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核答案材料

2017年春季《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核答案材料
2017年春季《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核答案材料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物体或游戏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一种游戏形式。

2.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它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3.形象玩具

形象玩具主要指玩具娃娃、玩具动物、交通玩具、医院玩具、模拟日常用品的玩具等,形象玩具在象征性游戏的角色扮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游戏的内部真实

游戏的特征是虚构或想象的,对游戏者来说它却是真实的,称为内部真实,但同时,游戏的想象都是来源于或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内部真实并非完全是虚构的,也存在真实的因素。

5.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游戏性体验是指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它是游戏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份,影响儿童对游戏的兴趣和态度。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规则游戏是学前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形式。它是两个以上的学前儿童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的规则而进行的、具有竞赛性质的一种游戏形式。

2.松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

错误:松弛说认为儿童由于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容易产生疲劳,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消除疲劳和恢复精力。而前练习说则认为儿童具有天生的本能,但其本能并不能适应未

春季学期小学校历表.doc

周次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10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第14周第15周第16周第17周第18周第19周第20周 2018年春季学期校历表 一二三四五六日备注2.26 27 28 3.1 2 3 4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元宵节十六十七 5 6 7 8 9 10 11 惊蛰十九二十妇女节廿二廿三廿四 12 13 14 15 16 17 18 植树节廿六廿七廿八廿九2月大初二 19 20 21 22 23 24 25 初三春分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 26 27 28 29 30 31 4.1 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2 3 4 5休6休7休8班 清明节十七十八十九清明节廿一廿二廿三 9 10 11 12 13 14 15 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 16 17 18 19 20 21 22 3月小初二初三初四谷雨初六初七 23 24 25 26 27 28班29休 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劳动节30休 5.1 休 2 3 4 5 6 十五劳动节十七十八青年节立夏廿一 7 8 9 10 11 12 13 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母亲节 14 15 16 17 18 19 20 廿九 4 月大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 21 22 23 24 25 26 27 小满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 28 29 30 31 6.1 2 3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儿童节十九二十 4 5 6 7 8 9 10 廿一廿二芒种廿四廿五廿六廿七 11 12 13 14 15 16休17休 廿八廿九三十5月小初二初三父亲节 端午节18休19 20 21 22 23 24 端午节初六初七夏至初九初十十一 25 26 27 28 29 30 7.1 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建党节 2 3 4 5 6 7 8 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小暑廿五 9 10 11 12 13 14 15 廿六廿七廿八廿九 6 月小初二初三

学前儿童游戏论名词解释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游戏论名词解释 自学考试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1、恩物:德国幼教家福禄培尔为幼儿在园游戏、作业设计的玩具 和材料,主要6种。 2、蒙台梭利教具: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为训练儿童的知觉、进 行感观教育和发展智力而设计的14种教具,构成其教育的核心。 3、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 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将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分成:开始—进行—结束。 4、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席勒和英国斯宾塞。游戏是儿童和 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5、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格鲁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 种无意识的准备(游戏是准备生活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预演说、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 6、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霍尔。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 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过程及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7、成熟说:代表人物荷兰拜敦代克。游戏是儿童操作物品进行活 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 8、补偿说∕发泄论:即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创始人弗洛伊 德。游戏是儿童的精神宣泄,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缓解心理紧张,减少忧虑。 9、同化: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已获得的图示或技能从事并完 成活动。 10、顺应:儿童为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示或技能。 11、内驱力:有机体的需要状态,能够引起、激起行为,或给行 为以动力。12、探索动作:对当前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关系、事物变化与 自己动作之间关系的考察,是感知觉的联合运动。 13、机能性角色: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 典型角色动作来标识模仿对象。 14、互补性角色: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 15、内部动机: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 16、外部动机:指活动本身是由他人的直接要求引起的。 17、游戏性体验: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 18、游戏:生于一定情境,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 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9、感觉运动性游戏:两岁前婴幼儿进行的游戏,其动因在于感 觉或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组成。(机能性、练习性、实践性游戏) 20、象征性游戏: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以模仿和想象扮演 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应周围现实生活。 21、创造性游戏:较多体现儿童主动、创造的主体特征,突出游 戏是儿童自主自愿、创造的活动。 22、以物代物:用一种物体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用被 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物体。 23、情景转变:使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 实背景。 24、角色行为: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25、角色意识:能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即 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26、角色认知: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

