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具有的突出特点:

(1)冲击类型多种多样:我国煤矿冲击地压一般表现为煤爆。在台吉矿、大台矿等部分煤矿以及金属矿、铁路和水电工程隧道中发生了岩爆现象。在煤矿,冲击地压以煤层冲击最常见,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房山矿发生了底板突然鼓起并开裂形成5cm宽裂缝的底板冲击。在煤层冲击中多数表现为破碎煤块从煤壁抛出,也有极个别情况表现为数十立方米的矿体整体滑动冲击。

(2)发生条件极为复杂:统而论之,我国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典型条件为:开始发生冲击地压的始发深度200~600m,煤的单轴抗压强度10~30MPa,煤层厚度2~4m,顶板一般为厚10~40m的坚硬砂岩,单轴抗压强度130~190MPa ,在岛形或半岛形煤柱以及向斜轴部,断层等地质构造带冲击危险性更大。我国已发生冲击地压的实际条件极为复杂。在自然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煤种都记录到冲击现象,采深从200~1000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从薄层到特厚层,煤层倾角从水采到急倾斜,顶板包括砂岩、灰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了冲击地压;从生产技术条件上看,不论水采、早采,各种采煤方法都出现了冲击地压现象。

(3)发展趋势渐趋严重:我国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矿井数量逐年增多,灾害程度逐渐严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扩大,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冲击地压次数并未明显减少。根据粗略统计,共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2000余次,伤亡几百人,破坏生产巷道近20km。冲击地压危害主要是冲击波和强烈震动,造成冒顶、片帮、支架折损、

堵塞巷道、摧毁设施、人员碰伤和窒息、生产被迫停顿。陶庄矿发生的3.8级冲击地压属我国冲击强度最高震级;门头沟矿1985年3月至5月平均月冲击160次,属我国冲击频度最高记录;城子矿一次冲击地压伤亡34人,属我国冲击地压造成伤亡最惨重者。

随着我国煤炭生产的发展,矿井开采深度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冲击地压造成的灾害必将日趋严重。所以有必要探讨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测和预防措施。

第一节自然地质条件

我国主要矿井发生冲击的临界深度为200~700m,煤层以水平至倾斜的中厚和厚煤层较多。煤质较硬,具有较高的弹性和脆性。煤层顶板以坚硬砂岩为主,其次为页岩和灰岩。绝大部分为地质构造中等或较复杂,构造简单时发生冲击地压的占少数。

国外,特别是前苏联发生冲击地压矿井的自然地质条件与我国差不多。煤层由缓倾斜煤层到急倾斜煤层,厚度由薄煤层到特厚煤层(15~20m),煤种由烟煤到褐煤都发生了冲击地压。波兰煤矿的冲击地压始发深度为200m,发生冲击地压最多的是4~8m厚的煤层,厚度小于1m的煤层未发生过冲击地压。煤层坚硬且暗煤占优势,包含大量暗煤,亮暗煤成分组成的煤层冲击性最强。煤层老顶是厚层砂岩或其它坚硬岩层,底板也是坚硬岩层,地质构造(断层、褶曲)对冲击地压有影响,在向斜轴部和断层下盘易发生冲击地压。德国煤矿冲击地压的始发深度为300~400m,主要发生在厚度1~6m的缓倾斜煤层中,且大多数发生在地质破坏少的区域。煤层顶底板绝大多数是厚层砂岩或其它坚硬岩层。他们进行的系统分析后认为,煤层发生冲击地压的条件是:煤层的开采深度至少250m,顶底板是厚层坚

硬岩层;顶板能弯曲、快速传递应力,造成煤壁附近高度应力集中;煤层与顶底板牢固粘结,超过这个粘结阻力煤层开始移动。但这种移动要引起冲击地压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煤层强度和煤层与预底板相互粘结力的突然迅速降低或起润滑剂作用的物质增加或软弱夹层的存在以及煤层具有积蓄大量弹性能的性质。法国普罗旺斯矿在厚度2.5m的褐煤层中发生了冲击地压,煤层顶底板均为厚而坚硬的石灰岩。美国煤矿开采深度不大就发生冲击地压,主要根源可能是采用房柱式开采法遗留的煤柱和残柱区。但自然地质条件仍具有煤层是缓倾斜,厚度4.7~7m,顶底板是厚层坚硬砂岩,存在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等。

统观国内外冲击地压影响因素,主要的自然地质因素有:

煤层性质:包括煤的冲击倾向、煤的强度、弹性和脆性等力学性质;煤的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煤的含水率、孔隙度、煤层结构等物理性质。

煤层顶底板性质:赋存的坚硬岩层的厚度、强度、冲击倾向与煤层的粘结程度等。

地质构造:褶曲构造(向斜、背斜)和断裂构造(断层、节理)情况,局部地应力异常,煤层厚度和倾角的突然变化等。

1.煤(岩)性质

煤(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内因。煤岩的弹性、脆性和冲击倾向是关键因素。一方面能把发生冲击地压所需的大量能量储存起来,另一方面又能发生脆性破坏,并瞬间释放弹性能。

我国主要冲击地压矿井的煤层力学性质如表3-1所示。

表3-1 典型冲击地压煤层力学性质

北京门头沟二槽29.7 3.0 9000 0.21 五槽25.3 2.5 6600 0.32 七槽19.3 2.0 8200 0.29

抚顺矿务局三分层12.9~13.8 1.3 2300~2500 0.31~0.42 极脆四分层

11.18~

17.75

1.5 2600~5100 0.26~0.48 脆五分层13.0~21.43 1.8 3000~3500 0.26~0.31 较脆

枣庄

陶庄矿

二层15.6~20.3 1.5~2.0 5600 0.35 开滦

唐山矿

八层22.4 2.2 7800 0.29 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是积聚较多的弹性能,所以弹性大、脆性大是冲击危险煤层的基本特征。

沉积岩具有孔隙多,裂隙发育的特点,因而能够吸收水分。煤岩一经湿润,减弱了内部颗粒间的粘结力,增加了塑性,改变了原来的弹性性质。因此煤岩含水量增加,冲击危险就减少。

煤厚对发生冲击地压也有影响。据波兰1952~1957年的统计资料,厚4~6m的煤层比在厚l~2m的发生冲击地压的次数大6倍。不过其

中也有采煤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抚顺矿区的煤层

特别厚,虽然顶板为几百米的油页岩、绿色页岩和松

软的冲积层等软岩层,也同样发生冲击地压。

纵观国内外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层物理力学性质,

其共同特征是:煤质脆而硬,天然含水率低(1%~

3%),单轴抗压强度σc=10~30 MPa,一般高于20MPa,弹性模量E=(2~9)×103MPa,一般大于3×103MPa,泊松比(横向变形系数)μ=0.2~0.3,粘结力C=3~8MPa,内摩

图3-1 弹性变形指数

擦角φ=35°~40°,孔隙率n=5%~10%。然而对于发生冲击地压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质,是在其受压破坏前的全部变形中的弹性变形部分所占比重很大,而塑性变形少(如图3-1)。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在其破坏前全部变形中,弹性变形占总变形的50%~80%,而无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则只占20%~50%。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还表现出强烈的脆性,即在破坏前主要为弹性变形,它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迹象而突然破坏。

根据断裂力学原理,煤岩材料中存在裂隙和封闭应力是其固有特征。在低静水压力下裂隙可能是张开的,并有朝着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的趋势。在裂隙尖端前方出现压缩和拉伸两个区域,其中拉伸应力将使裂隙张开和传播。所以尽管边界力为压缩力,在裂隙尖端的前方仍然能够产生拉应力,使裂隙在拉伸区传播并逐渐转向最大主应力方向。由于裂隙的密集并合发展形成宏观裂隙,当满足了裂隙扩展条件(应力大于煤岩强度的应力条件和裂隙扩展释放率不小于裂隙扩展能量消耗率的能量条件)时,煤岩体可能发生失稳破坏。在靠工作面的煤层边缘部位,处于支承压力作用之下,由于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的弹性变形大,便积累起大量的弹性变形能,特别是处于支承压力峰值区的煤层仍处于三向受压状态,积累的弹性能更大,要求恢复受压状态前的趋势也更强。一旦外侧巷道或采场附近进行采掘或爆破,就使处于三向受力状态而且应力早已超过其强度并积蓄了大量弹性变形位能的煤层,借以本身的弹性恢复力量,迅速地使位能转化为动能发生冲击式的脆性破坏,并伴随声响和震动。

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是发生冲击地压的必要条件。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层具有突然破坏并瞬间释放大量弹性变形能的能力,而且各类煤层的储能和发生突然破坏的能力是不同的。往往同一矿井,甚至同一采区,在几乎相同的自然地质和开

