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

[摘要]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策略和经营实践。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s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287-01

一、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就是把森林作为生物有机体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等级组织和复杂系统来看待,是一种用开放的复杂的大系统来经营森林资源,是以人为主体的、由人类参于活动的、由人类社会—森林生物群落—自然环境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尽管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近十年来才受到普遍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模式还不成熟,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概念。森林资源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它试图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复杂的过程、途径及相互依赖关系,并长期地保持它们的功能良好,从而为短期压力提供恢复能力,为长期保护提供适应性。它是“在景观水平上维持森林全部价值和功能的战略”。认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本质是维持长期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持久的林地生产力,关键是建立起一个自适应机制。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协调社会与经济发展及利用自然科学原理经营森林生态系统,并确保其可持续性。此外,还有不少学者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生态需求是不易变的,而技术变化及公众期望的变化影响着经济需求的变化,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名次解释 1.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 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 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 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 大气温度和湿度。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4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分)。 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4分)。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相关问题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各方面的研究 摘要:森林是人类亲密的伙伴,是我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拓为我们提供木材,能源,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同时为人类遮风挡雨,美化自然环境,固定水土,减少荒漠的迁移和泥石流的发生。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我国对其各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步,通过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加深,相信我们会更好的保护森林,并让其更好的发挥功能。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

生态森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讲解学习

“生态森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生态森林康养、依托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康旅产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森林康养产业从属于大健康产业五大基本产业集群中的“以追求身心健康的养老、养生调理康复”的康养服务产业,是康养产业的子产业,是属于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能对众多上下游产业发展产生强劲的括动效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是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的商业综合体,是健康产业?种连锁经营新模式。那么,未来山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之路,需要努力搭建旅游与文化共生共享的平台,应不断提升生态森林旅游的生态文化含量、生态文化品位、生态文化个性,走出一条以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为品牌、以生态旅游区大格局思维为引领,以森林康养旅游活动为载体、以康养文化项目为支撑、以森林研学旅游为动力,以森林体验旅游为聚集,以森林创意旅游为演绎,以森林开发特色旅游为主题;推进生态康养推进康旅产业的发展道路。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超6亿人参与共享经济活动,比上年增加约1亿人;共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根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共享经济领域的服务提供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将有效缓解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下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许剑毅也曾表示,“共享经济”等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地助推了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与林业生产发展的研究

