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概论考试资料

普通语言学概论考试资料
普通语言学概论考试资料

1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2语言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3语言的离散性:指每个单位有独立的存在,彼此不想混淆 ,保证单位的自由拆装

4符号:就是人们约定的,代表某种事物的标记,包括象征和狭隘的符号

5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任意性和线条型是其特点

聚合关系

6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7元音: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8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的音叫辅音。

9音标: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就叫做音标

10国际音标:一符一音,一音一符,一个音标记录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

11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通过语素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12超音质音位: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的音位都是超音质音位。

13音位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成员是该音位的不同变体;同一音位中的两个或几个变体可以在相同的条件(语境)下出现,但是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样的变体便是自由变体;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有互补关系,这些变体便是条件变体。

14语流音变:说话时音位和音位之间能够互相影响而使前音或后音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语流中,所以叫做“语流音变“,又叫”联音音变“;其中可分为同化:异化:弱化:加音:脱落:换位:

15语调:语调是全局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在表现句子类型方面其了很大作用,语调也是句子的必要标志,没有一定的语调就不可能成为句子。

16语素: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说它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物。

17语素变体 : 分为语音变体和语义变体,有些语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语音(包括音质,声调,轻重音等)可能不同,由此形成互补关系。在语音方面形成互补关系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的结合体往往便是同一语素的语音变体。语素在词义方面也有变体,同一语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语义也可能又一些变异,这就是语素的语义变体。

18词: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语言单位。

19词根语(孤立语):它指那些没有或者缺乏词的形态变化的语言,这种语言主要利用词序和虚词作为语法手段

20语义: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语义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也是理性意义,二是情感也就是非理性意义。

21词义:词有两方面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一般所说指的是词汇意义

22词的原生义:根据此所指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概括出来的词义,是这个词的第一个原生义。

23句义: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1)词所指称的事物和和这事物所组成的关系;说话人对着写事物及其关系的总的态度。

24方言: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比如北京话,广州话等都是现代汉语的方言。

25地域方言:社会人口的分布又一定的地域范围,因此任何一种语言也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在每一个语言地域分布的不同部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变异,不同于其他亲属方言。这种有变异的地域性方言称为地域方言。

26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就被称为“社会方言”。

27直接言语行为 :直接说出施为性行为要达到的目的。

28间接言语行为:采用某一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完成另一种行事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

29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在交际活动中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指上下文、前后语;非语言因素指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自然环境、民族风俗、时代背景,以及谈话双方的身份、地位、修养、习惯等方面。

30上下文语境:词,短语,句子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31预设:广义而言,预设是说话和写作时假定对方已知的信息.

32语言演变:是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消亡,有时导致语言系统变得与原来的语言33亲属语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为亲属语言

34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指个人或语言集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35语言的同化: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民族的同化而产生的一种言语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用的交际攻击,其他语言因不在使用而逐渐消亡

36文字 :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37表音文字:标记语言声音的,利用一套字母来来标记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的文字体系,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两种。

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答:在功能开放方面:动物传递的信息固定有限,是封闭的系统。而人类的语言是开放的系统,能够传递的信息无限的丰富。

在构造方面;人类语言具有远非动物语言所能其及的合理,灵巧的构造。人类语言的构造具有任意性,离散性,层级性的特点。而动物只包括一套相区别的本能的反应。

在习得方面,动物的语言是与生俱来的,不用学习,人类的语言都要经过传授才能习得。

人类语言的特点: 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别的声音符号体系;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在没理由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语言的符号性:特点一:任意性。同一符号在不同地域表现不同,即其象征意义与本身无关。特点二:强制性。当两者一旦确立了关系,形成一个稳定的符号,就不能随意更改了,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任意性与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特点三:可重复使用性。利用有限的符号完成无限的交际。

语言的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层级性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从语言的组成规则来看,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称“音位层”,上层是称“符号层”其奥秘在于以少驭多,即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语言的组成规则,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结构中的每个词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词组合,又可以和别的词语替换的两种关系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一个纲,语言装置就是靠这两种基本关系运转的。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人与人交流主要靠语言来维持,语言使人们能够相互沟通,彼此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所以语言的第一功能便是充当社会的交际工具。

2除了语言人们还使用其他交际工具,诸如文字,旗语,文字等,还有人的表情和动作。但是这些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们都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可以单独完成一些交际任务。补充语言的不足。

