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独立学院教学办队伍内涵建设的探索实践

加强独立学院教学办队伍内涵建设的探索实践
加强独立学院教学办队伍内涵建设的探索实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离开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教育就失去了最可靠的支持。因此,教师必须海纳百川,博学多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方法。近年来,我校聚焦高效课堂,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业务学习为前提,以教研教改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支撑,通过师徒结队、同伴互助、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评教赛讲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以业务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首先,学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123”理念,即围绕一个中心(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狠抓三个提高(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学校始终把“三个结合”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即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摘记笔记和撰写体会相结合、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学理论、强素质、练内功、精教艺;要求教师每天坚持“八个一点”: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研究一点、实践一点、反思一点、改进一点、提高一点;倡导教师每学期坚持“六个一”学习活动,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观看一堂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视频,每月阅读一份教育杂志,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每学期精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撰写一篇优质教研论文。其次、为教师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全体教师树立了“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和“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的理念,形成了“你在学、我在学、他在学”的学习氛围;大家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网络学,向专家学,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部分教师还参加了学历进修培训。第三、用制度作保障,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研教改、教学质量纳入考核系列。通过制度的完善,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竞争机制,大家“坐下来学习,静下来反思,沉下去研究”,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以优质师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道路”。教师专业发展毋庸置疑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的积淀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为使全体教师“闻道在先”、“业有所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有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一、院部简介 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为滁州师专企业管理系,2001年改名为经济管理系,2004年升本后升格为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2011年成立为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称经管学院),始建于1985年,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博士4人,学院下设经济学系、管理学系和财会教研室,一个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现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国际经济贸易五个本科专业及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科专业,在校生2683人,为我校最大的学院。有4名教师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党员和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4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坛新秀,4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6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党员称号。 我院以建成的综合实验室、ERP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为平台,加强实践性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2008以来我院连续四次获“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并于2011年获国家级银奖;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综合应用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级三等奖,安徽赛区一等奖;2010获首届全国市场调查技能大赛三等奖。2011年7月我院率先开展暑期小学期制实践教学活动,赴淮南师范学院学习股票操作; 2011年我院率先开展了“工商管理”

和“财务管理”专业双学位教育工作,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院将“管理课堂”推向了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滁州市博精模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凤阳小岗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体现了我院的办学定位,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既定目标,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012年7月我院开展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践小学期制活动,通过实践小学期既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受学校和学生的好评。学院先后与安徽金佩机电有限公司、滁州市中小企业高新开发区服务中心、滁州市全椒开发区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我院通过各种鼓励措施,推进教师科研工作,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机制,教师在省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二类以上60多篇,专著7部,其中4部为参著,3部为副主编,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厅级科研项目29项,校级教科研项目74项,滁州市社科联课题7项。我院学生承担校级科研项目46项,同时还在《求索》、《城市建设》等刊物发表4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经、管学科协调发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增强服务地方能力,逐步形成开放性、实践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力争到2015年建立一个结构比较合理、特色比较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把经济与

加强内涵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一年来,我园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幼儿园目标责任书中建设“优质、多元、品牌”的发展目标,以贯彻落实市区三年行动计划和幼儿园课程建设为主线,善于从“六化”(组织管理人性化、队伍建设优质化、课程建设园本化、教育科研实践化、家园教育互动化、环境创设课程化)的内涵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着手,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有效、规范创新的开展幼儿园各项工作,注重形成各类长效管理机制,从而在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教改,优化研修途径,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综合素质和办园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办园成效,并为全面迎接明年新一轮市一级园复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下面将一年来主要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重视学习引领,提高思想认识 幼儿园非常注重教工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在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的同时,精心组织教师深化学习上海市教委关于《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等5个文件精神,结合迎世博与文明同行的师德师风建设,采取自学、集体学习、专题讨论、交流、演讲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文件内涵,引导教师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正确对待幼儿园深化改革、优化课程建设、提升保教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园举措;鼓励教工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完善与补充,激发了全体教工立足本职,身体力行,在本质岗位上努力践行党的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投身课改,全心全意为家长幼儿服务的主动些和自觉性,为幼儿园和谐校园文化创建,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注重基础管理,提升办园品质 幼儿园坚持“科学管理,内涵发展”的方向,在园务管理中注重抓“细”、抓“实”,将管理落到实处;善于及时把握教工思想动态,细致好思想疏导工作,努力做到重载体,抓落实;重检查,抓反馈,重基础,抓常规;重实践,抓效益,使幼儿园在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园本研修、优化学习型团队活动,优化园本研修途径、推进幼儿园和谐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很好的提升了管理效益。我们的做法是: 1、注重目标引领。 全员共同参与制定幼儿园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规划,并在明确幼儿园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要求中层干部围绕幼儿园工作的项目目标,细化目标,制订好自己部门工作的目标责任书,并通过对中层干部的述职报告与民主评议,做到职责明确,层层落实。要求一层对一层负责,一层对一层考核,确保措施到位,纵向上保证管理渠道的畅通。从而,初步健全和完善了幼儿园三级管理的网络(即园长——分管负责人———各班组长); 2、注重制度完善。 我们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开门听意见”制度有效运用于园务管 理,并作为优化幼儿园制度管理的有效手段。每学期定期广泛听取全体教工意见,引导 教工针对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提案,共同商讨对策;通过 对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地的修订与完善,以及这次全面迎接上海市对我区三年行 动计划专项督导的准备,有效促进了幼儿园细节管理,并对幼儿园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的常态管理,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一年来我们根据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要求,先后调整修订的制度有:幼儿园教工的上 下班制度、上岗制度,园本研修制度、三大员一日规范操作制度,门卫制度、课程实施与监控检查制度、幼儿园分配制度等……。

