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第五章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第五章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第五章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第五章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各种数学教学技能的学习,认识到要搞好数学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技能,从而为在教学实践中训练教学技能做好准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整理,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感受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是一个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教学技能,体验做一个合格教师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难点:各种数学教学技能的特征及运用时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解、模拟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呈现导入情境;主题探究;巩固强化;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呈现导入情境

呈现导入情境也称导入新课,是指在一堂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既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它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架设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

一般地说,导入情境的设计要做到: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情境,离开教学内容,违背科学性的导入情境,再生动、精彩也是不可取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导入情境,不能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导入;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入

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与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授课要注意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知识的比较联系,归纳总结。

2(主题探究

“主题”是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是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传统的教学论把这一环节叫做“讲授新课”,是因为传统的课堂以学科体系、知识传授和教师讲解为主。而新课程倡导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既要求教师的“讲授”,也要求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合作”。主题探究环节的处理方法可以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其教学的核心是“探究”而非“接受”。这要求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然而“教学有方,教无定法”,这一环节没的绝对的模式,其基本策略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和自由度,经历学习过程。

3(巩固强化

巩固强化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化巩固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是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问题、困惑、兴趣、需要、情感、态度等在这一环节中再现。巩固强化不只是一个单一的阶段,往往是与主题探究交叉进行,学生通过“互动”、“探究”、“交流”等方式消除困惑,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环节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变式练习、实际应用、综合应用等多种方式来强化巩固。不能用原地踏步、反复温习、机械记忆来强化巩固,而是在前进中巩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识技能,尤其是要关注变式练习,使学生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有较深层次的思考和发展。

4(总结拓展

这一环节不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对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取途径的总结,更是一个课堂教学强化、拓展的过程。与数学课的引入一样,好的总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能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

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课堂总结不只是简单地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总结拓展的形式,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提升的质量。总结拓展要有目标性、引导性、针对性,要简练易懂。总结的方式可以是由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点拨,也可以是由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更具拓展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新的认识冲突。

5(布置作业

数学课的作业一般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两种,前者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少量时间完成的作业,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这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后者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作业,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或者为下次课所作的学前准备。不论是哪种作业,都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引导性和典型性。

第二节数学课的类型和结构

数学课的类型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划分的课的种类,主要类型有:新授课、活动课、习题课、复习课等。

1(新授课

新授课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课型。它以传授、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为主要任务,包括学习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规律和方法等。它的课堂结构一般是由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学习(讲授)新课;应用拓展,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和布置作业等环节组成。

2(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而非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强调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其基本课型包括:专题讲座、数学实验、数学调查、数学小制作、数学小论文、数学测量、数学竞赛等。

3(习题课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习题课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的形成。通过习题课可以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4(复习课

复习课是指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的课型。其主要任务是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种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强化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专题复习、总复习等类型。

实践案例 ,案例1,《截一个几何体》活动过程的概况

师:同学们,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你能想象出所得到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吗,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师:还可能是别的形状吗,拿出你们准备的(削成正方形)萝卜块,以小组为单位实际截一截,看看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分小组截,鼓励学生从活动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并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猜想不到的截面图形) 生:还可能是六边形。

师:你能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吗?

生:可以。(展示其切截过程 )

师:你做得非常好。

师:还有别的截面形状吗,(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学生仍然没有发现新的截面形状)

师:还有一种截面形状,大家没有截出来,你们看老师还能截出五边形。(教师演示如何用正方体萝卜截出五边形)

本节课的活动内容是利用一个平面对正方体进行切截,使学生从活动中去体会空间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寻找出截面产生的规律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针对实物操作的局限性,教师还可设计网络环境下的切截活动,利用几何画板对正方体进行多次的动态切截,让学生亲自体验、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发现规律。

第三节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一、教学技能概述

1、教学技能的特征

1)综合性,教学技能的形成要以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育理论为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理念、职业道德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

2)专业性,教学技能一般在某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只有结合学科和专业的特点,遵循专业教学的规律,才能形成专业的教学技能。

3)实践性,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来源于教学实践又指导和运用于教学实践,因而,教学技能不仅有实践性还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课堂教学需要许多技能,由于文化背景、教学传统和分类思想的差异,对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也各不相同。

2、我国一致公认的技能分类体系

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3、傅道春先生在《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一书中提出的教师技能:教师人际活动技能(包括教学中的倾听技能、沟通技能、合作技能);学习指导技能;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技能;评价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教学设计技能等八项新的教学技能。

4、结合师范生的一些特点着重介绍的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技能,导入与结束技能,课堂教学语言技能,板书与应用多媒体技能,课堂观察与倾听技能,课堂启发引导与提问技能,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二、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技能

1、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技能概念

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保证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的顺利承转和过渡,以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师生和谐的教学环境,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既是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既有课前的精心设计,又有课中的“即兴创作”,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

2、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技能的主要作用

(1)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2)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中学生的特点是情绪易兴奋,注意力不稳定。为了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重视随时唤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建立正常的课堂教学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培养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情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良好的课堂秩序,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有时中小学生的行为并不一定符合学校或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用规章制度所确立的标准来指导他们,约束他们,使他们逐渐懂得什么是好的行为,为什么要有好的行为,以形成自觉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调控教学活动。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敏锐地观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教学进行调控,做到随机应变,使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3、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技能的意义和方法

