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专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明清晋商曾经创造过辉煌商业成就的早已离我们远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著述的不断问世,才使得今天的晋人了解到先辈的业绩,余秋雨的《抱愧山西》更是通俗浅显地将晋商介绍给了全国的读者。如今,山西晋中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晋商文化旅游区,因为那里是晋商的起源地,更重要的是,当地集中着五座深邃富丽的晋商大院。明清大院群落的出现,是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业经济与封建政权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结果,特别是清代以来山西商民巨额财富积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山西大院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那个时代商人和士大夫的文化观念及价值取向,为研究近代山西的社会风尚、地方习俗、商业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清代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实物。

典型晋商大院简介

其实,那些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当年无一不在不遗余力的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归宿,但不是所有的晋商大院都能够保存到今天,有的大院虽然依旧能够找寻,但颓垣残壁之间,早已难觅当年的风采,譬如祁县城的何家大院、阳泉的银元山庄、碛口西湾陈氏民居等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有关部门先后修复开放了五座晋大院,虽然这些力求恢复原貌的修复工程并不能完全还原旧日景象,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遗憾,但今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最直观去感受晋商文化。这五座晋商大院分别是: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太谷北洸村的曹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晋西南丁村民居、晋东南皇城相府、晋北阎锡山故居等山西民宅各具特色,驰名中外,亦可笼统称之为大院,然宅主不具那个时代的晋商明显的特征,故不赘述。

①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乔家大院是最早修复开放的一座晋商大院,更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几乎成为晋商大院的代名词,甚至连许多从未到过山西的外地人也知道:“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专家们称: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由小本生意起家,从闯荡口外的小伙计成长为垄断包头商业的大财东,包头城至今仍流传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俗语。乔氏家族的产业在第二代创业人乔致庸手中继续发扬光大,达到鼎盛,商行、银号开到了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徐珂《清稗类钞》中估计乔家共有资产四五百万两,事实上乔家的各类动产、不动产加起来应该有数千万两之巨,大约相当于现代的近百亿资产,这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天文数字。

乔家大院历经三次大规模兴建、扩建始成今日格局,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六十余年。乔家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为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共313间房屋,整个大院的布局为双喜字造型,又称在中堂。

乔家大院型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以三丈高的砖墙封闭。大院内,以一条80米长的甬道分隔,甬道尽头是乔家祠堂。甬道南北各有三个大院,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

乔家大院的最后一次扩建是在民国十年,由乔映霞主持新建了新院并改建了西北院。乔映霞为乔致庸长孙,人称成义财主。乔映霞思想进步,信奉天主教,仰慕西方文明。受影视剧和传统思维的影响,人们往往以为这座古朴宅院里的少爷小姐们身穿着传统绣衣玩着古老的游戏,而事实上,到乔映霞掌家的时候,乔家子弟们已经穿着西式服装打开网球了。正因为如此,乔家大院的最后一次扩建,体现出“中学为休,西学为用”的色彩。新院的风格不变,但窗户全部换成了大格玻璃,配以西式装饰,屋檐下的真金彩绘,也在原来的“麻姑献寿”、“满床笏”等传统创作

内容中,加入了铁道、火车等新事物。在西北院的改建中,更是按西式风格装修了客厅,增设了浴室和西式厕所。

日本侵略军占领祁县后,乔氏家族远走避难,乔家大院则通过与教会的关系,挂上意大利国旗躲过了日军的侵扰。解放后,乔家大院先后被机关、部队、学校占用。文革期间,一些革命干部曾经准备“拆院建校”,并且拆掉了几间过厅和厢房,所幸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1986年,乔家大院辟为民俗博物馆。

乔家大院内,除了明清家俱外,还收藏着“犀牛望月镜”、“九龙宫灯”、“万人球”等乔家珍品。此外,有四块牌匾颇为引人注目,它们是李鸿章亲自书写的“仁周义溥”、山西巡抚丁宝铨受慈禧太后面谕赠送的“福种琅环”、民国十六年祁县昌源河东三十六村送给乔映奎的“身备六行”以及傅山先生手书的“丹枫阁”匾额。

②渠家大院——“晋商文化博物馆”。

坐落在明清之际经济繁荣,富商云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东大街33号,人称“渠半城”。渠家祖先以行走于长治、祁县之间的“货郎挑”起家,到清朝乾嘉年间发展成为晋中八大富户之一。渠家开设的长源川、长裕川两大茶庄,从两湖采办红茶,贩销于西北各地及蒙古、俄国,他们还开设有“三晋源”、“百川通”票号。徐珂《清稗类钞》中估计渠家共有资产三四百万两,事实上远远不止此数,传说,仅“旺财主”渠源浈的一个银窑内就藏有白银三百万两。

