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常用检测技术比较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常用检测技术比较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常用检测技术比较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常用检测技术比较

发表时间:2019-11-14T11:39:20.8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作者:吴小波[导读] 在经济的蓬勃发展下,轻工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作为轻工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纺织工业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提高了对纺织品检测的要求。

摘要:在经济的蓬勃发展下,轻工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作为轻工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纺织工业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提高了对纺织品检测的要求。近年来在纺织品检测过程中出现并应用了许多先进的化学试剂与检测设备,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纺织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标准与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害物质在纺织品中的危害性与成分组成,分析了检测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常用技术,并提出了加强纺织品检验技术的有效措施,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为我国轻工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纺织品;有害物质;常用检测技术;纺织工业;检测设备;化学试剂

前言:现阶段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在国际上出入境时有严格的限量要求,在纺织品检测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比,我国起步较晚,虽然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检测纺织品有害物质的技术仍有待完善,大多技术专利都还被发达国家掌控着。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逐渐颁布了一些检测标准与技术,缩小了与国际纺织品检测技术水平的距离,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于具体实施过程中,已成为当今业界人士热议的一个重点话题。

1.有害物质在纺织品中的危害性与成分组成

1.1重金属

很多生产环节在纺织品生产中都容易引入重金属,而纺织品添加的染料与助剂就是重金属的大部分来源,剩下的则是纺织植物从土地里所吸收,这些重金属主要包括镍、铬、铜、镉、铅、砷、锑,为了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损伤人们的身体,必须在生产加工中将这些物质去除干净。由此可见,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限定是至关重要的。

1.2甲醛

纤维与甲醛结合对纤维弹性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以此来提升纺织品的抗缩性和抗皱能力,但是甲醛会严重威胁到人体的健康,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会导致人发生癌变,因为它会产生游离态的甲醛,对人体细胞有毒副作用,所以,会严重损伤到人体的内脏和皮肤。

2.检测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常用技术

2.1检测甲醛

(1)22PC可见分光光度计,2号玻璃漏斗式滤器,水浴振荡器、移液管及量筒、容易瓶、电子天秤、烧瓶等就是主要试验的检测仪器;

(2)试验原理:在水浴锅中放试样,将其温度保持在40度,到达规定时间后,在412nm的波长下,萃取其液用乙酰丙酮显色,实现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的甲醛吸光度,对照相关甲醛的标准曲线,最终将纺织品样品中甲醛含量进行科学的算出;

(3)以下为具体的试验检测流程:在250mL的具塞三角瓶内放入称取的1g试验样品,在此瓶内加入100mL水,盖好盖子保存好,并进行震荡萃取,过滤后放入另一个三角瓶中。在一个试管中吸取5mL过滤液及5mL的纳氏试剂,在水浴锅中放入试管,让其进行显色,随后了取出显色的试管,让其在常温下冷却,在此过程中,应重点注意避开光。然后使用相同体积的乙酰丙酮及蒸馏水进行空白对照,可应用10mm吸光池测定其吸光度,从而完成对分光光度计412nm波长的测定。

2.2检测重金属

(1)材料设备在检测重金属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为纺织品样品、磷酸、无水乙醇、柠檬酸钠、冰乙酸、尿素、硫酸镍、氯化钠;

(2)在对纺织品试样进行抽取时,所选取的纺织品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大小为25mm2,并将其混匀,作为实验试样,最佳为4g,并将其放入150mL的三角烧瓶中。将40mL酸性汗液滴入在入有4g试样的三角烧瓶中,保证其以全面浸湿纤维进行检测,并在10分钟后的超声波中进行振荡萃取,将其放置一定时间后,过滤样液等待试样;对8mL的样液分别取两份,一份加入0.4mL水及曲拉通溶液,作为空白参比溶液;在25mL比色管中放入另一份,加入0.4mL环己二酮二肟溶液以及2.5mL曲拉通溶液,将其摇匀放置五分钟;

(3)所检测纺织品中的镍含量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

2.3检测化合物

(1)在实际工作中,气相色谱主要是对混合物通过吸附性、分离极性以及应用物质的沸点进行分离,它的流动相主要是应用气体,因为就传输速度而言,气相样品较快,所以,气相色谱法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使样品在瞬间移动和固定中达到平衡;

(2)在现阶段中,气相色谱检测已经广泛应用在了各个领域,是许多有机化合物常规监测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速度及灵敏度等方面,气相色谱检测方法都非常高,并且应用范围较广,检测限低,同时,在试验成本及设备价格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3)灵敏度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上较高,按照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试验条件,可选择不同的离子源,如离子肼、APCI、ESI、APPI等。在挥发性化合物测定中,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能测定高分子量化合物、测定热不稳定化合物以及极性化合物。

