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护理操作前告知制度及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

各项护理操作前告知制度及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
各项护理操作前告知制度及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

各项护理操作前告知制度及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

一、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向病人讲解各项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必要性。

二、操作前使患者了解该项操作的程序及由此带来的不适,取得患者配合。

三、对高难度、风险性有创操作,实施前必须提前告知,必要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四、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严格遵照各项操作规程进行,尽可能做到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

五、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患者,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患者,关键环节仍要随时解释,尽量减轻患者痛苦。

六、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性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应用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

1、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

2、为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必须进行充分评估,严格根据病情和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指征,如有创通气、各类插管、引流管,有精神、神志障碍,治疗不配合等。

3、通知家属,说明目的和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4、对清醒患者需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讲清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

5、对昏迷或精神障碍患者,先向家属讲清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后实施强制性约束,以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6、注意做好约束处皮肤的护理,防止不必要的损伤。

7、对昏迷或精神障碍患者,若家属不同意保护性约束则需要签字注明,由此发生的意外后果自负。

护理告知制度

护理告知制度 护理告知是护理人员的法定义务,履行告知义务是尊重患者权利的需要,是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重要方式,也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需要。能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保证护理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在对患者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会遇到无法预测或无法避免的风险,因此,院方有义务向患者告知存在风险并加以说明。 告知内容: 一、入院告知 应介绍环境、设施、人员。如:自我介绍,介绍科主任、护士长、间室病友等。 二、住院须知 告知规章制度。如:陪护探视制度、作息制度、病房管理要求,开水、饮食供应,呼叫系统的使用等。 三、安全告知 告知患者妥善保管好贵重物品,防止意外伤害,不私自离开医院。婴幼儿、老年患者、精神障碍者安全护理的注意事项,告知后应签字保存。 四、操作告知 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向患者告知操作的名称、方法、目的、必要性、创伤性、风险性、主要的程序步骤配合;操作中告知可能出现的 1

不适,操作配合注意事项;操作后告知注意事项。 五、检查告知 各项检查、化验前应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注意事项,请患者配合。 六、以出院指导的形式告知患者出院后疾病康复知识,正确用药方法;饮食、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式;复诊对间、咨询电话等。告知技巧: 一、告知的内容应有利于治疗操作或康复需要,与此无关的或应保密的内容不可告知;一次告知内容不能太多,引用资料要准确无误。 二、告知时态度要诚恳、和蔼、耐心、诚心,充满同情关切,不要用训斥、恩赐的口吻,不要呆板的讲授,更不能训斥、命令患者。 三、告知的语言要通俗易易懂,少用医学术语,不用暗示诱导语言,不误导、欺骗或隐瞒患者,确保患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行使自己的权利. 四、告知过程中、对患者的提问耐心解答,患者难以理解的内容,要稍加停顿并做必要的重复和解释,防止用语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剌激。 五、操作失误时,要诚恳道歉,操作结束时,要感谢患者及家属的合作。 2

医院护理患者告知制度

医院护理患者告知制度 患者作为一名特殊的消费者,有权利了解自己患病的信息和治疗、护理方案,并做出适当选择。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自觉维护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健康自主权及隐私权,侵袭性操作前,护士有义务如实告知,并尊重其选择。 1.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有关问题,在不影响治疗前提下,应如实告知患者和家属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风险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知情和合作,酌情作相应记录。 2.患者人院后须先征求患者意见是否需要委托他人履行自己在医院期间的有关法律手续,如需要应由患者亲自签订委托书,并告知住院期间注意事项。 3.患者病情危重时,医师出示病危通知,告知并交与家属。 4.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突变,急需抢救、手术等,应立即告诉监护人和委托人,来不及告知应报告院总值班或医务科。 5.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知情权,给患者实施特殊治疗、检查、用药、护理时,做到知情同意,特别是实施化疗、创伤性护理、治疗,护理人员须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必要时填写“告知书”。 6.护士执行护理活动中,应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任何人任何时间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的隐私,各类检查室均有隐私保护性措施。

