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 简答 论述

人类行为 简答 论述
人类行为 简答 论述

第一章

简述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不同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人类的不同行为方式;

2.相同的社会环境塑造了同质的人类行为;

3.社会环境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人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

4.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特殊影响;

5.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与遗传因素有关

简述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2.对社会环境的利用3.对社会环境的改变(从行为主体、从行为性质、从影响结果)

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但是其力量和效果却是不对等的。对个人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直接、长远而且深刻,而个人的行为却很难短时期内明显改变环境,而主要是适应环境。通过人的行为改变社会环境虽然很难,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改变。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一直在演进的,社会正是在不断地演进中形成并发展的,人类还通过实践,不断创造出新的更加有助于人们生存的模式,从而直接改变了社会环境等等。

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研究的社会工作取向。“人在情境中”是社会工作服务对象问题时的核心概念。1. 人的行为受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2.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

3.促进人与环境的良好互动是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的基本思路。(1)从个人层面入手,提高个人能力;(2)从社会环境层面介入,改变对象所处环境;(3)从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层面入手。

第二章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与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埃里克森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早期,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中期、晚期(老年期)。

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既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他认为人格在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前五个阶段是针对弗氏的观点提出的,后三个阶段是独创的。他的理论将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统一,将人的一生看做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并指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每一个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他的理论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是,他没有说清楚心理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又具有局限性。

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以刺激——反应(S--R)公式作为解释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极端的环境决定主义2. 对儿童情绪行为的研究1)对儿童怒、怕、爱行为的研究2)对儿童嫉妒情绪行为的研究。

华生强调以客观的资料来研究人类行为,具有积极意义;他对儿童情绪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实验,是心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之一;他强调应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训练,儿童早期教育现在越来越重要;消极方面: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否定了人类行为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其过于强调客观的方法,影响了对内在方面的研究等。

结合日常生活,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动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基本需要,需要是人内在的、天生的存在,而且按先后顺序发展。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

自我实现。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现实的利己主义或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

2.习俗水平:a. 人际关系或好孩子定向阶段;b. 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

3. 后习俗水平:a.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b. 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联系日常生活,评述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自我可以分为主我与客我。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1)模仿阶段(婴幼儿期)2)游戏阶段(儿童期)3)概化他人阶段(青少年期)

论述“镜中我”理论。镜中我:是指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从他的这面镜子里发现了自我。三个阶段:1)我们所想象的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属感觉阶段。2)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3)由上述想象中产生某种自我感觉。

库利提出的“镜中我”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稳定的联系。“镜中我”标志着一个人能够把自己视为一个对象,站到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自我判断、评价。

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中的标签理论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与产生,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因素。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并不是因为行动本身,而是因为他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若他人或组织给行为者贴上负面标签,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

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认为自己是坏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如何通过提供奖品来改善某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

基本概念:行动、报酬、价值、情感、互动、规范、代价、资源、利用。

五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攻击与赞同命题。试分析社会性别理论及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理论的内容:

1.突出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2.将女性视为发展的主体

3.反对孤立研究女性及女性问题,反对把女性视为男性的对立面。

4.性别理论把性别分析用于发展,注重研究具体政策或项目对男女两性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致力于消除发展中的不平等和歧视。

实践中对社会性别问题的五种态度:1. 性别歧视2. 性别平等3. 积极差别对待

4. 性别中性

5. 社会性别意识

第三章

简述胎儿生理发展的阶段。胎儿发育期为260-280天。若每月28天,则胎

儿期为10个月。胎儿期可分为:胚芽期(1-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40周)。

胎儿自第12周产生心理发展。

(第9周,90%的基本结构已经形成;第14周,开始出现指纹印;第15周,眉毛、头发开始生长。第16周,指甲完全形成,指关节开始运动,B超可分辨性别。第17周,胎儿可听到母亲的各种声音。第24周,胎儿的听力形成,呼吸系统也在发

育。第26周,大脑对触摸有了反应,视觉有了发展。)

