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解决问题

9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解决问题
9的乘法口诀第5课时解决问题

9的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

【教材分析】

例5编排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座位数够不够的问题。教材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重在突出“阅读理解”与“分析解决”环节。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应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们交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和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含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2.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解答含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探究新知→解决含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在前面学习1~9的过程当中,小朋友表现得非常不错,作为奖励,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观科技馆。先让我们一起去租辆车吧!

课件出示:2名教师带队,30名学生在停车场租车的画面,然后再出示一辆大客车座位示意图。

【探究新知】

学习例5。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生1:我发现三(1)班有30名同学,有2名带队老师。停车场里有大客车停在那里。

生2:我发现大客车上的座位有8排,前面7排的座位数相同,

每排都有4个座位,最后一排有5个座位。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名师生?

生2:大客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生3:租一辆大客车,老师和学生能坐得下吗?

师:你们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上面提出的数学问题吗?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1个问题。30+2=32(名)

小组合作交流,探求解决第2个问题的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

生1:我先算出前7排的座位数,再加上最后一排的座位数,前7排每排都有4个座位,也就是有7个4,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列出算式:4×7=28(个),再加上最后一排的5个就是:28+5=33(个) 生2:我会列综合算式:4×7+5=33(个)。

师:这名同学列出的是乘加算式,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4:我是把座位竖着数的,有4列,每列有8个,中间还有单独的1个,我列的算式是8×4+1=33(个)。

生5:我先分别算出过道左边和右边分别有多少个座位,再加上最后一排的5个。过道左边有2×7=14(个),过道右边也有2×7=

14(个),这样一共有14+14+5=33(个)。

师:一共有32名师生,大客车上一共有33个座位,租一辆大客车,坐得下吗?

生:32<33,所以能坐得下。

【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做一做情境图。

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题意和情境图,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有35个小朋友和一盘鸡蛋。

生2:横着看,有6行鸡蛋,前面4行每行有6个,后面2行每行只有5个。

生3:竖着看,有6列鸡蛋,前5列,每列都有6个,最后一列只有4个。

师:“35个小朋友每人吃1个鸡蛋,这些蛋够吗?”这个问题怎样理解?如何把“鸡蛋”跟“小朋友”联系起来?

生:35个小朋友每人吃1个鸡蛋,需要35个鸡蛋,问这些鸡蛋够不够,需要先求出盘中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再跟35比一比就知道了。

学生小组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教材第80页和第81页 教学设计: 《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和交流,自主探索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计算经验独立完成,并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虽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过2到8的乘法口诀,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但9的口诀句数多,数目大,容易混淆,学生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让他们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就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一步归纳总结,探索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情感目标:在编写口诀和探索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和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本、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袋鼠想拜见数学王国的国王,国王想考考小袋鼠,就在小袋鼠到王国的路上设置了一些关卡,如果小猴子能顺利通关,就可以到达数学王国。小袋鼠是个好学的孩子,他非常想到数学王国学习,可是又怕过不了关,想请大家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了“小袋鼠到数学王国”的情境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智勇大冲关,自主探究新知:

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1.充分借助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在教学教材第63页例7时,为了使学生明确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自主尝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两题中都有4和5,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将两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图表示的意思,进而突出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将其同运算联系起来,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积累检验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明确题意,正确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加以回顾,检查画图是否正确,所列算式是否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在整个回顾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画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画图等方式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重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画图用彩笔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1.对比练习。 5+6= 5×6= 4+5= 4×5= 2.谁能说出上面每组 中的两题计算题有什 1.学生独立计算、点名汇报,集体订 正。 2.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点名汇报。 3.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看图列式计算。 (1) 算式:6×4=24

