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3.1.1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3.1信息加工概述

1、信息加工的定义

2、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加工?

3、信息加工一般过程

4、信息加工方式的变化

5、计算机信息加工一般过程

6、计算机信息加工类型

图片信息的加工之PHOTOSHOP海报制作

信息技术学科参赛教学设计 图片信息的加工 ——PHOTOSHOP海报制作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2、教学内容 1)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第一节 5)学时数: 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基础知识:合并图像的基本方法——拖曳图像; 2、初级目标:图片海报的制作:合成图片,发光文字的制作 3、较高目标:剪影海报的制作:填充效果,滤镜的使用 综合应用:结合合并图像的多种方法,选取合适的素材,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作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人际关系; 2、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2、内容分析:沪版《信息技术基础》第3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第1节,本堂课主要培养学生处理加工图片 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教材44页图像的效果处理并没有明确教学具体内容,我以贴近学生生活并深受学生喜欢的PHOTOSHOP海报制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图片海报的制作和剪影海报的制作。 3、学情分析:由于在本堂课前学习过PHOTOSHOP的一些基本知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基础却 有一定差异,因此我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对基础不一的同学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另外只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设计思路: ①教学方法设计 课堂教学前先播放音乐营造气氛,课堂开始前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明确两个不同的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教学,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互助学习,讨论合作、交流学习、海报制作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学习。 ②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第二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二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见图7-2)。 图7-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一)信息流 从图7-2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的结构中去的过程。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储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逝了,这涉及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以持续二三十秒。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目,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信息赶走。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但复述只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并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储存库。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发生器作出反应。 (二)控制结构 除信息流程之外,在图7-2所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换言之,反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反馈能肯定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由此可见,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涅之所以没有把这两者与学习模式中其他结构联系起来,主要是由于这两者可能影响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太清楚。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见图7-3)。图7-3左边是学习阶段,其中方框上面是该阶段的名称,里面是该阶段内部的主要学习过程;右边则是教学事件。这样,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一)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动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它是借助于学生内部产生的心理期望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期望就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后将会得到满意结果的一种预期,它可以为随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变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2)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中能选择适当的信息加工方法及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包含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重点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例子(如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成绩处理)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因为这些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概括,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甚至使用信息加工的知识,他们对信息加工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 利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加密知识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信息的获取,知道从网上下载的信息资料,有一些是不需要加工可以直接使用的,而有一些是必须得进行加工后才能使用的。为什么呢 生:(思考)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1)原始信息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初始的、零散的、无序的、彼此独立的状态,既不能传递、分析,又不便于利用,加工可以使其变换成便于观察、传递、分析、利用的形式。 (2)原始信息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准确与不准确的成分都有,加工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有分析的筛选、过滤和分类,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加工后的信息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3)加工可以发现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为今后的信息收集积累经验。 (4)加工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数据模式和文字说明等产生更有价值的新信息。 因此,加工在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师:通过分析,大家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均有所了解了,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信息加工” 经过学生讨论后回答。 最后引出信息加工概念: 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图片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教案

图片信息的加工 贵州省修文中学周芹 本节教学主要从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实施者、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实现知识点的相互连接,而不是本节课的独立教学,构建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体系。 一、内容分析 1.地位和作用分析 《图片信息的加工》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第4节课的内容,课标要求图片的加工有:(1)图片的数字化处理;(2)用工具软件在计算机上创作绘制各种图片;(3)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图像;(4)对图像文件进行修饰及效果处理等。实质上这四点内容的第一点就是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采集等数码工具采集信息,第二点就是利用工具软件进行电子化原创图片,第三点就是利用计算机采集图片(截图),第四点就是利用工具软件美化图片。实质上这四点课标要求就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有限“工具”来发现图片、寻找图片、处理图片、利用图片,这节课出现在本章的中部,前面是文字信息加工,后面是声音和视频信息加工,这节课是对前面的一个升华,是对后序知识的一个铺垫,特别是后面的视频加工需要用到本节的知识,可以说本节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2.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设置,我把“图片信息的采集和加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因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能否成功,关键是图片的采集过程和处理过程是否顺利,所以把这两个过程定为教学重点;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片效果”,这个软件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一个软件,它和Office软件有所不同,学生上手较难,因此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笔者将利用反复演示、点拨指导等方法来突出重点,从学生兴趣入手,进行分组协作来化解难点。 二、学生分析

