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简介

越剧简介
越剧简介

越剧简介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是当地的一种说唱形式,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后来小歌班进军海和杭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文革”期间,越剧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受到了冲击,流传的范围大幅度缩减。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剧界经过一系列改革后,重新焕发了生机,浙江的“小百花”效应和上海的“红楼”现象造就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演员和编、导、音、舞、美专业人才,越剧在新时期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之路。

越剧发展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自全面艺术改革以来,不断繁衍出众多的艺术流派,它们犹如一朵朵绚丽夺目的奇葩,争奇斗艳,各具独特的色和香,装点着越苑的满园春色,使人们为之倾倒,为之陶醉,人们喜爱越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越剧拥有一批独树一帜的流派、专业和业余的演出经常有流派演唱会,观众中有许多人是某派迷,对某一流派格外喜爱,直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流派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

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其流派形成于60年代,上海越剧院作曲项管森在《越剧唱腔研究》中队当时著名的越剧演员唱腔特点作了分析,称之为“流派”,后来该稿被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定为“戏曲音乐讲义”油印成册,并在同行中流传。1964年,浙江的戏曲音乐专家——贺仁忠,芦炳容,周大风,陈献玉等,根据浙江著名演员自己独有的,又明显区于[上海六大流派]的唱腔风格,对外公布——浙江省有四大女小生越剧流派。即陈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宝花派,高爱娟派。以及浙派越剧男女合演中基本男调。

现今存在的流派有很多,袁派,尹派,范派,傅派,徐派,王派,戚派,陆派,吕派,金派,毕派等都是有其各自的特色,是越剧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由王文娟(工花旦)创立的王派是当今越剧比较突出且受欢迎的一个流派。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王文娟的中低音区音色浑厚柔美,在唱段的重点唱句中,则运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演唱时她以真声为主,吐字雅中显浓艳。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朴实中见华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调、多种板式组织为成套唱腔,细致而有层次地揭示人物内在感情的细微变化。《红楼梦·焚稿》中的“一弯冷月照诗魂”也是集中体现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这段[弦下腔]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转折,运用旋律高低起伏、节奏顿挫,赋予人物鲜明的音乐形象。至“如今是知音已绝”

的“绝”字,音调嘎然刹住,人物情绪猛然转折,从接着的“诗稿怎存”转入[正调流水],由于吸收了绍剧高亢奔放的音调轮廓,鲜明的节奏,唱腔显得悲怆、激愤。王文娟的甩腔极具特色,句幅较长,委婉曲折,情深意长。《孟丽君·游上林》是著名的王派唱段,风流皇帝察觉出孟丽君可能是女性,借邀她同游上林步步进逼。女扮男装的孟丽君则处处留神巧与周旋。为掩饰女性身份,增强阳刚之气,王文娟在唱腔中吸收了越剧著名老生吴小楼的某些旋律,唱法上也特别注重胸腔共鸣,喷口有力,吐字坚实,使音色变粗,音质变厚,这样很符合具体情境和人物身份。王派的流派传人有钱爱玉、周云娟、舒锦霞、单仰萍、洪瑛、俞建华、何炯华、王志萍、李敏、陈晓红、王桂萍、陈萍等。

总之越剧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艺术思想更加解放,艺术观在创作演出上,题材、风格更加多样化,二度创作更致力于吸收现代艺术的成果,进行大胆的探索。越剧在影响遍及全国的同时,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赢得盛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越剧在今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戏曲艺术欣赏 论文题目: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系别:戏剧影视学院 专业:戏剧影视导演 班级:导演1班 姓名:梁茵 学号:20140510107 任课老师:宋向阳 日期:2015年10月24日

