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岩浆中有用组分析出、聚集和定位的过程称为岩浆成矿作用。与岩浆矿床有关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成矿作用的方式和特点,岩浆成矿作用主要可分为结晶分异成矿作用、残余熔融成矿作用和熔离成矿作用三类。

一、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

岩浆冷凝时,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各种矿物依次从中晶出,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岩浆成分的改变又促使某些组分的结晶,这种随结晶作用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之为结晶分异作用。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又称岩浆分凝矿床。

当富含Cr、Pt等成矿元素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侵入地壳适当部位后,由于温度缓慢下降而开始结晶。随着温度下降,岩浆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晶出,首先,是硅酸盐矿物的晶出,温度区间约为1800℃~1200℃;暗色矿物的晶出顺序依次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其中浅色矿物长石的结晶顺序是基性斜长石在前,酸性斜长石在后。就镁铁-超镁铁质岩而言,最早结晶的金属矿物是自然铂、铬铁矿等,与它们同时或稍晚晶出的硅酸盐矿物有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等。

从岩浆中晶出的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由于重力及对流作用的影响,比重大的矿物在岩浆中逐渐下沉,比重小的矿物在岩浆中相对上浮,于是岩浆发生了分异,矿物呈现相对的集中(图3-1)。铬铁矿(比重为4.3~4.6)、自然铂(比重为14~19)等矿物因其比重较大,在镁铁-超镁铁质岩浆的底部聚集堆积,与比重较大的橄榄石(比重为3.18~3.57)、辉石(比重为 2.63~2.76)和斜长石(比重为3.1~3.6)等硅酸盐矿物一起构成铬铁矿或自然铂矿体。由于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所以通常将其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结晶分异作用早期形成的岩浆矿床主要为产于超镁铁质岩中的铬铁矿矿床。由于结晶分异作用(如重力沉降)的影响,矿体常聚集在岩体的底部和边部,主要和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岩相伴生。矿体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少数成巢状、瘤状等。矿体和围岩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为渐变过渡关系,矿体边界需要依据品位加以圈定。矿石的矿物成

分主要为铬尖晶石,部分橄榄石和辉石。由于矿石矿物较早地从岩浆中结晶出来,常见较规则的自形晶结构(图3-2a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致密块状的矿石只在矿体中部偶尔出现。

二、残余熔融成矿作用与晚期岩浆矿床

由于正常的岩浆分异结晶趋势或H 2O 、CO 2等挥发分的影响,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大部分结晶后可以产生一部分残余熔体。当这种残余熔体中富含熔点较低的金属矿物组分,或者由于岩浆中挥发分组分较多并和金属组分结合成易熔化合物而降低了金属矿物的结晶 温度时,这些金属组分便可长时间地停留在岩浆中。随着硅酸盐矿物的大量晶出,金属组分在残余岩浆中相对富集,形成了含矿残余岩浆。在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岩体底部,含矿残余岩浆中的金属矿物组分,就地充填在硅酸盐矿物的粒间,胶结硅酸盐矿物,形成似层状矿体。在地质构造比较活动的条件下,由于受构造应力的作用,含矿残余岩浆可被挤入岩体的原生构造裂隙或附近围岩的构造裂隙中,形成贯入式矿体,这种成矿作用也称为残浆贯入作用或压滤作用。由于残余岩浆是大量造岩矿物晶出后产生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岩浆作用晚期,故所形成的矿床被称为晚期岩浆矿床。

由于晚期岩浆矿床大多数是由岩浆结晶分异末期聚集的残余含矿岩浆在原地冷凝结晶而成,所以矿化的富集与岩体的分异程度有关。在分异过程中,由于含矿残浆的比重较大,在重力作用影响下,逐渐沉降而集中于岩浆槽底部,所以矿体大多位于岩体底部,与基性程度较高的岩相伴生。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分布面积广,厚度比较稳定,与围岩之间无明显界线。矿石构造以浸染状和致密块状为主,浸染状矿石多分布于矿体的上盘,致密状矿石主要分布在矿体的中、下部,向外金属矿物逐渐减少。由于硅酸盐矿物结晶较早,晶形比较完整,金属矿物大多充填于硅酸盐矿物晶粒间呈他形胶结状产出,形成典型的海绵陨铁结构

图3-1岩浆结晶分异及重力聚集理想模式示意图

(转引自姚凤良,1983)

1-在冷凝带形成后,早期岩浆结晶;2-早结晶的铁镁质矿物和矿石矿物向下沉坠,随后结晶的硅酸盐矿物位于上部;2’-不同比重的矿物按重力关系占据各自位置;如富含挥发组分,此时在硅酸盐晶体的间隙内就会被富含金属的残余岩浆所占据;3-含矿残浆向下(通过粒间空隙)集中;4-较晚结晶比重小的硅酸盐晶体向上漂浮,结果在下部形成矿体;5-受动力挤压流动的含矿残余熔体被挤压到裂隙中去,形成贯入式矿体。a-镁铁岩浆结晶;b-冷凝带;c-铁镁质矿物结晶;d-含矿残余岩浆

a 早期岩浆矿床

黑色-铬铁矿;白色-橄榄石;

左图:浸染状铬铁矿;右图:块状铬铁矿 b 晚期岩浆矿床 黑色-钛磁铁矿;白色-辉石; 左图:块状钛磁铁矿;右图:海绵陨铁结构

(图3-2b),又称陨石结构。由于成矿过程中有部分挥发分参与,在成矿作用的晚期,经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自变质作用,如蛇纹石化、绿泥石化、黑云母化、金云母化、碳酸盐化及黝帘石化等。

图3-2 岩浆矿床的矿石结构(转引自袁见齐等,1985)

由残浆贯入作用形成的晚期岩浆矿床系含矿残余岩浆沿已冷凝母岩的原生裂隙或岩体接触面贯入而成,因此这类矿体大多成脉状产出,矿脉几乎全部产于母岩体内,只有少数贯入到附近的围岩中。矿脉成组、成群出现。矿体和围岩界线清晰。矿石也由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2部分组成。除形成海绵陨铁结构外,尚可见到金属矿物溶蚀、交代硅酸盐矿物的现象。矿脉附近的围岩常形成一定程度的蚀变现象,主要为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贯入式矿体的矿石品位一般都较高,有时含一定数量的黄铁矿。脉状钒钛磁铁矿矿床是典型的贯入式晚期岩浆矿床,如河北大庙钒钛磁铁矿矿床;部分脉状铬铁矿矿体也可能是晚期岩浆贯入作用的产物,如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床。

近年来对晚期岩浆矿床更为深入的研究发现,此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十分复杂的,现已提出下列5种机制:

(1)分离和重力结晶作用机制。

(2)含P2O5较高的Fe-Ti-V氧化物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不混溶作用机制。