3加强纺织品检验技术的有效措施

3.1对检测技术标准体系进行完善

为了在国际充分认可我国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建议我国纺织品应向着国际化进一步推进与发展,向世界检测标准看齐,实现我国现有的检测标准及检测工作与国际接轨,制定科学的检测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纺织品检测机构。但是现阶段我国单独完成具有一定难度,因为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所以,应积极寻求和一些发达国家合作,从而提升自身纺织品检测能力,对我国纺织品检测机构和检测标准进行有效的建立和健全,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保证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主要有: ——甲醛: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PH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一些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一些奇特气味的物质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纺织品上。 ——禁用偶氮染料: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皮肤吸收后,在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有的纺织晶和服装遇水、遇摩擦就会发生掉色的情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以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安全健康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一部适用于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的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品、装饰用品等,对纺织产品中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异味和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提出A类、B类和C类

三档指标进行控制,其中婴幼儿用品要求符合A类指标,内衣、衬衣、袜子、床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B类指标,外套、毛衣、床罩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C类指标。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渤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不仅对食品和药品直接入口类产品的安全性严格监控,也对危险性较小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关注,强制引导生产者制造安全的纺织品,并倡导消费者转向对纺织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注重;标志着我们的纺织标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由注重产品的耐用质量和外观质量转向安全质量,提高了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 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营单位积极执行GB18401—2003,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纺织产品。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对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进口,对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类纺织产品质量的抽查监督结果,可以说商场销售的纺织产品能够让人放心穿着,甲醛含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禁用的偶氮染料也很少有检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穿着和使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l8401)A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异味检测时是靠嗅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应该首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

RoHS指令6种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简介

RoHS指令6种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简介 1、X射线荧光光谱法 ①适用范围: 塑料部件、金属部件、电子元件中铅、汞、镉、总铬、溴的筛选测试 ②技术特点: 一次性快速定性分析样品中的铅、汞、镉、铬、溴元素。对均质样品无须制样,可进行无损测试。 X荧光光谱仪 2、傅立叶红外光谱法 ①适用范围:对聚合物材料中高含量的PBB和PBDE??DD筛选测试。 ②特点:以PBB和PBDE特征红外光谱为定性依据、部分样品可以进行无损测试。 傅利叶红外光谱仪

3、斑点法测六价铬 ①适用范围:无色和着色铬酸盐涂层中六价铬的定性筛选测试。 ②特点:利用显色反应,直接定性测试样品表面涂层中六价铬,简便快速。如出现阳性反应,需要用分光光度法等进行确证分析。 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GC-MS法) ①适用范围:塑料部件及电子元件中PBB、PBDE阻燃剂的定量分析。 ②仪器:台式气质联用仪 ③GC-MS法是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定性定量测试的常见方法,广泛运用于各种有机毒害物的残留分析项目。 气质联用仪

5、液相色谱法(HPLC法) ①适用范围:塑料部件及电子元件中PBB、PBDE阻燃剂的定量分析。 ②主要仪器:液相色谱仪; ③技术特点:适用于十溴联苯和十溴二苯醚等难挥发性阻燃剂的测试,弥补GC-MS法的弱点。 液相色谱仪 6、分光光度分析法 ①适用范围:六价铬的含量测试

②主要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 ③技术特点:该方法是六价铬测试的经典方法,可参考多项国内外标准,如EPA3060A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 ①适用范围:塑料部件、金属部件、电子元件中铅、汞、镉、总铬的含量测试。 ②主要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③技术要点:选择采用微波消解、湿法消解、干法消解等手段溶解样品,一次性同步测定铅、汞、镉、总铬的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各纺织品环保要求中有害物质清单限量汇总

各纺织品环保要求中有害物质清单限量汇总 各纺织品环保要求中有害物质清单限量汇总一可萃取的重金属Extrahierbare Schwermetalle extractable heavy-metals 名称英文名简写B类要求锑Antimonantimony Sb 30PPM 砷Arsen arsenic As 10PPM 铅严禁使用铅及其合金 Blei lead Pb 10PPM 镉Cadmium cadmium Cd 01PPM 铬Chrom chromium Cr 20PPM 铬六价Chrom chromium Cr VI 检测限值05 ppm 钴Cobalt cobalt Co 40ppm 铜Kupfer copper Cu 500ppm 镍Nickel nickel Ni 40ppm 汞Quecksilber mercury Hg 002ppm 二杀虫剂Pestizide pesticides 名称英文名简写 B类要求杀虫剂 Pestizide pesticides 10ppm 具体物质列表 Name CAS-Nr 245-T 93-76-5 24-D 94-75-7 Azinophosmethyl 86-50-0 Azinophosethyl 2642-71-9 Aldrin 309-00-2 Bromophos-ethyl 4824-78-6 Captafol 2425-06-1 Carbaryl 63-25-2 Chlordane 57-74-9 Chlordimeform 1970-95-9 Chlorfenvinphos 470-90-6 Coumaphos 56-72-4 Cyfluthrin 68359-37-5 Cyhalothrin 91465-08-6 Cypermethrin 52315-07-8 DEF 78-48-8 Deltamethrin 52918-63-5 24DDD 53-19-0 e44-DDD 72-54-8 24-DDE 3424-82-6 44-DDE 72-55-8 24-DDT 789-02-6 44-DDT 50-29-3 Diazinon 333-41-5

