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指南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指南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指南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

与维护指南

Guideline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at land and resources data center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目次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及定义 (3)

4 概述 (4)

5 数据接收管理 (4)

6 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 (5)

7 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 (6)

8 数据更新管理 (7)

9 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 (8)

10 数据安全管理 (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要求 (10)

2

TD/T ××××—××××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接收、组织存储、运行维护、更新、共享交换等阶段的数据管理与维护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以及数据安全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与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71.8-2001 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

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 21061-2007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GB/T 21062.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BMB 17-2006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GX199900X-200X 国土资源信息高层分类编码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土资源数据land and resources data

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产生或管理相关的数据,包括基础地理、土地资源、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专题数据和政务数据(包括业务数据、综合事务数据和档案数据等)。

3.2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land and resources data center

是以各类国土资源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存储、数据库、GIS、网络等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建立的具有信息管理、分析、查询、统计及服务的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它可为本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管理及运行平台,为远程信息系统按权限调用国土资源信息提供共享和交换机制,为本级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提取提供数据源支持。

3.3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

利用数据库、数据仓库、元数据和网络等技术,建立分布式、集中式或集中加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开展数据接收、组织存储、运行维护、更新、共享交换等工作,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应用。

3.4

数据维护data maintenance

在制定维护方案基础上,对数据和数据库进行的日常维护与监控、备份与恢复、应急处理和监督管理等,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

3.5

3

数据存储策略data storage strategy

在数据存储、备份等方面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的统称。

3.6

数据备份策略data backup strategy

为了达到数据恢复和重建目标所确定的数据复制步骤和行为,包括确定备份时间、技术、介质和场外存放方式,以保证达到恢复时间目标和恢复点目标。

3.7

数据共享服务data sharing services

为实现数据共享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如目录服务、导航服务、数据信息发布、数据检索、数据产品加工、数据及数据产品分发等。

3.8

数据安全data security

适用于数据的计算机软硬件存储、备份和授权保护策略,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或访问所造成的数据更改、破坏、损毁或泄密。

4 概述

4.1 对象

数据管理与维护的对象涉及数据及数据库、数据载体和数据管理环境三个方面中包含的所有相关对象。

4.2 内容

数据管理与维护的内容包括:

1)数据接收管理

2)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

3)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

4)数据更新管理

5)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

6)数据安全管理

4.3 目标

数据管理与维护的目标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现势性。

1)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被泄漏、破坏和免受未授权的修改;

2)数据的可靠性:数据的质量和来源可靠,进而促进研究结论科学、决策准确;

3)数据的完整性:数据覆盖空间范围、数据内容及时间范围的完整,满足应用需求;

4)数据的可用性:建立各类数据的元数据、说明文档,采用通用的数据标准和公开的数

据交换格式,便于数据共享和交换;

5)数据的现势性:及时获取和处理有关变化信息,建立信息持续更新机制,使获取的数

据最接近现实状态。

5 数据接收管理

5.1 目标

按照国土资源数据成果汇交管理办法,完成数据接收任务,实现对本级国土资源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

5.2 管理内容与过程

数据接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汇交与接收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汇交数据质量是否满足有关标准和规定要求;数据汇交的内容是否齐全;数据汇交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数据汇交方式是否满足数据安全管理要求;电子文件的内容与纸介质资料的内容是否一致等。

数据接收管理应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4

TD/T ××××—××××

5.2.1 接收发生的依据

按照国土资源数据成果汇交管理办法、相关文件或项目合同的有关要求,汇交单位应按时向本级数据中心汇交相应的数据成果。

5.2.2 数据接收

数据中心在接收到数据,并对数据资料清单核实无误后,应对汇交单位开具数据接收凭证。

5.2.3 质量审核

数据中心指定专人负责数据质量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汇交数据内容是否完整、是否通过验收、数据资料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审核发现存在问题的,应通知汇交单位限期改正。审核通过的,应向汇交单位出具汇交证明。

5.2.4 归档管理

数据中心应对所接收的数据资料进行必要的备份和归档管理。对于涉密数据,应按其密级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

5.3 技术要求

1)根据国土资源数据成果汇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实施细则,明确数据接

收具体要求,包括数据资料分类和命名、文件格式、目录编制、汇交介质等;

2)数据接收内容应包括数据实体、元数据、数据字典、数据验收合格证明材料以及相关

文档等,以形成完整的汇交成果;

3)数据汇交的方式可以采用拷盘、邮件、上载、协议交换、交换系统等方式;

4)可根据数据更新频率高低、数据涉密等级情况、数据类型、数据量大小、管理技术难

易等方面,采用合适的汇交方式。

6 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

6.1 目标

按照数据科学分类、管理统一的原则,建立面向国土资源管理的多专题数据组织和存储框架,为数据加工和专题应用等提供基础。

6.2 管理过程

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包括以下过程:

6.2.1 数据组织规范建立

以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为依据,制订或采用相对统一的数据文件命名规范、数据分层、数据表结构、元数据标准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组织规范和存储框架。

6.2.2 数据资源目录建立

针对数据中心管理的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根据专题、区域、类型等特征建立数据资源目录。

6.2.3 选择数据组织存储策略

选择稳定性好的关系型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库方式的数据组织存储管理。

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方式可根据应用管理需求,选择行政区划单元或标准分幅等方式存储。

6.2.4 入库前数据整合

数据入库前,按照本级数据中心数据组织方式进行必要的数据过滤和整合,以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库。

6.2.5 入库质量检查和加载入库

数据入库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控制,具体检查方法可参照有关数据入库细则进行。

数据检查无误后,要进行预入库处理,将通过检查的数据导入到一个临时库中,并自动检查错误,数据经修改无误后,才能导入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库中。

6.2.6 制定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根据数据访问频率、时间、容量、性能要求等因素,制定数据生命周期存储策略,实现数据分级存储,以提高数据存储管理效率。

6.3 技术要求

1)数据中心应按统一要求建立数据资源目录;

5

2)应根据数据组织框架组织数据,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存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专题数据库可采用最小图层单元存储,其语义尽量统一,保证国土资源数据库逻辑一

致性;

3)选用稳定性好的关系型数据库和中间件,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并

尽量保持不同应用系统中间件版本一致性;

