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斜井通风方案

隧道斜井通风方案
隧道斜井通风方案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南吕梁山隧道1、2号斜井通风方案

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南吕梁山隧道1、2号斜井通风方案

一、南吕梁山隧道1、2号斜井情况简介

南吕梁山隧道1号斜井位于隧道左线左侧,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与正洞交与DK304+300,斜井长2510m ,综合坡率为-11.1%。1号斜井承担正洞施工任务:左、右线起讫里程均为DK301+285~DK306+775,长5490m;其中Ⅴ级围岩97m、Ⅳ级围岩805m、Ⅲ级围岩600m、Ⅱ级围岩3988m,各级围岩所占比例分别为:1.77%、14.66%、10.93%、72.64%。

南吕梁山隧道2号斜井位于隧道左线左侧,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与正洞交与DK309+150,斜井长2730m,综合坡率为-11.4%。2号斜井承担正洞施工任务:左、右线起讫里程均为DK306+775~DK310+800,长4025m;其中Ⅴ级围岩1080m、Ⅳ级围岩1345m、Ⅲ级围岩1600m,各级围岩所占比例分别为:2 6.83%、33.42%、39.75%。

二、通风方案选择及说明:

兰渝西秦岭隧道罗家理斜井通风有成功经验可循,原计划1、2号斜井均

具体修改原因为:

1、后续斜井施工过程中2号斜井由于处于河道风口处,相较于1#通风,2#井通风相对困难,通风量需求大,主要表现为排烟困难,炮烟、车辆尾气、灰尘集中于进洞200—500m之间。根据洞内排烟需求,只能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直接导致通风成本增加。下面是8月通风到11月份1#、2#通风耗电统计:

因此2号斜井存在新鲜空气易送入,而污风不宜排出的情况,采用隔离巷道式施工通风有利。

2、2号斜井线路设置有2处较大的曲线拐弯,对接力式通风风损比较大。

3、对于污风不宜排出问题,拟在2号斜井井底设置通风竖井,有效解决污风排出问题,且有利于巷道内风的循环。

4、可以通过2个近似斜井,直观比较两种通风方案,采集相关数据,为类似斜井通风提供依据。

三、附件:

附件1-1:南吕梁山隧道1#斜井接力式通风方案

附件1-2:盖雅独头通风方案

附件2:南吕梁山隧道2#斜井隔离巷道式通风方案

附件1-1:

南吕梁山隧道1#斜井

接力式通风方案

中隧集团晋中南铁路六分部

2010-12

一、编制依据

⒈1#斜井平面示意图、斜井横断面图、正洞横断面图;

⒉初步的人力与非人力施工资源配置概况;

⒊可能在隧道内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器具等处于Ⅱ类及其以上状态时的能耗指标;

4、相关的标准、规范、指南、规则等;

二、通风设计标准

隧道施工通风的目的是供给洞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冲淡、排除有害气体和降低粉尘浓度,以改善劳动条件,保障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钻爆、装运、喷砼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及开挖揭露地层释放的有害气体使隧道内作业环境受到污染,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的方法向洞内供给新鲜空气,以稀释有害气体降低粉尘浓度,隧道内施工作业环境要达到下列卫生标准:

隧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温度不宜高于28℃。

粉尘允许浓度,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每m3空气中不得大于2mg;。含游离二氧化硅在10%以下时,每m3空气中不得大于4mg。

有害气体浓度:

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工作面时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min。

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隧道内噪声不宜超过90dB。

1、科学配置的原则

科学配置通风设施,风机型号,功率与风管直径必须配套,达到低风阻,满足低损耗高送风量。

2、经济合理的原则

理论计算隧道内需风量,风量以满足国家标准为原则,达到既满足现场施工,又节约能源的目的。

3、利用现有设施的原则

尽量利用现场现有的通风设备,既达到合理利用又满足施工通风的要求。

四、设备选型及通风

施工通风所需风量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洞内允许最小风速、一次性爆破所需要排除的炮烟量和内燃机械设备总功率分别计算,取其中最大值作为控制风量。

风量计算参数确定

量计

洞内

同时

工作

的最

多人

数30

人计

=

q

Q?

n

人·k=3×30×1.25=112.5 m3/min

式中:q——作业面每一作业人员的通风量,取3 m3/min;

n——作业面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取30人。

k——风量备用系数,取1.25。

按爆破工作量确定需风量

按洞内同一时间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稀释到允许浓

度时计算风量(即按一次性爆破所需要排除的炮烟量计算)

t——通风时间,30min;

1.1~1.3,这里暂取1.2;则G≈200kg;

φ——淋水系数,取0.8;

b——炸药爆炸后有害气体生成量,计算取40L/kg;

P——通风管漏风系数,取P=1.02;

L——通风长度(22950m)或临界长度(L′),

临界长度用公式L′=GbK/AP2=815m。(式中K为紊流系数,取0.65)。

取L=min{ L, L′}=75m。

则,按上式计算可得Q2=246.39m3/min

按稀释内燃机废气计算需风量

Q?

=

H

q

内·n=1073 m3/min

式中:H—内燃机械总功,进入正洞单个作业面按1台装载机(单机功率162Kw),1台挖机(单机功率110Kw),3台大车(单机功率340马力,乘0.74转换为功率)考虑。

n-综合考虑负荷率、机械利用率,取值0.3~0.4。这里取0.35。

q—内燃机械单位功率供风量,3m3/(min·kW)。

按最低风速计算需风量

Q·60=55×0.15×60=495 m3/min

S?