(3)由周围固结的围岩中压滤出来的Fe-Ti氧化物液体结晶而成的机制。

(4)氧逸度的阶段性升高,导致Fe-Ti氧化物大量晶出的机制。

(5)由于斜长石在岩浆体底部大规模就地结晶,致使周围熔体的全Fe含量和密度明显增高,形成一高密度的“停滞层”且不和上覆岩浆混合。此时,因无水硅酸盐的大量分离,氧逸度增高,导致Fe-Ti氧化物大量晶出。

三、岩浆熔离成矿作用与熔离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亦称液态分离作用或不混溶作用,是指成分均匀的岩浆熔融体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分离成2种成分不同的熔

融体的作用。

熔离成矿作用在铜镍硫化物矿床中表现最明显。温度在1500?C以上的镁铁质岩浆,当其富含挥发性组分时,可熔解一定数量金属硫化物。实验证实,镁铁质岩浆在1300?C以上时,可溶解6%~7%的Fe-Ni-Cu的硫化物。随着温度、压力降低和熔体中挥发性组分外逸以及由于与围岩的同化作用而使熔体中SiO2、Al2O3和CaO增加,岩浆中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便开始降低,从而发生熔离作用。

熔离作用初期,金属硫化物呈微滴状悬浮在硅酸盐熔体中,随着岩浆的进一步熔离逐渐汇合、变大,并由于其比

图3-3 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I号岩体剖面示

意图

(转引自姚凤良等,1981)

重较大而逐渐下沉,在岩浆槽的底部形成熔融的金属硫化物层,于是均一的岩浆熔体就分离成硅酸盐熔体和金属硫化物熔体两部分。随着温度继续下降,两种熔体先后结晶。金属硫化物的结晶温度较低,它们在硅酸盐完全结晶后,形成了岩浆熔离矿床。由这种方式所形成的岩浆熔离矿床往往分布于岩体的底部或边部,呈似层状,构成所谓的底部或边部矿体(图3-3 A);当硫化物熔体的汇合过程不完全,重力下沉不彻底而使其停留在岩浆房中部或上部时,经后期结晶成矿可形成透镜状的上悬式矿体(图3-3 B);在动力学条件较强时,硫化物矿浆也可向上或向旁侧围岩中贯入,形成贯入式脉状矿体(图3-3C)。当然,这种熔离过程的发生在深部,有可能会造成小的岩体伴随有较大矿床的特例。

熔离矿床的成矿岩体大多呈岩床或岩盘状产出,矿化富集与否和岩体大小及分异程度有关,岩相分带愈完全的岩体矿化愈为富集。矿体一般产于岩体底部,形态和底部岩相带基本一致,大多呈似层状或透镜状。熔离矿床的矿石中经常含有相当数量的硅酸盐矿物,所以矿石出现典型的浸染状构造和海绵陨铁结构。就目前所知,产于镁铁一超镁铁质岩中的铜镍硫化物矿床都属于熔离矿床。有人认为,部分铬铁矿矿床也是熔离作用的产物。

此类矿床硫化物的熔离和侵位,目前已提出两大类型模式(任启江等,1993):

1. 深部熔离模式

(1)由于向下渗透作用(在100km深度之下),因比重不同,地幔中熔融硫化物的聚集。

(2)在从地幔上升过程中,由多元减压和(或)非绝热冷却而造成硫化物的分离。

(3)在地壳岩浆房内分异结晶时,硫化物的分离。

2. 就地熔离模式

原始硫不饱和的镁铁质熔体在水平流动过程中,随着连续的重力分异而发生就地分离。

综上所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通过分离结晶作用、残余熔融作用、熔离作用,以及重力分异、动力分异等过程,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岩浆矿床。环境和系统的压力、温度、氧逸度、硫逸度的变化,岩浆内部的扩散对流、热传导,以及外来物质的混染和岩浆间的混合,都使岩浆矿床的成矿机制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特征。此外,在岩浆形成过程中(地幔原岩的熔融、部分熔融),通过部分熔融,将导致熔出相(熔体)和残留相(非熔体)成分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也会造成成矿物质的预先富集。因此,现代岩浆矿床的成因理论,不仅要考虑岩浆分异演化过程,而且还要考虑岩浆形成过程的可能影响因素。

四、岩浆爆发和喷溢成矿作用及其矿床

岩浆爆发成矿作用是指金伯利岩岩浆,连同早期晶出的橄榄石、镁铝榴石、金刚石晶体及捕虏体一起,迅速地沿深断裂上升,侵位于地表2~3公里处产生爆发并形成矿床的作用。多数原生金刚石矿床就是通过这种作用形成的。金刚石的形成温度为1200~1800℃,压力为6×109~7×109Pa,这一温、压条件相当于距地表200~300公里深度。

金伯利岩岩浆在地下深处首先开始晶出橄榄石和少量镁铝榴石和金刚石等,沿深断裂向上迁移时,若和碳质围岩发生混染,还可使金刚石晶体生长。岩浆上升至近地表2~3km处时,由于温度下降和挥发组份的大量析出而使内压增大,当上覆围岩无力阻挡岩浆上冲时,岩浆便发生猛烈爆发作用。此时,岩浆和挥发性组份携带已结晶的金刚石、橄榄石和围岩捕虏体等形成爆破岩筒。金刚石矿床就是通过多次爆发作用使金刚石被携带和富集于爆破岩筒或裂隙的某一部位中形成的。

岩浆喷溢成矿作用是指含矿熔浆(或矿浆)沿一定通道喷溢至地表或贯入到火山口附近的火山岩系中,冷凝堆积形成矿床的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喷溢矿床。就目前所知,安

山岩类中的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矿床是唯一有工业意义的由矿浆喷溢作用形成的矿床。它在铁矿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其成因特殊,对于研究岩浆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产于智利北部安第斯山脉的火山杂岩中的拉科铁矿是这类矿床的典型代表。

热液矿床各论(岩浆热液矿床)