4)根据在线、近线、离线数据量需求,确定一级磁盘阵列、二级存储设备和磁带库存储

设备容量比例,建立与业务应用要求相匹配的分级存储策略,并能够实现数据在不同

存储介质的有效迁移。

7 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

7.1 目标

建立主机和数据运行与维护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运行与维护业务流程,有效开展运行监控与维护、故障诊断排除、数据备份与恢复、归档与检索,以保障国土资源数据库正常运转,使系统、数据库在灾难发生时快速进行原系统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7.2 管理过程

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应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7.2.1 制定数据运行与维护方案

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运行与维护方案。具体内容包括:

1)根据应用需求、破坏程度、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划分应急处理等级和响应时

间,并制定数据运行与维护计划;

2)明确相应的组织体系,确定职责任务,落实防范重点和关键环节;

3)制定工作程序,建立保障系统。

7.2.2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

根据数据备份制度和备份策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和数据日常备份,在系统出现异常时根据采用的备份策略进行恢复操作。

1)制定数据备份策略,确定各类数据需备份的内容、时间及方式;

2)尽量实现数据的全自动备份和跨平台集中管理;

3)定期开展数据备份,以防止由于系统意外故障造成数据信息丢失;

4)制定数据恢复预案,做好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防备数据丢失;

5)对介质的进行有效管理,对历史数据进行定期归档;

6)根据灾难恢复计划,应定期进行灾难演练,以防备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

7.2.3 日常管理监控

按照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库系统维护,确保数据库得到经常性的监控、维护和优化。主要内容包括:

1)数据库一致性检查;

2)数据目录和索引更新与重建;

3)系统数据库备份以及用户数据库备份;

4)文件大小检查;

5)系统冲突性检查;

6)监测批处理、数据查询作业是否正确执行;

7)查看日志的错误;

8)复制日志代理的运行情况;

9)复制分发清除作业是否正确执行;

10)整理数据库碎片,监测数据库大小、增长情况;

11)监测磁盘自由空间、释放磁盘空闲空间;

12)监控用户操作和使用数据情况。

7.2.4 数据归档与检索

6

TD/T ××××—××××

根据数据使用的频率、数据量和磁盘容量进行数据离线归档,在需要情况下,可实现归档数据检索在线处理。

7.2.5 监督和评价

1)聘请或委托专门机构,定期检查评估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情况,按月通报检查结果,

并提出改进意见;

2)聘请有关专家、用户担任监督员,对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进行监督,并定期报告监督

情况;

3)由第三方监控数据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状态,形成定期监控报表;

4)月度检查情况、监督员监督报告和监控报表将与目标考核挂钩,并作为数据中心运行

评优的重要依据;

5)定期对数据中心的运行状况进行审核和评价,察看系统是否仍处于有效适用状态,为

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改进和扩展提供依据。

7.3 技术要求

1)数据文件的管理尽量采用元数据管理方式,并定期对元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2)可采用数据安全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数据访问行为控制、数据安全综合审计等进行数

据运行与维护综合管理;

3)数据运行维护过程应采用实时监控、定期维护与应急故障处理相结合的机制,实时监

控能实现动态监测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并实现对用户访问、查询、下载进行监控和

记录;

4)按照特定周期,对各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性能调优;

5)制定全备份、增量备份、累积备份等备份策略,并能使数据备份工作以自动方式进行,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的备份软件,实现数据备份的统一管理,保证数据一致性,根据应

急处理等级和响应时间要求,及时处理系统故障,保障数据库正常运行;

6)系统崩溃后,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库的还原与恢复,恢复方式可采用全盘恢

复、个别文件恢复和重定向恢复等方式,采用灾难恢复技术,应支持对整个系统的恢

复;

7)备份与恢复系统应考虑网络带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备份服务器的平台选择及安全性、

备份系统容量的适度冗余、备份系统良好的扩展性等因素。

8 数据更新管理

8.1 目标

根据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有关规定和各类专题数据库运行管理职能,建立可持续的数据更新机制,由数据库更新职能部门对通过生产、汇交或交换获得现势数据完成本级中心数据库的版本升级,实现数据库更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现势性,并确保数据更新能够满足有关数据管理和应用要求。

8.2 管理过程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各类专题数据库更新由具有数据库更新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数据库更新管理应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8.2.1 制定数据库更新策略

建立有效的数据库更新方式,实现数据的定期、有效更新。按照事件数据的发生周期进行数据库的定期更新。数据更新可采用多种方式,在对数据进行远程更新时,设定相应的更新频率(按年、按月、按季度、实时)、更新范围(整体、部分)、传输方式(网络、物理介质)、更新方式(脱机检查、联机更新)和历史数据保存方法等。

8.2.2 更新申请与审批

根据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现状,专题数据库更新一般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数据中心执行更新;日常业务数据更新根据系统权限管理功能自动实现更新;基础地理数据库一般由数据中心负责更新。

8.2.3 更新执行

7

采用既定策略进行数据更新操作。主要包括更新实施前的数据备份、更新数据与元数据一致性处理、原版本数据归档和新版本数据生成等。

8.2.4 更新确认

数据中心或负责更新的业务部门应对更新的数据进行检查,并更新相关系统元数据记录。在数据更新结束后,系统将对数据更新的过程记录日志,以备审计和回溯。

8.3 技术要求

1)数据更新应按照相应的权限管理、审批程序和操作规范执行;

2)专题数据库设计应做到最小冗余,避免内容重复,权威机构确定并更新权威数据,不

允许跨部门直接对其他专题数据库进行更新;

3)各数据库之间应建立数据关联,数据更新时从已建数据库中自动提取相关信息,并进

行逻辑检查,保证数据更新的一致性;

4)采用远程数据更新需要使用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网络;

5)系统应对数据更新的过程记录日志,以备审计和回溯;

6)数据和数据库更新时,需要根据数据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同时更新数据中心相应元数据

和数据资源目录。

9 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

9.1 目标

按照统一的数据服务模式,建立基于网络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为用户提供多种方式的共享服务,并实现各级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安全、可靠的交换。

9.2 管理内容

9.2.1 数据分级分类管理

基于国土资源数据的公益性、保密性等要求以及用户群等因素,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共享等级划分、用户分级分类、数据共享方式和数据共享措施等。9.2.2 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服务机制

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机制,保证共享与交换系统的稳定持续运行。

1)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与交换相关技术标准;

