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智慧课后思考题

西方哲学智慧课后思考题
西方哲学智慧课后思考题

1.简述笛卡尔关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是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

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为怀疑主

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于是,也就得出“我思故我在”这

个命题。

笛卡尔把“我思故我在”看作是绝对可靠、牢不可破的真理,甚至认为连怀疑派的任何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他把“这条真理” 当作整个哲学的基石。)

“我思故我在”是通过普遍的怀疑而最终确定的唯一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第

一原理,笛卡尔由此确立了理性的地位。当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唯有思维

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为在怀疑“我在怀疑”时就证实了我在怀疑的真实性。而怀疑也是种思想。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怀疑在思想

的“我”存在。因为说某个东西在思维着,而它在思维时却又不存在,这是

自相矛盾的。换言之,怀疑必然有一个怀疑者在怀疑,思维必然有一个思维

者在思维。笛卡儿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

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怀疑来确定“我”的存在,但是这也表明“我”的存在是

不完满的。因为怀疑除了确定“我在”之外不可能确定别的什么,而认识显

然比怀疑具有更大的完满性。由此可见,“我”是一个不完满的、有缺陷的

实体。笛卡儿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儿认为,我们都具有

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

此有一个完美实体――即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儿

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即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

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儿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即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扩延”),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2.简述卢梭关于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学说

这一观点体现在人本历史观中,卢梭把人类历史归结为三个发展阶段:平等——不平等——平等。在自然状态下人是天然平等的,在社会状态下人又是不平等地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性,在社会契约状态下体现了社会的平等。因为在自然状态下,有自由、平等,没有我们社会状态下所描述的东西观念。把社会上人类的自由平等强加于自然状态下,因为平等和自由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的体现,而在社会状态下社会的不平等有两个:生产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和人类不平等的产生。人类不平等的三个阶段有私有制的产生,体现在经济不平等的产生上;国家私有制的产生体现在政治上的不平等,政府权利的腐败,专制的产生,如暴君专利。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探讨事物运动原因而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理由就是运动的四种原因:

(1)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存在?因为他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一理由即质料因。(2)事物为什么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运动?因为他们各有特定的形式,表述本质的定义即形式因。(3)事物为什么开始或停止运动?因为他们受到推动或作用,推动者或作用者即动力因。(4)事物为什么要运动?因为他们都朝向各自的目的,解释朝向目标的理由即目的因。

亚里斯多德概括终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原因,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他认

休谟坚持人们只能在经验的范围内研究因果性的问题。他认为在经验中,我

们关于因果关系的观念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首先,人们看到两个

对象之间的接近关系,因此只有在时间上和学问上接近的东西才能相互作用,其次,人们看到两个对象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因先于果,果接续因,接近

关系和接续关系是我们形成两个对象之间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但还不能由

此提出一个完善的因果性观念,即两个对象之间必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

是因为,观念即对象总是特殊的、各别的。我们从经验中最多只能看到两个

对象之间的接近或接续关系,但是,我们永远看不到它们中间有任何纽带”,即必然联系,看不到原因中存在着某种必然产生结果的能力。休谟认为,原

因和结果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人

们之所以觉得因果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是因为这种观念是从对象的恒常会合

中引出来的,是对象恒常会合在人心中形成的一种习惯。

4.试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柏拉图在继承、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念论。他坚信,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亦有两类不同的认识对象,人

们通过对可感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而获得意见;人们通过对可知事物或本质的

认识而获得真理。这样,柏拉图从区分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两类事物入手,

形成了两个世界的观点。

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候用的是idea),这两个概念均出自动词idein(看),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理念是柏拉图在解释世界普遍性时所使用的一个最高概念。在柏拉图哲学里,他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也即“理念”。“理念”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分离即理念与

个别事物相分离,每一个理念都是一个普遍的类型。个别事物都以分有或摹

仿两种方式趋近“理念”,但永远不能达到完美的,最高的“理念”。

“理念”显然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

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

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最初柏拉图强调理

念的纯洁性,主张每个理念都是独立存在的,后来他修改了自己的观点,探

讨了理念之间的关系。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

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

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

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

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

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

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

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但是另一方面,柏

拉图把太阳比作正义和真理,强调我们所看见的阳光只是太阳的“形式”,

而不是实质;正如真正的哲学道理、正义一样,是只可见其外在表现,而其

实质是不可言说的。

5.试述并分析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形成了一种理性主义,对它来说,我们只有通过理

