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业务知识模拟试题(doc

统计业务知识模拟试题(doc
统计业务知识模拟试题(doc

统计业务知识模拟试题(doc 18页)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2010年统计业务知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以下关于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人单位属于机构单位

B.产业活动单位相当于基层单位

C.一个法人单位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D.一个产业活动单位不一定隶属于一个法人单位

答案:D

2.( )表示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消耗的各产业部门提供的原材料、服务等中间产品投入量。

A.直接消耗系数

B.完全消耗系数

C.列昂惕夫逆系数

D.影响力系数

答案:A

3.下列消费不属于居民消费的内容有( )。

A.住房

B.购房

C.卫生保健

D.水电煤气

答案:B

4.非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的基本计算方法是( )。

A.按营业(或业务)总收入计算

B.按销售价值减去购进价值计算

C.按服务收入减去相关支出和费用提取计算

D.按各种经常性费用支出加固定资产折旧计算

答案:D

5.以下项目中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

A.劳动者报酬

B.生产税

C.财产收入

D.所得税

答案:D

6.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可比价GDP/报告期现价GDP

B. 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可比价GDP/基期现价GDP

C. 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现价GDP/报告期可比价GDP

D. 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现价GDP/基期现价GDP

答案:C

7.2005年末,流通中的货币(现金)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1.9%,这表明当年( )。

A.信贷资金收入大于支出

B.有货币净投放

C.信贷收支差表现为借差

D.信贷收支差额通过回笼货币达到消解

答案:B

8.以下各种利用外资方式中,不形成我国外债的是( )。

A.对外借款

B.外商直接投资

C.对外发行债券

D.国际金融租赁

答案:B

9.目前我国实际编制的以下价格指数中,不采用单项物价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法的是( )。

A.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B.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

答案:D

10.一国某年末的外债余额是43亿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1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是325亿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是56亿元,则负债率为( )。

A.13.2%

B.76.8%

C.17.2%

D.130.2%

答案:A

解析:负债率=年末外债总额/GDP= =13.2%,故A正确。

11.在现实中,进口的原产国和购自国、最终目的国与售予国之间有可能不一致,主要是因为存在着( )。

A.转口贸易

B.出口贸易

C.进口贸易

D.进出口贸易

答案:A

12.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我国2004年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04万公顷,森林面积17500万公顷,草原面积40000万公顷,按此可以计算出垦殖率为( )。

A.13.5%

B.18.2%

C.31.8%

D.73.4%

答案:A

解析: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3004/96000)×100%=13.5%

A正确。

13.一些城市定期监测和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这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属于( )。

A.环境压力指标

B.环境状态指标

C.环境反应指标

D.背景指标

答案:B

14.文盲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是( )。

A.总人口数

B.平均人口数

C.15岁及以上人数

D.16岁及以上人数

答案:C

15.统计分析指标设置有利于资料的取得,否则统计分析无从谈起,这是指指标的( )。

A.可行性

B.敏感性

C.全面性

D.系统性

答案:A

16.通货膨胀率是调整利率水平需要参考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当通货膨胀率超过5%时央行通常会加息。央行参照的这一评价标准是( )。

A.时间评价标准

B.空间评价标准

C.经验或理论评价标准

D.计划评价标准

答案:C

17.200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

A.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对比较

B.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差比较

C.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

D.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

答案:C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 内容:1、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2、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3、在实际工作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A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工业包括B、C、D.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以下15类门类: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

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 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二是服务部门。即其它14大门类 2、基本单位的分类 单位分为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梅列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基本情况:全区法人单位3780个,产业活动单位4311个,个体经营户13572个。 法人单位: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依法成立;第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下属的分支机构。例如:某某单位三明分公司等。 3、“四上企业”是如何划分的