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小时候,就听说过《梁祝》的故事,是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如今家喻户晓的凄美故事。在民间流传已经不止千年的《梁祝》,在戏剧舞台上的历史也有五六百年了,越剧版本的尤为世人称叹! 在第一场中,叙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小姐祝英台,非常渴望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争取,她想去读书,可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的,代表封建势力的父亲不同意,因此她设计使得自己女扮男装能去读书,在读书的途中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梁山伯.并结伴去书院读书,由于志趣相投便结拜为兄弟,这里为他们产生爱情埋下了伏笔,因为爱情是建立在有共同兴趣和爱好上的。看的是电影版本的越剧《梁祝》当中的布景相对华丽,且写实,祝英台一身美丽活泼的衣裳,台词彰显出祝英台向往自由的性格,而在初见梁山伯时,她已然当自己是男儿身,聪明伶俐且不怯场,勇敢过人,这些都成为了后来他俩相爱的铺垫。 往后,论梁山伯的才识,是有点察觉到祝英台女儿身的身份的,但却总是随意被祝英台糊弄过去,真让人在旁干着急,两人的走步,情之真切,暗示了很多,举手抬足间皆是情谊。在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等多场戏中,最为出名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十八相送”这一场戏。“前面到了凤凰山。”“凤凰山上百花开。”“缺少芍药共牡丹。”“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难。”“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这一段词更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情愫已经发酵,送了一程又一程,路上对话缠绵不尽,英台给了无数的暗示,梁山伯的闪躲不敢向前,只当是兄弟之情。“巍巍兮高山,汤汤兮流水”,高山流水是中国人对知已的评价,也是爱情中的阳春白雪。高远的意境下,飘飘缈缈的几句吟颂,这样清风朗月般的少年,叫人如何不爱;英台算的上鬼灵精,放完纸鸢,又来捉弄山伯,却也忍不住以纸鸢比拟,暗自试探;可惜山伯太憨直,虽然发现了英台的耳环痕,却从未做过任何联想。若非师母道破天机,山伯才恍然大悟,联想起过去的种种,欣喜无法抑制,激动之余,对着四九大叫:你知道吗?祝公子是个女的!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直白、简单的梁山伯。 山道上,响起轻快而急促的脚步声,众学友拥趸着梁山伯,直奔山下而去。同样的山路,不一样的心情,曾手挽手送走的贤弟转眼间就成了将执手到老的红颜知已了,三年的相处,已经深切了解了彼此,而这三年,二人间也只隔着一碗清水的距离。那种幸福感、满满的、满满的填满了胸襟,多得要溢出来;这种幸福感染了所有的人,虽然大家都知道故事将要走向哪里,但还是抵抗不住幸福的来袭。这就是爱情永恒的魅力,即使千百年后千百次的回味也一样不觉得无味~心心念念的九妹终于婷婷站在眼前,一声“贤妹”,忽然让我看到了陆游的影子,一样熟悉的蹙眉,一样的深情款款,听到心里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再定睛,两人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 3、学唱歌曲《化蝶》。 4、补充欣赏歌曲《梦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赞颂。 2、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教材简析 1、越剧《十八相送》选段是梁山伯为祝英台送行时的一段内容,此段内容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及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3、歌曲《化蝶》是著名词作家阎肃用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歌词运用简洁的语言,生动描述了梁祝感人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的欣赏及讨论。 教学思路 本课以越剧《十八相送》为“源”,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爱情故事的讲述为线索,在重点片段的欣赏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想象、表现方式,认识音乐在表现人物和情感中的作用。并通过补充欣赏让学生感受现代音乐对梁祝的全新的演绎方式。 教学过程

越剧赏析

公选课《戏曲鉴赏》试卷 深入越剧 经过了一学期的戏曲学习,我对于戏曲的了解大大胜过从前,尤其是对于越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了不同类型的戏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穆桂英挂帅》了。影片中,演员用其精湛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每个演员都有其独特的唱腔,不仅曲调悦耳,其表演亦让人赏心悦目,让了不得不拍手称赞。以下,就来介绍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流派特点 越剧在四十年代进入[尺调腔]时期后,出现了一批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著名演员。她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越剧唱腔和表演程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

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一个剧种,流派唱腔越丰富,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剧种也就越繁荣、越成熟,表演范围也越广。目前,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全香创立的“傅派”、徐玉兰创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一、袁派: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并不特别亮,音域也不特别宽,她以真情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等。袁派形成后,学袁派戏,唱袁派腔的人愈来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员如戚雅仙、张云霞、金采凤、吕瑞英、筱月英、朱东韵等。 二、尹派: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尹派特色

越剧调研报告

拿什么来拯救你,越剧 关于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越剧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一直以其清悠婉丽的声腔,真切动人的表演,极具江南地方 色彩而为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一、目的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越 剧教育在内的戏曲教育开始面临困境。 随着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越剧演 出愈来愈面临观众减少、专业剧团难以 生存的尴尬局面,许多剧团已纷纷停演 或转业。从种种迹象来看,越剧正面临 着重大的考验。通过对越剧发源地—— 嵊州市市民的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了 解越剧在发源地的发展状况,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二、越剧之现状 虽然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护越剧的传承和发展,但是越剧的前景仍是令人担心。全 国的专业越剧院团已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60多家锐减到现在的不足35家。而大多数的 民间职业越剧团则以农村市场为主,但由于市场较小,剧团得不到较大的发展。而受各种文 化娱乐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地区,则前来观看的观众较少,并基本集中在40岁上下,而年轻 一代少有人问津。 三、调查、统计 通过对200位嵊州市市民分年龄段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越剧的观众越来越趋向老龄化, 年轻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越来越少。与 此同时,在受调查的市民中会唱越剧的比例随年龄的递减而减少。在200位受访者中, 有78.72%的50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喜欢越剧,且有70.21%会经常观看越剧节目,更有53.19% 会唱越剧,而且几乎每 人都会哼几句。36~50 岁的受访者有66.67%喜欢越剧,并且有 51.11%的市民会经常观看越剧节目,42.22%会偶尔观看,并有51.11%的市民会 唱越剧,60%的市民 校课堂,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越剧特色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获得了市民的广泛支持。在对200位嵊州市有必要的。有近40.3%的10~25 岁的受访者 表示喜欢越剧,并有19.3%的 人表示会观看越剧,42%的人会唱一点越剧,并有63%的人表示愿意去学习越剧。 四、数据分析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文化品类的丰富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多样化发展,越剧面 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越剧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更多的嵊州学生从小接触越剧, 学习越剧,培养了他们对越剧的兴趣。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情况依然很严峻, 不会唱越剧的比例正在迅速增长,同时会唱的比例却在迅速下降。我们可以预测将来越剧很 有可能面临泛而不精,缺少高水平演员的尴尬局面,甚至重演男班后继无人而被取代的悲剧。 因此,虽然越剧教育有利于越剧的推广和普及,但是仍不能解决其生存的根本问题。同时, 随着现代流行的娱乐节目的增加,使得大批的青年观众不再关注越剧的相关节目,导致其收 视率远没有其他节目的高。同时还缺少一些大型的越剧活动吸引观众。种种以上这些使越剧