2)根据数据性质不同,采用用户分级制度,按照用户的权限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3)涉密数据和非公开数据的认定参照国家或部门有关规定,申请单位应具备相应资格。

9.2.3 建立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共享与交换服务体系、信息发布与用户管理体系三个部分。

1)基础平台主要指通信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平台;

2)共享与交换服务体系由目录服务、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等组成;

3)信息发布与用户管理体系包括信息发布方式和用户服务管理等。

9.2.4 数据共享与交换审核

依据数据服务流程,由相关人员对共享与交换数据进行审核,确保运行过程数据安全和数据质量。

9.3 技术要求

1)共享和交换数据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和保密相关规定,内容包括元数据、数据实体、

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2)非涉密数据交换可采用网络远程方式进行,数据内容应以电子报盘数据内容及电子报

盘压缩数据包格式进行;对于数据量小、非涉密数据可通过Internet等提供在线方式进行;

3)共享与交换数据库采用单独的服务器,并与内部网络系统实现物理隔离,共享系统应

具有用户统计管理功能,针对不同共享用户和不同服务内容应规定响应时限;

8

TD/T ××××—××××

4)利用中间件技术,或其他相关的传输服务程序,保证当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

情况时,将数据安全、可靠、完整地传送到目的地,数据交换系统需提供日志、审计、查询、监控等辅助功能,以增加数据交换过程的透明度,提高数据交换过程可管理性。

10 数据安全管理

10.1 目标

以数据安全为重点,统一规划,建立信息安全认证体系、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系统和功能完备的容灾备份系统,确保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10.2 物理安全

1)原则上,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物理安全应满足《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

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三级物理安全的技术要求;

2)涉密系统使用单位须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法律法规建立保密管理制度。

10.3 网络安全

1)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具备性能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设施,非涉密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建

设应符合《GB/T 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2)涉及国家机密、部门敏感信息的局域网的安全标准不得低于《GB 17859-1999 计算机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规定的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

10.4 系统安全

1)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依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规定和《GB/T 22240-2008信息

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确定本中心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2)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当依据《BMB20-2007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

护管理规范》的有关要求,加强涉密信息系统运行中的保密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消除泄密隐患和漏洞。

10.5 数据安全

1)所有汇交的数据资料应严格按照有关数据资料管理规定进行分类存档管理;

2)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数据中心数据安全

工作,并与关键岗位人员签署岗位安全协议和保密协议;

3)根据国家保密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完成数据安全定级工作,明确制度、分清职责、分

级管理、逐级落实;

4)应采用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字证书及内容防篡改等技术,防止敏感数据被非法访

问、修改和破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5)应具备数据访问的身份鉴别、安全标记、访问控制、可信路径、安全审计、剩余信息

保护等功能的用户识别系统,按照“用户级别及权限”的规定来授权用户对资料的访

问,防止越权访问或未授权的有意或无意地泄露、修改或破坏数据;

6)对于通过非网络下载形式提供的数据共享服务(包括涉密数据),定期将数据提供合同、

协议或其它有效凭证的复印件等进行归档和备案;

7)重要大型数据库必须运行于专门的服务器或工作站上,并实现异地备份;

8)在数据资源终止阶段,对于数据转移、暂存和清除、设备迁移或废弃、存储介质的清

除或销毁等活动须按照《GB/T XXXXX-XXXX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实施指南》的要求执行,如果是涉密数据,应该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转移、

暂存和清除;

9)涉密数据资料的存储、传输、共享、使用应指定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

的法律、法规执行。

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要求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国土资源数据安全和数据服务功能实现,根据《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指南》的原则和基本要

点,制定本管理要求。

第二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本着科学、高效、共享、保密的原则进行数据的汇交接收、组织建库、数据存储、运行与维护、数据更新、共享交换等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实现数据

管理的安全和规范化。

第三条本要求适用于国家、省和市县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工作。

数据管理与维护的基础条件

第四条为了保障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安全和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行,数据中心需具备以下场地条件、软硬件基础设施和人员组织:

1.具备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相适应的独立工作场地和机房。制定机房管理规定。

2.具备必要的网络相关设备、信息安全设备、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存储备份设备等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存储管理平台。制定软硬件设备管理规定。

3.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建立与级别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专网、内部局域网,恰当处理与Internet的连接关系,应将涉密网和非涉密网物理隔离。制定网络管理规定。

4.应制订数据管理工作预案,建立相对独立的容灾系统,有条件的可建立异地容灾。

5.应设置固定岗位并配备相应数量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制定数据中心人员组织管理规定。

数据接收管理

第五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依据有关行政管理机关授权制定相应的数据成果汇交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1.数据接收应由数据中心具体统一负责,各责任单位分工协作完成。

2.应明确数据汇交的责任单位和汇交数据范围。

3.应明确数据接收的程序。

4.应明确数据汇交的内容、方式、期限、责任和义务等基本要求,以及汇交数据的检查、

审核、登记、保存技术方法。

5.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数据的接收、审查、签收和接收后数据的管理。

6.涉密数据的汇交须根据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执行,涉密数据不得通过Internet

进行汇交。

数据组织与存储管理

第六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组织管理规范。

1.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库数据组织规范和存储框架,便于数据中心各类数据库统一应用服务。

2.针对数据中心管理的海量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根据专题、区域、类型等特征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和共享服务。

第七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存储管理规范。

1.制订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实现分级存储管理,提高对海量国土资源数据存储管理水平。

2.采用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并建立元数据库。

10

TD/T ××××—××××

3.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制度,统一、规范数据入库管理。

第八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存储归档管理制度。

1.制定数据存储管理策略,明确数据存储模式、要求等内容。

2.制定数据归档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归档流程。

3.制定数据档案管理制度。

数据运行与维护管理

第九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运行与维护方案。

2.明确数据运行维护人员的职责、工作内容、安全操作规范等事项。

3.明确数据中心的日常维护、例行巡检和监控管理内容,实行异常、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第十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相关制度。

1.应对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和保存期等进行规范。

2.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须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将数据离线运输

的方法。

3.应建立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程序,对备份过程进行记录,所有文件和记录应妥善保存。

4.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确保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备份数据的恢复。

5.应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数据应急恢复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应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数据更新管理

