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科学院硕士分子遗传学真题2000年

考研中国科学院硕士分子遗传学真题2000年
考研中国科学院硕士分子遗传学真题2000年

2000年试题

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概念

1.intron; exon

2.promoter; terminator

3.cDNA; antisense RNA

4.transposon; retrotransposon

5.hydrophilic; hydrophobic

6.leucine zipper; zinc finger

7.phosphorylation; glycosylation

8.rRNA; hnRNA

9.m7Gppp; poly(A)

10.restriction enzyme; ribozyme

二、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染色体结构与DNA复制过程中的主要差异

三、何谓反转录?在何种情况下细胞内会发生反转录反应?举一例说明反转录反应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中的应用。

四、何谓mRNA的二级结构?它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五、举例说明DNA结合蛋白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另简述鉴别DNA结合蛋白在DNA分子上结合位点的两种常用方法。

六、简述质粒载体的结构与复制特征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七、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分子标iE(molecular markers)都可用于基因定位,简要说明利用这两种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的基本步骤。

八、在二十世纪,许多科学家因研究DNA、RNA或蛋白质而获得诺贝尔奖,举其中两例说明他们的成就对推动分子遗传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0年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简要解释下列名词或概念

1.exon:外显子。原初转录物通过RNA拼接反应而保留于成熟RNA中的序列或基因中与成熟RNA 相对应的DNA序列。

intron:内含子。在原初转录物中通过RNA拼接反应而被去除的RNA序列或基因中与这种RNA序列相应的DNA序列。

2.promoter:启动子。DNA分子上结合RNA聚合酶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区域,在许多情况下还包括促进这一过程的调节蛋白结合位点。B. Lewin在Genes中这样定义启动子:“Promoter is a region of DNA involved in binding of RNA polymerase to initate transcription.”

terminator:终止子。促进转录终止的DNA序列,在RNA水平上通过转录出的终止子序列形成柄-loop 结构而起作用。又可分为依赖于ρ的终止子和不依赖于ρ的终止子两类。

3.cDNA:互补DNA。是指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作用下于体外合成的与该RNA分子互补的DNA 链。

antisense RNA:反义RNA。1983年,Mizuno和Simon等人差不多同时发现了反义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从而提示了一种新的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反义RNA是指与被调控的RNA或DNA序列互补的RNA,它通过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作用与特定的RNA或DNA形成双链复合物,影响RNA的正常修饰、翻译等过程,封闭或抑制基因的正常表达,起到调控作用。

4.transposon:转座子。能够进行复制并将一个拷贝插入新位点的DNA序列单位。

retrotransposon:反转录转座子。为了将RNA介导的转座作用与经典的DNA到DNA的转座相区别,

于是将RNA介导的转座作用称为反转录转座作用(retrotransposition),被转移的遗传信息单位称为反转录转座子。

5.hydrophilic:亲水的。一个原子团被水溶剂化的倾向。用英语解释为:(1)Pertaining to molecule or groups that readily associate with H2O.(2)Pertaining to molecule that are solube in water. (指可溶性分子或基团表现出的易与水亲和的性质)

hydrophobic:疏水的。水介质中球状蛋白质的折叠总是倾向于把疏水基团埋藏在分子的内部,躲开与溶剂水的接触,这一现象是疏水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疏水的是指一个原子团抗水溶剂化的倾向。用英语解释为:(1)Literaly, water-hater, used to describe molecules or founctional groups in molecules that are, at best, only poorly Soluble in water. (2)Pertaining to molecule that do not mix with water. (用来描述只能微溶于水的分子或分子中某些功能团所表现出的与水互不相溶的性质。)

6.leucine zipper:亮氨酸拉链。是一类DNA结合结构域的新花式,这类蛋白质的主要代表为酵母的转录激活因子GCN4、癌蛋白Jun、Fos、Myc、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等。所有这些蛋白都含有4或5个亮氨酸残基,精确地相距7个氨基酸残基。这样在α-螺旋的某一侧面每两圈就出现一个Leu,这些Leu排成一排,两个蛋白质分子的两个α-螺旋之间依赖亮氨酸残基之间的疏水作用力形成一条拉链。尽管亮氨酸拉链对于蛋白质二聚体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但参与DNA直接作用的序列不在拉链区域。不同的亮氨酸拉链蛋白都有一个相同保守的区域参与DNA结合,通过亮氨酸拉链形成的二聚体可以与更广泛的基因片段相互作用,并且成为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模式。

zinc finger:锌指结构,在研究非洲爪蟾RNA聚合酶Ⅲ介导的5S rRNA基因转录因子TFⅢ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时,发现该蛋白含有一个接一个小的重复单元,每一个重复单元结合一个Zn原子,形成一个独立的结构域,此后在RNA聚合酶Ⅱ转录基因的其他转录因子中也发现相似结构单元,因为这类结构域含有Zn原子,形状像指形,所以根据其结构特征将此类结构域称为锌指结构。

7.phosphorylation:磷酸化。在生物化学的反应中,涉及到磷酸基团的转移的过程叫磷酸化。分为两种,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指A TP的生成基于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A 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物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相偶联的作用。

glycosylation:糖基化。在多肽合成后,在内质网的小腔中要经过很多修饰,其中一个修饰是糖基化,通过载体长萜醇的磷酸酯将寡聚糖核带到多肽上,形成糖蛋白,从而产生分布在膜上的本体蛋白及抗原蛋白。

8.rRNA:核糖体RNA。它是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rRNA一般与核糖体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核糖体。rRNA是单链,它包含不等量的A和U,以及G与C,有广泛的双链区域,在那里,碱基由氢键相连,表现为发夹式螺旋。rRNA主要有5S、16S、23S、5.8S、18S等几种。

hnRNA:核内不均一RNA。编码序列不连续的间断基因为断裂基因。不连续的断裂基因的表达程序是:先转录为初级转录物,即hnRNA,也就是带有内含子产物的前体mRNA,在hnRNA进入细胞质时,内含子转录产物被切割,只有外显子转录的区段重新连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

