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案

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案
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案

班级姓名 5.2生活中的透镜

八年级物理撰写人:李振香审稿人:徐清涛序号:25日期:2012.12.4

课前预习: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__________。

对凹透镜来说,是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指其延长线通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__________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___。

预习检查: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手画)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记住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重点)

2.能简单的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难点)

课内探究:

探究一、照相机

1.照相机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透镜。阅读课本,总结照相机所成像的特点: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照片上所成的像越。

(3)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大”或者“小”)

(4)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5)远处的物体通过照相机的镜头成______、______的___ _像。

2.为了使底片上的像大点,物体要______照相机,同时镜头和底片的距离(暗箱)______一些。(填“远离”或“靠近”)

跟踪练习: 1.小华做实验时,拿起一个装满水的烧瓶,透过烧瓶看到讲台上的老师倒立缩小的像,下列光学器材中,与上述现象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平面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

探究二、投影仪

1.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仔细阅读课本,总结幻灯片或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

(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2)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

(3)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投影片上放物体。(“大”或者“小”)

(4)物与像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5)物体通过的镜头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

2.为了使屏幕上的像大点,幻灯片离镜头_______,同时屏幕离镜头_______。(“近点”或“远点”)跟踪练习:2.放映投影时,要在屏幕上得到一个“p”的像,应插入的影片是()

A、p

B、q

C、b

D、d

探究三、放大镜

1.放大镜也是一个凸透镜。

(1)物体和像在放大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2)物体离放大镜越远(即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但物距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虚像便消失了。

(3)放大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

2.为了让课本的字再放大点,放大镜应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课本的字,但不能超过一倍的焦距。

跟踪练习:3.将一小水滴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A.等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等大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探究四、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成的,用屏来承接(“能”或“不能”),能用眼睛看到,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实像是立的(填“正”或“倒”)。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用屏来承接(“能”或“不能”),只能用眼睛看到,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实像是立的(填“正”或“倒”)。跟踪练习:4.下列几种情况成实像的是()

A.平面镜成像 B.放大镜放大的像 C.看到水中的鱼和云 D.从投影仪屏幕上看到的房屋

课堂小结:看看生活中的透镜你了解了多少。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物体通过照相机的镜头成______、___ __的__ _像。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物体通过的镜头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

放大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

2.实像:实际光线会聚成的,用屏来承接(“能”或“不能”),能用眼睛看到,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异侧,实像是立的(填“正”或“倒”)。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用屏来承接(“能”或“不能”),只能用眼睛看到,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同侧,实像是立的(填“正”或“倒”)。

当堂检测:

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空中的直升机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

A 正立缩小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是教学时常用的仪器,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则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 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

B 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

C 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

D 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并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

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2019~2020学年度)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掌握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 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课前预习: 1.照相机的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 2.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3.投影仪的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平面镜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 4.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5.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实质是一个短焦距的______透镜. 6.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7.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在光屏呈现的像是______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______侧;成虚像时,物像______侧.(填“同”或“异”) 合作探究: 一、照相机: 1.自学课本P94-95照相机。 (1)仔细观察图5.2-1,发现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立、像。 (2)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

(3)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4)现在生活中常使用数码相机,是用一种电荷耦合片代替胶片,把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方便记录物体的像。 2. 课后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二、投影仪 1、自学课本P95 投影仪,认真观察图5.2—3。 (1)投影仪的构造有:光源、镜头、反光镜、屏幕和投影片.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 (3)物体经投影仪成立、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填大于、小于)。 (4)平面镜的作用是。 (5)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6)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7)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 三、放大镜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 环节一:仔细阅读,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回顾本节的学 习过程和所学 的知识,填写 下列表格: 环节二: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物距(u)是指,像距(v)是 指,两者的关系:(针对图甲用心体会一遍).仔细观察图甲和演示可发现照相机成的像比物体要,和 物体比较是立的,由于胶片上的像是实际 光线会聚成的,因此,照相机成的是像.所 以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分析 图甲的情形可知:照相机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要使胶片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 该. <二>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像距(v)是指,两者的关 系:(针对图5.2—4用心体会一 遍).仔细观察图图5.2—4和演示可发现投影仪 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 由于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因此,投 影仪成的是像.所以投影仪成的像是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分析图5.2—4的情形可知: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 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 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平面镜的作用 是. <三>放大镜:放大镜是,能使物体成(放大或 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 的,它是(倒或正)立的(实或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侧. <四>实像和虚像:实像总是立的,虚像总是立的;实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环节三:随堂练习: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像.2.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于______,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的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 3.现在许多人在旅游时都喜欢使用一种小型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机”.这种照相机只需对着要拍摄的景物,不用调焦和光圈,只要按一下快门就能拍下所需的照片.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2)“软片室”内放置的是什么?.(3)照相机所成的像是怎样的?.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上的字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字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6、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8、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9、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10、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11、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实验学校物理教师孔翔 使用日期:2012年12月 9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3. 学生分组器材:放大镜、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手摸放大镜感知(或观察)回答:凸透镜 观察感知像:放大 观察感知像:正立

