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的镇静治疗

ICU病人的镇静治疗
ICU病人的镇静治疗

ICU病人的镇静治疗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程明华

一、ICU病人镇静治疗的适应征

ICU病人由于病情危重,身体已处于应激状态,同时不良环境、有创性检查、机械通气等又使病人产生心理应激,出现烦躁、焦虑、恐惧、抑郁、疼痛不适及睡眠异常等。具体来讲,ICU病人的身心应激因素、神经内分泌代谢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图1)。

图1 ICU病人的身心应激因素与神经内分泌代谢反应

Bion和Ledingham对ICU病人的调查表明,焦虑和疼痛是其所经历的最常见的不愉快记忆。对此类病人给予必要的镇静治疗可以:①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

②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③便于进行特殊治疗操作。镇静的指征包括:①机械通气;②昏迷病人;③ICU躁动综合征;④诱导睡眠等。在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尽量明确引起病人产生疼痛及焦虑躁动等症状的原因,尽可能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境、心理、物理疗法等)祛除或减轻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

之上,开始镇痛与镇静治疗。

镇痛与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①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②帮助和改善病人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病人对其在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③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病人的无意识行为(挣扎等)干扰治疗,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④降低病人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组织氧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并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有少数报导还指出,对非常危重的病人,诱导并较长时间维持一种低代谢的“休眠”状态,可减少各种应激和炎性损伤,减轻器官损害。

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病人,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治疗则是在先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病人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二、镇静深度的评估

什么是“ICU的理想镇静水平”仍有争议。1981年提出的ICU镇静目标是将患者与周围环境充分分离。近年来,镇静目标已有改变,大多数观点认为,病人处于“睡眠但容易唤醒”可能是ICU中比较理想的镇静状态。镇静的最佳水平取决于应用镇静剂的目的,包括减轻焦虑、解除疼痛或抑制呼吸驱动力,保持患者的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使患者有适当的定向力和识别能力。通过调节镇静剂的选择和注射速度,使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睡眠,但易被唤醒。

镇静过浅将使病人继续处于焦虑和恐惧中,过深可造成患者定向力丧失和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而且难以撤离呼吸机,使病人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定时评估镇静程度有利于调整镇静药物及其剂量以达到预期目标。理想的镇静评分系统应使各参数易于计算和记录,有助于镇静程度的准确判断并能指导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镇静评分系统有Ramsay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以及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等主观性镇静评分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等客观性镇静评估方法。

(一)镇静和躁动的主观评估

1. Ramsay评分: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镇静评分标准,分为六级,分别反映三个层次的清醒状态和三个层次的睡眠状态(表1)。Ramsay评分被认为是

可靠的镇静评分标准,但缺乏特征性的指标来区分不同的镇静水平。

表1. Ramsay 评分

2.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SAS根据病人七项不同的行为对其意识和躁动程度进行评分(表2)。

表2. 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

恶性刺激:指吸痰或用力按压眼眶、胸骨或甲床5秒钟

3. 肌肉活动评分法(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 MAAS):自SAS 演化而来,通过七项指标来描述病人对刺激的行为反应(表3),对危重病病人也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表3. 肌肉运动评分法(MAAS)

恶性刺激:指吸痰或用力按压眼眶、胸骨或甲床5秒钟

ICU病人理想的的镇静水平,是既能保证病人安静入睡又容易被唤醒。应在镇静治疗开始时就明确所需的镇静水平,定时、系统地进行评估和记录,并随时调整镇静用药以达到并维持所需镇静水平。

(二)镇静的客观评估

客观性评估是镇静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客观性镇静评估方法的临床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报道的方法有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心率变异系数及食道下段收缩性等。

(三)谵妄评估

谵妄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检查及病史。目前推荐使用“ICU谵妄诊断的意识状态评估法(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delirium in the ICU,CAM-ICU)”。CAM—ICU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病人出现突然的意识状态改变或波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紊乱和意识清晰度下降(表4)。

表4. 诊断ICU内谵妄的意识错乱评价方法(CAM-ICU)

特点评价指标

1. 精神状态突然改变或起伏不定病人是否出现精神状态的突然改变?

过去24小时是否有反常行为。如:时有时无或者时而加重时而减轻?

过去24小时镇静评分(SAS或MAAS)或昏迷评分(GCS)是否有波动?

2. 注意力不集中病人是否有注意力集中困难?

病人是否有保持或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下降?

病人注意力筛查(ASE)得分多少?(如:ASE的视觉测试是对10个画面的回忆准确度;ASE的听觉测试病人对一连串随机字母读音中出现“A”时点头或捏手示意。)

3. 思维紊乱如果患者已经拔除呼吸机的插管,判断患者的思维是否紊乱或不连贯,例如言语散漫或无关,思维不清晰或无条理,或无法预测地转移对象。

对于仍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患者能否正确回答下列4个问题?

1. 石头能否漂在水上?

2. 海里是否有鱼?

3. 1磅是否比2磅重?

4. 你能使用铁锤钉钉子么?

患者能否在全部评价过程中遵从问题和指导?

1. “你是否具有任何不清晰的思维?”

