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膨胀效应的的计算新方法(补充版)

时间膨胀效应的的计算新方法(补充版)
时间膨胀效应的的计算新方法(补充版)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1次作业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6道小题) 1.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和变形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图示中的两个力,则刚体处于。 (A) 平衡 (B) 不平衡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作用力的大小等于100N,则其反作用力的大小为。 (A) (B)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5. 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 (A) 刚体 (B) 变形体 (C) 刚体和变形体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图示结构,各杆自重不计,则杆BC是。

(A) 二力杆 (B)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图示作用于三角架的杆AB中点处的铅垂力如果沿其作用线移动到杆BC的中点,那么A、C处支座的约束力的方向。 (A) 不改变 (B) 改变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图示构架ABC中,力作用在销钉C上,则销钉C对杆AC的作用力与销钉C对杆B C的作用力。 (A) 等值、反向、共线 (B) 分别沿AC和BC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如图所示,物体处于平衡,,自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图中所画受力图。 (A) 正确 (B) 不正确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练习题(含答案)

三、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知识点1 电热器 1.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工作的;在电饭锅、电熨斗、洗衣机中,不属于电热器 的是. 2. 下图所示的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3. 电流的热效应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有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下列情况中不 属于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电视机的后盖有许多孔 B.家电长时间停用,隔段时间应通电一次 C.电动机外壳有许多散热片 D.电脑主板的CPU 上有小风扇 4. 如果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 V 60 W”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 工作相同时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B.电流做的功一样多 C.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D.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知识点2 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5. 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这是用来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 A.导体电阻的关系 B.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C.导体长度的关系 D.通电时间的关系 6. 如图是小明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因素”的 部分实验装置图.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段完 全相同的液柱从同一高度上升到图示位置, 可知电阻产生热量多,由此可以 说明: . 7. 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

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 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 中的金属 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 中的金属 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两瓶煤油中 的温度计可以显示煤油的温度. (1) 实验中,两个烧瓶中煤油的 和 初温应相等. (2)小红问小明:“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得到水, 为什么不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小明与他的同学给出了下列四种答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因为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 B 因为煤油的热值比较大 C.因为煤油的密度比较小 D.因为煤油的比热容比较小 (3)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烧瓶B 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得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 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4)如果要继续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除图中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 一种器材是 . 知识点3 焦耳定律的应用分析与计算 8. 热熔胶在室温下为固体,加热会变为较强粘性 的液体,冷却后,将物体牢牢地粘在一起,如 图所示是热熔胶枪的外形,在枪嘴内有电热丝 电热丝的电阻是1 000Ω,通过的电流是0. 2 A 时,1 min 产生的热量是 J. 9. 电烙铁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烙铁的导线却没有明显发热,这主要是因为 ( )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B.导线散热比电烙铁快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烙铁的电流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烙铁的电阻 10. 电阻R 1与R 2阻值之比是2: 3,把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则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R 1、 R 2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 A.2: 3 B.3: 2 C.9: 4 D.4: 9 11. R 1、R 2分别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R 1=2R 2,电源电压均为U.图甲电路中 R 1、R 2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 甲1、Q 甲2,则Q 甲1: Q 甲2 = ;图乙电路中R 1、R 2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 乙1、Q 乙2,则Q 乙1: Q 乙2= . 12. 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老化更快.请你解释产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计算方法研究