采技术条件下,有的煤层发生冲击地压,有的不发生。这种煤的冲击倾向是煤的固有属性,是受强度超过后的动力破坏过程中,能够积蓄和突然释放弹性变形能的岩相学结构控制的。

2.围岩性质

围岩性质主要是顶板岩性和厚度及其在煤层开采后的可冒性,是影响冲击地压的重要因素。特别对老顶是厚层砂岩或其它坚硬岩层,底板也是坚硬岩层结构的冲击危险煤层更具冲击危险性。厚层坚硬顶板的悬露下沉首先表现为煤层的缓慢加压或压缩,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集中在一天或几天的突然下沉,载荷极快上升达到很大的值。在悬露面积很大时,不仅本身弯曲积蓄变形能,而且在附近地层中(特别是老顶折断处)形成支承压力。当老顶折断时还会造成附加载荷,并传递到煤层上,通过煤层破坏释放变形能(包括位能),产生强烈的岩层震动引起冲击地压,而且底板也参与冲击地压的显现。我国煤矿大多数冲击地压矿井的煤层顶板都十分坚硬,伪项或直接顶较薄甚至没有。典型顶板特征列于表3-2中。

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矿和房山矿、大同矿务局忻州窑矿、枣庄矿务局陶庄矿等矿井的煤层都具有十分坚硬的厚层砂岩顶板,采后形成大面积悬顶板,是发生冲击地压的典型顶板条件。门头沟矿根据顶板等厚线图,综合大量冲击地压统计材料所作的分析表明,砂岩老顶厚度从5m到25m均有冲击地压发生,但从趋势上看,绝大部分发生在5~20m厚度内,而且在此范围内冲击次数随砂岩厚度增加而减少。说明发生冲击地压的顶板厚度有个范围,小于下限厚度或大于上限厚度都不易形成冲击。其原因可能是厚度太小,顶板随采随冒,难于形成较高的应力集中;厚度过大,尽管开采后可以形成大面积悬顶,但在一定条件下(例如刀柱支撑)顶板岩层的能量积蓄和释放条件差,也不易形成冲击地压。大同忻州窑矿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区的顶板大部分为厚层整体砂岩,从已发生的35次冲击地压区段的顶板来看,其中

粗粒砂岩的20次,占57%,细砂岩顶板的10次,占28.6%。

表3-2 顶板岩石物理力学特性

矿井顶板岩层

种类

厚度

(m)

单向抗压

强度

(MPa)

弹性模量

(104MPa

冒落性

超前支承压

力影响范围

天池矿长兴灰岩220 148 5.2~6.8 难冒20 门头沟矿中粒石英

砂岩

10~20 130~190 6.1~6.8 难冒20~30

陶庄矿中粒石英

砂岩

10~40 130 4.3 难冒30~40

龙凤矿油母页岩100~20

200 3.6~4.5 较难15~20

唐山矿砂岩44 137 1.8 4000

m2

冒落

25~30

房山矿4槽煤细砂岩20~30 174 6.4~6.9 难冒30 15槽

砾岩 5 200 5~7.7 难冒

忻州窑矿中粒砂岩10~15 80~160 4.0 难冒60

枣庄矿务局对177次破坏性冲击地压的观测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冲击地压发生在采场支承

压力带,而发生时间多在工作面来压期间。表明

顶板中积蓄的变形能通过煤层破坏以动能形式释

放参于冲击的特性。当顶板岩梁将要折断时,应力将在岩梁断裂处集中,当岩梁完全折断后,应力又突然下降。此时最易发生冲击地压。对冲击地点的现场勘测发现,顶板留下明显的擦痕,在顶板和煤层的接触面上有数米至数十米范围的粉末煤呈透镜状分布(如图3-2)。证

图3-2 煤体移动造成粉煤带和破碎带

明了顶底板夹持下煤层移动的事实。图

3-3为两个

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与冲击地压分布图。可以看出,两个工作面在支承压力区内发生的22次冲击地压中,80%发生在支承压力峰值区。而且无论是水采工作面还是旱采面,冲击地压爆发时刻的顶板下沉量范围均在40~95mm 之间。这可能是因为在此范围内顶底板围岩积蓄的变形能足以克服阻力,易产生冲击地压。而顶板下沉量小于40mm 的情况下所积蓄的能量尚不足以克服阻力,难以产生冲击地压。对于顶板下沉量超过100mm 后的情况,则因煤体被压酥发生塑性变形消耗能量,降低了冲击危险程度,所以也不易产生冲击地压。图3-4是1984年至1989年通过对几个采场发生的33次破坏性冲击地压的观测,得出的冲击地压发生前的顶板动态曲线。结果显示,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顶底板移近速度上升段,这为预测预报提供了前兆信息。

德国的鲁尔等矿区,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层顶板绝大多数是厚层坚硬的砂岩。砂岩确实对冲击地压的发生起很大作用。顶底板内都有砂岩的煤层最具冲击危险性,经常发生冲击地压的阳光煤层、狄克班煤层等的顶板沙岩厚度最小为5m ,最大为40m ,底板砂岩厚度至少为2m ,最大为20m 。这些煤层历来以稳定的顶板和优良的煤质闻名。

图3-4 冲击地压发生前顶板

动态曲线

图3-3 顶板下沉量与冲击地压分布

a —420工作面(旱采);

b —2801工作面(水采)

围岩主要由砂岩构成。实际情况表明,围岩的砂岩成分愈多,冲击的危险性愈大,围岩的泥质成分愈多,冲击的危险性愈小。因而在德国把砂岩顶板列为冲击地压危险煤层的主要标志。认为煤层顶底板内赋存有完整的能传递高压力的厚层砂岩层,能够阻碍煤层运动不能发生断裂和错动,也即砂岩顶底板可将煤体夹紧。煤体的极限载荷与煤壁附近的煤体夹持效应是密切相关的。煤体夹持限制了深部煤体自身或煤体一围岩交界处的卸载运动。对弹性能而言,夹持起到了闭锁作用。而且这种闭锁作用发生于煤壁附近,造成煤体夹持带产生高度应力集中和积蓄相当高的弹性能,而处于临界状态。只要煤体载荷稍有增加就可能破坏。当应力或能量大小足以酿成一次冲击地压时,则被压缩的煤体将产生冲击式的加速破坏。就煤层而言,厚层坚硬、完整的顶底板的夹持作用,一方面使煤层在高压力作用下趋于侧向突然破裂或向采掘空间逐渐膨胀,另一方面它又以煤岩交界处的阻力和变形,阻碍上述过程的发展,因而使煤体积聚起很高的侧向压力(如图3-5)。又导致在煤层和围岩交界处形成很高的剪应力和相应的高压力。当煤体压力和剪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在前苏联,冲击地压危险煤层的围岩条件与

我国类似。顶板大多数存在厚层砂岩或其它坚硬

顶板。佩图霍夫在阐述冲击地压机理,分析煤层

边缘区应力状态冲击式变化规律时,把煤岩性质

图3-5 夹持煤体产生高侧压

和煤层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条件视为首要因素。认

为冲击式变形是处于假塑性状态核(图3-6中的A带)的内部高压力和两侧B、C带岩石阻力之间乎衡顺序的破坏和恢复。同时B带范围内周边部分煤层与项底板接触面的摩擦力和顶底板对煤层的夹紧力的作用,又对内压力产生阻力。如果A带中的内压力超过B带周

边阻力,B 带煤岩就会向采空区一侧发生移动,直

到重新建立平衡为止。如果A 带中的内部推力大到

足以使B 带中的煤岩能不断地向采空区一侧移动,

那么A 带中的煤岩就将发生雪崩式的破坏过程,产

生冲击地压。此外,由于煤层边缘砂岩弯曲形成剪

切裂隙,使部分围岩主要是顶板瞬间移动,也能引起煤层边缘区冲击式破坏。这中间顶底板的动态对上述过程有重大影响。当其它条件相同时,顶底板对煤层夹持得越紧,煤层变形的冲击性就越强。而煤层的夹紧程度首先取决于顶板悬梁的大小。他认为不仅顶板而且底板都可能参于冲击地压的显现;冲击时不是顶板单个分层简单的位移,而是由于卸压时岩石的膨胀产生震动过程造成的顶底板岩石瞬间靠拢。冲击能量来自煤层和围岩的共同作用。

波兰的西里西亚煤田,砂岩顶板的冒落相当猛烈,对煤层造成的冲击载荷大都成为严重冲击的原因。波兰学者把冲击地压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认为对冲击地压诱发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的是位于煤层之上的高强度厚层砂岩顶板的断裂。其中第一类是由厚层高致密悬顶断裂引起震动并诱发的典型煤层冲击;第二类直接与高致密顶板岩石有关的典型顶板冲击。它与顶板中的水平压力大,顶板岩块相互接触区域的动力破碎有关。这种水平压力是由于大的岩块在下沉过程中的水平倾倒或岩体中的自然水平应力(构造应力)引起的。

