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工作后考研的弊利

先工作后考研的弊利
先工作后考研的弊利

利大于弊:

——目标更明确,工作后,往往更知道自己的不足,需要那个方向改进,或者哪方面感兴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放矢

——改变专业局限,有些人高考的成绩不理想,专业没选好,或者读了以后觉得不适合自己,马上跨专业考估计有难度,可以先找个相关工作,然后再找相应的专业考研,这样,有了一定的背景,老师也比较喜欢,完全跨专业,在复试的时候会比较吃亏。

——经济上压力小,有很一部分人先工作是为了经济上先独立,再考研。本科阶段一般都是家里养,研究生一般都是自己养活自己,尤其是那些工作以后的。考研本身费用也不小,资料费,辅导班,要是没考上公费,更是一大笔钱。——决心更大,由于工作以后,时间上没有优势,因此,一般考研的人,都会全力译赴,不会受其他的诱惑,这样往往会弹无虚发

绝大部分学术型硕士生要走向市场,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又与市场需要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社会上又的确对实践经验丰富的硕士生有需要,两者之间不能对接,是导致培养格局调整的重要原因。“从这种格局来看,未来几年,学术型研究生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将是一个趋势。”

弊大于利:

1、工作后读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在工作上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而且到时侯读研也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工作以后,你有技术,有收入,有家有责任,什么都有,根本找不到读研的理由。

2、读研能学到东西吗?其实研究生阶段更自由,如果你没动力,基本上也啥都学不到,如果你有动力,在哪里都能学到东西。

3、读研有用吗?当然有用,研究生阶段的某些理论东西是本科学不到的,研究过程等等都是本科学不到的,有时在开发、技术上也会有一些收获,人脉、爱情

也有收获(本人女友就是硕士实验室同学),当然,你也有更多玩的时间。找工作时,你有更高的起点。

4、做自己,少攀比。三个人,A毕业读研,B毕业工作,C2年后工作。A毕业后,如果跟B比,他少了2年的工作经验,赔大了;如果A跟同样没有工作经验的C 比,他什么都多出来一截,他赚大了!各种时间、知识、人脉、经验等等的得失,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称,没有标准答案的。

5、考研面临很多压力的,比如考不上、到更好学校感觉受歧视、调剂专业不满意等等。

2、如果是私营企业的工作,考研复习的时间不够,他们不会因为你考研而把给你的工作量变少。假如成绩好的话,在极短的时间内复习好了,也考上了,私营企业很可能把你辞了,因为你这边要是有课有事的话,就得请假或不能暗示完成工作。

先考研好处:四辩

对方辩友说时间不是问题,但我们为什么会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呢?时间很成问题。本科毕业后先考研后工作,就个人选择而言,本来无所谓对错,但我们今天的辩题要求的是对一个整体情况的判断。因此我们必须脱离个案分析的层面,结合具体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潮流,来讨论哪一个更合理。今天我方从保证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竞争力和个人应对时代挑战等角度论证了先考研后工作的合理性。对方在开篇立论中告诉我们先工作后考研会有宝贵的经验,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准确的人生定位,会提供物质和时间的准备,这些当然不假,但这种岗位经验就这么可贵值得我们放弃早日做好提高竞争实力的机会作为交换吗?这种人生选择难道就那么精准可以让我们无视陷入共作生活种种琐事而愈加迷茫的可能性吗?这种物质时间的准备就如此充裕以至于我们可以对工作后的精力和金钱的

开支视而不见吗?但凡合理性的判断全都要进行多方面的利弊权衡,如果仅仅因为先工作存在某些客观价值就说它更合理,那么这个推论在逻辑和经验上都是不能被接收的,高深的知识和思辨的习惯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财富,研究生学习比工作更能提供这种知识和习惯,早一些拥有难道不是更合理的吗?而选择先工作种种现实问题接踵而至,有多少人为了家庭事业的兼顾而无奈的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想法,这难道就是合理吗?大学本科毕业后,面对能力社会的要求,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面对研究生录取率较高的现状,选择先工作为什么反而更加合理?面对先考研,先提高知识层次,先拥有竞争力的好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对方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而我方认为面对机会应把握而不是放弃,因为勇于追求不断进取是人类值得骄傲的天性,只要研究生学习确实能够提高个人能力,只要现代社会仍然需要高层次人才,只要先工作后的现实问题可能成为羁绊,本科毕业后先考研后工作就更合理,我恳请大家注意,我方从来没有,也绝不想抹杀工作本身的合理性,正是因为每个人最终都是要投身于工作,我们才更应该考虑如何在长期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而社会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增长,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因此先工作后考研是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合理统一,每个人都有其做出独特选择的权利,但要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还应审时度势,尊重现实,勇于进取,不幻想,不逃避,大学本科毕业后先考研后工作最深层的理由正在于此,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若不信,何时为之?谢谢。