语言的思维功能:1语言是认知的伴侣: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概念,这些概念就必须依靠确切的词语把它固定下来、储存起来。而语言起着固定认识成果的作用

2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不是唯一工具):思维统指着大脑的意思活动,它和语言的两种独立的现象,但有密切的关系。伴随着说话的思维都有语言的参与。

3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交际的内容——认识·思维的成果——就是信息。信息交流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而语言就是信息的载体。

语言的构造:以语音为形式,以语义为内容,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语言的机制:1、预设机制 2、排除机制 3、补偿机制 4、多余机制 5、类推机制

对称机制 7、经济机制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1从受阻碍与否看: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辅音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阻碍才能通过口鼻,因而气流较强。2从紧张程度看: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均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的时候,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紧张。3气流强弱看: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4从响亮程度看:发元音时,声带要振动,比较响亮,发辅音时,声带有的振动,有的不振动。

语音的物理性质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在语音中具备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重指声音强弱,取决于振幅大小,也具备区分意义的作用。

音长即声音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在英语等语言中也区分意义。

音质又称音色,是一个声音的品质、特色,发音体、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而引起不同。

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室一种社会现象。这可以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举例)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组合时变得相同或部分相同。例如英语的legs(腿,复数)中的s本是清音[s],由于受前面浊音[g]的影响而变为浊音[z]。(与轻音浊化相似)

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组合时变成不同的音。如北京话:慢[man] + 慢儿[mar]→慢慢儿[mai mar]。“慢”的韵尾受后面鼻辅音[m]的影响,由鼻辅音[n]异化为元音[i]。(上声变调)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如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喇[lA] + 叭[pA]→喇?叭[la b?]“叭”里的清辅音[p]处在轻音音节里,弱化为浊辅音[b]。

(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

例:豆[t?u] + 腐[fu]→豆o腐[t?u f]。

(5)加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参见“啊”的变化

常见的语法手段(举例)

1词序:词序是利用词在短语或句子改变排列顺序;例:“人民中国”和“中国人民”同是修饰关系,但修饰

语与中心词变了,意义也变了。

2虚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般不表示词汇意义。如“把”“被”“但是”等虚词是粘着形式。

3构词后缀:如英语中的单复数

4内部曲折:是靠词根中元辅音的变化表达不同语法意义的手段。Build与built则是利用辅音的变化表示时态变化

5重音:重音位置的移动可以显示词的不同语法意义。

6声调:在许多语言里不只能区别词义,而且也是区别语法意义的手段。例:“好”上声是形容词,去声是动词

7重叠;重叠词根或整个词用来表示魔种语法意义。如;走-走走,等,表示加重程度的意思

8语调。是全局抑扬顿挫的变化,在表现句子类型至关重要,没有语调就不可能成为句子

9异根法:通过不同的词表现语法意义的变化,因为这些词根不同。英语中的比较级.

常见的语法范畴(举例)

(1)性;是根据不同的此为或虚词给名词等分出的小类,有着一套形态变化系统

(2)数:指通过语法手段表现出的事物的数量。分为单复数。汉语人称代词加“们”表示复数

(3)格;表示短语或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如英语的所有格形式

(4)时;是属于动词的范畴,表明句中谈到的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相互关键,英语中的时态(5)表示动作进行的持续与否的状态。“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了”表示完成;等

(6)人称。表明词所属的人或事物是说话人(三种人称)往往使用词汇手段区别。

掌握句子的结构分析、变换

一、分析:1要使分出来的成分都有意义,有一个成分没有意义,这种分析便是错误。例'坚强-的战士" 2切分之后各个成分相互之间意义上要能够搭配。例:一片大-好形势

3两个或多个直接成分搭配起来的意义应与整个结构的意义相等。例”大红-花“

二、变换:变换能否成立,主要应注意形势的平行性和意义的相关性在,这也是形势与意义的对应。

一方面:要求有一系列的句子或短语可以进行同一格式的变换,证明变换前后的句子是可行的。另一方面;必须对这种差别机遇语义方面的解释

举例说明语言的形态类型和句法类型

形态类型;

1词根语:它指那些没有或者缺乏词的形态变化的语言,这种语言主要利用词序和虚词作为语法手段。词根语有汉语,苗语,越南语等

2粘着语和屈折语。主要用附加语素或其他内部曲折作为主要手段。

3编插语;在这种语言里,句子语言的基本单位,离开句子无所谓词,词包含在句子里.