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与林业生产发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11:50:58.22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作者: 1陈永霞2李健 [导读] 在不断实践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国林业生产力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但是还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存在,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生态效益呈现出被忽略的状态,这是我国林业生态经济生产力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生态经济生产力与林业生产发展,这对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将更为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 1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三间房林场2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道干林场 我国林业发展速度较为迅猛,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同时,林业经济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对生产力的有效建设。自然力在林业经济生产力发挥的过程当中起着不可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绝对不能忽视自然力的重要性。在不断探究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同时森林发展发现得以确定,将经济生产力作为主要依据实现对提升策略的科学制定。这不仅可促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可促使林业资源实现对自身价值与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 一、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概念和特点 1.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是指人们通过利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再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开发,然后转化为经济生产力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以森林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作为基础,将森林自身具有的自然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模式的改变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和服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水平。 2.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特点 首先,森林的自然生产力与经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基础与前提。森林的自然生产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指可持续发展,其中主要涉及到生态系统自身物质以及能量资源,这些资源长期处于不断积累、循环以及转化的过程当中。如果对森林的自然生产力造成过度的干预就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发展不能实现对预期目标的获取,在开发森林自然资源的过程当中投入过多财力也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最终导致森林的自然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 其次,森林的自然生产力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实现对经济生产力的逐步转化,并不是一个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的内容。在不断转化森林的自然生产力的同时,可有效获取更多的经济生产力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有效获取。为森林后续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持基础,这些都可较为直观的体现出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特点。 二、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构成 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涉及森林自然生产力、森林经济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等范畴。它们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总和与复加关系,而是森林生态经济循环中相互转换和相互交织的耦合关系。森林自然生产力是森林自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物质和能量的积累、循环、转换的能力,包括二大类,即自养者的生产力,为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异养者的生产力,为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利用初级生产力进行同化作用的次级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作为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组成因素,具有以下特征 1.利害双关性 这种利害双关的二重性,决定人们在生产时,既要利用有利方面,把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生产与发展;又要防止其有害方面,尽可能化害为利,保护生产力发展,纠正那种只注意利用有用性而忽视有害性的片面做法,如自然力在森林生长过程中起独立作用,天然更新可获得人工更新得不到的经济、生态效益,当然自然灾害可引起山体滑坡、荒芜地沙化等,使林地资源损失。 2.区域差异性 森林自然生产力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如世界不同气温带的树木净第一生产量,热带雨林比矮生疏林、灌木丛高倍。这种区域差异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世界各国都十分关心热带雨林的开发,因为热带雨林的存在与毁灭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世界各国的安危,因此这一区域资源引起全球关注。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组成成分 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的提升,不仅仅是这几种生产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生产力之间的耦合过程。正是因为如此,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层次极为的明显。 首先,森林自然生产力,森林自然生产力是以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为基础的,包含着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以及物质能量积累等过程。森林自然生产力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森林自养者生产力,另一个是异养者生产力。无论是自养者生产力还是异养者生产力,都可以迅速的提高森林自然生产力水平,实现森林自然生产力的可持续性。 其次,森林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融合中,形成森林经济生产力。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因此其自然因素的成分比较大,如果在森林生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人为的加入社会、经济的力量,森林生态经济生产力还是会得到迅速的提升。为此,德国著名的林业学家提出了"近自然林业"的思想,尽量减少人类科学活动以及生产对于森林生态的浸入。 四、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规划 通过对一些林业生产发展文献和林业生产管理经验的总结,可以为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以下几点规划。 第一点,完善林业部门的管理制度。为了使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完善林业部门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使林业部门的职能得以发挥,以当地林业生产的具体需求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林业生产发展制度。 第二点,加强在林业生产方面的科学研究。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宏观角度和先进性上来看,林业生产方面的科学研究都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点,增加林业生产的宣传力度。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得到政府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还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使群众积极地投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中来。因此,政府部门要起到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参与到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中来。这样才能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经济生产力健康的发展。 结语: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理论的有效总结。我国林业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现阶段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针对林业进行发展与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提高对林业发展理论的重视程度,也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论证工作。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林业经济生产力发展状况进行不断深化与研究,是促使林业经济水平生产力得到不断提升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必须进行不断的实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的格局与过程建立联系,实现不同时空尺度的信息推绎与转换。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研究已从面向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转变到更加注重过程、格局和尺度相关性。 1 相关概念 1.1 格局 在生态学中,格局一词早期多用于种群生态学,主要是对种群分布格局的描述,如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离散分布、均匀分布等。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诞生与发展,格局一词在景观生态学中被广泛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不同类型的缀块可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等。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除水平格局之外,还包括垂直格局,即植物体的垂直配置。格局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组织层次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对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部分,其格局的描述及研究尚涉及很少,事实上各环境因子在时空上的配置,对生态过程同样有很大影响。 1.2 过程 “生态系统行为”、“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过程”是相同的术语,为了避免同拟人论的含义相混淆,一般不使用“生态系统功能”这个词,多采用“生态系统过程”的说法。与格局不同,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生态学过程包括生物过程与非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包括:种群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干扰传播等等;非生物过程包括:水循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干扰等等。