纺织行业危险有害因素及检测技术分析

纺织行业危险有害因素及检测技术分析 孙兰会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 [摘要]文章分析了纺织行业中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危险有害因素,提出使用传感器以减少发生各类事故,从而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的持续、稳定、安全发展。[关键词]纺织行业危险有害因素传感器 在纺织行业中,虽然使用了大量的高科技,但是在其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危险有害因素,形成造成事故的安全隐患,其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静电、粉尘、噪声和导致火灾和爆炸的因素。 1 纺织行业的常见危害 1.1静电 从静电危害的类型分析纺织工业中的静电危害以及静电对纺织品质量的影响。静电不但对纺织生产过程有严重的影响,而且对纺织品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危害,表现在影响纺织品的后处理性能和外观质量,限制纺织品的使用范围和服务性能等。纺织业已采取多种积极措施解决工厂的静电问题,但无重大突破。其加工多种原料,特别是化学纤维,能迅速向另一种材料转移电子产生电荷。摩擦起电的最适条件尤以高速、高温烘干为佳。许多原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万伏特到10多万伏特不等的静电。可见,静电释放和静电控制是纺织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电火花容易导致粉尘的爆炸从而引发火灾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粉尘 所谓粉尘,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细尘粒。纺织厂粉尘多数为纤维的各种成份的混合物,还含有动植物性粒屑、细菌、灰尘等各种污染物,粒度范围广,尘粒形态复杂。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粉尘本身易燃,有足够的氧气及火源。纺织厂尘室内的棉尘、麻尘、针织起绒形成的绒尘及各种粉尘。 粉尘污染大气,危害人类的健康。飘逸在大气中的粉尘往往含有许多有毒成分,如铬,锰,镉,铅,汞,砷等。当人体吸入粉尘后,小于5μm 的微粒,极易深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或矽肺,有时还会引起肺癌。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一

纺织品检验论文

纺织品检验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纺织品检验 班级:工分 0921 姓名:苗林娟 学号: 2009444115

生态纺织品及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叙述了目前国内外生态纺织品的发展情况,以生态纺织品印染行业为实例阐述了生态纺织品的“清洁生产”,并探讨了生态纺织品研究开发的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清洁生产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将主导世界纺织品和服装消费的新潮流。绿色壁垒将成为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中新的贸易保护网。我国纺织企业要想在未来世界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实施绿色管理的步伐,实施绿色管理进行生态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成为纺织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课题。 1、生态纺织品的定义 有关生态纺织品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从完整意义上看应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含义:①原来资源的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②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③在使用过程中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环境不会受到损害; ④废弃以后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或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在国际上,关于生态纺织品的认定标准,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欧洲的“ECO—LABEL”为代表的全生态概念。依据该标准,生态纺织品所用纤维在生长或生产过程中应未受污染,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纺织品所用的原料采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利用的废弃物,不会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和掠夺性资源开发:生态纺织品在失去使用价值后可回收再利用或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消化;生态纺织品应当对人体无害,甚至具有某些保健功能,即所谓的广义生态纺织品的概念。由于这一标准相当严格,目前完整意义上的生态纺织品寥寥无几,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纺织品进行开发探索的追求。另一种是以德国、奥地利、瑞士等欧洲国家的l3个研究机构组成的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0EKO—TEX)为代表的有限生态概念。认为生态纺织品的最终目标是在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主张对纺织品上的有害物质进行合理限定并建立相应的品质监控体系,即所谓的狭义生态纺织品的概念。