句法类型

语言还可以根据句法关系分出若干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主语(S)、宾语(O)、动词(V)三者之间的顺序划分的类型。可能出现的几种 SOV SVO VSO VOS OVS 前三种最为普遍。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顺序,不同语言也可以不同,因此也可以根据它进行分类。

理解成句的条件

首先它需要一定的词语。其次句子还要有一种特有的形式,那就是贯穿全句的语调——句调。这是句子同词或短语等建筑材料最重要的区别。再次句子所表达的完整意思还要同一定的现实相联系。一个句子只能表达一种现实情况。

义素分析: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歧义的离析:语言成分的借用:民族之间各种形式的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接触,从而导致互相借用成分,其中最普遍的是词语的借用,即借词。词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只有音和义都是从另一民族语言借来的词语,即音译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借词。

举例说明句中词义的选择和限制:1词汇意义的义素,如:“人类”“动物性”“生育关系”等; 2结构特征,或称结构意义的义素,如“施动”“受动”

3语义特征:如“工具格、地点格”。在进行分析时,词义用的是概念内容还是联想内容。

语言变异的分类:1 地域变异;语言的地域变异表现为地域方言,包括词方言,与之相对的有共同语和规范语言

2 社会变异;

3 功能变异;

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区别:1、书面语没有口头语那种因用声音作媒介而具有的伴随因素,没有那些丰富多彩的语气、语调;2、书面语只有采取复杂的句子结构、精心选择的词语、恰当的篇章结构来弥补它的不足。

3、书面语可以保存和传递,还可斟句酌字地力求准确,它的功能就与口头语有所区别。

语境的作用:1限定作用;调节作用;生成作用;确定作用;不足作用; 2语境是此意单一化;次往往是单一化,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只使用一个义项;已经是词意具体化:词义有概括性;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言语行为三分说:属性行为、施为性行为、事性行为

格赖斯合作四准则: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必须采取互相合作的态度,尽可能简明清楚地为对方提供真实的适量的有关的信息,即遵守所谓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它包括四条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

①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要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既不超出也不少于交际目的的需要②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③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④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

语言演变的原因:外因: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②社会会对语言提出新的要求,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③社会的联系交流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内因:①语言的交际职能与语言的结构体系间的矛盾推动着语言的发展演变;②语言和言语的矛盾推动了语言的发展演变;③语言体系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矛盾推动了语言的发展演变。

语言演变的特点:1、渐变性:语言中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2、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继承性

3、继承性

举例说明语音的演变:语音的演变是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某种语言的变化在同一时期里往往不易觉察不来。但是,如果把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加以比较,那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它们之间的明显的差异。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语言演变有用严格的规律。某种语言的语音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的有规则的演变现象可以概括成一些语音规律。例如汉语史上“浊上变去”就是一条语音规律。这里的“浊”是指“全浊”。语音

演变规律有三个特点:1、条件性。语音演变规律,要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2、时间性。3、地域性。二、语音演变的内容。音位系统的演变是语音演变的主要内容。其结果是音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变化。1、音位的聚合关系的变化包括音位的合并和分化。汉语中古音辅音音位按一般的说法有36个,到普通话已经减少到22个。2、音位的聚合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组合关系的变化。中古汉语的/ts、tsh、s/和/k、kh、x/这两组辅音位都可以出现在/i/之前,但普通话里没有这样的组合了。

举例说明词汇的消长:大致包括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和词语的替换几个方面。一、新词的产生。随着新事物和新观念的出现,必然要造一些新词来指称它们。创造新词的途径:1、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创造新词;2、旧词新用,例如汉语“时髦”一词,至少在汉朝就有了,是“亦是的杰出人物”的意思,在“孝弟出立,时髦允集”中。3、词义分化。二、旧词的消亡,在词汇的发展中,有新词的产生,也有旧词的消亡。例如汉语中“天子”“驸马”等词语都随着它们所称的事物的消亡从现代汉语中消亡了。三、词语的替换,即事物改名。就旧词被淘汰来说,这属旧词的消亡,从新词出现来说,属于新词的产生。例如清朝政府把“乌鲁木齐”改为“迪化”,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恢复原名。在各种语言中,消亡的词总比新产生的词少,因此,词的数量便越来越多。