浅谈森林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4225271.html, 浅谈森林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马清江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10期 [摘要] 森林与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 着巨大作用。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 [关键词] 森林生态环境保障措施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得到恢复,恢复后的森林的防护功能也因其树种结构的单一性,远远不及天然林的平衡性和多功能性。因此,要加紧保护现有天然林植被,大力营造多树种、多结构、多层次的复合性水土保持林,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真正做到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1、森林与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生态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互创条件的关系。一切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基础。经济取之于自然而求得发展,然而取之过度,大自然就强迫经济来偿还。因此,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现实生活中由经济来偿还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从我国来看,全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因洪涝灾害原因致使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从全球而言,损失无法估量。 森林和林地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其系统自身调节能力远比草原要强,森林总的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也是天然系统中最高的。森林具有对长波辐射的高吸收率和对辐射的低散射率,可利用的净辐射相当高。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当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森林生态系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 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不能对雨水进行截留,使洪水迅猛而下;二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淤积河床、库区、湖底和泄洪区,致使河床抬高,库容减少,泄洪能力减弱。而森林生态系统则是防洪保土的根本,具有多重功能。 (1)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森林的复杂主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拦截,可将地表径流更多地转化为地下径流。据调查,一棵二十五年生天然树木可吸收降水150mm/h,一棵二十二年生人工水源林可吸收降水300mm/h,而裸露地仅吸收降水5mm/h。林

【旅游行业】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旅游行业】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森林能够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作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来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的国际流行色,且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富聚度居全国首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俩个文件,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八大林产业,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我们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实际,紧紧围绕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写了《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的编写工作,是在云南省林业厅的直接领导下,由云南省林业厅技能站主持,组织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等单位完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识的宝贵意见。在此一且表示感谢。由于编撰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规划》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森林生态旅游进展优劣势

森林生态旅游进展优劣势 “生态旅游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优良生存环境背景下,向往自然优美的休闲环境,寻求人与自然共存、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的旅游空间而形成的。其核心是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走进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森林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础,以保护自然森林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既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追求休闲娱乐的需求,又为旅游业发展和环境改善相协调提供了可能,已成为林区旅游开发的普遍选择。白河林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还处于初级利用状态,且很多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深入研究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对白河林业局(以下简称“白河局”)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提出的,“由于方法具有清晰、简明、具体的特征,被广泛地应用于管理学的诸多领域。”一个旅游区要确立其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必须根据行业竞争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有满足旅游者普遍性与个性化需求的独到之处。本文采用优势-劣势-机遇-威胁(SWOT)理论对白河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全面分析,对经济、社会等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机遇、威胁深入研究,发挥资源优势,提出调整旅游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推动白河森林生态旅游发展。 1.优势(Strengths)分析 (1)近原始性的林海是决定性基础要素。白河局辖区面积19万公顷,有林地18万公顷。近原始林多、珍贵树种多、林相结构复杂、植被群落多样、林果丰富是其森林资源的突出特点,森林覆盖率高达%。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白河地区森林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带,即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阔叶混交林带,集中分布的世界稀有树种长白赤松———美人松———婷婷玉立,婀娜多姿,为森林景观一绝。林内动物种类丰富,主要有野猪、鹿、狍子、野鸡、獾子、飞龙、松鼠和多种鸟类,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符合客观实际。 (2)多样性的自然环境是辅助性条件因素。白河局地处长白山玄武岩高原台地,有构造方山———大戏台山,第三纪以前的古老山体———大孤顶子山、西奶头山,喷发火山———双目峰、西大顶子山等。地形地势受东北最高峰,海拔2 691米的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控制,平缓而波状起伏,平均海拔800米。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二道松花江横贯白河局北部,头道、二道、三道、四道白河,五道

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技术方案

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技术方案 全国森林旅行进展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二○一一年四月

前言2 一、编制规划的意义2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2 (一)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期限和目标4 四、规划建设要紧内容与建设重点4 五、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5 (一)编制程序 5 (二)技术要求 6 六、规划资料要求6 附:1.省级森林旅行进展规划编写大纲2.省级森林旅行进展规划附表