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即是根据渠家的故事改编,片中反映了三晋源票号的经营以及渠源浈、渠本翘父子在思想、观念上的激烈冲突。渠源浈是一个杰出的商业天才,但性格古怪,他的曾孙渠川因此将这部小说定名为《金魔》。与父亲终生未能化解矛盾的渠本翘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走科举之路步入仕途,成为著名的爱国商人、教育家。

渠家从渠氏第十七代源字辈进入鼎盛,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旺财主、金财主。他们在祁县古城东半城建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

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目前开放的渠家大院只是渠氏家族院落的一部分,为田喜财主渠源潮的住宅,占地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

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大院内建有山西民宅中最大的戏台与戏园。渠家大院目前被开辟为晋商文化博物馆,以七大系列28个展室向游客系统全面的介绍了晋商的发展与衰落历史。

③太谷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馆。

曹家始祖曹邦彦是太原晋祠花塔村人,明洪武年间举家迁移到太谷北恍村。到第14代“三”字辈中有个叫曹三喜的独闯关东做买卖,获利甚丰当时所谓“关外七厅“均有曹家的商号。清兵入关,又把生意做到关内,先在太谷设号,向全国辐射。到道光、咸丰年间,达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铺面,达640余座,资产高达1200万白银,雇员有37000人。后又跨出国门,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引进日本的钢铁,高丽的人参,俄罗斯的金属制品。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媲美。

曹家在极盛之时,在北恍村相继建起了一批布局庞大富丽堂皇的宅院,如:五桂堂、怀义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尤以“福”、“禄”、“寿”、“禧”字形建造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幸存下来的“寿”宅院,是曹氏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堂名,习惯上称为多福、多寿、多男为内容的“三多堂”。这座宅院以高耸大雅,厚重古朴的特色冠于群院之首。宅院座北朝南,分南北二部分,东西并排三个穿堂大院,连接三座三层17米高的楼房,内套15个小院,现存房舍277间。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龙楼凤阁鳞次林比,信步廊庑迂回,举目檐牙高喙,好一座庞大气派的豪门宅院!

我想,即使是没到过曹家大院的人,恐怕也听传曹家有慈禧太后赐给的三件宝:用黄、白、乌三金制成的金火车头,明代仇瑛仿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镜面景色用珍奇异鸟的羽毛粘接而成的羽毛镜。既然盛传曹家借钱给西逃的慈禧太后,并得到赏物,那么其“富可敌国”的印象已是深不可没,如果再踏入曹家大院,

这种“阔”气可以说是迎风扑面,无处不在。阔大气派的3座高楼,就是三多堂“多福、多寿、多男”的标志式建筑。

④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人称“三晋第一宅”。

静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后西迁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实由太原南迁至灵石县沟峪滩村。元皇庆二年(1313),王诚斋又率家族迁至静升村。清初,族人王兴旺开始经商,做小买卖,至第十四世王谦受、王谦和、王正居等,资本见厚,店铺增多,逐步成为豪商巨贾。到清中叶,王家便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

大院选址于北傍高坡,南望开阔,高出平地约八九米的台地上。目前开放的两处,西称红门堡,建于乾隆年间;东称高家崖堡,建于嘉庆初年。东堡院有院落26个,东中西并列为六路。中间的三路院落为主院,西边的两路为书院和花园,东边的一路为厨院;西堡院共有院落28个,中间有一主干道,贯穿着三条横巷,与东堡院用一石桥相连,东西对峙,气势震人心目。如若再加上修复完好的王氏宗祠,那么,王家大院现对游人开放的总面积已达31956平方米。假若不到王家大院走一走,看一看,确实很难让人置信,在这块黄土高坡上,怎么会建有这样一座可与皇宫一比气宇的大院?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我省仅此一例。

⑸常家庄园——中国第一儒商旧居

常家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其布局呈车辐状,故名。常氏祖先在明代由太谷迁居车辋,以牧羊为生,八世祖常威身背褡裢远赴张家口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先祖的牧羊鞭、常威的褡裢后来供奉于常氏宗祠内,与常万达的名言“视有若无,视盈若虚”一起被常家子孙尊崇了二百年。常威之子常万(王已)、常万达学有所成之后,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兄弟两先后创立了“十大德”、“十大玉”20个商号,开辟了由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的数万里国际贸易通道“茶叶之路”,成为首屈一指的晋商“外贸世家”。常氏家族鼎盛之际,拥有员工千余人,骆驼上万峰,独占中俄茶叶贸易的四成,在乾隆年间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富商。