一般认为,冲击地压释放的能量来自煤层和围岩在冲击前所储存的弹性变形能。全国冲击地压矿井情况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围岩性质是影响煤层冲击的主要因素。围岩顶板参与冲击地压释放能量已被现场实践和实验室所证实。

图3-6 煤层边缘区状态示意图 A — 塑性占优势地带;B —塑性变形带或破坏带;

C —弹性变形带

震级较大的冲击地压发生时,煤体破碎所消耗的能量仅占总释放能量的百分之几,相差两个数量级。说明震级较大的冲击地压释放出来的能量主要来自围岩特别是顶板冲击前积蓄的变形能。而震级较小的冲击地压发生时,由煤体破碎所释放的能量占的比例较高,甚至超过了由地震震级换算的能量,说明这种情况下围岩释放能量很少。众所周知,围岩应力(弹性能)是由自重应力、构造应力以及由采动引起的附加应力组成。但自重应力在顶底板和煤层中变化不大,因而围岩能够释放的弹性能只能是由附加应力和构造应力特别是悬顶造成的应力集中所致。国内外冲击地压实例都表明,绝大部分冲击地压发生在厚层坚硬顶板条件下,而且相当部分冲击地压又发生在工作面来压期间,足以证明顶底板参与冲击地压显现并释放变形能。

3.开采深度

随着我国煤炭生产的发展,矿井开采深度正在以每年平均加深8~10m的速度增加着。世界各主要采矿国家的情况也基本如此。矿井开采在向深部推进的同时,必将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其中单纯取决于深度的,且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就是矿山压力和冲击地压危险问题。由于矿山压力与开采深度成比例的增加,因此深部开采的回采工作,将会遇到矿山压力的严重干扰。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矿山压力将严重影响回采工作的安全和效益。特别是冲击地压危险将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更大的开采深度下,煤层边缘区的附加载荷更大,致使支承压力增加并传播迭加在煤层上方,使冲击危险的范围扩大。特别是已采煤层边界或煤柱的附加载荷增加更大,使冲击危险范围更加扩大。

据前苏联的研究,深部围岩具有脆性特征,因此巷道壁都会产生岩石抛射现象。根据顿巴斯矿区的统计资料,当围岩应力大于岩石抗压强度的50%时,巷道壁就会出现岩石抛射;

当大于80%时,则容易产生突出(冲击地压)。所以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的危害将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

开采深度愈大,煤体应力愈高,煤体变形和积蓄的弹性能也愈大。就一定的开采技术条件下,具有冲击倾向的煤层都存在一个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根据弹性理论,煤层在自然状态的三向应力条件(无采动影响)下,对于开采深度为H 的煤层,煤体所承受的应力为:

H γσ=1 (3-1)

H γμμ

σσ-==132 (3-2)

此时煤体中单位体积所积蓄的弹性能,由体积改变和形状改变形成的弹性能两部分组成。由于体积改变而形成的弹性能为:

()()()

222216121H E U V γμμμ-+-= (3-3) 由于形状改变而形成的弹性能为:

()()2222

12161H G U γμμ--?=Φ (3-4) 若令煤层中由于形状改变而形成的弹性能U φ全部消耗于煤体的塑性变形和生成部分热量,而由体积改变形成的弹性能U V 全部消耗于破碎煤体和使煤块获得一定的动能而产生运动或抛射。在不计应力集中影响的情况下,由(3-3)式则有:

226H E

C U V γ= (3-5) 式中:()()()

221121μμμ-+

-=C

假设煤在单向载荷下的破碎强度为C σ,则用于破碎煤块的单位体积所需能量1U 为:

E

U C C 22121σεσ== (3-6) 由于巷道周边煤体处于双向受力状态,所以其所需的破碎能量比U 1要大,此时考虑系数K 0(K 0>1),则破碎单位体积的能量U 2为;

E k U C

2202σ= (3-7)

按冲击地压的能量条件有:2U U V > 从而得到:()E

k H E C C 26202σγ= C

k H C

073.1γσ> (3-8) 此处H 就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深度。

释放出来的动能为:

()E k H C U U U C V 63202

2σγ-?=-=? (3-9) 显然上述情况仅是考虑自然应力状态,上述推导只具有物理意义。因为对于具体矿井来讲,实际条件远比这些复杂的多。上式仅在于说明达到一定开采深度是产生冲击地压的一个基本条件。实际矿井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的具体数值因煤层性质和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影响冲击地压临界深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煤体强度、煤的冲击倾向性、煤层自然含水率、顶底板和覆盖层性质、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大小和方向、开采技术因素等。我国部分矿井发生冲击地压的始发深度和国外几个主要采矿国家的冲击地压始发深度统计于表

3-3和表3-4中。从中可以看出,冲击地压的始发深度一般为200~400m。少数矿井达到500~

600m以上。从我国目前冲击地压较严重矿井的冲击情况看,随着开采深度的延深,冲击地压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增加。我国几个典型冲击地压矿井的冲击地压的发生频度(强度)与开采深度的关系密切。抚顺龙凤矿在开采-540m水平(采深640m)对每采百万吨煤冲击地压发生次数为0.07次,而开采-635m水平(采深730m)时增至0.125次。四川重庆地区天池煤矿等在开采深度200~400m时冲击地压仅发生4次,每次平均冲击煤量5.8t,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到400~500m、500~600m时,冲击地压的次数分别达到9次,冲击煤量分别为180t和1000t以上(见表3-5)。

表3-3 我国部分矿井发生冲击地压的初始深度

表3-4 国外矿井发生冲击地压的初始深度

表3-5 冲击地压次数与开采深度关系

开采深度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在波兰和前苏联也有明显的反映。波兰的统计表明,冲击地压发生次数随开采深度的延深,呈明显上升趋势,如表3-6所示。

表3-6 波兰冲击地压次数与开采深度关系

4.地质构造

地质条件中的顶底板岩性、煤层性质和开采深度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是公认的。诸如褶曲、断层等大构造以及一些小构造的影响也得到了公认。根据国内各冲击地压矿井的冲击位置统计分析看,地质构造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类似的情况还有波兰等国的统计结果。诚然,其中有些冲击地压发生位置并没有褶曲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存在,但这里并不能以此否定地质构造影响。问题在于具体分析地质构造影响的实质。因为地质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通常,在地质构造带中尚存有一部分地壳运动的残余应力,形成构造应力。在煤矿中常有断层、褶曲和局部异常(如底板凸起、顶板下陷、煤层分岔、变薄和变厚等现象)等构造带。冲击地压常发生在这些构造应力集中的区域。

天池和门头沟矿发生冲击地压的资料说明,在次一级向背斜构造的轴部,倾角大于45°的翼部及其转折部位是构造应力易于集中的地带,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最大。天池矿在地质构造带中发生冲击地压共28次,其中在次一级向背斜构造带中就有20次,占71%,有

5次是属于构造应力型的冲击地压;其余3次发生在主向斜的翼部,并且主要是受开采因素的影响。抚顺胜利矿在褶曲地带也发生过多次冲击地压。

同样,煤层局部异常地带也易于发生冲击地压。天池矿在这些地点的发生率达49%、门头沟矿1956~1974年的50次冲击地压事故中,有11次是发生在向背斜和煤层变薄的构造带,占22%。

在形成断层的过程中,一般能释放一定的能量,使其两侧的构造应力降低.但在断层的尾端构造处,仍可积聚有较大的残余应力、如门头沟矿在向斜构造的断层附近也曾发生过多次较大的冲击地压。

国外的生产实践也证明了地质构造对产生冲击地压构成影响。最早的冲击地压矿井——英国的南史塔福煤田,煤层厚度6~8m,倾角近于3°,在开采深度700m处经常遭受强烈的冲击地压危害。煤层的直接顶上部赋存有4m厚的硬砂岩。煤层被很多断层所破坏。特别容易遭受冲击地压的一些地区,都分布于断层交岔处和断层面构成的三角地带。无疑,该煤田的地质破坏是形成冲击地压的原因之一。苏联学者阿维尔申在其冲击地压专著中指出:地质构造与冲击地压有关。冲击地压常常在褶皱轴处发生,在背斜轴处冲击地压就很多。例如基泽洛夫煤田,冲击地压始发深度为220~250m,在480~570m深处冲击地压发生频繁而强烈。其中乌里茨基矿和加里宁矿,煤层上部被厚而坚硬的石灰岩层或石英砂岩所覆盖,特别容易遭到冲击地压危害的区段,大多存在断层等大型地质构造的破坏或者是煤层尖灭了。同时认为冲击地压的基本原因是矿山压力,其数值和特性主要取决于重力作用;但在特殊情况下,由地质变动生成的附加应力(构造应力等)作用也很重要。宜格洛夫研究了构造复杂矿床的断裂破坏对冲击地压的影响,这些矿床的特点是具有大裂隙和密集交错的正断

