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化工原理实验四 套管换热器液-液热交换系数及膜系数测定

成都理工化工原理实验四 套管换热器液-液热交换系数及膜系数测定
成都理工化工原理实验四 套管换热器液-液热交换系数及膜系数测定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

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四 套管换热器液-液热交换系数及膜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传热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 2. 了解传热过程的实验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冷热流体通过固体壁所进行的热交换过程,先由热流体把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然后由固体壁面的一侧传向另一侧,最后再由壁面把热量传给冷热流体。热交换过程即给热---导热---给热三个串联过程组成。

若热流体在套管换热器的管内流过,而冷流体在管外流过,设备两端测试点上的温度如图所示。则在单位时间内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的热量,可由热流体的热量衡算方程表示:

)(21T T C m Q P s -= (1)

就整个热交换而言,有传热速率基本方程经过数学处理,得计算式

m T KA Q ?= (2)

)

()('

2

22'111T T T T T T -=?-=? (3)

平均温度差可按下式计算:

2

, 2)/ln( , 22

1

21212

121T T ΔT T T T T T T ΔT T T m m ?+?=?? (4)

由(1)和(2)联立,可得传热总系数计算式:

m

P s T A T T C m K ?-=

)

(21 (5)

就固体壁面两侧的给热过程来说,给热速率基本方程为:

)

()('

''21T T A Q T T A Q W

W

W W -=-=αα (6)

根据热交换两端的边界条件,经数学推导,可得管内给热过程的速率计算式:

'

1W

W T A Q ?=α (7)

热流体与管内面之间的平均温度差可按下式计算:

2

)()( , 2)/()ln()()( , 2221

1'

22112211221

1'

2211W W m W W W W W W m W W T T T T Δ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ΔT T T T T -+-=<-------=>-- (8)

由(1)和(7)联立可得管内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式:

'

1211)

(m

W P s T A T T C m ?-=

α (9) 同理可得到管外给热过程的传热膜系数的公式。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对流时,传热膜系数α与各项影响因素(管内径、流速、流体密度、流体黏度、定亚比热容和流体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可关联成如下准数式:

λμμρλ/Pr ; /Re ; /Nu ; Pr Re Nu n m p C du ad a ====

上式中系数a 和指数m,n 的具体数值需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则传热膜系数可由上式计算。例如:当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

50/1 ,160~7.0Pr ,10000Re >=>d

则流体被冷却时,a 值可按下式计算:

3.08.03.00.8

)()(023.0 ; Pr 0.023Re Nu λ

μμρλP C du d a ==

流体被加热时,a 值可按下式计算:

4.08.04.00.8

)()(023.0 ; Pr 0.023Re Nu λ

μμρλP C du d a ==

当流体在套管环隙内作强制湍流时,上列各式中d 用当量直径de 替代即可。各项物性常数均取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下的数值。

图1 套管热交换器两端测试点的温度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

1.恒温水槽

2.搅拌桨 3.循环水泵4.转子流量计5.冷水阀门

6.高位稳压水槽

7.冷阱

四、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工作

(1)向恒温循环水槽中灌入蒸馏水或软水,直至溢流管有水溢出为止。

(2)开启并调节通往高位稳压水槽的自来水阀门,使槽内充满水,并由溢流管有水流出。(3)将冰碎成细粒,放入冷阱中并掺入少许蒸馏水,使之成粥状。将热电偶冷接触点插入冰水中,盖严盖子。

(4)将恒温水槽的温度定为55℃,启动恒温水槽的电热器,等温度到达后即可开始实验。(5)实验前需要准备好热水转子流量计的流量标定曲线和热电偶分度表。

实验操作步骤

1.开启冷水阀门,测定冷水流量,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

2.启动循环水泵,开启并调节热水阀门使流量在60~250L·h-1范围内选取若干流量值(一般不少于6组数据)进行实验测定。

3.每调节一次热水流量,待流量和温度都恒定后再通过开关依次测定各点温度。

实验注意事项:

(1).开始实验时,必须先向换热器通冷水,然后再启动热水泵。停止实验时,必须先停热电器,待热交换器管内存留热水被冷却后,再停水泵并停止通冷水。

(2).启动恒温水槽的电热器之前,必须先启动循环泵使水流动。

(3).在启动循环泵之前,必须先将热水调节阀门关闭,待泵运行正常后,再徐徐开启调节阀。

(4).每改变一次热水流量,一定要等传热过程稳定之后,才能测数据。每测一组数据最好

多重复几次。当流量和各点温度数值恒定后,表明过程已达稳定状态。实验内容:

1.测定套管换热器的传热总系数K;

2.测定流体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传热膜系数h。

五、实验记录

1.记录实验设备基本参数

(1)内管基本参数:

外径:d= mm;壁厚:δ= mm;

测试段长:L= mm

(2)套管基本参数:

外径:d’= mm;

壁厚:δ’= mm;

(3)流体流通的横截面积

内管横截面积:S= mm

环隙横截面积:S’= mm

(4)热交换面积:

内管内壁表面积:A W=

内管外壁表面积:A W’=

平均热交换面积:A=

2.实验数据记录

3.实验数据整理(1)总传热系数

(2)传热膜系数

水平管内传热膜系数的准数关联式:

m Pr

n

Nu=

aRe

在实验测定温度范围内,Pr数值变化不大,可取其平均值并将Pr n视为定值与a项合并。

m

Nu=

ARe

上式两边取对数,

=

lgNu+

mlgRe

lgA

因此,可将Nu和Re实验数据,直接在双对数坐标纸上进行标绘,由实验曲线的斜率和截距估计参数A和m,或者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估计参数A和m。

取Pr为定值,且n=0.3,由A计算得到a值,列出:

A=

m=

a=

全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全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 2003年出现的SARS疫情,使我们人类的健康面临严峻的挑战,2009年又爆发了猪流感,于是关于人居环境的空气品质问题多有讨论,提出健康空调是今后空调的发展方向。 但究竟什么是健康的空调,怎样去实现健康舒适的空调,关于这个问题,舒适100也进行了一些分析,指出全空气系统是最佳的空调系统,它可以实现对建筑热湿控制及空气品质的全面控制,同时也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全新风运行提供条件。 加大新风量是实现良好空气品质的最好方法,只从空气品质的角度来说,进行全新风运行的空调系统才是最好的系统,可是由此带来的能量消耗确实是非常大的。根据武汉的气象资料计算,当室内设计值在26℃,60%时,对于公共建筑,处理1m3/h新风量,整个夏季需要投入的冷能能耗累计约9.5kw·h左右。可见加大新风量后,能量消耗就有很大增加。因此,需要在新风与排风之间加设能量回收设备。 1 目前市场上的能量回收设备有两类: 一类是显热回收型,一类是全热回收型。显热回收型回收的能量体现在新风和排风的温差上所含的那部分能量;而全热回收型体现在新风和排风的焓差上所含的能量。单从这个角度来说,全热性回收的能量要大于显热回收型的能量,这里没有考虑回收效率的因素。因此全热回收型是更加节能的设备。 按结构分,热回收器分为以下几种: (1)回转型热交换器

(2)热回收环热交换器 (3)热管式热交换器 (4)静止型板翅式热交换器 在以上几种热交换器中,热回收环型和热管型一般只能回收显热。回转型是一种蓄热蓄湿型的全热交换器,但是它有转动机构,需要额外的提供动力。而静止型板翅式全热交换器属于一种空气与空气直接交换式全热回收器,它不需要通过中间媒质进行换热,也没有转动系统,因此,静止型板翅式全热交换器(也叫固定式全热交换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量回收设备。 2 固定式全热交换器的性能 2.1 固定式全热交换器 固定式全热交换器是在其隔板两侧的两股气流存在温差和水蒸 气分压力差时,进行全热回收的。它是一种透过型的空气——空气全热交换器。 这种交换器大多采用板翅式结构,两股气流呈交叉型流过热交换器,其间的隔板是由经过处理的、具有较好传热透湿特性的材料构成。 2.2 三种效率的定义 全热交换器的性能主要通过显热、湿交换效率和全热交换效率来评价,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显热交换效率:SE= 湿交换效率:ME= 全热交换效率:EE=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 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 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有余量约10% 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 水水 850~1700 水气体 17~280 水有机溶剂 280~850 水轻油 340~910 水重油60~280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 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 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 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 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 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 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K值通常在800~2200W/m2·℃围。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围。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围。 1.流体流径的选择 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松下全热交换器技术参数

松下全热交换器技术参数 .采用松下独特的新型对流式热交换材料可使设计小型化,薄型化。 .松下高性能高品质的风机可降低噪声值。 .与空调器配套使用可降低制冷制热的设计容量。 .送风排风同时进行,使室内环境十分安定舒适。 .上下颠倒的安装方式,使得通过一处检测口便可进行所有的保养和维修。 .直线型的送排风方式十分便于安装。 机种.性能 型号 风量 (m3/h) 消耗功率 (w) 热交换率 (%0 噪音 (dB) 质量 (kg) 接管尺寸 (mm) FY-150ZDY2N150557524.025100 FY-250ZDY2N2501057526.029150 FY-350ZDY2N3501187528.037150 FY-500ZDY2N5001607529.543200 FY-650ZDY2N6502407532.564200 FY-800ZDY2N8003307534.071250 FY-01KZDY2N10004407535.083250注:上述数据为50HZ、强档状态 外型尺寸

型号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FY-150ZDY2N810600467303825251927013515997041411098-49 FY-250ZDY2N8106005993151426551927013515988241421916414495 FY-350ZDY2N8106008044801628601927013515988241421916414495 FY-500ZDY2N89060090450020296019270135159962414246210194107 FY-650ZDY2N1150600884480202960193401701941222612246210194106 FY-800ZDY2N1250600884428228940193881942181322612258242-85 FY-01KZDY2N125060011346782281190193881942181322612258242-85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装置概述 目前我国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其换热性能差异较大,在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中,传热系数是度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装置通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间壁式换热器(共有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四种)为实验对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 二、系统特点 1.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分别为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性能测量。 2.实验装置可测定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换热器对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装置采用工业现场的真实换热器部件,与实际应用接轨。 三、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 AC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25℃);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4kVA 4.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14m2 5.螺旋板式换换热器:换热面积1m2 6.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5m2 7.钎焊板式换热器:0.144m2 8.电加热器总功率:<3.5kW 9.安全保护: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系统配置 1.被控对象系统:主要由不锈钢钢架、热水箱、热水泵、冷水箱、冷水泵、涡轮流量计、PT100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电加热棒、电磁阀、电动球阀、黄铜闸阀以及管道管件等。 2.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度控制仪、流量显示仪、调压模块、开关电源以及开关指示灯等。 第二节换热器的认识 一、换热器的形式 能使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满足工艺要求的装置称为换热器。换热器的形式有很多,