纺织品和服装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纺织品和服装中有毒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纺织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的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甚至诱发癌症;二是在纺织品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增白荧光剂、树脂整理剂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上,使纺织品及服装再度蒙受污染。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偶氮染料法令以来,到目前为止,在纺织品和化学品领域中禁用和限制的化学物质有13类约300个。 下面对这13类化学物质作一个基本介绍。 除用1-EP6/0.311禁用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指含一个或多个偶氮基(-N=N-)的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是染料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属于该类结构的染料有几千种。经研究表明某些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具有致癌的作用或怀疑有致癌作用,因此各国的法规仅对会分解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进行禁止。德国最先颁布禁止生产和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染料的法令,规定进口商不得进口用这些染料加工的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随后,这一法令也被欧盟其它国家所使用。按照德国Bayer公司在1994年提出的禁用染料品种以及1999年德国VCI(德国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的禁用染料数据统计有146个,规定在纺织品上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值不超过30mg/kg,在染料中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定值不超过150mg/kg。 禁用染料在经印染的纺织品或皮革制品中都有可能存在。 2致敏性分散染料 致敏染料对皮肤有过敏性和刺激性,部分分散染料被认为易起过敏反应,如果该类染料长时间接触皮肤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一些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中对这些染料进行了限制和禁用。目前受控的致敏性染料有20种,Oeko-tex对这20种染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这些染料均为分散染料。德国的《食品与消费品法》中对被证明有过敏反应的6种分散染料使用进行了限制。 分散染料主要用于合成纤维聚酯及其混纺产品的印染,有时也用于其他合成纤维如醋酯、聚酰胺的印染。 3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目前已认定可致癌的染料有9种,Oeko-tex对这9种染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其中直接染料3种,分散染料3种,碱性染料2种,酸性染料1种。 4游离甲醛 甲醛是一种易挥发性化合物,通常用于纺织品防皱和防缩整理剂的合成试剂,生产上还用于固色剂、防水剂、柔软剂、粘合剂等中,涉及面非常广。甲醛还是一种刺激性化合物,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和人体呼吸道等疾病。少量的甲醛会对人的眼晴、皮肤和粘膜产生刺激作用,过量的甲醛会使粘膜和呼吸道严重发炎,也可导致皮炎。近期的研究还表明在蛋白质生物细胞中,已发现与甲醛反应的N-羟甲基化合物的代谢物呈现突变性,怀疑具有致癌性。 日本等国的服装环保标准都对甲醛做出了明确限制。日本规定:进口幼儿服装(I类产品)不得含有甲醛,进口成人内衣、睡衣、袜子(II类产品)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kg,成人外衣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我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8401-2003)中也规定:婴幼儿用品(A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20mg/kg,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B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kg,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及主要来源精修订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及主 要来源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及主要来源 一、纺织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的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甚至诱发癌症; 二、在纺织品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增白荧光剂、树脂整理剂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上,使纺织品及服装再度蒙受污染。 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偶氮染料法令以来,到目前为止,在纺织品和化学品领域中禁用和限制的化学物质有13类约300个。 下面对这13类化学物质作一个基本介绍。 1除用1-EP6/禁用偶氮染料偶氮染料是指含一个或多个偶氮基(-N=N-)的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是染料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属于该类结构的染料有几千种。经研究表明某些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具有致癌的作用或怀疑有致癌作用,因此各国的法规仅对会分解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进行禁止。德国最先颁布禁止生产和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染料的法令,规定进口商不得进口用这些染料加工的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随后,这一法令也被欧盟其它国家所使用。按照德国Bayer公司在1994年提出的禁用染料品种以及1999年德国VCI(德国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的禁用染料数据统计有146个,规定在纺织品上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值不超过30mg/kg,在染料中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定值不超过150mg/kg。禁用染料在经印染的纺织品或皮革制品中都有可能存在。 2致敏性分散染料 致敏染料对皮肤有过敏性和刺激性,部分分散染料被认为易起过敏反应,如果该类染料长时间接触皮肤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一些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中对这些染料进行了限制和禁用。目前受控的致敏性染料有20种,Oeko-tex对这20种染料的