下列列举--些告知技巧。 1.告知态度要诚恳、和蔼、耐心、诚心,充满关切,忌训斥、命令。语言要通俗易懂,忌用医学术语、暗示诱导、误导、欺骗、隐瞒,确保患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行使自己的权利。 2.告知内容应有利于治疗操作或康复,与此无关内容不可告知。一次告知内容不能太多,使用资料、数据准确无误,不能含混。 3.告知过程中,对患者提问耐心解答,难以理解的应反复解释,防止用语不当。 4.操作失误时,要诚恳道歉,操作结束时,要感谢患者及家属的合作。

护理管理制度_(2)1.doc

护理管理制度_(2)1 护理工作基本制度 (一)病区管理制度 1、病区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全体病区工作人员积极协助。 2、病区布局有序,统一陈设,室内床位和物品定位放置、摆放整齐,不得随意变动。 3、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声,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 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4、病区内禁止吸烟,注意通风。 5、定期召开护患沟通会,征求意见,不断改进病区(部门)工作。 6、医务人员按要求着装,佩戴胸片上岗。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区财产、设备,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 定期请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二)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管理制度 1、患者入院管理制度

(1)患者入院必须有医师签发住院证,携带相关证件,按规定办理入院手续 (2)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及时准备好床单位。 (3)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及时通知分管医师和责任护士。 (4)视病情予以个人卫生处置。 (5)对急症手术或危重患者须立即做好手术抢救准备。 (6)负责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如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了解病情、心理状况及生活习惯等)。 (7)详细介绍竹苑环境、人员、相关制度,指导相关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8)及时执行医嘱。 2、患者出院管理制度 (1)患者出院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并下达出院医嘱,护士将出院日期通知患者。 (2)注销各种治疗护理卡,整理病历,填写出院登记,通知结算中心结账。 (3)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手续的程序、目前病情、

饮食、活动及出院带药指导、复诊等。 (4)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5)协助患者整理物品,开具物品放行单,热情送患者离开病室。 (6)做好床单位的终料理和消毒工作。 3、患者转科、转院管理制度 (1)医师下达患者转科、转院医嘱后,及时向相关部门联系。 (2)患者转科、转院前,责任护士协助主管医师告知患者或家属目前患者病情,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等。 (3)执行转科、转院医嘱,完善护理记录,将病历介绍等资料随同转科、转院。 (4)护送患者转科、转院医嘱前往所转科室、医院是,注意转院途中安全。 (5)协助妥善安置患者,与接收科室、医院交接患者病情、治疗、护理、物品,交接双方签名。 (6)注销各种执行卡,做好床单位的终料理的消毒工作。 (三)探陪人员管理制度 1、为建立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减轻患者负担,医院要通知落实基础护理工作,尽量减少陪人。患者是否需要留陪人由主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1.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二)适用对象 1.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 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 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3m,宽—,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 (四)约束部位 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 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

(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使患者及家属理解使用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安全性、并征得化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方可执行。 (2)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中,护士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有无损伤,皮肤颜色、温度、约束部位肢体末梢循环状况,定时松解。 3、告知患者和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功能位置,保持适当的活动度。 (六)注意事项 1、约束和非约束不能安排在一起,(无条件的情况下,必须要在工作人员的视线内)。被约束的病人要安置在单独的病史或者约束室,清楚病房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的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2、正确使用约束带是防止病人发生意外,确保病人安全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无论病人是否接受约束,在使用约束前都应向病人解释清楚。 3、约束前尽可能脱去病人外衣,尽可能劝说解清大小便。 4、约束位置应舒适,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禁止将病人上肢翻到头部方向) 5、约束只能作为保护病人安全,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方法,不能作为惩罚病人的手段。 6、保护性约束属于制动措施,故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患者应每隔15分钟巡视一次,观察约束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以及约束带的松紧程度,每2小时解松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7、实施约束时,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1、2指为原则。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

8.患者告知制度

患者告知制度 一、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患者告知制度。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等。 二、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结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三、患者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四、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时,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并在相关的“护理知情同意单”上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五、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流程及通俗的语言向患者(家属)说明护理措施。对语言理解有困难的患者,宜使用文字或图示。 六、告知或说明要在患者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患者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 七、当患者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患者和(家属)(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八、患者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决外出时,应告知患者(家属)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理解,并做好记录。 九、患者入院后应对患者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使用安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