学前儿童游戏论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象征性游戏 又称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学前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象征过程,从而反映儿童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2.恩物 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的游戏玩具,他认为恩物是神赐给儿童的东西,是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恩物能够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 3.复演说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它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它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4.游戏的觉醒理论 又称内驱力理论,代表人物是伯莱因,它认为,觉醒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当机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刺激,提高觉醒水平,使机体感到舒适。 5.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 是指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评价,包括对游戏环境创设、游戏组织实施和游戏现场指导的评价,二是对学前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感觉运动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 答:说法正确。 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或练习性游戏,主要是2岁前儿童进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构成,使学前儿童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的一种游戏形式。 2.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是指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体验。 答:说法错误。

学前儿童游戏选择题(答案)

1.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是( A )。 A.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 B.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C.身体活动需要的满足 D.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 2.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现象表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D ) A.认知发展的需要 B.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C.生理发展的需要 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3.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到最佳水平,说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A ) A.生理发展的需要 B.认知发展的需要 C.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4.游戏活动的外显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B ) A.表情 B.动作 C.角色扮演 D.言语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三层次的需要即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三种需要,分别是( BCD ) A.身体活动的需要 B.社会性交往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敬(认可)的需要 E.认知水平的需要 6.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 C ) A.拜敦代克 B.艾里康宁 C.霍尔 D.斯宾塞 7.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游戏理论是( C ) A.精神分析学派 B.认知发展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元交际理论 8.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而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C ) A.皮亚杰 B.蒙尼格 C.埃里克森 D.伯勒 9.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这个过程是( B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协调 10.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这种情况皮亚杰称之为( A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协调 11.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 B ) A.外驱力学说 B.内驱力学说 C.活动学说 D.情绪学说 12.“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这种游戏组织方式的理论基础是( B ) 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 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 1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强调( A ) A.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B.游戏是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C.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 D.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14.20世纪50年代,游戏价值观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 A ) A.身心全面发展价值 B.认知发展价值 C.行动发展价值 D.情感发展价值 15.用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说,游戏的实质在于( A ) A.同化超过了顺应 B.顺应超过了同化 C.就是一种同化 D.就是一种顺应 16.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技术的学派是( B ) A.认知发展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元交际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 知识点: 1,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成人的游戏是为了放松压力,儿童的游戏就是“工作 2,学前儿童的游戏分类 3,分类游戏的游戏规则和游戏作用有哪些。如建构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戏选择不同 5,幼儿园常进行的游戏有哪些 6,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应该怎么解决,例如幼儿不参与合作游戏或者打扰别人游戏时等。。。。7,图文搭配,各类游戏的图片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要充分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点,寻找合适的游戏对其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游戏穿插在教学活动中,寓教于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游戏在学前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幼儿完成一定的智力活动任务为目的的一种规则游戏 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言和服装

