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会计研究》1997.6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张佑才

近年来,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出现了新的格局。国际资金流动更加迅速,资金市场工具多样化,对外贸易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并有效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对外经济合作和交流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情,而是关系到能否发挥各国经济技术人文优势、推动技术进步、合理配置资源、最终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大事情。对外开放,才能不断增进人类福利,互不往来,不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不断推进对外开放事业,在吸收和利用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围绕对外开放,我们不断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训人才,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中国市场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与世界其他新兴市场一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会计行业既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是与会计行业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分不开的。当然,会计行业对外开放,也与其他行业的对外开放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将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本身的内在规律逐步创新和完善。今天,在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的大背景下,在人类即将迈进21世纪门槛的前夕,总结和研究中国会计市场开放的成就和经验,探讨和展望中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和发展问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在探讨中国会计市场开放和发展这一话题时,显然绕不开会计准则问题。本文就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及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以便于各国会计界、金融界、企业界等各方面人士更好地认识、理解中国的会计政策和主张。

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和成就

会计信息作为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和经营成果、考核管理责任、服务于科学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下,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容、结构和方式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对经济运行的反映重点也是不一样的。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开放,有必要对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革,建立起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会计规范体系。为此,我们对中国会计制度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证,将中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设定为三个阶段,即试点和探索阶段、模式转换阶段、体系完善阶阶。到目前,前两个阶段的改革已经完成,基本上建立起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衔接的、适应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会计规范体系。目前我们正着手第三阶段的改革,即根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形势,通过建立会计准则体系,对新的会计规范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一直处于率先改革的地位。我们一方面针对国有企业改革

1

的各项新举措,相机对适用于国有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了个别改革和补充;另一方面,适应股份制试点和引进外资的需要,根据股份制试点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要求,分别于1985年和1992年上半年制定并实施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后来又将其中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扩展为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以上试点和探索,为全面改革会计制度积累了经验,也培训了人才。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准备,我们于1992年底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据以制定的十多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并于1993年全面实施,基本实现了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换,在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考虑会计信息服务于宏观经济决策需要的同时,充分肯定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第二,明确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提出了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谨慎性等在内的会计信息质量指标体系;

第三,确立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要素体系。

通过以上改革,各行业、各部门、各种经济成份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大体上得到了协调,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主要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等与国际会计惯例基本衔接,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了公平竞争,为国内外投资者有效地作出投资和信贷决策、客观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机会创造了条件,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会计信息作为服务于特定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的有效机制,必须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建立起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的会计信息质量完善机制。为此,我们在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以后,立即着手进行第三阶段的改革,即建立起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会计准则体系。自1993年年初以来,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预想成果,从1994年开始陆续完成并发布了近30个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这些征求意见稿正在最后定稿阶段,即将发布并在部分企业试行,然后逐步推开,可望在“九五计划”时期全面实施。

制定和实施中国会计准则的主要做法

为了顺利推进中国会计准则事业,我们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的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我想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些说明,希望有助于国际会计界的同行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会计政策,对处于经济体制转换中的其他国家也许有一些参考价值。

第一,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上,处理好政府与民间的关系。我们注意到,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是由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即所谓的公认会计原则。但在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职责则是由作为政府部门的财政部负责的。我们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时间不长,由政府部门来组织推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由于会计准则涉及到许多技术性问题,会计信息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更是不同经济利益的协调,所以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应当吸收各方面力量参与。为此,我们在设计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时,将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作为会计准则制定程序中的必经环节;为体现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建立了国内国外咨询专家组;召开国际研讨会专门就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听取国内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实践证明,目前这样一种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会计准则制定形式是有效的。

第二,在改革进程上,处理好渐进改革与模式转换的关系。改革会计制度、建立会计准则, 2

实际上是会计模式的转换,涉及到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报表以及计量基础等诸多方面。国内外许多同行也早就建议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准则体系。然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经济成份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换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市场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相对长期的事业,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全面转换会计模式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在转换会计模式时也不能指望全面采用发达国家的全部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所以,处理好渐进改革与模式转换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在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进行试点,特别是先在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试点企业这样一些新经济成份实行新的会计模式,积累经验,然后相机推进会计模式的转换。

第三,在国际协调上,处理好国际会计协调与中国国情的关系。世界许多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方面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取得了积极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为服务于国际经济技术资金流动,也要求搞好国际会计协调。所以我们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借鉴发达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经验,研究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注意吸收其他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适用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情形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会计信息是服务于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的,它受到法律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会计队伍状况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制定会计准则时,我们也考虑了中国现实经济环境及其对会计信息的特殊规定性。