理性衡量后的做出的选择,读研获得更大社会竞争力,

现代社会奉行能力主义崇尚个人才学,从个人发展历程看先拥有高学历者明显占优势。

先工作再考研在毕业后并不意味着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所以更好找工作,照这么说是否意味着本科生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就一定找不到工作?更何况研究生期间我们也可以到处实习积累经验。

企业对低层次的学历要求呈萎缩趋势

先考研成功率更大,往届生考研录取率18%,应届40%

客观牵连和主观惰性不利于考研成功,甚至会放弃

唯有审时度势方能合情合理

目的性强的问题?反问应届生考研就是没有目的,盲目的表现吗?

工作后的经验对读研究竟有多大的助益对方调查过吗?

缓解就业压力,提高自身,一箭双雕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增长,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专业: 学号: : 目录 一、调查背景 3 二、调查目的 3 三、调查简介 3 四、调查方法 3 (一)问卷调查法 3 (二)典型调查法 4 五、调查数据及其分析 4 (一)就业与考研的比例 4 (二)考研的目的 5 (三)考研的专业选择 5 (四)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注重点 6 (五)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6 六、综合分析7 七、风险预测7 (一)就业前景不乐观7 (二)大学生的专业实力不足7 八、我们的建议7 (一)对考研同学的建议7 (二)对直接就业同学的建议8 九、附件8 (一)调查数据8 (二)调查方案15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问卷 调查背景 近几年来,考研热是一浪接着一浪,高校研究生在扩招,考研人数也是几创新高。如今考研已成为多数高校毕业生的首要选择。这主要是由于近两年来就业形式严峻,大多数毕业生要找份工作已不容易,更别说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社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于全校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调研。 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考研以及就业的看法,并且对于现实形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贴近现实的结论。 调查简介 本次调查以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一共设置了18道题,其中包括12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1道程度题和1道开放题。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式 调查围: 样本量:本次调查共回收了16份有效问卷 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发放。这种调查方法不但节省时间和经费,还可以避免与被调查者面对面接触,减少被调查者的心理负担,从而能够更客观地答题。问卷调查在取样上也不受限制,可以选取大样本也可以选取典型样本。但问卷设计比较麻烦,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 (二)典型调查法 本次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是一些既有可能会选择考研又可能选择就业的人群。这种调查方法缩小了围,具体深入。 调查数据及其分析 就业与考研的比例

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

辩论: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

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 (正一):谢谢主席评委,从辩题看这是一个考虑先工作或先考研的相对合理性问题需要先强调的是优中选优要突出的有三个要点。(一)大学生群体究竟应当如何处理考研和工作的先后关系。(二)如何评价工作与考研中的整体与局部群体与个人关系。三在保证最有利于成长的前提下对工作和考研谁更优先做出选择。无疑从判断群体与个人选择合理与否的两个角度社会与个人的层面来看大学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都更为合理,首先个人成长和需要是相互适应的,现代社会市场发达高度分工无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现代大学正是以培养以高级技能的合作的工作者为基本前提的这是大学毕业后优先考虑工作的客观前提。其次大学承担为科研和生产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促使它划分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人才的石灰需求是少量的,培养是必须的,要保护的,可以鼓励他们先考研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趋势是明显的,要推动的应当鼓励他们先工作,这是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成功经验的概括也

是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结构再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先工作再考验,首先有利于个人未来预期的理性化,考研的选择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社会地位工作能力,先工作经验的积累、心态的磨练、能力的独立、选择的自主为个人更高级的教育合理的奠基,其次有利于争取个人成长的更大空间,先工作,既可以获得分工时候的职位空间又可以获得个人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还可以保证工作利益与教育利益的皆得更可以保证个人受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喧嚣的社会与宁静的社会之间也许我们更情愿呆在大学里知识的传奇浪漫的追求尘俗的远离吸引着大学毕业后先考研的人们。但是时代的召唤、现实的衡量、人生的挑战推动着我们暂别校园投身工作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大家好!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先考研后工作更为合理这是一个对现实进行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第一我们双方都承认工作是必要的但是先考研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强大的社会竞争力。现代社会奉行能力主义崇尚个人才学,从个人发展的起点历程到最终的社会成就先