越剧赏析论文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赏析 10戏文单宇航 在众多经典云集的中国戏曲剧种中,每一类都有其孕育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特有的传统风情,所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独到之处。江南自古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尤以独特的方言和淳朴的民风昭著。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发展过程里,也随之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戏曲剧中,犹如昆曲、越剧、淮剧、沪剧等等,作为南方特有的剧中,几百年的发展成长,这些南方代表剧中之间相互融合、互补其长。又随之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其中作为发源成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带,繁荣于浙、沪、苏一代的越剧更是以优美婉转的腔调,含蓄而动情的曲词,通俗易懂的情节,流传千古,家喻户晓。 《十八相送》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脍炙人口的选段,十八相送之名源于戏曲中的特定设置,从梁山伯和祝英台所就读的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家中都是十八里,所以此选段因此而得名。在这出看似简单的惜别相送的戏中,看似简单的情节却孕育了复杂而真挚的情感,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欲说还羞的担忧,直抒胸臆的表白,以及含沙射影的真情流露,让我们看到了离别之外的别的情绪表达。在这出戏中,情景交融之情和写实与写意的相互结合,更好地丰富了演员的表演。 越剧就其本身而论,其腔调和曲词多婉转优雅,听上去声声入耳,质朴无华。在《十八相送》这出选段中,伴奏更是欢快活泼,让人心情愉悦,很难听出其中的离别悲凉之感,而更多的则是听到了两者细腻而真挚的爱慕之情,是暖人之意。而且没有一丝晦涩枯燥之感,由于伴奏和强调的原因,其唱词也是异常的清晰,丝毫没有乏味的感觉。 简简单单的送别,情节之外却是一波三折,戏中有戏。长时的书院生活,两者之情早已超出了同窗惜别之意。女儿身的祝英台也早已是心生爱慕。却又不知如何表达,所以在沿途之外,她借路畔风景来诉说心怀,本以为梁山伯能够心领神会,却不知,出乎其意外。所以这就是这出选段中有趣的一个方面,说左右而言其他。尝试了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暗示和影射。知道祝英台将沿途的风景说遍,一连影射了九个比喻,将十八里的景致都说尽了,梁山伯依旧是不领风情,长亭惜别,最后祝英台还是凭借这自己的聪明才智,假托婚约,借口为妹妹做媒,留下媒妁之说,实为让梁山伯早日前去迎亲,这是点睛之笔,将祝英台活泼俏皮的性格表现得淋漓精致。也为了后面的《梁祝》剧情做了很好的铺垫,打下了伏笔。在傅全香、范瑞娟演绎的版本之中,两人的表演独具特色,各有千秋,范瑞娟在唱腔上继承了了男班正调腔的基础,吸收了京剧中的特色的唱腔音调和滑腔的处理,形成了音调宽厚洪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表演上大方稳健、柔和之中透漏着男子的阳刚之美。而傅全香的长调真挚深沉,独具韵味,温文尔雅,极好的表达了女性的柔和之美,却又不失伪装身份,权衡取舍之中恰到好处。“演员只有充分地利用舞台的假定性,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感的世界才可以得到观众的共鸣,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里,传递出珍贵的美学价值”。一路上,祝英台欲将终身相许给梁山伯,但碍于女孩子的羞涩,急中生智之时巧妙地运用了多处比喻,从“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稀

越剧经典《孔雀东南飞》赏析

越剧《孔雀东南飞·雀离》 --国亮分享越剧的经典之作《孔雀东南飞》说的是焦 仲卿迫于母亲的压力,休弃妻子刘兰芝。兰芝 被哥哥许配他人,仲卿面对爱妻往日所匹配的 布匹,心如刀绞。 一、越剧传统剧目。取材于汉乐府诗《为焦仲 卿妻作》。被誉为“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孔雀东南飞》此诗三百五十三句,共一 千七百六十五字。丁福保曾于《全汉三国 南北朝解诗·绪言四》指出"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曰稀"二句乃后人窜入,并引冯舒 语,以为"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逐"为 后人妄添。若然,则此诗三百五十三句。 这行诗仍录以通行之三百五十七句。《孔 雀东南飞》的艺术价值,可以说归纳为两 点。1,写实的精神,以同情态度具体地 写出婚姻不自由的悲剧,成为有力的社会 诗。2,叙事手法的精炼。"质而不俚, 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事若诉,长篇之 圣也。"一一王世贞《艺苑厄言》卷二" 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