IQC 有害物质XRF检验标准

有害物质XRF检验标准 Hazardous Substance XRF Inspection Standards 一、RoHS有害物质限值RoHs Limits 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序号No. 有害物质名称 Hazardous Substance 限制范围 Limit Range RoHS Standards MAX. KTC Standards MAX. 备注 Note 1 铅及化合物 Pb and Pb compounds 焊接物料(锡条、锡线、锡膏),部品引脚电镀层内的 铅 Soldering materials (solder bar, solder wire and solder paste) and Pb in the plating of component pins 1000ppm 800ppm 塑料,橡胶,油墨,涂装,粘合剂,胶带,标签,纸 张 Plastic, rubber, printing ink, coating, adhesive, tape, label and paper materials 1000ppm 600ppm RoHS豁免清单含铅物料 Pb-contained materials in the list of RoHS exemptions 豁免 Exemption 豁免 Exemptio n 2 镉及化合物 Cd and Cd compounds 塑料,橡胶,油漆,油墨,塑胶表面处理,粘合剂, 纸张,胶带,标签 Plastic, rubber, paint, printing ink, plastic surface treatment, adhesive, paper, tape and label materials 100ppm 80ppm 除以上之外物料 All other materials 90ppm 3 汞及化合物 Hg and Hg compounds 所有物料 All materials 1000ppm 800ppm 4 六价铬及化合物 Cr6+ and Cr6+ compounds 塑料,橡胶,油漆,油墨,金属/塑料涂料等非金属部 品 Plastic, rubber, paint, printing ink, metal/plastic coating and other non-metal materials 1000ppm 800ppm 5 多溴联苯PBBs 所有物料All materials 1000ppm 800ppm 6 多溴联苯 PBDEs 所有物料 All materials 1000ppm 800ppm 二、卤素有害物质限值Halogen Limits 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序号No.有害物质名称 Hazardous Substance 限制范围 Limit Range Halogen Standards MAX. KTC Standards MAX. 备注 Note 1 溴 Br 所有物料 All materials 900ppm 900ppm 2 氯 Cl 所有物料 All materials 900ppm 900ppm 3 溴+氯 Br+Cl 所有物料 All materials 1500ppm 1500ppm 三、包装指令Packaging Directive 序号No. 有害物质名称 Hazardous Substance 限制范围 Limit Range Directive Standards MAX. KTC Standards MAX. 备注 Note 1 Pb+Hg+Cd+Cr6+ 所有包装材料 All packaging materials 100ppm 80ppm 制定:审核:批准: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及主要来源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及主要来源 一、纺织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的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甚至诱发癌症; 二、在纺织品加工制造和后期的印染、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氧化剂、催化剂、阻燃剂、增白荧光剂、树脂整理剂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物质残留在纺织品上,使纺织品及服装再度蒙受污染。 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偶氮染料法令以来,到目前为止,在纺织品和化学品领域中禁用和限制的化学物质有13类约300个。 下面对这13类化学物质作一个基本介绍。 1除用1-EP6/0.311禁用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指含一个或多个偶氮基(-N=N-)的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是染料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属于该类结构的染料有几千种。经研究表明某些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具有致癌的作用或怀疑有致癌作用,因此各国的法规仅对会分解产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进行禁止。德国最先颁布禁止生产和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染料的法令,规定进口商不得进口用这些染料加工的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随后,这一法令也被欧盟其它国家所使用。按照德国Bayer公司在1994年提出的禁用染料品种以及1999年德国VCI(德国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的禁用染料数据统计有146个,规定在纺织品上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值不超过30mg/kg,在染料中的致癌芳香胺的限定值不超过150mg/kg。 禁用染料在经印染的纺织品或皮革制品中都有可能存在。 2致敏性分散染料 致敏染料对皮肤有过敏性和刺激性,部分分散染料被认为易起过敏反应,如果该类染料长时间接触皮肤后,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一些国家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中对这些染料进行了限制和禁用。目前受控的致敏性染料有20种,Oeko-tex对这20种染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这些染料均为分散染料。德国的《食品与消费品法》中对被证明有过敏反应的6种分散染料使用进行了限制。 分散染料主要用于合成纤维聚酯及其混纺产品的印染,有时也用于其他合成纤维如醋酯、聚酰胺的印染。 3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目前已认定可致癌的染料有9种,Oeko-tex对这9种染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其中直接染料3种,分散染料3种,碱性染料2种,酸性染料1种。 4游离甲醛 甲醛是一种易挥发性化合物,通常用于纺织品防皱和防缩整理剂的合成试剂,生产上还用于固色剂、防水剂、柔软剂、粘合剂等中,涉及面非常广。甲醛还是一种刺激性化合物,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和人体呼吸道等疾病。少量的甲醛会对人的眼晴、皮肤和粘膜产生刺激作用,过量的甲醛会使粘膜和呼吸道严重发炎,也可导致皮炎。近期的研究还表明在蛋白质生物细胞中,已发现与甲醛反应的N-羟甲基化合物的代谢物呈现突变性,怀疑具有致癌性。 日本等国的服装环保标准都对甲醛做出了明确限制。日本规定:进口幼儿服装(I类产品)不得含有甲醛,进口成人内衣、睡衣、袜子(II类产品)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kg,成人外衣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我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18401-2003)中也规定:婴幼儿用品(A类)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20mg/kg,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B类)的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保证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主要有: ——甲醛: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PH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一些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一些奇特气味的物质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纺织品上。 ——禁用偶氮染料: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皮肤吸收后,在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有的纺织晶和服装遇水、遇摩擦就会发生掉色的情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以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安全健康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一部适用于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的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品、装饰用品等,对纺织产品中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异味和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提出A类、B类和C类三档指标进行控制,其中婴幼儿用品要求符合A类指标,内衣、衬衣、袜子、床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B类指标,外套、毛衣、床罩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C类指标。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渤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不仅对食品和药品直接入口类产品的安全性严格监控,也对危险性较小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关注,强制引导生产者制造安全的纺织品,并倡导消费者转向对纺织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注重;标志着我们的纺织标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由注重产品的耐用质量和外观质量转向安全质量,提高了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 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营单位积极执行GB18401—2003,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纺织产品。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对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进口,对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类纺织产品质量的抽查监督结果,可以说商场销售的纺织产品能够让人放心穿着,甲醛含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禁用的偶氮染料也很少有检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穿着和使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l8401)A 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异味检测时是靠嗅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应该首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好洗一洗,检查一下童装的扣子是否牢固。 还有更多的测试项目供客户选择…….”