常氏家族商业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家族坚持了以儒铸魂,以商兴业,儒商融汇,商儒互援,道德与经济合一的良性发展道路。在常家200余年经商、兴学交融史中,仅取得秀才、举人、进士等学位的就有170余人,他们基本都放弃了仕途而投身商界,集合为晋商家族中最为出类拔萃的精英集团。

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常家投入巨资营建宅院。常家分为“南常”、“北常”两支,“南常”万(王已)立“世荣堂”,宅院以南北向的“前街”为主轴线;“北常”万达立“世和堂”,宅院以东西向的“后街”为主轴线。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家建有宅院80多座,楼房50余幢,房屋3500余间,占地面积300余亩,规模之庞大,世所罕见。常家环庄园而建的堡墙长达4公里,共开8个堡门,而古遥古城,城墙周长也不过6公里,开设4座城门,常家大院与其说是一所民宅,倒不如说是一座城市。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可谓三晋民居建筑之首,修复开放的部分12万平方米,仅为原有面积的四分之一,即令是如此,仍比王家大院大四倍,比乔家大院大十二倍。

“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曾是晋商文化的缩影,但常家大院最大的特点不在其大,而在于高雅的文化品位,凝重的历史底蕴,以及集南北风格之大成,融

院落园林与一体的特色,因而,无论规模,还是建筑艺术,常家大院堪称中华民居之典范。

常氏家族衰落于清末民初,建国后,常家大院被分配给村民、学校使用,后街北侧的近十个院落由省民政厅购买,被荣军休养所占用,北常所建的常氏宗祠被晋中棉织厂占用。常家宅院的破坏一度相当严重,长期处于半荒半废半民居状态,南常前街两侧建筑和北常后街南侧建筑基本不存。2000年5月,榆次区着手修复常家宅院后街北侧建筑。榆次区书记耿彦波曾担任灵石县委书记,王家大院就是由他主持一手开发,面积最大的两座晋商大院在其任上被修复,这位书记的述职报告想必也会为之精彩。2001年9月29日,常家庄园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价格60元,为山西人文景观之最,这里也是山西第一个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文保单位,省电力公司、榆次区政府等单位都是股东。

晋商文化

晋商特征 一是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协饷供应的工具; 二是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 三是利润的封建化。 所谓山西商人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主要是指其中的大商人,即皇商、官商、大盐商、洋铜商等。如开中法的实行,就是明政府为北方边镇军队筹集军饷,实行由商人提供边镇军队粮、布饷需,换取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和贩运盐斤。明政府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既解决了北方边镇军饷,又收到了盐税,而山西商人也因此而兴起。 入清后,清政府则把山西视作“商贾之途”,是“财赋有出”之地,另眼看待。清王朝在为巩固其政权所进行的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及在镇压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的军事行动中,都得到了山西商人在财政上的支持。在清代的皇商中,最著名、资本最雄厚的是山西介休范氏。范氏除了为内务府来办宫廷用品外,从康熙到乾隆年间又为清政府运送军粮,建立了功勋。当清廷制钱用铜奇缺时,范氏又作为最大的洋铜商,往返于东土与东瀛间。 山西票号创立后,山西商人又为清廷代垫代办汇兑军协饷、筹借汇兑抵还外债、代理部分省关的财政金库等。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发生,西太后、光绪帝西逃,途经山西时,又由山西商人借银40万两,以解皇室经济开支燃眉之急。事后,清廷令各省解京饷款,改汇山西票号老庄——平遥、祁县、太谷,顿时山西平、祁、太票号总号成了清廷总出

