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取液体燃料1

煤制取液体燃料1
煤制取液体燃料1

煤制取液体燃料

第一部分

煤气化原理、工艺技术及气化设备简介

一、基本概念

1、气化原料煤、煤焦

2、气化剂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 水蒸气(或氢气)等

3、气化条件高温(或热条件)

4、气化产物气化煤气、凝结性液体和焦油、灰渣

5、煤气化的概念煤炭气化是以煤或煤焦为原料,在高温条件和气化剂的化学作用下将煤

或煤焦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轻质气态燃料、凝结性液体和焦油以及固体

产物的工艺过程

轻质气态燃料就是气化煤气,其有效成分包括CO、H

2、CH

4

等,可用作城市煤气、工业

燃气和化工原料气。

从气化技术观点出发,所有煤种都是可被气化的。但必须指明每种气化技术及其设备对特定的某种或某些煤种有适应性,并不是一种技术或装置可以气化一切煤种的。

二、煤气化技术类别

按煤气用途

分工业燃气、原料气、城市煤气生产技术。

按装置的化学工程特征

分固定床、流化床(沸腾床)、气流床、熔融床、地下煤炭气化等。

按操作条件

有常压和加压气化的区别。因加压气化对煤气的输送和后续加工有明显的经济性,所以近代气化技术特别注重加压气化技术的开发,P>2MPa以上称为加压气化。

按气化剂

分空气煤气、水煤气、发生炉煤气纯氧和水蒸气制气的生产技术等,近代气化技术几乎都是以工业氧和高压蒸汽做气化剂的。

另外,在标志气化特征意义时,往往也将某些拓新创造之点予以指明。例如“液态排渣的加压鲁奇气化技术”就是一例。此外,原料的粒度和状态,也是表征气化技术特性的,如粉煤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装置等。

三、煤气的分类

在气化技术类别我们把煤气的气种按气化剂的选用分为水煤气、空气煤气、混合煤气(发生炉煤气)等,但煤气行业则是按热值区分的。

另外,国际煤气联盟则按生产方法和华白指数把煤气分为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油气三大类

按热值区分煤气

低热值 Q<12.56MJ/m3(3000kCal /m3)

中热值 2800

高热值 Q>20MJ/m3(4560kCal/m3)

四、气化过程的基本化学反应

煤气化的总过程有两种类型的反应,第一类是气化剂或气态反应产物与固体煤或煤焦的非均相反应。第二类是气态反应产物之间或与气化剂的均相反应。生成气的组成取决于所有这些反应的综合。虽然煤的“分子”结构很复杂,其中含有C、H、O和其它多种元素,但在讨论基本化学反应时,做了以下两个假定:

⑴仅考虑煤中的主要元素C

⑵考虑在气化反应前已发生了煤的干馏或热解

则进行下列反应:

r1 C+0.5O2→CO △H=110.4 kJ/mol

r2 C+O2→CO2△H=394.1 kJ/mol

r3 C+H2O ?H2 +CO △H=-135.0 kJ/mol

r4 C+ CO2?2CO △H=-173.3 kJ/mol

r5 C+2H2?CH4△H=84.3 kJ/mol

r6 H2 +0.5O2?H2O △H=245.3 kJ/mol

r7 CO+0.5O2?CO2△H=283.7 kJ/mol

r8 CO+H2O ?H2 +CO2△H=38.4 kJ/mol

r9 CO+3H2?CH4 +H2O △H=219.3 kJ/mol

上面的9个反应中, r1、 r2及r3为一次反应, r1、 r2及r3的气态反应产物CO、O2和 H2是二次反应剂; r4~ r8是一次反应剂和二次反应剂之间的反应; r9是二次反应剂之间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三次产物。

五、气化装置(炉)的基本原理

如果在一个圆筒形容器内安装一块多孔水平分布板,并将颗粒状固体堆放在分布板上,形成一层固体层,工程上则称该固体层为“床层”,如将气体连续引入容器的底部,使之均匀地穿过分布板向上流动通过固体床层流向出口,则随着气体流速的不同,床层将出现三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如图1所示。

5.1 固定床气化炉

固定床气化炉一般使用块煤或煤焦为原料,筛分范围为6~50mm,对细料或黏结性燃料

则需进行专门的处理。如图2所示,煤与气化剂在炉内进行逆向流动,固相煤由炉上部加入,气化剂自气化炉底部鼓入,含有残渣的灰渣自炉底排出,灰渣与进入炉内的气化剂进行逆向热交换,加入炉中的煤与产生的煤气也进行逆向热交换,使煤气离开床层时的温度不致过高。如使用含有挥发分的燃料,床层中最高温度在氧化层,即氧开始燃烧至含量接近为零的一段区域。

如在鼓入的气化剂中添加过量的H

O(g)将炉温控制在灰分熔化点以下,则灰渣以“干”

2

的方式通过炉栅排出;反之,灰分也可熔化成液态灰渣排出。

5.2 流化床气化炉

加入炉中的煤料粒度一般为3~5mm,如图3所示,这些细粒煤料在自下而上的气化剂的作用下保持着连续不断和无秩序的沸腾和悬浮状态运动,迅速地进行着混合和热交换,其结果导致整个床层温度和组成的均一。故产生的煤气和灰渣皆在接近炉温下导出,因而导出的煤气中基本上不含焦油类物质。

从流化床层中被煤气带出的煤焦可通过分离再返入炉内。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原料粒度太细或颗粒间的摩擦形成细粉,则易使产生的煤气中带出物增多。

5.3 气流床气化炉

如图4所示,把粉煤(70%以上通过200目)用气化剂输送入炉中,以并流方式在高温火焰中进行反应,其中部分灰分可以以熔渣方式分离出来,反应可在所提供的空间连续地进行,炉内的温度很高。

