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体心理平衡模型

十二个体心理平衡模型
十二个体心理平衡模型

个体心理平衡模型

陈耿

摘要:

为了深入地了解群体,本文从个体心理着手,在攻击和规避本能的基础上,针对个体、群体、社会这三个系统分别提出自我平衡、中和平衡、现实平衡,并通过三者关系的剖析把握相互间的影响。继而考察现实中具代表性的群体和个体状况:绝对信念、宗教、寡头领导、规则、谣言、自我崇拜、理想、幻想、自卑,利用本平衡模型解释其现实的功能。同时指出时代发展所造成的高刺激是个体与群体关系日渐恶劣的导因。

关键词:

个体、群体、刺激度、应战性、规避性、平衡

经验主义者对群体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一些表象,如混乱无序、易受暗示、缺乏理性等群体的整体特征;实质上如此看待群体心理的人,只是群体的旁观者——只要深入群体,所见到的将不是所谓“整体”的群体,而是若干个体的集合。

个体之于群体,正如分子之于物质。一方面,相同结构的分子拥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和迥异的受力作用;而个体拥有相同的本能,只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才产生差异。另一方面,正如物质的形态取决于外在的温度、压力等因素,群体是社会的组成分子,来自整个社会的影响构成了群体的外部环境。

故群体是个体与社会的中介,必须将群体置于“个体—群体—社会”这一连接链中去考虑,从内部去挖掘个体的特征和相互间的关系,从外部去把握所处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了解群体。

以下将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逐步引入群体、社会,从而全面的剖析群体心理。

一、个体分析的准备

宏观角度:个体的成长之路

●个体主动性

人生来就是主动的创造者,而非被动的创造物。个体的主动性,即使在婴儿时期也有显示,这种本能的要求不仅体现在饥饿、寒冷等本能反应上。例如西方儿童心理学家们发现的一个称为“归去来兮”的游戏,便是婴儿将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典型事例。“我要”是婴儿的代名词:他拥有“我”这一自身的模糊印记,并非因他者而产生的“镜像”,而是完整的个体中心;“要”则是婴儿的表达方式,一种攫取的本能要求,一种自我中心的维系。

自私的基因赋予个体本能的自我中心,主动性要求个体成为一个驱使者,而非意愿的服从者,这导致了个体与侵入物的内在对立。任意与自我中心的冲突都构成对自我的压抑,个体将对之反应以求压抑最小直至实现对自我的回归。

●爱的意义

爱的包围确保了个体自我中心的延续,同时爱也构成了婴儿对外界的第一认识。主体(婴儿)以爱的方式对客体实行占有,这一归属的概念仅与主体相关,无须客体的认可(爱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强制的主体投射)。这种先在的占有,使得与生俱有的个人主义在爱的群体中获得保留,爱的客体被视为主体的延伸,其侵入并未破坏个体中心的完整性。由此,爱的群体并非是一种简单的依附,而是构成个体自我的一部分。1

然而客观上爱的客体并非主体的归属物,爱的占有只能是主体的单向行为。爱的客体兼有群体的性质,必将是一个他者。主体在幼年期中将逐渐认识到客体从完全被占有转变为非完全归属的性质,构成了主体意义上的“背叛”。这一“爱”的背叛是对个体完整性的第一次破坏,迫使其开始对他者的理解,意识到一个并非建立在主体中心上的群体,从而个体意识开始分裂为代表自我的主体意识和代表他者的客体意识2。后者的“你是”必将与前者的“我要”在主体中抗争着共享一席之地。

不容忽视的是,爱的群体作为主体延伸一直发挥着作用,在个体的发展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客体通过被爱而纳入主体的个人领地。3

微观角度:本能的阐释

●本能的疑虑

本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其包涵的内容众说纷纭。但本能的指向却是明显的,即本能是一种天生具备的服务于种系生命的规则行为,它拥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因个体的经验发生改变。所争执的问题集中在本能的谱系上,即何为根本,何为衍生。然而,任一衍生的本能都将获得其独立的特征,拥有自在的规律,而不受制于“母”本能。

在此引用洛伦兹的动物行为心理学的观点:饥饿、繁殖/性、攻击、规避4是最基本的四大本能,其他本能是这四大本能的衍生。前两者是带有明确目的的功能欲求,后两者则是具有明确方式的行为欲求,前者的实现将通过后者的行动来获得满足。

其中,性本能以攻击性为主要特征,但攻击行为甚至包括对性的攻击也不能盲目的归于性本能的驱使。现实中,性本能仅作用于个体与特定他者的连接,并且两者决非单一的性关系而是包涵众多其他成分。在较大的群体范围内,则基本不涉及性的问题,个体自身的价值存在以及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实质上,在个体价值难以获得实现与认可的情况下,性征服成为个体对他者征服欲的变异,通过性攻击来得到满足。这种攻击并非性本能的驱使,而是攻击本能自发的行为,意欲获得压抑的排泄。

1这一爱的群体首先是由于亲情,继而又囊括入友情、爱情以及宗教之爱等。亲情是个体爱的最初形式,友情和爱情在一定意义上是亲情的翻版,是个体意识推衍和主动寻求的结果。而宗教之爱则代表着对本原爱的进一步扩展,但除非上升为一种绝对信念,否则始终无法真正影响到世俗的功利本质。

2一些心理学家对幼儿期的经历报以极大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正在于此阶段处于个体的心理转型期,过激的变动将影响幼儿主客体意识的完善,从而导致心理障碍。

3由此,在以下对群体描述中,将爱的群体作为群体的特例排除在外。

4洛伦兹:《攻击的秘密》,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其中译者有将规避本能称为恐惧、逃跑等,考虑到恐惧是规避的情绪,逃跑是规避的形式,实质上只是规避欲求的反映,并且这两种行为本身就是攻击和规避本能合成的产物,故在此改称为规避本能。同时本文并不遵循洛伦兹的本能解释——单一本能主义的观点忽视了环境的影响。

于是我们将放弃性本能的参与,而重点讨论攻击本能与规避本能的关系。

●攻击/规避本能

为了更好地描述这两种本能的属性,在此先引入两个概念:刺激度和力比多。

刺激度(用S表示),指刺激方A对被刺激方B施加的影响力的强度,可分为相对刺激度和绝对刺激度。相对刺激度指A施加于B的刺激相对于B而言产生的影响程度。由于这种表示法,必须首先考虑B的具体情况,并将因B的性质变化而产生变化,这将影响其适用性。绝对刺激度则指A施加于B的刺激的绝对值,绝对刺激度的零点仅发生于真空状态中,刺激度的增加将随熵的增加而增加5。绝对刺激度的运用,将避免了相对刺激度所造成的特例性质,可适用于各种情况。在本篇论文中,将一直沿用绝对刺激度作为衡量刺激的标准,并将刺激度作为绝对刺激度的简写。

力比多(用L表示),指人类内在的驱动能量。力比多受本能的驱使,将应本能的要求相应地投射到对象上,并能够重新回归。弗洛伊德将力比多比喻成一个内在的蓄水库,能够排出力比多,并可以回流,恰似变形虫的伪足6。在此,我们将力比多定义为本能的内在驱动能量,而非仅仅适用于性本能。虽然力比多的“居所”至今仍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但对这种内在驱动能量的认可却是普遍的。

在界定了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能够比较容易的确定攻击本能与规避本能的属性。攻击本能,指随刺激度的增加而增加力比多投入的要求,体现为对刺激的应战。7为了更佳地对刺激的挑战做出回应,有机生命将通过各种调整来增加自身的应战能力,这正是生物进化发展的内在动力8。规避本能,指随着刺激度的增加而减少力比多投入的要求,体现为对刺激的规避。规避本能,建立在首肯“有机生命的惰性”9存在的基础上,而这种惰性体现为试图促使有机生命恢复一种具有减少刺激度的状态。