胎儿心理发展的有哪些方面?对各种刺激作出发应,对光线、抚摸、味道有反应,分辨声音,情绪也有发展:一个人的情绪健康始于胎儿期!(第17周,胎儿会对抚摸产生强烈的反应;胎儿能分辨母亲的声音。胎儿在子宫中听到自己熟悉的声音,在出生后会更喜欢这些声音。有研究表明:忧郁或高度焦虑的母亲生出的孩子体重较轻,比较喜欢哭闹。)

先天遗传因素对胎儿有哪些影响?遗传主要影响亲代和子代在相貌、智力和肤色等方面的相似性,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不同,称为变异。变异超出正常范围,会引发病理性变化,如唐氏综合征、13体综合征、18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特纳综合征。染色体病临床可导致:

流产、先天愚型、先天性多发畸形、癌肿等。

社会工作者何为:第一,评估服务对象的遗传因素,考察家族遗传史。第二,必须了解各种类型遗传病,更好地帮助。第三,向有怀孕计划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服务。

父母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

母亲:1. 年龄2. 身高、体重、血型3. 营养状况4. 情绪5. 健康状况6. 嗜好与生活习惯

父亲:准备生育期间:男性尽量避免接触农药、化学物品。要有合理的营养、膳食结构;保持愉快心态,形成良好习惯;不吸烟、戒酒。声音更适合胎儿听觉,胎教中更容易接受

社会环境对胎儿的发育有何影响?1.家庭(社会地位和贫富程度)2.工作环境 3.社会文化(对孕妇的关爱,社会观念等)

第四章

新生儿有哪些反射行为?1..生存反射: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食物反射、吞咽反射;2.原始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

简述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P96

简述婴儿期的情绪发展。初级情绪与自我意识情绪1.哭:第一次哭声证明肺充满了空气,哭也提供了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三类:基础哭声、生气的哭声、痛苦的哭声。2.笑

反射性微笑、社会性微笑3.害怕:典型地出现在6个月时,18个月达到顶峰。陌生人焦虑,分离反抗。4.社会参照:第二年开始,具备此种能力。

简述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2岁后,自我意识的表现如下:1. 具有独立行动的愿望和信心。2. 能表达自己的主张。3. 出现了自尊心。二、依恋:是两个人形成的亲密的情感联系,以相互关爱和希望保持亲近为特征。)依恋形成的四阶段:1. 前依恋关系阶段。出生后几周内。2. 形成中的依恋关系阶段。进入第一年的下半年。3. 鲜明清晰的依恋关系阶段。第一年下半年。4. 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阶段。第二年。

如何理解父母角色过渡?

父母角色转换的心理过程:在孩子出生后几个月,并开始接受自己为人父母的角色;照顾孩子,劳累,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丈夫受到忽视等,是父母产生心理焦虑;

措施:1.积极寻找资源获取支持。2.针对新手父母的社会工作活动,比如开展小组活动。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有哪些?1. 观念问题。年轻女性减肥、节食;迷信乳制品广告。2.工作问题。3. 剖宫产手术。

简述弃婴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原因:1.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家庭就医能力不足;2.社会观念问题(重男轻女、婚外生育、未婚生育等)

干预措施: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2.完善弃婴救助制度;3.建立困难家庭医疗救助体系;4.积极发挥慈善部门、基金会组织和其他民办机构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救助;5.开展宣传工作,利用媒体进行相关报道,提升社会对弃婴者以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第五章

第六章

儿童期的生理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身体的发育:身高和体重;骨骼和肌肉;呼吸和循环系统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重;脑功能;三、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认知的发展: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二、情绪、情感的发展:1. 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增强,情绪的稳定性增强。

2. 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三、语言的发展:口头语言、书面语言

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社会关系是什么?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儿童期有哪些重要的发展问题?一、自我概念的发展:建立在认知发展得基础上,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形成和发展起来,受到认知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二、

自尊的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因素三、社会交往的发展: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在对儿童期各大重大问题的干预中,应如何理解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重视?