森林旅行是指以森林旅行资源为主体,以森林、湿地、荒漠等多种类型的旅行资源为依靠,在特定的森林等自然生态地域为旅行者提供游玩观光、休闲度假、狩猎探险等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旅行活动,是满足人们回来大自然愿望的一种专门旅行方式。本规划所指的森林旅行开展的范畴和主体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管辖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及湿地类型自然爱护区、国有林业局(场)所属林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沙漠景观旅行区、森林(沙生、水生)植物园、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养殖场、狩猎场和其他适宜开展森林旅行活动的区域。 截至2009年,全国已建成各级森林公园2458处、湿地公园213处、自然爱护区2035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0个,还有大面积的沙漠景观旅行区、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和狩猎场等不同形式的森林旅行目的地,为森林旅行的进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和宽敞的进展空间,也为公众增强生态爱护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提供了宣教场所。为使森林旅行产业健康快速进展,促进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水平的提升,为全国森林旅行进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总体规划,主动促进森林旅行资源爱护和合理利用,改善和解决森林旅行进展方向认识不清、区域进展不平稳、基础设施薄弱、投资渠道不畅等咨询题,整体上提升全国森林旅行形象和吸引力,进一步发挥森林旅行产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家林业局决定启动编制《全国森林旅行进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编制规划的意义 通过编制《规划》,全面统筹和分析我国森林旅行资源本底情形,深入了解森林旅行产业进展现状,挖掘森林旅行资源进展潜力、靓化森林旅行资源特色,将具有开发价值的重要森林旅行景区(点)纳入《规划》,按照市场需求制定产业空间进展布局,规范行业治理体制,建立森林旅行资源爱护、监测与评估体系,提出有效的森林旅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与资金渠道等保证措施,为森林旅行治理部门的产业进展决策提供依据。《规划》的编制将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满足人们期望与自然和谐

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

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国家林业局 2015年12月

规划背景 1982年9月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经过30多年建设,我国已建立森林公园3101处,总面积达1780.57万公顷,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85%。全国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7亿人次,创社会综合产值5600多亿元,已成为我国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阵地、绿色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 城郊森林公园是指地处城镇或城镇周边,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生态环境良好,休憩健身设施完善,开展公众游览、休憩、健身、科普、文化等活动的户外特定区域,免费或低门票向公众开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建成区快速扩张、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郊森林公园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森林公园发展的新方向和新亮点。城郊森林公园为保护、修复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提升城镇生态承载能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增加百姓生态福祉、推动绿色城镇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逐渐成为了新型城镇化中有生命的公共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科学指导、合理布局、有序推进、规范建设、有效管理全国城郊森林公园,满足广大城镇居民享受良好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年)》、《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特编制《全国城郊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当前森林经营的新趋势——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开展模式

