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20、《孟子见梁襄王》 精编教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20、《孟子见梁襄王》 精编教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20、《孟子见梁襄王》 精编教案

20、《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教学参考

0307 1320

20、《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

在朗读的基础上,欣赏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说理艺术。

教学方法

自读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由当今国际社会之动荡,谈及解决办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进入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卒然(cù)沛然(pèi)嗜杀(shì)枯槁(gǎo)恶乎定(wù)

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四、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语:告诉

②天下恶乎定恶: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牧:统治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如:如果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引:伸长

五、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统一

B、用心一也专一

C、一鼓作气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往

B、金就砺则利靠近

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

六、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八、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九、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问曰卒同“猝”,突然。

②则苗浡然兴之矣浡同“勃”,生机盎然。

③由水之就下由同“犹”,就像。

十、课外阅读: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对比、反问手法。增强了说服力。

2、这篇文章中的这种观点与哪一篇相同,具体说明。

提示:同于《庄暴见孟子》,都是阐释“与民同乐”思想。

十一、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

《孟子见梁襄王》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同步达纲练习】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3.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访之于勋访:询问

B.而诣勋求谢诣:到……去

C.勋被三创被:覆盖

D.乃以兵捍众曰捍:抵挡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

B.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C.羌精骑夹攻之急

D.有诏穷案,威震京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杀正和以免其负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全国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全真试卷物理(16)

全国重点高中提前招生考试全真试卷(十六)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炎热的夏天,在玻璃杯中装有水和冰块,如图16-1所示,左边杯子里的冰块压着杯底,右边 杯子里的冰块漂浮在水面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当两个杯中的冰块全部熔化时,杯中水面和初 始时刻杯中水面相比( ) A.都高于初始时刻杯中的水面 B 都和初始时刻杯中的水面相平 C 左侧杯中水面和初始时刻的水面相平,右侧杯中水面高于初始时刻杯中水面 D 左侧杯中水面高于初始时刻杯中水面,右侧杯中水面和初始时刻的水面相平 2.如图16-2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棱劈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三棱劈的密度均匀且 底面为矩形,若分别沿两物体图中虚线将右上侧切掉△m 甲和△m 乙,且△m 甲<△m 乙,则剩余部 分对桌面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为(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都有可能 体积相等的甲、乙、丙、丁四个物块均漂浮在水面上,它们浮出水面的体积分别为20cm 3、45cm 3、 65cm 3、75cm 3若将四个物块浮出水面的部分切除,待重新稳定后,四个物块再次浮出水面的体 积分别为V 甲 V 乙V 丙V 丁,且V 乙>V 丙>V 丁>V 甲则四个物块各自原来的体积大小可能为( ) A.80cm 3 B.100cm 3 C.120cm 3 D.140cm 3 3. 如图16—3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5.2016年2月美国科学家向世人宣布:通过实验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 提出的,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可用万有引力公式表 示请你运用物理量单位运算判定在下面给出的四个万有引力的公式中哪个是正确的其中G 表示万有引力常量,单位是N ·m 2/kg 2;m 1、m 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 A.221r m m G F = B.22221r m m G F = C.32 1r m m G F = D.r m m G F 21= 6.用“220V,800°的电热壶烧水,若不考虑能量损失,当把它接入110V 源上时,在32分钟内 可将一壶水烧开,若将该壶接在220V 电源上时烧开同样一壶水所用时间为各( ) A 8min B.16min C 64min D. 128min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求谏》学案

《求谏》学案 教学参考 1223 0758 《求谏》学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重要词语(“寻”“理” “信” “遇” )的含义,提高在语境中推知词语含义的能力 2、搜集整理古今异义词(“颜色”“举措”“相遇”),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翻译文中重要句子,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 俨肃()谏诤()鲠议()王珪()刍荛 () 不讳()丧乱()属文()芜词()诋诃 () 愆过()纂组()怖慑()罄其狂瞽() 二、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第1段: 1、太宗威容俨肃 2、必假颜色 3、冀闻谏诤 4、必藉忠臣 5、臣下钳口 6、卒令不闻其过 7、寻亦诛死 8、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第2段

