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9

文献综述9
文献综述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析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题目《浅析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综述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

姓名李育生

班级06020612班

学号06021205

指导教师周丽

《浅析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综述

一、前言

自脱钩改制以来,作为市场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可避免地选择了价格竞争这一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惯用的手段方式。我国审计收费偏低且无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剧了事务所之间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事务所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得不夸大业务量、压低收费价格、收业务回扣,使得审计质量总体下降,公众对会计师的信任程度降低这加大了行业的风险,也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2001年12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对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对审计费用进行了披露,但是披露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有的按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披露,有的又是按年份而不按事务所来披露;有些披露的是实际支付的报酬,而有些披露的是应付报酬。许多上市公司将审计费、差旅费、咨询费等混在一起披露,不披露事务所变更情况;支付报酬的制定程序大部分也未披露。

因此,展开对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势在必行,并且具有高度的现实研究价值。

二、研究主题

针对审计收费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了相当多的研究实例。在国外,对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研究比较早。

国外研究概况:Simunic(1980)最早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10大因素,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控股子公司个数、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亏状况、审计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会计收益率、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等因素在回归方程中并不显著。

Francis(1984)用修正过的Simunic回归模型考察了澳大利亚审计市场,同样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反映上市公司经济交易或事项复杂程度的变量,如(控股子公司个数)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不同的是,Francis发现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

在Simunic(1980)、Firth(1985)、Palmrose(1986)等的研究中,审计师的审计成本以及所要求的利润由三部分构成:审计固有成本(包括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要的费用和所有的机会成本)、预期损失费用(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和会计公司的正常利润。审计费用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系统成本的一部分。被审计单位希望财务报告系统成本最小化,审计师也希望通过审计获取最大利益,审计收费是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双方协商的结果。

Taylor和Baker(1981)通过研究英国审计市场发现:上市公司规模和复杂程度对审计收费的解释度为0.79,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Anderson和Zeghal(1994)

通过构建一个涉及更多变量的审计收费模型考察了加拿大审计市场,发现审计收费与被审计单位规模和复杂程度显著相关,同时还发现外部审计收费与内部审计成本呈正相关关系。Krishnagopal和David(2001)对美国公司在1980至1997年间的审计费用进行研究,发现审计费用与公司总资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我国开始审计收费的研究比西方国家晚,2001年之前,主要是集中在规范性方面的研究,2001年之后,开始有了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

国内研究概况:刘斌等(2003),利用Simunic模型对590家样本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存货与资产总额之比、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之比、盈亏情况、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并不具有重要影响。

王善平(2004)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2002年我国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子公司个数、事务所规模与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存货与资产总额之比、应收款项与资产总额之比、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审计任期、审计意见类型及审计任期与审计意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不显著。

李补喜等(2004)通过研究2001年、2002年我国证券市场A股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费用、审计费用率得出:审计费用与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审计费用率与资产规模显著负相关;资产规模对审计费用率的解释度在71%以上。李补喜(2005)进而以披露了2000年、2001年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审计费用、审计费用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审计费用与审计费用率具有相同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对审计费用率的解释度远远高于对审计费用的解释度,资产规模对审计费用的解释度达到74%。

刘成立(2005)针对在我国集中度低且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中,上市公司倾向于聘请较为配合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审计人的现状,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会计师变更对审计收费没有是明显的影响,也即会计师变更没有带来明显的审计收费下降。

殷得全等(2005)以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变化的关系,发现注册会计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的审计收费标准不一。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注册会计师会以公司盈余管理幅度去衡量风险,并要求较高的回报。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注册会计师会降低审计收费。

耿建新、房巧玲(2006)进行了国际四大会计师务物所与我国本土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四大会计师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并未显著高于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并将现实中存在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比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单项审计业务收费高出的现象解释为客户在规模大小、业务复杂程度、风险程度、

所处地域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客户对不同事务所审计质量认同程度存在显著区别所致。

三、总结

通过对这一些的学习,我的看法有下面几点:

首先,上市公司关于审计收费信息的披露还不规范。上市公司在其年报中对审计费用的披露质量不高,披露的方式千差万别,使得实证研究所依靠的数据无法满足研究者对其的质量要求,进行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研究可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有关信息的披露。