纳。次年,西太后、光绪帝由陕返京,仍由山西票号继办“回銮差款”汇兑。所以有人说:“山西票号是清廷的财政部”,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山西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的结托关系,表现形式很多,如明代扬州盐商,商籍有山西而无安徽,正是山西商人与政府有着特殊关系,政府优待山西商人而歧视徽商之明证。入清后,借着前期对后金叛乱政权输送物资,甚至传递文书情报的关系,山西商人在政治方面的优势更加强大,徽商为了争取上风,不得不采取交际方式笼络政府官员。(参见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内在超越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山西商人也与清政府达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以山西票号来说,他们先从经济上帮助穷儒寒士入都应试和走马上任。儒士一旦考中,票号便利用其关系代为运动,放任外官。这些靠票号从经济上帮助走上官场的儒士,以后便成为与票号有着特殊关系的官员。 山西票号还为一些人代办代垫捐纳官职。咸丰时,清政府为筹集军饷,大开捐纳鬻官之门,规定文官可至道台,武官可至游击、京堂二品、各部郎中,鬻实官和虚衔。山西票号乘机居间揽办,对捐官者票号予以保守秘密,而票号也得到了官僚的庇护。对于在任的王公大臣,山西票号更是施尽手段交结。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称:“票庄与官僚的私下交结,更多趣闻。……在京的几个大的票庄,拉拢王公大臣,在外省的码头,不啻为督抚的司库。”最著名者,如蔚盛长交好庆亲王,百川通交好张之洞,协同庆交好董福祥,志成信交好粤海关监督某氏,大德通交结赵尔巽和庆亲王,三晋源交结岑春煊,日升昌交结历任粤海关监督、庆亲王、伦贝子、振贝子和赵舒翘等。据说张之洞因母守制三年后,从原籍赴京想谋取更高

大院文化

? 概况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这几处晋商宅院是晋商 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山西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晋中一带集中了十几个大院,如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构成了独特的大院文化现象。 山西大院的特点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院落建筑如城堡般坚固、楼高院深,墙厚基宽,防御性极强,有人归纳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外墙高,四五层楼高,很强的防御性。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四是规模大,渠家当年的宅院就占据了祁县的半个县城。 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石 雕栏杆院、十一踩木制牌楼和包厢式戏台院号称“四绝”。院与院之间均有牌楼相隔,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透露出些许书香之气。 曹家大院充满富贵气度,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主体“三多堂”, 取多子、多 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 层的堂楼组 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近处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进都上一高度,极具层次感。院内俯仰可见的 砖、木、石 雕刻异常精 美,建筑构 建无不精雕 细刻,每个 门墩、石础都堪称艺术品。尚在 修整中的高家崖、红门堡建筑群 气势宏伟,不日即可向游人开放。 这些宅院被称赞“汇宋元明清之法式,集江南河北之大成”,从中足可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妙

山西的“大院文化”

山西的“大院文化”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这几处晋商宅院可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同时,它也是晋商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

象征意蕴。上面提到的四个大院,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 米到一万多平方米。其中王家大院目前开放面积1.1万平 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 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先后开放的这四处晋商大院倒是各具特色,交相辉映:

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石雕栏杆院、十一踩木制牌楼和包厢式戏台院号称“四绝”。 光是看屋顶的形制就极丰富,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各不相同。院与院之间均有牌楼相隔,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透露出些许书香之气。 曹家大院充满富贵气度,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 主体“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层的堂 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