性的认识活动,对自然万物形成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才能通达事实的真相,这种观念在近代哲学中演变成为一种科学主义精神,并且极大地推进了

认识论的发展。认识论要解决的是我们关于事物的认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由此而形成的知识其普遍必然性或真理性从何而来,以及它所适用的范围等

等问题。逐渐形成了两大派: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

经验论从实验科学出发,主张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经验并且以经验为基础,它试图通过对经验的归纳概括出自然法则来。唯理论则从理论科学出发,认

为感觉经验归根到底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因而不足以充当普遍必然的科

学知识的坚实基础,所以知识乃是由一些理性固有的天赋观念推演出来的,

非如此不能说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休谟的怀颖论不仅使经验论企图通过对

经验的概括归纳获得有关自然法则的知识这一理想最终破灭了,而且也使唯

理论陷入了困境。休谟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观念之间的知识,一类

是关于外在事实的知识。关于观念的知识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只要符合自

己的法则而不矛盾就一定是普遍必然的。关于事实的知识就不同了。由于关

于事实的知识必须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这类知识只能是或然的。由此可见,经验论的理想固然破灭了,唯理论的理想也一样陷入的困境:唯

理论试图从更改固有的一些天赋观念推演出人类的全部知识,而休谟却证明

理性所固有的观念与自身相关而与外在事物没有任何关系。

由于近代哲学家们所倡导的理性主要是一种科学理性,这就使得哲学在自然

科学的影响下形成了机械决定论的自然观。哲学家们更是试图将科学方法推

广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认为人与自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服从于共同的

自然法则,只是更复杂而已。结果,启蒙主义的两大支柱——理性与自由就

发生了矛盾,法国思想家卢棱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启蒙主义的这一内在矛盾。当卢棱试图说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时,他把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

对立起来,认为人类原来生活在无忧无虑、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之中,而当

他进入社会状态时便失去了自由和平等。

在认识论问题上,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

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亦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

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但是这样一来,我们便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如果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

基础上,知识就不可能有普遍必然性;如果知识有普遍必然性,它就必然是

先天的而不可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康德用一句话把这个难题摆了出来:

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在康德哲学中,“后天的”意即单纯经验的,就知识而言表现为俱个别、偶然和相对的。“先天的”意即独立于经验而且

是经验的先决条件,就知识而言表现为普遍和必然的,康德也称之为“客观的”。

经过长期的思考,康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观念:既然当年哥白尼可以把地球

与太阳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设想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从而提出了“日心说”假说,我们为什么不能按照这个思路考察知识问

题呢?换言之,如果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这条路走不通,我们不妨像哥白尼那

样换一个角度,让对象符合亦即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在康德看来,问题由

此便得到了完满的解决:一方面,我们的知识的确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但是另一方面,进行认识活动的主体本身亦具有一整套认识形式,由于这些

认识形式在经验之先并且作为经验的条件而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因而便使

知识具有了先天性或普遍必然性。换言之,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而主体则

为知识提供对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

就形式而言则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就得到了证明。

如果不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那就意味着

事物对我们来说被划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主体的认识形式所认识

的事物,康德称之为事物对我们“表现”,另一方面是未经认识形式限制因

而在认识之外的“事物自身”或“自在之物”。主体先天的认识形式虽然构

成了知识之普遍必然性的根据,但是亦限制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只能

认识事物对我们的表现而不可能认识事物本身。这样一来,不仅自然科学要

求按照自然本来面目认识自然的原则发生了动摇,而且更严重的是,形而上

学企图超越自然的限制把握宇宙自然之统一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想注定是不可

能实现的。这就是说,自然科学是可能的,而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从这个

角度看,“哥白尼式的革命”归根到底是对理性认识能力的限制,其结果完

全是消极的。

然而在康德看来,这个消极的限制完全可以转化为某种积极的成果。事物划分为表现和事物自身两个方面,人亦如是。一方面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服从于