一、儿童意外伤害:1. 对儿童和家长安全教育;2. 建立学校的伤害应对教育体制;3. 探索社区干预模式4.推动法律和法规对策制定实施。二、儿童虐待:1. 推动立法;2.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3. 整合各方力量,开展直接服务;4.开展社区工作;5.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三、学习障碍:1.医学干预;2.心理干预;3.认知——行为干预;4.教育干预:与学校教职员、学习障碍学生群体形成互动机制;对学习障碍学生进行直接干预;关注造成学习障碍的诸多环境因素;成效的长期追踪与持续评估。四、校园欺负:1. 学校干预;2. 家庭干预;3. 社区干预;五、儿童性侵害:完善法律制度,健全儿童保护体系;开展社会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对受侵犯儿童及家庭开展系统干预。

第七章

青少年阶段有哪些特点?

简述青少年期生理发展的内容。

一、身体的发育:1.身高2.体重与体型3.肌肉与骨骼4.肺活量与呼吸二、脑与神经的发育性

三、性器官的发育与第二特征:1.男性性器官的成熟2.女性性器官的成熟3.第二特征

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1.过渡性。发展迅速但是不够稳定,很多方面兼具童年期的幼稚和成年期的成熟,青少年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从而儿童的幼稚,弱小向成年的成熟和稳定过度;

2.不稳定性。童年的生活模式被打破,而成人的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呈现出一种不平衡和不稳定的状态,并通过种种矛盾心理和行为表现出来;

3.矛盾性。心理上的独立与依赖、封闭性与开放性、成就感与挫折感交织在一起,是青少年期矛盾的表现。

论述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发展的关系。

简述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疏远期。

2.爱慕期。

3.恋爱期。

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1.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论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个体原因。

2.家庭原因。

3.学校原因。

4.社会原因。

5.司法原因。

第八章

简述青年期生理发展的特点。

一、大脑与神经系统;二、肌肉与运动系统;三、身体形态与机能;四、生殖系统

简述青年期认知发展的状态。

一、感知觉;二、注意;三、记忆;四、思维

青年期能力发展有哪些?

一、职业能力;二、人际交往能力;三、管理能力;四、适应能力

简述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类型理论。

简述青年期职业对生活的意义。

1.是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2、确定了我们在社会中的个人身份;3、是人们步入社会,进一步成熟的桥梁;4、为我们确立了生活寄托。

大学生未就业的表现有哪些?

如何看待“剩男剩女”现象?

“剩男剩女”通常是指到了试婚年龄还没有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

影响因素:1、社会信任度低,宅在家里;2、社会竞争激烈,金钱观盛行;3、社会流动增加,交际圈太窄

干预措施:1、找配偶不看财富而看个人魅力;2、和真情相伴一生;3、期待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

第九章

试析造成中年人婚姻危机的主要原因。

1、生活琐事积累成怨。

2、外来诱惑造成出轨

3、不协调的型生活让二人分离

中年人怎样协调与父母的关系,与子女的关系?

中年期职业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中年人职业生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特点:1、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2、工作效绩保持较高水平

问题:1、知识更新问题;2、职业病问题3、职业倦怠问题

中年人猝死的原因有哪些?怎样从社会工作的角度预防中年人猝死?

原因:

干预措施:对猝死高危个体进行个别辅导2、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对猝死高危群体进行团体辅导3、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猝死的专业预防更年期综合征有何表现?怎样运用“生理——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进行干预?表现:

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讨论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家庭暴力?

原因:1、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歧视,2、女性的经济地位低下3、社会对家庭暴力的漠视4、施暴者个性扭曲5、司法惩处不力

干预措施:1、个别辅导2、小组治疗3、综合运用社区资源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服务

中年人为什么成为失业大军?怎样帮助中年人应对失业?

第十章

老年歧视在现实中有哪些表现?如何消除老年歧视?