《乔家大院》中的晋商文化

中华商魂彪炳千秋 ------以《乔家大院》为例,分析改晋商文化传播现象 摘要:由著名作家朱秀海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以本土的晋文化为依托,以真实历史人物事件为原型,反映了晋商票号的发展过程,彰显了“诚信为先,礼义为道”的晋商精神。本文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在调查走访事件发生地以及对历史资料的查阅后,进一步明确了影视作品对晋文话传播的作用和意义,为广大晋商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电视电影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思考创新平台。 关键词:《乔家大院》;晋商文化;传播现象 在对晋商题材影视作品的搜集整理之中,历史剧《乔家大院》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这种兴趣来源于该剧的历史真实性,来源于剧中人物的感染力,更源于该剧对晋商文化的传播的不可磨灭的意义。 一、探究历史人物、事件的真实性 由胡玫导演,朱秀海编剧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一经播出便引起受众很大反响。“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乔家大院历经百年沧桑屹立于晋中大地,作家朱秀海受乔家后人乔燕和之邀,了解了乔致庸的生平事迹,人生观、价值观中所蕴含的晋商精神,深深地为这种精神所震撼,选取典型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创作出《乔家大院》的文学剧本,又根据剧本改编成长篇小说《乔家大院》[1]。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乔家第四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卒干光绪三十二年,他待人随和,处世中庸,善于计谋,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2]。剧中事件的演绎是掺杂了许多戏剧性,但在历史记载中是有源可循的。如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保护矿山[3]、赈济灾民、为朝廷海防捐款、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捐款为慈禧和光绪解困、助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等[4]。除了乔致庸外,《乔家大院》中很多人物都有原型。“山西巡抚胡聘之”角色贯穿剧情始终,历史中的胡聘之思想开放,在山西开工厂、办学校、兴建铁路、发展矿务,功勋卓著[5]。江雪瑛嫁进的何家,相当于历史上的榆次县常家。剧中的太谷陆玉菡家,就是历史上的曹家。 二、真实性与虚拟的完美结合,有力宣扬晋商文化 长篇小说《乔家大院》以真实历史人物乔致庸为原型,又虚拟了乔致庸、江雪瑛、陆玉函的三角恋关系,既有严肃的历史真实性,又有着文学的虚拟性、大众文学的可读性。 《乔家大院》演绎了中国商业、金融史上乔致庸这位商战英雄的动人传奇。从历史和现实的视野,展示了“诚信经商、胸怀天下”的晋商精神和以其为精髓的晋商文化。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乔家大院的真实面目,更让我们体会到了晋商精神。明清时期,晋商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贯于商业活动,形成了一种以诚信为核心的讲义利、重管理、求创新的本土文化。这种融入在山西人血液里,在三晋儿女的血脉中默默地传承着的文化形态被我们称作晋商文化[6]。受儒家学派的影响,晋商以“诚”“信”“义”“利”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晋商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晋商十分重视诚实信用,注重义利统一。晋商认为,经商“虽亦以营利为目的,凡事则以道德信义为根据,故力能通有无,近悦远来”。诚实信用是晋商成功的秘诀之一。晋商在严守诚笃与信义的同时,还坚持义利统一。晋商提出“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晋商把象征忠义的关羽作为他们最为仰慕和敬重的神。晋商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信义为本,禄利为末”。 在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的事迹、精神和文化里,深深地埋藏着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生命品格和精神文化气质,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片头提字总结为:一篇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课文注释:晋商大院

课文注释:晋商大院 明清时期,晋商逐渐崛起,一批富商相继在家乡大兴土木,扩建家园,形成了今天的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带。除去书中所提的乔家堡,还有以下几个: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渠家大院位于祁县城内,距乔家大院5公里,为清代金融资本家渠本翘的宅院。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就是以渠家为原型创作拍摄的。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占地5 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 200平方米,为“五进式”穿堂院落,共有3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典雅精巧。现在渠家大院成为晋商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采用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结合的办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揭示了晋商辉煌的历史文化内涵。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位于太谷县北氵光村,距乔家大院7公里,为太谷著名晋商曹三喜所建。曹家大院俗称“三多堂”,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三多堂”的建筑风格独特。这组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达6 468平方米,院落南北长98米,东西宽66米,呈“寿”字形结构。院落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了3个穿堂大院,其建筑风格是高耸、厚重、古朴。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的黄土丘上。该大院号称华夏第一宅,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为34 450平方米,相当于乔家大院的4倍,为清代商人少有的院落。王家大院布局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影壁、兽吻,到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并且绘画、书法、诗文集于一身,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商大院文化中的又一奇葩。此外,榆次的常家大院和太谷的孔家大院也各具特色,属于我国清末民居建筑中的珍品。