考研的利弊

考研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扩招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1.加剧了竞争,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 “考研热”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很多大三的学生提前参战,实施考研计划,摒弃一切与考研无关的活动,整天忙于考研功课的学习。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和导师,自然使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被打乱,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都被应付了事。很多考研生利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去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因此正常的本科教学制度必然受到冲击。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生如同高考一般专事考研,为了能够自由秉烛夜读,避开学校不同意学生外租的规定,学校的住宿费照交,个人却外出租房,这也增加了学校住宿管理的难度。 2.考研动机过于功利,备考过程应试化。 许多人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研当作通往成功的捷径,备考过程应试化,只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3.扩招致使培养质量的下降。 考研热带来了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学校利用时下人们考研的热情,或出于保硕士点、博士点的考虑,或为了提高本校、本学院、本系的研究生比例,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扩招,而相应的培养条件和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差。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博士生竟有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甚至出现了三年内见到导师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的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学生,谁是他的学生等严重现象。导师负担过重,无暇对研究生加强指导,这也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4.加剧了研究生就业难题的解决。 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水平,然而研究生扩招后带来的必然社会问题就是学历贬值,就业仍旧是个难题。社会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重心逐步上移,这使很多研究生从事原本一个本科生足够胜任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 5.“考研热”带来的其它社会影响。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专业:新闻学 学号:201213000743 姓名:张欢

目录 一、调查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查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简介 (3) 四、调查方法 (3) (一)问卷调查法 (3) (二)典型调查法 (4) 五、调查数据及其分析 (4) (一)就业与考研的比例 (4) (二)考研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考研的专业选择 (5) (四)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注重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6) 六、综合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风险预测 (7) (一)就业前景不乐观 (7) (二)大学生的专业实力不足 (7) 八、我们的建议 (7) (一)对考研同学的建议 (7) (二)对直接就业同学的建议 (8) 九、附件 (8) (一)调查数据 (8) (二)调查方案 (26)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问卷 一、调查背景 近几年来,考研热是一浪接着一浪,高校研究生在扩招,考研人数也是几创新高。如今考研

已成为多数高校毕业生的首要选择。这主要是由于近两年来就业形式严峻,大多数毕业生要找份工作已不容易,更别说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社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于全校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调研。 二、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考研以及就业的看法,并且对于现实形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贴近现实的结论。 三、调查简介 本次调查以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一共设置了18道题,其中包括12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1道程度题和1道开放题。 调查时间:2014年5月30日 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式 调查范围: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样本量:本次调查共回收了16份有效问卷

刚毕业就考研还是参加工作后再考研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刚毕业就考研还是参加工作后再考研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计划,因此,无论是应届考研,还是在参加工作后再考研,都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总的说来,如果你在毕业后直接就能进入你想去的行业工作,则无论是应届考研还是等工作几年之后再考研,都是可以的。可是,如果你估计你将来只能进一个很没有前途的行业,工作待遇也很差,那么最好还是在应届时就考研,而且应该尽量早准备,通过考研,跳离苦海,向自己的职业理想靠近。如果你能考进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专业读研究生,那么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全力准备是完全值得的,因为它可以使你进入理想的行业,改变一生的命运,意义深远。 不要轻易错过应届时考研究生的机会,因为工作之后要考研究生通常都要辞职考才能考上,而且时间也远没有应届时这么多,其他麻烦事也多。如果不辞职考研,大多都考的是那些冷门、竞争不激烈的专业或是本来就不太喜欢的本专业,和应届时可以选择的专业是有差距的。 如果你最终决定要考研,就要接受过半年多到一年左右的寂寞的生活,不要看到同学找到工作了又蠢蠢欲动,心思动摇。许多同学在中途放弃考研的借口是“还不如工作两年之后再考研”,可是这种人通常以后比当时更没有信心考研究生。也有些人是为了逃避考研失败的尴尬而不敢考研,怕同时参加考试的同学很多都考上了,而自己却没有考上,会很没面子。 这种心态实在不对路。 害怕失败就去逃避失败,比失败本身更可耻,而且更阻碍一生的发展。 面对失败,勇敢面对,才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中国人这么多,好专业,好职位都极其有限,竞争都很激烈。要知道,你在逃避竞争的同时,也错过了拥有更好的、更有成就感的生活的机会。 此外,应该指出,考研是一个很重要、很值钱的选择权。如果一个人对前途毫无把握,好像未来毫无自己可以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是非常痛苦的。千万不要等到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去想自己的出路! 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权,你常常可以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当你对工作不满的时候,想改变职业的时候,你能够通过考研更换一个全新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是令人羡慕的。因此,我觉得无论你暂时想不想考研究生,请一定要多花时间把数学和英语的基础打好。不要觉得数学英语没有用,它有时候可以改变或决定你一生的命运,那么还有比这种知识更重要的吗?如果你数学和英语的基础都很好,那么无论你何时想考研究生,你都会对自己比较有信心。