V

式中:4Q—最低风速需风量,m3/min;

v—最小允许风速,取0.15m/s;

s—隧道断面积, 55m2。

经计算正洞每个掌子面需风量4Q=1073+112.5=1185.5m3/min。

最大供风量确定

Qmax=max{Qi}={112.5,246.39,1185.5,495}=1185.5m3/min

则,通风机要求提供风量:Q供=nKQmax

式中,K——高原修正系数,取K=1;

n——为储备系数,这里取1.15,含风管漏风系数等。

Q供——通风机要求提供风量(m3/min)

Q供=1.15×1×1185.5=1304.05(m3/min)

通风阻力计算

隧道总风压h总=h摩总+h摩局+h其它

h摩总——管道摩擦阻力(Pa)

h摩总=6.5×αLQ面Q供/D5

L——管道长度(m);

Q面——掌子面风量(m3/s);以保证掌子面作业人员需求风量。这里取Q人;

Q供——风机供风量(m3/s);

D——风管直径(m),斜井取2.0m,正洞按1.5m;

α——风管摩擦阻力系数(N·S2/m2), α=ρλ/8,其中ρ为空气密度(ρ=1.176kg/m3),λ为达西系数(λ=0.015);则α=0.0022 则,第一阶段:斜井口至井底风廊段h摩总=804(pa)

第二阶段:井底风廊至开挖面h摩总=1175(pa);

h摩局——局部性的压力损失(Pa),如风道缩小、转弯等。通风管采取同直径连接,沿洞身侧壁布置,此部分压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h其它——其它因素增加阻力(Pa),根据施工安排综合考虑12.5%。

第一阶段:斜井通风

h总1=904.5(Pa),按独头压入式通风设计,风机、通风管按井底需求布设。

第二阶段:正洞开挖期间通风

h总2=1322(Pa)按同时向3个掌子面通风设计,单个掌子面需风量为1185.5方,斜井通风机供风量为:1185.5x3=3556.5 m3

通风管道及设备选型

通风机型号的选择按以下三个条件:①通风机产生的风量不能不小于理论计算风量;②通风机直径与选取通风管直径不能差别差别太大;③风机全压值≥管道总阻力(工作风压);

在净空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大直径风管配大风量通风机,以减少能耗损失的原则,按同时向3个作业面送风考虑。南吕梁山1#斜井及正洞通风将按两步接力的形式施工,采用混合式方式。在斜井段采用2台2×182KW 轴流风机向井底风囊供风,正洞4个工作面进口方向2个面布设2台2×110KW 轴流风机、2#井方向布设2台2×75轴流风机,并在三叉口位置设置2台37KW 射流风机向斜井方向抽出污风,以提高污浊空气的向外流动,斜井井身段风管选用直径2米的通风软管,正洞段选用直径1.5米的通风软管,按最长通风距离进口方向3000米计算。

通风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南吕梁山斜井通风设备表

施工通风布置

施工通风布置示意见下图。

五、经济分析

1、计算方法:通风机按照每500米增加一级功率计算,开机时间均按

照每茬炮2小时(出渣1.5小时,喷浆及其他0.5小时)通风计算,

开挖每循环1.5米计算,共计1687个循环。电费0.8元/度。

2、斜井通风阶段:

所需设备及材料:通风机1台,型号:185x2KW

风管: 2m直径,2530m

电费消耗:(30x2+60x2+185+185+60+185x2)x1687/4x2x0.8=661340元

3、正洞通风阶段:此时井口通风机16小时运转,洞内根据条件通风,

按同时向3个掌子面送风计算。

所需设备及材料:通风机2台,型号:185x2KW

通风机4台,型号:110x2KW

总功率:1620KW

设备投入:250000x2+115000x4=960000

电费消耗:

x2x3+110x3+(110+17)x3+110x2x3)x2x1500x0.8=30199200元

总计:31820540元

六、通风保证措施

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通风技术及工、机、料的管理,风管吊装必须做到平直、顺,并拉紧吊稳,避免褶皱,以减小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在与横通道交接处要避免死弯。

为减少阻力,当外径不同的风机与风管连接时,应以大小头铁皮管节过渡,过渡节长度以3~5m为宜。

风机应设专人值班,根据具体情况开关风机和调节风机的风量,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通风的每个阶段均应进行一次系统的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气象条件、管路风量和风压、作业区段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以及风机安设位置对各断面风速的影响等。以便及时对通风系统作局部调整,满足施工需要。

为了保证风机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转,必须为风机提供合适的供电设备。

加强日常通风检测,保证足够的风量和风压,并且要爱护通风管路,避免对通风管路的破坏,降低漏风率。

洞口风机需要安设在距离洞口30m以外的上风向,避免发生污风循环;风管出风口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许超过45m。

因为所选择的风管直径较大,必须保证隧道有足够的净空,避免发生过往车辆和机械刮破风管而影响施工。

采用无轨运输时,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口必须安设净化装置,以降低对隧道内施工环境的污染程度。

粉尘浓度。

附件1-2:

盖雅压入式通风方案

(盖雅公司设计)

经济分析

1、计算方法:通风机按照每500米增加一级功率计算,开机时间均按

照每茬炮2小时(出渣1.5小时,喷浆及其他0.5小时)通风计算,

开挖每循环1.5米计算,共计1687个循环。电费0.8元/度。

2、斜井通风阶段:

所需设备及材料:盖雅通风机1台,型号:400 KW x2

风管: 2m直径,2530m

电费消耗:变频可调,比传统通风机节约30%。

3、正洞通风阶段:此时井口通风机16小时运转,洞内根据条件通风,

按同时向3个掌子面送风计算。

所需设备及材料:盖雅通风机2台,型号:400 KW x2

总功率:800x2=1600KW

设备投入:4000000x2=8000000元

电费消耗:采用变频技术,用电量节约30%,及节约:

30860540x30%=9258162元

方案1-1、1-2经济分析:

根据1-1、1-2方案分析,方案1-2比方案1-1节约,同时由于方案1-2通风机数量少,施工简便,更具可操作性。

附件2

南吕梁山隧道2#斜井

隔离巷道式施工通风方案

中隧集团晋中南铁路六分部

2010-9

一、编制依据

⒈2#斜井平面示意图、斜井横断面图、正洞横断面图;

⒉初步的人力与非人力施工资源配置概况;

⒊可能在隧道内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器具等处于Ⅱ类及其以上状态时的能耗指标;

⒋相关的标准、规范、指南、规则等;

二、行业事实基础与思路要点

⒈行业事实:独头压入(含接力)式通风对于长度近5km的施工通风距离不可行,业界尚无成功案例,可见资讯为约3.5km且后期通风效果并不理想;独头混合式通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部分循环风、3次接力(本隧道)导致的多处电力配置可能需要12台通风机处于运转或待运转状态使其在效果、经济性方面明显不足,交通隧道施工方面成功案例比水利隧道方面少。

⒉思路要点:

⑴由于通风管不能无限止地大直径、通风机不能无限制地加大功率,就像任何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一样,以轻型管道和轴流式通风机为根基的施工通风模式也有其阶段性阈值,该阈值的突破有待于轴流式通风机和轻型管道制造业的革命式嬗变,显然我们期待的革命仍然像茫茫黑夜中盲然航海的一叶扁舟;