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 而各尚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一 一沈德潜《古诗源》卷四。 三、从文中看,刘兰芝美丽善良,忠贞不渝, 有情有义,又聪明能干又有教养,深爱丈 夫,孝敬婆婆,运用现代社会好媳妇的标 准来衡量,都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无可挑剔的好媳妇,可焦母为什么不喜欢 这个媳妇呢?从以下几点看一下:1、无 子被出说2、俄狄甫斯情结3、心理变态 说4、妒贤嫉能说5、更年期遇上了青春 期6、人性的觉醒与专制思想的碰撞。四、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 一个必然的结局。我们现在怎么去分析评 论,都只能是马后炮。当时人民的思想受 时代的局限,只能用当时的标准去度量一 切。我们也很难回到当时的那个场景里去 体会男女主人公当时的压力和处境,所以 只能在这里“胡思乱想”、“借今论古”了。

越剧的简介

越剧的简介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今天就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越剧。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的名称由来“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 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9]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 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 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因越剧早期曾用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为名,故有将越剧称为“绍兴戏的说法,实是因当时无“越剧之名而借用“绍兴戏之称,但“越剧实际上并非“绍兴戏。 [12-13] 然因讹传讹,越剧剧名的翻译中也有了“ Shaoxing Opera一词。 但正规表述,对“越剧剧名的翻译,应是“Yue Opera(亦有翻译成“YueJu Opera者),此称谓已被越剧专业书籍及官方文档广泛应用,亦被报刊媒体所接收并使用,而当日误翻之“ Shaoxing Opera则成为了一个历史。 《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共有375个。 具体名单请进入词条中国越剧大典查阅《名剧卷》。 越剧的唱腔基础1942年10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 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

越剧《追鱼》鉴赏

越剧电影《追鱼》鉴赏 《追鱼》原是上海越剧院的保留剧目,1959年被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片,由越剧名角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它讲述的是一个穷书生和鲤鱼精的爱情故事。 一漫谈《追鱼》其人其事 书生张珍和丞相金宠之女牡丹早年订婚,不料世事无常,张珍亲亡家败,只得去投亲相府,争取攀作金龟婿。但是无奈读书不行,始终未得功名。迟迟没有金榜题名时,也迟迟没有洞房花烛夜——丞相对他冷眼相待,命他暂居后花园碧波潭畔草庐中读书,伺机退婚。书生苦恼的很,每日在潭边唉声叹气。幸有那深居碧波潭的鲤鱼精,见张珍纯朴敦厚,就变作牡丹小姐,去书房与他相会,感情日久弥深。事情败露之后,经过真假对质、包公成全、丞相追击、天兵天将下界捉妖、假牡丹幸得观音大士慈悲搭救等冲突和苦难之后,最终鲤鱼精得以脱鳞成人,化作凡夫俗子与张珍永结同心。 人妖结合的故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在少数。和《追鱼》剧情最相接近的莫过于《白蛇传》。不同的是,张珍没有许仙那样的温良敦厚,医术超群,救苦救难——他就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普通人,读书不能及第,瞌睡多而无能,只对着一潭清水顾影自怜,还嗔怨丞相一家嫌贫爱富、薄情寡义。这样一个孱弱书生,到底有何可爱之处,在今人看来真是难以想见——可是碧波潭里那鲤鱼精却为了张珍借景抒情时吟出的一句“你那里凄凉水府,我这里寂寞书房。我白衣你未成龙,我单身你可成双?”便以为他“多情而顾盼于我”,甘愿用尽功力变作牡丹小姐,上岸和书生共度良宵——鲤鱼精毕竟是水中的小生物,性情天真,也多少显得有点轻浮。这渴望摆脱“凄凉水府”,渴望人世男女之欢的动机,比起白蛇为了报那救命之恩而下凡成亲来,明显相形见绌了;至于那个真牡丹,更是俗气(也真实)得淋漓尽致:既然你一无功名,二无才学,一穷二白,教我如何爱上你?所以,如果说《白蛇传》有着悲剧的深度和超越的意识,那《追鱼》便是俗世人生的原本复制,所有的角色都不伟大,都是玲珑剔透、彻头彻尾的小人物。 思想境界是上不去了,但《追鱼》也因此有了它不同于崇高文学的特有价值,它呈现了人生的一些真相,一些简单而又发人深思的真相: 因为一穷二白,书生得不到爱情,也做不成赘婿; 因为水府寂寞,鲤鱼也想做人,只羡鸳鸯不羡仙; 事业和爱情是相辅相成,没有事业,就莫要奢谈爱情,鲤鱼精毕竟只在这剧本里。 既然家道中落,何苦要攀附金枝,打肿脸充胖子?不如自己先打退堂鼓。 当鲤鱼精化作衣着素朴的农家妇,与张珍“比翼鸟齐飞翔,并蒂花儿齐开放”:糟糠夫妻金不换,这才是应有的结局。 …… 既然《追鱼》的特点在于反映了赤裸裸的现实,那笔者不妨顺着现实一路分析下来。(以下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乐清市越剧团简介