(1)课堂教学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一切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就是在教学目标的统摄下,为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组织协调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过程。

(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是以教学设计时确定的教学程序为“蓝图”,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但教学设计是预设的,是课前对课堂教学的安排打算,课前的主观设想与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符合,真正的教学应该是预设目标加上生成目标,企图按照事先确定的教学程序丝毫不差地“按图施工”是完全不

可能的。所以,教学过程必须是规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计划性和机动性的统一,既要反对教学的无计划和随意性,也要反对教学的机械化和刻板化。

(3)合理地组织调控课堂教学结构,要突出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开头”、“结尾”,安排好“过渡”和“照应”,使整体课堂结构严谨,井然有序,首尾衔接,浑然一体;二是合理安排教学节奏,使教学过程张弛相间,节奏分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应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激发动机的作用。课堂教学的“结尾”,犹如一个大型活动或戏剧演出的“闭幕式”,其成败也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好的结尾,既应收束集中且升华提高学生的思维,还能进一步引发学生课后思考,耐人寻味。稍后我们将介绍导入新课和结束设计的常用方法。

“过渡”是教学环节间的衔接,应自然熨帖并充满魅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的期待心理。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特征和教材特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启发性的设问或激发性的疑问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事实上,教学环节的过渡的实质是学生思维的转接或顺延。

(4)合理安排教学节奏,是组织调控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重点和非重点;各教学环节所需时间有长有短;教和学所耗精力和体力也有多有少。这一切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节奏,科学地安排时间,努力使教学过程疏密相间,难易交替,快慢相隔,张弛交替,跌宕起伏,节奏分明。

(5)教师的组织调控技能还表现在课堂纪律的管理上。教师要善于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管理信息,既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又要不断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师还应具备机智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与认知学习有关的,一类是与认知学习无关的。无论哪种情况,教师都先要对突发事件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要正

视其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秩序的消极方面,也要看到其为教师提供对学生进行“意外教育契机”的积极方面,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收到对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意外教育效果。其次,通过观察分析,弄清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辩明事件的性质,如是人为的,还是非人为的;是故意捣乱,还是无意中惹出的麻烦。只有作出理智的正确判断,才能根据事件性质,运用教育机智做出妥善处理,确定应变措施。

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但原则至少应有三

点:(1)不要激化矛盾,尽量化解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情复杂当堂解决不了的,可以留到课后解决,尽量少花时间,保证尽快恢复教学秩序。(2)因势利导,灵活变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不可任意责罚,伤害学生自尊心。(3)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核心是师生情感间的交流和融会。

高超的教学技能,对教材的认真研究与挖掘,深入浅出的讲解、阐释和循循善诱的指导和引导是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绪会不知不觉地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展现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对学生的成功要表示欣慰,对学生的失败要表示惋惜。切忌将生活中的不如意或其它不良情绪带到教学中。教师要用心灵,用激情,用对学生的高度的负责、真诚的关爱去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要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要真心尊重、细心保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阅读案例 ,案例2, 学生为什么不看

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教师设置了让学生用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的练习,发现一部分学生画得非常有创意,于是召集学生看一看,但当老师展示图案时,却发现学生并不关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敏捷地感到有如下原因:

(1)图太小,学生看不见;

(2)部分学生自己的设计还没有完成。

教师随即调整了教学思路,请图案设计有创意的学生将自己的图直接画到黑板上(或到讲台上讲解)。

实际上,如果教师有调控课堂的意识,就能找出很多的对应方法。本例还可采取以下方法:

(1)教师请有创意的同学课后将设计的图案画在一张大白纸上,贴到教室四周,供大家课后欣赏、交流和讨论。有必要的话,可以就此安排一次讨论活动,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2)教师不要站在固定的地方,巡回让大家看,并留时间让学生交流、比较;

(3)先小组合作,推荐公认的好作品,然后轮流往下传,让大家互相欣赏;

(4)课后将学生的作品贴于展示角,让学生互相欣赏。

高超的课堂组织和调控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有不断地探索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技能

(一)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常规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包括呈现问题(引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变式训练、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几个基本步骤。也就是说,不论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和习题课,不论采用讲授法还是合作学习或者探究式教学方法,都有一个如何导入新课的问题。

成功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它是数学课堂

教学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明显标志,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联系就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实现的。导入是每个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方式。这一意图性行为广泛地运用于上课的开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

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例导入法。设计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例引入教学内容,体现数学与现实背景的相互联系,并强调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呈现方式,利用身边的实例导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使所要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2)生活情境导入法。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因此,在新课的导入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具体的情境之中,努力营造一个现实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实验情境导入法。设计一些启发性的、趣味性的实验,通过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的结论。这样的导入方法,有利于养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4)问题情境导入法。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教师通过导入,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学生的思维就能较快地受到启发,并活跃起来。

(5)直观活动导入法。学生的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直观活动导入是利用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变抽象概念为具体事物,通过学生眼、手、脑协同活动,激发学生直觉思维。

(6)故事情境导入法。在学习新课时,给学生介绍一些与课题有关的趣味事例,如名人事件、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需释疑的迫切要求下学习。