六、德士古气化法

是以水煤浆为进料的加压气流床气化工艺。由美国Texaco公司1945年开始研究,1977年在德国建成日处理煤150t 的示范工厂,此后Texaco气化技术迅速发展,至目前单炉生产能力已达1832 t /d。仅在中国投入工业化生产的Texaco气化工艺就有山东鲁南化肥厂、上海焦化厂、渭河化肥厂、安徽淮南化工厂等。

6.1 基本原理和气化炉型

Texaco水煤浆加压气化过程属于气流床并流反应过程。气化原理和炉型结构如图5所示。

水煤浆通过喷咀在高速O

2流作用下破碎、雾化喷入气化炉。 O

2

和雾状水煤浆在炉内受

到耐火衬里的高温辐射作用,迅速经历着预热、水分蒸发、煤的干馏、挥发物的裂解燃烧以

及C的气化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最后生成以CO、H

2、CO

2

、H

2

O(g)为主要成分

的湿煤气及熔渣,一起并流而下离开反应区,进入炉底部急冷室水浴,熔渣经激冷、固化后被截留在水中落入渣罐,经排渣系统定时排放。煤气和所含饱和H

O(g)进入煤气冷却净化

2

系统。

整个反应过程历时仅数s,反应历程与K-T装置原理类似。但煤浆中水分蒸发并参与反应,故H

O(g)的配入量比K-T气化要少得多,反应温度也比K-T炉低,通常在1500 ℃。

2

这个温度高于煤灰的熔融温度,所以Texaco气化也是液态排渣。气化操作压力多在2.5~8.0MPa之间。

气化炉是一个内部无结构件的圆筒形容器,维修简单,运行可靠性高。

6.2 Texaco气化工艺

由图6 可见, Texaco气化工艺可分为煤浆制备和输送、气化和废热回收、煤气冷却净化等部分。

煤浆制备多采用一段湿法制浆工艺,即煤、水按比例一次通过磨机制得水煤浆。

第二部分

煤液化

煤的间接液化

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CO+H2)作原料合成液体燃料或化学产品,这个过程就是煤的间接液化。成熟的工业化工艺有F-T合成和甲醇转化制汽油(MTG)的Mobil工艺。

一、F-T合成

1、概况

1925年费雪和托普斯始研究开发,1936年实现工业化,70000t/a。至1945年德国的生产能力已达57万吨/a,全球F-T合成装置总能力超过100万吨。到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

势头渐衰,唯南非由于资源特点从1955年到1982年陆续建了3个F-T合成工厂,总能力达700万吨,其中油品近600万吨,消耗低质原煤4000多万吨。其原则流程如图1-1、图1-2所示。

2、F-T合成原理

F-T合成的基本化学反应式是由CO+H2生成饱和烃和不饱和烃,反应式如下:

nCO+(2n+1)H2→CnH2n+2 + nH2O

nCO+(2n)H2→CnH2n + nH2O

选择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组成不同,在这里催化剂选择很关键。

3、SASOL-Ⅰ的生产

1955年建成使用南非当地原料煤,用13台3.85m炉径鲁奇加压气化炉气化制合成气,粗煤气经低温甲醇洗净化后通过F-T合成发动机燃料、化学产品及化学原料。其原则工艺如图1-3、图1-4所示。

4、SASOL-Ⅱ和SASOL-Ⅲ的工艺流程

1980年建成SASOL-Ⅱ、1982年建成SASOL-Ⅲ。气化方案仍采用炉径3.85m 的鲁奇加压气化,F-T 合成改变了SASOL-Ⅰ的固定床和气流床联合的方式,全部采用气流床合成。其原则流程见图1-5、图1-6、图1-7所示。

二、合成甲醇

1923年在德国建成第一个用合成气(CO+H2)合成甲醇的工业化工厂。甲醇用途广泛,是很多下游化工产品的原料,也可作代用燃料或进一步合成汽油,属于大吨位产品。我国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所以用煤合成甲醇,进一步发展有机化学工业和燃料工业是目前比较可行的路线,而且合成气合成甲醇也是煤间接液化的成熟技术,是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

1、合成原理

合成气合成甲醇是一个可逆平衡反应:

CO + 2H2 = CH3OH

一氧化碳加氢合成是放热反应,适合在高压低温条件下进行。但温度低反应速度慢,因此催化剂研究成为反应的关键。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多采用低压法合成甲醇(230-280℃、5-10MPa)。

2、合成工艺流程

煤气化制得合成气,合成气经压缩到5-10MPa压力,进入装有催化剂的合成反应器进行合成反应。目前普遍采用的低压合成甲醇有两种,如图1-8、图1-9所示。

三、甲醇转化成汽油

1、概述

甲醇本身可用作发动机燃料,也可作混掺汽油的燃料。但甲醇能量密度低,单位容积甲醇能量只相当于汽油的50%,所以装载、储存和运输容量较之于汽油都要加倍。

另外,甲醇溶水能力大,作为燃料使用时,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再储存时会导致醇水互溶的液相由燃料中分出,导致发动机停止工作;而且甲醇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橡胶有溶浸作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所以甲醇用作燃料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将其转变成汽油。

甲醇转化成汽油(MTG)1986年在新西兰实现工业化(57万吨/a),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由甲醇转化成汽油的原则工艺流程如图1-10所示。和煤直接液化技术相比,工业化放大的技术风险小。

2、反应原理

甲醇转化为汽油的化学反应可以简化看成是甲醇脱水,可以原则表示为:

nCH3OH→(CH2)n+nH2O

实际在反应器甲醇先生成二甲醚(CH3OCH3)和水,二甲醚和水再转化成轻烯烃,然后成为重烯烃,在催化剂选择作用和足够量循环气存在下,烯烃重整为脂肪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但烃的C原子数不大于C10。