防跌倒警示等。 十、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经家属或患者同意并签名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十一、因病情危重,患者不宜翻身或家属拒绝翻动患者时,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十二、护士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应礼貌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十三、患者使用贵重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应遵循此告知程序。护士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使用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十四、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具有专科特色的告知制度和知情同意书。

医院病人告知制度

共青城市人民医院病人告知制度 1、病人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2、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病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向病人(家属)交代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病人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 4、告知要在病人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 5、当病人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病人和/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6、病人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病人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7、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时,应告知病人外出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8、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防跌倒警示等。 9、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病人家属(病人清醒时告知病人)约束的目的,经家属/病人同意并签名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0、因病情危重致病人不易翻身或家属坚决拒绝翻动病人时,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1、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病人,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病人,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道歉,取得病人谅解。 12、病人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器外),均应遵循告知程序。护士要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13、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操作的特点,制定具本科特色的告知制度。

保护性约束具使用制度

保护性约束器具使用管理制度 一、实施保护性约束原则: (一)医护人员尊重每个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的权利(精神病患者除外)。 (二)对患者使用的约束器具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只有当患者自主活动与医疗安全的需要发生冲突或危及他人安全时,在使用其它帮助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三)使用前须由医生或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在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理解后方可实施操作,并在约束器具使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四)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及意外事情的发生,当约束器具使用指征消失后及时解除。 二、身体保护性约束指征: (一)患者的危险行为会导致自伤或伤害他人(如自杀、自伤、极度兴奋冲动、有明显攻击行为)。 (二)小儿、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患者因虚弱、意识不清或其它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拔管等意外。 (三)手术后精神紊乱,影响治疗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患者。 三、约束流程: (一)告知、知情同意、患者/亲属签字 医生或责任护士告知约束目的、如果患者完全清醒,其本人同意是先决条件,如果患者为非完全清醒者,由其监护人或委托人签字 如能做到告知充分并且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双重同意”,是我们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最佳状态。 (二)医嘱:患者签字后由医师开医嘱“使用保护性约束”,紧急情况下护士可酌情对患者实施身体约束,再通知医生补开医嘱。 (三)实施约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合适的约束部位。 (四)记录:责任护士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录下身体约束使用的原因,约束具使用情况:如约束类型、部位、开始时间。 (五)当需要约束的指征消失后,及时解除约束具并记录。 四、约束中的管理: (一)严格掌握约束应用的适应证,维护病人自尊,不能以约束来对病人进行威胁或处罚。 (二)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二手指为原则。并协助病人翻身,保证病人安全、舒适。 (三)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每2小时定时松解一次,并改变病人姿势,给予受约束的肢体活动,必要时进

护理各项操作前告知制度

护理各项操作前告知制度 1、遵医嘱落实各项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讲解该项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操作前使患者了解该项操作的程序及由此带来的不适,取得患者的配合。 3、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中注意语言、行为文明规范。 4、将操作程序详细告知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5、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患者,做到细心、耐心、诚心地对待患者,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 6、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护理的病人告知制度 1.病人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2.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病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向病人(家属)交代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病人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 4.告知要在病人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 5.当病人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病人∕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6.病人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病人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7.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时,应首先告知病人或家属,经病人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8.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防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陕西省榆林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寇耀时刘靖宇 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1保护性约束的概念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2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6,10]。 谢斌等[7]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3临床约束对象调查分析发现:由精神症状导致的行为障碍者,如运动性兴奋、损物、自伤、自杀[8]、口头威胁、徒手攻击和持物攻击伤人的患者[9]。抗癫痫类等药物的不良作用导致患者意识上的混乱,平衡能力受到影响者[6]。 在老年精神科多用于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或有行为问题的患者,原因是患者步态不稳以及有摔伤的危险[9]。此外,针对有意识障碍、躁动、谵妄等症状的老年人,约束保护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防止意外的发生[10]。 4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 对于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应对,冷静思考如何控制病区秩序,保持病区稳定,并同时通知病区其他医务人员,有序疏散隔离其他患者,以免造成他人伤害和引发病区混乱。 4.1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保护性约束有两形式,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性控制;临床护理中大多是先体力控制后,再行机械性控制。机械性控制的用具,国内目前以约束带为主(见图1)。图1 约束带及使用方法