是否考研的经济学利弊分析

考研与否:经济学思维角度的分析 --pb11009072 何启明导读:针对现代社会普遍出现的考研热,本文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当前考研“百万雄狮过大江”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深入探讨考研利与弊。 首先声明一点,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为了规避当前就业压力,希望在学校获取更高文凭之后相对轻松地寻找高薪工作的学生;另一类是在家长或旁人的压力下盲目跟风考研,认为没有研究生学历就无法在当前社会立足的本科生。本文并不指代励志在学术方面有所造诣,投身学术的学生。 一、考研的机会成本 排除读研的精神享受,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考研绝对是一项投资,且不论这项投资有无相应的回报,考研所消耗的人力财力是不能被忽略的。而投资就伴随着机会成本,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这项投资对要被放弃的机会赋予的价值。而对于投资行为而言,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会产生利润,我们将对此进行数据化的研究。 首先看资金投入。由于地域学校专业等差异,读研的成本会有比较大的出入,故在这里只能用平均水平大致估算一下。 考研成本:买专业课书籍和公共课书籍资料费用在1000元左右;英语与政治辅导班花费在1000元;去学校听专业课花费

1000元左右;在校外租房半年,房租等按每月250计,半年共1500元,报名费,材料费等计200元,差旅费计500元。在不包括巨大的心里压力成本和大量时间成本的基础上,考研已经存在5200元的经济成本。 读研成本:每年学费6000元(公费与自费平均而计,自费学生比例较大),每年住宿费1200元,每月生活费1000元,出去寒暑假一年10个月计,三年下来共计花费36600元。(如果想了解具体不同学校的学费情况,请登录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19018632.html,/t2497005p1查询) 凡事都有替代品,用三年时间读研意味着放弃工作机会与这期间产生的工作收益,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读研就没有机会用自己的劳动以某种途径创造价值,而是选择了其替代品,以牺牲预期收益获取其他的收益。 假设本科毕业直接参加工作,按照现在本科生的平均待遇,第一年平均月薪1800元(估计值),第二年涨工资为月薪2500元,第三年涨为3500元,那这三年共收入93600元。读研就是以放弃这部分期望收益而做出其他选择。 综上而言,考研读研的成本可以记为130000元。 此外,由于学历与就业面成反比,一般学历越高,就业面越窄,由于专业化愈发加强,就存在对其他专业选择机会的放弃,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带来更大收益的专业。这也是一项不能被忽略的机会成本。