?学术研究?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计算方法研究 周洪波,茜平一,杨 波,胡汉兵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 430072)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各种水平荷载下群桩计算方法,在Focht-Koch-Poulos 综合法的基础上,不 考虑群桩基础中后桩对前桩的弹性作用,并结合桩基规范,提出了能够考虑群桩效应和群桩中各桩荷载分担比的改进公式,可供水平力作用下的桩基工程设计时参考。关键词:水平荷载;群桩;荷载分担比 中图分类号:TU 473.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 act :Improved formula wh ich can consider both the effect of cluster piles an d the ratio of loading s hare of each pile is propos ed herein bas ed on Foch t-Koch-Poulos s ynthetic method of cluster piles under horizontal loading.It may be used as referen ce for pile foundation design under th e function of horizon tal for ce. Key wor ds :horizontal load ing;cluster piles ;r atio of load ing s hare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9549302) 1 前言 国内外已进行的研究表明,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的工作性状和单桩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群桩中各桩间距小于临界桩距时,群桩中的各桩通过桩间土相互作用而产生群桩效应,使得在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对单桩而言,水平荷载系指群桩水平荷载与桩数之比)群桩基础的位移大于单桩位移,群桩中的各桩所分担的荷载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荷载作用方向上,前排桩所承担的荷载明显大于后排桩。因而,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群桩基础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认真考虑这两大特点。 笔者在对现有水平荷载群桩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桩基规范,提出了一种计算水平荷载群桩的改进方法。 2 水平荷载群桩计算方法概述 目前,计算分析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群桩效率法 所谓群桩效率就是指群桩水平承载力和单桩水平承载力与桩数之积之比。群桩效率法能比较方便地计算群桩水平承载力,但由于此法不能确定一定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的位移,也不能计算群桩中各桩所承担的荷载,对大多以水平位移作为设计控制因素的水平荷载群桩来说,群桩效率法应用还不广泛。 (2)p -y 曲线折减法 众所周知,p -y 曲线法可较好地考虑水平荷载单桩荷载位移的非线性性质,是目前计算水平荷载单桩性状最精确的方法。Brown,D.A [3]考虑到由于群桩效应,后排桩桩前土反力降低,计算时群桩的p -y 曲线在单桩的基础上乘以一折减系数f m 以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如图1 。 图1 p -y 曲线折减法 用p -y 曲线折减法可以比较方便地考虑土体的非线性性质和群桩效应,但该法所采用的经验公式依赖于少量模型试验,其通用性尚待验证,而且用p -y 曲线法计算不太方便。 (3)弹性理论法 Poulos [4]假定土体为连续弹性体,利用M indlin 积分解来求解群桩中各桩的相互影响系数,得到如下计算式: Q k =Q -6 m j =1,j ≠k H j A Q H kj +H k (1) 式中,Q k ——第K 桩的位移;Q ——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的单 位水平力作用下单桩的水平位移;H j ,H k ——第J ,K 桩所承担的水平荷载;A Q Hkj ——桩J 对桩K 的影响系数;m ——桩数。 1  2000年第1期 工程勘察 Geotechnica l I nvestiga tion &Surveying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试题与解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练习与解析 1.(2006山东潍坊高三模拟,1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磺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 -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g)====2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Ba(OH)2·8H 2O(s)+2NH 4Cl(s) ====BaCl 2(s)+2NH 3(g)+10H 2O(l) ΔH <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 ·mol -1,若将含0.5 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 kJ 思路解析:硫磺变成硫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a(OH)2·8H 2O 固体与NH 4Cl 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则ΔH>0;H 2SO 4的浓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时要放热。 答案:D 2.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N 2(g )+3H 2(g) ====2NH 3(g) ΔH=-92.0 kJ ·mol -1,将此温度下的0.1 mol N 2和0.3 mol H 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 A.一定小于92.0 kJ B.一定大于92.0 kJ C.一定等于92.0 kJ D.无法确定 思路解析:反应热是指反应完全进行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可逆反应是不能进行到底的,因此可逆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一定小于反应热。 答案:A 3.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 31体积,CO 2占32体积,且C(s)+ 21O 2(g)====CO(g) ΔH=-110.35 kJ ·mol -1,CO(g)+ 21O 2(g)====CO 2(g) ΔH=-282.57 kJ ·mol -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2 489.44 kJ C.784.92 kJ D.3 274.3 kJ 思路解析:100 g 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为3 1121001??-mol g g ,这些物质的量CO 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为31121001??-mol g g ×282.57 kJ · mol -1=784.92 kJ 。 答案:C 4.氢气(H 2)、一氧化碳(CO)、辛烷(C 8H 18)、甲烷(CH 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H 2(g)+ 2 1O 2(g)====H 2O(l) ΔH =-285.8 kJ ·mol -1 CO(g)+ 2 1O 2(g) ====CO 2(g) ΔH =-283.0 kJ ·mol -1 C 8H 18(l)+ 225O 2(g) ====8CO 2(g)+9H 2O(l) ΔH=-5 518 kJ ·mol -1 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3 kJ ·mol -1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 2(g) B.CO(g) C.C 8H 18(l) D.CH 4(g)