么异同? 3.这节课我们来解决 有关数字相同,运算方法不同的应用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算式:6+4=10 2.列式解答。 (1)有3排桃树,每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15(棵) (2)有两排桃树,一排3棵,另一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8(棵) 3. (5元)(6元) (1)买6本故事书要多少元钱? 6×5=30(元) (2)买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钱? 6+5=11(元) 4. (1)买3张成人票需要多少元钱?6×3=18(元) (2)买一张儿童票和一张成人票,一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课件出示例7)引 导学生比较一下,两 道题目有哪些相同 点? 2.引导学生列式计 算。 你能根据两道题目中 的数量关系,选择合 适的方法列出算式进 行计算吗? 3.两道题目中都有4 和5,所求问题也一 样,为什么解答的方 法不同呢?教师引导 学生说明原因。 4.引导学生检查列式 是否正确。 师:用什么方法能知 道自己解答的对不对 呢? 5.师生共同归纳解题 方法。 1.学生认真读题,交流题目的异同后 明确: 两道题目中都有数字4和5;两道题 目所求问题一样,都是求“一共有多 少张?” 2.学生思考后列式计算,汇报: 生1: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列 式是5×4=20(张)。 生2: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列 式是5+4=9(张)。 3.学生小组合作,根据题意画图理解 方法不同的原因。 预设: 生1:第一幅图有4排桌子,每排有5 张,求一共有多少张,就是求4个5 相加的和是多少,求相同加数的和是 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2:第二幅图有2排桌子,一排有5 张,另一排有4张,求一共有多少张, 就是求2排桌子的总数,要把5和4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检验的 方法。 5.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用2~9的乘法口诀解决较复杂的乘法问题(含答案)

用2~9的乘法口诀解决较复杂的乘法问题 一、仔细审题,填一填。(每空3分,共21分) 1.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5天)工作()小时。 2.星期天,由小军当家。他去超市买菜,正好花了24元。 他可能买的是()袋();也可能买的是()袋();还可能买的是()袋()。 二、看图列式。(每小题5分,共15分) 1.=(颗) 2. =(根) 3. 三、聪明的你,答一答。(共64分) 1.周末,小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乐园玩,每个项目花了多少钱? 一共花了多少钱?(15分)

2.乐乐有40个车轮,他能组装一列有9节车厢的小火车吗?(9分) 3.两队同学收集旧电池。红队有6人,每人收集7节旧电池,红队收集了多少节旧电池?蓝队比红队少收集5节,蓝队收集了多少节旧电池?(10分) 4.小东感冒了,妈妈给他买了2盒感冒药,一共有多少片药?(10分) 5.(10分) 6.租车。(至少写三种不同的方案)(10分)

答案 一、1.40 2.3西红柿6黄瓜4青椒 二、1.55×8=40(颗) 2.4×9=36(根) 3.2×7+6=20(架)(答案不唯一) 三、1. 一共:20+45+21=86(元) 口答:一共花了86元。 2.4×9=36(个)36+6=42(个) 42>40 口答:他不能组装一列有9节车厢的小火车。 3.6×7=42(节) 42-5=37(节) 口答:红队收集了42节旧电池,蓝队收集了37节旧电池。 4.7×2=14(片) 14×2=14+14=28(片) 口答:一共有28片药。 【点拨】先求出1盒有多少片药,再求出2盒有多少片药,

可把14×2转化成加法来计算。5.2×9=18(元) 6×8=48(元) 18+48=66(元) 口答:一共需要66元钱。6.方案一:4×8=32(人) 租4辆大车。 方案二:4×8=32(人) 租8辆小车。 方案三:3×8+2×4=32(人) 租3辆大车和2辆小车。 (答案不唯一)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例5,完成教科书P15“练习二”中第13~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购物中的折扣问题,进一步巩固折扣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并正确计算不同优惠形式的折扣。 2.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过程,能选择购物方案,并能充分解释方案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销售方式的正确含义,能正确计算出优惠后的价格。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师: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提高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学情预设】学生举例:①打折销售;②有奖销售;③返券或返现金促销…… 师:购物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哪种最实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生活中的“促销”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到底哪家的便宜”的问题意识。 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购买方案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商场的一些促销方式,并理解其实际含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2例5。 教学笔记 (1)阅读理解题意。 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找到“A商场打五折销售”和“B商场按‘每 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一件裙子“标价230元”。 师:怎样理解“每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学情预设】预设1:商品价格超过100元,一共减50元。 预设2:每满100元减50元,就是每个100元都减50元,不 满100元的不减。 师:你同意哪种说法?(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经过讨论,我们确定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每满100元 减50元”的意思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独立解答。 【学情预设】预设1:230×50%=115(元),230-50=180(元),115 <180,选择A商场更省钱。 预设2:230×50%=115(元),230-50×2=130(元),115<130,选择A 商场更省钱。 预设3:230×(1-50%)=115(元),50×2=100(元),100<115,选择A 商场更省钱。 (3)展示交流。 师:你同意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种方法是错误的,每满100元减去 50元,230元里面有2个100元,应该减2个50元。 预设2:第二种是正确的,总价里有2个100元,所以从总价 里减去2个50元。