9.m7Gppp:在真核细胞mRNA的5′末端还有一个称为“帽子”的特异结构。这就是在5′末端的鸟嘌呤的N-7位上被甲基化成7-甲基鸟苷(m7G),这个甲基鸟苷的5′位C通过三个磷酸残基与相邻的2′-O-甲基核苷的C-5′连接,具有这样结构的“帽子”称为帽子0,其符号为m7Gppp。

poly(A):在大多数的真核mRNA3′末端都有一条150~200个腺苷酸的序列称为多聚A,也即polyA。具有这种特征的mRNA表示为poly(A)+;不具有这一特征的则写作poly(A)-。多聚(A)尾巴大约为200b,poly(A)尾巴不是由DNA编码的,而是在一个300kDa的RNA末端腺苷酸转移酶催化下,以A TP为前体,一个一个地聚合到mRNA的3′末端。poly(A)对mRNA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而且可能对mRNA进入细胞质有帮助。

10.restriction enzyme: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指那些可识别特异的DNA短序列并可在识别位点完成对DNA分子切割的内切核酸酶。

ribozyme:核酶。核酶表示这类酶的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是RNA所具有的催化性质。它仅在化学本质上不同于传统的“蛋白质酶”(proteineous enzyme),而在催化功能及其特点上和蛋白质催化剂却没有什

么不同,只不过是在灵活性和多样性方面远不如蛋白质酶,该酶最早由Thomas Cech在四膜虫26S rRNA 中发现。

二、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染色体结构与DNA复制过程中的主要差异。

答:真核与原核细胞染色体除了外观结构不同之外,它们在细胞内的存在方式也不同。细菌染色体外裹着稀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些与DNA的折叠有关,另一些则参与DNA复制、重组及转录过程。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完全融合在一起,其蛋白质与相应DNA的质量比约为2:1。这些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染色体的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样,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及部分RNA(主要是尚未完成转录而仍与模板DNA相连接的那些RNA,其含量不到DNA的10%)组成了染色体。

因为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DNA一般位于一个类似“核”的结构——类核体上。细菌DNA是一条相对分子质量在109左右的共价、闭合双链分子,通常也称为染色体。虽然快速生长期内的大肠杆菌可以有几条染色体,但一般情况下只含有一条染色体。因此,大肠杆菌和其他原核细胞一样都是单倍的。真核细胞都有明显的核结构,除了性细胞以外,真核细胞的染色体都是二倍体,而性细胞即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故称为单倍体。在二倍体阶段,每个基因都有两个拷贝,其中的一个拷贝会通过配子,即性细胞(精子或卵子)从亲本传到子代。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也称受精卵,它包含了从父、母本来的各一个拷贝的所有基因,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生的二倍体。在这个新的个体内,基因的一个拷贝来自父本,另一个拷贝来自母本。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半保留和半不连续复制。复制过程都存在引发、延长和终止3个阶段,都必须有相应功能的蛋白质(如SSB)和酶(如DNA聚合酶)参与。不同之处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要比原核生物大得多,其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一起构成核小体,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分裂期,核内染色质会发生形态和结构的重大变化,密度明显提高。因此,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与原核生物DNA复制有很多不同:①真核生物每条染色体上可以有多处复制起始点,而原核生物上只有一个起始点;②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全部完成复制之前,各个起始点上DNA的复制不能再开始,而在快速生长的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表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有多个复制叉。

三、何谓反转录?在何种情况下细胞内会发生反转录反应?举一例说明反转录反应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中的应用。

答:反转录是相对于转录而言,我们将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叫做转录,而将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DNA的过程叫反转录。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在RNA肿瘤病毒中最先发现反转录酶,反转录酶是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可以以RNA或DNA作为模板。反转录酶被反转病毒RNA所编码,在反转病毒的生活周期中,RNA通过反转录过程转换为单链DNA,然后再转换为双链DNA,并可插入到细胞染色体DNA体中一代代遗传下去。

反转录和反转录酶的发现,使得我们可以用真核mRNA作为模板,通过反转录而获得为特定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利用反转录酶建立的cDNA文库为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而近年来发展的反转录一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则又使这一技术锦上添花。

四、何谓信使RNA(mRNA)的二级结构?它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答:信使RNA的二级结构:它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每一种多肽都有一种特定的mRNA负责编码,所以细胞内的种类很多,但就每一种的含量来说,又十分低。它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螺旋结构,这些双螺旋结构是由于RNA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而结合,同时又形成双螺旋结构。不能配对的区域形成突环,排斥在双螺旋结构之外。RNA中的双螺旋结构为A-DNA类型的结构,每一段双螺旋区至少需要4~6对碱基才能保持稳定。无论原核基因还是真核基因的表达和翻译的起始常被RNA不适当的二级结构所影响,如上述所用突变的方法,破坏RNA的5′非翻译区的茎一环二级结构,增强翻译起始效率,在起始密码周围存在明显的二级结构,将对翻译又起决定性的影响。我们知道翻译起始的速率决定于翻译起始复合物能否有效地形成,而这种复合物的有效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翻译起始区的二级结构。若萁二级结构比较松散,无明显的茎环结构,即二级结构生成时释放自由能较小。故此处的二级结构不够稳定,这样有利于复合物的形成,从而使翻译起始得以有效进行。

五、举例说明DNA结合蛋白对基因转录的影响,另简述鉴别DNA结合蛋白在DNA分子上结合位点的两种常用方法。

答:贮存在DNA中的信息需要由各种各样的DNA结合蛋白质去组织、复制和阅读。处于静止状态或活动状态的染色体都含有各种蛋白质。这些DNA结合蛋白质有两种情况:一种在DNA链上非特异性地结合,把DNA包装成一定的结构,但并不妨碍其他DNA结合蛋白的接触,例如组蛋白与DNA链形成核小体结构;另一情况是蛋白结合到DNA一段短的序列上,这些短序列通常是进化上保守的、特异性的,不同序列有不同的蛋白质与之结合。DNA结合蛋白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有的帮助DNA长链折叠成一定的功能结构,有的起始DNA复制,有的控制基因转录或参加基因转录的调控等等。