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文艺作品的角色,创造性的进行表演的游戏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不自定主题,编造情节、扮演角色、自己布置游戏环境,自己选择材料制作玩具 结构游戏: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和材料进行建筑造型的游戏 体育游戏 儿童游戏的六种类型 一种是无所用心的行为,童似乎不在游戏,碰上有吸引力的玩具才玩一玩 第二种是单独游戏。儿童独自一人摆弄玩具,并不关心他人的行为。 第三种是旁观者行为。儿童绝大部分时问在观看其他儿童游戏,并常常向游戏者提出问题或者建议。但自己并不参加游戏。 第四种是平行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但很少交谈,常常是各玩各的互不干扰。 第五种是联台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有交谈,有时还会相互借玩具。但不会围绕同一个目标分工或组织游戏。 第六种是合作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1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 .席勒 B .格罗斯 C .霍尔 D .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 ) A .内部动机 B .内部控制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 ) A .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 .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 .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 .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 ) A .游戏主题 B .游戏情节 C .游戏形式 D .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 ) A .玩具 B .场地 C .时间 D .生活 6.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 ) A .具有教育性 B .符合年龄特点 C .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 .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7.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 ) A .平行游戏策略 B .合作游戏策略 C .领导游戏策略 D .指导游戏策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游戏形式: 2. 同化和顺应: 3、练习性游戏: 4、智力游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2、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 3、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四、论述题(本大题19分。) 1、试论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精选)《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1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 .席勒 B .格罗斯 C .霍尔 D .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 ) A .内部动机 B .内部控制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 ) A .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 .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 .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 .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 ) A .游戏主题 B .游戏情节 C .游戏形式 D .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 ) A .玩具 B .场地 C .时间 D .生活 6.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 ) A .具有教育性 B .符合年龄特点 C .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 .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7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 ) A .平行游戏策略 B .合作游戏策略 C .领导游戏策略 D .指导游戏策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游戏形式: 2. 同化和顺应: 3、练习性游戏: 4、智力游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2、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 3、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四、论述题(本大题19分。) 1、试论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试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湖北幼稚园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 机构的诞生。 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三段论式____”的方法模式。 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 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 ______。 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17、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______、动作、________、言语、材料(玩具)等。 18、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_________、象征和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9、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0 、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是________与________。 21、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_______,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 22、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成六种的人是_______。 23、依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的不同,可将游戏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 24、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是情景转变、______、_______。 25、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的是_____,即角色扮演。它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26、角色扮演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心理结构较复杂,它主要包括角色行为、_________、_______等。 27、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是________。它构成游戏的核心。它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游戏主题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_________的发展。 28、_________是指贯穿于游戏过程的富有故事性或艺术性的具体细节,是构成游戏内容的基本要素。_________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幼儿游戏论习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儿童权利公约》 2.福禄培尔 3.恩物,作业 4.乌申斯基 5.湖北幼稚园 6.陈鹤琴 7.三段论式 8.格鲁斯 9.惟乐原则 10.贝特森 11.游戏 12.社会性因素 13.皮亚杰,同化,顺应 14.同化;情感需要 15.维果斯基,低级心理技能,高级心理机能 16.艾里康宁 17.内驱力理论;生理机制 18.觉醒 19.探究;游戏 20.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21.纽曼 22.控制、真实性、动机 23.克拉思诺,佩培拉 24.表情;动作;言语;材料 25.微笑 26.娃娃游戏 27.练习性游戏 28.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9.探索;象征 30.游戏物质环境;游戏心理环境

31.动机;体验 32.象征性游戏 33.感觉运动游戏 34.帕登 35.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36.感觉运动性水平;象征性水平;规则性水平 37.以物代物;以人代人 38.扮演意识;角色认知 39.游戏的内容;游戏情节 40.游戏情节;游戏的形式 41.儿童需要;游戏动机;游戏行为 42.游戏场地;游戏时间 43.同伴关系;社会文化背景 44.年龄差异;个性差异 45.形象玩具(主题玩具) 46.角色游戏 47结构游戏(称建构游戏) 48独立自主性 49游戏的教育化;教育的游戏化 50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51、智力游戏 51、自我效能感 53合作游戏策略 54、命题构造;自由构造 55、教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B 5.B 6.D 7.A