第十一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更新管理制度。

1.应建立数据更新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前,向主管领导申请,更新和更新方案经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施,并在实施后将变更情况向相关人员通报。

2.应制定数据更新策略,明确数据更新的责任单位、更新周期、更新方式。

3.应建立数据更新控制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对更新影响进行风险分析,记录变更新实施过程,并妥善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

4.应建立数据更新日志,确保历史数据可追溯。

5.应建立中止更新并从失败更新中恢复的文件程序,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练。

数据共享与交换管理

第十二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共享管理制度。

1.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共享机制,保证共享服务有效运行。

2.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制定数据共享应用策略。

3.制定共享管理办法,确定共享数据内容、共享数据等级、数据共享范围、方式、措施等内容,明确数据共享审批程序、保密要求、用户责权、处罚措施等。

4.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制定信息发布安全管理策略。

5.明确信息发布的主体、审核程序、信息更新机制、信息安全策略等内容,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6.应对共享用户进行审核,根据用户权限提供服务,防止越权使用数据。

7.数据发布应建立用户登记、权限管理和数据发布审查等相关制度。

8.对于涉密和非公开数据共享,必须满足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三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制定数据交换管理制度。

11

1.数据交换应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

2.应建立数据交换标准体系,规范数据交换的格式、内容、元数据、技术文档等。

3.应建立数据交换审批文件化程序,记录交换实施过程,并妥善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

4.数据交换需填写数据交换日志。

5.数据交换管理应建立数据安全控制方案、用户交叉权限体系和实时监控机制。

6.涉密数据的交换必须根据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执行。

数据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1.根据数据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对数据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2.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第十五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应设立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

1.明确管理机构职责和安全工作的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

2.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

3.建立健全数据日常管理操作规程。

4.组织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

第十六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安全审批、检查和考核制度。

1.应根据数据安全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

2.针对数据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

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

3.记录审批过程并保存审批文档。

4.制定数据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制度,规范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工作,定期按照程序进

行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活动。

5.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

保存。

第十七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人员安全管理。

1.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

2.关键事务岗位应配备多人共同管理。

3.应签署保密协议。

4.应从在职人员中选拔重要岗位人员,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

5.应指定或授权专门部门办理数据安全人员录用、调离手续。

第十八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存储介质管理。

1.应建立数据存储介质安全管理制度,对介质的存放环境、使用、维护和销毁等方面做

出规定。

2.数据存储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涉密介质必须经过审批才能带离

机房或办公地点。

3.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

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控管理,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首先清除介质中的敏感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销毁。

4.应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5.应根据数据备份的需要对某些介质实行异地存储,存储地的环境要求和管理方法应与

本地相同。

6.对重要介质中的数据和软件采取加密存储,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

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第十九条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密码管理。

12

TD/T ××××—××××

1.根据国家密码管理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密码管理办法》,应建立数据中心密码使用管

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产品生产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2.应确保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的要求。

第二十条依据《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涉密数据安全使用管理办法。

1.应明确数据保密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等级。

2.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数据保密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

和审定。

3.数据保密定级结果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

4.保密数据传输过程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

5.存储、管理和传输保密数据的涉密系统网络建设与使用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相关责任

第二十一条在数据中心数据接收、组织存储、运行维护、更新交换过程中,明确职责和责任人,制订相应处罚措施。

第二十二条本要求的解释权属于国土资源部。

第二十三条本要求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参考文献

[1] SDS/T 1003-2004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科学数据共享概念与术语》第1部分:概念

[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

[3] ANSIX 3.1 72-1990 美国信息系统国家标准字典(ANDIS)

[4]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规范》,2005

[5] SDS/T 2313-2004,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科学数据中心(网)运行管理》

[6]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2

[7]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标准,2002

[8] 全国金土工程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2006年

[9] SZl999002-2001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试行)

[10] SZ1999XXX-200X 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规范(试行)

[11] 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2] GB/T XXXXX -XXXX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报批稿)

[13] BMB20-2007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

[14]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15] 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16] GB/T 17798-2007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17] GB/T 7156-2003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

[18] 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19] GB/T1.1-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13

湖南省县级国土资源局数据中心与网络建设方案

湖南省县级国土资源局数据中心与网络建设方案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二○○八年七月

目录 1.前言 2.目标任务 2.1基本目标 2.2配置要求 3.建设依据 4.建设内容 5.综合布线 5.1位置选择 5.2信息点和交换机 5.3布线设计 5.4主机房 6.网络系统 6.1 总体结构 6.2 网络结构 6.3 网络核心层 6.4 网络接入层 6.5 服务器区(数据中心) 7.安全系统 7.1 安全配置 7.2 安全管理 8.计算机机房 8.1 机房装饰设计 8.2 供、配电系统设计 8.3 防雷系统设计 9.经费概算

1、前言 数据中心和网络系统是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运行的基础,是各级国土资源信息远程交换与共享的基础平台。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省 厅明确要求今年底要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国土资源部在2008年 6 月召开的国土资源业务网建设研讨会上,也提出了2008 年年底实现我国中东部地区联网到县的基本要求。 2、目标任务 2.1 基本目标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厅党组的要求,建设好县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和网络系统,在2008 年底前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基本形成全省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为全省电子政务的 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2.2 配置要求 方案一:基本配置,主要配置以下内容: (1)至少保证 1 套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内网, 1 台路由器与市局联网; (2)至少配置 3 台内网服务器,其中数据库服务器配置RAID 和2T 以上存储空间; (3)1 台物理隔离网闸保证联网安全, 1 套网络版杀毒软件保证 终端桌面安全; (4)具有基本防尘、防潮和控温的简易机房, 1 组机柜存放设备,有简单的防雷措施; (5)每个办公室至少有 1 台可以上内网的计算机。