基因的所有顺式作用元件包括UPE和增强子都要和相应的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并通过蛋白质之间的作用才能实现它们对基因转录的调控。既然转录因子专一地与DNA上特定序列相结合而起作用,那么,蛋白质分子与DNA结合位点究竟存在何种结构和特性当然是首先引人注意的问题。体外转录研究表明,RNA 聚合酶Ⅱ指导的转录起始需要一些可扩散性转录因子(主要是蛋白质),这些因子由其他基因编码。

一般认为,如果某个蛋白是体外转录系统中起始RNA合成所必需的,它就是转录复合体的一部分。根据各个蛋白质成分在转录中的作用,能将整个复合体分为3部分:

①参与所有或某些转录阶段的RNA聚合酶亚基,不具有基因特异性。

②与转录的起始或终止有关的辅助因子,也不具有基因特异性。

③与特异调控序列结合的转录因子。它们中有些被认为是转录复合体的一部分,因为所有或大部分基因的启动子区含有这一特异序列,如TA TA区和TFⅡD,更多的则是基因或启动子特异性结合调控蛋白,它们是起始某个(类)基因转录所必需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体系得到研究,人们发现特异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大量而广泛的存在着,并且是高度有序的。主要有两种方式:①转录起始复合物形成过程受到调控;②通过专一因子的结合,提高RNA聚合酶起始转录活性。

DNA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凝胶滞留法分析DNA结合蛋白。DNA分子高度负电性,在电场中向正极方向迅速移动。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时,DNA分子按其大小离开,小分子较大分子容易进入凝胶网孔,DNA与蛋白质结合会造成泳动滞留。一般来说,结合的蛋白质分子越大,DNA分子在电泳中滞留越大,越严重。这种现象是“凝胶滞留测定”(也称为“凝胶中移动变化测定”)的基础,此方法能够迅速地检测微痕量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在测定时,特异序列的DNA短片段(用DNA克隆或化学合成方法产生单一片段)先用同位素标记,然后与细胞提取物混合。提取物中蛋白质与DNA片段结合后对电泳移动的影响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分析,游离的DNA迅速移到凝胶的前沿,其他结合了蛋白质的DNA被滞留。如果DNA 片段相当于多个序列特异性蛋白结合的染色体区段,每种蛋白有不同程度的滞留,代表了不同的DNA-蛋白质复合物。凝胶上每条带相应的蛋白能从细胞提取物进一步分离。

2.足迹法分析DNA上蛋白的结合位点。原先采用印迹法来分析DNA蛋白质的结合位点。该方法的原理是由于结合蛋白的DNA片段受到保护所以不受核酸水解酶的作用。分离此片段后进行DNA序列测定,就可以确定DNA片段上蛋白质结合的位置。但是这种方法非常繁琐、费时。现在用足迹法可以迅速描绘出蛋白质在DNA上的结合、接触的位置。

足迹法基本原理类似于DNA序列测定的方法。DNA片段在一端先用32P标记。DNA链中任何一断裂的位置都能够从它产生的标记片段作出推断。片段的大小又可以很容易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高分辨电泳中确定。如果结合了蛋白质的DNA片段用内切核酸酶部分酶切,在合适的条件下,原则上每个磷酸二酯键都可以随机地被水解,但是结合的蛋白质阻碍了内切核酸酶接触到DNA链,被蛋白质阻碍的键就根本不能被水解。在微量核酸酶的作用下,这一部分长度的电泳带在电泳图谱出现一段空隙。

六、简述质粒载体的结构与复制特征及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答:质粒载体是以细菌质粒的各种元件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基因工程载体。细菌质粒是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其分子大小可从1kb到200kb。质粒的复制和遗传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但其复制和转录依赖于宿主所编码的蛋白和酶。质粒按其复制方式分为松弛型质粒和严紧型质粒。前者的复制不需要质粒编码的功能蛋白,其复制完全依赖于宿主提供的半衰期较长的酶(如DNA聚合酶Ⅰ、Ⅲ,依赖于DNA的RNA聚

合酶以及宿主基因dnaB、C、D、Z的产物等)来进行。因此,在一定的情况下即使蛋白质合成并非正在进行,质粒的复制依然进行。当在抑制蛋白合成并阻断细菌染色体复制的氯霉素或壮观霉素等抗生素存在时,其拷贝数可达2000~3000。后者的复制则要求同时表达一个由质粒编码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质粒的拷贝数不能通过诸如氯霉素等蛋白合成的抑制剂来增加。利用松弛型复制子组建的载体叫做松弛型载体(如pBR322,其复制区来源于ColE1质粒的复制子);而利用严紧型复制子组建的载体叫做严紧型载体(如由pSC101为基础组建的载体)。大多数基因工程工作使用松弛型载体,因为它们在单位体积的培养物中所得到的DNA收率更高,用这些载体组建的表达载体,外源基因产物的得率也高,然而严紧型载体可以用来表达一些其高表达可能使宿主细胞受毒害致死的基因。松弛型质粒(如pMBI或ColE1)的单向复制从特异的起点开始,由一个RNA引物所引导,而该引物的启动子位于复制起始点上游大约550bp处。DNA模板链与新生的RNA间形成稳定的杂交体作为RNaseH的底物,由RNaseH切割前引物从而产生引导DNA合成的引物RNAⅡ。RNAⅡ的成熟则由另一个不翻译的RNAⅠ来控制,RNAⅠ由编码RNAⅡ的同一区段的DNA互补链转录而来,它可以与RNAⅡ结合,并阻止RNAⅡ折叠为三叶草结构,而这三叶草结构又是同DNA形成DNA-RNA杂交体所必需。一个由63个氨基酸组成的Rop蛋白的存在可以强化RNAⅠ对复制的负调控作用。

