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管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管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管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管理学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原理、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所组成,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活动的科学。管理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客观规律。管理学是揭示管理的规律性,即如何按照客观规律要求来合理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它主要研究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管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一、生产力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合理配置企业中的人、财、物,使各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研究如何根据企业目标及社会需求,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组织生产力,在企业里包括很多具体内容,如市场预测、产品开发、制定经营计划,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组织和控制,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科技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等等[1]。总之,就是要合理地组织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按质、按量、按期、低消耗地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

二、生产关系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其他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完善组织机构与各种管理体制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企业就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经济责任制、工资奖励、经济核算等制度[2]。

三、上层建筑方面

主要是研究如何使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用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的发展。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是管理学研究的是在现有经济运行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运行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即研究的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管理学是研究企业如何提升自身战略垄断力即核心竞争力,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艺术,提供打击竞争对手赢得顾客的手段。

经济学往往从政府层面来研究政府如何克制企业垄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主要是解释问题的因果逻辑,为政府提供制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提供依据。

管理学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经济学专业主要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含税务)。

参考文献:

[1]单宝玲.现代企业管理理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41-43

[2]张明玉.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7-28

2016年暨南大学828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真题-答题技巧

2016年暨南大学828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真题-答 题技巧(8-02) 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大纲 (适用于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财务管理及国际商务专业) (2015年6月)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管理学原理75分(50%) 微观经济学75分(50%) 管理学部分 I.考查目标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学习者能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 Ⅱ.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5分 判断题10分 论述题30分 案例20分 III.考查范围 一、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考试内容】 (一)管理的历史背景:解释为什么学习管理的历史很重要;确认20世纪以前管理理论

的主要贡献者。 (二)科学管理:描述弗雷德里克?W?泰罗和吉尔布雷思夫妇的重要贡献;解释当今的管理者如何应用科学管理。 (三)一般行政管理理论:讨论法约尔的14个管理原则;描述马克斯?韦伯对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解释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四)管理的数量方法:解释数量方法对管理领域的贡献;讨论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数量方法。 (五)理解组织的行为:描述组织行为的早期支持者的贡献;解释霍桑研究对管理领域的贡献;讨论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行为方法。 (六)系统观点与权变理论:理解系统观点与权变理论;解释权变理论与早期管理理论的差别。 【重点与难点】 科学管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霍桑研究与组织行为。 二、管理与组织概述 【考试内容】 (一)谁是管理者:解释管理者和非管理雇员的区别;讨论如何在组织中对管理者进行分类。 (二)什么是管理:定义管理;解释为什么效率和效果对管理者很重要。 (三)管理者做什么:描述管理的四种职能;解释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描述卡茨的三项基本管理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重要性是如何随管理层次变化的。 (四)什么是组织:描述组织的特征;解释组织的概念是如何变化的。 (五)组织文化:讨论强文化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来源以及如何延续组织文化;描述如何将组织文化传递给雇员。 (六)环境:描述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要素;讨论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确认最一般的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解全球环境。 (七)什么是社会责任:比较有关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区别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管理的绿色化。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一)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一) 由于经济管理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许多人误码以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大同小异。事实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区别是有很大区别的两门学科。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经常学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人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都是行为主体,但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和研究对象,基于人们的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这种基本假定是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行为主体的不同认为或假定导致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本区别。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对行为主体假定的表现在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和相互关系两方面。 一、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区别 对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抽象化认识形成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经济学和管理学有不同的派别,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各自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也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辞只是大同小异,而两门学科之间却有很大的区别。 (一)经济学的人性假设 经济学以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考虑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的一般行为出发进行分析,所以假定人是经济人(EconomicMan)、理性人(RationalMan),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Opportunism)倾向的人。 经济人的行为决策从自己的经济利益了出发,通过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使其净收益最大化。当然,讲到最大化时都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尽可能大,而不是无限大,即最大化是条件极值。理性人的基本倾向与经济人一致,只是把经济利益扩大到综合利益和长期利益。如暂时的奉献是为了长远利益或心理上和声望上的满足。但是,经济学同时也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且具有可测性、可比性和客观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对象的价值和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难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综合利益的基础当然是经济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场交易价值。因此。经济学的行为就是理性的行为,理性的行为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经济人假设借助于可计量的货币作尺度,特别有利于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经济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计量和模型化,这可从较少使用定量分析和模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经济也挖于假定人是经济这一事实中得到证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假定,但隐含着经济人的假设。因为马克思把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把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把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欲作为其理论前提。无疑,马克思是把行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前提的,只是这一前提在分析抽象规律和资本家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多;而在分析工人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少。新制度经济学仍然认为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特征,只是对行为的理性程度颇有微词,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但是他们认为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总想搭便车(FreeRider)。机会主义就是不仅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想方设法用诡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尽管不一定所有的行为主体都表现为明显的机会主义,但很难肯定哪些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更小。显然,新制度经济学在否定完全理性的同时却更强调追求经济利益及其手段。从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来看,这与经济人假设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二)管理学人性假设 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和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坚守着经济人(机会主义)假设,而管理学却认为追求经济利益虽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属于低级需要,因而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早已超越了经济人假设,而有了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新理论,沿着这一方向,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

