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森林防火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森林防火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森林防火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针对当前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为了做到早避免,早发现,早控制,必须对森林地区部署远程监控系统。由于林区有其地理特点,部署有线网络异常困难,无线视频监控以其配置灵活、建设快捷、性能高效、低成本等特点正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上。利用当前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无线通讯技术,深圳市锦铭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无线通讯方案,通过组合使用无线数传网桥技术和无线骨干网络传输技术,构建了一套先进的JV AD森林防火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以满足林业部门及安全管理部门的实际应用需求。

一、JVAD森林防火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简介

JV AD森林防火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由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摄像机和云台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铁塔组成(针对具体情况,还可以加入极敏感烟感系统)。

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了图像显示、火情智能图象识别系统,智能火情监控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通过图像智能处理系统,可以自动发现火情,自动完成报警,同时若配置了烟感系统,烟感系统会将报警信号传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根据情况,控制就近的摄像头对可疑火情区域进行扫描,由图像智能处理系统完成对该区域的火情进行侦测,一旦发现火情在第一时间进行报警。

无线传输系统包括无线数传网桥和无线骨干链路。无线数传网桥,用于在一个小范围区域内,将多个摄像头的视频信号上报到一个集中点。无线骨干链路,用于将各个集中点的数字信号高速的传送到监控管理指挥中心。通过无线数传网桥和无线骨干链路的灵活组合,可以很灵活的构建一个大范围的信号网络,对较大面积的森林区域进行监控。

摄像机和云台控制系统是进行视频采集的前端设备,且具有将视频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进行传输的功能,同时,云台控制系统也能接受远程控制信号,对摄像头进行相应的操作,以便提供最佳的观测视频信号。

电源系统和铁塔则是为摄像机和无线传输系统提供安装位置,电源供应,防雷措施等等。在一般地区,可以就近寻找可以引入的交流电源,在少部分人烟罕至的地区,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的方法进行供电。

另外,针对具体情况,还可以配置蓄电池供电的单兵移动监测摄像头和无线传输系统,可以在林区内移动进行监测。或者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就近采集现场视频信号,供上级领导对火情进行判断并部署相应行动。

JV AD森林防火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无线通讯技术,可以跨越环境影响,在环境异常复杂的森林林区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并在第一时间将林区的异常情况回传到各级指挥中心。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1 、林区环境导致监控范围大。监控点的选择,首先摄像机应安装在森林制高点,要求视野广、无障碍、监控角度大,尽量少设监控点,并尽可能使得每个监控点监控覆盖的森林面积最大,如无法回避有死角,可增加监控点。同时在摄像机架设的位置安装先进的无线网桥,即时回传监控范围视频信息。

2 、全天候监控。监控点要全天候工作,这就需要选择摄像机时应选用红外敏感型彩色转黑白摄像机;镜头应选用日夜两用型镜头,云台要求选用螺杆传动的室外一体化云台,为了减少远距离图像的抖动,摄像机的安装也要确保牢固稳定。

3 、视频传输链路是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由于森林防火监控自身的特点,传输方式不可能采用有线或光缆的方式,JV AD无线网桥成为最理想的无线传输解决方案。同时,无线传输方式具备施工简便,成本低,一次性投入等优势,图像实时传输、清晰,传输频率可选,并且可根据传输距离的远近、现场自然条件的不同,其功率的大小可以按要求设置。

4、森林防火涉及的范围广,距离远。各个需要监控的林区与监控管理中心距离较远,分布较为分散。在JV AD森林防火系统中,通常采用2.4G 产品。提供非常远的传输距离

5、前端设备的供电。在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中,能够给前端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选择监控点的时候,要尽量考虑选择有固定电源的地方,如果无法找到合适的有源点,那么只能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太阳能供电系统由太阳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电

池方阵、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逆变器、蓄电池组构成。太阳电池方阵在晴朗的白天把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给负载供电的同时,也给蓄电池组充电;在无光照时,由蓄电池给负载供电。

6、避雷接地要安全可靠。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软肋是前端的避雷与接地,前端设备的避雷与接地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忽视了避雷与接地将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的损失,避雷原则是所有设备都要安装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接地电阻不大于10 欧姆,

7、为及时发现火警,前端需要有烟感等感应器以及报警联动设备。

8、无线监控系统产品具备高可靠性。由于整个监控前端设备地处深山,维护极为不便,所以中心要能随时掌握前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对维护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分析作用。因此,性能过硬的无线网桥是至关重要的,JV AD的无线网桥是工业级标准的产品,具备适应室外恶劣气候环境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整个无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 JV AD 森林防火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网络结构

监控点2

3

监控点9

监控点10

图例

视频采集点

信号汇总点

三、技术参数

1、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主要由监控计算机、以太网交换机、硬盘录像机、电视墙等设备组成。

监控计算机内安装专业火灾图像识别软件。此部分根据实际用户的不同需求,按当前主流监控计算机的规格进行配置。

监控软件参数:

压缩方式:H.264/MPEG 4;

显示分辨率:1024×768、1280×1024、16:9宽屏、16:10宽屏;

预览分辨率(可调) :704×576(PAL制),740×480(NTSC 制);352×288(PAL制),370×240(NTSC制);

录像分辨率(所见即所得):704×576(PAL制),740×480(NTSC 制);352×288(PAL制),370×240(NTSC制);

单机容量支持12路D1、48路CIF;

支持单画面、4画面、9画面、16画面、20画面、25画面显示,可全屏显示,支持自动翻页;

多画面实时显示/录像/回放功能,支持多协议云镜控制,支持多种报警盒实现联动报警;

手动录像、连续录像、定时录像、动态录像、事件录像、联动报警录像等多种录像方式;

视频录像图像质量有多种等级可调,以改变存储文件大小,方便不同场合应用。

视频移动报警录像功能,报警录像灵敏度、预录像时间、延迟录像时间可调,支持声音报警输出。

智能检索,可按摄像镜头年/月/日/时间段或长时间连续检索回放,自动检索报警录像,能区分录像事件。

具有局部放大功能,可逐帧回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常规播放。

回放时可进行图片抓拍功能,回放时文件备份功能、文件剪辑功能。

可进行远程监控,远程控制云镜、色彩、手动录像、布撤防、重启计算机等控制工作。

支持现今最大容量的硬盘,并支持安装多个大容量的硬盘。 硬盘管理可以通过对最大使用硬盘和硬盘最小预留空间的设置使硬盘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