因此,要想增加带有pMBI或ColE1的复制子载体的拷贝数,可以通过突变RNAⅠ或缺失Rop基因来减弱RNAⅠ对RNAⅡ的结合效率来实现。PUC质粒(复制子为pMBI)的拷贝数之所以高就是因为使RNAⅠ转录起始点产生G→A的突变所致。pKKH质粒拷贝数增加,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提高是由于rop 基因缺失所致。值得指出的是,质粒上编码的RNAⅠ、RNAⅡ和Rop蛋白的区段也决定两个不同的质粒是否可以在同一细菌细胞中共存。把利用同一复制系统的不同质粒不能稳定的共存的现象,称为质粒的不相容性。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要注意这一情况。

七、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和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都可用于基因定位,简要说明利用这两种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的基本步骤。

答:基因在染色体上有其一定的位置。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因此,只有准确地估算出交换值,并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把它们标志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就构成连锁遗传图。

1.利用形态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的主要方法是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两点测验步骤为首先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其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利用三点测验来确定连锁的三个基因在染色体的顺序时,首先要在F2中找出双交换类型,然后以亲本类型为对照,在双交换中居中的基因就是三个连锁基因中的中间基因,它们的排列顺序就被确定下来。

2.利用分子标记构建连锁图谱的理论基础是染色体的交换与重组。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是其基本程序。连锁图谱构建过程主要包括:(1)选择和建立适合的作图群体;(2)确立遗传连锁群;(3)基因排序和遗传距离的确定。具体方法如下:以分子标记筛选DNA序列差异较大而又不影响育性的材料作为亲本,用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双亲在等位区段表现不同的带型)检测该双亲的分离群体(如F2代群体、回交、重组自交系、加倍单倍体等)。如是共显性标记,对同亲本P1具有相同带型的个体赋值为1,同亲本P2具有相同带型的个体赋值为3,具有P1和P2带型的杂合个体赋值为2。如是显性标记,因不能区分显带的纯合体和杂合体,故对有谱带的杂合个体赋值为1(AA、Aa或aa、aA),谱带缺失的赋值为3(aa或AA)。统计各种带型的个体数,两点测验是否连锁。利用X2检验时,那些两点各自独立遗传而两点同时检验时偏离孟德尔比例的位点,说明存在连锁。或从第二个标记开始,检验是否与前一个标记协同分离。因为连锁分析建立在分子标记协同分离的基础上。根据分离材料,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标记位点间的重组率并转换成遗传图距(cM)。最后,同时考虑多个标记基因座的共分离,即多点分析对标记进行排列,形成线性连锁图谱。生物染色体数目是特定的,标记数较少时,其连锁群可能比染色体数目多。随标记的增加,一标记会与几个连锁群上的标记连锁,而把它们连成一个连锁群。当标记足够多时,标记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数目越趋接近,直至相等。

八、在20世纪,许多科学家因研究DNA、RNA或蛋白质而获得诺贝尔奖,举其中两例说明他们的成就对推动分子遗传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当人们意识到同一生物不同世代之间的连续性是由生物体自身所携带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科学

家为揭示这些遗传密码进行的努力就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一部分,而分子遗传学就迅速成为现代生物学领域里最具活力的科学。

从1847年,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证明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到今天,虽然不过短短一百多年时间,我们对生物大分子——细胞的化学组成却有了深刻的认识。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最先使人们对性状遗传产生了理性认识,而摩尔根的基因学说则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偶联,成为分子遗传学的奠基石。随着核酸化学研究的进展,Watson和Crick又提出了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在蛋白质化学方面,继Summer在1936年证实酶是蛋白质之后,Sanger利用纸电泳及层析技术于1953年首次阐明胰岛素的一级结构,开创了蛋白质的序列分析。而Kendrew和Perutz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的三维结构,论证了这些蛋白质在输送分子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空间立体构型的先驱。因研究DNA、RNA或蛋白质而获得诺贝尔奖,并对推动分子遗传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有:

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因为蛋白质、细胞及细胞核化学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首先分离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1959年,美籍西班牙裔科学家Ochoa发现了细菌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成功地合成了核糖核酸,研究并重建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RNA中间体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他和Kornberg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而后者的主要贡献在于实现了DNA分子在细菌细胞和试管内的复制。

1962年,美国科学家Watson和英国科学家Crick因为在1953年提出DNA反向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Wilkins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了Waston和Crick的DNA 模型。

1965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由于提出并证实了操纵子作为调节细菌细胞代谢的分子机制而与Iwoff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著名的操纵子模型以外,Jacob和Monod还首次提出存在一种与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序列相互补、能将编码在染色体DNA上的遗传信息带到蛋白质合成场所并翻译成蛋白质的信使核糖核酸,即mRNA分子。他们的这一学说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969年,美国科学家Nirenberg由于在破译DNA遗传密码方面的贡献,与Holly和Khorana等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Holley的主要功绩在于阐明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核苷酸序列,并证实所有tRNA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而Khorana第一个合成了核酸分子,并且人工复制了酵母基因。

1980年,Sanger因设计出一种测定DNA分子内核苷酸序列的方法,而与Gilbert和Berg分别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Berg是研究DNA重组技术的元老,他最早于1972年获得了含有编码哺乳动物激素基因的工程菌株。Sanger与Glibert发明的DNA序列分析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分子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此外,Sanger还由于测定了牛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8年,美国遗传学家McClintock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发现了可移动的遗传因子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正是在这些重大发现的基础上,人类对基因的认识不断深化,使基因工程和人类基因组计划成为现实。

(王永飞马三梅答)