我们对国际会计协调的主张

各国会计界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的努力已有很长一段历史。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跨国公司和境外筹资规模的扩大,对国际会计协调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各国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给国际资金融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造成了很大障碍。我们在这方面也是深有体会的。为顺利推进国际会计协调事业,使会计职业和会计信息更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沟通世界经济的桥梁,我们有以下一些基本看法。

第一,我们十分赞赏并积极支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证监会国际组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在推进国际会计协调方面所作的努力,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作为国际会计协调主要机构在这方面的有效工作,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会计准则核心项目。

第二,国际会计协调应当本着服务和促进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发展这一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有用性和可比性,平等协商,保证质量。

第三,区域会计协调应当成为国际会计协调的推动力量。我们注意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协调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还出现了双边的、多边的会计协调机制。本着推进国际会计协调事业这一宗旨,我们支持区域的、双边的或多边的会计协调形式和途径,希望区域的、双边的、多边的会计协调为国际会计协调创造有利条件和积累经验。

第四,中国会计界将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事业,并身体力行,在制定和实施中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关注国际会计协调和各国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将国际会计发展的最新成果吸收和体现到中国会计准则中。

本文系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在迈向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改革与会计市场开放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3

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的主要因素分析

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的主要因素分析 [摘要]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诸多财务事件的发生,鞭策了经济界专业人士对传统会计准则的各种反思,事实上,会计准则的影响往往要比想象中的还要深远重大,而会计准则本身的制定又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其产生发展的因素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会计准则的制定是项艰难而又具有挑战的工作,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阐述了会计准则对企业、经济利益方等的影响,分析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和模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制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着重分析,总结了我国会计准则给经济稳定带来的积极作用,最后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制定主要因素积极作用建议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疾速生长,会计标准体制呈现出了相应的成长,适时革新的形象。据了解,早期安然公司的破产激发了经济界领导者对会计准则制定导向问题的高调关注,随其后的世通的财务舞弊更为严重,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会计准则制定中各种问题的讨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诸多财务事件的发生鞭策了经济界专业人士对传统会计准则的各种反思,事实上,会计准则的影响往往要比想象中的还要深远重大,而会计准则本身的制定又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其产生发展的因素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会计准则的制定是项艰难而又具有挑战的工作,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 针对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不同的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影响。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法制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都是影响会计准则制定的主要因素。会计准则不仅保障经济工作有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更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量,所以,应该完善基于经济稳定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发掘会计的风险解释功能,以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客观地说,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具有理论基础和环境基础的。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阐述了会计准则对企业,经济利益方等的影响,分析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和模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制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着重分析,总结了我国会计准则给经济稳定带来的积极作用,最后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建议。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作者:————————————————————————————————日期: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摘要]: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化;国际协调; 2006 年2 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一、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 1、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总体上说,新的原则体系,是对原来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的变更、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什么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规则导向、目标导向 姓名:魏星 班级:08级会计五班 学号:2008485021 指导老师姓名:冯雪莲 中文摘要:会计准则制定中的”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是世界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关于规则导向,原则导向,目标导向的讨论更是日渐激烈。 关键字:规则导向,原则导向,目标导向,概念,比较,重要性,约束条件 关于“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概念与比较: 首先,在这里阐述一下关于”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概念。”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概念是从规则和原则这两个基本概念出发而引申的。一般意义上讲,规则是指用条文的形式来规范社会生活:预先都规定好了条条框框,什么样的情况就怎样进行处理,对号入座;而原则是指给出一些道理和逻辑来作为判断的基本理由和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所谓的大陆法系是规则的,英美法系是原则的。 在会计准则这个领域,却很难划分为规则和原则两类。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只是单纯的原则,或者只是单纯的规则。现实的情况是:有些国家的会计准则中原则多一些,而另一些国家的会计准则中规则多一些。所以我们只能说,某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是以原则为导向,而另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导向;会计准则中原则多些,则为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中规则多些,则为规则导向。 美国文化从根子上秉承英国传统,从而才有英美法系一说。美国的社会规范,包括会计准则,不可能是由规则组成的。所以,批评美国会计准则的人,包括美国人自己,都没有说它是规则,而是批评它是规则导向,意在说明里面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会计准则研究课程试题A卷