学前儿童游戏论试卷答案

《学前教育儿童游戏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游戏 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境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里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2、主体性游戏 是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 3、教育的游戏化 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4、角色游戏 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5、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指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用对话、独白、动作、表情等进行表演,再现文化作品的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游戏促成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2)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3)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2、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1)游戏时间的固定性 (2)游戏环境的教育性 (3)伙伴关系的稳定性 (4)教育者的指导性 3、幼儿角色游戏结构的特征 (1)扮演角色的多样性 (2)游戏中物品的假想性 (3)假想游戏动作和情景的概括性 (4)游戏规则的内隐性 (5)游戏主题的社会性 4、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皮亚杰) (1)感觉运动游戏

(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游戏 三、论述题(共47分) 1.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0分) 答案要点: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机会、时间、场地、材料 (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同伴、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认知 (3)家庭的影响——父母、电视 2.比较幼儿园内和幼儿园外游戏特点(12分) 从时间、地点、材料、伙伴关系、形式、教育性、年龄结构、规则等方面进行比较 3.结合你对幼儿园实践的了解,说说你对当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落实情况的看法。(25分)

江南大学2018年大作业学前儿童游戏论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游戏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场依存性个体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5分) 答:1.依赖于周围的感知场景。 2.倾向于对环境作出整体的把握,易受当时场景的影响。 3.相信权威。 4.把周围人的脸部表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 5.对人有兴趣。 6.与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关系。 7.对他人很敏感,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性技能。 8.相互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2、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有哪几种形式?(5分) 答:(一)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 (二)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 (三)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5分) 答: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外在的客观条件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1)游戏机会斯米兰斯基和克罗恩指出:在学前期缺乏游戏活动机会的儿童会体验的

学习各科的困难。 (2)游戏时间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 (3)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低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是室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4)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内容产生影响。 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1)同伴同伴主要是谈过直接参与、榜样和强化来影响儿童的游戏。 (2)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自身条件。每个儿童的性别、年龄、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对其游戏具有一定影响,是每个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的风格。 (3)健康状况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游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4)认知风格个体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个性、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因素,其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普遍影响。 3.家庭的影响 (1)父母家庭的生活气氛、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对儿童的抚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居住环境对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2)电视A看电视的时间影响游戏行为B电视能促进儿童的想象和游戏。C电视妨碍或干扰儿童的想象和游戏。D看电视是否伴随玩玩具对游戏的影响。当电视节目内容的可理解性降低时,儿童游戏活动就增加。 4、对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误区?(5分) 答:误区一:游戏就是指自由游戏,其作用就是让幼儿自己随便玩玩的。 误区二:游戏是休息、闲暇,游戏中幼儿不能学到知识。这是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 误区三: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5、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该避免那几种错觉?(5分) 答:应避免以下三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学前儿童游戏论