第六章热液矿床各论 第二节产于岩体内或附近围岩中的岩浆热液矿床 一、概述 1、概念:由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分出的气水溶液,在侵入体内部及附近围岩的有利构造中,通过充填和交代的方式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热液矿床。 2、工业意义:岩浆热液矿床类型众多,包括大部分有色金属矿产(W、Sn、Mo、Cu、Pb、Zn、Hg、Sb、As)、贵金属(Au、Ag)和重晶石、萤石、硫、水晶、菱镁矿等非金属矿产,其中不乏大型、超大型矿床,价值巨大。 二、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作用概述 1、岩浆热液的产生与运移 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温压条件为600-300℃、8-4km),由于岩浆的演化,导致超临界流体的分离,当冷却至临界点之下就变成热液。当内压大于外压时,它们就从岩浆房分出。由于大量挥发份的存在,提高了金属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金属离子在溶液中主要呈硫化物、氧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等形式被搬运。 2、岩浆热液的早期成矿作用 在岩浆气液作用早期,由于F-、Cl-阴离子大量存在,溶液pH值低,多呈酸性、弱酸性。若围岩是非钙质岩石酸性岩浆岩或硅铝质岩石的情况下,当溶液分出后,未经长距离的搬运,即在酸性岩体的顶部或其上覆围岩中沉淀成矿。由于所在较深的环境下,降温缓慢,其它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也不显著,酸性溶液不易被中和,因而有利于高温矿物的沉淀;蚀变是长石水解为粗一中粒的石英和白云母—典型的云英岩化,伴随大量的W、Sn等矿物结晶、富集形成高温热液脉状矿床,即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矿床。 3、岩浆热液的中期成矿作用 即在中温(200~300℃)、中深(1~3km)的条件下,由于热液的温度降低,金属硫化物开始相对聚集,在向构造裂隙或减压部位运移过程中,特别是流经灰岩、泥灰岩和其它碳酸盐岩石时,溶液很快被中和,使原来酸性一弱酸性含矿溶液变为中性溶液,甚至呈弱硷性的,不能在酸性溶液中沉淀的硫化物开始沉淀;如矿液具有足够的温度和相当的活泼性,溶液和围岩则可发生交代作用,形成交代矿床。伴随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以及蛇纹石化,形成以硫化物、复硫盐类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它们虽然与侵人体关系较密切,但在空间上仍有一定距离。 4、晚期岩浆热液作用 热液温度在200~50℃,成矿压力小于1×107Pa(0-0.5km),含矿溶液多变成弱酸性为主,某些金属则以碳酸盐形式从热液中沉淀出来,形成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矿床。此外,还可形成滑石、纤维蛇纹石石棉等非金属矿床。 三、岩浆热液矿床的分类及主要类型矿床特征 根据成矿温度和压力(深度),可将岩浆热液矿床分为三类: (1)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300-600℃,成矿压力2×107-108Pa(1-4.5km)(浅成高温矿床成矿深度小于1km),如石英脉型钨、锡矿床; (2)中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200-300℃,成矿压力1×107-5×108Pa(0.5-2.5km±),如自然金-多金属矿床、铅锌矿床、一些非金属矿床(石棉、水晶、萤石矿床)、放射性铀矿床等; (3)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温度50-200℃,成矿压力小于1×107Pa(0-0.5km),如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矿床。 (一)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矿床

岩浆矿床总结

第四章岩浆矿床 一、岩浆矿床的概念和意义 岩浆矿床——在岩浆生成、运移和就位过程中,成矿物质通过分异、聚集,并在岩浆结晶阶段形成的矿床。矿体是岩浆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称为岩浆矿床。成矿作用在岩浆的固相线之上完成。 就目前对于矿床的理解,岩浆矿床包括金属矿床、宝玉石矿床、花岗石矿床以及其他非金属矿床,因此,岩浆矿床具有巨大的工业价值。 金属矿床——与超基性岩、基性岩有关的亲铁亲硫元素矿床;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矿床。非金属矿床——磷灰石、霞石、石墨等。宝石矿床——金刚石、长石(虹彩)、橄榄石、绿柱石、塔菲石、蓝宝石、梅花玉等。花岗石矿床——花岗岩、辉绿岩、辉长岩、正长岩等。 二、岩浆成矿作用 (一)岩浆的成分和结构 基本成分——SiO2和K、Na、Al、Fe、Mg、Ca组成的硅酸盐。 挥发性组分——Cl、F、S、B、CO2等——矿化剂。 它们更多地倾向于与成矿金属结合成稳定的形态,可以影响岩浆中矿物结晶的时间和顺序。 硅酸盐岩浆是由不同的Si-O或Si-O-Al四面体组成的,是一种局部有序的结构——“群聚态组”,处于动态平衡。群聚态组个体越大,岩浆的粘滞性就越大,不易流动,不利于金属的分异聚集。群聚态组个体越小,对成矿金属的聚集越有利。这就是为什么岩浆型金属矿床常常与超基性有关的原因之一。 (二)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 1、岩浆结晶分异作用(magma differentiation) (1)结晶分异——岩浆中由不同成分的矿物顺序结晶所引起的分异作用(分成不同的部分)。不同的矿物的熔点不同,从岩浆中结晶出来的时间不同。 影响矿物结晶顺序的因素:矿物的熔点、成矿物质的浓度、挥发性组分含量; 必须重力分异有用矿物才能聚集。影响因素:比重、矿物的粒度、矿物的形态、岩浆的粘度 (2)火成堆积作用(igneous cumulation)……岩浆中晶出的矿物在重力作用下向底部沉降,形成与沉积岩相似的堆积作用。结果形成层状的侵入体——攀枝花、河北大庙。 正堆积岩——封闭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一种矿物结晶出来以后,残余成分的岩浆在先晶出的矿物粒间填充——填隙结构、包含结构。 补堆积岩——开放体系中,当一种矿物晶出时,外界不断地补充消耗的物质,使晶出的晶体不断长大,以至于间隙消失——镶嵌结构。 (3)流动分异作用:岩浆中晶出的矿物在岩浆流动过程中发生局部集中的作用。 (4)压滤作用:岩浆结晶的晚期,存在于造岩矿物粒间的含矿残浆(矿浆),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汇聚,并充填于岩石裂隙固结成矿的作用。 2、岩浆分结矿床 (1)概念:岩浆分结矿床——通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 早期岩浆分结矿床——有用矿物(矿石矿物)在岩浆结晶过程的早期晶出并富集而成的矿床。晚期岩浆分结矿床——有用矿物(矿石矿物)在岩浆结晶过程的晚期晶出并富集而成的矿床。(2)矿床的鉴别 A早期岩浆分结矿床:矿石矿物自形程度高——自形结构;矿石多聚浸染状构造;矿

矿床学课后习题 by ma

第一章: ●简述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1.矿产比较齐全:已发现160多种,但人均很低; 2.有的很丰富、有的十分紧缺 3.富矿少,贫矿多 4.伴生矿多,选矿难 5.矿产分布很不平衡 ●什么是最低工业品位? 什么是浓度克拉克值和浓度系数 品位: 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称为品位。 边界品位: 用来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的最低品位. 边界品位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矿产品不断的追求而不断变化。 (最低)工业品位: 是指在当前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达到工业品位才能作为工业储量,被设计和开采。 浓度克拉克值: 指某一地质体中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反映了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富集程度。 浓度系数: 指某元素矿床工业品位与其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比值。 ●什么是叠生矿床? 试举例说明之. 叠生矿床:指先期形成同生矿床之后,又叠加了晚期的后期矿床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成因就是叠生矿床 ●什么是脉石矿物? 什么是矿石矿物? 试举例说明. 矿石: 指从矿床中开采出来的,能从中提出有用组份(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 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 矿石矿物: 是指可被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如红宝石矿床中的刚玉; 脉石矿物: 是指不能被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如红宝石矿床中的石英、云母等。 ●从矿床学的角度看, 贵金属元素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贵金属: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 第二章: ●岩浆矿床有哪些主要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成矿作用和成岩作用基本同时进行; 2.矿体主要产于岩浆岩母岩内; 3.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或迅速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与母岩的界线清楚; 4.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基本相同; 5.成矿温度一般较高(1200 - 1500 ℃) ;深度或压力变化大; 6.围岩蚀变不发育; 7.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8.形成绝大多数Cr、Ni、Pt族(PGE)、金刚石矿床; 9.大部分V、Fe、Ti、Cu、Co、Nb、Ta、REE和P等矿床; ●什么是岩浆熔离作用?这种作用可形成哪些矿床类型? 岩浆熔离作用: 又称液态分离作用,是指较高温度下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在温度和压力下降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如硅酸盐熔体和硫化物熔体等)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由此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离矿床。如Cu(Ni)硫化物矿床,部分PGE矿床 ●什么是海绵陨铁结构?矿石中出现这种结构说明什么问题? 海绵陨铁结构是指在橄榄石或辉石颗粒的间隙中充填着磁铁矿等金属矿物。说明矿石形