东北财经大学09级会计学专业《会计准则研究》课程试题(A卷) (2009-2010学年度第1学期) 一、简述题(每题5分,共30分)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有何异同?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列示这些项目? 2.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考虑计提减值的资产范围包括哪些?哪些资产减值准备允许转回? 3.资产负债表中,初始计量或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有哪些项目?其公允价值变动应分别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4.在债务重组、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业务中,如果涉及非现金资产的处置,则不同类型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分别如何处理? 5.根据38个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哪些交易或事项需要按照或有事项的原则确认与计量负债? 6.在资产负债表中,满足什么条件的资产或负债应确定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二、案例分析题(共70分) 案例一(15分): 星海公司为一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星海公司在编制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时,内审部门就2008年以下有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和会计处理提出异议: (1)2008年6月1日,星海公司购入A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5%有表决权股份,对A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该股份的限售期为12个月(2008年6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除规定具有限售期的股份外,A上市公司其他流通股自首次公开发行之日上市交易。星海公司将该项股票投资分类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 (2)2008年7月1日,星海公司从上海证劵交易所购入B公司2008年1月1日发行的3年期债券50万份。该债券面值总额为5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于每年年初支付上一年度债券利息。星海公司购买B公司债券合计支付了5 122.5万元(包括交易费用)。因没有明确的意图和能力将丙公司债券持有至到期,星海公司将该债券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2007年2月1日,星海公司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购入C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80万份,该债券面值总额为8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支付款项为8 010万元(包括交易费用)。星海公司准备持有至到期,并且有能力持有至到期,将其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星海公司2008年下半年资金周转困难,遂于2008年9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售了60万份C公司债券,出售所得价款扣除相关交易费用后的净额为5 800万元。出售60万份C 公司债券后,星海公司将所持剩余20万份丁公司债券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准则改革研究论文

会计准则改革研究论文 关键词]会计准则体系;概念框架;公允价值;财务报告体系 [摘要]我国现有会计准则失效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缺乏统一的概念框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些变化趋势相比较,也存在很多挑战。想要建立一个与国际相融合的财务准则体系,任重道远。 今年,财政部会计司确定的会计管理工作重点是深化会计改革,强化会计监督,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等。一方面,要对以前发布的16项会计准则进行全面改革和梳理,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力争发布20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基本形成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的准则体系将由40余项会计准则构成,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要在年内做好这些工作难度较大。 首先,原有会计准则的梳理难度比较大。 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看,制定者很少考虑企业行为对

会计准则的可能影响,从而导致会计准则部分失效。原有会计准则的失效原因很多,例如,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亏损后,公司制企业按照5%-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支出如职工宿舍、食堂等公益性固定资产的购建。从企业行为选择所造成的结果看,现行公益金的会计处理至少有两个方面存在不足,一是不能反映职工享受福利的大小,二是企业行为选择的不同使不同性质的企业处于不同的竞争层面。从公益金的性质及会计处理技术来看,一是现行准则与所有者权益的概念不相符。按我国法律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所有权属于所有者,但是受益者却是全体职工,所有权与受益权不一致。二是不能反映公益金使用的结果。从购置前与处置后的静态比较看,公益金数额相等,即此类资产的使用过程并没有体现出公益金的耗费过程,也不能准确反映会计收益,公益性固定资产的使用不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其折旧和处理损失没有形成相应的收入,不符合配比原则,不应作为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收支进行确认。同时,是否购建公益性固定资产的选择权在于企业,不同选择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截然不同。 其次,建立一个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准则体系,任重道远。 近几年国际会计准则中出现了很多与我们原有认识有

论新旧会计准则研究

学号:2009296论新旧会计准则研究 2011年6月5 日 目录

内容摘要:…………………………………………………………………………………………I 1 导言 2 新旧准则的差异性 2.1合并报表会计处理办法的差异 2.2债务重组方法发生差异 2.3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 2.4长期股权投资的差异 2.5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差异 2.6费用资本化发生差异 3新会计准则的进步性 3.1新会计准则使财务信息更加可靠 3.2新会计准则适应经济生活的发展要求,内容上有所创新 4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 4.1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使会计准则更具有可操作性 4.2加强会计人员培训 4.3加强诚信职业道德建设 4.4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4.5完善公司管理机制 5 新会计准则对未来的益处 5.1准则变化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5.2新会计准则更加强化了会计的功能 5.3企业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新准则带来的挑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我国的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于1992年11月颁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这十多年里,我国经济和法律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准则的一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装订修改。于是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颁布了39项会计准则(由1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和1个应用指南构成)和48项审计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在境内上市公司实行。新准则体系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兴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使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化,减少了中国投资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境外投资人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为中国参与国际间的贸易与投资活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不仅增添了若干个新准则,而且进行了重大修改,使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 关键词:“差异性”“进步性”“会计准则”“问题与对策”“未来”

