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一个经典模型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经典模型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经典模型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经典几何模型

由四个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四面体是一个经典的几何模型i ,俗称“三节棍”模型,如图1四面体A BCD -中,,,ABC ABD ∠∠

,BDC ADC ∠∠均为直角.我们研究它的产生背

景、各面所成的角及其棱所在直线与相关面所成的角的性质,为此,定义BDC ?为底面,ADC ?为斜面,ABC ?为主垂面,ABD ?为副垂面.(主副垂面之分在于BC BD >)AC 为

BDC ?

的主斜线,AD 为BDC ?副斜线,它们在

底面内的摄影BC BD 和也分别称作主射影和副射影.设,ACB α∠=,BCD β∠=.ACD γ∠=

这个模型的几何结构特点决定,在其

中,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以及相关向量的计算不易直接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在这种模型中如何避开利用空间向量的解析法而用纯几何的手段解决有关角的问题.

1. “三节棍”模型的背景:

①线面角背景:如图1,AB 是平面BCD 的垂线,B 为垂足,AC 是平面BCD 的斜线,C 是斜足,CD 是平面BCD 内另一异于BC 的直线,过B 作BD CD ⊥,垂足为D ,ABC ∠就是斜线AC 与底面BCD 所成的角,四面体A BCD - 即为“三节棍”模型

②长方体切割背景: 如图2,在长方体

ABCD A B C D ''''-中两个平面A AC '和A BC '切割所得四面体A ABC '-即为“三节棍”模型. ③球体切割背景:如图3,球O 的直径为AB ,过AB 作球的两个不同截面,ABD ABC ,再分别过AD

和BC 分别作共弦CD 的截面ACD 和BCD ,四面体A BCD -即为“三节棍”模型. 2. “三节棍”模型的性质:

在图1的“三节棍”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性质, ①最小角定理:

斜线AC 与BDC ?所成的角,是斜线AC 与BDC ?内过斜足的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

小的角.

②三面角公式:cos cos cos γαβ=?———公式1

在图1中,,,αβγ满足cos cos cos γαβ=?.不仅如此,“三节棍”模型中各顶点的三个角中,对应斜面上的角的余弦等于其它两个互相垂直的面中对应角余弦之

积.

如cos cos ADC BDC ∠=∠?cos ADB ∠.

由各面直角三角形锐角的互余关系,公式1还可化为:

sin sin sin CAD CAB CBD ∠=∠?∠———公式1'

③二面角公式:

图2

图3

B

A

C

D

α β

γ 图1

1) 主、副垂面所成的二面角C AB D --,它的平面角CBD ∠等于2

πβ- 2) 主垂面与底面所成的角A BC D --为直二面角. 3) 副垂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 4) 副垂面与斜面所成的二面角B AD C --为直二面角 5) 斜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为ADB ∠,

ADB ∠满足:cos ADB ∠= tan tan β

γ

————公式2

证明:设1CD =,则tan ,BD β= tan AD γ=,

所以cos ADB ∠= tan tan β

γ

6) 主垂面与斜面所成的二面角B AC D --,

设其平面角为,θ

cos θ=

tan tan α

γ

————公式3 证明:如图4,作,DO BC ⊥垂足为O ,

连接AO .

设=1CD ,则cos OC β=,1

cos AC γ

=

,tan ,AD γ=

sin sin ,cos AB AC α

αγ==

sin cos 1122cos AOC

S OC AB αβ

γ

?∴=?=;

11

tan 22

ADC S CD AD γ?∴=

?=

∴sin cos tan cos .cos tan tan AOC ADC S S αβα

θγγγ

??=

== ④线面角

1).副斜线与主垂面所成的角为?,?满足sin sin tan β

=

.——公式4 证明:如图4,按照6)的作图,OAD ∠即为副斜线AD 与主截面

ABC 所成的角,即OAD ?∠=,同样设CD =1

则sin ,OD β=tan AD γ=,sin sin tan OD AD β

∴==

2).主射影与斜面所成的角为ψ 则ψ满足sin sin tan tan sin sin tan αβαβ

ψγγ

=

=

————公式5 证明:如图5,过B 作BE AD ⊥,连接CE , 则BCE ∠即为主射影BC 与斜面ACD 所成的角, 设1BC =,则sin BD β=

tan ,cos ,AB CD αβ==cos tan AD βγ=

在ABD ?中利用等面积关系得:

tan sin cos tan AB BD BE AD αβ

βγ

?=

=

, tan sin sin sin tan tan sin sin =BE=

cos tan sin tan BCE αβαβαβ

ψβγγγ

∴=∠==

3.“三节棍”模型的应用举例

为说明“三节棍”模型及其相关规律在解题中的作用,我们试举下面例题

B

A

C

D

α β

γ O

图4

图5

β

α C

D

E

B

A

γ

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 2.(第二次修订版)八个有趣模型——搞定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教师版)