层。通过对冲击地压显现的分析研究认为,多数冲击地压是由于断裂破坏引起的,并发生在巷道内距断裂面10~12m处;断裂破坏带附近最可能出现冲击地压的岩体宽度,决定于矿体边缘部分构造破坏影响带和支承压力带的宽度;断裂破坏带附近存在构造影响带,此处岩石和矿石的强度较低并具有塑性特性;在断裂破坏区周围应力较大,其最大值出现在由强度较小的弹性岩石向整体岩石转变的交界处,此处最可能出现冲击地压。加拿大的舒德布利镍铜矿1984年发生了两起大型岩爆事故,其原因就是由于岩体沿大断层的滑动引起的矿震,并由此导致顶板垮落。

冲击地压矿井的地应力实测结果也证实了构造应力的存在和对冲击地压有影响。构造应力(主应力是水平矢量)对巷道稳定性也有影响,表现在巷道的破坏形式是沿轮廓线层层剥落,然后沿弱面断裂破坏。巷道的变形特点是,由于巷道方向和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不同,巷道围岩内应力集中程度差异很大,正交时达高度集中,破坏区的深度也随构造应力作用条件有所不同。坚硬岩层中的巷道在深度不大(100~150m)就发生脆性破坏,且破坏往往发生在顶板或顶角处。破坏形式是裂隙逐渐扩展,沿裂隙剥离或坍落。在支承压力区出现渐渐的脆性破坏(围岩脱皮剥落)或瞬时的脆性破坏(出现声响、抛射或岩爆)。观测研究还表明,在较大的水平应力作用下,巷道的高宽比和形状,以及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的比值,对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围岩稳定性影响很大。随高宽比的减小,应力集中系数可降低2~3倍。采用宽巷掘进防治冲击地压的道理正在于此。北京矿务局城子矿采用宽巷掘进等措施安全开采了封闭禁采近20年的大巷煤柱就是例证。

煤层边缘部位的应力状态与煤层的宏观结构关系密切,它对冲击地压的形成和显现有重要影响。因为煤层大多构造复杂,煤层的单个分层或其它夹层有着不同的强度和弹性特征,

以及从压力下解脱出来的性质。这些分层或夹层往往被大量弱面(层面、节理、裂隙等)所切割。造成煤层由联接不紧密的各单元体所构成的体系。这对煤层边缘区的变形特点有影响。在煤层总体受压的条件下,各个分层不仅产生相对移动,而且各分层的变形量也不相同。

煤的裂隙性和层理对煤层的变形和强度也有直接影响。冲击地压的现场观测表明,裂隙方向对冲击地压的形成和显现有重要影响。冲击时煤层大多沿已有的裂隙破碎,分离出大小不同的透镜状煤块,在煤层和顶板接触面上留下擦痕。这种情况表明,在支承压力带中,煤层处于三向不等压状态,在剪应力作用下,首先沿天然裂隙面变形和滑动。由于是沿不平整的裂隙面滑动,所以出现煤体扩容和压出。在煤层边缘区,随着剪应力的增加,煤体将可能沿天然裂隙和新生裂隙网(裂隙集中区)产生移动。而这些裂隙的方向是由作用于煤层的主应力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由于煤体移动和扩容,在煤层边缘区的个别区段上,可能造成应力的极不均匀分布,为局部的冲击式破坏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

冲击地压是在特定的自然地质条件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按一定方式相配合的情况下发生的。很显然,这种配合是多变的,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这些因素不仅决定着冲击地压是否发生,而且决定着发生冲击地压大小和显现特性。重要的生产技术条件有:开采方法、采掘顺序、顶板管理方法、遗留矿柱、落煤放炮等。一般讲,开采技术条件可从两方面促使冲击地压发生;一是人为地形成高度应力集中,增加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二是采掘或爆破造成周边应力状态的急剧变化和煤层约束条件的改变,以及爆破的动载荷作用,触发了冲击地压。

1.采煤方法

各种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和顶板管理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矿山压力和分布规律也不同。一般,短壁体系(房柱式、刀柱式、短壁水采等)采煤方法由于采掘巷道多,巷道交岔多,遗留煤柱也多,形成多处支承压力叠加,易发生冲击地压。北京房山矿用短壁式开采15槽煤时,在掘进中曾多次发生冲击地压,改为倒台阶开采后,则从未发生。在波兰,开采4~8m厚的煤层时,用长壁分层开采比房柱式一次采全高开采,发生冲击地压的次数显著减少。

波兰1949~1970年煤矿冲击地压迅速下降,其原因主要是改进了开采方法。按不同工作面和巷道统计的冲击地压,在房柱式工作面发生的最多,达到年平均近144次。1961~1970年间基本停止使用房柱式开采法,改用长壁式开采法,冲击地压次数显著降低。根据对冲击地压事故资料的分析,在回采工作接近采空区或老巷40~50m范围内容易发生冲击地压,大多数事故出现在20~30m范围内。

冲击地压煤层的开拓和开采方法的选择首要考虑的是能够整齐、干净地进行回采。不留或少留煤柱,尽可能保证工作面成直线,不使煤层有向采空区突出的地段,在煤层中掘巷量最少,限制采场和巷道附近的应力集中。用房柱式开采法因顶板长时间不能冒落,矿山压力随工作面继续推进而增加,顶板下沉和底板臌起也随之增大,这就可能造成潜在危险。煤层或矿柱上的不均匀载荷及其应力松弛可能使一些矿柱上应力水平提高很大,成为导致冲击地压的附加因素。这里必须考虑到自由面在应力波的多次反射中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应力强度的放大作用。特别是菱形矿柱。自由面数目愈多,问题也愈严重。在这些方面,长壁工作面开采法是冲击地压煤层最有利的开采方法。

正确地设计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安全开拓、准备和回采工作的

所有环节的设计,都应当考虑能最大限度地限制在采场和巷道附近形成危险的应力集中带。设计工作对控制冲击地压危险方面起到基本的作用,设计的好坏其后果将影响整个开采过程。对存在多煤层同时开采的情况,各个煤层的开采互相影响。特别对有冲击危险煤层的开采设计时,应当合理配置未来的开采,以便把因相邻煤层的开采所增加的冲击危险限制到最小。因为开采顺序对形成矿山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有很大影响。巷道或回采工作面的相向推进,在工作面向采空区或断层带推进,邻层工作面间错距不够与采空区邻接的工作面上隅角部分,受邻层开采边界影响的区域等不合理的布置和顺序都容易引起冲击地压。这样的事例在冲击地压矿井不胜枚举。发生冲击地压大多存在开拓布置或开采顺序不合理的因素。

坚硬厚层老顶折断引起的冲击地区危害性最大,而冲击地压煤层的顶板大多是又厚又硬、不易冒落。对煤层来说,顶板不仅是载荷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传递上部岩层重量的介质。悬垂在煤层边缘上或煤柱上的厚层坚硬顶板能够造成很大的应力集中。这种由悬垂顶板形成的应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附加载荷的分布是不一样的。最大附加载荷的位置、大小、支承压力的集中程度和方向都是变化着的,因此煤体或煤柱处在可变载荷和复杂应力状态条件下。在顶板发生变化过程中特制是初次来压期间,产生载荷迅速增加的条件,就可能引起冲击地压。因为过载区处在各向压缩状态下,一旦失去各向压缩条件就可能发生突然破坏——冲击地压。特别是悬垂顶板的弹性振荡和弯曲作用,使煤层边缘或煤柱产生特别危险的应力状态。所以说,坚硬顶板的管理方法也是影响冲击地压的重要因素。实际上采取各种冒落方法,例如爆破断顶,注水软化等使顶板冒落,以起到减缓冲击地压的作用。

