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大学毕业论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

评价与选择研究

A Research on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2011届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学号 20071262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 6 月 1 日

毕业论文成绩单

学生姓名学号20071262 班级经0708 专业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指导教师姓名郭跃显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评定成绩

指导教

得分

评阅人得分

答辩小

组组长得分

成绩:

院长(主任) 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学生姓名学号20071262 班级经0708 专业物流管理

承担指导任务单位工商管理系导师

姓名

导师

职称

副教授

一、主要内容

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与企业运作模式,供应商选择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的资料收集与写作:

1、概括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相关理论。

2、分析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合作关系,讨论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分类特点。

3、基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设计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4、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供应商选择的模型与方法,并提供实际例证和对策建议。

二、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要努力揭示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规律,论文要有新意;论文结构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为原则;论文的三要素力争做到:论点正确、深刻、有创新,论据真实、典型、充分,论文严密、有力;语言表达严谨、准确、流畅。

三、主要技术指标

论文正文不少于1.3万字,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翻译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不少于3000汉字。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 姜建华,汪波.基于企业中对供应商评价方法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学报,2006(04)

[2] 秦建玲,贾旭光.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筛选[J].消费导

刊.2008(06)

[3] 赵红梅,韩丽萍.基于供应链绩效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五、进度计划

时间内容完成情况教师签字第1周—第2周开题报告

第3周—第7周论文大纲及初稿

第8周—第9周修改论文

第10周—第11周论文定稿、装订及答辩

教研室主任签字时间2011年4月5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学生姓名学号20071262 班级经0708专业物流管理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革新和技术变革将更加迅猛,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环境也更加变幻莫测。所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摒弃之前企业的单打独斗,转而与其他企业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然而,供应链条是否合理,是否能产生高效益,供应商的评价选择至关重要。

传统的供应商和制造企业的关系大多都是短期合同关系,而且在评价选择供应商时,企业趋向于选择采购成本低的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获得供货机会,就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因此可能造成供应商降低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技术改进的投入,甚至延长产品交货期。由此,也可能影响核心企业的最终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降低了产品核心竞争力。此外,评价指标建立在传统的交换关系的基础上,大多以价格、质量等硬性指标为主,缺少对供应商外部环境、发展潜力等指标评价。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不强。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传统的制造商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模仿,缺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主要采用定性方法选择供应商,主观随意性很强。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导致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造成供应链利润降低,甚至供应链的失败。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供应商已经成为一种战略优势,谁拥有优秀的供应商,谁就能获取竞争优势。所以,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提供依据;也为以后供应商评价选择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同时,本文还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期望该模型能尽可能地减少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人为主观性,使得供应商选择更加科学、合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问题研究较晚,而且多集中于评价标准的研究。1994年《商业经济研究》才刊出了国内首篇关于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文

献。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入和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逐渐展开,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研究文献开始大量涌现。谌述勇、陈荣秋在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4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表现,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赵红梅,韩丽萍在《基于供应链绩效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把电子商务这一环境变量纳入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服务水平、信息化程度、业务能力、技术水平、企业前景五个方面的指标,并把这五方面的指标再细分为多个指标。在这五方面的细化指标中,该文强调了供应商柔性和信誉指标。伊继云,王成钢在《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的界定研究》中,提出了由敏捷性、技术水平、成本与价格、质量水平、服务水平五个大方面的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张建在《伙伴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中,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理论出发,探讨了质量、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企业绩效、合作与兼容性这五方面的评价指标。刘捷在《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中》一文中提出企业文化及信誉度、服务、价格、质量、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五方面的指标。马士华教授基于供应商的分类情况下,把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部分:质量系统、企业业绩、业务结构/生产能力和企业环境。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看,不管从什么角度选择评价指标,质量、成本、交货期永远在供应商的评价标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许多建立在传统的供需模式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供应链环境对供应商评价的影响,也没有把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的行业情况相结合。指标体系缺乏全面性、针对性。

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国内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现有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归类为:线性加权法、招标法、成本法、数学规划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综合评价法和其他方法等7种。其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马永军,蔡鹤皋等人引入三角模糊数,运用扩展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供应商选择数学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Matlab软件;孙静春、王刊良等提出了评价供应商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算法;陈明明2007年在《制造业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中》中把招标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起来构造物流供应商的选择模型,并以实际的算例作为深入补充。唐文2008年在《基于合作伙伴关系条件下供应商评价研究》中,在传统供应商评价做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把BP神经网络方法引入供应商的选择模型。王道平、王煦在《基于AHP/熵值法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权重研究》一文中,针对AHP中供应商在某一指

标上的得分趋同致该指标的判断力降低的缺陷,用熵值法进行权重改进。使得供应商选择更加合理、准确。对于国内的供应商选择方法。我们也可以看出,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也自主提出了一些供应商选择方法,方法的选择上从定性方法向定量方法转变,使得供应商选择方法也更加趋于理性、客观。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是Dickson (1966),他通过分析170份对采购代理人和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整理出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23项评价标准,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其中,质量、交货期和过去绩效是选择供应商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1年,Weber,Current,Benton选择了1967~1990年有关于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的74篇文献进行了研究,将注意力着重于供应商选择过程中所采用的准则以及分析方法,共讨论了23条准则,涉及质量、配送、价格和态度等。他们发现,质量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则,接下来依次是配送作业水平和成本。

此后,又有许多人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们在原有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了过去的整体绩效历史、风险因素、订货情形、财务状况、销售支援、目标一致性等指标。对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外学者也从建立一般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转向对于某个行业的企业评价指标,或者是基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供应链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国外的研究日渐成熟,研究进入系统化,这主要体现在准则的多样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与价格、质量等少数指标。但是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及行业与指标体系相结合性仍需加强。

在供应商的选择方法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对供应商的评价及选择研究至今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Filip Roodhooft和Jozef Jonings于1996年提出了活动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此后ABC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Gaballa第一个把线性规划的方法用到供应商选择模型中,接下来的Chaudhry、Bender等人把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引入到供应商选择问题中。Weber等把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引入了供应商选择问题中。此后,大量学者都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供应商选择。另外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也有学者把关于人工智能和模糊理论引入供应商选择问题中。

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方法方面,国外研究由最初的简单粗略的直观判断法到目前复杂精确的智能优化方法,经历着由定性或实证模式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转变,由单目标决策分析向多目标决策分析的转变,由简单数据分析到大量原