1、幸诸公数相匡救 2、冀凭直言鲠议 3、纳刍荛 4、太宗称善 5、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6、预闻政事 第3段 1、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2、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3、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 第4段 1、恒恐上不称天心 2、下为百姓所怨 3、但思正人匡谏 4、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6、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第5段 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2、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3、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4、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5、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第6段 1、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 2、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3、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5、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寻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图文混排》

制作小板报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黄醒球 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广东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一章计算机文字处理第六节。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制作小板报的一部分。在这之前已经学过小板报的准备、设置规格、规划,刊头设计和输入文本,学习图文混排能够使小板报主题突出,版面鲜艳,充满生气,活泼感人,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这是首次学习图文混排处理,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演示文稿,网页等图文混排的技能基础;同时,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本课重点:掌握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和剪裁图片。 本课难点:综合应用图文混排的知识,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信息技术差不多两年,具有电脑基本的操作技能。经过本学期的学习,他们也已经熟识金山文字的操作界面及文字排版的技能,初步了解了金山文字操作规律。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制作了一个纯文本的小报,渴望能够将单一的小报进行润色、丰富。电脑技术是一种技能的操作,鉴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中没有电脑,缺少练习,因此操作水平

有一定差距,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小组合作,加强互教互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根据版面需要对图片设置适合的环绕方式。 2) 能够将图片剪裁成椭圆形、多边形等,丰富小报版面。 2、过程与方法: 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个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懂得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查书、课件等手 段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学会跟同伴交流,交换意见,互相评价的好习惯。 2) 促进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的美感欣赏的培养。 五、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和人性化的课堂管理模式,首先以两幅电子小报对比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 生通过观察、思考感悟任务,接受任务,然后通过看课本、观看软件、请教同学、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等多种学习方法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通过学生交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学生演示;复杂问题教师引领,逐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 而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构建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同时,本课还注重发挥学科优势,为学生架设网络评价系统,给学生一个更人性化更先进有效的学习、交流、评价环境。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 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 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 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昔日辉煌图片。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 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预习交流,解决难点 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三、交流品读

(一)感受昔日辉煌 1、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壮观的园林呀,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请自由读,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景观?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二)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 ....统统 .....;拿不走的 .....;实在运不走的 .......,就 .....。”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三)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2、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生:悲痛、痛惜、痛恨 4、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你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除了痛恨甚至仇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还应该反观自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全国重点中学排名(前260名)

看看全国排名前260名的重点中学都有哪些? 对于重点中学的排名向来版本多样,主要是依据的标准不一样。综合升学率、师资力量、硬件设备等标准,看看全国排名前260名的中学都有哪些?北京又有哪些中学入围了? 入围全国重点中学行列——北京 北京四中 人大附中 北师大实验中学 北大附中 清华附中 101中学 北师大二附中 八十中 景山学校 汇文中学10 甘肃 兰州一中 西北师大附中 甘肃兰州新亚中学 兰州铁路局第五中学 西峰三中 湖南 师大附中 长沙一中 雅礼中学 岳阳一中

长郡中学浏阳一中株洲二中衡阳八中湘潭一中湖北 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荆州中学武汉二中武钢三中孝感高中襄樊四中襄樊五中沙市中学宜昌一中江西 师大附中南昌二中九江一中鹰潭一中高安中学临川一中白鹭洲中学玉山一中

金溪一中 陕西 西工大附中 交大附中 西安中学 长安一中 西安铁一中 西安市第一中学 四川 成都七中 石室中学 树德中学 棠湖中学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雅安中学 绵阳中学 南充高中 彭州中学 安徽 合肥一中 安庆一中 芜湖一中 马鞍山二中 安师大附中