2.煤柱

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冲击地压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中发生的爆炸事故。动 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人员 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冲击地压具有突发性、发生条件复杂性的特点。随着矿井开采 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日趋明显,为做好矿井冲击地压预测和预防工作,防止冲击地压 危害,确保179综采队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及法律法规,制定相应 的防范措施: 一、管理机构 建立以队长为组长,生产、安全、机电等副副长为副组长。相关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冲击地压 管理机构。 二、抢险准备工作 1、全队各工种人员,必须熟知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基本知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预兆、影响因素及危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根据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必须提前准备好各类技术装备,以便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液压起重器、大绳、矿工斧、镐、刀锯、两用锹检测仪器等) 3、生产科负责编制并贯彻落实施工措施,确保抢险施工安全进行。 4、机电科负责抢险期间机电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装使用,并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停止矿 井生产电源。 5、地测科负责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及存在的威胁。 6、安监科负责现场监督抢险过程的安全情况,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7、供应科负责准备抢险期间需要的所有工具并保证其安全质量。 8、运输区负责各类材料、工具、空重车皮的运输,确保各类材料、工具车皮及时达到作业 地点。 9、通风区负责通风系统的巡查、调风、风机安设等工作,确保井下无串联风、微风、无风 等现象。 10、调度室负责联系组织各单位抢险工作,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矿井所有人员进 入新鲜风流中躲避。 三、技术管理 1、要对各开采煤层进行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并认真做好待采区段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2、编制防治冲击地压专门设计。评价为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区段,采区设计和掘进、采煤 作业规程必须编制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设计。 3、采用正确的开采方式和采掘生产工艺,必须要采用长壁后退式开采方法和全部跨落式顶 板管理方法。 4、科学安排开采顺序,应避免人为形成孤岛、半孤岛高应力集中区。 5、优化巷道布置 1)、巷道应避免布置在支撑压力峰值位置或构造应力影响带内。 2)、采场巷道应布置在无冲击或弱冲击的煤层中或岩层中。 3)、采场之间应尽量采用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或沿空送巷。确实不具备无煤柱开采条件的,应采取窄煤柱布置,与采空区留3—7m煤柱,尽量不布置在煤体边缘10—40m的范围内。

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

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 根据发生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有两方面:一是降低应力的集中程度;二是改变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减弱积聚弹性能的能力和释放速率。 1降低应力的集中程度 减弱煤层区域内的矿山压力值的方法有:①超前开采保护层;②无煤柱开采,在采区内不留煤柱和煤体突出部分,禁止在邻近层煤柱的影响范围内开采;③合理安排开采顺序,避免形成三面采空状态的回采区段或条带和在回采工作面前方掘进巷道,必要时应在岩石或安全层内掘进巷道,禁止工作面对采和追采。 2改变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改变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能主要有:高压注水、放松动炮和孔相卸压等方法。 ⑴高压注水是通过注水,人为地在煤岩内部造成一系列的弱面,并使其软化,以降低煤的强度和增加塑性变形量。注水后,煤的湿度平均增加1%—2.2%时,可使其单向受压的塑性变形量增加13.3%—14.5%。 ⑵放松动炮是人为地释放煤体内部集中应力区积聚的能量。在回采工作面中使用时,一般是在工作面沿走向打4m—6m深的炮眼,进行桧爆破。它的作用是可以诱发冲击地压和煤壁前方经常保持一个破碎保护带,使最大支承压力转入煤体深处,随后即使发生冲击地压,对采场的威胁也大为降低。 ⑶钻孔槽卸压是用大直径钻孔或切割沟槽使煤体松动,达到卸压效果。卸载钻孔的深度一般应穿过应力增高带。在掘进石门揭开有冲击危险的煤层时,应距煤层5m—8m处停止掘进,使钻孔穿透煤层,进行卸压。 此外,还可依靠选择最佳采煤方法、回采设备、开采参数和工作制度等方法,局部降低煤层边缘的冲击危险程度。例如,当开采有冲击危险的单一煤层时,应采用直线式长壁工作面授前进式采煤方法,并在巷道侧不留煤柱。对有冲击危险的厚煤层,应采用倾斜分层长壁式采煤方法。上分层的开采厚度应当最小。 开采有冲击危险的煤层时,无论是在回采工作面还是在掘进工作面中,都应采用支撑力大的可缩性金属支架。 综合上述可以认为,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对冲击地压认真地进行测定和预报工作,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消除或大大减少冲击地压事故。

深部开采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

毕业专题 深部开采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 技术研究 摘要: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在一定高应力条件下释放变形能,而产生的煤岩体突然破坏、垮落或抛出现象,并伴有巨大声响和岩体震动,经常造成支架折损、片帮冒顶、巷道堵塞、人员伤亡,对安全生产威胁巨大。冲击地压对矿井生产的危害是及其巨大的,如何预防冲击地压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冲击地压受很多因素影响,并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冲击地压发生的范围比较广,而且随着采深的增加发生的几率逐渐增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深部开采冲击地压预防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冲击地压;煤炭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机理

目录 1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灾害现状与发展状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冲击地压特征与机理 (2) 2.1冲击地压的特征 (2) 2.2冲击地压的分类 (2) 2.3冲击地压的成因机理 (3) 2.4冲击地压影响因素 (6) 3 冲击地压的防治 (6) 3.1冲击地压的防治原则 (6) 3.2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 (6) 4 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 (8) 5 结束语 (9) 6 参考文献 (9)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

浅谈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冲击地压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清晰地阐述了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并对其实施预测预报,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处理。 关键词:冲击地压灾害预测灾害治理 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冲击波力量巨大,瞬间摧毁巷道、设备、人员。 一、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 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对桃山煤矿79#层煤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表明,桃山煤矿79#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倾向性,其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 2)砾岩活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桃山煤矿79#层煤上方基本顶为70余米厚的砂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跨落;其上为40 余米厚的红土层。 3)层煤工作面采动集中应力对工作面影响较为明显。79# 层煤分层开采时上分层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最大达510kn/m2,来压较为强烈。据不完全统计,79#层煤冲击地压83%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且对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破坏最为严重。 4)工作面推采速度的影响。回采工作面推采过大后,工作面煤体集中应力得不到及时释放,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工作面推采速度也是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之一。 5)放炮诱发。回采工作面放炮容易造成煤岩体能量释放,因此工作面放炮是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工序,据统计,桃山煤矿放炮诱发冲击地压占75%以上。 二、冲击地压灾害预测预报及治理 (一)冲击地压灾害预测方法 1)经验类比法。经验类比法是预测采区或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和区域的常用方法。工作面开采或巷道掘进前,利用经验类比法对工作面进行冲击危险程度划分,采空区边缘、断层附近、煤柱区等均为冲击危险程度相对较高的部位,应优先进行防冲治理。 2)煤粉监测法。煤粉监测是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冲击危险监测措施。监测方法:使用MSZ12 电煤钻、Φ42 套节麻花钎子配Φ42 钻头打眼,从孔口开始每米收集1次煤粉,并用弹簧秤称其重量记录在记录表上,每打完1个孔,必须立即将结果填入记录表,当监测煤粉量超过危险煤粉量时,预报有冲击危险。再利用电磁辐射法进行校核监测,当两种监测手段均有冲击危险时,应及时实施卸压爆破,炮后再打1~2个煤粉监测孔,校验卸压效果,如不能消除冲击危险,必须继续实施卸压爆破,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3)电磁辐射监测法。电磁辐射监测是近几年由中国矿业大学发展研究的一种新型冲击危险监测方法,利用KBD5型流动电磁辐射仪和KBD7电磁辐射监测系统对工作面进行电磁辐射监测。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 4)工作面矿压监测法。每班对上、下平巷超前支柱进行阻力监测,找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及应力集中系数,确定超前支护距离及方式。根据阻力大小预报工作面顶板来压及应力集中区域。在工作面中部布置2个测区,测区

浅谈国内外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

浅谈国内外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现象,也是煤矿井下复杂动力现象之一。当应力超过极限状态时,会造成瞬间大量弹性能的突然释放,,不仅会对设备造成损坏,严重时可造成人员伤亡。本文主要针对冲击地压发生的现状,阐述目前国内外对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的情况,对现有主要的预测技术进行了分析说明。 标签:冲击地压;威胁;预测;防治 前言 随着我国能源对煤炭的需求,煤炭开采量随之增加,开采深度已接近千米。因此冲击地压灾害将日益严重,短期内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将冲击地压矿井一并予以关闭。从而,我们必须对冲击地压这种自然灾害进行更深的研究。本文对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方法进行了综合论述,希望对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有所帮助。 1 冲击地压预测 1.1 围岩变形监测法 采掘活动在煤层和顶底板中将引起各种形式的矿山压力显现,其中支承压力有着特殊的意义。支承压力的大小、分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在发生冲击地压过程中,支承压力特别是动压显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利用它的显现规律可以预测冲击地压。一般情况下,支承压力的动压显现与工作面煤壁边缘区的稳定性有关。当边缘区未被压坏时,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支承压力的大小和峰值也随之变化,其峰值愈靠近煤壁冲击危险性也愈大。 1.2 钻屑法 钻屑法是通过在煤体中钻小直径钻孔,根据钻孔时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和有关动力现象。达到一系列探测目的施工方法;钻屑法能够估测煤岩体应力大小和分布,因而能够用于估测采掘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大小和分布规律。支承压力的峰值大小,峰值位置至煤壁的距离,以及支承压力显著作用范围。它具有简单易行、直观、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公认的一种预测冲击地压危险的主要方法。 1.3 地音微震监测 地音微震监测是实现冲击地压防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回采、掘进等生产过程都会引起围岩应力集中,造成采掘空间周围岩的震动、破裂和突然卸压出现一系列具有动力特征的声发射现象,通过上述动力现象是煤岩结构破坏和裂隙扩展或灾害性事故的前兆信号,观测和记录这些现象就可以预测冲击危险。