2016超星尔雅西方哲学智慧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 1.1智慧的痛苦(一)已完成 1 在西方,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以下哪个属性? A普遍性 B、必然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我的答案:C 2 在西方哲学史中,古代哲学即古希腊哲学。我的答案:√ 3 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古典哲学不包括以下哪位哲学家的思想? A 柏拉图 B、卢梭 C苏格拉底 D哈贝马斯我的答案:A 4 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A —千多年 B、两千多年 C三千多年 D四千多年我的答案:B 5 哲学是一门具有普遍性而不具有必然性的学科。 我的答案:× 6 《西方哲学十五讲》的作者是谁? A、张志伟 B、张汝伦 C邓晓芒 D甘阳 我的答案:A 7 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 A德国 B、英国 _ C法国 l_D英国我的答案:A 8 哲学是什么至今为止仍未有统一的定论。我的答案:√ 9

哲学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应该具备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我的答案:√ 10 公元2世纪到公元16世纪被称为 A、古希腊哲学 B、中古哲学 C近代哲学 D现代哲学 我的答案:B 11 西方哲学分期中,古希腊哲学的时间是 A、公元六世纪以前 B、公元前六世纪以前 C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D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十世纪 我的答案:C 12 “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 我的答案:× 13 在本课程中,西方哲学史被划分为四个阶段我的答案:√ 14 以下关于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没有统一的标准 B、哲学为我们确立了价值取向 C哲学和自然科学存在界限 D哲学是一门科学 我的答案:D 15 科学知识并不是中性的。我的答案:√ 16 科学知识和技术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我的答案:√ 17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价值取向。我的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⑴1948年4月30号,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⑵1949年1月22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黑格尔哲学(一) 1 黑格尔第一部著作是什么?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2 3 4 5 A B C D 6 7 8 A、 B、 C、 D、 9 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中地诗人”、真正地诗人地是谁? A、歌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荷尔德林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人物中同黑格尔做过室友地是? A、荷尔德林

B、海德格尔 C、叔本华 D、赫尔曼 正确答案: A 11 主要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全书包括、、 A、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B、数学、物理学、法学 C、政治学、经济学、神学 D、逻辑学、法学、数学 12 A B C D 13 14 A B C D 15 16 A、 B、 C、 D、 正确答案: B 17黑格尔强调真理是开端. 正确答案: × 18黑格尔地学说晦涩难懂. 正确答案:√ 19黑格尔地哲学包罗万象. 正确答案:√ 20黑格尔是古典哲学地集大成者. 正确答案:√

21 古典哲学地终结者是谁?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莱布尼茨 正确答案: B 22 “朝霞伴随着康德而兴起,自由贯彻哲学而始终”,是谁说地? A、谢林 B C D 23 1 A B C D 2 “ A B C D 3 A、 B、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4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地认识方式是从绝对精神地认识出发到最基本地感性认识. 正确答案: × 5黑格尔解决康德问题地方式是把认识看作一个发展地过程. 正确答案:√ 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谓地感性确定性是什么方式?

西方哲学智慧课后作业答案 第十六章

黑格尔哲学(一) 1、黑格尔第一部著作是什么?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2有多少研究黑格尔的人就有多少个黑格尔。 正确答案:√ 3黑格尔公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精神现象学》(1807)。 正确答案:√ 4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对康德形而上学思想的颠覆。 正确答案:× 5 能被称为“对德国国家哲学作了完整的阐述”的人是? 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D、叔本华 正确答案: C 6叔本华在年轻的时候对德国思想界造成很大影响,黑格尔也在其影响之中。 正确答案:× 7黑格尔写书的特点是,把观点和结论放在最开始的地方,然后进行正推和反推。正确答案:× 8 下列著作不属于黑格尔的是?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法哲学原理》 正确答案: C 9 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中的诗人”、真正的诗人的是谁? A、歌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荷尔德林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人物中同黑格尔做过室友的是? A、荷尔德林 B、海德格尔 C、叔本华 D、赫尔曼