中科院植物学考研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 11.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熟悉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型;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 生结构的异同;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生长。 4.熟悉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叶序和叶 镶嵌的概念;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及功能;掌握禾本科植 物的叶的特点;理解并熟练掌握叶的生态类型及特点。 5.了解茎与叶、茎与根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 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6.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九九六年分子遗传学 一、请说明高等动植物的基因工程与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的异同。什么是当前真核生物基因工 程的前沿?你认为目前动植物基因工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什么?(20分) 二、在遗传学的发展中模式生物的应用起了重要的作用,请用一种你最熟悉的模式生物,较 为系统地阐述应用该模式生物进行研究对分子遗传学的贡献。(15分) 三、从突变产生的机制看能否实现定向突变?试从离体和活体两种情况予以说明。(15分) 四、什么是基因组大小与C值的矛盾?造成这种矛盾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估计真核生物基因 组的基因数目?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否作用于基因组的大小,请阐述你的观点。(15分) 五、水稻黄矮病毒含有负链RNA基因组,在完成对该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N)序列测定的 基础上,将N的编码序列置于水稻Actl基因(是一种组成性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下游,通过基因枪方法导入一个水稻的粳稻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的水稻植株在攻毒试验中表现出对黄矮病毒的抗性。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以下两点: 1.转基因水稻的抗性确实是由于N基因导入水稻基因组表达的结果,而不是在转化过程中由于突变造成的; 2.转基因水稻的抗性是由于N基因的转录产物造成的,而不是该基因的翻译产物造成的。(20分) 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分子遗传学中广泛地用于各类研究,请具体地说明限制性内切酶在 研究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15分)

199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分子遗传学(A卷) 一、在通过测序获得一个基因组克隆的DNA序列后,怎样才能了解该序列可能具有的基因功能,请提出你的研究方案。(20分) 二、请简单介绍你的硕士论文研究(或相当于硕士论文研究)的工作。如果这些工作涉及分子遗传学,请提出你深入研究的设想;如果你以前的工作与分子遗传学无关,也请你提出深入到分子水平的设想。(20分) 三、请指出目前阶段基因工程技术的局限性,并分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你可以在人类基因冶疗,动物基因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来回答,也可以都回答)。(20分) 四、请说明基因组计划与生物技术的关系。(20分) 五、请说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在分子水平上的特征。(20分)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除了5’ 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 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 DNA重组技术)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hnRNA在转变为mRNA 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中科院植物学历年真题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 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 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 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 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 分钟,总分150 分 (二)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 别。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 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 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 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 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 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 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 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 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 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 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 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 发育;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1.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 (五)植物分子系统学 1. 分子系统学的概念。 2. 分子系统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六)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 1.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七)植物分子生物学 1. 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 2. 基因型、表型和环境的关系。 3. 简单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案设计。 四、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 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2. 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3.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 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理解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 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 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 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3. 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理解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

中科院遗传所考博遗传学2003-071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2003年 一、今年是DNA双螺旋模型发表五十周年。请回答以下问题(20分): 1、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是否等于A+C/G+T ?(4分) 2、DNA双链的两条链中是否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4分) 3、大肠杆菌的基因组DNA的长度约为1100微米。请根据DNA模型估计其基因组的碱基对数目。(4分) 4、如果两种生物基因组DNA在四种碱基的比率上有显著差异,那么预期在它们编码的tRNA、rRNA和mRNA上是否也会在四种碱基的比率上呈现同样的差异?(8分) 二、在一牛群中,外观正常的双亲产生一头矮生的雄犊。请你提出可能导致这种矮生的各种原因,并根据每种原因提出相应的调查研究的提纲(注意整个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20分) 三、请给出以下6种分子标记的中文全称、定义、检测方法及其在遗传分析中的特征。(20分) RFLP , microsatellite , STR , SSLP , SNP , InDeL . 四、在普通遗传学中,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其中的两种相互作用?请从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20分) 五、有哪些诱变剂可以诱发基因突变?基于突变被辨认的方法,可以将突变分为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突变对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最有意义?为什么?对一个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如何构建一个突变体库,以揭示基因组中预测基因的功能?(20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2004年) 注意:(1)答题必须简明扼要。如有必要,可以图示辅助说明; (2)答题时可以不必抄题,但需注明题目序号; (3)所有答题不要写在试卷上,请全部书写在答题纸上; (4)第一题为选答题,第二至五题为必答题。 一、选答题:请在第1与第2题间选答一题。若两题均答,只按其中得分最低的一题记入总分。(每题20分) 1. 列举动物遗传研究中常见的两种模式实验动物,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对遗传学的发展有哪些主要贡献? 2. 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经典遗传学实验材料常采用豌豆和玉米,而现代遗传研究则更趋向利用拟南芥菜和水稻,试述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以及它们在植物遗传学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 二、对于突变体的诱导有许多种方法,请分别列举一种化学的、物理的以及生物的突变体诱变方法。对于表型相同的一组突变体,请设计一遗传试验,验证这些突变属于相同位点(alleles)突变还是不同位点(non-alleles)的突变。(20分) 三、转座(transposition)与易位(translocation)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有哪些类型?对于基因组的进化各有哪些意义?(20分) 四、简述你所从事过的一项最主要研究工作。如果给你以足够的研究条件,以及3-4年的时间,你将如何进一步深化你的研究工作?(20分) 五、负调控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意义,除经典的操纵子模型以外,近年来还发现有泛素(ubiquitin)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机制和micro RNA(miRNA)介导的转录和翻译抑制机制,请从后两者中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机制与生物学意义。(20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2005年) 注意:(1)答题必须简明扼要。如有必要,可以图示辅助说明; (2)答题时可以不必抄题,但需注明题目序号; (3)所有答题不要写在试卷上,请全部书写在答题纸上。 (4)每题20 分。 一、试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于保持物种稳定以及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二、基因组学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简述结构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 学的概念,以及利用模式物种进行基因组学研究的意义。 三、已知某物种的两个连锁群如下图所示: cM cM 图中的数字为相应遗传学位点的遗传距离(cM)。 试回答: (1)杂合体AaBbCc 可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另一基因X 是否位于图示中的两个连锁群上。 四、转录因子包括什么主要的功能结构域?其主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是什么? 五、下述是一个虚拟的分子遗传学问题。 表皮毛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典型的表皮毛结构包括一根主干(main stem) 以及