个体的变化并不能影响本能的趋向,例如攻击性将始终保持对刺激的应战;但个体可以通过发展,使本能作更有利于自身的转变。人类更趋向于有效攻击——面对同样的刺激度投入较少的力比多,有限的力比多能量将可以用于应战更强的刺激的挑战。我们称攻击本能被人类改变而服务于抗争外界刺激的攻击性为应战性。它不仅保留了进化积累的成分,而且通过意识的参与,发展出对刺激更强的应战力,并且因人而异。而规避本能由于其与进化发展相悖的特征,较少受到关注,更多的是居于无意识之中,通常在刺激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焦虑、紧张等情绪影响着主体实行规避。这种天赋的规避本能在所有个体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是共同的原始本能。

规避性和应战性相互独立,并体现出全然相反的要求。个体行为从本质上讲都包含着两者,任一欲望的冲动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是多种作用力的权衡之策。

5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系统中熵是递增的;而对于现实的个体系统或群体系统而言,由于系统具有开放性,故熵的减少是可能的,绝对刺激度的减少是存在的。

6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第183—186页。

7此处采用本能主义和行为主义结合的观点。

8有关挑战与应战的论述得自汤因比《历史研究》中环境刺激论的启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版,第十三章《挑战与应战》。

9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

二、个体平衡模型

以上分析将代表自身的力比多与代表环境的刺激联系起来,这已为叙述个体做好了准备。我们可以利用攻击、规避本能的属性建立起个体平衡模型10,如图1。

对于这一模型,有几点需要解释:

1、图中,由刺激度与力比多的对应关系构成的两

条线应体现为曲线,而非直线。由于这种曲线

并不具备固定形式,无法确切描述,在此为了

运用的方便,在不改变规避/应战性属性的前提

下,对其作直线的简化。

2、对于人类而言,应战性与规避性存在一个刺激

度的域限(S’,S”),在图中仅能标示为两条开区间的线段。

3、模型仅代表个别性。任一特定的刺激都仅对个体某些方面产生影响,故个体的

应战性决非一条,而是在不同方面存在对应的应战性,并且这些相异的应战性

将表示为斜率不同的线段。

4、模型具有共时性的特征。由于应战性随个人的发展而变动,这一模型必将因之

作出调整,无法保持恒定。从历时角度看,外界刺激将对个体应战性的重塑起

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考察图2,相对于某一刺激度(S*除外),规避性和应战性所要求的力比多投入是不同的。当刺激度为S1时,应战性对应的力比多为L1,规避性

对应的力比多为L2,两种本能的要求构成了矛盾,从而产

生压抑,而L1L2这段力比多投入差额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压

抑的程度。

L1L2构成的压抑将促使个体产生减少压抑的欲望。当

S1<S*时,个体产生减少规避、增加应战的欲望,整体上体

现为应战的要求;当S1>S*时,个体产生增加规避,减少

应战的欲望,整体上体现为规避的要求。

当刺激度为S*时,个体的规避性/应战性所要求的力比多投入相等。在个体系统中,仅在此一状态,两种本能属性达到平衡,本能的冲突得到调和,满足了个体压抑最小化的内在要求。在该刺激度下,个体处于最适宜的状态,我们称其为自我平衡,表示此时的平衡满足了自我的要求。11

为了寻求自我平衡,压抑所构成的欲望将要求对外在刺激或自身应战性进行调整,前者意味着环境的变化,后者则多发生在持续稳定的刺激下。考虑到历时上外在刺激的不可控,个体满足平衡的欲求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此时压抑所构成的欲望仅具备趋向性,并非确定的下一行为。

三、群体平衡模型

10模型设计借鉴于经济学供求平衡图。

11自我追求自在的存在,体现为个体压抑为零。倘若视自我为圆,则此时的平衡仅代表圆上一点,自我是所有自我平衡的集合。

在考察了个体平衡模型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群体的平衡模式。

群体,指在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利益共同体,即个体基于某些方面利益的考虑而联结在一起。这些共同的利益要求是该群体形成的基础,是群体的本质要求,如安居要求之于国家,就业收入要求之于企业等等。加诸群体的刺激可分为两种:针对本质要求的刺激和非针对本质要求的刺激。在刺激的驱动下,处于前一状态的个体联结在该群体中进行应战,处于后一状态的个体将不会因面对刺激而发生群体的联系。由此可见仅当为针对本质要求的刺激时,群体相对于该刺激才真正具有意义。故在以下分析中,对群体仅考虑这种刺激的情况。

在此选择平等个体组成的群体作为讨论的对象,称其为标准群体,而其他情况将在后文详细分析。为了回避群体中个体数量不确定的问题,我们设立一个受群体要求的个体,即按照群体的规避/应战性要求行事的标准个体,其规避-攻击平衡模型可表示为图3。

由于个体的规避性不会受群体社会的影响,是个体所相似的内在本能,故设群体的标准个体的规避性和个体相同。

而标准个体的应战性则相对复杂。群体相对与个体而言

也是一种刺激。由于群体的无序,个体须消耗一些力比多来

协调相互关系。面对同一刺激,群体中的个体不仅需支出与

独立个体时相等的力比多12,而且还将支出更多的一部分力

比多来应付因群体而产生的刺激。标准个体的应战性代表群

体条件下各个体的均量,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当刺激度为S时,标准个体的力比多投入为/L/。

/L/ = (1/n)Σ(Li+Li’) = (1/n)ΣLi + (1/n)ΣLi’

其中n代表群体中个体数量,Li代表独立个体时的力比多支出,Li’代表因群体而增加的力比多支出。

为了简便公式,以L0替代(1/n)ΣLi’,表示标准个体因群体而支出的力比多。

则公式变为:/L/ = (1/n)ΣLi + L0

L0并非恒量,它将随着刺激度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可以将群体类比为封闭容器中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内部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将增加,导致损耗更多的能量并且混乱度增强。因此,刺激度愈高群体愈无序,作为群体分子的个体将支出更多的力比多。

标准个体仅是一个平均的概念,表现了群体对个体的潜在要求,并非个体的现实情况,同时标准个体的平衡点O’也不代表群体的压抑为0,这一点仅表示群体承受的压抑最小化。

另外,对于该图形的理解,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1)标准个体应战性与群体中各个体独立的应战性比较不存在必然性。由于各个体应战能力的差异,现实中存在个体应战能力低于标准个体的应战能力的情况。

(2)面对同一刺激,群体中的个体处于比独立状态更高的刺激之中,并需付出更多的力比多,导致了个体感觉到群体具有较差的应战性,即群体低效率的现象。

而由上条陈述可知这仅是个体的心理错觉。

(3)参与群体并不意味着个体必将承受更大的压抑。当刺激低于个体平衡刺激度时,12相对于刺激而言,实在的个体才是真正的载体,个体并未因参与群体而减少刺激的影响。

参与群体增加刺激可使个体承受的应战压抑减少。

四、个体—群体平衡模型

在前两部分讨论中,我们分别建立了在规避本能和攻击本能基础上的个体模型和群体模型,这构成了个体心理的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即代表自我的主体意识和代表他者的客体意识。个体不得不在自我要求和群体要求间取得平衡,即在两者间建立个体—群体平衡,如图4,图左代表标准个体,图右代表现实个体。

该模型体现了标准群体中的个体在某一特定时刻的心理平衡模式。在此选择个体应战性有效于群体应战性的状况(适用于标准群体中的大多数)。图中,T、T’表示个体、群体应战性;E、E’代表个体、群体规避性;个体平衡点为O,对应的刺激度为S、个体力比多支出为L;群体的平衡点为O’,对应的刺激度为S’、群体力比多支出为L’。

从图形中可以直观的得

知,当刺激度介于(S’,S)

时,个体表现出应战的要求,

群体表现出规避的要求,即个

体承受着内在的应战压抑和

外在的规避压抑。鉴于个体性

格的差异,对群体的依赖程度

各不相同,故不可以直接取主

体应战要求的强度等同于客

体规避要求的强度的一点构成平衡;而是根据个体的独特性,在两者之间增设特定的个体依赖系数α,即当刺激度达到某一特定值S*时,│LtLe│=α│Lt’Le’│,个体内外两方的压抑获得调和,从而达到个体—群体的均衡。