自动创建日志文件(用户操作日志、系统日志、远程控制日志),便于查询操作记录。

系统可任意设置定时关机,定时重启功能,保证系统运行的高稳定性。

可设定开机自动运行监控软件,断电自动关闭程序,来电自动重启,自动恢复录像。

硬件、软件经过严格的拷机试验,稳定可靠。

系统硬件配置要求低,48路同时录像显示时,CPU的占用率低于75%。

2、骨干链路

骨干链路采用GE MDS INTREPID 系列产品

特点:

电信级链路工电台

传输时延小,3ms(Intrepid),<0.5ms(Intrepid-HC)适合话音传输接口丰富,支持以太网、SONET、SDH、PDH

传输速率高,TDD:622Mbps Ehternet:800Mbps

前向纠错、数据交织、自适应均衡

1+1双机热备实现故障无缝切换

空间分集、频率分集减小多径干扰,降低设备误码

无线设备自身可组成环网,提高无线网络可靠性

技术参数:

工作频率:2.4/4.9/5.8GHz,6~11GHz,11~38GHz

调制方式:256QAM,128QAM,32QAM,16QAM,QPSK,BPSK

传输速率:最高800Mbps

传输距离:点对点可达80KM

数据接口:E1,DS3,OC-3,STM-1,OC-12,STM-4 FE,GbE

温度范围:IDU: -5-+45度

ODU: -35-+55度

输出阻抗:50欧

工作电压:-48VDC/24VDC/100~240V AC

防护等级:ODU: IP67(全天候)

3、无线网桥

无线网桥采用锦铭科技的JV AD-FE10产品

JV AD-FE10是系列802.11b等级工业以太网无线数传电台。使用

2.4GHz直扩技术, 并提供高速, 安全的无线通讯。相较于其它

802.11b产品, 其输出功率较高, 并提供较远程之户外范围并扩大室内涵盖范围。

JV AD-FE10有很高的无线电发射功率(300MW), 在站适配方式连接多个以太网设备以及内置路由器功能,在可视范围之下传输范围可达10公里,并可通过中继器来扩大范围。

技术参数:

工作频率:无需许可证, 2.4-2.483 GHz

传输

评估范围:达9.6公里,于可视范围使用14 dBi

输出功率:300 mW (+24.7 dB)

调制:CCK, DQPSK 或DBPSK

扩频码:直扩

频道:11 (3个非重叠)

占用频宽:22 MHz

接收

灵敏度:11 Mbps –89 dBm, 5.5 Mbps –91 dBm, 2 Mbps –93 dBm, 1 Mbps –94 dBm

无线电数据传输

数据加密:WEP+ (64 或128 位)

无线电数据传输速率:11 Mbps

工作方式

无线桥接器, 无线桥接器及中继器, 接入点,

数据接口

接口:10BaseT 或100BaseT (自动选择)

数据吞吐量:最大值800 kbps 至6 Mbps

供电:12 VDC

工作环境

标准温度范围:-40 到150°F (-40 到v 65°C)

湿度范围:0 到95%非凝结

4、前端监控设备

前端监控摄像头采用锦铭科技得JMV系列百万像素高清网络摄像机。

JMV系列百万像素高清网络摄像机采用Ti最新一代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高画质,低带宽的显著优势。该相机前端采用1/2英寸500万像素逐行扫描CMOS图像传感器,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图像输入。视频预处理部分支持数字智能降噪、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增益、镜头矫正、光晕矫正。视频编码部分采用最新的H.264 high profile level 3.1视频编码算法,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原始图像画质的同时,很好的控制了码流大小。相机支持H.264 720P(1280×720),H.264 CIF(448×240),MJPEG,三码流同时输出,且支持三码流智

能动态切换。在H.264 720P时,能在200~250 MBPS的码率下维持高画质。H.264 CIF则能在35~50KBPS下维持高画质,并且能自动根据带宽情况调整画质,十分适合于带宽受限或长距离无线传输条件下的视频监控。相机的整体功耗小于3W,发热量低,并且采用工业级设计,适合于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

四、设备清单

以上图中12个监控点的一个森林防火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为例,共需要如下设备:

基于WIFI的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家对于安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由于视频监控含有实时记录与拍摄的功能,在很多的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于传统的监控设备具有的问题,特设计出利用无线与互联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其具有的特点为灵巧方便、成本低廉、功耗非常的小等优势,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与市场推广价值。 【关键词】视频监控;应用价值;pc机;嵌入式系统 1.引言 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飞速的提高,视频所特有的方便、直观以及其丰富的内容等更是受到更多的人的喜爱,当前严格控制视频的应用也在安防监控、军事、远程视频会议、工业、远程医疗、商业以及金融行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开始,视频监控所选择的是借助模拟信号传输,之后其便通过以pc卡式数字信号传输为基础的一种嵌入式系统来进行视频监控,以监控系统的第三代嵌入式系统为基础的视频监控是自所有年龄的人来的,其凭借其成本低、灵活性强以及不被限制的传输距离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以极快的速度占领了市场,采集监控现场图像是其主要的目的,而且其可以对照片进行收集,并进行长时间保存,用来进行之后的查询以及检索环节。 2.系统设计 2.1需求分析 以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为依据,要求对食品厂生产车间进行安排,我们发现在所有地方的视频进行采集以及传输系统的车间,需要能够随时移动放置的系统,系统在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之下,其需要进行标准的封闭盒包装的选择,并将预留摄像头来进行天线接口,在盒子中进行其他电路板以及电源的莫风。以项目的具体需要为依据,来进行以下功能要求的获得: 首先就是视频捕捉功能,第二就是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第三就是处理以及恢复图像的功能。 2.2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3.硬件结构设计 3.1设计方案 本文选用的为基于三星s3c6410核心板作为基础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在不改变核心板的条件下面对于底板进行整理与设计,添加一些外围的通用接口与两个usb借口。核心板与底