始数据分析的转变。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中人为客观因素逐渐减少,供应商选择趋于客观公正。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目标是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法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方法。基于此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的相关理论。

3、供应商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结合前人的文献资料,构建一套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4、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供应商选择方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层次分析法及实施步骤、实际例证。

5、总结及展望。

(二)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过程中,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例验证—总结归纳的逻辑思路,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力求理论与实际有机衔接,将定性的分析与定量的分析相结合,应用层次分析法,从动态的研究角度,研究和探索我国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方法。

四、研究目标

1、根据毕业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按照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论文手册规范标准,撰写毕业论文。经过努力形成一篇不少于一万字的本科毕业论文。

2、提高调查收集资料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3、论文主要创新点为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构建供应商的部分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模型。预期该论文将对我国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方法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 2011 年4 月20 日

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和激烈化,供应链管理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既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又是供应链合作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因此,如何选择技术、质量过硬的企业作为合作厂家,如何对现有供应商做出正确的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论文对国内外供应商研究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借鉴国内外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理论方法成果,从供应商的企业环境、绩效、内部竞争力、合作能力、发展潜力五个方面建立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将敏捷性、信息化程度、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等指标也归纳在其中进行评价,使得这一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整、实用。在供应商选择方法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供应商选择,并采用专家打分法把定性指标量化。最后,结合实例分析,说明该评价体系和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关键词: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ly growing global competitio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regarded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before by manufactures, and the model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The vendor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ut also a base for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 So, how to choose technology,quality,and perfect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companies, supplier, how to make a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existing is very important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

The thesis makes an objective remark on the research statu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We devise a new system for selecting and evaluating vendors on the foundation of making use of the available theories and methods,not only considering the supplier‘s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inner competitiveness, cooperation ability, potential development ability be five big aspects, but also innovative considering agility, level of information, enterpri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bility to evaluate and make the index system has more pertinence and practicability. On the select methods, we us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theory to select suppliers, and adopts expert scoring method with the qualitative index quantification. At last, it‘s proved feasibility and maneuverability of method with a case.

Key words:Supplier selection suppli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一)国内研究现状 (1)

(二)国外研究现状 (3)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4)

(一)研究内容 (4)

(二)研究方法 (5)

第二章供应链和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基本理论 (6)

一、供应链理论概述 (6)

(一)供应链的概念 (6)

(二)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关系 (7)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7)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7)

(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8)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分类特点 (8)

三、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理论概述 (10)

(一)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基本概念 (10)

(二)供应商选择及伙伴关系建立的意义 (10)

第三章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2)

一、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2)

二、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12)

三、供应商评价指标的具体内涵 (14)

(一)企业环境 (14)

(二)内部竞争力 (14)

(三)合作能力 (16)

(四)绩效评估 (17)

(五)发展潜力 (19)

第四章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的构建 (21)

一、层次分析法的介绍及其优势 (21)

(一)层次分析法的介绍 (21)

(二)层次分析法的优势 (21)

二、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 (22)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2)

(二)构造判断矩阵 (22)

(三)层次单排序 (24)

(四)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25)

(五)层次总排序 (25)

三、实例分析 (25)

(一)案例背景分析 (25)

(二)A公司的供应商选择研究 (26)

第五章结论及展望 (32)

一、结论 (32)

二、展望 (32)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4)

附录: (35)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革新和技术变革将更加迅猛,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环境也更加变幻莫测。所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摒弃之前企业的单打独斗,转而与其他企业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然而,供应链条是否合理,是否能产生高效益,供应商的评价选择至关重要。

传统的供应商和制造企业的关系大多都是短期合同关系,而且在评价选择供应商时,企业趋向于选择采购成本低的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获得供货机会,就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可能造成供应商降低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技术改进的投入,甚至延长产品交货期。由此,也可能影响核心企业的最终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降低了产品核心竞争力。此外,评价指标建立在传统交换关系的基础上,大多以价格、质量等硬性指标为主,缺少对供应商外部环境、发展潜力等指标的评价。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不强。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传统的制造商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模仿,缺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主要采用定性方法选择供应商,主观随意性很强。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导致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造成供应链利润降低,甚至供应链的失败。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供应商已经成为一种战略优势,谁拥有优秀的供应商,谁就能获取竞争优势。所以,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提供依据;也为以后供应商评价选择研究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本文还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期望该模型能尽可能地减少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人为主观性,使得供应商选择更加科学、合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问题研究较晚,而且多集中于评价标准的研究。1994年《商业经济研究》才刊出了国内首篇关于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文献。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深入和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逐渐展开,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选择的

研究文献开始大量涌现。谌述勇、陈荣秋[1]在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4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对供应商的评价应该依据供应商在质量、交货期、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批量的权衡、多样性等方面的表现,而不能仅仅依据价格进行评价。赵红梅,韩丽萍在《基于供应链绩效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把电子商务这一环境变量纳入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服务水平、信息化程度、业务能力、技术水平、企业前景五个方面的指标。伊继云,王成钢在《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评价指标的界定研究》一文中,提出了由敏捷性、技术水平、成本与价格、质量水平、服务水平五个方面的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张建在《伙伴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中,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理论出发,探讨了质量、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企业绩效、合作与兼容性这五方面的评价指标。王珊珊、郜振华在《制造业企业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一文中针对制造业供应商选择的现状,构建了一个由五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五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质量因素、价格因素、生产能力、研发能力、服务能力。马士华教授基于供应商的分类情况下,把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大部分:质量系统、企业业绩、业务结构、生产能力和企业环境[2]。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看,不管从什么角度选择评价指标,质量、成本、交货期永远在供应商的评价标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国内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大多建立在传统供需模式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供应链环境对供应商评价的影响,也没有把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的情况相结合。指标体系缺乏全面性、针对性。

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国内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现有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归类为:线性加权法、招标法、成本法、数学规划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综合评价法和其他方法等7种。其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马永军,蔡鹤皋等人引入三角模糊数,运用扩展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供应商选择的数学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Matlab软件;孙静春、王刊良等提出了评价供应商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算法[3];陈明明2007年在《制造业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中》一文中把招标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起来构建物流供应商的选择模型。唐文2008年在《基于合作伙伴关系条件下供应商评价研究》中,在对传统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把BP神经网络方法引入供应商的选择模型。王道平、王煦在《基于AHP/熵值法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权重研究》一文中,针对AHP中供应商在某一指标上的得分趋同致该指标的判断力降低的缺陷,用熵值法进行权重改进。使得供应商选择更加合理、准确。对于国内的供应商选择方法。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也自主提出