名解 1本体性游戏: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是目的,所以也称之为目的性游戏。这种游戏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注重游戏活动本身是儿童可以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自由参加的活动,并真实自然地反映着儿童发展的水平和兴趣爱好。 2工具性游戏: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亦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顺利完成。这种游戏强调的是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 3专门化玩具:模拟实物的玩具构型精美逼真,功能的确定性强,游戏的主题也比较固定,在性质上具有专门化的特点。此类玩具大都是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可称为专门化的玩具。 4(皮亚杰)同化: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环境因素纳入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中去。在幼儿游戏理论中,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5(皮亚杰)顺应: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说,顺应就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自身发生变化。在幼儿游戏理论中,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填空 1德国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2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 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 3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 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材料 4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5象征性游戏基本构成因素: 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 6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三个部分:伊特,自我,超我 7、游戏动作的三种基本类型: 探索、象征、嬉戏8、游戏场地分为:传统游戏场地、创造 性游戏场地、冒险性游戏场地 9、观察方法:行为核对表、等级量表、 轶事记录、摄像 简答 1我国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 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 ○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儿童的能力匹配 ○4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3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 ○1游戏内容的发展 ○2游戏形式的发展(A动作的渐次连贯 B游戏语言的发展C持续时间的推延 D规则的明朗化E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4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 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悦的 心理氛围 5游戏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儿童积极的情绪 情感体验 ○2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可以发展儿童的成就 感和自信心 ○3游戏中的审美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美感 ○4游戏中的情绪宣泄有助于儿童消除消极 的情绪情感 6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1促进儿童的发展○2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3保证儿童安全 7表演游戏的指导: ○1选择适合于幼儿表演的作品 ○2帮助幼儿开展游戏 ○3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8、经典游戏理论的四对争论: ○1能量过剩还是能量缺失 ○2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 ○3情感涨力的自我疏导还是认知发展中的 机能失衡④寻求刺激还是指配环境 9在教学中如何组织幼儿游戏? 1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材料(给幼儿 提供充足的时间、合适的空间场地、 丰富的经验)2、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 和方法3观察游戏4参与游戏、指导 游戏5、评价游戏、分享游戏经验 10、幼儿游戏的内容及其选择 内容: 选择:1、体现趣味性2、生活性 3、可操作性 11、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 论述 1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角色游戏的 指导必须结合幼儿角色游戏的不同年 龄特征和不同儿童的个性、能力差异 等来进行。 ○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 的准备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 现实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游戏的内 容来源B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 富的玩具、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 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C提供充足的自 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 入开展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学前儿童游戏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1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 .席勒 B .格罗斯 C .霍尔 D .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 ) A .内部动机 B .内部控制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 ) A .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 .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 .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 .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 ) A .游戏主题 B .游戏情节 C .游戏形式 D .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 ) A .玩具 B .场地 C .时间 D .生活 6.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 ) A .具有教育性 B .符合年龄特点 C .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 .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7.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 ) A .平行游戏策略 B .合作游戏策略 C .领导游戏策略 D .指导游戏策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游戏形式: 2. 同化和顺应: 3、练习性游戏: 4、智力游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2、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 3、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四、论述题(本大题19分。) 1、试论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第 2 页共4 页

学前游戏论综合练习十套题目(带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库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 A.科学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游戏D.上课 2.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 )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 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3. 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 A. 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 B. 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C. 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 D. 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 4.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所获得的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表明亲子游戏具有( ) A.情感性B.象征性C.开放性D.发展性 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康德 6.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 7.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 A.冲突 B.顺应 C.同化 D.平衡 8. 游戏的概念逐渐由抽象到具体、思辩到实用的演变,主要是由于游戏的 ()A.非自觉性理解B.社会性本质观的建立C.生物性本质观的建立 D. 生物—社会性理解 9.象征性游戏是儿童的典型游戏,象征性在下列哪一个时期成为游戏的基本特征( )A.感知运动期B.前运算期C.具体运算期D.形式运算期 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B.福禄培尔C.皮亚杰D.夸美纽斯 11.“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儿童在游戏中出现 的类似言语属于( )A.游戏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12.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是指游戏的( ) A.生物性B.社会性C.自主性D.工具性

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A.席勒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A.内部动机 B.内部控制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D.儿童游戏的认

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A.游戏主题 B.游戏情节 C.游戏形式 D.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A.玩具 B.场地 C.时间 D.生活 6.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A.具有教育性 B.符合年龄特点 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7.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游戏形式:

2.同化和顺应: 3、练习性游戏: 4、智力游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2、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 3、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四、论述题(本大题19分。) 1、试论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C) A.席勒B.格罗斯C.霍尔D.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B)A.内部动机B.内部控制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D)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2015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核答案

2015年秋季《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核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娃娃游戏 答案:娃娃游戏是一种典型的游戏疗法,它有各种不同的做法,一般是给学前儿童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例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然后让儿童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 2.本体性游戏 答案: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儿童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 3.游戏特征“三内说” 答案:纽曼认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可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他认为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4.情景转变 答案:情景转变是指儿童的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它是儿童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

5.结构造型玩具 答案: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既有人为制造的,也有天然的,结构造型玩具主要运用在结构游戏中。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 答案:错误:象征性游戏又称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学前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象征过程,从而反映儿童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2.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答案:错误:剩余精力说认为身体健康的儿童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而松弛说则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个体因素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性别差异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2)年龄差异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学前游戏理论指导试题及答案

