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第7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第7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和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重点内容是:比例尺精度、地形图的分幅、地物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等高线原理、等高线表示基本地貌、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线。

7.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

将整个地球或者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参考椭圆体表面,得到的图形保持了与地面实体的相似性。如果不是投影在椭圆体表面,而是投影在平面上,则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使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特殊的制图方法称为地图投影。若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应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按比例尺缩小后绘于平面上,这种图则称为地图,例如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对于一个小地区,不考虑地球的曲率,把地球椭圆体表面当作平面,将地面上的图形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平面图。工程上所指的平面图仅仅表示出地物的形状和位置,而没有表示出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如果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位置和形状,而且把地面上的高低起伏的地貌也表示出来,这种图便称为地形图(图7—1)。

图7—1 1:2000地形图

7.2 比例尺

地面上的地物或地貌(高低起伏的地表情况)在平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按其真实的大小绘在图上,而是将其缩小。经缩小后,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与其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设在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为l ,在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为L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L

l M =1 (7.1) 比例尺通常将分子化为1表示,M 为比例尺的分母,即

l

L M = 如5001,10001,100001 等。假设某直线在地面上水平距离为92m ,而量出该直线在地形图上长度为4.6 cm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2000

192006.41==M 以分数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的分母表示地面水平距离在图上缩小的倍数。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工程建设上,使用较多的是

5001,10001,20001,50001, 10000

1地形图,通常称这些比例尺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250001,500001,1000001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而500000

1,10000001, 等则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所谓比例尺的大小,是当一种比例尺与另一种比例尺相比较时,如某一种比例尺在图上对同一地物所画出的图形比较大,则该比例尺为较大的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给我们一种缩小程度的概念,地面上的长度经过计算后才能得到图上的长度,这当然感到不便。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三棱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得某直线的长度,使用上既方便又迅速。

通常认为人们的肉眼能在地形图上分辨出的最短距离为0.1 mm ,因此,地形图上0.1 mm 所代表的实地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在地面上测量距离时应该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测绘

10001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0.1 m ,因为地面0.l m 在1000

1地形图上便是0.1 mm ,而地面小于0.1 m 的长度即使测量了,地图上也表示不出来。反过来,根据比例尺精度也可算出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某段距离应采用的比例尺。例如要求在图上能表示出0.5 m 长度的物体,则所用的比例尺不应小于

5000

15001.0 。 表7.l 列举了不同比例尺的精度,它为0.1 mm 乘以比例尺分母M 而得。由表7.1可看出,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形的状况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表示地形的状况越简略,精度越低。但不能由此认为测图 表7.l 比例尺的精度

比例尺越大越好,因为同样大小的

测区面积,测图比例尺越大,耗费的人力物力越大,甚至在使用上也不一定方便。一般情况下选定比例尺可以表7.2作参考。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可进行商定,一般以满足设

计需要为准。

7.3 图幅分幅、图名与图号

地形图的图幅分幅方法随采用的比例尺不同而不同。小比例尺图采用按地理坐标进行划分的梯形分幅法,大比例尺图大部分采用矩形分幅法。各种大比例尺图的图幅规格见表7.3。

形图必须编号。

1.按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

如图7—2a所示,一幅l:5 000图西南角的坐标x=30km,y=20km,则该图的编号为30-20。按此方法编号时,1:l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公里数取至0.1 km,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公里数取至0.Ol km。

2.以1:5 000地形图图号为基础编号法

当测区是采用假定坐标系统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方法通常是以测区所在的l:5 000比例尺图为基础进行编号,并作为包括在本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图的基本图号。例如某l:5 000比例尺图幅的西南角的坐标值x=30km,y=20km,则其图幅编号为30-20(图7—2a);在l:5 000比例尺图号的末尾分别加上罗马字I,Ⅱ,Ⅲ,Ⅳ,作为1:2 000比例尺图幅的编号;同样,在1:2 000比例尺图幅编号的末尾分别加上I,Ⅱ,Ⅲ,Ⅳ作为该图幅内1:1 000图幅的编号;1:5 000图幅的编号按此类推。

3.流水编号法

对区域较小的局部地区,如图7—2b所示,图幅编号是采用数字“从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顺序编列。