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办高校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提高学生学习和就业竞争力,美术设计系皮具设计方向与行业协会大平台协同合作与创新,整合校企资源优势,把课堂教学与学生顶岗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也为我系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行业协会大平台;协同创新 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当今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加强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大战略性转折。以质立校,从宏观领域的规模数量向微观领域的内涵建设进行改革转变,高校建设由封闭发展向市场需求转变,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知识型、实践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在实现大规模扩展后迫切需要进行的工作和任务,也是高等院校办学立足和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美术设计系在校企中心协助下,以就业与市场为导向,以深化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依托与广东省皮具创意精英协会合作的社会实践大平台,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有机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和广度,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打造美术设计系特色专业新形象,培

养时代和社会竞争性专业人才。 1与行业协会协同创新,是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关 键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美术设计系与广东省皮具创意精英协会的合作,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我院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进行的。双方进行资源共享与整合,科学发展,和谐办学,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教学、科研与实践融为一体,创意呈现项目频现,合作共赢,校企合作平台稳固发展。 我校地处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这里有数千家皮具生产企业和规模的皮革皮具辅料市场,是国内外的皮具中心。我系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是对高端产业链的一种探索,为狮岭的皮具产业的优化与开放提供了创意和技术,为地方主要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意,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我系皮具设计方向学生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践,把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协同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这也为我院现阶段加强内涵 建设,以质立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在广东省皮具创意精英协会的协助下,每年一度的意 大利皮具设计ARSARP 对我系学生政策开放,免费培训。在培训中学生与世界级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当今世界最前沿皮具设计知识和理念,学习到了在学校里涉及不到的知识,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课堂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仅使学生理论知识更加坚固,实践动手和创意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学生创意作品频现,不仅在多项技能大赛中频频获奖,而且部分作品被协会成员企业加工生产后,直接投放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商业效益和商业价值。与协会的合作创新,不仅使我系与协会的优势资源得到整合与发展,也为我院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的发展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参考和发

如何提升学校内涵建设

规范有序快发展提升内涵争一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周边农村及全县部分孤特困儿童,加之部分骨干教师流出,曾一度给我校内涵发展带来困顿。克难攻坚、遇难而上,群策群力,终有所获,近几年,全校上下以“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为宗旨,以“规范有序,温馨和谐;科学发展,彰显特色”为办学理念,全校上下“思想共识,行为共约”,全员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全力打造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省平安校园、盐城市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盐城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响水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响水县人民满意学校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厚底蕴,教学研究作先导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研究之风直接关乎学校内涵的厚重,我校下大力气转变“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的传统观念,大兴教学研究之风。 博爱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舛的家庭背景造成他们自卑、孤独、任性、不合群,有的甚至品行不端、桀骜不驯。还有众多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成绩欠佳。校长汤湘花针对现状,

