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思及赏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思及赏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思及赏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思及赏析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思及赏析

同儿辈赋①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②深藏数点红。

一爱一惜芳心莫轻吐③,且教桃李闹春风④。

①同儿辈赋:和儿女们一起做诗,这首诗写的是还没开放的海棠花。

②小蕾:指海棠花的花一蕾。

③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④且教:还是让;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奇斗艳。

海棠树的枝杈里都是一层又一层新长出来的绿叶,小小的花一蕾似乎在努力掩饰自己的红色。可能是因为她们太一爱一惜自己的花一心不肯轻易吐露,所以先暂且让桃李的鲜花在春风中得意。

【矜持之美】

白居易有诗云:“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多么矜持的一个琵琶姑一娘一,同样,元好问笔下的海棠也有这样的风范,她们“一爱一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不肯先在春风中开放,先让桃花和李花去争奇斗艳吧,等到她们都闹够了,就轮到海棠出场了。通过与“桃李”的对比,海棠小蕾深藏的形象就更像一个羞答答的姑一娘一,有着少女的矜持和美丽。

【赏析】

桃李常被比喻为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被比喻为美人,如“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但元好问笔下的桃李却是一个“反面教材”,她们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芳心,在春风中恣意争艳,虽有容貌,但失于轻佻,不够端庄。这样的提法令人眼前一亮,细想来也是,桃李争着要在春一光中开放,而海棠却默默地等到春末。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反弹琵琶”,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说司空见惯的事,这样才能有奇趣。

【启示】

看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元好问写给孩子们的诗,因此没有特别去遣词造句,语言平淡却蕴涵了一个他想要告诉儿女的道理:要懂得像海棠一样矜持。矜持不只是小家碧玉单纯未启已遮面的娇羞,还是一种自重和自觉。一交一朋友也好,自我介绍也好,过于自吹自擂就会显得没有修养,要懂得适当地谦让和虚心,保留一份绅士、淑女的矜持风度。

古代诗歌赏析王夫之《水龙吟莲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共12分) 水龙吟·莲子 王夫之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炫,秋光无赖。拚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伴江妃、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 深缀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悬愁碧海。露冷昆明霜凋,玉井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枮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2】拚:同“拼”。【3】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 [5]玉井:井的美称。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硕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 B.“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 13.“空望眼、悬愁碧海” 一句中“悬”字化无形为有形,下列诗句的“悬”字也具有这一表达效果的是(3分) A.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B.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C.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D.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4.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结合本词和下面《离骚》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芙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古代文人常借助不同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描写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 ,”的春日景象,表达回归田园的喜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周瑜“,谈笑间,”的儒将形象,对比出自己的落寞无奈;诗人们还常借用芳草的形象表达愁情,如诗句“ ,”。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16.《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更香”这个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12.(3分)A 13.(3分)C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元好问作品专练

元好问作品专练 水龙吟·从商帅国器①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金]元好问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②。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盖世韩彭③,可能只办,寻常鹰犬。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注]①商帅国器:完颜斜烈,名鼎,字国器。曾任元帅,镇商州,故称商帅。②赤羽:旗帜。千夫膳:千夫之膳食。两者合起来是指军队人数众多,阵容盛壮。③韩彭:指韩信和彭越。两人都是西汉初著名武将。④天山箭:唐薛仁贵曾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首句用了李广射虎的典故,衬托出商帅国器这位狩猎主人的威猛。 B.词的上阕句式短促,渲染了围猎场面的气势雄大,吻合了射猎的情势。 C.下阕开头扣住“残月”和“鼓角”意象,勾勒出寂寥空旷的古城夜景,动静结合。 D.本词空间转换自然,下阕从野外之事自然转人室内之事,并对此加以着力叙写。 2.商帅国器这个人物很有风采,下阕是如何体现的?请具体分析。(6分)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探究诗歌中刻画人物形象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的手法,然后根据诗句具体分析,最后明确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解答】(1)D.“并对此加以着力叙写”分析错误,词的下阕只略写了“军中高宴”一事,后面都是议论。因此,没有着力叙写军营室内之事。 (2)“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通过写动物的表现来衬托出商帅威猛。“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韩信和彭越和商帅相比也不过是供人驱使的鹰犬,以此来突出商帅富有谋略。“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根据注释“天山箭:唐薛仁贵曹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称”,可知这里采用的用典的手法,以此来

