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性比较的实验方法2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比较的实验方法2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比较的实验方法2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活动性》的拓展性复习内容,承接前面金属活动性的规律的内容,也是在此内容之上的升华复习内容,对于巩固前面内容和认识后面金属与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规律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金属活动性内容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但对于多种金属或未知金属的活动性比较尚不清晰。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对于未知金属活动性判断的实验设计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归纳,能掌握两种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比较方法;

2、通过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掌握三种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方法;

3、通过科学探究过程,系统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方法;

【学习重难点】三种常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活动1

引:生活中,万千世界时刻发生着化学反应,有些异常美丽。下面请观看一段视频,思考视频中的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与什么因素有关。(1.5min)(金属活动性顺序)Q:你知道哪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填写在学案上。(3min)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入,激发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顾旧知,温故而知新。

活动2

T:同学们直接给了我一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这张表是科学家又是通过哪些实验方法得到的?首先来看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比较。

T:我为大家准备了两种金属:未知金属R和Cu,请大家独立思考,利用所给药品设计方案验证它们的活动性强弱。总结你说用到的判断方法,完成学案。开始!(2min)

T:个人力量是有限的,接下来请小组间相互交流,评价各自的实验方案,总结你们组选用了哪些方案。(2min)

T:好!讨论结束,请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并阐述判断依据。(6min)

板书

小提示:与氧气的反应。

T: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开始!(2min)

T:分享你们的实验现象与结论。(2min)

巩固练习,分享答案(2min)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比较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活动3

T:以上是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比较方法,三种金属活动性如何比较?提供三种金属:Mg、Al、Cu。小组间讨论,利用所给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时间5min。(可对比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比较)

T:小组展示:分享方案。

方案1:Mg/Cu+硫酸铝溶液

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已知。

板书:两金夹中盐。

T:还有吗?

方案2:硫酸镁/硫酸铜溶液+Al

板书:两盐夹中金。

T:还有盐酸未利用到。

方案3:Mg、Al、Cu+盐酸溶液。(6min)

板书

T:利用提供的药品验证猜想。(3min)

T:分享实验现象与结论。(2min)

巩固练习(2min)

总结:比较了两种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方法。(1min)

设计意图:活动任务升级,任务间环环相扣。学生已有活动二的基础,再来比较三种金属活动性,使知识形成完整的逻辑链,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板书设计】

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方法

一种金属:可与H比较两种金属:①与氧气反应三种金属:①与氧气反应

②与酸溶液反应②与酸溶液反应

③与盐溶液反应③盐溶液反应

(两金夹中盐、两盐夹中金)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对比实验,初步形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建立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意识。 (2)“真假黄金饰物”的鉴别,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具准备】 锌片、铁丝、铜丝、铝丝、CuS0 4溶液、AgN0 3 溶液、NaCl溶液、Al 2 (S04) 3 溶液、 试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置换反应的概念,现在让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P 11~P 12 实验,并记录好反应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什么问题?(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实验结果)【交流回答】

根据上述反应,同学们能否得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得出结论】 金属活动性:A1>Cu>Ag 【归纳总结】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同学们是否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什么有氢的位置,有何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何重要应用呢? 【交流回答】 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即不反应)。 【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知道:金属能跟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是否所有金属都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呢?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应满足什么条件?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仪器和药品完成下列实验探究活动: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活动与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溶液反应。 实验用品:锌片、铁丝、铜丝、CuS0 4溶液、AgN0 3 溶液、NaCl溶液、试管(若干) 实验要求:取3支试管,分别加人一小片锌片、铁丝、铜丝然后分别加人CuS0 4 溶液,AgN0 3 溶液,NaCl溶液,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学案