山西大院文化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 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 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 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 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这 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 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 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院落建筑如城堡般坚固、楼高院深,墙厚基宽, 防御性极强,有人归纳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 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雨水都向院 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三是 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院门多开 在东南角。四是规模大,渠家当年的宅院就占 据了祁县的半个县城。 在 山 西 , 元 明 清 时 期 的 民 居 现 存 尚 有 近 1300 处 , 其 中 最 精 彩 的 部 分 , 当 数 集 中 分 布 在 晋 中 一 带 的 晋 商 豪 宅 大 院 。 这 几 处 晋 商 宅 院 是 晋 商 500 年 兴 衰 史 的 见 证 , 大 院 里 一 砖 一 瓦 、 每 个 细 节 局 部 都 有 晋 商 文 化 交 织 其 中 。 山 西 大 院 主 要 分 布 在 晋 中 的 太 谷 、 平 遥 、 祁 县 、 介 休 、 榆 次 , 阳 泉 , 晋 北 的 保 德 、 大 同 、 浑 源 , 晋 东 南 的 沁 水 、 阳 城 和 晋 南 的 临 汾 、 襄 汾 等 地 。 晋 中 一 带 集 中 了 十 几 个 大 院 , 如 乔 家 大 院 、 曹 家 大 院 、 王 家 大 院 、 渠 家 大 院 等 , 构 成 了 独 特 的 大 院 文 化 现 象 。 制作:初一(6)班孙翰文 2015年3月第1期 进式穿堂院、石雕 栏杆院、十一踩木 制牌楼和包厢式戏台院号称 “四绝”。院与院之间均有牌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 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 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 余里。布局 讲究方正和 稳定,整座 大院结构呈 “喜喜”形。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专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明清晋商曾经创造过辉煌商业成就的早已离我们远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著述的不断问世,才使得今天的晋人了解到先辈的业绩,余秋雨的《抱愧山西》更是通俗浅显地将晋商介绍给了全国的读者。如今,山西晋中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晋商文化旅游区,因为那里是晋商的起源地,更重要的是,当地集中着五座深邃富丽的晋商大院。明清大院群落的出现,是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业经济与封建政权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结果,特别是清代以来山西商民巨额财富积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山西大院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那个时代商人和士大夫的文化观念及价值取向,为研究近代山西的社会风尚、地方习俗、商业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清代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实物。 典型晋商大院简介 其实,那些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当年无一不在不遗余力的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归宿,但不是所有的晋商大院都能够保存到今天,有的大院虽然依旧能够找寻,但颓垣残壁之间,早已难觅当年的风采,譬如祁县城的何家大院、阳泉的银元山庄、碛口西湾陈氏民居等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有关部门先后修复开放了五座晋大院,虽然这些力求恢复原貌的修复工程并不能完全还原旧日景象,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遗憾,但今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最直观去感受晋商文化。这五座晋商大院分别是: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太谷北洸村的曹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晋西南丁村民居、晋东南皇城相府、晋北阎锡山故居等山西民宅各具特色,驰名中外,亦可笼统称之为大院,然宅主不具那个时代的晋商明显的特征,故不赘述。 ①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晋商文化

晋商历史: 晋商简介——源远流长的山西商业资本 明清晋商的性质;明清晋商的衰落 成功之道: 1、晋商精神 2、经营意识 3、组织管理 4、心智素养 山西票号: 山西票号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山西票号产生的年代; 山西票号的发展;山西票号的营业内容与范围; 晋商票号历史的终结;清代山西票号分布图; 著名商号: 1、大盛魁; 2、大德通; 3、日升昌; 4、蔚泰厚; 5、蔚丰厚; 6、天成享; 7、合盛元; 8、协同庆; 9、六必居;10、广升药店 惊天大盛魁;命运多舛的复盛公;日升昌,银行祖父的盛衰史; 晋商名门: 晋商家族文化;晋商八大家; 祁县乔氏;祁县渠氏;平阳亢氏;平遥李氏;榆次常氏; 太谷曹氏;介休范氏;介休候氏;介休冀氏;灵石王氏; 蒲州张氏;蒲州王氏; 晋商世家闻喜李氏;耕读商宦的灵石王家 晋商名人:

大同薛氏三兄弟;乔家大院的主人;开明富商渠本翘;由商而官展玉泉;独辟蹊径范世逵;盐商祭酒杨继美;崇尚仁德李明性;远见卓识李宏龄;票号始祖雷履泰;雄才大略王海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乔致庸和他的后人; 晋商与社会文化: 晋商与社火;晋商与戏曲;晋商与晋剧;晋商与武术;晋商与科技; 晋商家族文化;晋商与茶文化;晋商与古籍文物;晋商与饮食文化; 晋商大院文化: 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 山西的大院文化;山西大院文化摭谈; 晋商会馆文化;寻访晋商山西会馆专辑;晋商会馆:远方乡愁的慰藉; 晋商史料研究: 浅议晋商与晋商文化;晋商文化的内涵;晋商文化的启示; 晋商的三种精神品格;晋商研究的发展与深化; 多维视野中解读晋商;晋商及晋商精神的底牌; 山西商人性格特征;长篇纪实:话说晋商 长篇纪实晋中商帮兴衰史略 电视片《晋商》解说词;电视片《晋商》视频 晋商惨败深思录;晋商走向衰败原因分析; 晋商兴衰,根在何处?;晋商为何衰落;从晋商文化看晋商的衰败; 由票号衰亡引起的思考;山西票号衰亡研究;山西钱庄的衰落与影响; 晋商批判;愧对晋商——兼驳晋商批判; 打倒晋商;看看晋商那张失败的脸;晋商,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明清晋商大院文化

