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部分

理论力学部分
理论力学部分

(理论力学部分)

一.静力学

1.静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图

刚体、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约束的基本类型。受力分析与受力图。2.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平衡的几何条件。力的分解、力在轴上投影。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力矩、平面力偶理论

力对点之矩、力偶与力偶矩、力偶等效、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4.平面任意力系

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向面内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与主矩。简化结果分析。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5.摩擦及其平衡问题

静滑动摩擦、动滑动摩擦的概念。摩擦角与自锁现象。考虑摩擦时平衡问题的解法。6.空间力系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重心的概念与计算。二.运动学

运动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系。运动描述的相对性。瞬时和时间间隔。

1.点的运动学

确定点运动位置的基本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弧坐标法。运动方程。点的速

度与加速度的矢量表示,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直角坐标表示,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弧坐标表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刚体的简单运动

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与角加速度。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3.点的合成运动

合成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定参考系与动参考系,绝对运动、相对运动与牵连运动,三种速度与加速度,牵连点。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4.刚体平面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分解为平动与转动。求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的基本法与投影法。求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的瞬心法。

三.动力学

1.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2.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

3.动能定理

力的功。刚体作平动、定轴转动、平面运动时动能的计算。质点与质点系的动能定理。4.动静法

惯性力的概念。质点与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材料力学部分)

1.截面法、内力、应力、应变和变形的概念。

2.(压)杆的内力、应力和变形。虎克定律,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应力集中的概念。

3.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4.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理。轴的内力,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5.截面几何性质。

6.梁的内力,平面弯曲的概念。弯曲正应力与剪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用积分法和叠加法分析梁的位移。

7.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三向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和最大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

8.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理论力学(静力学)

大学 《理论力学》课程 教案 2005版 机械、土木等多学时各专业用 2005年8月

使用教材:《理论力学》,祥东主编,大学2002年 《理论力学》,工业大学,高等教育2004年 《Engineering Mechanics理论力学》,昌棋等缩编, 大学2005年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同济大学,2001年 [2]乔宏洲,理论力学,中国建筑工业,1997年 [3]华东水利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高等教育,1984年 [4]理论力学(第六版)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2002年8月 [5]理论力学(第3版)郝桐生编.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2003年9月 [6]理论力学(第1版)武清玺奇主编.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2003年8月

第1篇静力学 第1章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深入地理解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基本概念。 2.深入地理解静力学公理(或力的基本性质)。 3.明确和掌握约束的基本特征及约束反力的画法。 4.熟练而正确地对单个物体与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二、基本容 1.重要概念 1)平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静力学中,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平动,则称物体处于平衡。 2)刚体:在力作用下或运动过程中不变形的物体。刚体是理论力学中的理想化力学模型。 3)约束:对非自由体的运动预加的限制条件。在刚体静力学中指限制研究对象运动的物体。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碍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力: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机械作用。其作用效果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使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效应,理论力学只研究力的外效应。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故力是定位矢量。 5)力的分类: 集中力、分布力(体分布力、面分布力、线分布力) 主动力、约束反力 6)力系:同时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按其作用线所在的位置,力系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按其作用线的相互关系,力系分为共线力系、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和任意力系等等。 7)等效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组力系,如果它们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则此两组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8)平衡力系:若物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称此力系为平衡力系。

