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里地区找寻岩金矿的几点体会

四川木里地区找寻岩金矿的几点体会
四川木里地区找寻岩金矿的几点体会

铜铅锌铁金矿地质勘查报告

铜铅锌铁金矿地质勘查报告 2008-10-31 15:47:56 矿区位置、交通、自然及经济概况 菲律宾国北甘玛粦省巴拉噶列市aspa-066-lot2矿权区于北甘马粦省(camarines norte province)巴拉噶列市(paracale city)的东南方向,直距约7公里,隶属该市管辖。矿权区北距巴托巴拉尼(batobalane)镇约2公里,有乡间公路可通汽车,巴托巴拉尼镇至马尼拉(manila)有水泥公路相连,距离约328公里,每日均有班车运行,交通十分方便。 矿权区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如夏,年平均气温约23度,潮湿多雨,年均降雨量达2928mm。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为雨季,少有晴日;旱季亦多阵雨。平均每年有四次台风,最高台风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 矿权区大致南高北低,水系大都向北注入巴托巴拉尼河。南部最高处海拔450米,北部最低处海拔40米,相对高差390米。但地貌整体上为平缓丘陵,坡度大都小于20°,仅南部局部稍陡。 除平地种植水稻外,其余地方均为茂密的林木覆盖。当地居民稀疏散居其间,少有聚居村落。农民以种植水稻及椰子、香蕉为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劳动力较便宜及丰富,但动力用电需从巴托巴拉尼镇架设。 矿权区情况 矿权区面积1053公顷(10.53平方公里)。西部呈哑铃形,东南部呈矩形。其范围由下列拐点圈定(见表1): expa-000066-v-lot2 表1

记,西 正与业主谈判,估计不久将有结果。 前人地质工作及评述 1.3.1 前人地质工作 鉴于区内矿化强烈,矿产丰富,原菲律宾铁矿公司(pim—phillipine iron mines . inc)曾作为重点,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工作。但资料大都散失,我公司仅收集到一部分残缺不全的图件,从中管窥並试作如下统计与分析。其工作量见下表(表2) pim公司完成地质工作量表表2

岩金矿普查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岩金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基本内容。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岩金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岩金矿普查工作质量监督和普查报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3 普查目的任务及工作程序 3.1 普查工作目的任务 在普查区内,对已发现的矿点和地质物化探等异常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对有工业价值的矿体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开展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2 工作程序 普查工作应遵循GB/T 13687规定的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与报告编审四个程序进行。 4 普查工作程度要求 4.1 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 4.2 对发现的矿体,大致查明其规模、形态、产状、分布和矿石品位、物质组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并进行储量计算。 4.3 对矿石的可选(冶)性能进行对比和研究,做出能否为工业利用的初步评价。 4.4 大致了解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4.5 对矿体,进行地表系统工程揭露,深部布置主干剖面了解矿体延深,根据所获结果,初步确定勘探类型、网度,计算E级储量,在此基础上,再加密工程对E级储量进行验证,计算D级储量。 4.6 储量比例 对大、中型矿床依其规模及复杂程度,D级储量应占D+E级储量的20%~30%。 4.7 对矿床进行概略的技术经济评价。 5 普查工作质量要求 5.1 测量工作 普查阶段工程测量,可设假定坐标,也可与全国坐标系统联测。探矿工程、勘查剖面线等应进行定测。 在初步肯定矿床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时,应编测地形草图或简测图,其比例尺要与地质图相适应。 地形测量与工程测量精度要求按现行的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执行。 5.2 地质填图 5.2.1 区域地质图或区域地质简图(比例尺1∶5万~1∶20万) 在收集普查区原有的区域地质图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和普查阶段获取的地质、矿产、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科研等资料,综合编绘地质图,重点反映金矿成矿地质背景。 5.2.2 矿区简测图(比例尺1∶5 000~1∶10 000) 填图前应测制地质剖面或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充分观察研究与金矿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确定矿区填图单位、内容、要求与方法。 通过填图,大致查明矿区内地质、构造与各种异常、矿化带、矿体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与金有关的各种地质要素。 5.2.3 矿床(体)地质简测图或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1 000~1∶ 2 000) 填图工作要大致查明矿床内地层、岩石、构造特点和控矿因素、围岩蚀变与找矿标志等,研究地表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情况。 5.3 重砂测量 在条件具备时,可布置与地质测量比例尺相适应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应在水系支流及支谷中进行,如有线索应逆流而上,在源头的残、坡积层中采样,圈出重砂异常。其工作方法与质量要求按现行专业规范、规程执行。