举例说明语法的演变:语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也有极大的稳固性。语法中聚合规则、组合规则的发展、推类是语法演变的主要内容。一、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例如原始印欧语富于形态变化,据拟词,名词有三种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汉语缺乏形态,它的聚合规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特有量词;一是近现代出现了一些构词词缀和构形词缀;三是有了重叠法这种语法手段。例如:“匹”“张”“个”之类的词它萌芽于先秦,汉语在殷商时代还没有个体量词。古代汉语有“重言”,后人叫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字构成的词,如古诗“青青河畔早‘郁郁园中柳”,《尔雅-释训》主要是解释这种叠音词。二、组合规则的发展,语法的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变化,词序相当自由。汉语语法演变中的词序变化有1、宾语位置的变化,例如:先秦时代,在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组合规则,宾语位于动词前后都可以,例“我无尔诈,尔无我虞”。2、偏正结构中,大名和小名的位置的变化。以前“大名+小名”、“小名+大名”,现在一律“小名+大名”。三、语法演变中的类推。类推是指语言的某种语法规则的影响下,其他规则向这种规则趋同的演变。

语言成分的借用:民族之间各种形式的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接触,从而导致互相借用语言的成分,其中最普遍的是词语的借用,即借词。词是音义结合的统一体。只有音和义都是从另一民族语言借用来的词语,即音译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借词。还有仿译词、意译词、音译加意译词、音译加注、字母词、借形词等。除这些词外,语音个语法方面也有借用的现象。语音方面,主要表现为增加新的音位和新的音位组合关系的出现。语法的借用和受外族语法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增加虚词和出现新的次序等方面。

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所作的分类,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世界语言分为25个语系。首先根据亲属关系的有无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汉藏、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闪含、高加索等九大语系,如汉语、藏语、壮语、傣语、苗语等属于汉藏语系;印度语、波斯语、俄语、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都属于印欧语系。同一个语系又可以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分为若干个语族,如法语、意

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属于拉丁语族,英语、德语、丹麦语、瑞典语、荷兰语等属于日耳曼语族。印欧语系分布最广,使用最多。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1、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因此,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世界上可以存在没有文字的语言,但绝没有无语言作为基础的文字;

2、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

3、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此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文字的作用:

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文字的发明可以更好地传承知识,充分发挥人类的潜力。

2文字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有史时代,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文字的创制开启了人类的历史。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了文字,人类不仅通过表音符号思维,而且可以通过表形表意文字来思维。文字使思维有了表象。

4、文字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扩大其作用。

5、文字并不只是消极地充当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且能积极地促使人类的思维更加精确,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的发展。

6、文字是学习语言的工具,通过文字可以学习古代语言和外语。

文字的改革: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字改革,其方式、内容是不同的,可分为三种方式:1、文字类型的更换;2、表音字母的更换;3、文字的调整和改进

①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②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

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

③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

音文字。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范围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 1. diachronic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also known as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up to the present. 2. arbitrariness Language is arbitrary for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semblance to their mean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linguistic signs and their meanings is a matter of convention, and conventions differ radically across languages. 3. langue According to Saussure,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s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It can be thought of as the generalized rules of the language that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seem to abide by. 4. competence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abstract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According to him, anyone who knows a language has internalized a set of rules about the sequences permitted in his language. This internalized set of rules is termed as a person's competence. 5. morpheme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meaning is traditionally called morpheme. The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unit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content, a unit which can not be divided without destroying or drastically altering the meaning. 6. Morphology Morphology studies morphemes and their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y they combine in word formation. So it 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7. Semantic triangle According to Ogden and Richard's semantic triangle,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or between the symbol (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the word, the sentence) and referent ( the object in the world of experience). The link is via thought or reference, the concepts of our minds. 8. Lingua franca Lingua franca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a language that serves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of speakers. 9. componential analysis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 way to analyze lexical meaning, and i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a lexical element in terms of semantic components. 10. Cooperative Principl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was proposed by Paul Grice, under which there are four maxims: the maxim of quantity, the maxim of quality, the maxim of relation and the