明清晋商大院文化 山西明清宅院青砖灰瓦,高墙峻宇,是中国北方最富丽堂皇,最有文化价值的居民建筑,他真实地反应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面貌,这些古老宅院是明清社会中上层主流社会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的反映,今天已成为旅游热点景区。晋商大院的文化释读文化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直白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彰显的,也可以是隐晦的。在物质的建筑物里面,包含着深刻的文化理念。自从有了建筑物,就有了建筑文化。对建筑物进行装饰,秦汉已有,提起秦砖汉瓦,人们便立即联想到那古老的年代,古老的文化。明清两朝,尤其到了清代,中国南北东西具有地域风格的民居,发展到了“烂熟”阶段,代表北方建筑风格的明清山西宅院,从选址到盖建再到装饰细物,处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与封建秩序相对应的严格的等级观念蕴含在住宅建筑中,吉祥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等等传统文化因素都融入了明清晋商宅院中,宅院便有了更多的人文气质。等级制度是中国封建政治体制中最显著的特点,与此相对应的宫殿、庙宇、住宅文化也充分地体现出这个特点。梁思成先生在其《中国建筑史》中说:中国建筑外部轮廓的其中一个特点是“绝对均称与绝对自由之两种平面布局”,“以多座建筑组合而成之

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于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齐对称之布局”。山西宅院也多为左右对称的正偏结构,正院上高下低,中庭开阔,尊卑有序,等级分明。正院宽敞,正房高大,厢房低于正房,也小于正房。如太谷曹家宅院,正院里正房的屋顶比厢房高,台阶也比厢房多一两级。账房院则不论正房还是厢房,门前大多不设台阶,即便筑台阶也只是一级而已,以示其比主人位低一等。佣人、保镖、厨子等人所住的偏院,是紧靠正院厢房墙壁修建的一排低矮的东西房,通往正院的门闩都安装在正院的一面,这样主人可以随时到下人住处走动察访,下人则不得随便出入正院。在晋中的明清商人宅院里,这样的格局都是非常突出的。 封建等级观念在明清晋商宅院中小姐居住的绣楼略见一斑。封建时代奉行男尊女卑的纲常观念,小姐的绣楼虽说小巧精致,但通常低矮狭窄,太谷曹家宅院更是将绣楼缩进几尺,以限制闺阁中人的视线,禁锢她们的思想,完全将女性置于从属、附庸地位。建筑与风水是宅院中常常涉及的问题。古人认为,居处风水事关家族兴亡,关乎子孙后代的发达,所以置地造房,总要尽可能地附和风水,祛除邪恶,张显吉祥,因此民间堪舆之术源远流长。古代的风水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曾说过“建筑师都相信风水,不是迷信的风水”。明清晋商宅院中,对风水也是颇为讲究的。建院前,先请风