八个有趣模型——搞定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当讲到付雨楼老师于2018年1月14日总第539期微文章,我如获至宝.为有了教学的实施,我以付老师的文章主基石、框架,增加了我个人的理解及例题,形成此文,仍用文原名,与各位同行分享.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有关定义 1.球的定义: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球面,简称球. 2.外接球的定义:若一个多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一个球的球面上,则称这个多面体是这个球的内接多面体,这个球是这个多面体的外接球. 3.内切球的定义:若一个多面体的各面都与一个球的球面相切,则称这个多面体是这个球的外切多面体,这个球是这个多面体的内切球. 二、外接球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1.性质: 性质1:过球心的平面截球面所得圆是大圆,大圆的半径与球的半径相等; 性质2:经过小圆的直径与小圆面垂直的平面必过球心,该平面截球所得圆是大圆; 性质3:过球心与小圆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小圆所在的平面(类比:圆的垂径定理); 性质4:球心在大圆面和小圆面上的射影是相应圆的圆心; 性质5:在同一球中,过两相交圆的圆心垂直于相应的圆面的直线相交,交点是球心(类比:在同圆中,两相交弦的中垂线交点是圆心). 初图1 初图2 2.结论: 结论1: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在体对角线的交点处,即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中点是球心; 结论2:若由长方体切得的多面体的所有顶点是原长方体的顶点,则所得多面体与原长方体的外接球相同;结论3: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就是面对角线及与此面垂直的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换言之,就是:底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条高(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是大圆; 结论4:圆柱体的外接球球心在上下两底面圆的圆心连一段中点处; 结论5:圆柱体轴截面矩形的外接圆是大圆,该矩形的对角线(外接圆直径)是球的直径; 结论6:直棱柱的外接球与该棱柱外接圆柱体有相同的外接球; 结论7:圆锥体的外接球球心在圆锥的高所在的直线上; 结论8:圆锥体轴截面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是大圆,该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是球的直径; 结论9:侧棱相等的棱锥的外接球与该棱锥外接圆锥有相同的外接球. 3.终极利器:勾股定理、正定理及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求线段长度); 三、内切球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1.若球与平面相切,则切点与球心连线与切面垂直.(与直线切圆的结论有一致性). 2.内切球球心到多面体各面的距离均相等,外接球球心到多面体各顶点的距离均相等.(类比:与多边形的内切圆). 3.正多面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球心重合. 4.正棱锥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球心都在高线上,但不一定重合. 5.基本方法: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立体几何知识点汇总(全) 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推出点在面内),这样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明两平面重合 2. 空间直线. (1).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 [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相交 ③若直线a、b异面,a平行于平面α,b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 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⑦b a,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 a,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 a=,则b b ⑧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 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

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2).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οο∈θ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3).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段的长度. 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 [注]: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 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 (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 (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证之) 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⑥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 (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重要公式、定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重要公式、定理 1.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3.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 (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 4.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 5.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7.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 +b=b +a . (2)加法结合律:(a +b)+c=a +(b +c). (3)数乘分配律:λ(a +b)=λa +λb . 8.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1)OP t OA tOB =-+.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且AB CD 、不共线. 9.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 10.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 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 线所表示的向量. 11.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 k ≠

立体几何公式

立体几何公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立体几何公式 一、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1、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2、长方形 a和b-边长C=2(a+b) S=ab 3、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4、四边形 d,D-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5、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6、菱形 a-边长;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7、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mh 8、圆 r-半径; d-直径; C=πd=2πr S=πr2 =πd2/4 9、扇形 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10、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α-圆心角的度数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 =r(l-b)/2 + bh/2 ≈2bh/3 11、圆环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D-外圆直径;d-内圆直径 S=π(R2-r2) =π(D2-d2)/4 12、椭圆 D-长轴;d-短轴;S=πDd/4 二、立方图形 名称符号面积S和体积V 1、正方体 a-边长S=6a2 ; V=a3 2、长方体 a-长;b-宽;c-高;S=2(ab+ac+bc) ; V=abc 3、棱柱 S-底面积; h-高; V=Sh 4、棱锥S-底面积 h-高;V=Sh/3 5、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 h-高;V=h[S1+S2+(S1S1)1/2]/3 6、拟柱体 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 V=h(S1+S2+4S0)/6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判定&性质&公式整理(全)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0°,90° ) 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八个无敌模型——全搞定空间几何的外接球和内切球问题

