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课堂实录

钱学森课堂实录
钱学森课堂实录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响亮的名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对他的了解吗?不错!很好!

还知道了什么?

钱学森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钱学森赴美留学的一段经历以及他漫漫的回国之路。文章字字含情,让人感动。回想这20多年的回国路上的每一步,不免让人感慨万千。

二、

1、那么,钱学森的哪些做法、哪些话是打动你的心弦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钱学森说的话。开始

找到用直线画下来。

有的同学的速度非常快。已经找到了第一处。

已找到的同学可以微笑地看看老师。

谁来告诉大家。

2、文中两处写到了钱学森说的话。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处,谁来读一读?(板书:回到——祖国)

钱学森的这段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呢?你读了以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来找一找。开始。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找到后,可以在相关的语句上做上记号,也可以在旁边写写感受,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咱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冯·卡门是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能成为冯·卡门的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肯定是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和努力的。同学们想一想,钱学森这样努力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在美国出人头地吗?

那么,是为了什么?

看来你对钱学森真的很了解,你来读一读这段话。行吗?读得真好!

还有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是啊,这一切都源自于对祖国的热爱。(板书:热爱)

看来,我们同学已经走进了钱学森的心里。你也来读读这段话?(读)还有谁想说?(读)

还有谁来说说。(读)

钱学森就是这样,虽远隔万里,却情系祖国。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

是啊,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条件都没有能够吸引住钱学森,因为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

3、那么,钱学森的第二段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找一找。

找到了吗,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海外的游子分外思念自己的祖国。此时,留学生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同学们,他们会倾诉些什么啊?想想看。

他在想家了,想家乡的亲人了。

还会说什么呢?

他又在思念祖国了。的确,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中秋夜,所以留学生们在一起,还在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

同学们再来想一想,他们可能会谈论些什么呢?(有的同学会说,我需要一点时间思考一下,可以,接着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谁来讲讲看法。

钱学森此刻埋在心里的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了,那就是——“早日回到”(齐读)

是啊!我们的祖国就像这一轮明月,多少年的等待,多少人的努力,他终于冲破了黑暗,走向了光明。此时,钱学森的内心怎能不感到激动?不感到兴奋呢?你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他的心情。(读)指名读。读得真好,你也来读一读(读)

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谁再来读一读。

他们还可能再谈论些什么呢?

祖国的前景是那么美好,他们越谈越兴奋。我们把书本拿起来,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齐读。

4、钱学森的这段话还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留学生的劝说有没有道理?

课前,我们搜集了新中国刚成立时祖国的情况,你能结合这些情况来劝劝钱学森吗?(其他留学生还可能怎样劝钱学森呢?)先小组交流一下。我悄悄地走下去,听了听,我们的同学都挺会劝的。(说得挺有道理)(劝得很诚恳)

同学们,你们说的可是句句在理啊!的确,经历了连年的战火,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学研究的条件,都与美国不能相提并论。钱学森知不知道这些?

是啊,钱学森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然而,他却诚恳地说:——(指名读)

从钱学森的这段话中,你又读出了什么?小组同学合作讨论。细细揣摩一下。(决心)

你的感受真多。你来读读。同学们,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你也来读一读。

建设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地责任。(板书:建设)

你尝试着读出钱学森的责任感。

爱国之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是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从黑暗走向光明。所以钱学森坚信,中华儿女只要共同努力,我们的祖国也会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弱小走向强大。让我们来感受钱学森的心,一起来读一读他说的这一段话。

5、钱学森能够毅然放下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决心回国。是因为他始终认为——(齐读)我是一个中国人。是的,为祖国建设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感受他浓浓的爱国情。

(齐读)

6、然而,钱学森的回国路却是极其困难的。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指名读)

因此,钱学森的回国受到了百般刁难。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我们六年级的同学应该有能力在两分钟的时间内浏览完这段话,并从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看不见的让同学可以看老师发的资料,上面也有)

你从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吗?

如果钱学森听到美国海军将领的这番话时,他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

当钱学森被关在孤岛时,他又会想些什么?害怕了吗?放弃了吗?还从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这对于被关押的面对诱惑,钱学森又会想什么?

