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实验探究题解题指导汇总

高考综合实验探究题解题指导汇总
高考综合实验探究题解题指导汇总

高考综合实验探究题解题指导

高考实验探究题,担负着区分考生、选拔人才的功能。一道题十几分,拉开分差很容易。高手遇此就兴奋,弱者遇此常唉叹。实验探究——几家欢喜几家愁。

高考对化学综合实验的考查,主要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性质的探究等实验,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绿色化”要求等。近几年化学实验综合题常常将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知识与实验基本操作相结合,立足于对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综合题的主要特点:

(一)在形式上不再出现大型的连接仪器装置的试题,均为小型的探究性试题。

(二)在内容上大多为无机实验题,设置的问题主要填写化学方程式、仪器装置的作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等。

(三)在实验原理上均源于教材,但实验装置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考生既要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又要有创新能力。

题型一性质探究类综合实验题

1.(2013·四川高考)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

已知: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1)请完成下表: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的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________。

[解析](1)能用来检验Fe3+的试剂是KSCN溶液,加入后如果溶液变为红色,则其中含有Fe3+。若溶液中含有Fe2+,加入K3[Fe(CN)6]溶液后,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2)装置B中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的长度相等,故为安全瓶,防止C中的溶液倒吸入A装置中,引起试管炸裂。(3)检验O2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气体为氧气。(4)银不溶于氨水,实验a中,加入氨水后固体不溶解,说明黑色固体为Ag;金属银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Ag2O也与稀硝酸反应生成AgNO3,故实验b不能说明固体是Ag还是Ag与Ag2O的混合物;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只能采用实验a的结论,故AgNO3固体分解的产物为Ag、NO2、O2。

[答案](1)溶液呈红色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2)防倒吸(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无色气体为O2(4)b Ag、NO2、O2

[技法归纳]

1.物质性质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性质验证型实验题的关键是结合题目要求和所给的仪器、装置以及所给的试剂,了解命题的意图。一般思路是:

(1)已给出试剂或装置(仪器)的实验:

该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读全题,结合题意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弄清楚在某一仪器处发生的反应或该反应的现象,同时要理解设置的仪器或装置的目的。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已知反应或反应现象及仪器操作要求:

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现象或操作要求等,通过所学元素化合物性质或化学实验的仪器使用和基本操作,确定此处缺少的试剂或缺少的装置或仪器。

2.性质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水蒸气生成的,先检测水蒸气,再检测其他成分。

(2)对于需要进行转化才能检测的成分,如CO的检测,要注意先检测CO中是否含有CO2,如果有CO2,先除去CO2,接着对CO实施转化,最后再检测转化产物CO2。

(3)若试题只给出部分药品和装置,则应需要给出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

(4)如采用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做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5)要十分重视药品的名称,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很难回答准确。如有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等。

题型二物质制备类综合实验题

2.(2013·全国高考)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a的名称是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是否可以把C与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将装置设置成密闭体系(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并在G中加入水),然后利用热膨胀原理来检验。

(2)NaNO2中N元素显+3价,在反应中将(NH4)2SO4中-3价氮氧化,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

(3)由于开始装置中含有空气,故利用硫酸亚铁除去空气中的O2;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吸水剂,将生成的N2干燥。

(4)镁是活泼金属,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5)Mg3N2能与水反应生成NH3,故只要检验加入水后能否生成氨气即可知是否有Mg3N2生成;金属镁的检验可以通过加入酸来检验。

[答案](1)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分液漏斗圆底烧瓶(2)(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3)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除去水蒸气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4)N2+3Mg△,Mg3N2(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

[技法归纳]

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

题型三定量分析类综合实验题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 mL c1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

到终点时消耗V2 mL 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

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____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

剂为____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____(填“偏

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 (Ag +)=2.0×10-5 mol·L -1,c (CrO 2-4)为________mol·L -

1。(已知:K sp (Ag 2CrO 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 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_。制备X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当A 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 瓶中压力稳定。(2)盛装氢氧化钠溶液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强碱滴定强酸,可以使用酚酞,也可以使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3)总的盐酸的物质的量减去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即为氨气物质的量,所以氨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c 1V 1-c 2V 2)×10-3×17/w ]×100%。(4)气密性不好,会有一部分氨逸出,使测定结