了一些供应商选择方法。同时,供应商选择方法从定性方法向定量方法转变,使得供应商选择方法也更加趋于理性、客观。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供应商选择评价,研究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是Dickson[4](1966),他通过分析170份对采购代理人和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整理出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23项评价标准,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其中,质量、交货期和过去绩效是选择供应商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1年,Weber,Current,Benton选择了1967~1990年有关于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的74篇文献进行了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所采用的准则以及分析方法上,共讨论了23条准则,涉及质量、配送、价格和态度等。他们发现,质量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则,接下来依次是配送作业水平和成本[5]。

此后,又有许多人投入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们在原有的质量、价格、交货期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供应商的整体绩效历史、风险因素、订货情形、财务状况、销售支援、目标一致性等指标。对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外学者也从建立一般企业的供应商评价指标转向对于某个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或者是基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供应链环境、电子商务环境等)下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关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国外的研究日渐成熟,研究进入系统化,这主要体现在准则的多样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价格、质量等少数指标。但是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及指标体系与行业相结合性仍需加强。

在供应商的选择方法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对供应商的评价及选择研究至今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Filip Roodhooft和Jozef Jonings于1996年提出了活动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此后ABC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Gaballa第一个把线性规划的方法应用到供应商选择模型中,接下来的Chaudhry、Bender等人把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引入到供应商选择问题中。Weber等把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引入了供应商选择问题中。此后,大量学者都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供应商选择。但是,也有学者把关于人工智能方法和模糊理论引入供应商选择问题中。

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方法方面,国外研究经历着由最初简单粗略的直观判断法到现在复杂精确的智能优化方法,由定性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转变,由单目标决策分析到多目标决策分析的转变,由简单数据分析到大量原始数据分析的转变。供应商选择的人为客观因素逐渐减少,供应商选择趋于客观公正。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目标是:在供应链环境下,构建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模型;基于此,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的相关理论。

3、构建供应商的指标体系。基于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结合前人的文献资料,构建一套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4、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介绍层次分析法及其优势,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最后用案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5、结论及展望,主要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做出总结,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对相关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论文框架图如下:

问题的提出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研究现状

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评价理论

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

实例论证

结论及展望

图1-1 论文框架图

(二)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过程中,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例验证—总结归纳的逻辑思路,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力求理论与实际有机衔接。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于供应商评价指标的评定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通过专家打分法把定性指标进行量化。

2、层次分析法。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供应商选择模型,从动态角度研究探索我国供应商的选择问题。

第二章供应链和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基本理论

一、供应链理论概述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这一名词来自于英文的“supply chain”的翻译,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供应链定义有:Lee和Billington[6]认为,供应链是由各种功能实体组成的网络,其职能是获得原材料,把原材料加工成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并通过分销系统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美国的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哈理森(Harrison)[7]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供应链概念的发展历程:最初研究范围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于企业自身的利益;到后来供应链概念关注与其他企业联系,注重企业的外部环境;如今又开始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本文为供应链拟定以下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工作流的协调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7]。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模型图如下:

供应源

核心企业

供应商

供应商的供应商

用户

用户的用户

图2-1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物料流和服务流

资金流

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它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和资金链,又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都带来收益。

(二)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关系

由供应链的核心理念可知,供应链的本质之一就是合作与分工。在分工不断细化的情况下,企业不需要追求大而全,而要实行在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的精益求精的策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从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扩展到一种双赢关系。在这一情况下,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体现出与传统关系不同的特点:

1、形成了“合作—竞争”的战略关系,以企业协作为基础,共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而长期的合作关系意味着供需双方共享发展、共担风险、共同获利。

2、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实现部分的信息共享。这种信息共享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主动及时的去分享战略方面的信息,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手段来满足需求和共同制定最佳的发展计划。

3、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再只是以价格为标准,而是从供应链的总体成本出发,企业与供应商配合做出降低供应链总体成本的努力,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全面。

4、从自由竞争、招投标的方式逐渐转为将采购量集中于固定的少数几家战略性供应商,采购方参与产品的设计、改革。在供应商选择过程中注重供应商企业的产品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发展潜力等指标。

5、企业与供应商实时互动,共同捕捉市场需求,并且一起进行产品创新,从而获得扩大市场的机会以及获取高额利润。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由供应链定义我们可以知道供应链是个复杂的系统,为了使这个复杂系统高效运转,我们急需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就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了。对于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定义,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各个学者的说法,实质上都突出了对供应链运作的人为干预,使得供应链各自为政的情况变为有目的为企业服务,从而达到供应链整体运作绩效最优。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下,认为供应链管理定义如下:以市场需求为源动力,用系统的观点对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

和资金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实现用最少的成本,使供应链整体效率最优,并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保证供应链中的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的管理过程。

(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供应链管理从战略和战术上对整个供应链条的作业流程进行优化。它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产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以客户为中心,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将客户服务、客户满意与客户成功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并贯穿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将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实现客户满意,作为创造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

2、强调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过去管理这三种流很多时候都是间断性的,影响了企业的协调,最终导致竞争力下降,供应链管理强调这几种流集成在一起,实现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协调运作的目标。

3、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即合作企业间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并为彼此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之间强强联合,把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

5、注重信息技术的共享、集成应用。

6、供应链管理是动态管理。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决策。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分类特点

企业分析自身供应状况,与行业内最优秀的竞争对手的供应情况进行比较,识别出对于整个供应链影响较大、增值潜力强的供应环节,明确选择供应商的领域。供应领域的确定,可以通过供应商分类的方法得到。我们主要根据供应商的增值作用和竞争实力,把供应商分成不同的类别,如图2-2所示,分别为有影响力的供应商、战略性供应商、普通性供应商和竞争性/技术性供应商[8]。

图2-2横轴代表某个供应商与其它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从设计、特殊功能、柔性、项目管理等能力方面的竞争力区别。纵轴代表的是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作用。各类供应商的特点具体阐述如下:

有影响力的供应商:这类供应商通常竞争力比较弱,但是具有较大的增值作用。它的特点是供应商数量多,其本身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率;或者处于某个行业的垄断地位,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或者是处于关键的地理位置或政治位置。由于此类供应商的产品已经建立了质量和技术标准,联盟与伙伴关系的价值不大,因此与这类供应商可以签订长期协议。

战略型供应商:这类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增值率与竞争力很高;产品和服务通常针对具体的需求,满足高度的个性化,满足需求上的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供应商的转换成本高,适宜的方法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普通型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增值率与竞争力都较低,并且供应商的数量多,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化程度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因此对该类供应商的选择应该把重点放在价格分析上,根据市场需求判断最有效的产品。比较适宜的选择方法是施加压力和签订短期协议。对于此类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有助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竞争性/技术性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专有性或特殊性,具有较高的不可替代性。但是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增值率低,在整个供应链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但由于其对于此类供应商,重点应把所需要的精力和交易尽量标准化和简单化,降低与交易相关的成本,降低供应风险等。 普通型供应商 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战略型供应商 竞争性/技术性供应商

竞争力 增值作用 图2-2 供应商分类图

如何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

班级:自动化物流1101B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 在20世纪80 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它综合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将人的思维条理化、层次化,对决策方案优劣进行排序,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的特点。层次分析法的优点:(1)思路简单明了,将人们的思维数字化、系统化,便于接收并且容易计算; (2)所需要的定量数据信息较少,但对问题的本质、包含的因素及内在的关系能够进行清楚的分析; (3)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解决多层次、多目标的大系统优化问题行之有效。 如何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 (一)对供应商进行粗选。 以供应商的基本业务能力的最低要求作为供应商粗选的筛选条件,采用带阈值算法淘汰不达标的供应商。即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当基本业务能力中某一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阈值时,即使其他末级指标都很好也被认为是不行的。 (二)构造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 (1)鲜明时代性原则选择指标的设计一定要能够企业的发展环境,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信息集成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2)目的性原则衡量战略供应商的竞争力状况,选出适合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3)科学性原则战略供应商评价指标应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通过评价指标能公正、客观、全面地对战略供应商进行评价。 (4)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战略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此外,还要考虑外部的经济环境、指标体系不仅要包括反映战略供应商实力的“硬”指标,还要包括反映战略供应商其他竞争优势的“软”指标。 (5)简洁性原则在供应商信息尽量充分的前提下,所选指标数目尽可能少,而且简洁明了,各指标之间不应该有强相关性,不应出现过多的信息包容和涵盖而使指标内容重叠。 (6)实效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即效益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能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经济效益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处于重要的位置、这要求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量简化,突出重点,从而使指标体系在实践中易于操作、切实可行。 (7)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8)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供应链的竞争力水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评价战略供应商的竞争力时应综合考虑影响战略供应商竞争能力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具有清晰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9)通用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层次分析法AHP在供应商评价选择中的应用

“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模型研究”的设计过程 本文是一篇关于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应用文章,完整地阐述了“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模型研究”这一论文的构思、设计和成文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科研论文的选题方法,以问题导向的研究为主线,设计出论文的选题,即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问题;第二部分首先给出了论文的研究论点,即层次分析法应用到的所建立的选型评价决策模型是可行的,并设计出研究论文的结构框架,先提出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部分围绕论点,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例研究;最后一部分指出了研究论文的创新性及依据。 一论文的选题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种战略。实施信息化需要经过选型决策、需求分析、二次开发、项目实施等复杂的过程。而制造业企业花费在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的时间通常在两个月至两年以上,目前国内的PDM、ERP的失败率在70%以上,企业最后总结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选型决策失误。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选择信息合作伙伴的意义远大于选择一家软件产品提供商,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软件厂商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从而提高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一直是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如何进行正确的选型决策,这一问题在业内概括性讨论的比较多,科学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论文则罕见。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正是由于该实际问题的存在,本论文定位在应用性方面,其研究方法也是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 笔者将论文研究的范围定在制造业信息化这一比较广泛的领域。主要的兴趣在信息化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面,由此,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下:(1)评价合作伙伴的标准和模型是什么?(2)根据标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从这样的研究视角和层面出发,找出了新的研究主题,即制造业信息化合作伙伴的评价决策

案例分析1-选择供应商的税收筹划

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3月欲购进某种商品,销售价格为20000元(含税)。在采购时,甲企业可以选择三种不同性质的纳税人作为购货对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A,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B、开具普通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C。假定从A,B,C公司进货的价格分别为18000元、17000元、16500元(均为含税)。试分析该企业应如何选择从哪个企业购入货物。 假设甲企业所在地城建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所得税率为25%,试比较三种方案的税后收益和净现金流量,并作出选择。

方案1:以一般纳税人A为进货方。 本月应纳增值税=20000÷(1+17%)×17%-18000÷(1+17%)×17%=290.60(元) 本月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290.60×(7%+3%)=29.06(元) 本月应纳企业所得税=[20000÷(1+17%)-18000÷(1+17%)-29.06] ×25%=420.09(元) 本月税后净利润=[20000÷(1+17%)-18000÷(1+17%)-29.06] ×(1-25%)=1260.26(元) 当期净现金流量=20000-18000-290.60-29.06-420.09=1260.25(元)

方案2:以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B作为进货方。 本月应纳增值税=20000÷(1+17%)×17%-17000÷(1+3%)×3%=2410.84(元) 本月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2410.84×(7%+3%)=241.08(元) 本月应纳企业所得税=[20000÷(1+17%)-17000÷(1+3%)-241.08] ×25%=87.02(元) 本月税后净利润=[20000÷(1+17%)-17000÷(1+3%)-241.08] ×(1-25%)=261.06(元) 当期净现金流量=20000-17000-2410.84-241.08-87.02=261.06(元)