带领团队扑下身子、深入课堂搞调研,天天随机听课,亲自编印随堂检测题,当堂检测,亲自批阅,发现问题,蹲点解决。对重点难点问题,分学科组召开分析会,一起找原因,寻对策。 学校上下平心静气抓质量、实实在在搞调研。大力提倡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校长汤湘花身体力行,主持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待进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在她的引领下,全校40多名教师参与了4项市级课题,8项县级课题研究。近年来,有2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8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8篇发表在市级教育刊物上,上百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增修养,书香校园传经典 为提高师生文化修养,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创建,学校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除县局规定的师生必读书目外,学校还要求每位老师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每个学生至少再订一份报刊杂志。同时要求广大师生诵读国学经典名句,讲文明健康语言。读书活动校长亲自抓,一名副校长专门组织落实。对新学期师生必读的经典著作篇目、检查方式、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作出明确要求。师生要做到“三个一”,即每名师生最少熟读一部文学或教育名著、每名师生至少撰写一篇高水平读后感,每人至少讲一个读书感悟故事。

关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几点体会

关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几点体会过去的2012 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学校更名大学和博士单位建设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又成功获批,这既是校党委、校行政正确领导的结果,又是数年来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努力奋斗、不断积累的结果。作为华水教职员工中的一员,我由衷的感觉到自豪、兴奋、骄傲、欢欣鼓舞。按照校党委、校行政的指示,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就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是要继续加强科研制度建设,不断激发科研活力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有大师之谓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实力的重要依据。我校近年来更名大学、博士单位建设能够取得关键性进展,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能够成功获批,首先要归功于校党委、校行政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 其次,丰硕的科研成果也为成绩取得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大支撑了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我校历来有重视科学研究的良好传统,近年来学校又陆续出台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资助办法(暂行)》(华水政2009-186 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资助与奖励办法(暂行)》(华水政〔2010〕3 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和考评办法》的通知(华水政2011-32 号)等一大批规章制度,极大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投身科研的积极性,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得以涌现,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大幅提高,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全校已经形成爱科研、乐科研的良好氛围。

因此建议学校在原有科研奖励制度的基础上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态势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正确导向作用,使我校的学术水平和办学内涵不断提升。 二是要继续密切巩固、发展同教育部、水利部、河南省人民政府等上级主管单位的良好关系。在当前的社会办学形势和教育 体制下,仅仅依靠自身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来提升学校内涵固然重要,但还需要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特别是来自政府的全方位大力支持和关心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这一点校党委、校行政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准,在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省部共建、更名大学、博士单位建设、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申报等事关学校发展的一系列大事件中已经被充分证明和验证。近年河南省干部自主选学党建党务培训班、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成功落户我校又是校党委、校行政善于抢抓机会、创造机会的英明之举,这些成果的争取凝结了校领导的很多心血和辛劳,是校领导杰出、高超领导艺术和水平的卓越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在若干年后对学校的发展起到愈来愈明显、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请学校今后继续密切巩固、发展同教育部、水利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及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等上级主管单位的良好关系,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支持, 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是继续做大做强“华水“品牌 在我校60 多年的办学历史上,经过华水人的不懈努力,华水这个品牌美誉度、知名度在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省内高校的“金字招牌“,国内水利高校的知名院校。我校每年招生录取分数、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省内名列前茅,在国内高校特别是水利类高校内也有不小的影响力和知名

提升内涵 苦练内功 大力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内涵 苦练内功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我校共有教师20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者占100%,其中本科占65% ,专科人数占35%,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4人,40岁以上的教师9人,占教师人数的45 %。 (二)存在问题:从整体素质上看,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未达到实施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中老教师占比率较大,有严重的“职业倦怠症”。部分教师还存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学技能、三笔、计算机等教学基本功不扎实。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组成不够完善,缺少名教师。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管理能力还需加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新时代教师队伍为总体目标,着眼整体优化,着力素质提高,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为深化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目标任务 (一)坚持不懈的抓好师德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学校为教师创造环境,教师为学校创造价值”的理念,创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加快教师学历提升步伐。力争到2012年底前,本科学历的达到70%。 (三)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研组文化建设,以教研组带动全体教师深化教科研活动,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重大改变,教育观念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四)加强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 (五)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广大教师素质和教科研能力。 (六)扎实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确实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四、主要措施