(7)以旧引新导入法。先复习旧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自然地进入新知识。

(8)直接导入法。即开门见山,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点明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

(9)类比导入法。这是一种利用知识之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定理都是通过类比推理发现的,它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师的个性风格,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入情境,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不可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而设计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引入情境。同时,导入设计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语言应该富有感染力,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要求条理清楚,又要娓娓动听,形象感人,要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

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当然,也要经常变换导入方式,使学生有新鲜感,不断地接受新的情境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交流案例 ,案例2, 《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的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是怎样找到你的位置的,

生:一进教室看到我的同桌,就知道我的位置了。

师:(笑)看来你每天都来得挺晚,如果你的同桌不在教室呢,

生:我就看前后桌。(师笑,生也笑)

师:假如你是第一个到教室的人呢,

生:那我就找第二排,第四桌。

师:到电影院看电影呢,

生:拿着电影票,先找多少排,再找多少号。

师:这两个问题是同样的道理。请同学们把自己在班级中的座位用图表示出来。(学生开始画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班级座位图,横向标明“排”,纵向标明“列”)

师:同学们是不是和我画的班级座位图一样,

生:是。

师:那好,谁能到黑板上圈出你的座位,(先后有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圈出自己的座位)

师:在这个图中确定一个点需要几个数,

生:两个。(教师把座位图上的“排”和“列”擦去,每个点只剩下两个数字) ……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入手,利用“找座位”这一过程,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中,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身边的生活现象,自然地进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引入,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近感,创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了师生关系。案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的爱好和心理需要,设计了“找座位”这一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这样的愉快氛围中开发思维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容易接受的气氛,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动活泼的一面,让学生在悦愉的心情中进行探究学习。

(二)课堂教学结束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引人入胜的开端,也需要让人回味无穷的结束。结束技能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及时进行总结、巩固、扩展、延伸、迁移等,使教学完美结束的教学行为方式。它的良好运用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巩固和运用,纳入自己认知结构之中。结束技能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的结束总结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轮廓,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为运用知识或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其二是布置作业和预习的内容。

良好的课堂总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能使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恰当地设计结束总结,不仅可以达到纵览全课要领,完善知识体系,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还可以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在结束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方法及隐含的思维特征进行反思性总结,让学生理清思路,自行编制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常用的结束设计有以下几种:

1(概括式这是最常见的结束方法,可由教师或学生完成,但一般以教师为主。主要是总结全课,照应开头,针对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强化理解和记忆。可采取叙述、列表格、图示等多种方法进行总结概括。这种结束方式的特点是系统、完整而又简明、扼要,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的整体印象,便于记忆、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启迪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扩展思维。这种引导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艺术形式的。

3(首尾呼应式这种结束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结束时释疑解惑。首尾呼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这种设计方式应用得好,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之中,思维高度活跃,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比较式通过类比等方法,将新学的概念、性质、定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和扩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延伸式在结束时不仅总结归纳所学知识,而且还要与日常生活、其它学科等联系起来,把知识向其它方向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起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或者为下次课的有效进行,提出新的学习情境并要求预习或思考。

6(活动式安排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做课堂作业、应用练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做点拨和总结,力争当堂知识当堂消化巩固。

无论设计什么样的结束方式,结束都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突出学习重点;要有概括性,系统性,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结束要总结规律,揭示本质,要有启发性和实践性。

四、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一)中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有着教学语言的共性和数学语言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

作为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传输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要求科学正确,不出错误。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往往一字之差,就会有不同的含义,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规范,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透彻的理解,掌握定义的方式,定义的法则,区别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异同,并能熟练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互换。必须用科学的规范的术语来表述和讲授,不能用自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也不能仅凭字面断章取义。

,(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教育性

教学的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决定着明天的生活方式,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思维方式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年级越低这种影响越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除了正确表达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必须具有正确引导学生思想的功能,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语言要文明,纯洁,积极向上,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正确质疑,绝不能说粗话,脏话,不讲哗众取宠的大话和违背事实的假话,不能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去伤害学生,更不能总以教训人的口吻说话。而是要用平等的,亲切的语言来进行表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和爱护的语言对密切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意识以及文明礼貌的语言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求知欲的激发与学习兴趣的调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语

言。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不露。首先,教师的语言表述要明确,适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要让学生明确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进行探究等等;其次,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和启发,并且设置一些疑难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交锋和深层次的思考,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探究学习;最后,教师要将学生原先想做而不会做的正确做法,想说而说不出的正确想法或者叙述不完善、不准确的概念、定理等用精练而明了的语言重述一遍。

教师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和学生平等对话,乐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于情趣,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案例案例,3,: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引入片段)

教学内容:圆的特性

教师: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学生:能滚动。

教师:(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来大家说的是对的,不做成这里画出的形状,就是因为它们不能滚动。那么,为什么不做成这种可以滚动的形状呢,(画“扁圆形”)

学生:(感到问题的幽默,活跃)滚起来不平稳。

教师:为什么不平稳呢,

学生:“……”

这就引发了具有生机的“愤悱”状态,同学们都知道问题所在,但确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