晋商“大院文化”广告传播的自觉性研究

59 工作探讨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晋商“大院文化”广告传播的自觉性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张献文 【摘要】历史是真实的,文化是有生命的。晋商“大院文化”具有时代断代性和品牌群特征,从形成机制而言,晋商“大院文化”是儒家文化、关公崇拜和乡土文化凝聚的精华,是约定俗成的文化广告:从传播机制上讲,晋商“大院文化”在艺术化的传承中表现为文化广告化传播特征,具有自觉性。【关键词】晋商;文化大院;广告;自觉 西入娘子关,踏入山西腹地,会发现常家庄园、乔家大院、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零零散散分布于汾河两岸。这样一座一座的家族大院就好像一颗颗星,共同点缀了晋商文明,组成一片璀璨的星空,彰显晋商文化的历史厚重与辉煌荣耀。这些大院不仅承载着晋商文化,更是折射出华夏文明、乃至古老东方艺术的神奇瑰丽,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缩影。 一、历史的坐标:晋商“大院文化”的研究背景 历史是真实的,文化是有生命的。2003年8月,山西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实现省委政府与机关部门、基层群众携手共进,积极培养文化人才、积极发展人文学科、积极丰富文化活动、积极助力文化产业与文化品牌建设。挖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建设文化旅游山西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意识到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后,山西人开始从文化迷失走向文化自觉 ,而晋商“大院文化”也开始成为文化旅游兴晋战略的核心。 (一)晋商“大院文化”的时空断代性 忆苦思甜,晋商“大院文化”是一部部苍凉悲壮历史的浓缩,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写照,也是一种创业管理文化的寄托。晋商大院是晋商“大院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变迁也反映了晋商“大院文化”的变迁和演变。从明末至今的几百年时间,以晋商大院为参照标本,晋商“大院文化”折射出了时空断代性特征,表现为时间上的跨越性和空间上的停滞性。晋商“大院文化”时间上的跨越性体现为从明末至民国初的蓬勃发展,这也是晋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面在民国后一度衰落。晋商“大院文化”空间上的停滞性体现为从明末至民国初晋商大院的大规模地建造或扩造,而在民国后大院土木工程逐渐减少。晋商“大院文化”的时空断代性与几百年间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演变紧密相关的。 (二)晋商“大院文化”的品牌群特征 “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在文化兴晋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散落于三晋大地的晋商大院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的晋商“大院文化”品牌群。晋商“大院文化”的品牌群区别于日常化产品品牌 群,其是一个“文化”化的整体,是晋商大院物质化的聚集叠加,具有独特的内涵。所谓日常化产品品牌群,可以简单理解为产品品牌的聚集叠加,如日常生活用品宝洁公司下属的潘婷、飘柔、沙宣、妮卡露等共同构成了宝洁公司产品的品牌群。晋商“大院文化”的品牌群不同于日常化产品品牌群,其突出强调了地域性的连接和文化内涵的统一。 (1)地域性的连接,突出了覆盖范围的广阔、覆盖数量的庞大、覆盖个体的独特性。晋商“大院文化”品牌群将散落于绵延六百里的三晋大地上的大大小小的晋商大院聚集叠加成一个概念化的整体,体现了其覆盖范围的广阔和覆盖数量的庞大。而数量庞大的晋商大院之间不仅存在地域性的连接关系,还保持着个体上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晋商“大院文化”突破了狭隘的地域局限,确立的是国家化的视野和美学标准。 (2)文化内涵的统一,突出了文化的共生血液。晋商大院虽然广泛分布与三晋大地,但能形成晋商“文化大院”品牌群,一方面与地域性连接紧密相关,个体大院受世俗文化影响和个体间的借鉴,形成了个体大院文化间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与共生的文化血液,即受儒家文化、佛家思想的作用,形成了稳固的文化根基。 在文化兴晋战略指导下,晋商“大院文化”的时空断代性并未影响晋商“大院文化”的现代化传播,相反,晋商“大院文化”融入了现代化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在共生血液的根基上,巩固着晋商“大院文化”品牌群。 二、文化的广告:晋商“大院文化”深度广告化 广告自觉是广告活动中的一种主观能动意识,它源于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源于人们对广告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它是制造有效或实效广告的重要前提。当今的晋商“大院文化”已成为约定俗成的广告化传播,形成一种广告自觉。晋商大院是晋商“大院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晋商“大院文化”之所以被称为约定俗成的广告化传播,是因为“大院文化”内涵已被深度广告化,表现为晋商“大院文化”成为厚重的名片,具有不可复制性。 (一)厚重的名片:三种文化的聚集浓缩 晋商“大院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儒家文化、关公祟拜和乡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其不仅反映了

山西大院文化电子报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 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院落建筑如城堡般坚固、楼高院深,墙厚基宽,防御性极强,有人归纳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外墙高,四五层楼高,很强的防御性。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 是“肥水不外流”。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四是规模大,渠家当年的宅院就占据了祁县的半个县城。 概况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 尚有近1300处,其 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商豪宅大院。这几处晋商宅院是晋商 500年兴 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山西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晋中一带集中了十几个大院,如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构成了独特 的大院文化现 象。 曹家大院充满富贵气度,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主体“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层的堂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为突 出。方民居中显得尤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近处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进都上一高度,极具层次感。院内俯仰可见的砖、木、石雕刻异常精美,建筑构建无不精雕细刻,每个门墩、石础都堪称艺术品。尚在修整中的高家崖、红门堡建筑群气势宏伟,不日即可向游人开放。这些宅院被称赞“汇宋元明清之法式,集江南河北之大成”,从中足可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

感受晋商文化

感受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四月一日的这天,我们经学校组织来到了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的常家庄园,感受晋商文化。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 有关于晋商文化的历史遗迹,还有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的乔家大院。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有“昌晋源票号”的故事,因此还拍成了一部专题的电视剧。 通过这次旅行我感受到了晋城人进取、敬业、群体思想的精神。进取,晋商把晋商文化当作大事业,他们通过经商来实现其创家立业、兴宗耀祖的抱负。敬业,晋商为了能成大事业所以敬业奉公,才有现在的历史辉煌。群体思想,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我们作为当今的主人应该继承、发扬前人的精神,使国家的经济文化有一个大的发展和飞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