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机支付优势及不足

随着三大运营商手机支付牌照的通过,手机支付已成为热门话题。手机是人们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那么手机支付到底是什么?手机支付又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呢?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俨然成为新宠,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此外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也将在2009年内增长到8250万人,2010年以来国内的三家运营商都加大了在手机支付上的投入力度,目前工信部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优势:

严格来讲,手机支付其实是支付卡、网上银行、代收费、第三方支付等多种电子支付一种融合发展之后的集成支付方式,研究发现,相比传统的支付,手机支付的优点非常明显:

1、目前手机用户已经突破7.5亿,就家庭渗透率而言,早已达到95%以上,与用户对支付的需求性相当一致。

2、其次是手机具备终端和连网的双重属性,可以充分满足未来用户、商户各个支付相关产业对近距和远程相统一进行随时便捷支付的需求。

3、将各种卡片集成在SIM上,让手机身兼数职,其便捷程度可想而知。用RF-SIM卡替换SIM卡是国内公司找到的将手机变为支付等移动商务工具的最简单方法。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4GHz RF-SIM卡,外表和普通SIM卡没有什么区别,但已把射频功能完全集成到RF-SIM卡中。用户不需要更换手机只要换张RF-SIM卡,就可以手持一部手机随处刷卡。而一张RF-SIM卡最多可同时存放128张具有不同功能的虚拟卡,大容量的RF-SIM卡可以拓展更丰富的手机支付应用场景。

4、手机支付可与手机号码进行捆绑,如果配合适当的管理机制和技术管控,随身携带的资金安全会得到进一步得到提高。

5、手机支付操作便捷简单,如果建立共赢的商业模式,对于商户、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本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6、自主技术优势明显,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项目主管潘娟介绍,相比较13.56MHz的NFC方案,RF-SIM卡方案最大特点是电信运营商完全可以自行调整,不需换手机,现有手机换卡后就可以支持现场支付和在线支付。RF-SIM使用的频率是2.4GHz,通信距离可到10-500CM,单向支持10M数据广播。此外,RF-SIM卡支持近、中、远三种模式,各种模式采用不同的协议并且自动选用。

RF-SIM卡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广泛应用于门禁、考勤、公交支付、VIP卡、消费积分、电子优惠券、门票销售等日常生活领域。在上海发

现,乘坐地铁、公交、进入世博园,以及在世博园内刷手机吃饭、买饮料均可以实现手机刷卡。这些应用就是中国移动推出的基于RF-SIM卡的手机支付方案。据悉成都易科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手机一卡通已通过中国移动研究院测试通过投入营运。 中国电信在支付业务上也做了一些本地化的应用尝试,中国电信广安分公司介绍,广安电信与成都易科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手机刷卡近场支付业务通过在2.4GHz RFID手机应用于广安城市一卡通服务,预计到2012年底达到10万客户。用户可以在合作的多个商家实现手机刷卡消费。涵盖范围包括超市、商场、餐厅、影院。



不足:

手机支付优势很明显,但是行业标准的缺失让运营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性,行业标准的尽早出台势必能够加快手机支付业务的普及速度。

1、前景有余,应用不足,比较普遍的移动支付是移动应用拓展带动的支付方式

今年以来,由于电信运营商、各大银行、技术提供方、第三方支付等机构的狂热参与,移动支付的前景被描绘的无比美好。清科集团分析师张亚男认为,移动支付是典型的生活类应用,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及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依附性增强,手机支付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此外,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如银联、各大银行等)的加入且快速的跑马圈地,一定程度会助推移动支付的发展。

尽管“买东西,刷手机”已经成为印象深刻的广告词,但这类支付与移动互联网的线上支付相比,似乎在人群中并不多见。实际上,如果将手机当成一张公交卡或者银行卡,这样的应用确实非常少。但是如果将应用范畴扩展到手机上的交易并产生的支付,比如购买电子书、短片、游戏等数字内容,这种支付就会非常普遍。余晨所指的比较普遍的移动支付,实际上是移动互联网带动的支付方式。