还是想要回国!钱学森想要回归祖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国外优渥的条件吸引不了他,国内艰苦的创业条件也没有能够吓退他。甚至,连美国的冰冷的监狱大门也没有能够阻挡他回国的道路。经过五年的漫长等待,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漫漫归国路。

22年的等待,15天的漂流,载着钱学森的巨轮终于靠岸了。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当我们和钱学森一起经历了这思乡的苦、归国的难,再来读一读这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心的感受肯定会有所不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钱学森凭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祖国,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想,有一首歌,最能表达他的心声。听《我是中国人》

唱得多好啊!洋装虽然穿在身上,我心却依然是中国心。留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当钱学森学有所成,他是多么迫切地想要回到祖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当他回国之后,又是怎样的学以致用,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呢?我们的课文没有具体写,只说了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以后交流。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事迹。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品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和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当中蕴含着钱学森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3、指名答。(相机板书爱国) 二、精读课文 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下面就请我们同学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用笔画下来,想一想,读一读,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谁来读一读。 3、学习就是这样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下面,我们先共同来品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4、俗话说:言为心声。钱学森所说的第一段话,当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以及事业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语。 5、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先来看一看,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生活怎样?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他会拥有怎样富裕的生活?他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那么当时的中国,由于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保证,相比较这样富裕的生活,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怎样? 6、如此贫穷,可是,钱学森却决定放弃怎样的生活?毅然选择了?他选择了回国,就意味着他选择了?因为,他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引读。

《飞天梦想》资料:“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飞天梦想》资料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同志,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四中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4.1立报效祖国之志(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 2、能力目标: 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利用材料及所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立报效祖国之志 难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活动一:小记者采访活动:主题——“读书为了什么?”,由班上小记者在班上进行采访,主题——“读书为了什么?”。 生回答:为了自己将来有个好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父母的期待;是自己的需要,也是国家、社会的需要等。 (引入课题:立报效祖国之志) (二)新课探究,互助合作 活动二:让学生观看视频:《国庆阅兵》片段, 思考:请你给“ 09国庆阅兵”做个点评? 生:威武的英姿,展示的是逐步走向富强的中国;(畅所欲言) 让学生观看视频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20件大事》 师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跃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个人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充满着各种机遇。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有了较高的地位和威望着国人在

世界上扬眉吐气,充满自豪。——改革开放影响着中国国家的命运;改革开放也影响中国人的命运。 展示图片:内容(南京大屠杀),并配以文字“勿忘国耻”“没有强盛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说一说:以上材料,告诉我们什么? 生:落后就意味着挨打,国家衰败、分裂动乱,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就会流离失所,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国人在世界上也会备受欺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国家兴旺、经济发展、政治文明,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才能安定祥和、井然有序,个人才能自由,充分发展。 板书:1、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 过度:我们每个人都要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将祖国的需要、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图片解析:图片内容(惠女水库及当时惠女劳动的情景),并配以文字:“惠女精神,就是1958年到1960年,以13000多名惠安妇女为主力军的干部群众建设乌潭水库,后称惠女水库,所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精神。” 思考:为什么我们惠安政府要提倡“弘扬惠女精神、提振创业激情、促进科学发展。”?生:(畅所欲言),惠安的发展,不仅要政府的有力领导,更要靠惠安人民的拼搏创业,努力奋斗等。 师:弘扬惠女精神、提振创业激情,发扬全体人民的奉献精神,才能使惠安大步向前发展。同样的,国家的兴旺富强,也要靠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 举例: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从“神一”到“神十”,是国家发展强大的最好证明。师:探究神舟系列飞船成功背后的原因?——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载人航天精神是最好的诠释。 板书:(2)国家的兴旺、富强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活动三:小组探究 活动要求:1、请你上台讲述钱老的爱国事迹?(多媒体显示钱学森图片) 2、是什么力量促使钱老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贫穷的祖国并为之效力? 3、钱老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迪? 小组讨论;

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 编辑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 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中文名 钱学森之问 外文名 the qian's doubt 问题出现时间 2005年 发问者 钱学森

发问对象 温家宝 提出背景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之际 目录 .1实质 .2专家回答 .3教育问题 .4解决方案 .?精神文化建设 .?德才兼备教育 .?孵化器建设 .?硬件建设 .?双向流动 .?规范升学入学 .5信件原文 .6相关评论 .?各方关注 .?出路何方