基于层次分析法大学生就业选择问题

层次分析法大学生就业选择问题 2012级 数师6班 何燔 摘要: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这个问题,面对着各行各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为大学生对所提供的工作,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大学生对所提供的工作的满意程度,根据所得数据解决问题。 关键词:就业、层次分析法、决策、目标、权向量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通过投简历,面试等方法,现有四个单位可以供他选择。即:C1政府机构,C2化工厂,C3清洁工人,C4销售。如何从这四个工作岗位中选择他比较满意的工作?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六个准则作为参照依据,来判断出最适合且最让他满意的工作。 准则:B1课题研究,B2发展前途,B3待遇,B4同事关系,B5地理位置,B6单位名气;通过这六个标准来评判出最满意的工作。 二.模型的假设 一.该毕业生是文科生,但在大学期间也辅修了很多理科方面的学科,文理科兼懂。 二.四个单位对毕业生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一样。 三.该毕业生对这四个工作岗位的工作都可以胜任。 1.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第一层:目标层,即对可供选择的工作的满意程度A ; 第二层:准则层,即课题研究B1,发展前途B2,待遇B3,同事关系B4,地理 位置B5,单位名气B6; 第三层:方案层,即政府机构C1,化工厂C2,清洁工人C3,销售C4。 根据以上层次结构模型,我做了一份就业选择满意度的调查表,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首先让被调查者针对图示的某一层对其上一层某种因素影响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再将数据的分值看作服从随机变量的分布,再利用数学期望计算出平均分。 设ξ表示某个问题的分值,根据概率论以及数理统计所学的知识点,得出ξ服从离散型分布如下。(其中i n 为打分值为i ξξ=的人数,N 为被调查的总人数)

实验2层次分析法

项目六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实验2 层次分析法 实验目的 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习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用层次 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学会用Mathematica解决层次分析法中的数学问题. 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把问题层次化、数量化, 并用数学 方法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依据. 它特别适用于难以完全量化, 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 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是系统分析的一中 新型的数学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 一般可按如下四个基本步骤进行. 1.建立层次结构 首先对所面临的问题要掌握足够的信息, 搞清楚问题的范围、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 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 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 在这 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层 次结构一般分三层: 第一层为最高层, 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和结果, 也称目标层; 第二层为中间层, 它是为了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 如: 准则、子准则, 也称准则层; 第三层为最底层, 它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 也称方案层.

图2-1 决策目标 准则1准则2准则n 方案1方案2方案m …… …… 注:上述层次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从上到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 并用直线段表示;(2) 整个层次结构中层次数不受限制. 2.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是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的关键. 假定以上一层的某元素y 为准则,它所支配 的下一层次的元素为n x x x ,,,21 ,这n 个元素对上一层次的元素y 有影响,要确定它们在y 中的比重. 采用成对比较法. 即每次取两个元素i x 和j x , 用ij a 表示i x 与j x 对y 的影响之比, 全部比较的结果可用矩阵A 表示,即 .,,2,1,,)(n j i a A n n ij ==? 称矩阵A 为判断矩阵. 根据上述定义,易见判断矩阵的元素ij a 满足下列性质: )(,1),(1 j i a j i a a ii ij ji ==≠= 当0>ij a 时,我们称判断矩阵A 为正互反矩阵. 怎样确定判断矩阵A 的元素ij a 的取值呢? 当某层的元素n x x x ,,,21 对于上一层某元素 y 的影响可直接定量表示时, i x 与j x 对y 的影响之比可以直接确定, ij a 的值也可直接确定. 但对于大多数社会经济问题, 特别是比较 复杂的问题, 元素i x 与j x 对y 的重要性不容易直接获得, 需要通过适当的量化方法来解决. 通常取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ij a 的取值范围. 这是因为在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 通常采用 5级制(表1),在每两个等级之间各有一个中间状态, 共1~9个尺度, 另外心理学家认为进行成 对比较的因素太多, 将超出人们的判断比较能力, 降低精确. 实践证明, 成对比较的尺度以 27±为宜, 故ij a 的取值范围是9,,2,1 及其倒数.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选择手机问题

利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大学生购买手机品牌的选择方案 摘要: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总存在各种各样的需要进行决策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约束。在大学生选购买手机时选择手机品牌的问题中,也会因为这样子的诸多因素,而不知如何做出抉择。本论文将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对手机品牌抉择这一问题进行相对合理的假设以及简化,将购买手机时主要考虑因素集中在性能、价格、外观、品牌这四个方面,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定性问题转化成定量问题,构造对比矩阵,分析权重的一致性,并在最后借助Matlab数学软件进行求解,最终得出最佳选择方案。 尖键词:层次分析法AHP Mat lab对比矩阵权重 一、问题重述: 如今,大学生都把手机当成了一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已开始把大学生作为手机购买群中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之一,开始为大学生量身订做了很多款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络手段,一种高端科技产品,一种时尚的象征和身份的标志,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率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在有些院校几乎达到“人手一部”。我们在此并不准备讨论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利与弊,而是向目前大量准备购买新手机或者即将更换自己的手机的大学生朋友们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二、问题的分析: 对于这类问题,普遍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AHP )对所有方案进行优先排序。本问题首先分析内在因素间的联系与结构,并把这种结构划分为三层即可,即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把各层间诸要素的联系用线表示出来,接着是同层因素之间对上层因素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利用“两两比较法”建立比较矩阵,求的权系数,再进行一致性检验,如通过,则求得的权重系数可以被接受,否则,应重新评判。再进行单层权重评判的基础上,再进行层次间重要性组合权重系数的计算。 最后求出各个方案所占的权重,即可确定手机的优先顺序。

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及其运用浅析

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及其运用浅析 本文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在满足同一层次中各指标对所有的下级指标均产生影响的假定条件下,实现了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运算。本程序允许用户自由设定指标层次结构内的层次数以及各层次内的指标数,通过程序的循环,用户只需输入判断矩阵的部分数据,程序可依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流程进行计算并作出判断。本程序可以方便地处理层次分析法下较大的运算量,解决层次分析法的效率问题,提高计算机辅助决策的时效性。 标签:Matlab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决策 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手工计算已不能满足人们高效率、高准确度的决策需求。因此计算机辅助决策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管理决策的新工具、新方法。基于此,本文在充分发挥计算机强大运算功能的基础上,选用美国MathWorks公司的集成数学建模環境Matlab R2009a作为开发平台,使用M语言进行编程,对计算机辅助决策在层次分析法中的运用进行讨论。试图通过程序实现层次分析法在计算机系统上的运用,为管理决策探索出新的道路。 1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流程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论,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下层指标,再对下层指标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再下层指标,如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根据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单排序,最后,求出各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进行层次总排序。 1.1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在进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时,最主要的步骤是建立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根据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只有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后,方可进行分析和计算。其中,结构模型可以设计成三个层次,最高层为目标层,是决策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为决策需考虑的因素,是决策的准则,最低层则是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一般来讲,准则层中各个指标的下级指标数没有限制,但在本文中设计的程序尚且只能在各指标具有相同数量的下级指标的假定下,完成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故本文后文选取的案例也满足这一假定。 1.2 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给判断矩阵的要素赋值时,常采用九级标度法(即用数字1到9及其倒数表示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具体标度方法如表1所示。 1.3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由于多阶判断的复杂性,往往使得判断矩阵中某些数值具有前后矛盾的可能性,即各判断矩阵并不能保证完全协调一致。当判断矩阵不能保证具有完全一致性时,相应判断矩阵的特征根也将发生变化,于是就可以用判断矩阵特征根的变化来检验判断的一致性程度。在层次分析法中,令判断矩阵最大的特征值为λmax,阶数为n,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指标记为: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分析实例