4(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成熟,通常能对老师的语言作出及时而理智的反应,所以,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要求精确、严密和简练,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含蓄、典雅、庄重、亲切的语言及语气。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多具体性和形象化,所以,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要通俗,活泼,口语化,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较好的打比方的技能,要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数学问题,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并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5(教师必须掌握多种口语技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教师要应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情绪变化,教师要巧妙地控制和调节语言的节奏,运用语调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特别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速应该放慢,语调应该加重。同时,使用一些语气词,如“吗、吧、呵、嘛”等,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说话口气不那么生硬,达到师生的双边活动自然、和谐的目的。

首先教师必须使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不使用方言方音,并且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含混不清的词句,不说半截话。

其次,语速适度,音量适宜,每个学生都能听清楚,并且声音大小符合教学内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语速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语速太慢,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必然影响教学效果,音量过高,语言的刺激太强,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保持,音量过低,学生听课吃力费劲,会引起听觉的紧张而产生疲劳。

其三,语调自然,亲切感人,抑扬顿挫变化自然,符合教学内容和语言环境,能恰当地使用高亢、沉重、短促、加长、重点等调式。其四,语汇丰富能准确、精炼、生动恰当地表述教学内容和行为方式。

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要特别注意避免言不及意的废话、不着边际的空话和不必要的重复,尽量不带“口头禅”,比如这个、那个、也就是、嗯、啊等。

例如,昨天我们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今天我们来研究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其中加“—”的是强音,前半句的强音在两头的“昨天”、“判定”,后前半句又重复出现“今天”、“性质”,给人以节奏感。

下面我们比较两组不同的教师教学语言:“同学们,这节课由我给大家上,请大家一定要配合我”,“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几个问题” 前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者则体现师生的平等关系。研究两字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

又如“等比数列”概念的教学片段。在给出一组数据1,2,4,8…后,老师总结:请大家观察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那么我们把这组数据叫做等比数列,它的定义是……另一教师总结:请大家观察这组数据,它会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这样的数列给它一个什么名称较好呢,又该怎样表述呢,前者完全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后者教师用协商的语气,让学生觉得自己俨然是位小数学家,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进行探究和思考。

6(教师必须具有合理使用身体语言的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语言和身体姿态等,都要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就教学而言,教师的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具体运用中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

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切忌用食指向学生作斥责性的上下点动。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神来联系,教师的眼神变化不仅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威慑,从而使其聚精会神地听课或参与数学活动,还可以起到鼓励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效果,也可以用眼神变化去组织调控课堂,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这种无声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呆视、垂视、漠视、侧视、盯视、怒视等消极眼神。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对教学效果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用富有激励的身体语言,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具备将身体语言、口头语言以及板书语言有机结合的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益。

五、课堂观察与倾听技能

(一)数学课堂观察技能

所谓课堂观察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和教学反映的行为方式。这里的“有计划”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在教学节点处设立的观察点,并将取得的观察信息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所谓“偶然”是基于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无法准确地预料,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的反映带有某种随机生成的偶然性,此时教师的课堂观察也就成为偶然的了。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学行为的基本途径。

七年级上册基础训练数学答案

七年级上册基础训练数学答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全套 名称 (课课练) 学科 类型 大小 年级 教材 添加 时间 点击 评价数学试题|试卷 0.57 mb 初一|七年级新课标人教版 2012-08- 26 11:53 20393 ☆☆☆☆☆审核 admin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1) 知识检测 1.若4xm-1-2=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 2.某正方形的边长为8cm,某长方形的宽为4cm,且正方形与长 方形面积相等,?则长方形长为______cm. 3.已知(2m-3)x2-(2-3m)x=1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则m=______. 4.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3x+2y=5 b.y2-6y+5=0 c.x-3=d.4x-3=0 5.已知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为2:1?周长为20cm,?设宽为xcm,得方程:________. 7.某班外出军训,若每间房住6人,还有两间没人住,若每间住4人,恰好少了两间宿舍,设房间为x,两个式子分别为(x-2)6人,(x+2)4,得方程_______. 8.某农户2006年种植稻谷x亩,2007?年比2006增加10%,2008年比2006年减少5%,三年共种植稻谷120亩,得方程 _______.