冲击地压防治流程(修改)

目录 一、防冲技术路线 (1) 二、防冲体系构建 (2) 三、防冲工作流程 (4) 四、防冲保障体系 (9)

一、防冲技术路线 冲击地压防治思路:防治结合、先防后治、以防为主,即优先进行冲击地压区域防范设计,以冲击地压危险预评估为基础,分阶段和分区域进行冲击地压的动态防治。 图1防冲技术路线 所谓冲击地压区域防范设计就是从煤层开采顺序、煤柱留设、开采方法等方面考虑,设计冲击地压危险最小的开采方案。

所谓冲击地压危险预评估就是在新的煤层开采、新的采区布置、新的工作面开采前均要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和冲击危险性评价,对于评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必须提前进行防治准备工作。 所谓分阶段进行冲击地压防治就是将防治工作分成开采设计、准备、和回采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在开采设计阶段力求从源头上消除冲击地压危险;在准备阶段要划分出冲击危险区域,提前做好冲击地压防治预案;在开采阶段要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冲击地压危险源并采取解危措施。 所谓分区域进行冲击地压防治就是根据预评价结果将采掘空间 划分为强、弱和无冲击危险区,针对不同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采用不同的巷道支护方案、开采推进速度、卸压解危措施等,保证在冲击危险区域的安全。 所谓对冲击地压的动态防治就是要在开采过程中对监测方案、解危措施和参数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并对解危措施实行效果检验,以达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防治目的。 二、防冲体系构建 很多矿井发生冲击地压主要都是因为冲击地压防治机构不健全,没有采取任何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冲击地压防治体系的构建是有效防止冲击地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建立完善合理的矿井防冲体系是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基本保证。 雨田一号井冲击地压防治原则是在区域防范的基础上,以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和冲击危险性评价为依据,形成“监测预警—防治解危

岩爆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岩爆发生机理与治理措施 摘要:岩爆是深埋长大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目前基于岩爆发生机理和治理方式国内外专家都提出了不少理论方法,但用于生产实践时都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笔者通过两年多来在岩爆洞段的 施工经验,并查阅国对岩爆的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深埋长隧道断裂型岩爆应力型岩爆水胀式锚杆爆破应力释放孔1、岩爆发生机理 岩爆是高地应力地区岩石地下工程中的一种常见灾害。它常常表现为声响、片状剥落、严重照片帮和岩爆性的坍塌,有的伴的声响及岩片弹射、能量猛烈释放、洞室豁然破坏,往往给人员、机械设备和建筑的安全带画巨大的损失。在地下洞室的修建过程中,由于开挖使地应力重新分布,围岩应力集中,在洞壁平行于最大初始应力σ1的部位,切向应力梯度显著增大,洞壁受压导致垂直洞壁方向产生张应力。这种应力的作用不断增强,首先产生环向的张裂或劈裂,进而发生剪切破坏。一旦岩块被剪断,且又具有较高的剩余能量时,致使岩块发生弹射,完成弹性势能到动能的转换,形成岩爆。岩爆的发生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其外因在于:岩体中蓄存有高地应力,特别是地下洞室的开挖改变了岩体内存的力学环境,其内因是岩石矿物结构密度、坚硬度较高,一般发生岩爆的岩石单轴搞压强度均在120Mpa以上,内因和外因同时成立是即发生岩爆。 2、岩爆的分类 根据对辅助洞1000多米的岩爆洞段的观察分析,可将岩爆划分为应力型岩爆和断裂型岩爆,应力型岩爆主要发生在围岩结构完整,无贯穿性结构面的岩层中,岩石的主应力达到40%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以上,岩爆表现形式以片状剥落为主,并伴有声响及岩片弹射,一般破坏性不大;断裂型岩爆主要发生在岩石结构完整,并伴有贯穿性结构面或断层的岩体中,岩体的应力主要集中在贯穿性结构面附近,往往岩体内的最大主应力大于或接近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主要表现形式为突发性的震动,并伴有强烈的响声,在有相交结构面的围岩中往往还因岩爆震动引起大规模的坍塌,破坏性较大。对辅助洞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极强岩爆多属于断裂型岩爆,从本质上讲,岩爆的发生并不是洞周高应力直接作用结果,而是开挖面附近某一范围内存在的断裂构造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如错动),

彬长矿业公司事故案例汇编-2018

目录 第一部分顶板事故 案例1.大佛寺煤矿“11〃29”顶板事故〃〃〃〃〃〃〃〃〃〃〃〃〃〃〃〃〃〃1 案例2.大佛寺煤矿“10〃17”顶板事故〃〃〃〃〃〃〃〃〃〃〃〃〃〃〃〃〃〃4 案例3.胡家河煤矿“2〃6”顶板事故〃〃〃〃〃〃〃〃〃〃〃〃〃〃〃〃〃〃〃〃7 案例4 胡家河煤矿“10〃6”顶板伤人事故〃〃〃〃〃〃〃〃〃〃〃〃〃〃11 案例5 胡家河矿“3〃14”片帮伤人事故〃〃〃〃〃〃〃〃〃〃〃〃〃〃〃〃13 案例6 胡家河矿“3〃15”违规冒顶作业涉险事故〃〃〃〃〃〃〃〃15 第二部分机电事故 案例1大佛寺矿“3〃29”机电事故〃〃〃〃〃〃〃〃〃〃〃〃〃〃〃〃〃〃〃〃17 案例2.大佛寺矿“3〃5”机电事故〃〃〃〃〃〃〃〃〃〃〃〃〃〃〃〃〃〃〃〃〃20 案例3 胡家河煤矿“4〃1”电弧伤人事故〃〃〃〃〃〃〃〃〃〃〃〃〃〃23 案例4 小庄煤矿“10〃7”除铁器伤人事故〃〃〃〃〃〃〃〃〃〃〃〃〃26 案例5 小庄煤矿“12〃19”钢丝绳伤人事故(机电)〃〃〃〃〃28 第三部分运输事故 案例1.大佛寺矿“11〃9”绞车伤人事故〃〃〃〃〃〃〃〃〃〃〃〃〃〃〃〃30 案例2.大佛寺矿“11〃14”胶轮车伤人事故〃〃〃〃〃〃〃〃〃〃〃〃〃33 案例3.小庄煤矿“1〃13”运输事故〃〃〃〃〃〃〃〃〃〃〃〃〃〃〃〃〃〃〃〃36 案例4.小庄煤矿“7〃17”胶轮车挤人事故〃〃〃〃〃〃〃〃〃〃〃〃〃〃39

案例5.小庄煤矿“12〃23”胶轮车司机受伤事故〃〃〃〃〃〃〃〃〃〃42 第四部分放炮事故 案例1.大佛寺矿“7〃25”违章放炮事故〃〃〃〃〃〃〃〃〃〃〃〃〃〃〃〃〃44 第五部分火灾事故 案例1.孟村矿“2〃11”风井火灾事故〃〃〃〃〃〃〃〃〃〃〃〃〃〃〃〃〃〃〃46 案例2.孟村矿“4〃20”明火点事故 (50) 案例3.文家坡煤矿“12〃1”泄水灌浆巷闭墙着火事故〃〃〃〃52 案例4.胡家河煤矿“7〃11”井下风桥高温氧化事故〃〃〃〃〃〃〃55 案例5.胡家河煤矿402103工作面采空区CO超标事故〃〃〃〃〃〃57 第六部分冲击地压事故 案例1 胡家河煤矿“9〃9”冲击地压事故〃〃〃〃〃〃〃〃〃〃〃〃〃〃〃59 第七部分其他事故 案例1 小庄煤矿“5〃26”登高作业受伤事故〃〃〃〃〃〃〃〃〃〃〃〃62 案例2 小庄煤矿“6〃2”吊装支架立柱伤人事故〃〃〃〃〃〃〃〃〃65