无线视频监控的三种常见传输方式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无线监控系统,主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选择何种传输方式。目前主流的无线视频监控有3G/4G移动视频监控、WLAN(无线局域网)无线视频监控、微波(模拟微波)无线视频监控、COFDM无线视频监控、卫星无线监控。 1、3G传输2G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CDMA、GSM两种模式。此两种模式成本较低,具备较大的覆盖面,且传输速度较快,其中CDMA理论值传输速率为153.6Kbps,在实际使用中基本可达到60~80Kbps,因此在无线监控使用中,得到不少厂商的青睐。而基于GSM方式的GPRS,虽覆盖率则高于CDMA,但传输速率却略慢,因此在使用上仍处于下风。3G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移动(TD-SCDMA)、电信(CDMA2000EVDO)、联通(WCDMA)运营商的3G技术接入方式,自09年起,经各运营商大力推广,已有不少监控厂家针对此方面研发相关的产品。而3G突出的优点即高速的下载能力,理想值可达到3Kbps~1G的传输速率,目前4G设备在市场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3G的基础上更胜一筹。 优点:大范围移动监控缺点:带宽低、月租费适合行业:适用于公交视频监控、长途客车实时监控、押钞车管理和视频监控、船舶视频监控、军事训练移动指挥、记者跟踪采访、越野赛事监控、盛会安全管理、交通抓拍等场景的视频监控系统。 2、COFDM传输COFDM即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简称,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支持突破视距限制的应用,是一种在无线电频谱资源方面充分利用的技术,可以对噪声和干扰有着很好的免疫力,绕射和穿透遮挡物是COFDM的技术核心。其基本原理就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分配到传输速率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 优点:小范围移动监控、非视距、绕射缺点:频点使用需申请,带宽低,价格高适合行业:移动应急传输应用。应用于公安、消防、交警、人防应急、城管

森林防火监控需求分析

实训一需求分析 课程名称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班级14级物联网应用技术组别指导教师范宇 学生姓名许家慧学号140130 218 小组 其他成员 李蓉 工作任务书需求分析页数:3 实训场地教学楼1102 实训时间2016.3.15、2016.3.22 一、任务要求 1、掌握物联网工程的需求分析方法。 2、熟悉需求分析报告书的基本格式。 3、就典型案例进行需求分析 二、任务资讯 1、从甲方的项目背景书中应当提取那些要素以备分析撰写项目需求分析? 无线远程监控、控制,环境、动植物信息检测,实时监测 2、需求分析的步骤为哪些? 1)原系统描述:概括业务功能、分析主要缺陷 2)工程需求:明确任务分工、子系统需求 3)系统描述:设计工作流程、支持及维护等其它描述 三、案例任务 1、以标准格式完成北京华育智慧农业系统的需求分析。 1)原系统描述: 人工化的生长状况监测任务、防病虫害任务,生长环境管理任务。 2)原系统缺陷分析: ①原始的农业生产模式过度依赖自然状况,农民正常靠天吃饭,不 能实现自动化管理。 ②没有有效的信息采集系统,受人工监管限制,无法实时监测,并 向管理员反应农作物生长状况。 ③发生病虫害,往往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后才能发觉,不能在危害 初期及时喷洒药水,进行有效的遏制措施。 ④周围出现有危害生物时,不能立时采取警告、驱逐等有效的防护 措施。 ⑤由于采用的是人工浇灌,无法精确的浇灌,会出现过度灌溉的现 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⑥依靠农民自身的种植经验来种植作物,虽然能避免种植过程中的 大部分问题,却无法解决一些专业化的问题。

3)新系统需求: 能实时监控作物生长状况,有效且及时地预防病虫害,能驱逐有危害生物,节能灌溉,能调节种植土壤的各类指标。 ①感知层(采集):需要多种适合本项目的标签及读写器、传感器 (无源和有源RFID、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检测仪等), 并解决实时采集数据的方法。 ②网络层:利用有线、无线、移动网络实时地传输从采集层获得的 数据。 ③应用层:建立三个子系统 A.“防虫害”子系统 B.“土壤管理”子系统 C.“安防监控”子系统 4)工作流程: ①安装各类传感器,在不同作物的生长区域外围贴上电子标签。 ②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提前在系统中设定各数值。 ③监测到虫害,及时喷洒药水;监测到周围有危害生物时,进行鸣 笛,光照等驱逐手段;根据土壤状况,进行浇灌,施肥等。 ④向管理员反馈信息,在作物成熟时,提醒收割。 ⑤支持及维护。 2、以标准格式完成同组同学提出的项目的需求分析。 森林防火监控 1)原系统描述: 人工观察森林情形,灭火系统 2)原系统缺陷分析: ①无生活条件的偏远林区不能设瞭望台; ②观察效果受地形地势的限制,覆盖面小,有死角和空白,观察不到, 对烟雾浓重的较大面积的火场、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观察; ③雷电天气无法上塔观察; ④瞭望是一种依靠瞭望员的经验来观测的方法,准确率低,误差大; ⑤瞭望员人身安全受雷电、野生动物、森林脑炎等的威胁。 3)新系统需求: 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贯彻“预防为主,积极 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林区工程是由林区监控管理 指挥中心系统、传输系统、摄像机和镜头系统、云台控制系统、电源系 统和铁塔组成。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图像显示、图 像录像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功能,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 统还具有向上级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接口的功能。