淮北一中 黄山屯溪一中涡阳四中 广西 南宁二中 桂林中学 柳州高中 南宁三中 桂林十八中 柳州铁一中 河池地区高中吉林 师大附中 省实验 吉林一中 延边二中 长春十一中 长春市实验中学松原市油田高中长春外国语学校江苏 南师大附中 苏州中学 常州高中

盐城中学 启东中学 海门高中 扬州中学 如东高中 丹阳中学 山东 省实验中学 青岛二中 山师大附中 烟台二中 莱阳一中 潍坊二中 济南外国语学校济南一中 潍坊一中 日照一中 天津 南开中学 耀华中学 一中 实验中学 新华中学 浙江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局部的完善》精编教案

《局部的完善》教案 教学参考 0905 1042 《局部的完善》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例文,了解造成中心模糊的原因。 2、通过分析例文,了解造成材料的适当与不足的原因 3、通过分析例文,了解造成局部思路紊乱与重复的原因。 学习重点 了解局部性失误的几种情况 学习过程 导读 一、话题探究 俗话说“会做文,还不如善改文.”,古人又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魏?曹植《与杨祖德书》),“改之又改,方成无瑕之玉”(宋代张炎《词源》),修改文章,是提高写作的重要手段。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整体的调整对文章进行进一步完善,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对文章进行局部的完善。下面大家阅读话题探究《北京火车站》,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改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说明语段,介绍的是一个建筑物,用的是定点写景的方法(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需要遵循空间顺序。大家先画出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车站大楼各部位的名称,还要注意代词、关联词语,这些都对句子的衔接起一定的作用,是合理安排语序的指路牌。找到的关键词分别是:北京火车站、车站大楼、中部和两翼、屋顶、中间顶端、屋顶两旁、钟楼的屋顶、东西两翼的塔楼、每座钟楼上、针和字标、长短针、钟面。现在我们按照空间顺序来重新排序,①讲北京火车站的地理位置应是第一句。②讲正面包括几个部分,属于整体介绍,放在第二句。④介绍中间有钟楼,应承接着第二句来说。④⑤⑦⑧⑨⑩这几句都是在讲钟楼,应放在一起说。再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外而内的顺序进行调整。⑥讲两侧,应放在描述钟楼的句子后面。③是对这座建筑物的评价,放在最后。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④⑤⑦⑩⑨⑧⑥③。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空间描写顺序的规律,即先总后分(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四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也可立足于一点,按东南西北的方位逐一介绍。 描写景物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空间顺序外,还有时间顺序和移步换景。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如同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 导学、导思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图文混排[1]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 图文混排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图文混排 ——制作小板报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黄醒球 一、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广东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一章计算机文字处理第六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制作小板报的一部分。在这之前已经学过小板报的准备、设置规格、规划,刊头设计和输入文本,学习图文混排能够使小板报主题突出,版面鲜艳,充满生气,活泼感人,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这是首次学习图文混排处理,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演示文稿,网页等图文混排的技能基础;同时,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本课重点:掌握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和剪裁图片。 本课难点:综合应用图文混排的知识,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信息技术差不多两年,具有电脑基本的操作技能。经过本学期的学习,他们也已经熟识金山文字的操作界面及文字排版的技能,初步了解了金山文字操作规律。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制作了一个纯文本的小报,渴望能够将单一的小报进行润色、丰富。电脑技术是一种技能的操作,鉴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中没有电脑,缺少练习,因此操作水平有一定差距,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小组合作,加强互教互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版面需要对图片设置适合的环绕方式。 2)能够将图片剪裁成椭圆形、多边形等,丰富小报版面。 2、过程与方法: 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个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懂得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查书、课件等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圆明园的毁灭赛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亭台楼阁、奇珍异宝、诗情画意等词语。 2、有感情的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圆明园风景及文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题质疑 正式上课之前,老师要为大家读一段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话: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述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1、课件出示圆明园毁灭前的图片 2、过渡:可是这仙境般的圆明园现在怎样了呢? 3、出示图片: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板书:毁灭) 4、读题质疑:此时的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5、学生提出问题:如仙境般的圆明园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二、朗读感受,品味辉煌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看一看,来欣赏它那往日的风采。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二、三、四段,过去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画出有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反馈,师总结:圆明园特别大,因为它由众多小园组成,很多小圆绕在圆明园周围,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众星拱月) 4、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自已默读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掉,漏掉一个有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一个有就是漏掉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5、同学们找到了几个有?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一共有七个“有”) 6、那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出示课件,殿堂的特点是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的特点是玲珑剔透,买卖街的特点是热闹非凡,山村乡野的特点是幽静) 7、由此可见,有些建筑是有气势的热闹的,还有些是精美的宁静的。明确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现在再来读读吧!注意要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8、多美的圆明园呀,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之不愧地说:圆明园是——(生:园林 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园林的瑰宝、建筑的精华) 9、师、圆明园除了有宏伟的建筑,还有哪些东西?(还有珍贵的历史文物)想象一下,两千三百年,该有多少青铜礼器?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拿起书来自豪地读。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想见见这些宝物吗?那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出示圆明园内珍藏的珍贵文物图 10、是呀,如此之多的珍贵文物,课我们不得不感叹——(生齐读句子)圆明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排名