2、无论是何种方式,用户体验才是引领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预计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用户数量将达到5578.7万人。”张亚男指出,移动支付的用户增量可观,2012年,可能出现井喷式增长。正因为如此,在移动支付市场上跑马圈地的参与者包括金融机构(如银联、各大银行等)、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硬件厂商等多种力量。

看上去比较错综复杂,但实际上,移动支付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远程在线支付,二是近距支付。前者的支付是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即交易双方信息都通过移动互联网在服务器上发生交易,即用户可以通过任意的能上网的设备进行交易,包括通过WAP页面、手机客户端、短信、语

音等方式实现不需要PC就能完成的支付,也就是把用户从PC上转移到手机上来。

近距支付就相当于把手机变成一张可以支付的卡,通过一个NFC(近距离通讯)芯片发射出来的信号进行短距离的交互支付,这就是所谓的“刷手机”的应用,比如坐地铁、公交,在学校食堂就餐等就需要近距离感应支付。运营商和银联是这种方式的推动者,原因显而易见,前者拥有海量的手机端用户,而后者拥有海量的商户资源。

“刷手机”的近距支付虽然是非常实用的应用,但标准之争却使得其商用进程显得迟缓。争执的双方是银联和中国移动。银联阵营(包括公交一卡通)所支持的技术标准适用于大部分现有的POS终端机,也就是说商户无须更换POS机、NFC设备,但用户需要更换手机。而中国移动主导的技术标准是用户只需更换SIM卡,但是由于其接收频率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需要重新铺设或者改装POS终端机,因此推广起来成本不菲。

标准之争实际上也是利益之争,银联的方案对于商户来说投入小,利于银联的推广。而中国移动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更换成本小,利于移动的市场推广。无论是哪种方式,主导了标准,就相当于主导了未来的市场,但目前标准之争仍未尘埃落定。这条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比如POS机设备供应商、芯片供应商都在拭目以待。

对于用户来说,无论是何种方式,用户体验才是引领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无论是更换手机还是更换SIM卡,对于用户来说,方便的使用才是普及的关键。如果在很多终端使用不了,或者使用体验不好,规模便很难形成。而用户体验的前提还是硬件的兼容,因此,标准的统一是当务之急。

3、手机终端不同于移动PC

在大多数普通用户的观念里,移动互联网似乎能拷贝传统互联网上的支付模式。因此,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只需要把支付业务延伸到手机即可。事实远非如此。在PC上基本统一使用了Windows系统,因此软件开发商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软件即可。但在移动互联网上,上百种手机有几十种操作系统,根本无法针对不同的手机开发统一的软件。

另外,在手机上,可通过浏览器浏览网页,但支付却无法实现,因为第三方支付都是与银行卡关联。在PC上,使用网银支付时,几乎所有银行支付都是有控件的,但所有的这些银行控件只有微软的IE浏览器可以支持。“不要说搬到手机上,即使是在PC上,如果浏览器不支持IE内核,所有银行的支付都无法实现。”余晨指出,银行卡标准的网上支付的解决方案搬到手机上是行不通的。

尽管如此,所有的第三方支

付公司都不会放弃手机支付这个市场。余晨也道出了这个市场的吸引力所在:手机用户有七八亿,互联网不到四亿;在手机上的用户付费习惯更好,互联网上免费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在手机上,一些很无聊的内容,也有很多人愿意付费。

4、开放平台的选择

在手机支付的产业链条上,最初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方式是开发各种智能手机下的客户端软件,鼓励用户下载使用。另一种方式是与手机厂商合作,在手机出厂时,预装支付宝的支付软件。移动支付在2011年和2012年的上半年还是铺设备、铺应用、铺渠道的重点阶段。单纯从支付角度来看,各家从事无线支付的公司普遍受到了用户体验简化和资金渠道畅通这两个难题的挑战。

根据该方案,用户在安装带有支付宝接口的APP(应用软件)之后,即可通过支付宝账号完成该APP


总体说来尽管“刷手机”并不普及,但却是一个极富想象空间的应用。手机是一个通讯工具,可以通过通讯方式完成卡片充值,这将大大方便用户,同事这项应用对于用户来说,门槛也并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