⑵根据近20余年隧道通风的实践和经验可初步认为常规隧道施工通风长度能力的主要限制点,首先在于轴流式通风机的能力,虽然约10年来制造行业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基本处于改进日本轴流式通风机的阶段;其次在于轻型正压通风管的管理漏风率和直径的各种限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仿制日本拉链式通风管以来,业界只是主攻连接方式、材质、悬挂方式的改进,从而导致独头压入长度的瓶颈;其三在于没有轻型、经济的负压通风管面世,致使隧道工程师不便将通风机较为自由地安装于期待的位置;

⑶上述三方面限制之中任何一方面的突破都会使隧道施工通风产生进步,于是我们想到借助巷道式通风的思路,只要在施工运输的通道中隔离出一个满足我们需求的巷道去替代负压通风管就可以产生一个飞跃;

⑷中铁隧道的杭州分公司在甬台温凤凰山隧道的砖砌巷道不能称为成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在关角隧道的初步实践已经显现出成功的曙光,一处借鉴关角隧道在渝利铁路长洪岭斜井的再度实践已经初步显示过程成果;因此隔离巷道式通风应该、也必然是隧道施工通风独头长度飞跃的一块基石,但从经济性方面而言可能比较适宜于非大断面隧

⒊概念:隔离巷道式通风就是用不透风的隔板将施工通道或隧道上部隔离形成通风巷道,下部仍然作为施工通道的通风方式。见示意图、照片(补长洪岭一张):

隔板

施工通道

通风风道

隔离巷道示意图

隔离巷道实例照片1

隔离巷道实例照片2

⒋经济性预测:根据业界同仁的实践、编制者的经历、对方案与费用之间的直感初步认为,隔离巷道式通风虽然设施费用较高但在效果、总体经济性、可达施工长度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上述判断的基础在于对通风机能耗在隧道施工通风总体费用方面所占的比例的认知。

三、方案概述

根据南吕梁山2#斜井及正洞设计、施工组织模式的资源配置、下述的计算等情况,拟将施工通风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示意如下:

⒈第一阶段:独头压入式

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1... 1 、通风设计依据 ............................................................ 1... 2 、编制原则................................................................ 1... 二、工程概况..................................................................... 1... 1 、工程概况............................................................... 1... 2 、地形、地貌 ............................................................. 1... 3 、地层岩性................................................................ 2... 4 、水文地质条件 ............................................................ 2... 三、通风设计标准................................................................. 2... 四、通风设计的原则............................................................... 3... 1 、通风系统................................................................. 3... 2 、通风设备................................................................. 4... 五、通风方案..................................................................... 4... 5.1 风量和风压计算 ........................................................... 4... 5.2 风机选型 ................................................................. 6... 六、施工通风检测................................................................. 6... 1 、风速测定.................................................................................. 7.. . 2 、风速测定要求.................................................................................. 7.. . 3 、用机械式风表测量隧道平均风速步骤 ........................................ 8.. 4 、隧道通风量计算 ......................................................... 1..0

隧道斜井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ZD-Ⅰ标斜井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龙厦铁路ZD-1标项目经理部 二○○七年二月十二日

目录 第一章斜井优化设计 (3) 第二章施工平面、立体布置 (12) 第三章有轨斜井提升能力计算分析 (27) 第四章斜井施工主要设备配备 (38) 第五章施工排水 (42) 第六章斜井正洞有轨和无轨运输的比较 (53) 第七章竖直投料孔方案 (57) 第八章斜井提升安全措施 (63)

* 第一章斜井优化设计

前言 2006年12月25日龙厦铁路重点工程开工典礼举行后,项目部及各工区人员即火速进场。根据招标用施工图,项目部组织各工区相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踏勘,结合工期要求、各斜井施工提升运输方案、提升设备的配置等因素对象山隧道5个斜井的洞口位置、井身设置、断面尺寸等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截止目前,斜井方面的优化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各斜井的优化变更情况分述如下。 一、1#斜井 1、斜井位置 象山隧道原设计1#斜井井身长945.31米,综合坡度9.13%,井底与正洞右线单联斜交,交点里程为YDK22+555。井口位于滑坡体处,暗洞口进入山体坡脚40多米,仰坡开挖高度达60多米,暗洞口底板标高高出既有便道约4米。由于山体地形较陡,造成开挖边坡较高、土石方量较大、边仰坡防护量大,且不利于边仰坡稳定,无法实现早进洞施工。 将暗洞口位置向设计左侧移动41米(避开滑坡体),标高下降2.6米(比既有便道高1.4米)。在保持原设计坡度总体不变的情况下,井底联接处位置相应发生改变,交点里程为YDK22+452.5。此方案可避免洞口段的高边坡开挖,实现早进洞。此外井身长度缩短46.2米,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可提前进入正洞施工。 附:象山隧道1#斜井井身位置调整平面图

南京南站隧道斜井施工方案

南京枢纽宁芜铁路改线工程 南京南站隧道(HCK25+330~HCK25+520段)施工方案 1 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宁芜铁路南京城区改线工程沧波门至古雄段,线路长26.454km。南京南站隧道为宁芜铁路南京城区改线工程中的重点工程,占全线长度的55%,设计出入口里程HCK20+000~HCK33+480,全长14.47km,隧道下穿双龙大道、秦淮新河、京沪高铁、沪汉蓉客专线、动车组线路、动车组走行线、宁安客专线。其中4段长5790m 与在建中的南京南站、京沪高铁、沪汉蓉、宁安客专线相交叉,需与在建的工程同步完成施工。隧道初步设计设置3个竖井,我队施工1#竖井和一个斜井。 1、1#竖井位于线路正上方,中心里程分别为HCK25+520及HCK25+330,净空为12.6*7m,矩形结构,1#竖井深度42.8m,竖井采用双梁门式起重机进行出碴运输。 围岩分级及设计采用施工方案见表1.1-1南京南站隧道围岩级别表。 1、1#竖井与斜井间190m,下穿京沪高铁及沪汉蓉铁路,其平面位置及埋深见附图1及附图2。 1.2工程地质 1#竖井至斜井段,该段地貌为山谷及岗地,该段上部为第四系上全新统统粉质粘土,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质粘土层,褐黄色~棕红色,该层具若膨胀性,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凝灰岩,全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层较厚,约5~13m,节理发育。隧道穿越围岩为Ⅳ级砂岩。 2 主要施工方案 2.1临时工程规划 2.1.1施工场地布置 1#竖井位于京沪高铁与动走线间夹角地带,韩府山1#隧道出口右侧25m左右,场地狭隘,场内布置工区生活、办公区、钢材存放场、空压机房、及配电房等,搅拌站