大学土木理论力学动力学复习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质点系动能的增量等于作用于质点系全部力所做的元功和。 2、在势力场中,物体受到的力称为有势力或保守力。 3、在势力场中,势能相等的点构成了等势能面。 4、质点系当中每个质点上作用的主动力、约束力和惯性力,在形式上组成平衡力系,这就是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5、平移刚体的惯性力系可以简化为通过质心得合力,其大小等于刚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6、铅垂悬挂的质量--弹簧系统,其质量为m,弹簧刚度系数为k,若坐标原点分别取在弹簧静伸长处和未伸长处,则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可分别写成_和_。、 8、质点系动量对时间的导数等于质点系的外力的矢量和。 9、如质点系的所有外力在某轴上投影的代数和恒为零,且开始时速度投影等于零,则质心沿该轴的坐标保持不变。 二、判断题 1.平动刚体各点的动量对一轴的动量矩之和可以用质心对该轴的动量矩表示。(对) 2.质点系对于任意动点的动量矩对时间的导数,等于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外力对于同一点的矩的矢量和。(错) 3.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与动量矩。(对) 4.刚体的质量是刚体平动时惯性大小的度量,刚体对某轴的转动惯量则是刚体绕该轴转动时惯性大小的度量。(对) 5.机械能守恒定理是,当质点系不受外力作用时,则动能与势能之和等于零。(错) 6.系统内力所做功之代数和总为零。(错) 7.如果某质点系的动能很大,则该质点系的动量也很大。(错) 8.在使用动静法时,凡是运动着的质点都应加上惯性力。(错) 9.平移刚体惯性力系可简化为一个合力,该合力一定作用在刚体的质心上。(对) 10.具有垂直于转轴的质量对称面的转动刚体,其惯性力系可简化为一个通过转轴的力和一个力偶,其中力偶的矩等于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与刚体角加速度的乘积,转向与角加速度相反。(对) 三、选择题 1、两个质量相同的质点,初速度相同,任意瞬时的切向加速度大小也相同,各沿不同的光滑曲线运动,则( A ) A. 任意瞬时两质点的动能相同 B. 任意瞬时两质点受力相同 C. 任意瞬时两质点的动量相同 D. 在同一时间内,两质点所受外力冲量相同

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静力学篇

静力学知识点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本章总结 1.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的科学。 2.静力学公理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公理5 刚化原理。 3.约束和约束力 限制非自由体某些位移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力。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画物体受力图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物体受的力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要注意分清内力与外力,在受力图上一般只画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还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问题 问题一画受力图时,严格按约束性质画,不要凭主观想象与臆测。

第二章平面力系 本章总结 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 (1 )几何法:根据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为 合力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2 )解析法:合力的解析表达式为 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1 )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2 )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3 )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 3. 平面内的力对点O 之矩是代数量,记为

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或 4. 力偶和力偶矩 力偶是由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力偶没有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 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偶矩M 的大小和转向,即 式中正负号表示力偶的转向,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5.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在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相等,则彼此等效。力偶矩是平面力偶作用的唯一度量。 6.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为 7、平面任意力系

《理论力学》动力学典型习题+答案

《动力学I 》第一章 运动学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1-3 解: 运动方程:θtan l y =,其中kt =θ。 将运动方程对时间求导并将0 30=θ代入得 34cos cos 22lk lk l y v ====θ θθ 938cos sin 22 3 2lk lk y a =-==θ θ 1-6 证明:质点做曲线运动,所以n t a a a +=, 设质点的速度为v ,由图可知: a a v v y n cos ==θ,所以: y v v a a n = 将c v y =,ρ 2 n v a = 代入上式可得 ρ c v a 3 = 证毕 1-7 证明:因为n 2 a v =ρ,v a a v a ?==θsin n 所以:v a ?= 3 v ρ 证毕 1-10 解:设初始时,绳索AB 的长度为L ,时刻t 时的长度 为s ,则有关系式: t v L s 0-=,并且 222x l s += 将上面两式对时间求导得: 0v s -= ,x x s s 22= 由此解得:x sv x -= (a ) (a)式可写成:s v x x 0-= ,将该式对时间求导得: 2 02 v v s x x x =-=+ (b) 将(a)式代入(b)式可得:32 20220x l v x x v x a x -=-== (负号说明滑块A 的加速度向上) 1-11 解:设B 点是绳子AB 与圆盘的切点,由于绳子相对圆盘无滑动,所以R v B ω=,由于绳子始终处 于拉直状态,因此绳子上A 、B 两点的速度在 A 、B 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即: θcos A B v v = (a ) 因为 x R x 2 2cos -= θ (b ) 将上式代入(a )式得到A 点速度的大小为: 2 2 R x x R v A -=ω (c ) 由于x v A -=,(c )式可写成:Rx R x x ω=--22 ,将该式两边平方可得: 222222)(x R R x x ω=- 将上式两边对时间求导可得: x x R x x R x x x 2232222)(2ω=-- 将上式消去x 2后,可求得:2 22 42) (R x x R x --=ω 由上式可知滑块A 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其大小为 2 22 42) (R x x R a A -=ω 1-13 解:动点:套筒A ; 动系:OA 杆; 定系:机座; 运动分析: 绝对运动:直线运动; 相对运动: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定轴转动。 根据速度合成定理 r e a v v v += 有:e a cos v v =?,因为AB 杆平动,所以v v =a , o v o v a v e v r v x o v x o t