华丰煤矿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案例分析0

华丰煤矿冲击地压事故案例 前言 我们华丰煤矿四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地压倾向性,井田煤系地层以上覆盖着巨厚砾岩层,矿井采深大、地压高,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矿井深部将受到冲击地压灾害的威胁。自1992年3月8日矿井发生第一次冲击地压以来,矿井发生了100余次破坏性冲击地压,造成工作面停产的12次,发生了4起多人伤亡事故,累计造成多人伤亡,给矿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矿井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为回顾以往我矿冲击地压事故惨痛教训,举办了这次防冲案例牌板展览。牌板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矿历史上典型冲击地压事故案例,第二部分是防冲基本知识。通过举办防冲牌板展览旨在进一步强化全员防冲意识,使各级人员切实认识到防冲工作对矿井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人人自觉遵守防冲规章制度,将各项防冲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3.8”冲击事故 92年3月8日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初采期间发生了矿井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工作面上平巷自切眼推采13米时,发生1次冲击地压,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本次冲击地压造成上平巷60米内断面缩小70%,开关被掀翻,轨道变形,上平巷注浆管路被弹起造成两人重伤,工作面停产生产3天。 本次冲击地压属于华丰矿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事故位置标高为-530米水平,因此矿井的临界冲击深度被确定为-530米。 主要原因:1、四层煤达到临界冲击深度; 2、工作面处于三面采空区受阶段煤柱和边界煤柱影响; 3、工作面初采期间受顶板跨落影响。

2406工作面 3.8冲击位置 13米 1405采空区 2405采空区 "3.8"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 2、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死亡事故—“4.20”冲击事故 92年4月20日1405东(中分层)工作面下平巷距停采线55米时在下平巷发生一次冲击地压事故,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本次事故造成下平巷底鼓0.5-1.2米,顺槽皮带全部被掀翻,机头接触顶板。石门以东机头处底鼓0.8米,局部顶煤冒落造成1人死亡。 本次冲击地压是华丰矿第一次冲击地压死亡事故,事故发生后引起原矿务局领导及煤炭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于5月20日在我矿召开了第一次由原煤炭部、全国防冲专家参加的冲击地压研讨会,会议确定了全矿的近期及中长期防冲规划,制定了我矿防冲工作的技术路线。 主要原因:1、工作面向煤柱方向推采,造成工作面应力不断升高。本次事故后改变了四层煤工作面的推采方向,一律背向采空区推采; 2、受边界煤柱支承压力与工作面超前压力叠加影响; 3、受工作面周期来压的影响。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冲击地压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中发生的爆炸事故。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人员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冲击地压具有突发性、发生条件复杂性的特点。 新城煤矿开采至今无冲击地压现象发生,但根据临矿(城山煤矿)以前25#煤层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及我矿部分采区开采深度已经达到-580水平,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日趋明显,为做好矿井冲击地压预测和预防工作,防止冲击地压危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及法律法规,特制定以下防范措施如下: 一、管理机构 组长:王连军 副组长:杨庆胜谢学文沈广东王杰黄万胜 金邵柱 成员:生产科机电科地测科安监处供应科 运输区通风区调度室 二、抢险准备工作 1、全矿各单位人员、工种,必须熟知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基本知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预兆、影响因素及危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的救援措施。 2、根据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必须提前准备好各类技术装备,以便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液压起重器、大绳、矿工斧、镐、刀锯、两用锹、担架、检测仪器、苏生器、生命探测仪等) 3、生产科负责编制并贯彻落实施工措施,确保抢险施工安全进行。 4、机电科负责抢险期间机电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装使用,并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停止矿井生产电源。 5、地测科负责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及存在的威胁。 6、安监处负责现场监督抢险过程的安全情况,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7、供应科负责准备抢险期间需要的所有工具并保证其安全质量。8、运输区负责各类材料、工具、空重车皮的运输,确保各类材 料、工具车皮及时达到作业地点。 9、通风区负责通风系统的巡查、调风、风机安设等工作,确保 井下无串联风、微风、无风等现象。 10、调度室负责联系组织各单位抢险工作,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矿井所有人员进入新鲜风流中躲避。 三、技术管理 1、要对各开采煤层进行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并认真做好待采区段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2、编制防治冲击地压专门设计。评价为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区段,采

2近年来煤矿典型事故案例

附件:1 近年来煤矿典型事故案例 目录 1.内蒙古赤峰宝马矿业“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1 2.重庆市金山沟煤业“10?31”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5) 3.辽宁省沈阳焦煤红阳三矿“11?11”重大顶板事故 (9) 4.富山矿业“5?20”较大运输事故 (15) 5.姜家沟煤矿“1?7”较大顶板事故 (20) 6.山西义棠煤业“3?14”较大瓦斯爆炸事故 (24) 7.山西平定古州东升阳胜煤业“3?15”瓦斯燃烧事故、“6.3”瓦斯爆炸事故 (28) 8.山西阳城阳泰集团义城煤业4?1”一般运输事故 (34) 9.山西兰花百盛煤业“4?23”一般运输事故 (37) 10.山西保利平山煤业“6?3”较大涉险事故 (41) 11.山西省正华集团沁城煤矿“6?10”一般顶板事故 (45) 12.山西高平科兴龙马煤业“7?27”一般运输事故 (48) 13.天安东沟煤业“2?13”较大水害事故 (52) 14.天安靖丰煤业“1?20”机电事故 (56) 15.王台铺矿“8?26”较大窒息事故 (60) 16.寺河煤矿西井“1?8”一般运输事故 (65)

全国、全省事故案例: 内蒙古赤峰宝马矿业“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2016 年 12 月 3 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宝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马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 32 人死亡、20 人受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4399 万元。 一、基本情况 2008 年3月开始,宝马煤矿从井田东部边界越界进入中国国电内蒙古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煤矿井田内,违法盗采煤炭资源。事故发生之前,越界违法生产区域布置有8个采掘工作面,包括:6040综放工作面、6040 卸压巷以掘代采工作面(以下简称 6040 巷采工作面)、6041准备工作面等 3 个采煤工作面,6039 联络巷等 5 个掘进工作面。 事故发生在 6040 综放工作面和 6040 巷采工作面区域,6040 综放工作面2016 年 5 月中旬开始回采,至事故发生时已经推进 372 米。6040 巷采工作面在 6040 工作面进风顺槽向工作面方向 50 米处开口炮掘,多头布置,呈“鱼刺”型,总长度204 米。该工作面位于 6040 综放工作面正上方,垂直距离约为6 米。在 6040 工作面进风顺槽第四部皮带机头两帮分别布置6040 联络巷和长 48.5 米的盲巷。 二、事故经过 12 月 3 日 7 时 30 分,宝马煤矿矿长吕某友主持召开矿

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 “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2018年10月20日22时37分51.79秒,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303工作面泄水巷及3号联络巷发生重大冲击地压①事故,造成21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639.8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副省长王书坚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赶到现场,成立了以王书坚副省长为组长、有关部门及菏泽市组成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多次与救援现场视频连线,安排部署抢险救援,派出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桂来保带领的工作组,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经9天全力搜救,至10月29日15时30分,最后1名遇难人员升井,救援工作结束。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经山东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由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山东煤矿安监局)牵头,组织省公安厅、应急管理厅、总工会、能源局、菏泽市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 ①冲击地压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煤矿安全规程》主要名词解释) -1-

