图:独自在黑夜里前行,在暴风雨中走过悬崖上的独木桥——她需要克服什么困难?——恐惧;为了实现心中的追求和愿望,她勇敢地伸开自己的翅膀,顶着风雨,卡梅拉在黑夜里勇敢地前进?? a观察中间图:走啊,走啊!她走了很远很远,。你能说说现在的卡梅拉是什么样子的吗?(她疲惫不堪,狼狈不堪,脏兮兮)她已经累的筋疲力尽,她那双可怜的小脚,已经快没有知觉了。可她依然紧紧的用手抓住岩石向上攀登,看到眼前的卡梅拉,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b、观察下面图:(教师手指太阳)这是什么?说明什么?早上,当卡梅拉站在沙丘顶上时,眼前的一切,让她吃惊得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卡梅拉瞪大眼睛,张大了嘴巴,猜猜看!她发现什么了,让她如此吃惊? “好美呀!”她喊道,“比佩罗说的还要美!” 卡梅拉会做些什么呢? 你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卡梅拉玩得怎么样吗? 同学们,如果是你,你现在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会做些什么? 哇、哇、哇!爸爸!妈妈!卡梅拉又急又怕地哭喊起来。可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声音回答她。卡梅拉太累了,不一会儿,她就躺在木板上睡着了,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照着她孤零零的身影。 (三)、第三环节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教案第3课时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教案第3课时人教版 教学要点: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背诵中心论点句、写作意图句;背诵全文 二、比较《过秦论》 1、都是史论文 2、都借古讽今,以史致用,都得源于作者的忧国情怀 《过》讽谏汉武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朝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六》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奋起抵御外侮。 3、论证方法:都云对比论证方法。 4、中心论点的提出:《过》卒章显志,《六》开门见山。 5、语言:同:多排偶句,句式整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不同:《过》词采华丽,《六》浅显易懂。 三、学习另二篇《六国论》 一是苏辙的,见教材。一是李桢的(节选)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从历史看天下兴亡” 附:从历史看天下兴亡 1、各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高一年级) 《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记身 《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出师表》: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阿房宫赋》:戒奢以俭 《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 《勾践灭吴》:励精图治,心忧天下,尊贤重士,法纪严明 《我们对于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针锋相对,寸利必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决不搞屈辱外交《触龙说赵太后》:磨炼国君意志,培养能君主 《季氏将划颛臾》:君贤臣能且上下精诚团结 《寡人之于国也》:使百姓不饥不寒且得庠序之教,明孝悌之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六国论》(苏辙):六国相互背盟败约而失韩魏之天下要冲 2、学生习作选读 悠悠中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经历着无数次“江山不改人已换”的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种变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的流动中看出一点天下兴亡的端倪。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的好坏。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

《海的女儿》教案(含教学反思)

27* 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组词。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2.说起安徒生,同学们并不陌生,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二、汇报预习情况 1.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下面就来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点拨:睫:jié(睫毛)讯:xùn(喜讯)抚:fǔ(抚弄)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思考: (1)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完全文后,你对小人鱼有哪些认识?文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你? 三、交流分享,深化感悟 1.故事中有哪些情节像经典镜头一样在你的脑中浮现?拿起课本,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班级展示交流。 (1)她知道,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她就会死去,变成海上的泡沫。 (此处体现了童话故事奇妙的特点,人死后还可以化为泡沫,想象奇特。) (2)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她从来没有跳得这么美丽。(小人鱼太善良了,她将自己的伤心化作舞姿,祝福王子和公主。)(3)小人鱼为了陪在王子身边,忍受了哪些痛苦?找出相关语句,总结发言。(①离开族人和家庭;②失去了美妙的声音;③每天忍受无止境的苦痛。) (4)小人鱼为王子付出了这么多,可是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这说明了什么?你觉得小人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明小人鱼不图回报,她从没有因为自己的付出而要求王子做什么。小人鱼是一个乐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人。) (5)“她笑着,舞着,但是死的念头一直在她心中。”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人鱼的什

(word完整版)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doc

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孟祥芹侯金环芦文红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 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 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 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 认识 26 个生字,会写23 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