对于安乐死问题,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成功老化”、“健康老化”、“积极老化”?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37. 简述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答: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38. 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答:(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等。 (2)群体成员资源。主要包括能力和性格特点, (3.)群体结构。主要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群体任务。 39. 简述集权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答:(1)独揽决策权。(2)单纯命令主义。(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 40. 简述动机产生的条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1)产生动机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二是外在条件刺激,即个体身外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2)当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 (3)当内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事物(目标)的动机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 (4)动机性行为经常是受到内外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41. 简述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 答:(1)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有关的,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成就感、奖赏、责任感等。(2.)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的,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如工作条件、公司的政策与制度、工资等。 (3)激励因素可以直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保健因素缺乏时将引起极大的不满,但具备时也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因此,管理应强调激励_。 ⑷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员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2) 员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选择简答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C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D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C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B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C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领导在决策时,强调整体优化,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出发,努力协调好总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时坚持的( D ) A.可行性原则 B.对比择优原则 C.信息健全原则 D.系统分析原则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 B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以下公式中错误的是( B ) A. E高×V高=M高 B. E高×V低=M高 C. E低×V高=M低 D. E低×V低=M低 17.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理论是( D ) A.期望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成就需要理论 D.ERG理论 18.以下不属于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D ) A.巴纳德 B.西蒙 C.钱德勒 D.韦伯 19.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传统的表现形式是( B ) A.物质象征 B.文字和标识

组织行为学6套简答与论述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企业负责人需要向员工说明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得不采取减薪措施,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举例说明冲突的来源有哪些?34.简述人格与工作匹配的类型有哪些? 31.召开员工会议,采取面对面的沟通。沟通方式计3分;说明形势,剖析问题,指明方向、鼓舞士气,稳定人心,避免谣传和误解。沟通内容计2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体行为因素。3分;举例2分。 34.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常规型;企业型等,答对任意五点得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35.什么是从众行为?你认为从众行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请予以解释。36.结合实例阐述强化理论的内涵。. 35.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背景下个体表现出与他人相一致的行为,就像很多事物有两面性一样,既有正确的 一面,也有不正确的一面。(1分) 积极作用:从众行为可以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从众行为能够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从众行为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行。(3分) 消极作用:从众行为容易给个体和群体带来惰性;从众会使群体成员做决策时出现偏差;个体的如果被迫的从众行为过多,可能会成为大的事故隐患,给组织带来重大损失,还可能导致组织风气变坏。 (3分) 36.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它认为可以通过外部强化塑造人的行为。对个人各种环境进行专门设计,并对业绩好的加以赞扬或其他形式的强化,对业绩差的加以惩罚,据此影响人的行为,进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获得好的工作绩效。(2分) 其基本观点有: 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1分 认为不必关心人的内部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 行为结束之后给予一个强化,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1分 强化形式有四种: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略(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31.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32.怎样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33.某公司的生产部装配车间主任为了提高工人的绩效水平,在每一个装配小组中树立了一个“标兵”,给予高额奖金和带薪休假,借此激励全体员工,但几个月后,该主任发现车间的总体生产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为什么会这样?34.什么是组织中的五种权力基础? 四. 简答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31. 要点: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实现目标需要等。答对任意5点计5分 32.树立冲突合法的思想;重建组织结构;运用沟通渠道;任命一名批评者;引进外人,改变组织文化。答对任意4项,计5分。 33.奖励方式不对。2分;装配小组需要相互协作配合,树标兵奖励的是个人,忽略了群体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支持作用,使其他人员感到不公平。3分 34.强制权;奖惩权;信息权;参照权;法定权等。每个要点计1分,共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8 分,共16 分)

组织行为学(二简答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试题及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选答基中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多选答者,按前6小题评分) 21.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 答:(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作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激发积极行为;(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22.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部门划分、工作专门化、管理跨度、指挥链、集权和分权,正规化、职位界定、职位描述等。 23.简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答: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这五个阶段是: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 (1)形成阶段。其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2)震荡阶段。在该阶段,往往会发生群体内部的冲突。 (3)规范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4)执行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5)中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开始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注意力放到了群体的收尾工作。 24.简述选择沟通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答:(1)符合礼节要求。(2)提高沟通速度。(3)简化沟通程度。(4)利用组织渠道。(5)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25.简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答:(1)群体决策的优点:①提供更完整的信息;②产生更多的方案;③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④增加合法性。 (2)群体决策的缺点:①消耗时间;②少数人统治;③屈从压力;④责任不清。 26.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得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公平就能激励人,不公平就不能激励人。激发动机的过程,也就是人与人进行比较的过程。 27.简述“领导”概念包含的四种重要含义。 答:领导这个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重要含义:(1)领导涉及领导者以外的其他人——员工或追随者。(2)领导涉及领导者本身和团体成员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分配。(3)领导表现出使用不同权力以多种方式影响追随者行为的能力。(4)由于领导具有较大的权力,并能对下属施加影响,因此,作为一位真正的领导者应当有正确的价值标准,应当以身作则,应当为大众谋利益。原则,也不能称其为真正的领导。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题库