3、工艺流程

固定床反应器工艺流程如图1-11,流化床反应器工艺流程如图1-12,鲁奇合成工艺流程如图1-13。

四、甲醇利用进展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甲醇出发可以合成很多化工产品;甲醇也可以直接作燃料用。在全球石油紧张的形状下,以甲醇作为代用燃料的研究和开发已成当务之急。在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中,由煤制液体燃料势在必行。

1、甲醇燃料

甲醇燃烧性能好,辛烷值在110-120,抗爆性能好;缺点是含能密度低,是汽油的50%。掺混甲醇汽油:甲醇的元素构成是H、C、O,H、C是可燃的,O是助燃的,所以甲醇是无烟燃料,最多掺混不超过15%的话,可不必改造发动机。

合成醇掺混汽油:通过改进合成甲醇的催化剂,合成混合醇直接高比例向汽油掺混。

2、甲醇制烯烃

烯烃是基本化工原料,可生产众多的下游化工产品,由煤或天然气出发制合成气,再合成甲醇,然后经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的技术(MTO)目前已基本具备工业化条件。国外已有10万吨/a装置,国内大连化物所和陕西煤化集团合作的装置也达1万吨/a。

五、煤制乙酐

是合成气制化工产品的又一个技术路线,乙酐也是众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工业化装置可转化900吨煤/d,同时获得900吨乙酐/d。

六、合成气两段直接合成汽油

1、MFT工艺

为了克服F-T合成产物复杂和选择性差的缺陷,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历经近30年的研究开发,提出了MFT工艺,把产物分布由C1-C40缩小到C5-C11,使产物的选择性大为提高,实现了由合成气直接合成汽油的目标。目前工业化试验装置为2000t/d。其原则流程如图

1-14 。

2、TIGAS工艺

TIGAS是Mobil公司的MTG合成的改进。Mobil公司的MTG合成是甲醇合成与甲醇转化成汽油在两个独立的单元中进行,TIGAS工艺则把合成甲醇与甲醇合成汽油两段组合在一起合成汽油的方法。流程见图1-15。

煤的直接液化

一、煤直接液化的意义和发展概况

1、意义

直接液化是把煤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与氢反应使煤降解和加氢,转化为液体油类的工艺,所以也叫加氢液化。

自然界煤比石油多,而且石油的发现量逐年下降而采量不断上升,石油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已是排在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达到2亿吨。所以利用液化技术把煤转化为发动机燃料和化工原料的研究与开发已成当务之急。

煤的间接和直接液化的优缺点。直接液化热效率比间接液化高,但对煤质的要求高,较适宜生产汽油和芳烃;间接液化允许使用高灰分的劣质煤,较适合生产柴油和含氧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烯烃等。

2、发展概况

1913年在德国首先开始煤的加氢液化研究,1927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工业装置规模为10万t/a。到1944年总生产能力已达400万t/a。

1950年代廉价石油的大量开采,使煤液化产品失去经济竞争力而导致煤液化研究速度放慢,其间由于美国的持续研究使之成为开发的主要国家。

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煤转化研究重新活跃起来,到目前为止在工艺和技术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煤直接液化是在溶剂油存在下通过高压加氢使煤液化的方法,根据溶剂油和催化剂的不同、热解方式和加氢方式的不同以及工艺条件的不同,其工艺可分为:溶解热解液化法、溶剂加氢抽提液化法、高压催化加氢法、煤和渣油联合加工法、干馏液化法、地下液化法。

二、煤加氢液化原理

1、煤与石油的比较

同为可燃矿物,有机质均由C、H、O、N、S元素构成,但结构、组成、性质差别很大。

石油的H/C原子比高于煤,而煤中的O含量则高于石油,见表2-1。

1、煤与石油的比较

煤的主体是高分子聚合物,不挥发、不熔化、不溶解,而石油的主体则是低分子化合物。

煤中有较多的矿物质,所以把煤转化为油就需要加氢、裂解和脱灰。

2、煤加氢液化中的主要反应

加氢液化是煤先热解,生成自由基“碎片”,“碎片”在有氢供应的条件下与氢结合。所以热解和供氢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反应。煤热解和加氢的温度范围基本一致,在400-450℃左右。自由基“碎片”是不稳定的,如能与氢结合就能变得稳定,成为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的煤要低得多的加氢产物。不能与氢结合时,自由基“碎片”则彼此结合实现稳定,变成煤焦或类似的重质产物。化学方程式示意如下:

3、煤加氢液化的反应产物

液化产物组成十分复杂,是气、液、固三相的混合物。按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对液固相部分可以进一步分离,流程如下:

4、煤加氢液化的反应历程

溶解于溶剂油中的氢在催化剂作

用下变为活性氢

溶剂油可供给的或传递的氢

煤本身可供应的氢 化学反应生成的氢

三、德国煤直接液化工艺的发展

德国是世界唯一拥有煤直接液化工业化经验的国家,这些年德国在这方面又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所以首先介绍一下德国煤直接液化工艺的进展。

1、德国直接液化的老工艺

最早的IG工艺,过程分为两段:第一段为糊相加氢,把煤转化为粗汽油和中油;第二段气相加氢,把一段的产物加工成商品油。一段工艺流程见图2-1,二段工艺流程见图2-2。

2、德国直接液化的新工艺

新工艺是1970年代石油危机后,在IG老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也叫IG新工艺,其流程见图2-3。

四、美国煤加氢液化的中间试验

二战后美国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

1、溶剂精炼煤法(也叫SRC法)

其原则流程见图2-4。

2、氢煤法

是在重油催化加氢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试验装置的能力为200-600t/d煤。工艺流程如图

2-5、图2-6。

3、供氢溶剂法

已完成250t/d煤的试验,其工艺流程见图2-7。

五、中国煤直接液化技术开发的现状

1940年代在东北就有F-T合成的工厂,1960年代转为炼油厂。1970年代石油危机后,国内好多单位又开始进行液化研究,目前神华集团已基本完成工业化试验,正在筹建工业化装置。

