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1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1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2月1日,著名国际经济学家、亚太总裁协会全球执行主席郑雄伟主持发布了《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以下是报告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文化产业”概念及分类因各个国家的背景与需求等情况而不同

现代意义的“文化产业”概念,是在30年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文化产业”做了基本的定义,并进一步将文化产业界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与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概念因各个国家的背景与需求等情况的不同,甚至其具体称谓也不尽相同,从而体现出各个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如,英国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美国的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y),欧盟的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日本的感性产业(sensible industry),我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中国内地、韩国、芬兰等国基本上直接使用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概念。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文化产品的行业;二是文化服务行业;三是具有较高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各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分类也非常不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文化产业的经济性与生产性,将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产业、音像业、广告业、咨询业、网络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各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分类迥异,美国的版权产业分为4类,文化艺术业(含表演艺术、艺术博物馆)、影视业、图书业、音乐唱片业。英国的创意产业分为13个类别,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软件。欧盟的内容产业主要分为4个类别,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服务产业,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类容(报纸、杂志、书籍等),音像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视),各种数字软件等。日本的感性产业主要分为3类,内容产业、休闲产业与时尚产业。同时,由于信息科技革命的影响,信息与电子技术渗透到文化产业领域,各国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文化产业种类,如数字出版、移动终端媒体出版等。不同的国家的文化产业的分类非常的不同,这体现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不同的文化诉求,随着文化产业自身及发展环境的变化,文化产业的内涵也将变化。

第二部分,文化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文化产业经济的转变。文化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各主要经济体的重要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其它产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已经为众多国家所认同,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快速崛起,全球文化产业已经呈现群雄并起千帆竞发的局面。现阶段,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崛起的势头更加强劲。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文化产业甚至成为经济复苏的新的希望,很多发达经济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其它产业,增长率普遍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在一些政局稳定的新兴经济体,文化产业也正在增加其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份额,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发展。

虽然金融危机对于文化产业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全球文化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文化产业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产业而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美国、英国和亚洲的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亚太地区新兴经济力量的崛起,它们在传统产业上的优势不再明显,纷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文化产业非常符合这一发展战略。

第二,各国实施“文化经济”的新战略。韩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着手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大力发展。韩国集中力量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重点培育战略性文化产业,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业与重要项目。其它国家也都紧急制定了自己的文化发展纲要与规划。

第三,适应了文化扩张的全球化的战略的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在这方面,美国的电影业表现非常明显,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影的总收入中海外比例就超过40%,到21世纪以后,海外的比重很快突破60%,电影业的大力发展,美国式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很快得到了普遍的传播。

第四,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常与城市连接在一起,体现出向城市空间集聚的特征,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共性关系。如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等,还包括首尔、香港等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大量的附加值,同时亦提升这个城市的内涵,对于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非常重要。

第五,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中,发达国家仍占主角,区域性非常明显。世界银行统计,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囊括了全球国际文化贸易量的2/3以上。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西方七大国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公司垄断。

第三部分,各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一、美国文化产业:

美国的文化产业其实就是美国的版权产业,美国的版权产业主要分为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行业、边缘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四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不同的种类:核心版权产业主要包括图书出版、唱片、音乐、报纸和期刊、电影、广播与电视播放以及计算机软件(包括商业性软件和娱乐软件);部分版权产业是指那些有部分产品为版权产品的产业,主要包括如服装、鞋类和珠宝等;边缘版权产业指的是将版权产品发行给商家和消费者的产业,主要有为发行版权产品的一般批发与零售,交叉版权产业包括电视机、收音机、录像机、CD机等。

2010年美国的版权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GDP和就业的贡献已经持续超过其它的产业部门,同时在美国的出口增长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统计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GDP总量的18%—25%。截止到2010年,美国有1500多家日报、8000余家周报和小报,1.22万种杂志、1965家电台、1440家电视台,拥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三大电视网。美国好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多年来垄断世界电影市场。音像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行业之一,并且,其出口额已超过了航天工业的出口额。到20世纪末的时候,美国的传媒也已走向了集约化和巨型化。

在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文化产业已经超过了航天航空工业,居出口贸易额的第一位,占40%的国际贸易份额。

总体上看,2010年美国的版权产业虽然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尚处在衰退过程中,但是与其它的行业相比还是非常的出色。整个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为1.627万亿美元,是美国GDP 的11.1%,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为9318亿美元,是美国GDP的6.36%,交叉版权产业增加值为3294.2亿美元,部分版权产业增加值为328.9亿美元,边缘版权产业为3327.3亿美元。

第一,从增长率上看,尽管经历了2008与2009年两年的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但是版权产业的表现要好于其它的产业,2007到2010年的版权产业整体的平均增长率为1.47%,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为 1.1%,而整个美国在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05%。