护理工作中病人告知制度

护理工作中病人告知制度 1、病人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 绝治疗。 2、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详细的 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病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向病人(家属)交代 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病人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对聋哑病人应配以会手语的人员,应使用规范的方式。 4、告知要在病人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 录于病历之中。 5、当病人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病人和/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 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6、病人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病人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 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7、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如中心静脉插管、插胃管及 使用血管活性药等)时,应首先告知病人或家属,经病人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8、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 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防跌倒警示等。 9、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病人家属(病人清醒时告知病人)约束的目的, 经家属/病人同意并签名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0、因病情危重致病人不易翻身或家属坚决拒绝翻动病人时,应告知病人及家属 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1、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病人,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病人,护士应熟 练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礼貌道歉,取得病人谅解。 12、病人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器外),均应遵循此告知 程序。护士要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13、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操作的特点,制定具专科特色的告知制度。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告知程序

病人权利与义务告知制度 (一)病人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二)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治疗前,应先向病人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三)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病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向病人(家属)交待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病人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 (四)告知要在病人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 (五)当病人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病人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六)病人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病人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 (七)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时,应首先告知病人或家属,经病人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八) 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放跌倒警示等。 (九) 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病人家属(病人清醒时告知病人)

约束目的,经家属或病人同意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十) 因病情危重致病人不易翻身或家属坚决拒绝翻动病人时,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十一) 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病人,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病人,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道歉,取得病人谅解。(十二) 病人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器外),均应遵循此告知程序。护士要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十三) 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操作的特点,制订具专科特色的告知制度。

护理操作规范及流程

第一部分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及流程 一、面部清洁及梳头技术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使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卫生习惯,选择 实施面部清洁和梳头的时间。 3、按需要准备用物。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味,嘱患者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处理及时。 面部清洁及梳头技术操作流程

二、床上洗头技术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保持患者头发清洁、整齐,感觉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卫生习惯、头发清洁度,选择时间进行床上洗头。 3、准备用物,房间温度适宜,选择合适的体位。 4、操作过程中,用指腹部揉搓头皮和头发,力量适中,避免抓伤头皮。观察患者反应并沟通,了解患者需求。 5、注意保护伤口和各种管路。 6、清洗后,及时擦干或吹干头发,防止患者受凉。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哪呢过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理过程安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处理及时。 床上洗头技术操作流程

三、床上温水擦浴技术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1、使长期卧床不能自理的患者清洁、舒适、预防皮肤感染。 2、促进皮肤表面血管扩张,增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和预防褥疮。 3、观察和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活动肢体,防止肌肉痉挛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并满足其 身心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观察皮肤的清洁度及有无异常改变。 3、准备用物,房间温度适宜,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减少暴露,注意保暖。 4、保持水温适宜,擦洗的方法和顺序正确。 5、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伤口和各种管路;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呼吸 急促时应立即停止擦浴,给予恰当的处理。 6、擦浴后观察患者的反应,检查和妥善固定各种管路,保持其通畅。 7、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感到清洁、舒适、身心愉快。 3、护理过程安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处理及时。 床上温水擦浴技术操作流程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告知程序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告知程序

病人权利与义务告知制度 (一)病人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二)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治疗前,应先向病人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三)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病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向病人(家属)交待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病人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 (四)告知要在病人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 (五)当病人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病人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六)病人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病人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

(七)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时,应首先告知病人或家属,经病人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八) 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放跌倒警示等。 (九) 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病人家属(病人清醒时告知病人)约束目的,经家属或病人同意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十) 因病情危重致病人不易翻身或家属坚决拒绝翻动病人时,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十一) 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病人,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病人,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道歉,取得病人谅解。 (十二) 病人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器外),均应遵循此告知程序。护士要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十三) 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操作的特点,制订具专科特色的告知制度。 2011年1月增订