八个有趣模型——搞定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 类型一、墙角模型(三条线两个垂直,不找球心的位置即可求出球半径) 图1 图2 图3 方法:找三条两两垂直的线段,直接用公式2 2 2 2 )2(c b a R ++=,即2222c b a R ++=,求出R 例1 (1)已知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的正四棱柱的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C ) A .π16 B .π20 C .π24 D .π32 (2)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3,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π9 解:(1)162 ==h a V ,2=a ,24164442 222=++=++=h a a R ,π24=S ,选C ; (2 )933342 =++=R ,ππ942 ==R S (3)在正三棱锥S ABC -中,M N 、分别是棱SC BC 、的中点,且MN AM ⊥,若侧棱SA =则正三棱锥ABC S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π36 解:引理:正三棱锥的对棱互垂直。证明如下: 如图(3)-1,取BC AB ,的中点E D ,,连接CD AE ,,CD AE ,交于H ,连接SH ,则H 是底面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SH 平面ABC ,∴AB SH ⊥, BC AC =,BD AD =,∴AB CD ⊥,∴⊥AB 平面SCD , ∴SC AB ⊥,同理:SA BC ⊥,SB AC ⊥,即正三棱锥的对棱互垂直, 本题图如图(3)-2, MN AM ⊥,MN SB //, ∴SB AM ⊥, SB AC ⊥,∴⊥SB 平面SAC , ∴SA SB ⊥,SC SB ⊥, SA SB ⊥,SA BC ⊥, ∴⊥SA 平面SBC ,∴SC SA ⊥, 故三棱锥ABC S -的三棱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 ∴36)32()32()3 2()2(2222=++=R ,即3642=R , (3)题-1 A A

高一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部分公式定理大全

必修2空间几何部分公式定理总结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则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矩形)加上底面积(两个圆),即 .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则它的表面积等于圆锥的侧面积(扇形)加上底面积(圆形),即 . 设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母线长为,则它的表面积等上、下底面的面积(大、小圆)加上侧面的面积(扇环),即 . 柱、锥、台的体积公式 柱体体积公式为:,(为底面积,为高) 锥体体积公式为:,(为底面积,为高) 台体体积公式为: (,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为高)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球的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公式

其中,为球的半径.显然,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大小只与半径有关.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 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把与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夹角).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 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 是异面直线.

2020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常用模型

⑵ A 2013 l ∥α l l ∥β α, β α∥β B l ⊥α l ⊥β α∥β C l ⊥α l ∥β α∥β D α⊥β l ∥α l ⊥β 第 6 讲立体几何中的常用模型 §6.1 平行与垂直的直观感受 【例1】⑴ A B 2013 m ∥α m ∥α m,n n∥α m∥β αβ m∥n α∥β C m∥n m ⊥α n ⊥α D m ∥α α⊥β m⊥β A α⊥β α β B α β α β C α⊥γ β⊥γα∩ β= l l ⊥γ D α⊥β α β

§6.2 借助正(长)方体模型研究问题 【例2】 A B C D .

【例3】 ABCD - A 1B 1C 1D 1 P . BD 1 【例4】 ABCD . AB = C D = 2 AC = BD = 3 AD = BC = §6.3 外接球问题 【例5】 3 【例6】 2019 A - BCD AB ⊥ BCD AB = BD = CB = CD = 1 A - BCD P 5 1 2 2

1 E F §6.4 等体积法 【例7】 ABCD - A 1B 1C 1D 1 D 1 - EDF A 1 D 1 C 1 B 1 E F D C A B 【例8】 EF = 1 2 ABCD - A 1B 1C 1D 1 △AEF C 1 E D 1 1 B 1D 1 A - CEF . B 1 F A 1 C B D A AA 1 B 1 C E F