果偏低。(5)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使用棕色滴定管;由题意,c 2(Ag +)×c (CrO 2-4)=

4.0×10-10×c (CrO 2-4)=1.12×10-12,c (CrO 2-4)=2.8×10-3 mol·L -1。(6)由题给条件,可以

写出X 的化学式为[Co(NH 3)6]Cl 3,所以Co 的化合价为+3,制备X 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 2+2NH 4Cl +10NH 3+H 2O 2===2[Co(NH 3)6]Cl 3+2H 2O ,反应物中有NH 3和H 2O 2,温度过高,会使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不利于X 的制备。

[答案] (1)当A 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 瓶中压力稳定 (2)碱 酚酞(或甲基红)

(3)(c 1V 1-c 2V 2)×10-

3×17w ×100% (4)偏低 (5)防止硝酸银见光分解 2.8×10-

3 (6)+3 2CoCl 2+2NH 4Cl +10NH 3+H 2O 2===2[Co(NH 3)6]Cl 3+2H 2O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技法归纳]

1.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最后进行相关计算。

(2)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的纯度。

(3)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最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再进行相关计算。

2.定量型实验的解题要点

(1)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2)直角坐标系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到底是什么,注意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像、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3.“五看法”处理实验数据

(1)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度为0.1 g,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

(2)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

(3)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

(4)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

(5)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1.(2014·石家庄模拟)用电解方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用无水MgCl2,而直接加热MgCl2·6H2O晶体却得不到无水MgCl2。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通过测定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来确定Mg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

请回答:

(1)按气流方向连接各装置,其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2)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的CCl4层始终为无色。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实验结束后,需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为____________。

(3)实验中称取8.12 g MgCl2·6H2O晶体,充分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固体质量为3.06 g,装置B增重1.46 g,装置C增重3.60 g,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直接加热 MgCl 2·6H 2O 晶体得不到无水 MgCl 2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由MgCl 2·6H 2O 晶体制得了无水 MgCl 2。 ①方框中所缺装置从上图 A 、B 、C 、D 中选择,按气流方向

连接依次为________(只填仪器字母,不必填接口顺序)。

②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液体甲为______。

解析:(2)装置 B 的作用为吸收氯化氢,防倒吸作用;实验

结束后,需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为了将气体全部吹入 B 、C 装置被吸收。

(3)8.12 g MgCl 2·6H 2O 晶体(物质的量为 0.04 mol),装置 B 增重1.46 g(氯化氢,物质的量为0.04 mol),装置C 增重3.60 g(水,物质的量为0.2 mol);则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 2·6H 2O=====△

Mg(OH)Cl +HCl ↑+5H 2O ↑。 (4)直接加热MgCl 2 ·6H 2O 晶体得不到无水 MgCl 2 的原因为加热分解出的水会使 MgCl 2 水解。

(5)①方框中所缺装置从题图 A 、B 、C 、D 中选择,按气流方向连接依次为 C 、A 、B(制备氯化氢气体、干燥氯化氢、尾气处理氯化氢和水蒸气);故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液体甲为浓盐酸。

答案:(1)g →a →b →f →e →c →d

(2)吸收HCl ,防止倒吸

将生成的气体全部吹入B 、C 装置充分吸收

(3)MgCl 2·6H 2O=====△

Mg(OH)Cl +HCl ↑+5H 2O ↑[其中Mg(OH)Cl 只要原子配比正确即可,不要求必须写成此形式]

(4)加热分解出的水会使MgCl 2水解(只需答出水解即可)

(5)①CAB(写成CACB 也可) ②浓盐酸

2.(2014·海淀二模)某实验小组欲探究 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 、B 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 、B ,发现固体A 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取两种固体各 2 g ,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 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

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恢复至室温,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 2 滴酚酞溶液。

①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以下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________(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同学们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设计如下方案并对反应现象做出预测:

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a2CO3受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易分解。(2)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3)①同质量的NaHCO3与Na2CO3固体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

前者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快。②装置Ⅰ中n (NaHCO 3)= 1 g 84 g· mol -1

=0.011 9 mol ,装置Ⅱ中n (Na 2CO 3)= 1 g 106 g·mol -1

=0.009 4 mol ,两试管中n (HCl)=0.003 mol ,两试管中盐酸均不足量,故生成气体的体积均应根据盐酸计算,c 对;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3