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分析实例 例一: 某公司对四家原材料提供商进行考评。公司按照以下标准来评价(各项指标所占比重,以百分制计算):交货合格率:30%;价格状况40%;管理体系30%。 各供应商的各项指标得分情况如下表: 评价结果大于等于90分的,为优秀供应商:结果在80~89分之间的,为合格:60~79分之间的,直接解除合同。 问题:请计算各供应商的绩效得分。 解: 甲的综合得分:85×40%+97×30%+83×30%=88 乙的综合得分:90×40%+91×30%+92×30%=90.2 丙的综合得分:75×40%+86×30%+75×30%=78.3 丁的综合得分:95×40%+99×30%+100×30%=97.7 例二: 某托运人在一定时期内有一批货物需要运输道某地,已经确定选择公路运输方式,其备选的承运人信息如表所示。问题: 1、评判该托运人的分析过程。(30分) 2、说明托运人应如何选择运输服务商?(10分) 该地区承运人运输服务指标比较表 评价因素暂定重要关系承运人暂定满足关系 A、安全性 1.5 a b c 2.5 1.5 —

B、信誉等级0.5 a b c 1.2 1.5 — C、运价 2.0 a b c 1.5 3.0 — D、运输时间 2.5 a b c 0.5 2.0 — E、运输能力—a b c 1.5 0.5 — 1、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安全性 1.5 0.200 信誉等级0.5 0.067 运价 2.0 0.267 运输时间 2.5 0.333 运输能力 1.0 0.133 合计7.5 1.00 2、确定各承运人的满足程度: 评价因素承运人暂定满足程度修正满 足程度 指标 权重 A、安全性a b c 2.5 1.5 — 2.5 1.5 1.0 0.50 0.30 0.20 0.200 B、信誉 等级a b c 1.2 1.5 — 1.2 1.5 1.0 0.32 0.41 0.27 0.067 C、运价a b c 1.5 3.0 — 1.5 3.0 1.0 0.27 0.55 0.18 0.26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大学毕业论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 评价与选择研究 A Research on Supplier Evaluati on and Selectio n Based on An alytic Hierarchy P rocess 2011 届经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 年6月1日 毕业论文成绩单

院长(主任)签字: 毕业论文任务书 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经0708 专业物流管理 承担指导任务单位工商管理系 导师 姓名导师 职称 副教授 评阅人得分 答辩小 组组长得分成绩:

一、主要内容 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与企业运作模式,供 应商选择是供应 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 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的资料收集 与写作: 1、 概括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相关理论。 2、 分析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合作关系,讨论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分类特 点。 3、 基于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设计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 系。 4、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供应商选择的模型与方法,并提供实际例证和对策建 议。 二、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要努力揭示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 商的选择和管理 规律,论文要有新意;论文结构要以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 解决问题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为原 则;论文的三要素力争做到:论点正确、深刻、 有创新,论据真实、典型、充分,论文严密、有 力;语言表达严谨、准确、流 畅。 、主要技术指标 论文正文不少于1.3万字,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 上,翻译与课 题有关的外文资料不少于 3000汉字。 四、 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姜建华,汪波.基于企业中对供应商评价方法的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学 报,2006(04) 秦建玲,贾旭光.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筛选[J].消费导 刊.2008(06) 赵红梅,韩丽萍.基于供应链绩效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1] [2] [3] 时 间 内 容 完成情况 教师签字 第1周一第2周 开题报告 第3周一第7周 论文大纲及初稿 第8周一第9周 修改论文 第10周一第11周 论文定稿、装订及答辩 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1年4月5日 时间 五、 进度计划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一个应用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前言 1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1.2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 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它是将评价对象或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想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要素,并按照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度及隶属关系将要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 层次分析法的结构符合人们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要素,再将这些要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得到相对于目标的重要程度的总排序。因此,层次分析法从出现开始就受到了理论界广泛的支持和认可,并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3 AHP法下优点 (1)AHP对于解决多层次、多指标的递阶结构问题行之有效。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各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且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子指标,例如我们从财务维度可将保险公司的绩效分解为增加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层面,而各个层面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衡量,从而构成关联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结构体系。这样,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结构为层次分析法提供了“结构”基础。 (2)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单纯定性分析的主观臆断性和单纯利用定量分析时对数据资料的严格要求。 (3)层次分析法思路简单明了,将人们的思维数字化、系统化,便于接受并容易计算;同时,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有大量的是实践经验可以借鉴,这就避免了在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的不足。 当然层次分析法也存在着缺陷:首先,其结论是建立在判断矩阵是一致性矩阵的基础上的,而在实际应用中所建立的判断矩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一次性得到具有一致性的判断矩阵,而需要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并进行多次的修改。因此,判断矩阵的建立过程比较复杂,且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次是特征值的计算量较大;再次,许多专家认为层次分析法中采用的1-9标度法不能准确地反映专家和决策者的真实感觉和判断。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两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时,当人们认为A1比A2重要(记为a),B1比B2明显重要(记为b),C1比C2强烈重要(记为c)时,则(c-b)比(b-a)要大得多,因而标度不应该的线性的,而是随着重要程度的增加差距越来越大。而1-9标度是等距的,所以Saaty 提出的线性评判标度与人们头脑中的实际标度并非一致。因此,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改进,但整体上不影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4 AHP的基本步骤 用层次分析法作系统分析,首先需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总目标把问题分解成为不同的因素,并且根据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并最终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的确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遇到决策的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旅游景点的问题,选择升学志愿的问题等等。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比如选择一个旅游景点时,你可以从宁波、普陀山、浙西大峡谷、雁荡山和楠溪江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在进行选择时,你所考虑的因素有旅游的费用、旅游地的景色、景点的居住条件和饮食状况以及交通状况等等。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系统称为一个决策系统。这些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层次分析法定义 所谓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其用法是构造判断矩阵,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归一化后,即为某一层次指标对于上一层次某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运用层次分析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单明了。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也许层次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出了层次本身,它使得买方能够认真地考虑和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层次分析法(20210228082846)