图7—2 地形图的分幅

此外,为方便用图,常在图的左上角绘制图幅接

合表(图7—3),表格上斜线格代表本幅图,四周注

明邻接的图号。正规图幅,在内图廓线外应加绘

外图廓线(本图仅绘出内图廓线)。

图幅的命名,通常以该图幅内最大的或最重

要的居民地、厂矿单位名称或地名作为该图幅的

图名。

对于图的方向,正规图幅上绘有10厘米见方

的坐标格网线,规定纵坐标值较大的一端为北,

较小的一端为南;横坐标值较大的一端为东,较

小的一端为西。如建筑场地甚小,测图面积不满

一幅图而未绘制坐标格网时,则绘出方向符号标

明图的方向。

图7—3 图幅接合表

7.4 地形图图式

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是用各种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的。地物的种类繁多,如房屋、道路、桥梁、渠道等属于人工地物;河流、池塘、湖泊、植物分界线等则属于天然地物。为使各种地物都能表示在地形图上,并能使人们了解地形图上所表示的是何种地物,国家测绘机关制定了各种比例尺的地物符号、地貌符号作为绘制地形图的依据。这些符号,统称为地形图图式,现将国家测绘机关制定的1:500和l:1 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式中一部分常用符号列示如表7.4。

地物符号又分为下面几种:

1.比例符号

按地物的形状和大小依测图比例尺缩小后绘于图上而成的符号,称比例符号,如房屋,运动场、河流、湖泊等面积较大的地物。

表7.4常用地物地貌符号表

续表7.4

4.注释符号

在图上用文字表示村、镇、学校、铁路、公路的名称及其去向;用数字表示等高线和地形点的高程及房屋的层数;用箭头表示水流方向;以特定的符号(按地形图图式规定)表示土地界线内的植物或果树种类等,都称为注释符号。这些符号并不表示地物的大小和位置,只是对地物的性质作说明,是地物地貌符号的补充注释。

7.5 等高线

7.5.1.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等高线法。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静止的池塘水面的边缘就是等高线的一个例子。

为了进一步说明等高线的意义,假想有一个小山头整个被水淹没了,其时水面高程恰为80 m(图7—5)。后来,水面退落5 m,山的一部分显露出来,这时水面高程为75 m,水面与山头表面的交线即为地面75 m的等高线。如果水面继续下降5 m,又可获得70 m 的等高线。如此继续下去,可获得一系列的等高线。显然这些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如果把这些曲线投影在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便成为图上的等高线。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决定山的形态、大小和高低。

7.5.2.等高线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两根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以h表示。图6.5的等高距等于5 m。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以d表示。在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必须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愈陡,等高线愈密集,平距则愈小;反之,坡度愈缓,等高线愈稀疏,平距则愈大。地面坡度均匀则等高线平距相等。可见,由等高线的疏密鲜明地显示出地面坡度变化的情况,这是等高线表示地貌的优越之处。7.5.3.等高线的种类

在地形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用0.15 mm细实线绘出。为了便于判读等高线的高程,从零米起算,通常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用0.3 mm 粗实线绘出。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加粗等高线)。为了更加详尽地表示较小的地貌形态,除绘制首曲线外,再加绘半等高距的等高线(图7—6),称为间曲线。

图7—5等高距图7—6间曲线

显然,等高距选择小些,所表示的地貌就会详尽些;反之,等高距大些,表示的地

貌就简略些。但等高距过小,会造成等高线过于密集,反而使图形失去清晰之感。选择等高距的原则,详见第八章§8.5及表8.4的规定。此外,选择等高距时还要考虑工程上的特殊需要,测图前应与用图单位商定。

7.5.4.基本地貌及其等高线

地面上地貌的变化虽然很复杂,但大抵是由山丘、山脊、山谷、盆地、鞍部等基本地貌所组成。了解这些基本地貌的性质并掌握其等高线的画法,对测绘、判读和使用地形图都将有很大的帮助。现将基本地貌及其等高线说明如下。

凸出而高于四周的高地,大的称为山岭,小的称为山丘,山岭和山丘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山丘的形状和它的等高线如图7—7a.