+H +===CO 2↑+H 2O ,而装置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3+H +===HCO -3、HCO -3

+H +===CO 2↑+H 2O ,故装置Ⅰ中产生的气体比装置Ⅱ中产生的气体多,a 对。(4)根据题意可知,向NaHCO 3溶液中滴加C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沉淀和气体分别为CaCO 3和CO 2。

答案:(1)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2)①相同温度下,Na 2CO 3比NaHCO 3易溶于水

②b 、d

(3)①Ⅰ ②a 、c

(4)Ca 2++CO 2-3===CaCO 3↓ Ca 2++2HCO -3===CaCO 3↓+CO 2↑+H 2O 3.(2014·长沙模拟)铁矿石是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设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和氧元素,且杂质不与H 2SO 4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探究。

Ⅰ.铁矿石中含氧量的测定

①按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5.0 g 铁矿石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 、C 中的药品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均省略); ③从左端导气管口处不断地缓缓通入H 2,待C 装置出口处H 2验纯后,点燃A 处酒精灯;

④充分反应后,撤掉酒精灯,再持续通入氢气至完全冷却。

(1)装置C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得反应后装置B 增重1.35 g ,则铁矿石中氧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

(3)若将H 2换成CO ,则还需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Ⅱ.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

10 g 铁矿石―――――→①足量稀硫酸②过滤滤液 A ――――――→③通入足量Cl 2④加热煮沸溶液B ――――――→⑤稀释至250 mL

取20.00 mL B 的稀溶液 ――――――――→⑥用0.500 0 mol·L -1的KI 溶液滴定

消耗KI 溶液V mL (4)步骤④中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有关步骤⑥的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因为碘水为黄色,所以滴定过程中不需加指示剂

b .滴定过程中可利用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c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可以直接装液

d .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e .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f .滴定结束后,30 s 内溶液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再读数

(7)若滴定过程中消耗0.500 0 mol·L -1的KI 溶液20.00 mL ,则铁矿石中铁的百分含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装置B 中增重量即为H 2O 的质量,H 2O 中的氧全部来自于铁矿石中,则铁矿

石中氧的百分含量为1.35 g 18 g/mol ×16 g/mol 5 g

×100%=24%。(4)由流程图可知步骤③后溶液中的铁均为Fe 3+,而步骤⑥中利用Fe 3+的氧化性来测定Fe 3+的含量,为防止剩余Cl 2对步骤⑥的干扰,可知步骤④加热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解的过量氯气。(6)原来含有Fe 3+的溶液为淡黄色,生成I 2的量少,故若不加指示剂则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即利用碘水的颜色变化无法确定终点;若选用淀粉做指示剂,则滴入KI 后即有I 2生成,溶液变蓝色,可见用淀粉溶液无法指示滴定终点;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液会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测定不准确;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7)利用反应2Fe 3++2I -===2Fe 2++I 2可知该铁矿石中铁的百分含量为[0.500 0 mol·L -1×0.02 L×56 g·mol -1×(250 mL÷20.00 mL)]÷10 g =70%。

答案:(1)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 2进入B 中,影响测定结果

(2)24%

(3)尾气处理

(4)赶走溶液中溶解的过量的Cl 2

(5)250 mL容量瓶

(6)df

(7)70%

4.某研究小组同学为探究Fe3+能否氧化SO2,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假设实验中所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甲同学利用实线框内的装置制取SO2,并进行探究实验。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取出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Fe3+可以氧化SO2。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严谨,用虚线框内的装置代替装置A,先让装置E内的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1,打开活塞2,又反应片刻后,取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由此得出结论:Fe3+可氧化SO2,且可被SO2还原成Fe2+。

①该实验制取H2时需用浓硫酸配制450 mL 3 mol·L-1的稀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制过程中若其他操作无误,但没有洗涤烧杯与玻璃棒,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在该实验过程中,H2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均不严谨,为此利用乙同学的实验装置及操作重新进行实验。待装置F内的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取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得出与甲同学相同的结论。