二年级上册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找寻规律激发兴趣教给方法---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利用对比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小组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

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我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本课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的游戏的设计。本课设置了两个游戏:手指游戏和转盘游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后,学生虽然积累了学习的经验,但相同的学习程序,相似的口诀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设置适当的游戏,既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解决问题教学实录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师:今天就和喜洋洋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喜洋洋来一次口算比赛。 9×8= 6×3= 7×5= 5×8= 4×9= 9×9= 8×6= 6×7= 9×3= 5×9= 2×8= 7×7= 4×6= 8×7= 8×8= 【评析:通过口算,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为学生学习新知搭建一个梯子。】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师:在刚才地口算练习中,我发现有些同学的乘法口诀不是很熟练,回去还要好好背诵 口诀。喜洋洋看到我们二2班的同学学习这么认真,想带我们坐车去参观科技馆,想去吗? 生齐答:想 师:如果我们遇到了数学问题,就共同解决好不好?(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充满情趣的课堂气氛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喜洋洋带学生去参观科技馆做主线。】 (出示例题和主题图) 二(1)班准备租车去参观科技馆。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师:这就是我们要乘坐的大客车,这是司机的座位,这些是乘客的座位。请同学们齐 读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师:这是题目告诉我们的信息吗?谁来说说。 生: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 师:那你们知道有多少人去参观吗? 生:32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名老师和30名学生合起来是32人。 师:你们从座位示意图又发现那些信息呢? 生:竖着观察,每列有4个座位,有7排这样的座位,最后一排有5个座位。 师:刚才王菲同学竖着观察,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我还可以横着观察,每排7个座位,有4排,最后一排也是有5个座位。 【评析: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培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发现信息的过程中,把学习的难点相应分散了,有利于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解题方法,提高探究效率。】 师: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生:坐得下吗? 师:谁更完整的说一遍? 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师:要求客车能不能坐得下这些人,要先求出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生:先求出客车的座位数。 师:对了要先求出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就可以知道这辆客车够不够。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优质教案

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诀 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 2.口算: 6×4 5×3 2×7 5×4 3×4 2×8 4×2 7×4 5×7 5×8 2×8 2×1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第78页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生:一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让学生完成填空:

每个玩具盒()元,买()个,这里有()个() 师:你能列什么算式? 学生口答:8+8+8=24 8×3=24 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 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思考检查的方法。 2. 能力迁移 如果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问: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A、买5支铅笔多少钱? B、买8本日记本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再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九第4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 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若有时间则集体

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 第6课时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P80及练习二十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1)、出示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 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完成。 将口诀补充完整: ()六二十四二()十四 七()五十六()八四十 …… [设计意图]:强化乘法口诀的记忆和有关表内乘法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9的乘法口诀。

1、谈话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2、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每条船上有几人? (3)、2条船上有几人? (4)、一共有多少人? …… 3、(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 (2)板书反馈结果 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 (1)用乘法简便。 (2)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 (3)反馈交流、并展示。 4、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 5、口诀记忆 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6、出示85页3题: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9的倍数的积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简要的归纳。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图的意义,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为学习9的乘法口诀打基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口诀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页例3。 1.能借助画图的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利用画图转化的解题方法。 重点难点: 重难点:通过画图分析找准标准单位“1”,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乐乐同学很喜欢喝牛奶,不过他在喝牛奶时遇到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出示教材第99页例3。 (2)阅读理解,喝了几次牛奶?第一次喝了多少?第二次呢?加了多少水?水全喝完了吗?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学生理解题意,还可以画图理解。 (3)分析:喝了两次,肯定用加法来解答。第一次喝完后,喝 了1 2杯,剩(1-1 2 )杯,加满水,纯牛奶不变,还是只有1 2 杯,又喝 了加水后的1 2,也就是把1 2 杯的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 占其中的1份。 把1 2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1 2 化成2 4 ,其中1份就是1 4 ,第二次 喝的牛奶是1 4杯,水是1 4 杯。

