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 文天祥《过零丁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江西吉水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在抗击元军中,表现出强烈的斗争精神,历经的无穷事变、种种感受,郁结于胸中,最后用诗歌表现出来。“情动于衷而行语言。”文天祥的诗歌不事雕琢,具有“诗不琢而日工”的特点。其爱国主义诗作以抒发激昂慷慨的报国之志为主旋律,而也有的表现出亡国之痛的悲壮沉重之情。

宋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不幸被俘。第二年正月,元军追击在崖山的帝昺,诗人也被带去。船经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不朽诗篇。全诗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意思是说,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诗人从自己读书出仕的第一天起,就立下报国的志向。因为文天祥生活在元朝军队向南方大举进攻的时代,所以诗人说自己在年轻时辛苦读书,通过考试而出来做官。“干戈”代指战争。“寥落”写出了战场环境的荒凉冷落。这里说明了朝中官员临敌不战,纷纷投降元军,而自己血战四年而终于被俘。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的“四周星”取的是整数。据相关的注释中还说,“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就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经历中遭遇到的沉浮好似骤雨中的浮萍。这里诗人运用了对偶兼及比喻的修辞手法,上句写国家,下句写个人,是由国家到个人,这样很好地把国家的不幸与个人的坎坷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说明了起兵抗击元军以来,国家局势日益危机,个人遭遇艰险、坎坷。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说,惶恐滩的惨败至今依然惶恐不安,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寂寞之极。诗人选择了战斗经历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描述了自己的所遇和所感,也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备尝艰辛危难,历经了险隘难关的战斗生涯。“惶恐滩头说惶恐”追述了两年前在江西与元军交战,终因敌众我寡失

败,从惶恐滩一带退到福建,当时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又有渡海遇难之险,作为军队统帅,尤感惶恐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写这一次再度失败,全军覆没,自己落入元军手中,而今经过零丁洋,往事浮现在眼前,不但感慨万分,忧思重重,而且内心也产生了寂寞、孤独之感。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说,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一个人难免一死,但头可断,志不屈,要把对祖国的耿耿忠心写入史册,使之永垂不朽。这铿锵的誓言,几百年来广为传颂,鼓舞着多少志士仁人。
这首诗歌不但真实表现了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战斗的一生和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而且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首先,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形象美在诗歌中,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首先用“山河”代指国家,这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是指国家残败,在诗句中是本体,“风飘絮”是喻体。这个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描写出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一样。“身世浮沉”之诗人自己人生的起伏不定,在诗句中是本体,“雨打萍”是喻体。这个比喻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个人身世沉浮似骤雨里的浮萍,动荡不定。而这一联的两个比喻,一个是说国家,一个是说自己,总起来说,就是说明了四年前起兵抗击元军以来,国家局势日益危机,个人遭遇艰险坎坷。这样,诗歌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也产生了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其次,对偶手法的运用,提高意境美 在诗中,就“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来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惶恐滩头说惶恐”这一句说的是诗人两年前在江西与元军交战,终因敌众我寡失败的情况。“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一句说的是一次再度失败,全军覆没,自己落入元军手中的事情。从时间来说,两句所表示的跨度是两年,这样增加了诗歌时间感。就空间来说,地点不同,一个是惶恐滩,一个是零丁洋,地名与地名相对,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两相结合,不但形成了诗歌的时空效果,而且在这些时空中蕴含着诗人多少辛苦与悲愁,这样提升了诗歌的审美意境。
再次,双关手法的运用,增强含蓄美 在《过零丁洋》中,“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一联是很绝妙的,除了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其中“说惶恐”、“叹零丁”,既与前面的“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中的文字吻合,又巧用了这两个词

的意义。“惶恐
”在的意义就是“惊恐害怕”;“零丁”的意义就是“同‘伶仃’即孤独。”一语双关,表现出诗人为军队的失败惶恐不安,以及失败被俘后的孤独寂寞。真可谓意蕴深远,含蓄蕴藉,表现出诗人抚今追昔,内含着极为沉痛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