2017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十五)及答案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练习(十五)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11分) 水龙吟西湖怀古 南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①,天吴移水②,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力士推山: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丁力士推山的故事。 ②天吴移水:“天吴”,海神名。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前句为“果”,后句为“因”,引出怀古思绪。 B.“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句用铺叙手法展开对西湖景致的描写。 C.“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句作者斥责豪杰们都忘却了当年收复中原的决心,表达他一人孤独奋战的无奈之情。 D.“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 E.全词运用了衬托、反问的手法。词的上阕以美景衬哀情,抒兴亡之思。下阕由怀古转入伤今,直抒胸臆。2.有人评论此词“达情曲而蕴蓄”,请结合下阕内容加以赏析。(6分) 二、(2016·西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 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3.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些描写有什么用意?(5分) 4.颈联和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1分) 巴西①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 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击之声。 5.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6.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6分) 四、(2016·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11分)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唐·岑参 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解析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蕴含的诗歌理念 解非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赏析 元好问认为汉乐府民歌与建安诗歌是对《诗经》的风雅传统"正体"继承与发扬,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而宋金诗坛上"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得不到弘扬,迫切需要有"诗中疏凿手"出世来正本清源,引领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这"诗中疏凿手"就是我们今天的"诗评家"。且由诗评家来分开泾水、渭水这样一清一浊的诗歌之流。这组诗:论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 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赏析 元好问用形象的比喻来推崇曹植和刘桢为建安诗人的"两雄",诗歌风格"啸虎生风",具有骨气奇高,真骨凌霜之美。这也是肯定了风骨刚健、风神飘逸的建安文学的风骨论。而西晋诗人刘琨的"雅壮而多风"和"清拔之气"(《诗品》)可比建安风骨。这组诗:论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三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赏析 元好问认为建安文风西晋时期的诗人继承的很多,建安风骨的影响比较大,真的就是:"壮怀犹见缺壶歌"。但是,诗歌绮靡文风也已经潜滋暗长了,他以张华为例子,指出张华的诗歌:"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以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而这样的绮靡婉艳,文字妍冶的诗歌是不利于诗歌的发展的,虽然诗人的名气高,也不过一时罢了,缺乏豪壮慷慨之气的诗歌无建安的风骨,而风骨才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品,所以"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强烈不满之情绪。这组诗:论诗人的品格。 第四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陶渊明的,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无人工雕琢粉饰的痕迹,清新真淳而无矫揉造作诗风。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是那么的自然质朴,剥尽铅华,独见真率,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诗艺魅力。但是,在元好问心目中陶渊明虽然能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是他并不超脱飘逸,他的诗歌还是运用了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也就是说陶渊明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还算不上真正的隐者。这组诗:论诗歌的境界。 第五首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阮籍的,他认为阮籍的诗歌文笔纵横,有如长江奔流一般的恣肆,

古诗水龙吟·西湖怀古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西湖怀古翻译赏析 《水龙吟·西湖怀古》作者为宋朝诗人陈德武。其古诗全文如下: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赏析】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写得慷慨悲壮。下笔千钧,表情亦淋漓酣畅。“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引出怀古思绪。大处落笔突兀笼罩,气势十足。“临堤台榭”,承开头“多佳丽”三字而来,至“四山睛翠”,一气直贯,展开对西湖景致的铺叙。从堤到榭台、楼阁,从荷花到桂子和四山。廖廖几笔,写尽西湖之美。游人如织,歌吹飞扬之景象跃然纸上。“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增加大笔濡染的“四山睛翠”一句,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征。山水之美,可怡人性情,但也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所在在铺叙之后,词人大笔一挥,引发无数感慨。“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陈德武身历南宋覆亡,这几句无疑是对南宋百余年耻辱历史的沉痛总结。也对“百年”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不思北复故地的极有力的鞭挞。“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笔锋陡转,由怀古转入伤今。“天旋时异”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可惜”是承上启下之语;“藉何人”是亟盼有人出来扭