2. “举起这几个手指。”(检查者在患者面前举起2个手指)?

3. “现在用另一只手做同样的事。”(不重复举手)

4. 意识水平改变(除外警报的任何意识水平,警报:正常,自发完全意识环境,适当的交流不眠:高度警报

即不眠、昏睡、木僵或昏迷)昏睡:昏睡但易于唤醒,不清楚环境中的一些事件,或与会见者没有适当的自发交流;当轻度刺激时变为完全清醒和适当交流

木僵:难以唤醒,不清楚环境中的一些或全部事件,或与会见者没有自发交流;当强烈刺激时变为不完全清醒和不正确交流;只有强烈和重复刺激方可唤醒,一旦刺激消失,木僵者返回无反应状态。

昏迷:无法唤醒,不清楚环境中的所有事件,对会见者没有自发交流或清醒,因此即使最强烈刺激也无法交流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特点1和2,并具有特点3或4,则诊断为谵妄。

a SAS=镇静-止痛量表,MAAS=运动活动评价量表,GCS=Glasgow昏迷量表。

(四)睡眠评估

病人自己的主诉是睡眠是否充分的最重要的指标,应重视对病人睡眠状态的观察及病人的主诉(主动地询问与观察)。如果病人没有自诉能力,由护士系统观察病人睡眠时间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也可采用图片示意等方式来评估睡眠质量。

三、常用镇静药物

ICU理想的镇静药物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起效快,镇静作用强,镇静程度易控制;②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③与其他药物无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④消除方式不依赖于肝、肾或肺功能,具有多种体内代谢途径;⑤消除半衰期短、不蓄积;⑥价格低廉。但在临床实践中,对镇静药物的需求与理想程度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最近发表的临床资料主要推荐在ICU使用地西泮、咪达唑仑、劳拉西泮和异丙酚。此外,还介绍了氟哌啶醇及右美托咪啶(表5)。

(一)地西泮

地西泮(Diazepam,安定)曾广泛用于危重患者。它溶于脂类而发生再分布,对于呼吸或循环系统抑制作用小,但危重患者对其抑制呼吸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能很敏感。长期摄入可能因活性代谢产物而使镇静作用延长,故不适宜于ICU 中的镇静使用。地西泮有助于长期住院及不能很快脱离呼吸机的患者的恢复。由于地西泮只溶于有机溶剂,故静注时可引起疼痛及静脉炎。

地西泮由肝微粒体系统的酶代谢为两种活性产物去甲地西泮和奥沙西泮。在肝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老年人,地西泮的排除半衰期显著延长,故对这类病人使用时尤需慎重。

(二)咪达唑仑

咪达唑仑(Midazolam,咪唑安定)作用时间短、溶于水、在生理性pH时嗜脂并迅速跨越血脑屏障。由于其在体内快速重分布,故作用时间远短于地西泮。为此它与异丙酚被推荐用于短期(≤24h)治疗危重患者的焦虑。咪达唑仑的药效较地西泮高2~3倍。其不良反应为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特别是存在血容量不足和摄入大剂量时。由于活性代谢产物蓄积,持久滴注时可使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在危重患者更应注意。

咪唑安定的药理作用是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使其与咪唑安定受体成分结合,导致神经元超级化而产生抗焦虑和提高惊厥阈。咪唑安定的代谢产物α羟基咪唑安定也具有药理活性,但它的效力只有咪唑安定的五分之一,延续作用时间很短。在连续滴注期间,α羟基咪唑安定产生量很少,所以不会产生咪唑安定的药理作用。

在肝廓清功能不足的患者,咪达唑仑的排除半衰期可延长到2~4h甚至12h。在持续滴注时药物间相互作用可能比较突出,红霉素、异丙酚及地西泮都抑制细胞色素P450系统,咪达唑仑与其合用时,可发生代谢延迟而造成的镇静作用明显延长。

(三)劳拉西泮

劳拉西泮(Lorazepam,氯羟去甲安定)比地西泮的药效高5~10倍,优先用于长期治疗成人危重患者的焦虑。其作用与地西泮相仿,但不发生注射部位的疼痛或静脉炎。劳拉西泮的脂溶性较差,故需较长时间才有峰效应。它比咪达唑仑的作用持久且较少引起低血压,两者介导相同的顺行性遗忘,但劳拉西泮的价格较低,长期摄入时可诱发较能预示的觉醒。

由于劳拉西泮是在丙二醇中稀释的,故在溶液中不稳定,并在静脉导管中可发生沉淀。摄入大剂量劳拉西泮或持续滴注时曾发生丙二醇的毒性作用,如急性肾小管坏死、乳酸酸中毒及渗透性过高状态。劳拉西泮也可口服,但丙二醇能使一些患者发生腹泻。劳拉西泮在肝中被葡糖醛酸化为无活性的产物。