①甲同学实验不严谨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SO2的溶解度太小

B.SO2与Fe3+不发生反应

C.H2SO3与BaCl2溶液不反应

D.装置中的空气与SO2进入水中可生成H2SO4

②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②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①要配制450 mL 3 mol·L-1的稀硫酸,由于实验室中没有450 mL的容量瓶,故应选用500 mL的容量瓶;由于配制过程中未洗涤烧杯与玻璃棒,会造成溶质损失,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②乙同学用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反应2SO2+2H2O+O2===2H2SO4。

(3)①乙同学设计用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来改进甲同学的实验,正是改进甲同学实验方案不严谨的地方,因为装置中的O2会把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氧化成H2SO4。②丙同学改进了乙同学实验不够严谨的地方,Fe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S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1)①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②防止倒吸

(2)①500 mL容量瓶偏低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3)①D②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2014·青岛模拟)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Cu、Al、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了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加入H2O2是为了除去Fe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Al(OH)3。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实验过程的最后步骤,是由Al2(SO4)3溶液经过加热蒸发、冷却结晶、________(填写所需实验操作的名称),即获得Al2(SO4)3·18H2O晶体。

(3)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可制得Cu(OH)2。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Cu(OH)2受热分解产物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过程:取0.98 g Cu(OH)2固体加热,有铜的氧化物生成,其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产物A、B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和Cu2O。通过以上实验和图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高温时B________(填“较稳定”或“不稳定”)。

活动小组同学还进行了如下实验: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时A可将NH3氧化为N2,A被还原为单质Cu。支持此同学结论的现象是________。

解析:(1)步骤②是在碱性条件下H2O2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与OH-,Fe3+与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2)蒸发浓缩结晶后,为得到晶体还需的操作依次为过滤、洗涤、干燥。(3)0.98 g Cu(OH)2受热分解得到的氧化物A、B应为CuO和Cu2O,结合生成A的质量为0.8 g,可知A是CuO,则B是Cu2O;结合图像可知高温时CuO分解为Cu2O,即高温时Cu2O较稳定。

答案:(1)2Fe2++H2O2+4OH-===2Fe(OH)3

(2)过滤、洗涤、干燥(只答对一个不得分)

(3)CuO较稳定

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烧杯中导管口部产生气泡,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综合试题(含答案).docx

2.PCL3有毒,在潮湿的空气中可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白雾。它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有重要的应 用。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等未画出)制取 PCL3,在圆底烧瓶 e 中放入足量白磷,将 CL2迅速而有不间断地通入 e 中,氯气与白磷会发生反应,产生火焰。 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的物理常数如下: 熔点沸点 三氯化磷-11 2℃76℃ 五氯化磷148℃200℃分 解 图中 a、b 应该装入的试剂或药品分别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并在 b 仪器处加热。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氯气和白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使仪器 e 不致因局部过热而炸裂,实验开始前应在 e 的底部放少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烧杯 h 中加入冰盐水,其作用是。 ( 4) C中所盛装的试剂是 _______,其作用是。 (5)实验室将白磷保存于水中,取出的白磷用滤纸初步吸去表面水分,然后浸入无水酒精中片刻, 再浸入乙醚中片刻即可完全除去水分。已知酒精与乙醚互溶,乙醚易挥发。用上述方法除去水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uO可用作颜料、玻璃磨光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CuO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 2) 1∶ 1 的 H2SO4是用 1 体积 98% H2SO4与 1 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