9.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数字为a,个位数字比a大2,且十位上数 与个位上数和为6,列方程为______. 10.某幼儿园买中、小型椅子共50把,中型椅子每把8元,小型 椅子每把4?元,?买50把中型、小型椅子共花288元,问中、小型 椅子各买了多少把??若设中型椅子买了x把,则可列方程为 ______. 11.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 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到3.06%,某人于2007年6月5日存入定期为1年的人民币5000元(到期后银行将扣除5%的利息税).设到期后银行向储户支付现金x元,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12.足球比赛的计分方法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 场得0分,一个队共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得19分,设该队 共平x场,则得方程() a.3x+9-x=19b.2(9-x)+x=19 c.x(9-x)=19 d.3(9-x)+x=19 13.已知方程(m-2)x|m|-1+3=m-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并写出其方程. 拓展提高 14.小明爸爸把家里的空啤酒瓶让小明去换饮料,现有40个空啤 酒瓶,1个空啤酒瓶回收是0.5元,一瓶饮料是2元,4个饮料瓶可 换一瓶饮料,问小明可换回多少瓶饮料? 【篇二: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答案】 xt>1.1正数和负数(一) 一、1. d 2. b3. c 二、1. 5米 2. -8℃3. 正西面600米 4. 90 三、1. 正数有:1,2.3,68,+123;负数有:-5.5, ,-112.记作-3毫米,有1张 不合格 3. 一月份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是-20, 二月份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是0, 三月份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是+102. 1.1正数和负数(二) 一、1. b2. c 3. b 二、1. 3℃ 2. 3℃ 3. -2米 4. -18m 三、1.最大不超过9.05cm, 最小不小于8.95cm; 2.甲地最高,丙地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50米 3. 70分 1.2.1有理数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仅用过去的那种以老师为中心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通过题海苦战掌握点死知识的方式已经过时了,教师如果还在凭着老经验跟着感觉走,这不仅教不好学生,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得研读教材和新课标,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作如下转变。 一、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 知识的产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知识的建立,也应以生活为依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以讲授为主传授知识的。所以,在学习新知之前,要为学生做铺垫复习,这是完成学习目标的保证,明显地以“教”知识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探索空间。把这一环节变为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激发学习的内在需求,必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甚至会产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力,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如教学片段:圆的认识 师:同学们,老师用圆形的物体也得到了一个圆片,别看这小小的圆片,里面的知识可真不少,你们想学吗?(老师这么一问,学生情绪高涨。)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圆的知识?(同学们纷纷举手,有了探究目标。)生1:我想用折一折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 生2:我想采用量一量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 生3:我想采用比一比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 生4:我想采用画一画的方法来学习圆的知识。(老师抓住时机,适时鼓励同学们采用多种方法。) 师:“你们可真会想办法,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互相交流,看谁得到的圆的知识最多。” 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学生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产生自信。这种情感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运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生活实践中“需要”的学习,对学生更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自主探究,激发智慧火花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例如:在口算训练里,我出了“230+450”一题后,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230+400=630,630+50=680”有的说:“200+400=600,30+50=80, 80+600=680”,还有的说:“200+450=650,650+30=68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发言,还有的学生问我:“老师究竟有多少种算法?”于是,我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总结了十余种算法。课后教师又激励学生:你们想不想把你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如果有兴趣,放学后就可以到集贸市场去练习……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断生成,思维才能不断的发展。 三、实践操作,享受学习乐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式。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一、运用数学语言技能 1、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2、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3、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 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4、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无声语言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 ①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②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③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④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二、板书、绘图、绘画技能 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与讲授相辅相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doc

1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 1 和∠ 2 是对顶角的是( ) A 1 2 B 1 C 1 1 D 2 2 2、如图 AB ∥ CD 可以得到( ) A 、∠ 1=∠ 2 B 、∠ 2=∠ 3 C 、∠ 1=∠ 4 D 、∠ 3=∠ 4 3、直线 AB 、 CD 、EF 相交于 O ,则∠ 1+∠ 2+∠ 3=( ) A 、 90° B 、 120 ° C 、 180 ° D 、140 ° 4、如图所示,直线 a 、 b 被直线 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 2=∠ 6 ②∠ 2=∠ 8 ③∠ 1+∠ 4=180°④∠ 3=∠ 8,其中能判断 是 a ∥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 30°,第二次右拐 30° B 、第一次右拐 50°,第二次左拐 130 ° C 、第一次右拐 50°,第二次右拐 130 ° D 、第一次向左拐 50°,第二次向左拐 130 °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2 A 2 D 1 4 3 B (第 2题) C 1 2 3 (第三题) 2 c 1 3 4 b 6 5 7 8 a (第4题) D C A B C D 7、如图,在一个有 4×4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 部分面积与正方形 ABCD 面积的比是( ) A B A 、 3:4 B 、 5:8 C 、 9: 16 D 、 1: 2 (第7题)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 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 A 、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 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 AB ∥ CD ,∠ B = 23°,∠ D = 42°,则∠ E =( ) A B E C ( 第10题) D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讲课讲稿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 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提问技能训练