.7历史背景 .?大国衰落 .?功利因素 .?科学真理 .?道德良知 .?创新发明 .?李约瑟难题 .8其他 .?直面问题 .?心声 实质编辑 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老 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另外,为何我国没有诺贝尔那样的发明家型企业家,为何没有企业家设立科学研究基金会与科学奖?重钱不重人是社会风气问题所在,以人为本重的才是人,人是财之本也是财之源,一个人本身的品德修养与才学能力是知识与技能之根本,教育如果不放在品学才能的培养上,只是放在一些背书知识与技术细节上的话,怎么能造就社会尽职尽业的各类专门人才呢,其中,也包括具备道德良知与专业才能的商人或称之为商业人才。钱学森在中国带动和推进系统科学发展,其实已经带来了许多卓有成就的自主创新成果,比如,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曾邦哲90年代国内提出的系统遗传学与系统医学、系统生物工程应用等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前沿科学。

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3、练习想象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出国又回国。 难点: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读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集体创作了一首童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下: 钱学森 海外求学时,出类又拔萃。 生活待遇高,名利抛身后。

心中抱一念,我是中国人。 得知国诞生,报国心更切。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贡献之卓越,誉为导弹父。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1935年出国留学,却又在1955年有重新回国,他为什么出国?又为什么回国呢?(板书:出国、回国) 3、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观其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从钱学森说的话中去找到答案。

二、学生快速地浏览全文,划出钱学森所说的两句话,交流。 三、精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 1、钱学森说的这两句话简单而朴实,有非常重要,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两句话,(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围绕要求展开自学 3、交流句一 媒体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交流。 2)补充资料:钱学森做任何事都是为报效祖国作准备,正如他在1935年离开祖国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正因为钱学森心系祖国,所以他这样说齐读句一 3)言为心声,那么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段话,当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事业分别是怎么样的?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 4)我们来交流一下 A、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 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第一课时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1、一读课文。 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二三四五 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钱学森》评课记录

语文五年级公开课《钱学森》评课记 录 授课人:马老师 主持人:白老师 记录人:王老师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我过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为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们

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听课教师评课如下: 白老师: 具体来说,马老师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 “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钱学森就是这样的大丈夫,马老师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抓手来引领整个课堂教学,这样就站得高了。 这是本堂课的第一个亮点。 “课堂教学应该有亮点,应该有看头,但也可以而且应该有平常而实在的教学环节,有枯燥而真实的过程。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艺术表演,毕竟不只是为

了展示教师的风采,毕竟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学的。”马老师整堂课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品味,读读、议议、再读读,逐层深入、披文入情。这是本堂课的第二个亮点。 精彩之二:中美国将领的话。三层意思:(1)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上卓有成效,如果回到中国将会给中国科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2)美国将会不惜一切代价,竭尽所能进行阻挠,不让他回国,同样不能到其他国家;(3)通过这句话的理解,也让孩子们体会到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之大。一个个问题的引领,让孩子们直视文本内涵,又透过文本对钱学森有更加透彻的了解。 蒋老师: 马老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读中领悟,领悟后的朗读。所谓教学千法,朗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 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陈月梅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读懂了钱学森他热爱祖国,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 生2:我感受到钱学森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

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把祖国忘记。 生3:我还感受到钱学森在美国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那钱学森当时的角色是—— 生: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那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生1: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他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生2:我有补充,西尔多·冯·卡门,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生3:我也来谈谈。冯·卡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全才,他在很多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天才

作用。航空学和宇航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定名为冯·卡门的陨石坑。 师:如果钱学森在建树颇多的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 生1:他将得到享受不完的金钱和财富。 生2:他得到的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陈月梅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的成功之路