璃棒外,还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工艺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气体,该气体是 ______________(写分子式),应加以回收处理。(4)已知氧化亚铜(Cu2O)与稀H2SO4反应有CuSO4和Cu 生成。假设焙烧后固体只含铜的氧化物,为检验该固体的成分,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加入稀 H2SO4,若溶液呈现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 CuO (b)加入稀 H2SO4,若有红色沉淀物,说明固体中一定有 Cu2O (c)加入稀 HNO3,若有无色气体(随即变成红棕色)产生,说明固体中有Cu2O (d)加入稀 HNO3,若全部溶解,说明固体中没有 Cu2 O (5)不考虑生产中的损耗,要计算铜粉中 Cu 的含量,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示)。 4.某化学实验探究小组拟用稀硫酸溶解已生锈的废铁屑制绿矾 (PeS04·7H20),再通过实验探究硫酸亚秩受热分解生成何种产物。该小组的实验流程如下: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废铁屑常附有油污,清洗的方法通常是把, 5%Na2CO~溶液加入到盛有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倾去溶液.再用蒸馏水洗涤 2-3 遍。上述操作中,加热的目的 是 。 (2)第②步操作中所发生的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第③步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 有 。 (4)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装置Ⅱ中产生白色沉淀,Ⅲ中红色褪去,I 中绿色晶体最终变为红棕色,则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当 FeSO分解完为 4 全后测得 I 中剩余固体 3. 2g,则Ⅱ中产生沉淀的质量应为 g。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些气体的化学性质,设计发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A、 C 中产生的气体都通入 B 中。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专题强化练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 专题强化练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用低倍镜观察,后两次用高倍镜观察 B.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 答案 D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进行三次观察,第一次是正常细胞的观察,第二次是质壁分离细胞的观察,第三次是质壁分离复原细胞的观察,三次观察均用低倍镜观察,A错误;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几乎不含色素,虽然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但实验现象不明显,C错误;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D正确。 2.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及临时装片的制作对于实验能否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下列有关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答案 A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常用的材料是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过程为制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染色,A正确;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应选择叶绿体大、数目少的材料,如菠菜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B 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应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2~3 mm,C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稀释后的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酵母菌培养液自行渗入,D错误。 3.(2018·厦门二模)为了研究两个小麦新品种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2020高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讲解和练习

。 专题四 电学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考实验考查的重点、热点内容。试题注重联系实 验操作的考查,如测量仪器的读数问题、实验线路的连线问题、电 表和其他用电器的选择问题都是实验操作的仿真模拟,需要考生具 备良好的动手实践经验。试题还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如根据 实验数据画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结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 力”在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指出的五个考试目标之一。是近几年 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趋向。 完整的设计一个实验,要经历多个环节,在实际考查中,一般 不会考查全部环节,而是只考查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题目给出条 件和实验器材,要求阐述实验原理;有的给出实验电路图,要求领 会实验原理,确定需测物理量及计算公式;有的则要求考生根据操 作步骤及测定的物理量判断出实验原理……虽然考查方式不尽相 同,但目前高考中几乎所有的设计型实验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以 不同方式或多或少的对实验原理作一定的提示,在给出实验器材的 前提下进行考查。 由于考查环节和要求的不同,题型也不尽相同,但较多的是选择、 填空、作图题。 在复习过程中,应对所学电学实验逐个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 法,比较不同实验的异同(如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和电表的连接) 不断充实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逐步达到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新 的问题。对于设计型实验题目要明确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原理 的设计,它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

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条件)和实验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一)电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 到的原理公式为:R=U,E=U+Ir。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 I 及电流I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⑴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⑶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⑷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

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20XX 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1、(安徽21.)(18分) Ⅰ.(5分)根据单摆周期公式2T =,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1)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求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 (2)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度,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t 即为单摆周期T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度,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 50 t T = Ⅱ.(6分)(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m ,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mm 。 (2)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R x ,设计出如图Ⅰ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成图2中的实物电路连接。

Ⅲ。(7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图Ⅰ所示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中R 0两端的对应电压U 12,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 12 1 R u -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图2所示。已知0150R =Ω,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1)图2中电阻为 Ω的数据点应剔除; (2)在坐标纸上画出 12 1 R u -关系图线; (3)图线的斜率是 1 1 ()v --?Ω,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n E = v 。 2、(北京21.)(18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Ω的电阻Rx 的阻值。 (1)现有电源(4V ,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 .电流表(0—3A,内阻约为0.025Ω) B .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125Ω) C .电压表(0—3V,内阻约为3k Ω) D .电压表(0—15V,内阻约为15k Ω) 为减小实验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选填器材字母)。 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 (选填甲或乙) (2)图2是测量Rx 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整图2中实物间的连线。

高考化学实验大题

高考化学实验大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 2 碱性悬 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 2 ,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 2 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 用标准Na 2S 2 O 3 溶液滴定生成的I 2 (2 S 2 O 3 2+I 2 =2I+ S 4 O 6 2)。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Na 2S 2 O 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及二氧化碳。 (4)取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 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 2S 2 O 3 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完整版

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7高考物理实验复习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句是听别的老师说的,觉得挺对的) 第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及要点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二、基本实验操作: 实物连线、实验步骤、纠错、补漏、排序等。 三、基本实验原理: 详见“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四、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图像法(剔除错误数据,找规律),列表法(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关系);减小误差(换仪器、换方法、多次测量、作图等) 五、开放性实验题: 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变式(这部分的关键是回归已知的实验,用脑海里已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去解决新问题是这类题的关键)

