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实验报告

雷达实验报告
雷达实验报告

船用导航雷达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船用导航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主要模块的功能;

2、掌握船用导航雷达系统的操作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结合实用船用导航雷达系统学习其工作原理和各主要模块的功能;

2、结合实用船用导航雷达系统学习掌握其操作使用方法;

3、应用实用船用导航雷达系统测试三个不同方位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值。

三、船用导航雷达系统工作原理

1、基本知识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思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这一发明被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发明雷达前,船只在大雾中航行时,只能通过发出短促汽笛、灯光和敲钟的方法,利用回声传回的时间来大致估算与目标之间的位置从而避免碰撞。

雷达发出的射频电磁波,通过计算电磁波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到达目标的距离,这是在已知雷达波传播速度是接近恒定的也就是光速的前提下实现的。这样通过计算雷达波从发出到从目标反射回到天线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船只到目标的距离。这个时间是往返的时间,将它除以2才是电磁波从船只到达目标的单程距离的时间。这些都是由雷达内部的算法来自动完成的。

雷达确定目标的方位是通过雷达天线发射波束在空间的扫描来实现的。雷达天线发射波束在空间是不均匀分布的,其主波束内的功率密度远大于副瓣内的功率密度,因而主波束内目标反射的信号强度远大于副瓣内目标反射的信号强度,所以此时雷达探测到的目标信号可以认为是来自主波束内目标反射的信号,且认定目标方位处于雷达天线主波束的最大方向上。

当天线波束最大方向瞄准某一个目标时,如果另一个目标恰好处在天线波束第一零点方向上,则回波信号完全来自天线波束最大方向的那个目标。因此,天线的分辨率为第一零点波束宽度的一半,即FNBW/2。例如,当天线的FNBW=20时,具有10的分辨率,可用来辨别方位上相距10的两个目标。

船用导航雷达天线是在水平360°方位上匀速转动,将天线方位位置信号实时送入信息处理机,信息处理机就知道了目标回波信号与目标方位的对应关系。

在天线发射信号经目标反射回到天线这个时间段中,天线一直是旋转的,这样回波信号所对应的天线角度将滞后于当前天线的实际角度。为此,信号处理机需根据天线的旋转速度和已经计算出来的目标距离对目标实际方位角值进行修正。

2、船用导航雷达系统的脉冲测距原理

(1)脉冲测距原理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以恒定的速度直线传播,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光速。如果能准确的测量出电磁波从发射到被目标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那么就可以测量出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假设电磁波往返传播时间为t,传播速度为光速C ,目标距离为R,则距离可以如下表示:

为了提高检测性能,雷达常采用高重PRF信号,以便在信号频域获得足够宽的无杂波区。当脉冲重复频率很高时,对应一个发射脉冲产生的回波可能要经过几个周期以后才能被收到,如图1所示。图中对应目标的真实距离是R,而按照常规方法读出的目标距离是Ra,产生的误差是:

图1 测距模糊示意图

上述这种由于目标回波的延迟时间可能大于脉冲重复周期,使收、发脉冲的对应关系发生混乱,同一距离读数可能对应几个目标真实距离的现象叫做测距模糊,距离读数Ra叫做模糊距离。

(2)距离模糊的解决方法

目前,扩大测距和测速不模糊范围的基本方法是对发射信号进行某种形式的调制,在接收到信号进行解调时,通过运算消除模糊,船用导航雷达常用的调制方式是多重脉冲重复频率测距法。

多重脉冲重复频率测距法的原理是利用几种不同的脉冲重复频率信号进行测距。首先顺序用各个重复频率测出对应的模糊距离,再将这些测量值加以比较或计

算处理,最后得到无模糊的真实距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距精度高,在杂波附近的目标检测能力强。

为简单起见,下面以两个脉冲重复频率的情况为例进行讨论。若采用3个或更多的PRF 可以使无模糊距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假设雷达交替地以重复频率f1和f2工作。记忆比较装置,把两次的发射脉冲与发射脉冲重合,接收脉冲与接收脉冲重合,如图2所示。

图2双重复频率法解距离模糊示意图

设重复频率分别为fr1和fr2,它们都不能满足不模糊测距的要求。fr1和

fr2具有公约频率,其为fr

N和a为正整数,常选a=1,使N和N+a为互质数。先根据发射机占空比要求和最小作用距离要求初步设定脉宽和一个距离模糊的fr,雷达以fr1和fr2的重复频率交替发射脉冲信号。通过记忆重合装置,将不同的fr发射信号进行重合,重合后的输出是重复频率fr的脉冲串。同样也可得到重合后的接收脉冲串,二者之间的时延代表目标的真实距离。

n1、n2分别为用fr1和fr2测距时的模糊数。当a=1时,n1和n2的关系可能有两种,即n1=n2或n1=n2+1,此时可算得

如果按前式算出tR为负值,则应用后式。

3、船用导航雷达系统的系统技术指标

船用导航雷达系统的系统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船用导航雷达系统技术指标

序号参数指标

1 探测距离15m~15km

2 方位扫描角00~3600

3 测量目标参数目标距离、方位角

4 距离分辨力12m

5 方位分辨力半功率波束角为2度

6 雷达工作频率3GHz

7 接收机中频60MHz

8 天线形式波导缝隙阵

9 极化方式水平极化

10 副瓣电平主瓣内100<21dB

11 波束形状水平波束<40、垂直波束200

12 扫描方式一维水平扫描

13 扫描周期22±2圈/分钟

4、船用导航雷达系统的组成与各模块功能

雷达系统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脉冲的发射和接收,由定时器确定发射脉冲和接收脉冲之间的关系,据此确定发射脉冲与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之间的时延,并求出目标距离。船用导航雷达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图3 船用导航雷达系统组成

系统中各模块功能如下:

定时器提供系统时间基准;脉冲源产生同步脉冲;频率源产生微波载频连续波信号;脉冲调制器将微波载频连续波信号经同步脉冲调制为脉冲调幅连续波信号;功率放大器将经调幅后的载频信号放大至满足雷达测距能力的发射功率射频信号,发射支路的T/R开关与接收支路的T/R开关在同步脉冲控制下保证发射时不接收,保证收发支路的隔离度,以便保护接收机;环形器负责在收发公用天线时的收发信号分离;天线负责导行波与空间电磁波的转换;接收机将目标反射回波信号进行放大、下变频、中频滤波、中频放大、检波、A/D后提供给数字处理机进行测距运算,同时提供干扰信号的限幅保护,其链路系统框图如图4所示;数字处理机负