第二,从版权产业的就业与工资贡献上来看,在2010年,整个版权产业吸取1060万劳动

力就业,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为8.19%,是所有私人公司的劳动力总数的9.91%。2010年该产业的平均工资为70513美元,比美国的平均工资高出15%。其中美国的核心版权产业吸取510万劳动力就业,占美国所有的劳动力人口的3.93%,是所有私人公司劳动力的4.75%,本年其平均工资为78128美元,而美国平均工资为61404美元,核心版权产业就业者工资比全美平均工资高出27%。

第三,从美国的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情况看。2010年美国的版权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340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增长的幅度比较大。与此同时,与版权产业相比,其它产业出口情况显然并不是非常乐观,飞机出口总额为775亿美元,汽车、农产品(11.08,0.04,0.36%)分别为498亿美元、602亿美元,食物与药品的出口额为519亿美元与364亿美元,由此可见与版权产业相比,都是非常低的,说明美国的版权产业已经在整个经济产业体系中占据了非常高的位置。

影视产业:美国影视产业堪称世界之最。美国电影对全球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其公司生产的影片放映时间占全球的50%以上,电影票房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以上。好莱坞电影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3%。好莱坞现有5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在欧洲电视播放的电影中,美国电影占70%以上。美国电视节目在世界125个主要市场播出,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多达30万小时。许多发展中国家播出的电视节目中美国的节目高达60—80%,这些国家成了美国电视的转播站和美国文化的宣传站。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2%。唱片产业:唱片产业发展壮大,在全球中的份额非常高,全球音乐唱片市场总值385亿美元,美国市场所占份额为37%。全美国约有1000家唱片发行公司,主宰唱片业的主要是华纳兄弟公司、

索尼音乐娱乐公司、BMG公司等十几家。另据统计,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世界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

出版产业:出版业非常强大。一些大型商业出版社为适应国内竞争和向海外扩张的需要,自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出版集团。出版社的年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为3.5%,年度图书与期刊的出版种类、销售量与营业额均居世界前列。商业出版社中,年度出书100种以上的大型出版社150家左右,年度出书50-100种的中型出版社约1000家,比较大型的出版公司如:时代出版(11.15,0.00,0.00%)公司、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等。全国有图书批发店和代理店1000多家,规模最大的是贝克与泰勒公司。全国共有专营书店约2万余家,年营业额在20亿美元以上,著名的有营业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沃尔登书店,有600多家分店的多尔额书店等,从以上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美国文化产业具有庞大的基础.

二、欧洲文化产业

欧洲文化产业主要有表演艺术业、音乐艺术产业、文化艺术品产业、音像产业、传媒产业、出版业、电影业、网络服务业、旅游业等。着重选取英国、法国与德国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代表来说明欧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

l 英国的文化产业

英国的文化产业是指文化创意产业,在英国的1998年发布的题为《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的报告中,英国的创意产业被定义为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英国的创意产业主要分为13个类别: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软件。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45万人,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英国的表演艺术业的产业结构多样化,形成了大型

商业公司和小型团体共存的局面,丰富多彩。英国的音乐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该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都不低于47.9亿美元。英国在国际音乐艺术产业中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另外,英国伦敦还是欧洲最大的文化艺术品中心,每年光顾伦敦艺术品市场的游客不下1亿人次。1996至2010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都在6%左右,而英国整体经济增长率仅为2.8%左右;同期,文化创意产业就业增长率平均为5%左右,而整体经济就业增长率则为1.5%左右。根据官方统计,英国十三项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的产值超过2775亿美元,出口值超过164亿美元。

伦敦是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心城市,伦敦集中了全国约90%的音乐商业活动、70%的影视活动,全国85%以上的时尚设计师,30%以上的设计机构,70%以上的国际广告公司的欧洲总部。伦敦的音乐产业产值大约占英国音乐产业产值的50%。作为“全球最酷的城市”,伦敦创意产业每年的产值均超过210亿英镑。估计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伦敦的创意产业产值可达到479亿美元,将超过金融服务业而成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表演艺术产业:英国的表演艺术产业包括舞蹈、歌剧、话剧和音乐剧的创作、演出、节目制作、灯光道具的设计生产等活动。相关的产业包括广播影视、音乐、设计、出版和特技效果等。英国共有6万多人从事舞蹈工作,是公众参与程度最高的文化行业之一。皇家芭蕾舞剧团、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剧团、北方芭蕾剧院以及兰伯特舞蹈团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舞蹈剧团,英国国民对歌剧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年平均至少有300万以上的成年观众观赏歌剧。在英国,有300多家设施良好的剧院供专业剧团演出使用,有15家剧团永久性属于国家财政拨款支持的著名剧团,还有40多家剧院式剧团受到国家或地方艺术委员会的资助。英国的伦敦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剧产生基地之一,是美国百老汇的盟友和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音乐产业:音乐产业是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每年的产值超过47.9亿美元,其中出口的总额占到总的创意产业出口总额的1/2以上,出口利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英国是欧洲第四大音乐载体销售市场,英国的音乐制品的销售额应经连续10年保持了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世界六大音乐制品公司瓜分了英国的音乐市场,英国音乐市场份额是加拿大宝丽金(POL YGRAM)的20.4%。日本索尼(SONY)的12.4%、英国百代(EMI)的11.8%、英国维珍(VIRGIN)的10.7%、美国华纳(W ARNER)的9.6%、德国的贝塔斯曼(BMG)的8.3%。