钟慢效应

钟慢效应 曹中寅 内容提要:钟慢现象的确存在,但钟慢不等于时慢,时间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光速是可变的,光子有质量。世界是统一的,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可以由此及彼地根据已经处光速计算出待求处的光速。原子钟的时间与光速相关联,光快钟慢,光慢钟快,二者的乘积为一定值,即1122C t C t =。本文根据上述思想,对机载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和GPS 钟慢效应进行了计算,与相对论相比,计算更简单,结果更正确。 关键词:钟慢效应 光速可变 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 光快钟慢 光慢钟快 机载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 GPS 钟慢现象的确存在,这是不可否则认的事实。但钟慢不等于时慢,时间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钟快钟慢是相对而言的,宇宙中既有钟慢现象,也有钟快现象,高空的钟比地面的钟快,日面上的钟却比地面的钟慢。研究大量实验资料后发现,原子钟走时数与光速相关联,光速快,表现为钟慢,光速慢,表现为钟快。二者有如下关系:2211t C t C =。须特别注意,此式中两个光速(1C 、2C )所用的单位时间标准是统一的,而式中两个时间(1t 、2t )是表观时间,所用的单位时间标准是不统一的,各自用了各自的标准。虽然从振动次数来说是相同的(如都以铯原子振动9102531770次为1秒),但从统一的时间来看,两处原子振动快慢并不相同,所以相同次数背后的时间并不相同。单位标准不同的时间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要比较两个时间的长短,必须先统一单位时间标准。举例来说,在地面上,光速029*******/C m s =,以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为标准的1秒,到了高空某处(如离地面10000m ),光速变为k C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由于光子势能增加,光速就要减小,因而可以推断0k C C 。现代大量的实验表明,高空的原子钟比地面的原子钟快,又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知,高空的光速比地面的光速慢,逻辑推理可知,光速慢,原子振动得快,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就多,表观时间就大。在地面1秒时间内,在高空就不止振动9192631770次,若高空仍以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为1秒,则在地面1秒时间内高空原子钟表示出的时间不止1秒,也就是所谓的时间膨胀了。可以看出,并不是时间真的膨胀了,而是原子在不同环境中(体现在光速快慢上),原子振动快慢不同而导致的单位时间标准不同的缘故。光速的快慢由其所处的引力强度(引力加速度)及物体的运动速度共同决定。下面进行相关的计算,在计算中领略钟慢效应现象的实质。 例1,飞机搭载原子钟进行环球航行的实验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一直作为相对论的实验验证。实验是这样的:把四个在地面上调整同步的铯原子钟分别放在两架飞机上,两架飞机都在赤道附近高速飞行,一架向东,一架向西,在飞机绕地球一周后回到原地,结果发现向东飞行的飞机上的原子钟比静止在地面上的原子钟慢59纳秒(1纳秒=109-秒),而向西飞行的飞机上的原子钟却比地面静止的原子钟快 273纳秒。据说去掉引力场产生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后,理论值与实验结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

【K12学习】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知识点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知 识点苏科版 知识点 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公式: Q=I2Rt Q==UIT 式中: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R——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t——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Q ——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 电流的化学效应: 定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 原理: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