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提问?讲解?媒体运用 李涛(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技术协会院,讲师) 周静(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中学师训处,主任) 郭友(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第一部分:提问技能训练 一、提问技能的定义 (一)提问技能的定义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应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提问技能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一种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心智技能包括: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类型的问题,并能够在课堂中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回答问题的对象和方式,能够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反馈和引导。 动作技能包括: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的语气、表情、停顿、手势、走动等行为。 提问技能也是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大量整合于导入、观察、讲解、结束等教学技能的设计与实施之中。 (二)提问技能的功能 1.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问题以后,促进学生去做进一步的思考,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掌握的程度如何? 2.反馈调控 3.巩固强化 4.激励参与 2001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重新修订,对原来分类法的六个维度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变化成用动词来进行分类,这也与我们教学目标设定时要用行为动词相一致。 请各位老师观察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这些认知过程是彼此协调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大多数真实的学习任务需要若干认知过程协调运用。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课堂提问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的类型,但是主要按照提问对学生思维促进的方面,认知层次的类型把它分为六个类型: 1.记忆性提问 2.理解性提问 3.应用型提问 4.分析性提问 5.评价性提问 6.创造性提问 同时,这些提问按照一定的标准又可以它划分为是低级认知层次的问题和高级认知层次的问题。具体划分的标准是根据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所涉及到思维的深度,以及是否能够产生出新的内容来划分的。如:前面的三个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都是把原有知识应用进来,回答正确就可以了,答案通常也只是一个正确或者一个不正确,所以我们把这三类问题归为低级认知层次。 高级认知层次,分析性、评价性、创造性,这三个提出这些问题会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内心的冲突,通常它的答案也不只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评价创造,学生写出的作文肯定是各不相同,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认识可能也各不一样。涉及到认知层次的问题,它的答案不只是一个正确的答案,通常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同时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的时候,也是要根据提问的意图,然后判断答案是不是有道理,而不是答案是否正确,根据这个把三个问题归为高级认知层次,高级认知层次更能够促进学生这种思维发展。 【报道一则】1月24日13时,解放路大岗头村附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当地的居民和他的女儿被一辆自南向北行驶的一辆三菱警用车撞上了,二人送医院抢救后无效死亡。 针对这一个报道,如何来提出六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呢?让大家提一个属于记忆性的问题,提什么问题呢?什么时间发生了这件事,还有对它其中的人物进行提问,谁被撞死了等等这些问题,属于记忆层次的。如果要大家提出一个理解层次的问题,怎么提?那个交通事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对当时的情景有一定的描述然后说出对它的看法。 大家来分析下面这几个练习,都属于什么类型的提问。 1.近一百年以来,本学科领域有哪些重大发明和发现,是属于什么类型的?2.请对其中一项进行具体说明,就要理解了,要对它进行描述理解。

基本功是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

基本功是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重视了新理念的学习和实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老师正在淡化甚至丢开了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事情。改革是对传统的扬弃,而不是否定和抛弃,教学基本功作为传统技能必须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也是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 数学基本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技能,一方面是语言技能。专业技能指数学教师特有的数学能力。教师应具有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 1、计算基本功;主要体现在对算理的透彻理解,对运算性质、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以及对数据、运算顺序、算式特点的巧妙处理和高度敏感,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算出结果. 2、识图、画图基本功;要求能从空间图形及某些意志条件分析中图形中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能画出实物、模型的直观图,能根据一段文字的描述想象出几何形体,并能准确地画出某些几何形体的直观图。 3、解题基本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能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整理教材知识结构、探索和表述解题思路,从而增强解题能力。在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数学规律的探索和猜想的建立中能熟练地应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归纳、类比等方法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具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或解答与生产日常生活中的题目,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生产或日常生活中发现编制应用题的题材,同时也要掌握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这些基本能力的具备是做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基本能力。要想做到这几点,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多做,多练,多思考。众所周知,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实践.我们认为,解题实践是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解题实践,才能真正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精髓、把握和体会数学的本质,进而将数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的数学观点,形成数学能力——这正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计算、画图、解题能力应该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数学教师只有亲身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有效地引导、启发、帮助,甚至鉴别学生 的数学学习活动.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与思考 【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出台,给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课程标准充满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多地脱离生活,甚少联系实际;过多地被动接受,少有自主探究;机械训练的较多,有效实践的较少,这样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面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多数中青年老师感到迷惘,结果导致困惑。小学教师如何走出教学的困境,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创新的课堂,就必须落实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从根本上改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健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教学思考 长期以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的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但是,随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的颁布和新教材的实施,当前使用的教材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同时,《新课标》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不可估计的优点,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面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重塑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才是走出教学困境唯一出路。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遇到的困惑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困惑 《新课标》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转变教师角色,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 (一)教学目标定位的困惑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基本技能

学习新课标体会(一) 新课标中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整个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都会很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和发展。教师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可以是经验的结果,也可以是思考的结果。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也不表现在思考的结果上,而表现在思考的过程。智慧表现在对于问题的处理,对危难的应付,对实质的思考以及实验的技巧等。 “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在特定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其中“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具体的问题中,涉及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量替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但最重要的思想还是演绎和归纳。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应该属于抽象、推理与模型。是实现学生在数学上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乃至终身受益的核心数学思想。 回顾自己比较熟悉双基教学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大部分可以得到落实。欠缺的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如何找到中间的平衡点,是个难点。理论能付诸行动才是收获。目前解读理论是当务之急。

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062005 教学时数:60 学分:4 一、课程性质 “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课程是对传统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它是由多门相关学科的经典理论加以提炼后系统转化为教学实际操作行为的、介于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实习之间的中介性技术训练课程;是一门链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的中介性的教学行为系统训练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中介课程,相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而言,它是由教育教学科学理论转化而来的教学行为技术系统,相对于教学实习而言,它是实习之前链接理论的行为训练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技术性行为训练,能有效提高师范生实际执教行为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训练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行为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行为研究及创新能力。具体的分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理论和知识方面: (1)了解教学活动过程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 (2)能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 (3)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 能力和技能方面: (4)能根据教学技术规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 (5)能根据教学技术指标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6)能在熟练掌握各项技术基本规程和要领的基础上,进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操作;情感和态度方面: (7)有对教学工作的兴趣、热情和责任感,对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活动过程划分,教师教学技能可分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四种基本类型,因此,课程内容由以下教学行为操作系统及训练构成: 知识模块(技能模块)内容(知识点及训练点) 学时 理论 教学 实践 教学 合 计 绪论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概述 1 1 教学准备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编制技术 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技术 了解学生的技术 教学方案的编制技术 多媒体教学课件编制技术 3 7 10 说课说课技术 1 1 2 课堂教学技术 课堂授课 导入、讲授、提问、演示、结 课、板书技术 3 7 10 课堂体态语 教学面部言语、教学姿态、教 学手势、教学外表修饰技术 1 2 3 课堂纪律管理 违纪行为预防控制技术、违纪 行为处理技术 1 1 2 教学评价技术 试卷的编制技术 1 1 2 小学见习实习、训练指导 4 4 合计11 23 32 绪论 一、什么是教学技术和技能 二、教学技术的类型 三、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方法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基础训练完整版