当前森林经营的新趋势——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开展模式 发表时间:2019-08-09T16:44:52.5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0期作者:林丰焕1 黄英文2 [导读] 本文阐述了森林经营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当前森林经营的新趋势,并提出了新模式下的森林经营的策略。 1.汕尾市国有罗经嶂林场; 2.汕尾市国有红岭林场广东汕尾 516600 摘要:森林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世界的发展,森林资源不断的遭到破坏,严重破坏了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平衡。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很多发达国家都提出了森林经营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能快速发展经济,也破坏了很多森林资源,现在我国的森林资源在不断的减少,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现在国家提倡森林经营,制定了全国森林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是一资源管理模式,需要有科学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本文阐述了森林经营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当前森林经营的新趋势,并提出了新模式下的森林经营的策略。 关键词:森林经营;生态系统;资源保护;管理模式 引言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条件。但是,我国森林资源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渐匮乏,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变得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我国传统色森林经营模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开展新的森林经营模式、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变得十分迫切。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提出了很多新的森林经营模式,并且在保护森林资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的也在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林业经营管理机构进行有效改革,希望能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从而让森林资源更好的服务社会。 1、森林经营的概述 森林经营简单来说就是对森林进行科学的筹划和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森林经营的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森林抚育、森林资源的合理开采、改造森林的生态环境、护林防火、森林副产品的利用、林下动植物,衍生物保护、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的管理等等。森林经营需要根据森林物种的特点做好科学的筹划,比如,人们都知道森林资源保护很重要,但是有些林木不能密集,密集会造成林木的枯死或者生长不良,森林层次不明显,物种多样性受到制约,不利于保护资源,所以要及时的合理开采,才是最大的资源利用和保护资源。再比如,干燥季节容易发生火灾,火灾造成的损伤非常大,林下动植物,衍生物种多样性严重受到破坏,生态体系恢复缓慢,所以森林经营者要做好防范工作,提前预防。 2、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目的和意义 森林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保护森林资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业。人类经营森林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森林更好的服务人类,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好的环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森林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首先,森林给人类的生存提供环境,森林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动物的生存场所等等。其次,森林给人类提供木材资源和林产品,森林有很多具有价值的木材,提供给人类很多的生活用品都需要用到木材以及药材和动植物,最后,森林促进很多行业的经济发展,比如旅游业等。森林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所以做好森林经营工作具有多方面重要的意义。 第一,更大化的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在不断的遭到破坏,森林资源越来越匮乏,森林经营可以很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此外,森林的树木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病虫等,如果没有森林经营,任其发展,森林资源会大面积遭到损害,有了森林经营可以有效的防治一些病虫和人为因素的森林火灾。 第二,提高森林经济效益。目前,很多地方的森林资源开采都是比较随意,没有最大价值的利用森林资源,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做好森林经营工作,可以有计划的开采森林资源而且不破坏森林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经济效益。 第三,改造森林的功能。森林经营可以根据森林所在的地区和环境合理抚育不同的植物,同时还可以根据森林的现状,合理的引进一些新的生物物种等,提高森林的多样性。实现林上有鸟啼声,林里有动物跑,林下花果香。 3、我国森林经营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森林经营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森林经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森林经营上面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森林经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森林经营的新模式的开展。 3.1森林经营意识薄弱 我国森林经营提出的时间已久,得不到很好实施。直到2016年才对森林经营做出了贯彻实施规划。这是因为国人的森林经营意识薄弱,对森林经营不够重视,认为森林是不需要经营的,森林具有自我恢复功能。多年以来,除了人为过度采伐破坏外,我国森林火灾发生不断,就在今年的三月份,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的大的森林火灾,不但造成了多人牺牲,同时生态体系危害严重,恢复难。森林经营意识薄弱不仅容易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样因为森林经营意识薄弱,我国在森林经营上总是不能持续,还没有见到成效森林经营工作者就放弃了,甚至相关部门也没有做好长远的森林经营规划,导致森林经营的价值看不到。森林经营的价值不是一天两天可以体现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森林一旦被破坏需要长时间的经营才能得到恢复。以我国塞塞罕坝林场为例,该林场以三代人的坚持,从治荒到现在标杆式森林经营,都充分说明森林经营是一个持久的发展模式。另外,我国在森林经营的资金投入也不足,所以导致森林经营都是短期的。 3.2森林经营理念、模式不清晰 现阶段,我国森林经营的理念不够清晰,模式多样化,都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导致森林经营不能科学的开展。有部分人提倡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也有人提倡森林分类经营,还有部分人提倡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等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模式,经营的结果和方法也不同,森林经营的目的是什么还没有搞清楚。我国现在森林经营都是根据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有的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木材,有的是为了保护资源,有的是为了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3.3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差、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森林经营起步晚,林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上的短板,我国之前在森林方面的给类投入都比较少,导致现在森林地区的各项基础

云南省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案

前言 “森林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作为以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森林生态旅游,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来实现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将在二十一世纪中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其富聚度居全国首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9号)两个文件,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