加强民办学校内涵建设重要性的初探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个案研究 ——潍坊海运学校刘永刚 摘要:民办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增加了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了就学压力;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丰富了办学经验;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民办学校具有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民办学校已整体上从规模扩张和以校园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坚持内涵发展,注重培植办学特色,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民办学校内涵建设 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入,学校内涵建设已成为众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内涵建设当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认真分析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和本人近几年的经验,我认为,民办中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才能具备竞争的核心力量,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其一,教育是良心事业,教育是育人工程。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在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自身形象、品质、公信力,使民校变成名校,已成为民办学校的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及老师都应该去深思的问题,而重视学校内涵建设就是最为直接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内涵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果一所民办培训机构没有内涵,这所机构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只能算是一个企业。学校内涵文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011年10月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文/陈萌萌 摘 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瓯江学院办学规模日趋稳定,学院办学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转变成为必然,本文拟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探讨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总结和今后展望,意在切实加强课程内涵建设。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86-02 科教纵横 随着瓯江学院办学规模日趋稳定,学院办学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转变成为必然,而要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就必须厘清思路,找准教学改革切入点和突破口。 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学改革切入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英国课程之父泰勒所提到课程的两个基本问题,课程主要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主要在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在于课程体系如何构架,而如何教的问题主要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课程体系构架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工程,包括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课程及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各课程间在内容和呈现上如何互相配合和衔接等问题。在此,就不多加以阐述。本文将从应用型视角出发,探讨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总结和展望,即探讨如何教的问题。 一、目前课程教学方法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我们发现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 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功效各异,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人们习以为常的“填鸭讲授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以最少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量,显然在大班教学盛行、知识记忆为重的今天被广为采用,但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是该教学方法的明显不足之处;“问题讨论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者对讨论的核心问题具有理解透彻不易遗忘的功效,因而有助于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的思维;“实验法”、“实习法”的优势在于学习者的切身参与,体现“做中学”的理念,所谓“借助听的学习,有时是学习;而通过经历的学习则几乎总是在学习”描述的就是不同教学方法的功效,所以应该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然而,一个令人吃惊的现实是,“填鸭讲授法”清一色的占据着大学的课堂,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积极,甚至可以说,很多仅仅停留在教师及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上。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利益的权衡是必须考虑的,为了改革习惯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每一位教师能为的,加上教学方案设计的巨大工作量,加之没有合适的教材等,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缺乏主动性。 2、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化 部分教师目前仍习惯于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没有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将自身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而相比较定位于“活动组织者”、“学习顾问”的却不多。许多教师只重教学任务,而较少关心学生的主观感受,造成了“授”与“学”的严重脱钩。其最主要的弊病是呆板、单调,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言堂,照本宣科,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而不问学生接受如何。学生对上这种课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好学生被动地记笔记,不动脑筋;差一点的上课打瞌睡、看闲书、写短信、玩游戏,更胆大的干脆逃课。且不说这里还有教师上课内容过于艰深,学生根本听不懂;条理不清、没有重点、平铺直叙、语言难懂等问题。其次,是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师教、学生学,相互很少交流、教师不知道学生姓名,除了通过考试,也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谈不上因材施教。 3、部分教师投入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时间少、精力不足 目前教师对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教法改革意味着教师必须以实现新的教学与培养目标,对自己原本已经熟悉的习惯的教学内容、形式,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重新审视考虑,做出新的选择,设计、协调配合,以求方案的最优化。这种破旧立新、富有开拓创新性的活动,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因袭传统、按老办法教书,照本宣科、“满堂灌”是最容易、省时间、省精力的办法。 4、现有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我院师资队伍中有一部分人是从二级学院分流过来的老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难以适应;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5、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起着直接制约作用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欠缺,依赖性的学习习惯依然潜在并具有强劲的势力和巨大的惯性。地方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直言不讳地要求老师按部就班、全面系统详细讲授。尽管大部分学生希望能讲授与自学相结合,但由于自学能力差或怀疑自己的能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远达不到要求。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存有偏差。重知识接受轻能力培养,重专业知识技能轻综合素质与能力,重实用操作技能轻自主创新意识。学生的自主意识淡薄,顺从依附心态明显,尤其缺乏质疑、批判、创新的精神。学生期望教法改革和考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厌倦与恐惧,对于教法改革的实质与意义,思想认识上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难以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和学术氛围,致使一些老师的教改设想在学生那里推不开、行不通。 6、学校设施和组织模式的制约 除了教师和学生因素以外,教学方法改革要求班级规模 186 2011.10

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南平电大邹义榕 根据南平市委和市教育工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安排及要求,在学习调研阶段里,本人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听专题讲座,集体研讨和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学习了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确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南平电大要发展,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各项工作,只有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南平电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认识,本人采取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深入基层调研,与教职工谈心,翻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就南平电大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学校内涵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1999年参加中央电大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尤其是教育部、省教育厅开展总结性评估以来,在市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和省电大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校在内涵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建设融入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学校要科