一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一。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答:联系: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是微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区别:(1)目的不同。管理经济学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决策问题而提供经济分析手段。微观经济学是为了解决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理解价格机制如何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2)重点不同。管理经济学的着重点在于企业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着重点在于最后引申出整个经济的一般均衡框架,得出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等福利经济学的结论。因此,管理经济学是为企业服务的;微观经济学是为宏观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的,既可以为企业服务,也可以为其他经济行为人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政府服务。(3)研究范围和假设条件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而管理经济学解决的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微观经济理论建立的两个假设条件:“经济人”和“完全信息”在现实中很难存在。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决策的目标不是最优解,而是满意解。完全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管理经济学所研究的现实企业通常是在一个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很不确定的状态下经营的。要求管理经济学在研究企业决策问题时,还要运用微观经济学以外的其他理论与分析方法,如运筹学、市场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以便收集分析必要的信息,并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二。简述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区别 答:企业的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经济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它是指厂商为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不属于经济利润。所以说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的时候,他仍然获得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三。解释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变动的不同 答:需求的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收入、偏好等)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总体移动。需求量的变动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当所由非价格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该商品价格变化导致的需求量的变化。一般来说,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就会增加,这种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四。计算题 1、假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 Q D=14—3P ,Q S=2+6P。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当供求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 Q D=Q S即:14-3P=2+6P 得出:P=4/3。代回公式,Q=10 2、假设一个住房市场。在发生了下列变化(其他条件不变)之后,均衡产量和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异同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异同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 来使用可以有其它用途的稀缺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和集团的科学。我国著名管理学者芮明杰认为,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从研究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经济学和管理学可谓殊途同归。然而,尽管经济学和管理学都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但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区别。 首先,经济学主要探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 合理的生产、交换、 分配、消费问题,而管理学主要研究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 提高 投入产出效率;其次,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的配置机制和制度方面一――在市场和价格机制下,以人们的自利行为为出发点;而管理学研究组织资源配置的技术和方法方面 ---------- 以权威和控制机制下人们 自觉的行为为出发点;第三,经济学侧重于比较宏观和共性的方面一――研究一般规律和普遍现象,而管理学侧重于比较微观和个性的方面研究特殊性和实际方法。 与经济学家所不同的是,在管理学家眼中,人或企业是实实在在的,除了其共性外,不同的人或企业都有其个性或特殊性。也许正因为这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才使得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没有经济学那样完美和系统。然而,近十多年来,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内,现代企业理论正成为 研究的前沿之一。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组