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排名 北京市全国重点中学排名 1.北京市第四中学 2.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4.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5.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6.北京101中学 7.北京师范大 学第二附属中学8.北京市第八十中学9.北京景山学校10.北京汇文中学 大庆市十大重点中学排名 1.大庆实验中学 2.大庆铁人中学 3.大庆第一中学 4.大庆市东风中学 5.大 庆市第四中学 6.大庆中学7.大庆石油高级中学8.大庆市第二十八中学9. 大庆市第十七中学10.大庆市第十中学; 乌鲁木齐十大重点中学排行 1.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2.乌鲁木齐市第高级中学 3.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4. 新疆实验中学 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6.乌鲁木齐市第70中7.乌鲁木齐八一中学8.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9.乌鲁木齐市十三中学10.乌鲁木 齐市六十八中学 包头市十大重点中学 1.包头市第一中学 2.包头市第四中学 3.包头市第六中学 4.包头市第九中 学 5.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 6.包钢一中7.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8.北重 三中9.北重三中10.包头市回民中学 大连市十大重点中学排行 1.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2.大连育明高中 3.大连市第八中学 4.大连市第一 中学 5.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6.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7.大连市第二十高 级中学8.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9.庄河市高级中学10.瓦房店市博源高级中 学; 广州市十大重点中学排行 1.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广州执信中学 3.广东实验中学 4.广东广雅中 学 5.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6.广州市培正中学7.广州市真光中学8.广州市南 武中学9.培英中学10.广州市铁一中学; 滁州市八大重点中学 1.安徽省滁州中学 2.滁州二中 3.滁州实验学校 4.安徽全椒中学 5.来安中 学 6.安徽省天长中学7.炳辉中学8.安徽省凤阳中学; 齐齐哈尔十大重点中学排行 1.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 2.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3.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 4. 齐齐哈尔第六中学 5.齐齐哈尔市第三中学 6.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7.齐齐 哈尔阳光学校8.齐齐哈尔中学9.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10.齐齐哈尔第 五十一中学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素芭》学习参考

《素芭》学习参考 教学参考 0610 1846 《素芭》学习参考 1.泰戈尔及其创作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诸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弃绝》《素芭》《摩诃摩耶》《沉船》《戈拉》等;散文有《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冰心就曾翻译过他的《吉檀迦利》。而他本人于1924年和1929年两次来华,对中国的现代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爱的哲学”在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的文学创作中都有体现,冰心就将“母爱、童心、大自然”当做自己创作的主题。泰戈尔的诗歌冥思闲适,抒情气氛浓郁,哲理意味深刻,韵律优美而富有变化,美学风格质朴、自然、超逸,更是成为郭沫若、徐志摩学习的范本。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 名师教案