正确答案: A 11 主要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全书包括、、 A、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B、数学、物理学、法学 C、政治学、经济学、神学 D、逻辑学、法学、数学 正确答案: A 12 黑格尔每年7年14日不管某时某地都要喝一杯酒,庆祝这一日为的是、、 A、结婚 B、订婚 C、升职 D、法国大革命 正确答案: D 13黑格尔是法国哲学家 正确答案:× 14 人类自身像这样被尊重,就是时代最好的、、 A、解放 B、说明 C、标志 D、明天 正确答案: C 15真正的黑格尔著作只有三部,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 正确答案:√ 16 黑格尔第一部成熟的哲学著作是: A、《逻辑学》 B、《精神现象学》 C、《法哲学原理》 D、《哲学全书》 正确答案: B 17黑格尔强调真理是开端。 正确答案:× 18黑格尔的学说晦涩难懂。 正确答案:√ 19黑格尔的哲学包罗万象。 正确答案:√ 20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正确答案:√ 21 古典哲学的终结者是谁? A、康德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西方哲学智慧第二章课后作业

作业标题:哲学的诞生(一) 1 下列人在雅典城邦拥有选举权的是? ?A、贵族布达斯的妻子 ?B、贵族布达斯的奴隶首领 ?C、小农克里昂 ?D、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正确答案:C 2 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皈依了古犹太教,对希腊哲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确答案:× 3 在古希腊诸多城邦中,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最为完备。 正确答案:√ 4 古希腊哲学脱胎于哪里? ?A、古希腊祭祀活动 ?B、神话 ?C、古希腊悲剧 ?D、古希腊喜剧 正确答案:B 5 希腊哲学终结的事件是? ?A、苏格拉底之死 ?B、东罗马帝国皇帝皈依基督教 ?C、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分裂。 ?D、最后一所希腊学校 正确答案:D 6 雅典实行的城邦民主制度使得哲学在希腊不断发展。

正确答案:√ 7 希腊古典文明采取的是城邦式的体制。 正确答案:√ 8 罗素的著作是? ?A、《西方哲学史》 ?B、《西方经济史》 ?C、《西方文化史》 ?D、《西方文明史》 正确答案:A 9 希腊哲学在哪一年终结? ?A、529年 ?B、528年 ?C、530年 ?D、541年 正确答案:A 10 《雅典学院》是谁的著作? ?A、拉斐尔 ?B、达芬奇 ?C、米开朗琪罗 ?D、提香 正确答案:A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哲学产生的条件?A、人们开始关注终极关怀的问题?B、人们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C、必须有思想的自由的条件 ?D、生产力必须得到发展 正确答案:D 12 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A、本源 ?B、存在 ?C、物质 ?D、属性 正确答案:B 13 古罗马对哲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正确答案:× 14 希腊哲学终止的标志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锁最后一座柏拉图学园正确答案:√ 15 希腊哲学的开始时间是 ?A、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B、公元前七世纪 ?C、公元前八世纪 ?D、公元前九世纪 正确答案:A 16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度表明公民人数是全体人民。 正确答案:× 17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鼎盛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三位哲学家。 正确答案:√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自学考试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 案-自学考试.doc 查看汇总:2021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课 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 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僵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 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战争戟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联系实际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支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北朝鲜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剧地

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者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于。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倾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1)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是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2)主观原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2019西方哲学智慧答案复习课程

2019西方哲学智慧答 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哲学不能用来烤面包。”是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的?()(1.0分)1.0 分A、 O·W·霍尔姆斯 B、 J·费斯克 C、 杜威 D、 威廉·詹姆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下面哪一位是《忏悔录》的作者?()(1.0分)1.0 分 A、 霍布斯 B、 休谟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下面哪一项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1.0分)1.0 分

A、 经验先在 B、 自我在经验中被认识 C、 自我同一 D、 主客体统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中世纪对教父哲学影响最大的哲学是下面哪一项?()(1.0分)1.0 分A、 希腊自然哲学 B、 新柏拉图主义 C、 伊壁鸠鲁派 D、 斯多葛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理智直观是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这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A、 托马斯·阿奎那