转乾坤。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登临形胜,感伤今古”是全篇的文眼,作者登临之时,内心感情汹涌,似将倾泻而出,“发挥英气”因而要词情慷慨,又为下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了余地。“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力士、天吴,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人。词想借力士,天吴来填水移山。想靠神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之后词人再作一设想:“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岳飞精忠报国,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真是人神共愤。愤懑郁积于胸,作者想借外力将其激发出来。表明国虽亡,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横波亭|为青口帅赋|元好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横波亭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 D.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②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 11.①B ②答案示例: 示例1: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 的爱国情怀。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 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示例2: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

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 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 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 豪迈之情。 补充资料 古典诗歌的主体境界 所谓主体境界,即艺术作品的旨趣境界,于诗,则为诗人的胸襟、情性。诗 人养‘浩然之气”,忧黎庶之苦,存黍离之叹,或汲汲于名利,浮沉于宦海,沉 溺于个人情感的泥淖,则境界自有高下之别。因此,主体境界由诗人胸怀定。需 指出的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本无高下优劣,如面对碧云天、黄叶地,耳听子规 啼、断鸿声,由此产生黯乡魂、相思泪,尽管具有持久的美学力量,但毕竟不入 高远之列,故暂入低俗局促。 1高远宏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折射出对友情的超脱和处事的睿 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 哀。要看云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则表现诗人接纳万物的气度胸襟。其实,高远固然是羽翮的振奋,长铗的挥舞,是皓月的凌空,云帆的远行,但也是孤城 的长烟,雪原的马蹄,是修竹林泉的忧思,车裂马嘶的喟叹。例如: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今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 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万里风涛按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 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水龙吟答案

水龙吟答案 品读鉴赏、合作探究 (一)品读上片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意境特点? 明确:“楚天”金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明登临的季节。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境界壮阔,气势雄浑。 雄浑而不失清丽。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了远山的秀丽。 (2)“献愁供恨”移情入景。 3.词人远眺大好的秋景,为什么突然愁恨满怀? 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 明确: 特色: (1)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一见一闻,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以有声有色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2)虚实相生:这里是实景,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的孤雁也正好是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深刻。 (3)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人物:把看吴钩,言复国壮志凌云,手握宝剑却没有用武之地;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见。 形象: 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 江南游子: 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5.“无人会,登临意”(无人能够理解我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结合这句与下片的内容关系,说说上片结句“住而未住,收而未尽”的效果。 明确:上片结句“登临意”扣住题目,但未明言“登临”之意,为下文抒情留出余地,由下片来落实,暗领下片内容,因此说是“住而未住,收而未尽”。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元好问《新轩乐府引》原文及翻译

元好问《新轩乐府引》原文及翻译 原文: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 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近岁新轩张胜予亦东坡发之者欤。 时南狩已久,日薄西山,民风国势有可为太息而流涕者,故又多愤而吐之之辞。予与新轩臭味既同,而相得甚欢。或别之久而去之远,取其歌词读之,未尝不洒然而笑,慨焉以叹,沉思而远望,郁摇而行歌,以为玉川子尝孟谏议贡馀新茶,至四碗发轻汗时,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真有此理。退之《听颖师弹琴》云:“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忽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吾恐颖师不足以当之。 予既以此论新轩,因说向屋梁子。屋梁子不悦曰:“《麟角》《兰畹》《尊前》《花间》等集,传播里巷,子妇母女交口教授,媱①言媟②语,深入骨髓,牢不可去,久而与之俱化。浮屠家谓笔墨劝淫,当下犁舌之狱。自知是巧,不知是业。陈后山追悔少作,至以《语业》命题,吾子不知耶?《离骚》之《悲回风》《惜往日》,评者且以“露才扬己、怨怼沉江”少之,若《孤愤》《四愁》《七哀》《九悼》绝命之辞,《穷愁志》,《自怜赋》,使乐天知命者见之,又当置之何地耶?治乱,时也;遇不遇,命也。衡门之下,自有成乐,而长歌之哀甚于痛哭,安知愤而吐之者,非呼天称屈耶?世方以此病吾子,子又以及新轩,其何以自解?” 予谓屋梁子言:“子颇记谢东山对右军哀乐语乎年在桑榆正赖丝竹陶写但恐儿辈觉损此欢乐趣耳东山似不应道此语果使儿辈觉老子乐趣遂少减耶?” 【注】①媱(yáo):艳美;②媟(xiè):淫秽 译文: 唐代歌曲的词大多是宫体,又都极力来写。自从苏东坡一出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的气象。虽然有时会写宫体乐府,难道就可以用宫体来概括它吗?有人说乐府本来不难写,但自从苏东坡纵笔而写之后就很难创作了,这大概是根据优劣来评论,不算是了解苏东坡的人。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因为《诗三百》所记载的,地位低微的男女忧伤又没寄托的言语,偶尔突然被外物感动触发,充满内心而抒发出来,随口形成而已。当初真想配合管弦金石之类的乐器,经过圣人的手,来和《六经》一同流传吗?地位低微的男女尚且这样,更可况苏东坡笔墨绰有余力而不经意为之,却要求和前人比高下,这是错的。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章楶《水龙吟》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 巧的角度赏析其妙。(4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4分)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作者运用拟 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 感更为沉重。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 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章楶水龙吟赏析: 这首咏絮词,上片写暮春季节,风吹柳絮的情景, 下片写杨花四处飘落。通过拟人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露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论诗绝句三十首 元好问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论诗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宣扬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是位有独到见解的诗歌评论家。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但是目前对全部《论诗三十首》作注解的,并不多见。笔者结合电大教学的需要,试图对之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曹、刘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风”(《文心雕龙·才略》),“言壮而情骇”(《文心雕龙·体性》),有“清拔之气”(《诗品》)。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的慷慨悲壮,梗概多气的艺术风格着眼的。 第三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唾壶敲缺】亦作【唾壶击缺、“唾壶敲缺”】,《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後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