于是,我们可以给个体拟设一条现实应战性T’’,对应的均衡刺激度为S*。这一应战性是群体与个体中和的产物,于是我们将它与规避性构成的平衡称为中和平衡。这一平衡点S*既低于个体的平衡刺激度S,又高于群体的平衡刺激度S’。个体的应战欲望受到了来自群体的压抑,同时向群体提出了增强应战能力的要求。

中和平衡代表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取向。即便在现实行动中个体强制性地服从于群体,但在心理上只是对主客体意识采取了中和式的妥协。同时这一妥协与自我平衡产生冲突,处于群体中的个体压抑将普遍存在。

倘若考虑到外在变量刺激度S1的变化,我们将发现在高于S的情况下,群体体现出比个体更强的规避欲望,这正是在高刺激度下,群体比个体更易于冲动、更易崩溃的原因;而在S1低于S’的情况下,则个体具有比群体更强的应战欲望,这就是在低刺激度下群体的麻木所在。

五、时代的要求——现实平衡模型

最高的问题乃是什么是“时代的要求”。1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细致的分工要求群体成为社会的基本构成,人类必须以联合的方式共同生存,个人主义受到愈加严厉的限制;同时生存竞争日渐严峻,个体面临的社会刺激越来越强,也越来越不堪重负。个体生存在恐惧的氛围之中,提心吊胆的避免落后,唯恐落伍于现实。此时,对群体的依赖感增强,对群体力量的呼唤也变得更为迫切。

“事实上,人的不容侵害的权力在于,他作为个人、以自己的存在为着眼点、出自内心地作出决定。但是,在一个世界中存在的现实,只有通过整体的权利手段才是可能的。”14出于自我保存的考虑,个体让度自身部分的权利,以便换取更佳的生存于社会的环境。作为对等的要求,主体“丧失了它的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的和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无限权力,而获得了社会的自由以及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15,即个体与群体间存在这样的契约:作为群体的权利,个体将作出妥协,从而构成了心理的中和平衡,这代表着群体的实存形式;作为群体的义务,群体必须满足个体平衡于现实的需要,即现实平衡,这代表着群体的理想状态。而两者的统一意味着现实的刺激度正是个体—群体的平衡刺激点,即个体与群体平衡于当前刺激,而这正是个体期望的群体状态。

作为个体与社会中介的群体,实质上肩负着连接两者要求的重任。开放社会中,群体无法摆脱外部的影响成为真正的独立王国,同时也不存在以自身力量控制整个社会的情况;社会对群体而言,永远都是一个外部,一种凌驾于其上的环境。面对社会提出的刺激要求,群体唯有获取高效的应战性,才能建立起基于高刺激度的平衡,从而满足个体现实平衡的要求。

显然,前面所分析的标准群体由于自身低效的应战性,已经暴露了其面对日益增长的刺激的无能为力。在此我们拟设一种群体,具有高于个体的应战性(见图5),以便考察在不同社会刺激度下,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设当前刺激为s。

当s>S’时,该群体无法满足个体

的要求。

当S’≥s>S*时,为了平衡于当前

刺激这一首要要求,个体的内在规避

欲求无法获得足够的外在应战欲求的

平衡,即个体必须承受一定的规避压

抑。个体需要更具应战力的群体。

当s=S*时,个体—群体平衡同样满足了现实平衡的要求,是最佳群体状态。

当S*>s>S时,个体所承受的外在应战欲求甚于内在的规避欲求,从而个体将不满于群体的应战过激。

当s≤S时,个体完全可以独立面对刺激,不必依赖群体,也不愿承受群体加诸个体的应战要求。

另外,倘若现实中个体与群体密不可分,我们将发现随着刺激度的增强,个体对群体的依赖性越强(即个体依赖系数α变大),个体的自我空间将越小,直至个体成为群体“一排

13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

14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77页。

15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局2001年版,第30页。

插销中的一根”,完全放弃了自主性(当s=S’),甚至将群体视为落水后的救命稻草而与之一同湮没(当s>S’)。

六、变异体分析

群体变异体一:绝对信念

绝对信念,即对至高无上的准则的群体信仰,具有超越现实的特性,代表着通过对现状的否认与改造而实现到达美好未来的愿望。

我们可以通过图6来体现绝对信

念的群体与信徒间的关系。群体的形

态被信念所取代,群体携带着偶像的

光环,获得面对一切刺激的精神支持,

从而应战性成为平行于纵轴的直线,

标志着对刺激的无往不利,并且由于

非人性的特点,规避性不复存在。信

唯有在绝对信赖的基础上,信徒才能从中汲取力量,这就要求个体保持与信念一致的应战性。这种应战性与固有的个体规避性平衡于代表生命承受极限的刺激点上,即无惧于死亡。个体借助于绝对信念的力量,获得了超越现实刺激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了极端的应战性,从而该群体必然具有狂热的特性。

绝对信念自身的可信问题决定了只能拥有有限的信徒,但当社会整体的刺激远甚于个体的自我平衡,这样的群体将由于普

遍的依赖心理而获得成功。依赖者

的心理状态可以用图7表示。

狂热信徒由于领导地位而确立

群体要求,依赖者可以得到中和应

战性T1,从而获得了刺激度为S*

的中和平衡,以便更有力的应对来

自社会的刺激。但由于其非信徒的

本质,随着外在刺激的削弱,依赖

者将由于自身规避欲求的增加而疏远与该群体的关系,导致绝对信念群体的逐步瓦解。

群体变异二:宗教

宗教群体,通过对一神或多神的崇拜而构成的信仰者群体16。在宗教领域内,神作为万能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时也超越了来自社会的刺激影响,这意味着宗教的群体应战性是平行与纵轴刺激度的直线,并不具有规避性,这与绝对信念相同。

16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具有特殊性,不在此处讨论之列。

执著宗教徒的反应与绝对信念的信徒是一致的,即作为绝对的内容进行接受,此时的个体—群体平衡模型同样表示为图6。这意味着真正的信徒将摒弃自身的社会性,而直接与神构成联系,从而超越俗世的困扰,临驾于现实社会之上。而他与社会的联系,则是以神作为中介。

但普通的信徒并未超越自身的社

会性,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将神视

为保护者,用以寄托希望与规避。通

过对宗教的信仰,借助神的力量来承

受所有的刺激,超越现实的一切痛苦

乃至死亡。由此,我们可用平衡于生

命极限刺激点的模式来替代普通信徒

心目中的宗教群体形象,用图8表示。

在宗教狂热的中世纪,宗教要求着绝对的服从,过激成为普遍的现象。而如今,宗教则较为宽松,信仰体现为自我的选择,个体根据外在刺激的强度,通过调整自身与宗教的联系,以便适度的借助宗教获得现实平衡。

在一般刺激下,个体可以通过自我或借助其他群体获取平衡,而无须宗教的力量。唯有当刺激度达到较高状态时,宗教才发挥出其独有的作用。随着刺激度S*的增加,为了达到现实平衡,个体通过提高对宗教的信赖,使个体依赖系数α增大,通过进一步的让度自身于宗教从而获得宗教力量的支撑。

群体变异三:寡头领导

寡头领导,由一人或少数人领导群体,以寡头个人应战性替代群体的应战性。这种情况

包括政府独裁、军队领袖、企业领导等

等。此时个体—群体平衡可表现为图9

(以寡头应战性强于个体应战性为例)。

寡头领导的群体中,个体中和应战

性将高于自我应战性,能够经受更高的

刺激度,有利于群体和个体的利益。但

这种平衡是完全依赖与寡头而建立的,

这种以个体决定群体所引发的多变性则

是该模式的弊端。

弊端一:偶像崇拜的倾向易使个体放弃自身而完全信赖于英雄,以英雄的应战性替代了自身的应战性,产生类似信念的绝对服从。此时,群体将丧失了制衡的可能性,而易于发生过激的行为。