1 2+1 4 =2 4 +1 4 =3 4 (杯) (4)答:一共喝纯牛奶3 4杯,水1 4 杯。 1.阅读与理解。 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互相交流。 (2)集体反馈,并填写在教材上。 2.分析与解答。 (1)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牛奶兑水的过程。 问:你们能画图表示这一过程吗? ①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 ②指名上台投影展示画图作品。 问:把12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呢?(学生结合图,不难看出是) 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把转化成。 ③解决问题。 师:根据以上分析,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的问题。 a.学生独立完成。 b.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怎样检验?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利用了什么知识?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借助画图找准标准量“1”,在画图分析中,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从而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101页第9*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适时补充)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页例5。 本节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会用四则运算解决一般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教材用租船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全面分析问题,不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策略。 (二)核心能力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对比分析和总结提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提高应用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借助生活经验发现尽量租便宜的船更省钱,进行合理的假设。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尽量不空座位会更省钱,能说出调整方案的方法,感受优化思想。 3.通过回顾反思,能说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策略,能正确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掌握先假设,再调整的基本方法。 (五)学习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行合适的调整,寻找最佳方案。 (六)实施资源 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超市有一种餐巾纸,有三包装和六包装两种,如下图:

9元12元 买哪种餐巾纸更划算?说说你的理由。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组织一次春游,大家都想去划船,说到去划船,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你觉得需要了解什么信息? 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我在租船的地方确实看到了这样的信息,谁来说说都有哪些?(出示课件) 如果我们一共有32人,你觉得我们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问题? 看来,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问题探究 (1)梳理信息,理解题意 题中的信息比较多,比较乱,你能把它们有条理的整理出来吗? 学生自主整理后汇报。 追问:限乘是什么意思? 总结: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信息较多,我们可以把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梳理,以便于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整理前的信息,这是整理后的信息,整理之后感觉怎么样? 突出整理后的信息更简洁,便于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信息较多的题目,通过整理前和整理后的对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整理信息的必要性,进而全面理解题意,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2)探究方案,理解假设和调整的方法 结合信息,要解决怎么租船最省钱,你会先选哪种船呢?为什么?

《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听课反思

《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听课反思 今天,我听了李波老师的数学课《9的乘法口诀》之例6---解决问题,收获不少。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 一、导入有趣,重点突出。 李老师首先通过口算乘法导入,让学生在和喜羊羊的口算比赛中巩固了乘法口诀。然后老师让孩子们跟着喜羊羊乘车去科技馆参观,引出了新课。学生学习了例题,掌握了解题方法后进行有层次的变式练习,对学习目标进行了检测。这样的设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整堂课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正确进行有关实际问题的计算。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会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例如在教学例6的时候,老师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例题和主题图,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2)要解决“租这辆客车,坐得下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3)这两条信息中那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想解决这辆车是否能坐得下就得先求什么?(就要先求“客车一共有多少座位?”) (4)怎样求出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请你试着把你的想法在主题图上画一画,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老师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后,然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结果,在学生的回答中,出乎意料的有五种不同的方法,老师相机把这些答案写在黑板。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等学习方法,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三、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在这堂课中,李老师用得最多的是“别急”两个字。无论是对老师提问时一时回答不上的学生,还是一不小心做错题的学生都安慰他们别急。在当今追求实效的课堂上,不少老师都对高效课堂产生了误解,以为提速度,赶进度就是高效,对小孩子缺乏耐心引导,操之过急。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因此而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对老师教学的内容吃不消,导致“跟不上”。李老师充满耐心的教学态度充分体现了全面照顾学生,尤其是对困难学生方面关爱和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学习。这一点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如果要我找这节课的不足,就是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不熟练,如让学生多背乘法口诀表,效果会更佳。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8单元总复习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解决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情境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有关蝴蝶与花的主题图。 (1)组织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 (2)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图中描述的内容,说说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交流。 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只要学生提出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说。 二、练习讲授 1.完成课本第96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和第8题。 师:(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式? 学生活动: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后,在解题。 2.完成课本第9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6题。 师:(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7题。 第2小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9题。 组织学生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小英和小平分别可能套中的是哪两个圈? 三、课堂作业 1.台式电脑比笔记本电脑多几台? 2.