20世纪上半叶,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首先在德国工业化,那是战争推动的结果;20世纪下半叶煤间接液化在南非工业化的成功是政治原因。如今煤液化正在中国大规模工业化推动是发展的需要。因为国内发展需要的石油一半以上需要进口,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而中国煤资源丰富,所以以煤代油和以煤制油就成为保证油品长期和稳定供应的一条途径。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006年度 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前言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本着“增加储量、高效开发、综合防治、改善环境”的原则,重点突破100项资源与环境关键技术;形成深部及复杂条件下油气和固体矿产高效勘探开发的技术能力,全面提高我国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水平;针对区域性、复合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强化污染全过程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大幅度提高传统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重点突破20-30新型污染物防治关键技术,开发30-4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技术支撑能力。 根据以上总体考虑,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将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部署,设立“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和“环境监测及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四个专题,将分年度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以下是本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专题一、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围绕我国对复杂地质条件下资源勘探和提高复杂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需求,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在高效勘探与矿产资源评价、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

清洁选冶加工利用和非传统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前瞻性研究成果。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4200万元左右。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拟对矿产资源快速勘查与评价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多功能车载野外实验分析装备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5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本批指南拟支持探索导向类课题不超过38项,每项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 1.矿产资源快速勘查与评价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现场成矿元素定量分析和浅覆盖区矿化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特殊矿床类型、特殊矿种(铀、铂、钯等)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评价技术;地质数据的数字采集及数字填图技术;快速钻探采样和地质岩心提取技术;多分量高精度磁力仪(可进行总场、分量、梯度、矢量测量);复杂景观区地球化学快速评价技术;矿床化探预测与定位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60万元。 2.高精度地球物理矿体定位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复杂地形重、磁三维反演技术;起伏地形条件下二维和三维电磁法反演技术;重磁电震多参数联合及约束反演技术;地球物理数据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反演技术;金属矿多波地震处理解释新技术、新方法;井中高精度地球物理测量和探测新

甲烷烷烃专项练习题-答案

甲烷烷烃饱和烃专项练习 1. 等物质的量CH4与Cl2混合,光照后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CH3Cl B.CH2Cl2C.CCl4D.HCl 2. 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D.CH4中C—H键键角均相等 3.某同学写出的下列烷烃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A.2,3-二甲基丁烷B.2,2-二甲基丁烷 C.3-甲基-2—乙基戊烷D.2,2,3,3-四甲基丁烷 4. 下列烷烃中,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产物的是 A.(CH3)2CHCH2CH2CH3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D.(CH3)3CCH2CH3 5. 已知二氯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则八氯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有 A .7种 B. 8种 C . 9种D.10种 6. 将O2、C2H6、Na2O2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时,电火花引发反应后,容器中的压强为0,将残留物溶于水,无气体逸出。由此作出的正确结论是 A.残留物中含有NaOH、Na2CO3和NaHCO3B.残留物中只含有Na2CO3 C.残留物中含有Na2CO3和NaOH D.原混合物中O2和C2H6的体积比为1:2 7. 下列五种烃①2—甲基丁烷②2,2—二甲基丙烷③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④⑤②①③ D.③①②⑤④ 8. 下列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峰的可能是 A.C2H6 B.C3H8 C.C4H10 D.C6H14 9. 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C2H6 B.C3H8 C.C4H10 D.C5H12 10.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系物具有相同的通式 B.相邻两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差是14 C.同系物间互为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1. 在120℃时,某混合烃和过量O2在一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测知反应前后的压强没有变化,则该混合烃可能是 A.CH4和C2H4 B.C2H2和C2H4 C.C2H4和C2H6 D.C3H4和C3H6 12. 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它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 n H2n+2 B.甲硅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和水 C.甲硅烷的密度大于甲烷 D.甲硅烷的热稳定性强于甲烷 13. 下列各组气体,在实验室可以用同样的一组发生装置来制取的是 A.NO、O2、SO2B.CO2、H2S、CH4C.NH3、O2、CH4D.H2、H2S、Cl2 14.有人设计了以下反应途径制H2,假设反应都能进行,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 . C3H83C+4H2 B. C3H8+3H2O3CO+7H2 C. C3H8C3H6+H2 D. C3H8+5O2→3CO2+H2O 2H2O2H2+O2 15. A盐和碱石灰反应,微热时放出一种气体B,再经强热又放出一种气体C。同温同压下气体B.C密度接近。 余下的残渣加入硝酸,又有一种气体D放出。气体D通入一种淡黄色固体中可得到另一种气体E。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 (2)气体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资料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 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如为改扩建矿山,应说明矿山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㈠开采方案 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可能的建设规模(两个以上方案比较); ──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 ──可供选择的产品方案;

──推荐产品方案简要论证。 2、确定开采储量: ──采矿权人在登记管理机关划定的矿区范围内,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勘探程度,并考虑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的要求,结合矿石品位变化,对开采品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开采矿体的最低品位,在此基础上,圈定矿体,并确定开采对象。有共、伴生矿产的,必须体现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原则。 3、矿床的开采方式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对矿床的开采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采用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优势不明显的矿床,应进行开采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当采用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时,应确定二者的合理分布界线及阐明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互相关系。 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根据地形、矿床赋存条件、备选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及环保要求,对各种可供比较选择的开拓运输系统及厂址配套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㈡防治水方案 当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迳流大量渗漏时,需采取地下和地表的防治水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应进行全面防治水方案的综合比较,并提出推荐方案。 五、矿床开采 ㈠露天开采 1、露天开采境界:阐明圈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方法及所采用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2、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要素; 3、工作面阶段回采率; 4、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应进行不同境界方案比较,确定最优境界。 ㈡地下开采 1、确定矿区开采总顺序并阐明首采地段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2、推荐的生产能力及能力验证。 3、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 4、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5、简述开拓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 6、采矿方法选择和比较,论证推荐采矿方法对资源充分利用的合理性。 7、矿块的结构参数及矿井、采矿、矿块(工作面)的采矿回采率。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㈠选矿方案 1、选矿试验研究及评价。 ──选矿试验研究主要成果,并对其作出技术经济评价,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意见; ──大、中型矿山应进行工业或半工业实验结果,应有加工评价试验结论;