护理安全告知书

XXX卫生院入/出院患者安全告知书 科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尊敬的病友: 感谢您对我院的信赖,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为保证您的安全,请您详细阅读并遵守以下规则: 一、入/ 出院告知书 1、请保管好您所有的物品,谨防钱物丢失。 2、请严格遵守查房及护理治疗时间(8:00-10:00 )。 3、住院三日内请及时到我院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或医保)手续,并请保管好交钱收据及一日清单。 4、出院前一日或当日上午必须告知管床医生,并准备好收费单据,一日清单,出院小结办理出院手续。 5、病区内严禁使用所有家用电器(手机充电器除外)。 二、禁酒告知书 1、因病情需要,需输液或口服头孢类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磺胺类及双胍降糖药物。 2、家属注意:知晓因此类药物饮酒后易产生双硫仑反应导致休克,因此需在用药期间及停药二周内勿饮酒。 3、一周内有饮酒史者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三、防走失、跌倒、坠床告知书 1、请您在病房活动或洗漱时穿防滑、防水鞋具,不穿一次性拖鞋。 2、若患者出现烦躁,情绪不稳定,意识变化时,请及时告知我们。 3、若陪护需外出时,请及时告知医务人员,经同意后方能外出,但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 4、禁止患者单独上电梯或外出,若需外出,必须有家属陪护。 5、当卧床患者需要翻身或躁动时,将床档正确升起,不要随意放下床档。因病床较窄,禁止陪护者和患者睡一张床,以避免患者坠床。 6、为防止跌倒、坠床,需24 小时留陪守护。对有走失风险的患者,另需佩戴腕带,请您配合。 四、防烫伤告知书 1、患者肢体有感觉障碍(可能因昏迷、休克、脊髓损伤、术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失、年龄因素等)时,禁用热水袋或暖手宝等,避免食用过热的水和食物。

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护理工作管理制度(1) 十一、护理排班制度 排班是预先对某段时间的工作所做的安排,护士长至少应在排班实施前一星期公布,以便护士做好安排,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1、排班原则 ①以病人护理需要为中心,保证护理质量 ②能级对应,合理比例,确保工作效率 ③以岗设人,弹性排班,紧急情况适当调整 ④公平公正,尽量满足护理人员的学习时间及特殊需要 2、排班要求 ①由护士长根据病人情况,工作需要进行科学排班。 ②护士严格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完成医院规定工作时间,所有休假、欠休、补休应体现在排班本上,公休假、探亲假原则上不能跨年。 ③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班次,如需调整,必须由护士长更改。排班生效后原则上不能更改,所有排班更改只能在周一至周五,至少需要在24小时前提出。换班人员应对换班全过程负责(换班者应找与自己工作能力相等或较高,工龄相同且愿意换班者)。 ④请求安排休息日(调休或工休)需在排班生效前提出。原则上不予以连续调休,连续调休期间不享受周休。 ⑤遇到周末或节假日护士长应在常规排班的基础上安排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作为加强力量,以确保护理安全。 ⑥节假日期间排班表应按规定提前上交护理部。 3、夜班制度 ①凡被医院聘用的护士,在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并按规定参加夜班工作,夜班天数、工作情况与考核、评优、晋升挂钩。 ②护理人员夜班天数(坐班)原则上规定:39岁以下≥90天/年;40~44岁≥50天/年;45~49岁≥30天/年,45岁以下护士长每年值夜班数≥12个。科室可根据病区人员情况自行调剂。 ③原则上50岁以上的护理人员不值夜班(不包括睡班),特殊情况,按院部及有关规定要求(如哺乳期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3)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3) 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4) 四、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 (5) 五、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 (8) 六、病人身份识别程序 (8) 七、患者身份查对制度 (9) 八、护理危急值报告流程 (11) 九、患者意外跌倒应急预案 (12) 十、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规范 (12) 十一、患者坠床防范制度 (13) 十二、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 (14) 十三、跌倒与坠床上报及处理流程 (15) 十四、跌倒事件报告 (16) 十五、手术安全检查制度 (17)

十六、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与规范 (18) 十七、使用监护仪的管理办法 (19) 十八、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的管理制度 (19) 十九、标本采集核对制度 (20) 二十、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 (20) 二十一、皮肤压伤管理制度 (22) 二十二、住院患者压疮处理流程 (23) 二十三、压疮报告单 (24) 二十四、住院患者转运流程 (25) 二十五、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 (26) 二十六、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27) 二十七、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28) 二十八、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29) 二十九、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30) 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法案 1.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总结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2.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按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落实情况。 4.由护理部质控组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 5.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6.针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知全体护理人员。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8.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成立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网络质量管理,科室质检小组每周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重要护理操作告知病人制度