远程手机APP综合监控系统解决设计方案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防雷器、空调、消防系统、保安门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温湿度、烟雾、振动、红外、水浸、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 机房监控(机房动环系统)APP软件是怎样的,机房监控,机房动环系统 一、系统概述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防雷器、空调、消防系统、保安门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温湿度、烟雾、振动、红外、水浸、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同时将机房设备的工作状态的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实现对机房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通过手机APP可对上述全部监控对象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控与控制。使机房无线远程监控达到无人或少人值守,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支持市面全系列安卓手机,手机终端可以通过4G/3G/GPRS/WIFI远程进行监控与控制,是目前无人值守管理人员最不可以缺少的系统组成部分之一,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机房系统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坚持“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经济合理、超前考虑”的原则,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开放性,同时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具备良好的整体升级、扩展能力和方便维护,符合机房间远程APP综合管理控制的需要,系统设备选型在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综合的考虑了性能指标、规格统一性及性能价格比。 可靠性 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即不会出现因为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而造成整个监控系统无法使用的现象。 系统的接入不会影响现有通信设备和网络的正常工作。 系统将正确反映监控内容的实际情况。 系统的运行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实时性 保证系统能实时的反映通信设备运行情况,一到那出现异常情况是能够及时报警。 安全性

防洪防汛无线远程视频监控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2631217.html, 防洪防汛监控系统方案 一、防洪防汛行业现状 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晓,夏季高温多雨,一旦进入6月份,正式进入了炎热的夏天,雨水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据相关新闻报道,全国普遍降雨多,而湖北,湖南,河北,河南连续下雨时日延长,已经受到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影响。主要是雨水过多强降雨造成河堤,大坝决口,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二、防洪防汛行业需求 洪涝自然灾害人为不可避免,然而通过预防和及时补救措施能够大大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套完善的防洪防灾监控系统,能够让河堤,大坝的水务工作人员全面的监控水势状况,提前做出预防准备工作。由于各河堤,大坝地理环境广阔、复杂,所以采用无线监控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采用防洪防汛的无线监控方案,构建出防洪防汛的图像,采集,存储,分析,发布,应用管理的防洪防汛的监控体系。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2631217.html, 三、无线监控系统的优点 技术人员安装起来比较简单,不需要布置线缆,缩短了工时,维护起来比较简单,其传输范围广泛,传输距离非常远。而且灵活性也较好。 十分适用于洪涝水灾等突发性强、范围规模大的自然灾害环境。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2631217.html, 四、防洪防汛无线监控系统结构 1、前端——IP摄像机:用于实时采集受灾现场的情况,常安装在河堤,大坝制高点可监控到水库大坝河堤整体情形的地方。 2、中端——无线传输设备:防洪防汛无线监控系统常见的无线传输设备为数字5.8G大功率无线网桥,用于监控视频影像的发送和接收。 3、后端——监控显示器+硬盘录像机(NVR):用于显示和存储监控视频影像。 PS:后端可分“防洪中心”和“无线视频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将“防洪中心”和“无线视频综合管理平台”连接,“防洪中心”通过互联网观看受灾现场的实时监控视频或调取存储于NVR里的视频影像。

森林防火无线监控方案

森林防火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一、前言 随着世界文物及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旅游景区逐年增加,同时也发展了大量的旅游景区,带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文物保护、防火工作是首要任务。文物丢失及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年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重要原因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为此,国内外都在为预防为主、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而努力。为了早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贯彻“预防监控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林区面积广、海拔高、环境复杂、山顶没有电源,布线困难、普通的监控不能实现,一般都是在山顶建设一个人力观看亭,工作人员上山困难、一到晚上气候冷,看不远、给林业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深圳市荣通达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林业目前的特点研发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和无线数字激光夜视监控系统,作为专业研发生产无线数字监控传输系统的厂家,很荣幸能有机会为此项目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本方案是以用户监控系统建设的需求为基础、以公司的新一代无线网络传输产品为技术实现,供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专家参考和审阅。 二、设计要求 根据森林监控系统的设想和要求,确定以下的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坚持高起点,面向21世纪,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在国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贯彻“实用、稳定、先进”的方针,以实际应用需求为设计依据,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为导向,确保系统高度集成、总体优化、安全可靠、稳步推进。?系统充分考虑功能扩容性和技术升级性、兼容、扩展,适应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以求得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鉴于视频监控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际情况和要求,对视频监控系统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先进性、实用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便利性、安全性、可靠性和

森林防火智能监控软件-森林卫士365

森林防火智能监控软件产品介绍 森林卫士365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2631217.html,/ 1产品构成 森林卫士365系列产品,由前端智能监测基站的硬件设备和监控中心的软件平台组成,可及时发现森林火灾,并将火点精确定位,利用直观的三维电子沙盘,辅助打火专家进行快速、立体的指挥扑救。 前端智能监控产品包括海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数字云台、基站智能控制箱、嵌入式的烟火识别智能处理器等; 后端应用系统包括海普自主研发的联网监控管理平台、基于ArcGIS平台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及应急指挥系统。 2 产品功能 “森林卫士365”系列产品具有的主要功能如下: (1)视频联网监控:自动监控、无人值守; (2)烟火智能识别:识别响应速度快,准确率高; (3)三维电子沙盘:山体、道路、河流三维模型的直观表现,可放大、旋转、漫游、飞行; (4)林业资源管理:可将林业资源的相关数据(如二类调查林相图等)录入数据库,使林业资源数据矢量化、直观化; (5)火点精确定位:可精确测算火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拨高度; (6)空间分析查询:可快速查询被保护资源、打火资源等信息,分析扑救火灾的最佳路径; (7)火情蔓延推演:动态推演火灾蔓延的方向、速度、区域等; (8)三维应急指挥:借助电子沙盘进行复杂的应急指挥;

(9)灾后评估总结:借助GIS数据库,对过火面积及火灾损失进行评估,并对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森林卫士365”系列产品还将扩展以下主要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量身定制:(1)综合治安管理:利用联网监控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林区重要的区域如卡口、景区入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地方的智能监控,提高林区的综合治安管理水平; (2)森林病虫害监测:利用三维GIS平台,和已经建立的林业资源数据,结合移动智能终端和3S技术,可以实现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 (3)生物多样性监测:利用联网监控管理平台和三维GIS平台,和已经建立的林业资源数据,可以动态实时地监测野生动植物,特别是对珍稀动植物,可以实现动态、实时的定点跟踪监测和预警。 (4)景区管理:利用联网监控管理平台和三维GIS平台,和已经建立的林业资源数据,可以将景区日常办公管理、门票管理、接待能力评估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动态实时地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分析和预警。 3 核心技术 3.1烟火智能预警 采用基于视频图像分析技术的林区烟火智能处理技术,当林区出现火情,自动识别并预警。该技术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网桥及远程设置