应。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 课后习题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电热器就是利用电流的来进行工作的,电热器工作时,将能转化为能。 .将阻值为4Ω的电热丝接入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1A,在0.5in内产生的热量是j。 .一种家用电熨斗的规格为“220V800”。这种电熨斗内部电热丝的电阻是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10in产生j的热量。 .一台热水器接在220V的电路上,半小时内放出的热量为1.584×106j,热水器内电热丝的电阻是Ω。 .阻值为R的电阻丝接到电压不变的电源中,4in可使一杯水烧开,现换用阻值为10R的电阻丝,再接到此电源上,in可使同样的一杯水烧开。 .某电热杯中有甲、乙两根电热丝,只将甲电热丝接到电源上时,烧开一杯水需要12in,只将乙电热丝接到电源上时,烧开同样的一杯水需18in,若将它们串联接到电源上时,烧开同样的一杯水需in。若将甲、乙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时,烧开同样的一杯水需要in。 .关于电热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基础工程计算

四.计算题(共37分) 1 柱截面400mm ?400mm ,作用在柱底荷载标准值为中心荷载700KN ,地下水位为2.0m,基础埋深1.0m, 地基土为粉质粘土γ=m 3,3.0,6.1==b d ηη f ak =226kPa 。试根据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 寸。(8分) 解:1、 )5.0(-+=d f f m d ak a γη=226+??()=240 kPa (3分) 1 20240700 ?-= -≥ d f F b G a k γ=1.79m (3分) 因为基础宽度比3m 小,所以不用进行承载力的修正。(2分) 2.某基础埋深2.0m ,柱传到基础顶面的荷载标准值为1100kN ,地基土上层厚5m ,为粉质粘土,重度19kN/m 3, 3.0,6.1==b d ηη承载力特征值135kPa,下层为淤泥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85kPa, 0.1=d η,此双层地基的压力扩散角为23o ,若基础底面尺寸m m b l 6.26.3?=?,试验算基底面积是否满足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要求。(10分) 解:1 持力层验算(5分) )3()5.0(-+-+=b d f f b m d ak a γηγη=135+??()= 6 .26.32 6.26.3201100????+=+= A G F p k k k =< 满足 2 软弱下卧层验算(5分) )5.05(0.11985-??+=cz f = kPa ) 23tan 326.2)(23tan 326.3() 21952.157(6.26.3)tan 2)(tan 2()(00??+??+?-??=++-= θθγz b z l d p lb p z =35kPa kPa p cz z 13019535=?+=+σ< 满足 3.某砖墙厚240m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及基本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分别为144KN/m 和190kN/m,基础埋深为0.5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k =106kPa ,试设计此基础。 (基础高度按式07.0h f V t ≤验算,混凝土等级采用c20,f t =mm 2,钢筋采用HPB235级,f y =210N/mm 2)(10 分) 解:)5.0(-+=d f f m d ak a γη=106kPa(2分) 5 .020106144 ?-=-≥ d f F b G a k γ=(2分)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ΔH=-2 kJ/mol (2)4Al(s)+2O3(g)===2Al2O3(s)ΔH=-3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3(g)===3O2(g)ΔH=-kJ/mol,可知等质量的O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ΔH=-kJ/mol 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CH4(g)+2O2(g)===CO2(g)+2H2O(l)ΔH=-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的天然气,理论上所获得的热值,前者大约是后者的多少倍() | A.B. C.D.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得1 mol H2、CO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283 kJ~kJ;1 mol 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两者之比约为,故答案为D。