文化艺术品市场:英国有2500多所博物馆和画廊对公众开放,其中包括位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位于爱丁堡的苏格兰国家肖像馆这样的国家博物馆和艺术画廊。英国的艺术品拍卖也很发达,位于伦敦市中心的邦德街一带,集中了众多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行和销售商,使伦敦成为仅次于纽约的世界艺术品销售中心。

除此之外,英国的电影业、出版业以及互动娱乐业在2010-2011年也有不俗的表现。

法国的文化产业

法国是全球最重视文化战略的国家之一,而巴黎更是世界的艺术长廊,多年来一直是艺术家向往的圣地。法国文化产业规模巨大,法国有各类出版社1300家,年营业额超过1093.5万美元的就有41家。法国的电影业久负盛名,号称“世界电影之父”。全国有136种法文日报,全年发行总量90亿份。电影观众近两年保持在1.85亿人次左右;2010年拍摄200多部影片,投资总额超过12.34亿美元,其中自1997年以来每年都有25部以上单部影片的投资额超过1004.6万美元,2010年法国的电影制片公司就超过133家。法国每年举办的各种艺术节、临时性的展览活动众多。

电影业: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可以说法国是电影的发源地。法国在多年来和美国的好莱坞对抗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本土的票房一直稳定在30%以上,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和最重要的电影生产国,其电影产量名列世界第五。2010年以来,法国的电影观众超过1.88亿人,已经超过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辉煌业绩。

图书出版业:法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国民非常喜欢阅读。目前,法国有40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45000多种,其中新书与再版书各占到一半。出版业的营业额每年都在201亿美元左右,超过影视与唱片业,可以称得上是法国文化产业的龙头。法国出版的书籍中文学占有很大的比重,远高于教科书与青少年读物。

表演艺术业:目前法国现有专业和半专业话剧团1000多个,演员有7000名以上,其中有1000名以上集中在巴黎,在法国大多数演员都具有第二职业,法国的大部分剧院集中在巴黎,巴黎有超过57个剧院,超过2.6万个座位。

德国的文化产业

德国政府为提高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文化产业领域大力支持。德国的图书出版业是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德国现有出版社2000多家,每年的营业额可达104.8亿美元以上。

出版业:德国现有30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超过8万种,现有可提供的图书52万余种,数量在欧共体国家中占绝对优势。德国也是一个报刊大国,有欧洲大陆“报刊王国”之称,目前每天发行2520多万份日报,市场上各种期刊达18000种之多。图书报刊的大量出版发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年德国图书的销售额都达到97亿美元,大致占世界份额的12%。其图书报刊已出口到世界上164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出口总额超过42.44亿美元。

电影产业:德国是传统的电影大国,20世纪30年代,柏林一度是欧洲电影中心,但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出现衰落。在20世纪90年代电影产业又开始复兴,德国每年生产80部左右的本土电影,有1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正在向国产片市场占有率40%的目标努力。与此同时,影剧院建设也超过以往,在许多大城市,已出现了拥有多达18个银幕、5000多个座位的剧场。德国每年都举办上百个电影节,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创办于1951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目前,它已被列为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

电视产业:德国的电视业非常发达。德国公众拥有3500万台电视机,其中75%是彩电,每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约为3小时。1963年开播的德意志电视2台,到1980年代已成为欧洲最大、最现代化、可能也是最昂贵的电视中心。

三、亚洲文化产业

亚洲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伴随其经济影响力的增强,文化产业在世界当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极为迅速,在全球文化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

日本文化产业

日本是亚洲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日本的文化产业被称为感性产业,分为3个类别,即内容产业、休闲产业与时尚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日本文化产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日本游戏业号称“一兆日元产业”,是世界游戏业的先锋,日本游戏软件的销售额排世界第一。2010年,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超过11070亿美元,约占GDP总量的15%,对日本的就业贡献非常大。

其中,动漫产业是日本文化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动漫王国”之称的日本动漫文化产业规模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60%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日本动漫比例超过80%。根据日本动画协会发布的《日本动画业界及动画市场动向(2011年版)》中的数据显示,日本2010年实际上映的电视动画总数为195部,电视动画总制作时长为89586分钟。2010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数量为55部,总票房收入为41390万美元。影像制品(DVD、BD、UMD、录像带)的总销售额为93414万美元。动画电影年度上映55部这个数字超过了2007年的51部,达到了过去10年中的最高点。同时,这个数字也证实了近年来很多动漫商业企划因上不了电视而选择电影作为起点的事实。年度总票房连