9的乘法口诀(教研课)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乐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 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彩色粉笔、苹果卡片、算式卡片、果树图、摘苹果规则单、接力赛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展示课件,诱发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吗?(知道)端午节的时候不仅要吃粽子,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看,划龙舟比赛开始了!比赛的时候,只要咱们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就能取得胜利对不对?(对)那同学们,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每艘龙舟上有9个人,一共有9条船。 师:你的发现真好,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划龙舟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那谁还想提数学问题? 师:快速地告诉老师,一条龙舟上有多少个人?(9个)两条龙舟上有多少个人?

(18个)6条呢?8条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说出得数啊?(乘法口诀) 2.揭示课题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习2——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有信心吗? (板书:9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意义 1.运用类推,编出口诀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有一只袋鼠练习跳远。他一次跳了几格?(一格), 跳了一格用9来表示,是几个9?(1个9)接着看,现在跳了几格?(两格)是几个9?(跳了2格,是2个9)2个9是多少呢?(18)你是怎么得出18的?(跳一格是9,再跳一格就是9+9=18) 师:说得好,也就是说多跳一格就加上一个(9)。 师:袋鼠继续跳,现在是几个9?(3个9)。。。。。。(一直跳到9个9为止) 师:那方框里面的数会填吗?请翻开书84页,把方框里面的数填完整。 2.自主探究,理解意义 师:很多同学都写完了,谁来帮老师把方框填上?(27、36、45、54、63、72、81) 师:他这样的填法,你们同意吗?(检查一下你自己的,把数学书扣在桌子上)咱们来一起数一数。(课件演示)一个9是9,2个9是18,3个9是27,4个9是36。。。。。 师:1个9是9,乘法算式应该怎么列?(1×9=9或9×1=9)乘法口诀怎么编? 一起告诉老师。(一九得九) 师:一九得九表示什么意思呀?(表示1个9相加) 师:很好。也就是说一句乘法口诀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列出几个乘法算式?(2个)师:那你能根据袋鼠每次跳远的结果列出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吗?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材第12页例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口头列式。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 (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 (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师:这几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学生交流,汇报。 【新课讲授】

教学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 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 板书:A:230×50%=115(元) B:230-2×50=130(元) A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经有了1-8的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节课我总结如下: 第一,情境创设方面,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端午节划龙舟”的比赛情境中,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利用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渗透数学思想方面。本节课通过归纳,比较,变换,转化等数学方法,明确目标,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形成。比如在“自护合作,探究意义”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对口诀的形成和意义的了解,引导学生归纳9的乘法口诀。在“探究规律”中,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观察9的乘法算式,比较算式发现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算式积都相差9;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并利用规律方便记忆口诀。而在“练习”中,让学生在规律的寻找中,得到启发,每个算式的积差9,在计算9×3=9×4-9、9×6=9×5+9时,感受到转化思想的魅力。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我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此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评价体系方面:本节课我 页脚内容1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1)

第四课时 问题解决(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例4,练习八第l ~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读一读下面的关键句,说说你的理解。 1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

(2)新购图书数量的25 是童话书。 师: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的?把谁看作单位“1’’?两个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补充。 2.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如果兔子的总数是30只,新购图书的数量为lOO 本,会不会求出白兔的只数和童话书的本数? 学生先列式作答,再集体交流。 3.小结:这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要学习简单的用分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2)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是多余的条件。 3.分析与解答。 (1)独立思考,理清关系。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优质教案