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 ............................................ 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通之处,以下就是我有关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 首先,是皮亚杰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即“相互作用论”,他指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同化和顺应。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分为平面到同化到顺应再到组织。 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如何解决问题,他把儿童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在阶段末期出现心理表征,此阶段特点是守恒性和可逆性;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6岁),此时儿童有心理表征,例如延迟模仿和符号游戏,但他们缺乏重要的逻辑认识形势,此阶段特点是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结构,儿童自我中心性,刻板性,从三座山实验可以看出;第三个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思维可逆,能够去中心化,也能够使用逻辑原则。此阶段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获得了守恒性;二,群集结构的形成;第四个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突出,表现为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还能实现与可能之间的逆转,进行演绎假设,对具体现实有心理表征。 通过上述的材料,我从中总结了皮亚杰理论的一些优缺点。 优点:①他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发展观;②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③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识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皮亚杰创造性的临床法是对儿童心理学的更深理解。 但是,同样的皮亚杰理论有他自身的不足之处。 缺点:①皮亚杰受机能主义的影响,存在生物倾向,贬低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贬低了语言的作用;②由于皮亚杰在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引用了生物学、数理逻辑的语言,整个理论体系庞大,文字又较晦涩难懂,常常造成对这个理论的误解;③皮亚杰在研究方法上,把许多变量混肴起来影响结果的真实性;④皮亚杰最后把形式运算思维认为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有一定的局限性。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的认知和计算机进行功能模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观点把认知功能看做是不同的知识单元工作的过程,利用这些知识单元来表征事物或信息。这样的知识单元有四类:图式,映像,概念或范畴,判断。 信息加工理论中,信息加工的阶段从开始接受刺激从而开始了信息加工的第一步——感觉登录,接着就会让人注意到这刺激,进而开始对感觉刺激的识别和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70年代以前,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初期,用信息加工过程,大量刺激信息在通道中竞争性通过的瓶颈现象( Bottleneck)类比注意过程,将这种注意理论称之为瓶颈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采用滤波实验方案(Filtering paradigm)或双刺激方案(Double stimu-lation paradigm),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感觉通道对被试呈现大量字、词,在记忆负荷下,测定反应的正确率。这类实验积累的事实表明,选择性注意妨碍或降低对未注意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据此,把注意看成大量的刺激信息在单一通道竞争过程中,发挥选择作用的心理过程。这种选择作用发生在知觉信息加工的早期,故又称之为注意的早期选择模型(Early-selective model)。与这种模型相对应的是晚期选择模型(Late-selective model),认为注意的选择作用发生在对刺激进行反应的决策过程,即在产生知觉以后和给出反应之前,注意发生重要作用。克尔(B. Kerr,1973)把这两种注意模型融合为一体,提出了单一有限容量的中枢处理器模型(A single limited-capacity central processor,LCCP),认为在同一瞬间,只能很好地进行一种心理活动,其他心理活动或次级作业任务都不可能很好地完成。LCCP可以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传递刺激、反应决策或形成假设,但在某一瞬间只能完成一项,多项任务只能分时地串行进行。所以,这是一类有容量限制的有意注意(Con-scious artention)。波斯纳和斯奈德(1975)提出:除了这种有意识的注意过程之外,还存在一种无意识的自动激活过程。 卡纳曼(D.Kahneman)和持雷斯曼(1984)将这类过程按自动性程度分为3类: (1) 强自动性知觉过程,既不为分散注意所妨碍,也不力集中注意所增强; (2) 部分自动性过程,虽然它能在分散注意时完成,但集中注意力可使作业成绩更好; (3) 偶然的自动性过程,一般需要注意参与,但有意不注意时也能正常进行下去。 70年代中期以来,在注意研究中更多采用选择集实验方案(Selective-set paradigm)。 在被试记忆负荷较小的背景下,测定被试对少数刺激物或刺激物某一特征进行选择反应的反应时。这类研究积累的事实表明,选择性注意能显著加速时期望目标的反应。这类研究还发现了3个基本事实:非注意材料的语义加工、分类效应和阐下知觉。这3类事实对注意、知觉和记忆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线索。就注意理论而言,这些事实证明非注意通道中阈下刺激的加工,对注意通道的知觉没有干扰作用.,但在知觉形成中非注意通道的加工,往往补助注意通道的知觉加工,使客体的某些特征不致漏掉。利用Stroop效应的实验有力地证明