的林业产业体系,发展八大林产业,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业,把云南建成“亚洲最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我们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结合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实际,紧紧围绕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组织编写了《云南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的编写工作,是在云南省林业厅的直接领导下,由云南省林业厅技能站主持,组织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系等单位完成。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昆明理工大学等部门、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支持,提出了许多真知卓识的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撰人员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规划》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现代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1.试述森林经营管理(林业)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森林经营历来都是林业生产的主体内容。虽然人类从很早就自觉和不自觉地进行着森林经营(孟子就曾经说过,“斧斤以时入山林”),但现代意义上的森林经营理论出现在十八世纪。从1713年德国卡洛维茨提出“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开始,林学家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森林经营理论。虽然这些理论在时间、观点上有些重叠,但大体上仍可按认识的深度逻辑地归结为“永续利用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一、森林永续利用理论 一般认为,德国是现代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发源地。从17世纪中期开始,德国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猛增,开始大规模采伐森林,并导致18世纪初的震动全国的木材危机。危机的出现,促使林业工作者对过去的森林经营理念进行了反思。1713年,德国林学家H.卡洛维茨首先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原则和人工造林思想。他指出:“努力组织营造和保持能被持续地、不断地、永续利用的森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卡洛维茨也因此被认为是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创始人。所谓森林永续利用原则,就是“森林经营管理应该这样调节森林采伐,通过这种方式使木材收获不断持续,以致世世代代从森林中得到的好处至少有我们这一代这样多。” 为实现永续利用的目标,1826年,德国林学家 J.C.洪德斯哈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法正林(Normal Frost)”理论。虽然法正林理论自问世以来即遭到批判,但至今仍是森林经营的基础理论。法正林学说的基本要求是:在一个作业级或一个作业单位内的森林,必须具备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三种,并且三种林的面积应该相等,地域配置要合理,具备最高的生长量,从而实现森林的永续经营利用。从今天的观点看,法正林学说的主要贡献之一是从理论上论证了“年采伐量等于或小于年生长量”的政策主张。不过,“法正林”要求的条件近乎苛刻,与现实的森林结构差距较大。为此,1954年美国K.P.Davis提出“完全调整林”经营思想,扩展森林经营为林龄结构不变下定期收获质量、数量大体一致的木材,实现在现实林中近似地进行法正林方法的经营。1961年日本铃木太七论证并提出了“广义法正法”理论,针对大片森林提出按“减反率”采伐。 二、森林多功能理论 森林多功能理论是林学家们对林业认识上的第二次突破。它的最大贡献,用现代述语,就是承认森林的“间接效益”(包括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到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森林的非木材功能对于人类的价值会日益增加并上升到主导地位。森林多功能理论强调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强调生产、生物、景观和人文的多样性;在技术上主张长伐期和择伐作业;人工林天然化经营。 就如何实现森林的多种功能,林学家们产生了不同的观点。一种叫做“船迹理论”的意见认为,只要最大限度地持续实现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森林的其他效益就会跟随在经济效益的“船迹”后自然地体现出来(如同前进中的船会产生一片向两旁扩展的波浪一样)。另一种叫做“协同理论”的意见认为,林业应该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第一节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一、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念 1.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 按着起源不同,可把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顾名思义,天然林就是由天然更新和演替过程形成的森林,人工林就是由人工更新和培育形成的森林;而天然林又可根据其受干扰的程度的不同分成原始林、过伐林、派生林和次生林,原始林是未经过任何破坏的原生植被,次生林是原始林经受大面积反复的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形成的次生植被,过伐林和派生林介于二者之间。虽然所用的词语不同,但是后三者基本属于次生林范畴,所以我们常常把后三者统称为次生林(图10-1)。 原始林 过伐林是对原始林经过不合理的采伐后残留的林分,介于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一种类型。其林相特点是复层异龄,上层较稀疏,多为原生群落中过熟阔叶树及干形不良或多少已腐朽的针叶树,林下多具明显的更新层、演替层,原生群落中的主要树种有明显的恢复趋势,生境及林下植被基本与原始林相同。这些林分分布于原始林的外围及次生林的深处,它们恢复到原生群落的类型组有保证,而且速度也最快。对于过伐林的经营措施主要是进行林相整理,即伐去部分劣质林木(包括部分过熟、遗传品质差和严重病虫害的树木),尽快采伐利用上层的过熟木(同时具有解放更新层的作用),给目的树种及其他优良林木的生长和更新创造条件;抚育更新层和演替层,在更新不均匀或更新数量不足的地方进行目的树种的补植,从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现有林分的质量。经过人工经营的林分,仍应保持原有复层异龄混交的结构不变,可以达到更新健康、生产力更高和多种效益的可持续利用。 派生林是在原始林区内,原生群落经人类活动和病虫害、火灾及其它自然灾害影响,使原生群落受到小面积的破坏(如小面积的采伐、开垦或火烧)退化到次生裸地,短期内经过次生演替而复生的次生群落。其组成树种多为喜光、速生的树种。由于面积不大,周围仍由原生的群落存在,整个环境的变化不大,原生群落主要树种的种源比较充足,迹地上为先锋树种所占据。