【指导制作模型照相机】 1.每小组提供的器材: 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

3. 把两个圆纸筒套在一起。 学生操作现象预设: 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感悟: 小组内交流总结: 3.凸透镜靠近蜡烛,同时薄膜远离凸透镜。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 箭头的投影片(或放一支笔)放到载物台 上,记住箭头的方向。 学生体验观察: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新 版)新人教版 5、2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课前复习: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2、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合作探究:一、照相机:观察课本94页图 5、2—1回答 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镜? 2、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 3、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4、像和物与凸透镜的距离谁大? 对应练习: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

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 了,此时像距应该,同时增大物距(人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填"缩小"或"放大")答:人应该相机,同时使胶片 镜头。(填"远离"或"靠近")2、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答: 、二、投影仪: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课本P95知识) 1、投影仪上安装的是什么透镜? 2、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 3、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 4、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 5、平面镜的作用是。 6、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 对应训练: 1、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2、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 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生活中的透镜 学案 doc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理解实像和虚像。 知识回顾: 1、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自主学习: 一、照相机 动手做一做:模拟照相机:拿一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光屏,移动透镜到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清晰的像,观察成像情况。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__。照相时,物体离镜头_____(远、近),像离镜头(远、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像、虚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远、近),像离镜头比较(远、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像、虚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映投影仪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投影片的正确插法是图中的() 三、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时,放大镜离物体______,放大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四、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实像能呈在光屏上。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 点而形成的,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凸透镜成虚像的原理: 自我检测 1.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缩小镜的工作原理及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养成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像特点。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缩小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板书课题 5.2生活中的透镜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94页至96页。 2.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照相机、投影仪和缩小镜 活动一: 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__景物倒立的像__。 【反思小结】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透镜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的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像,像距比物距小。 【教师点拨】 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 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3.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4.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应用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像的大小的调节 三、学习难点: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其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的调节。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知识、自主预习 填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活动二:合作探究---幻灯机和投影仪: 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自学课本P11页“幻灯机和投影仪”部分内容,仔细观察上图以及课本11图6-14,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的距离,像距(v)是指的距离,两者的大小关系:。 ②投影仪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投影仪成的是像。 ③投影仪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④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物距u>2f,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自学课本P12页“照相机”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6-16,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四:合作探究---放大镜 1.学生活动:做一做---观察、使用放大镜。 A.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边缘,它是镜。 B.用放大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并且离文字越远,像越 活动五: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 阅读教材第12—13页“显微镜和望远镜部分“内容并观察图6-19,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并填写下列内容 五、达标检测: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可见,通过凸透镜成什么性质的像,取决于。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__学案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__学案 课前复习: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种透镜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以下问题: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合作探究: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1.照相机: 想想做做 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问题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2.投影仪: 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了解其构造

问题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3.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问题3:字是正立还是倒立?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课后思考与实践: ①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③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③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④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⑤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使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成像。 当堂训练: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教 案 设 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南岳初中程伙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程伙(男中二本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 性认识。 〒教学难点〓 弄清楚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大致构造及成像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也为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做好了准备。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正立放大的虚像,从而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有哪些,这样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