责目标测距运算、目标方位运算和系统中央控制及显示控制;天线伺服系统在系统中央控制下完成天线转台驱动信号生成和转台位置信号的提取及发送;显示器完成目标位置信息的显示。

图4 接收机链路系统框图

四、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

1、船用导航雷达基本操作简介

1.1 开机和关机

按【电源】键开启或关闭雷达。

雷达开机后,键盘背光灯亮起,同时屏幕上出现预热时间倒数,从1:30到0:01为止。

1.2 发射

开机并预热完成后,显示屏上会出现“待机”字样。

这是,雷达处于待机状态随时可以使用,但是没有雷达波发出。

按【发射】键发射,这时一些目标的回波会出现在显示屏上。

1.3 待机

如果暂时不想使用雷达,但是在有需要时又要马上启动时,可以按【发射】键将雷达恢复到待机状态。这时画面显示“待机”字样以及其它导航数据及符号等,但是天线不转也没有发射电波。

屏幕上显示“待机”导航数据或根据彩带设置进入省电模式。

1.4 选择量程

再将量程由小到大调节时,雷达会自动选择固定距标量程、发射脉宽和脉冲重复频率,以取得最佳的探测效果。能够通过菜单选择1.5和3海里量程时的发射脉宽,其它的项目则不能通过手动来进行选择,这些数字显示在画面的左上角。

选择量程按【- 量程 +】键。画面左下角的量程书和固定距标数字都随着你的动作增加或减少。当船只航行于较窄的水域或繁忙的港口时,选择较小的量程便于小目标的发现及应对紧急情况;在开阔水域应选择较大量程以便在较远的距离提早发现航路上面的障碍。

1.5 参数调整

【亮度】键用于调整回波显示亮度,共有8个等级。按【亮度】键选择亮度等级,每按一次升高一级,到最亮后再按则回到最低亮度,这个操作是循环的,默认的亮度是6级。

【增益】旋钮用于调整接收灵敏度,它的用法和广播收音机的音量控制是一样的,用于扩大信号的接收。

正确的调整方法是刚好有背景噪声出现在显示屏上。如果调的太小,弱的回波就会丢失;如果灵敏度调的过大,则会出现很多的背景噪声,大目标的回波会丢失,因为背景噪声过多造成与想要的回波无法区分。要调整灵敏度,先将量程选择到远量程(6海里以上),然后调【增益】旋钮到刚好有背景噪声出现在显示屏上。

【海浪抑制】出现在显示中心部分的杂乱回波是很麻烦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干扰信号被称为“海浪干扰”,比较高的频率和距水面比较高的天线会扩大这种干扰的范围。海浪干扰出现在显示屏上时是许多小的回波,这可能会影响雷达的性能。当海浪干扰出现并掩盖图像时,调整【海浪抑制】旋钮可以减少海浪干扰。

正确的设置海浪抑制时,海浪干扰显示为很弱的不连续的小点,而小目标的回波不会丢失且能够区分开来。如果调的太小,目标将会被海浪干扰遮盖;如果调的太高,海浪干扰和目标都将从显示屏上消失。在大多数情况下,调整这个旋钮到下风向的海浪干扰消失,而逆风向的海浪干扰刚好有细微的显示是最好的。

1)确定灵敏度调整正确,并且发射在近量程。

2)调整【海浪抑制】旋钮到小目标能够辨别而少量海浪干扰依然可见。

【雨雪抑制】雷达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是设计好的,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船只在摇动时仍能保证雷达波能够平行海面传播。可是这个设计也造成了设备可能产生雨雪干扰(雨、雪、雹等),这就需要一些方法来分辨正常的回波。当雨雪干扰遮盖回波时,调整【雨雪抑制】键,这个调节可以识别雨雪干扰,并将它们从回波当中分离出去,而仅以一些零星小点的形式出现,以使目标易于区分。

1.6、目标距离测量

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测量目标到本船的距离,使用固定距标、游标和活动距标。

通过固定距标

计算从本船到目标之间的固定距标圈数,再将这个数字乘以每圈所代表的距离,再根据目测估算目标距本船最近的点到与它最近的距标圈的距离,就可以大概测出本船到目标的距离。

通过游标

按方向键移动游标使游标的十字交叉点与目标距本船最近的位置重合,这时目标到本船的距离会显示在屏幕的下方。

●通过可变距标

1)按【EBL/VRM选择】键,到屏幕右下角显示一个周围有虚线的可变距标出现,再按【EBL/VRM选择】键选择电子方位线1,电子方位线2,可变距标1,可变距标2,会依次出现。

2)按【EBL/VRM选择】键使一个可变距标圈可以通过方向键控制。

人机交互技术实验五熟悉设计管理和游戏界面设计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熟悉设计管理和游戏界面设计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 02141401 姓名:罗钧 学号: 2014210xxx 实验日期:

实验五:熟悉设计管理和游戏界面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人机界面设计过程管理的相关知识; (2)了解和评价游戏软件的人机交互设计,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提高自己对设计水平的。 二、工具/准备工作 需要准备一台带有浏览器,能够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概念理解 (1)成功的用户界面开发有4个支柱,它们能够帮助用户界面架构师将好的思想转化为成功的系统。经验表明,每个支柱都能在此过程中产生数量级的加速作用,并能促进建立优秀的系统。 请简单描述这4个支柱。 用户界面需求:软件项目的成败经常取决于所有用户和实现者之间理解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如果没有适当的需求定义,那就既不能确定正在解决什么问题,也不会知道何时能够完成。拟定用户界面需求是整个需求开发和管理过程的一部分,系统需求(硬件、软件、系统性能及可靠性等)必须清楚的加以陈述,任何处理用户界面的需求(输入/输出设备、功能、界面及用户范围等)都必须指明并达成共识。一个确定用户需求的成功方法是通过用户观察,监视正在行动的真实用户的背景和环境。 指南文档和过程:指南文档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词、图标和图形 2.屏幕布局问题 3.输入与输出设备 4.动作序列 5.培训 用户界面软件工具:设计交互系统的困难之一,是客户和用户可能对新系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由于在很多情况下交互系统都是新奇的,用户可能认识不到设计决策的用意。虽然打印出来的文稿对初步体验是有帮助的,但具有活动键盘和鼠标的屏幕展示却更为真实。菜单系统的原型可能用一两条活动路径来代替为最终系统预想的数千条路径。 专家评审和可用性测试:现在,网站的设计人员认识到,在将系统交付给客户使用之前,必须对组件进行很多小的和一些大的初步试验。除了各种专家评审方法外,与目标用户一起进行的测试、调查和自动化分析工具被证明是有价值的。其过程依可用性研究的目标、预期用户数量、错误和危害程度和投资规模而变化很大。 (2)请简单描述用户界面设计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①隐私问题 ②安全性和可靠性