全热交换器 性能描述

全热交换器HRV 性能描述全热交换器性能描述

1、 HRV 概况: ① 回收排风的热能并重新用于送风的系统,它使排风和送风之间进行热交换。 ② 交换效率最高达85%,处于行业顶尖水平。 ③ 业内第一的节能性,全年空调负荷可降低约28%。 ④ 多种运转模式,对应夏、冬季和过渡季节的不同要求。 ⑤ 可与空调内机联动控制,控制更方便。 ⑥ 可选配增压箱,使风管设计更自由。 2、 产品特点: ① 10种风量: 另可通过增压箱组合风量为:3000 m3/h 、4000 m3/h ② 3种静压: A 、每种规格的全热交换器均有3档静压可调 B 、可选配增压箱,应对更复杂、更大型的风管施工(仅1500风量及以上机型) ③ 新配备增压箱,机外静压可达285Pa 全新配备的增压箱可使机外静压达到285Pa ,最大新风量达到4000m 3/h ,可对应更大的面 ④ 根据现场安装条件,HRV 可选择常规的吊装方式,或翻转(底部朝上)吊装,以便减少送风管的长度和弯头数量,确保足够的通风量;同时使电器盒一侧可以留出足够的检修维护空间 底部朝下 底部朝上

⑤可与VRV室内机联动控制 VRV室内机和HRV可通过共用的遥控器进行联动运转,既简化了系统的开关管理,也减少了HRV遥控器的安装作业。 此时,全热交换器的送风管可连接到VRV室内机的新 风入口上。过渡季节HRV独立运转时,VRV室内机可与之 连锁进行送风运转,灰尘不会从空气滤网掉落。 ⑥高效换热-新开发的HEP元件全热交换率最高达72% 采用具有超强吸水及增湿特性的高效材料(HEP), 实现行业顶尖的热交换率和温度交换率。该热交换元 件内部采用华夫结构,使进风和排风得以完全,充分 热量交换。 ⑦高效换热,清洁舒适更节能 室内排风和室外进风在大金全热交换器内部,经过热交换元件时进行完全的热量交换,在 ⑧全年空调负荷降低约28% 通过全热交换模式、旁通通风模式及预冷、预热控制模式的结合使用,全年空调负荷降低约28%。 3、主要功能模式: 1)热交换模式 向室内提供新风的同时,回收部分室内排风带走的热 能。 适用场合: ①夏季制冷或冬季制热时 ②室内外温差较大时

新风全热交换器液晶控制器EK说明书

CMNE-01新风系统智能控制器 CMNE-01新风系统智能控制器适用于对家庭及公共场合的新风系统的风机的智能控制,控制器实时监测室内空气品质,智能调节风机运转速度,实现既节能环保又能保持室内良好空气品质 一、主要功能与特点 1.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监测:实时监测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氨气、氢气、 酒精、一氧化碳、甲烷、丙烷、甘烷、苯乙烯、丙二醇、酚、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有机挥发气体、香烟、木材、纸张燃烧烟雾 2.LCD实时显示室内外温度:可通过加减键切换显示当前室内及室外温度 3.LCD显示室内当前空气品质程度:好、中、差 4.LCD显示新风系统工作模式:新风系统工作模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模 式: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器面板上风速按键控制风机的转速(高速风、中速风、低速风)注:设定时两个风机同步;自动模式:一周每天6时段可编程运行,每天各时段可设定高、中、低、关4种状态运行(通过机型可选择) 5.定时模式:用户可设定控制定时启动和关闭的时间;(实时时钟) 6.LCD 显示新风系统风机状态:排风和送风 7.LCD 显示新风系统风机转速:高速风、中速风、低速风 8.智能控制:自动模式下,当控制器监测到室内空气品质较差时可自动调整新 风系统风机转速(排风及送风自动转为高速风);当空气质量达中档时,风机恢复设定风速。当室外温度低于0℃时,排风电机及送风电机转为间隙运行(防冻、防结霜),两者风速保持原来状态,同步间隙运行:先运行(0-90分钟,时间可调),再停止(0-90分钟,时间可调);当温度恢复至≥1℃及取消防冻模式时,风机才恢复连续运行 9.睡眠功能:设定睡眠功能时,两个风机均转为低速,运行8小时后,自动退 出睡眠功能 10.防冻功能(防结霜):设定防冻功能后,排风电机及送风电机转为间隙运行两 者风速保持原来状态,同步间隙运行:先运行(0-90分钟,时间可调),再停止(0-90分钟,时间可调),当取消防冻模式时,风机才恢复连续运行 11.可现场设定VOC传感器灵敏度:好、中、差三级 12.继电器输出:控制两个三速电机 13.滤网计时及报警:风机运行累计1500小时,LCD闪烁显示报警符号。长按风 速F键6S,可清零重计 14.蓝色背光:有按键时点亮,无按键操作20秒后熄灭15.按键锁功能:按住模式键6秒,显示锁符号,按键锁住;再按住模式键6秒, 锁符号熄灭,按键解锁;按键锁住时,按键功能无效、此时有按键时,锁符号闪烁 16.定时控制负离子发生器的开启与关闭:新风系统连续运行6小时后,自动开 启负离子发生器进行除菌,清洁空气 二、电气规格: 1、额定电压: 110-220VAC 2、待机功耗: <1.5W 3、控制功率: 500W 4、过流保护: 5A熔断 5、输出接口:两个三速电机 6、预热时间: ≤60秒 7、响应时间: ≤10秒 8、恢复时间: ≤30秒 9、工作温度: -10℃ -- +50℃ 10、存储温度: -20℃ -- +60℃ 11、工作湿度: ≤95%RH 12、存储湿度: ≤60%RH 三、产品接线图

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汇总

化 工 实 验 报 告 姓名: 学号: 报告成绩: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班级名称 组 长 同组者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教师对报告的校正意见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传气—汽对流热的基本理论,掌握套管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对流传热系数 α i 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3、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 4 .0Pr Re i m A Nu = 中常数 A 、m 的值。 4、了解强化换热的基本方式,确定传热强化比 0/Nu Nu 。 二、 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定不同空气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 α i 。 2、不同空气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 α i 。 3、分别求普通管、强化管换热器准数关联式4 .0Pr Re i m A Nu =中常数 A 、m 的值。 4、根据准数关联式4 .0Pr Re i m A Nu =,计算同一流量下的传热强化比 0/Nu Nu 。 5、分别求取普通套管换热器、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 0K 。 三、 实验原理 1 、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i m i i S t Q ?= α (5-1) 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 Q i —管内传热速率,w ; 3600 t C V Q m p m i ????= ρ (5-2) 式中:V —空气流过测量段上平均体积,m 3/h ; m P —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密度,kg/m ; i S —管内传热面积, m ; 1 页