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一、实验部分考题分析: 力学实验的主线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电学实验的主线是各种方法测各种电阻; 电磁学内容实验题略有涉猎,但很少; 考题基本为课本实验的变式、组合或重新设计。 二、考纲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3-3) 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4)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三、专题突破: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化学实验一轮复习实验大题习题资料讲解

高考化学实验一轮复习实验大题习题

实验大题 1.甘氨酸亚铁[(NH2CH2COO)2Fe]是一种补铁强化剂。实验室利用FeCO3与甘 氨酸(NH 2CH 2 COOH)制备甘氨酸亚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和加热仪器 已省略)。 查阅资料: ①甘氨酸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甘氨酸亚铁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②柠檬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酸性。 实验过程: I.装置C中盛有17.4gFeCO 3 和200mL1.0mol·L-1甘氨酸溶液。实验时,先打开仪器a的活塞,待装置c中空气排净后,加热并不断搅拌;然后向三颈瓶中滴加柠檬酸溶液。 Ⅱ.反应结束后过滤,将滤液进行蒸发浓缩;加入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并干燥。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与a相比,仪器b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有的试剂是:____________;装置 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向FeSO 4溶液中加入NH 4 HCO 3 溶液可制得 FeCO 3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I加入柠檬酸促进FeCO 3 溶解并调节溶液 pH,溶液pH与甘氨酸亚铁产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pH过低或过高均导致产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柠檬酸的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II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制得15.3g甘氨酸亚铁,则其产率是_____%。 2.草酸(H2C2O4)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为探究草酸的制取和草酸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探究草酸的制备 实验室用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法制备草酸,装置如下图所示: 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的反应为:C6H12O6+12HNO3 → 3H2C2O4+9NO2↑+ 3NO↑+9H2O。 (1)上图实验装置中仪器乙的名称为:____,B装置的作用______ (2)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所需要的试剂为:______。 实验Ⅱ: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 已知: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易溶于水,熔点为101℃,受热易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产生H2O、CO和CO2。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其钙盐难溶于水。 (3)请选取以上的装置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可重复使用,加热装置和连接装置已略去)。仪器装置连接顺序为: A→___→____→____→___→E→B→G→____。 (4)若实验结束后测得B管质量减轻4.8g,则至少需分解草酸晶体的质量为_____g(已知草酸晶体的M=126g/mol)。 实验Ⅲ:探究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化学高考实验探究题汇编

化学高考实验探究题汇编 (北京高考-27.)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 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 密性已检验)。 (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 中白色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 2具有 性。 (3)C 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是 。 (4)分析B 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 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乙在A 、B ② 进行实验,B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 中无沉淀生成,而C 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Cu + 2 H 2SO 4?→? ?CuSO 4 + SO 2↑+ 2 H 2O (2)BaSO 4 还原 (3)2 NO + O 2 == 2 NO 2 (4)① 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应用NaHSO 3溶液 ②甲:Ba +2+ SO -24== BaSO 4↓, 乙:2 Ba +2+ 2 SO 2 + O 2 + 2 H 2O == 2 BaSO 4↓+ 4 H + 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 2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1. (2012北京高考-27)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 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 a .Ag(NH 3)+2 + 2 H 2O Ag + + 2 NH 3·H 2O b .AgOH 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 2O (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 。 (2)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NH 3,黑色物质中有Ag 2O 。 ①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 3 ,产生的现象是 。 ② 产生Ag 2O 的原因是 。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 还原Ag 2O 。实验及现象:向AgNO 3溶液中加入 ,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NaOH 存在下,可 能是NH 3还原Ag 2O 。用右图所示装置 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 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 3 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2019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Word版

2019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 (5分)(2019年全国1卷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A 0.233 0.75) 23.(2019年全国1卷23)(10分)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 200 Ω,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的电阻与微 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a)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 (1)根据图(a)和题给条件,将(b)中的实物连接。 (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由此可 以推测出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18 mA A.21 mA C.25mA D.28 mA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 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Ω 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 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 (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都正 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的电阻换为一个 阻值为kR的电阻即可,其中k= 。 (1)连线如图所示(2)C (3)AC (4)99 79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习题大全(含答案)