劳拉西泮的特点是起效慢,维持时间长。它的相对功效是咪达唑仑的2~3倍。由于劳拉西泮在神经系统的起效和消除时间均较慢,限制了其在急症中的应用。但有报道在64例接受机械通气超过3d的患者中对劳拉西泮及咪唑安定进行比较,发现在长期应用镇静剂治疗中,前者比后者更易维持理想的镇静水平。而从停药24h后觉醒恢复情况看,两者无区别。劳拉西泮的新陈代谢不受年龄及肝功能障碍的影响。其给药方式灵活,可间断或持续给药。它和咪唑安定在ICU 的应用现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目前亦有人提倡用劳拉西泮口服来避免长期应用咪达唑仑所致的戒断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出院。

(四)异丙酚

异丙酚(Propofol,丙泊酚)为一种烷基酚,不溶于水,其剂型为豆油、甘油和蛋磷脂中的1%悬液,在体内能提供4602.4KJ/L的热量。它有良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但不止痛,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GABA受体。滴注时可达到预期的镇静水平,中断用药后可迅速恢复,在ICU中它与咪达唑仑被推荐短时间(≤24h)使用。它可诱致低血压和心肌抑制。曾报道长期摄入时患者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胰腺炎。为了防止感染,盛异丙酚的瓶子和滴注管道都应每12h更换一次,从瓶中抽出的液体也不应保存6h以上。它也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及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及循环性虚脱。

异丙酚在肝脏代谢,但由于其廓清超过肝血流速度,故已证明还有肝外代谢通路,为此异丙酚在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作用时间仍较短暂。

异丙酚是机械通气时最常用的镇静药之一,其特点有:①起效快,过程平稳,不良反应少;②镇静水平易于调节;③患者易与通气机同步。研究显示,使用异丙酚镇静的患者满意度高,镇痛药需要量也较少。使用异丙酚镇静的患者恢复快,脑电图监测显示异丙酚停药后20min即恢复到基础水平。

(五)氟哌啶醇

氟哌啶醇(Haloperidol)为丁酰苯型抗精神病药,已用于治疗危重患者的谵妄。给ICU患者静注的生物利用度较好且可预示其作用程度,但FDA未批准其肠道外给药。控制谵妄的剂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对于急性激动的患者开始给予2mg,继而每隔15~20min将剂量倍增1次。

氟哌啶醇有一些重要的不良反应,包括降低癫痫发作阈、突发锥体外系反应、

使QT间期延长等。心律不齐及摄入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的患者应慎用。

(六)巴比妥类

巴比妥类(Barbiturates)是最古老的镇静药之一,能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具有脑保护及潜在的抗惊厥作用,使用相当安全,因此,在伴有中枢病变、抽搐的患者使用时具有优势。因有明显心肌抑制作用,不宜用于心血管功能障碍者。硫贲妥钠经静脉诱导可用于气管插管,持续给药可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戊巴比妥等在体外膜肺(ECMO)的镇静中用得较多。苯巴比妥多采用负荷量肌注或静注能有效治疗频繁的惊厥发作,首剂15~20 mg/kg,12h后按5 mg/kg/d的维持量分次给药。巴比妥类不能与其他胃肠外酸性溶液配伍,必须单独静脉推注。现作用短、恢复快的新型镇静药正在逐渐取代苯巴比妥。

(七)右美托咪啶

激动剂型新镇静药,正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为一种选择性α

2

受体的亲和力高8倍,可为机械通气病人提供荐用于ICU。它比可乐定结合α

2

短期镇静作用,右美托咪啶镇静时没有呼吸抑制作用且易于唤醒。气管插管和拔管时减少血液动力学反应,减轻对外科手术的应激反应,加强止痛药的作用。FDA 于1999年批准它作为镇静剂短期(≤24h)给危重患者滴注。

右美托咪啶快速给药可导致高血压,并且长时间用药可导致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特别是在血容量不足病人更易发生,为此对于危重患者不能推注及持续滴注给药。肝功能不全时其清除可能延迟。血容量不足、心动过缓或心输出量低的患者可能易于发生不良反应,故患者的选择极为重要。其确切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八)依托咪酯

依托咪酯(Etomidade)常用于麻醉诱导,有血液动力学副作用,也可为ICU 病人提供理想的镇静的作用,依托咪酯输入可引起轻度心血管抑制,而且,长时间使用依托咪酯还可导致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合成受抑,使ICU病人死亡率升高而不被推荐使用。

(九)水合氯醛

水合氯醛(Chlorali Hydras)是新生儿和3岁以下患儿最常用的镇静药,

使用很安全,可经口服或直肠给药。在心律失常者、严重肝肾病者中禁忌使用。理论上此药有潜在的致癌作用,故不能长期用药。

此外,冬眠合剂等镇静药物也在我国的某些ICU使用。

表5. ICU常用镇静药物的药理学特点

药物起效时间

(min)半衰期

(h)

代谢方式活性代谢产物独有副作用

地西泮2-5 20-120 羟基化和去甲

基化

有(延长镇静)静脉炎

劳拉西泮5-20 8-15 葡萄糖醛酸化无

咪唑安定2-5 3-11 氧化有(延长镇静)