矿床考题~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的主要特征: 1)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即岩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母岩体的冷凝结晶过程,在时间上大体一致; 2)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母岩体内; 3)侵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或迅速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具清楚、明显的界线。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 4)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仅矿石中矿石矿物相对富集; 6)成矿作用是在岩浆熔融体中大体同时发生,多数岩浆矿床的成矿温度较高,达1200——1500摄氏度;形成的深度或压力的变化范围也很大,如金刚石矿床是在据地表一、二百公里以下形成的。 形成的地质条件: 岩浆岩条件是岩浆矿床形成的首要条件。其次还有大地构造条件、同化作用、挥发组分作用以及岩浆的多期多次侵入作用等。 (一)岩浆岩条件 岩浆是岩浆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载体,岩浆岩即是成矿母岩。含矿岩浆岩的性质和组成,对岩浆矿床的形成(矿床类型、规模、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如基性、超基性岩中Cr、Ni、Co、V、Ti、Pt含量高。)与岩浆矿床有关的岩浆岩主要有基性-超基性岩,金伯利岩,霞石正长岩和碳酸盐杂岩体、花岗岩这几类。 (二)大地构造条件 主要包含大洋地壳环境和大陆地壳环境两种类型。 大洋地壳环境是指产于大洋拉张环境(洋中脊)的镁质超基性岩,后经碰撞作用,成为洋壳残片,产于碰撞造山带(缝合带)。如阿尔比斯型、蛇绿岩型。 而大陆地壳环境则指有厚大的大陆岩石圈作屏蔽盖层,使深部地幔热流在盖层下更好地聚集,形成巨大的层状超基性-基性杂岩体。多分布于古老的地盾、地台区,可能与板内地幔柱活动有关。 地壳中的不同构造单元交接带,常产生深大断裂,有的切至上地幔,因而有利于基性和超基性岩浆的侵入。 (三)同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岩浆向上部地壳运移过程中,熔化或溶解周围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 围岩中某些有用组分的加入,使岩浆中成矿成矿元素更富集:如基性岩和含铁地层中的Fe。此外,CaO3的同化作用也会对铬铁矿矿床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决定同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岩浆的温度、围岩成分和性质、挥发份含量、岩体大小和所侵入的大地构造位置。 (四)挥发组分作用 挥发组份的熔点低、挥发性高,能与Ag、Au、P等多种金属元素组成易溶络合物,使这些金属得以保留在岩浆的残余溶液中并可能富集成矿 挥发份对压力的变化特别敏感,富于流动性,故常将岩浆中某些成矿物质由深部带至浅部、由高压地段带至低压地

岩浆矿石构造

1.1岩浆矿石构造(KAS0001—KAS0200) KAS—0001 中文名称:浸染状构造 英文名称:disseminated structure 构造特点: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一般<0.3cm,含量少,一般<30%,呈星散状较 均匀的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矿石类型:铬矿石 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异矿床 矿床产地:内蒙锡盟 采集人:徐国风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 描述:王苹 数字化:陆建培 KAS—0002 中文名称:稠密浸染状构造 英文名称:dense disseminated structure

构造特点: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一般<0.3cm,含量>30%而<80%,集合体可相互接触,密集均匀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矿石类型:铬矿石 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异矿床 矿床产地:内蒙锡盟 采集人:徐国风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 描述:王苹 数字化:陆建培 KAS—0003 中文名称:斑杂状构造 英文名称:taxitic structure

构造特点: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致,且分布不均匀,某些部位呈团块状, 某些部位呈浸染状。 矿石类型:铬矿石 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异矿床 矿床产地:内蒙锡盟 采集人:徐国风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 描述:王苹 数字化:陆建培 KAS—0004 中文名称:气孔状构造 英文名称:vesicular structure

构造特点:磁铁矿矿石中具有形态不规则的气孔,气孔大小不一,孔壁上布满磁铁矿的晶体。气 孔有时被后期黄铁矿、石英或方解石充填。 矿石类型:铁矿石 矿床类型:岩浆贯入矿床 矿床产地:湖北大冶 采集人:林新多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 描述:王苹 数字化:陆建培 KAS—0005 中文名称:豆状构造 英文名称:pisolitic structure

矿床复习思考题以及标准答案1

第一章总论 矿产:指自然界产出的,有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资源。 矿产资源的分类:按矿产存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按矿产的性质和用途分类: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可燃有机矿物、地下水。 矿石:指在矿床中开采出来,并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从中提取出一种或多种有用组分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矿石矿物:指矿石中能被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 脉石矿物:指那些虽与矿石矿物伴生,但在目前还不能被利用的矿物。 边界品位: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来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界限的最低品位. 工业品位: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供工业开采利用好的矿体、矿段的最低平均品位。 矿石的构造: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和相互关系。 矿石的结构:指矿石中同意矿物集合体内各个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和相互关系。矿体 围岩:矿体四周无利用价值的岩石。 母岩:指给矿床的形成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 侧伏角:矿体最大延伸方向与走向线之间的夹角。 倾伏角:矿体最大延伸方向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矿床:在地壳中由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符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并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同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基本上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作中形成的,且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矿床。 矿床成因类型:是按成矿地质作用的类型和成因机理而划分的矿床类型,如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 矿床工业类型:一般把作为某种矿床的主要来源,并且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矿床类型。 1.决定矿床工业价值的因素:矿床本身的特征和性质——包括矿体的形态与产