图7—7 几种基本地貌

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下雨时雨水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故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山谷上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下雨时雨水从两侧的山坡会集于山谷,故山谷线又称为集水线。山脊线、山谷线的形状及其等高线如图7—7b。

两山脊之间的洼地称为谷地。谷地中的水流必会聚而形成溪涧及河流,其最高点称为谷源,最低点称为谷口。谷地是向一方延伸其下段有出口的洼地,而四周闭合的洼地叫做盆地。盆地的形状和它的等高线如图7—7c。

两个相连的山头其山脊的底部形状像马鞍形,称为鞍部。鞍部也是两山脊与山谷的

会合处,而且在山区常常是道路通过的地方。鞍部的形状和它的等高线如图7—7d。

山的侧面部分为山坡,山坡倾斜在20°~45°的叫陡坡。几乎成垂直的山坡叫做峭壁或绝壁如图7—7e,下部凹入的峭壁叫做悬崖。悬崖的形状和它的等高线如图7—7f。

梯田也是常见的地貌。山坡上开成一块一块的可耕地称为梯田,有一定坡度的梯田其等高线如图7—7g。

在坡地上,由于雨水冲刷而形成的狭窄而深陷的深沟叫雨裂,雨裂逐步扩大成为冲沟,冲沟的等高线如图7—7h。

从上述基本地貌及其等高线可以看出,山丘与盆地的等高线大致相似,两者皆表示为一组闭合曲线。其区别的方法是:如注记高程,则内圈高程大于外圈者为山丘,反之则为洼地;如不注记高程,则用示坡线表示。所谓示坡线即在山脊或山谷线上与等高线垂直且指向下坡方向的短线(图7—7a,c),山脊的等高线是一组在山脊上垂直于山脊线并凸向低处的曲线(图7—7b),而山谷的等高线是一组在山谷上垂直于山谷线并凸向高处的曲线(图7—7b)。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的疏密反映了山脊、山谷纵断面的起伏状况,而等高线的尖圆或宽窄则反映了山脊、山谷的横断面的起伏状况。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等高线的高程从鞍部向两边递升(图7—7d)。悬崖的等高线呈现出特殊的等高线相交状态,但交点必须成双(图7—7f)。对于坡度很陡的山坡,如峭壁和人工开挖的梯田,则不用等高线而用符号表示(图7—7e,g)。冲沟亦采用符号表示(图7—7h)。

在许多情况下,地表面由多种地貌综合而成,图7—8便是多种地貌的综合及其等高线图。

图7—8地貌的综合描述

7.5.4.等高线的特性

从前述等高线表示地貌情况,可以归纳出等高线的如下特性:

(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2)等高线必然自行闭合,不在图幅内闭合将在图框外闭合。因此,绘制等高线时,如不在图幅内闭合,则应画至图框为止,而不能在图内中断。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悬崖处除外),同一等高线亦不能分支。

(4)等高线间最短线段的方向,即垂直于两等高线的线段之方向,相当于实地具有最大倾斜的方向线。这个方向线称为最大坡度方向线,亦即是实地上流水的方向。

(5)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密者表示陡坡,疏者表示坦坡,平距相等者表示坡度均匀。

(6)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练习题

1.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比例尺精度?它在测绘工作中有何用途?

3.地物符号有几类?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4.什么是等高线?它有哪些特性?

5.等高线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陡缓有何关系?

6.根据等高线的特性,指出图7—9a及图7一9b两图中有哪些错误?

图7—9 地形图

题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

第八章碎部测量 8.1试题 8.1.1名词解释题 (1)碎部测量(2)等高线 (3)首曲线(4)等高距(5)等高线平距 (6)地物 (7)地貌(8)地性线(9)地物特征点(10)地貌特征点 碎部测量: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等高线:地面上相同高程的各点依次连接的曲线 首曲线:按测图比例尺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 等高距: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地物:地面上人工或天然形成的构造物 地貌:地面上的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性线:相邻面的相交棱线构成的地貌的骨干线,一般指山脊线与山谷线。 地物特征点:地物轮廓的转折点。 地貌特征点:地面坡度或方向发生变换的点。 8.1.2填空题 (1)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有:①__极坐标法___; ②_直角坐标法__;③___方向交会法___;④___距离交会法__;⑤____方向距离交会法___。 (2)地形图是_既表示地貌又表示地物__的图。 (3)地物符号包括_比例符号__、__非比例符号__以及__半比例符号、_注记_。地貌符号主要是用__等高 线__来表示的。 (4)不依比例尺地物符号在图上的真实点位是:凡是一个几何图形,其点位在_几何图形的中心__;具有 底线符号,其点位在_底线的中点__;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点位在__直角处_;由几种几何图形组合成的符号,其点位在_下部几何图形的中心___。 (5)测绘地形图时,等高距的大小选择是根据__测绘比例尺_与测区__地形的复杂程度_来确定。 (6)地貌是指地表面的_高低起伏形态____;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_等高线法__。 8.1.3是非判断题 (1)地形图测绘时,如果要求基本等高距为5m,则内插描绘等高线可以是10m、15m、20m、25m.....等, 也可以是17m、22m、27m.....等。(F×) (2)关于平板仪的分类,目前应分为大、中、小三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照准部分的设备不同。 ( √) (3)地形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在图纸上打方格网,对于各种不同的大比例尺测图,其方格边长采用 不同的数值。( ×) (4)选择测图的等高距只与比例尺有关。(×) (5)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在于平面图在图上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地形图在图上仅表示地面的高低 起伏状态。(×) (6)地形图比例尺愈大,表示地形愈详细,其精度愈高。(√) (8)采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碎部测图时,一般使用量角器绘图,经纬仪仅用盘左位置观测水平角,因而 读数要准确,读至秒。( ×) 8.1.4单项选择题 (1)辩认等高线是山脊还是山谷,其方法是 (a)山脊等高线向外突,山谷等高线向里突; (b)根据示坡线的方向去辩认; (c)山脊等高线突向低处,山谷等高线突向高处; (d)山脊等高线较宽,山谷等高线校窄。 (2)在地形测图中,为了测定山顶某一古塔的位置,当不便量距时,可采用: (a)前方交会法;(b)侧方交会法; (c)后方交会法;(d)极坐标法。 (3)碎部测量时,对地物应测定其轮廓的转折点,地物凹凸部分在图上小于下 列数值可按直线处理:

地形图测绘注意要点和基本知识120409

地形图测绘注意要点和基本知识 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地理要素(例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例如居民点、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但不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如地籍图、地质图和旅游图等。本章主要介绍地形图,它是普通地图的一种。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第一节地形图的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比例尺的种类 1.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设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为d,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D,则图的比例尺为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当图上1cm代表地面上水平长度10m(即1000cm)时尺就是。由此可见,分母1000就是将实地水平长度缩绘在图上的倍数。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分数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测绘和编制了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通常称1:1000000、1:500000、1:200000为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000、1:50000和1:25000为中比例尺地形图;1:10000、1:5000、1:2000、1:1000和1:500为大比例尺地形图。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比例尺书写在图幅下方正中处, 2.图示比例尺 为了用图方便,以及减弱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在绘制地形图时,常在图上绘制图示比例尺。1:1000的图示比例尺,绘制时先在图上绘两条平行线,再把它分成若干相等的线段,称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般为2cm;将左端的一段基本单位又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讲解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和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重点内容是:比例尺精度、地形图的分幅、地物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等高线原理、等高线表示基本地貌、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线。 7.1 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 将整个地球或者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参考椭圆体表面,得到的图形保持了与地面实体的相似性。如果不是投影在椭圆体表面,而是投影在平面上,则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使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种特殊的制图方法称为地图投影。若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应用地图投影的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上某一区域的实体按比例尺缩小后绘于平面上,这种图则称为地图,例如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对于一个小地区,不考虑地球的曲率,把地球椭圆体表面当作平面,将地面上的图形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在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平面图。工程上所指的平面图仅仅表示出地物的形状和位置,而没有表示出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如果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位置和形状,而且把地面上的高低起伏的地貌也表示出来,这种图便称为地形图(图7—1)。 图7—1 1:2000地形图

7.2 比例尺 地面上的地物或地貌(高低起伏的地表情况)在平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按其真实的大小绘在图上,而是将其缩小。经缩小后,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与其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设在地形图上直线的长度为l ,在地面上相应直线的水平距离为L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L l M =1 (7.1) 比例尺通常将分子化为1表示,M 为比例尺的分母,即 l L M = 如5001,10001,100001 等。假设某直线在地面上水平距离为92m ,而量出该直线在地形图上长度为4.6 cm ,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2000 192006.41==M 以分数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的分母表示地面水平距离在图上缩小的倍数。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工程建设上,使用较多的是 5001,10001,20001,50001, 10000 1地形图,通常称这些比例尺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250001,500001,1000001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而500000 1,10000001, 等则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所谓比例尺的大小,是当一种比例尺与另一种比例尺相比较时,如某一种比例尺在图上对同一地物所画出的图形比较大,则该比例尺为较大的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给我们一种缩小程度的概念,地面上的长度经过计算后才能得到图上的长度,这当然感到不便。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三棱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得某直线的长度,使用上既方便又迅速。 通常认为人们的肉眼能在地形图上分辨出的最短距离为0.1 mm ,因此,地形图上0.1 mm 所代表的实地长度称为比例尺的精度。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以确定在地面上测量距离时应该准确到什么程度。例如测绘 10001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0.1 m ,因为地面0.l m 在1000 1地形图上便是0.1 mm ,而地面小于0.1 m 的长度即使测量了,地图上也表示不出来。反过来,根据比例尺精度也可算出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某段距离应采用的比例尺。例如要求在图上能表示出0.5 m 长度的物体,则所用的比例尺不应小于