70.力的两个效应和电流的三个效应

70.力的两个效应和电流的三个效应 主题: 力有两个效应:物体的加速度和形变。电流有三个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 缺点: 上述分类可以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找到。为了弄清楚有关问题,我们来比较上面所引用的这两句话。这种比较并不是牵强附会,因为力也是一种流,是动量流。因此,这是关于流的效应的分类:在第一种情况中是指动量流的效应,在第二种情况中是指电流的效应。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上述分类的不一致性了。 1.我们先来看力的第一个效应:加速度。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表示这种效应: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它的动量。对于电流我们可以这样来说:流进物体(或从物体流出)的电流导致物体的电荷量发生变化。这一表述当然是对的。但为什么没有把它作为电流的一个效应?这个效应太显然了,没必要这样来强调。照这样说来,力的加速度效应也没必要这样来强调。当动量进入物体而没有马上流出时,物体中必然会积累动量。 2.下面我们来讨论电流的热效应。不仅仅只有电流会产生热,动量流(力)也会产生热(摩擦生热)。那为什么不把它作为力(动量流)的一个效应? 3.流的效应还远不至这些。力还有电效应(压电效应)、光效应(双折射)等。电流也有光效应(在LED中发生)、制冷效应(在珀尔帖元件中发生)等。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说,上面所引用的两句话并没有完全描述这两种流的特征,并没有将这两种流的所有效应列出来,所列出的效应也并不是最重要的。总而言之,这种分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历史: 由于力学和电学是相对独立地发展起来的,因而人们在这两门学科中建立了不同的模型和教学习惯。相对于电荷守恒来说,我们对动量守恒(以牛顿定律的形式)太重视了。相反,我们把力学中的摩擦描绘成一种现象,这跟“电摩擦”(电阻)相比,只能削弱力学的重要性。 建议: 1.抛弃力(动量流)的加速度效应,或把电流的“电荷效应”也列入其中。但我们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流的热效应》知识点复习沪教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流的热效应》知识 点复习沪教版 知识点 1、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公式: Q=I2Rt Q==UIT 式中: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R——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t——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Q ——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 电流的化学效应 1、定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 2、原理: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

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 后练习 1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接的输电线却不热,这是因为 A通过电炉上的电流比通过输电线上的电流大 B电炉丝的电阻比电线的电阻大得多 电炉丝金属的比热容与输电线的比热容不同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道理 精析:这个现象运用焦耳定律容易解释由于电炉丝与铜导线是串联的,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焦耳定律Q=I2Rt,电炉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因此电炉丝上产生的热量比铜导线上多得多,所以我们看到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 解:本题答案应选B 点评:比较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关键是准确地选用原理,要从题意中挖掘条,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物理原理 2一台直流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0Ω,接在12V电源上时,通过的电流为2A,这台电动机工作in产生多少机械

(完整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设计任务 (2) 1.1设计资料 (2) 1.2设计要求 (3) 2 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3) 3 单桩承载力确定 (3) 3.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3) 4 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 5 复合桩基荷载验算 (6) 6 桩身和承台设计 (9) 7 沉降计算 (14) 8 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 (20) 8.1预制桩的施工 (20) 8.2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21) 8.3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22) 8.4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3) 8.5结论与建议 (25) 9 参考文献 (25)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某地方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1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承台底面埋深:D =2.1m。

(二)、设计要求: 1、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选择 2、确定单桩承载力 3、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群桩承载力验算 5、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6、承台设计计算 7、群桩沉降计算 8、绘制桩承台施工图 二、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表明,在柱下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故考虑选用桩基础。由地基勘查资料,确定选用第四土层黄褐色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工程请况承台埋深 2.1m,预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450㎜×450㎜。桩长21.1m。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根据地质条件以第四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采用截面为450×450mm的预置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尖进入持力层 1.0m;镶入承台0.1m,桩长21.1 m。承台底部埋深 2.1 m。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 Quk= Qsk+ Qpk=μ∑qsikli+qpkAp Q——单桩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N) sk Q——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 pk u——桩的横断面周长(m) A——桩的横断面底面积(2m) p L——桩周各层土的厚度(m) i q——桩周第i层土的单位极限摩阻力标准值(a kP)sik q——桩底土的单位极限端阻力标准值(a kP) pk 桩周长:μ=450×4=1800mm=1.8m

化学反应热效应练习题精选

化学反应热效应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D.放热反应发生时不需加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氢气和氧气化合是放热反应,则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吸热反应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和状态无关 D.对放热反应A+B→C+D ,A、B的能量总和大于C、D的能量总和 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NH4Cl晶体和Ba(OH)2 ·8H2O混合搅拌 C.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B.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放热或者吸热 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 7.下列反应过程一定吸收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加成反应 C.分子解离为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 8.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O2→O+O B.H+Cl→HCl C.CaO+H2O=Ca(OH)2 D.浓硫酸稀释 9.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成光能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D.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变成热能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