续3年都保持在3.69亿美元前后,这也显示了日本动画电影市场的安定性。目前,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日本的动漫形象已经被全球的人们所认识,提升了日本的整体的形象。

韩国文化产业

韩国的文化产业主要分为17个类别,包括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漫、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等。随着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韩国文化产业产值超过650

亿美元,占全国GDP比例超过6.5%。游戏、电影、出版、动漫、音乐等主要产业部门一直保持相当高的增长率,构成了韩国的核心文化产业,其产值占整个文化产业的60%以上。韩国的游戏产业在全球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游戏产业出口是韩国文化产业输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据韩国官方发布的《2011年韩国游戏白皮书(报告书)》中数据显示,2010年韩国游戏市场的规模为67亿美元,相比前一年(60亿美元)增加12.9%。其中,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为42.9亿美元,占整个游戏市场64.2%。2010年,韩国游戏的对外出口额为16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增长29.4%(进口相比前一年减少27%,为2.4亿美元)。另外书中预测称,如果以当前的增长速度的话,2011年韩国游戏的出口额有望突破20亿美元。韩国游戏市场以49.5亿美元,占世界游戏市场(848.2亿美元)的5.8%,相比2009年增加2.7%,显示出韩国游戏市场在世界游戏市场的比重正不断提高。

中国文化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前景良好。从经济总量看,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部分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从增长情况看,2008-2010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继续较大幅度高于同期GDP的现价年均增长速度。2010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5%,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0.8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其中出口规模,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分别增长了2.8倍和8.7倍。

从结构上看,文化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53.7%,比2004年增加13.7个百分点。2010年文化产品制造单位实现增加值4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文化产品销售单位实现增加值638亿元,增长22.2%;文化服务提供单位实现增加值5937亿元,增长27.9%。文化产品制造单位、文化产品销售单位的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39.7%和5.8%,比2004年分别下降8.0和4.8个百分点。说明服务行业比重有所上升,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

从资本活跃度看,2010年,有多个文化产业基金成立,整体基金规模超过300亿元;文化产业中有超过10家的上市企业;2010年国内电子商务行业融资额超20亿美元;2011年上半期国内互联网公司融资活跃。

中国的经济发展尚处在经济不发达阶段,传统的文化产业还是占到整个文化产业的绝大比重,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四、澳洲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的文化产业被称为创意产业,主要分为5个类别,包括文化遗产与古迹如博物馆、自然遗产和保护、图书和档案馆等、艺术活动、体育和健身娱乐活动、文化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以及其它的文化娱乐类。澳大利亚文化娱乐业现有2万多个企业,其中,电影、广播、电视服务业共有3600多个单位;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单位4600多个;体育和娱乐业单位近

13000个。澳大利亚文化企业的规模不大,企业的职工人数不多,绝大部分都属于小型企业。如果按职工人数来划分,19人以内的小型企业有19000多个,20-99人的中等企业有1500多个;1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200多个。澳大利亚充分利用自身与美国艺术文化界的广泛联系,经常与美国大型电影公司合作,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已经成为世界影视产业生产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文化产业的年产值超过269.4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农业的总产值。在全国的2041万劳动力中,有超过250人从事文化以及相关的产业。

澳大利亚的媒介产业非常的发达。全国共有3500多家媒体机构,发行包括外文报刊在内的各类日报、周报;数百家广播电台,国家级、地区级以及付费电视机构;2000多种涵盖上百种产业领域的专业杂志;国家级国际新闻通讯社以及大量提供一周7天,每天24小时服务的新闻网站。最大的两所传媒机构是新闻传媒集团和菲尔费克斯传媒集团,二者都是大型的上市公司,两大集团在澳大利亚所有主要城市分别掌控了当地的全国发行类报纸及日报,同时也在广播台、电视台、杂志及其它媒体中占有份额,除两家媒体巨头之外,在澳大利亚全国还有数百家中小型规模的独立机构。

第四部分,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主要经济体政府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在整个经济体及产业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各个国家开始注重软力量的培养,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一、美国文化产业政策

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高度发达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宽松、自由、灵活的文化政策,是美国文化产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1965年以来,先后成立了艺术、博物、图书等委员会和基金会,专门负责料理国家巨额的文化投入。通过政策引导,加之以“杠杆”、“匹配”的方式鼓励地方财政配套投入,使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得到了充盈的注入。美国在多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护航,尤其是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创造条件,特别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放松媒体所有权限制,在传媒业形成了兼并和集中的新格局;放宽对跨媒体所有权限制,使电话与有线电视、电信与互联网业进入传媒市场,促成了超大集团的出现;改革广播电视网黄金时间,调改节目内容,培育了国际市场。