《普通遗传学》2004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生物类专业2004级本科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 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中科院《植物学》真题98-08

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 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 伴胞衬质势初生分生组织担子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心皮维管束有限花序生物圈 二、何谓植物的细胞周期,请简要说明其基本的过程。 三、以地钱为例,说明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四、简述禾本科C4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五、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主要在哪里?简述其重要的进化特征。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所在属的拉丁文(写出属名即可),并指出其所在的科。 国槐油松银杏委陵菜青冈栎樟树小麦蔷薇早熟禾睡莲 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植物学 一、名词解释(3/30) 真核细胞线粒体韧皮部中柱鞘合轴分枝花被花图式隐头花序维官形成层子叶髓射线 厚壁组织托叶蒴果植物区系植物生活型双名法高等植物模式标本维管束 二、简答题:(10/50任选5题作答) 1、简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2、典型的花分哪些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形态和结构如何?

08—02分子遗传学 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卷 科目名称:分子遗传学 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1、什么是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如何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基因功能?目前广泛应用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技术是什么?可举例说明。(20分) 2、基因工程中应用的载体主要是对天然质粒进行了哪些人工构建?(10分) 3、什么是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主要包括哪些研究领域?可举例说明。(20分) 4、借助基因工程可以改造生物的某些性状,但是在实践中,获取高产、抗逆以及优良品质集一身的超级转基因农作物却非常困难。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0分) 5、已知某病原物的一段基因序列的表达产物无毒性、无感染能力、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有人希望通过植物体来生产该疾病的基因工程疫苗,请设计出一个可行的技术路线。(20分) 6、什么是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为什么要进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请用实例说明大规模养殖(种植)单一的“优良”动(植)物品种的风险。(20分) 科目名称:分子遗传学第1页共1页

200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遗传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1.简单说明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如何通过RNA干扰方法研究基因的功能? (20分) 2.水稻基因组计划对于水稻遗传学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15分) 3.在作物的遗传育种过程中,说明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的关系。 (20分) 4.研究者在基因工程研究过程中打交道最多的是各种分子克隆载体和受体菌或 细胞,比如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和开展基因表达时,研究者就必须特别认真选择分子克隆载体和宿主菌或细胞。事举例分别说明构建文库时和作基因表达时应如何选择分子克隆载体和宿主菌或细胞。(20分) 5.当你获得一种很有用的生物材料后,你可能希望克隆该生物中的某个基因。 假设这种生物是一种原核生物,应如何设计该实验?要是它是一种真核生物,又该如何设计此实验?如果你是世界上第一个克隆此基因的人,又应如何设计该实验?要是此基因已在其它生物中被克隆,实验方案又该如何设计?由于各种可能性都存在,你也可以作出必要的假设。如果可用不同方法分离此基因时,这些方法有什么优缺点?(25分)

分子遗传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NHEJ:非同源末端连接,一种双链断裂的修复形式,修复时将断头直接连接起来,不需要进行同源重组。 2.焦磷酸化编辑:RNA聚合酶利用活性位点在一个简单的逆反应中,通过加入PPi,去除错误插入的核糖核苷酸。 3.交叉端化:交叉端化是在减数分裂终变期中,染色体更粗更短,此时可见到交叉二价体的两端移动,且逐渐近于末端的现象。 4.差别基因活性:某些特定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生成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另一组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导致出现另一类型的分化细胞。其本质是开放某些基因,关闭某些基因,导致细胞的分化。 5.超级摆动假说: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互相识别的时候,前两对碱基严格遵守标准的碱基配对规则,即A与U配对,C与G配对,最后一对碱基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6.弱化子(attenuator):弱化子是指原核生物操纵子中能显著减弱甚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该区域能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利用原核微生物转录与翻译的偶联机制对转录进行调节。 7.TALENs:TALENs即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是一种可靶向修饰特异DNA序列的酶,它借助于TAL效应子一种由植物细菌分泌的天然蛋白来识别特异性DNA碱基对。TAL效应子可被设计识别和结合所有的目的DNA序列。对TAL效应子附加一个核酸酶就生成了TALENs。TAL效应核酸酶可与DNA结合并在特异位点对DNA链进行切割,从而导入新的遗传物质。

8.母体基因:母体基因是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在看护细胞中转录,然后将合成的mRNA运送到卵母细胞的基因。由于这些mRNA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在早期胚胎发育中调节合子基因的转录,故将它们称为母体基因。根据它们的作用,可分为四群,每一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控制不同区域的分化。 9.反式剪接:反式剪接指的是两条不同的pre-mRNA的外显子连接到一起。与正常的顺式剪接不同,这里的两段外显子是来自不同的pre-mRNA的,但却可能来自同一基因。“经典”反式剪接见于锥虫和线虫,近期在人类身上也发现了反式剪接。 10.内含子归巢:在I类II类的某些内含子中含有开放阅读框,可产生具有三种功能的蛋白。这些蛋白可使内含子(或以其原来的DNA形式,或作为RNA的DNA拷贝)移动,使内含子可插到一个新的靶位点,这个现象叫做归巢。I组和II组内含子分布很广。 二、简答题 1.一般体细胞不能持续分裂,但干细胞和癌细胞可以,为什么? 答:因为正常细胞每复制一次DNA两端的端粒就会减少,端粒对DNA和蛋白质形成的染色体有稳定的作用,对染色质的空间排布也有作用。而癌细胞中含有端粒酶可以合成端粒填补DNA在复制中损失的端粒,所以可以使细胞持续分裂。癌细胞虽然可以“永生”但它不是能够完成并满足有机体正常需求,同时会和正常细胞争夺营养,癌细胞的产生是因为基因累计突变的结果,单一的突变是不能引起细胞生长的紊乱,对于某一个有机体而言特定范围内的细胞数目完成生物学