地理空间数据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空间数据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0T17:04:32.73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4期作者:李霞 [导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管理局 830002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国家基础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综合盘点自然资源数据家底,通过对自然资源多源异构数据的同构、同化、同步处理,实现不同数据的集成、融合,形成自然资源基础大数据。结合时空大数据和政务大数据主流技术和基础平台,建立了统一的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为自然资源大数据相关体系架构和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地理空间数据;自然资源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国家新组建了自然资源部,赋予自然资源部新的责任,原有的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融入到了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测绘工作服务目标和对象发生变化,工作重心由原来的服务经济社会转变为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使得测绘工作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测绘部门的地理空间数据如何在自然管理中发挥其作用,成为当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以及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综合利用遥感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以及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结合地面实地调查与验证,保证了地理信息成果的真实、可靠、准确。既能发挥“眼睛”的作用,利用遥感影像等高精尖测绘地理信息“武器”,快速有效发现、核实问题,主动、精准出击,为山水林田湖草管理提供影像,又能发挥“头脑”作用,开展数据统计分析,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管理智能化、高效化。 1地理空间数据的特点 地理空间数据是一种带有地理坐标的特殊类型的空间数据,包括了社会发展和生活中所有带有位置信息的数据,是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测绘部门的地理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图数据、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地理国情数据和一些的专题图件成果数据,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客观性: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综合利用遥感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以及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结合地面实地调查与验证,保证了地理信息成果的真实、可靠、准确。②可视化:通过影像、三维图等多种表达形式,逼真、形象、动态地展示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实际状况及变化。③可对比分析:利用多期数据,结合时间和空间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和空间分析,准确揭示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状况等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 2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及更新现状 2.1?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现状 地理空间成果数据主要有地理矢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地图文档数据等,这些数据来源于基础测绘、地理国情、国土规划、数字城市等专项项目,采集标准、精度指标、现势性、分类编码等具有差异,且由三大不同管理系统分散管理:①基础测绘数据成果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由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管理,主要管理全省范围:基于“所见即所得”原则采集的国情要素数据与地表覆盖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等数据成果;③国土专题数据由国土“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主要管理全省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数据、矿产规划数据、地质灾害数据等数据成果。这三大管理系统都基于C/S模式建设,系统之间不联通,无法实现交互使用,数据重复存储、重复采集现象较为严重。 2.2?地理空间数据更新机制现状 当前,地理空间数据更新主要由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依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单位生产,按任务更新,最快更新频率为1年一更新,最慢更新频率为3-5年一更新,且存在以下问题:(1)变化区域不能及时发现;(2)收集的行业资料没有及时应用;(3)更新时非变化区域同时更新,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效率;(4)数据更新频率不满足现实需求。 3优化措施分析 3.1机制、体制改革的双重压力 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雏形已确立,但自然资源综合化管理仍面临机制和体制改革的双重压力。国土、林业、水利、测绘等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分散,管理环节的壁垒短时间也难以消除。自然资源管理作为新组建的机构,需摸清自然资源家底,探明资源储量以及资源调查管理、监测、评价服务体系的要求,构建自然资源基础大数据服务平台和新型业务体系,因此需尽快破解管理壁垒,理顺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建立自然资源管理框架以及相应的体制、机制。 3.2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图”基础平台数据 统筹自然资源管理,需要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基于基础的地理底图才可以把所有的自然资源要素内容统一纳入到一个地理空间框架内,真正实现基础统一和标准统一,各类管理内容和对象的集中统一。无论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价、统一确权登记、发展规划和战略的拟定,还是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都离不开反映地表面各类要素空间、位置、形态、关系等特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底图。高精度、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数据,是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的必然要求,真正成为自然资源“一张图”高精度的本底数据,将有效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最大限度的整合和挖掘国土空间数据的资源权利,发挥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底图、底线、底数、底盘作用。“一张图”的精准无误才能有效发挥,高质量实施自然资源管理。 3.3服务自然资源开发和集约利用 空间地理大数据作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各种专业信息共享、交换、集中、协同的媒介和公共基础。利用基础地理信息线划要素可以准确提取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围界线,可作为自治区生态保护区优化调整、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矿山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等工作的高精度地理底图。 3.4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家和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需要,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以及地理信息信息数据空间

客户大数据管理制度

受控状态:客户大数据管理制度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二日 编制:审核:审批:

《客户大数据管理制度》更改履历

1目的 1.1为了与客户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实现双向式的信息共享,通过信息交换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销售额,增加销售效益。 1.2充分利用公司内外部资源,收集和分析客户相关数据,为营销策划、产品升级及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做好参考基础,满足多地域、多层次、多专业、多类型的产品与服务需要。 1.3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面对不同客户市场特点,从地区差异、产品需求差异、人群差异等,进行具有针对性、人文特性的调研,并分析获得指导性数据。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部门全体员工。 3职责 3.1培训中心 3.1.1负责客户资料的搜集; 3.1.2负责客户资料的汇总整理; 3.1.3负责客户数据的初步分析测评; 3.1.4负责根据相应数据参考,策划相应的服务政策以及培训内容; 3.1.5负责为其他部门提供相应数据参考。 3.2 人事行政部 3.2.1负责根据相应数据分析,进行人才招聘。 3.3 营销中心 3.3.1负责根据相应数据分析,进行营销分析,策划相应的广告投放、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方案。 4 内部 4.1客户基础信息汇总:接收营销中心传递至培训中心的客户资料,第一时间查看《圣仁谷教育集团合伙人信息交接表》,1个工作日内,致电客户核对并完善信息。

4.2市场调研 4.2.1初期调研:通过与客户的电话沟通,达到了解客户优势资源,帮助分析市场突破口,1个工作日内将《市场信息反馈表》《竞争对手市场调查》调查表格发至客户邮箱,并沟通完成回复时间,进而实现对地区市场前期数据分析; 4.2.2中期调研:通过填写记录《客户及其市场消费追踪》,按月分析并提供可持续支持的营销方式,整合信息季度、年度分析,根据客户特点,深入产品研发和推广,辅助实现营销目标; 4.2.3售后调研:时时收集客户反馈意见,并归纳到月度、季度、年度客户情况汇报中。 5相关表单 《教育集团合伙人信息交接表》 《市场信息反馈表》 《竞争对手市场调查》 《客户及其市场消费追踪》 教育集团合伙人信息交接表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空间数据组织空间数据管理

?空间数据结构 ●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 ?矢量、栅格结构对比?空间数据库特点 ?传统数据库模型及特点 ●层次数据模型●网络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 ?现行空间数据库管理方案 ●混合数据管理模式●扩展数据管理模式●统一数据管理模式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定义: ?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点:空间的一个坐标点;?线:多个点组成的弧段; ?面:多个弧段组成的封闭多边形; 获取方法 ?定位设备(全站仪、GPS 、常规测量等)?地图数字化?间接获取 ●栅格数据转换 ●空间分析(叠置、缓冲等操作产生的新的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表达考虑内容 ?矢量数据自身的存储和管理?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系 ?空间对象的空间关系(拓扑关系) 矢量数据表达 ?简单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属性数据组织 矢量数据结构