《矿床学》岩浆矿床手标本鉴定-18标本(最终版)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床学》 岩浆矿床-岩矿石手标本鉴定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9标本) 1、标本编号:攀枝花-1 2、岩石定名:蛇纹石化大理岩 3、岩石颜色:白色,带有黄绿色。 4、岩石的结构构造: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5、主要矿物组成:主要矿物为大理石;次要矿物为方解石、蛇纹石。大理石呈白色,细粒-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含量占90%以上,被方解石-蛇纹石脉穿插;方解石呈白色,自形-半自形片状,粒径在0.5~5mm之间;蛇纹石呈浅黄绿色,片状,与方解石组成蛇纹石-方解石脉穿插大理石。 1、标本编号:攀枝花-2 2、岩石定名:流层状细粒辉长岩 3、岩石颜色:灰黑色,略带墨绿色 4、岩石的结构构造:自形-半自形细粒结构、流层状构造。 5、主要矿物组成:主要组成矿物为辉石、斜长石。辉石,黑色,短柱状,粒径在0.5-2mm之间,具有流层状定向排列的特征,是岩石中主要组成矿物,含量占85%左右。斜长石,白色,板柱状,粒径1-3mm,充填于流层状辉石缝隙之中,含量15%。岩石发生了较强的绿泥石化、纤闪石化和碳酸盐化 1、标本编号:攀枝花-3 2、矿石定名:含磁铁矿化粗粒辉长岩 3、矿石颜色:灰白色 4、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粒结构、块状构造,斑杂状构造。 5、主要矿物组成:主要组成矿物斜长石和辉石。辉石,黑色,半自形-他形短柱状结构,粒径0.5-2mm,含量占50%。斜长石,白色,半自形-他形长柱状结构,

粒径1-3mm,含量50%。辉石和斜长石颗粒粒径和自形程度类似,含量较为一致,具有等粒结构特征。岩石发生了弱的碳酸盐化,岩石中弱的磁铁矿化和浸染状分布的黄铁矿化。 1、标本编号:攀枝花-4 2、矿石定名:中粗粒块状磁铁矿矿石 3、矿石颜色:黑色 4、矿石的结构构造:粗粒结构、等粒结构,块状构造。 5、主要矿物组成:主要的矿石矿物为磁铁矿。磁铁矿,铁黑色,条痕呈黑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1-3mm,含量99%。脉石矿物为斜长石,白色,以它形粒状结构,粒径1-2mm,星点状分布于磁铁矿矿石之间,含量约1%。样品总体蚀变较弱,磁铁矿表面部分氧化为褐铁矿。 矿石的目估品位:53% 1、标本编号:攀枝花-5 2、矿石定名:绿泥石化中细粒磁铁矿块状矿石 3、矿石颜色:黑褐色,略带暗绿色。 4、矿石的结构构造:自行-半自形中细粒结构、板状构造。 5、主要矿物组成:矿石矿物为磁铁矿,铁黑色,金属光泽,条痕黑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0.5-1.5mm,含量约占95%,脉石矿物主要为斜长石,少量绿泥石等。斜长石,白色,自形-半自形长柱状,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磁铁矿之间,粒径1-5mm之间,含量4%,绿泥石呈暗绿色,隐晶质集合体(绿泥石杏仁体?)星点状分布于磁铁矿之间,含量约1%左右。样品发生了较强烈绿泥石化和弱的碳酸盐化。 矿石的目估品位:50% 1、标本编号:攀枝花-6 2、矿石定名:中粗粒稠密浸染状磁铁矿矿石 3、矿石颜色:灰黑色。 4、矿石的结构构造: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不等粒结构,致密浸染状构造。

矿床学课后习题教材

矿床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简述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1.矿产比较齐全:已发现160多种,但人均很低; 2.有的含量十分丰富、有的十分紧缺 3.富矿少,贫矿多 4.伴生矿多,选矿难 5.矿产分布很不平衡 ●什么是最低工业品位? 什么是浓度克拉克值和浓度系数 品位: 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称为品位。 边界品位: 用来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的最低品位. 边界品位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矿产品不断的追求而不断变化。 (最低)工业品位: 是指在当前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是区分矿体和非矿体的最低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达到工业品位才能作为工业储量,被设计和开采。 浓度克拉克值: 指某一地质体中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反映了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富集程度。 浓度系数: 指某元素矿床工业品位与其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比值。 ●什么是叠生矿床? 试举例说明之. 叠生矿床:指先期形成同生矿床之后,又叠加了晚期的后期矿床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成因就是叠生矿床 ●什么是脉石矿物? 什么是矿石矿物? 试举例说明. 矿石: 指从矿床中开采出来的,能从中提出有用组份(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 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 矿石矿物: 是指可被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如红宝石矿床中的刚玉; 脉石矿物: 是指不能被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如红宝石矿床中的石英、云母等。 ●从矿床学的角度看, 贵金属元素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贵金属: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 第二章: ●岩浆矿床有哪些主要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成矿作用和成岩作用基本同时进行; 2.矿体主要产于岩浆岩母岩内; 3.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或迅速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与母岩的界线清楚; 4.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基本相同; 5.成矿温度一般较高(1200 - 1500 ℃) ;深度或压力变化大; 6.围岩蚀变不发育; 7.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8.形成绝大多数Cr、Ni、Pt族(PGE)、金刚石矿床; 9.大部分V、Fe、Ti、Cu、Co、Nb、Ta、REE和P等矿床; ●什么是岩浆熔离作用?这种作用可形成哪些矿床类型? 岩浆熔离作用: 又称液态分离作用,是指较高温度下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在温度和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岩浆中有用组分析出、聚集和定位的过程称为岩浆成矿作用。与岩浆矿床有关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成矿作用的方式和特点,岩浆成矿作用主要可分为结晶分异成矿作用、残余熔融成矿作用和熔离成矿作用三类。 一、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 岩浆冷凝时,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各种矿物依次从中晶出,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岩浆成分的改变又促使某些组分的结晶,这种随结晶作用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之为结晶分异作用。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又称岩浆分凝矿床。 当富含Cr、Pt等成矿元素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侵入地壳适当部位后,由于温度缓慢 下降而开始结晶。随着温度下降,岩浆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晶出,首先,是硅酸盐矿物的晶出,温度区间约为1800℃~1200℃;暗色矿物的晶出顺序依次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其中浅色矿物长石的结晶顺序是基性斜长石在前,酸性斜长石在后。就镁铁-超镁铁质岩而言,最早结晶的金属矿物是自然铂、铬铁矿等,与它们同时或稍晚晶出的硅酸盐矿物有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等。 从岩浆中晶出的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由于重力及对流作用的影响,比重大的矿物在岩浆中逐渐下沉,比重小的矿物在岩浆中相对上浮,于是岩浆发生了分异,矿物呈现相对的集中(图3-1)。铬铁矿(比重为4.3~4.6)、自然铂(比重为14~19)等矿物因其比重 较大,在镁铁-超镁铁质岩浆的底部聚集堆积,与比重较大的橄榄石(比重为3.18~3.57)、辉石(比重为2.63~2.76)和斜长石(比重为3.1~3.6)等硅酸盐矿物一起构成铬铁矿或自 然铂矿体。由于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所以通常将其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结晶分异作用早期形成的岩浆矿床主要为产于超镁铁质岩中的铬铁矿矿床。由于结晶分异作用(如重力沉降)的影响,矿体常聚集在岩体的底部和边部,主要和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岩相伴生。矿体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少数成巢状、瘤状等。矿体和围岩 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为渐变过渡关系,矿体边界需要依据品位加以圈定。矿石的矿物成 图3-1岩浆结晶分异及重力聚集理想模式示意图 (转引自姚凤良,1983) 1-在冷凝带形成后,早期岩浆结晶;2-早结晶的铁镁质矿物和矿石矿物向下沉坠,随后结晶的硅酸盐矿物位于上部; 2’-不同比重的矿物按重力关系占据各自位置;如富含挥发组分,此时在硅酸盐晶体的间隙内就会被富含金属的残余 岩浆所占据;3-含矿残浆向下(通过粒间空隙)集中;4-较晚结晶比重小的硅酸盐晶体向上漂浮,结果在下部形成 矿体;5-受动力挤压流动的含矿残余熔体被挤压到裂隙中去,形成贯入式矿体。a-镁铁岩浆结晶;b-冷凝带;c-铁镁 质矿物结晶;d-含矿残余岩浆