一、近代物理学与生物进化论 1. 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1) 伽利略(意大利)贡献——认识到系统观察和实验的重要;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星体||。 意义——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牛顿(英国)的贡献——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海王星的发现是范例||,可以解释潮汐现象||。 经典力学最显著的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2. 理解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 量子论:1900年普朗克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意义: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2) 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速度改变时间、空间和质量;钟慢效应||。 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物质的分布改变时间、空间||。 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量子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两大支柱)||,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 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影响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①观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生物会发生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影响:生物进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对中国的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严复;《天演论》;宣扬社会进化论)||。 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 1. 了解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 (1) 改良: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单动式蒸汽机||。18世纪80年代制成联动式蒸汽机||。 (2) 运用: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广泛采用||,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 意义:蒸汽机使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电热专题,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典型例题

电热专题 知识点.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公式为Q=I2Rt.焦耳定律是个实验定律,是电流热效应的定量反映.它描述的是电能通过电流做功转化为内能的多少,这个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专题一:焦耳定律(基础) 【例1】用焦耳定律公式Q=I2Rt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这个公式适用于() A.纯电阻性用电器,如白炽灯、电炉等 B.电动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 C.电解、蓄电池充电等 D.对任何用电器都适用 【例2】下列电器中,是主要利用焦耳定律来工作的是()A.洗衣机 B.电热水煲 C.电风扇 D.电视机 【例3】两个电阻R1和R2,且R1<R2,把它们接到同一电源上,要使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最多,就应该() A.只用R1B.只用R2C.R1和R2串联D.R1 和R2并联 【例4】电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其原因是()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B.导线散热比电熨斗快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熨斗的电流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熨斗电热丝的电阻 【例5】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电阻丝甲产生的热量比通过电阻丝乙

产生的热量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一定大于乙的电阻 B.甲两端的电压一定大于乙两端的电压 C.甲中的电流一定大于乙中的电流 D.甲的实际功率一定大于乙的实际功率 【例6】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甲比乙的横截面积大,如图所示.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 电一段时间后,比较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正确的是 () A.甲导体的温度升高得多B.乙导体的温度升高得 多 C.甲、乙两导体升高的温度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例7】用同样粗细的镍铬合金制成甲、乙两种长度的电热丝(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如图所示,每根电热丝都放入一个盛有 相等质量水的相同容器内,若不计热损失,通电后水温升高 最快的容器是() 【例8】有甲、乙两只电炉,已知电炉电阻R甲>R乙,现将两只电炉分别接入电源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两 电炉的电阻丝的电流I甲______I乙,两电炉的电阻丝放出的热 量Q甲____Q乙.(均选填“>”、“<”或“=”) 【例9】一电热器电阻丝的电阻为120Ω,接在220V的电路中,要产生×105J的热量,需通电_____min.

高中物理初识量子论每课一练教科版必修2

2 了解相对论(选学) 3 初识量子论(选学) (时间:60分钟) 1.设想在人类的将来实现了恒星际航行,即将火箭发射到邻近的恒星上去,火箭相对于日心—恒星坐标系的速率为v =0.8c ,火箭中静止放置长度为1.0 m 的杆,杆与火箭方向平行,求在日心—恒星坐标系中测得的杆长. 解析 由“尺缩效应”知:l =l 01-? ?? ??v c 2 ,将l 0=1 m ,v =0.8c 代入得到l =0.6 m. 答案 0.6 m 2.某人测得一静止棒长为l 、质量为m ,于是求得此棒的线密度为ρ=m l ,假定此棒以速度 v 在棒长方向上运动,此人再测棒的线密度应为多少,若棒在垂直长度方向上运动,它 的线密度又为多少? 解析 这里包含有两个相对论效应:(1)沿棒长方向运动时的“长度收缩”效应;(2)运动物体的“质速关系”. 若棒(K 系)以速度v 相对观察者(K ′系)沿棒长方向(x 轴)运动,静止棒长l 是固定长度,所以,运动长度为 l ′=l 1-v 2 c 2, ① 运动质量m ′=m 0 1-? ?? ? ?v c 2 ② 则线密度:ρ′= m ′l ′=m l ? ?? ??1-v 2c 2=ρ1-v 2 c 2