再者,在影响因素中,绝大多数的模型都研究的是市场因素而对于国家政策是否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研究的却很少。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国家政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最后,我国的企业大多数属于国有控股而且股权集中,因此和国外相比对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同审计费用的关系,国内的研究还较少,而且比较极限于表面上的研究。另外非审计服务对于审计业务的影响,非审计服务主要指的是管理咨询服务,随着现代企业对管理咨询服务需求的增加,事务所的非审计服务收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非审计服务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也有待于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参考文献

[1]Dan A.Simunic.“The 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Vol.18,NO.1,Spring1980

[2]AllenT.Craswell&JereR..Francis.“Pricing Initial Audit Engagements:A Test of Competing Theories”[J].The AccountingReview,Vol.74No.2April1999PP.201-216 [3]Francis,J.R.1984.“The effect of audit firm size on audit prices:A study of the Australian marke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6(2):133-51.

[4]Teresa Anderson and Daniel Zéghal.“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further evidence from the Canadian market”[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Vol.24,95,summer1994. [5]Taylor,M.e.and R.L.Baker(1981).“An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Audit Fee”[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Vol.12(Winter),pp.55-60.

[6]Bandyopadhyay,Sati P.,Kao,Jennifer L.“Market Structure and Audit Fe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Fall2004,Vol.21Issue3,p529-561,33p

[7]杨慧贤,李晶.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08,6,65-67

[8]蓝文永,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09,6,99-103

[9]于竹丽.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财会学习,2007,2

[10]周俊峰.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新疆,新疆财经大学,2005

[11]胡雅兰.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定价及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

[12]陈胡青.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关系研究—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D].广东,暨南大学,2008

[13]耿建新,房巧玲.国际四大所与我国本土大所审计收费比较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初步证据[J].当代财经,2006,(1),23-26

[14]王振林.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上海财经大学博士论文

[15]宋献中,角雪岭.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国际发展战略研究[J].会计之友.2006,3

[16]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一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39-44

[17]刘斌,叶建中,廖莹毅.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深沪市2001年报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3,1,44-47

[18]王善平,李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务与会计,2004,3,68-71

[19]伍利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3,7

[20]朱小平,余谦.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之实证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4,12

[21]韩厚军,周生春.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实证数据分析[J].管理世界,2003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 会计1155班同学注意:文献综述和读书笔记在6月9日之前写好,6月9日班长收齐交给本导。 撰写文献综述是教学环节之一。一般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目的是为大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做好前期准备。但是,实际执行的情况不容乐观,常见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从网上搜寻一篇应付了事,老师往往也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退回去重新撰写,往往打个低分。因此,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果就是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学生不知如何选题、也不知如何搜集相关文献,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很被动。针对这一现象,加强对于撰写文献综述的撰写指导就凸现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顾名思义,文献综述就是对围绕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先“综合”再“评述”。文献综述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因为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个观点综述,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以往主要的观点,并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新”的东西,围绕某一选题提出并回答“为什么”,就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何谓“主题”呢?主题就是针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给出的理论解释。比如对于“会计改革”、“盈余管理”、“两权分离”这些经济现象提出的理论。先有现象,再有理论,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有解释力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文献综述就是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总结评述。比如,我们观察到,全世界都存在“会计”这门职业,总有人从事会计工作。那么会计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会计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新技术对会计工作提出了什么挑战?等等,都需要理论进行解释。 对于“会计是什么”,也就是会计的本质问题,国内有三种观点:“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和“控制系统论”。为什么会存在这三种观点?每种观点的逻辑在哪儿?他们是如何论证这些观点的?围绕这些问题就可以写一篇文献综述,题为“对会计本质的几点认识”。 再比如盈余管理,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不是就是利润操纵?盈余管理有那些手法?每一种手法的经济后果是什么?会计准则如何应对盈余管理问题?等等,也可以写一篇文献综述。 再比如,对于“内部控制”问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关心。那么什么是内部控制?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有那些观点?内部控制理论是如何演进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又可以撰写一篇文献综述,题为“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历程”。 宏观一点看,目前全球都在关注公司治理问题。那么,何谓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目前围绕公司治理的研究有那些进展?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有那些?存在最优的公司治理模式吗?公司治理是一个大的题目,在这一范围内,可以进一步细分一些小问题,比如董事会独立性问题、独立董事的效用、管理者薪酬等等都可以进行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会计研一20101311 黄晓纯 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讨的问题,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对现金股利的行为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1961年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不断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挑战。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股东意愿方面,其中在公司内部因素颇多,多采用实证研究,多选取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上,如盈利能力、资本成本、现金流量、控股股东、上年的现金股利、资本结构、流动比率、市盈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首先对每股收益、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又按照现金分红大小排序,分成11个子样本组,并且按照不同的股利支付比率(EPSR、FCFER)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上市公司是通过配股融资和发行新股解决分红现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将个样本的均值对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又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且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在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关系上,现金分红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相对较密切,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的解释性很差,以及相对来说,高ROE、高ONCF和高分红的公司,大多为传统产业,高ROE 和低ONCF公司中分红较少的公司一般属于高科技行业,这表明现金分红与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机会有关。 尹憬(2006)以沪市2004年度发放了现金股利的4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假设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上年度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公司规模、每股净资产、负债比率为主要因素,即假设股权越分散,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当年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公司规模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负债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六大假设,选取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差来反映股权集中度,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用03年发放过现金股利反映现金股利的持续性,用总资产的对数来表示公司的规模,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用相应的公式来表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运用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以及自相关检验,在对假设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接受假设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与现金股利正相关,负债比例