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因此也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从其所应用的方法上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委托---------- 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其中,交易费用理论重点研 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委托---- 代理理论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 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委托 ---- 代理关系;产权理论则从产权的外 部性的角度研究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情况下的控制权分配问题和激励问题。这三种理论的共同之点都是强调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全性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这三个理论与契约理论一起构成了新 制度经济学的体系。 由于现代企业理论与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对象 是企业,企业管理应能从现代企业理论这一经济学研究成果中得到有益的借鉴。事实上,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企业这个黑箱,以契约交易费用分析为基点,探讨企业制度安排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开创了从制度角度研究企业的先河,而这恰恰是管理学过去所忽视的方面。因此,以经济学中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标志,管理学与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上的融合及交叉正在成为一种新的 趋势。 二、对管理学与经济学关系的新认识 对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和管理都是调节经济活动的“手” ,进一步把市场机制比做“看不见的手” ;ZF干预和制度安排比做“看的 见的手”;而管理则是“摸得着的手”。我们姑且把这种理论称为

经济管理学的区别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学的区别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区别 (1) 1、经济管理学的人性假设 (1) 2、经济管理学人性假设 (2) 3、人性假设的区别及其对经济管理学的影响 (3) 第二章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关系的区别 (4) 1、经济管理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 (4) 2、经济管理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 (4) 第三章经济管理学小结与补充说明 (7)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致敬 (10)

第一章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区别对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抽象化认识形成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有不一样的派别,在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学各自部不一样派别之间的对人性假设的认识也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辞只是小异,而两门学科之间却有很大的区别。 1、经济管理学的人性假设 经济学以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考虑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的一般行为出发进行分析,所以假定人是经济人(Economic Man)、理性人(Rational Man),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Opportunism)倾向的人。 经济人的行为决策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通过收益和成本的比较使其净收益最大化。当然,讲到最大化时都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尽可能大,而不是无限大,即最大化是条件极值。理性人的基本倾向和经济人一致,只是把经济利益扩大到综合利益与长期利益。如暂时的奉献是为了长远利益或心理上与声望上的满足。但是,经济学同时也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且具有可测性、可比性与客观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对象的价值与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难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综合利益的基础当然是经济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场交易价值。因此。经济学的行为就是理性的行为,理性的行为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经济人假设借助于可计量的货币作尺度,特别有利于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学是一门在社会学科中科学性最强的学科,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学科,德鲁克把管理定义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这两门学科在社会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以至于社会科学的学者们在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经常会同时选择它们作为理论工具,进而形成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混淆的局面。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目的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前提、研究发展路径的不同,从这六个方面的差异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学理论有科学性强的优势而缺乏实用主义的精神,也可理解为什么管理学有实用性强的优势而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原理和方法。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严重稀缺。亚当·斯密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自由市场能够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优化配置资源的解决方案。而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工商企业这一新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如何使用组织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成为当时社会的新问题。因此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他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产生为管理学的研究确立了发展方向。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始终讨论的就是如何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联系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学科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以资源的经济效率和节约为研究宗旨,这一共同点为两门学科的紧密联系创造了必然性。 经济学与管理学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管理学诞生后两者互为补充,依存度越来越高。在相互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发展,经济学借助管理学对实践的研究实现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管理科学在利用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人类实践活动进行更为精确、更具逻辑性的解析。经济学为管理学提供分析方法;管理学对于经济学的实用化起着巨大作用,经济学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管理学为经济学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起了桥梁作用;管理学的发展是对经济学研究成果的检验。