乐清市越剧团简介 乐清市越剧团创建于一九五一年,朴实的艺术风格,严谨的舞台作风,执着的探索精神,深受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经过几代人矢志不渝的努力奋斗,成为蜚声省内外的省一级艺术表演团体,多次被省文化厅、人事厅评为先进集体。 剧团目前剧团拥有国家高级艺术职称15人(其中正高级4人),中级艺术职称19多人,艺术队伍建设形成梯次。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人才正茁壮成长,他们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衣钵,秉承剧团的优良传统,为越剧艺术的繁荣谱写新的篇章。50多年来,乐清市越剧团创作、移植、排练了上百部批立意新颖,风格各异的优秀剧目。现常演剧目有《章纶》、《新三笑》、《杨贵妃后传》、《一夜新娘》、《洗马桥》、《江流记》、《狸猫换太子》、《双玉蝉》、《三试浪荡子》、《花中君子》、《秦宫遗恨》、《莫问奴归处》、《孟丽君》等几十部观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凭借优良的舞台作风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多次在省、市戏剧节汇演中获高奖。并于1985年冬晋京,进入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献演;2000年11月,应邀赴香港演出,获得赞誉。新闻界30多家报刊、电台先后撰文评价和报道,中央、浙江等电视台皆有演出录像播放,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磁带,成为越剧演出团体佼佼者之一。近十年来更是屡创佳绩:1999年,《洗马桥》获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优秀演出奖”;2001年,《洗马桥》入选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勇夺12项大奖,并与央视联袂打造成四集戏曲电视剧,获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浙江省及温州市精

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一夜新娘》荣获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新剧目大奖”;2006年,《杨贵妃后传》先后荣获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银奖”和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剧目奖”等诸多奖项。几十年来,剧团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先后北上南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一致厚爱和好评,全国多家新闻单位,《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等知名报刊媒体曾对剧团的演出盛况进行了报道。

中国音乐鉴赏

中国音乐鉴赏 在大二下学期的课程里,意外的选上了这门音乐鉴赏课。开始抱着拿到学分就好的心态。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学音乐还是比较有趣的,从什么都不懂,到学会去欣赏。音乐老师上课很有热情,让我情不自禁的投入进去。 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在课上我影响最深的是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交响乐.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祝》赏析。“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老师给我们播放《梁祝》的时候,只感觉心随弦在拨动,爱与誓言在交汇。《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分别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睛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的埙的发展以及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者。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是。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以其浪漫的声音张显着西方浪漫音乐风格。无论是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而西方的钢琴、提琴等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仿佛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情人。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

越剧欣赏

越剧欣赏 东莞市南华职业技术学校段云璐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戏曲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戏曲,从而加深同学们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戏曲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丛书,音乐欣赏第六单元的《戏曲》中的越剧,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江南地区流行的越剧《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等越剧。 2、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地,表现方式。 2)、能分辨京剧、越剧的不同。 3)、培养学生欣赏戏曲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戏曲的风格、节奏唱腔等特点分辨不同戏曲类型, 并找出本节欣赏内容越剧。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我在学法知道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戏曲的旋律、节奏、唱腔等要素,让学生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种类的戏曲的特点。通过直观图像来了解越剧的服饰等特点。四、说教法: 由于戏曲艺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戏曲的风格特点各不同,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越剧的特点形式和表现手法,使他们更好的掌握戏曲的风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像法:越剧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更直接的了解越剧,我用电脑软件制作了越剧的简介,欣赏的越剧《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的故事画面,及越剧表演画面及主题音乐,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的生动形象化。 2 对比欣赏法:上节我们欣赏了京剧,本节我用京剧和越剧比较,将两个戏曲形式的特点做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两个剧种的演唱特点等。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等方法,在本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戏曲的意境,从屏幕上看到越剧是如何表演的,听到两个戏曲形式的不同的风格特点。

薛允璜越剧创作之艺术特色

为舞台而作,为观众而写 ——薛允璜越剧创作之艺术特色 丁娴瑶 上海越剧院原副院长、编剧薛允璜在越剧创作之路上已经走过近50个年头,他所发表、演出的戏曲作品有二十余部。薛允璜作品题材多样,无论是现代剧,如《忠魂曲》、《舞台姐妹》;还是历史故事剧,如《唐伯虎》、《问君能有几多愁》等;或是对古典题材和外国戏剧的改编作品,如《玉簪记》、《王子复仇记》等,他的作品总是经得住舞台的考验,常有连演50场以上的演出盛况,深受观众的喜爱。他退休后完成的代表作之一《早春二月》不但荣获上海市宝钢艺术奖,更是被改编、拍摄成8集越剧电视剧,在圈内以及观众中影响甚大。 面对成功,薛允璜坚持在创作中持有一个清晰的理念,那就是——只为观众而创作。他“为观众写戏”的创作理念是让他避免了剧作家多有“案头剧”或作品“叫好不叫座”之窘境的关键所在。他了解到满足观众欣赏需求的关键要素,并成功地融入自己的创作。 关键要素之一:观众需要一个好故事。 在薛允璜的作品中,一个好故事必定有离合悲欢的元素。离合悲欢,首先体现在情节的曲折起伏。这里的曲折起伏并不等同于情节的纷繁复杂、面面俱到。纷繁的情节线索会成为戏曲叙事的累赘,也会对演员的唱做表演产生干扰。薛允璜的作品情节简明,但却实现了曲折起伏。试看薛允璜创作于1984年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唐伯虎》1,他笔下的唐伯虎,跟以往戏文中的唐伯虎不同,创作中没有采用多见于民间传说中的“三笑”、“点秋香”的情节。他在创作前参阅了大量相关的史料和诗文记载,采用了另一种创作思路,即从人物的坎坷遭遇中编故事,既使情节实现了曲折起伏,也使历史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可见,情节的“曲折起伏”为丰富人物形象而服务,为人物的情感抒发、演员的唱做表演而服务,最终以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为目的。 再者,薛允璜注重情节的趣味性。越剧以抒情感人为重,表现悲剧为多。然而,一个悲剧题材的越剧故事中也需要喜剧的成份。薛允璜创作的历史故事剧《太平公主》讲述的是女皇武则天与亲生女儿太平公主之间的种种恩怨。处理这样一个沉重的历史题材,薛允璜独具心思地在戏的第一场作了一个太平公主与夫婿薛绍玩捉迷藏游戏的情节安排。游戏中,公主机灵地装男腔扮太子、扮老院公,把薛绍逗得团团转。这个情节里,太平公主的聪明、狡猾与薛绍的老实、傻气形成鲜明对比,有了喜剧的效果,逗乐了观众,提高了观众的欣赏兴趣。“捉迷藏”的情节安排,一来刻画了公主最初天真单纯、活泼可爱的形象,二来也写出了公