14 圆明园的毁灭 文本分析: 本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用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设计思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信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增强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悟作者的情感。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导语: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壮丽。(教师出示展现圆明园辉煌过去的相关图片。) 2.教师由“辉煌”过渡到“被毁灭”,揭示课题。 过渡:是啊!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建筑;它还是一座博物馆、艺术馆,有历代文人字画,有奇珍异宝。圆明园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被称为“万园之园”,而如今却只剩下屹立在风中的断壁残垣。(教师出示圆明园遗迹的图片。)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教师板书课题。)一起去了解圆明园的“前世今生”。 3.读课题,想象画面。 (1)学生读课题,教师激情叙述。 师:“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2)学生想象画面,自由交流。 示例:我仿佛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中各处的名胜古迹;看到了一群无耻的强盗正在圆明园内烧杀抢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圆明园的建筑历史。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长相思》精编教案

《长相思》教案 教学参考 0915 1717 《长相思》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词意,用贴切 的情感朗读课文。 2、通过细读词句,正 确理解词的字面、全词的 意思。 3、理解关于词的初浅 的常识。 课前准备 : 1、查字典,掌握 “畔、帐、更、聒”四个 字在这首词中的正确读音 和意思。2、联系地图,大概知道:从何处出发?此时身在何处?前往何处?联系资料,了解:此行的目的。 3、阅读关于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和两种不同理解的赏析,初步形成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 4、反复朗读课文,思考:用怎样的语气来贴切地读好每一句诗。 教学过程: 一、初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2、揣摩朗读,同学互演,有不同意见的小组提出来。 二、细读 1、理解上阕què词意,用贴切的感情朗读上阕。

(1)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正确解释。 交流预习过程中你对这句词的意思的理解; 介绍“互文见义”,这是古诗文写作中的一种方法,意思为: 越过了一程又一程的山和河。 试着用一个词语表达“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 (2)辨析“身从何处、在何处、向何处”。 读诗句——看地图——明去向。 (3)辨析“夜深千帐灯”,并理解其含义。 介绍辛弃疾的《破阵子》; 将辛弃疾的沙场英雄气概与纳兰性德从心底流露出的对自然生活的渴望与欣然作比较,感受纳兰性德深深的爱与痛。 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上阕。 2、理解下阕词意。 (1)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正确意思。(互文见义) 读“风一更,雪一更”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交流你对“风一更,雪一更”的理解。 (2)理解“聒”,“梦不成”,“无此声”。 “聒”,嘈杂的是什么声音? 因为什么而“梦不成”? “此声”指什么声音?家乡真的“无此声” 吗? (3)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下阕? 3、朗读全词。用下阕中的一个词概括全词的主题。 4、理解真正的“故园”“乡心” 。 (1)真正的“故园” 指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图文混排》

图文混排 ——制作小板报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南阳里小学黄醒球 一、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广东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一章计算机文字处理第六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制作小板报的一部分。在这之前已经学过小板报的准备、设置规格、规划,刊头设计和输入文本,学习图文混排能够使小板报主题突出,版面鲜艳,充满生气,活泼感人,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这是首次学习图文混排处理,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演示文稿,网页等图文混排的技能基础;同时,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本课重点:掌握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和剪裁图片。 本课难点:综合应用图文混排的知识,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信息技术差不多两年,具有电脑基本的操作技能。经过本学期的学习,他们也已经熟识金山文字的操作界面及文字排版的技能,初步了解了金山文字操作规律。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制作了一个纯文本的小报,渴望能够将单一的小报进行润色、丰富。电脑技术是一种技能的操作,鉴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中没有电脑,缺少练习,因此操作水平