(整理)雷达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1-2

精品文档 雷达原理实验指导书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3年3月

精品文档 目录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1)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格式 (2) 实验一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 (3)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5) 实验二. 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 (6) 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8)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雷达测距、测角、测速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 1.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预习是为做好实验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实验前学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有关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目的、任务、有关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严谨求实 实验时要求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认真进行设计和分析,善于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遵从实验教师的指导 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如出现意外,要及时向老师汇报,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注意安全 学生实验过程中,要熟悉实验室环境、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 5.仪器的使用 使用仪器前要事先检查仪器是否完好,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老师及时处理,不得私自进行修理。 6.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简要原理、主要实验步骤的简要描述、实验数据、计算和分析结果,问题和讨论等。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封皮的填写: (1)实验课程名称:雷达原理 (2)实验名称:按顺序填写 (3)年月日: 二、纸张要求:统一采用A4大小纸张,左侧装订,装订顺序与实验顺序一致。 三、书写要求: (1)报告除实验图像必须打印外,其余可手写。 (2)实验结果图位于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图像打印于纸张上部,下部空白处写实验分析。 (3)报告中图要有图序及名称,表要有表序及名称,每个实验的图序和表序单独标号(例如图1.1脉冲信号仿真波形;表1-1 几种信号的。。。)。 不合格者扣除相应分数。 (4)每个实验均需另起一页书写。 四、关于雷同报告:报告上交后,如有雷同,则课程考核以不及格处理。(每个实验均已列 出参数可选范围,不能出现两人所有参数相同情况)

激光雷达探测气溶胶实验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激光雷达探测气溶胶实验报告 姓名:周标 学号:20121359069 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摘要:大气气溶胶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通过用激光雷达对水平大气中的气溶胶进行连续观测,得到大气气溶胶浓度的高度分布数据,用Klett法反演和斜率法得到了气溶胶消光系数数值并利用MATLAB程序用计算机对所得实验数据快速方便地直接得出出测量结果和图示。 关键词:气溶胶;激光雷达;探测;Klett反演算法;斜率法;消光系数;MATLAB 前言 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直径为0.001—100μm的液体或固体微粒体系。对流层气溶胶的形成与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地面扬尘、沙尘暴、林火烟灰、花粉与种子、海水溅沫等是对流层气溶胶的自然源,人工源则是由工业、交通、农业、建筑等直接向对流层中排放的气溶胶粒子。同时,对流层大气中许多气态污染物的最终归宿是形成气溶胶粒子,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通过气粒转化生成气溶胶粒子。这些气溶胶粒子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以及地球的长波辐射而影响着地球大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它作为凝结核参与云的形成,从而对局地、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流层气溶胶粒子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它成为激光大气传输的重要消光因子。 激光雷达为大气气溶胶探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数十年来,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激光雷达大气气溶胶探测提供了所需要的光源。另一方面,信号探测和数据采集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使激光雷达在大气气溶胶的探测高度、空间分辨率、时间上的连续监测和测量精度等方面具有全面的优势,是其它探测手段不能比拟的。 本文介绍该激光雷达的总体结构、技术参数及其工作原理,同时给出了大气气溶胶的垂直消光系数廓线以及典型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1,研究的目的 大气中,尘埃、烟雾、云团等气溶胶粒子对大气的化学过程、辐射平衡、气候变化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的探测研究一直是大气科学、气象探测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然而,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也伴随着社会体系的变革,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许多气溶胶粒子和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如何获取环境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准确地提供大气物性及其变化

雷达技术实验报告

雷达技术实验报告 雷达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内容及步骤 1.产生仿真发射信号:雷达发射调频脉冲信号,IQ两路; 2.观察信号的波形,及在时域和频域的包络、相位; 3.产生回波数据:设目标距离为R=0、5000m; 4.建立匹配滤波器,对回波进行匹配滤波; 5.分析滤波之后的结果。 二、实验环境 matlab 三、实验参数 脉冲宽度 T=10e-6; 信号带宽 B=30e6; 调频率γ=B/T; 采样频率 Fs=2*B; 采样周期 Ts=1/Fs; 采样点数 N=T/Ts; 匹配滤波器h(t)=S t*(-t) 时域卷积conv ,频域相乘fft, t=linspace(T1,T2,N); 四、实验原理 1、匹配滤波器原理: 在输入为确知加白噪声的情况下,所得输出信噪比最大的线性滤波器就是匹配滤波器,设一线性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 x: (t t x+ = t s n )( )( )(t 其中:)(t s为确知信号,)(t n为均值为零的平稳白噪声,其功率谱密度为 No。 2/

设线性滤波器系统的冲击响应为)(t h ,其频率响应为)(ωH ,其输出响应: )()()(t n t s t y o o += 输入信号能量: ∞<=?∞ ∞-dt t s s E )()(2 输入、输出信号频谱函数: dt e t s S t j ?∞ ∞--=ωω)()( )()()(ωωωS H S o = ωωωπωω d e S H t s t j o ?∞ -= )()(21)( 输出噪声的平均功率: ωωωπωωπd P H d P t n E n n o o ??∞∞ -∞∞-== )()(21)(21)]([22 ) ()()(21 )()(21 2 2 ωωωπ ωωπ ω ωd P H d e S H S N R n t j o o ? ? ∞ ∞ -∞ ∞-= 利用Schwarz 不等式得: ωωωπd P S S N R n o ? ∞ ∞ -≤) () (21 2 上式取等号时,滤波器输出功率信噪比o SNR 最大取等号条件: o t j n e P S H ωωωαω-=) ()()(* 当滤波器输入功率谱密度是2/)(o n N P =ω的白噪声时,MF 的系统函数为: ,)()(*o t j e kS H ωωω-=o N k α2= k 为常数1,)(*ωS 为输入函数频谱的复共轭,)()(*ωω-=S S ,也是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ωH 。