异丙酚1-2 26-32 氧化无注射痛,高甘

油三酯血症

四、镇静治疗的实施

ICU镇静用药的选择和使用应基于镇静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征。新近对英国323个ICU信访调查结果表明,成人ICU最常用的镇静药为异丙酚、咪达唑仑、劳拉西泮。美国重症监护医学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建议:对于短时间(≤24h)的镇静采用异丙酚或咪达唑仑,长时间(>24h)镇静使用劳拉西泮,谵妄病人使用氟哌啶醇。尽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ICU 的药物选择、剂量、配伍、使用方式等各有不同,大部分都使用异丙酚、咪达唑仑、劳拉西泮这三种药物。

2001年欧洲的ICU镇静药物指南推荐: ICU病人短期(≤24h)镇静常用药物有咪达唑仑、异丙酚和吗啡;长期镇静(>24h)可用咪达唑仑、吗啡和芬太尼。然而,尽管咪达唑仑起效较快,但更适合较长时间的镇静,对于短时间的镇静,应选择起效更快,恢复更迅速且更有利于调整镇静深度的药物异丙酚。虽然应用异丙酚的费用要高于咪达唑仑,但如果采用“三明治”方案,即开始和停止镇静时应用异丙酚,期间应用咪达唑仑的复合用药方案可提供相似的有效镇静而减少异丙酚的用量,从而降低费用。

ICUICU病人往往需要持续应用镇静药物,尽管这种方法可以提供稳定的血药浓度,保证病人的舒适度,但持续用药会影响病情变化的观察。对病人每天定

时中断镇静治疗,可以评估病人镇静和焦虑程度,判断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方案。Kress等将128例在ICU接受机械通气和镇静治疗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新方案组每天定时中断镇静治疗,直至病人清醒能按指令行事;传统组由医师决定在最后时间完全停用镇静药物。观察结果发现,无论采用何种药物,新方案组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病人在ICU中清醒时间占85.5%,而传统组仅有9%,新方案治疗组的病人几乎不需要特殊测试来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定时中断镇静治疗的优点在于利用病人清醒的时间及对言语指令的反应提供镇静质量的重要信息,较早的主动参与物理治疗,根据病人个体差异来调整药物用量,最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机械通气时所需的镇静剂的制剂类型、所能接受药物的总剂量和镇静的水平均取决于患者的反应、所患的疾病以及意识程度。对严重疾病的患者,选用一种药物或联合应用另一种药物作镇静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病情、镇静剂的使用指征及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药物的心血管效应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在MOF时,尤其是肝功能和肾功能衰竭时,应注意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通常不使用作用时间较长或在体内有蓄积作用的镇静剂。对严重疾病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时,应仔细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生物利用度。

最近的资料分析还不能确定接受机械通气的ICU病人的最有效的镇静药物。急性激动病人的处理要求应用快速起效的镇静药物,咪达唑仑、安定和异丙酚均属于这类药物。然而,进行机械通气的败血症急性肺损伤的ICU病人在急性期后常需要应用镇静药物。短期镇静(≤24h)的相关研究最多,且多为比较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及特性。在大多数研究中,两种药物均能产生类似的镇静作用,而应用咪达唑仑的病人的清醒时间较长。中期镇静(1~3d)的研究对各种镇静药物进行了比较,Hall等最近采用多中心随机研究,对机械通气的ICU病人分别应用异丙酚和咪达唑仑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应用异丙酚的病人有更快速的清醒和拔管,但对从ICU转出时间无明显影响。McCollam等对机械通气的ICU病人输注劳拉西泮、异丙酚和咪达唑仑进行前瞻、随机、比较研究,他们将肝肾功能衰竭、酒精滥用、脑外伤或昏迷的病人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结果发现,药物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然而,从经济学考虑(仅为药物费用),劳拉西泮是最

便宜而应优先选择的药物。大多数长期镇静(>3d)的药物比较研究均是比较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的应用,异丙酚使清醒更快速。研究也发现,神经功能评估要求所监测病人间断性保持清醒,因此镇静药物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对要求机械通气3d以上的ICU病人分别输注劳拉西泮和咪达唑仑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劳拉西泮输注能提供更易于管理的镇静水平,且明显节省费用(图2)。

ICU病人特别是要求机械通气的病人应用镇静药物时,首先应排除引起激动的生理原因,如疼痛、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其它结构或代谢异常。就镇静药物在要求机械通气的败血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文献很少。尽管缺乏这方面的资料,但镇静药物常用于ICU病人焦虑和激动的治疗,已成为败血症病人治疗药物的重要部分。

图2 机械通气病人镇静镇痛规则(引自美国ICU病人持续镇静镇痛临床实践指南)目前尚无文献直接针对要求机械通气的ICU病人的特别镇静剂的应用和对其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镇静的应用评估一般包括起效速度、维持适当镇静水平

的时间、副作用、清醒时间及对机械通气脱机的影响。镇静剂的药理学特点、预期作用时间和病人的伴发病情况均有助于指导我们安全正确的使用镇静药物。要求机械通气的败血症ICU病人常有多种并存疾病,包括肝肾功能衰竭、血液动力学波动及血容量改变等。此外,伴发病的治疗常影响药物的代谢,镇静药物的选择应该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肝肾功能的改变可对苯二卓氮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产生影响。咪达唑仑由肝脏细胞色素P450 3A4同功酶代谢,肝功能受损时可使该酶作用降低。咪达唑仑的活性代谢产物α羟基咪达唑仑可能因肾功能不全而被蓄积。老年病人的药物清除速度减慢可能也使苯二卓氮类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时间延长。镇静药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蓄积可引起意外过度镇静。血容量不足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应用异丙酚可导致低血压。