这类林分稳定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现代园艺2017年第4期 [3]Shackleton S E,Dzerefos C M,Shackleton C M,et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4225271.html,e and trading of wild edible herbs in the central lowveld savanna region,South Africa [J].Economic Botany,1998,52(3):251-259 [4]Gatto M A,Sanzani S M,Tardia P,et al.Antifungal activity of total and fractionated phenolic extracts from two wild edible herbs [J].Natural Science,2013,05(8):895-902 [5]牟光福,覃勇荣,黄冬阳,等.广西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展望[J].天津农业科学,2016,04:129-133 [6]徐艳琴,刘勇,胡生福,等.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药用野菜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6199-6202 [7]季梦成,范淑英.江西水生野菜资源调查[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04:33-34 [8]梁同军,冯艳,陈波红,等.庐山自然保护区野菜资源特征及应用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6,03:37-41 [9]宋玉赞,叶贺民,赵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菜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3:162-163 [10]徐艳琴,刘勇,胡生福,等.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药用野菜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6199-6202 [11]翁德宝,黄雪方,杨基楼.四种南京地产栽培野菜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03:288-292 [12]林春华,谭雪,郭碧瑜,等.几种人工栽培野菜的营养成分及食用价值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6,07:23-24 [13]肖庆礼.江西几种主要野菜资源及其药用价值[J].江西农业科技,1981,10:26-28 [14]关佩聪,刘厚诚,罗冠英.广东野生蔬菜资源的分类与利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04:7-11+50 罗素梅(1984-),女,江西赣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资 源植物学研究。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谭桂清 (国营宽甸满族自治县黎明林场,辽宁丹东 118200) 介绍了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对 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些问题,对于其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2.1开发不合理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考虑到周边设施的配套、市场需求、资金需求、对环境的影响等等。但是,一些地区看到其它地区通过森林生态旅游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未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情况下,就在本地上马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结果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 2.2超量接待游客 一些生态旅游区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超量接待游客,造成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长期处于超载状态[1],为了接待更多的游客,不惜大肆破坏生态环境,修建道路、宾馆等设施,导致水土流失,森林被破坏。同时,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当地野生动物活动范围缩小,数量减少。 2.3管理滞后 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一定的专门人才。但是,当前由于森林生态旅游经济效益较好,发展过快,森林旅游景点遍地开花,而管理人才缺乏,管理相对滞后,使开发过程不合理,生态失衡。2.4思想意识落后 由于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生态意识思想教育还跟不上。经营者在开发过程中不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经营过程中废弃物随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2]。同时,部分旅游者环保意识淡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人 们越来越渴望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森林生态旅游正是短暂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方式。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起步较晚,直到1982年才建立起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随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森林公园数量大量增加,森林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因此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科学解决对策,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森林生态旅游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3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2000余处,其中国家级257处,四川卧龙山、贵州梵净山、广东鼎湖山等20余处加入了国际生物保护网。自1982年首个森林公园成立以来,这30多年来又相继成立了2000多个,年均接待游客超过2.5亿人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极为显著。另外,当前我国景区数量已达到26000多家,2012年发布了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至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达到225处。通过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观,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增加当地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无形资产。2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在发展中还存在一 3 2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