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

静力学部分总结 姓名:孟庆宇班级:15工9 学号:20150190218静力学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力系简化及平衡。 平面力系:1、平面汇交力系;2、平面力偶系;3、平面任意力系。 空间力系:1、空间汇交力系;2、空间力偶系;3、空间任意力系。 一、基本概念 1、静力学; 2、刚体; 3、变形体; 4、力; 5、力系; 6、等效力系;7平衡;8、平衡力系;9、平衡条件;10、平衡方程; 11、力系简化;12、合力;13分力;14、二力构件;15、自由体;16非自由体;1 7、约束;1 8、约束力;19主动力;20、被动力;21、施力体;22、受力体。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产生的效应可以分为两种: (1)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外效应。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力对物体的内效应。 23、平面力系;24、平面汇交力系;25、平面力对点的矩;26、平面力偶矩;27、平面任意力系;28、主矢;29、主矩;30、平面力系平衡条件;31、平面力系平衡方程;32、平面物体系统;33、平面物体系统的平衡;34、静定问题;35、超静定问题;36、平面桁架。37、空间力系;38、空间汇交力系;39、空间力对点、对轴的矩;40、空间力偶矩;41、空间任意力系;42、主矢;43、主矩;43、空间力系平衡条件;44、空间力系平衡方程。 二、基本理论 1、五大公理、两个推论及其应用。 2、工程中常见的八大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 (1)光滑约束;(2)柔索约束;(3)圆柱销光滑铰链约束;(4)固定铰支座约束;(5)滚动支座约束;(6)球铰链约束;(7)止推轴承约束;(8)固定端约束。 3、力的投影定理及性质(平面、空间); 4、力矩、力偶矩的定义及性质(平面、空间); 5、合力投影定理及合力矩定理(平面、空间); 6、力的平移定理;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理论物理考研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免硕士专业目录 (校本部)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理论物理考研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免硕士专业目录(校本部) 理论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又与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其它领域很多重大基础和前沿研究密切相关。展望二十一世纪,理论物理的发展将会有很好的前景。北京大学(原)理论物理研究室和(现)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原高教部确定的全国高校理论物理学科的第一个研究室和研究所。北大理论物理是原国家教委确定的第一批重点学科之一。北大理论物理学科有优良的传统,王竹溪、彭桓武、胡宁、杨立铭等著名老一辈理论物理学家曾在这里长期执教。建国以来,北大理论物理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两弹一星功臣于敏、周光召和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周光召、冼鼎昌、甘子钊、苏肇冰、吴杭生、徐至展、霍裕平、张宗烨、陈难先、杨国桢、雷啸林、夏建白、周又元、赵光达)、3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苏肇冰、冼鼎昌、陈创天),以及许多在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本学科点覆盖面广,优势突出。在理论物理的主流前沿方向上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实力。本学科点队伍整齐、实力雄厚,凝聚了一批学术造诣精深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专家学者,其中中科院院士二人,长江学者一人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三人。这一研究集体已作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工作,目前继续招收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1.粒子物理理论 具体包括强子物理(如粲偶素物理、自旋物理、格点规范等)、标准模型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如CP破坏、辐射修正、超对称的量子效应等)等。该方向研究集体是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全国唯一一个理论物理方面的“创新研究群体”。 2.原子核理论 具体包括如原子核内的夸克自由度、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原子核的代数模型及微观基础、原子核的集体运动模式及其相变、超重核的结构及合成反应、核天体物理、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强相互作用物质的成分、形态、相及相变等。 3.场论和宇宙学 包括如弦理论、共形场论、非对易几何、宇宙甚早期演化及宇宙结构等。 4.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 包括介观体系输运性质和强关联系统统计模型、高温超导理论、强电磁场等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性质等。 5.计算物理及其应用 包括多粒子系统的研究方法、对称性理论和方法、模拟计算方法等。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有一批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工作。按照SCI和 SLAC-SPIRES的检索结果,本学科成员的论文被他人引用几千次,这充分说明了这些工作的原创性和影响力。本学科成员1996年以来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材奖12项(其中一等奖3项)。承担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和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场论、量子规范场论、量子场论专题、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粒子物理、广义相对论、宇宙学、中高能原子核理论、计算物理等十多门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教学