若棒在垂直长度方向上运动时,长度不变,即l ′=l ,运动质量仍为②式所示,则线密度: ρ′= m ′l ′ =m l 1-v 2c 2 = ρ 1-v 2c 2 答案 ρ 1-v 2 c 2 ρ 1-v 2c 2 3.如图5-2、3-5,设惯性系K ′相对于惯性系K 以匀速v =c 3 沿x 轴方向运动.在K ′系的 x ′y ′平面内静置一长为5 m ,与x ′轴成30°角的杆.试问:在K 系中观察到此杆的 长度和杆与x 轴的夹角为多大? 图5-2、3-5 解析 设杆固有长度为l 0,在K ′系中,x ′方向:l 0x =l 0cos α′,y ′方向:l 0y =l 0sin α′,由长度的相对性得x ′方向: l x =l 0x 1-? ?? ??v c 2 =l 0cos α′ 1-? ?? ??v c 2 y ′方向:l y =l 0y =l 0sin α′. 因此在K 系中观测时: l =l 2x +l 2 y =l 0 1-? ?? ??v c 2 cos 2 α′ α=arctan l y l x =arctan tan α′ 1-? ?? ? ?v c 2 代入数据解得:l =4.79 m ;α=31.49° 可见,长度不但缩短,空间方位也要变化. 答案 4.79 m 31.49° 知识点二 钟慢效应 4.1947年,在用乳胶研究高空宇宙射线时,发现了一种不稳定的基本粒子,称作介子,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273.27倍,它带有一个电子电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称作π+ 或π- .若参考系中π± 介子处于静止,它们的平均寿命为τ0=2.56×10-8 s ,设π± 介子以0.9c

电与磁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版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I2Rt=U2t/R —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I2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U2t/R W1:W2=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常用公式W=W1+W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如:电能表月初读数 月底读数是 这个月用电度合J。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I2R=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I2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U2/R P1:P2=R2:R1

高考反应热的计算真题汇编

2017、2016年高考卷反应热的计算真题(word高清版含答案) 1.(2017全国新课标I卷28题) 28.(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 _____________。 2.(2017全国新课标II卷27题) 27.(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 C4H8(g)+H2(g) ΔH1 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已知:②C4H10(g)+1 2 O2(g)= H2O(g) ΔH3=242kJ·mol1 ③H2(g)+ 1 2 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kJ·mol1。 3.(2017全国新课标III卷7题)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粒径不大于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4.(2017全国新课标III卷28题) H2(g)+2O2(g)=H3AsO4(s) ΔH1 28.(3)已知:As(s)+3 2 O2(g)=H2O(l) ΔH2 H2(g)+1 2

2As(s)+5 O2(g) =As2O5(s) ΔH3 2 则反应As2O5(s) +3H2O(l)= 2H3AsO4(s)的ΔH =_________。 5.(2017天津卷7题) 7. (3)mol 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 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_ __。 6.(2017北京卷26题) 26.(1)氯化过程:TiO2与Cl2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CO和CO2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已知:TiO2(s)+2 Cl2(g)= TiCl4(g)+ O2(g) ΔH1=+ kJ·mol-1 2C(s)+O2(g)=2CO(g) ΔH2= kJ·mol-1 ①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TiCl4(g)和C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 ②氯化过程中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CO2生成CO反应的ΔH_____0(填“>”“<”或“=”),判断依据:____________ ___。 7.(2017江苏卷单科8题) 8.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①C(s) + H 2O(g)CO(g) + H2 (g) ΔH1 = a kJ·mol-1 ②CO(g) + H 2O(g)CO2 (g) + H2 (g) ΔH 2 = b kJ·mol-1 ③CO 2 (g) + 3H2 (g)CH3OH(g) + H2O(g) ΔH 3 = c kJ·mol-1 ④2CH 3OH(g)CH3OCH3 (g) + H2O(g) ΔH 4 = d kJ·mo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