一、利用无线网桥搭建监控视频系统 【目的】 1、通过局域网从B点看到A点的实时监控视频(高清) 2、能远程登录查看A或B的实时监控视频 1、A和B之间距离大概50-80米,经多种方案比较,最后决定采用无线网桥搭建一个局域网来实现。 2、淘宝上卖的无线网桥价格一般都在300元左右一个的价格,本着省钱的原则,我挑了一款最便宜的,125元/只,使用了一个多月了,除了中间换了一个POE电源外,其它一切正常。 3、虽然有店家的比较详细的教程,到真正安装调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差点就把AP 给退回去了,我也算是个电脑玩得挺溜的啦,这玩意,第一次没人指导,真是蛮复杂的。光看那些参数就觉得头晕~ 产品主要参数 ?网络标准:IEEE802.11b/g 频率范围:2.3-2.4G(一般民用设备工作在2.4G频段,设置到2.3G频段可以避开频道干扰,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 信道数:34 数据传输:54M 水平、垂直面波瓣宽度:30°、28° 传输距离:稳定1-3公里 ?电源模式:poe供电防水,防晒,防风 安装方式:夹码抱杆 功耗:最大10W 环境标准:工作温度:-20℃-60℃、工作湿度:10%-90% ?网桥尺寸:210*180*50mm ?网桥重量:1.5KG

1、如上图接好网线,先接台PC对AP设置参数。 2、登录192.168.1.20 用户名/密码:ubnt 国家代码:Compliance Test 3、system --language:中文(简体)重启 4、Advanced--速率算法:EWMA 抗扰性:打勾,已启用 天线设置:自适应 上述三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5、Network--网络模式:网桥 IP地址:192.168.1.20 网关IP:192.168.1.1 上述三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 6、Link Setup--无线模式:接入点 SSID:bjminsu 信道:237-2312 MHz 输出功率:20 dBm 安全:WPA2 WPA预共享密码:yu* 上述三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1、如上图接好网线。 2、登录192.168.1.20 用户名/密码:ubnt 国家代码:Compliance Test 3、system--language:中文(简体)--重启 4、Network--网络模式:网桥 Disable Network:None IP地址:192.168.1.21 主DNS IP:202.106.0.20 上述四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 5、Link Setup--无线模式:站 ESSID:bjminsu,从”选择”里 选择”bjminsu” 安全:WPA2 WPA预共享密码:yu* 上述三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 6、Main--查看信号强度,接近0 dBm时信号最强。 7、把A点的PC机换成硬盘录像机。 8、硬盘录像机--主菜单—系统设置—网络设置-- IP地址:192.168.1.108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1 TCP端口:37777HTTP端口:80 UDP端口:37778连接数:10 9、在B点登录192.168.1.108 用户名:admin 密码:admin 类型:TCPà全部打开,或者只打开想查看的某个通道。 10、设置完毕。 备注:B点AP链接到路由器上,那样子可以一边上网,一边看监控视频。 A(5单元)发射B(8单元)接收 192.168.1.20 连接框图及参数设置 搭建好后,终于可以安心滴从B点(值班室)里看到A点的实时监控了,要不然得按时巡视,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出门在外的话,也能随时通过3G手机查看各点的监控视频。 再在每个点装一套GSM报警系统(烟感+气感+防盗),基本上能做到比较好的防范。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增加,无线通信已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无线网络除了提供语音服务之外,还提供多媒体、高速数据和视频图像业务。无线通信环境(无线信道、移动终端等)以及移动多媒体应用业务的特点对视频图像的视频图像编码与传输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课题。 1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面临的挑战 数字视频信号具有如下特点: ·数据量大 例如,移动可视电话一般采用QCIF分辨率的图像,它有176X144=25344像开绿灯。如果每个像素由24位来表示,一帧图像的数据量依达 594kbit。考虑到实时视频图像传输要求的帧频(电视信号每秒25帧),数据传输速率将达到14.5Mbps! ·实时性要求高 人眼对视频信号的基本要求是,延迟小,实时性好。而普通的数据通信对实时性的要求依比较低,因此相对普通数据通信而言,视频通信要求更好的实时性。 无线环境则具有如下特点: ·无线信道资源有限 由于无线信道环境恶劣,有效的带宽资源十分有限。实现大数据量的视频信号的传输,尤其在面向大众的无线可视应用中,无线信道的资源尤其紧张。 ·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信道的物理特点决定了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视频的Qos保障 在移动通信中,用户的移动造成无线视频的Qos保障十分复杂。 由此可以看出,视频信号对传输的需要和无线环境的特点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无线视频传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般来说,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研究设计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设计目标

事实上,表1中许多性能指标是相互制约的。例如,视频图像压缩比的提高会增加编码算法的复杂度,因此会影响算法的实时实现,并且可能降低视频的恢复质量。 2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视频信息的数据量十分惊人,要在带宽有限的无线网络上传送,必须经过压缩编码。目前国际上存在两大标准化组织——ITU-T和MPEG——专门研究视频编码方法,负责制公平统一的标准,方便各种视频产品间的互通性。这些协议集中了学术界最优秀的成果。 除各种基于国际标准的编码技术外,还有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 2.1 基于协议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T)已经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1(1990年)、H.263(199 5年)、H.263+(1998年),2000年 11月份将通过H.263++的最终文本。H.26X系列标准是专门用于低比特率视频通信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因此特别适合于无线视频传输的需要。它们采用的基本技术包括:DCT变换、运动补偿、量化、熵编码等。H.263+和H.263++中更增加考虑了较为恶劣的无线环境,设计了多种增强码流鲁棒性的方法,定义了分线编码的语法规则。 MPEG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有MPEG-1(1990年)、MPEG-2(1994年)、MPEG-4(完善中)。其中MPEG-1、MPEG-2基本已经定稿,使用的基本技术和H.26X相同。MPEG-1、MPEG-2的特点在于针对的应用主要是数字存储媒体,码率高,它们并不适于无线视频传输。人们熟知的VCD、DVD是MPEG-1、MPEG-2的典型应用。随后,MPEG组织注意到了低比特率应用潜在的巨大市场,开始和ITU-T进行竞争。在 MPEG-4的制定中,不仅考虑了高比特率应用,还特别包含了适于无线传输的低比特率应用。MPEG-4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基于视频对象的编码方法。 无线通信终端是多种多样的,其所处的网络结构、规模也是互异的。视频码流的精细可分级性(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适应了传输环境的多样性。 编码协议并不提供完全齐备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协议内容主要包括码流的语法结构、技术路线、解码方法等,而并未严格规定其中一些关键算法,如运动估计算法、码率控制算法等。运动估计算法在第3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码率控制方案在第4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2.2 其他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井盖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电力井盖远程监控系统标题:井盖远程监控系统方案