古诗水龙吟·梨花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梨花翻译赏析 《水龙吟·梨花》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前言】《水龙吟·梨花》是宋代文学家、音乐家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咏梨花,词人罗致了许多梨花故事,塑造了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全词以秾艳著称,但笔力矫健,袭古弥新,词境恢宏阔大,堪称咏花佳作。【注释】⑴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各家格式出入颇多。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⑵素肌:白色的肌肤,比喻洁白素雅的梨花。余寒:剩余的春寒,梨花开在晚春时节。⑶青芜地:杂草丛生的地方。⑷“樊川”三句:意谓“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敛迹避去。樊川:汉武帝时代的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照日:“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灵关:《汉书·地理志》云:“灵关越巂郡。”谢朓有《谢随王赐紫梨启》云:“味出灵关之阴”,注云:“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敛:解作“收”。⑸传火:指清明日。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

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楼台:代指近臣家。⑹妒花:语出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花却倒吹。” ⑺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刘方平《春怨》诗意:“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不开门。”⑻亚: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帘栊(ón):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⑼繁英:繁盛的花。⑽歌吹:歌声和乐声。⑾朱铅退尽:谓胭脂铅粉。⑿潘妃却酒:潘妃是南朝齐东昏侯之妃,小字玉儿,有姿色,性淫侈。却酒:指推辞不饮酒。饮则脸红,却则脸白,以喻梨花。⒀昭君: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⒁缟(ǎ)夜:映照黑夜。⒂玉容:指女子的容貌。此指上述陈皇后、王昭君等美人。⒃琼英:本指雪花,此指梨花。谩:作”徒“或”空“解。【翻译】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赏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钱鸿锳《柳周词传》云,此词或认为有《离骚》初服之意,有所寄托;也有人认为这首咏梨花的词纯为体物之作,不涉个人怀抱。其创作时间难以考证。此词上片起笔“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

元好问论文

从《论诗绝句三十首》解读元好问诗歌主张之“真” 【摘要】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了其诗歌主张和诗歌理论。元好问认为诗歌最重要在于“真”,而这“真”可以体现在刚健质朴的诗风,以“诚”为本的诗歌理念,以及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关键词】“真”;刚健质朴;“诚”;真实情感 元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人。因其曾在遗山求学读书,自号遗山山人,世称遗山先生。他“独以诗鸣,……遂为一代宗匠,以文章伯独步几三十年”,“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是我国文学史上享誉金、元两代的诗人及诗歌评论者。他的诗歌理论大多采用诗歌的体式,尤以七绝居多。他用《论诗绝句三十首》对过去时代的诗歌做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总结,继承了自建安至陈子昂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清人翁方纲说:“先生一生识力,皆具于此,未可仅以少作目之。” 元好问通过论诗绝句三十首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诗歌主张,这些主张和观点可以提炼并升华为一点,便是“真”。元好问强调诗歌应尚“真”,应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自然地抒发真实感情。元好问尚“真”思想可从三个方面来探究。 一、推崇刚健质朴的诗风 元好问推崇刚劲之美,贬斥柔秀造作。“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曹植与刘桢都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其作品内容充实,情调慷慨,笔力道劲刚健,