撰写文献综述的几个阶段 Microsoft Word 文档

撰写文献综述的几个阶段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

中国茶文化文献综述

中国茶文化文献综述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滥觞期。 中国茶文化的漫长足迹,印进了中国先秦典籍的字里行间。虽然对于这些零星记载,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词的变更,认识的不同,也在学术界引起争议。但专家学者们一致推崇,并在世界茶史上具有不可动摇地位的唐代陆羽《茶经》,对先秦的茶事则是首肯的。南北朝之后,关于茶事的记载逐渐增多,特别是有关南北饮茶习俗的不同,时人饮茶追求的轶事,有了更多的文化意味和价值。 气度恢弘、舞台壮阔的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定型期。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唐诗,也融汇了更多的茶文化内容,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画面。不仅陆羽、皎然、卢仝等终身许茶者有颇多茶诗,连文坛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也有茶诗名篇传世。这种流风遗韵,影响到其后。 宋辽金元和明、清时代,都是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发展期。 在这跨越几个朝代的950来年中,茶文化典籍文献的进展和风貌又是各不相同的。宋代近30种茶书,记载了这一时代茶业生产的兴盛和品饮艺术的探索。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记载了程序繁复、要求严格、技巧细腻的宋代斗茶;丁谓的《i匕苑茶录》,记载北苑园焙之数和图绘器具,以及叙述采制入贡法式;蔡襄的《茶录》记载斗茶时色香味的不同要求,提出斗茶胜负的评判标准,追求整合技巧和审美内涵的统一,都是当时有影响的茶书。明代50多部茶书相继问世,成为中国古代茶书数量最多的时期。朱权《茶谱》论"清饮之说",把品茗作为表达志向和修身养性的方式,贯穿着求真、求美、求自然的追求,其所持之说,被称为"朱权茶道",并予日本茶道以影响。明代茶书关于茶具艺术和烹茶技艺的载录,更多地表现出创新精神。而清代虽然饮茶更为平民化、更为普及,200多年间仅有茶书10多种,与明代不可同日而语。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 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 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 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 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指就 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 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

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 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 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 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 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 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 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 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

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 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 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 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 的综述的。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 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 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 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 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

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 明代九边军事城镇文献综述明朝时,朱元璋把北元驱逐到漠北后,北元势力虽然分裂成两部分,但仍然非常强大。它的两个部分,瓦拉和鞑靼,一直是明朝最大的敌人。因此,防御北方边疆一直是明朝军事战略的核心,即使在东北女真族崛起后也没有改变。此外,九面是北方边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面。九边是明朝为抵御蒙古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建立的九个边境地区。它叫九边北部边境沿线有几个重要的军事城镇。明初为九镇,后发展为九边十三镇或九边十六镇,俗称“九边”古今中外,九方研究一直在进行。在古代,较为著名的有明代徐伦的《九边图论》、明代韦欢的《明代九边考》、明代应宗的《大一统》、清代孙承泽的《春秋梦》。近代比较著名的有毛沛琦、王力的《中国通史——中国明代军事史》、肖立军的《明朝中后期九边军制研究》、彭勇的《基于边防军沿革的明代北方防御体系研究》、的《明史探索》、赵的《明代九边军制研究》、莫雨英《明蒙关系研究——基于明蒙双边政策和明朝对蒙古的防御》,张德新《明史研究稿》和毛玉陈《明代西北边城论》。与此同时,国外许多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日本是最突出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田村的《北明防御体系》和松本的《北明防御体系研究》等。大多数学者对九边军事城镇的形成时间和序列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差异源于明代对这一制度的错误描述以及不同学者对明代军事城镇定义的不同理解。以下是我对每个观点的详细解释一、明代九方的形成时间和顺序《明史》说:“元人北返,屡求复兴永乐迁都北平,北平三面封闭。正统之后,敌人遭