《理论力学》静力学典型习题+答案

1-3 试画出图示各结构中构件AB的受力图 1-4 试画出两结构中构件ABCD的受力图

1-5 试画出图a和b所示刚体系整体各个构件的受力图 1-5a 1-5b

1- 8在四连杆机构的ABCD 的铰链B 和C 上分别作用有力F 1和F 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试求二力F 1和F 2之间的关系。 解:杆AB ,BC ,CD 为二力杆,受力方向分别沿着各杆端点连线的方向。 解法1(解析法) 假设各杆受压,分别选取销钉B 和C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由共点力系平衡方程,对B 点有: ∑=0x F 045cos 0 2=-BC F F 对C 点有: ∑=0x F 030cos 0 1=-F F BC 解以上二个方程可得:2 2163.13 62F F F ==

解法2(几何法) 分别选取销钉B 和C 为研究对象,根据汇交力系平衡条件,作用在B 和 C 点上的力构成封闭的力多边形,如图所示。 对B 点由几何关系可知:0245cos BC F F = 对C 点由几何关系可知: 0130cos F F BC = 解以上两式可得:2163.1F F = 2-3 在图示结构中,二曲杆重不计,曲杆AB 上作用有主动力偶M 。试求A 和C 点处的约束力。 解:BC 为二力杆(受力如图所示),故曲杆AB 在B 点处受到约束力的方向沿BC 两点连线的方向。曲杆AB 受到主动力偶M 的作用,A 点和B 点处的约束力必须构成一个力偶才能使曲杆AB 保持平衡。AB 受力如图所示,由力偶系作用下刚体的平衡方程有(设力偶逆时针为正): 0=∑M 0)45sin(100=-+??M a F A θ a M F A 354.0= 其中:31 tan =θ 。对BC 杆有:a M F F F A B C 354.0=== A ,C 两点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2-4 F F

理论力学静力学随堂试卷2016带答案

《理论力学*静力学》随堂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若平面力系由三个力组成(设这三个力互不平行),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若力系向某点简化,主矩为零,则此三个力必然汇交于一点 (B) 若主矢为零,则此三个力必然汇交于一点 (C) 此力系绝不能简化为一个合力偶 (D) 若三个力不汇交于一点,则此力系一定不平衡 2.物块重kN 5,放置于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摩擦角o m 35=?,今用与铅垂线成o 60角的力F 推动物 块,若kN F 5=,则物块将( A )。 (A) 不动 (B) 滑动 (C) 处于临界状态 (D) 滑动与否无法确定 3. 空间任意力系向某一定点O 简化,若主矢0≠'R ,主矩0 0≠M ,则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是 C 。 (A )可能是一个力偶,也可能是一个力; (B )一定是一个力; (C )可能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力螺旋; (D )一定是力螺旋。 4. 空间力偶矩是 D 。 (A )代数量; (B )滑动矢量; (C )定位矢量; (D )自由矢量。 5. 倘若曲杆重不计,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 的力偶,则图(a )中B 点的反力比图(b )中的反力 B 。 (A )大; (B )小 ; (C )相同; (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入划线内。) 1.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力对刚体的 作用效果 ,所以,在静力学中,力是 滑 移 矢量。 2.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平行移动时,必须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于 原力对新的作用点之矩 。 . 系 班 姓名 座号 成绩 . ...................................................... 密 .................................... 封 ................................ 线 ...................................................... o 60F

完整word版,理论力学动力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知识总结 1.牛顿三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质点具有惯性,以其质量度量; 作用于质点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比例; 作用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2.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应用时取投影形式。 3.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的力; (2). 已知作用于质点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求解第一类问题,需先求得质点的加速度;求解第二类问题,一般是积分的过程。质点的运动规律不仅决定于作用力,也与质点的运动初始条件有关,这两类的综合问题称为混合问题。 动量定理 知识点总结 1.牛顿三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质点具有惯性,以其质量度量; 作用于质点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比例; 作用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2.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应用时取投影形式。 3.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的力; (2). 已知作用于质点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求解第一类问题,需先求得质点的加速度;求解第二类问题,一般是积分的过程。质点的运动规律不仅决定于作用力,也与质点的运动初始条件有关,这两类的综合问题称为混合问题。 常见问题 问题一在动力学中质心意义重大。质点系动量,它只取决于质点系质量及质心速度。 问题二质心加速度取决于外力主失,而与各力作用点无关,这一点需特别注意。 动量矩定理 知识点总结 1.动量矩。 质点对点O 的动量矩是矢量。 质点系对点O 的动量矩是矢量。 若z 轴通过点O ,则质点系对于z 轴的动量矩为 。 若 C 为质点系的质心,对任一点O 有。 2.动量矩定理。 对于定点O 和定轴z 有 若 C 为质心,C z 轴通过质心,有