一、项目背景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式样的防盗井盖,但都大同异,都是从井盖的材料以及防盗设计方面来着手解决井盖被盗现象的。井盖丢失后不能及时的确定被盗位置和及时修补,容易造成安全遗患。 本解决方案结合目前的有线、无线网络高科技手段,并结合利用GSM网络优势能实时对盗窃井盖行为进行报警,并且可以根据内置ID和3DGIS地图及时的上报被盗井盖所处位置,并对被盗井盖施行跟踪。该解决方案弥补了当前防范井盖被盗问题的技术缺陷,使井盖防盗问题在技防方面实现了突破,可以及时的对被盗井盖实施修补,从而快速地解决安全遗患。 二、解决方案 井盖监控系统由井盖监控监测分机和GSM无线接收系统主机及监控中心三大部分组成。 井盖监测分机由无线监控子盖及电子锁两部分组成,采用本方案可以解决人孔井盖管理方面的现存问题。 2.1无线井盖监控 本技术方案分三部分,嵌入井盖中的传感器及无线通信模块及GSM无线接收系统主机和监控中心。 (1)倾角传感器装于井盖中,平时处于常开状态,系统电源断开,无耗电。当井盖被搬动并产生一定倾角时,倾角开关触发电源模块工作,并保持自锁,以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嵌入式节点内部有唯一的ID号,按不同区域、道路和所属单位进行编号,井盖被盗后可根据ID号迅速地找到被盗井盖位置和所属单位,以便及时填补。 (2)电源模块采用大容量锂电池,接通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向GSM无线接收系统主机发送报警信息,并由GSM无线接收系统主机通过GSM网络向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 (3)GSM无线接收系统主机

技术参数 ·可接收最大直径1公里方园内的井盖监控分机信号,并发送系统信号到监控中心。最大可接收128台分机。(可以带干接点接收发射,干接点代替前端主机。)·内置西门子TC35工业级GSM模块(自动双频) ·无线传输:433MC ·接收灵敏度:≤0.1uv ·直流备电:12V/1.3AH ·尺寸:250×170×130 ·报警方式:GSM中文短信方式 ·调制方式:数字调频 ·电网电压:380V±10% ·外观:铝压铸、全密封 ·工作环境:温度-30℃~+50℃湿度≤85% (4)监控中心接收GSM监控信号并显示电子地图。 (5)成本与性能 由于该系统采用价格低廉的倾角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因此,安装于井盖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目前各级护林防火部门大多采用人工了望和地面巡护的办法进行火情监测,由于林地比较分散,限于财力,难以组织大批人员进行看守,防不胜防。许多火情往往因发现不及时,耽误了扑救时间,使小火酿成大火。而采用视频监控系统监测火情,可以防止森林大火的形成,做到早发现、早消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打早、打小、打了,能有效地保护十分珍贵的森林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通过视频监控达到一定的防火效果。 根据目前森工集团森林防火现状,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有如下需求: 1)系统监控图像可在第一时间传送到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并可以在第一时间识 别林火。 2)当火灾发生时,能够精确定位火点位置,并能够自动产生报警。 3)省森工及各林管局、林业局指挥中心通过观看实时监视各监控点火灾情况,并远程控制云台摄 像机进行控制。 4)报警后,一旦火情确定,指挥扑救人员可通过大屏实时查看现场视频。 5)林火发生后,通过系统可对受灾面积、灾害损失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 6)系统需支持视频和地图的结合,管理员可在地图上明确林火位置。 7)前端系统运行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供电方式,能保证设备全年不间断的可靠运行。 8)前端设备大多安装在无人值守的环境,需要通过有效的安全防范手对前端设备进行管理。 9)利用有效的传输方式,能把前端监控视频传输到后台指挥中心,建立省森工—林管局(林业局) —各级林场三级联网建构,实现立体化防控圈。