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

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合理 (正一):谢谢主席评委,从辩题看这是一个考虑先工作或先考研的相对合理性问题需要先强调的是优中选优要突出的有三个要点。(一)大学生群体究竟应当如何处理考研和工作的先后关系。(二)如何评价工作与考研中的整体与局部群体与个人关系。三在保证最有利于成长的前提下对工作和考研谁更优先做出选择。无疑从判断群体与个人选择合理与否的两个角度社会与个人的层面来看大学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都更为合理,首先个人成长和需要是相互适应的,现代社会市场发达高度分工无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现代大学正是以培养以高级技能的合作的工作者为基本前提的这是大学毕业后优先考虑工作的客观前提。其次大学承担为科研和生产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促使它划分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人才的石灰需求是少量的,培养是必须的,要保护的,可以鼓励他们先考研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趋势是明显的,要推动的应当鼓励他们先工作,这是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成功经验的概括也是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结构再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先工作再考验,首先有利于个人未来预期的理性化,考研的选择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社会地位工作能力,先工作经验的积累、心态的磨练、能力的独立、选择的自主为个人更高级的教育合理的奠基,其次有利于争取个人成长的更大空间,先工作,既可以获得分工时候的职位空间又可以获得个人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还可以保证工作利益与教育利益的皆得更可以保证个人受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喧嚣的社会与宁静的社会之间也许我们更情愿呆在大学里知识的传奇浪漫的追求尘俗的远离吸引着大学毕业后先考研的人们。但是时代的召唤、现实的衡量、人生的挑战推动着我们暂别校园投身工作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大家好!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先考研后工作更为合理这是一个对现实进行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第一我们双方都承认工作是必要的但是先考研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强大的社会竞争力。现代社会奉行能力主义崇尚个人才学,从个人发展的起点历程到最终的社会成就先拥有高学历者明显占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而目前企业对低层次的学历要求明显已呈萎缩态势,而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已达145 万。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扩大。相信对方已经看到本科生毕业找工作难已是严峻的现实,而与此相对研究生的签约率却仍居高不下因此从最大程度保证就业竞争力的角度看先考研后工作无疑更为合理。第二基于今天的辩题我们双方都必须承认考研和工作对大学生是必要的但从考研成功的角度看先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显然更大。先工作固然可以较早地开始职业生涯但很可能失去先考研者的种种便利,先工作后因为家事之累和工作负担难免疏于学业而工作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对于考研的成功作用又实在是微乎其微应届大学生先考研则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目前往届生的考研录取率只有18% 而应届大学生的考研录取率则高大40% 。并且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本科毕业生先考验的录取性随之增加,我方认为先考研并不妨碍下一步对工作的选择而先工作的大学生却因种种客观牵连和主观惰性而削弱考研的实力甚至最终放弃考研,大学本科毕业后先考验就意味着把握更多一次机会对自身的前途做出多一份承诺。从这点看显然先考研比先工作更为合理。个体的选择的确不能回避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呼唤,唯有审时度势方能合情合理在学习化社会初露端之时愿每个毕业生都能与时俱进做出无悔的选择。谢谢 攻辩正方二对反方二: 正二:谢谢主席,有请对方二辩

考研六大热门专业利与弊人文地理

考研六大热门专业利与弊人文地理 ◆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0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04文化地理与区域规划 0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70城乡规划与管理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掌握坚实宽广的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具备坚实的地理学、规划学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建筑与工程技术学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和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并能积极借鉴其长处用于科研;成为从事城市与区域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方向(01、02、03、04、05)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61高等数学(B) (4)879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或878地理学基础 方向(70)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58城乡规划 (4)880地理学综合 复试专业课: F3704综合考试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就业前景 人文地理学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论文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 摘要:考研与就业问题,无论是对社会、高校还是大学生个体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分析来考研导向与就业导向的利弊后,以考研为动力,以就业为压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大学生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考研就业人才培养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以来,“考研”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焦点,特别是“十五”以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140万人,创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新高。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应届毕业生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有关人士提醒,大学生考研之前应该明确目标,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选择,而不应该盲目跟风。 迫于就业压力选择考研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愈加艰难,其中不少人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决定考研之后,至少我现在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只要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考研就行了。”广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学后,她便为考研的事举棋不定,最后她为了避开就业难的问题,还是选择了考研。广东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敏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班有20来个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小陈是去年毕业的,当时也参加考研,不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家专心复习。他说:“因为家庭

经济允许,经过和父母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找工作,再搏一搏。”原本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小严半年前也辞职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他说:“因为原来的公司发展空间有限,本来想跳槽的,但是如果找大企业的话又多数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好工作实在难找。” 被采访的准备考研的大学生中,多数都是就业压力所致。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 考研并不意味好找工作 不少大学生都认为,如果考上研究生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他们的月薪也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因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对学历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专家表示,目前不少大学生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选择考研,这是很不理智的,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而不能盲目跟风。 研究生毕业的蒋小姐告诉记者,不少人都认为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若只是为了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考研,很可能会事与愿违,只会推迟找工作的时间,以后同样也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性对待考研,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衡量是否考研,而不能盲目跟风。 多方面权衡是否考研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报考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由于明年招生规模与2009年基本持平,约为46.5万名,这意味着,2010年考研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所以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比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大。而且,考研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会浪费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

英语作文_读研还是找工作

英语作文:读研还是找工作 Attend Graduate School or Find a JobIt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whether collegians should go on study at a graduate school or just find a job when they graduate. Some people think that students should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circle and attend graduate school. Some hold that students should find a job to make a living. In my point of view, I’m for the former for I think student should keep on study to get more knowledge.毕业以后是选择读研还是找工作一直都被人们热议。一些人认为学生应该继 续读研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一些人认为学生应该找工作 谋生。就我看来,我支持第一种观点,我认为学生应该继 续学习来获取更多的知识。To begin with, most students in college just have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which is not professional, so they should keep on studying to become an expert in certain field. If they go to find a job after graduate, they may do a bad performance in the job because of the pertinency of the job. Therefore, students should attend graduate school after they graduate.首先,学生在大学期间得到的知识是很笼统的,专业性并不强, 所以他们应该继续学习来增强他们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度。