矢量数据表达—简单数据结构 只记录空间对象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不记录拓扑关系。又称面条结构。 存储: ?独立存储:空间对象位置直接跟随空间对象;?点位字典:点坐标独立存储,线、面由点号组成 特征 ●无拓扑关系,主要用于显示、输出及一般查询 ●公共边重复存储,存在数据冗余,难以保证数据独立性和一致性 ●多边形分解和合并不易进行,邻域处理较复杂;●处理嵌套多边形比较麻烦 适用范围: 制图及一般查询,不适合复杂的空间分析 量数据结构(续)

标识码属性码空间对象编码唯一 连接几何和属性数据 数据库 独立编码 点: ( x ,y ) 线: ( x 1 , y 1 ) , (x 2 , y 2 ) , … , ( x n , y n )面: ( x 1, y 1) , (x 2, y 2) , …, ( x 1, y 1) 点位字典 点: 点号文件 线: 点号串面: 点号串 点号X Y 1112223344………n 55 66 存储方法 量数据结构(续)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 XX市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一期)建设项目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如下: 采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模式建立XX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通过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构建环境,并采用数据资源规划(IRP)的方法,对全市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采集、整合、汇交、更新、存储、管理、共享、应用进行全方位的规划,构建市级国土资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动更新”的数据中心核心数据库,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集成管理与更新,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共享服务与综合应用,形成科学合理的数据框架、服务框架和运行环境,为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管理、综合监管、辅助决策、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平台。 2、建设原则 XX市国土资源“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任务重、资金投入大,在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高点定位,统筹规划。 (2)整合资源,夯实基础。 (3)统分结合,以统为主。 (4)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5)边建边用,以用促建。 (6)保证安全,开放服务。 3、建设任务 (1)标准规范建设

采用数据资源规划的方法,对市局的国土资源领域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国土资源数据内容和特征、应用特点,将国土资源数据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区分和归类,按照一致性、集约性、独立性、完整性、实用性和适用性为原则,建立数据从采集、更新、管理、存储、服务的一系列规范,保证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数据组织规范、统一的空间数据数学基础、统一的数据分类代码、数据格式、命名规则、统计口径和服务方式进行建设,奠定XX市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 (2)核心数据库建设 在基础设施支撑下,按照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梳理、整理、重组、合并等,利用提取、转换和加载工具以及必要的手段,将处理、加工好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建库标准进行入库,数据按分层分类管理,形成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包括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数据资源目录、应用服务资源目录)、数据中心数据库群(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 (3)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建设 建设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依托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中的采集与更新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国土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及一系列数据服务组件、应用服务组件和依托于这些组件之上的“一张图”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形成数据集成管理、联动更新、共享服务、“一张图”应用的一体化平台,集中管理和以“一张图“的形式集成展示土地、矿产、地质等各类国土资源专业信息,形成全面展示国土资源状况的“电子沙盘”;并综合应用各类国土资源信息,为不同科室和应用系统提供定制化的图形辅助审查和统计分析等服务,形成为业务办理人员和其他系统提供服务的服务仓库,奠定数据应用和共享服务的平台基础。 4、建设基础 (1)数据基础 XX市国土局经过多年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已经积累了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础地质、矿产资源规划和遥感影像等一批海量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建设方案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 建设方案

目录 一、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建设背景 (4) 二、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的内涵 (5) 三、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发展现状 (5) 四、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未来趋势 (7) 五、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总体架构 (10) 1.感知层 (10) 2.网络层 (10) 3.信息资源层 (11) 4.应用服务层 (11) 5.交互层 (11) 6.用户层 (11) 六、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技术架构 (12) 七、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数据架构 (13) 八、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管理体系 (14) 九、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业务架构 (15) 1.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库 (15) (1)数据分类原则 (16) (2)数据分布 (17) (3)数据管理 (17) 2.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17) (1)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交换机制 (17) (2)建立信息资源开发使用补偿机制,推动业务部门数据开放 (18) (3)建设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 (18) (4)平台总体架构 (18) (5)平台业务架构 (19) (6)平台交换架构 (20) (7)平台共享流程架构 (20) 3.城市视频监控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21) (1)建设共享服务平台,接入各社会视频资源 (21) (2)建立集约化智能化的视频监控资源管理机制 (21) (3)建立视频资源分享机制,确保各部门视频资源的有效共享 (21) (4)平台总体架构 (22) (5)平台视频流调度架构 (24) (6)平台存储架构 (24) 4.城市网格信息可视化平台 (25) (1)建立标准网格化GSI地图 (25) (2)三维空间建模 (25) 5.城市运行状态监控系统 (26)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 一、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建设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量大约每十年翻一番;1970年以后,信息量大约每三年就翻一番;如今,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一番。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 1.8ZB (1ZB=1021Byte)其中75%来自于个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认为,到下一个十年(2020年),全球所有IT部门拥有服务器的总量将会比现在多出10倍,所管理的数据将会比现在多出50倍。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预计将暴增44倍,达到35ZB。 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道路,同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是:绿色生态、现代智慧、宜业宜居及民俗特色。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正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为城市管理提供新思路,以现代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政府建设是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智慧城市作为城镇化、信息化交汇融合的概念,为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发展转型提供了实践模式。 大数据已成为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隐含巨大的价值,已引起科技界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们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的涵 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是指 需要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 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海量、多样 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 数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物联 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将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完成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海量数据,并将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找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数据关联,发现它们背后的规律,这些数据通过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一种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最终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 三、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发展现状 目前城市息孤岛、网断联难现象仍存在。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实际上是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其障碍主要有三方面:其一,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小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其二,标准建设相对滞后,标准不统一,业务操作系统软件难以模块化开发。比如人车路等基本的数据单元,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管理部门各搞一套,基础数据单元标准不一。其三,业务传感与应用装备建设,各部门各搞各的,甚至一个部门部也各搞各的,造成“有网无联”。比如,治安一套监控系统、城管的一套监控系统、交警的一套监控系统。