B、 威廉·哈维 C、 弗兰西斯·培根 D、 笛卡尔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四因说是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的?()(1.0分)1.0 分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康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人的本性里就是有原罪是奥古斯丁的哪部著作中提出的?()(1.0分)1.0 分A、 《论三位一体》 B、 《上帝之城》

C、 《忏悔录》 D、 《论自由意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下面哪一位把人类理性区别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1.0分)1.0 分A、 洛克 B、 卢梭 C、 柏拉图 D、 康德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亚里士多德概括的十个范畴不包括以下哪一项?()(1.0分)1.0 分 A、 时间 B、 本质 C、 地点

2019西方哲学智慧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 1“哲学不能用来烤面包。”是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的()(分)分A、 O·W·霍尔姆斯 B、 J·费斯克 C、 杜威 D、 威廉·詹姆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下面哪一位是《忏悔录》的作者()(分)分 A、 霍布斯 B、 休谟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下面哪一项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分)分 A、 经验先在 B、 自我在经验中被认识 C、 自我同一 D、 主客体统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中世纪对教父哲学影响最大的哲学是下面哪一项()(分)分A、 希腊自然哲学 B、 新柏拉图主义 C、 伊壁鸠鲁派 D、 斯多葛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理智直观是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这是谁的观点。()(分)分A、 托马斯·阿奎那

威廉·哈维 C、 弗兰西斯·培根 D、 笛卡尔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四因说是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的()(分)分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康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人的本性里就是有原罪是奥古斯丁的哪部著作中提出的()(分)分A、 《论三位一体》 B、 《上帝之城》 C、 《忏悔录》 D、 《论自由意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下面哪一位把人类理性区别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分 A、 洛克 B、 卢梭 C、 柏拉图 D、 康德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亚里士多德概括的十个范畴不包括以下哪一项()(分)分 A、 时间 B、 本质 C、 地点

状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所有的东西,必须以有一个善良意志为前提是谁的观点()(分)分A、 海德格尔 B、 康德 C、 费尔巴哈 D、 黑格尔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下面哪一项是单纯经验的判断不带有任何普遍性和必然性()(分)分A、 先天综合判断 B、 分析判断 C、 后天综合判断 D、 直觉判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休谟将知识分为几类()(分)分 A、 二 B、 一 C、 四 D、 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3下面哪一项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分)分 A、 浪漫主义 B、 理想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禁欲主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下面哪一项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分)分

[考试]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考试]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黑格尔哲学(一) 1 黑格尔第一部著作是什么,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2有多少研究黑格尔的人就有多少个黑格尔。 正确答案: ? 3黑格尔公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精神现象学》(1807)。 正确答案: ? 4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对康德形而上学思想的颠覆。 正确答案: × 5 能被称为“对德国国家哲学作了完整的阐述”的人是, 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叔本华 D 正确答案: C 6叔本华在年轻的时候对德国思想界造成很大影响,黑格尔也在其影响之中。

正确答案: × 7黑格尔写书的特点是,把观点和结论放在最开始的地方,然后进行正推和反推。 正确答案: × 8 下列著作不属于黑格尔的是,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法哲学原理》 正确答案: C 9 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中的诗人”、真正的诗人的是谁, A、歌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荷尔德林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人物中同黑格尔做过室友的是, A、荷尔德林 B、海德格尔 C、叔本华 D、赫尔曼 正确答案: A 11

主要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全书包括、、 A、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B、数学、物理学、法学 C、政治学、经济学、神学 D、逻辑学、法学、数学正确答案: A 12 黑格尔每年7年14日不管某时某地都要喝一杯酒,庆祝这一日为的是、、 A、结婚 B、订婚 C、升职 D、法国大革命 正确答案: D 13黑格尔是法国哲学家正确答案: × 14 人类自身像这样被尊重,就是时代最好的、、 A、解放 B、说明 C、标志 D、明天 正确答案: C 15真正的黑格尔著作只有三部,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 正确答案: ? 16 黑格尔第一部成熟的哲学著作是: A、《逻辑学》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与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与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与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与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与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与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答案解析