学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可以避免盲目的发展,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校在实践中形成了明确的目标——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南平电大建设成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有较强竞争力与综合办学实力的地方现代远程开放大学,为南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南平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内涵建设,走内涵发展道路,这一基本的办学思路已经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 (二)加大招生工作力度,推动学历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广大教职工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生源的重要性,改变观念,主动服务,在加强招生部门建设的同时,确立全员招生的理念,主动宣传电大,在近几年全省成人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招生总数不断萎缩的情况下,我校开放教育招生规模持续稳定,并稳中有升;设立了奥鹏学习中心,开展了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院校网络学院的联合办学;拓展了与福建中医学院的联合办学,开办了护理专科、本科班;非学历培训等继续教育项目也取得一定的成绩。 (三)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管理。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牢固确立了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有力推进了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革,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员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我校进一步修订完善四支队伍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的政策,并注意抓好落实。

深化二级学院管理、加强教学内涵建设

深化二级学院管理、加强教学内涵建设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左卫兵随着我校更名、博建的成功,建设具有一流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如下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教学现状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兼职教师14人。学科门类有数学类(含统计学类)和物理类,专任教师人数分别为64人和26人;承担全校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物理及实验物理课程、数学类(含统计学类)4个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全校研究生数学类公共课及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等。教学管理工作繁重。 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人员数量较少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一般2-3人。若管理好整个学院的教学工作,靠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及教学秘书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二级学院下属的教研室(或系部)也要发挥能动性,系部最好能够设立相应的教学秘书。 2、管理人员管理方法落后 “大众化”教育的需求,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迫在眉睫,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较好的软件得不到引进,或者开发软件得不到保障,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有的甚至还是手工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已经完全不能应对教学质量管理,应利用计算机先进功能,开展教学质量统计方面的数据分析,对教学评估数据的分析。也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有关教学质量各方面的信息反馈网络,及时进行信息处理,实现教学质量的管理现代化。 3.加强二级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活动的日常监控和管理上,如专业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教师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教学效果等各环节。由于二级学院直接承担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因此为提高学科水平,形成专业特色,二级学院要根据学院自身以及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目标评价机制规范管理,以保障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其次,为充分调动学院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应进一步健全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反馈系统考核各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情况,并利用激励手段动态调控教学管理过程,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再次,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二级教代会等团体组织,并通

加强内涵建设学习心得

加强内涵建设学习心得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涵盖了高职院校“软件”建设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课程及教学资源;校内外实训实习体系;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产学结合与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等等。概括起来讲不外乎就是教育模式和制度建设、专业建设、管理建设三个方面,这其中教育模式和制度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核心,管理建设是内涵建设的保障。 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在于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建设等等。就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看,加强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在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化建设,以促进高职教育质量和特色得到保证。 管理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基础保障性工作,重要任务是为了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快速规模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管理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面临两项主要工作:一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建设和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建设;二是内部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它们既是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建设的关键,也是内涵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和发展趋势是通过校院(或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确立,实现运行管理由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财务管理实现两级预算与核算管理。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必须根据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梳理校(院)级机关职能,理顺校(院)与院(系)之间的关系,划分二级管理职责权限,重新设计权力架构,使院(系)的责权利一致。同时建立能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有效监督的决策机构。 通过管理改革与建设,使校(院)级机关侧重战略、宏观上的规划,以目标管理为主,做好宏观决策和调控,提高管理层次与效能,建立管理制度与约束机制,加强质量和效益监控,成为学院的管理、决策与监控中心。同时使院(系)成为具有相对独立和拥有相应自主权的办学实体。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行使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科技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教