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

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 岩浆矿床主要源于岩浆,但并非所有岩浆都能形成岩浆矿床,也不是在任何地质条件下都能形成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岩浆岩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等。 一、岩浆矿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 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介于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之间。其中Cu、Ni易形成硫化物,而Cr、V、Ti、Fe主要为氧化物,并且有较强的形成金属键的能力,可以形成多种自然金属和金属互化物。 Fe和Ni的地球化学性状接近Mg2+,所以在MgO含量高的岩石中Fe和Ni仅以分散状态进入含Mg的造岩矿物中,故Fe、Ni矿化常与含镁较低的镁铁岩有关,特别是在含斜长石较多的辉长岩、斜长岩中有铁矿床形成。铬的地球化学性状决定其在超镁铁岩中含量最高,通常与橄榄岩和纯橄岩有关。铂族元素的性状各有不同,Ru、Os、Ir更具亲氧性,常与铬铁矿共生;Pt相对亲硫,常常产于Cu、Ni硫化物中。 二、控制岩浆矿床形成的岩浆岩条件 岩浆是岩浆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和携带成矿物质的介质,因此岩浆中有用组分含量的多少对能否形成岩浆矿床有重要影响。不同成分的岩浆所含有用组分的种类和数量很不相同。据统计,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中Cr、Ni、Co、Pt、V、Ti等元素的含量,远较中性岩和酸性岩为高(表3-1)。 一般认为,岩浆岩体的规模越大,其中所含的有用组分越多,因而越有利于成矿。铬(铂)元素在超镁铁质岩中含量最高,这就是铬铁矿矿床主要产于富镁超镁铁质岩中的主要原因。当然,有用组分富集成矿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除岩浆中元素的含量外,还决定于元素本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的物理化学环境与地质构造条件等。 表3-1 不同岩浆岩中某些成矿元素含量(重量%) 元素 超镁铁质岩石 (纯橄榄岩等) 镁铁质岩石 (玄武岩、辉长岩等) 中性岩 (闪长岩、安山岩等) 酸性岩 (花岗岩、流纹岩) 钛(Ti)4×10-29×10-28×10-2 2.3×10-2 钒(V)4×10-32×10-21×10-24×10-3 铬(Cr)2×10-12×10-252×10-3 2.5×10-3 铁(Fe)9.85 8.56 5.85 2.70 钴(Co)2×10-2 4.52×10-31×10-35×10-4 镍(Ni)2×10-1 1.6×10-2 5.5×10-38×10-4 铜(Cu)2×10-31×10-2 3.5×10-32×10-3 铂(Pt)2×10-51×10-5- - 硫(S)2×10-23×10-22×10-24×10-2 (据A.Π.维诺格拉多夫,1962)

岩浆矿床实习报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

矿床学实习报告 矿床类型:岩浆矿床 典型矿床: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班级:020151 姓名:崔勇辉 实习日期:2017.09.29

一、矿床地质背景简介 1、大地构造位置 四川省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位于攀枝花境内,在四川省渡口市东北12Km处,是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上,西邻丽江台缘坳陷北段,西南接滇中坳陷,该区域岩浆活动非常活跃,构造极其复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岩浆-构造带。(如图1中方框内) 2、区域主要地层、岩浆岩、构造 (1)地层 区内中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 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分两层,下部是蛇纹石化大理岩; 上部是透辉石和透辉石大理岩互层。上三叠纪底层在本区最发 育,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 为灰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含煤。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 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于老地层之上。 基底为下元古代早期的米易群,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以 及角砾状混合岩,夹少量的变粒岩;围岩地层为震旦系—寒图1(据25万综合)武系一套陆表海沉积[1],下部为观音崖组砂岩以及片岩,分布 较少,上部主要为灯影组白云岩、夹硅质条带的白云岩,呈断层接触于基底地层之上。矿区缺失寒武系—石炭系的地层,推测是由于基底地层的抬升,导致了寒武—石炭系地层变薄至消失[2],晚二叠世由于裂谷中裂隙构造发育到达顶峰,形成以峨眉山玄武岩为主的大陆溢流相火山岩,以及研究区层状含矿辉长岩体。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的裂陷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巨大的陆相类磨拉石—含煤建造,在矿区中主要以丙南组(T3b)和大荞地组(T3d)为代表,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以及上部的页岩和含煤层。而到第三系主要为薄层砂页岩沉积,厚度巨大。[3] (2)岩浆岩 该区位于康滇构造-岩浆带上,区内岩浆岩十分发育,呈南北向分布于地轴内,形成四川省内著名的岩浆杂岩带[4]。 ①侵入岩 主要分布于含矿岩体以及研究区两侧的正长岩。含矿辉长岩体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与上部(西侧)及东北端与三叠系地层及部分正长岩呈断层接触,与下部(南东侧)与震旦系灯影组地层呈侵入接触,西部局部地段见有角闪正长岩穿插于辉长岩体之中,东南侧局部见花岗岩与辉长岩产生同化混染作用。矿体赋存于辉长岩体中部及下部,呈层状、似层状、条带状产出,产状与岩体原生流层产状一致。正长岩体呈岩墙产出,分布于矿区辉长岩体的东西两侧。岩石类型主要有角闪正长岩、石英正长岩、正长斑岩等,组成矿物以微斜长石为主,少量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和角闪石分布不均匀。蚀变产生的矿物主要有高岭土、绿泥石等。 ②火山岩 区内火山岩主要以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为代表。具有分布广,厚度大等特点,分布于北侧和西侧,与含矿岩体以及碱性岩体共生,一般以断层接触于茅口灰岩之上,又被三叠系丙南组所覆盖。根据前人在攀西的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含矿岩体和峨眉山玄武岩在时间及空间上有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学者认为攀西基性-超基性岩体(包括本区含矿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应该为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同源异相的产物。

