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学案.doc

《苏武传》学案.doc
《苏武传》学案.doc

《苏武传》学案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

2019--05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

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

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

2019--05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

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

2019--05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

2019--05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

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

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

2019--05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

()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

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

2019--05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

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

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

2019--05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

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

2019--05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

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

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

2019--05

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句,运用多种方式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3.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导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

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梳理整合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请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也注上拼音。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2.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制作文言词语卡片,在组内进行交流。3.《汉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记述了229年间的事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探究与发展4.熟读文本内容,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交流。5.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请给课文分一下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6.走进文本,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超实用)

南方地区学案 【考纲解读】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南方地区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 【学习目标】 1.利用南方地区图,掌握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南方地区为例,学会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与北方地区的比较,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的差异性。【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读本和地图册,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收获做好标记 3.完成课后的读图训练。 【重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探究主题展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展方向和措施 第一课时 【目标一】区域位置和范围:(结合教材图3-12-1) 【读图指导】 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 特点和范围。 2、找出主要经纬线:北 回归线、30°N,100°E、 110°E、120°E 归纳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主要包括地区、地区和地区。 2、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位于以南,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海和海。 位于东部季风区部。 邻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2)绝对位置:纬度范围:北纬度;重要纬线:北回归线、30°N (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东经度;重要经线:100°E、110°E、120°E 3、面积:约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技巧点拨: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一)、地形:(请结合地图册210页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特征: 地势: 地形: 2、主要地形区有——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苏武传》导学案_教师版

12、《苏武传》导学案 班固 执笔人: 宁宜林核校人:熊其文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并了解作者和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预习检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苏武出使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由四人学习小组提出借助字典,通读课文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字词读音以及重难点的文言字词句,以练习的形式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地位和作用:《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 3.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从图片和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 值观 (1)认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 一道亮丽风景线。 (2)感悟先秦哲人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它们为人类思想宝库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学情分析】 阶 段 学 情 已 知 (1)学生通过对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学习,对春秋战国的 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以往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逐步具备了开放性学习的特点,他们 的思维更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能更理性地去分析和解决 问题。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探究思想家的思想成果。 未 知 但他们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也没有形成系统地认 识体系。 欲 知 在原来知识架构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学生对深入探究春秋战国时各派的主 要观点、代表人物等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图片 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 重 点 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主张。 难 点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法家思想受到重视的原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导学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 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的分布 3、了解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及森林分布 4、了解北方地区的重要农业区及森林资源的分布 5、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6、了解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7、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学习重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概况(自主学习) 1、位置:我国部以北的地区,东 临、 2、范 围:、、、 、、、 全部地 区,、、 大部, 东北部,、东南 部,、北部 3、面积:占全国 4、人口:占全国

二、自然地理(合作学习)新课标第一网 在图4-7中找出下列内容 ①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 (和分界线)、秦岭、长城(西 起,东至) ②地形:以、为主,主要有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③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④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京杭运 ⑤资源 (1)煤:山西大同、阳泉、西山陕西神府河北开滦、峰峰黑龙江鸡西、鹤岗 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份 (2)铁: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 (3)石油:黑龙江大庆(第大油田) 山东胜利(第大油田)河北华北 辽宁辽河山东、河南交界处中原 (4)水资源不足,水土资源配合 (5)森林: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⑥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省)、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 ⑦气候:(气候特 征 ) 三、黄土高原(合作探究)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12课《苏武传》学案设计

苏武传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1—3段,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虚词。 2、理解,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掌握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积累文言实虚词。 2、方法与过程: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汉书》作者,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本文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者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在这一严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预习 写出下列加点字拼音 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 ) 侯阏( ) 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 厩(jiù)且(jū)鞮dī)侯单(chán)于缑(gōu)王昆(h ún)邪(yé)浞(zhuō)野侯阏氏(yānzhī)左伊秩訾(zī)旃 (zhàn)羝(dī )去(jǔ)辇(niǎn)雍(棫yù)阳宫劾 (hé)大不敬斧钺(yuè)汤镬(huò) 第一课时 一、阅读第1段,翻译下面加点词语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汉亦留之以.()相当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百家争鸣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B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C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D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主流思想是什么呢? 时间上:主要指古代中国文化的内容 内容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涵上: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导入新课】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讲述内容】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 生: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南方地区学案