非煤开采复习资料

概念 1.矿石: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的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集合体。 2.矿产:是指一切埋藏在地壳中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3.矿石品位: 矿石中有用成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单位含量。 4.工业品位: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开采利用的矿石中有用成分的最低平均品位。又称最低工业品位。 5.矿石损失:在矿床开采过程中造成矿石数量减少的现象。 6.矿石贫化:采出矿石品位低于工业储量平均品位现象。 原因:①开采过程中混入废石; ②高品位矿石损失或高品位粉矿流失。 7.斜坡道:供无轨自行设备运行的倾斜巷道。 8.补偿空间:开凿出一定大小空间容纳矿石爆破后增大的矿石体积。 9.球状药包:指装药长度与钻孔直径之比小于6的药包。 10.金属回收率E:采出矿石中的金属量与工业储量所含金属量之比。 11.矿块底部结构:在矿块下部接受矿石、二次破碎和放出矿石的所需掘进的一组巷道组成及结构形式的总称。 12.落矿:将矿石从矿体上分离下来,并破碎成适于运搬块度的过程 13.矿石搬运:将回采崩落的矿石从采场运搬到阶段运输水平的过程,称为矿石运搬。 14.天井:连接阶段运输巷和阶段回风巷的垂直或倾角较大的巷道,它可把矿床分成块段(矿 块),同时作为工作人员进入采场(采区)以及作为供风、供水、供电、运输材料、 通入新鲜空气等的通道。 15.矿石品位:矿石中有用成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单位含量。称为品位,常以百分数表示。 16.联合开拓发法:用两种或多种主要开拓井巷的开拓方法。 17.特殊采矿法:利用某些矿物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钻孔将水或其他溶剂注入矿层, 将矿层中的固态矿物转化为液态,并通过钻孔或地下坑道将其提出地面, 而将矿石中的其余成分留在原地的一类采矿方法。 18.采矿方法:在矿块中进行的采准、切割和回采工作的总和。它是研究矿块开采的方法。 19.拉底:将拉底平巷扩宽至上、下盘边界,形成拉底空间,为回采开辟自由面,为矿石的 碎胀提供补偿空间,这就称为拉底。 20.采切比:从矿块内每采出一千吨(或一万吨)矿石所需掘进的采准切割巷道的长度。 21.矿石“三性”:矿石的结块性、氧化性和自燃性简称矿石“三性”。 1. 结块性 指采下的矿石遇水和受压后重新粘结在一起的性质。含粘土成分的矿采下后遇水受压易结块。它对放矿、装矿和运输都有影响。 2. 氧化性 指硫化矿石(化学成分为硫化物)采下后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变成氧化矿石(化学成分为氧化物)的性质。它降低选矿回收率,并使矿石结块或引起自燃。 3. 自燃性 指硫化矿石氧化生热并自燃的性质。该类矿石采下后不能在采场堆放时间太长,影响采矿方法的选择 22.辟漏:将漏斗颈上部扩大成喇叭口,形成漏斗,称为辟漏 23.主运输阶段:指将两个及两个以上阶段采下的矿石集中提升到地面的阶段(又称运输水

折算标准煤的计算方法如下

折算标准煤的计算方法如下(以电耗为例): (折算标准煤系数)×(电耗用数)=(耗用标准煤数量) 对于电耗,折算标准煤系数为0.429 即270万度,折合成标准煤量115.83万公斤,即1158.3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品种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 洗精煤0.9000千克标准煤/千克 洗中煤0.2857千克标准煤/千克 煤泥0.2857-0.4286千克标准煤/千克 焦炭0.9714千克标准煤/千克 原油 1.4286千克标准煤/千克 汽油 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 煤油 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 柴油 1.4571千克标准煤/千克 燃料油 1.4286千克标准煤/千克 液化石油气油 1.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 炼厂干气 1.5714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油田天然气 1.3300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气田天然气 1.214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煤田天然气(即煤矿瓦斯气) 0.5000-0.5174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焦炉煤气0.5714-0.614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其他煤气 (1)发生炉煤气0.1786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2)重油催化裂解煤气0.6571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3)重油热裂煤气 1.214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4)焦炭制气0.5571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5)压力气化煤气0.5143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6)水煤气0.3571千克标准煤/立方米) 电力(等价0.4040千克标准煤/千瓦小时(用于计算最终消费) 电力(当量) 0.1229千克标准煤/千瓦小时(用于计算火力发电) 热力(当量) 0.03412千克标准煤/百万焦耳 (0.14286千克标准煤/1000千卡)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甲烷和烷烃的性质