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求职.doc

职业生涯规划格言: 我们最大的错误是,忽略了培育一个人的内在美德,而去试图从每个人身上强索他并不具备的美德。哈德里安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较新的心理学理论,随着它的日益受重视,也就进入职业生涯规划领域。这一理论关注个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进行生涯决策,解决生涯问题;它对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知识领域完善、生涯决策改进、元认知技能改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提出 1991年,盖瑞彼得森(GaryPeterson)、詹姆斯桑普森(JamesSampson)和罗伯特里尔登(RobertReardon)三人,合著了一本书《职业生涯开发和服务:一种认知的方法》(CareerdevelopmentandServices:ACognitiveApproach)。在书中,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思考职业生涯发展的新方法,并进行详细阐述。这种新方法就是认知信息加工(CognitiveInformationProcessing简称CIP)方法,为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领域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这一理论认为,职业生涯选择基于我们如何去想,如何去感受;

作出生涯选择是一项解决问题的活动;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是基于我们知道什么和我们如何思考;生涯决策需要一个好的记忆;生涯决策需要动机;生涯开发的延续是我们终生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涯绝大部分有赖于我们想什么,如何想;我们生涯的质量有赖于我们是否很好地学习和掌握了作出生涯决策所需的技能。你可以通过改进你的认知信息加工技能,来提高生涯管理的能力。 按照我们进行信息加工的特点,该理论构建了一个模型(如图)。模型如金字塔,分三层。最高层是称为元认知的执行领域,是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知识、体验、调节、控制;它包括自我言语、自我觉察、控制与监督。中间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即通用信息加工技能的五个步骤,包含进行良好决策的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Valuing)和执行(Execution),缩写为CASVE,构成了决策的循环。最底层是知识领域包含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自我知识包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技能,职业知识包括理解特定的职业、学校专业及其组织方式。 执行领域相当于电脑的工作控制功能,操纵电脑按指令执行程序,对其下的两个领域进行监控和调节。决策领域相当于电脑的应用软件,对所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知识领域相当于电脑的数据文件。从这个模型可以,任何一个层次出问题,都会影响

图片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图片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一、三维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了解图片的几个来源 (2)掌握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中的“套索工具”、“移动工具”的使用, 能用软件中“编辑菜单中的自由转换”命令对图像进行变形操作 技能性目标 (1)结合图片处理的方法,通过活动的探究,使学生具备有对图片信息加工的能力; (2)尝试从主题,风格,技术等标准来欣赏、评价作品。 情感性目标 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以健全的体魄,以高雅的追求投身生活。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活灵使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套索工具”、“移动工具”, 能自如运用软件中“编辑菜单中的自由转换”命令对图像进行变形操作。 难点是应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好素材,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能欣赏,评价作品。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图片欣赏 前些天从网上看到一组主题鲜明的图片,感叹之余,将它们下载下来,希望同学 们欣赏之后,能产生共鸣。这组图片反应的是同一个主题---- 吸烟有害健康。用图来表达信息,可以起到文字、数据难以 替代的作用,图给人的直观感受特别强,不同的图有不同的 表达效果。 问:大家知道图片有哪些来源吗? 结论:1、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取图。2、从屏、动画、视频中捕捉图像。3、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画图,或对图像进行修饰、效果处理。