南方地区(学案)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号称“天府之国”。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我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盆地边缘多低山和中山,山势陡峻,地表崎岖,故历史上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气候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部严重的夏伏旱。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 300毫米,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的60~70%以上。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故有“蜀犬吠日”之说。四川盆地周围的群山,强有力地阻挡了冬季从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和寒潮侵袭。盆地内部冬季较温暖。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可四季常绿。夏季盆地内部气温高,炎热的时间也长,再加上盆地内河湖众多,水道河汊遍布,雨量充沛,湿度很大,极利于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四川盆地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动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属于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灰金丝猴、白唇鹿等。四川素称“天府之国”,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风貌:地势多样,青峰竞艳,丹壑争流;又有秀冠华夏的历史人文: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名人文豪竞相辈出。在这里,自然、人文与社会风俗多种景观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独厚、品位极高的天府之国。 昔日的“天险”,今日已变通途。 思考:1、请用简炼的话语概括四川盆地最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材料和图片具体阐述四川盆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特征。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师版)

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及文章的思路。 3.运用比喻的妙处以及相关说明方法的学习。 4.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整体感知,疏通文脉。 二自学指导 1.让学生听课文范读后,(点击课件第2张)并思考如下问题: (1)、文中第一自然段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3)、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 (4)、用方框“□”框出依次介绍的那些云和光彩的名称(即对云和光彩的分类),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查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 1.重点字词:(见课件第3张) 2.更正自学思考题: (1)文中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基本经验:第二自然段。 (3)2-6自然段。(2、3、4、5是从形态,6是从光彩。) (4)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晴天) 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阴雨天) 光彩:日晕、月晕、日华、月华 根据完成自学指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说明顺序:(总——分——总)见课件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当堂训练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2、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苏武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 《苏武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疏通文意,了解苏武自杀和拒降的动机,感知苏武形象。 【学习重难点】 1.词句的理解,文意的疏通。 2.品味苏武自杀前的言语,析其舍生的原因。 3.把握李陵真情劝降的诸多角度。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语感。 2.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3.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细节、对照。 【知识链接】 1.民歌《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2.关于“气节”的名言警句 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已成仁。——《论语卫灵公》 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孟子滕文公下》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⑤.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恒宽《盐铁论地广》 ⑥.时穷节及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⑦.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学习过程】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 具体内容,详见《世纪金榜》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1)稍.()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米,汉亦留之以相当.() (3)汉天子,我丈人 ..()行也 (4)武帝嘉.()其义 (5 )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者在汉者 (6)武中副中郎将张胜乃假史 ..()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7)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方.()欲发使送武等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1)及卫律所将.()降者 (12)阴.()相与 ..()谋,劫单于线阏氏归汉 (13)会.()武等至匈奴 (14)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 ..()胜日 (15)常能为汉伏弩 ..()射杀之 (16)吾母与弟在汉,幸蒙 ..()赏赐 3.翻译 (1)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_____ (7)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______ (8)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______ (9)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中,位列将爵通候,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案

考点2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经济因素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迅速发 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 的各种方案 文化因素 “私学勃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 阵地 阶级关系因素“士”的地位上升,代表本阶层和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学术环境 宽松 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约 2.特点 流派众多,著书立说,提出不同治国济世主张;各派别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实质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4.影响 (1)“百家争鸣”为封建社会提供了多种思想范式。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如中庸(“过犹不及”)、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重亲情等。 (3)“百家争鸣”对后代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道德经》《论语》《韩非子》等经典著作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二、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及其主张和评价

【图示历史】数字法记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考向一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相同之处 1.三者的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从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这些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4.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

【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两课时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 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 1.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的半

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播放音频:东北平原的黑土地 提问:北方地区的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 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从干湿地区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二)农业 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提问: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几熟?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古长城为界,古长城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古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提问:北方地区的特产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等。 拓展延伸: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鹿茸了。鹿茸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主治虚劳赢疲,血虚眩晕,腰膝酸痛,虚寒血崩等病症。 鹿茸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长白山的梅花鹿茸两种,质地上,梅花鹿茸要优于马鹿茸。 活动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重点聚焦】 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识性,如“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比如:还有的像峰峦,像刚川,像雄狮,像奔马……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能够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 【难点突破】 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文章首先从云的形态、变化说起,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识天气,接着介绍了可以通过云的形态、光彩现象来识别天气,最后指出看云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条理井然地说明事理,并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的。(关键句、段:第二段说明可以根据云的形态识天气,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6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说明还可以根据云的光彩识天气。 【走进作者】 朱泳燚,江苏省常熟中学特级教师。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评为首批江苏省名教师。199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拓展链接】 1.关于天气的谚语 ①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②麻雀围食要落雪。③蚂蚁垒窝要落雨。④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⑤鱼跳水,有雨来。⑥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⑦燕子低飞要落雨。⑧龟背潮,下雨兆。⑨泥鳅静,天气晴。⑩猪街草,寒潮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导学案(1)及答案

15.《苏武传》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 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大致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 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 理解文本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疏通文意,读懂文章内容。 一、导语设计: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二、学习知识及巩固作者及《后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背景知识介绍: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四、学习目标达成过程 1. 听读录音,写出下列句中的生字注音。 ①数通使相窥观()②且鞮侯单于初立() ③空以身膏草野()④稍迁至栘中厩监()⑤置煴火() 2.学生再读课文,标注重点实词虚词。