. . β 32π 3 B 4π C 2π b ?β? b ∥γ ? α? β?α? 【习题1】 2012 A . B C D . 【习题2】 2011 A α ⊥ β α β B α β α C α ⊥ γ β ⊥ γ α β = l l ⊥ γ D α ⊥ β α β 【习题3】 a 、b 、c a ∥c ? ? a ∥b ? α ∥γ ? ? α ∥ β ? α、β、γ a ∥γ ? ? a ∥b ? a ∥ c ? ? a ∥α ? α ∥ c ? ? α ∥ β ? a ∥γ ? ? a ∥α ? A B C D 【习题4】 S - ABC SA ⊥ ABC AB ⊥ BC S SA = AB = BC = 1 A C B 【习题5】 2014 A D 1 2 4π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大全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大全 一、 全(表)面积(含侧面积) 1、 柱体 ① 棱柱 ② 圆柱 2、 锥体 ① 棱锥:h c S ‘ 底棱锥侧21= ② 圆锥:l c S 底圆锥侧2 1 = 3 、 台体 ① 棱台:h c c S )(2 1 ‘下底上底棱台侧+= ② 圆台:l c c S )(2 1 下底上底棱台侧+= 4、 球体 ① 球:r S 24π=球 ② 球冠:略 ③ 球缺:略 二、 体积 1、 柱体 ① 棱柱 ② 圆柱 2 、 锥体 ① 棱锥 ② 圆锥

3、 ① 棱台 ② 圆台 4、 球体 ① 球: r V 33 4 π=球 ② 球冠:略 ③ 球缺:略 说明:棱锥、棱台计算侧面积时使用侧面的斜高h ' 计算;而圆锥、圆台的侧面积计算时使用母线l 计算。 三、 拓展提高 1、 祖暅原理:(祖暅:祖冲之的儿子)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如果它们在任意高度上的平行截面面积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最早推导出球体体积的祖冲之父子便是运用这个原理实现的。 2、 阿基米德原理:(圆柱容球) 圆柱容球原理:在一个高和底面直径都是r 2 的圆柱形容器内装一个最大的 球体,则该球体的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 2 。

分析:圆柱体积:r r h S V r 3 222)(ππ=?==圆柱 圆柱侧面积:r h c S r r 2 42)2(ππ=?==圆柱侧 因此:球体体积:r r V 333 4 23 2ππ=?=球 球体表面积:r S 24π=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如图) + = 即底面直径和高相等的圆柱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同直径的球体积之和 3、 台体体积公式 公式: )(3 1 S S S S h V 下下 上 上台++= 证明:如图过台体的上下两底面中心连线的纵切面为梯形ABCD 。 延长两侧棱相交于一点P 。 设台体上底面积为S 上,下底面积为S 下高为h 。 易知:PDC ?∽PAB ?,设h PE 1=, 则h h PF +=1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 PF PE AB CD =

八个无敌模型—全搞定空间几何的外接球和内切球问题

八个有趣模型——搞定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切球 类型一、墙角模型(三条线两个垂直,不找球心的位置即可求出球半径) 图1图2图3 方法:找三条两两垂直的线段,直接用公式2 2 2 2 ) 2(c b a R+ + =,即2 2 2 2c b a R+ + =,求出R 例1 (1)已知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的正四棱柱的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C )A.π 16B.π 20C.π 24D.π 32 (2)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3,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π9 解:(1)16 2= =h a V,2 = a,24 16 4 4 42 2 2 2= + + = + + =h a a R,π 24 = S,选C; (2)9 3 3 3 42= + + = R,π π9 42= =R S (3)在正三棱锥S ABC -中,M N 、分别是棱SC BC 、的中点,且MN AM⊥,若侧棱SA=则正三棱锥ABC S-外接球的表面积是。π 36 解:引理:正三棱锥的对棱互垂直。证明如下: 如图(3)-1,取BC AB,的中点E D,,连接CD AE,,CD AE,交于H,连接SH,则H是底面正三角形ABC的中心,∴⊥ SH平面ABC,∴AB SH⊥, BC AC=,BD AD=,∴AB CD⊥,∴⊥ AB平面SCD, ∴SC AB⊥,同理:SA BC⊥,SB AC⊥,即正三棱锥的对棱互垂直, 本题图如图(3)-2, MN AM⊥,MN SB//, ∴SB AM⊥, SB AC⊥,∴⊥ SB平面SAC, ∴SA SB⊥,SC SB⊥, SA SB⊥,SA BC⊥, ∴⊥ SA平面SBC,∴SC SA⊥, 故三棱锥ABC S-的三棱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 ∴36 )3 2( )3 2( )3 2( ) 2(2 2 2 2= + + = R,即36 42= R, (3)题-1 A A