专题1-地球与地图知识框架与练习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考点】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础知识】 一、地球 1.形状:的椭圆形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 二、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图示 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线圈 形状 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 有能平分地球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组 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平 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 ____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 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____。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 _________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 纬度经度 实质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 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 面之间的二面角

图示 起始点_______ (0°纬线) ______________ (0°经线) 划分 方法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 为,度数增大,以 南为,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向东为,度数增大,向西为 ,度数增大 半球 划分 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3.经纬网 (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 如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B() 三、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2.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三种

地形图基本常识

地形图基本知识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646 更新时间:2007-7-31 11:52:12 (1)地形图基本知识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学习五个方面: (2)一是基本概念;二是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三是点的坐标及其量读;四是方位角、偏角的量读及换算;五是地貌的表示、识别与判读。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个问题。 (3)一、基本概念 (4)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上的若干现象的图(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完整的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根据不同用图的目的和用图层次的需要,对所表示的内容进行了有原则的取舍及综合。 (5)地形是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形态和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形成的固定物体的总称。前者称为地貌,如山地、丘陵、平原;后者称为地物,如道路、房屋、河流和森林等。所以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即比例尺大于1:1000000的普通地图称为地形图。我国军用系列比例尺地形图有七种,即: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 (6)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7)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表物体和自然、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地貌、土质、水系、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网、行政区划分)。它广泛地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军队作战训练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还可以作为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8)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简称专题图。它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如军事交通图、军事部署图、野战医院分布图等。 (9)二、地形图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的量算 (10)(一)、地形图比例尺 1、定义 地形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长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设图上线段长为l,实地相应线段之水平距离为L,则地形图的比例尺为:比例尺=l/L=1/M,式中,M称为比例尺分母,表示缩小的倍率。为了明显地看出缩小倍率,规定分子以1表示。 (11)2、比例尺的形式 地形图上有两种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以数字显示比例关系的比例尺形式,如:1:5万、1:50000等,数字比例尺的优点是比例关系明确,根据公式能方便地依比例尺进行图上长或实地长的计算。L=l*M、l=L/M。 直线比例尺是将图上长,按比例尺关系直接注记成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比例尺形式。直线比例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从0分划向左的部份为尺头,尺头全长为1厘米,并将其等分为10个分划,每一分划的分划值为1毫米;从0分划向右的部份为尺身,尺身亦按1厘米一个刻划。尺头的左端点按比例尺以米为单位将图上长注记为实地水平线段长,尺身以整公里为单位注记。如图: 3、地形图的分类和用途 (1)分类 (12)按地形图的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大于1:5万(含)的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10万和1:25万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1:50万和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13)按用途分类

第七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测绘、应用)

第七章地形图(基本知识、测绘、应用) 单选题 1、将地物、地貌按一定比例尺铅垂投影在某一水平面上所形成的图是(B)。 A.地图 B.地形图 C.平面图 D.断面图 2、下列四种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1∶5000 B.1∶2000 C.1∶1000 3 A. 表示地形概略 分母小,比例尺大, C )。 B.1:500 C.1:10000 D.1:5000 5、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是以多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的。(D)。 A.1∶5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 6、表示某一方向地面高低起伏变化的图,称为(D)。 A.平面图 B.现状图 C.地貌图 D.地形图 7、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测图比例尺为1/M,则比例尺

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B)。 A.b与M无关 B.b与M成正比 C.b与M成反比 D.b与M 为非线性关系 8、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什么分幅方法?(A)。 A.矩形 B.正方形 C.梯形 D.圆形 9、1:1000地形图的测图精度是(D)。 A.0.1mm B.1mm C.1cm D.10cm 10、欲施测能反映地面不低于0.2m 选用不小于(C)。 A.1:500 11、比例尺为1 A.0.2cm 0.5 m,则测图比 B.1∶1000 C.1∶2000 D.1∶5000 C )。 A.25mm B.3mm C. 0.05×M mm(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D. 20mm 14、若测绘1:2000地形图,根据安置平板仪对中要求精度应该不能大于(A)。 A.10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15、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对于1/500的地形图,