理论力学练习册(静力学)

文档 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练习册 (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 : 学号: 年级、专业、班级: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力学教研室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是非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若其作用线共面且相交于一点,则刚体一定平衡。( )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 ②F2-F1; ③F1+F2; 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 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 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1

北京大学理论力学讲义 LagrangeEq

第一章Lagrange 方程

本章主要内容 §1、约束,自由度和广义坐标 §2、虚功原理 §3、Lagrange方程

在矢量力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程是F =m a 。 1、处理运动受到约束(即限制)的力学问题 一个质量为m 的质点,受到作用力F 已知,在3维空间中, t d /r md F 22 =这里包含3个标量方程,3个未知数(矢径的3个分量)。如果这个质点被限制在一个光滑的曲面f (r )=0上运动,f (r )=f (x,y,z )= 0 , 22/, F R md r dt += 在曲面上,df =0,由于曲面光滑,所以曲面对质点 的作用力R ∝,?n ? O ?r d r f (r )=0m =0?n 矢量力学的不足? 运动,运动方程是:方程为:?n 表示法向单位矢量。

同理,质点约束在光滑的曲线上运动, 独立变量减少了2个,但方程和未知量却增加2个。 但在分析力学中,情况却相反,质点的运动受到约束,描述质点运动的独立变量数减少, 方程和未知量的个数也随着减少, 使求解问题变得更简单。 2、描述质点运动的坐标 在F=m a中,r是我们要求解的重要变量, 但这种变量的形式太受局限,难于用来描述复杂的 物理体系,如电磁场、引力场,更不用说量子体系。 在分析力学中,r被广义坐标取代, 这种描述方法可直接推广到 电磁场、引力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 可以用于自然界中的所有4种基本相互作用。

3、作用力 F是一个宏观量,在微观世界中没有这个量。 宏观量F与微观世界中的动量变化相联系。 在分析力学中,通常用能量、广义动量这类更基本的物理量,这样便于把分析力学推广到其它领域。 1788年,J. L. Lagrange写了一本名为“分析力学”的书,这就是现在的Lagrange形式的分析力学。1834年,W. Hamilton 建立了另一种形式的分析力学,就是现在的Hamilton形式的分析力学。 除这两种形式之外,分析力学还被表述为变分形式。我们现在所说的分析力学主要包括这3种表述形式。 分析力学比较抽象,不像矢量力学那样直观。 在Lagrange的分析力学中,没有一张图。 矢量力学则直观、图像清晰。

理论力学部分

(理论力学部分) 一.静力学 1.静力学基本概念、受力图 刚体、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约束的基本类型。受力分析与受力图。2.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平衡的几何条件。力的分解、力在轴上投影。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力矩、平面力偶理论 力对点之矩、力偶与力偶矩、力偶等效、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4.平面任意力系 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向面内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与主矩。简化结果分析。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5.摩擦及其平衡问题 静滑动摩擦、动滑动摩擦的概念。摩擦角与自锁现象。考虑摩擦时平衡问题的解法。6.空间力系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重心的概念与计算。二.运动学 运动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系。运动描述的相对性。瞬时和时间间隔。 1.点的运动学 确定点运动位置的基本方法——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弧坐标法。运动方程。点的速 度与加速度的矢量表示,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直角坐标表示,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弧坐标表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刚体的简单运动 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与角加速度。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3.点的合成运动 合成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定参考系与动参考系,绝对运动、相对运动与牵连运动,三种速度与加速度,牵连点。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4.刚体平面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分解为平动与转动。求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的基本法与投影法。求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的瞬心法。 三.动力学 1.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动力学的基本定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质点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2.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 3.动能定理 力的功。刚体作平动、定轴转动、平面运动时动能的计算。质点与质点系的动能定理。4.动静法 惯性力的概念。质点与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材料力学部分) 1.截面法、内力、应力、应变和变形的概念。 2.(压)杆的内力、应力和变形。虎克定律,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应力集中的概念。