00541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 复习题 (课程代码 00541) 、单项选择题 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 【 】 A . 乔姆斯基 B . 索绪尔 C . 布隆菲尔德 D . 洪堡特 2. 中国将传统的音韵、文字、 训诂、虚词等研究统称为 【 】 A .小学 B .经学 C .语言学 D . 文字学 3. 音高主要决定于 【 】 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 ?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 .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4. 汉语普通话的j 1 su cn j 1(计算机)可以切分岀的音素数量为 【 】 A ? 3 个 B ? 6个 C .7 个 D . 8个 5.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可以将拼音 b 和p 区分开来的区别特征是 [ 】 A .送气与不送气 B . 清音与浊音 C .双唇音与舌面音 D . 塞音与塞擦音 6. 北京话中将“慢” [man]+ “慢儿” [mar] 读作“慢慢儿” [mai mar] 属于语流音变中的【 】 A .同化 B 异化 C .弱化 D .脱落 7. 下列不是成语的是 【 】 A .过河拆桥 B .风风火火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爱屋及乌 8. 在汉语中管某种东西叫“书 sh u” 英语中叫“ book ”, 这反应了语汇在产生时的【 】 A .理据性 B 普遍性 C .任意性 D . 民族性 9. 下列属于借词的是 【 】 A .尴尬 B 看好 C .拜会 D .袈裟 10 .下列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 】 A .体 B .态 C ?数 D ?时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名句,它至今仍被人广泛引用,且理解起来不大费 力, 这是由于语言的 【 】 A .抽象性 B .递归 性 C .系统性 D .稳定性 12 .词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 A .通俗意义 B 非通俗意义 C .理性意义 D 非理性意义 13. 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 , 这种分类是 【 】 A .句子的句型类 B .句子的句式类 C .句子的功能类 D ?句子的繁简类 14. “天气凉了”和“这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是 【 】 A ?冋音关系 B .多义关系 C .同形关系 D ?同义关系 15. 文字起源于 【 】

【2018-2019】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一: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X—201X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业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指音和义的结合是任 意的,没有必然的联系,由社会约定 俗成。例如汉语用[su]表示“书”,英语用[buk]表示“书”。 2.音位的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例如汉语南京、武 汉等地的方言的“南”,nan和lan可以自由替换,n和l在这些方言中就是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3.句法同义---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相近的结构意义。例如“我打破了杯子”、“我把杯子打破了”、“杯子 被我打破了”这几个句子就具有相同的意义。 4.意音文字---就是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文字体系,一个 字中既有表意成分,又有表音成分。汉字就是意音文字,如“蚂”,左边表意,右边表音。 5.亲属语言---就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例如法语、意大利语共同来自拉丁语,就是亲属语言。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就是共时语言学。 2.“小猫钓鱼”这个句子中的“小猫”、“钓”、“鱼”分别可以用“小鸡”、“吃”、“虫”来替换,这三组词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聚合关系)。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词汇 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音位的自由变体 有些音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不受前面其他音位的影响,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 3,语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是心里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4,自源文字 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 5,同化和异化 同化现象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儿而又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的趋同现象;异化现象,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6,黏着语 没有词的内部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的语言类型 7,语音 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定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他的社会功能 8音质音位 以因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音位 9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10仿意词 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译成本民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与外语一一对应 12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13符号 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它的作用是指称社会现实现象 14,小学 中国传统文学又称小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它们是围绕解释和解读先秦典籍展开研究的,因此又被称为经学的附庸 15,言内意外 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留下的一些意义空白或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种说法中,或用一种意义采用不同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 16文字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一个的字,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17国际音标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不带民族特色。它的制定原则是: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单选题 ) 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本题 2.0 分)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 D、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单选题 ) 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u, ε] B、[α, Λ] C、[α,y] D、[o, a] 3.( 单选题 ) 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k, 1] B、[p, k] C、[p, n] D、[t, v] 4.( 单选题 )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A)(本题 2.0 分)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5.( 单选题 ) 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 ,“我的”发音是 [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本题 2.0 分)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6.( 单选题 )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C )(本题 2.0 分)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心理属性 7. ( 单选题) 英语“ students”中的“ -s”是 ( C)(本题 2.0 分)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8. ( 单选题) 从词的构造方式看, 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本题 2.0 分)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9.( 单选题 ) 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 (A )(本题 2.0 分)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0.( 单选题 ) 下面词组中 ,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D)(本题 2.0 分)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导言部分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语言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各类语言学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专语语言学下面可分汉语语言学(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汉语史等)、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等等,普通语言学下面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等。 四、语言学流派 比较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主要有: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学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请浏览《语言学网络课件》中的“望远镜”板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章需要明确的要点是:第一,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第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弄清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内涵,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2.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本节其它一些问题可一般了解:一、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二、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四、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有三大要点:语言是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次性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指称现实现象。如: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注意语言符号同一般符号的区别。 2.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弄清楚语言层级,各个层级的构成及其特点,以及语言二层性的核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比如音位和音位、词与词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也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表语义的助词,这属于()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 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 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C A.传统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B A.音渡 B.音素 C.音位 D.音节 5.[p‘]的发音特征是A A.双唇送气清塞音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D A.[i,u] B.[e,o] C.[A,y] D.[?,a] 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D A.节律重音 B.语法重音 C.固定重音 D.强调重音 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C A.单纯词 B.派生词 C.复合词 D.简缩词 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C A.笼子 B.鸽子 C.瓜子 D.日子 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 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 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是组合,不是成分 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 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 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 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 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C A.理性意义不同 B.语体色彩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语气意义不同 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C 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 B.你去请他比较好 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 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 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B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A A.正字法改革 B.字符类型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专用笔记(老师画的重点-自己整理的)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1 Why study language? 1. Language is very essential to human beings. 2. In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should know. 3.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we need to study language scientifically. 1.2 What is language? 1.3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can be called design features which can distinguish human language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1.3.1 Arbitrariness 1.3.2 Duality 1.3.3 Creativity Creativity means that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Recursiveness refers to the rule which can be applied repeatedly without any definite limit. The recursive nature of languag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endless sentences. 1.3.4 Displacement 1.4 Origin of language