第5单元混合运算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4,以及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加强对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应用训练。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考。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1.45-40=5 5×4=20 2.35-28=7 14÷7=2 3.87-63=24 24÷6=4 列出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好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说说烈士的方法,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4。 屏幕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观察画面,说一说画面上讲了什么事?让学生说,从屏幕上获得的信息。 (2)思考怎样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先要知道剩下多少。) 教师边讲解,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师:一共要烤90个面包,包括已经考了的36个,和没有烤的部分,每次能烤9个,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剩下的) 所以这道题,我们要先求什么?(剩下的是多少。) 然后再把剩下的,分成9份,就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 每次烤9个,烤几次? (3)独立尝试解答例4. 学生列式解答。 指名汇报。 90-36=54(个)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没烤好的面包有多少个?) 54÷9=6(次)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 (4)谈话:刚才我们解决这道题用的是分步解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90-36)÷9 =54÷9 =6(次)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解法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从而弄清这样列式是错误的。第二种解法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小括号在算式中起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齐读两遍。 想一想,用综合算式解答时为什么要加上小括号。 (5)检验。 学生交流检验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学生对于在情境中发现获得口诀已经不再期待。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于,熟练的进行9的乘法计算以及熟练的运用。 1、课前激趣。 通过向学生引入课本教材上的情景图,激发孩子们对于本节课,本例题情景图的兴趣。 2、课中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引导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孩子们学会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正确的运用乘法和口诀。我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交流。 我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拓展。课尾通过抽取卡片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并领读口诀的小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此活动在原有的计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也变换了一下练习的形式,使得孩子们颇感兴趣。 不足之处: 首先从教学设计来说,我总是更关注课堂的整体设计,而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却没有很好的把握,在教学规律中,也没有突出重点,难点,使本节课的教学没有一个确切的重心。 1/ 2

其次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我没有让学生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规律可以帮助孩子们记忆口诀,极大激发他们记忆口诀的兴趣,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我没有将这一环节加入其中,使得孩子们的记忆有些机械式,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孩子,可能记忆有一定难度。 最后我仍然深深的感受到,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语言一定要精炼利落,并且提问要有针对性,这需要我反复琢磨反复打磨自己的教态教语,这也将是一个长期并且不断努力的过程。 2/ 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第5课时解决问题(2)课题解决问题(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上节课教学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解决方法,在这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借助“小明和爸爸体重”的素材,教学“已知比一个数少(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方法的处理上,教材提倡先借助线段图抓住数量关系,然后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学习目标1.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含义,能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求解这个数的值,并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独立分析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学习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课件出示:小明的体重是 35kg,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7 15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 克?(教师随机板书) 2.如果将这道题中的条件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7 15 ”换成“小明的体重比爸爸 的体重轻 8 15 ”,又该如何计算 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是如 何计算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 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 5,指导学生分析题意。 2.引导学生复述题意,找出 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 厘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根据画图的过程 理解“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 轻 8 15 ”这句话的含义。 5.引导学生在分析线段图的 基础上,探究解题思路和解题方 法。 6.要求学生独立解答例题。 7.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1.认真观察课件,明确题 意。 2.交流从题中获取信息。 已知:小明的体重是35kg, 比爸爸的体重轻 8 15 。 所求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 少千克? 3.在小组内画线段图,运用 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找解题方 法。写出数量关系式,根据关系 式列方程解答。 数量关系式: (1)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 重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2)爸爸的体重×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 300g,这瓶油重多少克? 300÷3/5=500(克) 答:这瓶油重500克。 3.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1)红花有20朵,比黄花多 1/4,黄花有多少朵? 黄花的朵数+黄花的朵数1/4= 红花朵数的 (2)一批货物,运走了3/10, 还剩下7/10t,这批货物重多少 吨? 原货物的质量-原货物质量的 3/10=7/10t 4.妈妈每月的工资是3800元, 比爸爸的工资少1/5。爸爸每月的 工资是多少元? 解:设爸爸每月的工资为x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