课程概述 1 【单选题】黑格尔是哪国人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西方哲学史涵盖的时间跨度 ?A、公元前6世纪到19世纪 ?B、公元前4世纪到18世纪 ?C、公元前5世纪到20世纪 ?D、公元前6世纪至今 我的答案:A 3 【单选题】西方哲学史中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这一时期的哲学叫做?A、近代哲学 ?B、现代哲学 ?C、中古哲学 ?D、古代哲学 我的答案:D

4 【判断题】公元2世纪到16世纪的西方哲学叫做中古哲学我的答案:√ 哲学不是什么(一) 1 【单选题】在西方,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以下哪个属性? ?A、普遍性 ?B、必然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终结了古典哲学。 ?A、海德格勒 ?B、康德 ?C、黑格尔 ?D、卢梭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A、一千多年 ?B、两千多年 ?C、三千多年 ?D、四千多年 我的答案:B

【判断题】在西方哲学史中,古代哲学即古希腊哲学。我的答案:√5 【判断题】哲学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 我的答案:×哲学不是什么(二) 1 【单选题】人文科学的用处在于 ?A、改善生活条件 ?B、创造价值 ?C、解决精神的问题 ?D、促进科技进步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科学知识的研究对象一般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A、实用性 ?B、盈利性 ?C、可推理性 ?D、现实性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哲学属于以下哪种人? ?A、自由人 ?B、智者与哲学家 ?C、君王 ?D、全体城邦公民 我的答案:A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西方哲学智慧思考题

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原因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 质料因:即构成事物的材料、元素或基质,例如砖瓦就是房子的质料因;代表了一个事物从一堆零件、成分、基础、或是原料所组成的存在形式,将物质的构成追溯至零件的部分(要素、成分),接着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混合、综合、复合、或结合)。 形式因:即决定事物“是什么”的本质属性,或者说决定一物“是如此”的样式,例如建筑师心中的房子式样,就是房子的形式因;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是由怎样的定义、形式、形状、本质、综合、或原形所构成的,解释了构成一个事物的基本原则或法则,这只是整个事物(整套原因关系)的其中一部分(宏观结构)。 动力因:即事物的构成动力,例如,建筑师就是建成房子的动力因;指的是改变事物的动力及起因,研究「是什么改变了什么、而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改变」,范围包括了所有事物间的媒介,包括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动力的起源或是被改变的事物。 所为因:即事物所追求的目的,例如“为了安置人和财产”就是房子的目的因。指事物存在或改变的原因,包括有目的的行动和活动。一件事物的目的因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或说是它之所以改变的原因。这也解释了现代所谓的心理动机,包括了意志、需求、动机、理性、非理性、伦理,所有动机都是创造行为的来源。 原因虽然有四种,但是“后三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合而为一”统称为形式因,与质料因相对应。 2. 简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学说 笛卡尔提倡“普遍怀疑”,表示“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只有我彻底不怀疑的事物才承认其为真。” 但是,当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惟有思想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一方面当我否定所有的事物,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的存在时,我因为怀疑或思想,仍然是存在的;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停止了思想,我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发现只有一种属性属于我,与我不可分,这就是思想。因此,“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由此我就认识到,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并不需要任何地点以便存在,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我赖以成为我的那个心灵,是与身体完全不同的,甚至比身体更容易认识,纵然身体并不存在,心灵也仍然不失其为心灵。”就是说,“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这个心灵实体的本质乃是“思想”。笛卡尔所说的“思想”范围很广,它包括一切意识活动,诸如怀疑、领会、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想象、感觉等等。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及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 12.1经验论(一)已完成 1 以下属于洛克著作的是? A、《人类理智论》 B、《伦理学》 C、《哲学原理》 D、《第一哲学沉思集》 我的答案:A 2 使经验论变为体系的是谁? A、培根 B、霍布斯 C、洛克 D、笛卡尔 我的答案:C 3 以下不属于经验论的代表的是? A、笛卡尔 B、培根 C、霍布斯 D、洛克 我的答案:A 4 17世纪的唯理论注重科学,希望以数理公式一样的模型建立哲学体系。 我的答案:√ 5 经验论建立哲学体系时强调感觉经验的推理,不看重数理公式和实验科学。我的答案:× 6 根据约翰·洛克的观点,人首先获得的是哪种观念? A、简单观念 B、传承观念 C、数学观念 D、自然观念 我的答案:A 7 约翰·洛克十分看重天赋观念论,认为人是有天赋经验的。 我的答案:× 8 使经验论成为一个系通的哲学体系的是?