桂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发现及成矿规律研究_莫江平

第21卷第3期 矿产与地质Vo l.21,N o.3 2007年6月M IN ER A L R ESOU R CES A N D G EOL O GY Jun.,2007桂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发现及成矿规律研究1 莫江平,黄 杰,杨明德,刘耀辉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 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具有上 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 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 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关键词:金矿床;成矿规律;综述;构造蚀变岩型;剪切带;成矿规律;桂北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7)03-0237-0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南地块变质基底的金矿找矿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在江西金山和湖南沃溪、雪峰山地区找到一批大型、特大型金矿床。这说明,江南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找矿前景。桂北处于江南地块西南边缘,金矿找矿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先后发现福平包、麻岭界、分水坳、潘内、岩山背、金石等中小型矿床(点)50多处。近年,作者运用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理论,对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的矿化类型、控矿作用和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具有大型金矿找矿前景的龙喉金矿床,这对桂北地区金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桂北位于华南—东南亚板块中部,扬子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碰撞拼贴带上[1]。出露地层为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一套浅变质砂泥质岩夹硅质岩、碳酸盐岩建造,其中含砾凝灰质(泥质)砂岩、炭质泥(页)岩、硅质岩的金丰度高,是本区重要的含金层位。 本区经历四堡、广西、印支—燕山等构造运动,产生了一系列N N E向区域性深大断裂,如龙胜—永福深断裂。这些断裂具有长期活动和控岩、控矿等特征,与其派生的次级、更次级断裂、裂隙构造一并构成了本区含金热液的迁移通道和矿体的富集定位空间。 区域内岩浆岩较为发育,在深大断裂附近,广泛发育雪峰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脉),并成群成带产出。由于强烈的剪切作用,岩体及其边缘形成强烈片理化带或断裂破碎带,成为基性、超基性岩中金矿化的有利地段。 2 剪切带型金矿类型 在全球范围内,与剪切带相关的金矿床普遍发育。世界上许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或金矿带的产出均与大型线性剪切带构造密切相关。自从1986年加拿大国际金矿床讨论会以来,特别是Bonnemaison[2]率先提出“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的概念,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该类金矿床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理论方面不断取得新认识和新进展,在金矿勘探方面取得许多新突破,在剪切带中发现了许多大型、超大型金矿床。 桂北地区剪切带型金矿集中分布于三江县、龙胜县、兴安县和全州县等。金矿化类型按矿体产状和矿石特征,可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三种类型。 2.1 石英脉型金矿 为桂北分布最普遍的一种矿化类型,产于区域性断裂旁侧的次级脆性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形态较简单,以单脉居多,由石英脉组成,延深、延长颇大,长度一般为数百米至千余米,厚度为0.3~3m,向深部矿体逐渐变厚,其破碎程度也逐渐加强。矿石品位变化较大,局部可 237 1收稿日期:2007-01-20 作者简介:莫江平(1962-),男,广西昭平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找矿和矿床地质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项目(桂科基0575105)、国家公益专项基金(2005DIB3J206)资助。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察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 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 采用各种勘察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 3.4 勘探 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 3.5 勘查工作顺序 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 4.1.2 普查阶段 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 4.1.3 详查阶段 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1.4 勘探阶段 4.1.4.1 区域地质:应根据该区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资料,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成矿因素,了解区域成矿远景。 4.1.4.2 矿区地址:通过(1:5000)~(1:1000)甚至(1:5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查明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研究岩性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的时空关系。4.1.4.3 矿床地质:用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顶

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区别浅谈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

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区别浅谈石英脉型和蚀变 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 一、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是两种常见的成矿形式,但二者又是两种不同的矿体形式,有本质的区别 1、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二者的形态、产状、品位变化、与围岩的关系、金的粒度等明显不同。 2、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不同的构造形式,甚至在深度上不同,前者多是在剪节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张、压、扭性特征,后者多是在张节理(或剪节理组)上发展起来的。 3、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不同的流体运移机制,前者是大规模流体涌流模式的深部成矿作用机制,后者为压力差渗流模式浅成矿作用机制。 4、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两种流体与构造的配合方式,前者流体补给大于耗散,后者流体耗散大于补给。 5、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代表代表两种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岩石建造。