水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综述

水产品中常见污染物质及其检测方法的 研究 1、前言 水产品加工是指以海水、淡水产的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品为主体,加工制造成各类食品、饲料和工业、医药等用品。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国民健康消费的基础。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存在的污染主要是:①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水产品自身所携带的病原菌和寄生虫;②化学有机物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如滥用药物、饲料以及污水排放等;③物理污染,主要是指一些重金属离子之类的。 2、污染介绍 2.1微生物污染 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一次性污染和二次性污染。一次性污染是指鱼虾贝类遭受自然界微生物感染发病,从而导致鱼虾贝类自身的污染。二次性污染是指来自自然环境污染,其中包括鱼虾贝类捕获后的污染,二次污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 2.1.1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沿海食物中毒和夏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河流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广泛存在于河流或出水中,抵抗力较强,是世界围海水鱼类和贝类养殖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引起鲍鱼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自 1817 年以来,已发生过 7 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创伤弧菌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在医学界和鱼病学界都广为重视。按寄主围和生化反应类型可划分为生物 1 型和生物 2 型两个生物型。2.1.2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我国,以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动物性食品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鱼贝虾类水产品是其中之一。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252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正式样本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I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I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ItiPle Perspectives.

文件编号:TP-AR-L4252(示范文本) 编制: 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正 式样本 使用注恿: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检测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发生化学事故后尚难断定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查明毒物的种类就更有意义。根据《简氏核生化防护年鉴》20xx年版提供的资料,目前国际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总结起来有以下十种技术,即: 电离/离子迁移谱技术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的检 测器是一种典型的连续工作的检测器,它使用一只空气泵从环境中采样,采集的污染物通过离子化检测器中的一微弱电场并被离子化。气态毒物的电离在大气

为了减少检测中的干扰,在制造仪器时使用气相色谱技术中的火焰光度检测器就会大大降低误报的发生。 红外光谱学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测定在特定波长范围内(4000'200厘米)样品吸收红外光的强度。红外吸收谱带的波长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每个分子均具有独特的红外光谱。通过红外光谱可以解析分子结构的特征峰,从而检测出未知的有毒有害物质。目前,有两种红外光谱技术被运用到现场快速检测仪器中,一是光声红外光谱学技术。光声红外检测器是利用光声效应监测和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蒸气,当一种气体吸收到红外辐射时,会引起温度升高,由此引起气体膨胀。如果调节红外辐射的强度,样品会膨胀和收缩。如设计有音频,可使用麦克风传输声音信号。光声红外气体检测器使用不同的过滤器,选择性地传输被监控的有毒有害物质吸收的特定光波长,用比较大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检测概述 有害物质是指人类在生产条件下或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通过检测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管理控制,确保采购的原料和加工制造的产品能够符合不含有毒或低毒环保要求及各国环保之法律法规,使产品走进国内外市场,并能满足客户要求及环保发展的趋势。 科标检测出具专业资质认证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检测产品 食品及接触材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服装/箱包/鞋类、汽车材料及零部件、金属矿产、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日用消费品、包装材料、建材/装饰材料、土壤、水质等。 重点检测内容有:重金属检测、卤素检测、UV测试、五氯苯酚检测(PCP)、铅含量检测、Phthalates (邻苯二甲酸酯)检测、富马酸二甲酯(DMF)检测、偶氮检测、PFOS/PFOA 检测、甲醛、苯、TVOC、氡检测、黄曲霉毒素检测、塑化剂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ELV检测及雾化检测、VOC检测、多环芳烃(PAHs)检测、荧光剂检测、ROHS/REACH/SVHC/POSH/WEEE/检测、固体废物危险品废物检测、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环境噪音等。 检测项目 1.重金属检测 ⑴检测范围:铝、锑、砷、钡、硼、镉、铬(III)、铬(VI)、钴、铜、铅、锰、汞、镍、硒、锶、锡、有机锡、锌; ⑵法规有:EN71-3、RoHS(重金属四项)及各类产品中重金属物质限量; 2.RoHS ⑴检测项目: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 ⑵检测领域:单个产品单位置或多位置检测、整机检测(如手机、电脑等整体检测); 3.国推RoHS 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PBBs、多溴联苯醚PBDEs、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害物质; 4.REACH法规(REACH高度关注物质SVHC检测) ⑴详见:第一至第十一批SVHC候选物质清单; ⑵检测领域:电子电气产品、玩具、纺织品、家具、汽车及零部件等向欧盟出口的产品; 5.多环芳烃(PAHs) ⑴检测项目:苊、苊烯、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j)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ghi)苝(二萘嵌苯)、苯并(a)芘、苯并(b)芘、屈、二苯并(a, n)蒽、荧蒽、芴、茚苯(1,2,3-cd)芘、萘、菲、芘; ⑵PAHs测试方法:ZEK 01.4-08,德国消费品18项PAHs;国标及国际标准相关标准; ⑶检测领域:电子电气类、橡塑类产品、油漆涂层类产品、包装材料、玩具、容器材料、皮革纺织制品、木制品等。 6.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影响。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后果。 ⑴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环己酮、异佛乐酮、甲醇、乙醇、苯酚、丙酮、乙酸乙酯、苯、正丁醇、甲基异丁基酮、醋酸正丁酯、二甲苯(邻,间,对)、甲苯、苯乙烯、1,2-- 二氯苯、苯乙酮、甲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三氯乙烯、乙苯、正己烷、2-甲氧基乙酸乙酯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纺织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纺织品中含有有害染料、可萃取重金属、游离甲醛、含氯酚、含氯有机载体、杀虫剂、挥发性物质和特殊气味、有机锡化物等有害物质和不合格的pH值和色牢度指标对人体的危害。 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是指人们在穿着和使用纺织品的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可能对人体危害的物质,这些危害物质对人体的有害性可能并不像食品或药品那样立竿见影,而是在很长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主要的有害物质有以下几种: 一、有害染料 1.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即禁用偶氮染料。研究表明,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还原出某些对人体或动物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事实上,偶氮染料本身并无致癌性,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种约有2000种,其中约70%是以偶氮为基础的,而涉嫌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品种(包括某些颜料和非偶氮染料)仅约210种。此外,某些染料从化学结构上看不存在致癌芳香胺,但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残余或杂质和副产物的分离不完善也可被检测出存在致癌芳香胺。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纺织品中的染料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人体的活化作用改变DNA的结构,引起人体的病变和诱发癌症。 2.致癌染料。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目前已知的致癌染料有11种,但列入生态纺织品监控范围的仅为7种,致癌染料在纺织品上绝对禁用。 3.急性毒性染料。这类染料对人危害很大,当人体内的累积达一定量时,能