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时,大多研究只考虑药物的价格,但镇静药物应用的实际费用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不仅包括药物的价格,而且还应包括其它因素如镇静治疗使机械通气的时间或ICU停留时间延长、药物准备和使用花费及副作用处理费用等。

五、镇静治疗的副作用

尽管镇静有诸多好处,但并不说明镇静没有不利影响,危重患者应用镇静药物可能增加发病率及死亡率。许多镇静药物由于其不利影响而使其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这些影响包括循环呼吸功能抑制(如巴比妥类药物)、椎体外系综合征(如氟哌啶醇) 、抑制肾上腺分泌、增加复合创伤的死亡率(如依托咪酯)等。对处于重症阶段的病人,镇静药的副作用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副作用明显的镇静药在ICU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ICU常用镇静药物的副作用包括:

⑴异丙酚:①呼吸方面,使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功能残气量减少,尤其是和吗啡合用时易发生呼吸停止;②注射部位疼痛,应选中心静脉给药;③变态反应,但很难确定是脂肪乳所致的高敏;④长期输入可致CO

产量增高,使脱机困

2

难;⑤可增加体内甘油三酯的水平,由于药物媒介的关系,异丙酚长期输入可能与高脂血症相关;⑥儿童应用可引起致命性的代谢性酸中毒;⑦可产生头晕、绿色尿。

⑵咪达唑仑:①应用时易产生低血压,但比异丙酚发生率低;②镇静延长;

③反常的精神作用,发生在咪达唑仑给药的早期及咪达唑仑与吗啡联合应用时,常见为定向力障碍和理解力的损害;④发生快速耐药性及减敏性;⑤撤药综合征,如撤药后出现癫痫、震颤、精神错乱、激动、兴奋等。

⑶劳拉西泮:其生化性质不稳定,易在输液容器中产生沉淀,因为此药需要反复多次地调整用药剂量来维持合适的镇静水平,从而导致应用时临床工作量大大增加,不适合用于短期镇静。

从目前所得的资料看,短期镇静(≤24h)多主张应用异丙酚或咪达唑仑,长期镇静多主张应用劳拉西泮,更有利于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总之,要一分为二地对待镇静问题,对镇静要有明确的适应征,合理选择药物,用药后适时评定镇静效果,及时发现用药的副作用,达到目的及时停药,以便更好地实施镇静治疗。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初稿)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初稿) 目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ICU病人镇痛与镇静治疗指征 第三节. ICU病人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与评价 第四节.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选择 第五节. 镇痛镇静治疗中器官功能的监测与保护 第一节. 引言 一.镇痛与镇静治疗是ICU病人基本治疗的一部分 重症医学的发生与发展旨在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重症病人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持病人的生活质量。 镇痛与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病人疼痛,减轻病人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 ICU的重症病人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其常见原因包括 1.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病人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 2.环境因素--病人被约束于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睡眠剥夺,邻床病人的抢救或去世…… 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它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4.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 这一切都使得病人感觉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构成对病人的恶性刺激,增加着病人的痛苦,甚至使病人因为这种“无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及生命安全。国外学者的调查表明,离开ICU的病人中,约有50%的病人对于其在ICU 中的经历保留有痛苦的记忆[1,2,3],而70%以上的病人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与躁动[4,5]。因此,重症医学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我们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与恐惧感,使病人不感知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多种痛苦,并不使这些痛苦加重病人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故此,镇痛与镇静应作为ICU内病人的常规治疗。 推荐意见1。镇痛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B级) 二.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与意义 在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尽量明确引起病人产生疼痛及焦虑躁动等症状的原因,尽可能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境、心理、物理疗法……)祛除或减轻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开始镇痛与镇静治疗。 镇痛与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选择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选择 一.镇痛治疗 疼痛治疗包括两方面:即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局麻药。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 (一).镇痛药物治疗 1.阿片类镇痛药 理想的阿片类药物应具有以下优点:起效快,易调控,用量少,较少的代谢产物蓄积及费用低廉。临床中应用的阿片类药物多为相对选择μ受体激动药。所有阿片受体激动药的镇痛作用机制相同,但某些作用,如组织胺释放,用药后峰值效应时间,作用持续时间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病人特点、药理学特性及副作用考虑选择药物。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和胃肠蠕动减弱[41];在老年人尤其明显。阿片类药诱导的意识抑制可干扰对重症病人的病情观察,在一些病人还可引起幻觉、加重烦躁。 治疗剂量的吗啡对血容量正常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一般无明显影响。对低血容量病人则容易发生低血压,在肝、肾功能不全时其活性代谢产物可造成延时镇静及副作用加重。 芬太尼具有强效镇痛效应,其镇痛效价是吗啡的100-180倍,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循环的抑制较吗啡轻。但重复用药后可导致明显的蓄积和延时效应。快速静脉注射芬太尼可引起胸壁、腹壁肌肉僵硬而影响通气[42]。 瑞芬太尼是新的短效μ受体激动剂,在ICU可用于短时间镇痛的病人,多采用持续输注[43-45]。。瑞芬太尼代谢途径是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代谢产物经肾排出,清除率不依赖于肝肾功能。在部分肾功不全病人的持续输注中,没有发生蓄积作用[43,46,47]。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但停药后3-5分钟恢复自主呼吸。 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约为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持续时间为芬太尼的两倍。一项与瑞芬太尼的比较研究证实,舒芬太尼在持续输注过程中随时间剂量减少,但唤醒时间延长[48]。哌替啶(杜冷丁)镇痛效价约为吗啡的1/10,大剂量使用时,可导致神经兴奋症状(如欣快、瞻妄、震颤、抽搐),肾功能障碍者发生率高,可能与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大量蓄积有关。哌替啶禁忌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两药联合使用,可出现严重副反应。所以在ICU不推荐重复使用哌替啶[49,50]。 2.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 阿片类药间断肌肉内注射是一种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但临床上需反复注射给药、病人的退缩心理以及药物起效所需时间等综合因素使镇痛效果不尽人意[51]。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说不可能消除病人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尤其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不推荐使用肌肉注射。持续静脉用药常比肌肉用药量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稳定,对一些短效镇痛药更符合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特点,但需根据镇痛效果的评估不断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满意镇痛的目的[45,46,52]。 推荐意见18: 应考虑病人对镇痛药耐受性的个体差异,为每个病人制定治疗计划和镇痛目标(C级) 推荐意见19: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镇痛应首先考虑选择吗啡;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肾功不全病人,可考虑选择芬太尼或瑞芬太尼(B级)。 推荐意见20: 急性疼痛病人的短期镇痛可选用芬太尼。(C级)。 推荐意见21: 瑞芬太尼是新的短效镇痛药,可用于短时间镇痛或持续输注的病人,也可用