第五章:伟晶岩矿床讲解

第五章:伟晶岩矿床 主要内容: 一、伟晶岩矿床的概念及工业意义 二、伟晶岩(矿床)的成因 三、伟晶岩矿床的特点 四、伟晶岩(矿床)的分类 五、伟晶岩成岩成矿地质条件 六、思考题与单元实习 5.1 伟晶岩矿床的概念及工业意义 (一)概念 1、伟晶岩是一种矿物颗粒粗大的脉岩,其矿物颗粒特别粗大,一般多在1-10cm以上,大者可达1-2m。依据伟晶岩的岩性分为: a、花岗伟晶岩, b、碱性伟晶岩, c、基性和超基性伟晶岩,各种伟晶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成分分别与花岗岩、碱性岩和基性超基性岩相当。其中分布最广,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花岗伟晶岩,其次是碱性伟晶岩。 2、伟晶岩矿床是在伟晶岩形成过程中有用组分富集达到工业要求而形成的矿床。

(二)工业意义: 与伟晶岩矿床有关的主要矿产为云母、长石、石英。有关的重要金属矿产有Li、Be、Nb、Ta、Cs、W、Sn、Mo、U、Th、REE。其他非金属矿床有萤石、磷灰石、压电石英等。常见宝石矿产是海蓝宝石(绿柱石)、碧玺(电气石)、黄晶(黄玉)、水晶等。 5.2 伟晶岩(矿床)的成因 (一)伟晶岩的成因学说: 关于伟晶岩的成因认识可归纳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即岩浆成因学说和重结晶交代说。 1、岩浆说: 此种观点认为,伟晶岩及伟晶岩矿床是由高挥发分岩浆在有利条件下经过缓慢、充分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挥发组分在成岩成矿过程中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挥发组分降低了岩浆的粘度和结晶温度,有利于岩浆的运移和结晶分异;挥发组分热容量大,有利于高挥发分岩浆缓慢冷凝结晶形成伟晶结构;挥发组分易与有用金属结合形成易溶络合物,使这些有用组分在高挥发分岩浆中富集并最终成矿。有关高挥发分岩浆已知有两种成因:一种是岩浆侵入体冷凝结晶的晚期因挥发组分逐渐汇聚形成的高挥发分残余岩浆,另一种是变质过程中岩石发生的部分熔融作用——即混合岩化形成的高挥发分岩浆。 2、重结晶交代说 此种观点否认高挥发分岩浆的存在,认为伟晶岩及伟晶岩矿床是由已结晶的岩石在后期热液的作用下被交代、重结晶形成的。 (二)形成过程及结构构造分带 费尔斯曼等认为伟晶岩的成岩成矿作用及过程可分如下几个阶段,使伟晶岩内部常具明显的分带。 1、后岩浆阶段 该阶段岩石由岩浆冷凝结晶形成,成岩温度在600-800oC之间。 此阶段早期是高挥发分岩浆侵入到有利构造空间后冷凝结晶的初始阶段,形成了伟晶岩的边缘带。边缘带的主要矿物为长石和石英。由于围岩温度较低,岩浆温度下降相对较快,因此岩石常具细粒伟晶结构。边缘带一般不连续,不含有用矿物。

矿床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二章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正岩浆矿床):指岩浆在分异、结晶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在成因上主要与来自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和部分碱性岩有密切联系。 岩浆成矿作用: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通过各种分异结晶作用致使成矿元素富集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的作用,称为岩浆成矿作用;又分为三类: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和残余熔融作用。 结晶分异作用:指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不同成分矿物先后分别结晶,并导致成矿物质富集的作用。由这类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凝)矿床。在岩浆分异演化早期由岩浆分异形成的矿床称之早期岩浆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当物理化学变化时,一种岩浆分离成二种或二种以上互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称为岩浆熔离作用。如果熔离出一种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的溶体,这种熔体称为“矿浆”,由矿浆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离矿床;Cu-Ni硫化物矿床最为典型。残余熔融作用:岩浆中有些成矿物质在部分矿化剂,如H2O、CO2以及碱金属的影响下,使其结晶温度降低,因而在各种硅酸盐矿物结晶过程中,以及在局部熔离作用下,逐渐在岩体的内部形成成矿物质较富的残余含矿熔体或矿浆的作用,称残余熔融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晚期岩浆矿床。 第三章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又称气化——热液矿床,指由含矿流体或成矿溶液(包括气相、液相、超临界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后生矿床称为热液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由流体作用而形成矿床的过程称热液成矿作用。 热液成矿作用的方式: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 充填作用:成矿溶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改变,使溶液中的成矿物质沉淀在各种裂隙和空隙中形成矿床的过程叫充填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叫充填矿床。 交代作用:当流体在岩石中运动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致使岩石与流体发生水岩反应,使围岩中原来的某些矿物消失,而产生新的矿物组合,这种作用称交代作用,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之为交代矿床。又可以分为扩散交代作用和渗滤交代作用。特点:(1)溶解与沉淀同时进行;(2)蚀变岩石中往往保留有原岩的结构构造;(3)存在物质的代入和带出,矿体中常保留有与围岩产状一致的围岩残留体。 围岩蚀变:在热液作用下,近矿围岩与热液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旧物质为新物质所替代的作用,称之围岩蚀变。决定围岩蚀变的类型和蚀变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围岩性质和热液的性质。分为高温热液蚀变(矽卡岩化、云英岩化、白云岩化、电气石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和中低温热液蚀变(绢云母化、硅化、玉髓化、绢英岩化、千枚岩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粘土化、明矾石化、冰长石化、赤铁矿化、蛇纹石化)。 矿化期:热液矿床往往不是在短期内或在一次成矿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多次热液作用形成的。矿化期代表一个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它是根据显著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来确定的。 矿化阶段:一次热液活动和物理化学条件有一定变化的成矿过程;一个矿化期往往包含许多个矿化阶段;划分矿化期和矿化阶段的标志。 热液矿床的分带性:热液矿床的分带性是指彼此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成矿元素、矿物或矿物组合在同一矿体或矿床中在空间上表现出带状分布的特征或者指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矿床在空间上表现出的带状分布特征。区域分带性(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矿田分带性(河南三道庄南泥湖—上房矿田)、矿床或矿体分带性(赣南钨矿床)