人机交互实验报告及实验结果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课程名称人机交互 学号 姓名 辅导教师何志英成绩 实验日期2012/3/13实验时间19:00-22:00

1实验名称 试验一:最新人机交互技术 2、实验目的 了解最新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 3、实验内容 通过网络查询最新人机交互相关知识。 (1)在百度中找到“最新人机交互视频”的相关网页,查看视频。 (2)什么是Kinect技术。 (3)人机交互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测试及结果 (1)已在百度中查看“最新人机交互视频”的相关网页。 (2)Kinect是微软在2010年6月14日对XBOX360体感周边外设正式发布的名字。 (3)人机交互技术已成为解决医疗、教育、科研、环保等各类重大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5、心得 通过此实验,我了解人机交互技术在社会各个行业的重大作用。辅导教师何志英成绩 实验日期2012/3/13实验时间19:00-22:00 1、实验名称 实验二:立体视觉 2、实验目的 掌握立体视觉的原理

3、实验要求 通过网络查询立体视觉相关知识。 (1)在虚拟环境是如何实现立体视觉? (2)3D和4D电影的工作原理。 4、测试及结果 (1)实物虚化的视觉跟踪技术使用从视频摄像机到x-y平面阵列,周围光或者跟踪光在图像投影平面不同时刻和不同位置上的投影,计算被跟踪对象的位置和方向。 视点感应必须与显示技术相结合,采用多种定位方法(眼罩定位、头盔显示、遥视技术和基于眼肌的感应技术)可确定用户在某一时刻的视线。例如将视点检测和感应技术集成到头盔显示系统中,飞行员仅靠“注视”就可在某些非常时期操纵虚拟开关或进行飞行控制 (2) 4D电影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视产品。所谓4D电影,也叫四维电影;即三维的立体电影和周围环境模拟组成四维环境。观众在看立体电影时,顺着影视内容的变化,可实时感受到风暴、雷电、下雨、撞击、喷洒水雾、拍腿等身边所发生与立体影象对应的事件,4D的座椅是具有喷水、喷气、振动、扫腿等功能的,以气动为动力的。环境模拟仿真是指影院内安装有下雪、下雨、闪电、烟雾等特效设备,营造一种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环境。 5、心得 通过本次试验,我明白了立体视觉以及3D、4D电影的工作原理。

雷达测速试验报告

雷达测距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和任务 1.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目的是掌握雷达带宽同目标距离分辨率的关系,通过演示实验了解雷达测距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仪器仪表使用方法,了解雷达系统信号测量目标距离的软硬件条件及具体实现方法。 1.2 实验任务 本次实验任务如下: (1)搭建实验环境; (2)获得发射信号作为匹配滤波的参考信号; (3)获得多个地面角反射器的回波数据,测量其各自位置,评估正确性; (4)获得无地面角发射器的回波数据,与(3)形成对比,并进行分析。 2. 实验场地和设备 2.1 实验场地和环境条件 本次实验计划在雁栖湖西校区操场进行,环境温度25℃,湿度40%。 实验场地如上图所示,除角反射器以外,地面上还有足球门、石块以及操场上运动的人等比较明显的目标。

2.2 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1) 矢量信号源SMBV100A ; (2) 信号分析仪FSV4; (3) S 波段标准喇叭天线; (4) 角反射器 (5) 笔记本电脑 2.3 设备安装与连接 设备连接关系图如下: 雷达波形文件雷达回波数据 时钟同步 计算机终端 SMBV100A 矢量信号源 FSV4信号分析仪 角反射器 交换机 图1 实验设备连接示意图 其中:蓝色连接线表示射频电缆,灰色连接线表示网线。 3. 实验步骤 3.1 实验条件验证 检查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实验环境是否合适。 3.2 获取参考信号 1. 调节信号源参数,生成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匹配滤波的参考信号,然后通过射频电缆将信号源与频谱仪相连,利用频谱仪的A/D 对线性调频信号采样,并通过网线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保存为“b1.dat ”。参考信号的主要参数如下所示:

dsp实验报告

DSP 实验课大作业实验报告 题目:在DSP 上实现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检测的原理,及其DSP 实现的整个流程; (2)掌握C 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基本方法。 (3)使用MATLAB 进行性能仿真,并将DSP 的处理结果与MATLAB 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二)实验内容: 1. MATLAB 仿真 设定信号带宽为B= 62*10,脉宽-6=42.0*10τ,采样频率为62*10Fs =,脉冲重复周期为-4T=2.4*10,用MATLAB 产生16个脉冲的线性调频信号,每个脉冲包含三个目标,速度和距离如下表: 对回波信号进行脉冲压缩,MTI ,MTD 。并且将回波数据和频域脉压系数保存供DSP 使用。 2.DSP 实现 在Visual Dsp 中,经MATLAB 保存的回波数据和脉压系数进行脉压,MTI 和MTD 。 (三)实验原理 1.脉冲压缩原理 在雷达系统中,人们一直希望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力,而距离分辨力定义为:22c c R B τ?==。其中,τ表示脉冲时宽,B 表示脉冲带宽。从上式中我们可以看