ICU病人的镇静治疗

ICU病人的镇静治疗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程明华 一、ICU病人镇静治疗的适应征 ICU病人由于病情危重,身体已处于应激状态,同时不良环境、有创性检查、机械通气等又使病人产生心理应激,出现烦躁、焦虑、恐惧、抑郁、疼痛不适及睡眠异常等。具体来讲,ICU病人的身心应激因素、神经内分泌代谢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图1)。 图1 ICU病人的身心应激因素与神经内分泌代谢反应 Bion和Ledingham对ICU病人的调查表明,焦虑和疼痛是其所经历的最常见的不愉快记忆。对此类病人给予必要的镇静治疗可以:①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 ②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③便于进行特殊治疗操作。镇静的指征包括:①机械通气;②昏迷病人;③ICU躁动综合征;④诱导睡眠等。在镇痛镇静治疗之前,应尽量明确引起病人产生疼痛及焦虑躁动等症状的原因,尽可能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境、心理、物理疗法等)祛除或减轻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

之上,开始镇痛与镇静治疗。 镇痛与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①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②帮助和改善病人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病人对其在ICU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③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病人的无意识行为(挣扎等)干扰治疗,保护病人的生命安全。④降低病人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组织氧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并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有少数报导还指出,对非常危重的病人,诱导并较长时间维持一种低代谢的“休眠”状态,可减少各种应激和炎性损伤,减轻器官损害。 镇痛与镇静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病人,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治疗则是在先已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病人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二、镇静深度的评估 什么是“ICU的理想镇静水平”仍有争议。1981年提出的ICU镇静目标是将患者与周围环境充分分离。近年来,镇静目标已有改变,大多数观点认为,病人处于“睡眠但容易唤醒”可能是ICU中比较理想的镇静状态。镇静的最佳水平取决于应用镇静剂的目的,包括减轻焦虑、解除疼痛或抑制呼吸驱动力,保持患者的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使患者有适当的定向力和识别能力。通过调节镇静剂的选择和注射速度,使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睡眠,但易被唤醒。 镇静过浅将使病人继续处于焦虑和恐惧中,过深可造成患者定向力丧失和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而且难以撤离呼吸机,使病人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定时评估镇静程度有利于调整镇静药物及其剂量以达到预期目标。理想的镇静评分系统应使各参数易于计算和记录,有助于镇静程度的准确判断并能指导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镇静评分系统有Ramsay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以及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等主观性镇静评分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等客观性镇静评估方法。 (一)镇静和躁动的主观评估 1. Ramsay评分: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镇静评分标准,分为六级,分别反映三个层次的清醒状态和三个层次的睡眠状态(表1)。Ramsay评分被认为是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一.概述 (一) 镇痛和镇静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基本治疗中的地位 重症医学的发生与发展旨在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重症患者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生命支持,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和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镇痛与镇静治疗是特指应用药物手段以消除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躁动,催眠并诱导顺行性遗忘的治疗。 ICU的重症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其常见原因包括:(1)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患者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2)环境因素:患者被约束于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等),睡眠剥夺,邻床患者的抢救或去世等。(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它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 (4)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等。 上述因素使患者感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构成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因为这种“无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及生命安全。国外学者的调查表明,离开ICU的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对于其在ICU 中的经历保留有痛苦的记忆,而70%以上的患者在ICU 期间存在着焦虑与躁动。 重症医学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我们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感,使患者不感知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各种痛苦,避免这些痛苦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因此,镇痛和镇静应作为ICU内患者的常规治疗。 