2、出示任务 用一支香烟为素材,设计一张宣传图片,表达的主题为:“吸烟有害健康” 3、任务的分析: 比较两张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a、取图 b、对图中元素的加工 4、知识点分解 启动软件,打开图片素材,用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中的“套索工具”、选取图中的元素,用“移动工具”,将某些特定的图像进行移动组合,用“编辑菜单中的自由转换”命令对图像进行变形操作 探究一:打开学习包自主探究photoshop软件中的“套索工具”、“移动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探究如何对图像进行变形操作。 探究二:学生演示如何从图片将“烟选取移至另一背景中并将其形变。 教师对学生操作方法技巧点评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能灵活运用知识,提高技能 5、作品的规划与创意 各小组利用软件,以烟为主要素材,从网上选出其它图片素材,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创作。 6、作品欣赏与评价 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由组内成员对本组成绩作自我评价。 小组简单讨论,互评,评选优秀作品。 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对学生优秀作品肯定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目前全球每年约500迈出人因吸烟而死亡,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每年吸烟致死的人数有可能增加一倍,在全球13亿烟发中有6.5亿会因为吸烟而过早死亡。所以我们作为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一代除了自己拒绝香烟的同时,也要告戒周围的人不要吸烟,让我们都以健全的体魄,以高雅的追求投身生活。

《表格信息加工》 教学反思

《表格信息加工》教学反思 这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是我在广雅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最大的感触就是,开始以为2节课80分钟会很漫长,但是没想到就是时间过得这么快,可能是由于我在时间分配上的疏忽,让整个教学的后半段在比较匆忙的节奏下结束. 首先,我先对自己的课进行一点自我评价.在课前我心里都是非常忐忑的,可能在过去从来没有面对过50多个学生,2位老师,还有3名实习生的目光讲过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第一节课开始,学生们进入教室之后,我的心却突然平静下来,毕竟我带的班也是我教的班,所以无论是我对他们,还是他们对我都很熟悉了,因此我也冷静得很迅速,开始先问问大家对EXCEL的认识。在我提问过后,回答的反应不是很好,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讲了下去,他们不热情那至少我得保持着热情的.还好在让他们做第一道输入题热身的时候,我下去巡视他们,都有很认真在做.不知道是我感觉太冷静,还是自己的语调本来就是不慢不紧的,我在台上已经发现自己说话太过平了,好象不管是问问题,还是给他们讲解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陶老师在课后提了出来,他觉得我的语调不能强调出重难点,我想,这也是我从微格以来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日后会尽量注意改进的。 在演示操作时候,也出现了一两次的奇怪错误,听到学生发出过诧异的声音,但是虽然心里感到很奇怪怎么这么简单都出错,最终我还是试图用其他方法达到了同样的目的.其实在EXCEL中同一个函数的计算就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快捷的和繁琐的都有,如果在课堂上操作仅仅用同一个方法,那么学生可能就只会照着我的方法去做,假如我每个方法都提到,课堂的时间又会很紧张,我想我的这个动作可能可以提醒到他们在出错的时候不用着急,还可以用用别的方法. 在课后的评课中,老师对我的第一节课表现都比较满意,他们认为我思路清晰同时安排也挺合理的。但是到了第二节课,我也明显感觉到自己表现得很不好,首先是在对“分类汇总”的作用进行介绍的时候,有点词穷的感觉,当我卡在某一句话的时候自己也觉得有点可笑,但是我也还是稳住情绪继续讲下去,过去在微格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状况,只是在现实课堂中,我不可能因为自己发生的一个错误而终止下整节课,台下这么多双眼睛的监督也逼迫着我自己。 在我下去巡视学生做输入数据的时候,我已经发现有很多已经做好的学生很自觉地查看PPT完成下面的练习,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断示意我过去,所以我顾着在下面解答也就忽略了那些做好了的学生,老师提醒我让那些同学继续完成练习。这个问题出在我对控制课堂的时间还没有经验造成的,老师告诉我,有时候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只能顾虑到60%的学生,如果要确保所有学生都懂,那恐怕得浪费很多时间。 在课后,我也询问了很多学生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我存在一下问题:1.声量不够大,虽然有麦克风,但是语调平均,也没有什么气势能够提起他们的精神。2.EXCEL的这部分内容简单,并且在PPT上都能找到答案,所以他们完成的速度也是快慢不一。3.课堂中没有出什么错,也没有特别吸引的地方。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语调,并且要在课堂中设置一两个能够引发他们兴趣的亮点,最后还要控制好课堂时间,让备课时所准备的内容都能够保证全部演示完给学生看。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变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2)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中能选择适当的信息加工方法及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包含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重点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例子(如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成绩处理)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因为这些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概括,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甚至使用信息加工的知识,他们对信息加工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 利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加密知识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信息的获取,知道从网上下载的信息资料,有一些是不需要加工可以直接使用的,而有一些是必须得进行加工后才能使用的。为什么呢? 生:(思考)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1)原始信息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初始的、零散的、无序的、彼此独立的状态,既不能传递、分析,又不便于利用,加工可以使其变换成便于观察、传递、分析、利用的形式。 (2)原始信息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准确与不准确的成分都有,加工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有分析的筛选、过滤和分类,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加工后的信息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3)加工可以发现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为今后的信息收集积累经验。 (4)加工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数据模式和文字说明等产生更有价值的新信息。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概述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概述 [摘要]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学习分成八类,将学习结果归为五类,并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八阶段理论,本文通过对其理论的分析,发现这一理论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教学实践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息加工理论加涅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认为学习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该理论往往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以及工作模式来解释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加工和记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这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让一度被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排除在主流心理学研究之外的记忆、信息加工等课题重新被人们所接受,并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帮助下得到发展。目前,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类:侧重于数理统计分析的信息论;侧重于计算机模拟的信息加工理论;侧重于实际应用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而研究者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贮存的方式。 一、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加涅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被公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与认知主义心理学派的折中主义者,他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吸取、融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人本主义、格式塔学派的相关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理论主要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理论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很好地将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1.学习层次理论 加涅将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加涅的这一学习层次理论认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已习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累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各种知识能力累积的过程。 2.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将学习结果归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由于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加涅对学习结果的五种分类即教学目标的分类,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是其教学设计观的重要部分,是教学设计