A、笛卡尔 B、莱布尼茨 C、霍布斯 D、约翰·洛克 我的答案:D 9 1640年起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受到哪位哲学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最大? A、柏拉图 B、笛卡尔 C、约翰·洛克 D、让-雅克·卢梭 我的答案:C 10 以约翰·洛克的经验论看来,事物的长宽高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第一性的质 B、第二性的质 C、第三性的质 D、第四性的质 我的答案:A 11 心灵形成的不是复杂观念。 我的答案:√ 12 经验等于观念就是 A、理性 B、感性 C、认识 D、知识 我的答案:D 13 洛克最主要的著作是 A、纯粹批判论 B、人类理解论 C、判断力批判论 D、神学 我的答案:B 14 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区别是 A、主观形式 B、形而上学 C、逻辑形式 D、伦理形式 我的答案:C 15

中南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一到八章)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 1、《一》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3)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3)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4) 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4)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4)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5)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 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5)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5)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6)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6)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6)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6)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6)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6)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7)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7)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7)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7)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7)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8)

西方哲学智慧思考题

简答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探讨事物运动原因而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 理由就是运动的四种原因: (1)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存在?因为他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一理由即质料因。(2)事 物为什么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运动?因为他们各有特定的形式,表述本质的定义即形式因。(3)事物为什么开始或停止运动?因为他们受到推动或作用,推动者或作用者即动力因。(4)事物为什么要运动?因为他们都朝向各自的目的,解释朝向目标的理由即目的因。 亚里斯多德概括终结了以往哲学家们关于原因,认为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 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他认为以往哲学对于自然的探索主要是为了认 识事物的“原因”。所谓“原因”(aitia)不是我们所说的因果关系中的原因,而是指一切事物存在和 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亚里士多德先是将以往关于“原因”的理论归结为四种原因(四因说), 然后将这四种原因又归结为形式与质料这两种原因,最后通过潜能与现实这一对概念来说明事物 的运动、变化和生成。 首先,“质料因”即“事物所由产生的,并在事物内部始终存在着的那东西”。正因为质料在事物的 存在和生成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所以它是“载体”的首要含义 其次,“动力因”即“那个使被动者运动的事物,引起变化者变化的事物”。一般来说,内形式总要 通过外形状表现出来,所以,形态也是事物根本的原因。 再次,“形式因”即事物的“原型亦即表达出本质的定义”。指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动静,离开了动因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生成。 最后,“目的因”即事物“最善的终结"。任何事物的存在和成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有目标或目的。无论自然物还是技术物,都追求“好”的结果(agathon) 后三者常常可以合而为一,因为形式和目的是统一的,而运动变化的根源又和这两者是同种的”。因为所是的那个东西和所为的那个东西是同一个东西,而运动的最初本原又和这两者同类。 2.简述笛卡尔关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 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 活动是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 为怀疑主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于是,也就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 笛卡尔把“我思故我在”看作是绝对可靠、牢不可破的真理,甚至认为连怀疑派的任何最狂妄的假 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他把“这条真理” 当作整个哲学的基石。) “我思故我在”是通过普遍的怀疑而最终确定的唯一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由此确 立了理性的地位。当我们怀疑一切的时候,唯有思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为在怀疑“我在怀疑”时就证实了我在怀疑的真实性。而怀疑也是种思想。显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 怀疑在思想的“我”存在。因为说某个东西在思维着,而它在思维时却又不存在,这是自相矛盾的。换言之,怀疑必然有一个怀疑者在怀疑,思维必然有一个思维者在思维。笛卡儿将此作为形而上 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 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怀疑来确定“我”的存在,但是这也表明“我”的存在是不完满的。因为怀疑除了 确定“我在”之外不可能确定别的什么,而认识显然比怀疑具有更大的完满性。由此可见,“我”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