专题: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学案一、基础知识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并默写金属活动性顺序1 、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应用 ________ 金属必须位于 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应用一 金属与酸能否反应条件____ 或酸一般指________ ________ 单质金属必须位于盐中金属的置换反应________ 盐必须是金属与盐能否反应条件 ________ 金属不包含巩固训练:Ag+HCl= (4)K+CuSO、(1)= 14(2)Cu+FeSO= (5)Cu+Hg(NO)= 243(3)Mg+AgCl= (6)Fe+HSO= 422、下列金属跟酸能反应而放出氢气的是() A、Fe和HSO B、Ag和稀HCl C、Zn和HNO D、Al和浓HSO 43 224 3、不能由金属跟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A、MgSO B、FeSO C、CuSO D、Al(SO) 34 4 4 244、下列反应中由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A、Fe→FeClB、Cu→CuCl C、Ag→AgSOD、Fe→FeCl 3 2 4 2 2

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反应快慢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一铁块,烧杯内为某液体。在以下变化过程中,忽略液体和铁块体积的变化,请你判断。 (1)若液体液体为稀硫酸,随着反应的进行则弹簧秤示数如何变化 (2)若液体为硫酸铜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则弹簧秤示数如何变化 应用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将金属插入某盐溶液中,观察现象如果能将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说明插入金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金属表面是否有另一种金属析属的活动性较盐中所含金属的活动性强,否则相换反应出及溶液颜色变化)反 2、实验设计 3、注意事项 (1)两种金属(1)实验前必须打磨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或污①通用法: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物 ②特殊法:金属能否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及反应(2)做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一般用稀盐酸或稀速率硫酸,而不用硝酸或浓硫酸,且所用酸的种类、浓(2)三种金属:度和体积要相同①“两金夹一盐”:(3)在比较金属活动性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②“两盐夹一金”:用,如酸溶液或盐溶液的温度、浓度、体积,金属(3)对更多金属,可以用酸先分组,转化为上述的形状、表面积需保持一致。 两种情况再进行探究。

金属及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Li、Cs、Rb、K、Ra 、Ba 、Sr、Ca、Na 、Ac、La、Ce、Pr 、Nd 、Pm 锂、铯、铷、钾、镭、钡、锶、钙、钠、锕、镧、铈、镨、钕、钷、 Sm 、Eu、Gd 、Tb 、Y 、Mg 、Dy、 Am 、Ho、Er 、Tm 、Yb、Lu 、(H)、Sc、Pu 、Th 、Np 、Be 钐、铕、钆、铽、钇、镁、镅、镝、钬、铒、铥、镱、镥、(氢)、钪、钚、钍、镎、铍、 Uv、Hf 、Al 、Ti 、Zr 、V 、Mn、Nb、Zn、Cr 、Ga 、Fe 、Cd 、In 、Tl 、Co 铀、铪、铝、钛、锆、钒、锰、铌、锌、铬、镓、铁、镉、铟、铊、钴、 Ni、Mo、Sn 、Pb 、(D2)、(H2)、Cu、Tc、Po、Hg 、Ag、Rh 、Pd 、Pt 、Au 镍、钼、锡、铅、(氘分子)、(氢分子)、铜、锝、钋、汞、银、铑、钯、铂、金 总之元素周期表里金属性越是左下方越强,越是右上方越弱。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为旧称,现称为稀有气体)不算。 各种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对应金属的简单的,一般正价的离子氧化性从左到右递增(特殊:Hg2+0(即活动性低于氢)时,金属不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标准电极电势<0时,可与非氧化性酸反映。标准电极电势较小的金属可从标准电极电势较大的金属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后者。如金属锂在中性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为—3.045V,为活动性最强,而铜(+0.342V)、汞(+0.851V)、银(+0.7996V)、铂(+1.200V)、金(1.691V)都大于0,故一般不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非金属活动顺序 非金属是这样:因为非金属一般都是若干原子构成的分子,而分子是非金属常见形态,所以我这里排的是分子顺序表,比较实用: 氟〉氯〉氧〉溴〉氮、硫〉氢〉红磷〉碘〉碳〉砷〉硒〉硼〉硅 稀有气体:Xe>Kr>Ar>Ne>He 总之元素周期表里非金属性越是左下方,越是右上方越强。惰性气体不算。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的难易不同,题型各异。因此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可以由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决定。 2. 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 (2)酸应是具有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 (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 3. 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只生成二价亚铁盐。 (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还有要知道:金属制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且(溶液中,前置后,隔越远,置越先) 注意:必须是一种金属单质和一种溶液,其他不可以反应,如: Cu+AgC O3≠(Cu>Ag,但AgCO3不溶于水)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及思维导图