经济学与管理学

(一)经济学的人性假设 经济学以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考虑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的一般行为出发进行分析,所以假定人是经济人(Economic Man)、理性人(Rational Man),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Opportunism)倾向的人。经济人的行为决策从自己的经济利益了出发,通过收益与成本的比较使其净收益最大化。当然,讲到最大化时都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尽可能大,而不是无限大,即最大化是条件极值。理性人的基本倾向与经济人一致,只是把经济利益扩大到综合利益和长期利益。如暂时的奉献是为了长远利益或心理上和声望上的满足。但是,经济学同时也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且具有可测性、可比性和客观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对象的价值和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难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综合利益的基础当然是经济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场交易价值。因此。经济学的行为就是理性的行为,理性的行为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经济人假设借助于可计量的货币作尺度,特别有利于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经济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计量和模型化,这可从较少使用定量分析和模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经济也挖于假定人是经济这一事实中得到证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假定,但隐含着经济人的假设。因为马克思把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把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把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欲作为其理论前提。无疑,马克思是把行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前提的,只是这一前提在分析抽象规律和资本家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多;而在分析工人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少。 新制度经济学仍然认为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特征,只是对行为的理性程度颇有微词,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但是他们认为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总想搭便车(Free Rider)。机会主义就是不仅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想方设法用诡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尽管不一定所有的行为主体都表现为明显的机会主义,但很难肯定哪些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更小。显然,新制度经济学在否定完全理性的同时却更强调追求经济利益及其手段。从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来看,这与经济人假设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二)管理学人性假设 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和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

2018考研:396经济类联考与199管理类联考的区别

2018考研:396经济类联考与199管理类联考的区别考研是很多大学生为自己定下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然而有的同学可能还在迷茫,396经济类联考与199管理类联考的区别,在此,文都网校考研频道给大家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396经济类联考 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的考试内容包括数学、逻辑、写作三个部分。 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是为了招收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替代以往的303数学三。 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2012年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是为了招收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上述专业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要求考生: 1.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 3.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包含内容 1、数学基础(70分) 2、逻辑推理(40分) 3、写作(40分) Ⅲ、考查内容 一、数学基础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经济分析中常用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 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 1、微积分部分 一元函数的微分、积分;多元函数的一阶偏导数;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2、概率论部分 分布和分布函数的概念;常见分布;期望值和方差。 3、线性代数部分 线性方程组;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矩阵的基本运算。 二、逻辑推理

暨南大学2017考研真题之828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

暨南大学2017考研真题之828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金属制品向塑料制品发展,反映了环境中哪一方面因素的变化()。 A.经济的 B.自然的 C.文化的 D.技术的 2. 企业更愿意将()作为企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A.有形资源B.无形资源 C.流量资源D.短周期资源 3. 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 A.战略的、常规的、肯定的 B.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C.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 D.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 4. 一位生产照相机的企业的总经理说:“我们生产的是照相机,销售的是人们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他的讲话体现了:() A.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B.企业的社会责任C.企业的使命 D.企业的经营手段 5. 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 ). A.专题计划 B.专项计划 C.预算 D.数量计划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 麦戈雷格的X理论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本善”。() 2. 不同行业中及不同的组织内部专业特点差别显著,很难说管理活动有什么共性。() 3. 管理工作内容越多,管理幅度就应越小() 4. 组织绩效与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无关。() 5. 人际技能对所有的管理者同等重要。()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为什么说“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 简单结构何时可以成为一种理想的组织设计? 四、案例分析(20分) 保罗在1971年从美国中西部的一所名牌大学拿到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后,到一家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芝加哥办公处工作,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9年后,他成了该公司的一名最年轻的合伙人。公司执行委员会发现了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遂在1983年指派他到纽约的郊区开办了一个新的办事处。其工作最主要的是审计,这要求有关人员具有高程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他主张工作人员间要以名字直接称呼,并鼓励下属人员参与决策制定。对长期的目标和指标,每个人都很了解,但实现这些目标的办法却是相当不明确的。办事处发展得很迅速。

最新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差别(经典版)资料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差别(经典版) 人们喜欢把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混为一谈,更把经济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即商学理论)混为一谈。这种混淆危害甚大:它误导政府、企业、学生、民众,更误导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自己!尤其是经济学家自以为经济学就是现代管理学,热衷于教企业家如何用经济理论管理企业;把经济理论当作企业管理理论教给商学院学生;用经济学理论在大众媒体上大谈“现代管理”! 严格地说,现代管理学(这里指广义的工商和行政管理学或曰商学)与经济学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经济学就象社会学一样,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而商学就象法学一样,属于职业学科的范畴。商学与经济学的差别就象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差别一样大,它所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范畴与经济学有本质不同。就象经济学家不懂法学、不懂官司、不能在法学家和律师那里指手划脚一样,经济学家也不懂商学、不懂企业管理、不能在管理学家和企业家那里指手划脚!他们更不能用经济学的理论标准去对他们完全不熟悉的商学理论评头品足!虽然在商学院也要上少量应用经济学的课程,就象它要上少量应用心理学,应用社会学的课程一样,但这些应用课程是从属的、非主流的,并且与理论经济学有完全不同的要求和教法。如果我们不能厘清经济学与商学之间的本质差别,我们就会教人用管理国家的方法去管理企业,就会把商学院办成非驴非马的准经济学院!