地形图基本知识习题

7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自然形成或人工构筑的有明显轮廓的物体称为。 2.地球表面的高低变化和起伏形状称为。 3.地形分为和,仅表示地物平面位置的图,称为图,二者 同时表示的图,称为。 4.供测图、读图和用图的专门统一符号注记规范叫。 5.地形图上任意线段的长度与它所代表的地面上实际水平长度之称 为。 6.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则实地长度为。 7.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的长度是2cm,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20m,则该地 形图的比例尺为 ,比例尺精度为。 δ表示。 8.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大小为M =1.0 ? 9.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和。前者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后者则用 于的分幅。 10.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分幅或分幅,图幅大小为图幅和 图幅。 11.地球表面自然起伏的状态称为,用表示 12.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 13.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用符号表示 14.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用符号表示。 15.同一幅地形图上,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 ;每各四条首曲线或 倍等高距加粗描绘的手等高线,称为。 16.等高线密集表示地面的坡度,等高线稀疏表示地面的坡度, 间隔相等的等高线表示地面的坡度。 17.在地形图上量得A点的高程HA=85.33m,B点的高程HB=61.87m,两点间的水平距 离DAB=156.40m,两点间的地面坡度。 二、名词解释: 1、山脊线---- 2、山谷线---- 3、地性线---- 4、地籍图----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比例尺精度的作用有( )。 A、确定测图时测量实地距离应准确的程度 B、确定测图比例尺 C、只有A选项 D、只有B选项 2.根据地物大小及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号可分为()。 A、比例符号 B、半比例符号 C、非比例符号 D、地物注记

地图的基本知识练习

地图的基本知识练习 1、下面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 .1:5000 B .0_250千米 C .1:400000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比例尺越小,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B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画的范围越大 C .图幅越大,说明比例尺越大 D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不论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 B .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 D .注记就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 4、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 )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5、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正确叙述是( ) A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处为山脊 B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处为山谷 C .等高线密集处,代表地形为陡崖 D .等高线密集处,地面坡度小 6、右图四条线处可能形成小河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②④ 7、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是( ) A .高原 B .山地 C .丘陵 D . 平原 8、下列地图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 A . 等高线图 B . 地形剖面图 C . 分层设色地形图 D . 平面示意图 9、在左下图中,A 地在B 地的 方向,B 地在C 地的 方向。 10、读右下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和公路走向的变化。 11、下图所示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哪一幅示意图( )

A .①幅 B .②幅 C .③幅 D .④幅 12、与平面图(图1)沿x 至y 一线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 ) 13、下面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 14、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代号表示的地形名称:A. C. E.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 ,理由是 。 (3)根据比例尺,量算甲、乙两村的实际距离,并说出甲村在乙村的什么方向上 。 (4)H 地与G 相比,地形有何不同______,理由是 。 (5)E 处的这种地形的相对高度最大不超过 米,最小不低于 米。 地图的基本知识课堂检测 1、在1:40,000,000的地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是( ) A .4千米 B .400千米 C .4000千米 D .40千米 2、下面有四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 .1:200000 B .图上1cm 代表实地距离2km C .1:20000 D .图上1cm 代表实地距离2000km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3-4题: 1

第七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测绘、应用)

^^将地物、地貌按一定比例尺铅垂投影在某一水平面上所形成的图是(B)。 A.地图 B.地形图 C.平面图 D.断面图 ~~01|07|3|1 ^^下列四种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D )。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01|07|3|1 ^^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时,(D)。 A.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B.分母小,比例尺小,表示地形概略 C.分母大,比例尺小,表示地形详细 D.分母小,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01|07|3|1 ^^下列比例尺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C )。 A.1:2000 B.1:500 C.1:10000 D.1:5000 ~~01|07|3|1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是以多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的。(D)。 A.1∶5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 ~~01|07|3|1 ^^表示某一方向地面高低起伏变化的图,称为(D)。 A.平面图 B.现状图 C.地貌图 D.地形图 ~~01|07|3|1 ^^地形测量中,若比例尺精度为:b,测图比例尺为1/M,则比例尺精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的关系为(B)。 A.b与M无关 B.b与M成正比 C.b与M成反比 D.b与M为非线性关系 ~~01|07|3|1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什么分幅方法?(A)。 A.矩形 B.正方形 C.梯形 D.圆形 ~~01|07|3|1 ^^1:1000地形图的测图精度是(D)。 A.0.1mm B.1mm C.1cm D.10cm