出高的雷达分辨率要求时宽τ小,而要求带宽B大。但是时宽τ越小雷达的平均发射功率就会很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雷达的作用距离。因此雷达作用距离和雷达分辨力这两个重要的指标变得矛盾起来。然而通过脉冲压缩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脉冲压缩技术能够保持雷达拥有较高平均发射功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距离分辨力。 在本实验中,雷达发射波形采用线性调频脉冲信号(LFM),其中频率与时延成正比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将信号通过一个滤波器,该滤波器满足频率与时延成反比关系。那么输入信号的低频分量就会得到一个较大的时延,而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就会得到一个较小的时延,中频分量就会按比例获得相应的时延,信号就被压缩成脉冲宽度为1/B的窄脉冲。 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使用一个与输入信号时延频率特性规律相反的滤波器我们可以实现脉冲压缩,即该滤波器的相频特性与发射信号时共轭匹配的。所以说脉冲压缩滤波器就是一个匹配滤波器。从而我们可以在时域和频域两个方向进行脉冲压缩。 滤波器的输出() h n= y n为输入信号() x n与匹配滤波器的系统函数() *(1) y n x n s N n =--。转换到频域就是--卷积的结果:* ()()*(1) s N n =。因此我们可以将输入信号和系统函数分别转化到频域:Y k X k H k ()()( Y k,然后将结果再转化到时域, h n H k →,进行频域相乘得() ()() x t X k →,()() 就可以得到滤波器输出:()() →。我们可用FFT和IFFT来实现作用域的 Y k y n 转换。原理图如下: 图1.脉冲压缩原理框图 2.MTI原理 动目标显示(MTI)技术是用来抑制各种杂波,来实现检测或者显示运动目标的技术。利用它可以抑制固定目标的信号,显示运动目标的信号。以线性调频

雷达方程原理

一. 雷达方程 简单形式的雷达方程:min 2 e t 4 max )4(S GA P R πσ=(2.1)? σ∝4 max R (1) 接收机噪声 除系统热噪声引起的噪声功率之外,接收机会产生一定的噪声输出,要引入噪声系数 out out in in N S N S BG kT N F //a 0out n = = ,噪声系数也反映了信号通过接收机时的信噪比衰减情况。 重新整理雷达方程:min n 02 e t 4 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 = (2.8)? min 4 max SNR R σ ∝ 可用于进行理想自由空间中的目标探测,分析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对目标探测产生的影响。 (2) 雷达脉冲积累 多脉冲积累用于提高信噪比,改善雷达的检测能力,降低虚警漏警概率。 n 个相同信噪比的脉冲进行理想情况下的积累后,总信噪比为单个脉冲信噪比的n 倍。但实际情况下,第二检波器会引入效率损耗,使信号能量变为噪声能量,积累效率 n 1i )/()/()(N S n N S n E = 。 将脉冲积累的信噪比代入原雷达方程得到:n n 02 e t 4 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 = (2.33),也可 以由积累效率和单个脉冲信噪比表示为:1 n 02 e t 4 max )/()4() (N S BF kT n nE GA P R i πσ= (2.34)。 (3) RCS 起伏 观测复杂目标(如飞机)时,小的观察角变化将引起雷达到目标散射中心的距离和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各回波信号的相对相位发生变化,导致RCS 起伏。 引入起伏损耗f L ,用f L N S 1)/(代替1)/(N S 。当e n 个独立采样积累时, e n f e f L n L /1)()(=。 此时的雷达方程为:e n f i L N S BF kT n nE GA P R /11n 02 e t 4 max ) ()/()4() (πσ=(2.45)。 (4) 发射机功率 雷达的平均发射机功率av P 更能反映雷达的性能,可以用它代替峰值功率t P 。将p t av f P P τ=代入雷达方程得到:p i f N S F B kT n nE GA P R 1n 02 e av 4 max )/()()4() (τπσ= (2.51),一般情况下,可将τ B 设计为1。 (5) 其它情况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系统损耗、地杂波、最高精度等。另外,针对不同目标(点目标或分

人机交互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最新人机交互技术 实验目的了解最新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 实验内容通过网络查询最新人机交互相关知识。 1、在百度中找到“最新人机交互视频”的相关网页,查看视频。 2、什么是eTable 。 3、人机交互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实验二: 实验名称立体视觉 实验目的掌握立体视觉的原理。 实验内容通过网络查询立体视觉相关知识。 1、在虚拟环境是如何实现立体视觉? 2、3D和4D电影的工作原理。 实验三: 实验名称交互设备 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的交互设备的工作原理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扫描仪。 实验内容通过网络查询人机交互设备相关知识。 1、重点查找液晶显示器和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2、什么是数字纸?工作原理是什么? 实验四: 实验名称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交互设备 实验目的掌握虚拟现实系统中人机交互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通过网络查询人机交互设备相关知识。重点查找虚拟现实中使用的交互设备和较新的交互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如:数据手套、三维鼠标、空间跟踪定位器、触觉和力反馈器、头盔式显示器等。(实验报告中写出3种以上) 实验五: 实验名称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 实验目的掌握人机交互界面表示模型中的GOMS、LOTOS和UAN的方法。 实验内容1、简述GOMS和LOTOS表示模型的方法。 2、结合GOMS和LOTOS对任务“中国象棋对弈”进行描述。 3、UAN描述“文件拖入垃圾箱”。 实验六: 实验名称WEB界面设计 实验目的掌握WEB界面设计的原则,了解页面内容、风格、布局、色彩设计的方法。

实验内容1、找到三种类型的网站:旅游景区、购物网站、政府部门网站,每种类型找三个以上网站,总结功能、布局、风格、色彩设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实验七: 实验名称移动界面设计 实验目的掌握移动界面设计的原则。 实验内容比较移动界面设计与WEB界面设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实验八: 实验名称可用性分析与评估 实验目的掌握可用性分析与评估的方法。 实验内容对某个网上银行进行可用性分析与评估(银行自定)。 辅导教师成绩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哈工程)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雷达原理姓名:班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学号: 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5分制评定,实验成绩为各项总和 2、平均成绩取各项实验平均成绩 3、折合成绩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百分比进行折合 2017年5 月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2017年4月5日班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姓名评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形式。 2. 学会用仿真软件分析信号的特性。 3.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频谱特点和模糊函数。 二、实验原理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目标距离;T: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C:光速。 三、实验参数设置 载频范围:0.5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10us 幅度:1V 线性调频信号 载频范围:90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10us 信号带宽:14 MHz 幅度:1V 四、实验仿真波形