二、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二者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矿体形式,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1、复合型Ⅰ:下部为石英脉型,上部为蚀变岩型,是同一次成矿的构造-流体分带。一般矿体延伸大于延长,矿床规模较大。地表为蚀变岩型,指示深部有石英脉型矿。若地表为石英脉型矿,底下则可能无矿。 2、复合型Ⅱ:特别是平面上的叠加,或上为石英脉型,下为蚀变岩型,是两次成矿作用的同位叠加,石英脉型形成在先,蚀变岩型在后,是地壳稳定抬升的结果。如果地表仅出现蚀变岩型金矿,应注意在深部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3、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是两种矿化类型,但不是矿床类型。有时二者在同一个矿床中共生,通常下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上部为蚀变岩型金矿,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时是下部为蚀变岩型金矿,上部为石英脉型金矿。 4、二者形成的地质背景相同,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和流体。 三、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取决于断裂构造和流体

岩金矿床地下开采概述

立志当早,存高远 岩金矿床地下开采概述 岩金地下矿山的开采技术水平相差很大,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山(液压凿岩台车凿岩,铲运机出矿和辅助作业机械化),也有一般机械装备的矿山 (气腿式凿岩机凿岩,电耗出矿,电机车运输),还有机械装备较差的矿山 (气腿式凿岩,人工运搬矿石)。采矿方法经过新中国成立后40 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种类较为剂全,且出现许多组合式的方案(见表1)。表1 岩金地下矿山采矿方法比重分类采矿方法使用比例/%空场法全面采矿法留矿全面采矿法留矿采矿法分段采矿法阶段矿房法11.911.433.03.49.1 小计68.8 充填法上向分层胶结充填法下向充填法削壁充填法15.81.56.4 小计23.7 其它其它采矿法7.5 注:按1987 年17 个地区岩金地下矿山采矿量统计。50 年代岩金地下矿山开采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许多矿山手工作业,使用的采矿方法主要为留矿法,留矿法在所有采矿方法中约占80%,50 年代中期到60 年代中期,小型矿山扩建、改造、合并、工艺技术相应地发展,技术经济也有较大提高,削壁充填法、全面采矿法和干式充填法开始在岩金矿山试验和应用;60 年代中期到70 年代中期,生产发展缓慢,技术进步不大;70 年代中期以后,对黄金矿山 集中力量改造,新建了一批骨干矿山,黄金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采矿方法的新方案相断试验成功,将岩金地下矿山的采矿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岩金地下矿山近20 年来的科技进步,突出地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适宜于各种开采技术条件的采矿方法试验成功,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地完善了留矿法;组合留矿法和全面法的工艺发展起来的留矿全面法;大孔径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试验取得成功;充填采矿法的使用比重呈上升的势头,且成为开采矿岩不稳固的主要采矿方法,推广应用了机械化的削壁充填法和干式充填法;对于品位低的厚大岩金矿床,试验和应用了阶段崩落法,对黄金矿山来说,在技

剖析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

剖析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黄金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在金矿地质勘查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寻找更多的金矿满足人们的需要。 标签:金矿地质勘查 1我国金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1.1资源分布广泛 除上海外,各省(区、市)均探明存在金矿,储量一般都比较集中。我国有1000多个县(旗)已经探明有金矿资源,且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金矿储量较多,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的储量就占到了岩金储量的46%以上。 1.2以岩金矿为主,伴生金较多 岩金(占到探明金矿的63.2%),山东储量/资源量最多,储量达593.61t,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位,接着依次是甘肃、河南、云南、陕西、贵州、河北、江西;砂金(占探明金矿的11.8% ),黑龙江最为丰富,占27.7%,紧接的就是四川、陕西、甘肃。伴生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山中的伴生金所占比重约为25%。 许多伴生金矿床规模相当大,例如江西德兴239t,城门山70t,银山59t,甘肃金川75t,黑龙江多宝山73t等等。其中大部分与铜矿床相伴生,占伴生金储量的78%。 1.3大规模金矿床少,中小型较多 岩金超大规模矿床只占到总数的2%、大规模矿床占到10%、中型占17%、小型高达71%。就矿床品位来看,富矿比例少,中等品位居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以643个岩金矿床数据为例,平均品位为4.95 ×10-6,60%的小于6×10-6,23.3%为6×10-6到12×10-6之间,只有16.7%大于12×10-6。 1.4开采条件差,能露采的矿床少 国内已勘查出可开采的金矿主要是脉状矿床,矿体厚度不大,变化悬殊,品位变化大,只能进行地下开采。跟产金国相比,能露天开采的矿床微乎其微。 1.5开发难处理金矿资源 在独立金矿中,微细粒、含砷、碳的较难处理。我国已探明3000多吨金矿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2021年金矿带地质勘查分析