为什么要制定会计准则

为什么要制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主要依据和指导原则。基本准则又包括总则和一般准则,总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一般准则包括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有用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清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性,谨慎性,重要性等。这些原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会计准则是按照基本准则的内容要求,针对各种经济业务作出的具体规定。它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可以根据其直接组织该项业务的核算。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核算的技术标准、信息披露的操作规范和会计工作质量控制的准绳,一般由权威机构制定和发布,从而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制度刚性。 一、具体会计准则产生的动因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会计发展与变革的动力在于会计与经济活动之间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集中表现为经济体制对会计的客观要求。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首先考虑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这对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流动,保证平等竞争,规范各行业会计工作将起良好的作用。会计准则产生的动因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关因素有以下两方面 1.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原有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会计进行改革。因此,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完善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二是经济基础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经济基础环境包括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等等。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尽管经济模式及所有制成分有了较大变化,但国有经济成分毕竟仍占主导地位。所以,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实际上体现了我国目前经济基础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三是上层建筑对会计准则的影响。政治法律因素对于会计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在不同的国家,其法律对会计准则制定影响的力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美国、英国等是授权给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和颁布会计准则。而法国、德国等是政府直接参与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我国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直接组织制定和颁布的,因此,体现出较多的法律强制性和权威性。 2.企业产权制度的变化。在两权合一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既是企业的投资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因此,企业会计职能主要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必得的信息,这时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是合一的。但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不再直接从事企业经营,但由于自身利益所在,必然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用户。同样道理,债权人也成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企业经营者则主要履行提供财务信息的职责。从使用者的角度看,会计准则是对会计信息提供者行为的规范,以便众多用户能够理解他们所需的会计信息。从提供者的角度看,会计准则又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规范,以约束其会计信息的无限要求,并解决双方口径不统一的问题。因此,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二、具体会计准则产生的社会效应 会计准则作为我国会计改革的核心,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它具有两重性质:一是会计准则以其技术性的规范化形式,首先成为客观约束机制,使会计实务处理达到科学、合理、内在一致,这是会计准则的自然属性。二是会计准则具有直接、间接的“经济后果”,这是由会计准则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将影响企

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研究-最新范文

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研究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开始趋同,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跨国企业实现稳定发展。所以,积极参与国家会计准则的不断改进与健全,实时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嬗变过程是非常关键的。据此,本文以会计环境视角,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家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会计环境视角;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 1会计环境概述 会计环境就是与会计发展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决定着会计理论、组织、思想、法制、发展水平的客观条件,就会计环境角度,探究会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了解国家会计环境的基础上,才可以深入理解会计模式演变的动因。其次,从会计环境理论中,能够获取准则的发

展历程,并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进行适当评价。最后,在充分了解会计环境对其发展影响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正确引导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优化改革。 2目前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形势分析 (1)国际金融监督管理框架正在逐步重新构建,而且其国际协调性也在随之增强,从而导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要求也有所提高。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之后,世界经济开始不断走向衰竭。而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组织与各国政府开始积极深化改革金融体系,据此确保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推动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其一,20国集团与金融稳定理事会明确指出,必须全面监督管理系统性风险,加强国际之间友好合作,构建完善的系统金融风险预警与解决机制。其二,国际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正在尝试制定一套金融监督管理新标准,以及科学有效的执行模式,以此对各金融机构做好监督管理工作。(2)美欧主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新型经济体制产生的影响不断在扩大,国际地位也在提升。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结构上,新兴经济体制的影响力