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18-05-15T15:02:42.9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作者:薛冬 [导读] 小笔者分析了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明确办学方向、优化学校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硬件资源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课题名称: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SZJG-1734 摘要:小笔者分析了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明确办学方向、优化学校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硬件资源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规范教学管理,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由之路。 关键词: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硬件资源建设,深化校企合作,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中职教育教学现状 在近年的教学检查和走访中,发现中职学校虽然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办学方向不明确。部分中职学校“以升学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只开设与单招考试相关的科目,少开甚至不开专业课,把中职学校办成了二类高中,既浪费职教资源,又扰乱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2?学校质量意识淡薄。部分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教学质量对生源及就业质量的关联性不大,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抓质量“得不偿失”。 3、课程体系不科学。部分中职学校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对市场和企业调研比较肤浅,很少进行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对相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不了解,导致课程体系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较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培养目标不明确。 4、学校对教育教学评价单一、片面。强调教师在课堂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以及教师的教学创新,以偏概全地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技能进步和职业素养养成。 (二)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校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来源单一,普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学校又对教师进企业实践学习不重视,使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过滤和回避专业技能的讲授,只传授他们熟悉的理论知识。 2?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部分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理论、信息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学习,教学理念陈旧,仍停留在“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学场所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方法以‘满堂灌’为中心”的落后状态,使教学方式跟不上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3?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学校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与时俱进”以适应学生需求。 (三)中职学校教学硬件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硬件教学资源短缺。受资金限制,部分中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比较薄弱,缺少含有丰富职业元素的教学场景,使部分以实践为主的专业课变成了理论课。 2、校企合作“徒有虚名”。由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保障机制,仅维持在“冠名”或提供顶岗实习场所的层面。 3、教材不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使教材跟不上行业企业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途径 综上所述,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同时,必须优化学校管理,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改革力度,争取合作企业支持和参与。 (一)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1、明确办学方向。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认真分析产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精心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准确设定办学目标。 2、增强质量意识。借助“教学诊改”制度落实,加强学校制度和文化建设,利用制度约束和文化自觉,增强学校全员的质量意识,完善监控职能,理顺各种关系,优化教学管理,促进校风、教风、学风转变。 3、将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面向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能力本位,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适岗技能人才。 4、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明确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把在校学习与岗位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5、发挥教育教学评价“风向标”作用。在重视结果性评价的同时,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参与评价,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对照培养目标,检验教学效果,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二)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选派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学习,或从企业引进能工巧匠,改变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提高教学团队专业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2、更新教师职教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承认和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职业教育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院长:任雁秋 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 教学工作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之后召开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学院成立以来教学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探讨、交流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确定今后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提出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现在,我代表学院向大会作教学工作报告,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志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学院成立以来教学工作回顾 2002年12月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在学院领导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院成功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都有了明显地提高,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学院发展态势良好。主要成绩如下: (一)办学指导思想明确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区”、“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立足包头,面向全区,辐射全国,为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高职教育为主,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注重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依托行业打造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切实抓好教学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坚持适度扩大规模、不断优化结构、稳步提高质量、切实增加效益的发展方针,努力把学院建设成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校风优良且具有鲜明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培养更多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建设稳步发展,课程改革效果明显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制订了《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十一五”规划》,成立了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系、中心按专业的不同也相应成立了有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出谋划策,把关审核。 学院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目前,学院从成立初的6个高职专业,逐步增加到32个高职专业,形

实施精品课程战略 加强教学内涵建设 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实施精品课程战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全面带动和促进教学基本建设 课程教学是学校最基础、最核心的教学工作,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增强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最重要、最主要的学习环节。课程教学集中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规格的标准、培养模式的实施以及培养效果的质量,是体现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与大师和学科建设水平一样,精品课程也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课程教学涉及到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教学内容、教材、方法与手段、环境、装备与基地、专业、课型与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课程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教学工作大系统中重要的核心系统,抓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以精品课程为抓手,统筹规划,带动和促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推进。东南大学把本科教学建设分为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材、实践实验教学平台、网上助学平台、自主研学与优才优育、双语与英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基地、教师教学提升与名师选培、国际交流与开放办学、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等十大工程,全面精心规划,分项组织建设。 学校针对精品课程,做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系级四级重点建设规划,按照示范精品、优秀、优良、合格四级标准逐步推进建设。课型涵盖通识、学科、主干:必修、限选、任选;理论、实践、实验、研讨;新开课、传统课、特色课等多种类型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分别由院系、教研室、实验室、学科组、计算机教指委、精品课程建设组等多种形式组织承担课程建设任务。计划在2003—2007年间重点建设180门课程,使得全校通识基础课程的4/5、学科基础、专业主干课程的1/4成为重点建设课程,让每位学生所学课程的1/2以上成为优质课程。 学校以改革项目为载体,以组织人员为着力点,推动教学建设不断深入。近两年设立综合教学改革项目、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建设、课件与网络课程、教材、专业、基地建设,教学创新团队等,累计项目400余项,投入经费超过千万元,吸引了600余名正副教授参加,使得名师、名课、名教材,专业、课程、基地,理论、实践、综合,课内、课外、网上等多类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撑、深化改革、联动建设、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正确引导,科学评价,严格管理,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 正确引导首先要求学校增加教学投入,特别是增加领导、教师、学生的精力投入,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努力为学生提供高品位的优质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建设应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