隧道通风方案通风计算

隧道通风方案通风 计算

蒙河铁路屏边隧道斜井 通风方案 1、工程概况 屏边隧道全长10381m,进口里程DⅡK60+875,出口里程DIK71+256,为单线隧道,设计为单面下坡,坡度分别为-20.2‰(坡长9025m)、-10‰(坡长650m)及-1‰(坡长706m),最大埋深660m。 屏边斜井位于隧道线路右侧,斜井与正洞隧道中心线交汇点里程为DⅡK66+300,斜井与线路中线蒙自方向夹角80°,井口里程为XDK1+218,水平长度1218m,综合坡度为85‰。本斜井采用无轨单车道运输,断面净空尺寸 5.6m(宽)×6.0m(高)。斜井施工任务为斜井1218m(XDK0+000~XDK1+218),平导1735.29m(PDK66+294.71~PDK68+030),辅助正洞4165m(DⅡK63+835~DⅡK68+000),其中出口方向为1700m(DⅡK66+300~DⅡK68+000),进口方向2465m(DⅡK63+835~DⅡK66+300)。 2、通风控制条件 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卫生及安全标准: 隧道内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为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为10mg。 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当施工人员进入开挖面

检查时,浓度为100mg/m3,但必须在30min内降至30mg/m3;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超过0.5%;氮氧化物(换算为NO2)5mg/m3以下。洞内温度:隧道内气温不超过28℃,洞内噪声不大于90dB。 洞内风量要求:隧道施工时供给每人的新鲜空气量不应低于 4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供风量不应低于4m3/(min.kw)。 洞内风速要求:全断面开挖时不小于0.15m/s,在分部开挖的坑道中不小于0.25m/s。 3、施工通风方案 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和任务划分情况,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与风机相接的风管选用φ1800mm负压管(长度10m),在洞内转弯处加设负压通风管。洞外风机进风口至斜井井口距离不小于20m,风管出风口至掌子面距离L=60m。 斜井长度1218m,与正洞交汇后承担进口方向2245m、出口方向1700m的开挖任务,独头掘进长达3683m,通风难度最大,因此考虑采取分阶段通风形式。 采用独管路压入式通风,在交叉口往进口方向16m处设置风室作为二级接力通风风室,体积为270m3。风室旁另架设两台55x2KW风机分别给进出口方向通风,风机与风室采用φ1500mm钢管连接。为了加快污风风速,采用射流风机通风技术。 由于通风距离长,洞内回流风阻大,射流风机安装位置在风流需要导向处,如斜井口与正洞交汇处,横通道处,其它在洞内间隔600m安装一台。洞内风室及通风管布设见图。

(完整版)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隧道通风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 隧道施工通风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隧道安全施工的关键。合理的通风系统、理想的通风效果是实现隧道快速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根据设计图纸、以往类似隧道通风经验及对当前通风设备技术性能的调研结果,按照自成体系的原则,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隧道通风方案。 1.1 通风设计依据 ⑴《蒙华铁路MHSS-4标设计施工图》; ⑵《铁路隧道技术规范》(TB10003-2005); 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TZ204-2008); 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2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2)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3)对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MHSS-4标段起讫里程DK691+361.53~DK716+850.00,全长25.488km,包括城烟隧道1座,崤山隧道1座、渡槽1座、框架涵1座,路基土石方21975.95施工方,无碴道床50.921km。 崤山隧道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灵宝市寺河乡及卢氏县官道口镇境内,进口位于灵宝市寺河乡城烟村附近,右侧有 G209国道通过;出口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车家岭附近,位于S323省道边。部分山区有乡间水泥路通过,仅局部地段交通较为便利,其余地方通行仍较困难。本隧道起止里程为DK694+053 (YDK694+045)~DK716+804(YDK716+816),为两条单线隧道,左线隧道全长

煤矿斜井水仓施工方案

天府矿业公司盐井二矿 风井k0+530m处水仓扩建工程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编制:盐井二矿掘进队 编制时间: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风井K0+530m处水仓扩建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风井K0+530m处水仓的体积过小,无法满足现有排水系统排水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矿领导研究决定,要求在K0+530m处加高扩大水仓体积。 一、水仓施工方案 1、先由机电区撤出废旧的管子后,在施工地点风井K0+530m处安装好信号铃后,从地面运输施工的材料至施工地点风井K0+530m处。 2、在风井K0+530m处用扣绳稳固机斗车后,由工人把材料下在风井K0+530m 处做好施工准备。 3、由施工人员对现有水仓进行加高扩大,用红砖修建水仓墙,墙长6m、高2m、宽380mm。 4、施工完水仓墙后,对水仓墙做满浆处理,然后再进行收面。 5、最后把施工地点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退场。 二、安全技术措施 1、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各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并由现场跟班负责人在场检查和监督负责并施工;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过程中必须现场跟班负责人与班长必须佩带便携式瓦检仪。 3、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 4、严禁喝酒,凡喝酒人员严禁作业,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严禁携带烟火入井。 5、入井前,必须配合井口检身工检身,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其检身。 6、绞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且一人开车,一人监护。 7、信号把钩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运输材料前,必须检查安全设施、信号装置完好情况。

8、提升信号为“一停、二提升、三下放、四行人”,不得随意变换。 9、掘进队负责车辆装载合格,捆绑牢固,有可靠的防止材料下滑措施。信号把钩工负责检查确认,符合要求时方可发出信号。 10、运输前绞车司机必须再次检查绞车制动装置,保证完好可靠。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整齐,不得有上垛、松鼻现象,否则不准开车。 11、信号把钩工确认材料装好后,利用信号铃与斜坡K0+530m处信号把钩工、联系,说明车辆装载的物料已经装好,准备下放等。 12、斜坡运输时,坚持“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确保运输安全进行。如遇特殊情况,由矿调度室协调,跟班队干落实作业人员撤至躲身洞内后,方可提升。 13、绞车司机要保证车辆在斜坡匀速运行。运行过程中非紧急情况,严禁急刹车,以免造成断绳跑车造成事故。 14、处理斜巷掉道车辆时,在车辆的下方设置可靠、有效的临时挡车装置(设施),绞车司机不准离开绞车,作业人员要站在车辆的两边用手摇挎拱或手动葫芦使车辆复轨,严禁站在斜坡的下方,并且与车辆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车辆滑动伤人。 15、在下放水仓扩建材料时,在斜坡K0+530处的人员必须进入躲身硐室里面。 16、在斜坡施工期间,在绞车房应悬挂严禁使用绞车的警示牌。 17、斜坡装运材料至指定位置后,及时下料;下料后。所有斜坡人员进入躲身硐后,方可发送提升信号。斜坡中严禁停放矿车。 18、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轨道运输管理制度》执行。雨滴穿石, 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拉蒂默