2014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及植物生态学入学考试题,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

考博详解与指导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 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题:非常简单,都是基础知识,见陆时万《植物学》上册 问答题:1生物发育系统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2叙述被子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及主要时期 3叙述植物与其他物种或环境间的协同进化 4虫媒花和风媒花在适应上的意义 5分生组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并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 名词解释:主要见姜汉侨《植物生态学》 问题题:1生态位理论和中性漂变理论的异同 2叙述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3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4全球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5群落结构及意义 第一部分、传统面试问题(Sample Traditional Interview Questions) 1、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self?(关于你自己,你能告诉我些什么?) 这一问题如果面试没有安排自我介绍的时间的话。这是一个必问的问题。考官并不希望你大谈你的个人历史,他是在寻找有关你性格、资历、志向和生活动力的线索,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读研或者MBA。下面是一个积极正面回答的好例子:“在高中我参加各种竞争性体育活动,并一直努力提高各项运动的成绩。大学期间,我曾在一家服装店打工,我发现我能轻而易举地将东西推销出去。销售固然重要,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确信顾客能够满意。不久便有顾客返回那家服装店点名让我为他们服务。我很有竞争意识,力求完美对我很重要。” In high school I was involved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 always tried to improve in each sport I participated in.As a college student,I worked in a clothing store part-time and found that I could sell things easily.The sale was important,but for me,it wa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customer was satisfied.It was not long before customers came back to the store and specifically asked for me to help them.I’m very competitive and it means a lot to me to be the best. 2、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在毕业以后5年内你想做些什么?)你要清楚你实际上能胜任什么。你可以事先和其他的MBA交流一番。问问他们在毕业后在公司的头5年都做了些什么。可以这样回答:“我希望能在我的职位上尽力做好工作,由于在同一领域工作的许多人都被提为区域负责人,所以我亦有此打算。”

分子遗传学考博试题

分子遗传学试题(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持家基因:在哺乳动物各类不同的细胞中均有相同的一组基因在表达,这组基因数目在10000左右,它们的功能对于每个细胞都是必需的,这组基因叫做持家基因。 2.DNA指纹: 3.剪接体: 4.操纵子:又称操纵元,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调控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作子和启动子。 5.S-D序列: 6.内含子:在原初转录物中通过RNA拼接反应而被去除的RNA序列或基因中与这段序列相应的DNA序列。有些基因的内含子可以编码蛋白质(RNA成熟酶或转座酶)。 7.AP位点: 8.基因簇: 9.冈崎片段: 10.Alu序列:Alu族序列大约有300000个,平均每6kbDNA就有一个。每个长度约300bp,在其第170位置附近都有AGCT这样的序列,可被限制性内切酶AluⅠ所切割(AG↓CT)。11.核酶: 12.琥珀突变: 13.弱化子: 14.同功tRNA:携带氨基酸相同而反密码子不同的一族tRNA称为同功tRNA。 15.颠换:由一个嘌呤碱基变为一个嘧啶碱基或由一个嘧啶碱基变为一个嘌呤碱基的突变,就做颠换。 16.核小体: 17.拟基因: 18.增变基因:研究发现有一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基因组其它基因的突变率,这些基因被称为增变基因。 19.异源双链体:是指重组DNA分子两条链不完全互补的区域。 二、问答题: 1.简述snRNA的生物学功能 2.真核mRNA和原核mRNA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真核生物体内的重复序列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生物学意义?在分子研究中有何应用?4.病毒8s(+)RNA复制的表达特点 5.以乳糖操纵子为例,说明正调控和负调控的作用 分子遗传学试题(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催化DNA拓扑异构体相互转化的酶,有Ⅰ、Ⅱ两类,Ⅰ类使一条链产生切口,Ⅱ类使两条链都产生缺口,Ⅱ使DNA超螺旋化,Ⅰ使DNA松驰化。2.同裂酶(Isoschizomer):能识别和切割同样的核苷酸靶序列的不同内切酶。 3.卫星DNA(Satellite-DNA):DNA碱基的高度重复序列,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时,在高峰外有几个小峰处于不同密度位置,长度为2~10bp,可 4.接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如L19,有些只作用于,有些可作用于。5.同功tRNA(isoacceptor):由于简并性原理,一个aa可有不同的密码子,也就不同的6.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后随链方向的3-5端DNA合成

2011中科院植物学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名词解释: 离区、 年轮、 花冠、 伴胞、 细胞分化、 髓射线、 系统发育、 原生质体、 质体、 生态位 简答: 1、花序类型 2、在野外怎样区分裸子被子

3、香椿、臭椿的区别 4、植物组织按功能分有哪些 5、形态学分类的局限,分子生物学为何受欢迎 6、植物进化的趋势和样式Q:735074402 7、植物适应干旱的两个策略,耐旱植物的特征 8、举6种果实类型 论述: ABC模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词2分) 1. 初生壁 2. 组织 3. 细胞分化 4. 幼苗 5. 不定根 6. 增殖分裂

7. 枝迹8. 花图式9. 世代交替10. 初生结构 二、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植物的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根尖可分为四部分,其中___________是执行根的吸收功能的主要部分,它的内皮层上的特殊结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个特殊结构被称作__________。 小枝区别于叶轴在于:a. 叶轴顶端无__________;b. 小叶的叶腋无____________。 植物落叶是由于在叶柄的基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区,该区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层组成。 单室子房胚珠沿腹缝线着生成纵行,称作___________胎座;单室复子房,胚珠沿相邻二心皮的腹缝线排列成若干纵行,称作_____________胎座。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植物命名采用_________法,命名所依据的标本称作______________。 松属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原胚,原胚通常由上层、胚柄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具有柔荑花序的杨柳科曾被归入五桠果亚纲,主要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征。 被子植物起源的单元说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中国农科院历年 分子遗传学试题