美国联邦政府对美国博物馆及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国家人文基金会(NEH)、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EA)和肯尼迪中心(Kennedy Center)等每年资助金额为10亿美元。每年联邦政府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支出超过20亿美元。除财政投入以外,还加大对文化产业的税收减免力度,鼓励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尽管金融危机减少财政收入,但是政府还是增加在文化上的投入。到2010年,对营利性文化产业实行税收减免的州政府已达46个。

二、欧洲文化产业政策

英国在政策上给予文化产业上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强调文化艺术产品面向大众,鼓励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并为广大民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二是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门类提供帮助;三是政府认为艺术教育对于启发人的思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强调必须保证文化艺术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在财政拨款与税收减免给予支持。

法国在2011年9月公布了2012年的文化预算,其总额为106.2亿美元,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加了0.9%,占国家总预算的0.76%。法国2012年的文化事业经费(不包括人员薪酬)共计30.1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2.9%;人员薪酬9.24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6%;用于出版发行、文化产业和新闻媒体的经费为66亿美元,与2011年基本持平。文化研究项目经费为2.55亿美元。同时,地方政府的文化经费达到11.68亿美元,比2011增长了0.6%。政府还将拨专款7750万美元,用于海外文化事业的发展。其中,专项资金17.9亿

美元,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支持艺术创作上,预算提高6.3%,达到11亿美元;在高等艺术教育上,预算提高4.3%,达到3.24亿美元;用于公共阅读上的经费增加了4%,达到3.77亿美元;出版业得到文化部与经济部联合拨款7.79亿美元;从2012年开始采用1.79亿美元专用于数字影院的建设。在欧债危机影响下,仍然增加支出,可以看到法国对于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

德国虽是联邦制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属于各州政府管辖的范围,但联邦政府设立了文化国务部长,每年的联邦政府预算中都有一笔数额可观的文化事业经费。近年来联邦政府不断提高文化事业预算,为促进文化创意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2010年的文化预算比2005年提高20%以上。同时还修订了多项关于文化产业方面的法律,给予文化产业以法律保障。

三、亚洲文化产业政策

日本的产业政策非常系统化。一是政府与民间一起投入做到官民并举,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但不“包办“,是采取由政府推动以及政府和民间一起投入的机制。二是构筑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平台,挖掘世界性的元素,使“本土化”与“国际化”相互交融;日本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日本政府不仅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而且还制定了诸多法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法规就是迄今仍不断修订的《著作权法》。

韩国文化产业在亚洲当属后起之秀。韩国政府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早在1998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随后几年,又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使韩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韩国文化产业最突出的是网络游戏业,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00年起,韩国网络游戏业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6.9%左右,2010年,韩国企业在亚太地区网络游戏市场所占份额超过54%。

四、澳洲文化产业政策

澳大利亚政府针对移民的增加,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外来文化对土著文化的侵蚀,保护土著文化,使其成为澳大利亚的原生态。政府在大力发展土著文化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加强对文化的立法管理,制定保护措施;第二,在保护本土文化的同时,政府关心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情况;第三,不断改进文化环境,延长文化生命力。

第五部分,中国文化产业需加强政策协调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文化产业体系,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并将中国的文化产业分为两个比较大的类别,第一种是传统的文化产业,主要分为7个种类,包括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和会展,还有四个新兴文化产业种类,主要包括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与动漫游戏。

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龙腾虎跃各具形态,从总量上看,2010年,上海、江苏、山东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均突破千亿元,中东部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板块;从增速看,2010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江苏、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保持30%的增速,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7年保持20%以上增速,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根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总量和门类、文化艺术品交易总量、电视剧出品集数、电影产量、电影票房等多项指标居全国之首。

上海市在“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2010年达960亿元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创了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已经认定的文化产业园区有15家、创意产业集聚区达80家,总建筑面积突破27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8200家,从业人员

约达15.5万人,已初步形成“一轴(延安高架主轴)、两河(黄浦江、苏州河)”的布局。其中,不少园区的年销售收入都以亿元计。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内文化类企业年销售收入达7亿元。长宁视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的年销售收入达5.4亿元。M50艺术品创意基地为5亿元。此外,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近10月实现的企业税收超过4.5亿元。

西藏自治区也提出加大投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据介绍,2011年西藏计划安排文化事业发展资金18834万元,安排资金6000万元,支持革命历史遗存和重点文物维修保护。

四川则正努力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大动漫游戏产品消费地区和产业中心。

山西提出要向“文化强省”转型,主攻方向瞄准打造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山西将高度重视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理念,确立起“文化强则山西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湖南省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使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科学跨越、“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

总体来看,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层次性不高,科技含量不是很高,运营能力还是处于中下游阶段。各个地区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容易产生过度投资的冲动,造成文化基础设施重复性建设现象,需要采取措施正确引导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使中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需要进一步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

在改革中推进体制创新,冲破影响增强文化产业建设整体实力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国有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切实增强国有文化企业实力;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主体。