“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的成功之路,科学贡献及启示”讲座观后感感动中国组委会曾授予他这样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就是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 我观看了2010年12月11日由清华大学教授、科学与社会研究所所长魏宏森教授主讲的世纪木棉学术讲座系列156场——“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的成功之路,科学贡献及启示”视频。可以看到会场座无虚席甚至走廊之间都坐满了同学,许多校领导和老师也来了,足以见得大家对于大师风采的仰慕。 魏教授分别从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钱学森教授的生平:航天之父成功之路的起始点——清华大学;成功之路的转折点——冲破牢笼,回归祖国;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钱学森的事迹为我们带来的启示。从钱老与清华大学的不解之缘到他赴美留学获得的种种成绩,再到之后历尽坎坷的回国之旅,最后到他归国之后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看到了航天之父闪耀且精彩的一生,同时也一次次深切感受着他求实的科学精神、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给予我们的震撼。钱老总是强调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让我们看到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魏老的回忆我们还见证了两位大师的惺惺相惜以及他们深厚的感情,二老如伯牙子期一般的至交,但是这种深厚的感情并未因时空的间隔变得遥远,相反愈加醇厚浓烈。 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只有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只有勇于奉献、甘于奉献,才能进一步端正目标、激发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在魏老的讲座结束之后,他还耐心巧妙地回答了一些到场同学的问题,大师风范可见一斑。最后,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听了大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应当继承钱学森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把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钱学森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钱学森全国公开课教学 设计一等奖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一、课前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二、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1.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批的优秀的科学家从海外回到祖国,为国效力,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2.齐读课题 3.今天,让我们走近钱学森,去感受一下他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三、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先拿出导学卡,小组内交流一下,互相提醒,互相促进,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大家的预习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最想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汇报如果对你有启发,也请把它记下来。 预设:音多音字:袒露运载火箭 形:裕额 随机书写:裕额 4.齐读词语:预习中大家对字词掌握的不错,都注意到了易错的字音和字形,一起来来看看这些词你会读吗 前额赴美富裕诚恳贡献袒露卓越眺望 屈指一算魂牵梦绕广阔无垠劈波斩浪水天一色 运载火箭 5.词义:理解“魂牵梦绕”吗 出示句子:又想到了一个成语“归心似箭” 6.概括主要内容:如此的对祖国魂牵梦绕、归心似箭的钱学森,那课文到底 2.轻轻打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他的一件什么事 3.思考:通过阅读课文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 (多一遍读书,就多一分了解。)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用一句话说说。 生:我知道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 师:导弹之父怎么理解 生:就是中国第一个研制出导弹的人。 师:哦,是导弹的缔造者和开拓者。你们还知道那些——之父(交流资料)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读懂了钱学森他热爱祖国,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 生2:我感受到钱学森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把祖国忘记。 生3:我还感受到钱学森在美国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那钱学森当时的角色是—— 生: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那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生1: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他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