北京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课程

物理学系研究生生课程 课程号 00410240 课程名群论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 课程号 00410340 课程名高等量子力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 课程号 00410440 课程名量子统计物理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 课程号 00410540 课程名固体理论学分 5.0 周学时 6.0 总学时 108.0 开课学期春 课程号 00410640 课程名量子场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 课程号 00410740 课程名光学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 课程号 00410840 课程名辐射和光场的量子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 课程号 00410940 课程名专业文献阅读学分 4.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 课程号 00411050 课程名磁性量子理论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 课程号 00411150 课程名稀土金属间化合的磁性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 课程号 00411250 课程名固体物理中的格林函数方法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 课程号 00411350 课程名超导微观理论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 课程号 00411450 课程名薄膜物理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 课程号 00411550 课程名半导体异质结物理学分 2.0

理论力学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理论力学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知识总结 1.牛顿三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质点具有惯性,以其质量度量; 作用于质点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比例; 作用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2.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 ,应用时取投影形式。 3.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 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的力; (1) (2). 已知作用于质点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求解第一类问题,需先求得质点的加速度;求解第二类问题,一般是积分的过程。质点的运动规律不仅决定于作用力,也与质点的运动初始条件有关,这两类 的综合问题称为混合问题。 动量定理 知识点总结 1.牛顿三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质点具有惯性,以其质量度量; 作用于质点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比例;

作用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2.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 ,应用时取投影形式。 3.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的力; (2). 已知作用于质点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1 求解第一类问题,需先求得质点的加速度;求解第二类问题,一般是积分的过程。质点的运动规律不仅决定于作用力,也与质点的运动初始条件有关,这两类的综合问题称为混合问题。 常见问题 问题一在动力学中质心意义重大。质点系动量,它只取决于质点系质量及质心速度。 问题二质心加速度取决于外力主失,而与各力作用点无关,这一点需特别注意。 动量矩定理 知识点总结 1.动量矩。 质点对点 O 的动量矩是矢量 。 质点系对点 O 的动量矩是矢量 若 z 轴通过点 O ,则质点系对于 z 轴的动量矩为

理论力学之静力学习题答案 北航

静力学 (MADE BY 水水) 1-3 试画出图示各结构中构件AB 的受力图 F Ax F A y F B (a) (a) F D F Bx F By

1-4 试画出两结构中构件ABCD 的受力图 1-5 试画出图a 和b 所示刚体系整体合格构件的受力图 1-5a 1-5b F Ax F A y F By F A F Bx F A F Ax F A y F Dx F Dy W T E F Cx F C y W F Ax F A y F Bx F B y F Cx F C y F Dx F Dy F Bx F By T E N’ F B F D F A N F A F B F D

1-8在四连杆机构的ABCD 的铰链B 和C 上分别作用有力F 1和F 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试求二力F 1和F 2之间的关系。 解:杆AB ,BC ,CD 为二力杆,受力方向分别沿着各杆端点连线的方向。 解法1(解析法) 假设各杆受压,分别选取销钉B 和C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 由共点力系平衡方程,对B 点有: 对C 点有: 解以上二个方程可得: 解法2(几何法) 分别选取销钉B 和C 为研究对象,根据汇交力系平衡条件,作用在B 和C 点上的力构成封闭的力多边形,如图所示。 对B 点由几何关系可知: 对C 点由几何关系可知: 解以上两式可得: 2-3 在图示结构中,二曲杆重不计,曲杆AB 上作用有主动力偶M 。试求A 和C 点处的约束力。 解:BC 为二力杆(受力如图所示),故曲杆AB 在B 点处受到约束力的方向沿BC 两点连线的方向。曲杆AB 受到主动力偶M 的作用,A 点和B 点处的约束力必须构成一个力偶才能使曲 F AB F CD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前言 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 注释: ※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 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 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 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4.0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1568656.html,/ 一年级秋季学期 数学分析(I)(必)5.0 数学分析(I)习题(必)0.0 高等代数(I)(必)5.0 高等代数(I)习题(必)0.0 几何学(必)5.0 几何学习题(必)0.0 一年级春季学期 数学分析(II)(必)5.0