隧道斜井洞口施工方案

Xx隧道1#斜井洞口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xx隧道1#斜井全长284m,位于xx隧道DK221+300左侧,与线路正线夹角为111°,斜井纵坡为11%的下坡,为双车道辅助坑道,净空尺寸为7.7m(宽)x6.2m(高),设单侧排水沟,IV、V 级围岩为模筑砼(耐腐蚀)衬砌,Ⅲ、Ⅱ级围岩为锚喷砼支护(均根据初步设计图及设计院了解资料,如有最新设计资料及时更新)。该斜井施工正洞1995m,施工里程DK220+945~DK222+940。 2、施工总体布置 2.1、临时工程 (1)便道:便道设为双车道,行车路面宽5.5m,路堑边坡内侧设单侧排水沟;由于与S308省道连接200m坡度较大(约14%),设为混凝土路面,混凝土厚20cm。跨寨蒿河设10米宽过水路面,过水路面采用φ100cm钢筋砼管,设6排。 (2)临时房屋:生活房屋设于斜井口右侧15m,主要为架子队工人、隧道二队二分队管理人员居住。生产房屋除澡堂、食堂、厕所等外均采用活动板房。空压机房、发电房、配电房等生产房屋设置于斜井口左侧,采用砖房。以上共计约850m2。 (3)高压水池:生产用水采用斜井左侧山谷自流溪水,设置一个浆砌片石拦水坝,根据调查流水量能满足生产需求,出口管采用φ100钢管,水池与洞顶高差30米,满足水压要求。 (4)临时用电:进洞前临时配一台300KW发电机过渡,满足生活及前期施工需要,进洞后接大电,洞口配一台630KVA变压器。 (5)临时用风:前期配一台12m3内燃空压机用于边仰坡施工,

后安装5台22m3电动空压机陆续投入施工,能满足进入正洞后全断面施工需要。 (6)生产、生活排污及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设施:生产污水和生活区四周设通畅的排水系统,污水集中进行处理排放,生产、生活区各修建1个污水处理池,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定点、定期运至垃圾场。 另为满足前期进洞喷浆及临时工程混凝土搅拌需要,配置一台小型搅拌机。 2.2施工队伍设置 该队除队长、技术主管设置1名外,副队长、技术员、施工员、测工、按工点不同分别设置。 3、工期目标 2.1斜井施工 1#斜井施工期为2个月,4月30日进入隧道主洞。其中3月份开挖支护100m,4月份开挖支护184m。根据经理部要求1#斜井2009年2月25日正式进洞施工。 2.2具体工期要求 2月5日开始2月10日完成过水路面施工; 2月11日开始2月15日完成板房基础浇筑,2月20日拼装完成,达到入住条件; 2月11日开始2月22日完成生产区房屋建筑; 2月11日开始2月22日完成拦水坝施工,并完成水管安装。 2月12日开始2月18完成洞顶截水沟土体开挖及抹面;

隧道通风方法

精心整理铁程管-04a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二)

新建杭黄铁路先期段HHXQZQ-1标 闻家斜井施工通风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 1 2 3 1 2、2mg;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浓度为4mg。 3、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①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工作面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min; ②二氧化碳,按体积百分含量计不得大于0.5%; ③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4、隧道内气温不得大于28℃。

隧道内要求的瓦斯报警标准为0.5%,按瓦斯计算通风量时,依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要求,将洞内各点瓦斯浓度稀释到0.5%以下,通风量计算时采用这一标准。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要求瓦斯隧道施工中防止瓦斯积聚的风速不宜小于1m/s,以此风速校验通风量大小是否满足要求。 三、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1、象山隧道三工区为瓦斯工区,因斜井采用有轨运输方式、正洞采用无轨运输 2 3 5 6 ,根据2008年 ,斜井总回风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98m3/min。后经福建省煤堪院、中国地质大学进行瓦斯检测、分析,以及铁四院专家会审,确定2#斜井为瓦斯工区。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组织计划,2#斜井出口方向2010年10月30日实现贯通,即瓦斯工区施工时间为21.5个月。 五、通风方案 1、总体施工方案

象山隧道2#斜井采用压入式通风,并充分利用横通道安设通风机进行通风。根据剩余工程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斜井井口共安设4台2×110KW轴流风机供洞内左、右线进出口方向4个开挖作业面施工通风,并备用2台,(总计6台风机);横通道(10#、11#、11#a、12#、13#、14#)处左、右线共设置12台2×55KW轴流风机加强通风;4个模板台车处各设1台30KW局扇,考虑1台备用,共5台;每个综合洞室、气水分离室(共35个)各安装1台5.5KW防爆局扇,考虑5台备用,共40台防 暴局扇; 每500 2 2.1 2.2 内燃机械设备作业供风量3m3/(min·KW); 风管平均百米漏风率为0.015,风管摩阻系数为0.02; 瓦斯涌出量按高、低瓦斯工区分界点0.5m3/min计算。 2.3、风量计算结果 ①按人数计算风量时所需要风量为75m3/min; ②按最小风速计算风量时所需要风量为900m3/min左右; ③按开挖面爆破排烟所需风量计算所需风量为800m3/min左右;

斜井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范围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2.1工程简介 (2) 2.2周边环境 (2) 2.3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 (2) 2.4支护参数 (2) 2.5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 (4) 2.5.1工程地质 (4) 2.5.2水文情况 (5) 2.6工程重难点分析 (5)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施工目标 (1) 3.1.1质量目标 (1) 3.1.2安全生产目标 (1) 3.1.3工期及环保文明施工目标 (1) 3.2施工组织 (1) 3.2.1劳动力安排 (1) 3.2.2机械设备配置 (3) 3.3管理组织机 (5) 3.4施工进度安排 (5) 第四章风、水、电布设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洞内管、路、线总体布置 (1) 第五章斜井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斜井施工方案 (1) 5.1.1斜井明挖段施工 (1) 5.1.2斜井暗挖段施工 (2)