2021年金矿带地质勘查分析 在现阶段的矿产资源的相关勘查工作中,各企业大多存在着对勘查结果和找矿工作不严谨的现象,导致金矿信息总是会出现很多疏漏,为了有效地提高金矿的勘查工作的效果,一些所需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自然是少不了的。 1金矿资源和找矿方向 在我国的辽阔土地上,金矿的分布也很广,除了上海以外,其他各省市都出现了金矿的痕迹,但是金矿的分布是十分不均匀的,我国东部的地区相比起西部的地区,金矿的数量要多许多,储存的面积也很广。像金子这类的矿产资源,都是经过很复杂的地质活动而形成的,它们深埋于地下,但是使用价值却很大,所以人们才会一直在寻找、开采它们,因为它们对人类来说有很大的用处。金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陆的地质特征,金矿随着我国大陆的三个巨型的深断裂体系而分布,在这之中,伴生金就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有色金属区域,金矿的大致分布由多到少的形势是这样的:西部的金矿较多,储存量也是储存量最多的区域;接下来是东部,东部的金矿储存量和西部相比要少一些,但是却跟中部的金矿储存量差不多;中部与东部的差距不大,却是三个区域里金矿储存量最少的区域。我国的金矿资源主要是以岩金矿为主,同时也有很多的伴生金。岩金作为金矿资源中主要的成分,在金矿资源中的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它们在山东的储存量是最多的,接近岩金这一资源总量的1%,储存量在全国排行首位,其次是甘肃、山西等中部地区。还有就是砂金,它是金矿资

源中所占比例较少的,主要的储存量是在黑龙江区域,接下来也是在甘肃、四川等中部地区。而且我国的大规模金矿床很少,中小型的金矿床居多。岩金的超大规模金矿床只有总量的2%,大规模的占总量17%,中型占总量17%,二小型的则占整个总量的71%。矿床的品质也是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高质量的矿床很少,大多数都是中低品质的矿床[1]。所以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金矿的分布特征来确定金矿的找矿方向,对金矿所在的区域进行地质分析,在运用较为先进的勘查技术和设备,不断地扩大找矿的范围,然后选择最为合适的区域来进行找矿的工作。 2金矿的找矿技术 2.1物探找矿技术。物探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物体的探测,这个技术在应用时有好处也有坏处,因为物探的技术有很多种,所以把它们应用到工作时会发现,这些技术在探测时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工作人员在找矿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当地的地质环境和特征,同时也要了解不同的物探技术的特征以及他们的侧重点,然后将二者结合,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物探技术来进行勘察的工作。物探技术在勘查后会出现很多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汇图1贵州东部矿区地质图总,把图像和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如果想要分析结果准确严谨,就需要完成这项工作的工作人员有很丰富的、扎实的地质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工作之中,这样地质分析的结果才会准确,也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金矿。 2.2化探找矿技术。化探找矿技术比起物探技术来说要更加的精密。