Re Pr 4 .0-Nu m Cp —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比热,J/(kg.g ); m t ?—管内流体空气与管内壁面的平均温度差,℃。 ()() 2 121m ln t t T t T t T t T S S w w -----= ? (5-3) 当 2>1t ? / 2t ? >0.5 时,可简化为 2 2 1t t T t W m +- =? (5-4) 式中:1t ,2t —冷流体(空气)的入口、出口温度,℃; Tw — 壁面平均温度,℃。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时,处于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 i m i A Nu Pr Re = (5-5) 其中,传热准数:i i i i d Nu λ α= (5-6) 雷诺准数: i i i i i u d μ ρ= Re (5-7) 其中:u-测量段上空气的平均流速:3600?= F V u (5-8) 普朗特准数: i i pi i c λ μ= Pr (5-9) 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朗特准数i Pr 变化不大,可认为是常数,关联式简化为: 4.0Pr Re i m i A Nu i = (5-10) 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i Re 与i Nu 。 3、关联式4 .0Pr Re i m i A Nu i =中的常数A ,m 的确定: 以 4 .0Pr Nu 纵坐标,Re 为横坐标,在对数坐标上绘 关系,作图、回归得到准数关联式4 .0Pr Re i m i A Nu i =中的常数A ,m 。 同理得到强化管准数关联式4 .0Pr Re i m i A Nu i =中的常数A ,m 。 4、强化比的确定 2 页

热交换器分类

热交换器分类 一、按原理分类: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两种介质经接触而相互传递热量,实现传热,接触面积直接影响到传热量,这类换热器的介质通常一种是气体,另一种为液体,主要是以塔设备为主体的传热设备,但通常又涉及传质,故很难区分与塔器的关系,通常归口为塔式设备,电厂用凉水塔为最典型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蓄能式换热器(简称蓄能器),这类换热器用量极少,原理是热介质先通过加热固体物质达到一定温度后,冷介质再通过固体物质被加热,使之到达传热量的目的。 间壁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用量非常大,占总量的99%以上,原理是热介质通过金属或非金属将热量传递给冷介质,这类换热器我们通常称为管壳式、板式、板翅式或板壳式换热器。 二、按传热种类分类 1、无相变传热 一般分为加热器和冷却器。 2、有相变传热 一般分为冷凝器和重沸器。重沸器又分为釜式重沸器、虹吸式重沸器、再沸器、蒸发器、蒸汽发生器、废热锅炉。 三、按传热元件分类 1、管式传热元件: (1)浮头式换热器 (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3)填料函式换热器 (4)U型管式换热器 (5)蛇管式换热器 (6)双壳程换热器 (7)单套管换热器 (8)多套管换热器 (9)外导流筒换热器 (10)折流杆式换热器 (11)热管式换热器 (12)插管式换热器 (13)滑动管板式换热器 2、板式传热元件 (1)螺旋板换热器 (2)板式换热器 (3)板翅式换热器 (4)板壳式换热器 (5)板式蒸发器

(6)板式冷凝器 (7)印刷电路板板换热器 四、非金属材料换热器分类 (1)石墨换热器 (2)氟塑料换热器 (3)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换热器 (4)玻璃钢换热器 五、空冷式换热器分类 (1)干式空冷器 (2)湿式空冷器 (3)干湿联合空冷器 (4)电站空冷器 (5)表面蒸发式空冷器 (6)板式空冷器 (7)能量回收空冷器 (8)自然对流空冷器 (9)高压空冷器 (10)穿孔板换热器 六、按强化传热元件分类 (1)螺纹管换热器 (2)波纹管换热器 (3)异型管换热器 (4)表面多孔管换热器 (5)螺旋扁管换热器 (6)螺旋槽管板换热器 (7)环槽管换热器 (8)纵槽管换热器 (9)螺旋绕管式换热器 (11)T型翅片管换热器 (12)新结构高效换热器 (13)内插物换热器 (14)锯齿管换热器 换热器的种类繁多,还有按管箱等分类,各种换热器各自使用与某一种工况,为此应根据介质、温度、压力、使用场合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换热器,扬长避短,使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传热系数的测定 附最全思考题

聊城大学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总传热系数的测定 姓名:元险成绩: 学号:1989 班级: 实验日期:2011-9-18 实验内容:测定套管换热器中水—水物系在常用流速范围内的总传热系数K,分析强化传热效果的途径。

总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掌握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K 的测定方法。 3.了解流体的流量和流向不同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要完成加热或冷却任务,一般是通过换热器来实现的,即换热器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传送一定的热量以满足工艺要求。换热器性能指标之一是传热系数K 。通过对这一指标的实际测定,可对换热器操作、选用、及改进提供依据。 传热系数K 值的测定可根据热量恒算式及传热速率方程式联立求解。 传热速率方程式: Q =kS ?t m (1) 通过换热器所传递的热量可由热量恒算式计算,即 Q =W h C ph (T 1-T 2)=W c C pc (t 2-t 1)+Q 损 (2) 若实验设备保温良好,Q 损可忽略不计,所以 Q =W h C ph (T 1-T 2)=W c C pc (t 2-t 1) (3) 式中,Q 为单位时间的传热量,W ;K 为总传热系数,W/(m 2·℃);?t m 为传热对数平均温度差,℃;S 为传热面积(这里基于外表面积),m 2;W h ,W c 为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C ph ,C pc 为热、冷流体的平均定压比热,J/(kg ·℃);T 1,T 2为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t 1,t 2为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tm 为换热器两端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即 12 1 2ln t t t t t m ???-?=? (4) 当212≤??t t 时,可以用算术平均温度差(2 12t t ?+?)代替对数平均温度差。由上式所计算出口的传热系数K 为测量值K 测。 传热系数的计算值K 计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S i R K λδαα11 10计 (5) 式中,α0为换热器管外侧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αi 为换热器管内侧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δ为管壁厚度,m ;λ——管壁的导热系数,W/(m 2·℃);R S 为污垢热阻,m 2·℃/W 。 当管壁和垢层的热阻可以忽略不计时,上式可简化成:

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与传热系数的关系

传热效率高: 板片波纹的设计以高度的薄膜导热系数为目标,板片波纹所形成的特殊流道,使流体在极低的流速下即可发生强烈的扰动流(湍流),扰动流又有自净效应以防止污垢生成因而传热效率很高。 一般地说,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在3000~6000W/m2.oC范围内。这就表明,板式换热器只需要管壳式换热器面积的1/2~1/4 即可达到同样的换热效果。 随机应变: 由于换热板容易拆卸,通过调节换热板的数目或者变更流程就可以得到最合适的传热效果和容量。只要利用换热器中间架,换热板部件就可有多种独特的机能。这样就为用户提供了随时可变更处理量和改变传热系数K值或者增加新机能的可能。 热损失小: 因结构紧凑和体积小,换热器的外表面积也很小,因而热损失也很小,通常设备不再需要保温。 使用安全可靠: 在板片之间的密封装置上设计了2道密封,同时又设有信号孔,一旦发生泄漏,可将其排出热换器外部,即防止了二种介质相混,又起到了安全报警的作用。 有利于低温热源的利用: 由于两种介质几乎是全逆 流流动,以及高的传热效果,板式 换热器两种介质的最小温差可达到 1oC。用它来回收低温余热或利用低 温热源都是最理想的设备。

冷却水量小: 板式换热器由于其流道的几何形状所致,以及二种液体都又很高的热效率,故可使冷却水用量大为降低。反过来又降低了管道,阀门和泵的安装费用。 占地少,易维护: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极为紧凑,在传热量相等的条件下,所占空间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2~1/3。并且不象管壳式那样需要预留出很大得空间用来拉出管束检修。而板式换热器只需要松开夹紧螺杆,即可在原空间范围内100%地接触倒换热板的表面,且拆装很方便。 阻力损失少: 在相同传热系数的条件下,板式换热器通过合理的选择流速,阻力损失可控制在管壳式换热器的1/3范围内。 投资效率高: 在相同传热量的前提下,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相比较,由于换热面积,占地面积,流体阻力,冷却水用量等项目数值的减少,使得设备投资、基建投资、动力消耗等费用大大降低,特别是当需要采用昂贵的材料时,由于效率高和板材薄,设备更显经济。

全热交换器技术参数

全热交换器技术参数 1.概述 1.1 工作原理 XFHQ系列全热交换器采用先进科技及工艺,芯体用特殊纸质经过化学处理加工而成,对温度、湿度、冷热能量回收起到最佳效果。 高效换热芯体,当室内空调排风与室外新风分别呈交叉方式流经换热芯体时,由于平隔板两侧气流存在温度差,产生传热,夏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获得冷能,使温度降低;在冬季运行时,新风从空调排风中获得热能,使温度升高,这样通过换热芯体的热交换过程使新风从空调排风中回收了能量。 1.2特点 双向换气功能 将室外新风空气经过过滤后送入室内的同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彻底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静音设计 内置空调专用低噪音离心风机,机箱内部覆有高效的吸音材料,全静音设计,人性化体现; 能量回收 机组内置高效的热交换器,将排出去的室内空气与送进来的室外空气进行冷热交换,在提供舒适温度空气的同时回收能量,节约能源; 控制方便 电气系统采用二次回路设计,使用开关面板,启动停止机组安全快速简单,可选择远程集中控制系统,与多联机室内机联网控制。 317

MDV4+i 直流变频智能多联中央空调 318 1.3 命名法 A,B,……Z 设计序列 S-三相,单相缺省 Z-纸芯式、L-轮转式、P-普通式 D-吊顶式、L-立柜式 新风量,单位100m 3 /h XFH-显换热式新风机 XFHQ-全换热式新风机

MDV4+i直流变频智能多联中央空调 2.参数 2.200~1200m3/h的产品采用发泡风道,具备旁通功能;2500~12000m3/h机型不带网络集中控制功能。 3.表中噪音是在额定静压安装条件半消音室测得,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运行噪音可能高于此值,请根据设计安装具体条件,考虑相应的消音措施。 319

总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总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与用途; 2、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3、掌握传热系数k计算方法; 4、测定所给换热器的逆流传热系数k。 二、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冷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传递,称为间壁式换热。间壁式换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部分组成。本实验热流体采用饱和蒸汽走壳程,冷流体为空气走管程。 当传热达到稳定时,总传热速率与冷流体的传热速率相等时, 而即为, 综上可得,其中。 T --- 热流体; t --- 冷流体; V --- 冷流体进口处流量计读数; ---冷流体平均温度下的对应的定压比热容; ρ --- 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下对应的密度. 三、实验设备及流程 1、实验设备