0.5 1 1.5 2 x 10 -3 时间/s 幅度/v 脉冲 1.03561.03571.03581.0359 x 10 -3时间/s 幅度/v 连续波 0.5 1 1.5 2 x 10 -3 时间/s 幅度/v 脉冲调制 -4-2 024 x 10 7 01 2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频谱图 -4 -2 024 x 10 7 05 104 频率/MHz 幅度/d B 连续波频谱图 -4 -2 024 x 10 7 01 2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调制频谱图 0.5 1 1.5 2 x 10 -3 -101时间/s 幅度/v 脉冲 8.262 8.26258.263x 10 -4 -1 01时间/s 幅度/v 连续波 0.5 1 1.5 2 x 10 -3 -101时间/s 幅度/v 脉冲调制 -4-2 024x 10 7 02 4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频谱图 -4 -2 024x 10 7 05 104 频率/MHz 幅度/d B 连续波频谱图 -4 -2 024x 10 7 01 2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调制频谱图 02004006008001000 0500100015002000

微波遥感实验报告

实验一:SAR图像下载与认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AR图像的下载方法; 2了解不同地物在图像上的特性;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雷达图像的成像原理与地物特性 2数据说明 3本实验采用Sentinel-1卫星拍摄于2014年12月5日的天山山脉的遥感影像三、实验步骤 打开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 图1 找到Sentinel-1卫星下载有效数据; 图2

在ERDAS中打开影像; 图3 分析地物在影像上的特性; 1雷达图像的成像机理 雷达图像的获取系统不同于光学影像获取系统,它是采用有源主动式工作方法,其本质是一个距离测量系统雷达图像.上的信息是地物目标对雷达波束的反应,而且主要是目标后向散射形成的图像信息,以及朝向雷达天线那部分被散射的电磁波所形成的图像信息由于地物目标所处的位置地物结构表面形态和介电性能等不同,对雷达波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雷达波段极化方式入射角也会使地物产生不同的反应,使其图像具有近距离压缩透视收缩叠掩阴影和地面起伏引起的影像移位等现象,因此,在图像.上形成不同的色调纹理和图案,与中心投影的光学影像有很大的差别。 2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地物目标对雷达波束的反应是散射(或反射)穿透和吸收r种情况并存,波长不同,对地物的穿透性是不一样的;地物目标的类型本身的结构表面的粗糙度和介电性能不同,则会对电磁波的穿透反射(或散射)和吸收带来不同程度的效应同时,入射雷达波束和地物的相对方向也有关系,在一定方向的条件下,地物目标可以产生强回波,在另一方向,回波则可能很弱或无回波例如平行于飞行方向的铁丝网(电力线),会产生强回波,垂直于飞行方向回波则很弱或消失因此,在雷达图像解译时,尽可能采用多侧视方向的图像 3目视解译 就本实验的雷达图像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地物; 雷达波束的穿透性对冰雪覆盖区地物的判读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雪上被覆盖区域,在光学影像上很难辨清究竟是雪,还是湖泊,在雷达图像上则表现极为清晰对于雪山区域冰斗湖碛尾湖的判断,应采用多侧视方向,避免将阴影误判为湖泊。

人机交互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软件工程 方向:电子商务 课程名称:人机交互基础教程 班级:1021010C01 学号: 姓名: 辅导教师:李玉蓉 2012年2月制

成绩: 实验时间年月日时至时学时数 1.实验名称 最新人机交互技术 2.实验目的 了解最新人机交互的研究内容 3.实验内容 通过网络查询最新人机交互相关知识。 1、在百度中找到“最新人机交互视频”的相关网页,查看视频。 2、什么是eTable 。 3、人机交互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 实验原理及流程图

成绩: 5.实验过程或源代码 Etable是一种多功能电脑桌,集时尚、实用、经济于一“桌”,无论是居家卧室,还是出差旅途,都可以提供一个舒适、惬意的网上时光,部件有:多角度调节桌面、2个风扇、1个USB插口、1个活动USB插头、鼠标垫、桌腿可调节长度。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在制造业、教育、娱乐、军事和日常生活等领域得到 广泛应用。在制造业用于产品设计、装配仿真等各个环节;在 教育中用于研发沉浸式的虚拟世界系统,供学者学习;在军事 方面头显示器等的出现给军事训练提供了极大地方便;在娱乐 中3d和4d电影的拍摄都应用到此技术;体育方面用于体育训 练和报道等;生活中,触屏手机,人脸识别技术等都用到人机 交互技术。 6.实验结论及心得 通过在网上查阅有关近期最新人机交互的视频和网页,我对人机交互的发展及在各方面的应用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

实验时间年月日时至时学时数1.实验名称 立体视觉 2.实验目的 掌握立体视觉的原理 3.实验内容 通过网络查询立体视觉相关知识。 1. 在虚拟环境是如何实现立体视觉? 2. 3D和4D电影的工作原理。 4.实验原理及流程图

哈工大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雷达系统仿真 实验报告 姓名:黄晓明 学号: 班级:1305203 指导教师:谢俊好 院系:电信学院

实验一杂波和色噪声的产生—高斯谱相关对数正态随机序列的产生 1、实验目的 给定功率谱(相关函数)和概率分布,通过计算机产生该随机过程,并估计该过程的实际功率谱和概率分布以验证产生方法的有效性。 2、实验原理 1)高斯白噪声的产生 2 2 2 (x) f(x) μ σ - - = 、 2 2 2 (z) x F(x)dz μ σ - - =? 均值:μ为位置参数、方差:2 σ、均方差:σ为比例参数。 若给定01 X~N(,) ',则2 X X~N(,) μσμσ ' =+。 MATLAB中对应函数normrnd(mu,sigma,m,n),调用基本函数01 randn(m,n)~N(,)产生标准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的产生方法有舍选抽样法、推广的舍选抽样法、变换法、极法、查表法等,其中变换法的优点是精度高,极法运算速度较变换法快10~30%,查表法速度快。 (1)反变换法、反函数有理逼近法 令0.5, t r x =-= () 2 012 23 123 0,1 1 a a x a x X signt x N b x b x b x ++ ?? =- ? +++ ?? 式中 2.515517 a=, 1 0.802833 a=, 2 0.010328 a=, 1 1.432788 b=, 2 0.189269 b=,3 0.001308 b=。用这一方法进行抽样,误差小于10-4。 (2)叠加法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有:先产生I组相互独立的01 [,]上均匀分布随机数,令 1 I i i Y r = =∑,则当N较大时212 Y~N(I,I)。一般可取12 I=,则601 Y~N(,) - (3)变换对法(Box-Muller method)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1,2