现代商学理论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知识,经济学只是它所涉及的重要学科之一。并且,经济学只有经过商学化改造后,才可以教给商学院的学生。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就有本质性的差别。例如在经济学中,研究价格是为了提供政府用来提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的政策工具;而在管理经济学中,研究价格则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定价依据,来提升企业的垄断程度、打击竞争对手、赢取利润。又例如,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与商学中的企业管理理论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前者是纯经济理论,与企业管理扯不上多少关系。严格地说,商学是关于如何提升企业自身战略垄断力即核心竞争力的学问,它研究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艺术,为企业提供打击竞争对手赢得顾客的手段;经济学是关于政府如何克制企业垄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的学问,它研究的是解释问题的因果逻辑,为政府提供制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的依据。经济学与商学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象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是猫和老鼠博弈的关系! 商学和经济学还有一系列本质差别:经济学往往假设所有人一个样,都是自利理性的经济人,而商学则必须强调人的差异性、个性、甚至非理性;商学更注重研究特殊、具体和个案,经济学则注重研究一般、抽象和整体;商学追求垄断,经济学追求竞争;商学重解决问题,经济学重解释问题;商学研究企业的效率与效益,经济学研究社会的效率与效益;商学重策略和艺术,经济学重理论和逻辑;商学为企业出谋划策,经济学为政府出谋划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第二部分 让我们进一步详细深入讨论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差别以及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错位的问题。

浅论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浅论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1121519 殷毅超引言 从具体的方面与深层次的联系关系分别解析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在社会科学学科中,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两门学科目前都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而成为经国济世的显学。经济学是一门在社会学科中科学性最强的学科,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学科,德鲁克把管理定义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这两门学科在社会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以至于社会科学的学者们在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经常会同时选择它们作为理论工具,进而形成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混淆的局面。在我国经常出现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理论为企业管理指点迷津、管理学家运用管理学理论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现象,因而有的学者认为这两门学科正在逐步融为一体。这种相互混淆的局面和含糊不清的认识非常不利于两门学科的独立发展和繁荣,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仔细甄别两门学科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要认清两门学科之间紧密关联的必然性。严格的区别和紧密的联系是经济学与管理学能够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前提条件:严格的区别使两门学科从学科之林中独立出来,并形成互补之势;相互取长补短的紧密联系使两门学科在学科之林中不断发展繁荣。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目的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前提、研究发展路径的不同,从这六个方面的差异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学理论有科学性强的优势而缺乏实用主义的精神,也可理解为什么管理学有实用性强的优势而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经济学与管理学两门学科区别的根源就在于研究目的不同。虽然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都涉及资源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长于解释“who”和“why”,而管理学则长于指导“how”。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原理和方法。 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严重稀缺。亚当·斯密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自由市场能够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优化配置资源的解决方案。亚当·斯密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主要探讨的就是国家财富的起源和如何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用边际效用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完全市场竞争能够通过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来优化配置社