和部门,成立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邀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和综合组。同时,省纪委省监委成立山东龙郓煤业有限公司“10·20”重大冲击地压事故专门工作组,与事故调查组共同开展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专家论证、调查取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及整改防范措施。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一)上级公司基本情况 1.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能源)是山东省属国有独资公司,2011年3月挂牌成立,2015年8月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注册资本169.6亿元。山东能源下辖6个矿业集团、2个省外区域能化公司、12个非煤专业化公司,在册职工16万人。共有生产矿井67处,核定生产能力13388万吨/年,2017年生产原煤10562万吨。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山东能源全资子公司。 2.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龙口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始建于1968年10月,1987年5月成立龙口矿务局,2003年3月改 -2-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研究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03T10:41:30.0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1期作者:路皓然钟旭东[导读] 在煤矿开采作业实施过程中,冲击地压一直以来都是其中非常严重的灾害之一。 山东能源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公司郭屯煤矿山东菏泽 274700摘要:在煤矿开采作业实施过程中,冲击地压一直以来都是其中非常严重的灾害之一。由于现阶段我国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所以煤矿井下的开采力度也有所增加。如果出现冲击地压的灾害问题,很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本文针对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提出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煤矿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在煤矿开采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当前的竞争形势比较严峻,所以煤矿行业要想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就必须要对当前存在于其中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冲击地压对于煤矿开采行业的发展而言,不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冲击地压可以被看作是矿山的一种应变情况,一旦发生会直接导致煤矿巷道出现严重的变形,甚至还会导致矿井内部的支架被严重损坏。如果这种现象在发生之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控制,那么很有可能会引起人员伤亡。由此可以看出,冲击地压对整个煤矿行业的发展和运作而言,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1煤矿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 1.1强度理论煤矿冲击地压一旦出现,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煤矿冲击地压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防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特别是要对煤矿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保证防治措施在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强度理论是煤矿冲击地压形成的机理之一。在分析过程中,如果是从强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那么与其相对应的就是矿山通常在还没有被经过开采之前,煤层一般都会处于相对比较坚硬的岩层状态下,同时还会受到岩层的夹影响。这种夹持力在煤层当中,会产生非常高的高压力和高弹性,这样就会导致很多能量大量集中在煤层壁的区域范围之内,同时在其中还会保持相对力的这种平衡状态[1]。但是在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之后,发现在实践中由于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的深度的增加,煤层在其中会受到的夹持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与其相对应的应力也会有所增加,由于煤矿开采作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一直推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导致其自身在承受力量时的这种平衡性被打破。这样不仅会直接导致煤岩逐渐朝着采空区域方向发展,而且在整个推进过程中还会出现严重的变形、挤压情况,最终导致冲击地压的形成。 1.2能量理论近年来,随着当代社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煤矿作业的开采量和开采力度也一直在不断增加。在与煤矿矿山的开采现状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煤矿矿山的开采和作业实施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引力、重力等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自身在内部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一旦煤矿开采作业在实施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煤矿当中的地质能量平衡被严重的破坏。在这种背景下,煤层自身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同时这些能量将会集中爆发在矿井的采空区域范围之内,这样就会直接引发严重的冲击地压。由此可以看出,在针对冲击地压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时候,不难发现能量理论在其中的重要性[2]。通过能量理论在其中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对冲击地压与能量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而且还可以促使两者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具有良好平衡特征的关系。 2针对煤矿冲击地压提出的防治措施 2.1开采解放层煤矿冲击地压一旦出现,将会直接对煤矿开采作业产生影响,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在煤矿开采作业实施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针对煤矿冲击地压提出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为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与煤层的特点进行结合分析,煤群相互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对联系性特征。所以通常情况下,在对一个煤层进行开采完成之后,可以促使相邻的煤层获取到相对应的时间实现卸载。在整个卸载过程中,可以被看作是煤层内部弹性能量的一种释放方式,这种现象也可以被看作是煤矿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开采解放层。在针对解放层进行开采和具体操作时,为了保证整个开采过程的效率和水平,通常会直接选择利用无冲击的倾向措施。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冲击地压倾向相对比较弱的煤层进行操作。在整个开采过程中,为了保证开采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一般都会加强对开采时间或者开采空间的有效控制,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整个开采过程中会留下安全隐患。在对解放层进行开采的时候,不仅可以利用上行开采措施,而且还可以利用下行开采方式,具体选择哪一种方式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这样才可以保证开采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对解放层进行开采时,开采的时间一般都会控制在2年左右。另外,在针对解放层进行具体开采的时候,还需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大量有验证和操作。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三维模拟操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开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卸压爆破卸压爆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已经形成冲击危险的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通过这种防治措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对应力的集中反应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对其造成的后果可以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在与一系列的实践研究结果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在针对煤矿冲击地压进行具体处理的时候,卸压爆破方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同时应用效果普遍比较良好,其反应速度不仅非常快,而且还可以针对现有危机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3结束语冲击地压可以被看作是当代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灾害之一。要想实现对该问题的妥善处理,同时提高防治力度,保证防治效果,就必须要对造成其出现的机理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和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冲击地压的有效控制,而且还可以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参考文献

冲击地压防治细则 2018版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冲 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和相关单位的冲击地压防治 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 实际控制人)是冲击地压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负责;煤矿企业(煤矿)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的技术负责人,对防治技术工作负责。 第四条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煤矿企业(煤矿) 年度安全费用计划,满足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 第五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六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 管理制度、防治岗位安全责任制度、防治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工作规范。 第七条鼓励煤矿企业(煤矿)和科研单位开展冲击地压 防治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八条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 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位移、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冲击地压可按照煤(岩)体弹性能释放的主体、载荷类型等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冲击地压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实现分类防治。 第九条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的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 价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煤层(岩层)冲 击倾向性鉴定: (一)有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的。

冲击地压

最佳答案 1 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地压的威胁。1783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报导了煤矿中所发生的冲击地压现象。以后在前苏联、南非、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英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冲击地压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国,冲击地压最早于1933年发生在抚顺胜利煤矿。以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北京、抚顺、枣庄、开滦、大同、北票、南桐等矿区的许多矿井,都先后有冲击地压现象发生。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危害将更加突出。 一、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1992年以前,我国有50余个煤矿发生了冲击地压。比较突出的有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煤矿、抚顺矿务局龙风煤矿、枣庄矿务局陶庄煤矿、大同矿务局忻州窑煤矿、四川省天池煤矿和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等。 (一)我国煤矿冲击地压显现具有如下特征: 1、突发性。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 2、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浅部冲击(发生在煤壁2m~6m 范围内,破坏性大)和深部冲击(发生在煤体深处,声如闷雷,破坏程度不同)。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少数矿井发生了岩爆。在煤层冲击中,多数表现为煤块抛出,少数为数十平方米煤体整体移动,并伴有巨大声响、岩体震动和冲击波。 3、具有破坏性。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下沉、底鼓、支架折损、巷道堵塞、人员伤亡。 4、具有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煤种,采深从200m~1000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厚度从薄层到特厚层,倾角从水平到急斜,顶板包括砂岩、灰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在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等技术条件方面,不论水采、炮采、普采或是综采,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或是水力充填法,是长壁、短壁、房柱式开采或是柱式开采,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只是无煤柱长壁开采法冲击次数较少。 (二)冲击地压的分类 冲击地压可根据应力状态、显现强度和发生的不同地点和位置进行分类。1、根据原岩(煤)体的应力状态分类 (1)重力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作用,没有或只有极小构造应力影响的条件下引起的冲击地压。如枣庄、抚顺、开滦等矿区发生的冲击地压。 (2)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构造应力(构造应力远远超过岩层自重应力)的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如北票矿务局和天池煤矿发生的冲击地压。 (3)中间型或重力~构造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和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2、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分类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煤安监技装﹝ ﹞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的通知 煤安监技装﹝2018﹞8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已经2018年4月16日国家煤矿安监局第14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请认真贯彻落实。 原煤炭工业部发布的《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87)煤生字第337号)和《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试行规范》(1987)同时废止。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8年5月2日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和相关单位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冲击地压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负责;煤矿企业(煤矿)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的技术负责人,对防治技术工作负责。 第四条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煤矿企业(煤矿)年度安全费用计划,满足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 第五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六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防治岗位安全责任制度、防治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工作规范。 第七条鼓励煤矿企业(煤矿)和科研单位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八条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位移、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冲击地压可按照煤(岩)体弹性能释放的主体、载荷类型等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冲击地压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实现分类防治。 第九条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的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煤层(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

冲击地压防治基础知识

冲击地压防治基础知识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地压的威胁。1783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报导了煤矿中所发生的冲击地压现象。以后在前苏联、南非、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英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冲击地压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国,冲击地压最早于1933年发生在抚顺胜利煤矿。以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北京、抚顺、枣庄、开滦、大同、北票、南桐等矿区的许多矿井,都先后有冲击地压现象发生。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的危害将更加突出。 一、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 冲击地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1992年以前,我国有50余个煤矿发生了冲击地压。比较突出的有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煤矿、抚顺矿务局龙风煤矿、枣庄矿务局陶庄煤矿、大同矿务局忻州窑煤矿、四川省天池煤矿和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等。 (一)我国煤矿冲击地压显现具有如下特征: 1、突发性。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十秒。 2、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浅部冲击(发生在煤壁2m~6m范围内,破坏性大)和深部冲击(发生在煤体深处,声如闷雷,破坏程度不同)。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少数矿井发生了岩爆。在煤层冲击中,多数表现为

煤块抛出,少数为数十平方米煤体整体移动,并伴有巨大声响、岩体震动和冲击波。 3、具有破坏性。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下沉、底鼓、支架折损、巷道堵塞、人员伤亡。 4、具有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煤种,采深从200m~1000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厚度从薄层到特厚层,倾角从水平到急斜,顶板包括砂岩、灰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在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等技术条件方面,不论水采、炮采、普采或是综采,采空区处理采用全部垮落法或是水力充填法,是长壁、短壁、房柱式开采或是柱式开采,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只是无煤柱长壁开采法冲击次数较少。 (二)冲击地压的分类 冲击地压可根据应力状态、显现强度和发生的不同地点和位置进行分类。 1、根据原岩(煤)体的应力状态分类 (1)重力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作用,没有或只有极小构造应力影响的条件下引起的冲击地压。如枣庄、抚顺、开滦等矿区发生的冲击地压。 (2)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构造应力(构造应力远远超过岩层自重应力)的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如北票矿务局和天池煤矿发生的冲击地压。 (3)中间型或重力~构造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和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2、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分类 (1)弹射。一些单个碎块从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煤或岩体上射落,并伴有强烈声响,属于微冲击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