2017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卷

2017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于学生的身高,性别,年龄,成绩的数据,其中属于定性数据的是( )。 A.身高 B.性别 C.年龄 D.成绩 2.如果想得到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应该采取的统计研究方法是( )。 A.概率抽样法 B.非概率抽样法 C.询问法 D.随机实验法 3.下面有关调查方法正确的是( )。 A.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的样本对总体有代表性 C.统计报表是全面调查 D.非概率抽样调查中没有抽样误差 4.利用线段的升降来描述现象变动与时间上变化相依关系的图形是( )。 A.直方图 B.条形图 C.环形图 D.折线图 5.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或出现频率最多的值,在定性数列中( )。 A.肯定没有众数 B.一般不使用众数反映集中趋势 C.只能有一个众数 D.不一定有众数 6.某单位2010年职工收入分布是:,到2016年其职工的收入分布变化为:,说明该单位( )。 A.2010年时大多数人收入很高 B.2010年时有些人收入很低 C.2016年时有些人收入很高 D.2016年大多数人收入比较高 7.有甲乙两个班同学统计学的考试成绩,甲班40人平均成绩80分,每个人与平均成绩总差异( )为3700分;乙班35人平均成绩81分,每个人与平均成绩总差异为3500分。则这两个班统计学成绩的差异( )。 A.甲班比乙班小 B.甲班比乙班大 C.甲班等于乙班 D.不能确定 8.假定一个拥有五千万人口的地区和一个拥有五百万人口的地区,居民年龄差异程度相同,用重复抽样方法各自抽取每个地区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样本平均年龄的标准误差( )。 A.两者相等 B.前者比后者小 C.前者比后者大 D.不能确定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其精确度将( )。 A.保持不变 B.随之扩大 C.随之缩小 D.无法确定 10.由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时,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这是满足了评价估计量标准的( )。 A.有效性 B.一致性 C.无偏性 D.同质性 11.在对一个总体比例进行区间估计时,二项分布可用正态分布近似估计的条件是( )。 A. B. C. D. 12.进行假设检验时,对于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检验概率值P值是( )。 A.H0为真的概率值 B.H1为真的概率值 C.H0为假的概率值 D.H0为真时,其可能为离群值出现的概率值 13.回归分析中的估计标准误差数值( )。 A.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越好 B.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越差 C.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差 D.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使用价值越小 14.Q为销售量,P为价格,当,,,时,派氏销售量指数是( )。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业务知识 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工作期限是指( )。 A.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B.搜集资料的时间 C.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D.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答案:A 2.有意识地选择几个城乡结合部地区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在本市的生活状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答案:A 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A.职工月工资总额 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 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 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数额 答案:C 4.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 )。 A.划分各组的数量标志 B.分组的组数

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 D.标志变异个数 答案:C 5.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50在第二组,80在第四组 答案:C 6.一个开口组距数列最大组的下限为600以上,其相邻组的下限为400,则该数列最大组的组中值应为( )。 A.500 B.650 C.700 D.800 答案:C 7.时点指标的数值( )。 A.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B.通常连续登记 C.时间间隔越长,指标数值越大 D.具有可加性 答案:A 8.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5%,实际增长9%,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A.4%

B.180% C.103.81% D.3.81% 答案:D 9.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答案:D 10.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标准差不等,若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差大的,代表性大 B.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大 C.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小 D.两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答案:B 21.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个体工商户若提供了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 B.5 C.3 D.1

最新初级统计业务知识义汇总

2010年初级统计业务 知识义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第五节国际收支核算 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应用 国际收支是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因进行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全部收支。中国国际收支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对外经济交易为对象,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对一定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货物、服务、收入方面的交易、无偿转让和资本往来进行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以及采取应对调控提供依据。它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并与资产负债存量核算衔接,在反映对外交易的过程和结果方面,是其他四大核算所不可替代的。 一、国际收支表 国际收支表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居民)和非常住单位(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特定时点上常住单位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状况,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由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存量变化。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基本结构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制定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四大部分,即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经常账户 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 A.货物 指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的货物和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以及商品退货等。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务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上述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的上述服务的支出。

2018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统计分析与写作含答案

2018 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统计分析与写作含答案 2018 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统计分析与写作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定时期工商税收入库数与同期GDP 之间的比值称为( B )。 A、税收收入弹性 B、宏观税负 C、税收比率 D、税收指数 2、经济税源调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和( C ) 三种。 A、普查法 B、抽查法 C、采访法 D、典型调查法

3、工业增值税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C )。 A、本期工业增值税税源增长率/本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增长率 B、本期工业增值税税源增长率/本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率 C、本期工业增值税税源增长率/本期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增长率 D、本期工业增值税税源增长率/本期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率 4、省以下各级国家税务局的税收计划管理权限是( D )。 A、按当地经济状况编制税收计划 B、执行当地人代会通过的税收计划 C、在上级下达计划的基础上可以作局部调整

D、全额落实上级税务机关下达的税收收入计划 5、对国税机关来说,重点税源监控一般以( A )为对象。 A、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B、增值税纳税人 C、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D、消费税纳税人 6、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被称为( B )。 A、GNP B、GDP