经济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差异

论经济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差异 【摘要】:利润最大化是经济学公认的企业目标,但财务管理学中不存在一个一致认同的目标,且大多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相比于所有其他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既是其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又是一个统帅性和决定性目标,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摘要: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都将利润最大经作为企业目标,但财务管理学则认为利润最大化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替代目标,其中又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但实际上,利润最大化不但不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而且是一个统帅性和决定性目标,是其他财务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相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缺陷更不可克服。因此,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关键词: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经济学;财务管理 在经济学里,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但在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目标则存在多种多样的观点,包括利润最大、资产利润率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且其中绝大多数都认为“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不足,并且认为应将“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为什么经济学中公认的“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目标不能成为财务管理中普遍认同的目标?财务管理多种多样的目标是否存在有机的内在联系?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得出财务管理也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的结论及其理由。 一、经济学与财务管理学概念及意义 (一)、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学是研究输赢和均衡的,在《博弈圣经》中是这样描述它的: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 所谓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它不但研究个别决策人如

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区别

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区别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工商管理学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它们是: (1)会计学,主要研究工商管理中会计的理论与方法; (2)企业管理学(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主要 研究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组织和管理; (3)旅游管理学,着重研究旅游业的经营管理; (4)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研究技术的生产、流通与应用管理,是 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结合。 生产关系 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其研究对象 为生产关系及其规律。 资本主义部分以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为基本内容,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社会主义部分缺乏 内在的有机联系,带有资本主义部分模拟、政策汇编的痕迹。 生产力 我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对象应放在研究生产力上。经济学家熊映悟教授在(生产力经济学>中认为.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劳动 阶级有两大特征:一是政治上无权;二是经济上贫困。在我们社会主 义国家,无产阶级做了国家的主人,已经解决了政治上无权问题, 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上的贫困和落后,要解决这一问题.必 须发展生产力。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生产力及其规律。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混合

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孤立的,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力也必须联系生产关系,不过在经济学的不同部分,其侧重点不同。资本主义部分侧重于研究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部分侧重于研究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在我国陆续出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书。这些书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原因、途径、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市场规律等。 中西结合 这是一种试图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溶为一体的对象理论。该观点认为,所谓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分是不敢恭维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于西方,没有西方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便不会产生;另一方面,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共创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有吸收当代优秀的经济理论.才能丰富和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的经济学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概括当今人类优秀的经济理论成果,综合出一门新的基础理论经济学来。 中特 “中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经济学是革命的经济学,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今中国改革的经济学、建设的经济学。因此,中国的经济学要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研究对象。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管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管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管理学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原理、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所组成,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活动的科学。管理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客观规律。管理学是揭示管理的规律性,即如何按照客观规律要求来合理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它主要研究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 管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一、生产力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合理配置企业中的人、财、物,使各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研究如何根据企业目标及社会需求,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组织生产力,在企业里包括很多具体内容,如市场预测、产品开发、制定经营计划,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组织和控制,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科技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等等[1]。总之,就是要合理地组织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按质、按量、按期、低消耗地为市场提供所需的产品。 二、生产关系方面 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其他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完善组织机构与各种管理体制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为了处理好这些关系,企业就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经济责任制、工资奖励、经济核算等制度[2]。 三、上层建筑方面 主要是研究如何使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用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的发展。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区别是管理学研究的是在现有经济运行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运行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即研究的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管理学是研究企业如何提升自身战略垄断力即核心竞争力,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艺术,提供打击竞争对手赢得顾客的手段。 经济学往往从政府层面来研究政府如何克制企业垄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主要是解释问题的因果逻辑,为政府提供制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提供依据。 管理学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经济学专业主要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财政学(含税务)。 参考文献: [1]单宝玲.现代企业管理理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41-43 [2]张明玉.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7-28