推荐意见1:镇痛和镇静治疗应作为ICU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B级) (二)ICU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与意义 在镇痛和镇静治疗之前,应尽量明确使患者产生疼痛及焦虑躁动等症状的原因,尽可能采用各种非药物手段(包括环境、心理、物理疗法等)祛除或减轻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 镇痛和镇静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1)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帮助和改善患者睡眠,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患者对其在ICU 治疗期间病痛的记忆。(3)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防止患者的无意识行为(例如挣扎)干扰治疗,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4)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使得机体组织氧耗的需求变化尽可能适应受到损害的氧输送状态,并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 有少数报道还指出,对非常危重的患者,诱导并较长时间维持一种低代谢的“休眠”状态,可减少各种应激和炎性损伤,减轻器官损害。 镇痛和镇静治疗并不等同,对于同时存在疼痛因素的患者,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治疗。镇静治疗则是在祛除疼痛因素的基础之上帮助患者克服焦虑,诱导睡眠和遗忘的进一步治疗。 推荐意见2:实施镇痛和镇静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祛除或减轻导致疼痛、焦虑和躁动的诱因。(E级) 推荐意见3:对于合并疼痛因素的患者,在实施镇静之前,应首先给予充分镇痛治疗。(E级) (三)ICU中重症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治疗与手术中麻醉的区别 ICU中患者的镇痛和镇静治疗与手术麻醉有着根本的区别。接受麻醉的患者多数为择期手术,即使是急诊患者,一般也要求主要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由于手术时间罕有超过24小时者,且全麻手术时需要患者丧失一切感觉与意识(包括自主呼吸),因此手术麻醉患者在短时间内所达到的镇痛和镇静深度要大大超过ICU患者,且多合并应用肌松药物,此时患者丧失了一切自我保护反射与

ICU镇痛镇静评分

ICU病人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的观察与评价 相对于全身麻醉病人的镇静与镇痛,对ICU病人的镇静镇痛治疗更加强调“适度”的概念,“过度”与“不足”都可能给病人带来损害;为此,需要对重症病人疼痛与意识状态及镇痛镇静疗效进行准确的评价。对疼痛程度和意识状态的评估是进行镇痛镇静的基础,是合理、 恰当镇痛镇静治疗的保证。 一、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应包括疼痛的部位、特点、加重及减轻因素和强度,最可靠有效的评估指标是病人的自我描述。使用各种评分方法来评估疼痛程度和治疗反应,应该定期进行、完整记录[29,30]。 常用评分方法有: 1. 语言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 VRS):按从疼痛最轻到最重的顺序以0分(不痛)至10分(疼痛难忍)的分值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由病人自己选择不同分值来量化疼痛 程度。 2. 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用一条100 mm的水平直线,两端分别定为不痛到最痛。由被测试者在最接近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画垂线标记,以此量化其疼痛强度。VAS已被证实是一种评价老年病人急、慢性疼痛的有效和可靠方法[31](图一)。 不痛疼痛难忍 0 100 图一、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3. 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NRS):NRS是一个从0—10的点状标尺, 0代表不疼,10代表疼痛难忍,由病人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图二)。其在评价老年病人急、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及可靠性上已获得证实[3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不痛痛,但可忍受疼痛难忍 图二、数字疼痛评分尺 4. 面部表情评分法:(Faces Pain Scale, FPS):由六种面部表情及0-10分(或0-5分)构成,程度从不痛到疼痛难忍。由病人选择图像或数字来反映最接近其疼痛的程度(图三)。FPS与VAS、NRS有很好的相关性,可重复性也较好[33]。

ICU病人镇痛镇静指征

ICU病人镇痛镇静指征 1.疼痛: 疼痛是因损伤或炎症刺激,或因情感痛苦而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感觉。 ICU病人疼痛的诱发因素包括:原发疾病、各种监测、治疗手段(显性因素)和长时间卧床制动及气管插管(隐匿因素)等。疼痛导致机体应激,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心动过速、组织耗氧增加、凝血过程异常、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增加等。疼痛还可刺激疼痛区周围肌肉的保护性反应,全身肌肉僵直或痉挛等限制胸壁和膈肌运动进而造成呼吸功能障碍。镇痛是为减轻或消除机体对痛觉刺激的应激及病理生理损伤所采取的药物治疗措施。镇痛药物可减轻重症病人的应激反应。 2.焦虑: 一种强烈的忧虑,不确定或恐惧状态。 50%以上的ICU病人可能出现焦虑症状(1,2) ,其特征包括躯体症状(如心慌、出汗)和紧张感。ICU病人焦虑的原因包括:(1)病房环境:包括噪音(仪器报警、人声呼喊和设备运行),灯光刺激,室温过高或过低;(2)对自己疾病和生命的担忧;(3)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体位);(4)各种疼痛; (5)原发疾病本身的损害;(6)对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不了解与恐惧;(7)对家人和亲朋的思念,等等。(隔壁病人影响)? 减轻焦虑的方法包括保持病人舒适,提供充分镇痛,完善环境和使用镇静药物等。因此,焦虑病人应在充分镇痛和处理可逆性原因基础上开始镇静(3)。 推荐意见4:对焦虑病人应在祛除各种诱因基础上给予镇静治疗(D级) 。 3.躁动: 躁动:是一种伴有不停动作的易激惹状态,或者说是一种伴随着挣扎动作的极度焦虑状态。在综合ICU中,70%以上的病人发生过躁动。 引起焦虑的原因均可以导致躁动。另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休克、低氧血症,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选择