以规则制定与以原则制定会计准则的比较

由于市场失灵和不同利益集团对会计信息产生不同偏好,制定会计准则成为必要,目前,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即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和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前者的主要代表是国际会计准则和英国财务报告准则;后者的主要代表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可以说,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然而,美国自2001年11月发生的安然会计丑闻后,又相继发现世通、施乐等公司财务造假,迫于要求一般公认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基础的呼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将其列为议事日程,似乎原则为导向制定模式日渐占据上风。究竟孰优孰劣?下面通过对比,阐明各自优势和劣势,这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大有由计会借鉴作用。 一、以规则为导向会计准则的利弊 FASB制订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是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典范。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制订模式,除了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外,还力图考虑到原则适用的所有可能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对原则的运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则。所谓所有情况,既包括适用准则的情况,也包括不适用准则的有关例外。为了对具体规则予以说明,准则中还包括大量的解释和执行指南。可见,例外、解释和执行指南是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两个显著特点。 (一)优势:这种力图为每一种可能情况都提供“唯一”答案的准则制定模式,其目的是希望在任何时侯都能为会计职业人员提供技术参照标准,以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相似交易、事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硬性的操作标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人员的酌定行为。由于每一种可能情况都有相应的规则,在诉讼纠纷中会计职业人员便可诉诸有关规则抗辩,这一点在诉讼爆炸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会计职业人员而言,详尽的规则还限制了监管机构对会计行为过程的事前介人,而将其权限限制在事后的职业判断评价,同时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监督、制裁的依据。 (二)劣势:尽管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制定模式有上述优势,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是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于详尽、复杂的会计准则带来了准则制订、实施的高成本。力图考虑到所有可能情况的准则制订模式,必然带来百科全书式的会计准则,一些复杂经济业务的准则动辄上百页,由此造成准则制订程序过于繁琐、缓慢。这其中固然有FASB所要求的应循程序或业务性质复杂之故,但力图对每种情况都给出唯一规则的指导思想无疑加大了准则的制订成本。并且,再详尽的规则也是以已发生的事实、或发生事实的预期为考虑对象,当出现经验、预期之外的情况时,着眼具体规则的准则往往难以及时给出恰当的答案,难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规则导向准则可能无法发挥预期的规范作用。对业务的处理规定得过于细致,使得财务报告的编制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满足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固定模式,而不是如何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内在本质,致使本应反映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流于形式上的处理。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史蒂夫·泽夫指出,美国是世界上对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最为苛刻的国家,然而苛刻的要求却未必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由于过分注重形式,公司的财务报告已经不太能够向投资者提供关于仁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信息,在许多方面已演化成数字游戏。安然公司正是把SPE作为其隐瞒负债、掩盖损失的工具,导致1997年-2000年期间高估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其次,世界是不断发展和迅速变化着的,经济活动日新月异,新型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不断涌现,复杂程度也日益加深,这种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无法满足也不可能满足未来日趋复杂和变化的不确定性情况,而充其量只能适用于准则出台当时的外界条件。此外,尽管现行会计准则如此详细,但仍不完整,并没有将所有行业和业务事无巨细均包含在内,它的适用范围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再次,规则导向准则中的详细规定易助长会计职业人员在财务报告过程中的“按章照搬”,

会计准则制定方法

会计准则制定方法

摘要 因安然事件和《萨班斯法案》的推动,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讨论十分热烈。法案责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研究美国采用原则导向制定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实施的途径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而将会计准则制定方法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规则导向、原则导向还是目标导向,这一问题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会计准则的特点。 关键词: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理想会计准则

目录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 (1) 1.要改变目前企业监管和考核体系 (1) 2.公司治理结构要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完善 (1) 3.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要求 (1) 4.会计职业界要加深对会计的理解 (2) 5.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的认知要有一个提高 (2) 二、理想会计准则的特点 (2) 1.必须将财务会计的目标放在首位。 (2) 2.应当具备平衡会计信息的各种质量特征。 (2) 3.要能反映经济现实,中立、无偏。 (3) 4.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3) 5.需要适量的应用指南 (3) 三、我国的现状 (3) 结语 (4) 参考文献 (4)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中,有的是原则导向,有的是规则导向,而有的则是规则。原则导向有很多成功的实践。例如,投资类型的划分。“两则两制”中以50%划分控制与非控制,1998年的投资准则,50%以上就是控股,25%以上就是具备重大影响。但高于50%而没有实际控制,还是不叫控制,低于50%的但实质上能够控制企业也叫控制。这就是原则导向的重要体现。 1.要改变目前企业监管和考核体系 要改变过多地以利润考核一个企业的做法,从短期的考核一个企业改变为从长期来考核企业,不仅要考核利润,更多地同时要考核企业的资产,不以企业是否盈利来作为考核的标准,而是把考核的权力交给投资者,由投资者“用脚投票”。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企业的考核上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考核,监管的核心是利润,把利润作为监管企业、上市公司的依据,那么会计准则的制定自然就要更多关注利润,这使得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考虑到利润操纵的因素,不得不设定很多的规则来限制利润操纵。 2.公司治理结构要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完善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第一位的,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判断、就没有目标,就没有经济实质,现在我们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保障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比如内部人控制很严重,注册会计师由内部人所聘请,不能独立地发表意见,容易放大目标导向或原则导向甚至规则导向留下的判断空间。只有独立性得到了保障,会计才能从会计目标的角度来反映经济现实,目标导向带来的问题才可以有效地加以限制。 3.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要求 在经验、估计、会计经济实质的透彻理解等方面,目标导向对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要求很高。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前后一致、内部贯通,要能达到会计目标的要害,深刻把握会计目标和会计工作的内在关系等。另外,准则制定者在准则的制定中,要时刻把握实现“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这一中心思想。