最新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立体几何总结)

最新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立体 几何总结) 一、线线平行的判断: 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直线和交线平行图 ②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交线平行图 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直线平行图 二、线线垂直的判断: ①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②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线线垂直图

③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三、线面平行的判断: ①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②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四、面面平行的判断: ①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两相交直线,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五、线面垂直的判断: ①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②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③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④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的判断: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七、空间角的求法:(所有角的问题最后都要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尤其是直角三角形)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通过直线的平移,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内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0°< α≤90°; 注意: 若异面直线中一条直线是三角形的一边,则平移时可找三角形的中位线。有的还可以通过补形, 如:将三棱柱补成四棱柱;将正方体再加上三个同样的正方体,补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②线面所成的角:

立体几何中的常见模型化方法

立体几何中的常见模型化方法 建构几何模型的两个角度:一是待研究的几何体可与特殊几何体建立关联,二是数量关系有明显特征的几何背景 例题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1 所示,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 A. 23/3 B. 47/6 C.6 D.7 分析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为 3 个正方形,所以可建构正方体模型辅助解答. 解图 2 为一个棱长为2 的正方体.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后余下的部分,其体积V=8-2 X 1/3X 1/2X 1 X 1 X仁23/3选A. 解后反思大部分几何体可通过对正方体或长方体分割得到,所以将三视图问题放在正方体或长方体模型中研究,能够快速得到直观图,并且线面的位置关系、线段的数量关系明显,计算简便. 变式1已知正三棱锥P-A BC,点P, A , B , C都在半径为的球面上,若PA,PB,PC 两两互相垂直,则球心到截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 分析由于在正三凌锥P-ABC 中,PA,PB,PC 两两互 相垂直,所以可以将该正三棱锥看作正方体的一部分,构造正方体模型.

解构造如图 3 所示的正方体. 此正方体外接于球,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为球的直径EP,球心为正方体对角线的中点0,且EP丄平面ABC , EP与平 面ABC相交于点F.由于FP为正方体体对角线长度的1/3, 所以又0P为球的半径,所以0P=.故球心0到截面ABC的距离解后反思从正方体的8 个顶点之中选取不共面的点,可构造出多种几何体,这些几何体可以分享正方体的结构特征. 变式2-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A.3 n B.4 n C.3 n D.6 n 分析将一个正方体切掉四个大的“角” ,就可得到一个正四面体. 解如图4 所示,构造一个棱长为1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连接AB1,AD1 ,AC,CD1,CB1, B1D1,?t 四面体B1-ACD1 为符合题意的四面体,它的外接球的直径 AC1=,所以此正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S=4 n R2=3 n .选A. 解后反思正四面体的体积也可通过这种切割的方法求 得.由图形分析可知,正四面体的体积是它的外接正方体体积的}.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则其体积为 变式 3 四面体A-BCD 中,共顶点A 的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且其长分别为1,2, 3.若四面体A-BCD 的四个顶点同在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 .

立体几何平面公式大全

立体几何平面公式大全 最早的几何学当属平面几何。平面几何就是研究平面上的直线和二次曲线(即圆锥曲线,就是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结构和度量性质(面积、长度、角度)。为了计算体积和面积问题,人们实际上已经开始涉及微积分的最初概念。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1、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 2、正方形a—边长C=4aS=a2 3、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4、四边形d,D-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5、平行四边形a,b-边长;h-a边的高;α-两边夹角 S=ah=absinα 6、菱形a-边长;α-夹角;D-长对角线长;d-短对角线长 S=Dd/2=a2sinα 7、梯形a和b-上、下底长;h-高;m-中位线长 S=(a+b)h/2=mh

8、圆r-半径;d-直径; C=πd=2πrS=πr2=πd2/4 9、扇形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10、弓形l-弧长;b-弦长;h-矢高;r-半径;α-圆心角的度数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r-h)(2rh-h2)1/2 =παr2/360-b/2·[r2-(b/2)2]1/2 =r(l-b)/2+bh/2 ≈2bh/3 11、圆环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D-外圆直径;d-内圆直径S=π(R2-r2)=π(D2-d2)/4 12、椭圆D-长轴;d-短轴;S=πDd/4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经典模型