《语言学概论》期末B卷 答案解析

丽水学院 —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卷答案(B卷)课程语言学概论使用班级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空格,每空格1分,共14分) 1.在中国,早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汉字的字义、字音、字形进行的,产生了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三个分支,统称为“小学”。 2.被尊称为“19世纪的亚里土多德”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预设的概念,他的理论被公认为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3.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3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4.语言的变异可以分为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和功能变异等3类。 5.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道德哲学家奥斯汀,他认为,语句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两层意义。 二、判断是非题:对的写“√”,错的写“×”(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肺是人类发音的动力站,声带是发音体。 (×)3.元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辅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4.超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或“非音质音位”。 (×)5.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b]和[p]是两个音位。 (√)6.福建“沙县县”简称为“沙县”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机制。

(×)7.词序和虚词是俄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8.语法手段中的“零形式”也表示语法意义。 (√)9.就其实质而言,语法规则表现的就是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10.湖南江永的“女书”体现了语言的性别变异。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②)1.语言符号的符号是: ①声音②文字③它所代表的事物④发音器官(④)2.我国青海五屯话是一种: ①皮钦语②洋泾浜③新美拉尼西亚语④克里奥尔语(③)3.合作原则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①奥斯汀②利奇③格赖斯④莫里斯(④)4.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异根式②重音③词缀④内部屈折(③)5.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正确的描述是: ①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②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③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④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④)6.俄语、汉语、日语3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①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②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③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④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③)7.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 ①阳光的温暖②马上开始

语言学概论试题

2.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是( ) A.语篇 B.句子 C.词组 D.词 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是前元音的一组是( ) A.[i, u] B.[a, ] C.[e,?] D.[ε, o] 4.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A.[f, s] B.[p, m] C.[n, l] D.[t,?] 5.下列关于语调和声调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语言只有语调而没有声调 B.有些语言只有声调而没有语调 C.有些语言既没语调也没有声调 D.所有语言都既有声调也有语调 6.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的总汇 C.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7.下列关于一般语汇总体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构词能力强 B.使用范围窄 C.产生历史长 D.大多很稳定 8.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 ) A.词的音节数量 B.词的语素数量 C.词的音形关系 D.词的地位用途