二、系统总体设计 1.设计思路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联网系统,以森林防火平台软件iVMS-9830为核心,在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各个林区防火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前端视频监控点设定在林区的制高点,通过光纤传输网或微波网络与指挥中心网络点对点联接。 在监测到有火灾信号时,系统会及时将前端实时画面传递到主站指挥中心。 1)采用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利用热成像原理,探测林区热辐射,通过不同目标温差实时成像, 搭配了测温模块可全天候对林区扫描检测,当测得温度及温差数据符合林火特征时,系统发 生报警,及时让防火值班人员掌握林区火灾隐患,及时制定灾害扑救方案等。 2)采用与环境信息相结合的综合监测,可以实时的了解当前监控点的风力、风向、温湿度、烟 雾等数据,为森林防火指挥提供有力数据信息,满足当前森林防火的各种要求。 3)采用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为 森林防火提供信息支持。 4)采用透雾成像技术,由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安装在林区的山上,山区经常浓雾弥漫,普通的 镜头无法达到正常的监控效果,使用透雾镜头解决了山区雾大,成像难的问题。 2.系统架构 森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各级指挥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无线视频监控成为监控系统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传输带宽不断提高,通信终端的实时信息处理能力飞速增强,无线 多媒体应用日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其主流应用之一是便利、灵活的无线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如无线家庭防盗、汽车监控等。基于多种无线传输手段的移动视频监控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已成为视频监控新的发展方向。 无线化视频监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监控中心的移动。通常情况下,被监控对象或是摄像机往往 是固定的,而作为监控系统的使用者(监控中心)则可以是动态的。二是视频监控网络的无线化。当监控点分散且与监控中心距离较远,或被监控对象不固定时,利用传统有线网络的视频监控技术,往往成本高且难以实现。 无线监控和传统的监控方案相比,能够避免大量的布线工作,节省施工费用,重定位能力强,灵活性高,具体地说有以下优点:(1)综合成本低,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的优点。(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使用 时能灵活挪动终端设备。(3)改造方便,维护费用低。 二、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 1?高效率、抗干扰的视频编解码机制 当今的视频压缩标准有MPE餉H.26X两大系列。MPEG-4目前已应用于Internet流媒体领域,为了尽量减轻MPEG-4视频流对误码的敏感性,以保证压缩视频解压后的恢复质量,MPEG-4提供了多种抗误 码工具,承载流媒体业务的实时网络传输层及底层移动通信系统也可以进一步改善流媒体传输的抗误码性能。MPEG-7是针对存储形式或流形式的应用而制定的,不仅仅用于多媒体信息的检索,更能广泛地用于其他与多媒体信息内容管理相关的领域,并且可以在实时和非实时环境中操作。 ITU-T颁布的H.261标准,用于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H.263标准是ITU组织为了满足码率低于 64kb/s的应用而提岀的一个低码率视频压缩编码建议;它能够在较低码率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图像质量,因此广泛应用于远程监控、电视会议以及可视电话等领域,尤其在视频监控领域,它已经可以在嵌入式系 统中达到实时、稳定的压缩效果,是应用较多的视频压缩算法。目前大多数视频监控产品都支持MPEG-4和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方案

3G物联网远程监控应用 ——森林防火无线监控汇报材料 尊敬的林业局领导您好: 我们是:深圳市融创无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深圳市2010年重点支持的三家高科技公司之一,公司拥有一个完整的国际专利池,三大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TIVC、TQOS和TMCM),三个突出贡献(输出了一项国际标准,一套服务于全球最大运营商的T3系统平台,建立了新型无线城市服务模型),2009年赢得red herring全球100强。 成功案例:1、融创无线T3平台在多轮竞争中打败了国际通信和互联网巨头,成为北京奥运会中国移动“手机电视”多媒体技术平台提供商与项目总集成商。 2、融创自主运营的“万花筒”移动多媒体门户,目前用户量已经超过1500万,是全球用户数最大的移动多媒体门户。仅广东省内就实现10亿产值。 3、融创无线支撑的“无线城市群”,得到了工信部的高度评价,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国家安监总局骆琳同志、工信部部长苗圩同志也亲临公司指导。 我们有意愿,且有热情协助林业部搭建物联网P2P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发挥我公司在物联网行业的技术优势与丰富的运营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现通过手机等无线终端进行实时的森林监控与预警。利用移动互联网高新技术提高林业部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信息化与防范力度。现就具体情况向您汇报: 一、项目背景 随着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林业蓄积量逐年增加,防火工作是首要任务。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年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

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 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重要原因都取决于对林火 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 为了早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贯彻“预防为主, 积极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我们借助在物联网行业的丰富经验,在移动互联网用户量及网络覆盖面实现爆发性增长的行业背景下,利用移动 互联网高新技术,解决我国森林防火监控中遇到设备部署难、图像传输难以及应 急反应等整体解决方案问题。 二、我国森林监控现状 我国的森林监控多采用原始的以录像机为核心的视频监控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本地模拟图像监控系统主要由摄像机、视频矩阵、监视器、录像机等组成,由视频线、控制线缆等连接。采用视频电缆(少数采用光纤)或微波进行传递,传输距离不能太远,容易受到地形和线路的限制。监控图像大多只能在现场进行监视。而且,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有几个致命缺陷: 2.1布线复杂:传统的视频监控主机通常放置在总监控室中,现场的每一个摄像头都要拉一根很长的同轴电缆到总监控室。传感器信号量和报警器控制信号也需要分别布线到总监控室。 2.2设备庞杂: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每一个监视器只能固定监视某一个摄像头的画面,因此总监控室通常需要摆放上十台甚至更多监视器,即使是做画面切割,一个监视器也只能固定监视某四个摄像头的画面,而这样又要添加昂贵的分屏器。此外,系统还需要解码器和电源等设备。 2.3智能化低: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视频和报警实际上是分开来的,报警后需要人的干预,不可能自动做一些智能化的反应:例如根据报警状况决定关闭某电源或是启动某装置,通常视频总是要每天24小时录像才能保证记录到事故发生的过程。 2.4监控质量不高:由于模拟信号容易受干扰,所以监控质量不高。 2.5监控的范围有限:由于模拟线路不可能很长,所以信号传输距离有限,且无法联网,仅限于同一建筑物或工厂内。以录像机为核心的模拟图像监控系统价格昂贵且使用和管理不便,使监控系统达不到用户的使用要求。基于模拟视频监控的工业电视监控系统,造价极高且浪费资源,不易推广应用,已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概念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是在传统监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测控系统。 系统简介 一般而言,现有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大都符合“控制中心—监测站”的构建模式。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运作的核心,负责收集各监测站上传的监测信息,发送各种操作命令以控制监测站的行业。监测站被布放于远离控制中心的各监测点处,负责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响应控制中心发出的控制命令。控制中心可用普通微机、工作站或工控机实现,软件开发可靠基于现有的Windows或Unix操作系统。监测站的设计实现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采用特定的技术形式,比如单片机、DSP或者Intel X86系列的微处理器等。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也很灵活,可利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如GSM/GPRS网络,CDMA移动网络等,也可单独搭建专门的无线局域网。下面系统地讨论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开发时涉及到的一些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监测站的设计开发、无线网络的组建和控制中心的软件设计。 系统构造 1、监测站的设计实现