分析,对比实验数据,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尤为密切,很多学生头脑中都有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需适当点拨提醒,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模型的制作,不仅巩固了其原理,还能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纸筒、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生活中透镜 (播放幻灯片1 生活中透镜) 『导入新课』 现在的人们每逢过时过节、外出游玩或一些特殊的日子,总喜欢留影作纪念。用照相机拍出喜庆的场面、美丽的风光或特别的时刻,再通过照片来回味。对照相机大家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学会用照相机或使用过照相机的,请举手告诉我?(学生举手回答)好!我们同学个个动手能力强,了不起!那么照相机为什么可以拍摄出风景、人物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52生活中的透镜

樊城区青泥湾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章文波复备人:章文波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通过探究得到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 ★基础落实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当用凸透镜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时,看到的是指纹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当用它观察窗外的景物时,看到的是____________的像,这时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 3、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像大镜成的是像(均选填“虚”或“实”)。 4、从圆形装水的鱼缸侧面看缸中游动的鱼,所看到的像是() A.鱼的放大的虚像B.鱼的等大的虚像 C.鱼的缩小的实像D.实际的鱼 5、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发展能力 6、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提升素养★★★ 8、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眼睛 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 C.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 9、有5种光学元件: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把下列器材所使用的上述光学元件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潜望镜:________ 探照灯:______ 幻灯机:_______ 太阳灶:_______ 放大镜:________ 照相机:______ 近视镜:______ 汽车后视镜:牙医内窥镜:_______ 耳科医生戴的额镜:______ 请小组长统计本组成员达标情况,等级评定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二)情景导入: 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 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 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2、投影仪 (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1、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 2、物、像哪个大、哪个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4、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5、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八年级】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坦坪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八年级 5.2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了解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中的应用。 3、知道实像和虚像。 【预习导学】 阅读课本P94—96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照相机,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早期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2、投影仪也是利用___________来成像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的。 3、生活中常见的缩小镜也是一个__________,通过缩小镜我们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 4、照相机、投影仪、缩小镜成像时,成实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成虚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底片比实际物体要小,所以通过照相机所成的像应该是________的,从P94图5.2—1可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仔细观察并比较: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投影仪 1、投影仪要将物体变大,所以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通过投影仪成像还可以知道,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2、仔细观察并比较: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照相机相比,有什么变化? 三、缩小镜 1、缩小镜要将物体变大,所以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利用缩小镜看近处的物体还可以知道,缩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与投影仪成像有什么区别? 2、仔细观察并比较:缩小镜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照相机、投影仪相比,有什么变化? 3、小组活动:怎样才能使缩小镜的缩小效果更好? 四、实像和虚像 讨论并总结区别实像与虚像的方法: 1、根据是否有实际光线会聚:有实际光线会聚为_______,没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是反向相交则为________。 2、根据能否在光屏上承接到像或能否使胶片感光:能承接或能感光为_________,反之为_________。 3、根据物体、像和凸透镜的位置关系: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为________,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为________。 4、根据成像特点:倒立的是_________,正立的是_________。 5、举出成实像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出成虚像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学习重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课堂导学: 1、照相机(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制);⑤调焦环(调节)。(2)成像特点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2)成像特点:成像特点是:

3、放大镜(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4、实像和虚像(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6cm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相,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指尖触摸到镜头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的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新人教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 命题人:王婷审核人: 课堂笔记: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 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 3.比较物体和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物距)_____像到镜头的距离(像距)。(选填“大于” 或“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它们位于镜头的____ 。(选填“同侧”或“异侧”) 5.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反之,则成的像。 典型例题: 1.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离胶片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离胶片一些。 2.如图2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图 2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 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在拍摄一座楼房时,已调节好照相机的距离,突然从取景框中发现楼房上左、右的两个屋角都没有在框内, 要拍摄一张完整的像,则需要() A 调节暗箱的长度 B 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 C 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D 将相机向后移动,暗箱的长度稍微增大一些 二.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 2.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3.物体经投影仪成立、的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 距_____像距。凸透镜离投影片越近,所成的像越,反之越。 4.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 5.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 典型例题 1.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像大一些,就要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友情 提示:物近像远像变大) 2.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为了 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 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像(填“实”或“虚”)。 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 这种成像原理 ( )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 4.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成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 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