电学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所测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先用伏安法测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用米尺测出该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mm。 (2)实验时,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若干导线和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 V,内阻10 k B.电压表0~15 V,内阻50 k C.电流表0~0.6A,内阻0.05 D.电流表0~3 A,内阻0.01 E.滑动变阻器,0~10 F.滑动变阻器,0~100 ①要较准确地测出该金属丝的电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量某根金属丝的电阻率,根据电阻定律需要测量长为L的金属丝的直径D.电阻R。某同学进行如下几步进行测量: (1)直径测量:该同学把金属丝放于螺旋测微器两测量杆间,测量结果如图,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 。 (2)欧姆表粗测电阻,他先选择欧姆×10档,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些,还需进行的步骤是。 A.换为×1档,重新测量 B.换为×100档,重新测量 C.换为×1档,先欧姆调零再测量 D.换为×100档,先欧姆调零再测量 (3)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室提供的滑变阻值为0~20Ω,电流表0~0.6A(内阻约0.5Ω),电压表0~3V(内阻约5kΩ),为了测量电阻误差较小,且电路便于调节,下列备选电路中,应该选择。 3.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a)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

高考化学实验综合大题解析

2016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 [题型一] 化学实验综合大题 1 .(16年全国卷I)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 件下用NH3将NO x3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按 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2 .(16年全国卷II)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 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 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 2 mL 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 3 .(16年全国卷III)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1.(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1)你的假设是:。 (2)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别 编号为A、B。 ② 。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 。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 。 (3)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脱落后能抑制碗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 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 过用细胞分裂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的相同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第三步:记录甲、乙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3.(17分)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体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饲料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A).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4)从变异的类型看,“表型模写”属于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写”?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 4.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

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知识结构:

方法指导: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 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实验原理 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应有一个挡板。 ③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要用铁架台并用夹子固定纸带,这样在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重锤前,能保证打出的点迹在同一点上,若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那样,用手握住纸带,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纸带前,会由于手的抖动而打出一“堆”点,从而无法准确找出第一个点(即自由落体运动起始位置)。 ④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安装单摆时要注意悬点的固定,随便拴一个结系在铁架台的横梁上是不可取的,因为悬点不确定,就不是单摆,并且摆长值也无法准确测量。 ⑤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要注意安培表的外接与内接,制流与分压电路的选择,电表内阻的影响,等等。(4)实验步骤 复习实验步骤时不能靠死背结论,而要与实验原理联系起来,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操作?把某些实验步骤交换一下是否可以?省掉某个步骤行不行?等等。 (5)实验数据的处理 重要的有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方法(如分析是不是匀速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匀变速运动,如何求某时刻的速度、如何求加速度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用图像处理数据(把原来应该是曲线关系的通过改变坐标轴的量或单位而变成线性关系,即变成直线,是重要的实验能力)。 (6)实验误差的定性分析 中学阶段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误差分析,但对主要误差的产生原因、系统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等,应能理解。在电路的实验中,粗略地看,认为电流表是短路、电压表是断路,但精确一点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的影响都不能忽略,定性地讨论电表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 二、几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下面几种实验方法是我们中学阶段物理实验中用过的,从方法的角度整理、复习一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 (1)累积法: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漠河高级中学物理实验综合测试题 命题人:滕鹏 1. 实验:为了测量某一被新发现的行星的半径和质量,一艘宇宙飞船飞近它的表面进行实验。飞船在引力作用下进入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在绕行中做了第一次测量。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并进行了第二次测量。依据测量的数据,就可以求出该星球的半径和星球的质量。已知万有引力恒量为G。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 一只精确秒表 B. 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 C. 一个弹簧秤 D. 一台天平(附砝码) 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推导出行星的半径、质量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2. (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长度,如图甲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____cm。 (2)如图乙,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用米尺测得斜面的高度与长度之比为1 4 。一辆质量为400g的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 带从斜面上滑下。图丙是打出纸带的一段,相邻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_m/s,打纸带上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E=_________m/s。 3. 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在电学实验中经常需要测量某负载的电阻。测量电阻的方法有多种。现需要测量一只标有“220,100W”灯泡的电阻。 (1)这只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Ω。若用多用电表中的欧姆挡直接接在灯泡两端测量它的电阻,则测出的电阻应_____________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现在提供以下的实验器材: A. 220V的交流电源 B. 单刀双掷开关一只 C. 电阻箱一只(0~999Ω,额定电流1A) D. 交流电流表一只(0~0.6A) E. 导线若干 请你用以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能较为准确地测出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值。请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简述实验步骤。 4. 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次应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第一步用万用表粗测电阻R x的阻值,第二步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阻值。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实验习题选摘 1.(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 (A)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B)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C)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E)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及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F)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G)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H)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J)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少量硫酸会产生沉淀 (K)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答案、(6分)(BCDGJK)(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2、(8分)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1)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2)容量瓶:。 (3)酸式滴定管:。 (4)集气瓶(收集氯化氢):。