越剧简介

越剧简介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是当地的一种说唱形式,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后来小歌班进军海和杭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文革”期间,越剧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受到了冲击,流传的范围大幅度缩减。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剧界经过一系列改革后,重新焕发了生机,浙江的“小百花”效应和上海的“红楼”现象造就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演员和编、导、音、舞、美专业人才,越剧在新时期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之路。 越剧发展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自全面艺术改革以来,不断繁衍出众多的艺术流派,它们犹如一朵朵绚丽夺目的奇葩,争奇斗艳,各具独特的色和香,装点着越苑的满园春色,使人们为之倾倒,为之陶醉,人们喜爱越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越剧拥有一批独树一帜的流派、专业和业余的演出经常有流派演唱会,观众中有许多人是某派迷,对某一流派格外喜爱,直到入迷的程度,这说明流派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

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其流派形成于60年代,上海越剧院作曲项管森在《越剧唱腔研究》中队当时著名的越剧演员唱腔特点作了分析,称之为“流派”,后来该稿被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定为“戏曲音乐讲义”油印成册,并在同行中流传。1964年,浙江的戏曲音乐专家——贺仁忠,芦炳容,周大风,陈献玉等,根据浙江著名演员自己独有的,又明显区于[上海六大流派]的唱腔风格,对外公布——浙江省有四大女小生越剧流派。即陈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宝花派,高爱娟派。以及浙派越剧男女合演中基本男调。 现今存在的流派有很多,袁派,尹派,范派,傅派,徐派,王派,戚派,陆派,吕派,金派,毕派等都是有其各自的特色,是越剧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由王文娟(工花旦)创立的王派是当今越剧比较突出且受欢迎的一个流派。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王文娟的中低音区音色浑厚柔美,在唱段的重点唱句中,则运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演唱时她以真声为主,吐字雅中显浓艳。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朴实中见华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调、多种板式组织为成套唱腔,细致而有层次地揭示人物内在感情的细微变化。《红楼梦·焚稿》中的“一弯冷月照诗魂”也是集中体现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这段[弦下腔]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转折,运用旋律高低起伏、节奏顿挫,赋予人物鲜明的音乐形象。至“如今是知音已绝”

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授课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模仿黄梅戏《女驸马》,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发展 教学目标: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感受地方戏的特点,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3、感悟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女驸马》的唱腔特点,以及黄梅曲调和地方语言咬字的准确表现。 教学过程:一、感受黄梅戏: 导入新课: 1、老师表演一段戏曲,请同学猜一猜戏名及曲种。(多媒体音乐伴奏) 2、夫妻双双把家还地方戏——黄梅调 二、了解黄梅戏 1、起源: 谈话:师:“泱泱中华,5000年的漫长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剧来说就有好多种。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你们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呢?” ①、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有关黄梅戏的资料。(学生回答,教师了解学情。)②、教师介绍黄梅戏: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采用民间小调“采茶调”而得名,后来又吸收京剧、徽剧的音乐,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课件显示关键词):黄梅戏采茶调黄梅县(湖北)安庆 ③了解戏曲的名家名角――严凤英 a、黄梅戏的广泛流传,离不开那些为了黄梅事业贡献自己生命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们。(看断片介绍) b、简介严凤英,原名严鸿六,出身贫苦,15岁学戏,演旦角,后来又向老艺人丁老六学习,并不断吸取昆曲、京剧、话剧的表演艺术,大大丰富了起源于茶歌的黄梅戏的音乐和表演。严鸿六在演出《菜刀记》中的柳风英时一举获得成功,于是由师兄作主,改名为严凤英。解放后严凤英又师从北昆演员白云生,学习北昆的表演和唱法,用以丰富黄梅戏,被成为“黄梅戏中的梅兰芳”。 C、欣赏《女驸马》片断(课件) a、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艺术家出场,先猜猜她要表演的是哪个唱段里的扮相?仔细的聆听这位黄梅艺术大师的精彩唱段。