弊端二:高刺激度下,个体由于自身的平衡要求而过高寄希望于寡头,导致个体对群体应战性的理想化,从而超出寡头的实际能力,使群体不堪负重。

弊端三:由于外在因素的变动,对群体的要求发生变化(如战争转变为发展、品牌建立到市场维护等),寡头的主要职能也将发生变化,但寡头因自身能力的有限,无法适合变动

后的情形,导致群体整体的应战性不足。

弊端四:该模式将因为寡头的个人变动(如更替、逝世等)而使个体丧失群体应战性的支撑,造成群体的整体影响。

基于群体稳定性的考虑,现实的群体将利用作为民主要求和起制约维护作用的规则对寡头模式进行制衡。

群体变异四:规则

规则,包括法律、制度、道德等,

作为群体要求的反映,为维持群体的稳

定、增强整体的有序而服务。规则本身

并未能够像以上几种群体变异体那样

给予个体以依赖,而是就群体间的个体

关系作出努力,仅是减少了由群体而增

加的力比多支出L0,但因规则的贯彻实

施需耗费一定的力比多支出,故L0不

会为0。我们可以用图10表示。

正在于L0依然存在,规则要求下的群体应战性仍低于个体平均的应战性。对于个体而言,有效的规则可以避免过激的群体的要求,并对无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排除个体的压抑。

于是这种情况仅是对标准群体的改良,基本的性质并未变化。面对高刺激,纯粹的规则群体必须依赖其他形式的补充才能达到有效的平衡,或多或少的将受到了其它变异模式的影响。

在通常的情况下,规则仅代表着普通群体的要求对其它变异方式进行制衡,进而也成为了宗教、寡头领导等的统治工具。

群体变异五:谣言

谣言作为群体变异的因素17,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群体无序的增加以及变异平衡模式的瓦解。谣言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其

传播却具有必然性:借助群体的不稳定

因素,谣言才得以乘虚而入,获得群体

的广泛认同,即谣言流传的推动力来自

群体本身。谣言动摇了个体对群体的信

任,从而影响群体要求的服从,构成无

序的加剧,用图11表示。

高刺激度下的群体通常面临着严

峻的考验,而谣言在群体不堪重负时更

为盛行。谣言代表对群体模式的可信性的质疑,相对绝对信念、宗教、寡头领导等模式而言,17仅考察具有群体效应的谣言。

“绝对信任”既是其成立的基础,也是其最为薄弱的环节。谣言是各个体压抑的反映,通过特有的形式对压抑进行变形与放大,从而更为夸张地暴露群体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可知,谣言与规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但由于规则建立在各个体要求的基础之上,拥有普遍的信任,从而具有对谣言的免疫力。同时,规则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各种模式的可信度或直接对谣言进行制约,这也正是规则作为其它模式重要补充的原因。

个体变异一:自我崇拜

自恋,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人仅在想象中获得满足;但也存在极少数人在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从而成为个人的绝对信念,引致自我崇拜。

个体通过崇拜或否定的方式将自身投射于崇拜物(偶像),进而与之合一或取而代之。崇拜物既可为英雄、神,也可是某种宗教或信念。个体以偶像的应战性替代(掩盖)自身应战性,建立起类似于执著宗教徒的内在平衡18,如图12。

对于个体而言,自我崇拜的平衡并非

超越群体,

个体因内在主动性,主观期望以自身为中

心,建构崭新的群体来反对现实的压抑。

但主体的自我应战性T客观存在,个体很

难将自身的绝对信念延伸至群体,获得普

遍认可。从而个体所期待的仅只是无法实

现的空想,而自身也将承受巨大的来自外

界的压抑,易于导致自身的分裂19。

历史上也曾经存在过绝少数自我崇拜者获得成功的案例,例如圣女贞德、希特勒等,从而使群体变为偶像崇拜下的寡头领导模式(其精神支柱可来源于绝对信念、宗教或英雄崇拜等等)。我们可以观察发现,这些成功者都由于自身过激的应战性,体现出强烈的攻击欲。

个体变异二:理想

理想的产生及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个体的希望寄托和精神支柱。理想区别于自我崇拜之处,在于从没有忽视客观群体的影响而使个体步入过激的险峰。理想代表着自我实现的要求,总是从自我的可能性出发,针对群体做出反应。

在个体应战性强于群体应战性的情况下,不甘于现实的个体通过理想赋予自身更强的应战性,并不觊觎能够以此改变群体的状况,而是以高于个体的应战性与群体进行平衡。这样的一跃必将给自身带来更多群体的压抑,但为个体重建了一种中和平衡,此时的中和应战性正与自我应战性重合(参见图13)。个体架构了理想的应战性,却以自我的应战性行事,换句话说,理想并非自我的表现,却表现了自我。20

18此模式与执著宗教徒模式存在着差异:自我崇拜必须面对现实的群体,是对俗世的抗争;而宗教圣徒面对宗教信仰,是对俗世的超越与解脱。

19此类人中以感性的哲学家、诗人、艺术家最为突出。

20将伟人的产生归功于拥有伟大的理想是一种谬误。理想仅作为个体以自我平衡行事的必要条件,成功则依赖于不断提高个体的自我应战性。

由此可见,理想的作用取决于自

身与群体的关系。理想的应战性是由

群体应战性和个体应战性来决定的,

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理想的应战性

为了能够达成“中和平衡即自我平衡”

必将体现得越强,因而个体也将承受

更大的群体压抑。理想唯有依赖个体

的坚持才发挥作用,反压抑的力量将

一直伺机将其摧毁。21

当个体应战性弱于群体应战性时,个体的理想已丧失意义:群体平衡较个体平衡更为有利,自我实现所要求的群体认可根本无法实现,即理想失效。此时,个体可能受到两种力的影响:一种是类似于理想的力量,要求个体提升自身的应战性,实质上是个体对群体要求的响应;另一种则依循着平衡于自我的要求,产生更弱的应战性22,甚至转变为与群体的脱离(即以下所描述的自卑的情况)。

个体变异三:幻想

幻想是通过虚构实现自身欲望满足的一种平衡方式。个体的压抑源自自我平衡与中和平衡、现实平衡的冲突,幻想以自我为中心,通过想象虚构事件,从而令个体压抑的欲望获得排解,但客观的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并未发生变化。幻想并未虚构任何应战性,只是实行多方压抑的反向应对。

在此举标准群体下的个体压抑状

况为例,如图14。群体导致个体承受

内在的应战压抑,个体则通过幻想满

足自身的应战欲望,使主观感觉实现

自我平衡。幻想的强度与压抑程度密

切相关,│LtLe│越大,则幻想的强

度越大,即虚构事件刺激度增强及幻

想的次数频繁。

实质上幻想所服务的是“奴隶”的主体,“主人”则是作为外界的群体与社会,幻想仅是奴隶通过调节,对主人意图的主动迎合,是对自我的麻痹与否定。

将理想与幻想进行比较,两者间仅拥有可能存在的虚构事件上的形式相似,而前者是对自我的肯定,创建崭新的应战性从而承受更强的压抑;后者则完全相反,否定自身,逃避压抑。但两者却并行不悖,理想的个体同样存在幻想的情况:减少压抑是个体无意识的要求。另外,现实中存在众多自认为的“理想”,实质上根本无法抵挡反压抑力量的冲击,仅拥有理想的外衣,却包裹着对自我实现愿望的幻想。

21理想构成的应战性与社会刺激无关,但从个体主观而言,理想催促个体应战性的不断提高,理想的实现即意味着适应于社会。

22通常借助幻想获得满足。

个体变异四:自卑

个体经历某些对自身构成打击的事件(特别是在客体意识形成的幼年期),如果未能很好地在心理上进行修复,则会产生某些情结,从而当个体在此经历到类似的事件时,会由于情结的影响而产生自卑的感觉。这在普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打击构成的情结,可视为深层心理的“黑洞”,在无意识中

耗费大量的力比多支出,导致个体应战

性的显著下降。

当打击的强度过大,个体的应战性

受到严重的破坏,个体则陷入极端自卑

的境地,从而只能在很低的刺激度下建

立平衡,如图15。通常此时平衡只能在

个体或爱的群体中才能成立。个体寻求

隔绝以降低刺激度,排斥群体与社会,以便规避因外界造成的巨大压抑,因而中和平衡失效,个体的自我平衡是唯一的要求。23

六、总结

为了更有效的探讨群体心理学的问题,本文尝试着从个体的角度着手,遵循个体意识的发展路线(自我—群体—社会),逐层深入地分析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在确立了攻击、规避本能的基础上,建立起个体心理的三大平衡:自我平衡、中和平衡、现实平衡,依次反映了处于自身、群体、社会这三种系统中个体的心理平衡要求,体现了个体从独立本质外化为社会现实的过程。