二、完善文化产业相关的配套制度设计

一是加强部门协调,使各项有关政策配套贯彻。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已有的文化经济政策,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更加具体、更有力度、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二是探索建立统一的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绩效考核制度、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等各项相关制度。四是切实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三、建设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既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只有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四、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覆盖率的有效途径。工商企业是这样,文化企业也是这样。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国际竞争中“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产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目前,各个国家或经济体都将文化产业作为自己的战略性产业,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为文化产业不仅仅是整个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它以一种有机的方式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促使其他产业跨越式发展。显然,中国要从一个文化大国走向一个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能产生多重效益,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产业是一个较新的、宏观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界定。普遍的观点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其包括的行业主要有: 1、文化艺术业:包括艺术创作与表演、文艺表演场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文化中心、文化俱乐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及艺术品市场等。 2、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业,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各类图片的出版、印刷(复制)业等。 3、广播电影电视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的制作、发行、播映等。

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包括卫星传输、互联网等各种文化传播。 5、文化娱乐业:包括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游乐园等。 6、文化旅游业:包括以文化艺术和文物为对象的旅游参观、旅游纪念品生产经营等。 7、体育业:包括竞技体育和休闲健身服务。 8、博彩业:包括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 9、广告业:包括广告制作、宣传等。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1、发展文化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文化与其他产品一样,由政府组 织生产、流通和消费。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此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比其他物质产品滞后,从而制约了文化行业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化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行性报告

南上海文化创意创业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暨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概念规划方案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三章项目基本情况 第四章主要建设工程 第五章基地招商范围 第六章基地功能 第七章基地经营管理 第八章建设资金筹集与经济效益预算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数码娱乐、动画制作、时尚生活产品设计、软件及计算机服务、音乐、表演艺术、新闻出版业、电视和广播及旅游、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休闲旅游、体育等行业。

当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220亿美元并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占美国GDP的12%;英国GDP的10%。就业人员各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20%、10%。美国影像出版等年收入超7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上升。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近4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海、北京两地单位联手合作,拟发挥各自广泛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精英的优势,联合在上海市奉贤区***地段建设“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South Shanghai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park(以下简称“SCIP”)。 一、SCIP发展定位 SCIP的发展定位是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文化旅游、贸易物流、信息交流、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成为南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SCIP主要建设项目为南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孵化中心、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国际书画家之家、文艺广场及生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年度报告)年度中国文化产业金融发展报告

2010年是中国的文化金融年。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战略定位的提升、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使金融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空前提升。在文化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及金融资本的共同推动下,文化产业资本运作全面提速,上市融资、信贷规模,以及债券发行、信托计划与主题基金数量均创历年新高。随着文化产业金融生态不断优化,文化领域金融创新持续推进,证券化趋势渐行渐近,文化在与资本共舞中实现了新的嬗变。 一文化企业上市实现新的跨越 (一)文化企业迎来上市高潮 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到相关主管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意见,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均被摆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2010年共有16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创历年文化企业上市数量之最。上市企业中,除江西出版集团为借壳ST鑫新上市外,其余企业均为IPO(InitialPublic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IPO以其融资功能以及广泛的市场影响和高额的股东回报成为文化企业上市的主流模式。从融资规模看,15家IPO企业共募集资金128.5亿元人民币及9亿美元,其中,中南传媒成功发行3.98亿新股,募集资金42.3亿元,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企业IPO项目。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以及A股IPO“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额)持续不退,境内上市对文化企业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除昌荣传播等6家企业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外,其余企业均选择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其中,中青宝等6家企业选择在境内创业板上市,超过境内上市文化企业的半数,体现了创业板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有力支持。(二)文化产业题材备受市场关注 一系列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在国民经济格局中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使文化产业在IPO市场上受到了强烈追捧。境内上市的股票上市首日市场表现良好,半数股票涨幅均接近或超过50%。作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境内首发上市第一股,2010年文化产业首家上市的企业———皖新传媒股价首日上涨49.41%,次日直线涨停,并带动传媒股集体上涨。“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在4只同时上市的创业板新股中,以107.80元的收盘价、58.53%的涨幅居首。“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天舟文化网上申购获得了184倍的超额申购倍率,上市首日收涨5722%。“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股份发行市盈率103倍,共冻结资金1903亿元。作为A股市场首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传媒类上市公司,中南传媒在五只新股“同场竞技”的情况下,网上网下冻结资金合计达4322亿元,与2010年农业银行IPO冻结资金规模相当。上市次日中南传媒一度冲击涨停,总市值突破248亿元,成为文化产业板块股票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文化”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具热度的题材之一。 (三)股权投资基金助推文化企业上市 近年来,我国包括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猛。截至2010年第3季度末,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达到571家,实到资本1074亿元,注册资本已接近150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投资力量。由于A股上市渠道的日渐畅通和国内资本市场的高估值,“入股———上市———退出”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理想的运作模式。其中,上市是股权投资基金实现投资价值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股权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对企业上市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股权投资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产业引起了股权投资基金的高度关注。作为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专业财务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的介入也加快了文化企业的上市进程。在2010年上市的文化企业中,12家企业在上市前均获得了股权投资,占上市企业的75%,涉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新兴文化业态及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领域。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形式助推文化企业上市已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新趋向。在投资机构中,不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