C、总产出 D、总收入 7、在税收统计调查中,重点调查特别适合于( D )。 A、税务登记情况调查 B、税收负担率调查 C、税收计划执行情况调查 D、税源调查 8、在统计分析方法中,( C )可以描绘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和趋势。 A、平均分析法 B、相关与回归分析法 C、时间数列分析法 D、统计指数分析法 9、税收会计的会计基础是( D )。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现金制 D、分段联合制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业务知识 (一)统计法规 一、基本统计法律规范: 四种形式: 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和统计行政规章。 二、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①统计管理体制应当是集中统一的;②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③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 2、保障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 ①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独立单设; 3、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①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②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③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 4、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①明确了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主体;②建立了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③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布的权限;④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开的方式;⑤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5、统计资料保密原则:

①依法保守国家秘密;②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③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④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受法律保护; 三、统计管理体制 1、统计体制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集中型;二是分散型; 2、统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统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主要表现在: ①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以双重管理为主(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统计工作岗位;部门统计系统);②经费管理方面:分级负责,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③业务管理方面: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实行统一的统计标准;对统计业务具有领导权或指导权)。 四、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 1、①统计机构分为: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 ②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型业务主管部门;一类是综合性业务主管部门。相应的,部门统计机构也分为这两类。 2、统计人员的职权,包括:①统计人员按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②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相关的问题询问相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相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五、统计行政许可制度 1、①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

2013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3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统计基本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 B.调查职能 C.咨询职能 D.决策职能 2.2013年12月31日,我国将进行()。 A.农业普查 B.经济普查 C.人口普查 D.工业普查 3.从抽样理论上讲,()是其他各种抽样方法的基础。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抽样 D.多阶段抽样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法统计调查报表法定标识的是()。 A.表号 B.表名 C.批准文号 D.有效期限 5.统计生产的个阶段是确定()。 A.统计调查内容 B.统计需求 C.统计指标体系 D.统计调查方法 6.我国统计单位不包括()。 A.法人单位 B.产业活动单位 C.个体经营户 D.住户 7.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A.单产业法人单位 B.单产业基本单位 C.多产业法人单位 D.多产业基本单位 8.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经济活动遵循()原则。 A.独立性

B.关联性 C.同质性 D.异质性 9.根据新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三产业不包括()。 A.农、林、牧、渔服务业 B.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C.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D.建筑业 10.某地区为了解当地工业企业用电情况开展调查,此调查的调查对象应为该地区内的()。 A.全部企业 B.每一个企业 C.全部工业企业 D.每一个工业企业 11.在计算粮食产量时,从1964年开始薯类折算成粮食的比例为()。 A.2∶1 B.3∶1 C.4∶1 D.5∶1 12.农业统计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调查。 A.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B.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C.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D.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 13.下列各项中,违反工业总产值计算原则的是()。 A.工业生产原则 B.终产品原则 C.收入法原则 D.工厂法原则 14.某工业企业3月份生产的成品在4月份销售给当地批发企业,这部分成品价值应计入4月份的()。 A.工业总产值 B.工业销售产值 C.新产品产值 D.工业中间投入 15.目前我国建筑业增加值通常是从()的角度计算的。 A.生产 B.支出 C.收入 D.成本 16.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与()之比。 A.地下总建筑面积 B.总建设用地面积 C.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2016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预测题八含答案

2016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预测题八含答案 1.如果某企业不服统计局的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应该由()向人民法院提供所主张的诉讼请求的有关证据。 A.人民检察院 B.监察机关 C.该企业 D.做出处罚决定的统计机关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此题中的被告即为“做出处罚决定的统计机关”。 2.2001年全国统计法执行情况大检查,是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关

于开展《统计法》执法检查的通知,由()联合组织的。 A.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 B.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家税务总局、司法部 C.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部 D.国家统计局、中组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 【答案】A 【解析】1989年、1994年、1997年和2001年由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联合组织了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 3.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既未申请复议,也未起诉,而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统计行政机关可以()。 A.依法强制执行 B.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起诉 D.与相对人协商解决 【答案】B 【解析】统计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经过审查后作出的复议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对复议决定必须履行。如果申请人对统计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统计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统计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①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②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的,由统计行政复议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多年统计执法实践经验,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为()。 A.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B.立案、调查、审批、结案