个体:社会是无法改变的外界环境,群体是个体参与社会的中介,因此,作为本质要求的自我平衡不得不引入客体因素,并付出承受多方面压抑的代价以便纳入社会,这一切归因于“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

群体:承受着个体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其稳定性取决于满足个体现实平衡的能力。鉴于社会刺激越来越强的考虑,这对群体将是越来越苛刻的要求。通过对各群体变异体的考察已经发现很难找到一条应对过高刺激、现实(非超越尘世的)而又高效(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稳定性)的道路。

社会:虽然凌驾于个体与群体之上,但其发展之路却是人类的自主选择。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并且在种族间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人类不遗余力地挖掘对本能攻击性的利用,忽视规避性以及自我平衡,导致社会刺激产生“棘轮效应”,并给群体与个人施加更大的平衡压力。

现实中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社会刺激度呈几何倍数的飞增,个体与群体正由于外在压力的加剧而矛盾激化,如何改进三者间的恶性循环是心理学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23自卑影响的应战性只代表自我的某些方面,现实中大多的自卑者则是在群体中极力掩饰,以免将这方面暴露于群体之中。

公司授信额度管理

公司授信额度管理流程 一、目的: 加强公司资金回笼和有效的管理,规范财务、销售等部门工作,加强与经销商的交流、合作,监控应收账款,实现公司年度应收账款目标。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公司各业务部门、区域经理。 三、授信管理相关的名词定义: 授信政策:授信政策指给予经销商、区域经理、销售部门一定金额的欠账。 授信期间: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 授信额度:允许顾客在授信期间赊销的金额。 授信标准:指顾客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体的条件。 授信标准:顾客获得信用应具备的条件,也是对经销商分级管理的重要条件。具体包括: 品质:经销商的信用、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它包括经营历史,同行业中的品行,商业、银行信誉和忠诚度等。 能力:指顾客偿债能力,包括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流动负债的比例、资金状况。 资本:指顾客财务实力、财务状况,包括实收资本、经营业绩、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 抵押:指顾客在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可以抵押的能力。 四、管理职责: 1、销售各部门负责对经销商授信额度及政策的申报和额度使用管理。 2、财务部负责经销商分级、授信政策的审核、授信额度的分解、控制与跟踪管理。

3、市场部负责经销商建档资料、经销商建档资料的录入。 4、总经理负责授信政策的审批。 五、授信原则及办法: 1、根据公司年度应收账款总体目标,公司确定年度总授信额度。 2、授信额度按部门、区域经理和经销商逐级进行分解,公司分解到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分解到区域经理和经销商。 3、信用额度允许最高限额,根据信用等级及月销售额核定。 a、AAA级授信期限为1年,最高不得超过1个月销售额; b、AA级授信期限为半年,最高不得超过半个月销售额; c、A级授信期限为半年,最高不得超过十天的销售额; d、未评级经销商不给予授信额度,原则上现款现货,特定经销商可申请按批次 购货授信。 e、授信期满结清货款后,重新办理授信。 六、经销商信用政策使用操作流程: 1、销售部门根据合约及经销商情况提报授信经销商明细资料。 2、财务部根据公司、部门年度授信指标进行审核。 3、财务部将审核后的经销商授信额度和政策,报总经理批准。 4、市场部负责将批准后的经销商授信额度、经销商详细资料档案,分类管理及 录入ERP系统。 七、经销商信用等级评比管理: 1、财务部组织信用等级评比。 2、销售部负责经销商信用评比结果的沟通及信用确认。 3、经销商授信等级每年三月组织评审,四月执行新的授信政策。 八、授信政策的变更管理:

基于微博影响力的评价模型(最终版)

基于微博影响力的评价模型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微博用户和微博的影响力,以及最大好友圈和消息最佳发布问题。 对于问题一,首先,我们查阅相关文献,基于已给数据将用户粉丝数量,用户和粉丝的活跃度,粉丝的专注度作为我们评价微博用户影响力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对题目所给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将得到的结果作为各个用户在各指标下得到的分数。然后,我们建立了熵权模型,将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分别得到了在不同人数的微博环境下各指标在评价用户影响力时所占权重。最后,将各指标下分数与权重相乘,再将各个用户的所有指标分数求和得到最终用户影响力评分。将其排序筛选后,得到影响力最大的十个大V编号。 对于问题二,首先,在问题一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将微博被转发次数和转发人的影响力作为我们评价微博影响力的指标。然后,我们统计了各条微博在各指标下的数据。其次,我们利用熵权模型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并求出了这两个指标在评价微博影响力时所占权重。最后,我们将各微博各指标下分数与权重相乘,并将所有指标分数求和得到最终微博影响力评分。将其排序筛选后,得到影响力最大的十条微博消息。 对于问题三,首先,我们根据题目对于好友圈的定义,将M={(i,j)}定义为关注情况矩阵,即第j用户关注第i用户的情况。进而将多人相互关注的关系用函数关系式表达出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编号写入矩阵E中。然后,先通过对符合两两关注情况的用户进行筛选,再从筛选好的用户中逐步添加用户,判断是否为三人相互关注,四人相互关注,直至好友圈内不能再添加人为止。此时的好友圈为最大好友圈。最后,我们通过循环算法实现上述过程,得到了2000人微博环境下10人为最大好友圈,10000人微博环境下13人为最大好友圈,并求出了好友圈中所有用户的编号。 对于问题四,我们将其转化为优化问题,建立了0-1规划模型处理。首先,将用户发布消息与微博用户之间相互关注的情形转化为0-1矩阵(0表示用户未发布消息或表示微博用户之间未相互关注,1则反之),分别表示为x和A。这样若某用户能看到消息,则x与A转置后的矩阵乘积大于等于1。然后,我们将其推广至所有用户,将该问题转化为目标函数为发布消息的人数最少,约束条件为x与A转置后的乘积全部大于等于1的优化问题。最后,我们通过matlab中自带的遗传算法求得最小用户数。但发现效果并非很好。又采用了贪婪算法,求得了2000人微博环境下发布该消息的用户数最少为93人,10000人微博环境下则为249人。 本文建立的模型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改进,求解算法科学,定位速度更快,定位精度更高,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博影响力熵权模型遗传算法贪婪算法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Word文件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2006-03-09 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16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是: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王某当月取得工资收入90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1600元,则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9000-1000-1600=64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400×20%-375=905元。

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统一由支付人负责代扣代缴,支付人是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或年终加薪,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3-09 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的,应分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 费用扣除额的,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于上述计算纳税方法是一种优惠办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人,该计算纳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全年考核,分次发放奖金的,该办法也只能采用一次。 问:你好,我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公司每月有时只有几百元,有时三四千,这 个时候我不知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老板不给个人所得税特种税票。我们又该如何?非常希望您能给予解答. 答:我们国家对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纳税额。具体是这样的,工资、薪 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说,首先从你 的工资总额中减去2000元,剩余的工资再按照相应的税率来计算本月应交税额。如果你的

全国建模比赛一等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摘要 本文从四个角度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进行了评估。 第一,从纵向考虑,通过最近四届世博会与上海世博会在参观国家和组织数目、参观人数、场馆数目、持续时间、活动常数等指标上的比较,定义“直接影响力”的概念,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这四届世博会直接影响力的排名: 上海世博会>爱知世博会>汉诺威世博会>萨拉戈萨世博会第二,选取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短期影响这一侧面,用世博举办前的指标数据进行自回归将世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从实际数据中剥离,建立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用本底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作为世博的影响值,估算出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从2003年到2012年的时间区间内的贡献率和影响率。 第三,通过对比其它大型国际盛会对其本地旅游业贡献效率,分析上海世博会对旅游业的影响力。建立数据包络分析评估模型,选取投入、主场馆占地面积、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百分比和旅游收入增长百分比四个指标得出其技术效率值为0.2911和规模效率值0.2919。 第四,由于世博会的长期效益受时间影响,故建立影响力关于时间的影响力降温模型,并通过对比其它顶级盛事,用积分模型反映出上海世博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综合影响力。 关键词:世博会,影响力,本底趋势线模型,数据包络分析