5.1.3斜井明暗挖交接处施工 (3) 5.2斜井与主体连接处的施工 (3) 5.3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3) 第六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基坑围护桩施工 (1) 6.1.1施工工艺 (1) 6.1.2施工准备 (1) 6.1.3测量放线 (1) 6.1.4埋设护筒 (1) 6.1.5泥浆制备 (1) 6.1.6钻进成孔 (1) 6.1.7清孔 (1) 6.2混凝土施工 (3) 6.2.1施工工艺 (3) 6.2.2喷射前准备工 (3) 6.2.3施工方法 (3) 6.3锚杆 (4) 6.3.1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4) 6.3.2施工准备 (4) 6.3.3测量放线 (4) 6.3.4造孔 (4) 6.3.5注浆、插锚杆 (5) 6.3.6锚杆施工要点 (5) 6.3.7砂浆锚杆检查验收 (5) 6.4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 (6) 6.5回填注浆 (8) 6.6台阶法施工 (9) 6.7钢筋网施工 (9) 6.8管棚钻机施作大管棚 (10) 6.9降水措施 (12)

隧道斜井通风方案计划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南吕梁山隧道1、2号斜井通风方案 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南吕梁山隧道1、2号斜井通风方案 一、南吕梁山隧道1、2号斜井情况简介 南吕梁山隧道1号斜井位于隧道左线左侧,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与正洞交与DK304+300,斜井长2510m ,综合坡率为-11.1%。1号斜井承担正洞施工任务:左、右线起讫里程均为DK301+285~DK306+775,长5490m;其中Ⅴ级围岩97m、Ⅳ级围岩805m、Ⅲ级围岩600m、Ⅱ级围岩3988m,各级围岩所占比例分别为:1.77%、14.66%、10.93%、72.64%。 南吕梁山隧道2号斜井位于隧道左线左侧,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与正洞交与DK309+150,斜井长2730m,综合坡率为-11.4%。2号斜井承担正洞施工任务:左、右线起讫里程均为DK306+775~DK310+800,长4025m;其中Ⅴ级围岩1080m、Ⅳ级围岩1345m、Ⅲ级围岩1600m,各级围岩所占比例分别为:2 6.83%、33.42%、39.75%。 二、通风方案选择及说明: 兰渝西秦岭隧道罗家理斜井通风有成功经验可循,原计划1、2号斜井均采用接力式通风,后计划2号斜井改为隔离巷道式施工通风方案。 具体修改原因为: 1、后续斜井施工过程中2号斜井由于处于河道风口处,相较于1#通风,

2#井通风相对困难,通风量需求大,主要表现为排烟困难,炮烟、车辆尾气、灰尘集中于进洞200—500m之间。根据洞内排烟需求,只能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直接导致通风成本增加。下面是8月通风到11月份1#、2#通风耗电统计: 因此2号斜井存在新鲜空气易送入,而污风不宜排出的情况,采用隔离巷道式施工通风有利。 2、2号斜井线路设置有2处较大的曲线拐弯,对接力式通风风损比较大。 3、对于污风不宜排出问题,拟在2号斜井井底设置通风竖井,有效解决污风排出问题,且有利于巷道内风的循环。 4、可以通过2个近似斜井,直观比较两种通风方案,采集相关数据,为类似斜井通风提供依据。 三、附件: 附件1-1:南吕梁山隧道1#斜井接力式通风方案 附件1-2:盖雅独头通风方案 附件2:南吕梁山隧道2#斜井隔离巷道式通风方案 附件1-1:

某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

XX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方案 1. 编制目的 为明确斜井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斜井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欠挖,保证斜井的开挖作业安全,确保斜井施工质量,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2. 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⑶ XX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隧参图 3. 工程概况 3.1 隧道概况 XX隧道位于XX省XX市境内,为双线隧道,隧道起迄里程为DK63+332~DK66+700,全长3368m。隧道所经地区地势平缓,相对高差约2~5m,最大埋深近65m。XX隧道下穿XX市新区,与多条道路及建筑设施立体交叉,主要有:DK63+585~602下穿310国道;DK64+130~220下穿新310国道和铁路专用线;DK65+442~514下穿市政道路紫荆南路;DK66+230~430为浅埋地段以明挖通过;隧道上方地面有多处民宅等建筑设施,多为1~3层,基础深度1~2m。 3.2 斜井工程概况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工期要求,本隧道设置斜井一座,斜井设于DK65+45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隧道中线大里程方向的平面夹角为45o,斜井水平长度135m,斜长135.47m。斜井采用无轨运输。斜井净空采用单车道断面,斜井纵坡9%,其中斜井与正洞交接段以及错车道段采用2%缓坡。斜井的支护型式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斜井交叉点等薄弱环节衬砌采用降低一级。隧道建成后斜井改做紧急出口通道,为满足使用要求,隧道施工完成后应自施工斜井出口衔接一段水平长度为25.1m的紧急出口通道结构,坡度为20%。斜井及紧急出口通道总长161.1m。紧急出口通道外场坪设向洞外10%的坡,防止洞外地表水进入斜井。 3.3 自然及地质条件 斜井地段地表水及地下水不发育,对斜井无不利影响。XK0+000-XK0+91段 粘质黄土,棕红色,褐红色,硬塑,结构较致密,局部为为Ⅳ级围岩,dl+plQ 2 砂质粘土,地下水不发育。XK0+91-XK0+161.1段为Ⅴ级围岩,上部为al+plQ 3

隧道通风方案设计,通风计算

蒙河铁路屏边隧道斜井 通风方案 1、工程概况 屏边隧道全长10381m,进口里程DⅡK60+875,出口里程DIK71+256,为单线隧道,设计为单面下坡,坡度分别为-20.2‰(坡长9025m)、-10‰(坡长650m)及-1‰(坡长706m),最大埋深660m。 屏边斜井位于隧道线路右侧,斜井与正洞隧道中心线交汇点里程为D ⅡK66+300,斜井与线路中线蒙自方向夹角80°,井口里程为XDK1+218,水平长度1218m,综合坡度为85‰。本斜井采用无轨单车道运输,断面净空尺寸5.6m(宽)×6.0m(高)。斜井施工任务为斜井1218m(XDK0+000~XDK1+218),平导1735.29m(PDK66+294.71~PDK68+030),辅助正洞4165m (DⅡK63+835~DⅡK68+000),其中出口方向为1700m(DⅡK66+300~DⅡK68+000),进口方向2465m(DⅡK63+835~DⅡK66+300)。 2、通风控制条件 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卫生及安全标准: 隧道内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为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为10mg。 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当施工人员进入开挖面检查时,浓度为100mg/m3,但必须在30min内降至30mg/m3;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超过0.5%;氮氧化物(换算为NO2)5mg/m3以下。洞内温度:隧道内气温不超过28℃,洞内噪声不大于90dB。