含金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含金石英脉、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一、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地质特征 有明显的空间垂直分带现象,一般埋藏较浅,金品位高,易开采。矿体呈单脉、复脉、脉带出现。 矿石成份及结构 石英脉型金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次要的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等,还含有斑铜矿、毒砂、辉铜矿、辉钼矿、斜方辉铅铋矿、白铁矿、磁铁矿、镜铁矿、褐铁矿、金红石、赤铁矿、软锰矿、菱铁矿、硬锰矿、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等。矿石结构,主要是自形、半自形晶粒状压碎结构,致密块状和浸染结构。 矿体赋存规律 含金石英脉严格受断裂控制,脉体形态简单、规则,以单脉型为主,复脉型次之。矿体产状呈脉状、透镜状、囊状、串珠状等,脉体一般呈陡倾斜产出,在空间上具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现象。石英脉常常呈密集的脉群产出,沿走向和倾向常呈雁行排列。 二、蚀变岩型金矿床 蚀变岩型金矿床,具有规模大,距地表浅,延续深,矿化连续性较好,矿物组合简单,易选冶等特点。但金品位较低,矿体产状较缓,矿岩松软破碎,有些厚矿体内有夹石,给开采带来一些困难。 地质特征 一类是低硫蚀变型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床赋存在大型的控矿断裂带中,多为大型矿床(10~30吨金储量),少数是特大型和中小型; 另一类是中硫蚀变岩型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次级断裂构造中,略带有石英脉型的某些特征,但含矿岩石仍以黄铁绢英岩为主;金储量一般为数吨,个别达十数吨; 矿物组合、矿石结构及围岩蚀变 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石英、绢云母、长石等。 金矿物的形态 该类型矿床的金矿物,主要是银金矿和自然金,呈它形粒状、树枝状、片状等。金的粒度一般是细粒金,常见粒级为0.004~0.07毫米。金矿物大多数以裂隙金和晶隙金状态出现,而包体金的比例很小。 矿体赋存规律 (1)矿床规模大小与所赋存的断裂带规模呈正向相关关系。次级构造中大多赋存中型以及小型金矿床。 (2)矿床多数产生在混合花岗岩与古老的变质岩的接触带附近。 (3)蚀变岩型金矿床有沿断裂呈等间距分布的特点。 (4)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矿体具有侧伏规律,即矿体倾向是北西时,向南西深部侧伏;当倾向是南东时,矿体向北东深部侧伏。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具有延深大的特点。 (5)在主要成矿断裂下盘的次级断裂中,往往还有成矿地段,表现为多条平行矿脉。

金矿地质勘查

金矿地质勘查 1.普查找矿方法 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我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方面更是不可少的。在金矿普查中,运用化探扫面和金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普查工作中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应用最广的是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微尘测量和气体测量主要应用在航空化探中,是一种快速、高效很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我国化探找金应用领域还不广,利用化探配合重砂法研究矿源层、成矿构造及岩体成矿专属性还不够,特别是从综合角度评价,组合异常等工作开展较少。 物探法也是一种直接找金方法,主要用来圈定可能与金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岩体接触带等,缩小找矿靶区。运用物探方法找金要在掌握矿床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在经过方法、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一般选用适合的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同时使用,而且还要与化探、遥感等方法密切配合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物探技术发达的一些国家,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要比应用于找重金属矿少得多。但物探方法找金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迪图尔湖金矿就是1974年应用物探方法普查重金属矿时发现的。赫姆洛金矿的发现物探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该矿金呈浸染状产于含黄铁矿片岩中,片岩中黄铁矿含量约8%,金品位与黄铁矿的富集无关,但黄铁矿化带与金矿化带是一致的,根据黄铁矿的激发极化异常,有效地圈出了金的矿化带。近几年,各国在寻找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有关的金矿床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激发极化法。其他物探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应用。如,日本菱刈金矿的发现航空物探法、地面电阻率法起了重大作用。 在我国,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正在受到重视,虽然应用还不普遍,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福建太阳山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形成的矿相学证据