重要护理操作告知病人制度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人员应按照规定从事护理活动。树立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医疗作风。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让患者知道护理人员对自己进行的护理操作、护理防护措施、手术或检查前的准备、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1)各项护理操作告知制度。 ①在严格执行医嘱为病人做各项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讲解该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②操作前让患者了解该项操作的程序,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取得配合。 ③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将操作流程简要告知患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④如果发生操作失败时,应主动礼貌性的向病人道歉,取得病人的谅解。 (2)保护性约束告知制度。 ①手术前,责任护士或 ICU 护士向病人做宣教,告诉病人手术后由于麻醉未醒,为防止麻醉苏醒过程中,因躁动发生意外(拔引流管、抓伤口、坠床)而对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 ②向家属说明对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③如对清醒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应向患者讲明约束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④对昏迷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先向家属讲明必要性,在取得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家属在护理记录上签字)实施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3)病人使用特殊治疗、护理用品的告知制度。 ①为病人使用的特殊治疗及护理用品(如微量泵等),应严格执行和记录医嘱。 ②使用前由主管护士或护士长向病人或家属讲清楚使用上述用品的必要性及价格,在取得病人或家属的理解同意后(家属在护理单上签字)方可给病人使用。 ③使用过程中须认真记录使用情况。停止使用时,须及时停止医嘱。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1、遵医嘱执行约束。 2、评估患者年龄、意识、活动能力、心理状态,以及需要约束部位皮肤和四肢循环情况。 3、告知患者及家属约束的目的、等级、约束工具及类型、时间、并发症及配合事项,征得理解和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4、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掌握约束工具的使用方法: ⑴严格掌握约束适应症,维护患者尊严。 ⑵身体约束只能在短期内使用。对需要连续约束的患者,护士应持续评估其约束的必要性,制订解除约束的计划,尽早结束约束。 ⑶保护被约束肢体。保持约束肢体的功能位,松紧度以患者活动时肢体不易脱出、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⑷约束带必须系活结,且系在患者无法接触到的地方。 5、为约束患者提供生活照顾: ⑴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 ⑵保持患者舒适体位,预防误吸和皮肤受损。 ⑶协助患者定期更换体位。 ⑷协助满足患者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 ⑸为患者进行翻身或擦浴等护理,需松开身体约束时,应用抓握方法抓住患者的手,防止损失。

6、严密观察患者对身体约束及解除约束后的反应: ⑴观察约束部位皮肤完整性及肢体末端的颜色、温度和感觉。发现皮肤苍白、冰冷、肿胀、麻木、刺痛时,应立即解除约束,抬高肢体,观察变化。必要时给予局部按摩。 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轮流松开约束措施,让患者适当活动肢体,一次只松开一处。连续使用约束的患者,一般每2h松解1次,时间15~30min。 7、根据患者自我控制程度、身体条件和能力,提供活动和锻炼。 8、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等药物治疗。 9、当患者自控力增强时,可逐步松解约束措施。每次松开一个肢体。 10、监测结束约束措施后的反应。 11、记录约束原因、方法、约束起止时间、松解与间隔时间,患者对约束的反应,全身和局部情况,约束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措施及效果,做好交接班。 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 2016年6月1日

病人告知制度.

病人告知制度 1.病人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 权接受和拒绝治疗。 2.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病人及家属 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 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病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向病人 (家属)交代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病人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 4.告知要在病人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反馈的意见应予以 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 5.当病人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病人和/或陪护人员提供健康 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6.病人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病人外出后可 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7.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时,应告知病人外 出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8.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 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防跌倒警示等。

9.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病人家属(病人清醒时告知病人)约 束的目的,经家属/病人同意并签名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0.因病情危重致病人不易翻身或家属坚决拒绝翻动病人时,应告知 病人及家属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11.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病人,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病人, 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道歉,取得病人谅解。12.病人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器外),均应遵 循告知程序。护士要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 13.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操作的特点,制定具本科特色的告知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