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本区别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7316539.html, 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本区别 作者:郭昊明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本区别是基于不同的人来进行区分的。现在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大同小异,其实不然。经济学和管理学都是独立的学科,它们并不探究每一个不同或者具体的人,它们是按照自己研究的主体和对象来给人进行一种假设,而这是结合人的一般行为特点来赋予人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假设。从而进行下一步解析,所以解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提出了人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设。因此,本文将注重从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和相互关系来分析这两门学科对行为主体假设的区别。 关键词: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相互关系 引言: 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门学科的根本区别一直都是学术界中的热点问题。能够将两者有意义的区分和联系相结合是最好的。把经济和管理的根本异同剖析出来,这不仅具有时代意义,还能促进相互之间的发展结合。 一、行为主体中基本倾向的区别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内部,对于人性假设的认识是不统一的,即使都是在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抽象化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这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一)经济学的人性假设 在经济学中是假设人是经济人、管理人抑或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人,而这是基于经济学考虑到大多数人而分析的目标与规则的合理度。 经济人和理性人的基本倾向是一致的。经济人是以其经济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去除成本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净利润;而理性人则是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利益的综合拓展和长远考虑。一般情况下已没有经济人和理性人的区分概念,如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直观反映出在交易中物件的一定价值,是衡量我们劳动力价值交换的重要尺度。因此即分析到,经济利益始终是综合利益的基础,而衡量价值的尺度是商品交换的重要体现。所以说这两门学科已不在一般情况中区分,也可得知经济人为达经济利益的行为即理性行为,理性行为是为达一定范围内最大净利润的行为[1]。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马克思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隐含的经济人假设。而其相对于新制度经济学也是一致的,都是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主体的前提,只是前者是资本家和工人相比较的在阶级中的理论局限;后者则是认为人只具有

考研《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考研《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暨南大学2016考研《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管理学原理75分(50%) 微观经济学75分(50%) 管理学部分 I.考查目标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学习者能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 Ⅱ.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5分 判断题10分 论述题30分 案例20分 III.考查范围 一、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考试内容】 (一)管理的历史背景:解释为什么学习管理的历史很重要;确认20世纪以前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者。 (二)科学管理:描述弗雷德里克?W?泰罗和吉尔布雷思夫妇的重要贡献;解释当今的管理者如何应用科学管理。 (三)一般行政管理理论:讨论法约尔的14个管理原则;描述马克斯?韦伯对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解释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四)管理的数量方法:解释数量方法对管理领域的贡献;讨论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数量方法。 (五)理解组织的行为:描述组织行为的早期支持者的贡献;解释霍桑研究对管理领域的贡献;讨论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应用行为方法。 (六)系统观点与权变理论:理解系统观点与权变理论;解释权变理论与早期管理理论的差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 在社会科学学科中,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的关系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两门学科目前都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而成为经国济世的显学。经济学是一门在社会学科中科学性最强的学科,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学科,德鲁克把管理定义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①这两门学科在社会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地位,以至于社会科学的学者们在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经常会同时选择它们作为理论工具,进而形成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混淆的局面。在我国经常出现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理论为企业管理指点迷津、管理学家运用管理学理论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现象,因而有的学者认为这两门学科正在逐步融为一体。这种相互混淆的局面和含糊不清的认识非常不利于两门学科的独立发展和繁荣,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仔细甄别两门学科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要认清两门学科之间紧密关联的必然性。严格的区别和紧密的联系是经济学与管理学能够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前提条件:严格的区别使两门学科从学科之林中独立出来,并形成互补之势;相互取长补短的紧密联系使两门学科在学科之林中不断发展繁荣。 一、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目的上,研究目的不同导致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前提、研究发展路径的不同,从这六个方面的差异可以理解为什么经济学理论有科学性强的优势而缺乏实用主义的精神,也可理解为什么管理学有实用性强的优势而理论体系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 (一)研究目的 经济学与管理学两门学科区别的根源就在于研究目的不同。虽然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都涉及资源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长于解释“who”和“why”,而管理学则长于指导“how”。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解释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资源最优使用原理和方法。 经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严重稀缺。亚当·斯密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自由市场能够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优化配置资源的解决方案。亚当·斯密所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主要探讨的就是国家财富的起源和如何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问题。②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用边际效用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完全市场竞争能够通过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来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凯恩斯主义则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解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的现实,现代经济学从政府失灵的角度解释了自由竞争市场对于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意义,这是对古典经济学理念的回归。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显示了经济学始终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关注。因此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为什么社会经济资源不能进行优化配置,并提出经济发展对策。 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工商企业这一新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如何使用组织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成为当时社会的新问题。因此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他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产生为管理学的研究确立了发展方向。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始终讨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