9.下列各组复合词中,构词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热情热烈 B.证明光明 C.口吃胆怯 D.悦耳柔和 10.语法规则的“系统性”是指( ) A.对语言的结构和成分进行类的概括 B.相同规则可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C.语法规则之间可以相互推导和解释 D.语法规则的发展变化过程十分缓慢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印欧语冠词可能的语法作用的是( ) A.区别名词的有定形式和无定形式 B.区别词语的名词形式和动词形式 C.区别名词的性的形式和数的形式 D.区别动词的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 12.英语“Mike take a taxi”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 ) A.性 B.数 C.格 D.态 13.下列词组不属于“向心词组”的是( ) A.参加比赛 B.田径比赛 C.认真比赛 D.比赛结束 14.下列关于语义民族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义上的民族特点并不明显 B.词的多义化不受民族特点的制约 C.不同的民族语言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并无差异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1参考答案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4、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1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 从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语言学首先深受哲学、逻辑学等历史悠久的人文学科思想方法的影响,后来语言学摆脱对传统人文学科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学科后,受到许多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比如,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观念和研究方法深受生物学的影响;20世纪初的语言结构思想与科学的整体论思想密切相关;生成语言学受数学、逻辑学影响;等等。与此同时,其他学科也开始从语言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观念。20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文学批评等都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一些学者甚至提出语言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另一方面,语言学又从未割断与传统人文学科的联系。语言学的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语言现象的独特性。语言既具有社会属性,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是贮存人类已有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依托。语言是联系人类主观世界和外在客观世界的中介,是认识人类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必要途径。所以说,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它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语言学需要并正在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 2、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满足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需求; (2)语言研究协同其他学科研究一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3)语言学研究为国家语文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3、语言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体现?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是人的各种行为的指挥中枢,也是人类语言思维能力的生理基础。人的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控制着语言功能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 语言系统的结构: 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 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 从自然属性出发: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 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 前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 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 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 4、"形态的定义? 答: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 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1)性; (2)数; (3)格; (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1)时; (2)体;

语言学概论考试B评分标准与答案

天津师范大学考试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B 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本大题共10 分)1.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2.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 3.历史稳定性(稳固性)全民常用性(全民性)构词的能产性(能 产性) 4、增添删除(删减) 5.渐变性不平衡性 6.清浊,舌位高舌位低 7.时位调位重位8.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圆展(圆与不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本大题共10 分)1.语音:2. 历史比较语言学: 3. 条件变体: 4. 性: 5. 方言词: 三、分析题: (本大题共30 分,每小题6 分) 1. 分析下列句法结构中歧义出现的原因并加以分化(6 分) A 爱慕的是小王:分化:别人爱慕的人是小王;小王爱慕的是别人。歧义出现的原因是 “小王”的施受关系不明。 B 王熙凤也不知道哪儿去了分化:别人也不知道王熙凤哪儿去了,王熙凤也不知道别 人哪儿去了。歧义出现的原因是“王熙凤”的施受关系不明。 C 修了一条乡村公路分化:把一条(坏了的)乡村公路修好了;修出(成)了一条乡村公路。 歧义出现的原因是“路”到底是表示结果还是表示受事关系不明。 D 这个灯笼挂了一天了 分化:这个灯笼已经挂上去了,挂上去的时间是一天。这个灯笼挂了一天了还没有挂上去。 歧义出现的原因是动词“挂”既有“持续”的语义特征,又有“完成” 的语义特

征。 2. 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列汉字注音(6 分)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答案略 3. 分析下列各词的结构类型,并指出各语素的性质:(6 分) 学员:附加式(派生词);词根+后缀。烟头儿:附加式(派生词);词根+词根+后缀。秋千:单纯词;双声词。 Returns:附加式;词干+词尾。blackboard :复合词;词根+词根。 抗菌素:复合词;前缀+词根+词根。 4. 下列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试将它们进行分类(6 分)印欧语系:西班牙语、波兰语、印地语、德语、意大利语;阿尔泰语系:哈萨克语、满语、蒙古语; 南岛语系:高山语;南亚语系:佧瓦语;闪——含语系:阿拉伯语汉藏语系:苗语。评分标准:错一项扣一分。 5. 用语音术语描述下列辅音(6 分)(1)[v] 唇齿浊擦音。 (2)[L] 舌尖中浊边音。 (3)[ts]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4)[p h] 双唇送气清塞音。 (5)[x] 舌面后(舌根)清擦音。 (6)[z] 舌尖前浊擦音。 四、简答题: (每小题10 分,本大题共30 分) 1. 请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区别(10 分)共时语言学,又叫静态语言学。它以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状态中的语言系统为研究对象,揭示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律,分析各种语言单位,描写语言规则,而不考虑时间的因素。 (3 分) 历时语言学,又叫动态语言学,它研究语言的历史发展,描写和研究语言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演变方式,研究这种演变在语言内部和外部的 原因。(3 分) 举例4 分,各举两个以上,分别得二分。仅各举一例,分别得一分。 2. 请简要回答洋泾浜与克里奥尔的区别(10 分) 洋泾浜是指某些与外族人接触较多的地区,因语言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2 分) 克里奥尔又叫混合语,指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包含不同语言成分的混合的自然语言。(2 分) 二者不同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