ICU 病人镇痛镇静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选择定时评估冷静程度有利于调整冷静药物及其剂量以达到预期目标。理想的冷静评分系统应使各参数易于运算和记录,有助于冷静程度的准确判定并能指导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冷静评分系统有Ramsay评分、Riker 冷静躁动评分(SAS),以及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 等主观性冷静评分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 )等客观性冷静评估方法。 冷静和躁动的主观评估 Ramsay评分: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冷静评分标准,分为六级,分不反映三个层次的清醒状态和三个层次的睡眠状态(表二) 。Ramsay评分被认为是可靠的冷静评分标准,但缺乏特点性的指标来区分不同的冷静水平。 表二. Ramsay 评分 Riker 冷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SAS 按照病人七项不同的行为对其意识和躁动程度进行评分(表三) 。 表三、Riker 冷静和躁动评分SAS 分值描述定义

7 危险躁动拉拽气管内插管,试图拔除各种导管,翻越床栏,攻击医护人员,在床上辗转挣扎 6 专门躁动需要爱护性束缚并反复语言提示劝阻,咬气管插管 5 躁动焦虑或躯体躁动,经言语提示劝阻可安静 4 安静合作安静,容易唤醒,服从指令 3 冷静嗜睡,语言刺激或轻轻摇动可唤醒并能服从简单指令,但又迅 2 专门冷静对躯体刺激有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有自主运动 1 不能唤醒对恶性刺激无或仅有轻微反应,不能交流及服从指令 恶性刺激:指吸痰或用力按压眼眶、胸骨或甲床5 秒钟 肌肉活动评分法(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le, MAAS) :自SAS 演化而来,通过七项指标来描述病人对刺激的行为反应(表四) ,对危重病病人也有专门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表四、肌肉运动评分法,MAAS 分值定义描述 7 危险躁动无外界刺激就有活动,不配合,拉扯气管插管及各种导管,在床上翻来覆 6 躁动无外界刺激就有活动,试图坐起或将肢体伸出床沿。不能始终服从指令 5 烦躁但能配合无外界刺激就有活动,摆弄床单或插管,不能盖好被子,能服从指令4 安静、配合无外界刺激就有活动,有目的的整理床单或衣服,能服从指令 3 触摸、叫姓名有反可睁眼,抬眉,向刺激方向转头,触摸或大声叫名字时有肢体运动2 仅对恶性刺激有反可睁眼,抬眉,向刺激方向转头,恶性刺激时有肢体运动 1 无反应恶性刺激时无运动 恶性刺激:指吸痰或用力按压眼眶、胸骨或甲床5 秒钟 ICU 病人理想的的冷静水平,是既能保证病人安静入睡又容易被唤醒。应在冷静治疗开始时就明确所需的冷静水平,定时、系统地进行评估和记录,并随时调整冷静用药以达到并坚持所需冷静水平。 冷静的客观评估客观性评估是冷静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客观性冷静评估方法的临床可靠性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报道的方法有脑电双频指数( Bis pectral Index, BIS)、心率变异系数及食道下段收缩性等。

2018版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

2018版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前言 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其常见原因包括:(1)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患者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2)环境因素:患者被约束于病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等),睡眠剥夺,邻床患者的抢救或去世等;(3)隐匿性疼痛: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4)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等。上述因素使患者感到极度的"无助"和"恐惧",构成对患者的恶性刺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使患者因为这种"无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及其生命安全。 重症医学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我们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感,使患者不感知、不注意、不记忆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各种痛苦,避免这些痛苦及其所引发的焦虑和躁动增加各器官的代谢负担,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因此,镇痛和镇静应作为ICU内患者的常规治疗。 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撰写了《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奠定了中国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的基础。近十年来,国内及国际重症医学界对疼痛、焦虑及谵妄等问题更加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较多文献,关于疼痛、焦虑、谵妄及其防治的理念也有了逐渐的变迁,更加强调早期干预,以镇痛治疗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尽可能减少镇痛镇静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鉴于上述进展,为更新重症医学工作者对镇痛、镇静及谵妄防治的认识并规范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2006年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归纳和构建了5部分内容,共19个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应用目前循证医学常用的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方法,更新修订了本《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 方法学 一、临床问题的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