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培训试卷及答案

2020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培训试卷及答案
2020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培训试卷及答案

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培训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5空,75分)

1、2018年,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向( )转变,做到()、()、(),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和()。

2、2018年要按照服务规范要求,做好()、()、()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和()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分类施策,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结合实际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鼓励有条件地区将基本康复服务纳入个性化签约范围。继续做好()签约服务工作。

3、规范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可以()选择()签订服务协议,家庭医生团队按约定协议提供签约服务。签约服务采取团队服务形式提供,鼓励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发挥乡镇(街道)卫生计生专干、残疾人专职委员等在签约服务中的作用。要逐步通过固定签约医生开展()、(),利用()或候诊区开展健康自测及健康教育,优化服务流程,综合提供连续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4、家庭医生团队要对接签约居民的服务需求,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5、家庭医生团队在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与所在机构内部()、()、(中医)、康复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推进专科服务与签约服务的有效衔接。

二、简答题(第1题15分,第2题10分,共计25分。)

1、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有什么区别?

2、签约家庭医生能为签约居民提供什么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实现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家庭医生服务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目标,针对本中心工作任务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整合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建设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团队,确保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不断提高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和社区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社区健康调查、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形式,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深入社区,送到家庭,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力争早日实现“人人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签约服务”的目标。 三、工作内容 (一)优化组织、分工协作 根据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特长、工作岗位、资质等实际情况不断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优化,按每个团队覆盖≤10000人的原则,配置1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由1名全科医

生或医师、1名社区护士或护士、1名公共卫生人员及辅助人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居民,更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信任度、满意度。 (二)签约服务 为辖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坚持“充分告知、重点突出、自愿签约、规范服务”的原则,以居民与家庭医生自愿签订(每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1名家庭医生)一定期限服务协议的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双方约定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权利义务等款项,家庭医生以团队的形式,按照约定内容向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签约周期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一个周期不少于一年,期满后根据居民的意愿,自动续约或另选签约医生。签约对象优先覆盖常住家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36个月儿童、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所在家庭,以及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贫困人口、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和有服务需求的健康人群。 (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常见病、多发病的预约、诊疗服务。 2、门诊预约与转诊服务。为签约居民优先提供上级级医院转诊和预约服务,做好转诊病人的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计划

2019年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计划 为加快推进辖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强基层和群众参与签约服务积极性,根据区卫计局要求,我院决定2019年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集中宣传活动,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利用各种宣传资源,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全方位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工作,让辖区群众全面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关政策,积极参与到签约服务工作,营造全社会信任、参与、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宣传形式及内容 1.媒介宣传。 我院建立医院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公开我院名称、地址、预约电话和服务时间,公开家庭医生团队及成员基本情况,公开提供签约服务项目,公开签约服务的工作流程,公开家庭医生团队及全科医生签约数量、服务进展、群众满意度等,提高宣传效率和扩大影响。 利用卫生院和各村庄健康教育宣传栏,张贴一期家庭医生签约内容的宣传画。 对于日常宣传活动中的工作经验和亮点随时上报卫计局,便于集中宣传报道。

2.开展培训。 召开全院职工会,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知识培训,解读签约服务政策。 召开乡医例会,对辖区所有乡医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知识培训,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内容、签约形式,发动乡医力量,积极投入到宣传当中。 3.医院明确家庭医生人员构成、签约服务内容、签约服务形式、签约服务绩效分配等政策,充分调动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签约服务积极性。 4.制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横幅,制作家庭医生团队和签约服务项目宣传折页,公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姓名、执业类别、联系电话、服务项目、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印制便民服务联系卡,写明服务团队、地址、电话等信息,方便群众联络联系和接受群众监督。医务人员结合诊疗、随访和公共卫生服务,向群众主动发放宣传折页,讲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 5.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今年夏季,结合老年人查体工作,利用三个月时间深入辖区50个村庄,开展集中签约、集中服务和集中宣传活动。每月上报送宣传活动资料。 6.多渠道推进签约服务。一是进机关,要在高新区政府集中办公区域组织开展一次集中签约和集中宣传活动,为机关职工搭建签约服务平台。二是进企业,要到辖区内大中型企业开展宣传活动。三是进社区,与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一起在每个社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制度 1、由临床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按照所辖区域、常住人口、服务功能与任务等情况,分片包干,落实管理责任制。 2、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月下村委会工作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个天。 关要求执行。 2、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面负责责任区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工作。 3、家庭医生对责任区内的重点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管理,及时补充信息,按要求对特殊人群进行规范管理。

4、要严格执行有关核心制度,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认真学习专业及技术知识。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技能,全心全意为辖区居民的健康服务。 5、要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及时提供上门访视、电话咨询、预约服务、康复指导等多种服务。 6、家庭医生根据居民健康情况定期组织到辖区村委会巡视,对行动不便且确有 分院、卫生站上转的疑难、复杂、急危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或抢救。对可以下转分院、卫生站的患者制定治疗康复和护理方案,指导分院、卫生站后续治疗。 3.医院集团分院职责:负责提供上级医院转诊病人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常见、多发的一般诊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病治疗,上级医院转诊病人的康复、护理和随访工作。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的 1.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培训目的。 通过中心内部培训及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的培训,转变观念,树立全人照顾理念、全科临床思维模式,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据全科医学专业知 (三)培训考核 单位内部每次课后进行考核;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可单独或团队集体进行考核。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定期集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挂钩。

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计划

丰满区前二道乡家庭医生签约 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进行签约工作,我院以“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服务形式构建家庭医生责任制度,形成以“契约式”、“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式”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施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整体健康维护为方向的长期的负责式照顾和健康管理,力争早日实现“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签约服务”的目标。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成立团队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工作需要及人员变动,对团队人员进行了合理调整,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居民。 第一团队:团队长:郭俊峰、张金花; 队员:熊奇、史克哲、关宏君、佟海龙、马里、关秀萍第二团队:团队长:黄艳、纪大力; 队员:佟伟、杨建华、程绍英、于海东、张明、李颖; 二、服务对象

主要以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病康复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贫困人群、低保人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0~6岁儿童、孕产妇、结核病患者以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的农村居民。 三、服务方式 (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常见病、多发病的预约、诊疗服务。 2、门诊预约与转诊服务。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做好转诊病人的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团队工作按团队服务人口比率完成建档任务,且确保每份档案都要真实有效。 2、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对签约家庭中的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病康复者、生活不便的残疾人、贫困人群、低保人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0~6岁儿童、孕产妇、结核病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