金属和金属材料讲学案 【本课思想导图】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仪器、药品及其它】 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点评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 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时整理。 活动探究 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 【知识共享】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的活动舞台。 【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 第二课时 【师生交流】要把“神舟”5号飞船(如图)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在这样快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可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7111869024.html,/newent/shzhwh/shzhwh.html)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并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与盐的反应。 2)掌握不同金属活动性顺序大小的判断方法及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的再现与深度学习,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与盐的反应。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 】 【复习导入】 新课导入 活动一 我会总结 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顾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归纳 Cu Hg Ag Pt Au 学生 【问题引入】我们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 直观 感知 序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问题? 问题 情景思考 【图片展示】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 小组 序? (金属与酸、与盐反应) 合作 讨论 交流 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 生 1. 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和产 梳 理生氢气的速度判断。 归纳 2. 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该 金属化合 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 极性 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引导学 生转化为个人的学习 能力 【 【

】 】 活动二 我会总结 活动三 【问题 2】判断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增减 思考 例题展示:将一定质量的锌分别加入下 小组 列溶液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何 合作 变化? 交流 ①加入 HCl 溶液 回答 ②加入硫酸铜溶液 ③加入硝酸银溶液 判断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增减: 学生规律:1、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增 梳理加。 归纳 2、金属 A+盐==金属 B+盐 相对原子质量金属 A >金属 B 时,溶液质量增加;相对原子质量金属 A < 金属 B 时,溶液质量减少。 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情况: 金属活动性顺序内容回顾,例题引导: 思考往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一 小组 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 合作 渣中只含一种金属,该金属是( ) 交流 A Cu B Ag C Fe 回答 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引导学 生发现 并总结 规律 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掌 握金属与混合盐溶液 【 【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含解析

专题分类: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2018枣庄)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解析: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即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含有银离子,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的锌离子,不一定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时,则滤液中不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银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和锌反应时,则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2018巴中)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 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A.XYZ B.XZY C.YZX D.ZYX 【解析】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Z>Ag>Y;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X>Z>Y。 3.(2018自贡)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金属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学案