闪烁着壮美的光华,故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首论建安诗歌。 元好问提倡继承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赞赏陈子昂首倡诗风改革,效法“建安风骨”。诗曰:“沈宋横驰翰墨场,风云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建安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表现出对乱世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初唐诗风绮丽柔靡,内容空洞、形式华艳。陈子昂奋起批判两晋以来“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诗风,第一个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口号,主张诗歌要像建安时代那样有“兴寄”和“风骨”,即有内容,有寄托,有理想,并在创作中实践了这种主张,建立了刚健质朴的诗风,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元好问主张以平易朴素、自然清新的诗风来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反对晦涩怪僻、穷愁苦吟等。如:“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时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卢仝号玉川子,喜用怪词惊人,元好问斥他为“鬼画符”;孟郊、贾岛苦吟一生,却只为秋虫之吟;李贺喜欢歌唱神秘、死亡,写幽怪境界,读后使人感到阴森可怖,毛骨悚然,实为“鬼语”,这些类型的诗歌是没有多大现实意义的。 再如:“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切响浮声发巧深,研磨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护音。”元好问以为,诗歌只要做到自然清新,便能像中唐时被誉为“鉴湖春色”的美人刘采春一样容华莫比。浪翁元结并不讲求声律,他的“水乐”却达到了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诗词赏析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诗词赏析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代: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 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 将军泪。 译文 杭州是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临堤有台榭楼参差,湖上有画船往来如梭,游人到处弄舞歌吹。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风光明媚葱翠欲滴。南渡百年 来人们沉醉在西湖,使曾主张抗金的一些豪杰,也都耽于享乐忘却了 平生大志。 可惜时代更替世换时移,如今靠何人来洗雪这奇耻?登临这地形 险固的地方,感伤古今沧桑臣变,振兴国家要充分发挥英雄才气,请 来神人力士推倒杭州青山,邀来水伯天吴移走西湖之水,把“销金锅”西湖改造为农桑之地。借钱塘江的潮汐,为君洗尽奸臣误国的悲愤眼泪,以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 《丰年瑞》,它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

“东南”句:指杭州,此句化用宋仁宗《赐梅挚知杭州》诗句:“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佳丽:俊美,秀丽。 台榭: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歌吹:唱歌和吹奏。 四山:四面的山峰。睛翠: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 百年南渡:指靖康二年(1127)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王朝后渡江 南下,至南宋灭亡,历一百二十余年,此说百年是约数。 平生志:生平大志,此指收复中原,为国立功。 天旋时异:谓时世巨变,指北宋覆亡,南宋偏安江南,时势也与 南渡前不同。天旋,比喻世局大变。 藉(jiè):同“借”,凭借,依靠。 当年耻:概言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国耻。 形胜:指地形险要、位置优越、山川壮美之地。 发挥:犹抒发。英气:英武豪迈的气概。 力士推山:传说古时巴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 天吴:海神名。 潮汐: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 岳将军: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赏析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首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刘琨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曹、刘是建安

风骨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风”(《文心雕龙·才略》),有“清拔之气”(《诗品》)。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的慷慨悲壮,梗概多气的艺术风格着眼的。第三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建安风骨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歌风格,所以他以张华为例,认为张华虽然以其诗绮靡婉艳,文字妍冶而名高一时,但是缺乏豪壮慷慨之气,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不满情绪,对诗歌绮靡文风的发展的认识。第四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水龙吟 参考教案 及学案相关答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苏轼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课前预案 一、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结合课文注释) 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课堂学案 (一)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此李白有感于崔颢《黄鹤楼》诗也。而今,面对“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的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又该如何争而胜之呢?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反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 ①为什么说“杨花”“似花还似非花”? 1、“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惜,怜惜。从教坠,任凭坠落。意思是说,杨花像花又不像花。 因为她“似非花”,所以就任凭她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 2、“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又因为她又“似花”,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所以杨花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她的愁思。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 点出了杨花看似无情,其实也是满怀愁思。为什么说杨花满怀愁思呢?请看下面六句。 3、“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六句有三层意思: 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 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 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作者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有思”杨花,化作了具体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