受的苦难越来越多。因此,在明朝末年,边防非常森严。鸭绿江东起,西至嘉鱼,绵延数千英里,分割土地以保卫政府。起初,辽东、傅玄、大同、延绥四镇相继建立,宁夏、甘肃、冀州三镇相继建立,太原总兵负责地方事务,三边政府设在固原,又称二镇,共九边。“1据认为,经过四镇、七镇、九镇的演变,顺序是大同、辽东、傅玄、岩水、宁夏、甘肃、冀州、太原(岩头统治下)和固原《明史》的记述是从许论的《明太祖九面》抄来的,但现在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范的观点是:“九边是从洪武七年逐步建立起来的,形成于弘治年间,最终定制于嘉靖初年。”另一位学者魏占斌指出:“九边的设置始于明朝成祖时期,完成于明朝孝宗时期。”。他还制定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表,该时间表仅限于空间,目前没有执行。3最近,俞墨英博士在他的论文中提出:“边镇创建于洪武年间,边镇制度基本形成于永乐年间,最终形成嘉靖九边洪武年间,在明军与北方统一的过程中,明朝废除了各地的元制,建立了新的行政和军事机构——都司卫府,并在九边创建了第一批重要城镇。“顺序是北平、大宁、辽东、傅玄、大同、宁夏和甘肃4而赵博士的论文提出:“明九边建于洪武二十五年,完成于嘉靖年间”根据成立时间,分别列出甘肃镇、宁夏镇、傅玄镇、大同镇、辽东镇、冀州镇、岩嘴镇、陕西镇(xi安)和山西镇(太原)。”5日,樊虎博士说:“北方九面军镇始于洪武元年的北平镇,终于永乐元年的傅玄镇九个边防军事城镇的顺序是北平、大同、Xi、太原、辽东、甘肃、大宁、宁夏、冀州和傅玄此外,还有于、肖力军、梁妙泰、彭勇等学者对此问题有不同看法,在此不再赘述。12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互联网作为媒体,集数据开放性、知识密集性、信息全面性、查找方便性等多种优点于一身,成为大学生认知自然、开阔眼界、储备知识的重要平台。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对近年来网络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状况进行总结,试对大学生在学习中对互联网依赖程度进行探析。 关键字:网络大学生学习影响 前言: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系统的高速发展、广泛运用和日益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育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网络环境下个性化、虚拟化、协作化的自主学习行为,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学习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新形式。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规

律,促进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正文: 一、研究背景 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和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网给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中国在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等文章中对中国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综合来说,得出的结果如下:综合起来看,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关联的影响有积极的,更有消极的。这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特点有关。大学生在接收网络信息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好奇心强。青年人喜爱感受新事物、新思想,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标新立异的学说往往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追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_张庆宗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收集、阅读大量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的好坏与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有关,同样,也与研究者对文献综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本文拟就文献综述的作用、种类、写作原则和方法作一简单的探讨。 文献综述的作用和目的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表明作者熟知某一知识领域,由此而建立起当前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通过文献综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熟知某一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使读者对作者的研究能力、研究背景产生信心,从而促使读者有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 张庆宗 湖北大学 1 信心阅读该研究论文。 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摘 要: 原则和写作方法。 主题词: 文献综述;作用;写作