1.问题重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请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2.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 2.1模型假设 1)假设所查数据真实可靠; 2)假设忽略短期内各国货币的购买力随时间的变化; 3)假设预计有7000万左右游客参观上海世博会这一数据准确; 4)忽略各国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 2.2符号说明 t:年份; M:旅游人数; S:旅游外汇收入; G:国民生产总值; B: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t L:影响力降温特性曲线; ()t f:温度下降函数; v:降温速度; T:最小温度; m P:上海世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综合影响力 s θ:CCR模型效率值; λ:CCR模型中各决策单元权重; i:输入指标; r:输出指标; j:决策单元; - S:输入指标松弛变量; + S:输出指标松弛变量; 3.问题分析 本题要求对2010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作出定量评估,要求看似简单,但较为开放,发散性比较大,容易展开但也难以下手。并且影响力本身是一个抽象概念,要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必定要选取能够体现其影响力的某个或几个方面,查询相应指标,才能对其做出定量客观的评价。 世博会和奥运会、世界杯一起并称全球三大顶级盛事,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选取的比较对象必须具备可比性。首先可以想到的是本届世博会同往届世博会的对比,考虑到时间跨度越大,经济、通信、交通等条件的差异就越大,所以尽量选择近几年举办的世博会和上海世博会进行比较,可以从参展的国家和组织、游客人数、场馆规模等指标出发进行对比,评价上海世博会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影响力。

员工能力评价模型

员工能力评价模型(职类:行政/生产供应类) 员工能力评价模型 职类:行政/生产供应类 代码:4-2 行政类 定义 指从事行政、人事、后勤(含研发后勤、市场后勤、生产后勤)、投资、财务、供应等其他类似工作性质的非职务人员。 诚信约束力 协调沟通力 责任心 分析控制力 积极主动性 素质评价模型 协调沟通力 定义:在时限要求内组织相关人员按计划推进或参与工作,协调相关方克服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阻力,并及时传达信息,确保整个行动组织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对能力的要求: 1. 组织协调能力:能按计划有预见性地组织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克服过程障碍,及时向相关方反映问题并达成一致。 2. 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应面对面、邮件、报告等各种不沟通形式,及时、正确、客观的传达信息。 积极主动性 定义:以饱满的热情覆行工作职责、对待工作任务或临时事务。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予以协助。 对能力的要求: 1. 个性:善于交际,合作意识强。 2. 学习能力:不断地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学习借鉴书本或其他同行经验,主动地加以应用

改进工作。 责任心 定义:较强的时间观念、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重视问题并及时提供建议方案。 对能力的要求: 1. 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计划内完成任务。 2. 质量意识:较高标准自我要求,要有追求卓越的想法并努力实现。 3. 成本意识:思考更佳途径解决问题、减少开支。 4. 重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敢根据业务内外环境提出可供解决或改善的建议方案。 分析控制力 定义:坚持按制度规范、权限办事,确保业务受控;能对众多业务进行归纳、分析处理,改善工作。 对能力的要求: 1. 分析能力:善于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特别是善于运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能从分析中找出规律、或更优工作办法,优化现流程。 2. 控制能力:较强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的处理技巧。 诚信约束力 定义:随时随地以诚信开展业务,遵守公司制度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不让个人不良情绪反应影响自身工作和他人。 对能力的要求: 1. 正直: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康的心态。能对现象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 2. 尊重个体:不分级别、不分文化等其他差异,对他人保持尊重与真诚。 3. 行为规范:遵守公司制度规定,不超越制度规定权限。不因个人情绪或其他想法而影响组织利益。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4. 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注意个人形象。

最新评级授信审查要点及参考模板

评级授信审查要点及参考模板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一、本要点用于规范各级行评级授信审查工作,审查人员可根据客户具体情况和业务要求,按照重要性原则对审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作适当调整,但要确保材料完备、情况清楚、分析到位,合理判断客户资信状况和融资风险。 二、各级行评级授信审查人员须根据我行授信管理相关规定,依照客户、业务类别,分别选择使用单一综合法人客户及集团关联客户(含非集团关联客户)审查要点及模板。不能完全适用以上审查要点的,可在相近类型客户的审查要点基础上做适当修改。 三、单一项目法人客户审查要点及模板适用于申请核增项目融资专项授信额度的项目法人客户,房地产项目法人客户及其他仅在我行办理项目融资业务的客户。对该类客户已授信项目,重点分析项目进展、贷款前提条件落实、项目后评价、贷款发放、到期、收回等情况。申请核增项目融资专项授信额度的其他类型客户,审查报告中应包含“单一项目法人客户审查要点”中“拟建项目风险分析”部分的内容。 四、各级行评级授信审查人员应遵守《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相关文件要求,履行尽职审查职责,保证评

级授信审查工作的全面、客观、公正,力求审查报告条理清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有力,语言简洁规范。 五、各级行评级授信审查人员撰写审查报告时,应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非财务因素分析和财务因素分析相结合,注重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部分单一综合法人客户 一、客户基本情况 客户名称及演变、成立时间、所有制形式、注册(实收)资本、主要股东及投资占比、法定代表人。 经营范围、经营资质(经营许可证、资质证书、技术认证证书、资信证书等)、主要产品及产能、产量、市场份额、营销策略、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及变化。 组织体制、资金管理体制、发展战略、管理水平、主要管理者能力。 近期已(或可能)发生或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资产置换、债务重组、诉讼、被新闻媒体曝光以及其他可能对客户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二、评级授信、融资及申请情况 (一)信用评级情况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大全

一、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公式 注:1. 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公式 注:1. 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本规定减除费用扣除差额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所得。 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计算公式 注:1. 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成本、损失)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计算公式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

注:1. 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 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五、财产租赁所得计算公式 (1)每次(月)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一准予扣除项目一修缮费用(800元为限)一800元 (2)每次(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一准予扣除项目一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 (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六、财产转让所得计算公式 财产转让所得,以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财产原值,是指: (1)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入时按照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 (2)建筑物,为建造费或者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3)土地使用权,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费用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4)机器设备、车船,为购进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5)其他财产,参照以上方法确定。 七、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公式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实际工作中,雇主对雇员工资薪酬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对雇员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雇主一般存在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全额扣缴雇员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二是为雇员定额负担税款,三是为雇员按一定比例负担税款(包括100%负担税款),本文分别解析以上三种情况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一、全额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的情形 1.政策依据