6.3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课题:6-3 生活中的透镜 主备课人:尚林之使用人:使用时间:2014 【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课本第10、11页,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6-14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 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像放大还是缩小? 2.投影仪在实际使用中会用一个平面镜,请问 它有什么作用?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该 怎么放? 4.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该如何调节?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导入新课。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第10、11页,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6-14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 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像放大还是缩小? 2.投影仪在实际使用中会用一个平面镜,请问 它有什么作用?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该 怎么放? 4.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该如何调节? 自学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P11照相机的内容,3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什么透镜? 2.图6-16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 3.照相机的底片上成什么样的像? 4.若使像大一些应怎样调节? 自学指导三: 认真阅读P11—P12,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内容,3分钟 1.了解一些望远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怎样计算? 【检测交流】 见课堂十分钟 【小结及作业】 课后习题第1、2、3、4题 附:【板书设计】

§6-3 生活中的透镜 一、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原理: 根据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过程 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 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 态度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 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教学难 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解决办 法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方法及透镜式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与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 教) 一、复习导入 (5分) 1.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复习旧知识,为

二、研读目标(2分) 三、自主学习(10分) 四、合作探究(15分) 五、当堂检测(5分) 六、小组评价与课堂小结(5分) 件是什么? 2.要使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变大 些,凸透镜前的物体的位置该怎样 调整? 3.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 条件是什么? 4.什么条件下凸透镜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 1、学生阅读阅读课本,了解熟悉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 点。 2、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放大镜的 成像特点。 3.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 把模型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 体,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间的 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个清 晰倒立的像。 教师演示投影仪的使用: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 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在天花 本节课的教授 打下良好的基 础。 月的课本后学 生对本节知识 有了部分理解, 然后通过自己 动手实验来验 证,对知识的理 解会更透彻。 学生通过制作 照相机模型,对 照相机知识理 解会深刻。 教师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合作 探究,仪器来研 究凸透镜教具 的测量,,让学 生在自己动手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编号:班级姓名小组学号等级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二、重难点 重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照相机、投影仪以及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三、学习活动 【任务一】知识回顾 1、有一个焦距是15厘米的凸透镜,想用它产生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______________。想用它产生放大的虚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是() 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 B.像逐渐靠进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大. 【任务二】进行新课 1、照相机 主要结构:镜头、暗箱、底片、快门、光圈 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照相机的底片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补充内容:控制进入镜头的通光亮通常靠调节光圈和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可以控制单位时间进入镜头的光量,快门速度可以控制光进入镜头的时间。 学生思考:照相机在底片上形成的是一个怎样的像 照相机成像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投影仪 演示实验: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 学生思考:投影仪在天花板上形成的是一个怎样的像 投影仪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屏幕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螺纹透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仪成像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大镜(放大镜实际就是一个凸透镜) 学生思考:同学们大多使用过放大镜,那放大镜形成的是一个怎样的像 放大镜成像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总结: 【典型例题】 1、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山东省武城县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 _的位置.在相当于__ __的胶片上得到___ _,__ _的___ _ 像. 2.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 3.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 _在___ 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 _,___ _的像. 4.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6.下图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像. 7.如图3—19为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__________后会聚在__________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 图3—19 8.如图3—20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B 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投影片放在哪个地方?把这个地方在图中标出来 . 图3—20 9.小王在看地图时,有一个细小地方总是看不清楚,他想放大了再看,于是将地图放在玻璃板下,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于是看清楚了.请你帮他分析,这是为什么? 10.一个人照一张一寸照片后,又想照一张2寸照片,摄影师应使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靠近人,暗箱缩短 *11.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__________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伸,离胶片__________一些,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__________多少的;快门是用来控制曝光__________的. 12.幻灯机与投影仪不同的是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____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 13.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些,应尽可能让凸透镜离标本__________些,但这个距离不能大于__________. 14.如何做下面的实验? 如图3—21,有A、B两个盒子,里面各放了一块透镜,手指接触不到透镜,无法判断透镜边缘和中间厚薄的差别.但盒子中间是透明的,可在盒子的一方通过透镜看到盒子另一方发出的光线.小华想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 图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