2021考研英语:作文中的利弊对比写法

2021考研英语:作文中的利弊对比写法 2021考研英语:作文中的利弊对比写法 在我看来,所有事物的利弊都会或多或少地这几道以下五个范畴:1 经济 2 社会 3 环境 4 生理 5 心理具体内容待会会有体现,而体现利弊特质的表达是可以被穷尽的,在此只略举一二,把原理说明清楚。 利: Strengthen 加强 enhance 夯实 promote 促进 improve 改善 Play a pivotal role in / lay the foundation for 弊: Destroy 破坏 diminish 减少deteriorate 恶化 Pose a tremendous threat to …/ impose an unbearable burden on … 同学们需要做的是将“解”和“表”进行整合,便可以写出一些简单的利弊分析的句子。 现在我们以曾经考察过的“全球化”“网络”为例,印证以上用法: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poses a tremendous threat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some developing areas. 全球化对于欠发达地区当地的生态和环境带来巨大威胁。环境之弊 Globalization plays a pivotal and direct role in promot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mong various areas. 全球化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社会之利 Globalization plays an essential and irreplaceable role in generating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positions. 全球化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及岗位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经济之利 手机: The popularity of cell phones brings more profits and taxes to our society and local government. 手机的流行给社会和政府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和税收。经济之利 From some socialists’ perspective, cell phones can promote ou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because of their convenience. 我认为,手机的便利让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交流能起到促进作用。社会之利

关于大学生就业与考研选择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与考研选择的思考 [摘要] 考研与就业问题,无论是对社会、高校还是大学生个体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调查问卷,从现实角度对大学生在考研与就业上很难作出选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学生工作者如何帮助他们在选择就业与考研上形成自主意识做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对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就业考研选择 [Abstract] Obtain employment or get a advanced study, both forsociety andthe individualcollege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very important anda major issueworthy of further study.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questionnaire, from a realisticpoint of viewin theadvanced-study and the employmentof college studentson thedifficult choice to makethe reasonswere analyzed, andstudent-workerstohelp themchoosethe formation ofself-senseto dosome research, and in hope to help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 [Key words] College-Graduate Employment Advanced-Study Choice 1.引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考研与就业问题,无论是对社会、高校还是大学生个体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1]为了解大学生选择就业或考研时困惑的原因,帮助他们做好这一人生的重大抉择,我们就大学生就业、考研的若干问题对XX大学XX学院四个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6份,收回问卷213份,回收率为98.61%;被调查的213名本科生中,男生125人,占58.69%,女生88人,占41.31%。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与整理,得出了科学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从现实角度对考研与就业做出客观分析、比较,对考研与就业该如何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大学生选择考研与直接就业情况分析 2.1选择考研情况分析 考研有诸多有利的方面:考研有益于个人的发展;有益于国家的发展;有益于高校的发展。考研有益于本科阶段的学风建设,是益于国家、社会的事,是国家提倡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考研,会出现很多弊端和误区,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是考研不是回避就业压力的“绿色通道”,学历不是最重要的求职砝码;二是考研成本太高,从总体趋势来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趋于务实,研究生就业形势亦不乐观。[2]

大学毕业后先找工作后考研

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 (正一):谢谢主席评委,从辩题看这是一个考虑先工作或先考研的相对合理性问题需要先强调的是优中选优要突出的有三个要点。(一)大学生群体究竟应当如何处理考研和工作的先后关系。(二)如何评价工作与考研中的整体与局部群体与个人关系。(三)在保证最有利于成长的前提下对工作和考研谁更优先做出选择。无疑从判断群体与个人选择合理与否的两个角度社会与个人的层面来看大学毕业后先工作后考研都更为合理,首先个人成长和需要是相互适应的,现代社会市场发达高度分工无疑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现代大学正是以培养以高级技能的合作的工作者为基本前提的这是大学毕业后优先考虑工作的客观前提。其次大学承担为科研和生产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促使它划分出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型人才的石灰需求是少量的,培养是必须的,要保护的,可以鼓励他们先考研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趋势是明显的,要推动的应当鼓励他们先工作,这是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成功经验的概括也是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结构再从个人层面上来看先工作再考验,首先有利于个人未来预期的理性化,考研的选择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社会地位工作能力,先工作经验的积累、心态的磨练、能力的独立、选择的自主为个人更高级的教育合理的奠基,其次有利于争取个人成长的更大空间,先工作,既可以获得分工时候的职位空间又可以获得个人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还可以保证工作利益与教育利益的皆得更可以保证个人受教育的职业