从2004年8月16日到2005年2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贵州赴美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培训班的学习,结合学习,我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城市建设对我国城镇建设的启示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本文着重介绍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以及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所谓文化产业(c u ltur e I ndust ry),是指通过工业化和商品化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和传播,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半个多世纪前发端于美国的文化产业,近20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挟新经济之势成为蓬勃于世界,文化产业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为当代世界的朝阳产业,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往往不仅经济实力雄厚,文化产业也十分发达,对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化产业已经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创造了许多任务业化时代所意想不到的奇迹。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产业规模与其汽车工业不相上下,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的文化产业规模超过农业、交通、通讯及信息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发达,如新闻传媒、好莱坞、迪斯尼等,规模巨大,其中文化娱乐业年产值达4000亿美元,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少数行业,在国际上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资料显示,美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比重超过20%,美国的400家最富有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的出口额,是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 1 / 10

世界文化产业概要

同一版权模式下的中西娱乐节目对比研究 ——以《好声音》为例 摘要:本文在梳理《好声音》这档娱乐节目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以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以荷兰、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同一版权下的娱乐节目很难有大创新,出现了诸多“雷同现象”,但是由于地域、国情、本土化融合、产业发展成熟度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好声音》还是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现象。 关键词:同一版权;《好声音》;对比研究 1、《好声音》在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概述 1.1、《中国好声音》概述 《中国好声音—The V oice of China》,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节目《The V 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树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1.2、《好声音》在西方各国的发展 2010年,由荷兰著名制片人John de Mol和 Roelvan V elzen创造的《荷兰好声音》(The V oice of Holland)在荷兰RTL4电视台播出,节目一亮相便 吸引了300万电视观众(占荷兰总人口的18.2%) 的眼球。 2011年,《美国好声音》由美国国家广播电 视公司(NBC)重新包装推出,一举成为王牌综艺 节目《美国偶像》的最大竞争者。《英国好声音》 第一季第一期首播的平均收视高达842万名观 众,远远超出了《X元素》、《Strictly Come Dancing》(英国版《舞动奇迹》)和《英国达人秀》 的首播收视。法国、德国和韩国等也纷纷购入《荷 兰好声音》的版权,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文化进出口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文化进出口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在8月26日举行的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副局长朱章海介绍了上海文化产业2008年统计数据。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上海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海文化产业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对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上海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 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目录》标准测算,2008年,上海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56.98万人;实现总产出33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增加值780.1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1%,增幅高出同期地区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见图1),对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 图1: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增加值及所占比重 (2005-2008年) 二、上海文化产业的结构分布 文化产业由文化服务业和文化相关产业两部分组成。其中文化服务业主要由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组成,是文化产业的主体。2008年,上海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市文化产业的61.3%。

在文化产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文化相关产业实现了较快的增长。2008年,上海文化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0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占全市文化产业的38.7%。 三、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带动文化相关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2008年,在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强劲增长的大环境下,以居民家用视听设备为主的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加快更新换代。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实现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文化相关产业实现了较快的增长。2008,上海文化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实现增加值增长20.6%,均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2、网络文化服务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全面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市民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以互联网内容服务为主的网络文化服务业由于受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成为上海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2008年,上海网络文化服务业实现总产出250.46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实现增加值107.8亿元,增长26.5%(见表1)。 表1:2008年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情况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doc

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文化 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 产业 10 多年来发展的“热运行”态势持续趋缓;“十三五”将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我国亟须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弥补我国全球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必须在国际领域提倡“可分享价值”以填补价值观缺位;并且以服务于“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为目 标,以构建新型文化治理体系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对一系列制约国内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根本性 的解决方案。建议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把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融为一体,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文化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高度重视生产性文化服务业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终结10 余年发展“热运行”,回归“常态化”蓝皮书指出, 2015 年 1 月 23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3 年中国文化产业年报,增加值为21351 亿元,占GDP 的3.63% 。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0081 亿元,比

上年增加 2010 亿元,增长11.1% ,比同期GDP 现价增速 高1 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 2012 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 180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 ,比同期 GDP 现价增速高 6.8 个百分点, 2013 年文化产业的增速再次明显 下降,几乎与同年 GDP 增速持平。现在看来,文化产业作为 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长期地大幅超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 的增长是一种“非常态”,从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看,这种增 长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与改革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有 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提供的“外生动力”。随着改革告一段落,政策效应必将递减,产业发展动力必将 从政府转向市场,发展速度必将下降,这种下降就是回归常 态。因此,文化产业走进新阶段的首要特征是改变政府与市 场的关系,降低非常规的发展速度。我国文化产业正越来越 融入实体经济,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景象 蓝皮书指出,当代文化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越来越从传统形态的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兴文化产业。有两个典型特征日益凸显,即前端越来越强调内容创意,后端越来越从“产品”变为“服务”融,入一系列相关产业,使创意成为国民经济的普 遍特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的突出特征是产业“关联度” 高、带动性强,于是主要的产出越来越转变为对相关产业提供 的生产性服务,这使得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越来越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演变为一种以“体验经济”为名的社会经济