研究找到突破口。 文献综述的种类 2.1 背景式综述 这是文献综述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出现。背景式文献综述介绍某一研究问题的意义、背景情况,将该研究问题置于一个大的相关的研究背景下,让读者了解到该研究在整个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和位置。读者可以从背景式综述中看到该研究问题与前期研究的相关性,并了解到前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2 历史性综述 历史性综述是一种介绍性的综述,主要用于追溯某一思想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者们往往对某一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作历史性综述,历史性综述对介绍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读者通过阅读历史性综述,会对某一学科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3 理论式综述 理论式综述是对解释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不同理论,比较各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并评价他们对该现象的解释力。当研究者需要整合两种理论或拓展某一理论时,往往会作理论式综述。 2.4 方法性综述 方法性综述是研究者对研究成果的方法部分进行综述,评价相关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是否正确、得当,指出不同的研究设计、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等。 2.5 整合式综述 整合式综述是研究者整合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为读者展现出该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要有评价性,在综述中作者要指出前期研究中的优点,尤其是要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是研究者在文献写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总的原则: (1)整理、组织相关文献的笔记。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如引言、结论、段落之间要环环相扣,要衔接自如。 (2)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紧扣主题,清晰、有效、准确无误地表达观点。 (3)采用批判的态度,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不能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对来自权威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 (4)质疑、评价所阅读的内容,要始终记得:并非印成铅字发表出来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缺的。 (5)在阅读一篇论文时,要仔细阅读论文的引言和标题部分,看它们是否与论文其它部分的内容保持一致。 (6)一篇好的论文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阅读时应找出每篇论文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论文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7)一篇论文最容易出现错误和纰漏的地方是方法和结论部分。有些研究者们通常不能有效地解释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因此,仔细阅读方法和结论部分,会找出该研究的瑕疵所在,以便完善后续的研究。 (8)阅读文献时,要注意看结论与前面的数据是否一致。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4.1 确定选题 选题往往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的兴趣或研究的需要而定,也可根据所占有的文献资料的质和量,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选题过大,可能会由于研究者自身知识结构、时间、精力等因素所限而难于驾驭;选题太小,难于发现各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选题要反映学科的新成果、新动向。 4.2 收集文献 确定选题后,要着手收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收集文献可以是手工检索,即将自己阅读专业期刊上相关文献做成读书笔记卡片,也可以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论文期刊检索获得,也可以从综述性文章、著作等的参考文献中查到有关的文献目录。 收集文献时,要采取由近及远的方法,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常常包括前4 2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09学前(2)邵冰青00915517 国内外学着对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做了很多研究。幼儿自身特点、家庭、教师的特点以及幼儿和教师的互动环境都影响着师幼关系的形成。 一、与幼儿相关的影响因素 幼儿作为互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家庭的特点影响着互动的形成。研究表明,开朗、外向、行为积极地幼儿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Fein,Gariboldi,Boni(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内向或是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和老师的互动情况。Brophy,Good认为,教师会格外关心那些与自己亲近的幼儿,而这些幼儿多是积极行动,成绩优异,能够表现自己的孩子。除了幼儿自身的气质外,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影响着互动的结果。Erickson,Pianta(1989)指出,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依恋情况,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二、与老师相关的影响因素 师幼关系还受到教师自身的特征,教师的教育观念等地影响。Rimm-kaufman(2002)的研究显示,教师对儿童的敏感反应是与儿童在课堂的积极调节紧密相关的,并且儿童与更敏感的老师进行互动比与不太敏感的老师互动显示出更多的主动行为。此外,奉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老师更能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Kagan,Smith(1988)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奉行“儿童中心”的教师比奉行“教师中心”的教师进行互动的时间更长,频次更多,对幼儿行为更为敏感。 三、与互动环境相关的影响因素 国外新进研究表明,班额的大小会对师幼互动发生影响。Rimm-kaufman(2002)研究显示,初期被划分为勇敢的儿童在班额较大的课堂中更容易出现拒绝任务的行为,更可能讲话,更可能向教师提出请求。Blatchford(2003)研究显示,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为流畅,更富有个性化,但在大班教学中,幼儿更可能与同伴进行互动,而与老师互动减少。此外,幼儿园处于的环境中的噪音,卫生情况也对师幼互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贾克(2000)研究表明,幼儿园处于的地区往往噪音级别很高,容易影响幼儿的情绪,老师也更易产生怠倦感。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坐具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工业设计 坐具设计 一、前言 芬计师塔佩瓦拉((Iimari Tapiovaara)曾说:“椅子的设计是任何室内设计的开端。”椅子设计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各类家具的设计皆能触类旁通、迎刃而解。因为首先一个基本概念是:没有任何物品的设计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超过椅子;同时,也没有任何一种类型的家具在创造和销售上达到椅子这样的广泛性[1]。 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在椅子的设计、创造、革新上所进行的探索和努力超过了任何类型的家具。任何一位设计师通过一张椅子的创作,同时也在演绎着椅子本身特殊的需求和功能。在实用设计的层面上,一件椅子的设计与创作要与人们心理与生理产生联系,以及考虑座椅的造型和材质。与此同时,还必须联系到使用者在知识、情感、美学、文化等精神层面上的特殊需要。在另一方面,就是设计与制造、工艺、结构之间的基本联系。 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信息文化的广泛传播,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需要“多元化”的设计来满足变化快、需求多、品味高的生活方式[2]。而坐具是家具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器具,所以坐具的设计也要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而进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坐具的设计不仅要在功能上得以改善和提高,还应在外观上得以突破,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也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二、主题 (一)坐具概况 1.坐具的发展历程 (1)椅子的发展过程 椅子的名称源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追溯到汉魏时北方传入的胡床。唐代以