职高理化组化学教学案 课题:《甲烷及烷烃的性质》备课人:赵改玲课时:1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甲烷的组成、结构,会写甲烷的结构式、分子式。 2.能说出甲烷的物理性质;知道甲烷及烷烃有哪几方面化学性质 3.能说出取代反应的概念,能对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类型做出判断。 二、学习重点:甲烷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取代反应 三、教法、学法指导: 依据学案导学问题通读教材第120-121、125-126页,进行知识梳理,小组探究最后完成课内探究部分题目及相关问题。 四、导学过程: 〖激趣导入〗: 甲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及煤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出示目标〗: 投影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问题导学1〗:甲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图5-1 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问题导学2〗: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存在 甲烷是一种色、味、溶于水、密度比空 气,是、和的主要成分。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方程式: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 〖问题导学3〗:甲烷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甲烷很稳定:通常不与、和反应,但在一定条 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如: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氧化反应(可燃性): (2)取代反应: 甲烷的氯代反应:(注意反应条件及书写方法) 第一步:CH 4 + Cl 2 + HCl 第二步:CH 3Cl + Cl 2 + HCl 第三步:CH 2Cl 2 + Cl 2 + HCl 第四步:CHCl 3 + Cl 2 + HCl 取代反应概念: 温馨提示:甲烷各取代产物: 用途:甲烷是一种很好的 ,并可用来制取 等。 〖问题导学4〗:烷烃 1、烷烃的定义: 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_____________键结合成_____状,碳原子其余的价键全 部跟_______相结合的烃。 2、烷烃的分子通式为: 。 3、烷烃的物理性质 (1)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 ,相对密度逐渐 ; (2)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 。 4.烷烃的化学性质(与 相似) (1)通常状况下,它们很稳定跟 、 及 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 他物质化合; (2)在空气中都能点燃;(以乙烷为例,写出燃烧方程式) 用烷烃通式(C n H 2n+2)写出烷烃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江苏省地下开采矿山(非煤)

江苏省地下开采矿山(非煤) 储量动态监测指南 1 总则 1.1 前言 为建立健全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加强矿山储量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87号)以及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7]202号),结合我省地下开采矿山储量监测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 1.2.1本指南适用于指导矿山企业和地质测量机构开展江苏省境内地下开采(非煤)矿山储量的地质测量工作、矿山储量年报的编制、审查和验收。 1.2.2本指南要求不替代矿产地质勘查、矿山生产地质勘查及储量核实技术要求。 1.3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1.3.1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应以经过评审、备案的矿山地质勘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储量检测报告或上一年经审查验收的矿山储量年报为基础。对于资源储量家底不清的矿山,需由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补做地质工作,核实矿山资源储量,履行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手续。 1.3.2地质测量工作应由具有矿山地质测量资质的地测机构进行。矿山企业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选择矿山地质测量机构,双方

签订并严格履行地质测量工作合同。 1.3.3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矿山开采、消耗、损失的资源储量的地质测量工作,建立矿山技术档案和资源储量台帐,编写矿山储量年报。 1.3.4矿山储量年报内容包括:矿山累计查明和保有资源储量;当年开采和损失的资源储量;当年勘查、估算变化的资源储量;矿石质量的变化情况;当年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情况;下一年拟开采动用资源储量等 1.3.5 在动态监测过程中,当矿山形成的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资源储量相对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矿山企业需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经评审备案后,变更矿山储量登记统计库数据。 1.3.6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资源储量相对误差计算以采准矿量为基数,一般允许范围如下: a)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可采储量(111)的相对误差:10%; b)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预可采储量(122)的相对误差:20%; c)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推断资源量(333×开采系数)的相对误差:30~40%。 1.3.7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应采用地质、测绘、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先进技术,鼓励矿山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土资源部认定的软件进行矿山生产及资源储量的管理。 2 引用标准或技术规范

最新甲烷和烷烃作业练习汇编

高一化学甲烷及烷烃练习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都和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 B .凡是烷烃,不论碳链长短都可视为结构相似 C .符合通式为C n H 2n +2(n ≥1)的烃一定为烷烃 D .烷烃必须是直链的 2.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乙烷同系物的是( ) A .C 2H 4 B .(CH 3)3CH C .CH 4 D .(CH 3)2CH 2 3.下列烷烃的分子式可以表示3种不同结构的是( ) A .C 5H 12 B .C 4H 10 C .C 3H 8 D .C 2H 6 4.下列五种烃:①CH 3CH 2CH(CH 3)2 ②CH 3C(CH 3)3 ③丙烷 ④己烷 ⑤CH 3CH(CH 3)2,其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① C .⑤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⑤③ 5.下图中的小球代表碳原子,棍代表碳碳单键,每个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则两分子的关系为( ) A .同系物 B .同分异构体 C .同位素 D .同素异形体 6.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B .Zn +CuSO 4===ZnSO 4+Cu C .NaCl +AgNO 3===AgCl ↓+NaNO 3 D .CH 2Cl 2+Cl 2――→光照CHCl 3+HCl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点燃甲烷不必象点燃氢气那样事先验纯 B .甲烷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 C .煤矿的矿井要注意通风和严禁烟火,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D .如果隔绝空气将甲烷加热到1000℃以上,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 根据以上数据推断丙烷的沸点可能是( ) A .约-40 ℃ B .低于-162 ℃ C .低于-89 ℃ D .高于36 ℃ 10.下列数据是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互为同系物的一组是( ) A .16、30、58、72 B .16、28、40、52 C .16、32、48、54 D .16、30、42、56 C 2H 5 CH 3 C 2H 5 11.按系统命名法 CH 3 —CH —CH 2—CH —CH 的正确名称是( ) CH 3 A .1,2,4—三甲基—1,4—二乙基丁烷 B .3,5,6—三甲基辛烷 C .3—甲基—2,5—二乙基己烷 D .3,4,6—三甲辛烷 12.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 ) A .3,3-二甲基丁烷 B .2,2-二甲基丁烷 C .2-乙基丁烷 D .2,3,3-三甲基丁烷 13.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 ①CH 3Cl ②CH 2Cl 2 ③CHCl 3 ④CCl 4,其中正确的是 ( )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②③的混合物 D .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14.某烷烃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此烷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 ) A .CH 4 B .C 2H 6 C .C 3H 8 D .C 4H 10 15.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的烷烃是( ) A .(CH 3)2CHCH 2CH 2CH 3 B .(CH 3CH 2)2CHCH 3 C .(CH 3)2CHCH(CH 3)2 D .(CH 3)3CCH 2CH 3 16.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7.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g ,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 .CH 4 B .C 2H 6 C .C 3H 6 D .C 4H 10 18、1mol 乙烷在光照条件下,最多可以与多少mol 的Cl 2发生取代?( )