图片信息的加工(一)

信息技术 年级 班级 时间 图片信息的加工(一)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字处理中最基础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己设计图片上文字的布局、样式时他们掌握 Photoshop 中的文字工具的用法, 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与美感 ?情感性目标 1 ?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美; 2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Photoshop 中文字工具的用法。 〖教学难点〗 图片上的文字要如何与自己设计的主题相贴合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导入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图片的合成,和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当时大家普遍有一个问题, 要如何在那些漂亮的图片上添加文字,使之与网站主题更好的结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在Photoshop 中如何使用文字工具,希望在这节课结束时,大家可以为自己的网站重新设计 一个站标。 —、讲授新课 先请同学们自己上网搜索一下,在工具栏中哪一个可以用来创建文字。 给学生五分钟搜索后,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接下来每一个内容可由老师提示,让学生自己先尝试一下这些工具有什么属性与功能, 通过部分广 播教师屏幕,大家一起完成练习。 相同,只有对齐方式按钮在选择水平或垂直文字工具时不同 更改文字方向:单击此按钮,可以将选择的水平方向的文字转换为垂直方向,或 将垂直方向文字 转换为水平方向。 STXimwei V 字体:决定输入文字使用的字体 Regular 字形:决定输入文字使用的字体形态 直字号:在数字框中输入文字的字体大小或从下拉列表中学选择文字大小。 1. 文字工具 ,其中包括横排文字, 直排文字等。文字工具的属性栏内容基本 {知 识、 方 法、 品德 目题 科课 教 学目标 {重点 、 难点> 序 教 材 分析 时