层次分析法 344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模糊综合评价中的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值。 3.4.4.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有效的多目标规划方法,也是一种最优化技术。方法的本质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把决策规划过程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一种统一方式进行优化处理。 AH法具有可将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分析时虽然所需要的数据量不多,但要求分析人员对问题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非常清楚、资源规划分析、人员素质测评、明确的特点、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评价、适用于多准则、被广泛用于经济发展比较、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层次分析方法把复杂物流系统问题涉及的因素分组形成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 然后通过构造 判断矩阵的方式反映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 步骤如下: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决策的问题之后,将问题中所包含的因素划分为目标层、指标层、方案层、措施层,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见表3-1 o (2) 构造判断矩阵 从最上层要素开始,依次以上一层某要素小作为判断准则,对下一层要素两 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记判断矩阵为B=(bo),其形式如图3-1 o

判断矩阵B中的元素b j表示以A为判断准则,要素B i对B j的相对重要度 W i b j = i(3-1 ) W j 式中:W i、w j分别表示要素B i、B j的重要性量度值。 在此,b j 一般采有萨坦教授提出的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具体见表3-13 我们还需找到求解某一层上不同元素对相邻上一层的各元素所产生影响的 方法,通常采用一种近似计算方法方根法,其计算步骤为:第一步,求判断矩阵B每行元素之积M i n M i 刑b j 1,2,..., n (3-2 ) i £ 第二步,计算M j的n次方根W i W i=n M i (3-3) 第三步,对向量W二W1,W2,...,W n T归一化,求得向量W =而1,而2,...両丁,归一化结果就是B i 关于A的相对重要度(权重)W i,即权重向量 W i = n Wi i =1,2,…,n (3-4) 、W i i (4) 一致性检验 在层次分析法实际工作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多样性和客观因素的复杂性会产生各种不同看法,每个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于因 素多规模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层次分析法所得的结果是否基本合理,一般认为,I或2阶判断矩阵总是具有完全一致性的。但是

一个供应商选择的经典案例

本案例是关于3个供应商总运作成本的比较评价。总运作成本包括价格、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要素。这个比较分析来源于一个意大利中等机械制造企业的供应链。 1. 案例背景 该企业生产的机器上有一种零件需要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购进,年需求量为10 000件。有3个供应商可以提供该种零件,他们的价格不同,质量也有所不同。基本资料如下: 供应商价格合格率提前期提前期的安全期采购批量 A 9.5 88% 6 2 2500 B 10.00 97% 8 3 5000 C 10.50 99% 1 1 200 如果零件出现缺陷,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使用。 每个有缺陷的零件处理成本为6元,主要是用于返工的费用。 为了比较分析评价的结果,共分三个级别评价供应成本和排名: 第一级:仅按零件价格排序; 第二级:按价格+质量水平排序; 第三级:按价格+质量水平+交货时间排序。 2. 供应商供货绩效及排序分析 首先按第一个级别即价格水平排序。排出的结果如下: 供应商单位价格排名 A 9.5 1 B 10.00 2 C 10.50 3 其次,按价格和质量成本的绩效排名。有缺陷零件的处理成本可根据不同供应商的零件质量水平来计算。排出的结果如下:

供应商缺陷率缺陷数量缺陷处理成本质量成本总成本排名 A 12% 1200 7200 0.72 10.22 2 B 3% 300 1800 0.18 10.18 1 C 1% 100 600 0.06 10.56 3 最后,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因素,评价供应商的运作绩效。交货期长短的不同主要会导致库存成本的不同。主要考虑下列一些因素:交货提前期、提前期的安全期、允许的最小采购批量、考虑缺陷零件增加的安全量(补偿有缺陷零件的额外库存)。 该企业用下列方式计算考虑提前期和安全的库存数量=质量可靠性系数 1.64×标准偏差80×(提前期+安全期)的平方根 安全库存 下面以供应商A为例计算库存相关费用。给供应商A设定的安全库存为:371(件) 则安全库存物资的价值为: 371×9.50=3575.00(元) 供应商A要求的订货批量为2 500件,由订货批量引起的成本按下面的方法计算: (2 500/2)×9.50=11875.00(元) 用于预防有缺陷零件的成本是根据缺陷率和零件的总的库存价值计算的,即: (3 575.00+11 875.00)×12%=1 848.00(元) 综合以上结果,得到供应商提前期引起的批量引起的总库存。 供应商提前期批量引总库存缺陷造实际总库存维单位零总成本排序 引起的起的库价值成的年库存成持费用件交货(单价+

层次分析法练习参考答案

层次分析法练习 练习一、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 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解决。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臵,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 、B 、C 、D 。。。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代表不同因素。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目标层A 准则层B 准则层C 措施层D 图1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 2、构造判断矩阵并请专家填写 征求专家意见,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如下:

层次分析法的详细步骤

层次分析方法 问题1 某工厂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后,厂领导正在考虑如何合理地使用企业留成的利润。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调动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 (2)提高职工文化水平; (3)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 请你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供厂领导作参考。 分析和试探求解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比较。由于不存在定量的指标,单凭个人的主观判断虽然可以比较两个因素的相对优劣,但往往很难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多因素优劣次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把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比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两因素相对比较问题呢?运筹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找出所有两两比较的结果,并且把它们定量化;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从所有两两相对比较的结果之中求出多因素综合比较的结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进行两两相对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定量化。 首先我们把各个因素标记为B1:调动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B2:提高职工文化水平;B3: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在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人们头脑中通常有5种明显的等级:相同、稍强、强、