针对性。喧嚣的社会与宁静的社会之间也许我们更情愿呆在大学里知识的传奇浪漫的追求尘俗的远离吸引着大学毕业后先考研的人们。但是时代的召唤、现实的衡量、人生的挑战推动着我们暂别校园投身工作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大家好!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先考研后工作更为合理这是一个对现实进行利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第一我们双方都承认工作是必要的但是先考研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强大的社会竞争力。现代社会奉行能力主义崇尚个人才学,从个人发展的起点历程到最终的社会成就先拥有高学历者明显占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而目前企业对低层次的学历要求明显已呈萎缩态势,而今年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已达145 万。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扩大。相信对方已经看到本科生毕业找工作难已是严峻的现实,而与此相对研究生的签约率却仍居高不下因此从最大程度保证就业竞争力的角度看先考研后工作无疑更为合理。第二基于今天的辩题我们双方都必须承认考研和工作对大学生是必要的但从考研成功的角度看先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显然更大。先工作固然可以较早地开始职业生涯但很可能失去先考研者的种种便利,先工作后因为家事之累和工作负担难免疏于学业而工作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对于考研的成功作用又实在是微乎其微应届大学生先考研则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目前往届生的考研录取率只有18% 而应届大学生的考研录取率则高大40% 。并且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本科毕业生先考验的录取性随之增加,我方认为先考研并不妨碍下一步对工作的选择而先工作的大学生却因种种客观牵连和

2021考研英语:作文中的利弊对比写法.doc

2021考研英语:作文中的利弊对比写法考研英语备考很多事情都要提上日程了,看看哪些是该注意的,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1考研英语:作文中的利弊对比写法”,持续 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1考研英语:作文中的利弊对比写法 在我看来,所有事物的利弊都会或多或少地这几道以下五个范畴:1 经济 2 社会 3 环境 4 生理 5 心理(具体内容待会会有体现),而体现利弊特质的表达是可以被穷尽的,在此只略举一二,把原理说明清楚。 利: Strengthen (加强) enhance (夯实) promote (促进) improve (改善) Play a pivotal role in / lay the foundation for 弊: Destroy (破坏) diminish (减少)deteriorate (恶化) Pose a tremendous threat to …/ impose an unbearable burden on … 同学们需要做的是将“解”和“表”进行整合,便可以写出一些简单的利弊分析的句子。 现在我们以曾经考察过的“全球化”“网络”为例,印证以上用法:全球化: Globalization poses a tremendous threat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some developing areas. 全球化对于欠发达地区当地的生态和环境带来巨大威胁。(环境之弊) Globalization plays a pivotal and direct role in promot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mong various areas. 全球化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社会之利) Globalization plays an essential and irreplaceable role in generating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positions.

论大学生就业与考研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题目考研与就业分析 成绩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财务101 姓名徐文洪 学号 100208113 2013 年11月

摘要:当今社会,考研还是就业,一直是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就业和考研越来越来受到大家的关注,就业和考研的选择就像一道难题横在毕业和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面前。到底我们该选择哪一条路走呢?众说纷纭,在我们看来,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盲目跟从。 关键词:考研就业选择 一、就业与考研的优势分析 就业与考研,在八十年代被称为“红道”与“白道”,即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就业的就算是走“红道”,而考研则是走学问之道,故称“白道”。由于当时大学生就业是由国家包办,所以不存在考研与就业之间的交叉现象。于是大路朝天,一人半边。而进入本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上世纪末第一批扩招的本科生已经毕业,而就业的市场有限,于是就促使一大批本科生往考研的路上转移,这可是人生的战略转移。于是,考研便不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或者说学术意义正在淡化。为了规避艰难的就业形势,为了学历升级以提升自己就业的价码,为了考博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就业与考研的优势各是什么呢? 就业的优势:1. 就业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解决衣食住行。2. 可以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积累处世财富,不断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自己与象牙塔逐渐脱钩。3. 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通过工作实践,不断修正自身不足,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4. 可以通过劳动成果体现自己的价值,并从中得到最大满足。