表格制作数据统计(一等奖)

表格制作——数据统计(一等奖) 设计者:陈泽强单位: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小学 案例名称:表格制作——数据统计 适用范围:五年级表格的制作模块——数据统计 课时:1课时 《表格制作——数据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几节课的对表格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对表格的创建还是掌握的比较好的,但他们发现只懂得制作表格,而不会在表格中对数据进行统计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处理和表格中公式来对表格进行统计,既能最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保持了学生旺盛的学习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小学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表格的制作——数据统计》。本节课内容只要是让学生掌握金山文字2003软件中对表格内数据进行的操作,如求和与求平均值等最常用的操作。 2、教学重点:掌握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方法。 3、教学难点:在公式运算时,对数据块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1)操作目标:认识对数据进行操作时,必须是对数据块进行操作,学会快速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方法。(2)情感目标:在数据操作过程中,领略到金山文字2003的方便、快捷创作的成功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 2、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积极探索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建立的良好的计算机思维与能力。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 2、多媒体软件(远志多媒体教室)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通过大屏幕,出示表格(如下图): 五(1)班成绩统计表

1 2 3 4 5 6 语文82 78 80 75 84 68 数学92 99 75 87 75 90 英语88 89 79 100 95 93 2、问:表格是由几行几列组成的,其中“100”分这条数据在第几行第几列,该怎样表示? 3、单元格[5,4]中的数据是多少? 由于题目相对简单,学生争得回答,老师做出相对的点评。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为进行下面学习数据的统计铺路。 (二)激趣导入 1、师问:老师想知道哪个号数的同学考得做好,哪个号数的同学考得最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一帮老师呀?好,现在同学们自由讨论一下有什么好的办法。 2、生:有的说求出各同学的平均分就可以知道谁第一;有的说求出各同学的总分,看看谁最高分,谁就第一。 3、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感谢同学们的给了这样多的好方法。那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刚才讨论的方法做出来给老师看看呀。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计算机D:盘中的表格,自己尝试做做。 (三)自主探究 1、有部分学生做了出下图的表格 1 2 3 4 5 6 语文82 78 80 75 84 68 数学92 99 75 87 75 90 英语87 89 79 100 95 93 平均分87.0 88.7 78.0 87.3 84.7 83.7 2、另一部分学生做出另一种表格 1 2 3 4 5 6 语文82 78 80 75 84 68 数学92 99 75 87 75 90 英语87 89 79 100 95 93 总分261 266 234 262 254 251 说明:由于学生都学过在表格中插入一行或一列,所以学生都很快把表格做出来,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求了平均分,有一部分是求总分。而且在求总分与平均分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使用window xp中以前学过