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对人体或动物的半致死量LD50<100mg/kg的急性毒性染料有:碱性黄21、碱性红12、碱性紫16、碱性兰3、碱性兰7、碱性兰81、碱性橙156、碱性橙165、直接橙62、冰染色基20、冰染色基24、冰染色基41、Ingrain兰2:2等。 4.环境激素。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极其有害的化学物质。它会严重扰乱人体和动物的内分泌,使内分泌系统发生异常,所以也称内分泌扰乱物质;它们还会与激素受体发生结合作用,导致血液中的激素减少,或使精巢萎缩,使人类遗传和野生动物的繁殖等能力发生变异等。 5.致敏染料。过敏染料是指对皮肤有过敏和刺激性的染料。这些染料从织物泳移到皮肤上容易引发人体过敏。 二、可萃取重金属 某些重金属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浓度过高会对人体有害。而且重金属对人体的累积毒性也相当严重,一旦被人体过量吸收便会在肝、骨骼、肾、心及脑部积蓄,积累到某一程度时,便会对健康造成无法逆转的巨大损害,贡等重金属还会严重损坏人的神经系统。重金属的危害对儿童尤为严重,因为儿童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远高于成人。 纺织品中的重金属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使用金属络合染料;印染加工中使用的助剂中的重金属等。金属络合染料的使用是纺织品中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事实上,纺织品可能含有的重金属绝大部分处于非游离状态,对人体无害。所谓可萃取重金属是通过模仿人体皮肤表面环境,以人工酸性汗液对样品进行萃取,萃取下来的重金属,可采用原子

RoHS检测中六种有害物质限值

ROHS检测中六种有害物质限值 一、镉的法规要求: ⒈欧盟: ROHS,91/338/EEC,94/62/EC,76/769/EEC Limit=100ppm 瑞典:Limit=75ppm(mg/Kg) 丹麦:Limit=75ppm(mg/Kg) 瑞士:Limit=100ppm(mg/Kg) 荷兰:Limit=100ppm(mg/Kg) ⒉ROHS豁免项:除了91/338/EEC禁止使用的产品除外,生产设备、机器等产品的电镀镉可以豁免。 二、铅的法规要求: ⒈欧盟: 76/769/EEC,89/677/EEC:禁止使用 94/62/EC:<100ppm ROHS:<1000ppm ⒉ROHS豁免项: 玻璃:如荧光管etc. 合金:钢合金中铅含量<0.35%(3500ppm); 玻璃:如荧光管etc. 合金:钢合金中铅含量<0.35%(3500ppm); 铝中铅含量<0.4%(4000ppm); 铜合金中铅含量<4%(40000ppm) 焊锡:高温融化的焊料中的铅(即锡铅焊料合金中铅含量超过85%);