有一定差距,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小组合作,加强互教互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根据版面需要对图片设置适合的环绕方式。 2)能够将图片剪裁成椭圆形、多边形等,丰富小报版面。 2、过程与方法: 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个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懂得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查书、课件等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学会跟同伴交流,交换意见,互相评价的好习惯。 2)促进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的美感欣赏的培养。 五、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和人性化的课堂管理模式,首先以两幅电子小报对比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悟任务,接受任务,然后通过看课本、观看软件、请教同学、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等多种学习方法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通过学生交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学生演示;复杂问题教师引领,逐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构建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同时,本课还注重发挥学科优势,为学生架设网络评价系统,给学生一个更人性化更先进有效的学习、交流、评价环境。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02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师小结: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4.了解毁灭经过。 (1)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 (2)指名读,提醒学生把心中的感情读出来。 (3)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残暴、野蛮、无耻等。)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闯、搬、掠、毁”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4)英法联军简直不是人,你们恨他们吗?把你们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吧!齐读第5段。 二、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理解“不可估量” (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全体静默,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无声录像半分钟。)(3)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4)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指名读第1段。 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师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感受昔日辉煌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假如历史可以倒转,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 (1)默读第2--4段,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2)边读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做批注。 谁能说一说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建筑宏伟,有无数珍贵文物)要求学生用“因为_____,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句式回答。 建筑宏伟: 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众星拱月”。 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读一读第3自然段。 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师引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然后学生再齐读。 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在圆明园内漫步,会是什么感觉?指名读,读出自己陶醉、自豪的感受-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部分景观图片,配以柔美的音乐,再指名读,齐读 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

全国重点中学前十排行

全国重点中学前十排行 第一: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重点大学升学率全国最高100%,校园环境全国第二(新校 区),9枚国际奥赛金牌,刚举办国际中学校长会议,国际影响力第二。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是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湖北省政府命名的唯一窗口学校。学校前身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创建于1950年9月。1955年改名为华中师大一附中,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评为省级示范学校,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区(武汉东湖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一号)。2005年10月通过湖北省示范学校复评。 中文名: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外文名: NO.1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 华中师大一附中、华师一附中 校训: 厚德博雅、笃学敏行 创办时间: 1950年 类别: 公立中学 现任校长: 张真 知名校友: 易中天 所属地区: 中国武汉 主要奖项: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 湖北省窗口 学校 第二:北京人大附中。 国际影响力第一,校园环境第一,金牌3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坐落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是一所美丽的花园式学校。校园绿草如茵,红墙白窗,学苑的规整宁静中浸润着自然的素朴清新。学校左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右依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一街之隔,尽享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和科学文化氛围。 中文名: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外文名: T he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简称: 第三:湖北省黄冈中学。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情节》详解