第四章加工表达信息试卷

第四章加工表达信息 1、信息加工的方式 ●计算机信息加工的方式过程: 156. 在信息加工的下列四步环节中,首先应该做的是 A. 对资料进行判别、筛选 B. 分析分类排序后的资料 C. 确立信息加工目标 D. 根据 目标修改再加工 157. 在数字音频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下述顺序哪个是正确的? A.A/D变换、采样、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B.采样、压缩、A/D变换、存储、解压缩、D/A变换 C.采样、A/D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D.采样、D/A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A/D变换 158. 为了提高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效率,一般要对数字化了的多媒体信息进行什么处理? A. 采样 B. 量化 C. 压缩 D. 解压缩 159. 北京奥运会比赛成绩都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这说明: A.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能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B.在信息时代,依靠人工方式进行信息加工已不需要了 C.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不仅提高了效率,且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D.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就不再需要自编程序了 160. 以下不属于信息加工的工作是: A. 文本编辑、数据管理和图像处理 B. 用录音笔记录会议发言 C. 对会议的录音进行整理和编辑 D. 制作网页 161. 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有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下列选项中,不是计算机加工信息主要优点的是: A.提高信息加工精度 B.缩短信息加工时间 C.提高信息加工效率 D.信息加工的结果更 有利于保密 162. 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有:选择软件、信息录入、信息加工、信息存储、还包括 A. 信息加密 B. 信息删除 C. 信息输出 D. 信息获取 163. 有关信息加工方式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人工方式加工信息又慢又容易出错,因此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方式来取代 B.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C.人工方式的优点是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D. 计算机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机动灵活、使用方便 164. 对信息进行加工,采用下列哪种做法比较合理? A. 用计算机加工信息效率高,信息加工应全部使用计算机 B. 信息加工应优先考虑用计算机,再考虑用其他方法 C. 为节省成本,信息加工应优先考虑用其他方法,再考虑用计算机 D. 选用计算机还是用其他方法来加工信息,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65. 对人工加工信息与计算机加工信息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工加工方式的特点是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 B.计算机加工方式能大大缩短信息加工时间,提高加工精度 C. 对于任何信息,利用计算机加工总是比人工加工更优越 D. 对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需求,应合理选择加工方式 166. 下列选项中,属于智能化信息加工的是 A. 制作电子报刊 B. 在线翻译科技文章 C. 设计班级网页图标 D. 用Excel统计运动会成绩 167. 校运会上,铅球组的王老师要把各小组预赛的成绩取前6名,最后再进行决赛,这属于信息的 A. 获取 B. 发布 C. 加工 D. 收集 168.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用Excel软件计算全班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这种信息加工方式属于 A. 人工方式 B. 程序设计的自动化方式 C. 工具软件方式 D. 智能化方式 169. 关于计算机加工信息过程的顺序,可行的是 A. 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录入→信息输出→信息加工 B. 信息录入→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加工→信息输出 C. 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录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 D. 信息录入→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输出→信息加工 170.不适合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是 A. 获得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B. 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 C. 在物理实验室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 D. 准备期末考试复习,进行资料整理 171. 多媒体作品界面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原则和方法中要遵循的有 A. 注意突出主题信息 B. 界面布局要简明清晰 C. 界面布局应该有整体上的一致性 D. 注意文字显示的效果 172. 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的小组研究了城市交通工具20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在以下的各项活动中属于信息加工范畴的有 A. 向市民发调查问卷并及时回收 B. 将调查信息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 C. 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D. 设计调查问卷 ●常用的信息加工软件 ?文本信息加工:WORD、记事本 173. Word制作电子报刊时需将图片作为一段文字背景其过程为插入图片后设置图片格式将版式设置为 A. B. C. D. 174. 为了取消Word文档中如下图所示的灰色底纹。在选定需要取消灰色底纹的文本内容后,接着的正 确操作是:A.单击菜单“格式”→“段落” B.单击菜 单“编辑”→“清除” C.单击菜单“工具”→“选项” D.单击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 175. 在Word文档中单击选定一个对象后,与之相关的工具栏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该对象可能是 A.文本框 B. 艺术字 C. 图片 D.自选图形