考研与就业的分析以及利弊

课 1.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2.逃避就业。校园里舒适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哪里忍受得了找工作的纷乱复杂,悲悲喜喜。 大学生就业难又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既然年龄尚小,不如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 多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 3.为了好就业。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今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 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 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 4.无奈之举。梅小姐本科毕业以后选择了“漂”在北京,户口被“打”回原籍。不久,她便在北京恋爱结婚, 本来并不在意的户口问题成了婆婆家接纳她的一个障碍。考研,也许此外,约七成一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五成六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样本显示,最理想职业中,二成八的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之后是国有企业、科研单位、学校这些较稳定的企事业单位;还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放弃继续求职碰壁,选择职业技能再培训。选择民营私企、自主创业的学生最少。 经过三年大学准备,到了求职的大四了。根据麦可思调查,现在毕业时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了87.5%。有这么大的就业率差距,就说明大学毕业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认识,所以在求职中不断地碰钉子,才逐渐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真实信息,认识提高得快的同学就实现了毕业即就业,认识得慢的同学在毕业后才逐渐实现了就业或无法就业。没有信息就仿佛没头的苍蝇,在求职中的成功率低,要么找不到工作,要么找不到好工作把自己贱卖了。 考研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报考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这也是2001 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人数纪录,是2001年报考总数的3倍。 日前攻读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工作结束,全国共有140万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在2001年则只有46万人报考。 全国学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将于2010年1月9日、10日进行。教育部已表示,2010年各招生单位要在2009年基础上按5%-10%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新增的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这是要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 除了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生报名人数均增加。 其中,人民大学报考人数达到18851人,增加了800多人;北师大报考人数达14903人,增加1568人;北航报考人数达9394人,比2009年增加17.1%。北京化工大学报考人数达3667人,增加了388人;而对外经贸大学报考人数也增加了18%。 从考生生源看,以北航为例,非应届考生占全部报名人数的32.5%,应届本科毕业生占全部报名人数的67.4%,与2009年比例基本持平。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三、考研和就业的利弊分析

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辩论词

辩论赛:先择业后就业 部分观点如下: 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先就业后择业"就是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 近日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为此,用人单位呼吁,高校不应该为提高自身就业率,一味地把毕业生推向并不适合的企业;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10月10日《信息时报》)"先就业后择业"有一定的合理性。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择业难度,加之毕业生社会经验欠缺,对社会了解甚少,很难一次性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在求学期间已经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的大学毕业生们,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再拖累家庭和父母,需要尽快落实工作单位。应该说,客观因素让他们无暇考虑岗位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自己能在某个岗位上服务多久。 同时,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这块"金字招牌",也为学生的"饥不择食"推波助澜。学校逼"嫁",使很多学生在并不清楚单位究竟适合不适合自己时,只能无可奈何地"先进去再说","我们可不想因为个人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据说学校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能让他们放下"心高气傲"的心态,扎实地走向社会,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益。果真如此,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也可谓用心良苦。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不良现象,它必然使用人单位感到伤心和失落,产生被欺骗和被玩弄的感觉,甚至会逼迫他们采用更加强有力的自我保护手段以约束求职者。事实上有的用人单位干脆"拒用应届毕业生"。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这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决不是好兆头。到头来,形成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和大学应届毕业生之间"麻秆打狼---两头怕",不仅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利益,也影响人才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我们经常谴责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过于苛刻的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签订不平等劳动合同。确实用人单位存在滥用优势地位的因素,但一些求职者的不诚信行为也使用人单位吃一堑长一智,为防止再次受骗上当,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过于谨慎,矫枉过正。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与求职者的不良行为不无关系。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企业对一名员工进行一定时期的技术培养,并帮其办好落户等一切手续时,这名员工突然提出辞职,企业会怎么想?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大学生发现工作岗位不适合自己发展而离开原单位,另谋高就,这是可以理解的。用人单位也不会小肚鸡肠,迁怒于求职者。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毕业生并非因为这个原因背叛单位,而是进入时就没有长期工作和服务的诚意。这已不再是能否施展才华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诚信问题,这正是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 找工作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就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2005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声称要达到去年大学生就业率73%以上的目标。尽管如此,还会有27%左右的学生无法及时找到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就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毕业时能够找得到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上级部门规定的就业率就完成了,至于大学生找得工作是否合适就不是大学老师们看重的了。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可以使他们从纯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开始自食其力。毕业后仍然花着父母的钱自己不挣钱,毕竟让许多大学生良心上过不去。 先就业后择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