2009年下半年期末考试 2010年1月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游戏理论指导》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方法: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 2、人本主义学派的游戏治疗也称来访者中心学派的游戏治疗,其基本理论源自卡尔,罗杰斯。 3、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4、儿童游戏教育作用的分类: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 2.追踪观察法:即定人法,观察者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的活动。 3.游戏治疗:游戏作为沟通工具,并通过游戏来进行疏导或干预,达到治疗效果。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变化? [答案要点] 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他人、教师的角色是动态的、教师介入儿童的游戏很重要。 2.为什么在游戏中要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答案要点]因为在观察中及时掌握儿童游戏的特点,加以指导和教育,对白己的教育教学作有很大的帮助。一、真实地了解儿童; 二、准确地预设游戏;三、有效地指导游戏;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3.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I答案要点]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4.谈谈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交往能力、自控能力。四、论述题(共20分) 举例说明游戏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 [答案要点]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15) 明明的妈妈告诉老师,明明的玩具很多,可是在玩的时候,他总是只玩枪棍之类的玩具,其他玩具不是当成“靶子”,就是置之不理。你有什么建议吗?请给这位家长―个“爱心小贴士”吧。 [答案要点] 教师要学会引导孩子玩各年龄阶段的有代表性的玩具,话言引导,并编制好游戏的计划。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2010年上半年期未考试 2010年7月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游戏理论指导》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l0分)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3、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 2.宣泄: 一般是指内部积蓄的情感和精力的释放,游戏有发泄内在冲动和减轻焦虑的益处。 3.游戏环境: 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答案要点]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2.如何理解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答案要点] `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是足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灵魂。 3.简述游戏与发展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关

学前儿童游戏论 名词解释整理 自学考试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1、恩物:德国幼教家福禄培尔为幼儿在园游戏、作业设计的玩具和材料,主要 6种。 2、蒙台梭利教具: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为训练儿童的知觉、进行感观教育和 发展智力而设计的14种教具,构成其教育的核心。 3、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 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将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分成:开始—进行—结束。 4、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席勒和英国斯宾塞。游戏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 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5、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格鲁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 备(游戏是准备生活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预演说、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 6、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霍尔。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 祖先生物进化过程及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7、成熟说:代表人物荷兰拜敦代克。游戏是儿童操作物品进行活动,是幼稚动 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 8、补偿说∕发泄论:即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游戏是儿 童的精神宣泄,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缓解心理紧张,减少忧虑。 9、同化: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已获得的图示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10、顺应:儿童为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示或技能。 11、内驱力:有机体的需要状态,能够引起、激起行为,或给行为以动力。 12、探索动作:对当前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关系、事物变化与自己动作之间关 系的考察,是感知觉的联合运动。 13、机能性角色: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 标识模仿对象。14、互补性角色: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 15、内部动机: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 16、外部动机:指活动本身是由他人的直接要求引起的。 17、游戏性体验: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 18、游戏:生于一定情境,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 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9、感觉运动性游戏:两岁前婴幼儿进行的游戏,其动因在于感觉或运动器官在 使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组成。(机能性、练习性、实践性游戏) 20、象征性游戏: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 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应周围现实生活。 21、创造性游戏:较多体现儿童主动、创造的主体特征,突出游戏是儿童自主自 愿、创造的活动。 22、以物代物:用一种物体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 名当前物体。 23、情景转变:使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24、角色行为: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25、角色意识:能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即能在游戏中辨别 真假。 26、角色认知: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 27、角色扮演:儿童在游戏中以人代人,通过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模仿或 假装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行为及其特征。 28、游戏主题:反映游戏内容范围的中心议题,常作为游戏的题目。 29、游戏情节:贯穿于游戏过程的富有故事性艺术性的具体细节,是构成游戏内 容的基本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