注意的认知加工理论

一、过滤器理论 过滤器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注意受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结构的限制,某些特定类型的输入信息可以通过过滤器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得到识别,而其他的信息则不能通过。因此,过滤器理论一般要解决下列几个问题:(1)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多少个过滤器?(2)过滤器处于信息加工系统的什么位置?(3)过滤器是以什么原则进行工作来选择信息的? (一)早期选择模型 布鲁德本特在其《知觉和交往》一书中最先提出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尽管它在今天只有历史的意义,但了解该理论对于认识注意理论的发展仍然是有益的。这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的限制。来自外界输入的信息是大量的,这些感觉信息将通过大量的平行的感觉通道进行加工。但是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于是在信息加工的某一阶段就出现了瓶颈口。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出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则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被识别或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过滤器。它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一个通道通过信息同时就关闭其他通道。当环境需要的时候,过滤器又转换到另一个通道,使有关信息通过;同时阻断其他通道,不让信息通过。因此该理论也称为“单通道理论”。他认为,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知觉)之前,对输入信息的通过或拒绝完全是由刺激的物理属性决定的,不需要信息加工系统的高级分析阶段参与活动,即不需要已有知识经验对输入信息的作用。 (二)中期选择模型 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注意分配等现象。例如,在双耳分听实验中,事先规定被试只对一只耳(如左耳)输入信息进行追述(追随耳),而不追述另一耳(非追随耳)的输入信息。结果是,对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很好地知道,对非追随耳的信息常常不能识别,但对特别有意义的信息(如被试的名字)却能够识别。显然,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是无法解释通过非追随耳的特别有意义的信息为什么能得到识别这个问题的。因为布鲁德本特的过滤器是按“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的,是依据刺激的物理属性来选择信息的,同时输入的信息也不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 据此,特瑞斯曼提出,有机体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但是,她认为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原则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并认为许多通道都能对信息作不同程度的加工。至于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位置问题,特瑞斯曼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语义分析之前的,被称为外周过滤器;二是在语义分析之后的,被称为中枢过滤器。前一种过滤器对刺激的特点进行级差性选择,即对输入的感觉信息给予不同程度的衰减而不是完全阻断感觉输入。她假定长时记忆中已储存的项目具有不同的激活阈值,当输入的信息(追随耳的)通过过滤器未受到衰减时,能顺利激活长时记忆中有关的项目而得到识别;当输入的信息(非追随耳的)通过过滤器受到衰减时,由于强度减弱,因而常不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相应的项目,因而不能被识别;但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的激活阈值较低,因而能被激活、被识别。因此,选择注意不仅取决于感觉信息的特征,而且取决于中枢过滤器的作用。中枢过滤器在选择信息中起积极作用,它是根据在回答反应组织中起着巨大作用的范畴、语义特征进行选择的。 (三)晚期选择模型 该模型由德尤奇和诺曼等人提出。该模型认为,所有的选择注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的选择依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事实上,该模型假定信息到达了长时记忆,并激活其中的项目,然后竞争工作记忆的加工。这个模型强调了中枢控制过程,选择注意就是加工系统中这个控制的一部分。通过它,某

沪科版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一节图片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图片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第一节(信息的加工)的第4小节内容。按课标要求,建议在高一年级用1学时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图片的基本知识;能分析原始图片素材,选用合适的加工软件和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机进行图片处理的基本过程,学会采集、获取图片的多种方法,掌握图片的加工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生活需求出发,把技术应用于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技术。感受信息加工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充分体会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析具体图片选用合适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初步处理。 ▲学情分析:学生自身不同的经历与知识背景对学习新知有不同的影响。课前调查,了解学生中哪些使用过或听说过数码相机(扫描仪),哪些使用过图片信息,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教学,尽量在每一小组内都安排有操作经验的学生。 ▲教学策略和方法: 1、思路: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图片吗?图片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你要用到图片?你用的图片是自己作的还是照搬别人的?你获取的图片适合你的需求吗?有没有想过要改改那些图片?)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展示一未做加工处理的作品,分析加工需求,最后选择合适工具对图片进行加工处理。 2、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中获取图片,分析加工需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学生活动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3、课前准备:展示作品,加工软件,加工素材 4、对不同起点学生: (1)“零起点”:看老师演示,从网上下载图片,进行旋转(用windows自带的图像和传真查看器)、裁剪(word里的图片裁剪、windows的画图程序裁剪)等简单加工。 (2)“菜鸟”级: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数字化图片,然后加工制作(同(1))。 (3)升级版:用photoshop专业工具加工图片。 ▲教学过程 一、概述图片 1、图片的作用: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图片吗?图片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你要用到图片?你用的图片是自己作的还是照搬别人的?你获取的图片适合你的需求吗?有没有想过要改改那些图片?)引入课题。 2、图片的分类:两种分类方法(现实生活中和在计算机中) 3、图片的格式:提问(你了解哪些类型的图片?知道哪些图片格式?);解释(主要讲常见格式jpg、bmp和gif) 4、图片的像素: 教师先展示一幅图像,采用放大功能进行放大,让学生观看图像越来越模糊。 师:为什么图像放大后会变模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