组织行为学试题库简答题 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 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 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 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 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 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12.消除不公平感的方法有哪些?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贡献大,报酬低时,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某一措施或几个。 设法降低自己的贡献;谋求增加自己的报酬;设法增加他人的贡献;谋求降

组织行为学汇总简答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 四、简答题 31.(P33)简述古典科学管理理论最突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1)贡献:为管理提供了一个一系列原理和方法,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侧重于操作管理或基层管理,法约尔对管理的五大职能的分析,为管理领域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 (2)局限:①把员工看成是“经纪人”。②强调独裁式管理。③把组织看成式封闭的系统,组织职能的改善仅仅依靠组织内部的合理化,很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注意在宏观高度上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 31. (P34)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而言,人际关系学说的新观点有哪些? 31.(P38)简述访谈法的优缺点。 (1)优点:①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动机等较深层次的内容有比较具体的了解②运用面广,能够简单且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资料③易了解到短期直接观擦法不容易发现的问题4.有助于与员工的沟通。 (2)缺点:1.访谈者要有专门的技巧,需要受过专门的训练2.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成本较高 3.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31.(P38)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 ①调查范围广②调查样本量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人员进行调查的情况。③调查的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缺点: ①一设计理想的调查问卷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费用成本高,问卷设计若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②问卷在使用前需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调查者是否了解调问卷中的问题,为避免误解,还经常需要工作人员亲自解释和说明,会影响工作效率。 ③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 31.(1P47)简述Y理论的主要观点。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答: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3、增强工作满意感的方法有哪些?答: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增强工作满意感:(1)使工作变得有趣;(2)给予公平的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和机能的角度把人和工作匹配起来;(4)设计工作使得员工兴奋和满意。 4、什么是气质?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答: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各种气质类型往往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许多行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对人员的气质行为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5、简述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答: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一,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其二,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等特征。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必须学习伟人和改革者的个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6、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7、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8、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③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

幼儿依恋的类型、行为特点及安全型依恋培养

幼儿依恋的类型、行为特点及安全型依恋培养 一、幼儿依恋的意义 依恋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它不仅是个体归属感、安全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道德人格发展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同情心、自制力、自主感、乐观、信任、积极甚至责任心都是由依恋感的衍生、发展而迁移创生的。为此,我们应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依恋感,让婴幼儿在依恋感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和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今后高层次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依恋的类型及行为特点 Ainsworth与同事(1978)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和对多个样本的分析,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为三类:①安全依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开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②不安全依恋,回避型,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③不安全依恋,矛盾型,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安全型依恋的幼儿喜欢和母亲在一起,对母亲有较强的信任感,但并不总是靠在母亲身边,而是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积极地探索周围环境,在遇到危险或挫折时会主动寻求母亲的帮助,会有“怕生”现象,但在母亲的鼓励下,能很好地与陌生人交往。回避型依恋与矛盾型依恋则易对他人、对周围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害怕分离或回避母亲,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害怕与他人接触交往,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形成多疑、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 三、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培养 传统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影响幼儿行为动力特征的关键因素,制约着幼儿的反应方式与活动水平,因而主张“气质决定论”。随着实验方法与现代技术的运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父母对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教养态度、家庭氛围及教师的引导等同样影响着幼儿依恋的形成,这就对幼儿进行安全型依恋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一)遵循儿童的自身特点是必要前提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作业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 4 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2、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 1、跨学科性(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2、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次 3、权变性:随机制宜性,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4、科学性: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多因素综合分析,实验方法) 5、适用性(应用性):理论、方法、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6、系统性:具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内容体系,与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密切联系。与组织行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有密切关系。 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答: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积极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4、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答:科学管理学派阶段、行为学派阶段、管理科学学派阶段、综合性的现代管理学派阶段 5、简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 答:组织行为学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实用性等特点6、简述晕轮效应产生的原因。 答:晕轮效应是指由于对认知对象某一特点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晕轮效应并不是随机发生的,研究表明,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晕轮效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表现上模棱两可时,当这些特质含有道德意义时,当知觉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特质时。 7、简述社会人理论的要点。 答:社会人人性理论由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实验后提出的一种人性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人是组织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组织成员有着复杂个性与复杂的社会需求的“社会人”。与“自然人”相对。在社会学中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主要观点社会性需要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有:(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工业革命与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 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3、权力:个体影响其他个体(群体)行为的能力。 4、政治行为: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 5、领导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