周延召 黄新鹏①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福州, 350013) 摘要泰宁李家坊金矿位于崇安—石城深断裂带中段, 矿体是在区域变质、构造活动、岩浆侵入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 矿体主要贮存于中元古代交溪组混合岩化变质岩中, 为断裂破 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主要成矿期为志留纪。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因分析李家坊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浦城—洋源隆起与邵武—建宁坳陷的接合部位, 崇安—石城北东向深断裂带中段[ 1 ] , 属闽西北隆起带西部三湖—五里亭—何宝山金、银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区内大面积出露中2晚元古代变质岩, 混合岩化作用强烈, 北东、北东东断裂构造发育, 志留纪及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分布广泛。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1 地层 区内地层仅出露中元古代交溪组(图1) , 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 二长) 变粒岩夹云母(石英) 片岩、矽线石云母片岩, 具鳞片变晶结构, 条痕状、片状构造。片理产状总体较稳定, 走向40°~60°,倾向南东, 倾角40°~75°。岩石中伟晶岩细脉及团块发育, 局部见弱 混合岩化。 21 2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志留纪白云母化中细粒花岗岩, 分布于矿区南部, 呈岩脉或岩枝状侵入于交溪组变质岩中, 以北东、北东东或近东西向产出。此外闪长岩脉及伟晶岩脉也较发育, 呈北西及近东西向展布。 21 3 构造 区内断裂早期以韧性变形为主, 后期为脆性断裂叠加改造, 主要有北东, 近东西和北西向3 组。 F1 断裂: 呈近东西向横贯矿区, 往东延至图外, 长大于2 300 m , 宽度5~30 m , 倾向南, 倾角55°~75°,断裂面沿走向、倾向呈舒缓波状, 显示挤压特征。破碎带由硅化破碎蚀 ①收稿日期: 2010212212 作者简介: 周延召( 19822) , 男, 助理工程师,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标准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 .sunsecond. 2007-12-15 23:43:00 太阳社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 绪言 砂金矿是由分布于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自然金碎屑所形成的矿床。自然金通常都含有银、铜、铁、钯及其他金属的混合物。1000份自然金中纯金的重量份数称为自然金的成色。砂金成色自990~800不等,间或更低。大多数砂金矿的成色为800~900。 自然金虽属于等轴晶系,但砂金通常呈不规则粒状、片状、棒状和丝状,其粒度不一,可从小于0.01毫米的微粒到巨大的自然金块。我国多数砂金矿床中砂金粒度为0.2~0.5毫米,也有少数矿床大于0.5毫米的金粒所占比重较大。近年,、、和等省区都在开采砂金时发现了大金块。砂金硬度为2.5~3.0,具延展性,砂金比重为15.6~18.3,纯金比重可达19.3。砂金呈深浅不一的金黄色。少量砂金因表面有铁质被膜而显褐色,且具弱磁性。 金属属于贵金属,主要用做货币储备和贸易支付手段。金的工业用途除用于装饰品、瓷、镶牙、金笔等传统行业外,在电子、电气、化纤和宇航等工业上都得到了应用。由于砂金矿具有勘探周期短,矿山建设速度快而投资少等优点,所以寻找和勘探更多的砂金资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砂金矿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和产出条件,砂金矿可分成以下主要成因类型和形态类型。 第一节砂金矿成因类型 可分为残积砂金矿、坡积砂金矿、冲积砂金矿、洪积砂金矿、滨岸(海和湖)沉积砂金矿、冰川砂金矿、冰水砂金矿和风成砂金矿等。

一、残积砂金矿:是岩金矿床或矿化带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产物——残积物。砂金未经磨蚀,有的表面覆以铁质薄膜,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残积砂金矿若略有位移则向坡积砂金矿过渡。自治区多产此类过渡型砂金矿。 二、坡积砂金矿:产在山坡上靠近原矿源地的坡积物,组成砂金矿的碎屑沉积对其源地已有位移。砂金略有磨蚀,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此类砂金矿一般规模很小,适于地方小型开采。 坡积砂金矿的前缘常向洪积砂金矿过渡。自治区西菜园产有此类过渡型的砂金矿。 三、洪积砂金矿:产于间歇性水流作用形成的洪积物。由于水流作用的周期性,砂金和其他碎屑物质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差,常形成较富金的透镜体和夹层。 四、冲积砂金矿:形成于河谷中,产在冲积物。冲积物磨圆程度高,分选好,成分复杂。砂金表面光滑,偶尔可在凹面上见残存的铁质被膜,多分布于冲积物下部靠近基岩顶面处。此类砂金矿是我国目前探、采的主要对象。 五、滨岸(海和湖)沉积砂金矿:产在海和湖的滨岸地带。它是由河流带入的含金碎屑或者岸边的原矿源地受拍岸浪和滨岸水流的作用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圆度好,分选好,砂金细小,常产于碎屑沉积物上部。碎屑沉积物常构成平行岸边的狭长带状滨岸砂丘。省有以金为伴生有用矿物的砂矿。 冰川砂金矿,冰水砂金矿和风成砂金矿,在我国尚无典型实例。 第二节砂金矿形态类型 砂金矿的形态对勘探方法,储量计算乃至开采方式都有重要意义,而砂金矿形态决定于其所产出的地貌部位。根据产出条件可分为:河床砂金矿、河漫滩砂金矿、阶地砂金矿、支谷砂金矿和岩溶充填砂金矿以及滨岸砂金矿。 一、河床砂金矿:产于现代河流的河床、沙洲、浅滩上的砂金矿属之。以粗碎屑为