越剧《红楼梦》鉴赏

越剧《红楼梦》鉴赏 姓名蔡晓明学号2120121260所在院系财政与税务学院 1962年,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红遍大江南北,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戏剧电影。 1999年,上海越剧院又推出了两个流派版本、四组主演阵容的新版《红楼梦》,在大剧院的演出同样轰动一时,其中钱惠丽、单仰萍的?宝黛组合?也被拍摄成数字电影《红楼梦》。 后来,又将有两部《红楼梦》越剧电影开拍郑国凤、王志萍主演的经典版及赵志刚、方亚芬主演的交响乐版,越剧电影《红楼梦》由此将有4部之多,成为所有戏曲影像资料中拥有版本最多、流派最全的经典剧目。 此外,在两部《红楼梦》拍摄的同时,越剧电视片《红楼精品折子戏》也将同时开拍,该片由《元妃省亲》、《白雪红梅》、《妙玉净心》、《宝玉别晴雯》、《宝玉夜祭》、《晴雯补裘》等折子戏组成,是上海越剧院?红楼戏?的最新成果。全片以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为班底,方亚芬、章瑞虹、郑国凤以及何英、王君安等名家将在剧中出演不同红楼人物。 在整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是晴雯,也许她没有林黛玉、薛宝钗那么主要,但她也是不可或缺的。晴雯是宝玉的丫鬟,也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她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着她,贾母见了喜欢,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这种被奴才当作礼物送给主子的奴才身份是最底下的。晴雯唯一的亲人是姑舅表哥多浑虫和与贾琏有染的多姑娘。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曾为贾宝玉补过雀金裘。深

得贾母的喜爱。可正是因为她模样长得稍好一些,经常和贾宝玉说说笑笑,就被王夫人误以为晴雯带坏宝玉,驱逐她出府。晴雯被逐出大观园不久,就病死了,死在其姑舅表哥家,有的人也说,晴雯就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死也就是黛玉的写照。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对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的性格是十分丰富、复杂且又鲜明的。作者曹雪芹没有把她刻画成一个完美的女子,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亮点与缺点并存的丰满人物。她既有天真纯洁、高傲自尊、风流灵巧等积极正面的性格,又有性格张扬、泼辣苛刻、脾气暴烈的较为负面的性格,总的来说,主要是纯洁热情、高傲自尊、心灵手巧、疾恶如仇、具有反抗精神,这些在当时的社会、当时的环境是极为难得,极为可贵的。最能表现其鲜明个性及生活轨迹的故事情节主要有三个:即第31回的?跌扇撕扇?、第52回的?补孔雀裘?和第74回的?反抄检?。 晴雯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个天真无邪、朴实无华的怡红女儿形象。《红楼梦》中对她有过这样的描写:她?也不披衣服,只穿着小袄?,大寒冷天深更半夜跑到门外唬麝月一玩笑,又跑到宝玉被子里来渥渥;与芳官等?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玩笑,以及清晨早起,?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又?和宝玉对抓?。还有私自将赖大娘送给宝玉的风筝放走等等。晴雯的心地纯洁善良,她的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脏。晴雯是很喜欢贾宝玉的,可宝玉要晴雯和他一块洗澡,她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不愿意有任何不纯洁的事情,就故意说今儿天凉她不洗澡了。也正是由于晴雯心里容不得一点肮脏,使她认为其他人也应该和她一样恪尽职守、兢兢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好听的越剧》教学设计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大班音乐欣赏:《好听的越剧》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Big class music appreciation: "Good Yue Opera"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大班音乐欣赏:《好听的越剧》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里许多地方都有唱戏的习俗,每个地方的戏曲种类都不同。 2、欣赏越剧的戏曲片断,感受越剧的唱腔,模仿甩“水袖”。 二、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正月里》 2、越剧音频、庙会视频 3、自制“水袖”。 三、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 提问1:小朋友们上午好!我们刚刚过了一个什么节?(春节)春节之后的一个月叫什么吗? 提问2:你们在正月里做了什么有趣的事? 预设①:拜年。 回应:嗯,拜年是我们春节的一个习俗。 预设②:走亲戚。

回应:哦,也就是拜年。 预设③:放炮仗。 回应:嗯,月里天天有小朋友放炮仗。 提问3:除了拜年,放炮仗,你还知道月里有什么习俗吗? 预设①:吃好吃的。 回应:是的,你吃了什么好吃的? 预设②:出门玩。 回应:只有月里才出门玩吗? 在许多地方,月里都有庙会,我们可以在庙会的大舞台上看到很多唱戏的,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去看看。 2、基本部分 1)欣赏庙会视频 提问1:唱戏的小朋友和平时小朋友唱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预设①:衣服、头发不一样。 回应1:哦,他们的衣服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②:声音尖尖的。 回应2:你听得真仔细,除了声音尖尖的,他们唱起来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欣赏越剧服装、头饰。 我们刚刚看的表演是越剧,越剧的服装可美了,我们来