《情节》详解 教学参考 0610 1859 《情节》详解 (一)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 1.故事与情节 从故事角度看,小说有两种,一种依赖故事,一种不依赖故事。古典形态的小说里,故事是小说意蕴的承载者,要靠故事才能说话,比如雨果的《九三年》或者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都是围绕故事来展开小说,小说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附着在故事上完成的;到了现代形态小说阶段,一部分实验作家和理论家则认为,小说形式革命的重要任务就是摆脱故事的束缚,离开“讲故事”来写小说,《墙上的斑点》通篇都是意识流,就很难找出完整的故事来。 而情节是一个小于故事的“小说单位”,情节可以构成故事,也可以不构成故事。传统小说往往有一个核心情节,把这个核心情节作为小说的故事主线。有时甚至是先有这个核心情节,然后才有小说。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所以能够诞生,除了依赖作家本人的创作才能,据说普希金提供的一个买卖死人户口的绝妙情节也至关重要。托尔斯泰写《复活》,也得益于检察官柯尼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家门。她从此逐渐堕落,最后当了妓女。这个年轻的陪审员在法庭上认出了她,执意同她结婚以赎罪。没想到婚礼前不久,她竟得伤寒症死了。这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的心中,经过若干年的酝酿,最终成为《复活》的情节主线──虽然小说的情节与真实故事略有不同。 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它也可以不构成故事。有的现代小说“淡化情节”,准确地说,是“淡化故事”,或者说“减少情节的戏剧性”,但情节本身是很难取消的。如《桥边的老人》,没有什么戏剧性,也可以说没有什么故事发生,但是仍然有一系列互为因果的事件发生,比如,因为“我”来侦察,所以看到老人;因为“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推进”,所以老人被迫离开家乡,离开他的动物们,这都是情节。哪怕是像《墙上的斑点》这样的现代小说,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其中依然不乏情节,只不过是众多的广义的小情节代替了狭义的大情节而已。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1023 1641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对豪猪特性的精炼传神的描写;体会调侃的语 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3、德育目标:认识生物进化史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存在,懂得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必将走向衰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总结豪猪的特点,体会精炼传神的语言。 2、难点:由豪猪的濒临灭绝思考人生。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生于浙江桐乡。长篇小说《子夜》是他的代表作。茅盾是语言大师,语言造诣深厚,一生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分析文题,导入课文: 请同学谈谈自己对“绅士”的理解,引出“森林中的绅士”——豪猪。 (三)出示图片,简介豪猪: 豪猪身上有又密又长的刺,像一支支利箭,所以又叫箭猪。生活在小坡、草地或密林中,遇见敌害时,竖起臀部的长刺自卫。以草根、野果为食,也偷吃玉米、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是害兽。 (四)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为什么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

2、豪猪具有哪些特点? (五)积累词语,概括表述: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运用以下词语对豪猪进行简要描述 得天独厚方正持重不慌不忙潇洒悠闲逍遥自得 无所用心知难而退优游自在无病呻吟安安逸逸 (六)品读语句,分析交流: 文中哪些语句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找出来,说说喜欢的理由 1、个人思考圈划 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发言探讨 好句好段,读读品品: ①“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整天,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度。 ②“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得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③“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拚命低着头,倒退着走,同时猛烈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近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笨拙的样子令豪猪更可爱了,而大敌当前却仍不忘吃,可谓从容镇定。 (七)深入分析,思考讨论: 1、齐读课文,思考讨论: 朗读结尾两个自然段,思考对豪猪抱有怎样的感情? 2、思考讨论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制作海报》

制作海报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黄伟祥 教学内容 该内容选自于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课本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了解海报的基本要素和制作海报的步骤;掌握插入“来自文件”图片的方法;灵活运用文字环绕方式,并让学生实践应用──制作海报,对个别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和修正,但这三个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 第二课时的课题是《海报欣赏会》,任务是学生进一步,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全面深度点评、修正,让作品更具艺术性、欣赏性。 ★从教材编排 本小节是安排在《做一个有个性的小画家》、《学做小编辑》等章节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输入文章、美化文章等技能,学会设计贺卡和书籍封面等综合应用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是本课时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节内容后,教材还安排了综合实践《电子板报制作》这一内容,学生在本课时所获得的“插入图片”的方法和“文字的环绕方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拓展,充分展示了这套教材编写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一、学生分析 ★年龄特征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表现欲望强、富有创造力,制作海报的活动为这群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习兴趣 学生第一次接触海报的制作,让他们自主进行精美海报设计,领略海报的美。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抢答”、“拼海报方块图”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习知识与活动热情融为一体,并把学生作品进行网上展览、投票,根据作品得票数评出优秀作品,让学生从学习中收获自信,加深学习兴趣。 ★认知水平 学生已经掌握了输入文章、美化文章等技能,通过设计贺卡和书籍封面,学生对作品整体效果的审美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障碍 学生筛选图片素材犹豫不决,影响制作海报的进程。 二、设计思想与理念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采取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