传热单元实验装置(换热器、风机、蒸汽发生器) ,整套实验装置的核心是一个套管式换热器,它的外管是一根不锈钢管,内管是一根紫铜管。根据紫铜管形状的不同,我们的实验装置配有两组换热器,一种是普通传热管换热器,另一种是强化传热管换热器,本实验以普通传热管换热器为例,介绍总传热系数的测定。 2、实验流程 来自蒸汽发生器的水蒸气从换热器的右侧进入换热器的不锈钢管。而来自风机的冷空气从换热器的左侧进入换热器的紫铜管,冷热流体通过紫铜管的壁面进行传热。冷空气温度升高而水蒸汽温度降低,不凝气体和冷凝水通过疏水阀排出系统,而冷空气通过风机的右侧排出装置。 四、实验步骤 需测量水蒸气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冷空气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冷空气的体积流量以及紫铜管的长度及管径。前四项通过仪表读数可获得,冷空气进口温度可以由另外一块仪表盘读数计算可获得。紫铜

全热交换器功效及设计疑难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中不良建筑综合症和实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这一对矛盾日益突出,特别在VRV空调系统解决新风量和热回收这两问题上,全热交换器全空气品质概念和热回收节能理念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采纳使用全热交换器作为许多建筑工程项目的首选通风换气设备的工程案例越来越多,在我国正兴起一场关注节能、关注健康的绿色革命。 关键词:全热交换器全空气品质热回收效果设计疑难问题分析 序言:空气作为和人生活最密切的环境因素,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不良建筑综合症对人危害最大的是空气污染的危害。不良建筑综合症其成因:城市环境问题、建筑自身的问题、空调问题、人的问题。以上因素造成了城市空气品质低下。在城市职业人群中80%以上的人都处于空调环境的亚健康状态。空调病是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最大杀手。 人们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许多方式方法来消除这类现代文明背后的负面因素,加强了城市科学规划、环境整治、气体排放量检测控制、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加强室内空气检测、进行室内空气净化、空调风管清洗、强制性通风等一系列措施来消除和抑制不良建筑综合症的发生。在诸多的措施当中,全热交换器的环保和节能双重功效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全热交换器在欧美地区推出使用始于1976年,在我国推广使用始于2003年“非典”时期。我国全热交换器使用经历了一个从进口到国产,再到出口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全热交换器使用已经从大型建筑到房产项目,已经从商用领域开始进入了民用家居生活,也从而引发了我国建筑环保和建筑节能的“绿色革命”。 全热交换器:全热交换器利用机械牵引力将空调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通常称为排风)和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进室内(通常称为新风),经过热交换芯体时,排风的携带热量以热传递的方式被传递到新风上,产生新风排风置换过程的热传递,使原本要排走散失的热量随新风回到室内,从而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预冷预热,,使新风以接近室温的状态进入室内,从而实现热回收利用,降低了预设温度环境的空调能耗。全热交换器具有三大功能:一是空气净化功能,二是新风置换功能,三是热回收功能。新型板式热交换器摒弃了以往垂直交叉的热交换模式,采取了逆向对流的热交换形

全热交换器

全热交换器作为楼宇空调新风换气系统的热能回收设备,可以同时回收回风空气中的显热、及潜热。因此,其节能效果备受关注。本文结合实例对在新风换气系统采用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节能特性及投资回收期等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与采用显热交换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新风热负荷中潜热负荷较高(=显热比较低)的夏季高温、多湿的南方城市,采用全热交换器具有较大的节能效果。而且,对防止转轮式全热交换器发生交叉污染的研究成果及设计技巧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全热交换器热回收节能技术经济分析新风换气交叉污染 1 序言 近年,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温度、湿度、风速等与舒适有关的条件,而提升到对于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CO2、VOCs等)浓度、粉尘等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室内空气质量(IAQ: Indoor Air Quality)的重视。舒适与健康成为现代空调所追求的两大主题。然而,由于建筑节能要求、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越来越好。因此,从卫生与健康的要求来看,房间必须有一定量的新风换气。按照国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对于住宅、办公建筑,其新风量应不小于30m3/h?人。而对于某些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或是室内有污染源的工业建筑,其换气次数可高达6h-1。较大的换气量,必然会造成较大的热(冷)能损失,导致空调负荷增加。所以,保证IAQ与空调节能形成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空调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全热交换器可以同时回收空调新风系统回风空气中的显热和潜热,作为楼宇空调新风换气系统的节能设备,其普及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热交换器的节能效果与使用地区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采用全热交换器时应从投资和节能效果两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本文结合实例对新风换气系统采用全热交换器的节能效果及投资回收期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采用显热交换器的情况作了比较。介绍了防止转轮式全热交换器发生交叉污染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设计技巧。 2 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热能回收原理 转轮型全热交换器的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在分隔成上、下两个区的壳体中,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全热交换器转轮由电机驱动,以大约20 rpm的速度在壳体中转动。由于全热交换器转轮是由带有吸湿性涂层的铝箔等材料加工而成。来自室内被污染的回风空气从装置的上半部通过转轮向室外排风时,回风空气中所含热(冷)量和水分的绝大部分将蓄积在转轮中。随着转轮的转动,进入新风区的转轮会将其蓄积的全热能释放给从装置下半部通过转轮的室外新风空气,实现热能回收。 譬如在冬季,室外新风在通过蜂窝状转轮时由于与转轮之间存在着温度差、水蒸气分压差,蓄积在转轮里的显热和水分会放出,使新风被预热和加湿变为温暖、湿润的空气后送到室内。同样原理,在夏季可以实现连续地向室内供给经过被预冷和除湿后的凉爽干燥的新风。从而降低新风热负荷、实现节能。 3 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节能特性与经济性 3.1 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节能特性 用于评价全热交换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是热交换效率。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分为显热(温度)交换效率,潜热(湿度)交换效率和全热(焓)交换效率。其各自的定义为:

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或传热系数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尽管其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且在国民经济的少数部门(如食品、制药)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耐温、耐压、耐腐蚀能力而制约其在各个部门的全面推广和应用。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制造技术、垫片材料的不断进步以及传热理论的不断完善,板式换热器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工业生产部门的重视。 要确定一项强化传热新技术是否先进,必须对其进行评价。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出现了多种评价强化传热的方法与评价指标。有人主张采用换热量Q与消耗的泵(或风机)的功率N的比值,即能量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类似的也广泛采用K/ΔP以及无因次化的Nu/ζ来进行评价,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强化传热的性能,进一步也可以使用K/ΔP1/3及Nu/ζ1/3作为指标。随着传热技术的发展,换热器日益向体积小、重量轻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要求操作费用降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性能评价数据,即维持输送功率、传热面积、传热负荷3因素中的两因素不变,比较第3因素的大小以评定传热性能的好坏。 这些评价都只是分析换热器的能量在数量上转换、传递、利用和损失的情况,即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热量交换过程能量在质量上的损失,在理论研究中也提出了许多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评价方法,即分析换热器中火用的转换、传递、利用和损失的情况。而进行技术推广应用时,还应考虑采用强化换热技术后管子等价格的增加和运行费用的变化,运用经济核算的方法进行评价,即热经济学的评价方法。 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强化传热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更多采用简单易用的单一参数K,ΔP以及单一参数组合而成的K/ΔP,K/ΔP1/3来进行评价[9~11]。而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可用来判断换热器的性能,作为进一步改善的依据,但在工程上缺乏实用性。 a.提高板片的表面传热系数 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波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 雷诺数一1 5 0时 ),因此能获得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与板片波纹的几何结构以及介质的流动状态有关。板片的波形包括人字形、平直形、球形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发现,波纹断面形状为三角形 ( 正弦形表面传热系数最大,压力降较小,受压时应力分布均匀,但加工困难…) 的人字形板片具有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且波纹的夹角越大,板间流道内介质流速越高,表面传热系数越大。 b.减小污垢层热阻 减小换热器的污垢层热阻的关键是防止板片结垢。板片结垢厚度为1mm时,传热系数降低约10%。因此,必须注意监测换热器冷热两侧的水质,防止板片结垢,并防止水中杂物附着在板片上。有些供热单位为防止盗水及钢件腐蚀,在供热介质中添加药剂,因此必须注意水质和黏性药剂引起杂物沾污换热器板片。如果水中有黏性杂物,应采用专用过滤器进行处理。选用药剂时,宜选择无黏性的药剂。 c.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 板片材质可选择奥氏体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等。不锈钢的导热性能好,热导率约14.4W/( m·K),强度高,冲压性能好,不易被氧化,价格比钛合金和铜合金低,供热工程中使用最多,但其耐氯离子腐蚀的能力差。 d.减小板片厚度 换热器板片的设计厚度与其耐腐蚀性能无关,与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有关。板片加厚,能提高换热器的承压能力。采用人字形板片组合时,相邻板片互相倒置,波纹相互接触,形成了密度大、分布均匀的支点,板片角孑L及边缘密封结构已逐步完善,使换热器具有很好的承压能力。国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最大承压能力已达到了2.5M P a 。板片厚度对传热系数影响很大,厚度减小 0.1mm,对称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约增加 6 0 0W/( m ·K),

换热器的操作和总传热系数的测定

换热器的操作和总传热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 掌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3. 了解换热器的操作方法与强化途径。 二、实验原理 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设备。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影响换热器传热量的参数有传热面积、平均温度差和总传热系数三要素。为了查阅文献外,换热器性能实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总传热系数是度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以强化传热过程,是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列管换热器是一种间壁式的传热装置,冷热液体间通过壁面完成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壁面的对流传热、间壁的固体传导和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个传热子过程组成。以冷流体侧传热面积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与三个子过程的关系为冷流体→壁面→热流体。由此可知,通过分别考察冷热流体流量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可达到了解某个对流传热过程的性能。若要了解对流给热过程的定量关系,可由非线性数据处理而得 H h C m C c A A A A K αλδα++= 1 1 这种研究方法是过程分解与综合实验研究方法的实例。 总传热系数K 借助于传热速率方程式和热量衡算方程式求取 热量衡算方程式 ()()出进出进t t C G Q T T C G Q Pc c Ph h h -=-=c 损Q Q Q c h += 换热器保温良好 0=损Q 则 Q Q Q c h == 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随机误差,换热器的传热量为 ()2/c h Q Q Q += 换热器的操作优劣以传热不平衡度η度量,即 %100?-= θ θ θηh 总传热速率方程式 m t KA Q ?=

新风全热交换原理

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就是一种将室外新鲜气体经过过滤、净化,热交换处理后送进室内,同时又将室内受污染的有害气体进行热交换处理后排出室外,而室内的温度基本不受新风影响的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的高科技产品。 工作原理:全热交换器的核心器件就是全热交换芯体,室内排出的污浊空气与室外送入的新鲜空气既通过传热板交换温度,同时又通过板上的微孔交换湿度,从而达到既通风换气又保持室内温、湿度稳定的效果。这就就是全热交换过程。当全热交换器在夏季制冷期运行时,新风从排风中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被排风干燥,使新风湿度降低;在冬季运行时,新风从排风中获得热量,使温度升高,同时被排风加湿。 全热交换器主要由热交换系统、动力系统、过滤系统、控制系统、降噪系统及箱体组成。 1、热交换系统 目前,无论在国内或就是国外,在全热交换器上采用的热交换器有静止与旋转两种形式其中转轮式热交换器也属于旋转式类型。从正常使用与维护角度出发,静止式优于旋转式,但大于2×10000m3/h 的大型机来说,一般只能靠转轮式热交换器才能实现,因此可以说静止式与旋转式各有优缺点。 为了易于布置设备内的气流通道,以缩小整机体积,全热交换器采用了叉流、静止板式热交换器。亦即:冷热气体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其气流属于湍流边界层内的对流换热性质。 因此充分的热交换可以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2、动力系统 全热交换器动力部分采用的就是高效率、降噪音风机。将经过过滤、净化与热交换处理后的室外新鲜空气强制性送入室内,同时把经过过滤,净化与热交换处理后的室内有害气体强制性排出室外。 3、过滤系统 全热交换器的过滤系统分为初效、中效、亚高效与高效四种过滤器。换气机在两个进风口处分别设置空气过滤器,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粒子、纤维等杂质,有效地阻止室外空气中的尘埃等杂质进入室内达到净化的目的,并确保主机的热交换部件不被污物附着而影响设备性能。 4、控制系统 ①全热交换器选用可靠的电器组件,以安全可靠长寿命运行实现不同风量的控制。 ②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选配不同的控制方式。 ③可实现自动、定时、预置。 5、降噪系统 全热交换器主机外壳内侧粘贴聚乙烯发泡材料,钣金件结合处有长效密封材料,可有效的降低整机的噪音。 6、外壳 全热交换器外壳采用柜架结构。分别采用冷板喷塑、不锈钢板等不同材质,亦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选择不同材质加工。 全热交换器的功能 1、过滤净化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 2、保证室内的冷热负荷(温度)基本不受新风的影响。 全热交换器的特点 1、双向换气 室内外双向换气,新风与污风等量置换,根据客户要求可实现正负压操作;新风与排风完全隔开,彻底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2、过滤处理