非煤地下矿山存在问题

非煤地下矿山 重大隐患及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煤地下矿山重大隐患 1.1采空区隐患 矿产资源地下开采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矿业开采秩序较为混乱,非法、无规划的乱采滥挖在一些国有矿山周边留下了大量的不明采空区是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的危害源之一。 1.1.1金属矿采空区隐患 邯邢局西石门矿区、沙河綦村矿等许多矿山因民采矿点大量无序开采留下大量的采空区,致使矿山开采条件恶化,造成矿柱变形破坏,相邻作业区采场和巷道维护困难等地压现象,同时引发大面积冒落和岩移,引起地表塌陷,空区突然垮塌的高速气浪和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破坏,采空区老窿的积水,形成突水隐患等,给矿山生产和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采空区的治理难度大、费用高,往往涉及到重新征地、拆迁建构筑物及公路、铁路甚至河流改道等问题。对现在公共安全和矿山开采仍然产生巨大影响。 1.1.2非金属矿采空区隐患 隆尧双碑及邢台县石膏矿区经过长期大规模开采,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未作处理,有的矿山采空区达数万平方米。大面积采空区给矿山生产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采空区顶板一旦大规模突然垮塌,有的会迅速波及地表,造成井上井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会带来灾难性事故。比较典型的有:2003年11月10日晚9时左右,河北隆尧县邢

隆石膏矿发生采空区塌陷事故,地表塌陷面积估算约6万m2,导致5人被埋;2005年11月6日19时40分,河北邢台县会宁镇尚汪庄康立石膏矿发生采空区坍塌事故,直接塌陷区直径约60m,波及范围约600m×800m,造成33人死亡,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的特大事故。 个别石膏矿地表围岩错动范围内,存在建筑物和水坑。在没有修改设计情况下,改变采矿方法和生产工艺。对新采矿方法缺少论证依据。已经危及矿山生产和周边公共安全。 1.2水害隐患 1.3坍塌、片帮冒顶隐患 2. 矿山企业层面存在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2.1安全生产组织体系方面 多数矿山建立了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但没有形成从上到下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不懂矿山专业知识和如何避灾。 有的甚至没有班组建制,造成无序管理。 2.2安全生产目标、计划方面 多数矿山没有自己的安全生产方针,没有年度计划、没有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随意性。 2.3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方面 制度很多,执行起来可操作的少。多数矿山三项制度不系统、不完善不健全,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时效性、全面性。多数束之高阁,员工无法获取,基层员工一问三不知。安全管理缺少针对性。没有针对所有的作业活动制定具体的岗位作业标准、流程和安全措施,没有

标准煤折算系数表

1、能源的实物量单位 表1 常见的能源实物量计量单位及采用情况 能源形式单位使用国家和地区固体能源 液体能源 吨(t)世界各地 原油 吨(t) 中国、独联体、东欧 各国 桶(bbl)西方各国 成品油 升(L) 中国、独联体、东欧 各国 加仑(gal)西方各国 标准立方米(STm3)中国、独联体 气体能源标准立方英尺(ncf)西方各国电力千瓦·时(kW·h)世界各地注:1、表中桶是指石油桶,约等于159L。 2、加仑分美国加仑(USgal)和英国加仑 (UKgal),1USgal=3.785L,1UKgal=4.546L

2、能量单位换算 表2 能量单位换算表能量单 位焦耳 J 千瓦·时 kW·h 国际蒸汽 表千卡 kcal rr 热化学千 卡 K cal th 20℃千卡 kcal20 英热单位 Btu 焦耳J 1 2.778× 10-7 2.3885 ×10-4 2.3901 ×10-4 2.3914 ×10-4 9.4781 ×10-4 千瓦·时kW·h 3.6×106 1 8.5985 ×102 8.6042 ×102 8.6091 ×102 3.4121 ×103 国际蒸 汽表千卡kcal rr 4.1868 ×103 1.1630 ×10-3 1 1.0007 1.001 2 3.9683 热化学千卡K cal th 4.1840 ×103 1.1622× 10-3 9.9933× 10-1 1 1.0006 3.9657 20℃千卡kcal204.1816 ×103 1.1616× 10-3 9.9876× 10-1 9.9943× 10-3 1 3.9671 英热单 位Btu 1.0551× 103 2.9307× 10-4 2.5200× 10-1 2.5217× 10-1 2.5231× 10-1 1

高中化学-甲烷和烷烃

一、有机物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 少数含碳化合物如CO 、CO 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因它们的组成与性质跟无机物相似,故仍属无机物。也就是说,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且有机物都是化合物,没有单质。 2.组成元素:主要元素碳,其他元素氢、氧、氮、磷、硫、卤素等 3.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每个碳原子可形成四个共价键 (2)碳原子之间或与其他原子可形成各式链 (3)有机物大多都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4.有机物结构的表达形式: (1)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子的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学式。即有机物分子里所含元素的种类及各原子的数目 (2)电子式:用小黑点或者其他记号(如X)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用“:”可表示共用电子对(共价键) (3)结构式: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有机物中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共价键),一条短线就是一个共价单键,两条就是双键,三条就是三键 (4)结构简式:把结构式中的单键省略之后的一种简略表达形式 (5)键线式:只用键线来表示碳架。每个线段的端点都是C ,C 要构成4个键保持稳定,键数不够的用H 来补齐 例如:乙烯的分子式:C 2H 4;电子式:H H H :C ::C :H g g g g ;结构式:H H H C C H ∣ ∣ -=-; 结构简式:22H C CH =;键线式:=。 5.有机物与无机物没有严格的界限。 思考: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该事实可以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没有严格的界限。请举例。 知识梳理 甲烷和烷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矿山位置。 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 2、项目位置、交通、地理概况;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3、项目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矿山,应说明矿山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建设(承办)单位概况及企业性质。 (二)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实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对改、矿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该矿产在国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产品价格分析 1、国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二)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矿山资源储量情况。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开采方案 1、开采围、可利用资源储量和采出资源储量确定 根据地质报告提交并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地质资源量和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矿区围,确定可利用的矿体,同时说明不可利用矿体及其不可利用原因。最终确定可作为设计的地质资源量和可以采出的地质资源量。对有共生和伴生的矿产,必须体现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1)可能达到的建设规模。 (2)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两个以上方案比较;确定的生产规模大于等于对不同矿种规定的最小生产规模)。