.word 版本可编辑.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经典几何模型 由四个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四面体是一个经典的几何模型i ,俗称“三节棍”模型,如图1四面体A BCD -中,,,ABC ABD ∠∠ ,BDC ADC ∠∠均为直角.我们研究它的产生背 景、各面所成的角及其棱所在直线与相关面所成的角的性质,为此,定义BDC ?为底面,ADC ?为斜面,ABC ?为主垂面,ABD ?为副垂面.(主副垂面之分在于BC BD >)AC 为 BDC ? 的主斜线,AD 为BDC ?副斜线,它们在 底面内的摄影BC BD 和也分别称作主射影和副射影.设,ACB α∠=,BCD β∠=.ACD γ∠= 这个模型的几何结构特点决定,在其 中,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以及相关向量的计算不易直接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在这种模型中如何避开利用空间向量的解析法而用纯几何的手段解决有关角的问题. 1. “三节棍”模型的背景: ①线面角背景:如图1,AB 是平面BCD 的垂线,B 为垂足,AC 是平面BCD 的斜线,C 是斜足,CD 是平面BCD 内另一异于BC 的直线,过B 作BD CD ⊥,垂足为D ,ABC ∠就是斜线AC 与底面BCD 所成的角,四面体A BCD - 即为“三节棍”模型 ②长方体切割背景: 如图2,在长方体 ABCD A B C D ''''-中两个平面A AC '和A BC '切割所得四面体A ABC '-即为“三节棍”模型. ③球体切割背景:如图3,球O 的直径为AB ,过AB 作球的两个不同截面,ABD ABC ,再分别过AD 和BC 分别作共弦CD 的截面ACD 和BCD ,四面体A BCD -即为“三节棍”模型. 2. “三节棍”模型的性质: 在图1的“三节棍”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性质, ①最小角定理: 斜线AC 与BDC ?所成的角,是斜线AC 与BDC ?内过斜足的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②三面角公式:cos cos cos γαβ=?———公式1 在图1中,,,αβγ满足cos cos cos γαβ=?.不仅如此,“三节棍”模型中各顶点的三个角中,对应斜面上的角的余弦等于其它两个互相垂直的面中对应角余弦之积. 如cos cos ADC BDC ∠=∠?cos ADB ∠. 由各面直角三角形锐角的互余关系,公式1还可化为: sin sin sin CAD CAB CBD ∠=∠?∠———公式1' ③二面角公式: 1) 主、副垂面所成的二面角C AB D --,它的平面角CBD ∠等于2 πβ- 2) 主垂面与底面所成的角A BC D --为直二面角. 3) 副垂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A BD C --为直二面角 图3 B A C D 图1

立体几何公式定理大全

立体几何公式定理大全 一、公理定理 (一)平面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二)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1)共面:平行、相交(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引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两条异面直线,它们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 平行或异面 (三)平行关系 1.线面平行 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 平行。 2.面面平行 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定理引理: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高中立体几何公式

高中立体几何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 : C=2(a+b) S=ab 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d,D-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a,b-边长、h-a边的高、α-两边夹角 '

S=ah =absinα 菱形a-边长、α-夹角、D-长对角线长、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a和b-上、下底长、h-高、m-中位线长 S=(a+b)h/2 =mh 圆r-半径、d-直径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 (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l-弧长、b-弦长、h-矢高、r-半径、α-圆心角的度数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 =r(l-b)/2 + bh/2 ≈2bh/3 ) 圆环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D-外圆直径、d-内圆直径 S=π(R2-r2) =π(D2-d2)/4 椭圆D-长轴、d-短轴 S=πDd/4 立方图形名称符号面积S和体积V 正方体a-边长 { S=6a2 V=a3