2018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资金流量核算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资金流量核算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资金流量核算 1.对一国或者一地区来说,当期国民可支配收入在用于最终消费后,如果其储蓄和投资不相等,就需要通过 D 来调剂。 A.非金融交易 B.黄金储备 C.国际储蓄资产交易 D.金融交易 2.以下不属于金融交易的是D A. 房产的购买 B. 购买人身保险 C. 企业向劳动者支付报酬 D. 股价下跌导致市值的损失 3.金融交易核算原则中不包括C A. 权责发生制 B. 取净值

C. 根据历史成本价格计价 D. 合并原则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 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只有债权人没有债务 B. 通货是发行机构的负债,持有者的资产 C. 证券是持有者的资产,发行者的负债 D. 保险专门准备金是保险公司的资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是公司的资产 B. 上市公司购买股票是公司的负债 C. 发行股票应记录在该部门的来源方 D. 负债记录在该部门的使用方 6.A机构花费3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B公司的3万股股票,一段时期后由于B公司股票上升为10.5元/股,故A机构抛出股票。为此,在资金流量表上记录A机构金融资产减少数额应为A A. 30万元 B. 31.5万元 C. 1.5万元 D. 视情况而定 7.下列项目中属于金融资产变化的是B A.非金融各部门贷款的净增加 B.非金融各部门存款的净增加 C.某上市公司新发行股票 D.某保险公司收到的保费收入 8.以下项目中不属于金融资产类别的是BCE A. 通货和存款 B. 电子货币 C. 无形资产 D.贷款 E.存货

2019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义精品文档20页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第五节国际收支核算 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应用 国际收支是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因进行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全部收支。中国国际收支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对外经济交易为对象,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对一定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货物、服务、收入方面的交易、无偿转让和资本往来进行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以及采取应对调控提供依据。它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并与资产负债存量核算衔接,在反映对外交易的过程和结果方面,是其他四大核算所不可替代的。 一、国际收支表 国际收支表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居民)和非常住单位(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特定时点上常住单位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状况,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由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存量变化。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基本结构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制定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四大部分,即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经常账户 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 A.货物 指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的货物和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以及商品退货等。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务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上述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的上述服务的支出。 C.收益 包括职工报酬(即劳动者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贷方表示我国获得的收益,借方表示我国对外支付的收益。 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项下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 D.经常转移 包括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项目,既有货物形式,又有资金形式。经常转移分为政府间的经常转移和其他部门间的转移。贷方表示我国从国外获得的无偿转移,借方反映我国向国外提供的无偿转移。 政府指接受或提供捐赠的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 其他部门指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以外的其他部门或个人。

统计业务知识模拟试题

2010年统计业务知识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以下关于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人单位属于机构单位 B.产业活动单位相当于基层单位 C.一个法人单位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D.一个产业活动单位不一定隶属于一个法人单位 答案:D 2.( )表示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消耗的各产业部门提供的原材料、服务等中间产品投入量。 A.直接消耗系数 B.完全消耗系数 C.列昂惕夫逆系数 D.影响力系数 答案:A 3.下列消费不属于居民消费的内容有( )。 A.住房 B.购房 C.卫生保健 D.水电煤气

答案:B 4.非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的基本计算方法是( )。 A.按营业(或业务)总收入计算 B.按销售价值减去购进价值计算 C.按服务收入减去相关支出和费用提取计算 D.按各种经常性费用支出加固定资产折旧计算 答案:D 5.以下项目中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的是( )。 A.劳动者报酬 B.生产税 C.财产收入 D.所得税 答案:D 6.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可比价GDP/报告期现价GDP B. 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可比价GDP/基期现价GDP C. 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现价GDP/报告期可比价GDP D. 国民经济综合物价指数=报告期现价GDP/基期现价GDP 答案:C 7.2005年末,流通中的货币(现金)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1.9%,这表明当年( )。 A.信贷资金收入大于支出 B.有货币净投放 C.信贷收支差表现为借差 D.信贷收支差额通过回笼货币达到消解 答案:B 8.以下各种利用外资方式中,不形成我国外债的是( )。 A.对外借款 B.外商直接投资