会计准则制定方法

摘要 因安然事件和《萨班斯法案》的推动,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讨论十分热烈。法案责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研究美国采用原则导向制定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实施的途径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而将会计准则制定方法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规则导向、原则导向还是目标导向,这一问题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会计准则的特点。 关键词: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理想会计准则

目录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 (1) 1.要改变目前企业监管和考核体系 (1) 2.公司治理结构要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完善 (1) 3.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要求 (1) 4.会计职业界要加深对会计的理解 (2) 5.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的认知要有一个提高 (2) 二、理想会计准则的特点 (2) 1.必须将财务会计的目标放在首位。 (2) 2.应当具备平衡会计信息的各种质量特征。 (2) 3.要能反映经济现实,中立、无偏。 (3) 4.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3) 5.需要适量的应用指南 (3) 三、我国的现状 (3) 结语 (4) 参考文献 (4)

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方法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中,有的是原则导向,有的是规则导向,而有的则是规则。原则导向有很多成功的实践。例如,投资类型的划分。“两则两制”中以50%划分控制与非控制,1998年的投资准则,50%以上就是控股,25%以上就是具备重大影响。但高于50%而没有实际控制,还是不叫控制,低于50%的但实质上能够控制企业也叫控制。这就是原则导向的重要体现。 1.要改变目前企业监管和考核体系 要改变过多地以利润考核一个企业的做法,从短期的考核一个企业改变为从长期来考核企业,不仅要考核利润,更多地同时要考核企业的资产,不以企业是否盈利来作为考核的标准,而是把考核的权力交给投资者,由投资者“用脚投票”。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企业的考核上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考核,监管的核心是利润,把利润作为监管企业、上市公司的依据,那么会计准则的制定自然就要更多关注利润,这使得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考虑到利润操纵的因素,不得不设定很多的规则来限制利润操纵。 2.公司治理结构要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完善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第一位的,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判断、就没有目标,就没有经济实质,现在我们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保障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比如内部人控制很严重,注册会计师由内部人所聘请,不能独立地发表意见,容易放大目标导向或原则导向甚至规则导向留下的判断空间。只有独立性得到了保障,会计才能从会计目标的角度来反映经济现实,目标导向带来的问题才可以有效地加以限制。 3.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要求 在经验、估计、会计经济实质的透彻理解等方面,目标导向对会计准则制定者的要求很高。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前后一致、内部贯通,要能达到会计目标的要害,深刻把握会计目标和会计工作的内在关系等。另外,准则制定者在准则的制定中,要时刻把握实现“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这一中心思想。

租赁会计准则研究

租赁会计准则研究 经济业务的发展要求规范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改进可以促进经济业务更好的发展。新世纪以来全球租赁业的快速兴起与发展要求一套完善的租赁会计准则与之配套,而现行租赁准则产生的表外融资问题饱受争议,尤其是近年来日益突出。2006年7月,两大准则制定机构(IASB&FASB)正式联合发起了对租赁准则的修订项目,于2009年3月发布《租赁:初步观点(讨论稿)》,接着于2010年8月发布《租赁(征求意见稿)》,在全球征求意见,并且计划于2011年6月颁布正式的国际财务报告租赁准则,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新租赁准则未能如期颁布。2013年5月,两个委员会再次在全球发布《租赁(征求意见稿)》,重启了租赁准则修订项目,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再次成为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 现行租赁会计准则存在很多弊端,租赁准则改革势在必行,IASB/FASB为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希望能够设计出可以改进新准则的租赁会计模式。然而,无论是2010年的征求意见稿,还是去年新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的修订意见都没能得到普遍支持,全球很多意见反馈者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革租赁准则才能达到既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又能实现与新概念框架一致?这是个基本问题,也是个艰巨的难题,它是否有解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两个委员会仍应耐心倾听各方意见,努力寻求成本效益原则下的最佳平衡点。中国目前执行的租赁会计准则(CAS21)已经与国际租赁会计准则(IAS17、FAS13)实现实质趋同,并将按照会计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的规划进行相应修订,因此,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必将对中国租赁准则和租赁业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租赁会计准则展开研究,探讨准则修订相关问题,期望能为国内外租赁准则改革提供有益的建议。文章共有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等基础问题。第二章为现行租赁会计准则,阐述和比较国内外现行租赁会计准则(IAS17、CAS21)为后文探讨租赁会计准则改革作铺垫。第三章为租赁会计准则改革,评述现准则存在的缺陷,指出修订准则的目标,再梳理租赁会计准则制定历程与改革进展,以及下一步计划。 第四章为《租赁(征求意见稿)》:内容与评析,针对初版征求意见稿和改进版征求意见稿,先介绍其中的重要内容,再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并且比较了两版征求意见稿的异同。第五章为关于国际及国内租赁会计准则改革的一些思考,基于