地形图基本知识

地图学基础知识 1.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什么是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 3、什么是栅格图? 栅格图是基于一套行列组成的方格数据模型,使用一组方格描述地理要素,每一个方格的值代表一个现实的地理要素。 栅格数据适合于做空间分析和图象数据格式的存储,不适合做不连续的数据处理。 4、什么是数字栅格地图(DRG)? 数字栅格地图(DRG)是纸质地图的栅格数字化产品。每幅图经扫描、几何纠正、图幅处理与数据的压缩处理,形成在内容、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图保持一致的栅格文件。 5、什么是栅格图像? 栅格图像,也称光栅图像,是指在空间和亮度上都已经离散化了的图像。我们可以把一幅栅格图像考虑为一个矩阵,矩阵中的任一元素对应于图像中的一个点,而相应的值对应于该点的灰度级,数字矩阵中的元素叫做像素。数字图像与马赛克拼图相似,是由一系列像素组成的矩形图案,如果所有的像素有且仅有两个灰度级(黑或白),则称其为二值图像,也即位图;否者称其为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 6、什么是矢量图? 矢量图是基于直角坐标系统,用点、线、多边形描述地理要素的数据模型或数据结构。每一个地理要素由一系列有顺序的的x、y坐标描述,这些要素与属性相结合。 7、为什么要将栅格地图矢量化? 纸质地图经扫描仪扫描后,初步保存为栅格图像(常见的格式有TIFF、BMP、PCX、JPEG等)。栅格图像在地理应用领域有着这样的缺陷:首先,栅格图像文件对图像的每一像素点(不管前景或背景像素)都要保存,所以其存储开销特别大。另外,我们不能对图像上的任一对象(曲线、文字或符号)进行属性修改、拷贝、移动及删除等图形编辑操作,更不能进行拓扑求解,只能对某个矩形区域内的所有像素同时进行图像编辑操作。此外,当图像进行放大或缩小显示

(完整版)地图学基础知识

地图学: 第一章: 现代地图学概论 地图定义:按照严密的数学法则,并使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把空间事物抽象地表示在平面或者球面上,并且其还具有传输事物信息的一种图形 地图的基本特性: 1、严密的数学法则 2、科学的地图概括 3、特定的符号系统 地图的组成要素: 1、数学要素 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骨架”作用,大地控制点、比例尺、经纬网2、地理要素 地图根据制图要求表达的内容(内容要素), 自然要素:水系、地形、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 用图形表示,“图形要素” 3、辅助要素 图名图号、图例、文字说明等 4、现代地图还包括技术设备和技术操作 地图的功能 1、信息载负功能 2、信息传输功能 3、客观模拟功能 4、认知与感受功能 现代地图分类 (一)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 按地图功能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特种地图 按地图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主要方法) 普通地图:

同等详细程度全面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 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二)按地图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地市规划 中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小于1:10万),国家或省级规划 小比例地图(1:100万以及更小比例尺),教育普及 第二章: 制图框架与成图方法 一、地图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 地理空间信息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以及属性特征 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假设此面穿过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 大地水准面高低起伏,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均,起伏不定的重力等位面,又称地球物理表面 平均海水面为椭球体面,地球数学表面 地理坐标系: 空间参照系是测量空间点坐标位置的一种度量衡制 地球表面点坐标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 1、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 天文经纬度: 天文经度:首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角, 天文纬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地形图基本知识

地形图基本知识 本章摘要:图的种类,地形图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内容及表示方法 一、图的种类: 根据成图要求、测区面积大小、内容表示的特点和制图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平面图、地形图、地图、影像地图和断面图等。 (一)平面图平面图是地面图形在水平面上的正射投影的缩小图形,一般只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 如我们在医院、学校、旅游地等地看到的布局平面图。 (二)地图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经制图综合,用地图符号表 现在平面上,以反映地表现象的地理分布、相互关系、相互制约关系。按表示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自然地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图—人口、经济 分布状况图);按比例尺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地图;按表示方法、制作材料、使用情况分,有挂图、立体地图、影像地图、地球仪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数字地图、电子地图等。 (三)地形图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海拔)的正射投影图,是 地面上地物和地貌在平面图纸上的缩影。是普通地图的一种,着重表示地形。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特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地物用图式符号加注记表示,具有存储和传输地物、地貌的类别、数量、形态等信息的 空间分布、联系和变化的功能。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图像并配合有关调查资料编制而成,又是编制其他地 图的基础。 (四)影像地图