人类行为特征分类

人类行为特征分类 1)安静 halcyon dormant pastoral placid quiescent sedate sedative static stationary tranquil hush reposeful repose serene phlegmatic silent unflappable imperturbable impassive 2)卑鄙 ignoble ribald scurvy shabby sordid base reptilian underhanded turpitude 3)不重要 inconsequential marginal peripheral periphery menial trivial trivia trifle venial paltry negligible auxiliary ancillary subsidiary niggling nugatory peddling trumpery trashy eclipse overshadow nonentity 4)惩罚 castigation castigate chastise chasten condemnation condemn culpable culpability recriminate exoneration exonerate impunity penance penalty 5)陈腐、破旧、无聊、乏味 antediluvian antiquated shibboleth decrepit decrepitude dilapidated dilapidation dowdy tattered shopsoiled conservative reactionary conventionality stereotype clichéplatitude banal banality hackneyed stale threadbare trite commonplace drab drabness dreary menial stodgy stodge insipid tedious tedium humdrum grind drone monotonous prosaic prose 6)胆量大小 audacious audacity daredevil forwardness hardihood temerity bravado dauntless gallant gallantry valiant valorous valor intrepid stouthearted prowess venturesome nervy perky outface embolden spunk pluck mettle courage cowardice pusillanimous recreant timorous craven gutless poltroon spineless dastard abject daunt 7)放纵、放荡 dissolute extravagant immoderate intemperate unconscionable liberated unbridled wanton rambunctious debauchery debauch raffish laxity bacchanalian bacchanal indulge cocker abandon 8)讽刺 acidulous acrimonious acrimony acerbity caustic vitriolic mordant tart vinegared nipping pungent pungency flippant flippancy raillery chaff ridiculous ridicule taunt twit barbed poke jibe gibe jeer sneer contempt disdainful disdain mock persiflage pillory ironical irony derisive derision snide innuendo spoof scoff sardonic sarcastic sarcasm satirical satire lampoon burlesque caricature epigram quip parody 9)抚慰 appease placate mollify propitiatory propitiate reassurance reassure lull solace conciliation conciliate consolation console 10)概要 compendious compendium prospectus abstract synoptic synopsis syllabus précis epitome tabloid excerpt digest configuration profile sketchy sketch summarily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一