2021年各种会计准则的比较模式讨论

2021年各种会计准则的比较模式讨论 一、典型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根据对会计准则制定公平与效率的不同追求,可以将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分为三种:①公平导向型模式,或称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这个负责制定会计准则的民间组织就成为各个利益集团讨价还价的平台,大家可以在此畅所欲言,表达各自心声。由民间组织制定会计准则可以保持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平性。②效率导向型模式,或称政府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模式。政府拥有权力优势,可以省去冗长的讨价还价过程,加快会计准则制定的速度,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③公平效率兼顾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政府机构有监督、管理的权力。这种折中方案虽兼顾公平与效率,但也可能两者都顾不上。笔者认为,这三种模式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应该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文化背景来进行取舍。 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直接促成了1933年美国《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诞生。根据这两部法律,美国成立了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同时授予SEC制定会计准则的法定权力。但SEC先后又将这项权力转授给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民间组织。至今,美国依然保持FASB这一民间组织负责制定会计准则、SEC这一政府组织负责监管的模式。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模式。

在经济繁荣时期,这一模式体现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受某一强势集团所左右,从而尽量保持公平,对社会压力予以回应,使得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可实施性。但在经济衰落时期,这种模式的缺点却盖过优点。采取公平效率兼顾模式的FASB在美国爆发一系列会计丑闻后遭到众人批评。在FASB制定会计准则时,如在石油天然气勘探成本会计准则、外币折算会计准则、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国会向FASB施加强大压力,结果无一例外地是公司管理者利益集团占了上风。也就是说,在这些关键性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都充分地体现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其他集团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从这一点而言,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司管理者这一强势集团所左右。当然这与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有密切联系,美国大公司中普遍存在“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现象,为此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利益集团占据上风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美国会计准则制定采用充分程序在有些时候也确实降低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最典型的是合并财务报表。美国会计界早在1978年就开始关注合并财务报表。当FASB公开要求对以前发布的各项财务会计准则进行评论时,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以提问的方式列举了与合并财务报表有关的十个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FASB到2001年底,仍然未制定出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FASB的多次征求意见稿都未能恰当地平衡各方利益。而更让人遗憾的是,安然财务欺诈案就涉及合并财务报表问题,这充分说明了美国这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在某些时候确实

新时期中国会计制度变革的特征及其发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 适应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 , 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 实现会计制度重大变革 , 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产权制度对会计学发展的影响 1. 产权界定是会计产生的基本动因之一 度量衡的产生源于产权界定的需要。即每个人之间包括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产权边界必须划分清晰。度量衡的统一 , 大大地降低了产权界定和交易的成本 , 是一次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会计反映相关各方的法律权利和要求 , 会计制度的不统一 , 如同度量衡不统一将导致高昂的交易费用一样 , 也会因交易费用太高而制约产权交易的发展 , 从而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所以 ,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符合产权效率的会计准则和制度。 2. 产权制度是会计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与归宿 在现代产权理论看来 , 一切经济活动即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易关系的经济活动 , 在本质上并非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 而是产权的交易关系。那么 , 作为反映和控制这些经济活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 , 也因此在本质上是对产权界定、产权交易以及产权价值运动的反映和控制。会计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工具 , 也并非价值中立 , 它的运用必然反映和体现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 , 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契约安排。 3. 提高产权效率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 在资源稀缺的世界里 , 产权不仅需要界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的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等诸种权利 , 而且还要界定每个人利用资源的效率 , 从而界定每个人做出贡献的份额。换句话说 , 只有产权的权责利界定是对称性的和清晰的 , 每个主体才有可能产生具有产权效率的逐利行为 , 从而导致所谓“无形之手”的资源配置效率之结果。所以 , 市场经济的产权效率原则 , 要求“所有者的权益”必须得到充分的“维