明显强、绝对强。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下表用1~9尺度来定量化。 假定各因素重要性之间的相对关系为:B2比B1的影响强,B3比B1的影响稍强,B2比B3的影响稍强,则两两相对比较的定量结果如下: 为了便于数学处理,我们通常把上面的结果写成如下矩阵形式,称为成对比较矩阵。 123 1 2 311/51/3 513 31/31 B B B B B B ?? ? ? ??? (1) 2) 综合排序 为了进行合理的综合排序,我们把各因素的重要性与物体的重量进行类比。设有n件物体:A1, A2, …, A n,它们的重量分别为:w1, w2, …, w n。

用层次分析法选择理想的工作

用层次分析法选择理想的工作 一.问题提出 获得大学毕业学位的毕业生甲,“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都有各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现在有多个职位可供他选择,因此,他面临多种选择和决策,问题是他将如何作出决策和选择?或者说他将用什么方法将可供选择的职位排序?甲从人才市场得到了三份职位A/B/C的资料,就甲来说选择职位的标准和要求主要考虑因素为以下四个标准: 标准1:工作收入(待遇水平); 标准2:个人兴趣(即工作岗位是否适合发挥专长); 标准3: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和谐工作任务量等); 标准4:工作前景(发展晋升问题)。 二.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问题提出将决策解分解为三个层次,即: 目标层:(选择职位) 准则层:(工作收入、个人兴趣、工作压力、工作前景4个标准) 方案层:(有A,B,C三个选择职位) 并用直线连接各层次。 图2-1层次结构图 由图2-1可以看出对于甲来说一个满意的工作是用工作收入、个人兴趣、工作前景、工作压力四个标准综合衡量的。 三、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3.1根据相对重要性标度建立评估方案的标准: 表3.1-1比较尺度表 3.2分别用单一标准“工作收入”、“个人兴趣”、“工作前景”、“工作压力”来评估三个职位方案,从而使方案两两比较得出两两比较矩阵。 首先,用“工作收入”作为评估A、B、C三个职位的标准,通过分析得到两两比较矩阵如表3.2-1所示:

表3.2-1用两两比较方法对“工作收入”作为评估三职位的比较矩阵 其次,用“个人兴趣”作为评估A、B、C三个职位的标准,通过分析得到两两比较矩阵如表3.2-2所示: 表3.2-2用两两比较方法对“个人兴趣”作为评估三职位的比较矩阵 再次,用“工作前景”作为评估A、B、C三个职位的标准,通过分析得到两两比较矩阵如表3.2-3所示:

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1).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江西省新余学院数计学院学院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涂春 2. 黄玉英 3. 林奔奔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简绍勇 日期: 2012年 7 月 14 日

层次分析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 摘要 在工厂生产中,制造商选择原材料时,常常面临着供应商选择的问题,制造商怎样才能选择出最满意的供应商呢? 本文就制造商在采购某种原材料时,怎样从三个供应商中选择最为满意的供应商进行供货呢?针对此问题我们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该问题。首先本文建立了清晰的层次结构图,即目标层:供应商的选择,准则层: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应能力、可靠性,方案层:甲、乙、丙这三个供应商。然后根据已知信息构造对比判断矩阵,求出各因素对目标层的权重关系,以及计算出方案层对于各个因素的权向量,最后综合考虑,分别计算出甲、乙、丙三个供应商的最终得分,通过计算得到丙供应商最终得分最高,所以制造商的最理想的选择为供应商丙。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权重、供应商的选择

工作选择层次分析法

题目:工作选择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摘要: 本篇论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问题。根据大学生工作选择的影响因素,建立工作选择的判断矩阵的模型,并得到可供选择的工作的权重。并以工作收入、发展前景、生活环境、单位名誉、工作环境等5个条件为标准准则,得到最终工作的选择。我希望对以后大学生选择工作能有一定的帮助,使其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 工作选择;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 一、问题重述

1、工作选择是指一个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工的各种行业中,经过各方面相关因素的权衡,做决定进入一个部门,占有其中一个工作岗位的过程。由于工作选择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与前途,所以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 注释: 层次分析法【概念】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进行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它把人的思维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复杂系统的分析、预报、决策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对于工作选择,是由择业者选择和单位要求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择业者自身对职业的期望和自身能力的水平,在众多已提供的职业中作出合理抉择,进而提高面试的成功率。 2、对于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通过投简

历,面试等方法,现有三个单位可以供他选择。即:单位C1,单位C2,单位C3等三个单位。如何从这三个工作岗位中选择他比较满意的工作?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五个准则作为参照依据,来判断出最适合且最让他满意的工作。 3、准则: B1工作收入、B2发展前景、B3生活环境、B4单位名誉、B5工作环境;通过这五个标准来评判出最满意的工作。 目前,大学生在追求自我发展、适应新的就业机制和社会职业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知识育点,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一味地向往社会地位高、待遇好、能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职业,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这样的职业。 所以大学生在择业前要对自身素质进行一次彻底的了解和评价,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能力以及理想等做一次全面充分的分析,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有一个确切的定位,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中有的放矢,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层次分析法在决策中的应用

数学在决策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 学习应用数学后,我结合海运学院的相关专业,寻找数学应用的相关领域时,被利用数 学进行决策的层次分析法吸引住了,现在将所学习到的和所想到的做了总结,并将我学习层 次分析法的心得分享一下。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 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 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的决策方法。它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实 践经验导入模型,并进行量化处理,体现了决策中分析、判断、综合的基本特征。该方法首 先将复杂问题按支配关系分层,然后两两比较每层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确定各个因素 相对重要性的顺序,按顺序做出决策。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2]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深入分析实际问题,将问题分解成三个层级,即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方案层 , 同一层次的因素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层因素。目标层是最高层,通常只有 1 个 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措施,要素层可以不止一层,当要素过多时( 譬如多于 9 个) , 可以进一步分解出子要素层,并建立关联,见图1。 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从第二层开始,把同一层级的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一定比较尺度构造判断矩阵 A ,直到 最后一层。 ji j i ij n n ij a a a a A 1,0,)(=>=?,其中i ,j=(1,2,3,……,n ) 矩阵 A 中,aij 表示因素 i 与因素 j 对上一层因素的重要性之比,aij 表示因素j 与因素i 的重要性之比,且aij= 1 / aji 。对于aij 的值,Saaty 等建议引用数字 1 至 9 及 其倒数作为标度,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