《摸鱼儿·问莲根》元好问词作鉴赏

《摸鱼儿·问莲根》元好问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摸鱼儿;问莲根》,又作《摸鱼儿;迈陂塘》,亦作《摸鱼儿》(有丝多少),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泰和年间并蒂莲的故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问莲根》,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莲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在《摸鱼儿;问莲根》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荷花并蒂而开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原文】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1)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2)《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3)、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4)妖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5)?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6),湘妃江上(7),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8),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柘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9),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8)半落,狼藉卧风雨。 【注释】 (1)蕖:拼音:[qú]。荷花的别名。 (2)偓:拼音:[wò]。人名。 (3)“问莲根”三句:以莲(恰)起兴,用藉丝相连象征他们缠绵的爱情,莲心苦涩代表他们爱情的不幸。 (4)脉脉(拼音:[mò mò]):含俏的样子,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句以并蒂花的相向来比喻他们二人的相亲相爱。 (5)鸳鸯浦:据《一统志》载:湖南慈利县北有鸳鸯浦,这里是俗指驾鸯栖息处。 (6)谢客烟中:谢客,谢灵运小字客儿,时称谢客,其《伤已赋》有“播芬烟而不薰,烛明镜而不明”之句,表现一种感伤的情绪。 (7)湘妃江:即湘江。据《述异记》载: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望帝台,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舜之二纪娥皇女英,迫之不及,相与场哭。后沉湘水而死。由此后人称湘水为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全曲译文及赏析答案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全曲译文及赏 析答案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 如梭。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简介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是金代散曲家元好问的作品。上片写景,突出了园中盛夏的特征。辞采鲜明,气氛热烈。清新俊雅,佳 句迭出;下片抒怀,直写胸臆,感慨悲歌,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全 曲抒其时其人的典型心曲,发人深思。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译文 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 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 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 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 穿梭。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注释

⑴海榴:即石榴。 ⑵撒:撒落。 ⑶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⑷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⑸命友:邀请朋友。 ⑹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鉴赏 此曲调名本为《小圣乐》,或入双调、或入小石调。因为元好问之作“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故人们又称 此曲为“骤雨打新荷”。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雨 打新荷’是也”。 赵雪松听歌姬唱此曲,赋诗赞曰:“主人自有沧州趣,游女乃歌白雪词。”此曲正是“白雪词”(高雅的歌曲)抒写“沧州趣”(放浪 江湖的逸致闲情)。这里表现的,乃是宋元之际文人们一种典型的精 神生活,有一定认识意义。 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主写景。看作者铺叙的层次,可说是渐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 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然后,在此万绿 丛中,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 进而,写鸟语蝉鸣。而这鸟儿,专指“乳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其声稚嫩娇软而可喜。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踞高柳而长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在 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笔生花,在热烈、喧闹的气氛中特别叙写了一场骤雨。这雨决非煞风景,它 是过路的阵雨,既给盛夏带来凉意,又替画面作了润色。骤雨持续 时间不长,却刚好“打遍新荷”,引人联想到“琼珠乱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画图中”。此乃曲中一段绝妙好辞,无怪“一时传 播”(《雨村曲话》卷上)。

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容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本诗写于金兵南下,作者初离洛阳,由水路南行之时。 ①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②梁父:即梁甫吟,乐府歌曲。《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好为梁甫吟。 1.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2.本词用典丰富,试举一例进行分析。(2分) 3.泪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例如《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蜀相》中的长使英雄泪满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试举其中一例谈谈泪这一意象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与本词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天空高远,云垂欲雨;江面空阔,波滚浪翻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的郁闷之情和茫然之感。 2.南柯梦是写现实的动乱打破了词人的好梦,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梦短的伤感,叹惋时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以没,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写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吴主孙皓凭借长江天险,且有铁锁横江,但还是未能挡住西晋王睿冲浪而来的战舰,落了个可悲下场。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 3.本词中写出了作者面对家国不幸后的悲痛以及对时局无力回天的无奈。 《蜀相》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看似抒发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和苦痛。 《雨霖铃》中,柳永写了作者与恋人不忍别又不能不别的情形,表现了依依不舍的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