监测站的设计与实现是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研制开发的重点,监测站对信息数据处理的能力和精度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最终性能。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监测站的设计是工作量最大、所需时间最长的一部分。监测站处于工作现场,只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控制,任务相对单一、固定,无须用詙大的台式机来完成;考虑到节能和布放方便,监测站多为嵌入式系统。根据整个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和对数据处理与对传感器控制能力的要求,监测站设计的复杂程度和采用的具体技术是不一样的。 2、无线通信的设计实现 无线通信的设计相对于监测站而言较简单,有许多现有的产品和通信系统可以利用,重点只是在于从多种实现方式中作出最优的选择。 常用的实现方式有: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GSM/GPRS、CDMA移动网等)和相应的无线通信产品;通过无线收发设备,如无线Modem,无线网桥等专门的无线局域网;利用收发集成芯片在监测站端实现电路板级与监控中心的无线通信。 3、控制中心的设计实现 控制中心的设计相对于监测站的设计开发来讲较为简单,硬件设计少,除了普通微机(或工作站、工控机)外,还需要网络接入设备(若无线通信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块实现,则须开发专用的无线网卡插入微机主板的预留总线插槽中)。控制中心的设计开发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上,一般是基于Windows 和Unix等常用操作系统的。当前用于此类软件开始、调试的工具较多,且功能强大,给控制中心软件的设计带来便利。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优势 1、综合成本低,只需一次性投资,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往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这时,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新的无线监控点加入到现有网络中,不需要为新建传输铺设网络、增加设备,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无线监控。 3、维护费用低,无线监控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意义 随着无线技术的日益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接受。无线监控作为一个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用户看好。其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采用无线监控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无线监控技术已经在现代化小区、交通、运输、水利、航运、治安、消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海上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教学文案

海上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 应用目标 运输船舶:实现运输船舶的本地视频监控管理、陆地视频监控管理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远程调度指挥,减少财产损失和保障生命安全,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海上救援:当发生海事事故或海上突发事件时,海上救助打捞船只及时救援抢险,实现陆地应急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现场情况的及时掌控和调度指挥。 2. 整体设计 2.1. 整体网络拓扑 整体网络拓扑图 整个系统分为陆地调度指挥中心、船舶集团监控中心及船舶无线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陆地调度指挥中心、船舶集团监控中心设置中心管理平台及显示大屏幕系统,实现把船舶无线视频监控在一个监控平台进行管理、控制。整体网络拓扑如图所示。

2.2. 需求分析 2.2.1. 船上的摄像机数量和安装位置 镜头1:安装在船头甲板上空对着甲板处,能看到船上甲板的实时情况。 镜头2:安装在船的左铉对着甲板左侧,能看到甲板左侧实时情况。 镜头3:安装在船的右铉镜头对着甲板右侧,看到甲板右侧实时情况。 镜头4:(可选待定)安装驾驶仓里面看到驾驶仓人员操作或驾驶仓后上面看到船的尾部。(可根船的结构改动镜头的位置和数量。) 2.2.2. 设备需求 1、要求摄像机设备是防暴、防水、防腐、带有红外功能。 2、设备要求有升级空间、兼容以后发展的网络。如3G、4G 等相关的网络。 3、能够兼容以前的监控设备。 2.2. 3. 功能实现需求 1、能保证白天和晚上视频能看到甲板的实时情况。 2、船上的所有的视频能保存30天。 3、保证本地录像清晰流畅,在有信号情况下远程查看图像清晰流畅。 4、可以将以前的船舶监控整合到同一个操作平台上。 2.3. 设计描述 根据以上需求,设计采用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船舶本地视频监控系统结合的方案,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链路采用海事卫星和中国联通CDMA1x线路,保障无线通信稳定可靠。系统能够兼容下一代网络扩展,系统能够对原有系统进行利用改造。 其设计图如下:

森林防火智能化监控方案

目录0 / 54

1.前言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必备可少的资源之一。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全球森林从1990年到2000年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我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 森林资源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政府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同时林地失去了森林的覆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旱风沙灾害,影响农业稳产高产。在居民点、农田、山林交错的山区发生了森林火灾,还会烧毁房舍、粮食、农具和耕畜,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森林火灾还会烧死林中的大量益鸟、益兽和烧毁各种林副产品。发生森林火灾,必须

远程监控系统原理

远程监控系统原理 网络视频系统通常指的是安全监视和远程监控领域内用于特定应用的IP监视系统,该系统使用户能够通过IP网络(LAN/WAN/Internet)实现视频监控及视频图像的录制。系统采用管理服务器,模块化结构设计,在设计、分布式控制以及处理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电子地图上的图标设备树列表实现设备控制设备,并为网络用户提供在网络环境中对传统监控设备进行视频查询、管理、控制、录像等多种功能。 软件提供一个完善的用户界面,所有的常规操作如监视器、摄像机、矩阵等均可通过鼠标来控制,而无需使用菜单或输入命令,警报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来确认,操作者的所有操作可以自动记录。MPEG4压缩的视频图像和音频,具有完善的录像管理功能,可进行实时录像,并且可以定时控制和动态录像。具有移动检测报警和外部触发报警功能。 根据需要,系统可实现对远距离分散的现场进行集中监控,也可实现对集中监控中心的远距离分控查询。网络传输介质可以采用: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支持在ADSL、ISDN及DDN等线路上进行传输。可在网络上任一点实现分控,就如同操作者在监控中心所做的操作一样。是对传统监控系统中监控中心所起作用的扩展和延伸。 与模拟视频系统不同的是,数字视频系统采用网络,而不是点对点的模拟视频电缆,来传输视频及其他与监控相关的各类信息。 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根据传输方式可以分为模拟传输、网络数字传输。在网络数字传输方式中又分为电话线、DDN、ISDN、光纤、无线传输、VSAT卫星线路等,在各种网络中可能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有的在同一网中都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传输方式。在PSTN网上,利用用户现有的电话线进行多媒体(尤其是视频信号)传输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方式: 1、MODEM接入,采用低数据速率的H.263会议电视视频压缩标准,将几十K的数据流通过28.8Kbps的V.34 MODEM接入PSTN网,传输CIF、QCIF每秒5~15帧的图像。目前33.5Kbps至56Kbps的Modem已很普及,这种传输方式有利于低速率的视频传输,帧率也可以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