1.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答:工作团队建设要有相应的硬件资源,更需要比较"活"的软资源,团队建设比较有弹性的部分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进行合理地分工和授权、称职的领导者、符合目标的团队结构、合格的团队成员、有效的工作系统和人际关系等。团队建设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①准备工作阶段;②创造条件阶段;③形成团队阶段;④提供继.支持阶段。团队开始运行以后,上级领导要继续给予支持,以帮助团队克服困难、战胜危机。 2.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答:为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可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①激发组织的创新; ②发展的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 ③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 ④知识管理; ⑤工作生活质量; @创建学习型组织。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答: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①行为的自发性;②行为的因果性;③行为的主动性④行为的持久性;⑤行为的可变性。 4.内聚力有何作用?答:群体内聚力在群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 ①满意感 ②沟通 ③敌意 ④生产率 ⑤对改革的阻碍 ⑥群体意识 5.建立一个开放体系的组织机构的基本设计原则是什么?答:①目标明确、功能齐全。 ②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③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 ④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⑤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 ⑥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6.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答:能力概念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主要是考虑个体的能力与工作任务要求的匹配。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在应用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①能力阀限原则;②能力合理安排原则;③能力互 补原则。 7.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 情感的培养?答:(1)情绪的 调节与控制 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 经验 ③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 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 方向发展 (2) 情感的培养 ①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 观和世界观 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 的情感体验 ③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 人生态度 8.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 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 因素是什么?答:菲德勒从 1 9 5 1年起,经过1 5年 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随 机制宜的领导理论。这个理 论 认为,人们之所以成为领导 者不仅在于他们的个性,而 且还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 因素和领导者同群体成员 之间的交互作用。菲德勒提 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 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 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 关系。 9.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 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 质分类,把一般组织分为: 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 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五种类型。 10.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 理有什么措施?答:弱势群 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 说,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 安排。通过这样的一些制度 安排,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 状况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 而不断得到改善。 就目前而言,要解决这三个 方面的问题: (1) 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 义的问题; (2) 社会保障制度; (3) 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 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 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 的渠道来表达。 11.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 什么?答:引起组织变革的 基本动因可分为内在动因 和外在动因两个方面。 ( 1)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 动因。 ①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②组织结构的改变。 ③组织职能的转变。 (2) 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 因素。 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②组织环境的变动。 ③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12.为了提高领导定的有效 性,组织对领导工作要求? 答:①要求领导者及时为组 织成员指明目标,并使个人 目标与组织目标取得协调 一致。②要求领导者在领导 过程中所发布的命令要一 致,即实行统一指挥。③要 求领导者加强直接管理。④ 要求领导者加强组织内外 信息沟通联络,保证沟通渠 道的畅通。⑤要求领导者掌 握激励理论,运用适宜的激 励措施和方法,调动群众的 积极性。⑥要求领导者不断 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领导 方法。 13.领导者权力?它的分类 是?答:领导权力是领导者 在领导过程中实施领导职 能时必须拥有的权力,领导 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个人 权力。如果细加分析,可将 权力的基础分为五类:惩罚 权;奖赏权;合法权;模范 权;专长权。 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属 于职位权力,模范权和专长 权属于个人权利。 14.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 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这 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 什么?答:麦格雷戈的“超 Y理论”与薛恩的“权变模 式”理论观点相近。薛恩提 出了关于复杂人的假设,他 认为人们对人性的假设过 于简单和一般化。按照复杂 人的假设,主管人员应该保 持足够的灵活性,掌握高超 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 管理方法上,对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 的措施,即一切随时间、条 件、地点和对象变化而变 化。

自考组织行为学历年简答论述题.doc

自考商务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历年简答论述题 2003年 21.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企业战略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环境(不确定性) 22.群体与团队的区别。 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个以上的个体因为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组合 团队:能产生积极协调作用,使整体绩效大于个人绩效之和的群体 23.个体力量与群体动力之间的关系。 群体动力:群体成员为追求群体目标而产生的力量,可看做个体力量综合 个体力量:个体为追求和实现目标的决心和能力 群体动力受个体力量的影响,大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简单加和,因为集体协作和激励的作用,往往大于个体力量的加和 24.途径-目标理论认为有4种领导方式,说明指示型、支持型和成就导向型领导方式的适用范围。 指示型:能力低,愿意接受命令 说明型:执行结构化任务时 支持型:共同磋商,由员工进行决策和管理 成就导向型:当任务结构不清时,会激发下属努力水平 25.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的基本观点。 领导风格应适应下属的“成熟度”,包括两项要素:工作成熟度(知识和技能)和心理成熟度(意愿和动机) 26.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有哪几种? 进行反馈积极倾听消除物理障碍抑制情绪注意非言语提示 27.冲突可以分为功能正常的冲突和功能失调的冲突两种类型,请联系实际解释这两种冲突类型的含义,并指出其判别标准。(10分) 评判标准:有益的冲突,可以支持群体目标,提高组织绩效,具有建设性的冲突 功能失效冲突:有害的冲突,阻碍工作绩效 28.库尔特?卢因三步变革模型的含义。(10分) 解冻变革重新冻结 29.联系实际说明弗鲁姆和耶顿决策模型中提出的5种决策方式。(12分) 2004年 人际关系学有哪些主要观点 人是复杂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团队士气的关键因素非正式组织影响员工行为通过提高员工满足感来调动积极性简述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例行问题:经常反复出现、相关信息完整、容易确定的问题 例外问题:偶尔发生、新颖的、结构不分明、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提高谈判技能有哪些策略? 研究对手以积极的方式开始谈判针对问题不对人不要太在意最初的报价重视双赢的解决方案以开放的姿态接纳第三方的帮助