斜井施工方案

4 斜井施工 斜井是矿山的主要井巷之一。斜井与竖井一样,按用途分为:主斜井,专门提升矿石;副斜井,提升矸石、升降人员和器材;混合井,兼主、副井功能;风井,通风和兼作安全出口。 斜井按提升容器又可分为胶带运输机斜井、箕斗提升斜井和串车提升斜井。各种提升方式所能适应的斜井倾角按表4-1选取。 表4-1 斜井井筒适用范围 斜井倾角是斜井的一个主要参数,在斜井全长范围内应保持不变,否则会给提升或运输带来不利影响。不但设计时应如此,施工时尤应力求做到坡度基本不变。 斜井上接地面工业广场,下连各开拓水平巷道,是矿井生产的咽喉。斜井可分为井 口结构、井身结构和井底结构三部分。 4.1 斜井井筒断面布置 斜井井筒断面形状和支护形式的选择与平巷基本相同,但斜井是矿井的主要出口,服务年限长,因此斜井断面形状多采用拱形断面,用混凝土支护或喷锚支护。 斜井井筒断面布置系指轨道(运输机)、人行道、水沟和管线等的相对位置而言。井筒断面的布置原则,除与平巷相同之外,还应考虑以下各点: (1) 井筒内提升设备之间及设备与管路、电缆,侧壁之间的间隙,必须保证提升的安全,同时还应考虑到升降最大设备的可能性。 (2) 有利于生产期间井筒的维护、检修、清扫及人员通行的安全与方便。 (3) 在提升容器发生掉道或跑车时,对井内的各种管线或其它设备的破坏应减到最低限度。 (4) 串车斜井一般为进风井(个别也有作回风井的),井筒断面要满足通风要求。 4.1.1 串车斜井井筒断面布置 通常断面内有轨道、人行道、管路和水沟等。无论单线或双线,人行道、管路和水沟的相对位置分为以下四种方式,如图4-1所示。

4.1.1.1 管路和水沟布置在人行道一侧 此种布置方式,管路距轨道稍远些,万一发生跑车或掉道事故,管路不易砸坏,而且管路架在水沟上,断面利用较好。缺点是出入躲避硐因管路妨碍,不够安全和方便,如图4-1a所示。 图4-1 串车斜井井筒断面布置方式 A一矿车宽度;C一非人行道侧宽度;D一人行道侧宽度 4.1.1.2 管路和水沟布置在非人行道一侧 这种情况下管路靠近轨道,容易被跑车或掉道车所砸坏,但出入躲避硐安全方便。如图4-1b所示。 4.1.1.3 管路和水沟分开布置,管路设在人行道侧。 这种布置方式与图4-1a相似,需加大非人行道侧宽度用以布置水沟。如图4-1c所示。 4.1.1.4 管路和水沟分开布置,管路设在非人行道一侧 这种布置方式与图4-1b相似,但人行道侧宽度应适当加宽,如图4-1d所示。 考虑到可能需要扩大生产和输送大型设备,现场常采用后两种布置方式,其缺点是工程量有所增大。 串车斜井难免可能发生掉道或跑车事故,故设计时应尽量不将管路和电缆设在串车提升的井筒中,尤其是提升频繁的主井,更应避免。近年来,有些矿山利用钻孔将管路和电缆直接引到井下。 当斜井内不设管路时,断面布置与上述基本相似,水沟可布置在任何一侧,但多数设在非人行道侧。

隧道斜井二次衬砌施工方案(大坡度斜井)

隧道斜井 二衬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隧道斜井二衬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本标段风道施工图纸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2.省高指隧道施工标准化指南 3.福建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要点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6.斜井作业区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1.总体工程概况 斜井为xx隧道永久性通风通道,分左右两洞,右斜井洞口位于右洞YK20+678洞轴线右偏120m,长度686.8m,左斜井洞口位于右洞YK20+681洞轴线右偏142m,长度609.8m。左右斜井各设送、排风道,其中右斜井排风道设计为施工加宽段,作为左右斜井和正洞斜井施工段的运输通道。 设计采用地表风机房。右正洞送排风道合并到右斜井,左正洞送排风道合并到左斜井,斜井设置中隔板。左斜井洞身坡度为19.8%,右斜井洞身坡度为18.5%。 ZXJZ0,YXJZ0,ZXJZ5-1,YXJZ5-1,ZXJZ5,YXJZ5段设仰拱,其余地段设计不设仰拱。 2.设计参数 斜井段支护类型和衬砌形式见下表 Φ12@200 Φ12@200 25

(1)钢筋:仰拱全部设钢筋。ZXJZ0,YXJZ0拱墙和仰拱钢筋环向为双层Φ20@200mm,纵向为双层Φ12@200mm,层距390mm,保护层厚度为55mm,层间设Φ12@600mm架立筋。ZXJZ5-1,YXJZ5-1拱墙和仰拱钢筋环向为双层Φ20@200mm,纵向为双层Φ12@200mm,层距290mm,保护层厚度为55mm,层间设Φ12@600mm架立筋。ZXJZ5,YXJZ5拱墙和仰拱钢筋环向为双层Φ16@200mm,纵向为双层Φ12@200mm,层距300mm,保护层厚度为50mm,层间设Φ12@600mm架立筋。ZXJZ4-1,YXJZ4-1拱墙钢筋环向为双层Φ16@200mm,纵向为双层Φ12@00mm,层距250mm,保护层厚度为50mm,层间设Φ12@600mm架立筋。 (2)混凝土:仰拱混凝土为C25混凝土,拱墙混凝土为C25防水混凝土。 (3)防排水:二衬砼采用C25防水砼,在初期支护和二衬背后均设置EVA防水板1.2mm 厚+无纺土工布300g/㎡,在初支和土工布之间环向铺设Φ50mmHDPE单壁打孔盲管将地下水引入边墙两侧Φ100mm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集水,有仰拱段通过Φ100mmPVC横向排水管将水引入Φ200mmU-PVC双壁打孔波纹管中央排水管,再通过中央排水管引入主洞侧式排水沟排出主洞洞外,无仰拱段直接通过两侧Φ100mmHDPE管将水引入主洞侧式排水沟排出洞外。二衬沉降缝和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进行防水。路面水通过设在斜井两侧的10×20cm的路缘三角沟,引入联络风道的沉沙井,然后通过Φ100mmU-PVC双壁波纹管将水引入主洞电缆沟,排出主洞洞外。 (4)一般断面图