对金矿地质勘查的探讨

对金矿地质勘查的探讨 黄金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世界对黄金需求量的逐渐增大,它也成为一种比较稀缺的矿产资源,对它的勘查和储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标签:金矿地质勘查 1我国金矿资源分布 (1)分布相对集中,受构造控制明显各个地区的地壳结构和发展演化的不同导致金矿床和矿点在全国范围内呈不均匀分布,但各金矿点在区域上分布还是相对集中的,大多数金矿床产于古地台区及其边缘坳陷或断陷带中。 (2)成矿时间相对集中。我国金矿床在各个地质演化阶段都有产出,但比较大的金矿床主要集中于前寒武纪和中生代。前寒武纪的金矿包括太古代和元古代的金矿。太古代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块周边,多以华北地块的基底岩系―太古宙绿岩建造为原始矿源岩系,如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成矿年龄为2015.2Ma。元古代金矿床主要分布于江南地区和华北陆块的北缘地区,这些矿床主要以扬子地块基底岩系和江南古陆变质浊积岩系为主要富矿岩系,如湖南新塘冲金矿的成矿年龄为829Ma。中生代金矿床是我国最重要且最多的金矿,金矿床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3)以中小型矿床为主,矿石品位中等相对国外富金国家而言,我国金矿床规模普遍较小,以中小型矿床为主。我国已发现的金矿床约7148处,其中大部分储量小于100t。我国早期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有山东玲珑、焦家、新城以及台湾金瓜石金矿床等。近年又发现了几个大型金矿,如冈底斯雄村铜金矿、东昆仑青海大场金矿、甘肃阳山金矿、山东寺庄金矿、海南抱伦金矿等,其中甘肃阳山金矿为特大型金矿,储量达308t。我国中小型金矿床的品位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而大型金矿床的矿石品位反而较低。岩金类矿山中,大中型矿床金品位为6.56g/t,小型的为8.04g/t,平均为7.19g/t;砂金类矿山中大中型矿床金品位为0.33g/t,小型的为0.499g/t,平均为0.39g/t。 2对开展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提出的几点要求 2.1加大资金投入,盘活金矿勘查工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金矿勘查预算已远不能满足现如今金矿勘查工作需要,从而致使金矿开采出现了资金投入负增长,一方面,展望近几年金矿预算投入,所投入资金涨幅变化不大,较前几年总投入量上并没有很大变化,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的进度而相应提高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地质勘查行业近今年的逐渐萧条,人员富余越来越明显,退休金、人员工资都占据着历年来的预算,然而随着退休金及工资逐年增长,真正投入到金矿勘查工作中的资金越来越少,