前椅字,多指车上的围栏,其作为人在乘车时的依靠,起安全围护减轻疲劳作用。后世椅子的形式就是受此启发而形成的。从现存资料看,唐代的椅子已相当华丽。如:在《历代帝王像》中唐太宗所坐的椅子就十分精制,四条直腿,带束腰,棱角处起线,上侧安托角牙,后背部立四柱,中间两柱稍高,项上装弧形塔脑,两端长出部分雕成龙头。扶手由后中柱绕过边柱向前兜转搭在前立柱上,扶手与坐面中间空当嵌圈口花牙。扶手尽端亦雕成龙头,与后背搭脑融为一体。坐面附软垫和衬背,前设脚踏[3]。 五代至宋,出现了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新的形式。 明代的椅子类型丰富多彩,有宝座、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多种形式。清代由于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椅子出现了雕饰,成为家具中的珍品。 明代晚期,出现一种坐面以下采用鼓腿膨牙带托泥的圈椅。明代圈椅的椅式极受世人推崇,以至人们把圈椅亦称为太师椅,具有象征意义。 (2)凳子的发展过程 凳子的出现和椅子大体同时,魏晋时期,我国家居生活已经开始使用凳子。此时流行一种圆墩的坐具,形式为两端大、中间细,上下为平面。 唐代中期以后,凳的类型增多。在宋摹唐周肪《挥扇仕女图》中还可看到一种月牙凳,凳的腿与腿之间的边牙上钉有金属环,每环各结彩带二束,此类坐墩显得异常精美,增加了视觉审美功能。 在五代,坐墩又出现了一种两端小中间大的花鼓形式,使用时上面再覆以绣花软垫,名”绣墩”。宫中妇女及舞乐歌女都常使用这种坐具。“绣墩”因两端各雕云纹和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故又名“花鼓墩”。为提携方便,有的在腰间两面钉环,或在中间开出四个海棠式透孔。明清时期的绣墩除木制外,还有蒲草编织、竹藤编织的,也有以瓷、雕漆、彩漆等材质制成。使用时不同季节用不同坐墩,冬季使用蒲墩,夏季使用藤墩,并根据不同季节铺以不同软垫和刺绣精美花纹的坐套[4]。 宋代出现了彩漆坐墩,坐墩形体宽大,呈扁椭圆形,周围开出竖向椭圆孔七个,七孔的边口正好形成七条弧形腿足。椭圆形透孔与坐墩整体的扁椭圆形形成横竖反衬,使之在造型上显得美观敦实稳重。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试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通货膨胀是与市场经济共生的一种现象。其基本内涵是货币价值不同程度的下跌、货币购买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财务会计的编制和计量的基本前提是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或者基本稳定。因此,在通货膨胀下就会动摇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影响企业所有者对财务状况和真实经营成果的认知。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和管理决策。本文主要就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计量的不良影响.真实反映企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讨论,以及有助于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认识.。 一、我国研究现状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余艳琴(1995)认为:通货膨胀问题是困扰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共同问题之一。我国通货膨胀除了以抑制、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外,还有其特殊性。就是无明显周期性,是从隐蔽性转化为公开性。 王自力(2008)认为:从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逻辑来看,尽管我国目前爬行式通货膨胀仍将可能持续一两年的时间,但最多形成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发展成加速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因此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加快,将能有效减轻基础货币被动投入压力,缓解流动性过剩格局,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 易宪容(2007)认为: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因为,农业不仅与通货膨胀的权力源最远,而且在整个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门。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二)通货膨产生的原因 徐瑞娥(2009)认为: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产生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是经济结构矛盾引发的经济总量矛盾。首先,资本收益和劳动力薪酬的要素价格不合理,不仅导致了居民收入率水平较低,也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次,居民收入率较低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造成了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与国内资金过剩和产能过剩的矛盾。再次,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导致我国必须通过扩大出口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既增大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又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后,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早前有些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规划分析,但如今经济已经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其波动情况值得关注,并且在美联储启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各国竞相压低本国汇率的外部情况下,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漩涡中心。因此基于“后危机时代”这个大背景,本文的论述对今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早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置于“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对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理论的文献期刊。