2016-2020最新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精品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报告 2016年10月

内容简述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列入到了当届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跨界并购此起彼伏,文化传媒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园等领域。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已经明朗,“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5年01月30日 08:47 2013年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上海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文化“走出去”等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上海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等中央文件精神,落实自贸区文化市场开放政策,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进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文化产业继续实现稳步增长。 为让社会各界了解2013年和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产业处、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和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共同撰写了《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本报告主要分析2013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基本数据,总结2014年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进展和重要事件,并对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研判。 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2013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99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高出同期地区生产总值0.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43%。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上海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新兴文化产业占比大、增长快。以文化软件服务、广告服务、设计服务为主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实现增加值52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7.6%,同比增长11.6%。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实现增加值120.63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7%,同比增长15.9%。 2、传统文化产业占比相对较小,正处于转型调整期。新闻出版服务实现增加值36.4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6%。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现增加值44.81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2%。文化艺术服务实现增加值36.9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工艺美术品生产实现增加值211.4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5.2%。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2013年) 3、文化相关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文化相关产品生产实现增加值388.0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7%,同比增长6.9%。其中,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增加值为130.25亿元,同比增长6.8%,文化产品的生产增加值为195.87亿元,同比增长6.7%,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增加值为61.94亿元,同比增长7.5%。 图表:上海文化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情况(2012-2013)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64-78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

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

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讲解

探寻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多元共存不仅为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供了条件,更加使得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在彼此借鉴优势、共同发展和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互相依存的共生性,从而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姿、魅力无穷的人类文化景观。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寻求文化多元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探寻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成为了当今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命题。 2011年7月30日,在第六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主题论坛上,来自科研机构、高等学府、知名企业的海内外文化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着眼于文化融合与产业实践,通过对中外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和模式的互相比较、国内外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的相互借鉴,会诊全球文化产业的热点问题,就全球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带来了智慧的启迪。 紧抓我国文化产业的黄金机遇 文化充满着个性,个性体现出差异,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过程。论坛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永峰指出,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初步发展,到“十二五”期间已经开始出现了与其它产业大规模融合的态势。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将加快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对转变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相关产业的文化含量和价值,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济的繁荣将我国的电影产业推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对我国电影产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17部超过了亿元票房的国产电影,在开启了我国电影票房“百亿时代”的同时,也迎来了我国电影产业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黄金机遇期”。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董事长杨步亭先生指出,在这一时期,我国电影的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电影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城市院线建设和3D 电影市场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喷井式发展。应当说,我国电影市场所取得的长足进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启示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启示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并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创意产业作为独立的产业概念,其在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中的影响,使人们对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对经济发展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因而成为各国、各地区增强本国、本地区社会与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全国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我国创意产业发育最早的城市,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路径与经验,或许可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的首发地。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自发地形成了四行仓库、田子坊等一批上海最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到90年代后期八号桥、张江高科技园等一批新型都市产业园兴起,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4年12月首届中国创意产业论坛的举行,标志着上海开始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5年,上海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式揭牌,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成立,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启动,《上海市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正式出台,提出打造“创意上海”,建设亚洲最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至2006年底,上海已有四批75家园区被正式授牌,聚集了2500余家创意企业和3万余名创意领域人才。园区覆盖了数字娱乐、工艺美术、博物展示、设计装潢、咨询策划、体验休闲等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上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经验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无论在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方面,还是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选择及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十分注重扬长避短,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和信息化等特点,充分体现和发挥上海的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产业战略地位,实施科学的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政策通常由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两部分构成。前者着眼于保证特定产业在产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后者则着眼于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以保证产业各单元间(集群间、企业间)的有序竞争和互补合作。这方面,上海有着较为成功的实践。 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倾全市之力促进张江高科技园的发展。2004年,颁布了以重点扶持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为主要内容的《浦东新区扶持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月出台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明确以金融业、文化服务业等6大领域的集中突破带动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之后,又先后创新地推出了文化科技创意企业(机构)认定办法,解决了原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不适合文化创意企业认定的问题,使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企业(机构)可享受高科技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逐渐加大对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上海市文化基金会投入了600万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发展专项基金,上海市科委在张江投入400万元资金,打造以动漫、网络游戏和影视后期制作为重点的创意设计产业与创业服务集成的高地——上海创意设计国际孵化器;浦东新区政府投资1000万元,与张江集团和上海电影学院组建了动漫研发平台,支持动漫产业发展;2005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