《金属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学案 【复习要求】 1、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了解(镁、铝、锌、铁)等典型金属和氧气、盐酸、稀硫酸、某些盐溶液反应 3、通过金属与酸、盐的反应的特点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 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4、学会设计实验探究两种金属或多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 【学习过程】 一、合作互助来整理 1、学以致用 1、学以致用 3.15期间某地工商人员查获了一批假黄金。假黄金是黄铜,黄铜(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极为相似,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你能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工商人员鉴别真假黄金吗? 2、整理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____ Sn Pb (H) ____ __ Pt Au。 <置换反应> 由与反应,生成与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也是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想一想:铝的活动性比铁活泼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铁制品却比铝制品容易被腐蚀,为什么?二、典型题中学方法 <应用> 1、判断金属能否与酸溶液反应 练习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A.CuCl2B.ZnCl2 C.MgCl2 D.FeCl2 2、判断金属能否与某些溶液反应 练习2、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铜与硫酸锌溶液 (2)铝与硝酸银溶液 (3)银与氯化铜溶液 (4)镁与硫酸亚铁溶液 3、确定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练习3、有X Y 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的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X Y Z的金属活动顺序。 4、确定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的反应情况 练习4、向ZnSO4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则该滤渣中含有的金属是() A.Zn、Fe B.Zn、Cu C.Fe、Cu D.Zn、Fe、Cu 练习5、向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识点及专题复习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顺序大概是:由强到弱铯最强然后是稀土、钡、铷、再然后是钾〉钙〉钠〉镁〉铝〉铍〉锰〉锌〉铁〉钴〉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符号式为(从钾至金):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初中生应该掌握的··)。 1.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 (2)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 (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H2,其余金属则不能。 2. 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如把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最终没有单质铜生成 (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只生成二价亚铁盐。 (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还有要知道:金属只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且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如:锌粒与氯化亚铁和硫酸铜和硝酸汞的混合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硝酸汞,当硝酸汞被消耗完时,硫酸铜才与锌粒反应,同理,硫酸铜反应完后,锌才会和氯化亚铁反应。 还有,当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如:把打磨光亮的镁带,铝丝,铜丝一起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被消耗完后,铝才和硝酸银反应,铝反应完后,铜跟硝酸银反应注意:必须是一种金属单质和一种溶液,其他不可以反应,如: Cu+AgCO3≠ (Cu>Ag,但AgCO3不溶于水)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u + 2AgCl == 2Ag + CuCl2 B、Zn + 2AgNO3 == 2Ag +Zn(NO3)2 C、2Na + CuSO4== Cu + Na2SO4 D、2Fe +3CuCl2==2FeCl3 + 3Cu 2、将锌片投入下列盐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MgCl2 B、CuCl2 C、Ag(NO3)2 D、KCl 3、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 A、Fe2(SO4)3 B、CuCl2 C、AgNO3 D、Al2(SO4)3 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到足量的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则该金属是( )A、Fe B、Cu C、Ag 5、向CuCl2、ZnCl2、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A、ZnCl2、HCl B、FeCl2、CuCl2 C、CuCl2、HCl D、ZnCl2、FeCl2 6、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Zn (B)Mg (C)Fe (D)Cu 7、某工厂的废渣中混有少量的锌粉和氧化铜(其他的成分不跟酸反应),这些废与废盐酸接触时会形成污水,产生公害。若向污水中撒入铁粉,且反应后让铁粉有剩余,则此时污水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Fe2+ 、Cu2+ B、Cu2+、H+ C、Zn2+、Fe2+ D、Zn2+、H+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讲解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考点、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习题: 1.为验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它们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再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b>a>c B.a>b>c C.b>c>a D.c>a>b 2.将洁净的铁丝浸入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固体物质,这层物质是下列的 A.Zn B.Ag C.Ag和Zn D.Zn和Fe 3.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 滤,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 ..含有的金属是下列的 ( ) A Ag B.Cu C.Ag、Cu D.无法确定 4. 向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对滤渣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只有Fe和Ag B. 只有Zn和Ag C. 只有Ag D. 只有Fe 5.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

A.只有银 B.只有银和铁 C.可能含有锌 D.一定有银、铁、锌 6. 金(Au)、银(Ag)、铜(Cu)曾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我国有着悠久的金属货币历史和丰富的货币文化。下列关于金、银、铜三种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金、银、铜都属于不活泼金属 B. 单质铜可以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C. 黄铜(为铜、锌合金)貌似黄金,有人以此冒充黄金行骗,其真伪可用稀盐酸鉴别 D. 三种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金原子的>银原子的>铜原子的 1、下列各组金属中,活动性由弱到强的是() A、Cu、Fe、Zn B、Al、Mg、Zn C、Zn、Fe、Hg D、Mg、Zn、Al 2、下列各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是() A、锌和稀硫酸 B、铁和稀硫酸 C、铁和硫酸铜 D、铁和稀盐酸 3、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2的速率N>M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生成H2的质量M<N 4、、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铜和黄金,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观察颜色 B、称取质量 C、用磁铁吸引 D、插入稀盐酸中 5、下列物质中,不能有金属跟盐酸反应来生成的是() A、氯化锌 B、氯化铁 C、氯化亚铁 D、氯化镁 7、往CuO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时,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铁钉,片刻后取出,发现铁钉无任何变化。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已知:CuO+H2SO4===CuSO4+H2O)() A、不溶物一定是Cu,不含Fe B、不溶物一定是Fe,不含Cu C、不溶物一定含有Cu,也可能含有Fe或CuO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SO4和CuSO4,不含有H2SO4 8、金属插入溶液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 A、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B、锌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金属与盐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金属与盐2《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新 版)华东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2.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金属和酸反应的操作技能和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和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金属活动性性顺序,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实验的设计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学准备: 稀硫酸、锌粒、铝片、铁屑、镁条、铜片、带支管的试管、烧杯、橡皮管、导管、 钟表、氯化铝溶液、硝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托盘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研究不同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具有实际的意义。例如,在实验中,用活泼金属跟稀硫酸或稀盐酸作用制取氢气的反应,既不能太快,又不能太慢,必 须选择快慢适宜的反应,否则,就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怎样研究锌、铝、铁、镁、铜 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呢? 二、探究新知: 1.猜想假设: 思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金属的活动性表现在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速度快慢或能否跟某些盐发生置换反应 等方面。 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证实呢? 2.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