用于服务器、存储器和存储系统的焊料中的铅(豁免准予至2010年) 用于交换、信号和传输,以及电信网络管理的网络基础设施设备中焊料中的铅; 电子陶瓷产品中的铅如压电陶瓷。 ⒊ROHS豁免听证项: 光学玻璃及护目镜可以使用铅及镉; 两个以上焊接口之微处理器封装跟其针头,可使用铅占85%比重的锡铅焊料,唯其期限到2010年; 溶解度较高的含铅焊料(如锡铅焊合金有85%的铅)及任何需要低温焊接以完成电力接驳的焊料。三、汞的法规要求: ⒈欧盟: 76/769/EEC,89/677/EEC:禁止使用; 94/62/EC:<100ppm; ROHS:<1000ppm。 ⒉ROHS豁免项: 荧光灯及灯具。 四、六价铬的法规要求: ⒈欧盟: 76/769/EEC:禁止使用; 94/62/EC:<100ppm; ROHS:<1000ppm。 1999/179/EEC,2002/EEC:<10ppm ⒉ROHS豁免项: 碳钢中的防腐剂,电冰箱制冷剂中的防腐剂。 ⒊六价铬的注意点:对金属件及其电镀件样品,测试的是样品表面的六价铬,因此其浓度计算方法有两种。 按照JIS H8625标准,计算单位面积含量。取约100cm2样品测试;该方法要求>10ug/100cm2

世界范围对纺织品测试的要求

世界范围对纺织品测试的要求 一、欧盟对纺织品的要求 1.健康与安全法规 (1)建筑用纺织品须在结合、装配、应用或安置时符合:机械的耐用和稳定;安全防火;卫生、健康和环境保护;使用安全;防噪音保护;节约能源与热量保持这六个方面的条件才能投放市场。 (2)家用纺织品除须符合一定的健康标准外,在安全性方面要具有相当的阻燃性能。譬如爱尔兰和英国便禁止床垫使用聚氨酯合成的泡沫塑料,原因是阻燃性能不佳。 (3)服装方面的国家安全法规涉及儿童和妇女睡衣的阻燃性能。延迟燃烧试验是儿童睡衣一个必不可少的要求,妇女睡衣必须贴?quot;延迟燃烧"或"远离火源"字样的标签。 (4)有关纺织品服装用品化学药剂使用量、残留量及禁用药品种类规定 甲醛。织物上的游离甲醛会导致人体呼吸道发炎、引起头痛、软弱无力、体温变化、感觉障碍、排汗不规则、脉搏加快、皮炎、皮肤过敏等症状。日本、美国等的服装环保标准都对甲醒项目指标作出明确限制。日本规定:进口幼儿服装不得含有甲醒,进口成人内衣、睡衣、袜子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ppm,成人外衣甲醒含量不得超过300ppm。 偶氮染料。偶氮染料在印染合成过程中所剩余的某些芳香胺中间体具有致癌作用。德国最先颁布禁止生产和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染料的法令。进口商不得进口用这些染料加工的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随后,这一法令也被欧盟其它国家所使用。 有害重金属。纺织品服装上能残留的重金属有镍、铬、钴、汞、砷、镉等。这些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印染工艺中使用的部分染料、氧化剂和催化剂及服装的扣子、拉链等金属附件。服装中重金属含量过多,不仅会减弱人体免疫功能、诱发癌症、还可能引起慢性中毒、伤害人的中枢神经。1999年欧盟对进口纺织品进行规定:禁止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使用含镍在每平方厘米0.5毫克以上与人体接触的附件,如扣子、拉链、装饰品等金属物。 五氯苯酚。其是一种防腐剂。可用于棉纤维和羊毛的储运,又可用于印花浆增稠剂,其毒性可致癌。纺织品漂洗时使用五氯苯酚排出的废水会污染环境。德国法律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五氯苯酚,服装和皮革制品中该物质的限量为5ppm;有的国家要求该物质的检出率为0。 2.绿色生态标签 欧盟纺织品市场所采用的环保生态标签制作依据通常选择相关要素来评价,主要有禁止规定、限量规定、牢度等级、主要评价指标等几种形式,其共同点是必须保证那些采用环保生态标签的纺织品是已经检验且不含有害物质,并标示所采纳的环保标准,而且都以各种醒目的符号和图案来引人注目,以求达到广为人知。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