互联网用户的9个行为特征

用户:“你们很闲吗?没事弄这个按钮做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将奶酪放在了迷宫的第三个格子,然后放一只老鼠进入迷宫,第一次的时候,老鼠先找第一个,再找第二个,最后在第三个格子中找到了,很高兴。第二次的时候,先找第一个,再找第二个,又再第三次的格子中找到了,很高兴。第三次的时候,老鼠直接去了第三个格子,找到奶酪。第四次,第五次,奶酪没有动。第六次的时候,奶酪被移入了第一个格子,老鼠看不到奶酪,于是生气,郁闷,焦躁,原地打转,却放弃了继续寻找。 人和老鼠一样,甚至比老鼠更加的具有惯性,更加的善于总结规律,更加的容易感觉生气和不爽。一旦他学会了用一个按钮,第二次一定会去原地按照原来的方法使用。如果位置或者方法和以前不一样,他会很不习惯,并且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爽的改变。所以如果产品经理要改变原有的规律一定要三思再三思,即使你知道你是在让原来的过程更加的美观,更加方便,更加的绚丽,也请考虑到原有老用户的习惯。在吸引新用户的同时如果让老用户少去学习是产品经理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2:我就是全部 用户:“你们的平台真烂,我商品的显示全部错了。” 客服:“亲,别人的都是好的。是不是你设置错了?” 用户:“别人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商品显示出来就是错的!” 看上去蛮不讲理,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国王,他对他自己全部的负责,所以当我们很轻易的说少数人的时候,也应该去体会这少数人的全部世界,他和我们关心自己的kpi,关心自己的晋升一样关心着自己的小店铺,对我们来说的沧海一粟,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他们最珍惜的珍珠。承认彼此的平等,也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给出反馈的用户帮助淘宝一而再再而三用户体验的改进,他们是我们最优秀的不取工资还不断帮我们提交bug的用户测试工程师,对于如此无私的行为,我们是应该感谢了?还是感谢呢?还是感谢呢? 3:第一印象很重要 用户:“你们应该提供一个**的功能。” 客服:“亲,我们有了。在**的链接上可以链接进去。”

组织行为学历年简答题汇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5.4)36.简述群体规范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六章-P136 37.简述促进效应对管理群体过程有何意义。七章-P148 38.简述领导行为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十一章P258 39.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十四章-P338 40.简述组织渐进式变革的内容及其优缺点。十七章P415 (14.10)36.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37.简述影响人际间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因素。 38.简述管理群体间互动的主要方法。 39.简述素质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的特点。 40.简述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 (14.7)36.简述组织行为学多层次相交切性的表现及内容。一-P10-11 37.简述社会惰化效应及其成因。七- P149 38.简述领导作风论的主要内容。十一-P262-264 39.简述优势动机的含义及其影响。十三-P301-302 40.简述组织突破式变革的内容及其优缺点。十七-P414 (14.4)36.简述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37.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作用? 38.根据权变理论,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39.在哪些情况下运用折衷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 40.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 (13.7)36.简述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37.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38.处理群体冲突应采取哪些策略? 39.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40.简述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 (13.4)36.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有哪些? 37.简述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内容。 38.在哪些情况下运用回避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 39.什么是领导二元四分图模式? 40.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 (12.7)36.简述组织行为学两重性的主要表现和来源。 37.简述社会知觉的内容。 38.群体互动行为是怎样产生的? 39.简述途径—目标理论的原理和指导原则。 40.简述组织文化的内容。 (12.4)36.简述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 37.简述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