实验一、二雷达的总体认识及基本操作I、II 一、实验目的 1.了解Bridge Master E X-Band雷达的基本组成 2.学习正确操作Bridge Master E X-Band雷达,熟悉各基本功能的 操作 二、实验设备: Bridge Master E X-Band雷达两台 S-Band收发机一台,天线一副 三、实验步骤及要领 1.开机 检查天线附近是否有人作业火其他障碍物,将亮度(BRILLIANCE)、雨雪干扰抑制(A/CRAIN)海浪干扰抑制(A/CSEA)、增益(GAIN)等控钮反时针旋到底,功能开关(FUNCTION)置“STANDBY”。开机,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置“POWER ON”,然后雷达开始自检,倒时计数。时间到后自动显示出“RADAR STANDBY”,此时表明雷达已准备好发射(未发射前天线是不转的)。 2.调节屏幕及数据亮度 顺时针旋转显示器前端的键盘(KEY BOARD)上的亮度控钮(BRILLIANCE)使回波明亮清晰,通常应使控钮居中。 3.量程选择 在KEY BOARD上,使用操纵杆(JOYSTICK)移动光标到

“TRANSMIT”上,单击左键,选择发射及脉冲宽度选择。使光标移动到显示屏的左上方的“RANGE”,通过单击“+”和“-”来改变量程,量程的选择与发射脉冲的宽度的关系见附录图 4.调谐调节 调谐控钮是用来调节接收机的本振频率。在进行调谐前,应首先将海浪抑制控钮(A/CSEA)反时针旋到底,并使雷达工作于最大量程,然后转动调谐控钮使调谐指示亮带达到最长。 5.增益调整 增益(GAN)控钮是用来调节接收机的放大量,此控钮应调节到显示屏幕上的背景噪声似见非见的位置。为了设置合适的增益,首先应选择最远的两个量程之一,因为远量程时背景噪声更为明显,然后俺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增益控钮,使背景噪声达到刚见未见的状态。若增益设置太低,目标回波可能被淹没在背景噪声中。 6.显示模式选择 使用光标在显示屏幕右上方菜单改变显示模式。 7.调出固定、活动距标圈 使用VRM面板可以改变活动距标圈,改变距标圈的时候注意观察显示屏上的相关读数的改变。 8.调电子方位线 使用EBL面板,转动测方位旋钮可以改变电子方位线的方位,注意观察显示屏的相关读数的变化。

24GHz汽车毫米波雷达实验报告

24GHz汽车毫米波雷达实验报告 是德科技射频应用工程师王创业1. 前言 汽车毫米波雷达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汽车上面,主要作为近距离和远距离探测,起到防撞、辅助变道、盲点检测等作用。随着器件工艺和微波技术的发展,毫米波雷达产品越来越小。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样汽车毫米波雷达作为典型的雷达产品,也包含收发天线、发射部分、接收部分、DSP部分。典型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汽车毫米波雷达的性能指标主要体现在测速精度、定位精度、距离分辨率、多目标识别等方面,要实现这些性能和功能,首先要做好整体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其次对于各功能部分的性能指标要严格把控测试,最后要在实际现场环境完成测试考核。 汽车毫米波雷达体制上面主要有线性调频连续波FMCW体制雷达、频移键控FSK体制雷达、步进调频连续SFCW体制雷达。不同体制雷达在产品实现复杂程度和应用上都是有区别的。FMCW体制雷达可以同时探测到运动目标和静止目标,但是不可以同时探测多个运动目标。电路需要比较大的带宽。

FSK体制雷达,可以同时探测并且正确区分开来多个运动目标,但是不可以正确测量静止目标。电路带宽比窄,系统响应捕获比较慢,成本比FMCW体制要低很多。SFCW体制雷达,可以同时探测多个静止和运动的目标,并且将各个目标正确区分开来。SFCW体制雷达具有更为复杂的调制波形,信号处理也更为复杂,产品实现成本高。 2.实验目的 在汽车毫米波雷达系统研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譬如系统波形的选择和设计、系统链路的设计、信号处理算法的选择、微波电路的设计调试、天线的设计。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方案、处理算法模拟、微波电路指标调试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上。典型的例子,在FMCW雷达系统,雷达探测距离分辨率不仅与信号的调制带宽有关,还与FMCW调制的线性度有关。 利用是德科技平台化解决方案,即软件+硬件+工程师,可以很容易的实现雷达系统设计仿真、处理算法验证、微波电路设计测试、天线设计测试。基于以上的问题,该实验主要实现以下三个目的: 1)软件硬件结合,SystemVue+仪表实现各类信号的产生; 2)系统设计仿真、算法验证 3)VCO线性调制度分析 4)场景信号录制回放和信号分析 3.实验要求 该实验采用FMCW雷达体制,结合SystemVue软件和仪表实现以下功能: 1)汽车雷达信号产生 a.24GHz标准雷达信号产生:Triangle调制信号、Sawtooth调 制信号

雷达仿真报告1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基于巴克码的脉冲压缩雷达信号处理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工程系2班 设计者:宋丽君 学号:11S005090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一.设计目标 (1) 1.1概述: (1) 1.2 设计要求: (1) 二.综合设计原理 (2) 2.1 巴克码(Barker) (2) 2.2 相位编码波形 (3) 2.3 正交I/Q解调 (3) 2.4 脉冲压缩 (4) 2.5 匹配滤波 (4) 三.综合设计仿真结果 (7) 3.1 巴克码编码波形的产生 (7) 3.2 雷达回波的产生 (7) 3.3 正交I/Q解调 (8) 3.4 脉冲压缩处理 (8) 3.5 多个目标的检测 (10) 3.51 两个点目标的产生 (10) 3.52 两个点目标回波的脉冲压缩 (11) 四. 设计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I -