中国农科院历年博士入学分子遗传学试题2002年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计40分) 1、卫星DNA 2、基因家族 3、反义RNA 4、核酶 5、CAAT框 6、hnRNA 7、基因组 8、δ因子 9、衰减子10、复制子 二、简答题 1、原核、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异同点(10分) 2、转录因子是什么?其与DNA结合的功能域(motif)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3、何谓RNA剪接,何谓RNA编辑? 4、什么是转座子?转座子标签法转移基因的原理是什么? 5、简述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 6、列表比较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特点 2001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分子遗传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异源双链体 2、无义突变(琥珀突变) 3、卫星DNA 4、TATA框 5、反式作用 6、引发体 二、简答题 1、RF1、RF 2、RF3的作用各是什么? 2、图解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并说明各因子的作用。 3、真核生物中tRNA、rRNA、mRNA的剪接各有何特点? 4、如果一段DNA序列的两端为反向重复序列,若发生同源重组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5、病毒与细菌在遗传体系上有何差别? 6、启动子的作用是什么?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三、分子标记近年来发展很快,试举出三种分子标记,并论述它们在植物育种或动物育种或微生物上的应用? 1998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分子遗传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拟基因 2、TATA框 3、引发体 4、卫星DNA 5、增变基因 6、滚环复制 7、基因家族 8、核酶 9、弱化子10、反义RNA 11、RNA编辑12、有义链13、同功tRNA 14、基因转换 二、简答题 1、如果一段DNA序列的两端为反向重复序列,若发生同源重组将会产生什么结果?RF1、 2、真核生物中tRNA、rRNA、mRNA的剪接各有何特点? 3、RecA蛋白在同源重组中的作用是什么? 4、启动子的作用是什么?原核生物启动子有哪些特征? 5、大肠杆菌和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起始有何区别? 6、病毒与细菌在遗传体系上有何区别? 三、简述转座子的转座机制及遗传学效应

最新中科院-植物学(621)考研真题(个人整理版)

1998-2013年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真题 (621)植物学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8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 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999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 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0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 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2001年植物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考博历年试题

2009年山东大学考博–分子生物学试题 by admin on 2010年01月25日· 2 comments in 专业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顺式作用元件; 2、模序与结构域; 3、岗崎片段; 4、Southern Blotting; 5、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和摇摆性 二、简答: 1、基因治疗中常用病毒载体类型及特点? 2、IP3-PKB介导的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3、蛋白质(酶)活性的快速调节方法有哪些?举三例说明磷酸/脱磷酸化是酶活性快速调节的重要方式。 4、细胞死亡受体蛋白的分类,组成成员的作用? 5、细胞周期Cdk的调控作用。 6、原核生物DNA复制后随链合成中参与的酶和蛋白质及作用? 7、举出5种类型RNA并简述其作用。 三、论述: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表达调控的层次有哪些?调控机制。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延长和终止有哪些不同点?复制过程参与的因子及功能? 08中科院分子生物学试题 1、表观遗传,及调控方式,还有蛋白质通过哪些共价修饰调控其功能? 2、蛋白质与DNA结合的方法和比较,EMSA和DNase1足迹法? 3、密码子改造研究新蛋白药物,原理,关键和方法 4、设计研究未知基因(预测两个跨膜区域)功能的实验方案(不低于4个) 5、质粒改造原则 6、诱导全能干细胞的方法,实验方案等。(去年的nature上发表的) 个人认为除了第二和五题之外,其它的题目都属于一骑绝尘的,要么会,要么不会,想蒙是绝对没门的。 这门专业课能及格,我想都不错了,特别是1,3,6题。 不知道大家做的如何,反正第一题,我是意思都没看懂,不知道连续的3问是不是指1个东西。还是最后1问是单独的,与前面的2问无关

中科院历年植物学真题汇总乱序归类版

中科院历年植物学真题汇总(乱序归类版)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图式;真核生物;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C3和C4植物;伴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楔叶植物;通道细胞;衬质势;初生分生组织;担子;高等植物;基因突变;维管束;有限花序;生物圈;真核细胞;线粒体;韧皮部;中柱鞘;合轴分枝;花被;隐头花序;维官形成层;子叶;髓射线;厚壁组织;托叶;蒴果;植物区系;植物生活型;双名法;模式标本;维管束;Sporophyte;Transfer cell;Epiphyte;Nectary ;Covergent evolution ;Binomial system;Placenta subspecies;Protonema;Asocarp;生物膜;KoK钟;植物激素;必要元素;Emerson 效应;营养薄膜技术;光呼吸;激素敏感性;生长大周期;Viets效应;有丝分裂;原核生殖;假二叉分枝;叶镶嵌;顶芽;同配生殖;雄球花;小穗;试管苗;细胞分化;穗状花序;维管射线;原丝体;孑遗植物;蔷薇果;顶端优势;薄壁细胞;初生结构;叶隙;沼生母胚乳;中生植物;孢子体;荚果;初生壁;组织;细胞分化;幼苗;不定根;增殖分裂;枝迹;初生结构;合模式,并系种群,合蕊柱 二、简答题 (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三)、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异同点。 (四)、何谓木材的三切面?它们的概念怎样?以双子叶禾本植物为例,写出三切面的特征。(五)、以水稻为例,叙述禾本科植物花序及花的详细组成。 (六)、试述被子植物由小孢子母细胞发育为花粉粒的全过程。 (七)、写出图中数字所指花序类型和胎座类型的名称。……(图略) 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 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二、何谓植物的细胞周期,请简要说明其基本的过程。 三、以地钱为例,说明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四、简述禾本科C4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五、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主要在哪里?简述其重要的进化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