社会影响力分析——模型、方法和评价

Research Cybersecurity—Review Social In?uence Analysis:Models,Methods,and Evaluation Kan Li ?,Lin Zhang,Heyan Hu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a r t i c l e i n f o Article history: Received 10December 2017Revised 5January 2018Accepted 8January 2018 Available online 16February 2018Keywords: Social in?uence analysis Online social networks Social in?uence analysis models In?uence evaluation a b s t r a c t Social in?uence analysis (SIA)is a vast research ?eld that has attracted research interest in many areas.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 survey of representative and state-of-the-art work in models,methods,and eval-uation aspects related to SIA.We divide SIA models into two types: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models.Microscopic models consider human interac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in?uence process,whereas macroscopic models consider the same transmission probability and identical in?uential power for all users.We analyze social in?uence methods including in?uence maximization,in?uence minimization,?ow of in?uence,and individual in?uence.In social in?uence evaluation,in?uence evaluation metrics are introduced and social in?uence evaluation models are then analyzed.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aid in understanding social behaviors,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uencing public opinion,and unveil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ó 2018 THE AUTHORS. 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 on behalf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Limited Company.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 1.Introductio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such as Weibo,Twitter,and Facebook provide valuable platforms for information diffusion among their users.During this process,social in?uence occurs when a person’s opinions,emotions,or behaviors are affected by other people [1].Thus,changes occur in an individual’s attitudes,thoughts,feelings,or behaviors as a result of interaction with other people or groups.Social in?uence analysis (SIA)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research ?eld in social networks.SIA mainly studies how to model the in?uence diffusion process in networks,and how to propose an ef?cient method to identify a group of target nodes in a network [2].Studied questions include:Who in?uences whom;who is in?uenced;who are the most in?uential users,and so forth.SIA has important social signi?cance and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elds.Viral marketing [3–10],online recommen-dation [11],healthcare communities [12–14],expert ?nding [15–17],rumor spreading [18],and other applications all depend on the social in?uence effect [19–21].Analyzing social in?uence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peoples’social behaviors,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making public decisions and in?uencing pub-lic opinion,and promote exchanges and dissemination of various activities [22].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SIA from the aspects of models,methods,and evaluation.To this end,we iden-tify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existing models and methods,as well as those of the evaluation of social in?uence.First,we review existing social in?uence models.Next,we summarize social in?uence methods.Finally,we analyze the evaluation of social in?uence. The rest of this paper is organized as follows.In Section 2,we discuss SIA models.In Section 3,we analyze SIA methods,includ-ing in?uence maximization,in?uence minimization,?ow of in?u-ence,and individual in?uence.We then detail social in?uence evaluation in Section 4.Finally,we summarize the reviewed mod-els and methods of social in?uence,and discuss open questions.2.Social in?uence analysis models SIA model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in the literature.We clas-sify these models into two categories: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models.2.1.Microscopic models Microscopic models focus on the role of human interactions,and exa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in?uence process.The two fre-quently used in?uence analysis models in this category are the independent cascade (IC)[23–25]and linear threshold (LT)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address:likan@https://www.360docs.net/doc/706191773.html, (K.Li). Engineering 4(2018) 40–46 Contents lists available at ScienceDirect Engineering

如何制定一个完整的授信方案

如何制定一个完整的授信方案?(干货) 原创2017-09-07初理想信贷风险管理 对一个新的授信客户,在调查、制定和商谈授信方案时,若没有系统思路,会感觉无从下手,从效率、质量两方面都直接影响银行授信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针对这种实践需要,为协助理顺思路、开阔视野,现梳理总结下述了“授信方案10要素”模型。在操作层面上,洽谈和商定授信方案时,可借助此模型,结合客户具体情况,做到提前布局、成竹在胸,从而把握住重点和关键点,掌握主动权地来思考和商定一个完整、可行的细化授信方案(包括个人经营贷业务),为授信审批打下良好基础: ①融资主体 ②融资用途及主要还款来源 ③具体融资产品 ④金额 ⑤期限(业务期限、授信有效期) ⑥价格及综合收益 ⑦担保及其他风险缓释措施 ⑧还本付息和付费方式 ⑨使用条件或限制 ⑩存续期管理要求及其他。 分别详述如下: 01 融资主体

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但在下列存在多个可融资主体的情况下,也需要营销和引导客户,确定一个对银行更有利(有利于审批和风险控制)的主体: (1)企业集团或多个关联企业的:在客户特别需要(若有)的基础上,考虑集团中地位(层级、业务板块、占比)、具体经营管理与盈利情况。 (2)民营小微企业的:在客户特别需要(若有)的基础上,考虑选择企业(小企业贷款),还是企业主(个人经营贷款);若选择企业主,存在多个股东的,考虑选择哪个股东。 原则上,选择地位高(层级高、主营业务板块中的主要主体)、经营管理与盈利能力强、拥有核心资产或关键资源、可控有效资产多的,和困难情况下被切割止损可能小的主体。 另外,若因种种原因,最后确定的授信主体较弱,还可通过增加(关联企业、实际控制人)保证的方式,来弥补和改善。详见下述“担保”部分。 02 融资用途及主要还款来源 按照用途,银行传统授信大体分为三类: (1)流动资金周转类:用于日常经营周转; (2)固定资产投资类:用于建设或购买自身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其中有一种较特殊的为(狭义)项目融资 根据银监会《项目融资业务指引》(银监发〔2009〕71号)定义,项目融资是指符合以下特征的贷款:(一)贷款用途通常是用于建造一个或一组大型生产装置、基础设施、房地产项目或其他项目,包括对在建或已建项目的再融资;(二)借款人通常是为建设、经营该项目或为该项目融资而专门组建的企事业法人,包括主要从事该项目建设、经营或融资的既有企事业法人;(三)还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该项目产生的销售收入、补贴收入或其他收入,一般不具备其他还款来源。。 包括了客户购买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用的(而非投资性的)厂房、商用房和机器设备,及部分经营性物业贷款等;

数学建模论文--微博影响力

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赛题编号(B) 微博主影响力分析 参赛队号:第18 队 参赛队员: 单国厚(管理学院,电子商务10-1,20105564) 董磊(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0-1,20105558) 方刚(管理学院,电子商务10-1,20105567) 2012年06月20日

论文题目:微博主影响力分析 摘要: 微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网络应用形式,在诞生不久就以强大的影响力和迅速攀升的用户数量引发了一场“微革命”。目前,微博已经成为国内外社交网络中的主流社交工具,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许多专家学者从心理学、传播学、数学和计算机等角度研究它,并深度把握微博的定义、功能、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微博客使用动机与行为的假设模型。而对微博主影响力的分析,目前还未有成熟的模型和理论,因而对微博主影响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模型并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结合对网上100位微博用户的有效统计数据,从两个方向对微博主影响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一,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微博主影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微博主影响力与主要影响因素关系,同时分别对影响因素进行移入移出对模型加以改进,综合以上结论建立出模型一。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后,加入主要影响因素的高次方来进一步模拟,并对模型进行进一步该改进、优化,使主要影响的相互关系更能反应对微博主影响力的影响。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和灵敏度分析。 模型二,首先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确定微博主影响力与各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然后加入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并进行残差分析,对模型进行改进、优化。再利用得到的模型去除数据中不合理的一些数据,再对模型进行进一步改进、优化,直至模型比较合理科学的分析出微博主影响力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和灵敏度分析。 关键词:微博主影响力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残差分析