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方案.doc

非煤矿山专项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粘土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抓好“蜗牛奖”问题的整改落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要求,现决定对本市范围内非煤矿山进行专项整治,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保护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利用、依法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专项整治和治理恢复,全面取缔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非煤矿山企业,达到我市矿产资源开采“有序、有限、有期”的要求,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规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二、组织领导 市成立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政府办公室分管主任、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经信委、安监局、市场监管局、环保局、供电公司、国土资源局分管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王书远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整治范围 专项整治工作范围为全市所有非煤矿山企业。内容包括: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矿业权管理审批、安全生产情况、无证照生产经营情况、采矿行为管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企业技术改造产品提档升级情况等。

四、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行动从2016年6月份开始,9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6年6月中下旬) 制定下发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成立工作小组,全面安排部署,同时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具体到每一个非煤矿山企业。 (二)全面排查阶段(2016年7月上旬至7月中旬) 各乡镇对辖区内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排查,依法严肃查处越界开采、非法开采和无证照生产企业。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检查办法,迅速进行调查摸底。对违法开采粘土资源,专门组织班子进行现场跟踪督办,防止违法开采粘土资源行为持续升温。 (三)集中整治阶段(2016年7月下旬至2016年8月底) 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和“边开采、边治理”要求,明确环境恢复治理责任主体,确保完成环境恢复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开采行为,对违法开采情节严重的企业,明确是否予以关停并转,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9月下旬) 市成立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验收小组,对各乡镇专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验收,确保整治工作落实到处。各乡镇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整治一个,见效一个,验收不合格的要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

知识讲解_甲烷、烷烃

甲烷、烷烃 要点一、有机物 1、有机物的定义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要点诠释: ①个别含碳的化合物如CO、CO2及碳酸和碳酸盐等结构与性质跟无机物相似,故仍属无机物。 ②有机物一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③有机物除含有氢、氧元素外,还含有氮、硫、卤素、磷等。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见下表所示 性质和反应有机物无机物 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大多数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多数不耐热,熔点较低,一般在400℃以下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比较高 可燃性多数可以燃烧多数不能燃烧 电离性多数是非电解质多数是电解质 2、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 ①碳原子的结构特征是最外层有4个电子,常常以共价键与碳原子或别的原子结合; ②碳碳间除能形成单键外,还能形成双键和三键,并且能形成长的碳链或碳环,; ③有机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3、烃的定义 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物称为烃,也叫碳氢化合物。 要点二、甲烷 1、分子结构 在甲烷分子里,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4个C—H共价键。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形,C原子居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H原子位于4个顶点,4个C—H键的键长、键能相等,键角均为109°28′。 ①分子式:CH4 ②电子式: ③结构式: 2、物理性质 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17g/L,极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

(1)稳定性:通常情况下,甲烷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一般都不发生反应,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高清课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ID:405334#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要点诠释: ①反应需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是氯气不能是氯水。 ②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中,常温下只有CH3Cl为气态,其余三种均为液体。四种产物均不溶于水。四氯甲烷也叫四氯化碳,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③在取代反应中,甲烷的四个氢原子可以依次逐步被取代,最终完全被取代,四级反应同时发生,无先后次序,产物是混合物,通常不能用于制取某卤代烃。 ④实验现象:Cl2的黄绿色逐渐变淡;管壁上有油状液滴生成;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瓶口,能看见有白烟产生。 ⑤书写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用“”,而不用“”。 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区别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置换反应 定义有机分子内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所替代的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 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反应特点反应物:有机物与单质或化合物 生成物:不一定有单质 很多反应进行不完全,速度慢 反应物: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生成物: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 一般能反应完全,速度快 本质反应中无电子得失反应中有电子转移 反应条件反应受催化剂、温度、光的影响水溶液中置换遵循“以强制弱”的原则(3)氧化反应:甲烷易燃,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1mol CH4完全燃烧放出890kJ热量。 要点诠释:甲烷在点燃前必须验纯。如果点燃甲烷和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就会立即发生爆炸。 4、存在和用途 存在:是天然气、沼气、坑道气或瓦斯气的主要成分 用途:(1)高效清洁燃料;(2)化工原料——甲烷高温分解可得炭黑,用作颜料、油墨、油漆以及橡胶的添加剂等;氯仿和CCl4都是重要的溶剂。 要点三、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 烃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这种类型的烃叫饱和烃,也称为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范本) 2010-6-18 16:02:27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2219 次收藏我来说两句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矿山位置。 1、项目名称、隶属关系。 2、项目位置、交通、地理概况;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3、项目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矿山,应说明矿山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建设(承办)单位概况及企业性质。 (二)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实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对改、矿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该矿产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二)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矿山资源储量情况。 4、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开采方案 1、开采范围、可利用资源储量和采出资源储量确定 根据地质报告提交并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地质资源量和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矿区范围,确定可利用的矿体,同时说明不可利用矿体及其不可利用原因。最终确定可作为设计的地质资源量和可以采出的地质资源量。对有共生和伴生的矿产,必须体现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1)可能达到的建设规模。 (2)推荐规模方案的简要论证(两个以上方案比较;确定的生产规模大于等于对不同矿种规定的最小生产规模)。 (3)可供选择的产品方案。 (4)推荐产品方案简要论证。 3、矿床开采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