方案一: A.在一支带支管的试管内注入3毫升稀硫酸,将支管与导管相连接,并把导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 B.取一片表面光亮洁净的锌片,投入试管中,立即用橡皮塞将试管口塞紧。观察计算并记录30秒内烧杯里冒出水面的氢气泡数目。 C.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洁净的镁片、铝片、铜片和铁片,代替锌片重复以上实验。 D.比较上述这四种金属在30秒内的氢气泡数目,就可以知道这四种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相对快慢。 镁、铝、锌、铁,铜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顺序:镁;铝、锌、铁、铜(不反应)。 方案二: a把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然后取出,观察铁片表面是否发生变化,并用天平测出溶液的质量有无发生变化,如有,则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B.上述同样的方法,相同条件,尝试把锌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铝片插入Zn(NO3)2溶液,镁条插入AlCl3溶液,看它们的表面有无发生变化。这样就可知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得出结论: 结论:活动性顺序为:Mg>AI>Zn>Fe>Cu。 4.思维延伸: 然后,请分别用不同方案的学生简单表述自己的方法和结论,让全体同学在积极地探索过程中,很自然地得出结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能证实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都是:Mg>Al>Zn>Fe>Cu。 学生思考讨论:两种方案的结论是否一样?为什么?请分析原因? 讲述: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总结出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顺序。 板书: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国培计划”2011年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培训项目孝感学院培训班化学学员 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四号楷体,加粗)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四号楷体,加粗) 第1课时 姓名: 陈君 工作单位 : 监利县新建初级中学 二O一一年十一月

一、教材分析(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1.内容分析 本课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学生在之前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部分金属表现出的活泼程度的有所了解。 但是金属的活动性需要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本课时只安排学生重点探究金属活动性。对于几个化学方程式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先要求学生了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三、教案

四、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本课题中,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附件:学案(含答案) [知识疏理]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a)常温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 b)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 c)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 【结论】金属活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记录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很快、较快、较慢还是不反应),另用燃着的火柴试试气体可燃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与探究探究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复习要点梳理 1.金属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除汞是液体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中文名称一般都带有金字旁)。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密度和熔点高。铁、钴、镍等金属还具有铁磁性。金属普遍具有金属光泽,但金属粉末一般呈灰黑色。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通过不同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现象或人类冶炼金属的年代,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一些金属与氧气反应,例: 点燃 3Fe+ 2O2====== Fe3O4 △ 2Cu+ O2=====2CuO (2)一些金属与酸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例: Fe+ 2 HCl====FeCl2+ H2↑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但应注意: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由于浓硫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金属与其反应时,得不到氢气,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一些金属与盐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生成盐和新金属,例: Fe+CuSO4=FeSO4+ Cu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要注意:特别活泼 金属如K、Ca、Na等与盐溶液反应时,是先与水反应,故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 例如: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2Na+2H2O=2NaOH+H2↑ CuSO4+ 2NaOH====Cu(OH)2↓(蓝色)+Na2SO4 4.合金: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如生铁和钢等。合金属于混合物。一般地说,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因此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5.钢铁的用途和冶炼 (1)钢:钢是一种由碳和铁等元素形成的合金,质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机械性能好,可用来制作坚硬的汽车车身及制造刀具、量具和模具等,是最常见、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合金材料。 (2)金属冶炼: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炼铁的主要原理如下。 高温 Fe2O3+3CO======2Fe+3CO2