大长隧道通风排烟实施方案

大长隧道通风排烟实施方案 分水关隧道全长9735m,其中7590m位于福建段,由于进洞施工线路长,隧道的通风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在施工中预先制订了通风排烟方案,到目前通风排烟状况良好。 1 工程概况 分水关隧道位于温福铁路(福建段)I标段内,全长9735m,其中7590m 位于福建段,2145m位于浙江段。在线路里程DK84+880处设有斜井,斜井长625m,与隧道平面夹角45°。分水关隧道福建段在斜井处和出口分别开辟工作面进行施工。由于进洞独头掘进线路长,隧道的通风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 2 分水关隧道施工通风方案 在出口和斜井贯通之前,在斜井和出口均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方式;贯通后在斜井内设置抽出式风机,在正洞内设置压入式风机,采用混合式通风方式供给施工通风,并在斜井与正洞交内设置3台射流风机辅助通风。 为确保隧道内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一线职工和施工人员健康,必须加大通风除尘措施,降低各种作业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 2.1施工通风控制条件 坑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低于20%。粉尘允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

化硅的水泥粉尘为6mg;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含有毒物质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的粉尘为10mg。 有害气体浓度: 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当施工人员进入开挖面检查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必须在30min内降至30mg/m3。 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超过0.5%。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C。 隧道施工时,供给每人新鲜空气量,不应低于3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1kw功率的机械设备供风量不宜小于3m3/min。 隧道开挖时全断面风速不应小于0.15m/,但不得大于6m/S。 2.2施工通风计算 斜井施工通风计算 (1)施工通风需风量计算 ①施工通风计算前提 设定参数: 开挖断面积 S=120m2(主洞) 一次开挖长度 L=3.8m 单位体积耗药量 0.7Kg/m3 一次爆破用药量 G=319.2kg 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m=150人 出碴车辆(按洞内4台自卸车计算) 4×173KW 爆破后通风排烟时间 t=40min 通风管直径Φ1.8m,管节20m 风管百米漏风率β=1.3% 漏风系数P 1.05 风管内摩阻系数 0.019 风量备用系数 k=1.15

铁路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云桂线(云南段)站前工程一标段 **** 隧道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制: 复核: 批准: 目录 1.............................................. 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总体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施工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叉口处斜井加强段施工.............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挑顶施工....................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过渡导坑施工. ............. 错误! 未定义书签开挖....................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支护....................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施工主要事项................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正洞上台阶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正洞拱架与斜井拱架搭接..........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注浆加固围岩................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拆除导坑边墙临时钢架............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正洞工作面的开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进度计划安排.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施工劳力、机具设备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安全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隧道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 站前工程土建一标段*** 隧道设计图 (2)** 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适用于铁路施工的规范、标准等文件; (4)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队伍、机械设备配备能

隧道斜井挑顶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目的及适用范围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目的 (1) 1.3适用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准备 (2) 3.1内业准备 (2) 3.2外业准备 (3) 四、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4) 4.1总体方案 (4) 4.2施工步骤 (4) 4.2.1 斜井开口 (4) 4.2.2 矩形导洞施作 (5) 4.2.3 施作落脚门架 (5) 4.2.4 挑顶 (6) 4.2.5 正洞施工 (6) 4.2.6 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措施 (7) 4.3注意事项 (7) 五、施工注意事项 (7)

六、安全保证措施 (8) 七、质量管理措施 (9) 7.1质量目标 (9) 7.2质量组织保证体系 (10) 7.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0) 八、环保、水保措施 (11) 8.1方针和目标 (11) 8.2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 九、应急预案 (11)

拉孟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目的及适用范围 1.1 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磨丁至万象线ZLZQ-Ⅴ标段招、投标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J944-2009; (4)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53-2017);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 (6)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及以往工程施工经验。 1.2 编制目的 明确拉孟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挑顶施工作业。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拉孟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 二、工程概况 拉孟山隧道位于班奔弗~班发当区间,为时速160km/h单线隧道。隧道进口里程DK253+697,出口里程D1K261+585,全长7888m,本隧最大埋深约424m。斜井洞身经过下伏三叠系(T)砂岩、泥岩、页岩夹煤线,地面高程一般为530~760m,相对高差约260m。段内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顺层偏压。隧区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洞身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硬不均,

几种隧道通风方案

几种隧道通风的通风方式比较 一、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双向交通隧道:L*N≥6*105时需机械通风。 2、单向交通隧道:L*N≥2*106时需机械通风。 其中L表示:隧道长度(m),N表示设计交通量(辆/h) 二、机械通风通风方式可分为纵向式、半横式、全横式以及这三种方式的组合。 选择机械通风方式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交通条件 ②地形、底物、地质条件 ③通风要求 ④环境保护要求 ⑤火灾时的通风控制 ⑥工程造价、运行费用、维护费用。 三、隧道通风要求: 1、单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宜大于10m/s,特殊情况可取12m/s;双向交通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宜大于8m/s;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设计风速不宜大于7m/s。 2、风机产生的噪声及隧道中废气的集中排放均应符合环保有关规定。 3、确定交通方式在交通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便于防灾时的气流组织。 4、隧道内通风的主流方向不应频繁变化。

四、机械通风的通风方式:射流风机通风方式、集中送入通风方式、竖井排除通风方式、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方式、竖井与射流风机组合通风方式、全横向和半横向通风方式、静电吸尘通风方式。 1、射流风机通风方式,其模式如下图所示。 适用于单向交通隧道,送风方向与车行方向相同。 2、集中送入通风方式,其模式如下图所示。 集中送入通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应充分比选送风机房结构形式和风道连接方式,减少压力损失;对送风口结 构形式也要做比选,确定经济、合理的风口形式。 ②应结合结构工程尽可能使送风口喷流方向与隧道轴向一致,并在弯曲部位设 置导流装置。 ③该通风方式可与其他通风方式组合采用,宜用于单向交通隧道。 ④3、竖井排除通风方式,其模式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