百家争鸣优秀教案

百家争鸣 一、课题:百家争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2)重点掌握儒家三子的思想: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和“性本善”以及荀子的“性本恶”思想。 (3)了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探究其在当世和后世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3)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

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4)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提供三则材料,让同学们猜是哪位大家。然后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 材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名人之首 2.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他那里寻找智慧。” 3.他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人教八下7.1 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南委泉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学习 方法 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预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位于-- 以南、以东||,东、南面分别濒临____海和____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为交错分布的、和||。在沿江分布着面积较大的和||。 3、河流:该区河湖众多有中国第长河江和汛期最长的江流过||。 4、气候:南方地区纬度_______||,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 5、植被与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_”||。四川盆地有||,因此又被称为“”||。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学生自读47页内容||,总结归纳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等||。1、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期与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2)平原、三角洲地势||,土壤||,河流密集||。(3)农业生产悠久||,生产水平高||。 2、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1)江淮地区的||,南部沿海地区的影响大||。 (2)红壤分布区强||,土地||。 (3)云贵地区的地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填写下表: 南方 地区 耕地 类型 农作物 熟制 粮食 作物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水果 展示【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1:读图7.3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探究2:阅读教材47-48页||,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1)地形:平原地区||,地势_________||,耕地多为_________||,且集中连片||,山区的_________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2)气候:南方地区气候_________||,发展农业的__________条件优越;(3)灌溉:河湖_________||,

导学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Xxxxx 一、阅读课文,排除障碍 (1)注音: 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日晕()崩塌() (2)释义:峰峦: 一霎间:预兆: 轻盈:弥漫: 征兆:崩塌: (3)写下你自己的重点字词。 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预习自测: 《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三、细读课文,热点探究 1、快速阅读,理清文章结构。 总——分——总 (1):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2—6):怎样看云识天气。形态、光彩 (7):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2. 划出文中描写的较优美的语句 例如:它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卷云丝丝缕缕的飘浮着,有时像……,有时像……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就像…… 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突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 三、语段精读 1.阅读课文第一段,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最后一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样的天气”点名了全文的中心。 2.读课文第2段,想一想这段和上下文有何关系?起什么作用? 薄云——晴朗 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 本段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启下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苏武传》学案

《苏武传》学案 第一课时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1—3段,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虚词。 2、理解,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掌握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积累文言实虚词。 2、方法与过程:在语境中体会活用、古今异义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导学过程】 《汉书》作者,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本文背景:匈奴,是与秦朝几乎同时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与汉族的矛盾一直不断。汉初,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从此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屈辱和亲。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受到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者对方的虚实。因此仍然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在这一严酷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1、熟读课文1-3段,做到词如己出 2、指出文段中的加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工整地书写于该子下端。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 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 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南方地区导学案

南方地区 【考点预览】 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灾害防治。 3.南方地区的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及主要工业基地和城市。 4.南方地区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考点突破】 (读图训练)读下图,填写相关内容。 (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①山脉:A_____,B______,C_____,D_____,E________, F________,G______,H________,I__________。 ②平原:J______平原,K___________平原,L_____三角洲,M______________。 ③盆地:N__________。④高原:O__________。⑤丘陵:P__________。 (2)填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 河流:①,②③。 ④⑤⑥⑦ 湖泊:⑧⑨⑩一.自然地理特征 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位于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南部临东海和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与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是缅甸、老挝、越南。主要的岛屿和群岛有台湾岛(第一大岛)、海南岛、崇明岛和南海诸岛等 2、气候及植被: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的特点 1月均温在0℃以上,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1月均温大于15°C;7月均温在30℃以上; 年降水量>800毫米; 梅雨和伏旱:自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的地区,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间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 云贵高原东部“天无三日晴”之说: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 南部部沿海夏秋台风影响大;春季低温阴雨; 四川、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台湾受寒潮影响小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3、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均为商品粮基地)。 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岩溶地貌,坝子为农业区,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山地主要有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等 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有机质少,酸性强, 4、土壤:土质黏重的红壤。 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有肥沃的水稻土 四川盆地分布有富含磷、钾的紫色土 红壤改良的方法: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种植耐酸性植被马尾松在土壤中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等。 5、河湖:淮河、长江、钱塘江、岷江、珠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 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水文特征:①水量大,汛期长;②水位变化小;③含沙量小;④无结冰期 6、资源:森林: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②水资源丰富; ③矿物能源缺乏,水能资源丰富;④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主要矿种及产地有铜(德兴、东川)、钨(大余)、锑(锡矿山)、铅锌(水口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