实验三 传热系数K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实验三 传热系数K 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3.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间壁式换热器是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热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影响换热器传热速率的参数有传热面积、平均温度差和传热系数三要素。为了合理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应对其性能有充分的了解。除了查阅文献外,换热器性能实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传热系数是度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以强化传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列管换热器是一种间壁式的传热装置。冷热液体间的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壁面的对流传热、间壁的热传导、以及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这三个传热子过程组成,其所涉及的热量衡算为: 1212()()()()h h w c c w m w w Q KA T t Q A T t Q A t t A Q t t ααλδ =-=-=-=- 1122111w w w w h h m c c T t t t t t T t Q A A A KA δαλα----= === 1 h h m c c K A A A A A A δαλα= ++ 在所考虑的这个传热过程忠,所涉及的参数共有13个,采用因次分析方法 :π=13-4=9个无因次数群。 该方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研究的对象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子过程 。即: 12(,)K f αα≈ 分别对α1、α2进行研究:1111111(,,,,,)p f d u c αρμλ=

翅片换热器热系数

翅片换热器传热系数 ABRAHAM LAPIN and W. FRED SCHURIG I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Brooklyn, Brooklyn 1, N. Y. 许多方程来源于实验数据,同时提出了有交叉流动的热交换器的设计。对关于换热器行数 的总传热影响,进行了图示作为参考. 翅片管在热交换器中的使用有了迅速增长。当内部传热系数比外面的系数极大时,它经常被实际增加一定数量的外表面来为低外系数进行补偿。许多研究人员都对翅片管的传热进行研究。因为对可能的翅片类型的安排有非常大的数量,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特定条件。 实验设备与程序 设备金属板材风管横截面为 30x12 3/4 英寸。上部是固定的,但较低的部分,可提高或降低 容纳一个可变数目的排。这下部分(进口)进行拟合有5英寸空气校正叶片可助均匀分布的空气线圈。 传热表面(台风的空气调节股份有限公司)。每个单元有八个翅片管manifolded 在一起以并行方式进行。 5 / 8英寸 0.dx0.025英寸铜管 11/2英寸 0.dx0.018英寸轧花 8每英寸,30英寸翅翅片长度 Ao/Ai=16.30,Ao=2.44平方英尺 翅片管直径= 2.4 1.248平方英尺,空气流面积最小 这些铝管的用途,则被关在一个长方形的30×12 3/4英寸的帧。一个3/4设备橡胶障板安放在沿 一侧的框架。翅片管相邻本遮光罩一个侧和框架本身上另一边。该框架结构允许一个交错管的安排通过简单地转弯连续排对单位180度的另一个。

一台吹风机提供空气供给在逆流而上空调管道内结束。 测量 水流量用校准过的转子流量计。空气流量是用一个托马斯米测量,其中包括四个帧开口用1.134 镍铬合金 欧姆/英尺,有一个总电阻每一个约25欧姆。流动的空气用仪表测量通过一系列的圆盘和圆环折流板顺流混合。温度进行了测量精确温度计刻度为0.1 C 。每一个温度计的位置了经过精心挑选的,确保读出正确的总体温度。 一系列的运行是由1到8步骤在一个单元中。这在试管被水平和安排一个三角形的场地:1 1/2-inch 水平和垂直距离管-Le. 1.5X1.677英寸,三角形场地。所有的管道都是相连的,所以只有一个水程。水联系之间是这样的空气和水逆向流动。 程序 热水用泵送进管中,同时冷空气穿过翅片。水流量和温度维持在恒定的9000(磅/小时)和50度,它给出一种管程雷诺数超过20000。 管外的空气流速各在1100 - 5000英镑每小时之间,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基于最小的通流面积3至15英尺/秒。在室温下空气进入导管。两个完全独立的流动进行着。所有实验结果可再生的有4%。一系列等温压力损耗测量使用一至八行被独立的传热。流动的空气温度通过翅片管时68度。和流量从1200到4500磅每小时。给雷诺数范围2200到8500。 压力损失用一个倾斜的水压计测量。 计算和结果 p 12p 2l m WC (T - T ) = c (t - t ) =UA t ω? 12p 2l () c (t - t )p m m WC T T U A t A t ω-==?? 111'11i i si i av so o o o L UA h A h A kA h A h A =++++ 111'11U o o o i i si i av so o A A A L h A h A k A h h =++++ 0.80.3 0.0225()(Re)(Pr)i h k D = 0.8 0.2 (10.01)160()i i t V h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