1 后危机时代 1.1后危机时代的概念 所谓后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复苏。主要世界组织和预测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乐观,连续几次上调预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1月26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该组织2009年10月预计的3.1%;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加速增长,预计增幅,预计增幅为4.3%,也高于上次预计的4.2%。其中,2010年美国增长2.7%,欧元区增长1.0%,日本增长1.7%。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10.0%,印度增长7.7%,巴西增长4.7%,俄罗斯增长4.0%。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好于预期的复苏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平稳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报告中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2.1%和6.0%,2011年增速将达到2.4%和6.3%。 1.2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是世界市场比危机之前变得更加拥挤。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后会提高储蓄,减少消费。 二是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美国、西欧经济不会衰退或者负增长,但会有一段时间的零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印度明年要达到9%,拉美国家明年会有5%左右的增长。 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体经济。金融永远是和风险相联系的,过去片面强调金融,过度依赖金融。现在各国开始认识到,要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的基础。

明代的军屯

《明代的军屯》读书笔记 文献综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与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书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小霞 2011级国政2班 学号1108030216 2013年11月11日

《明代的军屯》读书笔记 一、出处: 王毓铨:《明代的军屯》,中华书局,1965年版。 二、本书逻辑 明代的军屯主要有四类:民屯、谪屯、商屯以及军屯,而王毓铨在《明代的军屯》这本书中主要以军屯为主题进行论述。王毓铨将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明代军屯的制度和作用主要是介绍明代军屯的具体内容,如: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军屯的组织结构和作用等。下编明代军屯上的生产关系及军屯的破坏主要是讲述了明代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随之而来的不断的民田化导致了军屯的破坏。 中国历史上的军屯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从汉到宋是第一个阶段—边防军屯,军屯主要以局部驻防军兼营屯种,以供局部的需要。兼营屯种的驻防军几乎全在边缘,不在腹里,期间军屯制度主要遵守的一个原则是边镇屯田为的是省转运、固防守。由辽金到明是第二个发展阶段,也是军屯制度变化从开始到完成阶段。辽金特殊的军事制度以及他们都是从外来占据腹里的土地和人民,这些因素决定了军屯制度变化的开端。辽金统治者为了镇压和防备被占据着的反抗,把军队散驻在被占据地区之内,因此,军屯遍布各地。由此便可以看出军屯制度前后的不同了,此前的屯田是边镇屯田,重在外境,辽金以后的则是遍地屯田,内外全有。但是金代的军屯还没有操守正军和屯田军的分离,直到元代,正军、屯军分别组织,分别管理,这是元代军屯制度上的新创设。明代的军屯制度是元代制度的延续、加强,也是封建社会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具体反映,不仅使军役来源有保证,也要军队的供应有保证。 明代军屯的建置主要是设卫分军屯田,并制定几种极为重要的屯田法令,完备当时的军屯制度。主要体现在军屯的新增上,洪武以后增设的军屯,其性质不外乎是腹里军事据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要塞、水陆交通枢纽以及边防地区,随着军屯的创设,卫所也有所改变和增设。 王毓铨主要就旗军拨屯分数、余丁顶种、屯田分地亩数、军屯地土来源,及其总额、牛具种子、屯田子粒和屯种组织、管理监督等几个方面叙述了明代军屯的具体经营情况。以下对这些内容加以简要介绍。 根据明代初年的军屯法令,在屯地上进行生产的,是由各卫所拨出来的一部分旗军,也叫屯田正军,有别于屯田军余。旗军拨屯分数主要是遍地三七守屯,腹里二八,但这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开始的时候,屯守分数是没有严格准则的,因时因地都有些差别,直到洪武二十一年,更定屯田法,守屯分数只有两种:十之五和五之四,冲要卫所旗军屯守中半,其余的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其后,屯田法又有所改变,“诏天下卫所军以十之七屯田”,七分屯种,三分守城这三七比例合乎一般所知的边地守屯制度,但并未被严格执行。到了永乐二年,再次更定屯田法,只给了个原则,各地因地制宜。总体上看,明代卫所旗军屯守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