金属及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Li、 Cs、 Rb、 K、 Ra 、Ba 、Sr、 Ca、 Na 、Ac、 La、 Ce、 Pr 、Nd 、Pm 锂、铯、铷、钾、镭、钡、锶、钙、钠、锕、镧、铈、镨、钕、钷、 Sm 、Eu、 Gd 、Tb 、Y 、Mg 、Dy、Am 、Ho、 Er 、Tm 、Yb、 Lu 、(H)、 Sc、 Pu 、Th 、Np 、Be 钐、铕、钆、铽、钇、镁、镅、镝、钬、铒、铥、镱、镥、(氢)、钪、钚、钍、镎、铍、 Uv、 Hf 、Al 、Ti 、Zr 、V 、Mn、 Nb、 Zn、 Cr 、Ga 、Fe 、Cd 、In 、Tl 、Co 铀、铪、铝、钛、锆、钒、锰、铌、锌、铬、镓、铁、镉、铟、铊、钴、 Ni、 Mo、 Sn 、Pb 、(D2)、 (H2)、 Cu、 Tc、 Po、 Hg 、Ag、 Rh 、Pd 、Pt 、Au 镍、钼、锡、铅、(氘分子)、(氢分子)、铜、锝、钋、汞、银、铑、钯、铂、金 总之元素周期表里金属性越是左下方越强,越是右上方越弱。惰性气体(惰性气体为旧称,现称为稀有气体)不算。 各种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对应金属的简单的,一般正价的离子氧化性从左到右递增(特殊:Hg2+0(即活动性低于氢)时,金属不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标准电极电势<0时,可与非氧化性酸反映。标准电极电势较小的金属可从标准电极电势较大的金属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后者。如金属锂在中性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为—3.045V,为活动性最强,而铜(+0.342V)、汞(+0.851V)、银(+0.7996V)、铂(+1.200V)、金(1.691V)都大于0,故一般不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非金属活动顺序 非金属是这样:因为非金属一般都是若干原子构成的分子,而分子是非金属常见形态,所以我这里排的是分子顺序表,比较实用: 氟〉氯〉氧〉溴〉氮、硫〉氢〉红磷〉碘〉碳〉砷〉硒〉硼〉硅 稀有气体:Xe>Kr>Ar>Ne>He 总之元素周期表里非金属性越是左下方,越是右上方越强。惰性气体不算。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的难易不同,题型各异。因此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可以由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决定。 2. 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 (2)酸应是具有氧化性的酸,例如盐酸、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3)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 (4)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 3. 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只生成二价亚铁盐。 (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还有要知道:金属制与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且(溶液中,前置后,隔越远,置越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用品】 Zn、Fe、Cu 、CuSO4溶液、AgNO3溶液、试管、试管架等 【教学目标:】 1、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的化学现象。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有四种金属Zn、Fe、Cu 是否都能与酸反应,反应的快慢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 学生探究一收集证据 (友情提示):实验时注意各种金属质量大约相等,酸的体积大致相同,小组成员之间密切合作。 问题:上述不同的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探究讨论,小组交流,生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发现的Zn、Fe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Cu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通常我们把常温下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金属称为活泼金属,不反应的为不活泼金属。科学家进行了很多类似的探究实验,总结出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质疑激趣:教师演示铜板变银元 大家猜一猜铜板变银元的奥妙是什么? 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探究活动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 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 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常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常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Ba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Co Ni Sn (H) Cu Hg Pb Ag Pt Au 即:钾钡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钴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各种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对应金属的简单的,一般正价的离子氧化性从左到右递增(特殊:Hg2+Kr>Ar>Ne>He 总之元素周期表里越是左下方,越是右上方越强。惰性气体不算。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的难易不同,题型各异。因此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 1. 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 (2)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 (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其余

金属则不能。 2. 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只生成二价亚铁盐。 (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