第一章有理数 8、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表达式:a+b=b+a。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表达式:(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表达式: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表达式: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表达式:(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表达式:a(b+c)=ab+ac 11、倒数 1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等于1。 12、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负,异号得正,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3、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a n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数学教学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体会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心得体会 沈宁 对于“课堂教学能力”,人们很直观地认为是“上课期间教的东西能让学生接受吸收多少的能力。”但是,真的只有这样简单吗?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更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而我们如今所提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学科教学基本常规”、“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课标10个核心概念的内涵与教学实施”、“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强化教学八项专业素养”“概念、法则、公式、例题的教学”进行阐述。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在一个以学习为主题的时代发展中,区教育局及时的给民办小学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次培训中,我更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联系本人的实际谈谈对这次学习的认识: 一、数学理念的提升 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一段时间,但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在这次学习中冯崇和老师为我们总结了数学的10个核心概念,由2001版到2011版从原本的6个核心概念演变成今天的10个核心概念。每一个概念都从它的界定、意义与价值、教学策略详细的讲解并列出各个年级关于这10个概念的教学内容。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么多数学核心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复杂和实效的。还有林振才老师的《强化教学八项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素养,首先关注教师修养的提高。有了教师良好的素养,才会有学生良好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1、关注“新课标”学习,提升学科素养2关注教材信息,提升教学学科素养3、关注衔接点4、关注课堂教学提升数学思考力5、关注学生主体6、关注学困生,提高品德修养7、关注教育科研等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解说并结合了教学中的事例。我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一些理论基础,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 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

七年级上册数学基础训练答案

选择题 1、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有理数相乘,积为() A、正数 B、负数 C、零 D、负数或零 考点:有理数的乘法。 分析: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0. 2、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有两种情况,一正一负或都为0. 解答:解:∵正数的相反数为负数,负数的相反数为正数,根据异号两数相乘得负,∴积为负. 又∵0的相反数是0,∴积为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注意互为相反数的数有两种情况. 2、绝对值不大于4的整数的积是() A、16 B、0 C、576 D、﹣1 考点:有理数的乘法;绝对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找出绝对值不大于4的整数,再求它们的乘积. 解答:解:绝对值不大于4的整数有,0、1、2、3、4、﹣1、﹣2、﹣3、﹣4.,所以它们的乘积为0. 故选B. 点评:绝对值的不大于4的整数,除正数外,还有负数.掌握0与任何数相乘的积都是0. 3、五个有理数的积为负数,则五个数中负数的个数是() A、1 B、3 C、5 D、1或3或5 考点:有理数的乘法。 分析: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解答:解:五个有理数的积为负数,负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则五个数中负数的个数是1、3、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现有四种说法: ①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②几个有理数相乘,积为负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③当x<0时,|x|=﹣x; ④当|x|=﹣x时,x<0.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有理数的乘法;绝对值。 分析:根据0乘以任意数都得0和0的绝对值还是0知,①④错误.