一种基于Web前端的在线空间数据管理技术方法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6, 6(1), 30-35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03631325.html,/journal/csa https://www.360docs.net/doc/703631325.html,/10.12677/csa.2016.61004 A Technical Method of Online Spatial Attribute Data Management Based on Web Font End Lijie Zhou, Zhihong Li, Cui Li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an. 8th, 2016; accepted: Jan. 22nd, 2016; published: Jan. 27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70363132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Based on B/S framework of web system, this article realizes the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of web front end of spatial data. According to HTML5 CSS3, the User Interface of data management in web browser is realized, and Javascript can be used to achie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eb browser and users. The server uses SQLite database to store data, the design of the database with data sto-rage table and data field mapping to realize dynamic management. The Geoserver platform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is used as a web server for web applications; this platform provides a series of database management API, including WebSQL API and SQLScript API, and transforms the data between server side and browser side with AJAX, so as to realize the data of the browser side management and server side storage. By managing the resource table and resource control table in the database, the sharing of spatial attribute data can be realized. Keywords Spatial Data, Font End Management, Server Side Storage, Data Sharing, Web Font End 一种基于Web前端的在线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方法 周力杰,李治洪,李翠

ArcGIS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实验报告 题目:ArcGIS关于空间数据管理与空间数据分析操作实验姓名:赵文彪 学号: 2014212425 班级:地信141 学院:理学院 编写日期: 2015–11–8

学习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地图坐标校正变换 二、实验原理 ArcMap 默认支持3种Transformation 类型。其中,两种是平面至平面的转换,即仿射(Affine)和Similarity,二者有一定差别。另一种即由曲面至平面的地图投影转换(Projective)。本实验中学习的坐标变换方法,是GIS实践中较常用的仿射变换。 我们在课堂中讲过,坐标校正(rectification)可采用各级多项式来转换地图坐标。例如,设原坐标为(x,y),转换后的坐标为(x',y'),采用2次多项式: x' = a1 x2 + b1 y2 + c1 xy + d1 x + e1 y + f1 y' = a2 x2 + b2 y2 + c2 xy + d2 x + e2 y + f2 通过地面控制点GCPs 的已知坐标(x,y)和(x',y'),求出2次多项式的各项系数,就可以将地图上所有的(x,y)转换为(x',y')。 本实验中的仿射变换是采用一次(线性)多项式 x' = a1 x + b1 y + c1和y' = a2 x + b2 y + c2 作为坐标转换关系的坐标校正方法。仿射变换可以将数据在x, y方向是非等比放大缩小,歪斜,旋转和平移(如图所示)。 在ArcGIS中,一般采用4个Tics,即通常所说的地面控制点,来进行仿射变换。对于一般比较规整的地图,这样进行坐标校正是够用了。 三、实验内容 把数字化时形成的inch 单位的平面坐标,转化为我国统一使用的高斯-克吕格坐标,并将转换好空间坐标的数据导入到Geodatabase库中。为此,首先利用ArcMap,把原始的4个tic点坐标(x,y) (即取inch 的坐标),改为相应的高斯-克吕格坐标值。然后,计算机根据这四个Tics 在两种坐标系中的取值,计算出转换系数,再把所有的(x,y) 转为高斯-克吕格坐标系统。最后,在ArcCatalog 中,新建一个高斯-克吕格坐标的Feature Dataset,把转换好坐标的Feature Class放到Geodatabase的Feature Class 中。

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

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号 【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3.03 【实施日期】2017.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2号) 《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月9日省人民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省长许达哲 2017年3月3日 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规范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生产、汇集整理,促进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使用,发挥地理空间数据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湖南省信息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与地理空间位置及其时态有关的自然、经济、社会等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地理空间数据。 第三条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应当遵循统筹管理、全面汇集、统一标准、共享使用、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使用协调机制,依法保障对地理空间数据建设和更新的投入。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生产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承担全省地理空间数据的汇集、共享工作,建设和维护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推进地理空间数据的使用。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生产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承担地理空间数据的汇集、共享工作,推进地理空间数据的使用。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下简称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生产、更新和管理本部门专题地理空间数据,无偿提交在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中形成的专题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汇集,享有无偿使用地理空间数据的权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理信息服务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具体承担地理空间数据汇集处理和集成、交换共享平台运行和维护、共

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参考文本

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提升煤矿安全管理 水平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前言 煤炭企业属于传统的资源开采型企业。煤矿安全对煤 炭企业影响巨大,安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煤炭企业 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从煤矿建设、煤炭开 采、生产加工到煤炭产品销售的全过程。近几年来,我国 煤矿瓦斯爆炸、井下透水等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命 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生产 能力的发挥和煤炭企业的形象。煤矿安全管理任务十分艰 巨,是因为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非常复杂。研究表明,瓦 斯、矿压与顶板、煤尘、水、火等自然灾害因素是影响煤

矿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和最难以控制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影响煤矿安全的自然灾害隐患,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是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信息技术有了突飞锰进地发展。随着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和数据应用的普及,数据库的数量、单个数据库的容量和数据类型的复杂性都大大地增加了。在这些庞大的数据库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信息源,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作为数据挖掘的一个方向,空间数据挖掘可以用于对空间数据的理解、空间关系和空间与非空间数据关系的发现、空间知识库的构造、空间数据库的重组和空间查询的优化。空间数据挖掘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市场、遥感、图像数据勘测、医学图像处理、导航、交通控制、环境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煤矿自然灾害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分布不确定性特征,因此可以在建立大理自然灾害空间数据信息基础上,

大数据中心信息数据管理制度

大数据数据中心信息数据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数据管理,保障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支撑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本制度。 一、数据管理遵循分级管理、安全可控、充分利用的原则,明确数据的采集生产、加工整理、开放共享和管理使用等活动的责任主体,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开放共享。 二、数据采集生产、使用、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不得利用科学数据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三、贯彻落实国家数据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管理政策和制度;指导相关单位加强和规范数据管理。 四、引导督促数据产生者要按照相关标准规范组织开展数据采集生产和加工整理,形成便于使用的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五、引导督促相关单位要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明确数据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开放条件、开放对象和审核程序等,按要求公布数据开放目录,通过在线下载、系统共享或定制服务等方式向社会开放共享。 六、对于政府决策、公共安全、国防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公益性科学研究等需要使用数据的,应当无偿提供;确需收费的,应按照规定程序和非营利原则制定合理的