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

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试卷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统计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B .统计分组的设计 C .收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 D .统计力量的组织和安排 2.统计设计人员在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时,应考虑最基础的变量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将来用于分组的( )。 A .派生指标 B .综合指标 C .标志指标 D .核心指标 3.统计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分析必须要用数字说话。在用数字说话时不应( )。 A .调用统计表来表达数字 B .使用统计图来说明数字 C .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表现数字 D .用数字来描述问题 4.以下四种关于政府统计组织职责说法其中一种不正确的是( )。 A .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B .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C .实行统计监督 D .开展统计考核 5.以生产设备为记录对象的产品生产过程原始记录,一般不适用于( )。 A .生产周期短的产品生产过程 B .使用热力设备的产品生产过程 C .使用化学设备的产品生产过程 D .使用大型机械设备的产品生产过程 6.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单项原始记录的是( )。 A .原材料入库单 B .会计分录 C .产品入库单 D .产品质量检验单 7.统计台账是根据统计整理和分析的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按照( )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循序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 A .产品 B .工序 C .时间 D .车间 8.根据统计台账的功能目的,它可以分为用于汇总资料的台账和用于( )的台账。 A .积累历史资料 B .开展成本核算 C .记录生产经营情况 D .进行科学管理 9.企业统计人员在设置企业内部报表时,应注意掌握两个原则:一是满足企业需要和国家需要相结合;二是( )。 A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标准和分类目录 B .表种和内容力求精简 C .尽可能直接使用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格式 D .相关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与国家统计制度保持一致 10.下列采集数据的方法中,不属于采集原始数据方法的是( )。 A .入户访谈法 B .邮寄询问法 C .探索性调查 D .电话询问法 11.在一份调查问卷中有下列几个问题,其中不符合问卷设计原则的是( )。 A .你是否结过婚 B .如已婚有几个孩子 C .你家住房建筑面积是多少 D .你家去年人均收入是多少 12.下列各种统计图形中不属于几何图的是( )。 A .立体图 B .平面图 C .统计地图 D .条形图 13.如将某一指标的当前状态数值除以上年同期状态数值得到的增长速度在习惯上称之为( )百分比。 A .年度增长 B .环比增长 C .同期增长 D .同比增长 14.用指标的当前状态数值除以上期水平数值得到的数值是该指标的( )。 A .增长速度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发展水平 15.如果一个指标S 是由A 、B 、C 三个因子的乘积而成,上期和本期数据分别为 和 ,现要分析因子A 对S 指标相对变动的影响,则应选择公式( )。 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统计学基础》考试大纲

高纲143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871统计基础 南京农业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统计基础》是以社会经济总体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定量方法论。统计作为一种实践工作,普遍存在于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因此,统计知识是农村经济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认识工具和业务基础知识。本课程是江苏省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现已开考的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乡镇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学好《统计学基础》,将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后开设的管理类课程如: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农业统计学等涉及的定量分析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共分10个项目(章)。项目1,统计概述,介绍统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项目2,介绍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法;项目3,介绍统计资料整理方面的基本实务知识;项目4至项目8,介绍通用的社会经济统计原理和方法。项目9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项目10,介绍Excel及其在统计中的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和从事统计实践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统计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有一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具体要求为: 1.系统掌握《统计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方法,特别要注意上下章节在知识点上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联系。 2.《统计学基础》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学员们在学习时,既要掌握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做到会正确计算;更要掌握不同统计指标的意义、作用和应用原理,做到会正确使用这些统计指标来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 3.本课程既有大量的统计学概念,又有许多统计计算方法,技术性强。学员们在自学时要注意认真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必须认真完成各项目(章)后附的“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通过解题和答题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4.本课程涉及到计算器的使用。学员们除了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掌握利用计算器开高次方根、求对数或反对数、利用计算器中的数理统计功能直接求得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值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统计学基础是经济和管理类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将使统计认识不断深化、统计分析的质量不断提高;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基础,统计分析必须根据政治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规律来认识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解释具体现象的数量关系;各部门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与统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是学好统计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项目1 统计概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统计的起源和发展、统计学的含义、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学习要求 正确理解统计的含义,了解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统计学的性质。理解统

2010统计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学习指导电子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1039934.html,/ 统计业务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学习指导(书) 《统计法规》 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 一、统计法的基本含义 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 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二、统计法的特点 统计法具有两个特点: 1.统计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2.统计法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 三、统计法的作用 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2.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灵魂。完善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制度,是此次统计法修订的重中之重。 第二章基本统计法律规范 复习要点 根据法律规范效力的不同,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一、统计法律 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目前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是l983年12月813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该法律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 进行了修正。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统计法律具有两个特点。 二、统计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该行政法规于l987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2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0年6月2日由国务院批准做出第一次修订,2000年6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对其作了第二次修改。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 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四、统计行政规章 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