立体几何定理大全

立体几何公式大全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

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 0°,90° ) esp.空间向量法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 [0°,90°] 最小角定理: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经典模型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经典几何模型 由四个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四面体是一个经典的几何模型i ,俗称“三节棍”模型,如图1四面体A BCD -中,,,ABC ABD ∠∠ ,BDC ADC ∠∠均为直角.我们研究它的产生背 景、各面所成的角及其棱所在直线与相关面所成的角的性质,为此,定义BDC ?为底面,ADC ?为斜面,ABC ?为主垂面,ABD ?为副垂面.(主副垂面之分在于BC BD >)AC 为 BDC ? 的主斜线,AD 为BDC ?副斜线,它们在 底面内的摄影BC BD 和也分别称作主射影和副射影.设,ACB α∠=,BCD β∠=.ACD γ∠= 这个模型的几何结构特点决定,在其 中,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以及相关向量的计算不易直接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在这种模型中如何避开利用空间向量的解析法而用纯几何的手段解决有关角的问题. 1. “三节棍”模型的背景: ①线面角背景:如图1,AB 是平面BCD 的垂线,B 为垂足,AC 是平面BCD 的斜线,C 是斜足,CD 是平面BCD 内另一异于BC 的直线,过B 作BD CD ⊥,垂足为D ,ABC ∠就是斜线AC 与底面BCD 所成的角,四面体A BCD - 即为“三节棍”模型 ②长方体切割背景: 如图2,在长方体 ABCD A B C D ''''-中两个平面A AC '和A BC '切割所得四面体A ABC '-即为“三节棍”模型. ③球体切割背景:如图3,球O 的直径为AB ,过AB 作球的两个不同截面,ABD ABC ,再分别过AD 和BC 分别作共弦CD 的截面ACD 和BCD ,四面体A BCD -即为“三节棍”模型. 2. “三节棍”模型的性质: 在图1的“三节棍”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性质, ①最小角定理: 斜线AC 与BDC ?所成的角,是斜线AC 与BDC ?内过斜足的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 小的角. ②三面角公式:cos cos cos γαβ=?———公式1 在图1中,,,αβγ满足cos cos cos γαβ=?.不仅如此,“三节棍”模型中各顶点的三个角中,对应斜面上的角的余弦等于其它两个互相垂直的面中对应角余弦之 积. 如cos cos ADC BDC ∠=∠?cos ADB ∠. 由各面直角三角形锐角的互余关系,公式1还可化为: sin sin sin CAD CAB CBD ∠=∠?∠———公式1' ③二面角公式: 图2 图3 B A C D α β γ 图1

坐标法解空间几何题通用模型

如何用坐标法解空间几何题专题 (中保高中2017届1,2班) 徐学松 2017.5 模型思考 空间几何中涉及的定义、定理和性质比较多,在解决综合问题时,运用多个定义、定理和性质形成的综合题时,遇到多种多样的题型,每一种题型的解法又有多种.学习和记忆名目繁多的题型和解法直接影响了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和效率.有没有一种比较统一的方法,能够使得解题过程比较一致,变化不多的模型呢?使得学生解题流程固定,方法比较简单,从而使学生解题思路流畅,正确率提高呢.坐标法作为一种工具,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运用坐标法解题,可使几何问题代数化,大大简化思维程序,使解题思路直观明了,模式固定,流程明了. 模型例析 例1.(线线平行)已知A(1,0,0),B(0,1,0),C(0,0,2),求满足DB ∥AC ,DC ∥AB 的点D 的坐标. 解模与识模:这道题是一道线与线平行的问题.可设点D 坐标为(x ,y ,z), 则?→ ?DB = (-x ,1-y ,-z),?→ ?AC = (-1,0,2),?→ ?DC = (-x ,-y ,2-z), ?→ ?AB = (-1,1,0). ∵DB ∥AC ,DC ∥AB ,∴?→ ?DB ∥?→ ?AC ,?→ ?DC ∥?→ ?AB . 即???? ?? ???=--=--=--=--.02, 1 1,01,2 1z y x y z x ??????==-=.2,1,1z y x ,即此时点D 的坐标为(-1,1,2). 从这道题的推理过程可以看到在建立了坐标系的情况下,得到各点的坐标后,就能得到有关向量的坐标,根据向量的平行,利用公式建立方程组.这里的公式是若()111,,z y x a =→ , ()222,,z y x b =→ ,且222,,z y x 均不为零,→ →b a //? 2 1 2121z z y y x x ==.进而达到求解的目的. 例2(线线垂直)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棱DD 1的中点,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1OA ⊥AM . 解模与识模: 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可以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设直线a ,b 的 方向向量分别是 ()111,,z y x a =→ ,()222,,z y x b =→,a ⊥b ? → a ⊥ → b ?0212121=++z z y y x x .要想利用坐标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空间坐标系.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