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与找矿远景

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与找矿远景 发表时间:2019-07-22T15:04:53.7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作者:邢美楠 [导读]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方面依旧存在着比较难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矿产的资源不能够合理的开发。而对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重视,对找矿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省莱州市 261400 摘要:在金矿带地质勘查中,其地层通常分为石岩系(厚度100m~107m)、二叠系(厚度60m~130m)、第四系(厚0m~40m)等,其构造主要包含了褶皱和断裂层,褶皱的轴长为18km,矿区中褶皱长约5km,断裂层的长度在8km以上,在对其进行地质勘查时,需要结合其矿石特征,以及自身的专业技术进行矿区地质图的绘制,从而更好地强化金矿带地质勘查成效的提升。而且还要在金矿带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上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结合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远景,切实注重对其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切实注重对其地质条件的调研,最终才能更好地强化金矿开发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找矿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方面依旧存在着比较难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矿产的资源不能够合理的开发。而对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重视,对找矿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1金矿资源和找矿方向 在我国的辽阔土地上,金矿的分布也很广,除了上海以外,其他各省市都出现了金矿的痕迹,但是金矿的分布是十分不均匀的,我国东部的地区相比起西部的地区,金矿的数量要多许多,储存的面积也很广。像金子这类的矿产资源,都是经过很复杂的地质活动而形成的,它们深埋于地下,但是使用价值却很大,所以人们才会一直在寻找、开采它们,因为它们对人类来说有很大的用处。金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陆的地质特征,金矿随着我国大陆的三个巨型的深断裂体系而分布,在这之中,伴生金就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有色金属区域,金矿的大致分布由多到少的形势是这样的:西部的金矿较多,储存量也是储存量最多的区域;接下来是东部,东部的金矿储存量和西部相比要少一些,但是却跟中部的金矿储存量差不多;中部与东部的差距不大,却是三个区域里金矿储存量最少的区域。我国的金矿资源主要是以岩金矿为主,同时也有很多的伴生金。岩金作为金矿资源中主要的成分,在金矿资源中的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它们在山东的储存量是最多的,接近岩金这一资源总量的1%,储存量在全国排行首位,其次是甘肃、山西等中部地区。还有就是砂金,它是金矿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少的,主要的储存量是在黑龙江区域,接下来也是在甘肃、四川等中部地区。而且我国的大规模金矿床很少,中小型的金矿床居多。岩金的超大规模金矿床只有总量的2%,大规模的占总量17%,中型占总量17%,二小型的则占整个总量的71%。矿床的品质也是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高质量的矿床很少,大多数都是中低品质的矿床。 2掌握金矿带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找矿技术要点 一是严格按照地质体运动的规律开展找矿工作。主要是根据工程所在地金矿的运动规律开展局部找矿工作,并根据矿物元素含量,对其分布规律进行预测,从而对地质矿产真实分布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根据金矿带地质勘查工作范围,对矿产分布的情况、规律和储量进行初步推算。最后就是通过应用(1:10000)诸多地球化学勘探和物探技术加强物化探测工作的开展,并基于同位矿理论,在金矿带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内,结合地壳变化特点、地质成分的分布情况和成矿的地质环境等进行找矿,从而对地质矿产成矿规律有一个更加精准的认识和掌握。二是在重砂找矿技术应用过程中,其属于最为常见的找矿技术之一,需要根据地表水流的特点,利用其在堆积、推动和重力等方面的作用,对于重砂含量较高的区域的水文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再对其重砂大致分布的情况和位置予以预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为提高找矿效率,在利用这一技术开展找矿工作时,应保证地质采样位置的数量较多,且明确,再根据找矿实际,就重砂进行测量、评价、对比和分析,所以砂钻技术、刻槽技术等,在重砂采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是利用砾石进行找矿时,主要是应用砾石找矿技术,结合地表矿体裸露并风化后的砾石,由于在冰川、水利和自重的作用,导致砾石在分布范围上较广。因而一般是根据冰川、水流、山坡,就矿砾开展追踪与分析工作,从而更好地对矿体所在位置进行确定,在降低找矿成本的同时还能将找矿效率提升。四是借助地质填图进行找矿时,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地质理论,就整个被勘查区域内的情况进行综合而又详细的勘查,这样就能更好地明确其地质特点。而借助地质填图找矿技术,主要是因为地质填图的来源较为可靠,且实用性较强,再加上扎实和全面的理论技术,使得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要想确保其应用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勘查好当地的地质情况,再根据固定比例尺开展地质测量工作。尤其是应按照大比例尺(1:10000)进行填图工作,所以比例尺的选择,必须根据矿场规模和形态,分析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精心布设好各个地质点。但是在布设的区域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在工程建设图中利用仪器做好标注,这样就能确保找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升。 3开展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的具体方法 3.1加大资金投入 现在的社会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以前的金矿勘查的预算也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阶段金矿勘查的需求了,这就导致金矿的开采出现了资金投入进去之后没有回收的利益,呈现负增长的趋势,而且近几年来我国的金矿勘查投资没有明显的涨幅变化,在工作需要加大投入的时候也并没有相应的,满足勘查工作需求的资金投入。而且现在地质勘查这一领域已经不是热门的就业领域了,勘查行业的发展也渐渐的落后了,许多工作人员都处于富余的境地,但是这些工作人员的工资和退休金都是资源勘查工作预算中的一部分,这几年我国工作人员的退休金也处于增长的状态,所以在很多人员富余的情况下,勘查工作进行时所需要的资金就明显不能支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也就让我国的黄金储蓄量越来越没有办法达到国家的要求,所以国家就要对勘查行业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调整投资的方案,加大投资的力度,以此来确保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3.2吸收外资,合作共赢 和上文中所提到的一样,资金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国家没有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时,工作人员可以自行对国外的相关企业进行了解,与他们进行商谈促进双方的合作,在引进外资的基础上,我国的资源勘查企业就可以缓解因为资金不足而产生的工作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