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方法

第3章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制定情况;明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方法及变化趋势。 技能目标:了解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情况,掌握我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国际协调。 能力目标:在客观评价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 目录 3.1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3.2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与初步评价 3.3 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从规则导向到目标导向 3.4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3.5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3.1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3.1.1 公认会计原则概述 1)关于“公认会计原则”一词的说明 2)公认会计原则的定义

中外会计学家对公认会计原则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各有优点但其实质基本相同。对公认会计原则可以有两点认识:一方面,公认会计原则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另一方面,公认会计原则必须得到公认,即必须具有相当权威的支持。 3.1.2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原因 1929年到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促使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产生的 直接原因。 美国国会于1933年和1934年分别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会计原则,最后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具体执行。 2)发展过程 (1)研究形成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初到50年代末,按照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带头制定和发布会计原则。 (2)公认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3)完善与提高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完 善与提高阶段,其标志是美国成立了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根本上取代了会计原则委员会。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我国新会计准则特点探析

我国新会计准则特点探析 发表时间:2010-01-06T08:42:14.920Z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胡世军(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测控科技公司,湖北武汉 4300 [导读]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 作者简介:胡世军,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测控科技公司。 摘要: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完整,填补了我国会计制度上许多空白,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作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会计准则的变革对我国企业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特点;影响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并鼓励其它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与施行,标志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和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即趋同国际,顾及国情,涵盖广泛,独立等效。 1趋同国际 我国新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国一系列会计规范和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实现了由利润表观念向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观念的趋同,由非完全制造成本观念向完全制造成本观念的趋同,由纯粹的过去核算观念向过去未来核算观念的趋同。下面以由利润表观念向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观念的趋同展开分析。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通过提供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的数额、构成情况,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盈利增长趋势,从而为其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我国过去长期沿用的是利润表。 利润表是先收入、费用,后资产、负债,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一切以利润为转移,企业的经营也是从利润出发,改革的成果也是看对利润的影响有多大。在此背景下,企业能否上市,上市后是否退市,考核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也是看实现利润多大。由此,利润表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一是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决策者把目光放在眼前或者近期,一味追求短期或任期内的利润指标,造成企业的后劲乏力。二是企业会计造假严重,许多企业为了利润,利润表往往有很多种,报喜不报忧,报盈不报亏,报虚不报实。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一是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二是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三是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四是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国际会计通用的就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先资产、负债,后收入、费用,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然后据此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可以提高企业资产、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判断企业的固定资产增长率和企业研发新产品资金增长率,这对保证我国企业长期持久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新会计准则摒弃利润表,明确我国企业统一使用资产负债表编制财务报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发布的22项准则和修订的16项准则绝大多数都参照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并采用了与其基本一致的原则和处理方法。例如新的“所得税”的准则。以往企业一般都会采用应付税款法,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新准则与国际准则一致,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确认递延税款。与以往相比,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将与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更为接近,海外投资者和报表使用者容易读懂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融资时编制财务报表的成本也将大大减少,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从会计的角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顾及国情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许多内容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趋同,而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准则。从基本准则的制定就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而不是盲目的国际趋同。我国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取代国际会计准则和美英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来当作我国的概念框架,有鲜明的特色、新意并符合中国的国情。基本准则在我国新会计体系中处于顶尖地位,这种制度安排,就比较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新准则考虑到了中国经济目前的特点,针对特殊类别交易(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和特定类型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采掘业等)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并保留了一些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包括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这些顾及中国国情的不同于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新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规定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只能计提,但不可以转回。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既计提又允许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是顾及中国国情,作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堵塞有些企业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人为操纵利润的渠道。新会计准则中,一方面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另一方面又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的表达方式还很多。 3涵盖广泛 新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到统驭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准则的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业务,具体会计准则暂未涵盖时,应当按照基本准则所确立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准则按其所规范的内容分为三大类:①各类企业或者绝大多数企业都通用的会计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准则,如固定资产、存货、收入等;②通用的财务报告和披露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关联方披露等;③特殊行业的处理准则,如保险行业、石油天然气、农业等。新会计准则填补了此前的制度空白,规范了“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会计事项。同时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股份支付等。衍生金融工具也不再仅仅作为表外披露项目。针对保险行业的“原保险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