中mei着名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比较与分析

中美著名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比较与分析 张立彬(教育部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300071) 徐皓、刘学文(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天津300071) 内容摘要:根据中美高校物理学排名,笔者搜集了美国12所顶尖高校与中国10所著名大学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及其教材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中美著名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的内容、教材与参考书使用情况、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通过比较发现了美国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国内教学的不足,本文可为国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教学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美国大学;中国高校;课程特点;课程比较;物理教材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是“四大力学”的物理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各高校的物理专业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运动。人们把这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运动称为物质的热运动。热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性。热运动的存在必然影响到物质的各种宏观性质。例如,物质的力学性质、电磁性质、聚集状态,乃至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等。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任务是研究热运动的规律及热运动对物理宏观性质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教学情况,我们调研收集了美国物理学排名前十二的高校的课程情况、教材使用等信息,通过分析美国高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时、教学方式等来了解他们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的特点,并与国内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的结果可为国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教学给予启示。 文章收集了美国十二所顶尖大学(位列全美物理学排名前十二名)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信息,包括了课程主讲内容、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等。这些学校有: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ley)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一、中美著名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的比较 1.课程内容方面 从课程内容上面来看,国内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的热力学特性,单元系的相变,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玻耳兹曼统计、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系综理论、涨落理论、非平衡态的统计理论等10个章节的内容。我国的热力学部分和统计物理部分是合为一门课讲授的,前半部分为热力学,后半部分为统计物理。其中热力学是热运动的宏观理论,主要研究手段是对热现象的观测、实验和分析,总结出热力学四大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这些定律是无数观测和实验的总结,适用于宏观的一切热力学系统。而热力学就是通过从这几个最基本的定律出发,运用数学方法,通过逻辑演绎的方式,得到宏观物质的各种性质和物理过程发生的方向和限度。这些结论具有较高的普遍性。热力学的一大优点就是普遍性,能够研究与物质热性质有关的所有规律,并且只要没有其他的限制,所得到的结果和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很高。然而热力学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与物质的具体结构并无关系,因此在使用热力学时不可能研究所有的问题。而且研究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数据的测量,才能得到可用的结果。另外,热力学将系统视作连续体,使用的是连续函数来表征物质的性质,因此不能解释宏观现象的涨落问题,这也是热力学的缺点

北京大学938流体力学综合 (含理论力学(下)、流体力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北京大学938流体力学综合(含理论力学(下)、流体力学)考研参 考书、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 一、课程介绍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流体本身的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壁面、流体和流体间、流体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学分支。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在生活、环保、科学技术及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流体力学是连续介质力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流体(包含气体,液体以及等离子态)现象以及相关力学行为的科学。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的运动方式分为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还可按流动物质的种类分为水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等。描述流体运动特征的基本方程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简称N-S方程。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基于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流体运动与作用于流体上的力的相互关系。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非线性微分方程,其中包含流体的运动速度,压强,密度,粘度,温度等变量,而这些都是空间位置和时间的函数。一般来说,对于一般的流体运动学问题,需要同时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结合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热力学方程以及介质的材料性质,一同求解。由于其复杂性,通常只有通过给定边界条件下,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的方式才可以求解。 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 二、北京大学938流体力学综合(含理论力学(下)、流体力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一、复试基本分数线: (1)、统考: 考试科目 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总分备注 学科门类 哲学(01)50509090360

理论力学动力学知识点汇总

理论力学动力学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知识总结 1.牛顿三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质点具有惯性,以其质量度量; 作用于质点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比例; 作用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2.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应用时取投影形式。 3.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的力; (2). 已知作用于质点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求解第一类问题,需先求得质点的加速度;求解第二类问题,一般是积分的过程。质点的运动规律不仅决定于作用力,也与质点的运动初始条件有关,这两类的综合问题称为混合问题。 动量定理 知识点总结 1.牛顿三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质点具有惯性,以其质量度量; 作用于质点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比例; 作用与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2.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为,应用时取投影形式。 3.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质点动力学可分为两类基本问题: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的力; (2). 已知作用于质点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求解第一类问题,需先求得质点的加速度;求解第二类问题,一般是积分的过程。质点的运动规律不仅决定于作用力,也与质点的运动初始条件有关,这两类的综合问题称为混合问题。 常见问题 问题一在动力学中质心意义重大。质点系动量,它只取决于质点系质量及质心速度。 问题二质心加速度取决于外力主失,而与各力作用点无关,这一点需特别注意。 动量矩定理 知识点总结 1.动量矩。 质点对点O 的动量矩是矢量。 质点系对点O 的动量矩是矢量。 若z 轴通过点O ,则质点系对于z 轴的动量矩为 。 若 C 为质点系的质心,对任一点O 有。 2.动量矩定理。 对于定点O 和定轴z 有 若 C 为质心,C z 轴通过质心,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