航测像片绘上图廓线和千米网格制成像片平面图,在像片平面图上再加绘等高线、注记和某些地物、地貌符号,就形成一种新的地形图,称为影像地图(卫片)。其特点是:既有航摄像片的内容,又有地形图的特点,信息丰富,成图速度快,现势性 强,便于读图和分析,因此得到日益广泛地应用。例如当前国土资源厅每年实施的卫片执法检查。 (五)断面图断面就是铅垂面切入地面的截面。过地面上某一个方向的铅垂面与地表面的交线称为该 方向的断面图,可分为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它反映地面某一方向的高低起伏状况。 (我这里只以地形图为重点进行讲解,后续内容也是如此!) 二、地形图基本知识 (一)重要性地形图是内容最详尽、最精确的地图,在国土资源调查、土地整理、城市规划设计、矿 产资源勘察等方面都是以地形图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料,因此认识和使用地形图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基本概念 1、地物——地面上的房屋、道路、河流等为地物,地物符号在地形图上一般用象形图形表示。 2、地貌——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称为地貌,地貌符号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形态。 地貌是地形图最重要的地理要素之一,它对气候变化、土壤形成、植物分布以及水系的发育和特点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各项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 (三)地理要素地貌按其形态和高度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 盆地五种类型。平原:陆地表面起伏微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50米的 坦荡平地。丘陵:陆地表面坡度较小,相对高度在100米以下的隆起地 貌形态。高原:地势较高,地面比较平缓的地区。其海拔一般在500米 以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经度是西经的,与20°W比较,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经度是东经的160°E比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6.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7、一般经纬网的判读: (1)有0°纬线和0°经线的,以0°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经线为界左西经右东经; (2) 无0纬线和0°经线的,对于纬度来说由下向上逐渐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由左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8.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自转

第九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与应用

第九章地形图基本知识与应用 9.1试题 9.1.1名词解释题 (1)三北方向线 (2)中央经线 9.1.2填空题 (1)我国国家基本图系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图投影是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形如何描绘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斯投影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影,它属________________投影,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纬度分度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它可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库汇水面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围的面 积。 (6)地形图上坡度尺,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量两条计曲线之间的地面坡度,两脚规应截取坡度尺上_____条等高线的曲线图。 (7)地形图分幅分幅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第 一种分幅方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分幅方法,适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9)地形图的主要内容是用各种规定的线划符号来表示_________和_______,通过这些 线划符号、注记等,来认识、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识读地形图的主要目的。 9.1.3是非判断题 (1)我国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均采用梯形分幅,并以1:100万为基础。 ( ) (2)我国1:1万~1:10万地形图中,坐标格网(即公里网)的表示是不同的,1:1万图上 不画公里网,仅在图廓上标注。1:2.5万图上公里方格边长为4cm,1:5万及1:10万图上公里网方格边长均采用2cm。( ) (3)在某些1:2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外图廓四周上标注有公里网的坐标值,它们是表示 同一带中相邻图幅公里网的坐标值。( ) (4)在1:1万~1:5万的地形图上,外图廓四周中间标写的地形图编号表示相邻图幅的编 号。( ) (5)三北方向图(或称偏角图),真子午线方向一定要画成正南北方向,其他两方向(磁 子午线方向及纵坐标轴方向)是根据它们偏角为偏东还是偏西分别示意性绘制,并 加注角度值。( ) (6)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值为∶y=20743km,其中20为纵行号。( ) (7)坡度是高差与水平距之比,其比值大说明坡度缓。( ) (8)在地形图上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时,其高程比例尺和水平距离比例尺 一般应相同。( ) 9.1.4单项选择题

初中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1.1p2)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千米;最大周长 4万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人们用颜色、符号和文字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球上的地理事物。 4、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5、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会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和判断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比较

2、二分二至日及四季(图1.19 p11) 3、五带(图1.20 p12)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图1.22 p13)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详、略),表示的范围越小(大、小)。 4、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5、一些常用的图例。(图1.24 p14) 6、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叫等高线,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或坡度的大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不同。(图1.29 p16) 7、常见的地形图有三种,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能最直观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中考地理 第二章 地图 地形图的判读复习教案设计11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能力目标 1.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对,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悬念设问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 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课本P24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得出乙地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提出问题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乙地1000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那么,图中1500米、5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讨论小结教师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后进行小结板书。

最新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 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 置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