数学基本功练习题2

二、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6.一个均匀的立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1,2,3,4, 5,6.右图是这个立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抛掷这个立 方体,则朝上一面上的数恰好等于朝下一面上的数的 2 1的概率是(六分之一) 7.小华拿着一个矩形木框在阳光下玩,矩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是(▲)。D 8.甲乙丙丁在比较身高。甲说:我最高。乙说:我不最矮。丙说:我没有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丁说:我最矮。实际测量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身高从高到矮排第二位的是(▲)。 A A、甲 B、乙 C、丙 D、丁9.高速公路入口处的收费站有1号、2号、3号、4号共四个收费窗口,有A、 B、C三辆轿车要通过收费窗口购票进入高速公路。那么,这三辆轿车共有(▲)种不同的购票次序。D A、24 B、48 C、72 D、120 10.3 1001 ×71002×131003的末尾数字是(▲)C A、3 B、7 C、9 D、13 三、填空(每题3分,共30分) 11.三个相邻奇数的积为一个五位数2* * *3,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是(▲)。 27×29×31=24273 27 12.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位称为“位”,每个“位”有两种状态:0和1。其 中1KB=1024B,1MB=1024KB。现将240MB的教育软件从网上下载,已经下载了70%。如果当前的下载速度是每秒72KB,则下载完毕还需要(▲)分钟。(精确到分钟) 240×(1-70%)×1024÷72÷60≈17(分钟) 13.把一个高尔夫球打到半径为12米的圆形区域。假设高尔夫球落在 该区域内各点的机会是均等的,而该区域内唯一的球洞离该区域的边缘至少1米,那么球的着地点与球洞的距离小于1米的可能性是(▲)。 144 112 1/144 14.70个数排成一行,除了两头的两个数外,每个数的3倍都恰好等 于它两边两个数的和。这一行数左边的9个数是这样的:0,1,3,8,21,55……最后一个数被6除余(▲)。 规律:余数:0、1、3、2、3、1、0、5、3、4、3、5、0、1、3、2、3……周期是12, 70÷12=5……10 答案:4 15.甲乙都是两位数,将甲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对调得丙,将乙的十位数与个位 数对调得丁,丙和丁的乘积等于甲和乙的乘积,而甲乙两数的数字全为偶数,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摘要] 本文是从分析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及其弊端入手,阐述了新课标下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 新课标,基本理念,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现代课堂教学,新课堂,教学评价,以人为本,改革,创新. 1 引言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实施新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观念层面,涉及新课程观下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新课程观下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对数学教学方式、特征的认识以及教师角色定位的认识等方面;二是操作层面,涉及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革新,教学评价的配套改革。 2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步人21世纪以来,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力求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反映出教育对时代发展作出的积极响应。在国家的改革开放、教育的普及、心理学的变革、数学自身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各方面因素营造的大环境下。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数学教育目标的转变,每个时代的数学教育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社会的需要,因此,社会的进步也就构成了促进数学教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动力。当今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过渡,数学教育要对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作出反应,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就必须思考数学教育应该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合格公民。和工业社会对大多数学生的低要求不同,信息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将是较少体力型、而更多智力型的,较少机械的、而更多电子的,较少稳定的、而更多变化的,①‘信息社会已经创造了一个在其中巧干要比单纯苦干重要得多的世界经济。这一经济需要的是智力上适合的劳动者,即善于吸收新思想,能适应各种变化,并善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劳动力。” ②因此,相对于从前,信息社会对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普遍的高标准,即要求未来的劳动力普遍地要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2.1师生共同发展观 新课标的理论基础是主体性,自主性教育理论.它以50年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为标志.当前,对它的研究可以说方兴未艾,但它对西方教育的促进作用已经日益受到各国教育界人士的广泛 关注,对此作出最大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实践的当首推瑞士心理学家和 教育家皮亚杰.正是皮亚杰等一批热衷于教育改革专家们的不懈探索,使主体性、自主性教育思想日趋成熟,为现代教育、教学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建构理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是新理念(现代观)的灵魂所在,也就是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即是

最新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1)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介绍和训练,包括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结束、语言等技能。本课程的特点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设置全面,而且不限于课堂教学本身;特点之二是紧密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本课程需大量课堂教学案例,并给出必要的点评,有利于准教师进一步地细细揣摩;特点之三是每章都设有情景引入;特点之四是在每章后设置了技能训练实践的项目供学生思考与训练,以便加深理解,消化所学技能;特点之五是章节设计的主线围绕技能训练,有关技能必要的理论阐述尽量简化,以突出技能的操作方法和实施要点。 教学简纲: 第一章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第一节数学学课堂教学与设计 第二节数学课堂课后反思 第二章数学课堂导入技能 第一节数学课堂导入技能运用的目的与设计原则 第二节数学课堂导入技能的类型与方法 第三节数学课堂导入技能实施要点 第三章数学课堂结束技能 第一节数学课堂结束技能类型与使用方法 第二节数学课堂技能实施要点及误区分析 第四章数学课堂语言技能 第一节数学课堂语言技能结构要素与类型 第二节数学课堂语言技能基本要求 第五章数学课堂讲解技能 第一节数学课堂技能实施要点 第二节数学课堂讲解技能实施要点 第六章数学课堂强化技能 第一节数学课堂强化技能类型与实施方法 第二节数学课堂强化技能实施误区 第七章数学课堂变化技能 第一节数学课堂变化技能的类型与方法 第二节数学课堂变化技能实施要点 第八章数学课堂多媒体设计与使用技能 第一节数学课堂多媒体设计与使用技能类型与方法 第二节数学课堂多媒体设计与使用技能实施要点 第九章数学课堂观察技能 第一节课堂观察的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课堂观察技能的使用方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训练题(全册合集)(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章节基础训练题(含答案)(全册合集)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小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B.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两角之和为180°,则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D.—个角的邻补角可能是锐角、钝角或直角 3.如图所示,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1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所形成的∠1、∠2、∠3和∠4中,一定相等的角有()A.0对B.1对C.2对D.4对 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80°=∠BOC,则∠BOC等于()A.130° B.140° C.150° D.160° 6.如图,点A,O,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BOC=50°,则∠AOC=______________

7.如图是一把剪刀,其中∠1=40°,则∠2=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内填写依据: 如图,因为直线a,b相交于点O, 所以∠1+∠3=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2=60°,求∠BOC的度数.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70°,OA平分∠EOC,求∠BOD的度数. 11.如图,三条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则∠1+∠2+∠3等于()A.90° B.120° C.180° D.360° 12.如图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AOD与∠BOC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A.62° B.118° C.72° D.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