答案、(8分,每空2分) (1)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用已给酸液润洗滴定管2~3次(4)干燥集气瓶 3(5分).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配制100g10%的硫酸铜溶液时,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解于90g水中 B.鉴别溴乙烷:先加NaOH溶液,微热,在加稀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C.制乙烯时,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混合液中 D.用3mL乙醇、2mLH2SO4、2mL冰醋酸制乙酸乙酯,为增大反应速率,现改用6mL乙醇、4mLH2SO4、4mL冰醋酸 E.将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黑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答案. BCE(共5分,错选得0分,漏选得2分). 4、(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字母代号) A、实验室制取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 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 B、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及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 的最高温度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到充分沉淀后,取上层 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 热蒸发滤液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E、进行纤维素水解实验时,把一小团脱脂棉放入试管中,滴入少量90%的浓硫酸搅拌, 使脱脂棉变成糊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加热至溶液呈亮棕色,然后加入新制的Cu (OH)2加热至沸腾即可 答案。BC 5.(6分)下列操作或说法合理的是 A.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4.80毫升的浓硫酸 B.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及试管内壁一般不应接触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之测量工具读数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之测量工具读数 一、刻度尺: 1-1:如图(甲)所示的物体A 的长度是_________cm=_________m ,如图(乙)所示的物体B 的长度是___________mm=___________m. 二、游标卡尺: 2-1:游标卡尺的游标有10个等分刻度,当左、右测脚合拢时,游标尺在主尺上的位置如图(甲),当用此尺测某工件时,游标尺在主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工件的实际长度是( ) A.9.9 mm B.10.8 mm C.11.4 mm D.12.6 mm 2-2:下面各图均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刻度图,甲、乙为20分度游标尺,丙、丁为50分度游标尺,它们的读数分别为:甲_______cm ,乙________cm ,丙________cm ,丁________mm. 2-3:有一种新式游标卡尺,它的刻度与传统的游标卡尺明显不同。新式游标卡尺的刻线看起来很“稀疏”,使得读数显得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正确读取数据。通常游标卡尺的刻度有10分度、20分度、50分度三种规格;新式游标卡尺也有相应的三种,但刻度却是:19mm 等分成10份,39mm 等分成20份,99mm 等分成50份,以“39mm 等分成20份”的新式游标卡尺为例,如图所示。 (1)它的准确度是 mm ; (2) 用它测量某物体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是 cm 。 甲 乙 丙 丁

三、螺旋测微器: 3-1: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______mm. 3-2:读出下面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甲____________mm,乙____________mm,丙_____________mm. 四、秒表 4-1:读出机械秒表的读数。 五、打点计时器: 5-1:关于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 B.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220 V电源的计时仪器,其打点周期为0.02 s C.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4—6 V)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打点周期为0.02 s D.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它使用220 V交流电源 5-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5-3:一位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打点针压得过紧 5-4:下图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其计数周期为T,运动加速度和打D点时的瞬时速度分别用a和v D表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s6+s5+s4-s1-s2-s3)/9T2, v D=(d4-d2)/2T B.a=(d6-2d3-d1)/9T2, v D=(d2+d3+d4+d5)/4T C.a=(d6+d5+d4-d1-d2-d3)/9T2, v D=s3/T D.a=(s6+s5+s4-s1-s2-s3)/3T3, v D=(d3+d4)/2T 六、电流表和电压表: 6-1:按照有效数字规则读出下列电表的测量值。 ⑴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