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生2:我有补充,西尔多·冯·卡门,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生3:我也来谈谈。冯·卡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全才,他在很多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天才作用。航空学和宇航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定名为冯·卡门的陨石坑。 师:如果钱学森在建树颇多的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 生1:他将得到享受不完的金钱和财富。 生2:他得到的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生3:我觉得还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那钱学森他选择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 生1: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生2: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令人羡慕的地位和荣誉。 师:是呀,当时的中国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可他这样做,完全是出自于对祖国——(深深的爱) 师:谁来读好这段话,想想他的语气怎样? (评价:很坚定,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谁也来读?你已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谁还想读?你读出了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钱学森(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会读吗?指名读。(3人,一人一行) 出示幻灯片2: 3.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3人) 4.齐读词语。 5.小结:1934年,钱学森赴美留学。1955年,钱学森踏上归国的航程。回想他这二十多年回国路上的每一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那么,他的哪些话语、哪些做法打动了你的心弦呢? 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2~6自然段,选择你最有感触的文字,轻声读读,写写批注。 1.学生读书。 2.交流。 俗话说,言为心声。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感受) 出示幻灯片3: [预设: ①钱学森身在异国,却时刻想念祖国。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幻灯片4) [第1句]当时,钱学森在美国过着怎样的生活?指名说。你从“优厚 ..”、 ..”、“富裕 “优越 ..”受到了什么?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指名读)[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②钱学森非常爱国,他想学有所成后回去报效祖国。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幻灯片5)[第2句] 同学们,还记得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说的一句话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钱学森说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都表现了强烈的报国心!谁能读出这种感情? 钱学森当时学得怎么样?指名说。你“最得意”、“最得力”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留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将得到金钱、地位、荣誉,更早地获得成功。) 可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说——(指名读)] ▲教师小结: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 齐读(出示幻灯片6:) 继续交流:你还找到了钱学森的哪些语言?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感受)出示幻灯片7: [预设: ①钱学森不嫌祖国贫穷,坚持要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好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啊!你能读出他坚定的决心吗?指名读。(出示幻灯片8:) “应当”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他把为国效力看作是自己理所当然要做的一件事。)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吗?指名读。 ②出示幻灯片9:“这一天”指什么时候?“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钱学森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我从中体会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浙江省优质课《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 绍兴新昌城关中学赵晨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杭州之盛在于西子一湖,大多数人会选择什么季节出行? 生:冬季。 师:大多数人! 生:春季或者夏季。 师:在这样的季节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对于大多数人,会选择一天中什么时间去西湖呢? 生:早上。 师:我们的作者张岱在冬季去西湖。他究竟想要借助表达些什么呢?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会读了吗? 生:会。 师:把我们昨天预习的结果展示给我们的老师。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啊,朗朗书声是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会翻译了吗?“上下一白”的“白”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怎么知道解释为“全”? 生:根据全文的意思。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了解文言词的解释呢?课下注释,根据课下注释的标注来了解个别词的解释。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解释的方法。“一身是胆”的“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由此可以推断,“上下一白”的“一”解释为“全”,这就是推断法。我们再来看个成语“面面俱到”,“俱”是什么意思? 生:全。 师:你能精确翻译这个句子吗?“拥毳衣炉火”。看到这个句子,你感觉到了天气怎样的状况呢? 生:十分寒冷。 师:从哪个词中能恨明确地感受到“十分”呢? 生:拥。 生:表达出来了,毛皮大衣本来就说明了寒冷,又说道火炉,更能体现了。 生:我觉得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如果十分寒冷,那应该是紧紧裹着。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这位男生用了一个词语“紧紧裹”,我们再来翻译下。我们再来看一个句子“湖上影子,”人教版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翻译。 师:两个红字“道”、“叶”,写出了景物什么特征? 生:简洁。 生:孤独。 师:影子这个词语确实能够体现出“孤独”,但影子是淡淡的。痕、点、芥、粒又写出了什么呢? 师:你认为可以用什么两次来形容呢? 生:条。丝。抹。 师:我们来看看原文用了什么量词,芥。芥是什么意思? 生:小。 师:既然我们不能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那我们就直接按照原文来理解。会读了,我们就走进下一个环节,文言要会理解,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浮在海边的只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沉在海面之下。谁来跟我们说说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对雪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作者把雪当做了自己的象征,突出了自己对洁白的追求。 生:淡淡的孤独与寂寞。 师:你读不懂的有什么呢? 生:最后一句“莫说相公痴”“痴”在哪里? 师:不懂的还有吗? 生:前面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提到了“舟子”? 生:在亭上的两个人,作者问的是姓名,可是那两人回答的确实“金陵人”。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痴”字很重要。这个“痴”表现在哪里? 生:在晚上八点左右还独自一个人撑着小船去湖心亭看雪。 师:还有吗? 生:天气很冷,他还是坚持去看雪。 师: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岱对于雪到了痴迷的程度。这种行为在有一个人眼中可不是痴迷的意思啊,你知道是谁吗? 生:湖上的两个人。 师:他们是怎么认为的? 生:志同道合。 师:在谁的眼中不是痴迷的呢? 生:在船夫眼中。 师:船夫理解张岱吗? 生:不理解。 师:所以在舟子眼中,这是什么呢? 生:痴呆。 师:看起来舟子是不理解张岱的。“独”与后面的舟子的出现是不矛盾的。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括的情感,使同学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二、学习课文: 1、每人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围绕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展开交流。 出示:第一节: (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交流你的学习体会。“爱国”、“归心似箭”、“无比激动”、“希望脚下的不是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不只仅是体现他回国心切,想快些回国,更是说明钱学森想早日研制我国的火箭和导弹。” 出示:第二节: (2)“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

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出示:第三节: (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同学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感到格外兴奋。” 读读感悟,再读读。 出示:第四节: (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品读感悟。 出示:第五节: (5)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看超级链接,五个师是多少个士兵? 五个师=4860个士兵 出示:第六节: (6)自由读课文第六节,看超级链接故事《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被称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绝人寰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13.6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