技术胜任力模型-技术能力评估标准描述

技术胜任力模型- 技术能力评估标准描述 58 同城-能力评估标准Level 1 序号能力框架能力维度能力要素 设计能力基础 关键词 行为标准 了解基础的软件开发、编译、发布、运营等知识。1 、在设计实现系统时,有意识的关注性能指标,熟悉自己负责的系统中的性能瓶颈所在,能在指导下进行性能、容量的评测以及调优,有简单的成本意识。 2 、能够运用脚本等方式监控、重启进程,运用监控 发现主机、网络等故障并及时通报,能够在指导下应用成熟技术提升系统可用性。能在他人的指导下进行复杂业务逻辑的开发,并从中学习到相关的理念和思想。了解常用操作系统及开发语言的知识以及linux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1 设计能力系统架构 指导下设计;关注性能、可用性指标; 业务架构基础系统及服务2 专业能力开发能力开发技能应用、实现 掌握C/C++/java/php 编程,了解tcp/ip 、http 协议,掌握进程及线程开发模式,了解了解常用操作系统及编程基础,在指导下完成开网络编程知识,了解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熟悉shell 脚本编写,掌握mysql 的基本操作发工作命令。了解常用的服务如apache、qhttpd 的基本配置,能在别人指导下完成开发工作。 1 、能够根据接口完成单元 测试用例的设计并实施,在指导之下能够完成压力测试的设计与实施;2 、能够按时完成准入测试;在测试人员反馈bug 后,能在一定时间内定位bug;具备线上bug 优先的意识,能在一定时间内定位线上bug;1 、有主动沟通的意愿,掌握基本沟通技巧,完成目标单一,内容简单的沟通任务;2 、能够清楚表达工作内容和个人观点; 3 、能够利用 常用OFFICE软件、邮件、报表等进行日常工作汇报或交流。有创新意识,工作中对常规 工作方法提出疑问和挑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 、独立处理和解决专业领域常规的问题; 2、在工作中遇到的局部性问题上,能通过独立思考和推导,正确评估利弊做出决断。 1 、有学习愿望,能够在指导或者要求下进行学习; 2 、能够通过指定的学习资源掌握自身岗 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工具和信息。1 、熟悉项目管理基础知识;2 、能在指导下,对已制定好的项目计划进行跟踪和监控;3、在计划执行中参与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协助解决问题。 测试设计与实施3 测试能力响应测试bug 响应线上bug 按时完成单元测试;按时完成准入测试;能在一定时间内定位bug;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若应税所得为C2,则个税为:(只适应于C2<20000时) =ROUND((IF((IF((C2-1600)<0,0,C2-1600))>20000,(C2-1600)*0.25-1375,IF((IF((C2-1600 )<0,0,C2-1600))>5000,(IF((C2-1600)<0,0,C2-1600))*0.2-375,IF((IF((C2-1600)<0,0,C2 -1600))>2000,(IF((C2-1600)<0,0,C2-1600))*0.15-125,IF((IF((C2-1600)<0,0,C2-1600)) >500,(IF((C2-1600)<0,0,C2-1600))*0.1-25,IF((IF((C2-1600)<0,0,C2-1600))>0,(IF((C2 -1600)<0,0,C2-1600))*0.05,0)))))),2) 若应税所得为A2,则个税为:(只适用于A2<40000时) =IF(AND(A2>0,A2<=1600),0,IF(AND(A2>1600,A2<=2100),ROUND((A2-1600)*0.05,2),IF(AND (A2>2100,A2<=3600),ROUND((A2-1600)*0.1-25,2),IF(AND(A2>3600,A2<=6600),ROUND((A2-1600)*0.15-125,2),IF(AND(A2>6600,A2<=21600),ROUND((A2-1600)*0.2-375,2),IF(AND(A2 >21600,A2<=41600),ROUND((A2-1600)*0.25-1375,2),IF(AND(A2>41600,A2<=61600),ROUND( (A2-1600)*0.3-3375,2),""))))))) 若应税所得为H2,则个税为:(适用于H2为任何值时) =IF(H2="","",ROUND(IF(AND(H2>0,H2<=1600),0,SUM(IF((H2-1600>={0,500,2000,5000,200 00,40000,60000,80000,100000})*(H2-1600<{500,2000,5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 0000,100000000000}),(H2-1600)*{0.05,0.1,0.15,0.2,0.25,0.3,0.35,0.4,0.45}-{0,25,1 25,375,1375,3375,6375,10375,15375},0))),2)) 公式以Ctrl+Shift+Enter三键结束。 若应税所得为C2 =IF(c2>100000,45%,IF(c2>80000,40%,IF(c2>60000,35%,IF(c2>40000,30%,IF(c2>20000,25 %,IF(c2>5000,20%,IF(c2>2000,15%,IF(c2>500,10%, IF(c2>0, 5%,0))))))))) 若应税所得为C2 =IF(c2>100000,15375,IF(c2>80000,10375,IF(c2>60000,6375,IF(c2>40000,3375,IF(c2>20 000,1375,IF(c2>5000,375,IF(c2>2000,125,IF(c2>500,25, IF(c2>0,0))))))))) 设a为税前工资额,B为应扣个税 则B项可输入公式 =IF(AND(A2>0,A2<=1600),0,IF(AND(A2>1600,A2<=2100),ROUND((A2-1600)*0.05,2),IF(AND (A2>2100,A2<=3600),ROUND((A2-1600)*0.1-25,2),IF(AND(A2>3600,A2<=6600),ROUND((A2-1600)*0.15-125,2),IF(AND(A2>6600,A2<=21600),ROUND((A2-1600)*0.2-375,2),IF(AND(A2 >21600,A2<=41600),ROUND((A2-1600)*0.25-1375,2),IF(AND(A2>41600,A2<=61600),ROUND( (A2-1600)*0.3-3375,2),"")))))))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市场营销类员工能力评价模型(DOC)

市场营销类员工能力评价模型 定义 指从事市场(分析、策划)、销售、客户服务、售前、售后等其他类似工作性质的非职务员工。 知识复合能力 定义:综合运用营销学、产品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资源为客户提供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 对能力的要求: 1. 知识面:较宽广的知识面,对各类知识均有涉猎,善于捕捉和学习新知识,对新观念具有较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2. 专业知识:对营销学和产品专业知识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可以较系统而深入的提供解决方案,以便于工作开展。 3. 知识运用:结合客户需求,能将掌握的多种知识综合运用到工作中,提供富有竞争力并令客户满意的解决方案。能运用所知引起客户对自身及产品极大兴趣。 协调沟通能力 定义:在时限要求内组织相关人员按计划推进或参与工作,协调相关方克服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阻力,并及时传达信息,确保整个组织行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对能力的要求: 1.组织协调能力:能按计划有预见性地组织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克服过程障碍,及时向相关方反映问题并达成一致。 2.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适应面对面、邮件、报告等各种不沟通形式,及时、正确、客观的传达信息。 激情魅力 定义:激励同事、顾客及合作者对美好设想的热情。对一切工作都注入极为高涨的个人热情。创造一个让同事、顾客都期望做出更大成功的成就感环境。 对能力的要求: 1. 建立和保持关系:平易近人,主动接交;建立开放与信任的关系和信息共享的环境。 1. 展示个人魅力:面对挑战充满激情,保持较高的热情和健康积极的心态。能恰当地展示自已的才华。 2. 应变能力: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并找出主要问题,及时做出理性叛断和合理回复。 3. 特长爱好:较多的爱好和出众的特长,为务实服务必不可少的部分务虑技能。 4. 精力与坚韧性:不怕失败,能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直至成功的毅力。 预测预算能力

基于PageRank的微博用户影响力评估模型研究

2018年第5满 y他息疼pit 文章编号=1009 -2552 (2018)05 -0075 -04 DOI:10.13274/https://www.360docs.net/doc/706191773.html,ki.hdzj.2018. 05. 018 基于PageRank的微博用户影响力评估模型研究 谢橙瞬,周莲英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0) 摘要:为解决PageRank算法对社交网络中的用户进行影响力评估时产生的“主题偏移”和 P R值均匀分配问题,文中以新浪微博为例,构建了用户活跃度、人气值、兴趣度和用户价值四 个评估指标,将用户的自身属性作为影响力的评定因子和分配因子,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综合 考虑用户的影响力,基于PageRank算法提出一种对用户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估的CIRank模型。在 真实微博数据集下,将CIRank模型与传统影响力评估模型结合新浪官方影响力排名进行比较分 析,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微博;用户影响力;PageRank;CIRank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evaluation model of microblog users5influence based on PageRank XIE Cheng-shun,ZHOU Lian-y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00,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l“theme deviation”and the average distribution ol PR value when the PageRank algorithm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l the users in the social network,this paper constructs lour evaluation indicators as users5activity,popularity,interest and user value based on Sina microblog,the users’own attribute is used as the evaluation factor and distribution factor ol influence and it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l users from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aspects,the CIRank model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user influence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 PageRank algorithm,and the CIRank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nfluence evaluation model and Sina’s official ranking to verily its accuracy and leasibility in the real microblog data. Keywords:microblog;user influence;PageRank ;CIRank 0引百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作为信息传播和 获取的载体,以其极快的信息传播速度,多元化的交 流方式和平民化的注册门槛,吸引了越来越多用户 的加人。微博用户的影响力是对用户在微博社交网 络中传播信息能力以及对他人造成影响程度大小的 一种综合衡量,通过发现微博的高影响力用户,把握 信息传播的枢纽,可以为商业营销和舆情监控等方 面的研究提供指导。 本文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微博用户的影响力,基于传统的PageRank算法,提出一种新的微博用户影响力评估模型。 1国内外相关研究 微博作为一个用来获取信息的媒体[1],拥有十 分庞大的用户群体,微博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也吸引 了众多的学者的目光。对于微博网络用户的影响力 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直接用粉丝的 数量来衡量用户的影响力[2],这种方法忽略了微博 中僵尸粉的存在,而且单以粉丝量来评估用户影响 收稿日期:2017 -09-13 作者简介:谢橙瞬(1992 -),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互联网大数 据分析。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