越剧的角色

一、小旦。饰青年、少年女性角色。分为6种: 悲旦,专饰命运悲惨的青年、中年妇女角色,以唱工为主、做工为辅。 花旦,专饰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少女角色,以做工取胜,动作灵巧轻快。 闺门旦,专饰名门闺秀、千金小姐一类角色,特点是举止端庄,唱工和做工兼擅。 花衫,饰演古代青年女子,表演形态介于闺门旦和花旦之间,既有闺门旦的端庄,又有花旦的活泼。 正旦,主要饰演做了母亲的中年妇女角色,素净稳重,在戏中一般做配角。 武旦,专饰有武艺的女性角色,表演以武功见长。 二、小生。饰青年男性角色。分为4种: 书生,饰演文质彬彬的读书人,特点是洒脱庄重、温文尔雅,富有书卷气。 穷生,饰演穷愁潦倒的落难公子和寒家子弟一类角色,特点是带有寒酸相和迂腐气。 官生,饰演古代官员、显贵一类角色,头戴乌纱,身着官袍,带有一定的工架和气度。 武生,饰演有武艺的中青年男性角色,特点是英武挺拔,文武兼长。 三、老生。饰老年男性角色。分为2种: 正生,戴黑髯,唱、做并重。 老外,戴白髯和花髯,过去戏文中称"末",以做工为主,表演动作性强。 文武老生,饰演有武艺的将帅一类角色,讲究工架,气度不凡。 四、小丑。 表演特点是幽默、机智或狡猾、阴险,动作灵活、夸张,表情丰富。分为4种: 长衫丑,饰演花花公子、品行不端的读书人,或其他有喜剧色彩的正面角色。 官丑,饰演反派的或可笑的官吏。 短衫丑,饰演茶博士、店主或店小二、佣人、衙役或公差等角色。 女丑,饰演媒婆、巫婆、老鸨和风趣的中老年妇女等角色。 五、老旦。饰老年女性角色。表演特点是沉稳老练,唱做并重。 六、大面。亦称大花脸,多饰演奸臣和奸邪的员外、恶霸,多施白脸;也有扮演耿直忠勇或性格粗犷的角色。

第五单元《化蝶》第二课时欣赏越剧《十八相送》

第五单元《化蝶》第二课时欣赏越剧《十八相送》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 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了解与小提琴协奏曲两部作品的关系,学习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作品复习协奏曲、奏鸣曲式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越剧的唱腔特点 教学用具:音响 教前分析: 《梁祝》音乐的布局依剧情发展而构思。可以先结合画面进行欣赏,再复习奏鸣曲式的知识,结合曲式结构图进行欣赏,然后要结合乐器的音色进行欣赏并复习协奏曲的有关的知识。关于音乐作品结构可以从文章结构、小说结构、戏剧结构、建筑结构等方面加以引导。一首乐曲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主要是由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决定的。在这一前提下,乐曲结构形式与表现内容的统一,是学生认识和理解曲式结构的基本依据。 教学过程: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 1.背景材料及相关知识 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嵊县一带,绍兴是古越国所在地,越剧由此得名。最早的越剧唱腔是在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及山歌、小调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音乐由帮腔变为乐器伴奏,逐渐由化妆说唱演变成戏曲,开始编演历史传奇剧目,唱腔吸收绍兴乱弹中高亢的旋律音调,以补越剧唱腔优美见长、激昂不足的缺陷。越剧开始在上海较大型的剧场演出,随后逐渐进入江南各大城市。

越剧唱腔抒情优美,越剧采用本嗓的唱法,柔和自然,悦耳动听,唱腔吐字及舞台语言,都用浙江嵊县方言,吴语地区人民感到乡音亲切,外乡观众觉得别有韵味,独具一格。 新中国成立以后,越剧得到迅速的发展。越剧团多次出国受到热烈欢迎。香港更有一批越剧迷,故越剧团体多次赴港演出。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碧玉簪》、《柳毅传书》等优秀剧目,均已拍成电影,声誉遍及国内外。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早在唐******家、大中(847—859)进士张读《宣室志》中已有记载。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白朴(1226—1306以后)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一剧,可惜已经失传。但梁祝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民谣、说唱、戏曲作品都有。20世纪40年代,越剧著名演员袁雪芬、范瑞娟曾合作演出《梁祝哀史》,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改编为《梁山伯与祝英台》,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获剧本奖和演出一等奖,扮演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范瑞娟、傅全香均获演员一等奖。1953年拍成彩色影片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员外(在定额以外设置的官员)祝公远之女英台,女扮男装,赴杭州求学,中途在草桥遇到梁山伯,结拜为兄弟。两人同窗共读,三载相伴,梁山伯始终不知英台是女郎。三年期满,祝员外催促女儿回家,山伯相送,英台假说为自己的“九妹”作媒,向山伯暗许终身。后来,山伯从师母处知道英台的真情,便赶到祝家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太守(州、郡最高长官)之子马文才了。山伯悲愤成疾,回家不久便含恨而死。马家迎亲时,英台坚决要求花桥必须经过梁山伯的坟墓。到了那里,英台下轿哭祭,顿时坟墓裂开,英台跳入墓穴。梁、祝双双化作彩蝶,飞向天空。这对不幸的情人,在人间不能成眷属,只得化蝶在天上比翼双飞。剧中《十八相送》是梁山伯送祝英台回家时所唱。 2.音乐分析 《十八相送》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热情、真挚。 从《十八相送》的唱腔中可看到越剧唱腔属于板腔体,其基本曲调为起、承、转、合式四句结构,而以上下句为骨架,第三、四句是为下四度宫调对置,曲调特点多为五声宫、徵调式,过门则采用七声音阶为主的加花变奏形式。 从结构讲,《十八相送》可分为三个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