第七章 岩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一节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目的要求 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质上,岩浆作用就是液态的岩浆与固态的岩石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态的岩浆转化为固态的岩石,这就是矛盾的暂时统一。我们之所以讨论岩浆作用,研究它的基本规律,目的是为了寻找和开发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资源和热力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性理论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 授课内容 ?一、岩浆作用的概念 ?二、喷出作用 o(一)火山喷发现象与喷发类型 o(二)火山喷出作用的产物 ?三、侵入作用 o(一)深成侵入体 o(二)浅成侵入体 ?四、岩浆岩 o(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o(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o(三)岩浆岩的颜色 o(四)岩浆岩的分类和分类表的应用 重点 1.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讲授重点应放在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上,如什么是岩浆作用; 岩浆的主要成分;岩浆在地下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岩浆为什么活动;它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会形成什么岩石。 2.人们如何着手对岩浆进行研究。 3.岩浆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的表现特征和产物。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 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如何简要归述岩浆的演化和岩浆作用的时空规律。 教学方法 本节课用多媒体以讲解为主,叙述为辅进行讲授。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岩浆作用的概念 人们是如何着手对地下深处的岩浆作用进行研究的呢?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实地考察近代火山现象,研究历史资料。 二是从已经形成的岩浆岩着手去查明岩浆作用的规律。 o(一)岩浆的主要成分 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 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 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 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 S、F、Cl等。 o(二)岩浆(magma) 岩浆在地下的温度可能达1300℃左右,压力达数千个大气压。所以岩浆是一种处在高温 高压下的,富含挥发组分而且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软流圈中,或地壳的深部,由于岩浆体处在高温高压下, 因此它在地下深处很可能是一种粘度极高的潜柔状态,而且它所处的地下环境是平衡的。 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岩石中出现裂缝,局部地区压力降低,潜柔体所处的平衡环境 受到破坏时,过热的潜柔体就会变成液体,体积膨胀,岩浆就会沿地表的软弱地带贯入 地壳中。首先,把热传导给围岩,这样岩浆热就随岩浆上升逐渐散失。同时岩浆也不断 改变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也导致围岩发生变质。岩浆从运动到冷却的全过程, 统称为岩浆作用(magmatism)。 当岩浆侵入到地壳中,就叫侵入作用。冷凝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intrusive rock)。如果 岩浆直接喷出到地表或者喷射到空中,则叫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喷出地表的岩浆叫熔 岩,熔岩冷凝而成的岩石叫喷出岩或火山岩(volcanic rock)。 ?二、喷出作用(eruption)或火山作用(volcanism) o(一)火山喷出情景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火山的存在。但很多人以为,火山就是地下起火之山,其实火山 并没有什么物质在燃烧。1719 —1721年,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境内,发生了一次规模巨 大的火山喷发,吴振臣在《宁古塔纪略》中写到:“…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忽烟 火冲天,飞石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飞出者皆为墨石、硫磺之类,经年不 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今天的五大莲池,就是当时熔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 公元79 年,意大利威苏维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火山碎屑淹没了古罗马的名城厐培。火 山灰厚达7m,高温的火山灰将埋没物化为灰尽,而今还留下了原物的铸模。就现在可知, 世界上爆发猛烈的火山之一是印尼的克拉克托火山。1883年8月26日一次爆发,喷出 的火山灰和气体射入空中7—8km,并将原火山锥炸掉而形成一个300m的深坑,四周海 水一涌而去,激起了30多米高的海浪。从火山喷出物可以看出,根本不是什么物质在燃 烧,而且火山也并不一定是山,常常形成洼地。 火山喷发也有比较“温和”的。如太平洋上的基洛瓦火山和大西洋冰岛上的拉基火山,前者 是一个平静溢出的熔岩湖;后者是顺裂隙流出的熔岩流。为什么它们不爆炸呢?是因为 流出的熔岩粘度小,流速快,火山喉管不易堵塞之故。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o(二)火山喷发物 火山喷发物不外乎三种,即气体、液体和固体。 1.气体物质 主要是水蒸气,占60—90%,此外是NaCl、KCl、FeCl3、HCl、H2CO3、NH4Cl、

矿床学期末复习指导

绪论 矿产: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目前可被利用的矿物原料。 矿产资源:指尚未开发利用的矿物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特点: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矿产种类齐全,但结构不理想 单一矿种少,伴生矿种多富矿少、贫矿多 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 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矿床分布规律、矿床成因、找矿地质标志、矿体和矿石的特征 研究方法: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求实创新 工作方法:野外(矿床地质调查)、室内(实验室研究、模拟实验、综合研究) 矿床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第一章:矿床学基础 矿床:地壳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质量符合工业要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矿体与围岩是矿床的基本组成单位 内生成矿作用: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各种地质作用 外生成矿作用:受太阳能影响,在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下,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叠生成矿作用:多种成矿作用复合成矿的作用。可使先形成的矿床经后期成矿作用的改造富集;也可通过后期成矿作用使外来物质的叠加形成矿床。 矿体:指由矿石和脉石组成的独立地质体。 矿体形态:三种最基本的类型(板状矿体、等轴状矿体、柱状矿体) 矿体产状:空间位置/埋藏深度、地质环境(与岩浆岩、地质构造、沉积岩空间关系)围岩:泛指矿体周围的岩石母岩:指矿床形成过程中,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 矿石:在现有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组份(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自然矿物聚集体矿石组构:矿石构造(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上的结合分布特征)矿石结构(矿石中矿物晶粒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上的结合分布特征)

第七章-硅酸盐熔体

第七章硅酸盐熔体 硅酸盐熔体-矿物之间的平衡、岩浆中的H2O、岩浆中的CO2、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作用 一系列实验证明硅酸盐熔体是一离子系统,可以导电。其导电性是由阳离子的运动产生的,而阴离子相对于阳离子是难以活动的。关于硅酸盐熔体中阴离子的结构,曾经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硅酸盐熔体中只存在少数几种阴离子结构单位;另一种看法认为,硅酸盐熔体中的阴离子是一套无限聚合的复杂的Si-O阴离子团,它可以由孤立四面体到链状、环状及更复杂的结构。由于各种聚合硅酸盐离子团的存在,使得硅酸盐熔体的热力学性质复杂。 近年来,利用Raman光谱及X光谱对熔体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玻璃及硅酸盐熔体中的(Si, Al)O4四面体,可以象矿物中的硅氧四面体那样,聚合为链状或架状。但是,它们与矿物还是有不同之处:(1)硅酸盐熔体中聚合的阴离子重复周期小;(2)熔体中的阳离子并不占有特定的位置。尽管如此,硅酸盐熔体与矿物有类似的结构的发现,对于对硅酸盐熔体热力学模拟是非常重要的。

对岩浆淬火冷却而成的玻璃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熔体(岩浆)可能具有和矿物相似的结构。(a)矿物晶体结构。每个硅氧四面体由桥氧(bridging oxygen)原子连接起来;(b)熔体中的单个硅氧四面体(单聚物);(c) 熔体中的双硅氧四面体(二聚物)。在局部区域内,熔体与矿物结构类似,即它们的都具有“短程有序”(short-range order)现象。但是,与矿物不同,熔体结构在大范围内是无序的,即它们结构的重复周期短,不具有矿物晶体那样的“长程有序”(long-range order)现象。 7.1 硅酸盐熔体-矿物之间的平衡 7.1.1 热力学模型 考察由a 、b 两组分构成的、平衡共存的矿物固体(solid)和硅酸盐熔体(liquid)组成的 二元系统。该系统的平衡可描述为m elt a solid a μμ=。两相中的组分a 的化学势分别表达为solid a solid 0,a solid a RTlna μμ+=、melt a melt 0,a melt a RTlna μμ+=。由于它们的化学势相等,得到melt a solid a solid 0,a melt 0,a a a RTln μμ=-。这就是熔体-矿物平衡分析的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