2018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统计分类标准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统计分类标准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统计分类标准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概率P=0,则表示B 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 3.抽签的方法属于D 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二级抽样 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B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等级资料D分类资料E有序分类资料 5. 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 治疗人数8 23 6 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D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D有序分类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

6.样本是总体的C A有价值的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E典型部分 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 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E以上均不对 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C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B 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责任事故E以上都不对 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D A对照的原则B随机原则C重复原则 D交叉的原则E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统计学基础自考121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统计基础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统计基础》是以社会经济总体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定量方法论。统计作为一种实践工作,普遍存在于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因此,统计知识是农村经济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认识工具和业务基础知识。本课程是江苏省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现已开考的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乡镇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共同的基础理论课。学好统计基础,将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后开设的管理类课程如: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农业统计学等涉及的定量分析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共分10个项目(章)。项目1,总论,介绍统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项目2,介绍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法;项目3,介绍统计资料整理方面的基本实务知识;项目4至项目8,介绍通用的社会经济统计原理和方法。项目9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项目10,介绍Excel及其在统计中的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和从事统计实践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统计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有一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具体要求为: 1.系统掌握《统计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方法,特别要注意上下章节在知识点上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联系。 2.《统计学基础》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学员们在学习时,既要掌握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做到会正确计算;更要掌握不同统计指标的意义、作用和应用原理,做到会正确使用这些统计指标来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 3.本课程既有大量的统计学概念,又有许多统计计算方法,技术性强。学员们在自学时要注意认真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必须认真完成各项目(章)后附的“思考与应用技能训练”,通过解题和答题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4.本课程涉及到计算器的使用。学员们除了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掌握利用计算器开高次方根、求对数或反对数、利用计算器中的数理统计功能直接求得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值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统计基础是经济和管理类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将使统计认识不断深化、统计分析的质量不断提高;政治经济学是社

统计业务知识习题

统计业务知识习题 一、单选题 1、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C)。 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汇总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2、统计设计按工作阶段可分为(A)。 A.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 B.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 C.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 D.整体设计和单阶段设计 3、统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A)。 A.统计调查 B.统计设计 C.统计整理 D.统计汇总 4、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C)。 A.统计报表和专业调查 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C.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D.定期与不定期调查 5、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 A.统计报表制度与专业调查 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C.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D.定期与不定期调查 6、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块水田,测算其水稻产量,研究该地区的水稻生产的经验,这种调查属于(B)。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全国人口普查是(C)。 A.重点调查 B.经常性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典型调查 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B)。 A.填报单位 B.调查单位 C.调查对象 D.统计报表 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内容的承担者是(C)。

A.填报单位 B.调查单位 C.调查对象 D.统计报表 10、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A)。 A.填报单位 B.调查单位中华考试网 C.调查对象 D.统计报表 11、在大型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B)。 A.大型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B.大型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 C.所有大型工业企业 D.每个大型工业企业 12、为了搜集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资料,则调查对象是(D)。 A.所有工业企业 B.每个国有工业企业 C.该地区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 D.该地区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 13、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A)。 A.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B.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 14、按标志的特征分组,统计分组可分为(A)。 A.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 B.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 C.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 D.品质标志分组与复合分组 15、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 A.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中?华考?试网 C.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D.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 16、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C)。 A.交叉 B.不等 C.重叠 D.间断 1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 )。 A.50 B.510 C.500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讲课稿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 内容:1、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2、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3、在实际工作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A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工业包括B、C、D.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以下15类门类: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

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 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二是服务部门。即其它14大门类 2、基本单位的分类 单位分为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梅列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基本情况:全区法人单位3780个,产业活动单位4311个,个体经营户13572个。 法人单位: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依法成立;第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下属的分支机构。例如:某某单位三明分公司等。 3、“四上企业”是如何划分的?

统计“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零售业企业、住宿业企业、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上下的划分是按照企业规模来进行统计范围划分的。不同的时期,规模上下的内涵有所不同。2011年定期报表起,规模以上的工业统计范围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原来是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 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 限上批发业是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 限上零售业是指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 限额以上餐饮业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经营餐饮活动的法人企业。 限额以上住宿业: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住宿企业。 如果一家限额以上企业,既提供餐饮服务,也提供住宿服务,统计上就按照哪一类型的服务营业收入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