钱学森 资料_教案教学设计

钱学森资料 本文是关于钱学森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钱学森网: 【介绍】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王天外国语。 1929年至1934年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xx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 籍浙江杭州。从192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 学附属中学开始,他就立下了要用所学 的科技知识报效国家志向。1929年,他 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机车 制造专业,后来,受到淞沪抗战中中国 军队航空力量太弱的刺激,他决心改变 自己的专业方向,努力掌握飞机制造的 尖端技术。 1934年,钱学森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 生,次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两年后,他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至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missile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尽管在美国有着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然而,功成名就的钱学森却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发展。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回国后,他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出任该所首任所长。不久后,他就全面投入到中国的火箭和missile研制的工作。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在《意见书》中,他对发展我国的missile事业提出了长远规划。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missile、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也在这一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missile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从那时开始,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missile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对中国火箭、missile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missile、中近程missile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missile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钱学森是举世公认的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

省优质课游课堂教学实录山西村

《游山西村》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能说说“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 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板书: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师:大家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 生:“山重水复”指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生:“柳暗花明”指柳荫深深,鲜花簇簇。 师:是啊,多么美丽的意境啊!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的吗?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在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描述边板画) 师: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 生:山西村(板书:山西村) 师:是谁发现的? 师:陆游(板书:陆游) 师:谁来说说对陆游的认识? 生: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师:小结: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对等下理解、学习、感悟诗歌有帮助,学习古诗特别需要借助资料。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这美丽的山西村。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上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指名读 师:(夸张地)清脆的女高音! 生读 师:这一遍读得很有诗意。 师:这一次我想听男中音来吟读这一首诗。 (一位学生吟读《游山西村》,) 师:好,浑厚的男中音。读得不错,但我怎么感觉金戈铁马,慷慨激昂呢?如果把最后一句读得再慢一些,再轻一些,重现出山村月下的宁静情趣,用延长时值的拖音体现诗中那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师(范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跟读 三、自主学诗,读懂诗意,品悟诗境 师:(过渡语):让我们跟着诗人一块看看那儿的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师:请大家借助注释,自读理解诗意。 生:自由说诗意。 师:想:农家是怎样待客的? 生:农家的热情地接待客人。 师:从哪里看出农家人热情待客?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1、背爱国诗篇,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钱学森,他就是一个满怀爱国之情的人。 二、精读课文 1、自主先学 2、小组谈论 3、汇报: (一)出示语句:“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个人读) (1)说明当时的情况。(留学美国,师从冯卡门)谈体会 (2)“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钱学森做了什么? 钱学森和老师一起研究罗斯福总统钦定的火箭发射、原子弹和氢弹。他曾暗下决心:我虽与祖国远隔重洋,不能上战场与日军搏斗,但可以利用在美国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条件,去抢占世界科技高峰,借以提高军事力量,打击帝国主义德、日、意。 他宁愿放弃美国如此优越的研究环境,也要回到中国,说明他的拳拳爱国之情和报国之义。 (3)冯·卡门:“超音速时代之父”——美国空军科技奠基人冯·卡门,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4)如果钱学森选择留在美国,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齐读) 钱学森的所作所为,让我想起了周恩来的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还说了什么?

(二)出示句二: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 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日夜盼望”“终于”“应当”回国的态度坚决。 (2)说明情况,旅居异国多年,新中国终于成立后钱学森越发的想要早日回到祖国去。 (3)钱学森一心只想早日回国,但其他留学生却有不同言论—— 出示留学生的话:“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侧面烘托出钱学森的爱国之情以及拳拳报国之义。 (4)想象一下会有什么困难? 小结:即使困难重重,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是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分角色朗读对话。 (5)这两句话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在写人的文章中,我们也要用到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三)回国艰辛 回国容易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请用文中语句告诉大家。 出示:“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1.从无论、都抵得上、绝不能,体会出美国人一定不会让钱学森离开。 2.你知道一个师有多少人吗?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乙种师5000人,五个师就是25000人—50000人。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比较,更是他杰出才能的体现,也说明了他回国的重大意义。 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齐读句子) 3.美国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补充钱学森在美国受到的挫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