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1S005090 宋丽君 1.设计目标 1.1概述: 产生相位编码目标回波、对回波进行I/Q解调、匹配滤波,分析多普勒频移对脉冲压缩的影响等,根据仿真结果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并给出分析后的结论。 1.2 设计要求: 某雷达采用7位巴克码编码的二元相位编码信号,子码宽度0.5us。雷达中频为f I=10MHz,对雷达中频信号用40MHz采样后送入信号处理,由信号处理进行脉冲压缩和信号检测,雷达作用距离15km。 (1)在中频10MHz上产生雷达发射信号s,并画出雷达发射波形的时域、频域特性;分析信号带宽与子码宽度的关系; (2)产生雷达回波信号,在9km处有一个点目标,回波幅度为1;其他距离处回波为0; (3)对此回波信号进行I/Q解调,将回波信号由中频f I变换为基带信号; (4)在频域对基带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画出脉冲压缩后的时域波形; (5)产生雷达回波信号,含有两个点目标,分别位于9km、9.225km,幅度相同为1;画出时域波形,此时两个目标是否能够分开? (6)对5)产生的回波进行I/Q解调、然后进行时域脉冲压缩,画出压缩后的时域波形,此时两个点目标是否能够在距离上分开?此雷达的距离分辨力? (7)如果9.225km处的目标是一个运动目标,其多普勒频移为143KHz,求此目标脉压后的结果;如果9.225km处运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移为24KHz,求此运动目标脉压后的结果;分析运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移对于脉压的影响。 - 1 -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导师姓名 仪器号

实验一 雷达测距和接收机灵敏度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目标回波测距的方法。 2. 雷达回波信号能量变化对接收机输出的信号的幅度(包络)的影响。 3. 掌握切线灵敏度的定义。 二、实验数据 1.信号衰减值:80% 2.切线灵敏度:P TSS =1/2*A 2/R=0.0064 3. 噪声电压峰值Um=80V 噪声最大值 U n =400V 三、思考题 1. 根据记录回波的时延,计算目标回波距离。 答:目标回波时延:tr=52us ,根据公式R=C*tr/2计算得回波距离R 为7.8km 。 2. 距离分辨率为多少? 答:距离分辨率()2c n c d r v τ?=+≈B 12c *,实验测得目标回波脉冲宽度τ为 240ns ,代入距离分辨率公式得到c r ?约为36m 。 3、 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改变,示波器输出信号有何变化? 答:由前面数据整理的表格可以看出,目标回波输入信号的幅度衰减越来越

大时,示波器输出信号幅度越来越小。 4. 雷达的切线灵敏度是多少? 答:接收机灵敏度为: 95。 5、基线噪声电压峰值n U 和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m U 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基线电压峰值n U 小于满足切线灵敏度条件下有信号处输出噪声的峰值 m U ,因为n U 只是接收机内噪声而m U 不仅包含接受机内噪声还包含外界干扰噪声所以n U

人机交互--拼图游戏实验报告

人机交互 实验报告 题目趣味拼图游戏界面的设计与 实现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二O一三年一月四日

1.设计内容 1.1趣味拼图: 趣味拼图 1.2面向对象: 儿童 1.3主要功能描述 该系统用Java语言实现,小朋友通过控制鼠标,实现方格的移动。 1.4人机交互设计: 考虑该系统面向小朋友,拼图的难度做的很低,而且操作简单,图片是采用卡通动画上的人物,简单并且能吸引小朋友。考虑到一直点击鼠标会有点枯燥,该系统增加了各种好玩的音效,当点击鼠标,系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配有不同的声音,增加了拼图游戏的趣味性。并且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式进行拼图,考虑到面向对象为小朋友,界面很友好,图片的颜色采用了比较鲜艳的颜色,主角卡通,线条清晰,各部分特点明显,也降低了拼图的难度,又不失趣味性,界面的按钮也进行了卡通形象装点。 2. 系统结构 2.1系统主界面: 系统刚开始进去是没有打乱顺序的拼图状态。 2.2系统开始界面: 该界面为打乱谁许后的状态。 2.3系统预览界面: 该界面是为方便小朋友拼图过程中没有记清楚样子设计的,能随时查看。 2.4系统设置: 该功能可以实现选取图片,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图片进行拼图。 2.5编码: 后台编码用了Java语言,总共设计了4个类,没有用数据库。 3界面设计 3.1拼图界面

3.1.1界面功能: 拼图主界面,总览全图。 3.1.2截图: 3.1.3操作: 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实现方块的移动。 3.1.4界面设计的交互思想及交互原则: 为方便拼图,刚开始进入界面是一个没有乱序的图片,小图片大小为 100*100的正方形,看上去比较舒服。考虑到面向对象为小朋友,图片的颜色采用了比较鲜艳的颜色,主角卡通,线条清晰,各部分特点明显。体现了交互性原则。 3.1.5主要代码: private void init(){ container = this.getContentPane(); //按钮 start = new JButton("开始"); start.setBackground(Color.getHSBColor(0,111,1213)); start.setIcon(new ImageIcon("pictrue/start.png")); start.addActionListener(this); preview = new JButton("预览"); preview.setBackground(Color.getHSBColor(321, 102, 002));

雷达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 实验课程名称:雷达原理实验 姓名:班级:学号: 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5分制评定,实验成绩为各项总和 2、平均成绩取各项实验平均成绩 3、折合成绩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百分比进行折合 2012年 5 月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2012年5月10日班级姓名评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形式。 2. 学会用仿真软件分析信号的特性。 3.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频谱特点和模糊函数。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PC机上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常用雷达信号的仿真、设计。针对所设计的雷达信号分析其频谱特性和模糊函数。 三、实验参数设置 1、简单脉冲调制信号: 载频范围:0.75MHz 脉冲重复周期:200us 脉冲宽度:10us 幅度:1V 2、线性调频信号: 载频范围:90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25us 信号带宽:16MHz 幅度:1V 四、实验仿真波形 简单脉冲调制信号实验结果:

图1.1简单脉冲调制信号(正弦)仿真结果将正弦变换成余弦后: 图1.2简单脉冲调制信号(余弦)仿真结果

线性调频信号实验结果: 图1.3线性调频信号仿真结果 五、实验成果分析 1、使用x2=exp(i*2*pi*f0*t);信号进行调制,从频谱图可以看出,脉冲经调制后只有和一个峰值,为一单频信号,而使用x2=cos(2*pi*f0*t);信号进行调制,则出现两个峰值,为两个频率分量。 2、在进行线性调频时,要计算出频率变化的斜率,然后进行调频计算。由仿真图可以看出仅有16MHZ的频带。 六、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