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对于因经营性活动需要使用数据的,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有偿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遵从其规定。 七、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不得对外开放共享;确需对外开放的,要对利用目的、用户资质、保密条件等进行审查,并严格控制知悉范围。 八、涉及国家秘密的数据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执行。建立健全涉及国家秘密的数据管理与使用制度,对制作、审核、登记、拷贝、传输、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九、按照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采用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完善数据管控、属性管理、身份识别、行为追溯、黑名单等管理措施,健全防篡改、防泄露、防攻击、防病毒等安全防护体系。 十、建立应急管理和容灾备份机制,按照要求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异地备份。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1.引言 1.1方案概述 空间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建设区域地理信息基础框架的迫切需求,开发的一套专业性强、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 整个方案从管理多源、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一些列软件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入库更新子系统、空间数据质量检查子系统以及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等,可以实现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转换与集成管理,为政府、企业、公众等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1.2系统特点 ●“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基础地理数据的集成管理 由于基础地理数据具有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特点,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平台必须具有集成不同数据类型、不同比例尺、不同时间的各种基础地理数据的能力。 ●多比例尺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尺度的基础地理数据,其集成通过统一空间参考系(WGS84、西安80、北京54)或动态投影技术来实现。不同比例尺的

基础地理数据可以叠加一起显示,通过控制其显示比例实现地图的逐层显示效果。 ●多类型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如DLG与DRG)的集成采用按空间坐标范围或图幅索引实现。 ●多时序数据集成 对于不同时间段的基础地理数据,采用历史数据库来实现。根据数据更新周期的不同,采用按数据集、图幅、对象级别的历史数据库机制。 ●基础地理数据管理全过程支持 SuperMap D-Manager特别针对我国各级测绘院、信息中心设计开发,系统支持数据加工、数据入库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发布的整个业务过程,可以快速为用户打造完备的基础地理数据中心,满足各种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为数字城市建设服务。 ●基础性与平台性 SuperMap D-Manager从设计到实现,充分考虑了其作为基础性、平台性等支撑性要求。SuperMap D-Manager在设计思路、软件开发实现上都具有高可扩展性的特点。

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 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703631325.html,/n11293472/n11293832/n12843926/n13917072/15121870.html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能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各电力监管派出机构,有关企业和协会: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满足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促进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需求导向原则:以应用为牵引,从市场需求出发,合理规划建设数据中心。 (二)资源环境优先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条件,引导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能源相对富集、气候条件良好、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建设,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三)区域统筹协调原则:统筹考虑建设规模和应用定位,结合不同区域优势,分工协调、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型数据中心。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练习利用ArcCatalog 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

练习 2 1.利用ArcCatalog 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 2.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 第1步启动ArcCatalog 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1) 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2) 第3步创建缩图,并查看元数据 (4) 第4步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 (5) 第5步拖放数据到ArcMap中 (13) 第6步编辑属性数据及进行1:M的空间查询 (14) 第7步导入GPS数据,生成图层 (16) 第1步启动ArcCatalog 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当ArcCatalog打开后,点击, 按钮(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包含练习数据的连接(比如“E:\ARCGIS\EXEC2”),

在ArcCatalog窗口左边的目录树中, 点击上面创建的文件夹的连接图标旁的(+)号,双击个人空间数据库-National.mdb。打开它。. 在National.mdb中包含有2个要素数据集、1个关系类和1个属性表 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在ArcCatalog 窗口右边的数据显示区内,点击“预览”选项页切换到“预览”视图界面。在目录树中,双击数据集要素集-“WorldContainer”,点击要素类-“Countries94”激活它。

在此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现在,你可以看到Countries94 的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花几分钟,以同样的方法查看一下National.mdb 地理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

第3步创建缩图,并查看元数据 在目录树中,选择地理数据库National中的要素类-Countries94,切换到“预览视图”,点击工具栏上的放大按钮,将图层放大到一定区域,然后再点 ,生成并更新缩略图。这时,切换到“内容”视图界面下,并在目录树中选择要素集-“WorldContainer”,数据查看方式更改为“缩略图方式”。.注意,此时,要素类“Countries94”的缩图图是不是发生了改变 点击“元数据”选项页,查看当前要素类的元数据,了解当前要素类是采用什么坐标系,都有哪些属性字段,字段的类型等信息。在元数据工具栏中,从样式表中选择不同的样式,可以看到,元数据显示的格式发生了变化。 点击元数据导出按钮,可以将元数据导出为多种格式,这里我们选择为“HTML”格式,确定后,元数据将被保存在指定路径下的.htm文件中,从资源管理器中,打开这个.htm文件,查看导出后的元数据信息。

大数据中心建设功能要求技术规范word

大数据中心建设功能要求技术规范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一、数据服务中心建设规划 数据服务中心是整个智慧旅游大数据项目核心组成部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数据资源为核心,面向数据应用与服务、信息数据资源标准化与管理,实现数据资源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全局共享的运转模式。数据服务中心数据流转图和逻辑架构如下图。 数服务中心逻辑架构图 整个数据服务中心逻辑组成部分有:数据存储、数据组织、数据处理、资源管理、数据服务支撑。 数据存储:基于大规模并行处理(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简称MPP)、Hadoop等分布式计算平台进行搭建,以满

足旅游行业结构化、图像视音频等非结构化多种类型格式的海量数据资源存储需求。 数据组织: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逻辑组织,形成基础数据资源库、专题应用资源库以及资源管理库,满足旅游行业数据资源应用、管理与服务的需求。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整合汇集、数据标准化处理、通用数据处理、专题数据处理。从多个层面对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挖掘,为不同业务需求提供数据处理服务支撑。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从应用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以及标准资源多个层面实现数据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标准建设。 数据服务支撑:数据服务中心实现了智慧旅游云数据资源的存储和组织。主要包括基础数据资源库、专题应用资源库和资源管理库。 数据分析处理:面向具体业务需求,建立对应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利用。 1.1大数据平台建设 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后,由于一体化业务为在线运行的系统,为避免大数据应用对现有生产系统造成影响,本期单独建设一套大数据平台,通过ETL将生产数据抽取到大数据平台中,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数据仓库,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撑。 基于大数据等新先进理念,融合MPP、Hadoop、OLTP以及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数据处理技术,构建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